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论 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
提示:莫要生搬硬套,格式都是浮云,关键是学会这样的线性思维的思路。改卷的都是高校教师、研究生甚至是本科生,平均一份试卷总共不超过两分钟的评卷时间,不要指望个人才华有多大施展,没人看、没时间看,被看到了就更惨了,因为申论考试大忌个人看法,看法只能来自材料。正如一个被录用的公务员的观点只能来自于上级文件、领导的知识,而不是个人的想法。
一、策论类文章
拟作动宾短语格式,类似人民日报那些文章的标题。策论,题目就是关键的对策。
例如:落实优质服务型新机制,完成计生工作新任务。
认识黄河、了解黄河,全面弘扬黄河精神。
第一段
一般有三句话:
第一句,在什么背景下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
第二句,介绍问题的宏观表现。相应的就引出了第二段的具体问题。
第三句,引用题目。例如“所以,我们要落实优质服务型新机制,完成计生工作新任务。”
第二段
引出具体的问题、危害、争议“针对以上问题,有一下对策。”(170字左右,结构严谨,不必求全)。
第三段
对策的内容
首先„„(这第一条对策必定是照应题目当中的对策。例如“首先,我们要落实优质服务型的新机制„„”)其次„„;再次„„;最后„„。四条对策,每条100字左右。加起来保持在450字。
第四段 意义作用
哪些成功的借鉴,为我们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提供了成功的借鉴。(从材料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例子,印证我们的策略是切实可行的。)100字左右。
尾段
一般有三句话:
第一句,针对这个问题,国家的宏观政策的一句话。从微观问题上升到宏观问题。第二句,为达到国家的宏观要求,我们对策的相应目标。
第三句,引用题目。例如“所以,我们要落实优质服务型新机制,完成计生工作新任务。”也就是说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和尾段的最后一句都是照应题目。
二、评论类文章(评论类文章就是让我对处理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做法进行评论)标题
拟作动宾短语格式,类似人民日报那些文章的标题。策论,题目就是关键的对策。
例如:落实优质服务型新机制,完成计生工作新任务。
第一段
一般有三句话:
第一句,在什么背景下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
第二句,介绍应对问题,出现了这两种做法。相应的就引出了第二段的具体问题。第三句,引用题目。例如“所以,我们要落实优质服务型新机制,完成计生工作新任务。”
第二段
这两种做法都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满足了当时的要求。
第三段
先肯定第一种做法的价值,写完好处,写其不足。(第一种做法是过去的做法,过时的做法,不完善的做法。)
第四段
写第二种做法的不足,再提出其积极意义。(第二种做法是当下的做法,符合新时期要求的做法,要推广的做法。)
第五段
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杜绝弊端。
第五段,提出落实第二种做法的具体对策。200字左右。尾段
一般有三句话:
第一句,针对这个问题,国家的宏观政策的一句话。从微观问题上升到宏观问题。第二句,为达到国家的宏观要求,我们对策的相应目标。
第三句,引用题目。例如“所以,我们要落实优质服务型新机制,完成计生工作新任务。”也就是说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和尾段的最后一句都是照应题目。实例一:难度较大的国考申论(大申论题目为策略类)
2011年国考真题(关于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材料: 给定资料
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从青海源头,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肯利县注入渤海,全长 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沿岸。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 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蒿莱,劳动生息,创造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黄河流域四季分明,植被繁茂,山溪密布,旱有密布如 网的河流之水,涝有山岗丘峦可退。这里有第一个能显示华夏文明的夏王朝宫殿群,还有商王朝第一个有宫殿的都城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商王朝迁徙到安阳殷墟 时,甲骨文字已是常用的规范文字。青铜器更显现了殷商王国政权的演化过程。文字和王权的出现,是黄河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中国”一词最早的所指 也是黄河流域。古往今来,黄河两岸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前进。黄河流域地灵 人杰,涌现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历史人物,杰出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优秀的军事家廉颇、卫青、霍去病,名垂千古的文化巨匠张衡、司马迁、杜甫、白居易、关汉卿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捐躯的杨靖宇、吉鸿昌„„他们如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为推进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 黄河的骄傲,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第一景观该是那闻名天下的壶口 瀑布。黄河流经此地时,敛水成束,倾泻在三十多米深的石槽中,形似茶壶注水,正如古云“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在这里,黄河河床陡然收束并下陷,湍急的河 水骤然被挤进狭小的空间,瞬时就形成了万马奔腾的局面。浪花飞溅,波涛奔涌,浑浊的河水被两岸的石壁无情挤压后,又反身冲向河水中央,形成了白色V字形的 雪浪,翻滚着从壶口落下30多米深的谷底,愤怒的河水发出震天的怒吼,同时腾起了冲天的水浪和白雾。白雾中又幻化出了美丽的彩虹,若能在这里聆听人民音乐 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你定会觉得空前庄严神圣,热血沸腾„„黄河在这里完成了她的交响乐中最华美壮丽的乐章。
北 宋画家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浓缩了中华古都的繁华盛况,弥散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这是世界绘画的瑰宝。陕西的秦腔、河南的豫剧承载着博大精深的黄河文 化,唱出了黄河儿女的心声与愿景,世代流传。屹立在孟门山上的大禹雕像又会令瞻仰者忆起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治水英雄业绩„„黄河之水从源头到入海口,汩汩 滔滔,孕育着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
在黄河文化演进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黄河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大人民群众的治黄实践活动,是黄河文化发展的沃土和源泉,而黄河经济的发展又为黄河文化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2. “母亲河”的水量并不丰沛,但却以占全国河川径流2.4%的有限水资源,滋养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15%的耕地。60多年来,当代治黄工作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依靠已建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控制洪水,战胜了花园口1万至1.5万立方米/秒的洪水7次,1.5万以上的3次,确保 了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安全;黄河流域已建成和在建的大中小型水库有3147座,全河引水工程已建成4600多处,引黄灌溉已由解放前的 1200万亩发展到11000万亩,增长了8倍;黄河水的利用多达307亿立方米,为全国各江河利用率之首;60多年来,有计划地进行了三次人工改道,彻 底扭转了历史上黄河口居民“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险恶局面;随着河口流路的稳定,黄河三角洲由过去一片荒凉变为富庶的鱼米之乡。此外,黄河流域丰富的旅 游资源,也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回报。但黄河毕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大河,从广义上说,黄河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包含着对黄河的治理。为了抵御河患、造福 人民,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修建黄河大堤。黄河大堤承载了黄河的记忆,见证了黄河的沧桑,既记录了人类利用黄河、改造黄河、与大自然斗争的宏伟经 历,又记录了黄河以其自然破坏力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不幸;既传承了我国劳动人民治理黄河的事迹、成就和精神,又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辩证关 系。
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20世纪80年代多了一倍,化工和矿业污染事件不断发 生。黄河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排污沟”,黄河污染触目惊心。“一碗河水半碗沙”,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之一。全 国人大代表、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人提交了《关于尽快立项建设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的建议》,建议通过加大对黄土高原1.88万平方公里粗泥沙 集中来源区的治理力度,来改善黄河水沙关系、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 游共决口1590次,改道26次。究其原因,主要是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长期的淤积抬高,使黄河下游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黄河底床比河南 开封市地面高13米,比新乡市高20米,“一旦堤防决口,就是灭顶之灾”。
3.长期以来,美国对密西西比河的开 发活动主要是防洪和扩大航运,这两项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但水质问题却是影响着密西西比河全流域“健康”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美国地表水排放 有毒废水量最大的有15个州,其中5个州分布在密西西比河沿岸。这里很多河段都达不到美国政府1972年颁布的《清洁水法》中有关适于鱼类生存和人们游泳 方面的水质标准。调查表明,排入上密西西比河的许多化学物质来自农业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的废水。虽然美国政府对密西西比河的治理十分重视,建设了大量工程,但计划中的工程仅完成60%左右,实际上只能勉强防御一般性大洪水。航运一直是上密西西比河重要的商业活动。明尼苏达州到密苏里州之间的河段建造了27座 船闸和大坝,虽然极大地改善了航
运条件,但很少考虑到这些大坝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航运与其他活动的相容性仍是密西西比河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泥沙 淤积是上密西西比河的主要环境问题,过量泥沙使水生植物的光透射性减少,并淤填在上密西西比河的回水区。上密西西比河的渠化、一系列船闸、大坝以及通航水 库也形成了一个拦截冲刷泥沙的系统。湿地减少也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各州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上密西西比河至今仍没有全面规划,近年才采取整体考虑的方式研究航 运与环境的关系,但尚未根本解决整个上游流域的综合治理,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依然存在。
科学家警告说,森林砍伐 已经使亚马逊河众多支流的水文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干流受到影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目前亚马逊河的7000条支流正逐渐干涸,另外肥料和农药也对这些支流 的生态状况造成了很大影响。近年来,亚马逊地区的森林砍伐速度较以前加快,一些森林开垦为养牛场,还有很多林区则开垦成农田,进行大规模的粮食作物和经济 作物种植。大豆的种植面积很大,而大豆如要在赤道地区生长则需要大量的肥料和浓度很高的农药,势必引发水质污染。为使亚马逊河免遭干涸的命运,巴西政府制 定的一项法律规定,禁止农民砍伐沿河岸50米以内的森林;另一项法律则规定,只能伐20%的森林,其他80%的森林可以根据政府批准的林业管理规划有选择 性地进行砍伐。但是,在这个面积超过整个欧洲的亚马逊地区,上述法律以及其他环境法规常常受到漠视。
埃及地处北 非,是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曼扎拉湖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北端,是一个长60公里,宽40公里的长方型湖泊,它对尼罗河的“健 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年埃及各地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几乎都通过5条水渠流入湖中。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因为人口激增,工业和农业及生活废水大 幅增加,加上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理,导致曼扎拉湖水质急剧恶化,湖里鱼类几乎绝迹,鸟类也大量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面对严峻的现实,埃及政府对这里 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得出了这样的认识:消除曼扎拉湖的污染,改善曼扎拉湖的水质,不仅对提高湖区周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埃 及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曼扎拉湖治污工程于1992年开始实施,人工湿地的工程包括扬水站、污水沉降池、污水处理池、幼鱼池和养渔场等,2001年工程 全部完工。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污水已经基本消除了其中的污染物质,如富氧物质的70%、总浮游物的80%、氮磷总量的50%和粪便的98%都已不复存 在。记者在参观这一人工湿地工程时看到,污水源源不断地流入第一、第二和第三沉降池,经过多次过滤和清污处理之后再引入幼鱼池,鱼池里的水清澈透明,鱼儿 在池中悠闲地游动。经过鱼池流入曼扎拉湖的已处理过的水便不会再污染湖水。如今,这里的生态又恢复了勃勃生机。4. “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是被广泛宣传的一句口号。黄河的健康标准是什么呢?通常说法有四条,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初闻此 话,似觉有理。但实际上这不能算作黄河自身的健康标准。从黄河的发育史上可知,在有人类之前的许多年,黄河曾是互相之间并不连通的四段,最下面的一段为三 门峡所阻隔未能入海,那时它是一条内陆河,而此时黄河的生命非常健康,正处于它的蓬勃发育时期。在有了人类之后,黄河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因此,若 舍掉人类存续与黄河的相互关系,单讲黄河本身而言,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 的基本事实。否则,也就不会有25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大平原,而这恰是几亿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自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指导治黄以来,黄河伏秋大汛没 有决口,可谓“三年安澜”;其后几十年固堤防洪成了治黄的主要手段,成绩很大,但代价也很大,其结果是黄河河床不断淤高,这为未来埋下了很大隐患。
毛 泽东同志历来重视水利建设,治理黄河更是他牵肠挂肚的一件大事。1952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出京视察的地方就是黄河。他不无忧虑地问:“黄河涨上天怎 么样?”毛泽东在水面比开封城高出三四米的黄河柳园口,感慨地说:“这就是悬河啊。”毛泽东接着指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借一点来是可以的。”南水北 调这个雄伟的战略构想就这样被提出来了。毛泽东视黄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他敬畏黄河,审慎思考着黄河的开发与治理,他没有留下“根治”之类的豪言壮 语。在视察时只是殷殷嘱咐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1953年2月,毛泽东在外出视察的专列上就三门峡水库建设的时间、库区移民问 题、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以及南水北调等问题与负责水利工作的有关领导进行了探讨。1954年冬,毛泽东在郑州火车站的专列上专门听取了治黄工作的汇报,并着重谈了水土保持和治理规划问题。1955年6月,毛泽东又听取了河南省委有关治黄工作的汇报。1959年,毛泽东在济南泺口又一次视察了黄河,并说了 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是到了黄河也不死心。”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黄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耍地位,对于黄河建设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和支持。1980年7月23日,他来到花园口视察黄河大堤,询问黄河的汛期流量和防洪措施,在黄河 主航道旁,仔细观察了黄河主流的流量,就防止泥沙淤积的问题与有关同志交换意见,他感慨地说:“维持黄河的现状,仍有相当大一部分地区和人口在特大洪水出 现时有危险,因此,还是要搞小浪底水库,解决黄河中下游的汛期防洪问题。1999年6月21日,江泽民同志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座谈会,他在讲 话中指出,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古老的黄河焕发青春,更好地为中华民族造福。
在全国人民隆重纪念中国共产 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60周年之际,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治理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60年来,人民治理黄河事业成就辉煌,但黄河的治理开发仍然任重道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
5.东汉永平12年,孝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治黄(此前黄河 已泛滥几十年)。王景受命于危难之际,率几十万兵士民工,修汴渠治黄河,历时一年,用费亿钱。自王景治河后,河行新道,维持了900多年未发生大改道,是 时,汴渠成为东通江淮的主要水道。王景的主要工作是修建了自荥阳至千乘的黄河大堤,治理了作为东汉漕运主要通道的汴渠。王景治河后,黄河相对安澜800 年,据分析与王景所选定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有关;另外,“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回注”所描述的可能是一种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 工程措施,这对于延长行河年限也有一定作用。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但据黄河水文、植保专家的研究,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间,为黄 河史上又一阶段,其特点是黄河下游河患相对较少,在此期间,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的记录较少,这一时期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但其中更重要 的原因就是那时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否则,王景所开新河道(如汴水),也会很快被淤积,从而使河床不断淤高,降低其泄洪能力。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并不 是推论,而是有以下诸条事实,即在这一时期有关黄河水清的记载较多,且有“黄河清复清”的民谣。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主要归因于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 被得到一定恢复。安史之乱后,农牧界线又迅速北移到河套以北,大片草原又变为农田,又一次加剧了水土侵蚀,黄河下游灾害增多。五代、两宋至元、明时期,农 牧界线一直游移于陕北和内蒙之间,至清乾隆之后,农田植被更逐渐推移至阴山以北,这时整个草原几乎全部为当年栽培作物所取代,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陕北风沙 加
剧,黄河下游水患频繁。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他的治黄思路和做法很值得今人研究与借鉴。
6.黄河担负 着沿黄地区50余座大中城市和420个县的城镇居民生活供水任务,黄河污染给城镇居民供水安全带来巨大威胁。2003年,黄河发生了有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 的污染,三门峡水库蓄水变成“一库污水”。三门峡水库自规划修建之日起便承载着国人“黄河清”的千年梦想。由于黄河下游难得一清,古人把“黄河清”作为一 种瑞征。南朝萧统编选的《文选》中首次提出“黄河清而圣人生”的说法,后来逐渐演变成“圣人出而黄河清”的祈盼。面对黄河这样一条“善淤、善决、善徙”、水旱灾害频仍的河流,人们盼望圣主的诞生,以便带来“河清海晏”的太平盛世,也本无可厚非。在封建社会,许多大臣曾上书奏称黄河变清,如清雍正年间的河道 总督齐苏勒曾奏称黄河变清,雍正皇帝非常高兴。然而,由于黄河治理的复杂性,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黄河清”从未真正实现,只是萦绕于人民心中的梦而已。当 年,三门峡水利枢纽修建之时,美国巨型大坝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胡佛坝、大古力坝相继而起,前苏联也先后在伏尔加河、顿河流域上建起高坝大库。因此,很少有 人怀疑这样的构想:在黄河上建起一座大坝拦截泥沙,再附之以水土保持措施,从而既能让下游变清,又能综合开发。当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的一千多位代表面对 修建三门峡水库这样一个承载着国人“黄河清”千年梦想的工程,一个“战胜自然的伟大计划”时,一致欢呼通过,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1999 年8月以后,我国从黄土高原开始,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退耕还草还林,停止了坡地开荒,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退耕面积约3.2亿亩。据估计,黄土高原要 占到一半左右,这在治黄史上是一个历史性的大事件。回顾历史,在北宋年间,黄土高原上就出现了开垦坡地的记录,以后此况曾愈演愈烈,而在约一千年之后的今 天,其坡地开垦终获停止,这无疑是一次惊天的大逆转,人们希望以往治黄的大困局将由此而全盘皆活。
7.为治理黄 河而奔波半生的水利专家王化云同志在其回忆录《我的治河实践》中辛酸地叹道:“黄河不可能变清„„黄河也不需要变清。未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我认为应该建 立在黄河不清的基础上。”资深黄河环保专家、1978年就曾经探访了黄河源头的Y某指出,黄河源头长期屡禁不止的盗猎、金矿开采以及过度的林区资源开发,导致了黄河源头的“美丽童话”正渐渐消失,保护黄河,关键是治理黄河源头的水和沙,因而,对黄河源头的保护就显得更为重要,假如黄河源头都受到污染,那么 黄河的断流、污染就更难解决。文化学者R教授踏勘黄河源头时感慨万千,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黄河、了解黄河,是在寻找一种精神资源,寻找一种精神 的依归;对于环保,R教授对“黄河区域的移民一定会带来黄河的污染”的说法则不予赞同,他说:“关键要看移的是什么民,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决定黄河未来的关 键因素。”中国地理学会M教授的观点也很明确:要重新认识黄河,为此,他引入了“大黄河”概念。他说:“如果狭义的黄河文化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耕文 化,那么广义的黄河文化就应从大黄河的概念出发,将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统一纳入黄河文化体系。”致力于黄河文化研究的Z博士提出了弘扬黄河文化的 四个关键控制点:首先,深刻认识黄河文化的价值;其次,注重“黄河文化圈”的培养与维护;再次,注重文化创意融入生态旅游的一站式体验;第四是主动融入全 球价值链。
问题一:(20分)
1、“给定资料4”写到:“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10分)要求:简洁、完整,不超过200字。
答: 黄河的‘三善’具体指黄河泥沙淤积严重,经常决口,经常改道。黄河流域的污染和水土流现象严重,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长期的淤积河道,使黄河下游 的河道成为地上悬河,河道高出沿岸地势,由此导致黄河极其容易决口、改道。追其原因,既有地理气候因素影响,更主要的是因为人口激增带来的过度开发和植被 破坏。正确认识黄河自身规律,是做好黄河工作的前提。(170字)
(申论中有的问题需要解释一个词汇或者一句话,要首先直译,说明其具体含义,再讲一下原因,回答思路是:是啥,为啥;申论所强调的线性思维就是如此:是啥,为啥,咋办。解释词汇和句子不必设涉及怎么办的内容,那是最后一个题中需要回答的。)
2、“给定资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黄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黄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答: 王景治黄的主要思路是:疏堵结合。具体做法是:
一、修建了黄河大堤,治理漕运主要通道汴渠;
二、选定了河身短、地势低的较优行河路线;
三、利用沿河大泽放 淤的工程措施,延长了行河年限。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一,中游地区大暴雨少,下游有分支,两侧有湖泊洼地;二,黄河输沙量减少,泥沙淤 积少,泄洪能力增强;
三、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了一定恢复。(175字)
(申论中90%的答案来自与材料的语言或材料语言的改编,只有10%的内容需要自己从材料内容推断得来,注意,是从材料中推断而不是你个人的积累。这个“疏堵结合”的思路是材料没有原话的,是需要从中推断提炼的,也是最有难度的,这个采分点很少有人能够答出来)
问题二:(20分)
“给定资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措施。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那些启示。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答:
一、政府要修建水利工程,全面考虑工程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全面规划,采取整体考虑的方式研究航运与环境的关系,以解决防洪、航运、水质、泥沙淤 积、湿地减少等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流域的综合治理。
二、政府要限制森林砍伐以及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并加强政策、法律的执行力度以解决河流水文状况变化、河 流干涸等问题。
三、政府要重视湿地的作用。对工农业废水进行有效治理,对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评估,控制污染,改善水质,全面规划对湿地的保护,实施对人工湿地的保护工程工程,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240字)
问题三:(20分)
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手册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治理与黄河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请参考“给定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要点。(20分)
要求:(1)切合主题;(2)全面、表达准确、有逻辑性;(3)不超过400字 答:
“黄河之水天上来”:
一、黄河的流经省份、长度、流域面积等地理概况;
二、黄河因人类活动出现了‘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河床抬高,形成悬河;
三、黄河流域有许多诸如壶口瀑布的壮丽自然景观。“黄河与中华文明”:
一、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有许多遗址;
二、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 的中心,出现了许多都城、最早的文字以及众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三、黄河流域有丰富的戏剧、绘画、雕塑等文化资源。“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一、我国历 史上有许多诸如王景治黄等开发和治理黄河的成功案例;二,国家历届领导人都十分重视黄河的开发和治理工作;
三、我们今天治理黄河有了很多新的思路和理念。“黄河精神万古传”:一,认识黄河、了解黄河,挖掘黄河的精神资源和文化价值;二,推广大黄河理念,扩展黄河文化的内涵;三,继承发扬黄河精神,融入时代 精神。(375字)
问题四:(20分)
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例文是我按照老师的指导和提纲写的。老师的一些提示:
材 料中,关于开发治理黄河的内容很多,关于黄河精神的内容很少,于是很多同学开始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写黄河精神,这是一个误区,申论写作内容必然来自于材料。其实这个黄河精神就是在我们开发治理黄河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满篇写精神就虚了,而且材料中也没有,要自己编;正确的思路应该是,从 具体的开发、治理黄河,上升到黄河精神,内容也完全是材料中已经给我们的。所以申论的作答就是这样:主观问题,客观答案,答案就源自材料!
这是一篇典型的对策类题目,难度相对较大。
认识黄河、了解黄河,开发黄河精神资源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但是近年来,黄河流域被过度开发。过度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环引发了黄河经济和文化价值的削弱,黄河流域的文化正在随之逐渐走向消亡。因此,我们要重新定位黄河,认识黄河、了解黄河,开发黄河的精神资源。随 着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受到过度开发: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导致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高,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污水 排放量日渐增加,污染事件频发,给沿岸居民供水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带来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随之而来的,必将是黄河精神的逐步消亡。针 对这些问题,我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我们要认清黄河精神与人类在黄河流域活动的关系。人民群众的治黄运动,是黄河文化的沃土和源泉,黄河经济的发展为黄河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类利用黄河、改造黄河,与大自然斗争的宏伟经历,传承者劳动人民治理黄河的精 神,反应了人与自然既相互抗争又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其次,我们要治理好黄河,把黄河的事情做好,实现黄河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黄河上兴建防洪工程体系,确保沿黄地区人民群众和工农业生产的安全;加大黄土高原的治理力度,改善水沙关系,减少下游的泥沙淤积;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停止坡地开荒,使治黄大局得到根本扭转。
再次,我们要推广大黄河的理念,将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统一纳入黄河文化体系。在人民心中树立大黄河的概念,认识黄河、了解黄河,共同挖掘黄河的精神资源,找到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归依。
最后,我们要做好黄河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工作。深刻认识黄河的文化价值;注重黄河文化圈的培养与维护;注重文化传承与发展;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
譬如东汉王景治黄就取得了巨大成功:疏堵结合、修堤通渠,黄河安澜八百年,为我们开发治理黄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尊重黄河自身规律,在认识和了解黄河的接触上,开发和治理黄河。
黄河的问题必须处理好黄河精神传承、黄河流域经济发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三者的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与文化的和谐发展。所以,我们要更加深入的认识黄河、了解黄河,开发黄河精神资源。
实例2:难度较小的省考申论,大申论题目为策略类
2010年辽宁省考真题(关于煤炭资源整合)给定资料:
1.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生产基地,承担着保证国家能源供应,保证矿工安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任。在长期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由于历史的原 因,形成了多、小、散、乱的格局。从煤炭整体开采水平上看,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占到70%以上,其中15万吨以下煤矿占到了60%。
具体来看,在资源回收率方面,中小煤矿平均只有15%。据测算,这意味着开采一吨煤要浪费6吨的资源,每年破坏资源20亿吨,每年因为煤炭开采造成环境 总的损失大约有300亿元。在矿难方面,过去平均每年10人以上的煤矿事故有13起,其中乡镇煤矿占到70%,乡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相当于国有重点大矿的 17倍。因为开采秩序混乱,很容易滋生腐败。据煤炭和税务部门估计,前些年,山西煤炭实际产量在8亿吨,而每年的报表产量只有6.5亿吨.也就是说,每年 有1.5亿吨左右是逃脱了监管的"黑煤",每年流失税费百亿元以上.这些问题不仅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有碍国家的能源安全,也使山西省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和 沉重的资源环境与生命代价。
2008年9月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煤炭企业全 面整合重组。省政府提出,到2010年底,全省目前的2598座煤矿将压缩到1500座内,兼并重组整合后的煤炭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年产300万吨,单 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年产90万吨,这也意味着将压减现有煤矿60%以上的规模。
2.朔州市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有关方面在兼并重组过程中大胆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被人们赞誉为“朔州途径”。
拥有先进开采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优势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是此次山西煤炭资源大整合的主力军,但实力雄厚的发营企业也不示弱。某焦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贾 老板说:“原
来我公司21个小矿加起来才有120万吨的产能,现在整合了5个煤矿,产能达到620万吨!”某煤业集团是率先拿到证照的民营企业之一。该集 团董事长阎老板告诉记者,资源整合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做大做强的发展机遇。在朔州,既有像平朔这样的国有大矿,也有像金海洋能源集团这样的大型股份制企业,还有个人承包或者买断的煤矿。朔州坚决打破所有制界限,因地制宜,因矿制宜,顺利完成了资源整合。整合后国有煤矿36座,产能4460万吨/年,分别占全 市的53.7%和51%;民营煤矿31座,产能4320万吨/年,分别占到全市的46.3%和49%。全市形成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和地方民营骨干企业各占半 壁河山的煤炭格局。山西省煤炭工业厅负责同志说,我们不以所有制论英雄,更谈不上搞所有制和地区歧格局。整合重组只是手段,目的是提高煤炭业生产力水平和 可持续发展能力。
朔州以煤电立市,借助煤炭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改造,在煤炭生产领域重点抓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煤炭回采率。市政府采取强 制措施,关闭了产能在9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通过一系列综合节能措施,全市煤矿回采率由改造前的30%提高到75%以上,大大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该市要 求所有煤矿实行“挖1吨煤种一棵树”的“以煤补林”、“以黑补绿”政策,切实保证矿区生态的绿化和修复。近年来,植树造林一直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推 进。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2.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2个百分点。按北方每公顷森林每天吸收1吨二氧化碳、释放0.73吨氧气计算,每年可多吸 收二氧化碳1130万吨,多释放氧气820万吨,森林碳汇能力显著增强。
3.目前,大部分在山西投资煤矿的温州老板已经悄然离开山西,仅留下小部分投资者还在苦苦等待当地政府和国有企业的相关补偿。黄某是一位在山西省宁武县拥有3座小煤矿的温州投资者,他的三座小煤矿的年核定产量都是15万吨,全部属于要被并购的小煤矿。
此次参与宁武县“收编”小煤矿的国有企业主要是汾西煤矿集团,县政府和汾西集团希望与他就并购问题进行面对面谈判,早日结束并购工作。可黄某一直称自己 在外地,没有时间。当地资产评估公司对各家小煤矿的资产评估结果显示,年产15万吨的煤矿资产基本上在4800万元左右。黄某说:“我这三个矿都是花大价 钱从别人手里买来的。原来的矿主从别人手里买来时花了1亿元,1.8亿转给了我。按照这两年的利润情况,每年我都可以获得将近一个亿的收入,再挖3年,我 就可以再获利4.5亿。按照以往的惯例,即使我将矿转让出去,也会加价50%左右出手。现在我却只能拿到1.44亿的补偿款,太亏了!”
针对一些煤老板关于政府过低评估其煤矿资产和补偿的质疑,有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煤老板们没有核减应缴纳的煤炭资源价款的差额,还把对未来利润预期的收 益要求和煤老板之间层层转包的私下交易成本也计算进去。我国宪法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有权力调整资源配置格局,并获得资源增值收益:采矿权人 获得的采矿权是一种益物权,采矿权人对资源没有处分权。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负责同志说,对于煤炭资源领域长期存在的违法违规经营、非法交易、“地下”协议和不正当利益,法律和政策都不予保护,当然也得不到相应补偿。
对于煤老板们的合法利益,省政府有关文件明确规定:被兼并的煤矿,凡是在2006年2月28日之后缴纳资源价款的,直接转让采矿权,兼并重组企业要退还 剩余资源量的价款,并按照原价款标准的50%给予经济补偿;在2006年2月28日之前缴纳资源价款的,在退还企业剩余资源价款的同时,按照原价款的 100%给予经济补偿。
4.山西省主要负责同志表示,2008年以来,山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狠抓煤炭资源重组,整合后全省国有、民 营、混合所有制煤矿企业的比例为2:3:5。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山西搞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是顶着很大压力的。当时社会上普遍担心山西煤炭资源重组后,难 以保证全国煤炭供应,会出现“拉郎配”、“国进民退”等问题,事实证明,这些担心都是没有必要的。
目前,全省重组整合煤矿正式协议签订 率达到98.5%,兼并重组主体到位率达到96%。2009年全省煤炭产量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一是煤炭产量逐月逐季增长。一季度月均3667万吨,二季 度月均4966万吨,三季度月均5810万吨,四季度月均6000万吨以上,全年完成近6.2亿吨;二是在需求减少的情况下,煤炭行业经济效益保持稳定,对财政的贡献率继续提高;三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式趋稳趋好。煤矿事故起数下降40%,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328,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1/3。
5.煤炭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和实现产业集中高效生产是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的趋势,发达国家的煤炭企业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开采 和强大的企业竞争力。世界几个主要产煤国家市场集中度都比较高。澳大利亚排名前5位煤炭公司的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1%,南非前4位煤炭企业的市场集 中度为62%,美国煤炭产量10亿多吨,排名前4的煤炭企业占了70%左右。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统计数据,我国最大的10家煤炭生产企业 2007年产量总和约占当年国内煤炭总产量的25.6%;美国1家大型私营煤炭公司和煤炭年产量就在2亿吨以上,经占美国煤炭总产量的18%左右;俄罗斯 1家大型煤炭企业年产煤2.5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5%,由此可见,煤炭资源整合对解决我国煤炭企业集中度过低和无序竞争状况,具有重大意义。
6.专家A认为,无论是从资源产业的发展规律和世界潮流,还是从产业政策、现实需要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看,煤炭资源整合都是符合发展潮流和发展大局的,他说:“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其实并不复杂,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科学发展。”
专家B说,我们很多人都是长期研究煤炭产业发展的,现在实施的这个政策,与我们多年来奔走呼号的目标不谋而合,煤炭资源重组,顺应了生产力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实现了煤炭产业素质、核心竞争力和安全保障水平的巨大飞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举措。
专家C认为,从资源综合利用角度而言,单纯强调单位矿井规模并不科学,对于这种政府主导的资源整合,除了在法律层面需要商榷外,更要在操作中按照经济办事,建立起双方认可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特别是在补偿方面要做到充分、合理、及时。
专家D说,我经过你政府许可,你也给我发了采矿证,各方面的证照都齐全,却被列入到关的范围,那么这就跟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发生了矛盾,而且政府部门是层层有指标,有任务推进的,政府过多,过度干预经济,我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7、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作为山西经济的支柱,煤炭产业应当追求规模、效益和绿色。煤炭资源整合是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煤炭资源整合
重组以来,许多企业把资金投向了阳光产业,特别是投到了新农村建设上。这不仅为企业赢得了更光明的未来,也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山西企业和企业家 的形象。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新式农居落成了;一群农民在县城出手就是30多万,一口气买走20多套高档沙发和20多台大尺寸液晶电视; 打光棍多年的张二喜终于领回了媳妇。”郜则掌村村民们把幸福的源泉归根于搬迁。当地某煤炭集团公司决定对郜则掌村实施整体搬迁时,全村569口人不是不愿 意,是不敢想。
很快,郜则掌村人搬进了新房,新砌的河道比原先漂亮而且实用,两公里长的水泥路由南向北穿村而过,60多个太阳能热水器 组成的阵势让过路人感慨不已。曾经念书难、行路难、看病就医难、接受信息难、青年娶妻难“五难村”有了幸福的日子,就连村民的思想观念也有了一个质的飞 跃。他们说,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也像老百姓搬家一样,环境换了,条件变了,“也要变出新生活呀!” 8、2010年1月2日晚23时19 分,郑煤集团整合后的三元东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发事故,造成9人遇难,7人被困井下。三元东煤矿位于河南登封市白坪乡境内,年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属煤 与瓦斯突出矿井。这起事故是河南省不到5个月时间内发生的第五起重大煤矿事故,也是2010年第一起省属煤炭企业发生的重大煤矿事故。
2009年5月16日,同煤集团麻家梁矿井发生了死亡11人的重大安全事故。按照规定,该矿应该停产整顿,不得施工建设,但近日在同煤集团麻家梁1200万吨矿井建设施工点,记者看到的却是异常热闹的建设场面,传送带上大量煤炭正从井下运往煤场。
有关部门抽查发现,随着煤炭资源整合、煤企重组的深入,过去以中小个体煤矿为主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煤矿主体,已经转为以国有重点煤矿为主,其比例占到了75%以上。如何对国有大煤矿进行有效监察,已成为各级安全监察部门的当务之急。
9.2010年1月5日,国家能源局某负责人在“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符合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的重大举措,不但要在山西推广,更要在全国范围推进。
河南省煤炭资源整合方案提出,计划新建矿井规模不得低于45万吨/年;大力支持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生产规模100万吨/年以上的骨干煤炭企业在不影响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前提下,可作为兼并重组主体,兼并重组相邻中小煤矿。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整合也已经展开。内蒙古提出,凡是新建的煤炭资源开发项目,单井的煤炭生产能力不得低于每年120万吨。新建的露天煤矿开发项目,每年开采能力不得低于300万吨。
山东省国资委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力争打造10家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目前,山东省属煤炭企业共有7家,合计产能7500万吨。
10.这是发生在山西某市一桩令人费解的事。一家被视为拥有巨额市场价值的煤炭企业“东梁煤矿”,以“1万元”的价格被私人竞买者买下。而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该企业
挂牌出售的前一个半月,转让结果的文件已经出笼,且文件所述内容与最终的转让情况几乎完全一致。
据悉,该市某区经贸局将“东梁煤矿”的产权以1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徐某个人。区政府对“1万元”的价格作了如下的解释:经评估,“东梁煤矿”总资产约 3210万元,总负债约3209万元。净资产约1万元。对于这一转让价格,当地不少人认为“简直低得离谱”。区煤炭工业局某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 承:“根据当时煤炭市场价格,1万元确实太低了。”他表示,在煤矿权属、企业性质存在争议的情况下进行改制转让“确有不妥”。
那么“东 梁煤矿”到底值多少钱呢?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相关专业评估人士。他们认为,煤矿价值主要取决于煤炭储量。而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东梁煤矿”的煤炭储量有 两个大相径庭的版本:来自山西省煤炭资源管理委员会等多个部门1988年的数份文件显示,“东梁煤矿”年生产能力21万吨,煤储量为1511万吨,而“东 梁煤矿”2007年底作出的改制方案中称,煤矿年生产能力21万吨,储量229万吨。一些业内人士质疑,在煤矿开采的20年里,即便是每年按照21万吨足 额生产,也就开采了420万吨,在煤矿转让时煤炭的剩余储量起码也还要有1000万吨,为何在改制方案中只剩下了229万吨储量?按照专业评估人士的算 法,如果以储量1000万吨估算,按照当时煤炭保守利润每吨50元计,1000万吨大约价值5亿元,剩余60%的回采率,价值约3亿元,再加上“东梁煤 矿”以“国有”身份上交1500万元的资源价款必须纳入转让价格,因此“东梁煤矿”的保守价值应为3.15亿元。
法律届人士和有关专家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煤矿转让主要包括实物资产与无形资产两部分。实物资产主要是指地上地下的建筑、设备等,无形资产主要是指采矿权。事实上,在煤矿 的财产结构中,采矿权是重中之重,通常占总转让价格的百分之八九十。因此煤矿的转让实际上主要是采矿权的转让。就“东梁煤矿”而言,如果此次转让包括了采 矿权,那转让价格就严重背离了煤矿价值,涉嫌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流失;而如果没有涉及采矿权的转让,那么,这次交易就违反了国家有关政策,属无效交易。
11、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某负责同志日前在公开场合透露了煤矿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框架,他表示,“十二五”期间将优先建设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到2015年,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矿产量要占全国总产量的65%以上
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一是布局结构,空间布局将进一步转向西部;二是产业机构,继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重点是发展煤电;三是组织结构,继续向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方向发展;四是技术结构,大力发展机械化开采。
问题一:(15分)
认真阅读材料,简单概括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几种主要争议。要求:简洁,准确,200字以内
答: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存在一下争议:
一、煤老板与政府关于评估煤炭资产和补偿存在争议,煤老板认为政府过低评估其煤矿资源和补偿,而政府认为矿产资源属于国家 所有,国家有权调整资源配置格局;
二、煤炭资源整合尚需建立健全准入、退出机制和法律法规;
三、在政府是否过多过度干预经济方面存在争议;
四、煤炭资源整 合没有减少矿难的发生,反而矿难频发;
五、煤矿转让的过程中存在不合理流程、评估不妥、固有资产流失等现象。(195字)
问题二:(20分)
“给定资料7”提到,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请结合资料内容,谈谈这一观点得出的主要依据。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具有针对性。300字以内。
答: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主要依据有:
一、“朔州途径”为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提供了成功的借鉴;二,经过整合后,煤炭产量逐月增长,效益稳定,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好转;
三、煤炭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和实现产业集中高效生产是世界煤炭企业的发展趋势;四,煤炭资源整合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发展大 局,顺应了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
五、煤炭企业重组后,企业把资金投向阳光产业,为企业迎来了光明的未来,提升了山西企业和企业家的想象;
六、符合了国家“十二五”期间优先建设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的要求。(246字)
(申论前面小题的评分是采点 得分,即找到要点的关键词,这一点即得分,无关键词,不得分,具体内容、语言和要点顺序是无所谓的,找的是关键词和要点,关键词在材料中,所以,如果答案 来自你自己的语言而不是材料中的关键词,那么极有可能你答的很好,却被给了0分,这在评卷严格的国考中经常发生,也是国考申论平均分在37分左右的原 因。)
问题三:(25分)
结合“给定资料10中东梁煤矿被低价转让”这一事例,指出煤炭资源整合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晰,具有针对性。300字以内。
答: 煤炭资源整合应从中吸取的教训有:
一、要规范煤矿转让程序,建立煤炭资源储量公允的评估制度,杜绝先转让后挂牌等违规操作现象;
二、在煤矿转让过程中不仅 要考虑煤矿的净资产,更要注意考虑煤矿的开采权等无形资产,防止不合理低价转让现象的发生;三,要建立一套合理公正的补偿标准,既要符合国家调整煤炭资源 配置的要求,又要保护煤老板的合法利益;
四、加强对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各种行为的监管,防止出现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的现象。
五、要建立健全准入、退出机制 和法律法规,注意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度,一切行为要限制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252字)
问题四:(40分)
围绕“给定资料2”提到的“朔州途径”,写一篇议论文。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2,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逻辑严谨,表达流程; 3,1000—1200字。
(这 也是一片典型的对策类题目,但是对策在材料中相对上一篇黄河精神要清楚的多,难度相对较小。大申论的内容主干就是从前面小申论问题的内容,所以说申论要前 慢后快,前面几个小题答得准确,大申论的写作中很多直接把前面的答案拿来用。而前面小申论答不好,后面的大申论也肯定写不好)
借鉴朔州途径,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
山 西煤炭工业基地在长期为国家做出经济发展贡献的同时,也形成了多、小、散、乱的格局,引发了许多问题,造成了很大危害,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煤炭资源 丰富的朔州市,在兼并重组中大胆探索,打破所有制界限,实现了煤炭资源整合,取得了巨大成功,走出了一条“朔州途径”。我们要借鉴朔州途径,实现煤炭企业 的可持续发展。„„就这样往下写就行,参照上一篇的行文思路。
实例三:大申论为评论性的写法
08年河南选调生考试真题(农村计划生育问题)
材料:
目 前我国人口总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现在的1.8‟左右,进入了低出生率和低人口增长率的“双低”期,迈进了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 列。但由于人口基数大,适龄人口巨大,人口总数还没有达到高峰,人口数量还将持续增长。专家预测:到21世纪20-40年代中国将相继进入人口三大高峰: 总人口在2020年至2030年至少达到15亿;劳动年龄人口在2020年达到10亿;老年人口在2040年也将达到3亿以上。对社会来说,这三大高峰的 来临意味着,即使保持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执行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也并不会感到人口压力的缓解,住房、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紧张 状况将长期化。“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也表示,虽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在未来基本上不会出现粮食危机,但过快增长的人口,会打破人口、耕地 和粮食之间的微妙平衡,加大对粮食生产的压力。人口问题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和国家始终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 位置,作为基本国策长抓不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曾在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十一五”时期,中国将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 动摇,下最大力气做好稳定低生育水平工作。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实施以来,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由过去的政策性行为逐步走上了法 制的轨道,计划生育工作也逐渐地改变了以往强制粗暴的工作作风,取而代之为优质服务型的工作新机制。现阶段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低生育 水平面临反弹的现实风险。如何适应新形势,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仍然是当前各级基层党政领导和计生干 部需要抓好的头等大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到了人口总数的70%以上,农村生产力还不发达,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 健全,群众生育意愿尚未根本转变,基层基础工作发展不平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缺乏有效手段,稳定低生育水平面临诸多困难,人口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愈益 突出,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其工作更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熟悉农村工作的人都知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抓得比较 紧,人口出生率也保持在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水平上。这与地方政府采取的约束机制紧密相关。当时,各级政府都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容不得基 层工作人员有丝微的懈怠心理。为了完成计划生育工作,地方政府一方面从源头上着手大力宣传计划生育的政策和好处,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实行了超严 厉的惩罚措施,对违反政策生育的农民实施重罚,在有些地方已经达到使那些超生户常年在外流浪为生的地步。当时的计划生育措施虽然有很多不恰当的地方存在,但是却对农民构成一定的威慑心理,从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了农村较低的生育水平。
如今,政府对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规范,许多以 前基层工作人员能够采取的强制性约束手段都受到了限制,被禁止使用。计划生育“七不准”等新规定的出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但也使计划生育刚性措 施削弱,这就在客观上导致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缺乏严格明确的制约机制,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能够采取的多限于定期孕检以及事后的简单罚款约束,给计划生育工作 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可以说,这样的制约机制是脆弱的,特别是在以村庄为单位的熟人社会是缺乏制约力的。
受几千年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相当一 部分群众重男轻女、多子多福、无男绝后等陈旧的婚育观念并没有根本转变,部分农民生育观念仍然落后。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一些村民 的生育观念出现逆转,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观念甚至在一部分年
轻人中都很有市场。调查数据表明,仍有70%-80%的群众希望生育两个及两个以上子女,希 望生男孩的人数是希望生女孩的3.45倍。近年来农村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22.85:100,也就是每100个女性相对有122.85个男性,高于全 国119.58的平均水平。而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应在103至107之间。某农户为逃避计划生育管理,举家外流,并在墙上涂写“头可断屋可扒,不生儿 子不回家”,充分暴露了目前一些农民封建落后而且顽固的生育观念。安徽定远县农民王某1998年结婚后不久生了第一胎,是个男孩,按照规定不允许再生第二 胎。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他觉得一个孩子不保险,又想要第二个孩子。他说:“我的孩子经常说他头疼,我担心他将来有问题,想再生一个保险。两三个孩子在农 村也算能靠得住的家庭了。”于是一直在外打工的王某便把妻子也接出来,一边打工一边准备生孩子。2006年悄悄在外地生了“二胎”,如他们所盼又是一个儿 子。用王某的话来说就是“现在我们家孩子算是不多不少,真正靠得住了。”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富民政策,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而当前很多农村普惠政策,如征地补偿、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改水改厕、沼气应用等都是按人头执行,这便出现了“多生子女多得益,少生不生 子女吃亏”的客观现实,某超生农民算了这样一笔经济帐,计划生育奖励到60岁才有,而生孩子不但马上可以拿到拆迁补偿,而且孩子长到16岁就可以打工挣 钱,很划算;也有超生户计算,减免的教育费可作为交纳违法生育孩子的社会抚养费,减免的农业税可作为孩子的生活费,等于没有增加负担就多养了个孩子。而对 比超生孩子的收益,现行的计划生育优待政策由于补贴标准和兑现率低,激励作用在下降。如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也只有1000左右。这样的利益导向结果是,“少 生快富”变成“多生快富”。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的生育欲望增长,传统生育观念再次主导部分人的思想,一些年轻人甘愿一时承担上万元的罚款也要 多生、超生,使计生工作面临反弹的局面。
农村中近些年来出现生育观念的回归是农民在当前形势下“理性思维”逻辑的产物,是农民缺乏对自己未 来生活特别是老年生活的稳定的心理预期。长期以来,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处于极其落后的境地,在局部地区还是一片空白。农民的生活、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需 求主要还是以家庭为单位来进行制度设计的,基本上都是由农户承包的有限土地来承担。我国农村地区家庭养老模式的客观存在,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有关调查情况 表明,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多子女家庭比较,其“养儿防老”的保障水平在多数情况下,相对更低一些,生活水平降低。人们普遍反映,独生女家庭中一旦女儿出 嫁,对父母的照顾就相当有限了,生活水平降低了。相反,如果家庭人多就力量大,保障功能自然实现得更充分。一些多子女家庭,能够共同承担“养儿防老”的任 务:或采取老人到各个子女家轮流住;或采取子女凑钱共同负担老人生活费;还有分工负责的形式,即外出挣钱的子女出钱,老人身边的子女负责生活照料。调查统 计显示,就独生子女家庭而言,“没有安全感”和“孩子太少,养老无保障”是生育选择不满意的最主要的原因,这表明计划生育家庭对以后的养老问题最为关注。
客 观地说,国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农村大力推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并没有建立有效的配套措施来帮助解决这些独生户的后顾之忧。2005年辽宁省曾对5个 地区农村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生活状况开展调查,有关计划生育家庭参加养老保险情况是一组数据是:在12671户家庭中,仅有2741户参加了养老保险,占 21.6%,而且资金来源绝大多数为家庭自付。在整个养老保险资金来源中,有99.3%由个人支付;仅余下0.7%还是由国家支付或个人和国家共同支付两 部分组成,反映出政府部门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的投入是很小的。现在,虽然国家在一些地方,开始针对独生子女的农民实施每人600元/年的社保资
金,但仍难以解决他们的实际的生活困难,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比较效应。随着最早的一批独生子女开始走向社会,严格贯彻国家生育政策的部分农户的生活状 况与周围的人相比没有大的变化,在贫穷落后的地方更是这样。这就对其他原本就是被动接受计划生育的村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觉得国家并不能解决自己的养 老问题,自己将来还是要靠子女生活,与其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放在政府那里比如放在自己的子女那里更有保证,更实在。同时,随着外出务工收入的增加,农民手 中可支配财富的增加,单纯的事后罚款对于相对富裕的农民来说最多是暂时生活过得紧张一点。为了老有所养,超生给家庭生活带来的经济压力是可以承受的,也是 值得的。这就促使农村传统的生育观念再次抬头,并开始发挥作用。而一旦有人树立“榜样”,就有可能逐渐演变为整个摄取村民共享的生育价值观,这就给农村计 划生育工作造成巨大的潜在压力。
但如果仅仅只是农民自身的原因,后果并不可怕。问题是基层乡镇干部、特别是村干部在基于自身理性选择情况下 可能出现的缺乏有效约束力的“寻租行为”。一些从事计划生育的人员乃至一些乡镇领导,为了自己小集体的经济利益,公开或半公开地向一些想生二胎的计划生育 户明码标价,只要交点钱就可以生二胎。甚至有些计划生育干部竟动员辖区内的村长去主动寻找想交钱生二胎的农户。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也乐得不去过多地干涉 农民超生的事情,明明知道村民中存在非法生育的现象也不去制止,只是在事后向当事人收取几千甚至上万元的罚款。更何况在村落社区中,村民相互之间的社会关 联度是比较高的,基层干部与村民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除非不得已,基层干部也不会刻意去为难“乡里乡亲”的村民,这就促成了基层干部的“寻租行为”。
刘 支喜是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某村的计生村长,凡是村里的已婚女性,都要在他的安排下定期接受检查。2000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村民王某怀揣一万元钱找到了刘 的家中,跪地要求刘某放他未出生的“儿子”一条生路,面对金钱的诱惑,想想村里很多人都在县城买了房,而自己还住在普通平房里,刘支喜犹豫了片刻便收下了 钱。先例一开,越来越多想生儿子的村民找到了门路,只要到刘支喜那交上8000到1万便可以“平安超生”。2000年到2006年刘支喜在这条“发财路” 上越走越远,他利用计生村长的职权,以权谋私,收受贿赂20余万元,不仅在县城买了套房,还保养起了情人。而他滥用职权的后果是造成该村六十余户计划外怀 孕,计划生育工作严重失控,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阜南县袁集镇某村村支部书记常治海的儿子、村主任杨德保的儿子带头超生;两人还与村文书 莫凤田、村专干朱亚敏一起,弄虚作假,用假数字上报;不仅如此,他们还对违反计生政策户只征收社会抚养费,而不落实政策措施,给整个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恶 劣影响。2006年8月阜南县纪检、计生相关部门和袁集镇党委对这起重大计生违纪案件给予严肃查处。解散该村两委班子,由镇派驻工作组指导工作。给予村书 记常治海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给予村主任杨德保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建议依法罢免其村主任职务;撤消村文书莫凤田支部委员、文书职务,建议依法罢免其村委委员 职务;对村计生专干朱亚敏予以解聘。同时,包括镇党委副书记在内的9名镇干部也受到严厉处分。
茨沟镇黄鞍村村民张某与唐某(当时年仅16 岁)从1982年开始非法同居。1995年,原村支书余某在收取张某好处费后,替两人隐瞒超生事实,在唐某的计生登记卡上填写已进行节育手术的纪录。1997年底,余某在拿到好处后又与镇原计生办主任方某合谋,为张某夫妇申请了二胎指标,导致该对夫妇再次超生。截止至2005年12月,23年间该夫妇 连续生育9胎,其中3胎(2男1女)夭折,2胎女儿过继给亲戚。2006年4月,因涉嫌滥用职权罪 的茨沟镇原计生办主任方某和原村支书余某近日被刑拘。负 有领导责任的镇党委书记和镇长等11人分别受到免职、撤职等党纪处分。
村民的“理性选择”与基层干部的“寻租行为”交汇作用的结果就促使双方“合谋行为”的发生。在缺乏对双方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制约的情况下,自然就会引发村民的生育越轨行为,进而使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面临失控的危险。
问题:
1,假如你是村委会干部,上级领导到你村检查计划生育工作,请根据上述材料,整理一份汇报提纲。
要求:不考虑提纲格式,只列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原因,不超过300字。
答: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村计生工作面临新挑战,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其原因如下:一。计生工作刚性措施削弱,计划生育工作缺乏严格明确 的制约机制;
二、“养儿防老”等陈旧婚育观念还没有转变甚至出现回归,;
三、基层干部出现了缺乏有效约束力的“寻租行为”和带头违反计生规定行为,产生了 极为恶劣的影响;
四、农村生产力水平还不发达,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缺乏有效手段,计生优待政策优惠低,农村居民养 老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保障;五,强制性措施受到限制,基层只能采取定期孕检、事后罚款等简单约束措施。
(265字,要分清材料中哪些是问题,那些是原因,问题很简单,原因很复杂)
2,根据上述材料,就如何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向有关部门写一份报告。要求:不考虑报告格式,分条列款的说明,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超过400字。
答: 为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有以下对策:
一、从源头上着手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改变农民传统落后的婚育观念,树立一种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科学 生育观念;
二、提高计划生育优待政策补贴标准和兑现率,摒弃按人头补贴的做法,切实遵守保障计划生育政策家庭的利益;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有效 的配套措施解决独生户的养老问题,大力加强政府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的补贴投入;
四、加强对基层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的教育和监督,杜绝基层干部带头违 反计划生育政策和“寻租行为”等现象;
五、在体现“以人为本”原则的同时,保证计划生育工作的刚性和适度威慑力,保证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处罚力度。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实施前后,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有两种方式,请以《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两种方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议论文。要求:中心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深刻,有说服力。
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两种方式
——落实优质服务型新机制,完成计生工作新任务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计生工作方式的转变,农村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相应带来了住房、教育、就业、社保、基础设施的紧张状况,粮食问题也面临风险。农村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立足“以人为本”的同时,确保计生工作的刚性要求,落实优质服务型新机制,完成计生工作新任务。
现 阶段,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正在逐渐由简单粗暴型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综合服务型。这两种工作方式符合了各自时代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前者在人口急剧 增长、人口压力很大的时候有效的控制了人口数量;而随着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综合服务型方式环节了计生工作带来的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都满足了 时代对计划生育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
传统的强制粗暴的计划生育工作方式确保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刚性要求,有效的控 制了人口的绝对数量,虚弱了传统的生育观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了农村较低的生育水平。然而,这种方式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人口外出超生等现象,损害了基 层政府的形象,计划了社会矛盾和干群关系,影响了社会和谐。
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计划生育工作走入了优质服务型的新阶段,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树立了优质服务型政府的新形象,缓解了多年来计划生育工作带来的社会矛盾。但同时也削弱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刚性,导致了传统生育观念的抬头。
实现计生工作从强制粗暴型向优质服务型的管理方式的转变,体现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计生工作的新重点。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计生工作的法制建设,在法制保证刚性的条件下改进农村基层计生工作者的行为,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具体来说,我们首先要从源头上着手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改变农民传统落后的婚育观念,树立一种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科学生育观念;其次,要提 高计划生育优待政策补贴标准和兑现率,切实遵守保障计划生育政策家庭的利益;再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配套措施解决独生户的养老问题,大力 加强政府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的补贴投入;此外,还要加强对基层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的教育和监督,杜绝基层干部带头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和“寻租行为”等 现象。
新时期的计划生育工作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按照建设服务型、法制型、责任性政府的要求,为国家解决好人口这个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所以我们要落实优质服务型新机制,完成计生工作新任务。
实例四:事例类材料的申论题目写法
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郭明义典型事迹)看一下第二题的答法。
1,请依据材料简要分析归纳,郭铭义的先进事迹从哪些方面体现出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要求:准确精要,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于眼睑及,200字以内。
答案略
2,郭铭义说:“有些同志说我傻,可是我自己没有一点做傻事的感觉。„„为社会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绝地自己被党组织所信任,被群众所信赖,被社会所需要,就会感到很充实、很快乐、很幸福。”你怎么理解郭铭义的幸福观?请加以评述。要求:观点鲜明,阐述具体,逻辑性强,语言流畅,500字以内。
答:郭铭义的幸福观是一种不以物质财富、个人享受为标准,而是以帮助别人、与人分享为快乐,在平凡而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从小事做起,以被党组织所信任,被群众所信赖,被社会所需要而快乐的高尚幸福观。
郭 铭义的幸福观具体表现为:
一、不以物质享受为幸福标准。郭铭义夫妻的收入水平在鞍山市属于中上游,本可生活宽裕,但郭铭义选择了把自己的大部分收入省下来 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
二、郭铭义是以帮助被人、与人分享作为自己的幸福。他多次献血,捐献血小板,给医院和患者提供了很大帮助,而对于捐赠所获得的赠品,诸如榨汁机、豆浆机等换成手表,赠与工友,这体现了一种分享的精神。
三、郭铭义选择了在评分的工作岗位上为集体、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他无论在什么 岗位,都冲锋在前、勇挑重任,在部队、在鞍
钢,他都是技术业务标兵,经常超额完成自身工作。
四、郭铭义愿意从小事做起、为社会做出点滴贡献。他为路人发传 单宣传捐献血小板,义务为工友搓澡,都体现了这种从小做起的精神。
郭铭义的善举和幸福观,影响着周围同志,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助人为乐的队伍中来。(450字)
3,如“材料8”所说,“郭铭义的精神正在以裂变的速度传播着”,“郭铭义精神裂变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对此,你有什么领悟,受到了什么启示?请以“——也谈裂变的力量”为副标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联系社会生活和自身实际,写一篇800-1000字的议论文。
答案略
实例五:公文类题目的写法
2010年北京市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 看一下第二题公文类题目答法
1,根据给定材料,概括说明各种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20分)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简练,不超过200字。
答: 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有:
一、企业缺乏环保意识、环保责任感淡薄,为追求经济利益不顾人民的生命健康;
二、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各项行动政策一阵风,缺乏持续性,制度留于形式,落实不到位;
三、发生污染事件之后,政府承担了相应的治疗、赔偿责任,为企业污染开绿灯;四,处罚金额不足以抵偿排污带来的经 济利益。
2,XX市正在研究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精神,请依据给定材料为其撰写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工作的意见》的内容提纲。(20分)
要求:分析措施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晰,语言简练,不超过300字。答: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工作的意见
健 康是人拥有强健体魄、乐观向上精神状态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状态,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个人、国家、社会受益。然而,目前我国国民体制还存在很多 问题:肥胖率高,国民体质“城镇高、乡村低,东部高、西部低”,青少年体质下降等。为全面改善过国民体质,促进全民健身工作,我们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 政府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做好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
二、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制定相应管理制度来组织、管理、运作、协调。
三、加强对全民 健身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育的作用,让“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理念深入人心。
四、加强对健身指导人员和健身场所的监管,营造科学的健身 环境。(292字)
3,依据给定材料,谈谈发展经济、保护环境、保障健康三者的内在关系。(20分)答案略
4,请围绕“健康是关系国家强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大问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800-1000字。答案略
2010年国考地市级《申论》考试真题(海洋的健康)
二、2,A市市政府准备大力宣传推进进海水域污染的整治工作,请你结合给定材料,以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宣传纲要。
要求:1,对有关宣传内容的要点进行提纲挈领的陈述; 2,体现政府精神,使全市各界关系、支持污染整治工作; 3;通俗易懂,不超过400字。
答:
关于我市推进海水域污染的整治工作的宣传纲要
我市自古被誉为“东方明珠”,然而近年来,由于污染、造纸、电镀等企业向海洋排放污水,水质、底质环境逐年恶化。我们面临着保卫“蓝色国土”,治理海洋污染的严峻形势。海洋污染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工业废水中的化学毒质,对水产资源具有毁灭性的破坏;而我市的海湾都是自净能力差的内海腹地浅水湾,污染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危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群众的经济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 治理近海水域污染,政府将采取有力举措:组织勘察调查,制定年度治理计划,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和环保效绩考核制度;环保相关部门要要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 设,控制近海濡染物排放;对企业加强监管,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征收超标污染费;好找全体市民共同参与到海洋保护运动中来。(353字)
实例六:如何回答词语、句子解释类问题
2010年国考《申论》考试真题(海洋的保护与开发)
1,“给定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果断采取措施,渤海将在几十年后变成“死海”。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10分)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答:渤海是一个半封闭的内海,因为污染、过渡捕捞、填海造地、盲目攫取海洋资源等原因,导致了海洋生物大量灭绝,赤潮频发,渤海作为中国北方经济、社会生命线的地位岌岌可危,如不尽快治理,将逐渐成为“死海”。(97字)
第二篇:申论写作技巧
系统思考利于形成套路
申论考试越来越难,给定的材料从原来的3千字增加到8千字,阅读量也明显地增大,很多考生有点措手不及。
应对申论考试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系统思考。有一句话说,人类要解决问题要进行系统思考,我们把这种方法、精神、理念应用到公务员考试上,也要进行系统思考。我们对公务员考试的这些题目,脑袋里应该有一个很清晰的框架,不管你怎么考,不管考什么,我都用这套方法来应对它,这样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可以轻松应考。
具体来说,怎么样才能系统思考呢?比如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提出问题呢?有很多考生把提出问题当成摘抄材料,把给定的材料中自认为很重要的话摘抄一些,摘抄下来以后,认为自己就完成了概括。还有的同学,根据自己的主题,发表一些议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出自己的分析评论,要知道这些不是在第一题考察,而是在第二题或者第三题考察。第一题要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谈到系统思考,我们应该怎么样系统思考?概括主要内容我们应该怎么系统思考,概括主要问题应该怎么系统思考,再有概括影响、观点、思路等等,又应该怎么样系统思考?这都是有套路的。
第一概括主要内容,可能要用四段论来概括。概括主要问题可能要用三段论。概括影响、观点、趋势、思路等等,可能要用总-分-总的思路。
第二怎么样解决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怎么解决问题?这是广大考生感到很难的一个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思考怎么样解决问题,一般说,可以有七个方面。也就是说在看到任何一个问题时,可以从这七个方面来思考如何解决:
第一,教育手段。通过教育转变人的观念。观念是人行动的先导,只有解决了观念,人们才会想到去解决它。比如曾经有一道题目,考的是“党政干部欠债”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这些党政干部意识到欠债不还是不对的。可能有人觉得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一定这样吧,很多大学生用国家助学贷款毕业之后,两年后换了好几个单位,他一想,反正找不到我了,我也不用还了,他就不还银行贷款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首先让他意识到不还贷款是不对的。第一采取教育手段。第二采取行政手段。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最擅长的或者我们国家的政府最擅长的就是行政手段。
第二,行政手段。什么是行政手段,就是直接用下命令的方式解决一个问题。它具有什么特点呢?第一直接,直接针对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强制性,你如果不解决,我要处罚你。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现在我们国家的房地产问题是一个很糟糕的问题,在我们的“国六条”实施细则里,就规定了这么一条“新开发的楼盘面积小于90平米的,不得低于70%”。这就是一种行政手段,就是说我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办,“下命令”,这是一种行政手段。所以考生们一定要从这方面进行考虑。
第三,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有它自己的特点就是间接性。比如房价问题,可能不是直接把房价调下来,而是要减少流通领域货币的供应总量,通过减少货币的供应量来控制投资,从而达到控制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势头。还有一种特点就是自愿性。这是一种经济手段。
第四,管理手段。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问题。社会学、法律学的考生可能知道,管理学包括四大块:第一计划,第二组织,第三引导,第四控制。计划就是做好决策,组织就是配制好人、财、物等资源,引导主要是谈激励,再一个是控制。这是管理手段。
第五,法律手段。现在我们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政府更多的还要从法律的角度考虑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执法,第二就是立法。所谓的“执法”就是通过司法手段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比如党政干部欠贷,通过起诉欠债不还的领导干部,强制收回他归还的贷款,这是一种执法。再一种是立法。我们可以规定建立一些关于贷款的规章制度,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这是立法的问题。第六,监督手段。现在我们还要强调监督的手段解决问题,也就是构筑一个体系,预防此类问题再次发生。说到监督,大家对中国的监督体系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了解。权力监督包括什么?党的监督、人大的监督、行政监督。行政监督包括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等等。还有法律机构的监督。检察院、法院也可以作为监督的主体,我国人民政协也具有监督的职能。还有人民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一般的群众监督,比如上访、往来信、来访等等,再一种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舆论监督。
这都是应该注意的。
第七,伦理手段。所谓的“伦理”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解决问题时,有时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考虑,促使建立自我约束的机制,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尤其是反腐败问题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种简单的手段,来解决。第三分析问题怎么进行系统思考。第一你要搞清楚分析原因,分析原因可能要搞清楚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等,考生应该掌握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有三种基本的分析方法:第一利益分析法,第二供求分析法,第三种在考虑到一个问题时,要考虑到它涉及到哪些问题的主体。第四写文章,公务员考试一般有四种:第一种就是一般的议论文。第二种评论性的文章。第三种对策性文章。还有一种就是公文,意见、建议、报告等。申论性的文章就是一般讲的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评论型,比如给出一个题目,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思路,对策性的文章,2006年的问题就是谈谈如何提高政府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这就是一种对策型文章。可以作一点考试的意见、报告等等,是一个讲话稿,是一种公文式的。作为考生来说,要进行系统思考,四种不同的文章有四种不同结构要求,考生要好好把握。
申论的审题与立意
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必不可少的公共科目之一。写申论作文时的审题和立意也是很多人最头疼的问题之
一。给大家总结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材料是申论文章的窗口,考生依据材料总结概括出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就是申论文章的精神实质,是申论写作的依据;申论的考试要求是对论证的限制,尤其是在申论考试中对考试要求的审题更是重要。所以考生一定要花足够的时间认真审题,以防止出现跑题、偏题、宽题、狭题的现象。
审题立意的具体过程一般如下所示:
第一步是读。包括读材料和读考试要求。读材料就是通过阅读找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这在前面概括内容、提出对策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读考试要求的过程中,第一要审出文题类型方式,审清题意是要求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还是其他形式。命题与写作要求、写作手法是相互关联的。第二要审出限制条件,包括审清对论述的内容是否有限制,审出是否有“虚拟身份的设定”,审清字数限制。
第二步是分析。要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得出不同观点。针对同一个问题,因为分析的角度不同,写出的文章也会完全不同。
第三步是立意,从上面分析得出的不同观点,选取最佳角度确立论点。立意一定要正确,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审题、立意的前提。从本质上说,立意是作者对待所写事物的观点、态度问题。在立意上,论点要准确、突出、有新意。找好角度,使中心准确。要确立的文章主旨与命题的含义保持高度一致,不偏离文题的主要指向。论点突出也是一定要确保的问题,要论点单
一、集中。论点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只能集中就一个论题,从一角度,进行论证,才能指向明确。论点在文中表达要重复,为避免写作过程中出现跑题、偏题现象,在行文中要不时照应一下论点。
一般在确保论点集中、突出的方法是:文章的题目就是论点,第二段单独为一段,点明论点,每段结尾回扣总论点,倒数第二段总结论点。在写申论作文时候,论点要不落窠臼,要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
2012年福建春季公务员考试预计会在明年2月份左右启动报名程序,距今还有三个月的时间。总结给广大考生:三类常用议论文结构分别是
1、提出论题(怎么了)分析论题(为什么)归结论题(怎么办)
2、总分总
3、“起承转合”式,其优点主要体现在适应性强、富于变化,同时又便于把握。即:“起”为点题(破题,提出问题),“承”为展开、拓宽,“转”为换角度,从反面论证,“合”是扣题,收束全文。采分点等于高分
申论答题中对采分点的注意点。归纳概括、综合分析、贯彻执行、提出对策四大类题型,一般都根据阅卷领导小组制定的标准答案按点给分。这个点,就是采分点。在申论试题均为主观题,但是除了最后一道文章写作题之外,其他题目都是有标准答案的。
在做这类题目时,抓好采分点才能使作答全面,条理清晰,这样,分数自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申论,一定要字字珠玑,一字千金。
申论的采分点都是非常多的,而且是按照分值来安排采分点的。一般而言,采分点的个数不会少于5个,而分值会在10分左右,每个采分点的分值也不同。申论分数不高,很大原因在于回答不够全面,导致采分点不全或者基本没有采分点。福建公务员考试网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有踩点意识,在规定字数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多写要点,宁多勿缺。
在采分时,主要有两大要求:一是采分点要来源于材料,二是采分点要言简意赅。上面所说的尽量多写点是针对采分点的集合而不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指字数。采分点都是有关键词的,这与“到材料中找答案”有大同小异甚至是异曲同工。有些题可以直接从给定材料中得出,也可以通过理解和分析给定材料间接得出采分点。
最后需要广大考生注意的是:采分点一定要言简意赅,尽量用几个关键词将采分点表达出来,不要出现过多描述性或数字性的词语,更不能照搬材料大段原文。一定要以节省篇幅书写其他采分点,避免因字数受限而导致遗漏采分点的情况。因为申论前面几道题作答字数大多在200~400字左右,切不可让一个采分点占了所有分数的字数份额。
大家在复习申论时,建议多看看热点时评以及时事新闻,然后自主练习写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申论轻松过关五技巧
年年国考如沙场点兵,你争我夺为的是人生路途得以转折。平时的备战固然是重中之重,但考场上的种种技巧也不容我们忽视。拥有良好的“作战”诀窍很可能制胜千里,以防在最后的发挥时刻功亏一篑。如何让阵场上的自己更加英勇过人?怎样通过技巧让申论考试不再困难轻松过关?专家总结五大技巧供考生参考,助考生轻松过关。
一、态度最重要
卡耐基说过,态度决定高度。其意指饱满的热情能够带给你成功和一番不一样的天地。假使用在考场上,其实这即是自信的体现。积极的心态是摧毁任何阻碍的精神武器,亦是实力得到良好展现的精神保障。如果你是为了这场考试努力许久的人,倘若要求做到没有压力是不切实际的,况且在适当的压力之下能够让答题水平更加出色。但过大的压力会形成自卑或破罐子破摔的情绪,对于考试的热情也会大大降低。因此,首先要调节好考场情绪,题目难不难不重要,关键在于拥有积极的心态,想想自己平时的努力和周围的人给予自己的支持和赞扬,想想曾经做过的最好的卷子,当你可以被自己赞扬与欣赏的时候,自信的心态也会随之而来。
二、阅读有顺序
申论卷子形式很简单,前面是大段材料,后面附着几道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分配150分钟的答题时间。这便涉及到阅读材料和答题的顺序。倘若安排得当,将会大大提高考场效率。一般来讲,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在拿到卷子之后先用五分钟浏览材料后面的所有题目,尤其是作文部分。因为作文的完成是基于对材料本身的理解与其反映的内容实质的深入挖掘,只有在对材料有了宏观上的掌控和把握之后,才能准确抓住作文主题,灵活运用材料,写出精彩的文章。而前面的客观题部分同样需要在脑子里形成印象再予以作答,带着问题去找对应段落是很有效的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做法。
三、巧用草稿纸
有些同学对申论考场上发草稿纸这一做法不是很理解,行测用草稿纸演算这个正常,那么申论考试还需要用草稿纸么?答案是需要,而且不止一张。很多考生的草稿纸上只字未写,有的密密麻麻真的打起了草稿,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申论考场上草稿纸的真正用途在于帮助我们整合材料,梳理思路,因此最好多向监考老师索要几张,阅读过程中在纸上绘制出材料结构图,从主题出发发散至原因、争议、对策等各个环节,如此做便能大角度网罗答题要点,不至于因漏点而失分,同时也利于思路清晰的我们在作文部分大展拳脚,做到结构清楚,分析透彻,对策深入而切实可行。
四、工具要备好
考场上的必备工具同样要引起考生的重视,涂卡的铅笔是其中的必不可缺之一。首先选择时要挑选正规的2B铅笔,这样涂出来的颜色和纹路才能够被准确识别,否则因机器扫描失败而造成的零分成绩真的就成为了莫大的遗憾。其次铅笔要两头都削好,并且多带几只,尽量做到有备无患。除此之外如橡皮、黑色
签字笔、手表等也是需要带齐全的,让它们成为考试的最佳小帮手,避免手忙脚乱的现象发生。
五、卷面必整洁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首因效应”。而字如其人,阅卷老师获取考生信息的第一步便是接触卷面字迹。第一印象的好坏直接影响成绩的浮动分数,因此保持卷面的整洁相当重要,字漂不漂亮无所谓,关键是看起来要很整齐,这同时也反映着一个考生在答题时是否认真的态度。如不想因老师看不清答案而扣分,就尽量交出一份规范整洁的卷子以舒缓阅卷老师的心情吧!
第三篇:申论写作技巧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申论写作技巧
写作方法技巧介绍——开头如何运用时间式
文章开头是整个作文的核心,根据文章的开头的写作情况,阅卷人不仅能够看出学生的观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而且能够通过内容的展示,看出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积累和文学素养,所以如果想要得到更高的分数,就必须在开头就能够吸引考官。但学生在写作中,却往往在开头很难落笔,要么就是出现很多问题。
问题主要集中在:
(1)开头缺乏逻辑性,出现逻辑断层,主要表现就是缺危害、缺分析,观点的提出过于生硬;(2)开头篇幅不合理,没内容可写,过于简短;或者篇幅过长,过于赘述;(3)抄袭材料,作文基本全部是材料的内容,缺乏自己的语言。
这是很多学生在开头写文章的时候可能出现的问题,文章的写作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考给定资料的,但是并不建议学生这样进行书写,因为毕竟拥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并且看法和理解与题干的观点相一致,这样才能获得更高的分数,因此,在写作开头时,会从基本的归纳概括式练起,再进行其他的写作,但是,我认为,学生比较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并且能够体现出一定自身积累的方法其实是古今对比。
古今对比的写作方法,其实就是在开头写作中,先列举古代针对主题的好的方面的例子,在对比着说明现今不好方面的一些例子,或者直接由一些特定的时间线上的例子,指出文章的观点,这样能够更好的表达自身的观点和引出下文,避免开头出现的问题。
例:2015年联考“归零”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归零”是一种勇气,也是一次全新的开始,勇于“归零”,方能破旧立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纵观历史长河,秦始皇统一六国,打破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500年诸侯割据的纷争局面,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78年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的主导地位,中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逐步走出了一条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可见,破除旧例,创立新规对于国家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同样,回归当下,今天政府的发展、企业的转型和个人思想观念的转变也需要勇于“归零”的勇气和破旧立新的改变。因此,勇于“归零”,破旧立新,才能谋得发展先机,焕发时代光彩。
——用不同的时间线,指出关于主体的问题,引出观点。
例:价值观代表着我们民族的核心内涵,是个人行为的准则,是国家发展的标准。孔子“仁者爱人”的观念,从古至今影响着人人相善其群。但反观当下,人们所熟知《花木兰》,是美国借由中国传统的故事改编而成,却成为了家喻户晓儿童电影。正是因为我国不重视自身文化,导致了他国的使用,这对于我国的文化输出是不利的。因此想要重获新鲜血液,就必须以输出承载我国价值观念的文化,来助力大国腾飞。
——通过正反的古今时间对比,引出观点。
对于时间式中的例子,可以让学生去回忆他们曾经所熟知的历史、或者是他们比较熟悉的某写领域的知识,因为开头中的例子,并不需要描述的多么的详细,所以通常会建议学生回忆之前高中的历史课中的印象较为深刻的例子,或针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让学生去运用历年真题中所出现的一些经典案例。
阅读理解技巧之逻辑关系阅读
在事业单位考试的非作文题中,很多考生会发现同样是在审题读材料,同样是在进行要点标划,但是总会有一些要点关键词会无意识丢掉、会表述错误,最终导致丢分。面对这种情况,一种比较好的破解方法就是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注重对材料内部逻辑关系的阅读。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对于一篇材料来说,要想找到要点,就先要知道要点是如何进行阐述的,材料是如何进行表达的。一般来说,对于材料中内容只是血肉,而真正将这些血肉串联起来的就是逻辑,而这些逻辑包括着总分、并列、转折、递进、因果关系。正是因为这些逻辑的架构,才将这些语言文字得以联结,使得文段意思得以表达。
而从总分关系上来看,这种关系一般标志要点的层级。比如从“A。一方面A1;另一方面A2”这种情况来看,在作答的过程中从每个要点具体书写上来看需要写成“A。A1;A2”这种形式。而与此同时,除了具体要点内部书写之外,整道题目的所有要点间关系寻找也与它有关,比如若是再有其他要点,就需要判断是与A并列,还是与A1或A2并列,这样就能以此来确定自己所找到的要点是否要进行书写,以及要具体写哪些内容与关键性信息。
同理,对于一篇文章中所出现的并列、转折、递进、因果关系亦是如此进行判断。针对作答对象,若是并列关系之下的要点,如果其中之一是答案,那么另外的要点亦是答案,并做并列书写;若是转折关系之下的要点,转折词后面是命题人表达的重点,根据所给定字数来判断具体书写内容;若是递进关系之下的要点,在进行大要点表述的过程中,这些小关键词要按照递进的顺序来进行;若是因果关系之下的要点,要去分析题目要求写因还是写果或是全部都要进行书写。
正是基于这一系列对于题目要点间的逻辑进行判断,再结合着对于材料内容方面的意思理解,最终就能够找到题目设问中所要求找寻的答案,避免失分的情况出现。
第四篇:申论写作技巧
申论写作技巧——突 破 文 章 论 述 的 写 作 方 法 文章论述题是申论考试的最后一道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才算是申发论述的真正开始,也是全面考查考生综合素质的一道试题。它要求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分析具体,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视野开阔,思想深刻,语言规范,考生需依照给定资料,自选角度,全面深刻地阐述对问题的看法。写作要求不外乎命题作文和自拟题目作文两种,可以写成以议为主的议论文,也可以写成以策为主的策论文。
一、活用熟语、修辞点亮文章标题
出彩的标题是文章成功的一半,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追求“出彩”的同时要把握紧扣主题、切合文意的原则。
1、活用熟语,使用之前首先要明确语句的意思,不可与主题南辕北辙。例:《多用“看不见的手” 少用“看得见的手”》,活用价值规律的通俗说法,体现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的主题。
2、化用格言,例:《俭以立国》,表明“俭可修身持家,亦可治国”的观点,亦婉转表明对反腐倡廉的提倡;《洞察秋毫 防患未然》,表达建立应急机制、解决公共安全问题的观点。
3、巧用修辞,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有多种,常用的有比喻、借代、比拟、对比、双关、连珠等,这些修辞手法都可用于文章标题的写作中。其中比喻、比拟、对比比较常见,建议多使用不常用到的借代、双关、连珠,往往能让阅卷者耳目一新,减少审美疲劳。
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例:《绿茵场呼唤文明风》,以绿茵场借代体育场馆及体育比赛,以此来呼吁争做一个文明的运动员、教练员和一个文明的观众。
双关是借助语音或语义的联系,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表达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格式。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的《巨额粮款化为水》,标题就有两层含义:一是农民的粮款都用以修矿泉水厂,变成了矿泉水;二是农民的血汗钱换回一纸白条,犹如东流之水,有去无回。
连珠也叫蝉联、顶真,是把上一句末尾的词作为下一句的开头,使首尾相重合。例:《专家鉴定与鉴定专家》一题,“专家鉴定”指的是事,“鉴定专家”指的是人。题目通过连珠与回环,把“正是因为有了数不清的专家鉴定会,才造就了一批批鉴定专家”之意婉转地表达出来,隐含着某种讽刺的意味。
二、找到适合的方法充实正文
1、开头。开头应开门见山,有力量、有气魄,要独具特色,令人过目不忘。
(1)概述申论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而引发阐述。
(2)开篇可用典型事例,引出论点。例:张海超欲告无门,不惜开胸验肺;孙中界为证清白,毅然自残断指。与此同时,“茶杯门”、“骷髅死”、“发烧死”、“躲猫猫”等损害政府形象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从不同层面反映了我国官员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势在必行。这样的开头语言简练,有力度,让人耳目一新。
(3)分析并提出问题,引出论点。开头围绕“问题”这一核心进行一系列阐述。可采用如下叙述模式:①近期,……现象频繁出现,导致……,究其原因,在于……,因此,……迫在眉睫。
②近几年不断强调……,现实中……,可见,……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2、分论点。分论点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好开头句,建议每个分论点的开头句都使用结构大致相同的句式、修辞手法和典故,让人有文采斐然、铿锵有力之感。
分论点的开头句采用结构大致相同的句式可以增强气势,易于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例:提高个人素质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坚实基础。
加强宣传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手段。
健全法制建设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保障。
第五篇:2012申论写作技巧
大家看本次的申论作文满分文章,我们能发现此文章中诸多的优点,其实我们在平时都知道,并且是烂熟于心的。在应考者备考的过程中,每一位考生都不是消极地等待在考试中或考试后出现奇迹,他们都付出了自己艰辛的劳作。精神、物质与肉体的多重重压使得他们不敢对自己的考试有丝毫的松懈。那么,为什么在每次的申论考试中还是有相当大一部分考生成绩并不理想呢?!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同从本次申论满分作文中探索其中的奥妙。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要做到“落笔生辉”实是不易。为什么开头如此难呢?一方面,开头是门面语,要首先给读者一个耳目一新的印象。否则开头抓不到读者的兴趣,读者便没有心情看下去。在阅卷者阅卷时,考生的分数也就很难有一个理想的结果。另一方面,开头是文章的一部分,他有自己规定的任务。有些事开头要点出来,不能谈得太多。谈得太多,便肢解了后面的内容;有的开头要概括,又要开宗明义,后面才能展开;有的开头讲求趣味,一见面就能抓住读者。如此等等,都是相当有难度的。同时开头还要考虑到结尾。结尾与开头呼应,才能体现文章的完整性。开头有伏笔,后面才能出人意料而又有理有据。
现在,大家来看这篇满分作文的开头。“纵观古今,秦国因极力推行”商鞅变法“而使国力昌盛,以致最终实现一统天下之伟业。而清政府闭关自守、摒弃改革创新,终致丧国辱权、泱害国民。故此,创新是发展的推动器,惟有加快自主创新才能谋求全面发展。”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主席曾高屋建瓴强调。而至今日,我国虽步入经济快速增长的上升期,但却凸现出许多有关创新水平低下以致阻碍发展的问题。据报道,双边贸易规模最大的30种商品中,中方具有比较优势的很少,多数是日本具有优势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作者以历史上一对结局具有巨大反差的对比来引出主题,只此一笔,便有了足够的亮点来吸引读者的眼球。紧接着一句江主席高屋建瓴的话语并一个一百八十度陡转的事实,将文章主题进一步深化。这样的文章开头,不仅阅卷者喜欢,每一个人都会为它拍案叫绝。
再看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主要是作者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具体的解决方案。人与人是不同的,同样的解决方案不同的人来写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这就牵涉到了写作技巧的问题。满分作文的作者在按排方案具体步骤的过程中就巧用了一些技巧。要解决问题就要从本质上或者说从根源上找到它的事发原因,这样提出的方案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一点作者处理得很好,不吝笔墨的使用了一段文字来阐述了这个问题根源。在具体方案安排上,作者做到了主次分明及重点与非重点的合理安排,使整个的方案逻辑严密,并照顾到了方案的可行性。在具体措施完成后,仍不忘来上一段高屋建瓴、总揽全局的概括,从而使读者记忆中分散的条条措施凝聚到了一起。看完这一部分,读者会有这样的感受,对作者提出的方案,不但具体措施条清缕晰,还有了一个全局上的把握。
再看结尾。在一篇文章中,结尾和开头具有同样的分量。白居易说“句首标其目,卒章显其志”;乔梦符提出“豹尾”之说;谢榛主张“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沈德潜、施补华要求结尾“作斗健语”、“完固有力”;李渔认为“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蘧别”。这些说法同样也各有道理。在文章结尾时,作者切不可因为文章即将结束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好的文章要有好的结尾,好的结尾贵在不落俗套。好的结尾除了要再次点明主题,回应开头之外,还要有力,有余味,要给人留下思索的余地。当然,精炼优美的收笔语言同样也能够为文章增色不少。大家现在来看这篇满分作文的结尾。“长城非一日之功,创新非片刻使然。”这样点题且精炼优美的结尾语言定能够使人全身舒畅,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所谓文无定法,这中间就要强调灵活运用的问题。考生不能按照某一个人人都认为好的格式往里面添内容,这样就违背了作文的原则,写出的文章也定是乏味之极。这就要求考生在找握了大量的作文原则和方法之后,能够根据文章具体需要灵活搭配和组合。这样才能写出有别于他人且令读者耳目一新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