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研究性学习报告

时间:2019-05-14 03:5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方言研究性学习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方言研究性学习报告》。

第一篇:方言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方言的历史及其发展》

小组成员:

纪又琳 瞿晶俐 邹婉琪

何松哲 邢宁远 聂俊 朱崧齐

(排名不分先后)

2015.07.2

2目录

1、内容摘要

2、开题报告

(1)选题理由及背景

(2)研究内容

(3)研究目的(4)意义

3、正文

(1)研究对象、研究方法(2)研究内容、研究假设

(3)研究步骤、过程如何

(4)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

①罗列研究资料

②研究结果

③研究结果分析

④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和设想

4、结题报告

(1)各成员在项目中的主要贡献

(2)各成员研究心得

5、参考文献

研究性学习报告任务分配

1、题目

2、班级、姓名(如果是课题组,那么按照贡献大小排列,先大后小,一般不要超过5个)

3、内容摘要

5、开题报告

选题理由及背景

所谓方言,就是在一定地域内所形成的特有的语言。方言历史悠久,从秦始皇统一语言到现在,中国共有80多种不互通的地区语言。方言不像文字,不能在纸上写出来,不像其他物质文化能在博物馆里展示给人们看,不像物质文化能具象的流传下来,如果把方言写出来是看不懂的,必须读出来才明白,所以它是一种只能言传的文化。如今我们都使用国家统一的普通话,很多人都处于能听不能说的状态,等到我们成年,下一代可能就会听不懂方言,方言作为一种中国的非物质文化,就会慢慢流失,我们祖先集聚智慧创造出来的交流方式也会流失,其中方言所能表达出来的情感我们现在用普通话是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如今我们研究方言的现状,就是为了呼吁现在的人们不要忘记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精粹。

研究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话的潮流蔓延到中国的大江南北。特别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普通话更加成为了思想道德水平与科学文化素质的象征。若能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也算得上半个文化人了(这种现象在农村更为凸显)。普通话的发扬与壮大势必会影响方言的发展,方言在人们的生活中从主要的交流工具变为次要,并且渐渐的在正式的舞台上暗淡下来。在加之义务教育的普及,新世纪的少年大都自小学习普通话,也没有机会用方言进行交谈。方言的发展前途与方向由于种种原因显得飘渺不定。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保护方言学习方言看似十分困难。再加上如今英语对于整个中华文化的冲击,人们对于方言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与重视程度越来越低。如是我们组为了深入了解方言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选择从以上所提及的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会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学习方言的历史,了解方言的意义,更加充分的认识方言。然后我们将进行社会调查,将调查目标分为社会和学校两种阶层,了解他们使用方言的情况,对待方言的态度,以及对方言的看法及建议。同时我们组也将走访一些有关方言的专家,听一听他们对于方言发展的看法,做出科学与合理的判断。我们还会上网搜寻相关资料,了解方言保护的现状,并向一些国家学习有关经验等等。以上就是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调查内容。

研究目的

在国家促进多民族的共同发展中,民族间的意识形态上发生了重要转变,出现融合的趋势,方言向普通话的融合正是其中的一大重要表现,这也正是我们提出并对本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国家为了促进发展提倡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至新一代的人们对家乡文化的关注度大大降低。

方言是我国多民族意识形态的体现,具有独立性,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大家学习方言,大胆地说出来,唤醒人们对自己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意义 普通话是我们民族的共同语言,承载着我们民族的主体文明和哲学世界观,也方便全国人民交流。而方言和民族语言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地方文化,承载着地方的特色文明和哲学世界观,是蕴藏着地方的智慧、技艺、信仰、风俗载体,是普通话无法替代的,现实中我发现很多的方言所表达意思用普通话无法译释。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专家莱拉博格迪特斯基说:每种语言和方言都提供了一套独特的认知世界的工具箱,含括了一种文明历经数千年发展得到的知识与世界观,在这个世界观里有如何感知、归类和实践的方法。这是从我们祖先开始,一代代发展改良而成的无价指南。每种语言和方言都拥有自已的宇宙,这个宇宙是独一无二的,对不懂这个方言和语言的人是一块封闭的领地,是别人难以体会和领悟的空间,一种方言和语言的消失就是一种独一无二文明的死亡,只懂英语和普通话的人难以理解懂这门语言和方言的人内心的悲恸和伤感。所以政府有推普的义务,同时也有保护方言的责任。多一种语言和方言就意味着更宽的视野、更多的选择机会,更开阔的心胸和灵魂。保护好一门方言和语言就是进入了一个尽管陌生,却充满魅力的空间。

保护方言决不是怀旧和守旧,消逝一种方言就是断送一个物种,葬送一种文明型态

我们人类曾经有8000多种语言,更有无数种派生出的方言,目前消逝的语言有2000多种,还存在6000种语言,而全球95%的语言只被4%的人使用,在全球化的今天,60%的语言正在急速走向衰退。

世人末必理解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现实中,英语赢者通吃,独步天下的今天,将给世界代来何种灾难,包括普通话,即使现在每隔15天就消逝一种语言,大家都无动于衷,就象在温水中慢慢死去的青蛙。

中国文化不是一种文化,而是由许许多多地方文化组成,方言就是地方文化的代表,没有方言还谈什么地方文化,所以保护方言就是保护中国的文化。

国内外研究综述(。。)

6、正文:

(1)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songzhe

(2)研究内容、研究假设

介于如今交通的发展导致人口迁移率大,统一的交流工具十分重要,方言势必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使用率也会大大降低。并且当今社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高,方言的保护与发展也不容乐观。本组在进行调查前假设方言的使用与发展遭受挫折,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并不高,方言的未来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3)研究步骤、过程如何

婉琪狗

(4)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纯文字1500)

纪又琳(整理)

罗列研究资料 婉琪狗,图表制作gelinda 及。。

研究结果(500)

婉琪狗

研究结果分析

研究内容:方言的历史 结果分析:

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的不同而形成的变体,是一定地理范围内常用于交流沟通的媒介,方言对地域文化及地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言是认同感最重要的因素。方言在长期的使用和改进过程中,除了发挥交流的作用以外,方言也在社会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方言的多样性体现了地域的特殊性,方言的变迁折射出历史的变迁,方言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所以,方言无疑是一笔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对研究传统地域文化具有珍贵价值 然而,时代总是在不断的革新中发展,在迎来新的事物的同时,一些旧有文化也在不可避免地流失。通用语言对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增强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全民文化进步和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都必须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就是普及国家通用语言。1956年1月28日,中央成立了由陈毅同志担任委员会主任的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同时国务院还做出决议,即于同年2月6日发出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语言统一势在必行。伴随着中国的发展与进步普通话的潮流蔓延到中国的大江南北。普通话更加成为了思想道德水平与科学文化素质的象征。普通话的发扬与壮大势必会影响方言的发展,方言在人们的生活中从主要的交流工具变为次要,并且渐渐的在正式的舞台上暗淡下来。研究内容:方言的现状 结果分析:

当今社会,由于交通的发展与改善,人口迁移率越来越大。方言的使用率也将随之大大减少。据统计,我们了解到大部分人会在家中使用方言,但并不会在学习和工作场合使用。主要原因是方言的使用会带来极大的不便,况且大多数人认为方言比较随意,无法适应正式场合。这一现象可以反映出伴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人们越来越接受普通话,方言的位置也随之被替代。这其实也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一种心理思想:国家推广的便是文明高尚的,使用的人越多的便是高端重要的。在这里我并不想贬低普通话的地位,普通话确实是中国发展与进步的需要,普通话也为我们的生活与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部分人对方言的唾弃也是相当不可理喻的,方言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产物,之中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方言是地方的象征,反映了一个地域的演变与发展。当代社会,特别是在大城市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学习方言,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听得懂但说不出方言的人,这种现象是不利于方言的发展与进步的。我们并不一定需要在学校学习方言(这种想法很不现实,并且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人不支持这种想法,况且如今教育导致的人口迁移比重很大)。生活就是我们的方言老师,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识地走进方言、了解方言、学习方言。由于环境的原因也将很快掌握这一项技能。

研究内容:方言的保护与发展 结果分析;

通过社会调查和走访专家我们了解到如今方言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人们对于保护方言的意识比较欠缺,从公民的方面我们了解到大多数人并不会去关注本地区方言的保护,他们并不关心家乡方言的发展现状。从政府的方面,绝大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并没有对于方言保护投入太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有部分地区根本没有保护方言的相关举措,这将严重影响到方言的进步,方言在这种环境下将会迅速流失。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和访问专家,我们组整理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有关方言保护方面的举措,希望相关的部门采纳:

1.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使人们意识到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和传播方言是非常重要的,从而达到保护方言的目的,进而促进地方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2. 在各类传播媒体(电视、广播等)上,根据当地的人口结构分布等情况,适当开播一些有关于本土方言的节目,以激起人们用好本土方言的兴趣,为保留方言奠定坚实的基础。3. 为了消弭群体间地域差异、减轻地域歧视,可根据各地方言的实用程度和使用范围等实际情况,为在当地学习工作的外地人提供掌握当地方言、了解当地文化的机会。

4. 在学校内创办方言活动,提供一个让学生学习、使用乃至演绎自己喜欢的方言的平台,这既能传承保留大量以方言为呈现载体、表现手段的地方特色文化,又可借此传播教授了各地的风土人情。5. 在立法方面,我国应在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更加重视有关方言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坚持多元化的原则,加大对方言的保护力度,可以通过设立相关的语言部门督促法律的执行与实施。

6. 地方高校及放眼研究员可以增加大对方言的收集和整理,通过走访和录音等方式,记录方言的内容,建立相应的方言数据库。

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和设想(300)songzhe

7、结题报告

各成员在项目中的主要贡献 按此表写

各成员研究心得.每人150字

普通话可以使我们沟通方便,减少语言误差带来的麻烦,但方言也有它的精髓,只是一个地区的人不能体会另一个地区方言的妙处,对于渐渐流失的传统,我们应该要有保护的意识,;所以我认为方言也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文化,应该和普通话一起传承下去。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小组团结的力量,拓展了合作交流的能力,对待一项学术性的专业知识更有耐心了,能够学会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一次研究性学习让我学到了不止于知识的更多的东西。

------纪又琳

在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最大的感悟是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力量过于薄弱,但团队可以凝聚每个人的力量,并且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团队中,个人可以通过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展所长来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展现自己的才华。在团队协作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默契,每个人既要充分表达自己看法与建议,又要充分吸收他人的想法。要学会凝聚每个人的思想的精髓来使调查达到最理想的结果。每个人都要尽力的为团队奉献自己的力量,团队不是用来给自己带来便携的工具,团队是一种责任,每个人都有义务使它更加强大。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了解到团队对于任何事业的发展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瞿晶俐

8、参考文献 每个人写的时候记得标注 《从文化学视角看方言的当代意义》

【摘要】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背景下,方言已呈式微之势。从文化学的角度讲,方言是地域文化建构与传承的重要手段,是地域文化得以沉淀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地域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与内容,方言的流失意味着地域文化的缺失。不要人为地摈弃方言是保护方言的关键。【关键词】方言;地域文化;保护意义现代化意味着封闭性被彻底打破,流动性在增强。语言最重要的职能是充当交际工具,全球化的年代,客观上要求一种语言能在全国,乃至全球流通,如普通话与英语。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演进,方言的分歧严重阻碍了人类的交际,方言的地域性框架正逐渐被打破,其使用空间和人口也正逐渐减少,我国局部地区方言呈现式微之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护方言是否有意义,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众所周知,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就此而言,保护方言不仅仅是语言学问题,也是文化学问题。本文主要从文化学角度谈一谈方言在地域文化建构、传承与认同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地域文化的形成、记载和传播靠的是各地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方言,方言是地域文化得以建构的主要形式与载体。美国著名人类文化学家L·A·怀特在《文化的科学》中这样阐述语言建构文化的功能:“正是使用符号的能力使语言得以产生,也正是对符号的运用使文化延续成为可能。没有符号就不可能有文化,人也只能是一种动物,而不可能是人类。音节清晰的语言是符号表达的最重要的形式,把语言从文化中抽掉,还会剩下些什么呢?” 以地方戏为例。任何一种地方戏都起源于特定的地域,它所依托的语言组织形式就是当地的方言。中国的地方戏曲种类繁多,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区分地方戏的最显著的特征不是戏曲的声腔,而是它们依托的语言组织形式———方言,如越剧的吴方言、黄梅戏的安庆方言、豫剧的河南方言、湖南花鼓戏的湘方言、淮海戏的江淮方言等等。藏戏是在藏民族地区流行的一种地方戏,但是在青海的藏族区域却流行不起来。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藏戏所使用的方言与青海藏族的安多方言有很大差别。汉藏语系的最大特点是有声调,而青海藏族的安多方言却是藏语方言中的一个特例,没有声调。到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青海藏族地区开始出现了使用安多方言的安多藏戏,前后不过几十年的时间,这种地方戏就在青海地区流行起来了。其次,方言是地域文化得以沉淀与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方言是本土文化几千年变化发展的积淀物,绝大多数方言现象因地域文化而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地域文化以或明或暗的方式渐渐地沉淀在方言之中。大量的研究证明,一旦地域文化在方言中沉淀以后,方言与地域文化或是交织在一起,或是融为一体,构成既是语言现象又是文化现象的统一体。以民俗文化为例:

民俗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中下层文化现象,是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往往先有民俗,后有其依托的方言词语。例如,浙江金华一带的方言里有许多是跟树有关的词语,如:“老树倒来”,是老人死去的委婉说法,“樟树娘”指的是被认作义母的樟树等。因为在这一带盛行着一种以树为神,对树神崇拜的风俗。

但很多时候方言词语的消长和民间习俗的留存并不总是平行的,或许有些民风已经不存在了,或许有些民俗早已成为历史,但是反映这些民风民俗的方言词语却仍活跃在人们的口语中,方言可以反映已经消失的民俗,了解方言的文化积淀,透析方言可以去挖掘地域文化的内涵,揭示文化史上被掩盖的种种事实。第三,方言是地域文化认同的重要标记与内容。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的民众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创造、积淀而成的,它有着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吸引着该地域的各类民众。地域文化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来自同一地域的人对身份的认同与情感的归属。方言是身份认同的标志,是情感沟通的纽带,方言带来的熟悉、亲切感觉和能引起内心共鸣的作用是地域文化的其它组成部分所无法相比的。

汉语方言史上,方言的文化认同功能最显著的代表是客家方言。客家方言分布广而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相当一致,不论是广东的客家人与四川的客家人,还是内地的客家人与海外的客家人,他们彼此通话毫无障碍。客家话能在强势方言中保存并延续下来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客家先民有着强烈的宗族观念和固有的文化传统,他们强制性地要求子孙后辈说老祖宗的言,行老祖宗的礼。对继承和维护文化传统,客家方言功不可没。方言的地域文化认同功能,也就是客家话的情感认同功能与身份认同功能在离乡之子身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流动的生存危机感唤起客家人的文化认同感,这种认同感首先表现在最简单、最直接、最方便的交际工具———语言上。客家话的内在凝聚力是巨大而又无形的,它沟通了客家人同宗同族的情感,唤醒了客家人怀祖敬祖的意识。“乡民说客家话,表示对祖籍的怀念及客家人与客家人的尊敬之情、亲热之情,故几百年来客家话得以流传至今”。“耳闻乡梓之音,皆大欢喜。”

文化的认同是超时空的,对客家人来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客家人族群之所以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客家方言能满足客家人身份认同的需求,方言的身份认同、族群认同比地域认同更为重要,认同是将一代代、一处处的客家人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

综上所述,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蕴藏着丰富的、不可再生资源,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语境中,对维护地域文化认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诚然,我们也必须客观地面对方言式微之势。从语言学角度讲,影响语言演变的因素有多种。民族的统一,社会的发展需要一种统一的沟通语言,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

同语,语言的统一对维护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方言复杂的国度,大力推广共同语显得更为重要。普通话的普及使方言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此外,语言有其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等因素导致词汇的消长,词义的变化,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部分饱含“民族记忆”的汉语方言正处于极速变化之中,不少方言都呈现出一种萎缩状态,方言里的语音、词汇和语法都在或快或慢地向普通话靠拢。内外在因素的双重影响必将导致汉语方言的式微,这种历史趋势是必然的。

如何在方言的流失、萎缩、消亡历史趋势中保护方言?方法很多,但最关键的就是不要人为地摈弃方言。

首先,消除方言无用论观念,正确认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普通话不好不利于考试,不利于找工作,方言无用论者认为推广普通话是国家的政策,而将普通话与方言相对立。国家推广普通话的目的并不是以方言的消亡为前提的,而是为了社会交际的需要消除方言间的隔阂。在方言区内部,方言仍应发挥其交际功能。

其次,要消除因方言的弱势地位而人为地淡化方言的思想。语言是没用优劣之分的,方言本身也没有强势、弱势区别,但由于各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各种方言的地位出现不平等的现象,政治、经济、文化强盛一些的地方,其方言也因此变成了强势方言,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赵元任先生在《语言问题》中曾说过:“从学术上讲,标准语也是方言,普通所谓的方言也是方言,标准 语也是方言的一种。”

社会的现代化致使很多人人为地远离自己的方言,去方言现象日益严重。方言的失缺就是地域文化的失缺,随之而来的是地域文化认同的危机感。总而言之,方言是地域文化的密码,是地域文化沉淀的产物,是地域文化认同的重要的标签。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既不能因为方言的日渐萎缩而惊慌失措,但也不能听之任之,无视方言的式微。方言代表的是中国多元化的地域文化,我们已经失去了许许多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适宜的方法适度保护方言刻不容缓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探究原著与改编影视剧的关系

课题组员:李雨婷(组长)、桑雨晨、杜福凤、王郁萌、王南翔、刘帅博、刘益多 指导老师:徐剑

具体分工:李雨婷:总体构思、资料收集

桑雨晨、杜福凤:资料整理

王南翔、王郁萌:资料编辑

刘帅博、刘益多:技术支持

摘要: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小说和影视剧已成为我们的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人们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有不少小说被改编成了影视剧,有广受赞誉的,也有褒贬不一的。关键词:小说、影视剧、改编

研究问题

一、小说改编影视剧一般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1、背景画面化。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会有它特定的背景,而这些背景通常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元素组成。如何把这些抽象的东西以画面的形式展现给观众,是影视工作者们面临的问题之一。只有把一部文字作品中所包含的背景以客观的视角表现出来,这种改编才会收到好评,同时也是对原著的一种尊重。

2、画面故事化。既然是改编成影视剧,不管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都必须包含一定的故事情节,光有画面带给人们的视觉效果是不够的,那样充其量只是一部爆米花电影。一部好的电影,不仅让画面中的人物生动起来,而且还要使读者引起共鸣。

3、故事情节化。有了好的故事还要有好的情节。情节并不等于故事。对于电视剧,要在每一集中平均安排故事情节,达到一种节奏感,所以要对原著有很好的了解;而对于电影,要想在连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去展现整本书的内容是不可能的,所以这要求编剧有所偏颇,对于情节的节奏性、层次性的要求也就更高。

4、情节娱乐通俗化。虽然文学有雅俗之分,但是影视毕竟是大众文化,观众的文化层次不一致,所以在改编中,应当往娱乐化、通俗化发展。对于一些名著,尤其是我国古典名著,语言方面更加注重通俗易懂;而对于外国作品,则不能把东西方产生重大分歧的事物带入。

研究问题

二、能够被改编电影的小说一般具有怎样的特点?

1、情节性强。不只是情节性强的小说才吸引人,电影也一样。如美国电影《魔戒》(又称《指环王》),改编自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1955年),故事以一片虚构的“中途大陆”为背景,讲述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矮人、半兽人、精灵等各个族群的生活,集魔幻、冒险、励志为一体,在全球席卷将近15亿票房,由此可见情节对于改编的重要性。

2、有教育意义。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一定的意义,电影在成为人们的娱乐工具的同时也要教给人们一些道理。如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小说《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斯蒂芬·金))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上映二十年以来,它不断被各种电影媒体推举至榜单之首,原因就在于它的教育意义之深刻。(时光一句话影评:100年后还是有人看的好电影,一部经典,我仍旧记得最后那个镜头,那一刻,眼睛都湿润了。有希望也许是件好事情!)

3、有时代元素。时尚作为一个时代的标签,经常被带入到各种电影中。1961年美国电影《蒂凡尼的早餐》(改编自小说《蒂凡尼的早餐》(1958 杜鲁门·卡波特),以世界知名时尚品牌“蒂凡尼”为切入点,并且成为线索贯穿始终。

4、有一定的原著读者基础。各类中外名著一直以来都是编剧导演们的追捧对象。2005年英国电影《傲慢与偏见》(改编自小说《傲慢与偏见》(1797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读者好评,所以才会有之后的票房收益。这和读者基础是分不开的。研究问题

三、如何鉴赏此类影视作品。

1、从原著入手。影视剧的改编基本上是基于原著的,所以对原著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是在观赏过程中很有必要的。如美国电影《暮光之城》系列和英国电影《哈利波特》系列,两者都是由系列小说改编而成,《暮光之城》原著有四部,电影有五部(最后一部分上、下两部),《哈利波特》原著有七部,电影有八部(最后一步也分上、下两部)。小说的信息量很大,而两部电影在世界上获得广泛的成功,原因是它们具有庞大的原著读者群由此可见阅读原著对于观赏电影的重要性。

2、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进行分析和批评,又称电影批评。信息交流发达的今天,有无数影评人活跃在各类媒体上,报纸、电视、网络、杂志,对于同样一部电影,人们会有各种不同的感觉。观赏影评,尤其是一些好的影评,会起到客观评价的作用,对于初级观众观影是有益的。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样本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背景:

阅读自古是人们陶冶情操,积累知识,修身养性的事情。自古便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可见古人对阅读的热爱。可现如今国人的阅读意识日趋下降,而在课业繁重的中学生面前表现则更为突出。况且现今图书市场鱼龙混杂,健康阅读又称问另一个问题。所以我们对于现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做了一次研究性学习。

研究目的:

1.弄清楚如今国人阅读的现状,尤其是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及与别国的差距。

2.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绘制图表。对身边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做详细的了解。

3.书写论文,深度探寻问题的根源,试探性的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

研究方法:

资料查找,问卷调查,论文总结

研究时间:

2013年7月

研究过程:

一. 查找资料

中国国民的阅读状况:

2008年,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9.3%,比上一年的48.8%增长了0.5个百分点,增幅为1.02%。

2008年,我国成人人均年阅读图书4.72本,比2007年的4.58本多0.14本。其中,男性平均每人读书5.87本,显著高于女性的平均每人3.48本;城镇人口平均每人读书6.53本,显著高于农村人口的平均每人读书3.49本。

在我国识字国民中,平均每人每年阅读图书5.2本。其中城镇人口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8本,农村人口平均每人每年读书4.0本。识字男性平均每年阅读6.21本,识字女性平均每年阅读4.01本。出自——百度百科

中国与其他国的比较:

出自——百度百科

结论:通过这种比较不难看出中国的阅读率是最低的,虽然俄罗斯这几年在文化教育上抓的很轻,美国如此快的生活节奏下阅读率仍然比中国要高。阅读是一个国家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于下一代的阅读状况则更应该抓紧抓牢。那现在中学生的阅读状况如何呢?我们特地对于中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以下是问卷调查的调查表

二.问卷调查

关于“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

各位同学们:

你们好!我们是成都市双流中学的学生。利用假期的时间,针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一项研究性学习。问卷调查则是其中关键的一步。所以希望您能积极的配合,诚实认真的答题,因为你们每个人的问卷都是我们研究性学习中宝贵的资料。以下是问卷内容: 1.您热衷于课外阅读么?

A.没时间,基本不看 B.有空时会翻翻

C.老师要求的会看 D.喜欢阅读,使生活的一部分 2.您平均每天花费多长时间在课外阅读上?

A.20分钟 B.半小时至四十分钟 C.1小时以上 D.20分钟以下 3.使您没有原因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业余活动丰富 B.课业负担过重 C.家长不允许 D.没有兴趣,4.你课外阅读的目的是?

A.放松神经,纯属消遣 B.有目的性的阅读,对课业有实际意义

C.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D.家长要求或跟风从流

5.你经常阅读什么类型的书籍(多选)

A.都市言情B.穿越幻想C.玄幻奇幻D.武侠仙侠E.游戏竞技F.烂漫青春

G.历史军事H.灵异悬疑I.名著传记J.科幻小说K.教育社科L.短篇小说

非 常 感 谢 您 的 配 合!二. 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A为1,B为2, C为3,D为4,E为5,F为6 调查人数:1203人 调查结果:

第一题:A.120人 B.250人 C.400人 D.433人

简答评析:

结合数据,通过上表可看出,喜欢阅读的人数仅占36%,这实在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而大多数人则是想起来翻翻,阅读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C选项的一定比例也说明了,现在中学生阅读的被动性。并且竟然有近百分之十的中学生不阅读,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庞大的可怕的数据。

第二题:A.360人 B.433人 C.192人 D.218人

简单评析:

通过上表并结合数据可知,课外阅读时间在二十分钟左右的有30%,而阅读时间在半小时左右的仅有36%.却是少得可怜。虽然阅读时间超过一小时的也有16%,但经过询问得知,他们学校每天开设了一堂阅读课,所以也就不足为其。然而让我们后怕的是,阅读时间在二十分钟以下的中学生竟然达到了18%。而如此快节奏的美国也保持在22分钟以上。

第三题:A.100人 B.800人 C.135人 D.168人

简单评析:

从上表结合数据和看出,我国现在中学生阅读时间短却的主要原因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那就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沉重的课业负担。不管是家长不允许还是课外活动过多所引起的阅读时间不够其实都是因为课业负担过重,加上课外活动,阅读时间减少。学习任务重,家长自然不会准许孩子看更多与学习无关的书籍。而对阅读没兴趣的人数也达到了14%,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政府在文化建设上仍然有所欠缺。

第四题: A.200人 B.412人 C.345人 D.246人

简单评析:

这道题的选项人数较为平均,但一些细微的差别,也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信息。不少中学生将课外阅读仅仅作为一种消遣的方式,无可厚非吧,而B选项不少的人数也说明现在中学生对于阅读的功利性,是好事也是坏事。但让我们欣慰的是仍然有一大部分的学生知道阅读对我们意义。而D选项22%的人数还是反映出现在中学生阅读的被动

性。

第五题:

A.272票B.654票C.411票D.496票E.394票F.499票 G.355票H.445票I.399票 J.540票K.198票L.383票

简单评析

由这个统计图可以看出现在越来越少的人喜欢名著了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一些杂七杂八的小说了。同学们更想在书中同作者一起思考。悬疑类小说总以一声尖叫开场,从表及里,对现场蛛丝马迹的勘察,对暗号的破译,侦探们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看破真相后的恍然大悟,喜欢他不仅因为他的睿智,也有我的思考。

课题总结近年来,我国群众的阅读情况呈现出一种可怕的态势。中国有一半以上国民不读书,阅读率为48.8%。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除了每日的报刊之外没有任何的其他阅读。在阅读的人群中我国读者以19-35岁的中青年为主,占总体的72.8%,其中19-24岁读者占到读者的46.27%。其他年龄段中,14-18岁为15.8%,36-45岁为7.6%,46岁以上为3.8%。未成年人7-12岁少儿阅读情况最佳,13-15岁、16-18岁少年除课本几乎不读书比例已经非常之高。而远在欧洲的德国则好得多,其阅读率高达75%,并且家庭藏书量最高的国家也是德国,高达300本。中国只有区区76本。如果说中年人阅读少一事因为工作生活过于繁忙,那至少在青少年的阅读上应该有所提高吧。在德国,年满14岁以上的人中就有1/3每天读书,但中国只有17.6%.不得不说这是非常可怕的,14——18岁正是理解力最好,时间最充裕的时候。为何中国的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德国差了如此之多呢?我们利用这次暑假的时间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用真实的数据分析这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下便是我们的一些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对于数据的简单评析,我们已经对于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有了一个大致了解。所以在这就不过于详细的去说了。但是我们还是能找到四个可以代表这种现状的关键词。

人数少: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不难看出能够真正把阅读不作为一个任务而是生活的一部分的中学生越来越少。

时间短:中学生的阅读时间越来越短,这也是合乎情理的,较大的课业负担,必然使学生是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

主动性差: 据本次问卷调查,我们看到一个现象。不少学生阅读是家长和老师要求的,并且对于书籍的选择也受到了家长老师及学科需要的影响。而并没有自己去挑选喜欢的书籍。这对于阅读的主动性确实是一种危害。

远离名著,文化缺失: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选择上,我们看到喜欢古典书籍,中外名著的越来越少。学生的理由也很明确,过于深奥,难懂,没有兴趣。这也确实是这些书不受欢迎的现实原因。但那些文化的精髓,一个时代的描述往往就是在一本小说里得到体现。而那些校园小说因为情节与中学生相似所以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趣味,自然读的人多,可那种书籍却没有更深层次的价值,不能让我们学到什么。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今后社会的建设者。德育教育必定重要,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则是培养学生品德及人生观,价值观最好也是最自然的方式。所以我们要

去粗取精扬传统,发扬阅读好风气。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1、题目

2、班级、姓名(如果是课题组,那么按照贡献大小排列,先大后小,一般不要超过5个)

3、内容摘要

4、关键词

5、开题报告中的前面几部分内容:问题的缘起、选题理由、研究内容、目的、意义。

6、正文:

(1)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2)研究内容

(3)研究步骤、过程如何

(4)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

7、结论

8、参考文献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 《诗经》与现代流行歌曲歌词

《诗经》与现代流行歌曲歌词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其内容丰富,在思想和艺术上有高度成就,因此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诗经》中的风、雅、颂都是乐歌。可以说《诗经》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诗经》是现代流行歌曲的鼻祖。

流行歌曲又称通俗歌曲。“通俗”是就其演唱方式而言的。流行的歌词创作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词创作的范畴。流行歌曲展现了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心态,为一种通俗文化。“以歌传情”是流行歌曲的核心,每首歌词都确定一种感情基调,字里行间中寻觅以词抒情、以情带声的重要追求。

《诗经》与现代流行歌曲歌词同是情感的载体,同是通俗的文化,同是文学的创作,同是源于生活又表现生活,同是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体现,同是中华文化的传承。

《诗经》对现代流行歌曲歌词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对《诗经》中的创作手法的运用

《诗经》中最主要的创作手法为赋比兴。

朱熹《诗集传》中说,“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简单地说,赋是铺陈直叙。《诗经》中有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古人相对而言是比较含蓄的,像这样直接表达感情的诗句较少,而今天的流行歌曲,对这一直奔主题的手法情有独钟,曾经一首很经典的歌里就唱道:“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

宋代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说,比就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因此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诗经》中比兴手法运用十分常见。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现代歌曲中比兴手法的运用也十分常见了。如台湾“音乐教父”罗大佑在的《光阴的故事》: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郑伊健的《虫儿飞》:黑黑的天空低垂/凉凉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二,对诗经内容的化用

除了运用《诗经》的创作手法,部分流行歌曲还化用《诗经》里的意象,有些甚至直接把《诗经》中的名篇改编谱曲来演唱。

琼瑶作词 邓丽君演唱的歌曲《在水一方》,便是由《秦风·蒹葭》的改编而来。

方文山作词周杰伦演唱的歌曲《菊花台》中唱道: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其中“夜未央”就出自《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下载方言研究性学习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方言研究性学习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题目:“又是柳絮飘飞时” 研究小组成员:袁俣铖、杨睿文、徐明程、王尧、胡景珩 完成时间:2011年5月 阳春四月,随着气温逐渐走高,北方不少地区出现杨絮纷飞的......

    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近年高考文理比例变化的调查报告 一、 研究背景 由于近年来高考文理比例不断发生变化,给部分同学在分科选择时造成了困扰,并进一步影响到学习的针对性和心理以及情绪的变......

    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项目结题报告 无形的镣铐——对道德绑架的探究与思考 课题组长:王潮 组员:王莆杰、胡耀、杨文玉、朱欣懿、吴虹竹 指导教师:彭军 任教科目:物理 班级:高2015级二班 1.......

    研究性学习报告

    学生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研究消除粉笔粉尘的方法 摘要:粉笔粉尘污染在学校中的污染应当引起重视,其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如何消除粉笔粉尘污染这个问......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模版]

    研究性学习报告15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欢......

    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名称提高物理成绩的学习方法探究 高三二班张增慧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物理是高中理科中一门重要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具有实用性,内容丰富而复杂,既有抽象的概念和定律,......

    研究性学习报告(模版)

    课题名称:研究消除粉笔粉尘的方法 学生姓名:刘鹏班级:高二(26)班 同组学生姓名:吕承锟 王江林 张贤杰 邱石榆 侯磊 摘要:粉笔粉尘污染在学校中的污染应当引起重视,其对教师和学生的......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