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论文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3:5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村民自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村民自治论文》。

第一篇:村民自治论文

南京大学 自考 行政管理

自 考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

分析及对策措施

作者姓名

专 业 名 称

行政管理

准 考 证 号

指 导 教 师

2013年

10月03日 南京大学 自考 行政管理

内容提要

村民自治在中国的基层民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萌芽至199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村民自治走过了近30年的岁月,已成为现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最基本的形式。在其推行的过程中,它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等方面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增强了村民的民主意识,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管理热情,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村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加,村民自治在不断深入推行的过程中,也面临了很多困境和挑战,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从个体视角就当前农村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尝试性地提出相关的对策措施,以期促使村民自治能更好地良性发展。

【关键词】村民自治 制约性因素 问题 对策 思考 南京大学 自考 行政管理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引言...................................................................................................................................................1 1.2 选题缘由..........................................................................................................................................1

第二章 村民自治..............................................................................................2

2.1 村民自治的概念..............................................................................................................................2 2.2村民自治的发展和意义...................................................................................................................2 2.3关于村民自治运行情况的访谈案例...............................................................................................2

第三章

现阶段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制约性因素.............................................4

3.1.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紧张..........................................................................................................4 3.1.1 镇政府过度干预村委会,侵害了村民的自治权..................................................................4 3.1.2 村委会过度迎合镇政府,出现两种典型表现形式..............................................................5 3.2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不和谐.......................................................................................................6 3.2.1 村党组织严重越权,使村民自治失去本质内涵..................................................................6 3.2.2 村民委员会过度越权,影响村民自治的运行......................................................................6 3.2.3村两委各自为政,各唱各的调...............................................................................................6 3.3村民自治主体的公共参与不足.......................................................................................................7 3.3.1 村民当家做主意识薄弱,自治事务参与程度低..................................................................7 3.3.2 村民的公共参与方式单一......................................................................................................8 3.3.3 村民参与制度化渠道不完善..................................................................................................9 3.4村民参与的自足组织化程度低.......................................................................................................9 3.5经济是基础,是民主发展的根本动力与制约因素.....................................................................10 3.6农村人口的流动对村民自治造成的不良影响.............................................................................10

第四章

村民自治走出困境的对策思考........................................................10

4.1.理顺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协调发展......................................................................................10 4.1.1 镇政府正确转变角色,变领导关系为指导关系................................................................10 4.1.2 镇政府做好指导工作,把村民自治落到实处....................................................................11 南京大学 自考 行政管理

4.1.3将村委会与镇人大衔接起来.................................................................................................11 4.2 协调两委关系,保障村民自治更好运行....................................................................................11 4.2.1 实现分工与合理融合,互帮互助创和谐............................................................................11 4.2.2 加强对两委成员培训,提高两委当成员的综合素质........................................................12 4.2.3适当增加村干部待遇,保持队伍稳定.................................................................................12 4.3 完善村民的公共参与,促进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13 4.3.1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村民自治提供物质基础................................................................13 4.3.2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增强村民的主体意识........................................................................13 4.3.3 拓展村民政治参与渠道,完善农村利益表达机制............................................................14 4.4 培育农村社会自治组织,巩固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14 4.4.1 鼓励村民自主成立社会组织,提高村民参与的自主性....................................................14 4.4.2 营造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社会环境,拓宽农村组织化的发展空间.................................15 4.4.4 加快相应的立法建设,弥补农村组织发展的制度障碍....................................................15 4.5 建立完善监督机制,使村务村事在阳光下运行........................................................................15 4.5.1 村级建立监督机制................................................................................................................15 4.5.2 完善外部监督机制..............................................................................................................16 4.6 切实保障村民行使自治权利,不断进行创新............................................................................16 4.6.1 制裁破坏村民自治的违法行为............................................................................................16 4.6.2 完善相关法律关于村民自治的规定....................................................................................16 4.6.3对乡镇政府违法干预,要给予相应处理.............................................................................17

注释:............................................................................................................17 【参考文献】.................................................................................................18 南京大学 自考 行政管理

正 文

第一章 绪论 1.1引言

村民自治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困扰着中国学者和实践者的重大问题。村民自治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李文钊/张黎黎:《村民自治:集体行动、制度变迁与公共精神的培育》,原载《管理世界》2008年第10期 它在中国基层民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村民自治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它关系到农民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关系到农民的直接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农村的进程。从1980年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建立,到80年代中期,各地普遍建立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自治在近30多年的发展中,进一步扩大了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帮助农民提高生活水平作出一定的贡献。

1.2 选题缘由

笔者选择的毕业论文的论题是《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措施》。笔者之所以选择这个论题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笔者对这个论题比较感兴趣。笔者自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的生活非常熟悉,爷爷以前是村书记,故对村民自治有点初步了解。第二,农村的生活给予笔者丰富的精神财富,帮助笔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笔者大学学业完成后就想凭自己的能力为家乡的村民做点贡献。借着这次毕业论文的机会,进一步对村民自治问题进行研究,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对新农村的建设出一份微薄之力。第三,笔者现在从事民政底层工作,经常接触村干部及村民,对现在的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有些了解,加上学习有关村民自治的一些书籍,深受启发,故想写篇关于村民自治方面的论题。南京大学 自考 行政管理

第二章 村民自治

2.1 村民自治的概念

实行村民自治,是宪法和村委会组织法规定的,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因此,办法明确规定了村民自治的含义,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同时针对有些地方对开展村民自治工作仍有模糊认识的态势,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村民自治的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2.2村民自治的发展和意义

村民自治在中国的基层民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萌芽至199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村民自治从实践中的新生事物逐步推广,最终获得国家法律层面的认可,成为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李文钊/张黎黎:《村民自治:集体行动、制度变迁与公共精神的培育》,原载《管理世界》2008年第10期村民自治走过了近30年的岁月,已成为现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最基本的形式。在其推行的过程中,它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等方面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村民的民主意识有所增强,村民的参与管理热情也有所提高,农民经济得到发展,农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2.3关于村民自治运行情况的访谈案例

笔者利用平时的工作机会,对个别村的书记及几位村民做了一次访谈,以下是这次访谈的部分经过,大致如下:

调查对象一:张书记,“张书记,我们这次访谈主要想向你了解几个问题,问题一:你认为村民委员会与镇政府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南京大学 自考 行政管理

“上级政府怎样指示,我们就怎样安排工作,为镇政府服务。”

“那你觉得村委会是主要做什么工作的,它的职责又是什么呢?”

“主要是替镇里收一些税收,例如一事一议、奖补资金等,搞好计划生育工作,民政优抚,村容建设等工作,有时还调解村民之间的纠纷。”

“那你在当村书记的过程中,你认为让你感到最难做的工作是什么?”

“我认为给政府收税费最困难。自从税费改革后,大部分村民认为不该再交税费,对于收税费,不少村民不理解,不肯交,工作很难做,这是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调查对象二:顾村民,请问“你认为我们村的村民委员会的成员是由我们村的村民自己选出来的吗?”

“就是搞形式,每年选不选都是那几个人,名单都是之前确定的。”

“你参加了上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投票了吗?如果投了,就像你说的名单都是之前确定好的,那你为什么还要参加投票选举呢?”

“我也参加投了,因为他们早上将选票送上门了,都是一个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送上门来了让你填,不填不好意思。”

“你对现在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你是指我们村的村干部做的工作吗?他们没有几个能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的,白天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忙着为自家赚钱。有时去村委会找村干部解决问题,找不到相关人员;找到了,还互相推诿,办事很难。” 南京大学 自考 行政管理

“我们村开村民会议吗?如果开,一般什么情况下开?有多少人来参加?”

“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好像是不开的。哦,想起来了,这几年,为了建设村中小区,拆迁旧址,选定新址和补偿问题,开过一次村民会议,从那以后就没开过。村里也很少有人去参加村民会议。”

“村民会议你每次都去吗?你觉得为什么大部分人都不去开村民会议呢?”

“反正是大家共同的利益,去和不去,标准都一样,别人多少,我也多少,去不去也就无所谓了。”

从这次访谈可以看出,该村的村民自治情况不是很好,情况很糟,那么影响村民自治的因素有哪些呢?应该怎么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第三章

现阶段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制约性因素 3.1.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紧张

自从人民公社体制解体、乡镇政府恢复重建以及宪法确立村民委员会的地位以来,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制约着村民自治的发展,对农村基层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3.1.1 镇政府过度干预村委会,侵害了村民的自治权

镇政府对于村委会的工作过度干涉,致使村委会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从传统上来说,镇政府是一级政府机构,理应对村实行领导。当村民自治制度推行之后,镇政府和村的关系由领导关系变成了指导关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五4 南京大学 自考 行政管理

条明确指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然而在当前工作中,人们还是按照传统惯例,习惯性地把政府看作是领导。根据张鸣的调查,现在推行的村民自治体质,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是与原先的县、乡镇、村行政结构以及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相抵触的。许多镇政府干部对村民选举大不以为然。·······普遍的方式是控制选举,使他们想要当选的人当选,以方便工作的开展。1[1]镇政府仍把村委会看作是自己的行政下级或者派出机构,仍习惯传统的命令指挥的管理方式,对村委会从产生到日常工作进行行政干预。村委会的成员也逐渐异化为乡镇政府的代理人,而不是村民的代理人。根据《了望》周刊的报道,江西兴国县长岗乡的“村民自治”实际上已经变了样:“乡政府将相当一部分的任务给了村委会,村级组织也相当严密。······村级财政已经收到乡政府进行统一管理,然后根据税收、提留、财政等一系列指标考核每一个村的村委,根据绩效发相应的工资(200-600元)不等,以此来控制和激励村干部的工作。”“村书记们完成上级任务压力很大,甚至在村委内部也有绩效考核,将任务层层落实到每一个人。”[2]从这里根本看不出村民自治的内容。2

3.1.2 村委会过度迎合镇政府,出现两种典型表现形式

就村委会而言,村委会离不开镇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但是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偏差。一是有些村委会只是一味执行或迎合镇政府的要求, 完全听命于镇政府,置村民的意见和利益于不顾, 从而呈现出“附属行政化”倾向.二是过度自治化。有的村民自治组织把自治理解成绝对的自由,认为本村村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村委会作为村民的代言人,有权利处理自己的内部事务,不需要政府的干预,完全不理会政府的指导,认为没必要接受政府的监督。

2陈剑: 《减少农民 富裕农民》[J],载《了望》2002(16),24 张鸣:《热闹中的冷想》 [J],载《读书》2001(3),76

南京大学 自考 行政管理

3.2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不和谐

在实行村民自治的村庄中,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矛盾冲突或多或少都存在。村“两委”关系不协调,不仅损害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而且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制约村民自治更好的推行与发展。当前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3.2.1 村党组织严重越权,使村民自治失去本质内涵

党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委会只能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村党支部基本上扮演了准政府的角色,体现和维护国家利益。梁作强:《村民自治视角下农村“两委”关系的调谐》,》|《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893-894 村党支部越权包揽村务,置村委会于从属地位,权利受到架空,成为摆设。许多农村党支部书记认为坚持党的领导在农村就是坚持党支部的领导。那么党支部书记还是村民的一把手,村委会主任应该听党支部书记的,党支部书记党务、村务一把抓,包揽村务工作。这种矛盾严重阻碍了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3.2.2 村民委员会过度越权,影响村民自治的运行

村民自治,顾名思义,自治权应该由村民行使。但在村民自治推行的实践中,往往村委会主任一人手中握有实权。村干部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有的民选村干部某些决策不民主,村务不公开。涉及到处理村里的重大事项的处理,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很少召开,村委几个人聚在一起就决定了,更有的甚至是村委会主任一人说了算,这样往往会造成决策失误,3.2.3村两委各自为政,各唱各的调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两者互不相让。在有的村村两委对权利争夺比较厉害,都想把权利握在自己手中,两者互不团结,明争暗斗。工作分工变为“分家”。村“两委”间大事不讨论,小事不商量,遇到事就相互推诿、扯皮,影响村级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导致村里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村民办事找不到办事人,严重影响了村里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南京大学 自考 行政管理

3.3村民自治主体的公共参与不足

3.3.1 村民当家做主意识薄弱,自治事务参与程度低

恩格斯曾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因而有非常不同的内容。”由于农村经济文化长期落后,农村的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文盲、半文盲主要集中在农村,而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则流向了发达地区,使得村民自治落实度降低,参与度低。在村民自治的实践过程中,有村民的自治意识比较淡薄,态度冷漠,对村民自治参与毫无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村民对自治事务参与程度低,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一是村民自觉参加村民小组会议,二是村代表会议及选举,三是村公共工程的修建方面。村民自觉参加小组会议少之又少,对关系到自身的利益比较关注。村民集体利益的往往很少,很多人抱着“这事是大家的,我不做,别人也会做的”这种想法,很少参与村集体利益的会议。民主选举,从官方统计数字来看,一般都高达90%多,但据有关调查显示,没有参加过选举的村民占总数的23.8%。[3]3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与管理课题组在北京站和北京西客站对800多名外出务工农民的抽样调查显示对你村现任村干部是怎样产生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4]4:

3.郭正林:《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参与的程度、动机及社会效应》,《社会学研究》[J],2003(3)

4.赵树凯:《村级组织的困境》,《村民自治研究》[J],第四期,载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上网时间:2004.3.南京大学 自考 行政管理

对你村现任村干部是怎样产生的?316%451%5%121%257%12345

21%回答是由村民选举;

57%回答是选举名单是之前确定好的,投票只是形式; 16%回答是完全是上级决定; 1%没有回答;

5%回答不一(花钱买的;谁想当谁当的等等)

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70%的人认为村干部不是真的选举产生的。村委会选举在全国各地农村得到了全面推行,但村民在选举中的主动性仍然不够。其原因有选举组织较为随意、投票过程欠规范、村民对于正式候选人的产生程序缺乏应有的认知等。罗兴佐: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及其实践的实证分析 原载《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3.3.2 村民的公共参与方式单一

村民公共参与方式单一,很少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公共参与方式单一主要体现为:第一,农民的公共参与往往是以被动参与形式为主,例如说参与投票选举、参与村民(代表)会议等,农民是以被告知、被组织商讨某一确定的议题等方式,被动地参与农村的公共生活。其自主性受到限制,积极性受到打击,很难自主发起公共议题,参与公共决策。第二,大多数的公共参与是被动员参加的。村党支8 南京大学 自考 行政管理

部、村委会以及乡镇往往在公共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以主人翁的形象指挥公共活动,限制村民的自主性,村民对其不是很配合,导致产生很多矛盾。以至大量公共事务的解决原本应是公众参与,共同协作,演变成依靠行政力量干预处理。使得原本由村民自主解决的公共问题变成基层处理,不仅增加了基层的负担,还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产生。3.3.3 村民参与制度化渠道不完善

“村民诉求日趋多元、政治参与需求日益增长,对村民自治提出了新要求。”蒋昆生说,潘跃:《村民自治:有待破解“成长的烦恼”》,《人民日报》,2013年07月12日11版 农民参与的制度化渠道还不完善、通畅,存在结构性失衡。在我国,人民群众进行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主要包括:一,城市街道居委会、农村乡镇机构等基层组织;二,人大、政协系统;三,党政机关的信访系统;四,司法系统;五,新闻媒体;六,行业协会。其中,有的由于村民处于被动位置,很难参与(如基层组织),有的由于是代表性发言,农民无法真正参与(如有些地方的人大),有的由于耗时较长、成本也较高(如司法系统),有的由于农村的自身局限性,无法通过其参与(如新闻媒体),村民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渠道不是很多,无法更好地参与村民自治。

3.4村民参与的自足组织化程度低

农民并不是没有组织,而是缺乏真正代表民主民意的组织。在目前的农村生活中,宗族组织,新兴经济组织以及各种协会、互助会等非正式的组织和民间团体较广泛地存在。这些组织法律上没有明文禁止,也没有明文规定。在农村的实际生活中,它们有利于帮助政府和村民进行良好的沟通,起着桥梁作用。有利于防止村干部腐败,保护村民群众的自治权利。有利于提升村民群众的道德水平,为村民自治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他们为了维护自己团体的利益,发展和培养自己在基层组织中的代言人,给当地农村的民主建设和农村的稳定造成一定的隐患。有些宗族势力参与甚至操纵村委会选举,参与村干部竞争,损害了村民在选举的权利平等。同时,一些组织能人以本组织利益为中心,插手民间纠纷,不利于农村的稳定。南京大学 自考 行政管理

3.5经济是基础,是民主发展的根本动力与制约因素

我国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马克思理论也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只有吃饱穿暖才有可能去追寻其他方面的要求。经济利益驱动是民主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可以从村民的自治的产生背景可以看出,村民自治是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经济对其的制约是很明显的。村民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这对本村的民主自治起到制约作用。有些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无经济收入,本村的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导致村里渐渐成为“空壳村”。相当多的村存在着“有人主事,无钱办事”的问题,村民自治失去了应有的经济保障,严重影响村民自治的发展。

3.6农村人口的流动对村民自治造成的不良影响

之前的村民都是依照传统的耕作方式,整天围着土地,靠着几亩薄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作也逐渐由人工方式逐渐转化为机器,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村里的大多数青壮年都涌向城市之中,有的务工,有的上大学,有的在外做生意等等,留在村里的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家庭主妇以及一些留守儿童。这些农村“留守人员”普遍综合素质低,难以充分行使其各项民主权利。在村民选举时,经常出现选举人数达不到法定选举人数的要求。许多村民进城务工后,很少回到村中,且由于长期在城市中生活,参与农村政治生活的意愿非常淡薄。

第四章 村民自治走出困境的对策思考

4.1.理顺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协调发展

4.1.1 镇政府正确转变角色,变领导关系为指导关系

根据《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镇政府要懂得正确领导与指导两者各自的含义以及之间的区别,学会正确转变角10 南京大学 自考 行政管理

色,做出相应的调整。镇政府要转变之前的管理方式,不能再简单粗暴地把村委会当做下级机构或者派出机构。转变镇政府职能,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真正还权于民。使村民自治名副其实。镇政府要及时把上级的方针、政策与农村、农民的实际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思想,做好村民自治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保障村委会依法做好各项工作。同时,村委会在镇政府的指导下,协助乡镇政府做好应由村委会承担的工作。

4.1.2 镇政府做好指导工作,把村民自治落到实处

镇政府将村民自治工作纳入农村工作的总体部署之中,每年列入党委或政府的工作规划,并且狠抓落实。指导各村成立村民自治工作领导小组,对本村开展村民自治的工作计划、总结等资料收集整理归档。镇政府村委会工作遵循规则,开展村民自治工作通知,落实“四个民主”的指导意见。召开村民自治工作会议,指导村相关人员有计划地学习村委会组织法。对于村民自治落实情况非常好的村,组织材料,将其作为工作典型,举行经验交流会议。镇政府深入指导和帮助村委会建立完善各项各项民主制度,通过宣传、教育、检查等手段,将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4.1.3将村委会与镇人大衔接起来

镇人大与村委会在性质上有所差异,但是在功能上两者又有相似之处。镇的人大委员代表的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运行自己人大代表的权利,通过镇人大表达村民的想法,维护村民的自治权利。且镇人大对于人大代表的村委会成员在组织上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使之更主动、积极协助镇政府做好各项工作,理顺村委会与镇人大、政府的关系,使相互间的沟通更加畅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4.2 协调两委关系,保障村民自治更好运行

4.2.1 实现分工与合理融合,互帮互助创和谐

明确村委会和村支部的职能,村支部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帮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实,支持村委会搞好各方面的工作,带领广大基层人民在党的领导11 南京大学 自考 行政管理

下发家致富奔小康。村支部要由过去包揽一切的做法向抓大事、抓重点、指导村里组织发挥职能作用转变。村支部要主动把村民自治各项工作的难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来抓。村委会把工作主动提交给党支部讨论,更好为村民办实事。村委会对于村民自治的各项工作可以与党支部主动进行沟通,取得党支部更好的领导和支持。当得知市里盛昌集团准备在村里建立大型大棚蔬菜示范园后,两委会干部认识到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是现在的当务之急,“窝里斗”没有好下场。两委相互协助,齐心协力。一方面,召开村党支部、村委会联席会议,讨论说服盛昌集团在本村建立基地,制作方案,选出代表与盛昌集团及上级部门交流。另一方面,发动党员干部带头,走进村民家里,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将800亩大棚蔬菜示范园放在村里。这一项目的成功落户,对带动村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得到村民一致称赞,也使得两委会干部摒弃前嫌,更加融洽。

4.2.2 加强对两委成员培训,提高两委当成员的综合素质

李崴认为:当选村干部要练好“内功”,加强对村干部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对长期任职的村干部,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法制和任职能力等教育。[5]5两委成员要认真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领会党的十五大以来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和法律的实质精神,切实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要用多种形式认真学习村委会组织法,详细了解该法的基本内容,掌握开展村民自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正确认识村民自治,切实转变工作方法。通过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摒弃“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陈腐观念,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党风廉政教育,提高了全体村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增强了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4.2.3适当增加村干部待遇,保持队伍稳定

自从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由于农村转移支付力度有限,村干部福利待遇偏低。从实际情况调查访谈的情况来看,附近村的村党组织书记的平均工资在1万元左 5.赵晓明:《村民自治,两会代表委员关注什么》,载《乡村组织》2013(04),13 12 南京大学 自考 行政管理

右,村站长为6000元左右,其他人员的收入按比例递减。由此数据可以看出,村干部的待遇与实际劳动付出不成比例。相关部门可以据福利待遇相对较低的一些村进行调查,对于福利待遇较差的村给予一定的补贴。人事部门对村干部制定考核、工资增长制度以及提拔制度。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将村级主要干部视同事业单位人员享受医疗和养老保险,使他们能够老有所养,安心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全国人大代表、台山市审计局副局长伍锦棠对保障村干部的福利待遇提出建议:补贴方案参照所属中层干部标准,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根据本村经济状况和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工作状况讨论决定。[6]6

4.3 完善村民的公共参与,促进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

4.3.1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村民自治提供物质基础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量。开发集体资源,对集体现有土地、厂房、校舍、鱼塘等存量资产资源进行清理登记,并通过承包、租赁等方式盘活开发。鼓励村中“能人”帮扶困难家庭,支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专项基金。积极宣传农村致富相关信息,对农民的工技能培训,扩大农村“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的实施规模,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增强培训合力,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灵活性的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竞争力和稳定性。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为村民自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4.3.2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增强村民的主体意识

正如列宁所说:“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充分享有自主权。村民自治充分赋予村民农民崇高的政治地位和充分的民主权利,但是村民仍然无法充分正确地行使手中的权利。此外我省大部分村民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大多数都存在于农村人口 6.赵晓明:《村民自治,两会代表委员关注什么》,载《乡村组织》2013(04),13 13 南京大学 自考 行政管理

中,群众的文化思维方式受到制约,主动参与文化生活方面的意识不够强烈。因此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增强村民主体意识,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加大对国家有关村民自治政策及党的各项惠民利民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完善有关民主制度,推行新型农村文化,消除村民固有的封建传统思想,使民主、法治、平等的现代观念深入人心。教育、引导农民提高民主法制意识,正确行使民主权利。4.3.3 拓展村民政治参与渠道,完善农村利益表达机制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教授刘义强认为,“要健全以强化公共服务为核心,构建服务中心下沉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潘跃:《村民自治:有待破解“成长的烦恼”》,《人民日报》,2013年07月12日11版 要通过拓宽村民参与自治渠道,建立更加全面的参与机制,保证村民更好参与农村政治生活。例如,在村委会设立民情接待室;降低召集村民会议的门槛;降低“一事一议”的门槛;镇一级的司法部门增设法律援助窗口,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信访部门对于上访村民认真接待,详细了解上访事宜,做好信访笔录,及时处理,化解矛盾纠纷。通过这些渠道,疏导非正常诉求给乡村秩序带来的压力,提高农民的参与自治的热情,加强农民对乡镇政权的认同意识,并最终推动村民自治的理性发展。

4.4 培育农村社会自治组织,巩固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

4.4.1 鼓励村民自主成立社会组织,提高村民参与的自主性

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宣传,让村民对农村社会组织有一定的了解。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村民自主发起成立各种社会组织。对于自主成立的社会组织,政府可在相应的权限内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在人事、信贷、司法等方面给予农村社会组织优先与优惠。积极为农村社会组织提供各种相关信息,促进其更好发展。对于现在的各类社会组织要对其进行引导,引导其更好的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相关部门支持村民团体参与村务管理和村里的公共服务,提高村民参与的自主性。南京大学 自考 行政管理

4.4.2 营造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社会环境,拓宽农村组织化的发展空间

着力提高农村社会组织的社会化程度,吸引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兴办各类农村社会组织。营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政府对社会组织进行引导和帮扶,努力为农民组织发展争取更多的投入,对农村组织进行项目帮助与扶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形成一股帮助农村组织的合力,制定和落实有利于农民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政府对其积极引导,让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其相应的作用。

4.4.4 加快相应的立法建设,弥补农村组织发展的制度障碍

我国农民组织尚处于孕育起步阶段,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急需出台和落实扶持保护政策。对于农村社会组织的成立及其管理,相关部门要加快相应的立法建设,为农村社会组织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体系,有利于使得农村社会组织朝着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款规章针对农村组织,农村组织法律地位不明确,发展缺乏统一、系统、规范的法律依据,这对其发展与政府扶持引导、规范管理,带来了不方便。因此应加快相应立法建设,保障农村组织的合法权益。

4.5 建立完善监督机制,使村务村事在阳光下运行

4.5.1 村级建立监督机制

村务做到及时公开,村务公开内容要做到真实、全面。村级监督要形式多样,程序规范,监督措施要落实到位。村委会每年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并附有文字材料说明。村委会干部自觉接受监督,每年1-2次向村民代表会议作述职报告并接受村民代表会议的评议,经评议不称职的,依法按程序罢免。

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村级财务及村干部权力运行过去,村里大小事项只要村干部签个字就能办。现在,有了村监委,村干部的‘一支笔’失去了原来的效力,村务更公开、透明。有村监委管着,现在村干部干什么事都要考虑这笔费用能否在村监委那里通过,不敢乱花钱。村集体每年收入逐渐增加,可是村级15 南京大学 自考 行政管理

招待费为零。

4.5.2 完善外部监督机制

完善外部监督机制,严格执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立联合查防农村基层职务犯罪联动工作机制,为村干部敲响警钟。当村委会违反相关规定时,不及时公开应当公开的事项或者公开的事项不真实的,不执行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决议的,擅自决定应当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的,村民有权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反映、举报,有关政府机关应当及时调查核实,责令改正;经查证确有违法行为的,有关人员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6 切实保障村民行使自治权利,不断进行创新

要切实保障村民真正行使自治权利,管理自治事务,就必须把村民自治的保障机制进行完善。现行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也不能适应村民自治的发展要求,必须要制定保障更为有力的村民自治法。4.6.1 制裁破坏村民自治的违法行为

对破坏农村村民自治的行为或恶势力,可以适用《选举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对于构成犯罪的,要坚决追究其法律责任。

4.6.2 完善相关法律关于村民自治的规定

刑法应及时把村民自治权利纳入保护范围。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也应将村民自治权利的保护纳入其中。否则,这些法律的服务对象是不完整的。作为享有村民自治权利的70%的中国农民,因保障机制尚未健全,而无法正直行使其权利,其权利也只能束之高阁。南京大学 自考 行政管理

4.6.3对乡镇政府违法干预,要给予相应处理

要运用组织和行政综合措施进行处理。对乡镇领导采取指派、委派或其他形式干涉村委会选举的,和干预村级财务的,要严厉查处,相关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总之,村民自治在中国农村的实践,不仅大大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和理论,而且还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村民自治作为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伟大创造,是社会主义民主史上的全新事物,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发展。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所创造的村民自治以及在村民自治中产生的各种各样民主的新形式,正是适应时代需要和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必将对中国农村政治文明的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注释:

[1] 张鸣:《热闹中的冷想》 [J],载《读书》2001(3),76 [2] 陈剑:《减少农民 富裕农民》[J],载《了望》2002(16),24 [3] 郭正林:《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参与的程度、动机及社会效应》,《社会学研究》[J],2003(3)

[4]赵树凯:《村级组织的困境》,《村民自治研究》[J],第四期,载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上网时间:2004.3.1 [5] 赵晓明:《村民自治,两会代表委员关注什么》,载《乡村组织》2013(04),13 [6] 赵晓明:《村民自治,两会代表委员关注什么》,载《乡村组织》2013(04),13 南京大学 自考 行政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振耀:《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法律制度》,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出版。2.徐 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出版社1997年出版。3.詹成付:《中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和未来的基本走向》,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年出版。

4.贺雪峰:《村民自治的几个方面》,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年出版。5.袁达毅:《完善村民自治立法,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年出版。

6.王金华:《村重大事应由村民说了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年出版。7.张新光:《论中国乡镇改革25年》,《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10期。8.金太军:《乡村关系与村民自治》[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9.杨雪冬 陈雪莲 刘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4期。10.巫建华,李胜强,翁为民,等:《培育新型农民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1)。

11.杨喜添:《农村宗族势力对村民自治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2.郑庆堂:《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13.张军:关于村民自治的思考[J],《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05期。14.应星:《评村民自治研究的新取向》,《社会学研究》,2005年01期。15.马宝成:《村民自治框架下的中国乡村政治发展》,《探求》,2001年03期。

16.贺雪峰:《中国农村研究的主位视角》,《开放时代》2005年02期。

第二篇:村民自治推荐材料

龙角镇村民自治推荐材料

“为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群众满意,才是我们工作的宗旨和根本。”龙角镇龙堰村计划生育协会会长蒲东培这样说。

2011年龙角镇龙堰村成为重庆市首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之一,代表着该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得到上级计生部门的肯定。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一直是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龙堰村计生协会成立以来,坚持以“为群众服务”为宗旨,做到了事事为群众着想。

“多亏了我们村里的计生协会,我今年才可以纳入农村计划生育家庭部分奖励扶助对象呀”,龙堰村5组的村民谢长中这样说到。原来谢长中在2010年按照龙角镇移民政策后靠移民,户口由原来的农业户口转成了非农业户口,但是一直却没有办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按照最新的重庆市农村计划生育家庭部分奖励扶助政策,由于政策原因户口转非,并一直没有享受城镇居民社保的独生子女户或双女户家庭,可以界定为农业户口,继续享受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龙堰村计生协会了解到这件事情后,及时向镇计生办说明此事,并提交了申请,跑前跑后为谢长中完善了申报材料,并在截止日期之前通过了审批,成为2012年龙角镇农村计划生育家庭部分奖励扶助对象之一。

为群众服务的同时也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根据龙堰村村民自治规范,凡村内涉及违法生育的家庭一律必须先到相关部门接受处理,主动缴纳违法生育社会抚养费。龙堰村自成立计生协会以来一直坚持

宣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并对出现的违法生育现象严格如实上报。龙堰村1组村民余洋,2006高中毕业以后就随家人常年在外打工,去年和女朋友回到家中的时候,已经生育小孩,但二人还没有达到结婚年龄,属于非婚生育,按照相关规定应该缴纳一定的社会抚养费。余洋却以不打算给小孩上户口为由一直不到镇计生办接受处理。村计生协会知道这件事情以后,派出协会会员对他们进行了半个月的宣传教育,终于说服这家人办理了相关手续。龙堰村一直都是龙角镇违法生育案例较少的村居,村民主动缴纳违法生育社会抚养费的比例也居全镇之首。

龙角镇龙堰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直以关注民生、维护民利,让群众满意为宗旨,以共享阳光、共建和谐为主题,经过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在全村已初步形成了“阳光计生”管理服务新机制,使广大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大提高了群众对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程度。2012年龙堰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目标任务就是,组织和带领村民制定并落实本村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完成镇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不断地促进村民婚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推动群众自觉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第三篇:村民自治贿选问题论文

摘要: 在总结各地农村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与1998年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确立了村民自治的基本制度。从村民自治的实践来看,民主选举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础,没有合法有序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都将是空中楼阁。在目前的村民自治的民主选举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贿选”问题因其出现频率高、影响范围、引起争议多而需要认真加以关注和解决。

关键词:村民自治;贿选;危害分析;遏制对策

村民自治中的贿选,即通过贿赂的方式,以达到当选的目的。贿选现象是在村委会选举由“政府主导下的选举”向“村民自由选举”过渡的历史背景中所产生的新生社会现象。贿选的产生,至少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村级公共权力机构中职位的稀缺性。第二个条件是村官的产生是由选民决定而不再由乡镇政府任命。在村委会选举发展到“村民自由选举”阶段时,同时具备了以上两个必要条件,于是,贿赂选举在村委会选举中频频出现。 村民自治中贿选条件分析

1.1 发生贿选的村庄的经济状况

贿选所发生的村庄通常有一定数量的集体财产,且一定数量的公共资源为村庄的村委会所控制。这些公共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首先是乡镇集市所在地的村庄。这些村拥有相对优越地理位置,通常是农民赶集之日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在乡村中属于“黄金地段”。在沿海城市发达经济的辐射下,沿海农村的经济比较富裕,村集体经济雄厚。其集体经济的来源主要有:土地租赁、土地拍卖和村办企业等。

1.2 参与贿选的人群

当前贿选案例中,行贿者的身份主要有以下几种:前任村委会主任、村党支书、当地经济能人、家族利益代表者等。他们行贿的动机各不同,但目标都是为了当选村委会主任。一些原村委会主任花钱购买选票、搞贿选,就是怕落选后暴露其经济问题。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则是经济能人,经济能人也是参与贿选的主要群体。经济能人通过贿选以求担任村委会干部职务,不外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寻求与自己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政治地位;二是企图在担任村委会干部以后,利用村民赋予的公共权力为个人的经济发展服务。家族利益代表者的贿选的动机显然就是为了本家族的小集体利益。除了以上这些身份者,也有不少普通老百姓进行贿选,其动机是为了担任村主任而获得一定数量的工作补贴,或子女招干等潜在的一些不确定性利益。 村民自治中贿选的危害分析

2.1 破坏了乡村民主

选举是民主的本质,选举是民主政治的决定性前提和基础。村民的权力,是通过选票落到实处的。选票是村民权力的载体,选举活动即是选民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投票的形式将自己的权力委托给候选人,让当选的候选人来执掌并行使公共权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村民的权利得以实现。

2.2 破坏了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稳定

贿选严重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贿选的实质是权钱交易,目的是以权谋私,贿选者一旦成功,不但要获取贿选中“股资”的高回报,还要兑现用“公权力”为亲朋好友谋私利的承诺,必然与公众利益相矛盾。有的村干部利用职权低价承包集体资产谋取利益,有的甚至私分和挥霍村级集体资金,导致资产流失、集体经济弱化。在人民公社解体以后,国家在村一级的权力得以退出。村一级的治理完全由村民自治的载体-村民委员会承担。村委会能对村庄进行有效的治理,是由于村委会作为村一级的公共权力组织,其权力来源于村民权力的委托,其目的是为了村民的公共利益。但贿选产生的村委会,其权力不是村民在公正自由的选举中所赋予的,是贿选者用钱从部分选民手中“买”过来的,没有经过合法的“委托”,因而不具有合法性基础,不具合法性的权力,村民没有服从的基础。这样一来,农村必然陷入冲突与矛盾之中,引起混乱,给农村的稳定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2.3 挫伤了村民选举的积极性

贿选现象严重影响村民自治的顺利推进。贿选破坏了民主政治运行规则,把民主政治变成了“金钱游戏”,这种以钱换权、以权谋私的交易,膨胀了行贿人的私欲,歪曲了受贿人的意志,更严重的是侵害了其他候选人和选民的政治权利,违背了选举的公正原则。通过“金钱游戏”获取的权力必然缺乏公信力,其结果必然是以公权谋取个人乃至小团体的私利,严重毒化了农村的政治环境、社会风气等政治人文生态。遏止村民自治中贿选行为的对策

3.1 完善法律法规

增加贿选成本,使竞选者不敢贿选。针对贿选者普遍存在的投机心理和侥幸心理,应该把贿选纳入刑法和相关法律惩治的范围,增加贿选的成本。建议在刑法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一章中增设“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罪”,即在村委会选举中,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侮辱、诽谤、伪造选举事件、虚报选举票数、故意损坏选举设施、扰乱选举秩序等手段破坏选举或妨碍村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剥夺政治权利;情节较轻的,可以重处剥夺政治权利。使打击破坏村委会选举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主要理由:一是村委会具有一定的公权力属性,拥有一定的政权职能,它不同于行业协会等其他社会团体那样的自治组织。一是在司法实践中,根据我国现行刑法93条的司法解释,村委会干部侵占集体财产作为贪污论处,把村委会成员视作“国家工作人员”,适用贪污罪的处罚条款。下是刑法由公权力领域向私权力、社会领域延伸,是国内外完善刑法的一种发展趋势。主要根据社会危害性大小而定。根据村委会直选中贿选等破坏选举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如前所述),足以列入刑法管辖的范围。四是村委会直选小同于一般的非政权组织的选举,具有面广量大、影响力大的特征。

3.2 确立选举过程中的监督主体

任何不受约束的权力都会导致腐败,正如孟德斯鸠所言:“一切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贿选现象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选举过程监督主体的缺位。目前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充当“监督”角色的是乡镇政府。由于当前村委会在某些方面具有“半行政”性质,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存在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因此监督者不宜由乡镇政府担任。应由没有利益牵涉的第三者担任。可以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一个村委会选举监督小组,专门负责监督村委会选举中违反自己的真实意愿参加选举,或者在选举工作中进行舞弊的行为。应当注意的是,“贿赂”必须有实际的收买行为发生,而且确定对正常的选举产生了不良影响,不能将“贿赂”的范围无限扩大。其次,要在《村民委员组织法》中明确规定一个具体的机关来处理选举中的违法行为。第三,加大对贿选违法行为的制裁,建议设立破坏村民选举罪,即在村民选举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侮辱、诽谤、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故意损坏选举设施、扰乱选举秩序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碍村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3.3 完善选举技术

贿选者之所以愿意花钱买选票,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些人较有把握使接受其好处的人把选票投给自己。这一方面是基于对农民的善良、诚实品质的了解一一在实际选举中确实很少有农民在接受了贿选者钱物后不把选票投给他的,另一方而是选举技术存在欠缺。尽管在多数地方投票是秘密进行的,但在一些地方,因为选举技术不够完善,贿选者可以采用一些办法了解选民是否选他。比如不设立秘密写票点,只放几张桌子让选民都到那里去写,间接地形成了互相监视,使选民不敢表现真实意愿,收受好处的选民更是不敢不选贿选者。因此建立秘密写票点同进行秘密投票同样重要。此外,完善整个投票流程也十分重要,选举时选民们领票、写票、投票、唱票等环节都要设计严密,不给贿选人可乘之机,也不给选民造成心理压力,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投票,使贿选人无从知道自己是否被选。这样,行贿人不能得到行贿带来的好处,必然打击他们行贿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应该能起到抑制贿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静.基于政权一一乡村制度诸问题[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于建嵘.新时期中国乡村政治的基础和发展万向[J].中国农村观察, 2002,(1).

[3]王禹.村民选举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8).

第四篇:村民自治的绩效评估论文

村民自治的绩效评估论文

班级:10Z市场营销学号:088312043姓名:顾承芷

【摘要】村民自治是80年代中期以来农村民主进程中的一个进而程碑。我们在评价其绩效的时候,除了直接关注社会实践上的表现外,还应关注它在制度和理论层面的表现形态。

【关键词】村民自治;绩效;评估

80年代初,中国乡村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显性表现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贯彻执行,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个体同村落集体的关系:虽然主要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为集体所有制,但其产权形式则主要表现为个体家庭式,这使得农民依据对土地的产权具有了自身的独立性和社会意义。因而在实质的且具有决定意义的层面上,农民个体同集体的纽带从过去的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控制缩减为单一的经济关系;而且就是这一经济社会关系本身也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有人形象地描述为“过去是给,现在是向农民要”,也即现在国家汲取社会资源的方式虽然站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但是这一作用方式的完成还依赖于农民个体在这一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同时这一表现的过程还有了法律制度上的规范和监督。而且,这一关系的根本改变又造成了国家权力的末梢与基层社会的脱节,带来国家治理的“盲点”。因而立足于国家战略目标的选择,在基层社会的管理上,国家有必要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来替代在心理、制度上都缺乏社会随力的人民公社制度。发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村民自治模式就顺理成章地得到国家的认可而进入法律制度系统,并逐渐具有了制度的社会实践意义,从而形成了现在村民自治在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兴起的局面。社会科学者对这一项全国性的社会实践运动当然不会视而不见,相反他们对村民自治这一社会民主实践寄予厚望,并直接把它纳入学术的视野,进行学理研究与分析,并力求能形成一般性的结论,以指导和反哺社会的实践,于是对村民自治的研究就逐渐兴盛起来。这里面对村民自治研究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在于把村民自治拟作为基层民主实践的有效形式,并不同程度地把它同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有机地连接起来,从而使得凡研究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皆能发表自身对其的看法,而这些学术理论的规范和引导功能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上又以不同程度的价值、偏好、程序等变量表现出来,使村民自治有可能朝着民主化现代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得基层社会的民主实践有可能带来中国社会民主政治进程的大发展。同时,学理上民主化、制度化倾向又直接在学理领域冲击国家赖以自下而上的政治理论、民主理论等。因而,可以这么描述:村民自治是国家治理农村的一种替代性选择的制度,但被学者纳入了民主理论的范畴,并最终在学理、社会实践两个层次上对国家的治理模式造成了冲击作用。因而在现时代,村民自治作为学术研究在学术领域的含义,反倒不如它在社会实践领域包含的意义丰富。从专论《中国农村村民自治》①里的表述我们就可以得到有关这一基本的判断,而且也许只有站在这一立场上才能对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作出最有现实意义的评估。也因为村民自治在当今中国至少三个层次上有实在内容,即学理上、制度层面上(规范的层面)、社会实践上,因而要对其进行评估就应从这三个方面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并遵循发生学上的顺序依次展开。当然,有关制度与制度实践的差距,制度实践与学理研究之间的互强也应贯穿于评估的过程之中。

一、制度上的村民自治

最基本的判断为它是国家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一种制度选择,因而在立意上,它与国家的宏观管理体制应该并行不悖。《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以下简称《村组法》)的颁布是这一制度付诸社会的标志,但在制度的具体条例上则与国家现实行政体制并未衔接上,这就是基层党组织。最近的《中国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就是这一制度缺陷的弥补,即通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党组织的作用在国家行政权力同基层社会权力之间架起一座可以相互“支撑和借用”的桥梁。但是相对于村民自治而言,党组织的作用还不只限于此,因为在《条例》中贯穿了一条基本的思想就是农村党组织有领导村委会工作的责任。最近对河北省先进村党组织负责人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因而可以说明村民自治在制度层面是不完整或不健全的。从制度通过试行到正式颁布十多年的漫长历程也恰好可以说明这一点。但同时,国家也在力求修正这一点,如上级或党组织鼓励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竞选村委会干部,因而从制度角度来说,它得到了法律的认可,而且还逐步施展其制度刚性;而它的另一个表现向度—制度实践也表明村民自治已在村民心目中达成了共识,并为全国绝大多数乡村所努力和实践,因而其绩效是相当显著的。

二、学理上的评说

村民自治是政府启动的,因而在初期的实践上,多数村的村委会组织只是在原有的大队基础上换了个名称或政治身份而已;村委会的选举也多是在上级的指导或控制上进行。但学者发现了这一制度及其实践中包含的政治学理论,即民主理论的精髓,因而对其进行学术考察和理论证实;同时在《村组法》也包含了体现民主精髓的“四个民主”、“直接民主”等字样,并且作为《村组法》内容的核心加以阐述,因而,村民自治进入学术视野也就顺理成章。因为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就甚为关注“民主”,而对基层民主的关怀在建国后至80年代初皆处于空白状态,这样也就不难解释学者一窝峰地研究起村民自治来。而在学理上,村民自治研究有两个基本的理论依据—民主和制度化,前者在村民自治经学者关怀后成为其精髓,后者与国家政治现代化、市场契约化潮流相统一,因而关注村民自治主要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制度化的民主,一个是民主的规则,其核心和出发点则是民主的基本原理。而作为政治意义上的民主,它是一种国家制度,亦称民主政治,这在基层肯定没有表现形态;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的另外两个方面:民主形式与民主实践却作为村民自治中的主要内容被确定了下来,但是它也必须以民主的基本理论为其支柱,才能在学术界具有说服力,在实践上也就有了理论的依据。而综观村民自治研究中有关民主形式与理论的研究,恰好在这一点上有点乏力。现实中的村民自治研究,要么是在规范的理论指导下研究村民自治的形式及实践,要么是借助西方的民主理论来批驳中国村民自治的可行性,要么是割裂民主实践与民主政治在理论上的交互作用关系……;而在总结—分析研究中更是众说纷纭,还没有上升为理论的层次。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应该在于现在学术关怀的民主理论对村民自治并不具有最终的解释力,原因何在呢?规范的理论不可取,照搬西方理论更是到处碰壁,对经验的分析又难以取得同仁的认可……因而也许是我们还没有寻求到研究村民自治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但民主理论肯定是村民自治的核心理念之一,因为如果有一个权力自下而上的过程就肯定有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的用武之地,因而对民主含义的界说也就成为进行村民自治研究的理论出发点。而观之于现在的村民自治研究,也犯了在民主理论与民主形式上的相似的毛病:要么是缺乏对民主含义的最终阐述而只作描述性的说明;要么是连同“自治”一起搬用西方一套民主理论而置中国的现实于不顾;还有的是在假是而非的推论终端上骤然冒出一个“民主”来……。因而以民主理论及其下的民主形式和民主实践的研究就应该成为今后此方面的焦点。而村民自治中的“自治”理论恐怕也要有一个从形式理论走向政治理论和实践理论的过程,因为在既有的自治理论中,也要么是局限于外延界说;要么是偷梁换柱,用“地方自治”或“群众自治”取代村民自治,而且还将它同“群众专政”联系起来②,这显然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在国家层面,与中央相对的地方层面上的自治理论与中国基层社会的村民自治之间不存在理论实践品格上的同一性;而且从实际制度内容来看,它与“村民”之间恐怕也没有一个进一步细分的理由,而是一个整体,因而有关村民自治含义的界定恐怕也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在研究方法上,对村民自治的研究也表现出很强的局限性,仅限于制度分析、总结—经验分析两个方面。前者有一个基本的理论假设是必须在制度成为社会通用规则的前提下,而它又背离了发展的理论这一基本的学术价值观,使得实践中的理论更是缺乏理论意义;后者仅是对事实的描述及作以学术性的总结,这又可能染上新实证主义或批判理性主义的倾向,而且得出的结论很难上升到理论的层次,因为它还缺乏一个反哺于社会实践并最终获得论证的过程。因而在缺乏两在基本理论前提的情况下研究村民自治,其理论的一般性就会是一个长期地历史过程,因而有关村民自治的研究尚需进一步的努力。

但我们并不能就此而忽略有关村民自治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这又主要表现在:(1)村民自治研究拓宽了政治学研究领域,使得政治学研究从上层转向基层,从宏观走向微观,从国家制度层面走向基层社会制度,从私有领域走向世俗化层面;(2)村民自治研究促进了对政治学基本理论的进一步关怀,加深了政治学研究。在人们关注基础民主实践的时候,就不得不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同是政治学研究,为什么国家层面同基层层面存在着脱节或是错位的现象?是历史的嘲弄还是学校的非最终端化?如是,对既有政治学理论的反思就可能促使学术界更进一步地寻求解释政治现象的一般理论。在研究方法上,对政治学研究的既有方法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因为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考虑,它应该比政治学理论更具有普遍性,这无疑又会加深对政治学的研究。(3)社会科学的意义应在于它的实践品格。村民自治研究通过学术理论上的规范和引导功能作用的发挥,可以促进乡村的村民自治运动更进一步向民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这有利于我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4)它能促使政治学学者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更加警醒和学术学术自觉,从而有有利于政治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三、社会实践上的村民自治

这十多年是村民自治全面推进的十年。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正式认可了村委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全法地位。到1985年初,中央政府宣布建立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已基本完成,全国共建立了948628个村委会。198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村组(试行)》,并于次年6月1起实施,至1997年底,据民政部统计资料显示,村民自治示范村的数量已达到82266个③。去年6月九届人大常委会将《村组法》从试行经过立法程序发展为正式法律后,村民自治进程的范围更广,对此社会各界的反应不一。对其评价主要有以下四种:(1)赞扬支持者。这主要包括绝大部分学者、立志进行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政府官员、相对比较富裕或富裕地区的农民。学者给予高度关注是认为它有可能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原生点或突破口;而且还有一部分社会学者认为它能解决农村尚存的诸多社会问题。部分政府官员主张并在农村推行村民自治是因为这是法律制度上的安排;难能可贵的是确有一部分官员也想通过农村自身的再组织化来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手中选票与口袋中金钱的直接的利益关联使得富裕地区的农民对村民自治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参与的程度也很高,特别是在闽浙地区,村民参选率在89、91、94、97年分别达到81%、97.3%、97.9%、90.1%④。

(2)持怀疑态度者。这主要指学术界极少数人。但从实际情况来考察也确实情有可原,因为中国的村民自治是一项前途未卜的社会实践⑤。而且就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村民自治的推行

过程中,有些政府官员对此也抱有怀疑态度,原因大概也可以用四个字来说明—前途未卜。

(3)不赞成、不支持者。绝大部分政府官员,特别是党组织负责人、乡镇领导通常都持这种态度。因为它使乡镇的权力末梢缺乏行之有效的根基,国家的行政任务缺乏厚实的汲取资源,还难以搞出政绩;而且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也不愿意就这么推动能带来利益收入的权力资源。农村中的党组织作为村落权力网络的核心也不愿意推动昔日的显赫希望在上级权威延伸的场域中再内生出一个新生的社会力量。而有些地区 村组织负责人也因为“不能公开的事实”而反对推行村民自治。(4)尚无明显倾向者。这主要是指那些还没有实行村民自治或村民自治刚刚起步的乡村。因为受国家行政体制的约束,广东等省的农村地区今年刚刚改变村公所制、管理区制等,开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因而村民自治实践开始,对村民自治的态度参数尚不明确。

尽管对社会实践上的村民自治众说纷纭,但以下四点却是我们应该肯定的:(1)村民自治范围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并有遍布全国广大农村之势。连前几年实行管理区制等准行政体制的农村也在积极地推行村民自治,这不能说完全是政府的行为,因为不能获得广大群众认可的法律在施行过程中是难以获得民众的支持和响应。而且虽然这一法律从试行到正式通过再到全面推行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但也没有哪一部法律具有如此深入广大人民群众之心的效力潜能,这也从侧面反衬了法律权威地位的上升。毫无疑问,它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法制化和现代化进程。(2)村民自治是一场民主的社会实践,但更是一场法律的社会实践(第一个方面也说明了这一点)。在广大农村地区推行村民自治的过程,也就是《村组法》的实施贯彻过程。在农村搞村委会换届选举,其依据来源于法律,其程序的制定、操作及确定等一整套动作全都来源于《村组法》对村民选举程序及规范的规定;而且有些地方进行了几次选举或是认为选举结果不合法,也是以《村组法》作为武器。因而在实行村民自治实践的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学习法律,知晓法律并掌握法律和运用法律,了解了作为一个村民(乃至一个国家的公民)应该享受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这无疑会增强村民的法制观念,同样有利于我国的法制建设和现代化建设。(3)操练了民主,增强基层群众的民主观念,培育了国家民主化进程的温床。美国卡特中心观摩员罗伯特·帕斯在观看了吉林省农安县会隆镇谷空岭村的村委会选举后,语出惊人:这就是民主。话虽不多,但最简单的操作也许就包含了最深层次的文化和理论意义。通过参与选举,村民就能够明白,民主要村民自治中就是让村民自己参与管理好自己的事,而这其中首要的就是要选举出能够代表自己说话的村庄当家人,其后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等民主活动,也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或方式上潜移默化了村民的民主习惯,培育了他们的民主意识,增强他们的民主观念。而且我们也确信,如果每位公民都具有了很高程度的民主理念,中国民主的现代化进程无疑也会加快步伐。

(4)从社会现实来看,村民自治确也能缓和一些社会矛盾,解决一些不正常的社会问题。如家庭势力问题,陕西咸阳约台乡在实行村民选举后,选举出了一个乡村能人,遇事大家就相互协商,社会从此也就安定了;村干部腐败问题,在进行村民自治后,有村民、村民代表、村民议事会、民主监事会等权利个体和组织监督村干部的行为,财务公开制度和监督制度等也有效地防止了村干部利用村庄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动机和行为,村干部行贿受贿等腐败问题有所缓和,而且这还有利于营造社会公平公正氛围,有助于和谐社会关系的建立;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也得到了有效制止……等等。

但是作为政治学研究者,就应该从学术境界的高度来评价村民自治。因为自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经济上的自由与民主就自然酝酿着政治上的民主,而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地位改变幅度最大的农民在享有经济自主性的同时,就不可避免地要总是鼎政治,因而这里不存在有或无的总是而仅仅是程度不同而已。同时,农村的村民自治从积极意义来说确实是一场

社会民主实践,因而,它是在没有民主传统的农村社会操练民主,通过行动的功能来达到提高村民民主素质的作用。这与市场化、民主化的浪潮不谋而合,也与我国的法治进程、政治世俗化进程相互傍依。因而,我们也期望它能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原生点或突破口。

第五篇:2011村民自治章程

村民自治章程

第一条 为了保障本村村民依法自治,加强村民委员会建设,保证村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促进本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有关规定,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实施村务管理必须在村党总支部的领导下,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进行,必须体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原则,积极协助街道办事处做好各项工作。第三条 为了保障村务各项工作的依法、规范、有序运行,村民委员会下设治保、调解、文卫计生、社会保障等委员会,接受村民委员会领导,对村民委员会负责。同时,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规民约制度,以确保村民自治各项规章的贯彻落实。

第四条 本章程在广泛征得本村村民意见基础上由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本章程既是村民委员会实施村务管理工作规程,也是全体村民的行为规范,无论干部群众都必须遵守。

第五条 本章程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村民代表会议监督执行。

第六条 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村民代表由各村民小组按核定的名额推选产生,接受本村民小组村民的监督,任期与村民委员会任期相同,可以连选连任。村民代表中应有适当数量的妇女。

村民代表在任期内亡故、丧失行为能力或者被判处刑罚的,其村民代表资格自行终止,不计入村民代表总数。严重违反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或连续三次无故不参加村民代表会议的,应终止其村民代表资格。

第七条 村民代表会议向村民会议负责,在村民会议闭会期间,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和其它法定事项。

第八条 非村民代表的村党(总)支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应当列席村民代表会议,具有本村户籍的非村民代表的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可以列席村民代表会议,上述人员均没有表决权。

第九条 村民代表会议履行下列职责:

(一)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

1、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员及补贴标准;

2、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

3、本村公益事业的兴办和筹资筹劳方案及建设承包方案;

4、土地承包经营方案;

5、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

6、宅基地的使用方案;

7、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方案;

8、以借贷、租赁或者其他方式处分村集体财产;

9、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二)讨论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交村民会议决定;

(三)讨论决定村民委员会选举的选举办法、监计票工作人员和选举其他事宜;

(四)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

(五)听取、审议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报告;

(六)监督评议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及其成员的工作;

(七)向村党总支部、村民委员会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建议。第十条 村民代表有提出议题、监督评议、表决、调查、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第十一条 每个村民代表均应联系若干个村民(户),经常性地征求、听取所联系村民(户)的意见;按时参加会议,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带头执行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决议,协助村民委员会工作。

第十二条 村民代表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必要时可随时召开。有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提议,应当召开村民代表会议。

第十三条 村民代表会议议题由党(总)支部或村民委员会提出,也可以由村民或村民代表单独或联名提出,村民或村民代表提出的议题需填写议题表,报村民委员会同意后列入议题。十分之一以上村民或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的议题,应当列入会议议题。

第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应当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3日前,将需要讨论的内容告知村民代表,重要事项应提供相关材料,以便代表广泛征求意见。

会议需要讨论的内容应当及时张榜公布告知村民。

重要事项应通过民主听证(恳谈)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但不得以此代替村民代表会议。

第十五条 村民代表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组成人员参加方可召开,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同意方为有效。

第十六条 村民代表会议作出的决定,应及时通过村务公开栏公告或以其他形式向村民公布。村民代表应当及时主动地把会议的决定、决议传达到联系户。

第十七条 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事项,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下,村级组织和全体村民必须贯彻执行和自觉遵守。本《章程》自村民会议通过之日起执行。

村规民约

为了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树立良好的民风、村风,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建设文明 新农村,经全体村民讨论通过,制定以下村规民约:

1、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落实计划生育措施,违者按《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由计划生育部门处理。

2、爱护公共财物,不得损坏水利、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公共设施,未经批准,不私自安装用水用电设施,节约用水用电,严禁偷水偷电,发现违规者,要积极制止并及时向村委会报告。

3、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和睦相处,不打架斗殴,不诽谤他人,不造谣惑众,不拨弄是非,不仗势欺人,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4、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不铺张浪费,丧事从俭,反对封建迷信及其他不文明行为,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5、搞好公共卫生和村容整洁,做到人畜分离,垃圾不乱倒,粪土不乱堆,污水不乱流,柴草不乱放,房前屋后不积水,每户门前定期打扫。

6、建房应服从村庄建设规划,经村委会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统一安排,不得擅自动工,违者将配合执法部门强行拆除,损失自负。

7、严禁私自砍伐集体或他人的林木,不准在村附近或田边路旁乱挖土,严禁损害庄稼、苹果及其他作物。对偷盗者处以作物两倍以上罚款。

8、自觉养护屯中水泥路,维护道路畅通,不准在村道、主道边搭建违章建筑、堆放废土、乱石、杂物,不准在路道上乱挖排水沟,不准在路肩上种植作物,侵占路面。

9、严格执行封山育林规定,贯彻落实《森林法》,对乱砍盗伐,放牧毁林,上坟烧纸、烧荒引起火灾者,按《森林法》有关规定处罚,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10、对无理拖欠集体款项,有能力而不还的,村委会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追缴。

下载村民自治论文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村民自治论文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民自治章程

    兴隆村村民自治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壮大集体经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使全村逐步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村民自治章程

    村 民 自 治 章 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持农村村民实行自治,促进农村的三个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

    村民自治章程(范本)

    XX市XX区XX乡(镇)XX村 民 自 治 章 仇 庄 村 民 委 员 会 二 0 0 七 年 七 月 程村 第一章 总则 ...........................................................................

    村民自治章程

    村 民 自 治 章 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保证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落实“民主选举、民主......

    村民自治章程

    村民自治章程 第一条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法建制、以制治村,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证村民依法管理自已的事情,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村民自治章程

    村民自治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保证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调动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

    村民自治条例

    村民自治条例 日期:2011-08-18 19:18:20.0 浏览次数:4159 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为进一步健全......

    村民自治提纲

    提纲 摘要:村民自治是中国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这是由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