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
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
李剑红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设置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凝聚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灵活有效地回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创设情境:教师要根据复习的内容,准确捕捉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将“非数学因素”(颜色、声音、形象、情节等)与数学因素有机结合,创设出鲜活的数学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复习的愿望,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地整理。
导入复习:这一步是学生由欣赏情境的非数学因素,转入关注情境的数学因素,从而进入复习的关键一步。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找准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内在联系上,水到渠成地进入数学知识的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列举、比较、分类、整合,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1、自主整理,实施创造:本步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进行知识的整理,并在整理中实施知识的再创造。
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罗列。由于每个课题都有着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在整理时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进行知识点罗列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回忆再现或看书等手段,全面地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准确地搞清楚每一知识点的具体意义,这是进行知识系统化整理的重要基础。
当学生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以后,首先重要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加以整理,实施再创造,而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也就是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合,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这是学生反思学习成果、深化认识的重要环节,要给予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整理时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各纵向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二是把各横向的知识点有效地分化开来,组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所学的分散的知识“竖”成线、“横”成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其科学的知识网络,这些形成的“线”和“块”就是学生创新的成果。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归纳与概括”等,整理形式,一般采用“树枝图”、表格、图画等学生所喜爱的形式;整理的结果:力求简单、明确,使人一目了然。
2、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在学生自主整理后,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交流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借助实物、图表和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形式有同桌间的展示、学习小组里的交流、面向全班同学的汇报等形式,主要目的是创生更多的学习资源,让那些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学习成果、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进行充分碰撞,在交流碰撞中起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作用。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教师就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如果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的需要时,教师应积极进行引导、质疑、激发、补充,不断完善,帮助学生准确地建立起各类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知识系统。
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后,教师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自主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矫正完善,实施第二次创造优化。
三、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既使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稳固定型,又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1、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在学生知识系统已经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整理、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强化分析,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可用有针对性的典型问题或典型例题进行呈现,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另一方面要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强化练习,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认识,巩固所学,有效地增进系统的构建。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在练习内容上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在练习形式上要注意抓一题多变。同时在练习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的层次性,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针对性。
2、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复习除了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与发展,将旧知识进行生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复习时还要注重对知识创新点的准确把握,围绕知识的创新点,去积极有效地组织练习,强化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所谓创新点,即是所复习的知识与生活的实质性联系,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以及先后知识的实质性联系。寻找这些联系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也是拓展深化的过程。在内容上,要结合复习的实际,在知识的“高度”、“宽度”上适当向外拓展延伸;在形式上要以综合性练习、探索性练习、开放性练习、解决问题练习进行呈现。拓展深化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不可任意提高标准,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检测,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评价别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此步分为两个层次:
1、自主检测
本层主要是通过一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评、自我鉴定。
2、评价完善
在自主检测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既要系统归纳整个课题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还有待加强;还要针对学生情意领域进行总结,对学生学习的状态、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主要形式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
第二篇:怎样上好数学复习课
怎样上好数学复习课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一个阶段教学之后,各种考试之前都必须进行复习,比如,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等。
(1)复习课的主要任务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②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各学科大纲规定的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技巧;③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复习课的一般结构①教师简要交待本节复习课的主要内容与要求;②师生系统回顾基础知识、弥补知识缺漏,使之形成网络与结构;③教师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④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有目的地、紧张地巡视辅导;⑤师生共同小结与讲评,并归纳、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提高能力;⑥布置课后作业。
复习课通常还有一种结构是:①教师简要交待本节课复习内容与要求;②学生独立练习(课前由教师准备好“题组”),教师巡视辅导,搜集信息;③师生共同梳理知识,弥补缺漏,分析解题错误原因,提示解题规律与方法,提高能力;④布置课后作业。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在第③步后可再次安排学生练习。
对学习能力较强、基础较好的班级可采用后一种复习结构。
要上好复习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复习不是炒旧饭,不是把平时学习过的内容重复一遍,而是要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部分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揭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复习时,可采用“以线串珠”的方法,把知识概括成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便于记忆与理解。
(2)基础性原则无论哪一种复习都要抓住基础知识复习与基本技能训练。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弄清这些基础知识是怎样提出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应怎样叙述与证明?有何主要应用?应用时应注意什么?它和其它基础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基本技能训练在复习中应引起高度重视,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一些能直接运用基础知识来解的题目。另外,该记住的一些词语、数据、图形、定义、定理、定律、法则、公式以及一些技巧、方法都应要求学生力争记住,知识缺漏要补上。
(3)重点性原则复习课内容一般都较多,时间又有限。因此,不能面面俱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有重点地复习,做到:①突出重点教材的复习;②突出重点概念、重点例习题、重点解题思想与方法的复习;③突出重点薄弱环节的复习;④突出重点难点的复习。
(4)针对性原则复习课中方法的选择、题目的设计、重难点的确定等都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大纲的要求,针对教材的重难点,针对考试说明的要求,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学科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不能带有任何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5)精选性原则复习课中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必须精心考虑,题目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还可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
(6)主体性原则复习课应同样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要千方百计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复习过程,凡是学生看得懂、讲得来、做得出的内容与题目,都要让学生去独立完成,教师不要都包办代替,不要满堂灌。
(7)指导性原则复习期间学生要复习的内容很多,特别是中考、高考复习,学生手头几十本书,还有众多的复习资料,有的学生如坠烟海,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要帮助学生制订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目的,确定复习重点,落实复习措施,选好复习方法。还要指导学生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课内与课外、做题与分析题目等的关系。特别对学习困难生要加强指导。
(8)及时性原则就是复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及时地反馈评价和矫正学生复习的情况,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复习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第三篇:如何上好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如何上好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很多很杂,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要听,学得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定心听,老师觉得上复习课很痛苦,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呢?我在复习教学是这样做的。
1、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数学学习的根本,只有熟练掌握才应对千变万化的数学运用。例如:口算练习常抓不懈,继续坚持每天做10个口算练习。常见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比如各种数的特点、分类和概念辨析,特别是有关因数、倍数的概念理解;常见公式和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等。比如几何与图形知识公式特别多,容易混淆,复习时重点在于再现公式推导过程,勾通公式间的内在联系。再结合典型习题精讲多练,力求在运用中深化认知,还可以鼓励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时坚持写公式,用公式指导列算式,既可以提高学生认真审题合理解答的习惯,又加强了对公式的记忆;数量关系一般多用于解决问题中尽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形象记忆。
2、加强规律的总结和运用。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体系。毕业复习更侧重于规律的运用。例如:图形的转化就有切拼、截段、旋转、裁掉、铸成、削成等多种不同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规律,学生必须明确每种规律的特点,才能正确运用。
3、注重解题方法的引导和渗透。一个人拥有一套先进的厨具和精美的食谱就能做出丰盛的美味佳肴吗?学习也一样,学生记住了大量的规律和公式就能正确解决问题吗?不一定,特别是对于中偏下的学生来说,他们或许不是没记住规律,而是不知道用哪个规律,如何用?当他们看到一陌生的问题往往无从下手,这就是问题所在,所以我觉得在复习中老师应重点加强分析问题的方法的引导,让学生会合理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大数的改写,连等算式,平均分,图形的问题,综合运用等题目都有独特的分析技巧,学生只有掌握这些技巧才能正确巧妙的独立分析问题。又如在解决问题时,关键是引导学生想可以用哪些知识来解答,如方程、比例知识、按比例分配、算术法等,弄清题目特征明白适合哪一解法,实在不会,我们可以尝试解决其中的一个小问题,多想想我能求什么?它和其它条件或问题有什么联系,这样抽丝剥茧一样,越来越接近最后的结果。
4.合理利用对比和变式练习拓展学生思维和解题灵活性
设计练习题时,尽量设计一些典型目,通过变式举一反三,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认真的分析问题能力,又能体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分数应用题的复习,可以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让学生在变中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宽了解题思路。
如:大数的认识和改写可以设计各种叙述方式的题目让学生辨析需要取近似值吗?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改条件解决问题。
5、合理利用学生之间互助做好辅导工作。很多老师在复习时都会有这样一个体验,会的学生已经会了,复习得没劲;不会的似乎永远不会,导致老师越复习越无奈,而着重多老师又没有精力去一一辅导,就算老师有时间,学生在校时间基本已被填满,也没那么多机会去辅导。我觉差生之所以没进步可能大部分原因在于听讲注意力不认真,不会听讲,很多时候他们需要一对一的提醒。老师可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摸底排查,按照学生学习成绩的情况、智力发展的能力把学生分给学生排好队,分别就近安排优生帮助学困,在他们做完题目后检查帮助对象是否会做,及时给予讲解,在讲的过程中可以让优生的思路更清晰,学困生也学会了知识。一对一的进行帮助,让学困生学有榜样,学习中解决不了的困难,同学们积极给予帮助,对优秀生又是一种促进,在班级中形成一股“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6、作业尽量少而精,及时批改。
到了复习阶段由于所学内容都是以前学过的,学生就会出现懈怠的情绪,觉得很没意思,学生就会出现浮躁没心学习的情况,这时教师再布置过多的重复练习学生会更烦,特别是对多数学生来说已会了,不会的因为量大也无法请教学习,同进作业过多老师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批改讲解,批改主流到位就会有学生不做,乱做,恶性循环。所以作业尽量做到少而精,适当增加作业的层次性,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要布置综合性强的拔高性的练习题;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布置模仿性强的练习题,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布置一般的基础题,让他们有能力完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在批改时也得有方法。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简略地批改,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则要认真地、详细地批改,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要精心批改,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讲明白错误的原因。也可以让帮助他们的学生去给他们讲解。
7、加强养成教育。
注意加强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如书写工整,作业格式布局,从上往下做或从左向右做,画图用铅笔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在遇到不同的题目时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如图形计算的题目:什么图形,求什么?用什么公式?条件单位一样吗?分数问题:单位一是谁?数量关系式怎样写,求什么?。认真的检查习惯,很多学生做完后自己检查不出错误,我觉得主要是学生不会检查,他们所谓的检查就是反复的看,这样由于思维定势是看不出毛病的,真正的检查要让学生脱离原答案再分析一次,也可以让原答案代入题目看是否合理,还可以根据生活经验看答案是否符合生活经验。
第四篇:如何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
要上好数学复习课,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上复习课的兴趣,应该把复习课变成不仅仅是让学生复习知识,让学生掌握、巩固、弥补新授课解决不了的问题,它更大的空间应该是让学生在复习课上,感受它与新授不同的另外的一种风景,让他们感受复习课的魅力.从内容上,难度上来讲,都应该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
第五篇:如何上好一节数学复习课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复习课
一、出示复习目标
上课开始,教师直接出示复习课题。接着把预先写在小黑板上的复习目标挂出来。出示的复习目标应注意如下三点:1.目标要全面,按照数学课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三方面提出复习要求,不能厚此薄彼,甚至只提出知识方面的复习要求,把能力与思想品德丢在一边。2.目标要准确。即针对性要强。一是目标中知识、能力、思想品德各方面的要求要准确,二是三者之间不能混淆。3.目标要具体。不要提一些抽象或空泛的口号,诸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粗一听很具体,细一想太空泛,到底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不得而知。其实一堂课只能按实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素质,太多会适得其反。
二、回忆
回忆,就是要求学生将学过的旧知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这是学生独立联想的有利时机,应尽最大可能让他们独立完成。如果是低年级,可让他们先看书本再回忆并说出来;中高年级也可让学生提前一天预习,这样课上会节省一些时间。当然,回忆过程也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辅导。我常采用如下策略:1.独立地默写。2.同桌相互说。3.启发得结果。回忆过程中一般只要求学生写出或讲出“是什么”,不追问为什么,或“怎么样”,以便一气呵成地将所有旧知“拉出来”,提高回忆的效率。回忆既是提取旧知的过程,同时也是进一步强化记忆的过程,还是互相启发获得联想结果的过程。如果学生的回忆不完整,可让其他学生或由教师补充,也可暂时放一放,之后在“梳理”中完善。
三、梳理
梳理,就是将旧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因此,梳理是复习中的重点。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知识点连接起来(求同),二是把各知识点分化开来(求异)。在备课时应充分准备好,以免上课会造成混乱。梳理要同板书联系起来,使视听融为一体,增强复习效果。
四、沟通
沟通是复习课的鲜明特质。因为新授课的主要目的是将知识点分化,把握单个知识的本质属性,一般很少同后继知识发生关联。复习课,正好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沟通起来,这就是所谓知识点的泛化。沟通不同于知识之间的简单联结,而是知识本质上的融合。因此,沟通不仅要在异中求同,而且也要在同中求异,这是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的重要环节。前面谈到的回忆阶段只求“是什么”,而这里“沟通”时还要追求“为什么”。如约分与通分,它们的意义不同,但本质和操作却是同一个理论根据,即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具体化。操作过程也有差别,约分一律用“同时缩小相同倍数”,而通分则一般运用“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五、练习
复习课中的练习与新授课或练习课中的练习都有明显不同。新授课中的练习主要是为了巩固刚学过的新知,因此其练习成分是基本习题占70%左右,侧重于知识方面;练习课中的练习则是为了技能向能力转化,侧重于数学能力的形成;复习课上的练习侧重于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因此应出示综合性较强的习题让学生练习。
值得一提的是,复习课上的练习应集中在一起(划定一段时间),而不宜分散进行。这样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节省复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