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遇到的问题
山东科技大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实验报告题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遇到的问题
系部: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遇到的问题
前言:作为一名农村学生,刚好生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浪潮中,亲眼目睹着身边的变化,还经常听村里的老一辈们谈论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我发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再给村民带来实在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我和同学利用寒假的时间同村中一些村民及附近社区进行走访调查,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在相关人员的辅助下撰写了这篇实践报告。由于时间紧迫,相关知识的缺乏,报告中也许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相信报告也是能够反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部分问题的。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兴起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其良好的初衷是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中通盘筹划。它适应了农村经济结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的重大变化,激发了农村活力,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实际。但是,由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大多处于探索阶段,各地在不断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同时,也存在着过于依赖政府推动,更多地强调外源式发展,忽略社区内部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象,需要认真审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可行的发展路径,以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农村建设;发展路径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中通盘筹划。它适应了农村经济结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的重大变化,激发了农村活力,对加快实现新型城镇化,实现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中发展、土地集中经营,实现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变革、发展村民自治、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农村及整个社会的融合等发挥了诸多功能。但是,由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大多处于探索阶段,各地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同时,也存在着过于依赖政府推动,更多强调外源式发展,忽略社区内部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象。本文在梳理分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及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探索可行的发展路径,以期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与评析
新型农村社区是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并对周边区域具有一定经济辐射作用的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它发端于基层,来源于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最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此为突破口加快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步伐,旨在造福农民、美化环境、节约土地、稳固农业、统筹城乡、扩大内需、转变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由于农村区域差异大,经济社会基础不同,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各地基于自身现实状况展开积极探索,根据其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出现了各具特色、各有优势,适合各地不同具体情况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类型,大致可分为6种主要模式: 1.城镇开发连建模式。2.产业集聚园区带动模式。3.以中心村为圆点多村联建模式。4.村企共建模式。5.移民异地搬迁模式。6.旧村集聚建设模式。
而我们这主要是第三种以中心村为圆点多村联建模式。这种模式是以中心村为依托,统一组织建设社区,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并将周边村庄整体拆除复垦。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由一个经济强村通过兼并周边经济欠发达村,整合形成一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模式。这种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模式意义重大,它可以使落后的自然村庄实现跳跃式发展,有效地通过强村的各种优势资源和自己的发展创新,转化为现实优势,形成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源,从而超越一般自然村庄,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
我们是隶属山东省诸城市百尺河镇管辖的大人和西村,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前是一个相对闭塞的村庄,和周围的村庄基本没有经济来往。各村经济独立,土地各自管理,养殖业、农业、工业区非常分散,不利于村庄的发展和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实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后明显有了较大的改善。我们村成为了附近村的中心,周围几十个村的村民都搬迁到一起,组合成新型农村社区,不仅能整合出2000亩发展空间,而且可以减少周边城市的压力,吸引附近农民就业、生活,产生集聚效应。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模及内容。
打破村庄界限,面向全镇范围,集中建设入住的原则,新建社区总体规划建设住宅楼32栋,到2015年达到全镇30%的农户入住的建设目标,其中2012—2013年一期工程规划建设六层住宅楼10栋,每栋3个单元36户(带地下室),共计360户,建筑面积35100㎡。配套建设供排水、供电、供暖、道路硬化、垃圾处理、社区绿化、亮化、景观工程、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成后将成为现代新型高档社区。
通过争取项目资金,社区配套建设集社区综合服务、商业、医疗、教育、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
1、集便民服务大厅、图书阅览、文体活动等为一体建筑面积500㎡的二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2、建设建筑面积80㎡的社区超市。
3、建设活动面积不小于100㎡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4、建设建筑面积80㎡的社区卫生服务室。
5、面积2000㎡的文化健身广场,包括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器材区等。
6、学校:社区紧邻镇区丰乐明德寄宿制小学和中心幼儿园(已立项即将开工建设),可为居民子女入园上学提供优质便捷的教育资源。
社区建成后参照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引进或组建物业公司对小区进行科学合理管理,提供全方位、多元化、人性化的贴心服务,健全的各类服务设施可为居民休闲娱乐提供必要场所。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与困境
新型农村社区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涉及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在经济发展水平达到、非农转移条件具备时,新型农村社区可以优化资源的配置、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但是,社会发展有着它自身固有的规律,不以任何外力的意志为转移。新型农村社区毕竟是对几千年来农村存在状态的颠覆,毋庸讳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存在着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1.“强制性”浓厚,行政权力过度干预问题。居住集中化与农业产业转型、农民非农化转移密切相关,是实现这些历史发展趋势的重要基础。因此,新型农村社区需要按照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以现实的社会发展作为支撑有序推进。但是一些地方为追求政绩,不切实际地盲目推进,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非农转移条件不成熟的地区,具有显著的政府自上而下“强制性”和“规划性”干预较严重的问题,一方面造成农民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了解不多、认识不足,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等靠要”甚至以此向上“争资金”“要资金”心态普遍,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越疽代苞,一味追求形象或政绩,在社区建设中忽视农民的实际需要,违背了群众的意愿和城市化的发展规律,造成农民“被上楼”怪相,严重损害了农民权益。
2.农民就业和产业支撑问题。产业的发展是农民社区新生活的可靠物质保障。“新型农村社区”是“壳”,产业发展是“核”。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根基在于有扎实的产业支撑。一些地区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急于求成,不考虑或者少考虑社区农民的就业和社区存在的根基,贸然集中土地,切断农民的最后退路。目前,农民耕种土地虽然收益不高甚至赔本,但这毕竟是农民最后的退路,也是各种社会矛盾最后的缓冲,如果贸然断去这一最后的退路,处置不善,后果不堪设想。
3.公共设施缺失和村民自治问题。新型农村社区不应当只是形式上的变换,而应该是真正的居民组织与管理形式的变革。要发生实质性的转变,与城市社区相衔接,需要解决一系列体制与管理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土地制度、集体资产的改制、城乡管理体制的统一等。但是,目前多数并居后的新型农村社区公共设施建设主要靠自身投资或地方投入,投入明显不足。受困于地方财政条件,城乡公共设施的资金投入差距较大。实际上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新型农村社区还没有建立起跟城镇市民同样的各项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因此发展空间和整体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局限。此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形势下深化村民自治的一个重大措施,政府和村两委要让农民全过程参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酝酿、讨论、审核和实施,引导农民自主建设、自主理财、自主管理,但各地在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严重忽视了村民的民主权益。
第二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为全面了解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县发改委组织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具体情况是:
一、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及成效
2008年,我县抢抓国家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机遇,正式启动了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工作,将全县346个行政村科学合理规划为106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实施后可新增耕地5万多亩。在这项浩大的民生工程推进过程中,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社会参与、政策扶持、梯次推进的原则,先后启动建设了平阴镇前阮
二、山头、博士、东阿镇新合、孔村镇驻地、孝直镇丁屯、展洼等18个新型农村社区,截至2010年底,累计建设住房5788户、80.4万平方米,竣工入住789户、12.6万平方米,完成道路硬化6.6万平方米,绿化1.13万平方米。全县农民新型社区建设呈现出试点先行、统筹发展、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坚持科学规划,优化社区建设布局。我县历来高度重视规划先行,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引领快速发展。我县在社区建设中,坚持规划先行,先后编制完成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和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对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布点进行了科学安排。按照城乡一盘棋、城镇协调发展和各项规划高度衔接的思路,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有效进行了合村并点。同时,本着“高起点、高层次”的原则,组织专家、村民代表对社区详规集中评审,确保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特色突出、风格多样。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县长任指挥的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及由县农办、国土、建设、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组织协调。出台了《关于农民新型社区试点建设协调会议纪要》,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县农办、国土、建设、民政、卫生、教体、水务等部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各自扶持政策和具体落实目标。各镇(街道)也抽调人员成立了指挥部,形成了“党政推动、两委(村、居)主办、村民主体、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用足用活政策,切实加大扶持力度。一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对列入“土地增减挂钩”进行新村建设的村庄,除安置地块外,由县政府统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统一对外调剂置换,对旧村址土地复垦新增耕地每亩补助10万元。同时,鼓励农村居民向乡镇驻地、县城集中,以户为单位全部迁出本村腾出宅基地的户,除享受本村货币补偿政策外,由村集体从扶持资金中给予1万元的异地安置费。二是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本着“资金来源不变、用途不变,整合集中使用”的原则,将上级出台的涉及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政策,由县财政整合统筹运作,集中投入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三是规费减免政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除税收外,原则上一切规费全免。同时,县政府对镇(街道)、村(居)修建性详细规划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补助。
(四)创新建设模式,灵活推动社区建设。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建设模式,不断加快推进建设进程。一是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通过发展民营企业、工商
贸易、餐饮服务等行业,吸纳人口向镇驻地集中。孔村镇驻地中心社区,依托快速壮大的炭素产业和商贸服务业,规划占地517亩、建筑面积34.5万平方米的社区,吸纳集聚周边村庄人口1万多人。二是与主导产业拓展提升相结合。依托特色品牌基地产业支撑,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孝直镇汇东片区依托无公害蔬菜基地,将21个村合并为3个新型农村社区,节约用地5300多亩。三是与重点项目和滩区迁建工程相结合。借助黄河滩区迁建工程,把沿黄13个滩区村、2500户,集中整合到7个社区。同时,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同步搞好基础设施、园林绿化、教育卫生、社区服务等配套建设,促进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五)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群众自愿、循序渐进、统筹兼顾、积极稳妥”的原则,广泛地听取群众的意见,扎实做好群众基础工作。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各单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民意,宜合则合、宜搬则搬、宜改则改、宜建则建,不搞一刀切、行政命令和大拆大建。坚持民事民决,社区建设什么样式的房子、由谁来建、什么时候建,农民群众自己说了算,真正把中央的惠民工程变成农民群众自觉自发的行动,因地制宜探索出了村并村、村并城、村并镇、村并企、旧村提升等多种模式。由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最大限度地尊重群众意愿,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较大成效。
(六)坚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农村社区。在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挖掘地域特色,积极打造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新型农村社区。如玫瑰镇以构建“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富有活力”的新型城镇为目标,高标准建设,多元化投入,高效能管理,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社区建设,一个环境优美、适宜人居、展示形象、承接旅游、充满玫瑰特色的小城镇在县城西南的翠屏山下崛起。又如孝直镇以“孝为先、人为本、和为贵”的孝直文化为载体,打造了极具内涵的特色驻地社区。
三、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崭新课题,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第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一是财政政策捆绑、项目整合的扶持资金非常有限,难以弥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维持正常运转资金缺口。二是多数农村集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民群众不很富裕,主要靠农民群众自身筹集解决困难很大。三是土地置换资金到位滞后,土地置换补助金须土地复垦验收合格后才能到位,而土地净收益补助则要等到土地招拍挂之后才能支付。同时,新型社区建设方缺乏主动筹资的精神,对县里社区建设投融资平台过度依赖,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受传统居住观念影响,广大农户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活习惯,习惯于独门独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且生产生活成本相对于新型社区较低,再加上入住社区后生产设备存放的不方便,致使部分低收入群众对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不高。
第三,社区建设及配套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已建设的社区现状看,存在社区规划层次较低、样式较单
一、整体规模较小的问题,不利于将来社区发展,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初衷有一定差距。在建社区把重点放在楼房建设上,水、电、路、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重建轻管”,入住户服务管理的缺位影响了群众积极性。
四、加快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创新组织形式,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充实调整现有的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抽调相关单位业务骨干,组成一支业务熟、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社区建设队伍,具体负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政策拟定、措施落实、施工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强化联席会议、一事一议制度和社区建设进度周报制度,尽量减免各种规费,集中办理各种手续,简化办事程序。同时,进一步明确部门、镇(街道)、村(居)委会、农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具体责任,形成“政府统筹推进、部门协调配合、镇(街道)、村(居)积极运作、农民参与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突破常规推动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各种宣传载体,对社区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在规划建设、创新内容、建设标准、运作模式等方面,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对社区建设实施全程监督,让群众享受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因地制宜发动群众,“钱不够的不用慌,可帮你联系银行,也可攒攒钱再迁;想不通的不用慌,想通了再迁;意见不一致的不用慌,商议好再迁”。在宣传引导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速度。
(三)强化资金统筹,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明确以县为主的新型社区建设资金统筹主导地位,加大力度,整合扶持项目。充分利用土地整治投资公司这个平台,专门经营增减挂富余指标,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多种途径,争取社会资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财力支持,推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顺利开展。同时,将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多个部门涉农资金捆绑使用,按照“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不改变投资管理渠道,在发改委、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下,借助土地投融资平台,严格按照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强化县级政府整合作用,集中投放,综合使用,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提高资金利用整体效益。
(四)狠抓质量安全,提升整体建设水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须自始至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运作、高质量建设。严把质量安全关。继续严把施工图审查、招标、监理、质监与安监等重要环节,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农村住房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作用,对在建工程进行安全、质量、手续、监理、节能方面的全面检查,切实搞好建筑质量监理和工程验收,确保社区建设质量安全。
(五)制定产业规划,促进农民就业。农户入住社区后,虽然生活开支有所增加,但相对完善的服务功能,可以使他们从繁重的家务和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一是制定产业规划,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集约种植、养殖。二是引导好各种农村协会组织在社区中的衔接,为农副产品的外销搭建好平台。三是有针对性地引进劳动密集型、适于松散管理、分散经营或生产的企业,为家庭妇女和居家留守人员经营生产提供更多机会,以增加他们的收入。
(六)加强社区管理,深入探索农村服务社区化的有效形式。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际、分类指导、科学谋划的原则,推进硬件建设再提高,软件建设上水平。进一步加强完善新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原有制度进行整合、完善、规范,并对成功的、符合自身实际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加以借鉴,构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社区服务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推进支部服务社会化、党员服务具体化,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切实以“富民、便民、亲民、安民”为目标,保障社区农民可以享受到像城市社区居民一样快捷高效、周到全面的服务。
第三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称中心村建设,指的是以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农村居民点为中心,聚集周围一些自然村,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并对周边区域具有一定经济辐射作用的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它由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为主导,农民自愿为原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让农民主动到社区购房建房,交出原来的旧宅用于复耕。实现社区化之后,农民又不远离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
第四篇:XX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
XX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
一、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群众的意识。南坞乡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克服畏难发愁情绪和等待观望思想,把社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全速推进。用新的思想理念指导社区建设,用实际案例引导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增强干部群众主动搞好社区建设的信心,形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合力。
二、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效果初见。南坞乡把新型社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主要抓手,以加快推进为主线,坚持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同步跟进的原则,社区建设取得很好的成效。目前,建成住宅楼 栋,已售 套,道路硬化和社区绿化正在进行中。
三、南坞乡以清流河风景旅游区和青年湖游园为依托,以推进XX社区建设为重点,围绕“水韵南坞”的理念,规划投资2500万元,通过扩大清流河南坞段北部现在水面形成湖面与北侧清流河支流相连通,在社区内形成环通水系,目前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
四、大力发展产业,实现持续发展。一是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蔬果种植,借助引进的河南中银投资有限公司流转土地4000亩基地率先开展油用牡丹套种产业。二是建设社区产业园。为进一步促进社区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南坞乡全力打造红旗商贸城。目前,商贸城大楼主体已经完工,外墙粉刷基本完成。
第五篇:2012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2012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社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启动了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一期工程,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做好社区中长期发展规划,绘制社区发展蓝图。年初按照上级要求,**社区积极行动,委托了有资质的规划设计部门编制社区建设详细规划,规划部门多次深入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了多次群众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规划做到了结合社区实际,有特色,设计标准高,现在规划设计已初步完成。
二、启动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今年年初,社区完成了新型社区建设的选址工作,先址位于**加油站北,规划经二路东侧,规划占地59.8亩,拟建设居民集中居住区15栋楼,建设后可安置群众508户。办理了相关手续,委托设计部门进行楼房设计,设计符合规划要求,外观统一美观大方。一期居民集中居住区一栋17层住宅楼已于今年5月份正式开工,现主体工程已完成。
三、发展各项社区事业,保障群众权益。
今年以来,社区联合劳动部门多次开展社区居民职业技能培训,对群众进行食用菌烟叶种植,家禽养殖等进行培训,培训人员达300余人次,大力提高了群众的职业技能,也扩展了群众的就业渠道。社区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居民医疗、养老、低、保粮种补贴等惠民政策,今的社区居民医保养老参保率均达98%以上。对于困难群众做到应保尽保,不让一户群众因为贫因吃不上饭,想法设法解决困难群众和生活问题。
四、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新型社区建设取得成效。
按照上级要求,**社区成立了新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了一名三委干部牵头做好此项工作,从组织领导上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了做好此项工作,社区不仅自身加大投入,还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投入,今年以来共争取整合各类资金达150万元,大大推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五、不足之处与下步打算。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比如信息宣传抓的不够,工作干的多,总结的少,一下步我们一定改进工作,重点抓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各项配套建设,做好社区管理,争取使群众早日能够入住新房,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
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