第一篇:大竹山河道治理工程设计说明
郴州市
苏仙区
良田镇大竹山村村口河道综合治理工
程
设
计
书
郴州市宏发水利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九月
设计单位:郴州市宏发水利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证号:A243005861
批
准:李永辉
审
定:鲁显璟
校
核:李成君
设
计:黄金龙
目录 项目概况................................................................................................1 1.1 概述...................................................................................................1 2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设计.........................................................................1 2.1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设计...................................................................1 3 投资预算................................................................................................3 3.1 编制原则和依据...............................................................................3 3.2投资主要指标...................................................................................5 项目概况
1.1 概述
大竹山村位于良田镇西南部,与宜章县北湖区苏仙三县交界,海拔近千米,距离良田镇区20公里,山高路陡,全村21个村民小组511户,1807人,村民生活简单,吃饱饭,有地方住就感到幸福。全村以种植水稻为主,育苗为辅。辖有21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一个党支部,现有党员29名,耕地面积1500余亩,山林面积11572.80亩,主要以种植水稻、禾花鱼为主,交通较为发达,通信方便。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段。本工程距良田镇20km,距苏仙区约40km,有公路直达,交通方便。
本次设计项目主要有:
大竹山村村口河道工程,包括K0+000~K0+061重力式浆砌石护堤,两侧设1.2m宽人行游道;K0+061~K0+320.8联锁植草砖护坡,及重力式浆砌石护堤,两侧设1.2m宽人行游道。
工程在一个枯水期内全部施工完成。
2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设计
2.1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设计 2.1.1基本情况
大竹山村位于良田镇西南部,与宜章县北湖区苏仙三县
交界,海拔近千米,距离良田镇区20公里,山高路陡,全村21个村民小组511户,1807人,村民生活简单,吃饱饭,有地方住就感到幸福。全村以种植水稻为主,育苗为辅。同时稻田里放养禾花鱼,禾花鱼是村民最值钱的农副产品,也是唯一增收改善生活的奢侈品,全村土地总面积16430亩,稻田1300亩,林地14550亩,水面580亩,党员38人,村干部5人,1所村小学校,在校学生55人,农业产值300多万元,人平收入6000余元,集体经济收入1.6万元,全村截止去年基本修通到组沙石公路,通组沙石公路总长25公里,告别了肩挑背扛的历史,总之经济落后,文化低、素质差,是全区最贫困的山区村。为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竹山村的现状,特被列入2015年统筹城乡发展示范村建设村。号召全区各级部门尽力帮扶改善大竹山的生产生活条件。2.1.2工程设计内容
1浆砌石护堤人行游道
本次设计对大竹山村村口河道工程K0+000~K0+061重力式浆砌石护堤,基础宽1.8m,高50cm,墙高3m 下底宽1.4m,上宽50cm,内坡比1:0.1,外坡比1:0.2,河道宽3.1m。浆砌石护堤两侧素土压实,铺10cm碎石垫层,10cm厚C20砼浇筑,宽1.2m人行游道,浆砌石护堤10m分段设置沥青杉板沉降缝;每2米设一根Φ50PVC排水管,并采用梅花型布置。土方填筑采用粘土回填,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
35cm;渠道土方开挖坡比为1:0.5;、每隔30m设置一道防冲砼齿墙,砼采用C20,宽0.5m,长度根据渠道宽进行调整,深度为0.8m(详见设计图纸)。
2.浆砌石护堤及联锁植草砖护坡、人行游道
本次设计对K0+061~K0+320.8联锁植草砖护坡,重力式浆砌石护堤,浆砌石护堤上底宽50cm,下底宽80cm,墙高1m,基础高50cm,宽1.2m内坡比1:0.1,外坡比1:0.2,河道宽3.1m。浆砌石护堤两侧素土压实,铺10cm碎石垫层,10cm厚C20砼浇筑,宽1.2m人行游道;靠稻田两侧侧采用联锁植草砖护坡坡比1:2.0两边设0.4cm*0.4cm路肩。浆砌石护堤10m分段设置沥青杉板沉降缝;每2米设一根Φ50PVC排水管,并采用梅花型布置。土方填筑采用粘土回填,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35cm;渠道土方开挖坡比为1:0.5;、每隔30m设置一道防冲砼齿墙,砼采用C20,宽0.5m,长度根据渠道宽进行调整,深度为0.8m(详见设计图纸)。投资预算
3.1 编制原则和依据
3.1.1编制投资预算采用的定额及有关规定
1.编制设计预算采用有关规定及依据
本工程编制规程及费用计算标准采用“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颁布的《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
规定》,其中工程占地投资执行采用“湘政发„2009‟43号”文颁布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湖南省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湘水建管„2008‟16号”文颁布的《湖南省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
2.编制投资预算采用的定额
① 建筑工程执行“水总„2002‟116号”文颁布的《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水总„2005‟389号”文颁布的《水利工程预算补充定额》、“水总„2006‟140号”文颁布的《水利工程预算补充定额(水文设施工程专项)》;
② 安装工程执行“水建管„1999‟523号”文颁布的《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水建„1993‟63号”文颁布的《中小型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③ 施工机械台时费执行“水总„2002‟116号”文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3.1.2基础资料
① 人工单价:“湘水建管[2008]16号”文颁布的《湖南省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确定如下:工长9.87元/工时;高级工9.32元/工时;中级工7.22元/工时;初级工5.60元/工时。
②电、风、水:施工用电可就近接线;施工用水采用离心单级水泵(2×11kw)从水库中直接抽取;采用移动式电动空压机供风。
风价0.21元/m3,水价0.78元/m3,电价0.95元/kw.h。③主要材料预算价格低于或等于下列《编制规定》中的
基价时,按材料预算价格直接进入建筑工程单价,当编制期材料预算价格高于基价时,按基价进入建筑工程单价,超过部分列入工程单价分析税金之前进行补差。
本工程所需粘土可在附近山体采取,碎石从良田采石场购买,运距20km,块石从良田采石场购买,运距20km,河砂从坳上镇砂场购买,运距30Km,水泥从良田镇水泥厂购买,运距20Km。其它建筑材料如钢材、柴油在苏仙区或郴州市内购买,汽车运输40km。主要材料价格按按郴州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2015年第二期预算价格计算加运杂费(公路运费为0.6元/km.t),次要材料预算价格按郴州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2015年第二期预算价格计算。
根据《湖南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建筑工程单价分析时钢筋、水泥、砂石料(外购)、柴油、汽油等主要材料采用基价法,当材料预算价格低于基价时,按材料预算价格直接进入建筑工程单价;当材料预算价格高于基价时,按基价进入建筑工程单价,超过部分列入工程单价分析税金之前进行补差。
主要材料预算价:水泥300元/t,柴油7460元/t,汽油7950元/t,粗砂190.9元/m3,碎石97.1元/m3,块石79.6元/m3,联锁植草砖75元/m2。
材料价格采用郴州市现行市场价格计算,详见材料预算价格汇总表。
④本工程砼一般采用碎石砼,砼配合比中均已按规定对水泥、河沙、碎石的数量进行换算。3.1.3费用计算标准及依据
建安工程费用构成是根据“湘水建管„2008‟16号”文颁布的《湖南省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计算,取费标准如下:
①其它直接费:建筑工程按照直接费的3%计算,安装工程按照直接费的4.1%计算。
②现场经费:
1)建筑工程:土方工程按直接费的3.5%计算;
石方工程按直接费的3.5%计算;
砌石工程按直接费的5.5%计算; 模板工程按直接费的5%计算; 混凝土浇筑工程按直接费的5%计算; 钢筋制作安装工程按直接费的3%计算; 钻孔灌浆及锚固工程按直接费的6.5%计算; 疏浚工程按直接费的5%计算; 其它工程按直接费的6%计算。
2)机电、金结结构设备安装工程按人工费的40%计算。③间接费:
1)建筑工程:土方工程按直接费的3.5%计算;
石方工程按直接费的3.5%计算;
砌石工程按直接费的5.5%计算; 模板工程按直接费的5%计算; 混凝土浇筑工程按直接费的4%计算; 钢筋制作安装工程按直接费的3%计算; 钻孔灌浆及锚固工程按直接费的6.5%计算;
疏浚工程按直接费的5%计算; 其它工程按直接费的6%计算;
2)机电、金结结构设备安装工程按人工费的45%计算。④计划利润:按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之和的7%计算。⑤税金:按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主要材料价差之和的3.28%计算。3.2投资主要指标
本工程工程总费用759600.42元,其中分类分项工程712233.42元,措施费26000元,其他项目21367元。
第二篇:河道治理工程汇报材料
xx区x河治理工程汇报
材料
xx区水务局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四日
xx区三河综合治理工程汇报材料
2009年7月xx区xx沙河河道环境综合治理工程、xx沙河河道环境综合治理工程、xx沙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经省发改委以x发改城环发【1173】、【1174】、【1177】号文件批复立项。自项目开工以来,在局领导和工程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工程进展顺利,经过治理的河道面貌焕然一新,河道的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改善,防洪标准提升到百年一遇,取得了良好的防洪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群众的承认与好评,现将三河治理工程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前期工作情况:
2010年6月22日,xx市水务局委托我局负责三河工程治理,我局于2010年8月份成立了三河综合治理工程工程部并配备了工程管理人员,我们严格遵守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程序,在工程开工之前积极办理工程项目立项、初步设计审批、工程规划许可、环评影响评价及开工许可手续,现在三河工程已经省发改委批复立项;初步设计已经完成并报xx市发改委审批,等待批复;工程规划许可方案设计已委托xx市市政规划设计院进行设计,待完成后上报市规划局审批;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已经完成,并通过省环评协会组织的专家评审,已上报省环保厅待批复;工程开工许可已上报xx市水务局。
二、项目建设管理情况: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我们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度。在工程前期成立了三河治理工程项目领导组,确定了工程项目法定代表人,成立了三河治理工程部,配备了相应的工程管理人员,建立了工程部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工程开工前委托招标单位进行招标代理,对所有参建单位均实行工程招标,择优选择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为了落实工程监理制,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我们严格国家监理制度的要求,将工程质量管理、合同管理、投资管理及进度管理授予监理单位,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工程管理职能;合同管理制是工程建设四大制度的核心,在工程建设中我们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在合同中明确各参建方责任,严格按合同办事。
三、工程完成情况:
xx沙河治理工程总投资xx万元,xx沙河治理工程总投资xx万元,xx沙河工程总投资xx万元。2011年我们已进行了三河综合治理工程一、二期工作,工程完成情况如下:
xx河一期工程已完成河道治理1000m,完成投资xx余万元。主要工程内容为:河道清淤、栏杆安装、抢险道路、绿化带、水工砖护坡和坝体填筑等;二期工程已完成设计、监理、施工招标工作,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工程投资xx万元,治理河道长度1000m。
xx河一、二期工程共完成河道治理学校xxm,完成工程投资718.1万元。主要工程内容有:河道清理、浆砌石坝体、绿化带、抢险道路和栏杆安装等。
xx沙河工程治理河道长度1580m,完成投资xx万元。工程内容为:河道清理、浆砌石坝体、栏杆安装、c20混凝土压顶等。
三河治理期工程已完成工程投资xx万元。
四、2012年工作计划:
根据省、市下达资金,我局拟完成工程投资及治理长度如下: xx沙河计划完成投资xx万元,治理河道长度2000m。xx沙河计划完成投资xx万元,治理河道长度1500m。xx沙河计划完成投资xx万元,治理河道长度1000m。
五、资金使用情况:
截止目前为止,xx沙河省级下拨资金xx万元,市级配套资金400万元;xx沙河省级下拨资金xx万元,市级配套资金600万元;xx沙河省级下拨资金104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300万元。为抓好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我们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办事,建立了三河治理工程专项账户,做到专款专用,杜绝了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情况发生。在工程款支付过程中,以合同为依据,以
施工单位实际完成工程量为标准,并严格按照工程款支付程序进行支付,每次工程款支付前,施工单位应提交《工程款支付申请》并附工程计量资料及工程质量评定资料,经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并现场复核工程量后进行支付,做到工程质量不合格不支付,总监理工程师未签字不支付,计量支付资料不齐全不支付,经过以上严格的工程款支付程序,有效的控制了工程投资,为工程建设把好了资金关。
总之,工程建设以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很多不足,我们的项目管理经验还很少,项目人员工程管理水平和经验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努力,希望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工程部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圆满完成三河治理工程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四日
第三篇:关于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措施汇报材料
关于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措施汇报材
料
关于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措施汇报材料
我省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河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江南水乡独特的风景线,也是灌溉、排涝、航运、发展国民经济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生命线。但是,近年来我省河道普遍存在淤积严重、河水污染、堤防坍塌等现象,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据初步统计,全省河道总淤积量达20亿m3,平原河网普遍淤高,淤积严重的河段淤高以上。根据171个省控河段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统计,全省有%的河段失去了作为饮用水源的功能,河网水体普遍富营养化,主要水系 的干流水质多为ⅳ类或v类,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因此,省政府提出争取用5年时间,整治重要河道1万km,工程总投资200多亿元,基本改善水环境、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再现扛南水乡“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风貌。
一、河道生态建设思路
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要考虑生物的多样性,为水生、两栖动物创造栖息繁衍环境,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自净能力。除满足宣泄洪水的要求外,还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的多样化,只有水流的多样性才有水生物的多样化。例如宽窄交替,深潭与浅滩交错,急流与缓流并存,偶有弯道与回流,岸边水草、礁石大量存在的多自然型河流,为各类水生物提供栖息繁衍的空间。为此,河道整治要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多方面来考虑,既要恢复自然河道的功能,又
要满足人类依赖生存的要求,以“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相结合为河道治理思路。“回归自然”是恢复河道原有的自然功能,满足行洪、蓄水、航运、水生态等要求,具有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以人为本”是满足人类活动的需求,处理好人水和谐相处的环境,具有亲水、安全的特性。
二、治理措施
1.山溪性河道治理
滩地的保留和利用
滩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产物。一般河道滩地较开阔,洪水期水流漫滩,利于行洪滞洪,应保留其功能,并充分开发利用。流经城区的河道,在维持滩地行洪功能的同时,利用滩地设置绿化地、公园、交通辅道和运动场所,开发其休闲、亲水功能,成为市民娱乐、健身、游玩的好地方。整治中,顺应河势,因河制宜,保留河滩和弯道,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减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减少洪峰压力,同时可降低防洪
堤的高度。另外,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为各种牛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复式断面的设计
山溪性河道一般河滩开阔,河道断面设计可采用复式断面形式。枯水期流量小,水流归槽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许洪水漫滩,过水断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枯水期根据河滩的宽度和地形、地势,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开发河滩的功能:如滩地较宽阔,一般可开发高尔夫球场、足球场等大型或综合运动场;河滩相对较窄的可修建小型野外活动场所、河滨公园或辅助道路等。河滩的合理开发利用,既能充分发挥河滩的功能,又不因围滩而抬高洪水位,加重两岸的防洪压力。
防冲不防淹的矮胖型堤坝设计
山溪性河流具有河床坡降陡、洪水暴涨暴落的特点,高水位历时短,流量集中,流速大,对沿河堤坝、农田冲刷严重:通过规划,采用防冲不防淹的矮
胖堤型设计,保护区下游堤段开口.还河流以空间,给洪水以出路,允许低频率洪水漫坝过水,确保堤坝冲而不垮,农田冲而不毁。以防洪为主要功能的农村河道,堤防基础冲刷严重,可采用松木桩基础,投资省、整体性好、抗冲能力强,以提高堤防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采用生物固堤,减少堤防硬化
对于乡村田间河道,除个别冲刷严重河岸需筑堤护坡外,应尽量维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状态下的岸滩、江心洲、岸线等自然形态,维持河道两岸的行洪滩地,保留原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减少由于工程对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堤防建设中,可采用大块鹅卵石堆砌、干砌块石等护岸方式,使河岸趋于自然形态。个别受冲河岸堤防内侧可采用种植水杉等根系为直根的树种或草坪护坡等植物护堤措施。
2.平原河网治理
生态护堤
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
树、植草、干砌、块石堆砌等各种方式护堤,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对于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采用木桩、木框加毛块石等工程措施,这种护岸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应用草皮、木桩护坡时也可以运用土工编织物,袋内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冲刷,又能长出绿草。平原河网水位一般变幅不大,对于没有通航要求的河道,土堤可采用植树、种草等生态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有通航要求的河道,在河道断面设计时,正常水位以下可采用干砌石挡土墙,正常水位以上采用缓于1:4的毛石堆砌斜坡,以增加水生动物生存空间,削减船行波对河道冲刷的影响,有利于堤防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提倡缓坡、减少直立式护坡
梯形断面一般适用于城镇乡村等人居密集地周边的河道,结构简单实用,是农村中小河道常用的断面形式,一般以土坡为主。为便于河道管理,防止河岸边坡耕作,河道两岸保护范围内用地采用征用或借田租用等方式,设置保护带,发展果树、花木等经济林带或绿化植树,防止周边农户耕作,确保堤防安全。平原河道堤防高度一般不高,设计中可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势,考虑挡土墙与河岸景观相结合,采用不同形式和造型的挡土墙,突出水景设计,掩盖堤防特征,使人走在堤边而又无堤之感觉。要从当地的风土民情、地域特色的水文化出发,降低河道的护岸高度,建设亲水平台,塑造以石、水、绿、物、路等要素结合的园林式滨水景观。
保护湿地,保留水面,避免围河湖造地
湿地是指天然、人工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带,包括河流、湖泊、滩涂、水库、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m的海域地带。要保留独具特色又珍贵、被视为荒滩荒地的植物和生物的
栖息地,这些地方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和休闲价值,对维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水生动植物是水体的净化器,湿地是城市环境的肾.湿地对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在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又有众多野生动物、植物资源,并为动植物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在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河网湿地,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保留水域面积,避免围河湖造地,防止湿地面积减少,为鸟类的迁移、湿地动植物生长繁衍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也为人类生存改善环境。
修筑人工鱼巢,营造水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环境
在满足行洪、排涝、通航等要求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应考虑修建人工异型块鱼巢,尽量采用毛石护坡,正常水位以下的护岸衬砌采用空心异型块、预制鱼巢等结构形式,提供鱼类等水生动物安身栖息的地方。在河道中用堰坝
拦蓄河水时,应留有一定宽度的辅助性陡坡输水道,以便水生动物上下游交流,有利于鱼类生长。局部河段设置两栖动物上下岸的通道,为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创造条件,从而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维护河流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环境条件。
3.城镇村集居地河道治理
建立”水景观体系”概念
水景观体系是集水资源综合调度、景观和观景、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景观水系。城区河道两岸以及旅游景点的河流,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需充分考虑城市对河道景观和环境和谐的要求,构造具有亲水理念的景观河道,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氛围。城镇建设与规划要突出亲水文化,郊区突出自然和生态,使河道防洪工程与河道两岸景观融为一体,与城市文化、风格、历史、人文相协调。
在达到防洪要求的基础上,突出休闲、亲水、生态功能
水是江南独特魅力所在,在江南水
乡城镇建筑布局规划和整治方案中必须坚持“回归自然”和“以人为本”,突出亲水和生态。对于绿化工程的平面布置应结合城市景观设计,结合城镇绿化和园林建设,因地制宜,采取植物种植、植被保护等生态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对于穿越城市繁华地段而且水质较好的河道,可以采取双层断面的箱涵结构,下层暗河主要是泄洪、排涝的功能,上层明河具有安全、休闲、亲水等功能,一般控制左右的水深,河中放养各种鱼类,河道周边建造戏水池、喷水池、凉亭等休闲配套设施。城镇区域内建双层河道,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亲水性,可提高河道两岸环境和街道的品位,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治水理念的体现。
要具有人类活动安全保障
矩形断面由于离水面较高,需设置扩栏等保护措施,同时沿直立护墙设置两岸交错上下台阶,满足上岸和下水的要求。梯形断面的河道边坡要考虑游人行走安全要求,留足马道宽度,并采用
草坪缓坡或错落有序的毛石堆砌等方式以达到亲水要求。亲水平台或亲水台阶的护岸,需根据水位变幅,在亲水平台中设置水下平台,水下平台应有足够宽度,以保护游人在亲水、戏水过程中的安全。设计时允许小洪水淹没某些岸边设施,使河道的常水位尽量贴近人们,让人能走到水边则更好,长时间保持一定水深,洪水来时让其上滩。
沿岸古迹开发与保护
河道治理中,文物保护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浙扛省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些河道沿岸文物古迹众多,整治中,应通过开发、保护,挖掘这些古迹的内涵韵味,恢复古迹,并将其融合到工程之中,设计成风格各异,却又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一处一景。如绍兴市正在进行的对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运河的整治,从整条古运河文化特色考虑,运河之间布置了纤道石塘、缘木古渡、贺循塑像、浪桨风帆等内容。通过对古纤道等景观遗迹的保护开发与运河环境 的综合治理,在提高河道防洪能力的同时,再现了绍兴古运河悠久历史文化,把古运河建成碧水长河、生态绿园、文化走廊,充分显示江南水乡、历史名城的无限风光。
4.污染源的控制处理与水体改善
截污治污,加强管理
河道整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水利、环保、城建、规划、土地管理、航运、园林等多个部门的协作。在河网水质严重污染的地区,必须控制点源污染、减少面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截污和改善河网水质的综合措施。对于城镇村集居地要加快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将沿河两岸的企业单位及居民区的排放污水纳入污水管线内,同时提高居民的素质,规范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改变人们将垃圾往河道倾倒的陋习。
水体置换,吐旧纳新
通过河道清淤、水面保洁、控制排污等工程措施,削减进入河道的污染物
总量,防止河网水体的恶化,但要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逐步改善水体质量,还需采取水体置换、引水配水工程,使水体流动起来,变“死水”为活水,并充分利用现有河道的滩地、水面,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提高河流水体自净能力,达到吐旧纳新、流水不腐的效果。杭州市为了彻底改善西湖水质,实施控制上游环境和引水工程等措施,开展了西湖西进工程。由于湖西人口密集,水体保护受到威胁,采取疏散人口和建筑密度,完善基础设施,治理污染源,阻止污水进入溪流再流往西湖,新开挖水域千亩,将原先分散的水面互相贯通,并完善西湖引水设施等措施,使现在一年换2次水,达到每年换12次,基本解决丁西湖的水质污染问题。
用生态方法解决生态问题
通过采取疏浚、截污和引水等工程措施后,湖泊中的富营养化、湖水浑浊、透明度难以提高这些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西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50年前,西湖湖底水草丛生,水质清澈见底,之后西湖进行了大规模疏浚,水生维管束植物大面积灭绝,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湖泊从草型转变为藻型,浮游植物控制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因此,对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还应采用生态方法解决。湖泊的水生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学方法进行湖泊污染治理,利用各营养生物种群间的生态关系,控制某些种群,改善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节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种植一定面积的高等水生植物,如美人蕉、旱伞草、万寿菊等,在水陆交错带,配备其他的水生植物群落,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等,可以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使水质得到改善,水体透明度提高,水生动植物多样性得到自然恢复,使富营养湖泊的水体变清。
三、探讨性技术措施
1.超级堤坝
堤宽约在堤高的30倍以上,堤顶可建设交通道路及住宅、商业街等。由
于堤身较宽,即使发生洪水漫溢也不致危及堤身安全。目前日本已在城市河段、沿海城市的诲塘推广超级堤坝建设。
2.利用河道滩地净化水质
对于一些小型城镇和村落,难以对生活污水全部通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排入河道后将使水质恶化。在河道两岸滩区埋没大型污水处理槽,内填卵石,利用附着在卵石表面的细菌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再排人河内,可明显地改善水质。
3.水系生态修复技术
发达国家正在努力弥补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采取各种生态修复技术:如增设过鱼通道,采用可供鱼类产卵和休息的护岸形式,修复天然弯道、浅滩,恢复湖周草场,恢复水系周边湿地等。
第四篇:关于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措施经验材料
我省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河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江南水乡独特的风景线,也是灌溉、排涝、航运、发展国民经济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生命线。但是,近年来我省河道普遍存在淤积严重、河水污染、堤防坍塌等现象,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据初步统计,全省河道总淤积量达20亿m3,平原河网普遍淤高0.6m,淤积严重的河段
淤高2.5m以上。根据171个省控河段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统计,全省有21.6%的河段失去了作为饮用水源的功能,河网水体普遍富营养化,主要水系的干流水质多为ⅳ类或v类,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因此,省政府提出争取用5年时间,整治重要河道1万km,工程总投资200多亿元,基本改善水环境、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再现扛南水乡“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风貌。
一、河道生态建设思路
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要考虑生物的多样性,为水生、两栖动物创造栖息繁衍环境,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自净能力。除满足宣泄洪水的要求外,还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的多样化,只有水流的多样性才有水生物的多样化。例如宽窄交替,深潭与浅滩交错,急流与缓流并存,偶有弯道与回流,岸边水草、礁石大量存在的多自然型河流,为各类水生物提供栖息繁衍的空间。为此,河道整治要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多方面来考虑,既要恢复自然河道的功能,又要满足人类依赖生存的要求,以“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相结合为河道治理思路。“回归自然”是恢复河道原有的自然功能,满足行洪、蓄水、航运、水生态等要求,具有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以人为本”是满足人类活动的需求,处理好人水和谐相处的环境,具有亲水、安全的特性。
二、治理措施
1.山溪性河道治理
(1)滩地的保留和利用
滩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产物。一般河道滩地较开阔,洪水期水流漫滩,利于行洪滞洪,应保留其功能,并充分开发利用。流经城区的河道,在维持滩地行洪功能的同时,利用滩地设置绿化地、公园、交通辅道和运动场所,开发其休闲、亲水功能,成为市民娱乐、健身、游玩的好地方。整治中,顺应河势,因河制宜,保留河滩和弯道,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减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减少洪峰压力,同时可降低防洪堤的高度。另外,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为各种牛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2)复式断面的设计
山溪性河道一般河滩开阔,河道断面设计可采用复式断面形式。枯水期流量小,水流归槽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许洪水漫滩,过水断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枯水期根据河滩的宽度和地形、地势,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开发河滩的功能:如滩地较宽阔,一般可开发高尔夫球场、足球场等大型或综合运动场;河滩相对较窄的可修建小型野外活动场所、河滨公园或辅助道路等。河滩的合理开发利用,既能充分发挥河滩的功能,又不因围滩而抬高洪水位,加重两岸的防洪压力。
(3)防冲不防淹的矮胖型堤坝设计
山溪性河流具有河床坡降陡、洪水暴涨暴落的特点,高水位历时短,流量集中,流速大,对沿河堤坝、农田冲刷严重:通过规划,采用防冲不防淹的矮胖堤型设计,保护区下游堤段开口.还河流以空间,给洪水以出路,允许低频率洪水漫坝过水,确保堤坝冲而不垮,农田冲而不毁。以防洪为主要功能的农村河道,堤防基础冲刷严重,可采用松木桩基础,投资省、整体性好、抗冲能力强,以提高堤防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4)采用生物固堤,减少堤防硬化
对于乡村田间河道,除个别冲刷严重河岸需筑堤护坡外,应尽量维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状态下的岸滩、江心洲、岸线等自然形态,维持河道两岸的行洪滩地,保留原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减少由于工程对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堤防建设中,可采用大块鹅卵石堆砌、干砌块石等护岸方式,使河岸趋于自然形态。个别受冲河岸堤防内侧可采用种植水杉等根系为直根的树种或草坪护坡等植物护堤措施。
2.平原河网治理
(1)生态护堤
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干砌、块石堆砌等各种方式护堤,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对于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采用木桩、木框加毛块石等工程措施,这种护岸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应用草皮、木桩护坡时也可以运用土工编织物,袋内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冲刷,又能长出绿草。平原河网水位一般变幅不大,对于没有通航要求的河道,土堤可采用植树、种草等生态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有通航要求的河道,在河道断面设计时,正常水位以下可采用干砌石挡土墙,正常水位以上采用缓于1:4的毛石堆砌斜坡,以增加水生动物生存空间,削减船行波对河道冲刷的影响,有利于堤防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2)提倡缓坡、减少直立式护坡
梯形断面一般适用于城镇乡村等人居密集地周边的河道,结构简单实用,是农村中小河道常用的断面形式,一般以土坡为主。为便于河道管理,防止河岸边坡耕作,河道
两岸保护范围内用地采用征用或借田租用等方式,设置保护带,发展果树、花木等经济林带或绿化植树,防止周边农户耕作,确保堤防安全。平原河道堤防高度一般不高,设计中可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势,考虑挡土墙与河岸景观相结合,采用不同形式和造型的挡土墙,突出水景设计,掩盖堤防特征,使人走在堤边而又无堤之感觉。要从当地的风土民情、地域特色的水文化出发,降低河道的护岸高度,建设亲水平台,塑造以石、水、绿、物、路等要素结合的园林式滨水景观。
(3)保护湿地,保留水面,避免围河湖造地
湿地是指天然、人工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带,包括河流、湖泊、滩涂、水库、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m的海域地带。要保留独具特色又珍贵、被视为荒滩荒地的植物和生物的栖息地,这些地方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和休闲价值,对维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水生动植物是水体的净化器,湿地是城市环境的肾.湿地对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在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又有众多野生动物、植物资源,并为动植物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在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河网湿地,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保留水域面积,避免围河湖造地,防止湿地面积减少,为鸟类的迁移、湿地动植物生长繁衍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也为人类生存改善环境。
(4)修筑人工鱼巢,营造水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环境
在满足行洪、排涝、通航等要求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应考虑修建人工异型块鱼巢,尽量采用毛石护坡,正常水位以下的护岸衬砌采用空心异型块、预制鱼巢等结构形式,提供鱼类等水生动物安身栖息的地方。在河道中用堰坝拦蓄河水时,应留有一定宽度的辅助性陡坡输水道,以便水生动物上下游交流,有利于鱼类生长。局部河段设置两栖动物上下岸的通道,为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创造条件,从而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维护河流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环境条件。
3.城镇村集居地河道治理
(1)建立“水景观体系”概念
水景观体系是集水资源综合调度、景观和观景、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景观水系。城区河道两岸以及旅游景点的河流,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需充分考虑城市对河道景观和环境和谐的要求,构造具有亲水理念的景观河道,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氛围。城镇建设与规划要突出亲水文化,郊区突出自然和生态,使河道防洪工程与河道两岸景观融为一体,与城市文化、风格、历史、人文相协调。
(2)在达到防洪要求的基础上,突出休闲、亲水、生态功能
水是江南独特魅力所在,在江南水乡城镇建筑布局规划和整治方案中必须坚持“回归自然”和“以人为本”,突出亲水和生态。对于绿化工程的平面布置应结合城市景观设计,结合城镇绿化和园林建设,因地制宜,采取植物种植、植被保护等生态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对于穿越城市繁华地段而且水质较好的河道,可以采取双层断面的箱涵结构,下层暗河主要是泄洪、排涝的功能,上层明河具有安全、休闲、亲水等功能,一般控制0.2m左右的水深,河中放养各种鱼类,河道周边建造戏水池、喷水池、凉亭等休闲配套设施。城镇区域内建双层河道,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亲水性,可提高河道两岸环境和街道的品位,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治水理念的体现。
(3)要具有人类活动安全保障
矩形断面由于离水面较高,需设置扩栏等保护措施,同时沿直立护墙设置两岸交错上下台阶,满足上岸和下水的要求。梯形断面的河道边坡要考虑游人行走安全要求,留足马道宽度,并采用草坪缓坡或错落有序的毛石堆砌等方式以达到亲水要求。亲水平台或亲水台阶的护岸,需根据水位变幅,在亲水平台中设置水下平台,水下平台应有足够宽度,以保护游人在亲水、戏水过程中的安全。设计时允许小洪水淹没某些岸边设施,使河道的常水位尽量贴近人们,让人能走到水边则更好,长时间保持一定水深,洪水来时让其上滩。
(4)沿岸古迹开发与保护
河道治理中,文物保护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浙扛省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些河道沿岸文物古迹众多,整治中,应通过开发、保护,挖掘这些古迹的内涵韵味,恢复古迹,并将其融合到工程之中,设计成风格各异,却又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一处一景。如绍兴市正在进行的对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运河的整治,从整条古运河文化特色考虑,运河之间布置了纤道石塘、缘木古渡、贺循塑像、浪桨风帆等内容。通过对古纤道等景观遗迹的保护开发与运河环境的综合治理,在提高河道防洪能力的同时,再现了绍兴古运河悠久历史文化,把古运河建成碧水长河、生态绿园、文化走廊,充分显示江南水乡、历史名城的无限风光。
4.污染源的控制处理与水体改善
(1)截污治污,加强管理
河道整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水利、环保、城建、规划、土地管理、航运、园林等多个部门的协作。在河网水质严重污染的地区,必须控制点源污染、减少面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截污和改善河网水质的综合措施。对于城镇村集居地要加快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将沿河两岸的企业单位及居民区的排放污水纳入污水管线内,同时提高居民的素质,规范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改变人们将垃圾往河道倾倒的陋习。
(2)水体置换,吐旧纳新
通过河道清淤、水面保洁、控制排污等工程措施,削减进入河道的污染物总量,防止河网水体的恶化,但要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逐步改善水体质量,还需采取水体置换、引水配水工程,使水体流动起来,变“死水”为活水,并充分利用现有河道的滩地、水面(湿地),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提高河流水体自净能力,达到吐旧纳新、流水不腐的效果。杭州市为了彻底改善西湖水质,实施控制上游环境和引水工程等措施,开展了西湖西进工程。由于湖西人口密集,水体保护受到威胁,采取疏散人口和建筑密度,完善基础设施,治理污染源,阻止污水进入溪流再流往西湖,新开挖水域千亩,将原先分散的水面互相贯通,并完善西湖引水设施等措施,使现在一年换2次水,达到每年换12次,基本解决丁西湖的水质污染问题。
(3)用生态方法解决生态问题
通过采取疏浚、截污和引水等工程措施后,湖泊中的富营养化、湖水浑浊、透明度难以提高这些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西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50年前,西湖湖底水草丛生,水质清澈见底,之后西湖进行了大规模疏浚,水生维管束植物大面积灭绝,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湖泊从草型转变为藻型,浮游植物控制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因此,对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还应采用生态方法解决。湖泊的水生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学方法进行湖泊污染治理,利用各营养生物种群间的生态关系,控制(增加、减少或引入)某些种群,改善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节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种植一定面积的高等水生植物,如美人蕉、旱伞草、万寿菊等,在水陆交错带,配备其他的水生植物群落,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如芦苇)、浮水植物等,可以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使水质得到改善,水体透明度提高,水生动植物多样性得到自然恢复,使富营养湖泊的水体变清。
三、探讨性技术措施
1.超级堤坝
堤宽约在堤高的30倍以上,堤顶可建设交通道路及住宅、商业街等。由于堤身较宽,即使发生洪水漫溢也不致危及堤身安全。目前日本已在城市河段、沿海城市的诲塘推广超级堤坝建设。
2.利用河道滩地净化水质
对于一些小型城镇和村落,难以对生活污水全部通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排入河道后将使水质恶化。在河道两岸滩区埋没大型污水处理槽,内填卵石,利用附着在卵石表面的细菌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再排人河内,可明显地改善水质。
3.水系生态修复技术
发达国家正在努力弥补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采取各种生态修复技术:如增设过鱼通道,采用可供鱼类产卵和休息的护岸形式,修复天然弯道、浅滩,恢复湖周草场,恢复水系周边湿地等。
第五篇:河道治理
黑臭河道的治理措施
治理方法:
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的命脉,不仅有水体循环、水土保持、贮水调洪、水质涵养等功能,而且还能调节温湿度、改善城市小气候,健康的城市水体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河流水质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十分突出,甚至出现了季节性和常年性水体黑臭现象。因此,解决城市河流的污染、恢复河流的生态和社会功能问题仍然是许多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任务之一。以下为黑臭水体治理方法:
1.物理方法:
①引水换水
用“以清释污”方法对污染水体进行稀释,可以使水体黑臭关键性水质指标总磷和有机物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浓度等有所下降。但对于蓄水量较大的水域,补水量太小起不到净化效果,而提高补水量又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费用高昂。所以“引水释污”只是起到一个“治标不治本”暂缓效果,对于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采用“引水释污”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②底泥疏浚
“清淤挖泥”可减少积存湖内的大量有机碳、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大湖的蓄水量,是减少内源性污染、减轻水体黑臭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但是大规模清淤,可能会破坏湖泊原有的生物种群结构和生境,削弱其自净功能,对生态修复带来负面影响。
2.曝气复氧法:
曝气复氧对消除水体黑臭的良好效果已被国内一些实验室试验及河流曝气中试所证实。其原理是进入水体的溶解氧与黑臭物质(H2S,FeS等还原物质)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对于长期处于缺氧状态的黑臭河流,要使水生态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一般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水体曝气复氧有助于加快这一过程。由于河道曝气复氧具有效果好、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低的特点,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及中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如韩国、香港等在中小型污染河流污染治理经常采用的方法。对于污染情况严重,污染长期排入的水体需配合生物方法及生态措施,因此,可做为辅助生物—生态修复的方法之一。
3.化学方法: 化学絮凝处理技术是一种通过投加化学药剂去除水层污染物以达到改善水质的污水处理技术。近年来,化学絮凝处理技术在强化城市污水一级处理的效果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而随着水体污染形势的日趋严峻,对严重污染的水体如黑臭水体的治理,化学絮凝处理技术的快速和高效也显示其一定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化学絮凝处理的效果容易受水体环境变化的影响,且必须顾及化学药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及生态系统的二次污染,这种技术的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4.生物方法:
Bacto-Zyme 1011系列生物复合酶
是一系列天然有机的、含多种酶类的复合产品,并结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天然成分的蛋白质及无机营养物合成的一种高效复合酶类净化剂。
机理:
生物复合酶能刺激加速微生物的反应,同时它能促进水中的大分子化合物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结合氧,增强水体复氧功能,这些简单化合物又很容易被微生物所利用,在有机物被降解的同时,又有利于微生物的多样性,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和繁殖能力,达到一种微生态平衡。
在大多数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土著微生物进行的自然净化过程,但该进程很慢,其原因是溶解氧(或其它电子受体)、营养盐的缺乏,而另一个限制因子是有效微生物常常生长缓慢。生物复合酶可有效地刺激和加速自然的生物反应,激发土著微生物的活性,加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同时对浮游生物和环境无害。从而可以快速有效地促进受污染水体向良性生态系统演替,使得水体中的DO得以恢复,COD、BOD5、NH3-N等污染指标迅速下降,水体的黑臭异味现象得以快速消除。
特点1——高效消除黑臭恢复生态系统
Bcato-Zyme 1011速效消除黑臭生物复合酶可快速消除水体黑臭;配合Bcato-Zyme 1011削减营养盐生物复合酶可快速削减水体内污染物质,使水体 COD、BOD5、氨氮等污染指标迅速改善。同时,激活底泥中的土著好氧微生物,提高其生化反应效率,减少溶解氧消耗,促进溶解氧恢复,使水体微生态系统逐步完善。即以微生物实施水体生态修复,重建底端生物链,为上行生物链的梯次恢复奠定基础,为底栖生物着床创造底质条件;提高水体透明度,为水生动物的放养创造水质条件。通过人工控制生态环境,使水生动植物与水环境达到动态平衡。
特点2——标本兼治
邦源环保的生物技术治理河湖污染,不仅治理水体,而且治理河湖底泥。生物修复治理不仅仅是水质的达标,最终是要通过阶段性治理完全恢复河湖底泥的活性,使河湖恢复自净能力,达到生态平衡。
特点3——施工简便,原位治理
邦源环保采用生物法治理河湖过程中使用的设备简单,不需要挖掘机等大型设备,所以施工方便,操作简单,并且不会产生噪音,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最重要的是――原位治理,标本兼治,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转移底泥,即消除了污染物的转移,同时杜绝了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而且在原有底泥的基础上进行治理,刺激原有土著微生物迅速生长繁殖,形成种群优势,恢复底泥的活性,达到水体长期自净的效果。经过生物修复的底泥恢复了活性,不但不需要疏浚,而且活性底泥可以大大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
特点4——产品绿色、环保、无公害
①生物产品不燃、不挥发、绿色、安全、无毒,无二次污染。
②配伍性好,该抑制剂由于无毒副作用,因此,可与其它生物制剂配合使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③生物降解性极佳,该抑制剂在水体中抑制浮萍生长以后,不会有残留。4.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生物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环境生物技术。这类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重建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由于这类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同时不向水体投放药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还可以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相结合,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环境,因此已成为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生态—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微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浮岛技术、植物操控技术,生态护堤技术,生态复氧技术、生态清淤技术、水生动物恢复和重建技术等。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按照水体污染程度,水环境现状及水体功能等考虑选用不同的技术组合,以呈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北京邦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生物方法及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先后完成北京、江苏、山东、海南、河北、云南等地数十个项目的水体生物修复治理工程,具有丰富的治理经验。能够提供系统整体的解决方案,阳光24小时全程跟踪服务机制。
由于内河治理的最终目的是河道生态系统功能与结构的恢复,并促使系统的自我维护和自我发展。因此,邦源环保所应用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最有价值和最具生命力的生物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