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上好初二物理期末复习课
如何上好初二物理期末复习课
复习课是教学过程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对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复习的过程,同样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的教学中,切忌为应试而复习,搞填鸭式教学,搞题海战术,把学生再次推入应试教育的泥沼。教会学生复习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地在复习中体验到收获的愉悦,应是教师始终不渝的追求。然而,复习课又是最难上的一种课,难就难在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激情下降,没有了学习新课程的新鲜感,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成为我们上复习课的老师棘手的并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上好复习课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复习针对性要强。
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每个章节中重点难点的问题要针对性的反复练习。这样才能使同学们复习的印象深刻,效果明显。
二、复习要有调理性。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对课本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这个系统化的过程最好也要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
三、复习要以学生为主体。在以前的教学中,好多老师在上单元复习课时,总习惯于按教材的顺序把本章的概念、规律、公式进行梳理来复习,这样做形式上是在系统复习,实质上是照本宣科把复习课上成了“堆积式”的授新课,老师在讲台上泛泛地讲,学生听起来兴味索然,容易疲劳走神,而且占用时间较长,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相应减少,复习效率极低。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我们大多数学校现在都有多媒体设备,我们复习时可以把提纲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回忆具体的内容。我们只是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要注意优化复习方法。
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不要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比如在组织学生上复习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可以独立,也可分组)整理知识结构,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许多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整理出了一章的知识结构。们扎扎实实地抓好课本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时又避免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弊端。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章节练习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抓综合。在复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辨别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我认为一定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重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同时也提醒同学们做到关注自己:例如体重、身高、密度、体积、正常步行速度、正常体温、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压强等;关注周围:例如课桌多高、一层楼多高、一只鸡蛋质量多大、小轿车速度多少、指甲刀及自行车上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等;关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如露水、霜的形成、为什么冬天水管容易破裂等;关注科学、技术、社会:例如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光污染、人工降雨、航空航天、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同时还应当关注新闻热点,注意捕捉新闻事件中所包含或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并善于与物理知识的复习有机融合起来。实际上这也是对我们老师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考验。
五、复习过程中要 “练”、“测”结合。
课堂练习是教师训练学生能力的手段,也是教师得到反馈信息的途径。复习课中的练习题必须要精心设计,所选练习题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每个题要达到解决一类问题的作用,以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所选习题既要照顾各个知识点,又要有梯度有层次,由简到繁、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这样才能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要求我们要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检测、评价与反馈。复习完成时,可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同时一定要注意及时反馈。教师对于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的方法使学生能将这些易错点真正掌握起来。
第二篇:如何上好期末复习课
如何让期末复习更有效
期末考试是一个学期以来教和学的总结,通过考试反思平时的教学行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改进和调整以后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什么是复习课?
复习课是以巩固已学知识、技能为主要任务,并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型。
复习课应该突出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分类整合。
2.通过查漏补缺,使知识更系统化。3.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如何组织期末复习
上好复习课的关键是要抓住复习中的三个重要环节:即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能力训练、积极反馈讲评。
(一)梳理知识结构
训练清晰简练复习不同于新授,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整合、综合基础,以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促进基础知识的再现与巩固,进而实现知识的突破。(1)抓基础知识再现
课堂教学应着眼于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力求把知识点问题化,关键问题明了化,并且借助于检查、体验与点评,同时结合诊断性训练,然后扣准要点扼要归纳,理清知识点。
(2)抓知识网络构建
在复习时可以打破章节、模块顺序,将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比较、总结概括、化零为整,同时把知识点连成知识线,知识线织成知识网,进而形成简明精当的知识结构。
(3)抓知识拓展深化 从知识结构的若干知识点中提炼出考点,选取其中的重点,抽取难点,找准疑点,化大为小,力求横向宽到边,纵向深到底,并借助于归类与比较、抽象与概括、综合与分析、归纳与演绎等多种思维的基本方法,综合探究,集中突破。
(二)强化能力训练
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要通过强化训练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末复习,离不开试题训练,但不能搞“题海战术”。习题训练是集“加强记忆、加强理解训练技巧、培养能力”为一体的复习方法。新课程考试形式常变、多变,以不变应万变的有效方法就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熟练掌握试题解答过程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
1.要精选、精编试题。
兼顾常规题和新颖题型,侧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获取新知能力的考查。
2.要精讲、精评。
首先做好试卷的分析工作,掌握学生失分情况及原因;讲评时不求面面俱到,而是就典型性问题举一反
三、合三为一。
3.要通过一题多变的形式加强能力的训练和方法的指导。
通过改变书中的原有体型,多角度深层次的强化训练的辐射面。4.要注意练习的多样性,试题的开放性和答案的不唯一性。
(三)积极反馈讲评
反馈是期末复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反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复习效果,调整、充实复习内容,更新学习方法。在复习中注意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为复习反馈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通过练习、测试、问题解答、学生质疑及面批等方式进行反馈,要求学生重视每一次练习及每一次失分,使学生逐步减少失误,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1)抓典型例题分析
针对考点精选例题,在分析例题时,一定要引导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分析,并且点拨思路和方法,强调规范与技巧;还要注意一题多变,借题发挥,拓展发散,最后通过示范引路,努力构建解题的思维模式。
(2)抓针对性训练和变式训练
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和训练最好跟进一二个练习题,严格控制训练时间,提高做题速度,教师指导还要到位,查看练习情况,即使获取练习信息,从而及时反馈矫正,达到练习一个,点评一个,落实一个,不留遗漏。
三、指导应考技巧
在期末考试中要取得较好的成绩,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解题技巧,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在考试前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在考场上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
同时还要学会并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
(1)要统揽全卷,弄清题量、题型及难易题目,以合理地安排答题时间。(2)要认真审题,仔细析题,依序作答,先易后难。(3)要准确表达,书写规范。
(4)要讲究技巧,灵活应对。解决较难的问题时,可采取由已知入手,知因索果;还可从结论入手,由果探因,逐步趋向已知的策略。
(5)要认真复查,做到不漏题漏解,确保应得的分全部得到。
总之,复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讲方法、懂策略,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在考试中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
第三篇:如何上好物理复习课
如何上好物理复习课
山东省郯城第一中学 李兴 2011年7月17日 12:04
1、绪论:
当前,大力推进实施的素质教育,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改实践中取得进展。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就整个高中物理教学过程而言,素质教育在不同环节的落实情况是有很大差异的,其中,高考前的总复习阶段,仍是素质教育少有涉足的一片“净土”,有话说:“平时素质教育,复习应试教育”指的就是这种状况。高三物理复习课约占了高中物理所有课程的三分之一.所以在复习阶段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就有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第一、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一贯性;第二、突破了应试教育的顽固性;第三、实现了减轻负担的彻底性;第四、突出了发展学力的实在性。物理复习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就是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 确定合适的复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将教学的各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2.1教学设计原则
为保证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遵循教学的规律与特点.第一, 教学设计要遵循系统性原则, 它是由教学目标、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等子系统所组成的系统工程。进行教学设计,应遵循科学的系统观,将各子系统和谐地统一于整体之中才能算是科学成功的设计。第二,教学设计要遵循程序性原则,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和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第三,教学设计要遵循可行性原则,可行性条件包括符合主客观条件(学生特点、师资水平、教学设备等)和操作条件,只有当这两个条件具备,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2.2教学设计观
教学设计观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 支配物理复习教学设计的思想和观点.可见, 教学设计观直接制约着教学设计的过程.在教改的研究中, 我国学者提出的教学设计观主要有: “结构—定向”设计观, “知识分类定向”设计观, “目标定向”设计观.当今的新课程改革反映了当代教学思想明显受到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对知识的认识是个体建构的;教学活动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是帮助学生重组改造信息, 生成新的意义;学生的角色不是知识接受者, 而是科学探索者和知识的组织者;教师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它主张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 引导学生开放式的探究, 掌握研究方法, 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 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也就是说, 在教学设计中, 教师要从以前的单主体、双主体甚至主导主体的讨论中跳出来,提高自己在教学设计中是学生发展促进者的角色意识。
笔者认为,物理教师的复习教学设计观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复习教学设计要彻底打破教师讲题学生做题的传统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主动、探究、合作的复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感受物理环境、认识物理现象,去体验取得成功的过程。复习教学设计与一般教学设计一样,仍然要把物理问题与生活、生产、科技紧密联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仍然要充分实验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仍然要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整合,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崭新理念。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是复习课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初始技能、背景知识分析透彻,才能有针对的进行复习教学设计。
3.1学习态度分析
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说:“学习的每一种形式就发展一种有实质性的态度系列,这种副产品常常比正式教给学生的初步技能更有调节意义。”可见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是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
学生学习态度由三种主要成分组成,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认知成分就是学生对学习物理价值和意义的认识程度;情感成分指学生对物理内容揭示的观点的相信程度。如学生对此认识还不够,我们教师就要从学习物理学的价值和意义方面阐述其道理,选一些学生未见过的小实验(如乒乓球悬空、孔明灯、一纸托千斤等)进行演示,加深其对物理学的认识。学习态度的行为倾向成分指学生对我们教师的上课方式、教学方法等的认可程度。我们可以设计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时在教学设计上调整思路和改善方法。
3.2初始技能分析
加涅的关于学习条件的思想表明,学生的初始技能决定教学的起点。因此学生的初始技能(如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等)也是我们进行物理复习教学设计必须要分析了解清楚的。比如,要复习近平抛运动,我们就应了解学生对平抛运动的观察方法是否清楚,对曲线运动的分解思想是否明确,对平抛运动的实验设计是否了解等等。
3.3背景知识分析
我们每一个人在学习时,都会与自己的背景知识发生联系,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已有知识来理解新知识,重构新知识。在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通常会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帮助新知识的获得,但对于那些妨碍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往往缺乏分析与重视。这种不利的知识通常来源于以下两种途径。一是从非正规途径获得的错误知识。比如在分析在斜面上加速下滑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学生常常会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错误分析出物体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这种错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提示学生从找施力物的角度,进行受力分析,并指出这个所谓的“下滑力”只是重力的一个效果(分力)。二是从正规途径获得的不清晰或遗忘的知识。比如在复习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时,学生对此的掌握不清楚,分不清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的使用范围条件等,从而混淆两者,在物理学中这种情况较多,再比如位移和路程、线速度和角速度、电阻率和电导率、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纯电阻与非纯电阻电路规律,机械能守恒与能量守恒规律等等。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在复习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分析学生已具备对教学有用的旧知识;更要重视那些妨碍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要充分了解学生获得旧知识对新知识可能产生的错误理解和推论,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比较、对比,以防止可能的不恰当信息干扰新知识的意义建构。4 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
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与一般新课的教学设计一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对学生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就会更脚踏实地,更贴近学生。
4.1教学目标类别
按照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方法,联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们可以将复习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知目标又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几个层次。每一个教学内容并非都要达到以上几个层次,比如复习高中物理光学中相对折射率时,一般不要求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
能力目标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理解、推理、抽象等)、沟通合作能力等的培养。过程方法目标包括主动探究体验物理过程和物理学的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数学方法以及等效、类比、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猜想与假设等方法目标。这些方法并不是要学生专门学习, 而是通过复习教学的活动体现这些方法的运用,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和爱国主义思想、唯物主义思想、辨证思维方法以及科学家勤奋、献身以及创造精神等目标。
4.2目标设计原则 为保证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教学目标设计应遵循可接受性原则、明确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以及系统性原则。可接受性指制定的目标切合需要,符合学生实际,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切忌设立的目标太高,超过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比如在复习单摆的周期时,要求学生分析并掌握右图中的单摆装置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做匀变速运动时的周期。这种就明显不符合大多数学生实际。明确性指目标本身要叙述明确、具体,绝不能笼统、含糊。全面性指在制定目标时,要力求其范围和层次更为全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要整体考虑。系统性指在制定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目标本身,同时还要考虑与同级(或上下)目标的联系。比如,在复习高一共点力内容时,不仅要将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知识综合分析,还可以将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结合起来分析(2003年全国高考理综第15题就是此类)。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头戏。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具有科学性、基础性、发展性、可接受性、时代性、多功能性。
在组织教学内容时,一是要注重知识性和认知性相结合。既是要注重物理概念和规律之间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关联性。要从已知到未知、从感知到理解、从巩固到应用、从具体到抽象等。二是要注重网络化和框架化,既是要注重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和相互沟通。从纵的方面看,知识脉络要清晰,上下位联系应环环相扣,重难点内容要前后有铺垫,后有延伸;从横的方面看,要注重物理与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的联系、贯通与渗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复习牛顿运动定律时,要注重牛顿三个定律的本身之间的联系和广泛应用,还要注重对此三个定律的认知规律和在整个经典物理中的重要地位。教学策略的运用
6.1让科技与生活走入课堂
让物理现象进入课堂,首先需要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转化为物理问题。在转化过程中,一是要尽可能选择身边的事例,为绝大多数学生所熟悉,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二是不能过难或过易,过难会使学生望而却步,过易则缺乏探索性,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三是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应与目前的中学物理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相适应。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高科技问题与中学物理有一定的相关性。如2003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卷中求中子星密度问题,其实就是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天体运动的一个模型。我们教师在进行复习课教学设计时,要创造性地把高科技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在素材选择上,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反映科学的前沿和最新科技成果;二是不要贪大求全,超过中学物理的知识范围,导致学生无法解决;三要有开阔的视野,敏感的洞察力,从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上,及时捕捉反映科学前沿与动态的最新信息。从而使高科技与学生所学物理知识拉近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
6.2渗透研究方法,提高建模能力
物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无数科学家的智慧,是物理学的精髓所在。学会科学方法,学生会终身受用这些科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应重点剖析一些综合性和探索性较强、能充分体现方法的新情景问题,实现方法的迁移,给学生以示范和启发,使学生体会并领悟怎样应用方法,从而感受到科学方法的无穷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教育。
从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关键在于从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模型是连接理论和应用的桥梁;经验材料、实验事实和背景知识是构建物理模型的基础;而抽象、等效、假设、类比等是构建物理模型的基本方法。在构建物理模型时,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给的信息进行提炼和加工,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通过思维加工,采用恰当的方法,找出新问题与熟悉的物理模型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通道保持畅通无阻,这样就可以使新问题顺利地实现模型化,构建起符合新情景的物理模型。
第四篇:如何上好期末数学复习课
如何上好期末数学复习课
临近期末复习,学生压力大易浮躁,复习课缺乏新知识,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是我们教师尤其是数学老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将多年来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拿来晒晒。
我认为复习课不可等同于简单的新授课,不是简单的把已学过的内容根据教材新提供的习题和练习依次解决了事,复习课应该是高效的。高效的复习课就是要让学生在复习中构建知识网络,获得学习方法,培养解题的综合能力。要上好复习课,教师关键要做好备课。
一备目标:本节课要让学生重点掌握哪些内容、哪些知识?如何通过对知识的加深、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如何让学生感知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如何弥补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某些欠缺?如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复习中达到事半功倍?
二备精讲;本节课哪些是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易错点、特别注意点,哪些知识需要总结、归纳寻找规律?
三备精练:通过有效的习题训练锻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如何注意雷同题、相似题、变化题的活用、一题多解发散思维?如何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限时训练、规范训练? 四备教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无论哪种教法都必须围绕着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眼,一定让学生动起来、学起来、忙起来。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以学生带学生,互帮互助,充分发挥“小先生”的作用。
五备学生: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怎样,学情如何?本节课应提问哪几个学生?对知识出问题的学生课下如何补救?同时应特别关注哪几个学生听讲,该学生听讲情况如何?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参与面达成度怎样?
总之数学课堂是充满思维、充满问题、充满知识的地方,要上好数学复习课,教师必须在备课方面多下功夫,引导学生以思维为核心,把知识搞懂、弄懂,使学生对知识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一通百通,以不变应万变,在考试中大显身手。
一个学期临近尾声,我们将迎来期末考试。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必须拒绝题海训练。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对于数学复习课,要上好,很难。对于上好数学复习课,我的观点和做法是:
1.团体作战
统一步调,群策群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共享好的试题,好的教法,交流和沟通,相互促进。
二.优化个人教学 各教师应据所任教班级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灵活的复习计划,充分显示自己的教学特色。
三.复习方略 1.把握复习四原则 ①总—分—合原则 ②数学思想方法明确化原则
数学思想:构造思想,化归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数学方法;归纳,综合,观察,比较,抽象,类比,运动和变换 ③“双基”与“能力”并重原则 做好基础题,适当增选几道中高挡题。④典型问题强化原则
对易错,易混问题进行巧妙编排。复习的重点内容和需强化的内容穿插进行。通过变式教学,变式训练,2.抓住两条主线
①以梳理知识结构为主线
②以学生知识误区为主线 3.实现两个关注
①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要暴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否则就永远不会上升到能力层次。
②关注主体发展。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学生在体验数学活动中感到学习的乐趣。最后,在临近考试之际,让学生多做几套考试题,进行诊断和测评,规范解题格式,开拓思维,补漏补缺。
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数学教师的感觉,的确,复习课既不象新授课那样使学生觉得有“新鲜感”,又不象别的课那样有章可循。那么,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呢?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提高复习兴趣。
平时授新课,新鲜有趣;复习时,要重复已学的内容,有的学生会觉得单调、枯燥无味,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复习的认识,主动进行复习;另一方面,要以“新”提高复习的积极性。不仅仅是让学生复习知识,让学生掌握、巩固、弥补新授课解决不了的问题,它更大的空间应该是让学生在复习课上,感受它与新授不同的另外的一种风景,让他们感受复习课的魅力。
二、重视综合,融会贯通。
数学复习的内容可分为基础知识和解题技能两部分。在复习中,要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定律比较和运用,力求对所学的基础知识从局部到整体,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抽象等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融会贯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定义、定理、公式的复习,应弄清来龙去脉,沟通相互关系,掌握推证过程,注意表达形式,归纳记忆方法,明确主要用途,使每一章节中的知识点都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注意做到:
1.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联系数学中各类知识的纽带。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不易理解的知识,数学思想与方法等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要从不同角度出发思索问题,进而突破重、难点。
2、综合复习,理解掌握。
所谓“综合”,是指将不同学科、不同单元、不同年级、不同时间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提炼加工,建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便于记忆,便于应用。融会贯通基础知识后,在解题过程中还应注意根据学过的知识去发现和挖掘书本上没有的和老师没有讲到的问题。如理解一个概念的多种内涵,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对具有共性的问题总结解题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等。由此探索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一题多用之法。
三、查漏补缺,讲练结合。
复习时,对学生掌握较好的内容,可以一笔带过,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可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内容要“全”、习题要“精”、方法要“活”、时间要“足”,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练习时要注意控制难题,把练习的重点放在重要和关键的知识点上。
对复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要做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讲出新水平,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
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实际中摸索,根据本班实际,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促进复习课走向实效。
第五篇:初二物理上期期末复习教案
复习课
复习和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4.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5.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6.知道声的利用.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立志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品质.●教学重点
应用声现象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复习,构建声学知识的知识网络.●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板书)
二、典型例题(实物投影例题并讲解)
[例1]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将听到三次响声,为什么? 解析:敲击铁管,使铁管发生了振动,发出声音.敲击声分别通过空气、水和铁进行传播,由于声音在这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听到三次声音.声音在铁中传播最快,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所以第一次听到的是铁传来的敲击声,第二次听到的是水传来的敲击声,第三次传来的是空气传来的敲击声.说明:本题用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这两个知识点来求解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2]在运动场上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计时精确,在计时时 A.听见枪声同时按下跑表,因为耳朵的听觉灵敏 B.看见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因为眼睛很灵敏
C.凭自己掌握,听见枪声和看见白烟都可以按跑表,因为响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 D.应该以看见白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特快,而声音传播的速度要慢得多
解析:响声和白烟的确同时发生,但是光和声传到计时员那里需传播100 m.由于光的速度太快,传播这100 m所用时间极短,而声音传播速度则要慢得多,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那么声音传播这100 m所用的时间为
t=100s=0.294 s 340而短跑100 m的成绩在10 s左右.若不考虑这段时间,记录的成绩误差将达3%.综上所述选择D.2 / 17
[例3]蜜蜂和苍蝇在我们面前飞过时,发出嗡嗡声,而蝴蝶在空中飞行则悄无声息,这是什么原因?
解析:蜜蜂和苍蝇的嗡嗡声是因为它们的翅膀振动引起了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而被人耳所接受到.但是,蝴蝶的翅膀同样地在振动,为什么听不见声音呢?这是因为它们振动的频率不同.蜜蜂翅膀的振动频率在几千赫兹,蝴蝶翅膀只有几赫兹,而人的听觉范围在20 Hz到20000 Hz之间,所以听不见蝴蝶飞行的声音.[例4]一个爬山运动员,爬到半山腰,他对着对面的山崖高喊一声,4 s后听到了回声,那么他离对面的山崖有____m.解析:由题意知,声音传到山崖所用的时间为2 s.那么,他离对面山崖的距离有 s=vt=340×2 m=680 m [例5]中国的乐器称为“丝竹”,西洋乐器则称为“管弦”,请分析一下它们的发声
原理.解析:除了打击乐器,如中国的锣鼓、编钟、罄,国外的木琴、三角铁等,管乐器通过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通过拉动丝弦振动,再带动共鸣箱里的空气柱振动从而使声音放大并更加纯正.但不管是何种乐器,它们的共同原理都是要使乐器的某一部分发生振动,并通过改变振动的频率从而发出优美的音乐来.3 / 17
复习课
复习和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温度概念,知道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2.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3.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4.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5.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6.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知道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7.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三对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教学重点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知道它们与吸、放热的关系.●教学难点
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4 / 17
1.复习本章知识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投影片),并回答:(1)什么是温度;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2)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3)吸热的物态变化有哪些?放热的物态变化有哪些?
(4)什么是熔化和凝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哪些区别?又有哪些相同点?(5)什么叫熔点和凝固点?
(6)什么是汽化和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及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常用的液化方法有哪些?(7)什么叫升华和凝华? 2.知识网络(板书设计)
5 / 17
教学反思:
复习课
复习和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2.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3.理解光的反射定律.4.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5.知道光的折射定律.6.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的能力,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实验,探究所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教学重点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3.光的折射定律.●教学难点
1.光学知识的实际应用.2.运用光学知识完成光路图.●教学方法
归纳法、问答法、讲练法.6 / 17
●教学用具 投影片、投影仪.●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的课后作业是复习第二章,大家是否复习过?复习的效果如何呢?让我们检查一下.二、新课教学
(一)光的直线传播、光速、颜色 [师]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呢? [生]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师]哪些现象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激光准直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师]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 m/s.[师]色光的三源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分别是什么? [生]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青.[投影片出示例题]
[例1]夜晚,当你与一盏路灯的距离由近到远时,你的影子的长度有什么变化?请作图说明.解析:由灯到头顶的连线与地的交点到人脚的区域光不能到达而形成人影,如图所示.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人站在D点时,如图所示,CD段光不能到达为人影部分;人站在B点时,AB段光不能到达为人影部分;因为CD<AB,所以当人与一盏路灯的距离由近到远时,影子的长度由短变长.[例2]下图是月球的影区分布,当人随地球运动到____区时会看到日全食.运动到____区时会看到日偏食,运动到____区时会看到日环食.7 / 17
解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月球又是不透明体,当月球运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地球上的人就能观察到日食现象.从图中不难看出,地球运动到B区,太阳光全部被月球挡住,看到的是日全食.运动到A区,太阳光部分被挡住,看到的是日偏食.运动到C区,太阳中间被月球挡住,看到的是日环食.[例3]太阳光穿过茂密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 A.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 B.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 C.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D.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解析:这是一个小孔成像的问题,由于光斑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是太阳的实像,是圆的.选C.(二)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球面镜 [师]光的反射定律是什么?
[生]光的反射定律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师]能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为什么?
[生]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师]漫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吗? [生]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师]平面镜成像原理是什么?
[生]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像.[师]平面镜成像特点是什么?
[生]平面镜成像特点可概括为八个字:虚像、等大、等距、垂直.即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③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④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师]球面镜可分为哪两类?
8 / 17
[生]球面镜可分为凹面镜和凸面镜.[师]凹面镜、凸面镜各有什么光学性质?
[生甲]凹面镜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上,如把光源放在凹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镜将成为平行光.[生乙]凸面镜能使平行光线变得发散.[投影片出示例题]
[例4]一条光线投射到和它垂直的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要想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成直角,镜面应旋转多少度角?
解析:此题中镜面可向任意方向旋转,所得结果都一样,因此可选取任意一种转动方式来解此题.①由题意作出反射光线OB,使OB⊥OA.②由反射定律知,∠AOB的角平分线ON即为法线.③因为法线垂直于镜面,所以可作出平面镜位置,如图所示.④平面镜转动的角度:
∠BOM′=∠M′ON-∠BON=90°-45°=45°
可见,当入射光线不变,镜面绕入射点旋转一个角度时,反射光线偏转的角度等于两部的镜面旋转的角度.[例5]一平面镜竖直地挂在墙上,A、B、C三物体放在镜子前面,人眼的位置如图所示固定不动,则人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
A.A和B的像 B.B和C的像 C.只看见B的像
D.A、B、C的像都能看到
9 / 17
解析:人眼能看到物体的像的条件是:从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镜面反射后能到达人眼中.当镜子和人眼的相对位置确定后,人眼所能看到的反射光线就被限制在入射到镜子边缘后,反射光线能到达人眼的范围之内,如图所示的光线Ⅰ和Ⅱ所夹部分的范围内人眼只能观察到物体A和B的像,不能观察到C的像.答案A正确.[例6]如图甲所示,从发光点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镜面MN反射后恰好过A点,画出这条光线.甲
乙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首先根据对称法作出S点关于镜面MN的对称点S′,通过A点的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必过S′,连接A、S′交镜于镜面于O点,OA即为反射光线,SO即为入射光线,如图乙所示.[例7]如右图所示,在平面镜前有一物体AB,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作法 方法1:用光的反射定律完成.方法2:用平面镜成像规律,直接利用物像对于镜面对称的特点完成.解法1:如图甲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从A、B两点各画一条与平面镜垂直的线AO1、BO2,然后延长AO1交A′,使O1A′=AO1,A′就是A点的虚像.同法找出B点的虚像B′,连接A′B′即为AB的像.10 / 17
甲
乙
解法2:如图乙所示,根据反射定律,由A点发出两条光线AC、AD射到平面镜上,画法线,进而画出反射光线CE、OF,反向延长CE、DF在镜后有一个交点A′,A′即为A在平面中所成的像.同法可找出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B′.连接A′B′即为AB在镜子所成的像.(三)光的折射、看不见的光 [师]光的折射遵循什么规律? [生]光的折射遵循光的折射定律.[师]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生]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是: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其他透明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水等其他透明介质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师]在反射、折射时光路是否可逆? [生]在反射、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投影片出示例题]
[例8]如图所示,AO是由空气向水面斜射的一条光线,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0°,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解析:由题意知,本题是已知入射光线和水面位置,作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这类作图题,关键在于通过入射点作垂直界面(水面)的法线,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从而得到反射光线,再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解答:过入射点O作法线NN′,则入射角为∠AON=90°-30°=60°.在法线另一侧空气中,作
11 / 17
∠NOB=60°,∠NOB为反射角,OB为反射光线,再在法线另一侧的水中,作∠N′OC.∠N′OC为折射角,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OC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如图所示.[例9]如图所示,图中画出了四个穿过平行玻璃板的光路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光的传播方向都要改变,即发生折射现象.A图中光的方向始终没有改变,因此是错误的,B图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折射是对的,但从玻璃进入空气的折射是不对的,因此B图错,D图中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从玻璃进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这恰恰与光的折射规律相反,所以D图错,只有C图符合光的折射定律.三、知识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复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光的直线传播、光速、颜色.2.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球面镜.3.光的折射.4.看不见的光.四、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讲的内容.2.复习本章知识准备考试.3.预习第三章.五、板书设计
12 / 17
教学反思:
复习课
复习和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2.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13 / 17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物和挂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2.通过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3.通过眼睛、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的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本章知识体系的概括,提高学生整理综合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人物美、自然美的能力,更加热爱祖国,立志为科学献身.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光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凸透镜的应用.●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投影片)并回答: ①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 ②什么叫焦点?什么叫焦距?
③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各起什么作用? 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怎样的? ⑤照相机的构造及原理? ⑥投影仪的构造及原理? ⑦放大镜的原理? ⑧眼睛的成像原理?
14 / 17
⑨显微镜的光学原理? ⑩望远镜的光学原理?
二、知识网络(板书)
复习课 质量与密度复习
一、质量
1.质量
定义:物体所今物质的多少叫做这种物质的质量。单位:kg,g,mg,t 2.质量的测量
工具:天平,秤(磅秤,台秤等)方法:(用天平的测量质量的方法)3.质量的特性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发生变化而变化。
二、密度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正比例关系。2.密度
15 / 17
①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②密度的单位: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3。像这种单位叫做组合单位。有时密度的单位也用克每立方厘米,符号是g/m3。1g/cm3=1×103kg/m3 3.一些物质的密度值(常温常压下)
①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密度也不相同。如水在不同的状态下,密度不同。
②物质密度与温度、压强有关;
③密度相同的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如冰、蜡、植物油密度都 是0.9×103kg/m3;还有煤油、酒精密度都是0.8×103kg/m3;
④金属固体的密度较大。
⑤水的密度值:1.0×103kg/m3,表示体积1立方米的水,质量是1.0×103kg。
读作: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每立方米。4.密度的应用
密度的应用:利用公式ρ=m/V变形可得到m=ρV和V=m/ρ,即在知道物质的密度和体积时,可以计算出物质的质量;在知道物质的质量和密度时,可以计算出物质的体积。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测量原理:ρ=m/V 2.量筒的使用
①认识量筒:单位,量程,分度值。
②读数方法: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垂直,与液面相平。如果量筒中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相平,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相平。
③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量筒直接测量。
④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等量占据空间替代法。a.“溢杯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b.先测出量筒中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水和完全浸没于水中的固体的总体积V2,两者相..
16 / 17
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V= V2-V1。
3.测量固体的密度(石块):
[注意]要先测石块的质量,再测石块的体积。4.测量液体的密度(盐水):用剩余法测体积
5.测量不规则的塑料的密度(其密度比水小):悬垂法和针压法测体积。
17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