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影像工作制度
第一节
医学影像工作制度
一、放射科工作制度
1、实行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健全科室各级管理,制定各岗位的工作制度,加强医德教育,确立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提高诊疗质量。
2、科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和安静。各级人员在工作时间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和胸牌。在手术诊疗时,应按无菌手术要求进行操作。
3、各种X线检查均须由经管医师详细填写影像诊疗申请单,经登记编号后,方可检查。急诊患者随到随检。特殊造影检查均应事先预约。
4、推行放射诊断的全面质量管理(QA),执行影像诊疗规程。重危患者必须由经治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检查完毕,等观察照片合格后,方嘱患者离开。
5、每天集体读片与评片,解决疑难病例的诊疗及评定照片质量优劣,诊疗报告应由医师以上人员复核后发出。
6、定期对手术或临床证实的病例进行随访,评定诊断符合率。同时,应对漏诊、误诊病例进行集体讨论,不断总结提高。
7、健全登记统计制度,对各项工作的数量和质量逐一登记和统计,资料妥善保管,归档存放。
8、具有医疗、教学、科研价值的病例,必须取得完整可靠的资料,并妥善保管。
9、专人负责设备、仪器、物资和药品的领取、保管及账册注销工作。
10、医技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合理安排休假。严禁在科内吸烟。
11、严格遵守上下班工作制度,不得迟到、早退,不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二、放射科急诊工作制度
1、各科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在影像诊疗申请单上签注“急”字,申请目的及检查部位均应填写明确,并注明患者住址或电话号码。
2、检查时,必须强调安全、快速、细心、谨慎,及时签发诊疗报告。
3、重危患者应由经治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
4、遇有疑难诊疗问题,应请上级医师指导处理。
5、急诊患者做完检查后,胶片应及时发出并同时向患者做出解释,并告知其流程,次日由医师以上人员对科内留档资料仔细复核后发出诊疗报告。
三、放射科值班、交接班制度
1、非办公时间和节假日,均应安排听/值班人员。
2、听/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不得擅离职守。
3、听/值班人员应检查科室范围内的门、窗、水、暖、电和煤气,保证科内安全。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重大事件及时汇报,并记好值班日志。
四、放射科查对制度
1、接收放射科诊疗申请单时,要查对填写是否符合规范;查对初步诊断、部位与检查目的是否相符;查对交费手续是否完备。
2、技术人员照片和医师进行诊疗及签发报告等各环节均需查对片号、姓名、性别、年龄、申请科别、住院号(门诊号)、检查部位和目的,防止差错。
3、在诊疗过程中,应查对造影剂及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用法;查造影剂及药物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查患者有无碘及其他药物过敏史;查使用药物有无配伍禁忌。使用大剂量造影剂或危重病例术前,应查安全急救措施是否完备,并注意术后反应。
五、放射科透视检查规则
1、透视检查前,值班医师应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并调节好X线机所使用的透视电流、电压。
2、透视前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检查完毕,应认真书写诊断报告。
3、透视中,检查要细心,诊断要谨慎,发现疑难问题或微小病变观察不清时,应确定部位,再进一步摂片检查。
4、急诊、重危病例随到随诊。对年迈、体弱、病重患者进行透视时,应有陪同人员协助扶持。
5、对已知法定传染病的患者透视后,应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六、放射科造影检查制度
1、检查医师必须正确掌握造影检查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使用离子型碘剂造影前,必须进行碘过敏试验,并注意有无过敏反应。
3、造影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并按照各项造影操作常规进行检查。
4、造影时,应备有急救药品和抢救需用器械,并熟悉急救方法。一旦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应迅速对患者进行抢救处理,并请有关科室协助抢救。
5、造影后,应妥善交待注意事项。
七、放射科读片及报告书写制度
1、每日集体读片,应由当班医师选出疑难病例和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和示教,以便集思广益,提高诊疗质量。
2、读片应密切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必要的检查资料进行充分讨论,遇有疑难问题时,可协同超声和各有关科室会诊解决。
3、诊疗报告必须逐项填写,字迹清楚,描述和分析应符合规范要求,并作出诊断或提出参考意见。报告医师应签全名,并由医师以上人员负责复审。
4、诊疗报告应在规定时间内发出,遇有特殊情况,应向患者说明原因。
八、放射科评片制度
1、评片的目的是运用质量检测的手段对差片和废片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加强照片质量控制(QC),不断改进技术工作,提高优片率,减少重摂片,降低患者X线辐射剂量。
2、应定期在科主任或主管技师主持下,由各级技术人员参加,对照片质量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将废片和重摂片登记在案,并对差片提出改进意见。
3、评片标准详见质量管理(QA)。
4、定期统计公布评片质量结果,对优片率高者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差片率高者应令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九、放射科DR室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机器开、关机操作规程。
2、IP板曝光后及时打号、扫描。
3、按照直方图调整图像对比度、黑化度、清晰度等,保存后传输图像。
4、选择相机、合适的模板及胶片尺寸,进行图像打印。
5、不许更改计算机设置,不许删除计算机内应用程序,不许在计算机内安装软件。
十、放射科资料登记制度
1、任何诊疗申请单必须办妥手续,如批价、缴费、登记后,方可进行检查。初诊患者应依次序编排新号;复诊患者要查找老号,同时取出初诊资料,供诊疗参考。
2、各项特殊造影检查应发给预约单,向患者交待诊疗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住院患者优先预约。
3、及时送发诊疗报告,并注意信息核对。
4、按月做好各项工作量的统计工作。
5、非本科室人员不得进入登记室或资料库自行调取资料。
十一、放射科补印照片及报告制度
1、补印照片及报告者,需本人有效证件(如身份证、户口本等)办理补印手续。
2、别人代办者应持有照片者本人授权委托书和代办者有效证件(如身份证、户口本等)。
3、缴纳胶片成本费。
4、将照片IP号、姓名、性别、年龄、摂片部位、补印时间、有效证件号码等如实登记,补印报告需在报告上注明“某年某月某日补”字样。
5、办理者签名。
6、由当日登记人员负责办理手续。
十二、放射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在计划购买设备前,科主任及仪器设备的主管人员应充分考虑科室医疗的发展需要,做好调研、论证工作。
2、全科医疗设备、仪器、手术器械等均由科主任委派专人负责统一请领、报损、销账事务及保管总账册和分户账册。
3、科内仪器设备应统一建立分户账卡,做到帐帐、帐物、帐卡相符。
4、大型设备应指定专人管理,从仪器到货、安装、调试以及验收等过程,都应安排专人到场,协助设备管理部门工作,熟悉仪器的安装过程及操作规程。建立《机器设备使用情况》记录本,要有详细的使用、故障、修理更换元器件品种及数量、线路改动等情况记录。
5、大型设备的账卡和档案资料应由专人负责保管。保管人员变动时,要认真办理清点移交,做到账卡与物核对无误,账卡不得涂改或遗失。
6、对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应充分考虑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还本能力等问题,应由专人在负责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的同时,做好仪器设备的成本效益分析,充分发挥仪器的有效使用期的效益,尽可能做到用最小的投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对使用已到寿命、性能指标明显下降且无法修复的仪器,应遵守医疗设备的报废制度,使用科室应及时填写“仪器设备报废调剂审批表”,办理申请报废手续。
十三、放射科防护保健制度
1、各室机房设置位置要合理,应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安全。要有足够的面积和高度,周围墙壁、门窗均应达到防护标准。
2、各类X线机透视及照片的最高照射条件应在安全使用范围之内。
3、在每次检修时,更换与防护有关的零部件后,应请有关防护监测机构再次进行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4、应尽量减少受检者的X线照射,避免重复检查,对非受检部位应加强防护。儿童、孕妇及妇女月经期间尤应重视,必须接受检查时,应尽量减少下腹部接受不必要的照射剂量。除重危患者外,检查室内应减少陪人或尽量缩短陪伴时间。
5、必须配备受检防护用品,如腰系防护巾、防护三角等。
6、放射科候诊处应达到防护要求。患者一般不得在机房内候诊。
7、在摂片时,必须要有封顶的防护铅垒,不宜用铅屏风代替。
8、对刚开始从事X线工作的人员,上岗前必须到有关防护机构进行体格检查及防护知识培训,两者合格后,领取放射工作人员证书,方能参加放射专业工作。凡从事X线工作的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9、医护人员接触X线时,必须戴铅眼镜、铅手套、铅帽及铅围裙等防护用品,并佩戴个人辐射线剂量计。
10、医、技、护人员按国家规定享受保健假和营养津贴。休假期间严格避免再接受x线照射。
11、女性放射工作人员在妊娠的最初4个月,应避免直接接触放射线工作。
十四、放射科消毒隔离、清洁卫生制度
1、各诊疗室定期消毒。在法定传染病患者诊疗后,所用器械物品、诊疗台均应严格消毒,房间通风或用紫外线照射。
2、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为防止交叉感染,提倡使用一次性诊疗用品(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口杯、一次性造影导管等)。非一次性诊疗用品,应做到一人一份,使用后要彻底清洗消毒。
4、机房内必须干燥通风,尽量采用干式清扫,或使用吸尘器。机器受潮后必须经干燥处理后方可使用。
5、保持机器设备内外卫生,清洁时应使用吸尘器、细毛刷、软质干布等类物品。控制台、影像增强器、电视、荧光屏等应备专用布罩防尘。
十五、放射科钼靶室工作制度
1、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及时告诉患者报告时间、地点。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注意安全。
3、专人负责乳腺摄影工作,非值岗人员不得操作。
4、如实登记机器工作情况,做好统计工作。
5、做好机器及室内清洁卫生工作。
第二篇:医学影像科工作制度
医学影像科工作制度
一、各类影像检査需由各科医师详细规范填写患者实名申请单,并提前预约, 在指定时间检查, 急诊随到随查。
二、特殊或危重患者检查须由经治医生及护士准备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陪同检查, 不宜搬动的患者, 可申请床边拍片。
三、申请各种检查前临床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检查适应症及禁忌症;增强或造影检查前临床医生首先应评估患者有无造影剂使用的禁忌症及慎用情况后,方可申请检查。
四、影像科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认真及时完成患者的各项检查及诊断工作,并担负教学和科研任务。
五、特殊摄片或扫描由医师和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检查部位和技术措施, 观察图像合格后,方可通知患者离去。
六、经常进行集体阅片,疑难病例随时集体讨论,经常研究诊断和操作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经常与临床联系互相学习,达到共同改进工作及提高业务水平。
七、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认真出具诊断报告,按要求时限及时发放报告,疑难病例请示上级医师或集体讨论后发放报告。
八、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及技术规范, 严防差错事故。做好防护工作, 工作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査。
九、影像科设备应由专人管理定期校正维护, 与医工科配合定期停机检查维修保养。当班技师负责日常维护保养,机器发生异常及时记录并报告科主任。
十、影像科光盘资料由科室统一保管,PACS图像及档案资料由网络中心负责存储。患者需要调取或拷贝资料时,提供相关证件后影像科负责刻录。
十一、注意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发生电、火、水及破坏事故。
第三篇:医学影像科工作制度
医学影像科(室)工作制度
1、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医学影像方面)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2、各项X线、CT、MRI 检查,凭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进行检查。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即时报告。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3、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患者识别规范、查对程序和技术操作常规,并要了解病情。
4、建立与完善医学影像操作常规与图像质量控制标准,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照部位及技术。特检摄片和重要摄片,待观察摄片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建立病人确认程序,确保检查正确无误,保障病人安全。
5、重危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应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要确认病人造影剂过敏史。
6、按规定的时限,由执业医师按规范书写诊断报告,X线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进修或实习医师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工作,不得独立执业。
7、X线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都有重要作用。应做好档案保存工作。
8、每天由上级医师主持的集体读片制,确保诊断质量,经常研究诊断和投照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9、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实做好操作人员及患者的放射防护工作,保护患者的隐私。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要妥善安排休假。
10、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X线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修。
第四篇:医学影像科工作制度
放射科工作制度
一、实行24小时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各项X线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二、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照技术。特检摄片和重要摄片,待图像显示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
三、重危病人、住院病人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应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
四、X线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执行诊断报告2名医师双签字制,进修或实习医师书写的诊断报告,应经上级医师签名;疑难病例由主管医师以上职称签发。
五、坚持集体阅片制。每日晨会在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主持下,对前日或当日的疑难病例、摄片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诊断或处理意见。在主任技师或主管技师的主持下,分析讨论照片的质量和技术问题。同时进行差错、废片登记,为照片的诊断正确率、优质率等统计提供依据。
六、坚持病例随访制度、病例讨论制度,加强与临床的密切联系,不断提高X线诊断水平。
七、建立设备管理档案和使用故障记录簿,指定专人保养。一般3个月小检修,半年至一年大检修,除定期检修外,每日工作开始,技术人员应对每台运行的设备巡回检查,以了解可动部件的有无异常,对于设备的非正常耗损或破坏,应组织有关人员查找原因,对于违反操作规程所造成的损害应追究责任,视情节给予处理。
八、X线图像信息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都有重要作用。放射影像学资料应有网络中心或放射影像资料室统一保管,重要资料可以由课题负责人管,保管手续应与病案资料相同,便于查阅,严格借还手续。
九、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患者、陪护及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妥善安排休假。
十、工作质量考核:包括检查项目和件数,检查的阳性率,诊断正确率,优质照片率、随访率、漏诊率、设备投入和利用率等。诸项考核应在平时严格登记制度,累积资料的基础上,半年到一年考核评定一次。
CT室工作制度
一、为确保CT室安全,非本室人员不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科室,不得在CT室吸烟和随地吐痰,不准在CT检查室、工作间会客,在岗时不准接听手机。
二、工作人员要端正工作态度,关心体贴病人,做到急诊病人优先检查,半小时内出具急诊报告。
三、要保持与临床科室联系,各项CT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共同做好检查前准备。各种增强CT及血管CTA检查,应事先预约。
四、特殊检查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扫描技术。特检和重要CT检查,待观察图像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
五、急危重症、住院病人,应由临床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
六、坚持集体阅片、诊断报告审核制度、会诊制度。每天上午上班进行病例集体阅片、讨论;实行诊断报告双人签字,须有影像执业医师证书的医师两人签字,一人书写报告签字,上级医师审核报告签字。疑难病例及时组织本科会诊、邀请有关临床医师会诊,个别建议去上级医院会诊。
七、坚持病例随访制度,疑难病例每周讨论制度,加强与临床的密切联系,经常研究诊断和扫描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八、CT检查资料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具有重要作用。全部CT影像资料都应由登记处登记、归档、统一保管。重复借阅图像资料要填写申请单,并有初写及审核医师签名负责。一般不允许院外借片,特殊情况须经医务处批准,并履行相关手续。
九、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病人、家属及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工作。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妥善安排休假。
十、工作人员要忠于职守;坚守岗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交接班制度,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
十一、注意科室日常安全。CT机为精密仪器,应指定专人保养,保持室内清洁和空气净化,定期进行检修。
磁共振室工作制度
一、各项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预约后优先检查。各种特殊检查(如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二、重要检查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检查技术。特检和危重症检查,等观察检查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
三、重危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
四、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诊断报告经双人核查后发出(急诊报告除外),进修或实习医师书写的诊断报告,应经上级医师签名。
五、对医疗、教学、科研有价值病例,全部资料都应由当班人员登记,归档、统一标记 非本科室人员拷贝影像资料要由科主任同意并签名负责,院外会诊须经医务处批准,并履行相关手续。
六、每天集体阅片,经常研究诊断和检查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设备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修。
设备管理制度
一、大型设备均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建立维修档案和故障记录簿,供维修保养时参考。二、一般半年小检修一次、一年大检修一次,除定期检修外,每日工作开始,操作人员应对每台运行的设备巡回检查,以了解设备有无异常。
三、科内仪器分配到人,负责专门保养,并作好记录。遇有故障,必须立即报告科主任,及时请工程师维修。
四、对于设备的非正常耗损或故障,组织有关人员查找原因,对于违反操作规程所造成的损害应追究责任,视情节给予处理。
X线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一、放射科机器维修,保养工作,由设备科或放射科专职维修人员负责。
二、设备定期维护,每三个月进行一次
1.设备机械性能维护:配重块安全装置检查,各机械限位装置有效性检查,各种运动运转检查,操作完整性检查。
2.设备电气性能维护:各种应急开关有效性检查,曝光参数(KV、MA、MAS)检查。
3.剂量检测:每年一次。
三、日常维护.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2.严格执行设备机房管理规定。3.按照设备安全管理要求工作。
四、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应随时响应,立即检修,尽可能排除故障。不能修复时,立即报设备科(处)和设备供应公司维修人员联系,并即使向科主任汇报和说明情况。防护及保健规章制度
一、严格执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实行申请登记制度。
二、成立兼职放射防护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的放射防护工作。
三、配备安全可靠的投照控制系统。室外悬置放射性危险标志。
四、加强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对孕妇及婴幼儿检查要作必要的防护。
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定期对工作场所和环境进行剂量检测(邀请市疾控中心协助完成)。
六、按规定完成个人剂量监测及放射工作人员的定期体检工作,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安排好放射工作人员休放射假。
七、做好机器的定期维护及保养工作,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性。
十、放射诊疗质量保证方案
1、成立质量保证、控制组织,明确领导和组员的职责分工。
2、定期组织人员参加防护培训,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安排人员进修、短期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3、每周对影像质量分析,根据标准评价各类图像质量,对丙级片及废片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严格控制废片率。
4、每季度定期组织对各类设备保养、维护,每年对各类X线设备的稳定性、状态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校正。认真执行机房的各项制度。
5、制定X线检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并做好相关操作的记录签名,明确职责,保证检查、诊断质量。
6、做好以上各类的记录,发现问题,逐级上报。
报告审核制度
一、报告医师必须由获得主治医师职称二年以上的医师担任,完成当日诊断报告的审核.二、报告医师必须核对“申请单,片头,报告”三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号,科别住院号/门诊号,病房号/床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以及书写报告医师的签名。急诊检查还需要包括检查时间和临时报告的时间。
三、报告医师对每份摄片必须核对检查名称,部位和方法是否达到有关申请和经治医师提出的要求(针对性要强)。认为不妥者需及时与主管该病员的经治医师联系商榷(亲自联系或请书写报告医师执行)
四、报告医师在审核报告过程中应注意修正错误的或不当的专业描述用语,以及描述与诊断结论的一致性,特别是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必要时提出加做和/或重做有关的X线检查,交书写报告医师落实执行。尽可能地减少误诊,漏诊,错诊之机率,提高报告的正确性。
五、报告医师还应注意对摄片中临床要求以外的阳性症状发现在报告中应有述及,并按诊断重要性的主次顺序写在结论中以供临床参考。
六、报告医师在同意的和修改后通过的报告上签名,字迹要清楚。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
一、书写规范
影像科使用的报告书写格式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1.一般资料:包括检查日期、姓名、性别、年龄、检查号、科别、床号等,书写时要按顺序填写完整。
2.检查名称和检查方法或技术。
3.医学影像学表现,要求按片中所示要详细描述,用词要形象,语句要通俗易懂。
4.医学影像学诊断,要求同一种表现最多不能超过三种结果。5.放射报告一式两份,一份发给患者,一份留科室存档。CT、MRI报告发给患者,电子版报告工作站存档。
二、审核制度
1.报告实行双签字。即书写报告医师和审核报告医师都要签名。2.住院医师、实习医师、进修医师等书写诊断报告均由本科主治医师及其以上职称医师审核并签名后方可发出。
3.住院医师除急诊值班时的急诊报告发出外,其余书写的报告均由上级医师审核并签名后方可发出。
十三、放射事故预防措施
1、认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法规及专业技术的知识学习和培训。
2、设立医院放射防护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医院组织落实放射防护人员及措施。
3、督促相关科制定并落实放射性防护管理规章制度。
4、定期对放射工作场所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放射防护检测和检查,如有不符合规定及时整改。
5、对放射工作场所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6、配备与使用场所相适应的防护设施、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适时进行辐射水平检测。
7、放射诊疗工作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并作好对患者和受检者的放射防护工作。
8、按规定定期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由医院建立健康档案。
由放射诊断技术人员共同配合完成检查工作。碘过敏反应抢救预案
一、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定期巡视检查患者,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二、科室人员应熟练掌握急救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仪器及器械及时充电,防治电池耗竭;
三、和含碘非离子型造影剂有关的不良反应本质上一般都为轻到中度且为暂时性的,重度反应和致死反应非常罕见。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度的感觉异常,如热感或暂时性的金属味觉。腹部不适或疼痛很罕见(发病率<1:1000),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也很少见(发病率<1:100,但>1:1000)。
过敏反应较少见,通常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和皮肤反应,如呼吸困难、皮疹、红斑、荨麻疹、搔痒和血管性水肿,它们可在注射后立即出现也可在几天后出现。
严重的反应如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或肺水肿非常少见。严重反应的最初症状可能仅是轻微的过敏症状,必须马上停止继续使用造影剂,必要时应立即通过血管给药进行相应的治疗。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病人其过敏反应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误为迷走神经反应。迷走神经反应可引起低血压和心律过缓,很少见。可能发生头痛或发热。高血压的发作也可能发生。偶可发热伴寒战。
四、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由当班医师组织实施抢救,24小时值班医师协助向科室负责人汇报、协调临床医师技术支持,护理人员在医师指导下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值班技术人员准备急救车负责运送病人。
五、应立即停止造影检查,病人平卧,头侧位,松解衣领及裤带,清除口、咽、气管分泌物。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体征
六、如出现休克,立即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小儿0.1m1。如症状不缓解,每20-30分钟继续应用一次,直至脱离危险。
七、吸氧、保温,如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时应行环甲膜穿刺术或气管切开术;
八、肌注或静注地塞米松5—10mg或静滴氢化考的松200—400mg或肌注异丙嗪25—50mg。
九、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适当补充血容量,首次输液宜快速输入500ml。
十、缓解气管痉挛,伴有哮喘发作者应用氨茶碱静注或用异丙肾上腺素;
十一、过敏反应症状明显者立即由医师、护理人员送急诊科抢救;不良反应为轻度者,病情平稳后送人病房或离开科室。
放射事故应急预案
为规范和强化应对突发放射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从业人员对放射事故应急防范的意识,将放射事故造成的损失和污染后果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安全,维护正常和谐的放射诊疗秩序,做到对放射事故早发现、速报告、快处理,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根据上级卫生部门与环保部门要求,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及《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放射事故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医院成立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监督检查放射安全工作,防止放射事故的发生;针对防范措施失效和未落实防范措施的提出整改意见;对已发生放射事故的现场进行组织协调、安排救助、并向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通报;负责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放射事故发生和应急救援情况,负责恢复正常秩序、稳定受照人员情绪等方面的工作。
(二)、应急处置程序
本单位一旦发生放射事故,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继续发生和蔓延而扩大危害范围,并在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报告,同时启动应急指挥系统,具体程序如下:
迅速报告
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将发生事故的性质、时间、地点等报告给放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立即将情况向主要情况报告卫生局、环保局、公安局等相关部门。
现场控制
采取措施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最大限度控制事态发展;负责现场警戒,划定紧急隔离区,不让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好现场;迅速、正确判断事件性质,将事故情况报告应急指挥中心。
启动应急系统
放射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接到现场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指挥系统,指挥应急小组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工作。
现场处置
等待相关部门到达现场的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使危害、损失降到最小。
若是发生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失控导致大剂量X线误照,应立即进行现场救助,采取措施,以使人员损伤、环境污染降到最小,组织人力将受照人员送往医院,并同时请卫生监督机构进行检测。
查找事故原因
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现场进行勘查以及环保安全技术处理,检测等工作,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处理。将事故处理结果及时报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警报解除
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或修改防范措施,加强日常环境安全管理,杜绝类似事故发生。
(三)、放射事故等级划分
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从重到轻将辐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较大大辐射事故和一般辐射事故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是指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
2.重大辐射事故,是指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含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3.较大辐射事故,是指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4.一般辐射事故,是指Ⅳ类、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制的照射。
放射事故报告制度
(一)、对放射事故处理实行部门负责制,分级管理和报告制度。
(二)、发生或者发现放射性事故的科室和个人,必须尽快向放射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放射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再向环保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医院在24小时内将《放射性事故报告卡》报出。
(三)、事故的应急处理:
1.发生人体超剂量照射事故时,应迅速安排受照射人员接受医学检查治疗;
2.发生工作场所放射性同位素污染时,立即撤离有关人员,封锁现场,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严防对水源的污染;
3.污染现场未达到安全水平前,不得解除封锁。
4.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事故时,应当保护好现场,配合公安机关调查、侦破。
第五篇:医学影像科工作制度
三甲医院影像科工作制度
1、医院医学影像科在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实施科主任对各部门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全面完成医疗、保健、教学和科研工作。医学影像科设有介入组、普放组、CT组、MRI组,各组由付主任或组长负责,协助科主任工作。健全科室各级管理制度,制定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加强医德教育,确立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提高诊疗质量。
2、医技人员须经过专业岗前培训、辐射安全培训和岗前体检,考核、体检合格后,方可承担各专业诊疗或技术操作工作。住院医师实行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轮转学习,力求全面掌握影像学各种方法、以便发挥综合诊断的优势。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按人体解剖系统进行重点分工,培养一专多能的专家。
3、科室内应保持整洁、安静,严禁在科内吸烟。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并佩戴胸牌;介入手术时,应按无菌要求进行操作。
4、各专业组应全面抓好科室的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和优质服务工作。要全面管理好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推行全面质量管理(QA),建立健全质量控制(QC)小组,严格执行影像诊疗规程。
5、坚持每天集体读片与定期评片,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并评定照片质量优劣,诊断报告应由主治医师或以上人员审核后签发。
6、定期对手术或临床证实的病例进行随访,评定诊断符合率。同时,应对漏诊、误诊及疑难病例进行集体讨论,不断总结提高。
7、不断完善PACS系统安全使用规定,健全登记统计制度,对各项资料详细登记,严格资料管理。
8、专人负责设备、仪器、物资和药品的领取、保管及台帐登记、消耗记录工作。
9、医技人员进行个人剂量检测,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健康检查,合理安排休假。
10、各组工作人员应按排班表到位工作,不迟到、不早退,严格履行各级医务人员职责。上班时间因工作需要离开科室,须向登记室报告去向及联系电话;职工病、事假按院部规定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