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初二物理声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50小题,1、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来的.A.电磁波 B.真空 C.空气 D.耳朵的鼓膜
2、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秒以上, 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A.1秒 B.0.1秒 C.0.01秒 D.0.001秒
3、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的乐器的声音, 就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不同.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4、人们能分辨出胡琴、钢琴、笛子的声音, 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5、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而产生的.A.运动 B.振动 C.温度升高 D.体积膨胀
6、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 如果在听到枪声后才开始计时, 那么, 他开始计时的时间比运动员起跑的时间晚________秒(V声=340米/秒).A.0.3 B.3.0 C.30 D.300
7、用小提琴、钢琴、长笛、二胡分别演奏同一首曲子.我们完全可以分辨出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因为这几种乐器有[ ] A.不同的音调 B.不同的音色 C.不同的响度
8、关于噪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0dB就是没有声音
B.雪后的街道上格外寂静,是因为松软的雪可以吸声
C.特种兵使用的微声冲锋枪射击时,声音很小是因为采取了消声措施 D.城市高速公路两旁放置的隔声板是为了阻隔汽车行驶时发出的噪声
9、闻其声而不见其人,你往往能根据说话声就可以判断出是谁在讲话,这是因为不同的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振幅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D.不同的人弹奏
10、大型剧场的四壁和屋顶往往用蜂窝状材料来装饰,使其表面凸凹不平,这是为了[ ] A.减弱声波反射,吸收声波B.增大声音的响度 C.只是为了装饰,使其美观D.增强声波的反射
11、我们去医院看望病人,说话时要“低声细语”.这里的“低”是指[ ] A.说话音调低一些 C.说话语速慢一些
B.说话响度小一些 D.说话频率慢一些
12、人在教室里说话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A.教室的墙壁反射回来的声音互相抵消 B.声音从教室的门窗处传播出去了
C.教室的空间太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人耳分辨不出来 D.教室的空间太小,没有产生回声
13、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 A.有声源 B.有物体 C.发声体在振动 D.有传声介质
14、演奏各种乐器时,人们能分辨出是什么乐器,这是由于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以上三个因素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听声音是靠耳朵接收空气中的声波
B.声波只能通过液体和空气传播,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C.声音遇障碍物反射回来时,传播的速度会减慢 D.声音从空气中传入水中,传播的速度减小
16、演唱会上,女高音引吭高歌一首歌曲,其两“高”的意思分别指[ ] A.响度大、音调高B.音色好、音调高C.音调高、音色好D.音调高、响度大
17、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下列分析不可能的是[ ] A.物体振幅太小 B.物体振动太快 C.物体离人太远 D.空气不能传声
18、向远处的人喊话,喊话的人用手做成一个喇叭形状,放在自己的嘴上,这样可以[ ] A.提高声音的传播速度,减小声音损失B.提高声音频率,听得更清楚 C.减少声音分散,听话人处响度增大D.减少声音分散,使各处响度都增大
19、声音的响度[ ] A.只决定于声源的振幅B.只决定于离声源的距离
C.决定于声源的振幅和离声原的距离D.只决定于声源的频率
20、在屋子里讲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这是因为[ ] A.屋子里的噪声比室外小
B.屋子里有墙壁、地面、天花板反射的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了 C.屋子里讲话精力集中
D.声音在室内比在旷野里传播得快
二、填空题:
21、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逃,表明_________能够传声.
22、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分贝.
23、我们能在室内辨别室外几个同学谈话的声音,是因为每个人说话声音的____不同.
24、我们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当人类登上月球后,发现月球原来是一个非常寂静的世界.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是真空的,所以________.
25、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声音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26、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因为它的________很大.
27、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产生的.
28、如图所示,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 ________ .
29、常用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的性质测量温度的.
30、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便相距很近也只能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______。
3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32、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________而产生的.
33、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做_______.
34、如果回声到某人耳比原声晚0.15s以上,此人耳朵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开.在空气中要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开,障碍物与发声人之间的距离至少应为___m.
35、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米/秒。
三、简答论证题:
34、蜜蜂飞过我们身旁的时候,常听到一阵“嗡嗡嗡”的声音,嗡嗡声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35、苍蝇和蚊子都是由于翅膀的振动发出声音,请问它们当中翅膀振动得快的是哪个?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39、拿一把木梳,一枚硬币,先用一只手拿木梳,另一只手拿硬币刮木梳上的齿,再用牙齿咬住木梳把,用棉花堵住双耳,拿硬币刮木梳上的齿.你两次是否都听到了声音?简单解释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何不同.
二、单选题:
19、C 20、B
21、C
22、C
23、B
24、A
25、B
26、A
27、D
28、A
29、B 30、C
31、D
32、C
33、A
34、D
35、D
36、C
37、C
38、B
三、填空题: 69、水 70、50 71、音色 72、不能传声 73、真空
74、响度 75、振动 76、振动
77、★ 试题详解: 液体的热胀冷缩 78、真空不能传声 79、无规则 80、振动 81、骨传导 82、25.5 83、340 8
第二篇: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复习
复习:声学
一、声音产生的原因、声源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震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震动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发声。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3、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本身并没有随波向前移动,声波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
(1)隆隆的雷声—下雨(2)爆竹升天,震耳欲聋
(3)听铁轨传声—判断火车的远近
(4)听蜜蜂飞行的声音--判断是否采蜜回来(5)回声定位
(6)医疗:使用B超、听诊仪;超声波击碎体内结石(7)军事:声呐探测潜艇、鱼雷;超声波干扰信号(8)工业:声呐测距;超声波测速;超声波探伤
三、声速
1、声速是指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及温度有关。温度相同但介质不同时,声速一般不同;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最慢。
4、熟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温度小,声速小。
5、声速、传播距离和传播时间的关系:s=vt
四、回声
1、回声到耳朵比原声音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2、利用回声可以计算出障碍物的距离。要听到回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公式:s=vt
五、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呢?
一、人耳的构造
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用途:用来收集声音。
2、中耳:鼓膜和听小骨。用途:用来传声。
3、内耳:耳蜗(听觉神经丰富)。用途:用来感知声音。
二、人类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三、耳聋的两种情况
1、传导障碍:鼓膜、听小骨损坏。
2、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
四、认知
1、传导障碍可治疗或借助仪器感知声音;
2、神经性耳聋不能治疗也不能借助仪器感知声音。
六、声音的特性(三要素)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1、物理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就高;
2、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1)单位:赫兹,简称赫;(2)单位符号:Hz。
3、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4、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Hz---20000Hz(1)次声波:频率<20Hz(2)超声波:频率>20000Hz(3)超声波的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超声波的应用:⑴制成声纳⑵B超⑶超声波速度测定器⑷超声波清洗器
⑸超声波焊接器
(4)次声波的特点和监控
⑴特点:传得远,容易绕过障碍物、无空不入
⑵监控得目的:避免它的危害,将它作为预报地震、台风的依据,作为
监测核爆炸的手段。
5、各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与人不同。
6、声音的波形可以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7、弦越紧,振动越快,频率就越高,音调也越高。
二、响度:声音的强度。
1、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2、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3、响度还跟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声音就越分散,响度就越小。
三、音色:声音的音质(也叫音品)
1、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也就不同。
2、利用音色可以分辨发声体。
3、不同的音色有不同的波形。
音调、音色、响度是声音的三要素。但是,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反之,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声音的分类
1、乐音:通常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2、噪声:通常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属于噪声。乐音也可能成为噪音。
3、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产生处,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使噪声减弱。
4、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弱。0 dB: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30—4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八、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九、噪音的控制
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噪音的传播---防止噪音进入耳朵。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十、声的利用
1、声能够传递信息。(声钠:声音导航和测距)
2、声能够传递能量。
第三篇: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
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
回声测距离:2s=vt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 回声的作用:
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3回声测距离:2s=vt
四:怎样听到声音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3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4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
五: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重点定义: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穿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要点:
骨传导的途径:物体振动→声波→头骨或颌骨→听觉神经
重点:
双耳效应产生的条件:
①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强度大小不同;②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间先后不同;③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杆受到的振动步调也不同
六: 1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在相同的介质和温度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的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3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4物理学中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生活中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5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6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性,毫无关系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人的音色会随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健康的因素而变化。锻炼可以保持优美的音色。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从物理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的波形无规律且杂乱。
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在于:乐音是由发声体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是规则的;噪声是由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杂乱无章。
(二):噪声的等级的划分,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①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②空气等介质的传播;③鼓膜的振动
(三):控制噪声
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
①防止噪声产生;②阻断噪声的传播;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要点:
消声(从声源出);吸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在人耳处减弱)
七: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①回声定位(声呐)②用超声波可以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这就是“B超”。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时,由于人体各部分器官对声波的反射情况不同,利用计算机图像显示设备,可以清楚地将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显示在屏幕上
2、声与能量
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波→将能量传递出去→声波能传递能量
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精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第四篇:初二物理功和机械能练习题及答案
功和机械能
一、选择填空
1.如图3所示,小朋友沿着滑梯匀速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
A.他受重力、支持力、下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B.他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C.他的重力势能转化成了动能和内能
D.他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2.直升机在匀速下降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是()
A.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B.势能减少,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 C.势能不变,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D.势能减少,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3.关于机械能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只具有动能B.炮弹具有的机械能一定比子弹具有的机械能大
C.质量和速度都相同的物体具有的动能一样大D.质量大的物体的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大 4.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越省力的机械,其机械效率越高B.做的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C.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D.有用功一定时,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5.甲、乙两辆汽车,功率之比为2∶1,在相同时间内沿水平路面通过的距离之比为1∶2.则它们所做的功之比为()
A.2∶1 B.1∶1 C.1∶4 D.4∶1 6.下列单位中不是功的单位的是()
A.W·s B.J C.J/s D.N·m 7.某人用手将一物体竖直举高2m和用机械效率为80%的斜面将它升高2 m.比较两种情况()
A.用手举高时做功多B.用斜面升高时做功多 C.两种情况做功一样多D.两种情况都不做功
8.跳水运动员从最高点向水面下落的过程中,他的________能逐渐减少,________能逐渐增加. 9.一只小鸟在空中飞行时具有40J的机械能,若它具有10J的势能,则它具有________J的动能. 10.小明在水平面上用50 N的水平推力,加速推着一辆重120 N的小车,前进了10 m,小明的推力做功是________J.水平面对小车的支持力做功是________J.
11.甲、乙两辆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如果它们的功率相同,行驶速度之比v甲∶v乙=2∶1.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牵引力做功之比为________.
12.用一只铁桶从深井中取水,第一次取半桶,第二次取满桶,两次相比:W1额_____W2额,η1___η2(填“>”“<”或“=”)
二、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3.一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物重为200牛的物体,此时人对绳的拉力为120牛,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如果人的体重为600牛,那么他们用此滑轮组所提升物体的物重不能超过多少牛?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除以总功,有用功等于物体的重力乘以物体上升的高度,总功等于拉力乘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2)当绳子的拉力和人的体重相等时,滑轮组所提升物体的物重最大,先计算出动滑轮的重力,最大拉力就等于最大物重与动滑轮重和的一半.从而求出最大物重.
功和机械能参考答案1.B 2.B 3.C 4.D 5.A 6.C 7.B 8.势 动 9.30 10.500 0 11.1∶1 12.= <
13.解答:解:(1)η=Gh2Fh=200N2×120N=83.3% 答;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2)设动滑轮重G0,由2F=G+G0,得G0=40牛
设提升的最大物重为G′,人的体重为G1,此时绳的拉力为F′,则F′=G1,由2F′=G′+G0,得所能提起物体的最大物重
G′=2F′-G0=2×600N-40N=1160N.
答:他们用此滑轮组所提升物体的物重不能超过1160牛.
第五篇:初二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及答案
运动和力测试题
知识与技能(共72分)
(1~14题每题2分,15~20题每空1分,共42分)
1.骑自行车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他选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自行车 C.树木 D.房屋 2.关于参照物,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参照物必须是静止的物体
B.参照物必须是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
C.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 D.同一物体,选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3.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它的运动速度越大 B.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运动速度越大 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飞行时用手抓住了一颗德国子弹,这个飞行员能很容易地抓住子弹的原因是()
A.飞行员飞行的速度不大 B.子弹飞行的速度不大 C.子弹相对于飞行员的速度不大 D.以上都有可能 5.一辆汽车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A.通过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B.通过路程越短,速度就越大
C.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大 D.速度与通过路程的长短和运动时间无关 6.甲、乙、丙三个人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甲=10.8km/h、v乙=0.2km/min、v丙=2.8m/s,这三个人运动速度数值之间的关系是()
A.v甲>v乙>v丙 B.v乙>v甲>v丙 C.v丙>v甲>v乙 D.v甲>v丙>v乙
7.子弹从枪口射出后,还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A.子弹受到火药燃气的推力 B.子弹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C.子弹有惯性 D.子弹的惯性大于受到的阻力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B.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马拉车时,马对车有力的作用,车对马没有力的作用 D.发生力的相互作用时可以没有施力物体,只有受力物体
10.图11-16所列情形中,二力平衡的有()
11.水平飞行的飞机在目标的正上方空投一个木箱(如图11-17),则木箱落地时的位置()
A.在目标处 B.在目标的前方 C.在目标的后方 D.无法确定
1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在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A.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 C.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 D.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 13.分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汽车所受的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A.汽车受到的重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 B.汽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 C.汽车受到的重力与汽车受到的牵引力 D.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与它受到的阻力
1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在桌面上的杯子,不受力的作用
B.用力将气球压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手推门,手距离门轴近时比距离门轴远时省力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15.小红坐在行驶的客车中,看见前面有一辆卡车同她的距离不变,看见后面有一辆小轿车离她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小轿车与路旁的交通标志牌间的距离不变.如果以交通标志牌为参照物,客车是________的,小轿车是________的.如果以卡车为参照物,客车是________的,小轿车是________的.
16.甲物体的速度是乙物体速度的2倍,若甲、乙两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若甲、乙两物体运动相同的时间,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________.
17如图11-18所示,用铁锤拔钉子,手握在铁锤柄的末端比握在柄的中部所需的力要小,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有关.
18.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或安全气囊),这主要是为了防止高速行驶的汽车在________时,乘车者由于________而撞伤,使用安全带(或安全气囊)可以起到保护安全的作用.
19.在行驶的火车车厢中,挂在行李架上的小包突然向前摆动,说明火车正在________行驶;若小包突然向右摆动,说明火车正在________.
20.列车从静止变为运动,并且速度逐渐增大,是由于受到________的作用.关闭了发动机的汽车还能继续行驶是由于________,但汽车速度逐渐减小,最后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________的作用.
21.作图题(每图2分,共6分)
(1)画出下面各图中力的示意图.
(2)如图11-21所示的跳伞运动员正在匀速下降,如果他受到的重力为800N,请画出他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23.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暑假就要到了,北京育才小学的王强同学准备乘火车到住在济南的奶奶家去.他希望路上尽量快一些,还想在车上多看看沿途的风光.这里有一张列车时刻表,请你帮他选择一个合适的车次,并计算一下这次列车从北京到济南的速度.
车次 自北京起(千米)0 376 497 653 1463 始发 终到 北京 德州 济南 兖州 上海 2539 北京 17∶11 青岛 6∶53 17∶11 23∶02 07 00∶57 01∶20 青岛 07∶56 K51 北京 22∶20 日照 11∶52 22∶00 02∶32 38 04∶05 16 06∶18 30 日照 12∶30 T13 北京 18∶08 上海 08∶08 18∶08 ↓ 22∶39 47 ↓ 08∶08 T35 北京 13∶30 济南 18∶00 13∶30 ↓ 18∶00(2)请根据如图11-22所示的情景编写一道计算题.
过程与方法(共18分)24.(2分)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看法,下列各观点正确的是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正确的
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不能肯定牛顿第一定律是正确的 C.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D.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总有一天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25.(4分)你能否用一把量程为30cm的刻度尺,测出一层教学楼的高度?与同学比一比,看谁想的办法更巧妙,然后动手测一测.(要注意安全!)
26.(4分)要测量你跑步时的速度.(1)需要哪些器材?
(2)写出实验步骤,说明要测量的物理量并设计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运动和力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
1.B 2.C 3.C 4.C 5.D 6.B 7.C 8.A 9.A 10.BD 11.B 12.D 13.BD 14.D 15.运动 静止 静止 运动 16.1∶2 2∶1 17.作用点
18.急刹车 惯性继续向前 19.减速 向左拐弯 20.牵引力 惯性 阻力 21.略 22.(1)“沦”是描述“白日”的运动,以“西河”为参照物;“出”是描述“素月”的运动,以“东岭”为参照物.
(2)走路被绊倒,脚由于受到阻碍先停止运动,而上身由于惯性继续运动,所以向前倒;下雨天摔跟斗,是因为路滑,脚由于受到的摩擦力小,所以会向前滑,而上身不能及时跟上,所以向后倒.
(3)略
(4)撤去球拍后,球就不受球拍的支持力了,球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改变运动状态的.
23.(1)选T35次,速度为110.4km/h(2)略. 过程与方法 24.C 25.可以量一磴楼梯的高度,然后数数一层楼有多少磴楼梯,即可算出一层楼的高度.(当然,你完全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测量,只要有道理就可以)
26.(1)秒表,皮尺.(2)略. 27.(1)单摆的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是否有关 单摆的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无关(2)单摆的周期跟开始摆动时的高度是否有关单摆的周期跟开始摆动时的高度无关
(3)单摆的周期跟摆线的长度是否有关 单摆的周期跟摆线的长度有关,摆线越长,周期越大 调节钟摆下端的螺母,就改变了摆线的长度,从而改变摆动的周期,起到调节摆动快慢的作用.如果钟表慢了,也就是摆动的周期偏大了,应将螺母向上调节.
科学探究
28.提示:记录表格可设计“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受到的力”等栏目.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如果受到的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则物体会加速;如果受到的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则物体会减速;如果受到的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物体就会改变运动方向(当然,你还可能发现其他的规律,只要有道理就行).
29.提示:可以模仿教科书P38图11.5-9的实验设计,在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时,既要从正面证明,也要从反面加以证明.通过两个力相等时物体平衡,两个力不相等时物体不能够平衡这两个方面来验证.实验的做法、步骤以及表格、图形等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