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推荐)

时间:2019-05-14 03:4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推荐)》。

第一篇: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推荐)

正确区分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才能正确判断收缩期和舒张期,确定额外心音或杂音出现时期以及与第一、第二心音问的时间关系。因此,辨别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辨别要点有:①第一心音较长而音调较低,第二心音则较短而音调较高。②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间距较短,而第二心音与第一心音间的时间较长,即舒张期较收缩期长。③第一心音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与颈动脉搏动几乎同时出现。不宜用桡动脉搏动来辨别第一心音,因为自心室排出血液的波动传至桡动脉需一段时间,所以桡动脉搏动晚于第一心音。④心尖部第一心音较强,而第二心音在心底部较强。一般情况下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辨别并不困难,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率加快,心脏的舒张期缩短,心音间的间隔差别不明显,同时音调也不易区别,则需利用心尖搏动或颈动脉搏动帮助辨别。如仍有困难,心底部尤其是肺动脉瓣区清晰的第二心音则有助于区分第二心音和第一心音,并进而确定收缩期和舒张期。

第一心音(first heart sound,S1):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因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瓣叶突然紧张引起振动所致。其他如半月瓣的开放、心室肌收缩、血流冲击心室壁和大血管壁所引起的振动,以及心房收缩的终末部分,也参与第一心音的形成。第一心音标志着心室收缩(收缩期)的开始,约在心电图qRS波群后0.02~0.04s.第一心音听诊特点:①音调较低;②声音较响;③性质较钝;④占时较长(持续约0.1s);⑤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⑥心尖部听诊最清楚

第二心音(second heart sound,S2):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关闭引起瓣膜振动,对第二心音的产生起主要的作用。此外,房室瓣开放、心室舒张开始时心肌舒张和乳头肌、腱索的振动,以及血流对大血管壁的冲击引起的振动,也参与第二心音的形成。第二心音出现在心室的等容舒张期,标志着心室舒张的开始,约在心电图T波的终末或稍后。第二心音听诊特点:①音调较高;②强度较低;③性质较清脆;④占时较短(持续约0.08s);⑤在心尖搏动后出现;⑥心底部听诊最清楚。

第二篇:心音共鸣教案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巍山一中语文组刘雪松

【设计思想】

教材设置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性,作文时要尽量发掘感动点,从自己生活储备中提取曾经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

2、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创新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学习写景状物的技巧,训练语言表达。

【教学策略】

以引导、启发为主,以学生讨论、点评、互评和互改为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于一名高中生来说,写一篇记人记事的文章不是很困难,但要写出令人感动的文章就很困难了,原因主要他们的文章没有触动人们的心灵,缺乏对生活的敏感其实我们每个普通人经历的生活并没有多大差别,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高中生,他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他们了解的生活其实是丰富多彩的不缺乏体验,就是缺乏积累和梳理,在心灵触动的瞬间有冲动,但没有动手的冲动和习惯,擦亮的火花稍纵即逝。有很多同学考完试后感到不解:老师,某同学平时练笔不勤,可是这次考试时作文写得那么好?其实是这次命题作文触动了他的感情,引起了他的兴趣,加之考场的动力,所以他写出了通顺感人的文章,引起了阅卷老师的情感共鸣,得了高分。在很多人看来,写作并不轻松,有人曾经用这样一副对联描写写作的愁苦情状──

上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下联: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的确,写作决非一件简单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都为材料的选择而苦恼:自己与其他同学生活、处境无甚差别,日子平淡得近乎于单调,怎样才能在作文中写出新意呢?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有诗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作文的源头活水从何而来?让我们再来看看罗丹说过的一句话:“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可不是吗?生活中有许多人、事、物总会在不经意时拨动我们原本平静的心弦:当我们还在为母亲的一句责难之辞而耿介于怀时,却发现母亲无视孩子满脸的怨气而端去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当我们从新闻媒体报道中走近身穿白色T恤的平凡丛飞时,我们发现的是一颗不平凡的美丽心灵;当我们的双眼在罗中立《父亲》的油画上徘徊时,我们想到的是自己父亲经年辛劳过后,写满岁月痕迹的脸;当我们还沉醉于一代才女“花自飘零水自流”的离愁别苦时,我们惊讶地发现柔弱似她竟也可以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那雄浑的慨叹鞭笞南宋君主的苟且偷安„„凡此种种,都是写作的极好素材,这些曾经让你心动的一刻,你是否留心去把握了呢?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从感悟触发了写作动机这一作文本质出发,同学们可以把任何一次作文都归属于“感悟作文”的范畴。

二、感想性作文概念阐释

“感悟”顾名思义,有所感触而领悟。“感悟”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而不断渐进的过程。在“感”中去“悟”,在“悟”中有“感”,在不断地感悟中逐步地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对生活的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又反过来促使我们更进一步地去感悟。“感想性作文”是对由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情感和思想反应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在“感悟作文”中,它以“感”为主,侧重写“感”,传达的是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的反应”,即“感受”。

三、写作技法例谈

1、确立触感点:

“感”的捕捉和表达是感想性作文的关键和重点。在考场上,触感点的确立有两个阶段。一是通过读题,激活感悟。根据文题要求,抓住命题作文的“题眼”,提取材料作文中的文字或图画材料提供的信息点,围绕话题作文所规定的范围,通过联想,打开储满生活积累的素材库,激活感悟,尽情地去感悟,得出无数的“触感点”。二是筛选和加工,找出那个对自己触动最大、最能唤起写作欲望的“触感点”,然后以这个“触感点”为主线,以这个“触感点”来源的材料为主要内容,构思出感想性作文的框架(当然也可以把这整个感想产生的过程作为作文的思路)。要求确定“触感点”的内核,即文章要表达的主旨,突出“触感点”的作用。

确立的触感点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真实。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精不诚,不能感人”。作文要达到以文字感动他人,唤起他人与我们同“感”,就必须抒写真情实感,做到有实感而发,惟真情而发。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阅卷老师,进而感动他人,唤起读者的共鸣。二是独特。“触感点”确立的过程是一个由此及彼的联想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同学们产生联想的触感点──外界事物是相同的,也会由于各人视角、阅历、联想方式、认知能力等的不同导致所产生的感想各不相同。因此,只要触感点是真实的,感受就是独特的。三是新颖。感受的角度新,感受的结果新,才能使自己的作文给阅卷老师以春风拂面般清新、独到的感受,而且也更能以真情实感唤起阅卷老师的共鸣。也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有创新、具有个性特征。四是恰切。感想性作文写作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同学们的感受与高考题及作文所选材料的内容结合得是否自然恰切。即:描述内容要是产生相应思想反应的最自然的充分条件,抒写的思想情感要是由所描述内容引发的必然反应和结果。

2、根据触发感想的材料类型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行文内容:

⑴ 以现实中存在的人或事为触感点的(现实社会和生活):

在这类感想性作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行为、事件的发展过程或细节特点等均可成为触发感想的触感点。这个触感点或贯穿全文,或在文中画龙点睛,或时显时隐地统摄感想过程和材料,成为写作内容的主线。

① 参考名家名作:

让学生品读名家作品,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并说说自己可从名作中得到哪些写作方面的启示。赏析名家作品《母亲的手》,见附件。

评点:

母爱是一种伟大的无私的爱,庄因从人们常见的“母亲的手”这一角度入手,以质朴无华的文字、采用白描写的手法点染母爱,娓娓道来,于平淡中现真情,表现得非常贴切、自然,全无牵强附会,让人惊异于母爱的深沉。全文以“手”为中心,将几个事件穿针引线,且将这种母爱置于中国文化氛围中,增强了母爱的传统意蕴。

② 点评学生习作:

阅读学生习作,并评点。最后将《用爱搭桥》和《汤圆儿》作一个比较。

评点:

《用爱搭桥》是一篇以“沟通”为话题的考场作文,作者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妈妈生日这一天送去自己的祝福,并由此引发了自己一系列的回忆,伴随自己的回忆又加入对自己内心活动的细腻描绘。文章篇幅虽然短小,内涵却很深刻,且不乏含义深刻、隽永的佳句。作者文笔较好,开头、结尾的处理自然,有意蕴。

③ 小结:

要想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们还应考虑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关注自己的成长。成长本身就是一种“财富”。在写作过程中,关注自己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以及随之而来的诸多改变和产生这些改变的原因,自然会使文章具有感动自己、感动他人的力量;二是表明自己的态度。在写作时,写出自己对事物、对人物的独特感受和态度,可以使文章真实、感人。

选择材料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但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着眼于“小”。在写作时,不一定要写大人物、大事件,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凡事,只要我们感受独到,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正如艺术家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艺术论》)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小”事,深入挖掘,是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

二是着眼于“真”。总有一些同学逃不出选材虚假、陈旧的“怪圈”。比如,他们写老师总是固定的选材套路:雨天里的一把伞(学生忘带雨具,老师出手相助)、病痛中的一片药(学生高烧难耐,老师授以良方)、缺席后的一堂课(学生卧病在床,老师排忧解难)、失败后的一番话(学生失败沮丧,老师开导解惑)、暗夜里的一盏灯(夜半时分,孤灯一盏,老师奋笔疾书,默默奉献),这“五个一”近乎笑话,但我们却随处可以看见它的影子。这些脱离了生活真实的“故事”,自己读了也要反胃,更不用说以情动人了。当然,文章中的真,并不是客观描绘,生活实录,而是经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一种艺术上的真,是“一种生活中的可能”。

三是着眼于“深”。要深入挖掘材料本身的意义,并把这种影响施加给读者,以期引起一种感情上的共鸣。要想深入挖掘材料的意义、价值,除了自己的思考,还要多读书,弄明白成功的作品是怎么做的,模仿、借鉴会对提高自己的水平有很大帮助的,正如梅兰芳所说“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写作也是这样。

④ 片段作文训练:

描写一位你所熟悉的亲人或朋友,要求写出她或他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如善良、乐于助人、急躁、憨厚等等,不得出现概括性格特征的语言,只能通过人物语言或行动来表现,300字左右。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评,并做修改。在此基础上请个别学生在班上交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⑤ 大作文训练:

人,经常接触的是养育自己的生身父母,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正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谱写着我们的多彩人生,维系着这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在这方面你一定有许多切身感受,动人的故事,也一定有许多深刻的体验,独到的见解。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所写内容要在“亲情”的范围之内,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课外练习)

⑵ 以物为触感点的:

从生命现象看,物有静动之分。静物包括的触感点可以是其形、色、态及其构成和搭配关系等;“动”物除此之外,还包括其声、生长特性、规律、生命现象特质等。这类题材,一旦触感点明确了,则一般都应由物及人,通过联想,将主题推而广之。

① 赏析美文《沙漠中的生命先锋》:

让学生品读名家作品,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并说说自己可从名作中得到哪些写作方面的启示。赏析名家作品《沙漠中的生命先锋》,见附件。

在这篇以“物”为触感点抒发“感想”的作文中,作者前半部分通过逆向联想引出了“顽强生命”的象征——“走日兰”,后半部分通过相似联想由“走日兰”而想到“大漠中的人”,借助物与人相似的精神、品格,扣住题眼,针对两种“生命先锋”,吟出了作者内心对特定环境中生命的深刻感受。这样的联想和构文方式同学们不妨借鉴。

② 赏析《丑菊》:

本文以“物”为描写对象,通过认识丑菊而联想到人世间相类似的事物,从而引发感悟,获得启示。篇幅虽短,但微言精义,引人深思。

文章主要篇幅都围绕丑菊展开,着重表现的是作者认识“丑菊”的过程:去年,因恶其名加上迟迟不开花,对其没好印象。今年“五一”节,花开了,虽只有铜钱大小,却更显其“娇小,美丽”。由此,作者由自己的观察和切身感受认识到,名其为“丑菊”是名不符实,“太不公平了”。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将思想认识和感悟作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的联想。由“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联想到“人间事物中”也存在的与“丑菊”命名同样的名不符实情况,从而提醒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不但要知其名,更要究其实。”这样,作者就在完成情感变化的过程的同时完成了“悟”的全过程。情感与“悟”互相渗透,水乳交融。

小结:可见,这类以物为描写对象的启迪性文章,很注意物象的形体外观、生长规律、某种遭遇等的描写,并常以这些为契机和触悟点,引发对大自然、人类社会、世界万象等的思考和感悟,抒写意旨。在写作技法上,也常常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采用第一人称或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增加文章的可信度。

③ 片段作文训练:

仔细观察某一景物,用心去感受它,记录下心灵受震动时所思所想的全过程,并深入思考,提炼出某种启示或感悟,整理成一篇400字左右的启迪性作文,题目自拟。

④ 大作文训练:

题目:小河

要求:

A、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合理想象;

B、自定作文角度,写一篇非诗歌体裁的感悟性作文;

C、800字左右。

⑶ 以“虚接触”的事物为触感点的(想象、读史、读书类文章):

这一类感想性作文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触发感想的虽然是现实中不存在的虚拟的事物,但“感”的内容却是来源于生活,是真实可信的,而虚拟的事物只能作为前提条件。同学们在明确了前提可能囊括的范围后,抓住一个“感”字,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将自己感受最深、触动最大、关系与前提最契合的点或面作为“感”的内容设置行文即可。

① 参考名家名作:

让学生品读名家作品,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并说说自己可从名作中得到哪些写作方面的启示。赏析名家作品《梅妃》及《读书的发现》,见附件。

② 点评学生习作:

阅读学生习作《赤兔之死》及《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并评点。

③ 片段作文训练:

训练

一、以你所喜爱的历史人物为主角,还原该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场景,300字左右。

训练

二、以铺排为主要表达方式描写你所喜欢的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形象,600字左右。

第三篇:心音共鸣教案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课堂教学实录(一课时)

人教版必修一《表达与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一. 课前导入

师:人生是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我们心灵的琴弦,激起心灵的阵阵涟漪。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六十秒,回顾一下,在你的生活当中,有那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着你心灵的琴弦?六十秒后,请同学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分享。

二. 话题探讨:

师:那位同学先说说,让我们大家分享分享?

生1:在我一生中最让我难忘的是我的一个初中同学。我以前学习很槽糕的,是他给了我很大的学习帮助,在他的监督故里下,我才考到这里来。我和他一起的好多事让我感动,比如有一次把我从网巴里逮出来,我发火了„„

生2:前段时间和妈妈去看好来坞的大片《金刚》,电影里的大猩猩爱那个美女(生笑),最后被枪杀,它从高塔上掉下来的那一瞬间,看着自己心爱的姑娘那绝望痛苦的表情最让我感动。生3:生活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我妈妈,我长这么大了还从来没有发现她骂我打过我,当我犯错的时候,她也没有生气,都是温和地教育我,给我讲一些相关的故事来启发我认识自己的错误。

师: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了这几个同学的最感动的人和事。其实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大家作文时却常常感到生活平平淡淡,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同学们想没有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摇头)„„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答这个“谜”。请同学们打开书79页,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讨论〈〈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多媒体出示标题)三. 文本探谜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话题探讨〉〉,看哪个同学最先找出这个“谜底”?(学生边阅读边勾画)

生1:我们之所以觉得没有东西可写的原因是缺少对生活的敏感。

师:你对“敏感”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呢? 生2:我觉得应该是一种观察力吧!

师:你的理解非常好!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一种发现美的眼光。生3:我认为除了他刚才讲的要“要对生活敏感”外,还应该有一颗对生活感恩的心。我们有时候觉得没有东西可以写,可能是我们对生活中的事情司空见惯了,正如书中说的一样“面对一个生活场景,一句真情的话,一个善意的微笑„„只要我们的心灵不麻木,就会激起涟漪。” 生4:我和他的观点一样。但我认为敏感和感恩这两个因素来说,感恩更重要。有了感恩,我们才能具备对生活的敏感。就象这个中学生写他的哑巴母亲一样,是从母亲沉默和蓄满泪水的眼睛来理解对母亲无声的教育和感恩。读到这样的文章,真的很感动。(众生鼓掌)

师:说的特别好!俗话说“唯有真情好文章”,只要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我们的生活时候,就一定能发现我们身边中的真情、人性中的闪光点,就有一种冲动想把这些美的东西、感人的东西给写出来。那么同学们谈论一下,我们该怎样去把我们感动的东西写出来呢? 生:(窃窃私语)四. 交流切磋

师:同学们,我和你们一样,同样有很多生活当中的人和事在我心灵的深处划过难于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着我的心灵,让我有一种感恩的幸福和疼痛。昨晚在备课时,情不自禁现写了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月亮桥〉〉,现在发给大家,供大家一起欣赏和讨论。师:(多媒体播放钢琴曲〈〈懂你〉〉,朗诵。)月 亮 桥 柏启平

我站在桥上看母亲,母亲站在桥上看我。明月装饰了母亲的窗子,我装饰了母亲的梦。——题记

故乡叫月亮湾,清水江流到此处划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轻轻地绕过村子,奔向山外的世界。清水江上有座桥,母亲叫她月亮桥。

月亮桥苍翠欲滴的古树旁,月亮桥下咿咿呀呀的水磨房,月亮桥边蜿蜒如练的大山路都是我今生今世寻找最美风景的证据。

月亮湾距离小镇有几十里山路,父亲在小镇里开了一家铁匠铺子。我六岁时父亲拽着又哭又跳的我跨过月亮桥,沿着蜿蜒的山路去小镇里读书。一哭二闹三回头,那月亮桥总深情地凝望着我小小抽泣的背影,还有我回头时幼稚惘然的泪光,月亮桥总揪扯着我稚嫩的心。因为桥上站着我那不同于其他母亲气质的母亲。

每逢放假,我就撒开脚板往月亮湾的方向奔,临近家居之地,爬上山坳。便竭力向竹幽林密的月亮桥望去,月亮湾铺排得大大方方,古朴淡雅,月亮桥亲切地扑入我的心,因为桥上站着一个我时时眷恋的母亲。夕阳西下无限好,半江瑟瑟半江红。母亲那爱和希冀的目光揉碎在月亮桥下的波光里。我老远就不断地大声呼喊着母亲。站在桥上的母亲,像月亮桥,饱经风霜的脸上绽露出不同于一般母亲微笑的气质。月牙儿轻挂在月亮桥的古树梢上,少儿只识贪玩滋味的我在青藤重挂的月亮桥上和同伴们跳龙门、捉迷藏。玩累了便给坐在桥上的老祖母捶背,时不时好奇地用小手摸一摸老祖母的小小脚。远处田野的蛙声,月亮桥下的河水声,月儿下我们的欢笑声,母亲月光似的呼儿声,连成了一片。在这美丽的月亮桥上,母亲月亮似的目光看着我尽情地释放着儿时的情趣和轻松。还有她那我根本无法解读的不同于其他母亲气质的企盼、柔和的眼神。

晨曦初露,竹林中鸟儿翻飞,啼声婉转悦耳,山鸠咕咕,叫声不迭。噼噼啪啪、噗噗簌簌,振翅高飞,散落在月亮桥的古树上。站在月亮桥上,极目四望,山川相缭,湿润清馨,绵长漫溢,诗意清新。远处星星点点的草垛,挺拔的秀木佳树,吱呀吱呀如歌如诉的桥下水磨,与月亮桥和谐地融为一体,酿造出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江水的田园香气,如痴如醉而又迷茫自失。母亲轻抚着我的头,凝望着山的那边,慈声励语:“去吧,儿,好好读书!读到你书上画的地方去。” 我似懂非懂的点着头,背着书包,在母亲余音缭绕的凝视下,跨过月亮桥,踏上那蜿蜒如练的山路。回头一望,月亮桥上的风景让我心悸——母亲雕塑般的身影和月亮桥构成了我今生今世深深的记忆。母亲告诉我,叮嘱我,要好好读书,读到我书中那美丽画儿的地方中去,那儿才有更美更美的风景。我知道,月亮桥是月亮湾唯一通向山外的彩虹桥。我那时不知道母亲何以知道我每次回月亮湾的时辰,上苍也许可怜做母亲的人,赐予了她一种心灵的感应吧。她每次都站在桥上凝望着从山那边求学归来的我飞向她的身边,无论是寒暑易节,还是飞雪风雨。在我七色的梦境中,总是固执地认为月亮湾、月亮桥是我长大后最终归宿的风景,然而母亲总是坚决地摇着头,说我必须属于比月亮桥、月亮湾更美丽的风景——那就是母亲从我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书来,指着书中的画儿慈声而不失严厉的叮嘱:“读到书中这画儿的地方去,那儿才是你最美的风景。”年少的我似懂非懂。真的不理解为什么书中的“哪儿”才是我最美的风景?为什么每次返校,母亲总要把我送上月亮桥,柔和的目光久久地注视着我迈向曲曲折折的山路,直到我翻上山坳变成了小黑点?我只知道我的背后有月亮桥,月亮桥上有我母亲不同于其他母亲月亮般的目光。

我从月亮桥上走过了春夏,迈过了秋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一次的回归,都定格了一幅月亮桥的永恒迎送风景画。自从父亲用他那有力的布满老茧的手拽着泪流满面的我跨过月亮桥,就注定了母亲不同于一般母亲更希冀严厉的目光。母亲和月亮桥是我梦想的起点,也是我希望的终点。月亮湾、月亮桥和母亲组合的风景是我生命点缀的鞭策和精神的家园。从此,我为了寻找比月亮桥更美的风景而跋涉在人生曲折坎坷的求学寻“画”之路上,读书读到了母亲千叮万嘱的画儿里去了。母亲用微笑的泣语告诉我,她是从风景如画的城市来到月亮湾的月亮桥上。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嫁给了月亮桥上的父亲。月亮桥装饰了母亲的窗子,我装饰了母亲的梦。仰视母亲泣语微笑的慈容,我才读懂了母亲不同于月亮桥上其他母亲月亮般柔和的目光和气质。母亲于1997年8月13日突然离我而去了,故乡只剩下了月亮湾的月亮桥。如今独自到了天涯海角,今朝的思情陪伴着往昔的记忆,往昔的记忆萦绕着今朝的思情。散落我风景馨香的月亮桥,时时在我脑海中划过。桥上那幅恬静淳朴、至纯至善的母子四季迎来送往图,时时掠起我思念的浓浓愁绪,定格着我人生最美的风景。

故乡叫月亮湾,月亮湾里有清水江,清水江上还有月亮桥,月亮桥上再也没有了母亲,母亲眼里却永远有着儿子寻找书中最美风景的背影。

师:(朗读毕,我的眼眶湿润了,有的学生也感动得眼眶噙满泪水。短暂的沉默之后,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谢谢同学们的掌声和鼓励!前面是老师向你们提问,老师跟着分享了你们的观点和想法。你们看了老师写的文章,你们肯定有很多的想法和思考,同学们再阅读思考一下,我们来一个答记者问的形式,你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问什么尽管问什么,我来回答,让你们分享一下老师的写作感受,好不好? 生:(掌声)好!

生1:老师,刚才听了你朗读,我真的很感动。我母亲是一个非常好的母亲,我很想把母亲的事写出来,但一提起笔就不知道该怎么写了。母亲让我们感动的事情很多,老师也是一样的,你怎么就想到用月亮桥来写母亲呢?谢谢。(生鼓掌)

师:你问得非常好!的确母亲让我们感动的事情很多,想写的东西太多,我们不可能样样都写,否则就变成记流水帐了。这就需要选好角度,找准一个切入点,做到以小见大。我是从农村长大的孩子,母亲是从城市来到偏僻的故乡月亮湾,在哪个特殊的年代嫁给了我的父亲,生下了我们兄弟姊妹四人。母亲有和其他孩子母亲不同的气质和思想意识,她督促我们学习,逼迫我父亲给我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每次求学后回家,翻越几座大山后,看到月亮桥,母亲似乎知道我那一刻要回来一样,她都在月亮桥上注视着我回家的方向。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兄弟姊妹读书求学上,期望我们能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所以无论是寒暑易节,还是春夏秋冬对我们是迎来送往,千叮嘱万叮咛。母亲在这一点上是最触动我的心,也是我最感动的点,多少年来,我一直难于忘怀。也就是刚才我们讨论的,只要有一颗感恩和敏感的心去对待生活,就有写不完的素材。月亮桥是母亲鼓励我求学的见证,是触动我心灵人和事的见证,这样我就明确了用月亮桥做线索组织材料来怀念母亲。因此,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注意(板书): 意犹帅也——写什么

生2:读了你的文章,说实在的我很感动,这是我第一次读语文老师写的文章。我特别喜欢你改编卞之林的《断章》作为题记,我写作文的时候,也想到写题记,但老是不知道怎么写,老师,你在写《月亮桥》的时候,是怎么想到改写这首诗来做题记呢?谢谢。

师:呵呵,你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开头的题记,是我们前段时间学习的第一单元〈〈中外短诗五首〉〉中卞之林的《断章》。这首短诗我们学习的时候讨论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首诗的意味。昨晚我在构思写母亲的时候,就想到家乡那座母亲给命名的月亮桥,母亲多次在这个桥上一个一个地送我们兄弟姊妹去大山外求学,也在桥上等我们一个一个的学成归来。我们是母亲在桥上最美丽的风景,也是母亲今生最美的梦。所以就一下子就想到了卞之琳的〈〈断章〉〉,改造一下他的这首诗,用来作为自己的题记。很多同学作文时,喜欢在开头写一个题记之类的,但题记必须是为文章主题服务的,也可以说是文章的一个引子。我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围绕题记来进行选材和构思的,题记含蓄的揭示了我写这篇文章的中心。其实,我们学的课文,有用之不尽的资源,我们的课文大部分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有丰富的语言材料,有闪耀着的哲学观点,有震古烁今的典型事例,有光照千秋的诗文名句,都是我们作文的最好宝典,就看我们如何进行迁移、改造和创新。所以善用课本,巧用名著是两个重要的选择作文材料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精读课本和一些名著,情随意到,信手拈来,否则,你想巧也“巧”不起来哟。(板书):善用课本,巧于运用。

生3:老师,我感觉你文章的第四自然段写景虽然写得挺美的,但我老感觉没有第二自然段写的几句景来得自然。老师,你是怎样看的呢?(众生惊讶,然后鼓掌)

师:呵呵,能挑出老师文章的毛病真是难能可贵之处,非常高兴你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中的写景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是点点勾勒几笔,第四自然段是细致描写,我这样写的目的是用景物来渲染和烘托母亲那美好的形象,都是景语,你这么一说,我也有这种感觉,似乎有堆砌之嫌。好的文章还得来源于反复的修改,古人有“推敲”之佳话,老师非常高兴接受你的意见,下去之后,我再去反复读读,力求把它“推敲”得更美。(学生鼓掌)刚才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给了我们大家一个启示:(板书)景物是为主题服务的,行文要自然。

生4:我最喜欢你文章中的抒情语言,特别是“今朝的思情陪伴着往昔的记忆,往昔的记忆萦绕着今朝的思情”和“故乡叫月亮湾,月亮湾里有清水江,清水江上还有月亮桥,月亮桥上再也没有了母亲,母亲眼里却永远有着儿子寻找书中最美风景的背影”的句子。有时我回忆到自己感动的人和事,很想用很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可是一提起笔,又不知写什么了,很郁闷的(生笑),老师,你说怎样才能做到你这样呢?(生笑鼓掌)

师:哈哈„„谢谢你的欣赏和鼓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们想要超过老师太容易!也是我希望和最高兴的事情。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情感是文章的灵魂,语言是文章的衣裳,因此我们要注意感情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就是刚才我们讨论的要有一颗感恩和敏感的心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直接积累;在就是要博览群书,养成一个好读书的习惯,从书本中间接积累。宋代理学家朱熹在白鹿洞讲学时,有一个叫黄干的学生看到朱熹读过的书页边摸成了黑色,不禁惊叹:“先生哪里是在读书,分明是在‘吃’书啊!”朱熹点头说:“对,白鹿洞的第一条学习规定,就是讲究‘吃’书。通常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吃’法,一种是‘牛吃法’,‘牛吃’,大嚼大咽,然后反刍;人‘吃’,细嚼慢咽,才见滋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既要博览群书,又要精读。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活跃我们的思维。精读甚至背诵重点诗文,可以吸收精华的东西,化在我们思想中,才能笔到随来。我在文章中写“故乡叫月亮湾,月亮湾里有清水江,清水江上有月亮桥,月亮桥上再也没有了母亲,母亲眼里却永远有着儿子寻找书中最美风景的背影”等句子,这都是我情感油然而生的,这源于平日阅读和做读书笔记的结果。所以一开始教你们,就给大家推荐好的文章和作品,要求大家学会写生活札记和读书笔记。当然老师也没有达到朱熹说的那种境界,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能说做不到吗?(生笑而鼓掌)所以啊就要(板书)阅读、积累、应用 生5:刚才听了你读完《月亮桥》,被你文章中的情感所打动,你在评点同学的作文时常说“这是一篇构思非常新颖的文章”,老师你能谈谈你的文章构思吗?(生鼓掌)师:好!说实在的,刚才给大家朗诵时,我也非常激动。我刚才说了,母亲给我感动的东西太多,要想写的东西太多,月亮桥就是我感情的切入点,也是我想写母亲的线索。所以我选择的材料都是围绕着与月亮桥有关的材料来进行的。以时间为顺序,以月亮桥为线索,把我去求学时母亲送和迎的画面串起来,就象我们平日里看到的冰糖葫芦是用一根细棒把糖葫芦串起来买的,细棒就是线索,糖葫芦就是母亲送和迎的材料,母亲反复说的那句话“读到你书上画的地方去”就是一个细节,以此来展现母亲对我深深的期望。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我在文章中有五次写到母亲不同于其他母亲微笑的气质和眼光,当你第一次在第三自然段读到“因为桥上站着我那不同于其他母亲气质的母亲”时,你也许会产生一种纳闷,为什么他的母亲不同于其他母亲的气质呢?难道仅仅是要孩子读书吗?天下的母亲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的呀!我这样在文章中四次写到,都没有揭示原因,直到第五次—也就是文章快要结束时,才道明原因,目的是引起读者读下去,“文是看山不喜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波澜,同时这也是一个细节描写。因此在动笔之前,要想好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写的是怎样一个人?想抓住哪一点来展开叙述?所以动笔之前要做到(板书)怎么写:构思、剪裁、细节描写。谢谢这个同学非常有深度的提问。(学生鼓掌)生6:老师,听了你朗读《月亮桥》,的确很感动。文章的题目很美,月亮桥就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题记很美,带有一种朦胧的意味;情感很美,有打动我的原因为证。但我又仔细看过几遍后,总感觉文章的语言有过分追求华丽之嫌,没有《金岳霖先生》的语言来得朴素自然,对不起,老师,这只是我的感觉而已,不知老师是否也有这种感觉呢?(生鼓掌)

师:你能提出这样挑战性的问题我自豪!同学们请再次给她掌声鼓励。(掌声)呵呵,这个问题使我高兴的同时,也的确难住了我。把老师和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作对比,实在是给老师一个最大的鼓励。(生笑)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文章的好与不好,不是作者自己来评论的,而是由读者来决定的。对于这个问题,老师的确没有注意,也许她的感觉是对的,我在写文章时,可能有意和无意识中有这种倾向,不瞒你们说,在读中学的时候写作文,语文老师也曾给我的作文作过“追求辞藻华丽”的评语,可能是涛声依旧的病又犯了而自己没有发现,(生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我下去后一定字斟句酌,把它好好的“装修”得自然大方些,再给大家汇报。(生笑鼓掌)

五、写作布置:

师:谢谢同学们和我一道共同分享了写作的感受,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老师写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和评点只是想抛砖引玉,从你们的提问中我很受启发。我想大家心里一定有很很多多触动你心灵的人和事,有亲情,有同学情,有朋友情,有师生情„„那么下节课就让我们提起笔来,以“感动”为话题,一展你的才情,尽情抒写你心中那动人的往事。下课,(生起立)谢谢大家!(生鼓掌)

[教学评析] 《新课标》明确了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目标: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能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本教学实录是在重点班上写作指导课时的第一课时,落实了《新课标》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目标的要求,具有以下两大特色:

一、嫁接作文教学中教与学的桥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落实《新课标》高中作文教学目标最佳切入点的主体性原则。几乎我们所有一线的语文老师都痛感于学生作文能力提高之艰难,各家语文教学杂志在《新课标》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目标,展开过热烈的讨论,专家们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理论云集。我想,无论那一家的观点都不能能离开老师的指导。我比较赞成这样的观点:“语文教师教作文必须自己先能写一点,就象数学老师不可能不会做题一样,这是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只有对写作有了亲身体验,积累一些感性的东西,指导学生才具体、切实、有针对性。”可以说是一语道破了《新课标》高中作文教学目标实施的切入点。课程改革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教师在此过程中主导作用只能加强不能 削弱。因此,本次《表达交流: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作文教学,我与其给学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如自己写一篇文章给学生看,用作文教作文,以实践教理论。这节课学生被打动了,引起了他们感情的共鸣,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深远的意义在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能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同时也嫁接了教材和学生之间、写作理论和写作实践之间、教师的教和学生写之间的一座桥梁,这座桥梁点燃了学生主体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激情,是此次作文指导课的特色。

二、由教师的问题设计转变为学生的阅读后的思考提问,创造了平等、民主、互动的氛围,尊重学生,以平等的态度与他们探讨,恰到好处地启发指导,落实《新课标》高中作文教学目标的人本性原则。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学生作文时最直接的模仿对象一是课本,二是老师。但课本往往对于他们是阳春白雪,太高雅了,老师虽是下里巴人,但又往往是君子动口不动手,面对干瘪的理论,学生茫然丛生,无所适从。而教师的写作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质量。这节课,学生听了我自己用配乐朗诵了自己的文章,我朗诵的文章打动了他们,有的学生还眼含泪花,他们面对老师的这种做法,他们感动的同时是充满新奇的,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知道这是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千栽难逢的好机会,一反自己来讲写作的感受,而是让学生来评价老师的作文,提出他们心中想问的问题,学生反应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在写作中遇到的难题,比如学生提的“你在评点同学的作文时常说‘这是一篇构思非常新颖的文章’,老师你能谈谈你的文章构思吗?”“我最喜欢你文章中的抒情语言,特别是‘今朝的思情陪伴着往昔的记忆,往昔的记忆萦绕着今朝的思情’和‘故乡叫月亮湾,月亮湾里有清水江,清水江上还有月亮桥,月亮桥上再也没有了母亲,母亲眼里却永远有着儿子寻找书中最美风景的背影’的句子。有时我回忆到自己感动的人和事,很想用很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可是一提起笔,又不知写什么了,很郁闷的(生笑),老师,你说怎样才能做到你这样呢?(生笑鼓掌)”,这些问题的确是我们语文教学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在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时,有针对性的和学生切磋一些阅读和写作方法的指导,也指导他们作文时要想好写什么,感动的是什么,怎么写的问题,这些是我自己的写作感受,而不是纸上谈兵,学生兴趣浓而易于接受,培养了师生间切磋交流的习惯。说实在的,学生能否进行自主作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对写作的情感,在第二节的写作课上就证明了这一点的成功,学生们都写出了许多感人的文章。

第四篇:听心音测血压,心电图(范文模版)

人体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实验原理

血型就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凝集原)的类型。在血型系统中最重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是Rh血型系统。在ABO血型系统中,根据红细胞上是否含有A、B凝集原而分为A、B、AB和O型。血清中含有凝集素,且A凝集原只能与抗A凝集素结合,B凝集原只能与抗B凝集素结合,血型鉴定即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抗B血清)及标准B型血清(抗A血清)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上凝集原的类型。Rh阳性和阴性通常以红细胞上是否含有D抗原来判断,含D抗原则为Rh阳性,大部分人为Rh阳性,极少数人为Rh阴性。

交叉配血实验是将供血者的红细胞和血清分别和受血者的血清(主侧)和红细胞(次测)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交叉配血是输血前的必需步骤,应坚持同型输血、交叉配血的原则。其目的,一是鉴定所测血型是否正确;二是观察是否还有其他不能输血的因素存在,以确保安全输血。

实验目的掌握ABO、Rh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对象

人(学生自愿者)。

实验器材和药品

显微镜、离心机、采血针、双凹玻片片、滴管、1ml吸管、小试管、试管架、牙签、消毒注射器及针头;标准A、B型血清、抗D血清、生理盐水、75%酒精、碘酒、棉球、消毒棉签。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一、ABO血型鉴定:

(一)玻片法

1.用75%酒精棉球消毒左手无名指端,用消毒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吸管吸一滴血于盛有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中,混匀之城红细胞悬液;

2.取一双凹载玻片,在左上角写A字,右上角写B字,将一滴标准A型(抗B)血清滴在右侧凹内,一滴标准B型(抗A)血清滴在左侧凹内,滴管切勿混用;

3.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滴一滴于载玻片两侧的血清上,注意不要使滴管尖端与血清接触,用牙签两端分别混匀;

4.10—30分钟后用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象。根据下表鉴定结果

凝 集 现 象

标准A型(抗B)血清

标准B型(抗A)血清

被检者血型

-+ A型 +-O型

玻片法鉴定ABO血型(+ 有凝聚,-未凝聚)

(二)试管法

1.取试管2只,分别标明A,B字样,分别加入相应标准血清2滴,各管加入受试者的红细胞悬液1~2滴摇匀;

2.将上述二试管用1000转/分离心1min;

3.取出小试管,轻弹底部,如沉淀物呈团块状浮起为凝集,呈散在烟雾状上浮进而恢复原混悬状为无凝集。

二 Rh血型鉴定(盐水介质法)

(一)试管法

1.取小试管3支,1支注明抗D,另1支注明阳性对照,最后1支注明阴性对照; 2.将室温盐水反应活性的抗D血清各1滴加入上述试管内;

3.抗D试管中加入1滴5%待检者红细胞(盐水、血清)悬液,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阳性红细胞及阴性红细胞悬液1滴; 4.轻轻混匀,于3000r/min离心15s; 5.取出轻轻摆动观察有无凝集。 

(二)玻片法

1.取三凹玻片1块,在左侧注明抗D,中间段注明阴性对照,右侧注明阳性对照; 2.将室温盐水反应的抗D血清各1滴加入上述小格内;

3.抗D小凹内加入待检者5%红细胞悬液1滴,阳性对照内加入阳性对照红细胞悬液1滴,阴性对照加入阴性对照红细胞悬液1滴;

4.用干净玻棒搅拌红细胞悬液和试剂血清充分混合;

5.连续轻轻倾斜转动平板,一般在2min内观察有无凝集,或按试剂说明书规定的时间观察结果。

三 交叉配血:

1.以碘酒、酒精消毒皮肤后,用消毒的干燥注射器抽取供血者静脉血2ml,取1滴加入盛有生理盐水1ml的小试管中,制成红细胞悬液;其余血液装入另一小试管中,待其凝固后离心分离血清;在试管上分别注明“供红”和“供清”。

2.同法制成受血者的红细胞悬液及血清,分别注明“受红”和“受清”。3.取一双凹载玻片,在左上角写“供红受清”,右上角写“供清受红”。分别用滴管吸取“供红”、“受清”各1滴于左侧凹内,再分别用滴管吸取“供清”、“受红”各1滴于右侧凹内,用牙签两端分别混匀。

4.10—30分钟后观察结果,如两侧均无凝集现象,表示血型配合,可以输血。

注意事项

1.操作时各滴管不能混用。

2.肉眼看不清凝集现象时,应在显微镜下观察。

3.红细胞悬液不能太浓和太淡,否则可能出现假阴性反应。

4.必须注意区分红细胞叠连现象与凝集现象,前者经混匀或摇晃,串状的红细胞即可分开,而后者决不会因此而有所变化。

5.静脉采血必须严格按临床化验要求进行操作,如本实验室不具备条件,可免做交叉配血实验。【思考题】

1.如果有标准A型红细胞和标准B型红细胞,但无标准血清时,能否进行血型鉴定? 2.为什么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输血仍要做交叉配血实验?

心音听诊和血压测量

实验原理

心音是由心脏瓣膜关闭和心肌收缩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用听诊器在胸壁前听诊,在每一个心动周期内可以听到两个心音。第一心音:音调较低(音频为25~40次/秒)而历时较长(0.12秒),声音较响,是由房室瓣关闭和心室肌收缩振动所产生的。由于房室瓣的关闭与心室收缩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的标志,其响度和性质变化,常可反映心室肌收缩强弱和房室瓣的机能状态。第二心音:音调较高(音频为50次/秒)而历时较短(0.08秒),声音较清脆,主要是由于半月瓣关闭产生振动造成的。由于半月瓣关闭与心室舒张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张的标志。其响度常可反映动脉压的高低。

临床常用的心音听诊区:

二尖瓣听诊区:心尖部,即位于左锁骨中线内侧第五肋间处。

三尖瓣听诊区:胸骨右缘第四肋间或胸骨剑突下。

主动脉听诊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又称第五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产生的杂音在此处最响亮。

肺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测定人体动脉血压最常用的方法是间接测压法,它是使用血压计的袖带在动脉外加压,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动脉血压的。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并没有声音,但如给血管施加压力使血管变窄形成血液涡流时则可发生声音(血管音)。用袖带在上臂给肱动脉加压,当袖带内压力超过动脉的收缩压时,动脉血流完全被阻断,此时用听诊器在肱动脉处听不到任何声音。如袖带内压力低于动脉内的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当心脏收缩,动脉内有血流通过,舒张时则无,血液断续地通过受压血管狭窄处,形成涡流而发出声音。如袖带内压力等于或小于舒张压时,则血管内的血流连续通过,所发生的音调突变或声音消失。故恰好可以完全阻断血流所必须的最小袖带内压力(即发生第一次声音时),相当于收缩压。在心舒张时也有少许血流通过的最大袖带内压力(即音调突变时),相当于舒张压。

实验目的

⒈学习心音听诊的方法,了解正常心音特点及其产生原理,识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

⒉了解并掌握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原理和方法,观察运动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实验对象 人

实验器材和药品 听诊器、血压计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一、心音听诊:

⒈受试者安静端坐,露出胸部。

⒉主试者戴好听诊器,听诊器的耳端应与外耳道开口方向一致(向前)。以右手的食指、拇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胸端紧贴于受试针胸部皮肤上,依次(二尖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仔细听取心音,注意区分两心音。

⒊如难以区分两心音,可同时用手指触诊心尖搏动或颈动脉脉搏。与此同时出现的心音即为第一心音。然后再从心音音调高低、历时长短鉴别两心音,直至准确识别为止。

⒋比较不同部位上两心音的声音强弱。

二、血压测量:

⒈受试者静坐5分钟,脱去右臂衣袖。

⒉松开打气球上的螺丝,将袖带内的空气完全放出,再将螺丝扭紧。

⒊将袖带裹于受试者右上臂,其下缘应在肘关节上约3厘米,松紧应适宜。受试者手掌向上平放于台上,袖带应与心脏同一水平。

⒋在肘窝找到受试者的肱动脉搏动处,左手持听诊器的胸端放在上面(注意:不可用力下压,但也不能接触过松而听不到声音)。

⒌右手持打气球,向袖带打气加压,同时注意倾听声音变化,在声音消失后再加压30毫米汞柱。然后扭开打气球之螺丝,缓慢放气(切勿过快),此时可听到血管音的一系列变化,声音从无到有,由低而高,而后突然变低,最后完全消失。再次扭紧打气球螺丝,继续打气加压,反复听2~3次。

⒍重复上一操作,同时注意血压计之水银柱和声音变化。在缓慢放气减压时,第一次听到血管音时的水银柱高度即代表收缩压,在血管音突然由强变弱时的水银柱高度即代表舒张压。记下测定数值后,将袖带内的空气放尽,使压力降至零,再重测一次。

⒎打开袖带与检压计的皮管接头(注意不可将袖带取下),令受试者在室外跑跳2分钟后,立即将接头接好,测定血压,观察运动后的血压变化。

注意事项

⒈实验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以利听诊。

⒉听诊器耳端应与外耳道方向一致,橡皮管不得交叉、扭结。橡皮管切勿与它物摩擦,以免发生摩擦音,影响听诊。

⒊如呼吸音影响听诊,可令受试针暂停呼吸片刻。

⒋袖带裹绕要松紧适宜,并与心脏同一水平,切上臂不能被衣袖所压迫。

⒌重复测压时,须将袖带内空气放尽,使压力降至零位,然后再加压测量。

⒍如发现血压超出正常范围时,应让受试者休息10分钟后复测。在受试者休息期间,可将袖带取下。

⒎血压计使用完毕,应将袖带内气体放尽,收好。【思考题】

⒈描述所听到的心音及不同听诊区两心音各自的不同。⒉根据你的操作,你认为哪些因素可影响血压的测定?

体表心电图

实验原理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窦房结、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并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传到体表。这种电变化经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称心电图(ECG)。心电图可反映整个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及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心电图应用最广泛的是普通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正常的心电图包括P波、QRS波和T波,P波表示心房去极化,QRS波表示心室去极化,T波表示心室复极化。

实验目的了解心电图产生原理、测量方法、各波和间期的形态及其意义 实验对象 人

实验器材和药品 心电图仪,导电液,酒精棉球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1.接好地线后打开电源,以防交流电干扰并保障病人安全。

2.受试者摘下眼镜、手表等金属物品和手机等电子产品后平卧。

3.两侧腕关节屈侧上方、内踝上方3-5cm处先用酒精棉球脱脂,涂上导电液后放上电极。4.接好肢体和胸导联线 肢导 右手腕---红色 左手腕---黄色 左脚腕---绿色 右脚腕---黑色

胸导 V1: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V2: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V3:探查电极放在V2 与V4连线的中点。V4:探查电极放在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V5:探查电极放在左腋前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V6:探查电极放在左腋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

5.调节心电图仪的基线位置、增益幅度、记录速度。

6.再检查基线平稳、无肌电和市电干扰后依次记录肢体导联Ⅰ、Ⅱ、Ⅲ、aVR、aVL、aVF和胸前导联V1、V2、V3、V4、V5、V6 12个导联的心电图。

6.记录完毕后,关上电源开关,在记录纸上注明姓名,测定时间等。

注意事项

1.在进行描记心电图前,让被检查者静卧数分钟。使全身肌肉松弛,在冬天应在比较温暖的环境内进行,这样可以减少因肌肉震颤而引起的干扰。

2.对初次检查心电图者,在操作前要作些解释工作,说明这种检查是毫不痛苦的,也没有什么危险性,以减少和消除心理上的紧张。

3.被检查者一般采取卧位,宜用木床。如在铁床上做,应注意绝缘,使身体不与其他任何金属导电体接触,可在床上垫上橡皮或塑料布,亦不能与墙壁和地面接触,以免受到干扰。

4.四肢及胸前安放电极的部位,要将皮肤擦洗干净,并涂上导电液体,保持皮肤与电极良好接触及导电性能。

注:标准导联包括3个导联。Ⅰ导联将两个电极分别放在右臂和左臂;Ⅱ导联放在右臂和左腿;Ⅲ导联放在左臂和左腿。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把探查电极放在右臂,称为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aVR);探查电极放在左臂,称为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aVL);探查电极放在左腿,称为单极加压左下肢导联(aVF)。

思考题

1.心电图波形和各部分的意义是什么?

2.心电图伪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为什么不同导联所记录的心电图在波形上有差异?

第五篇:心音共鸣.作文学案

作文《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导学案

制作人: 樊天玺授课时间:2013、8、28课时:2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细节描写,让动人的瞬间定格。

3、体味人间真情,珍惜幸福生活。

2、明确怎样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4、观察生活,精心选材,写一篇记叙文。

【重、难点】

学习写作技巧,训练语言表达。

【方法指导】

1.以引导、启发为主,以学生讨论、点评为主。

2.合作探究---让学生阅读原文,弄清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从哪几方面入手,然后老师结合例文讲具体的写法。

【知识链接】

1、母亲的手(节选)(庄 因)

在异乡做梦,几乎梦梦是真。去夏匆匆返台,回来后,景物在梦中便很是依稀了,故交,新友、亲戚们也都相继渐隐,独留下母亲一人,硕大磐固,巍伟如泰山,将梦境充沛了。

那夜,我梦见母亲。母亲立于原野,背了落日、古道、竹里人家、炊烟、远山和大江,仰望与原野同样辽阔的天极,碧海青空中,有一只风筝如鲸,载浮载沉。母亲手中紧握住那线绕于,线绕子缠绕的是她白发丝丝啊。顷刻,大风起兮,炊烟散逝,落日没地,古道隐迹,远山坠入苍茫,而江声也淹过了母亲的话语„„母亲的形象渐退了;我的视线焦定在她那一双手,那一双巨手,竟盖住了我泪眼所能见的一切。

母亲的手,在我有生第一次的强烈印象中,是对我施以惩罚的手。孩童挨大人骂挨大人揍是不免的,但我却怎么也想不起任何挨母亲打的片段来;连最通常的打手心打屁股都没。虽如此,母亲的惩戒更甚于打,她有揪拧的独门绝招。我 1

说绝招,是她揪拧同时进行──揪起而痛拧之。揪或拧,许是中**亲对男孩子们惯用的戒法,慈母在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力驱使下,总会情急而出此的。

我的母亲也正如天底下数亿个母亲一样,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的。特别是小时候,国有难,民遭劫,背井离乡,使得母亲对她孩子们律之更严,爱之益切,责之越苛。有一年,家中来了远客,母亲多备了数样菜,这对孩子们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了。我因贪嘴,较往常多盛了半碗饭,可是,扒了两口,却说什么也吃不下了。隔了桌子,我瑟缩地看着母亲。她的脸色平静而肃然,朝我说:“吃完,不许剩下。”我摇头示意,母亲的脸色转成失望懊忿,但仍只淡淡地说:“那么就下去吧,把筷子和碗摆好。”在大人终席前,我不时偷望着母亲,她的脸色一直不展。也不言笑。到了夜里,客人辞去,母亲控制不了久压的情绪,一把拽我过去,没头脸地按我在床上,反了两臂,上下全身揪拧,而且不住说:“为什么明明吃不下了还盛?有得饱吃多么不易,你知道街上还有要饭的孩子吗?”揪拧止后,我看见母亲别过头去,坐在床沿气结饮泣。从此以后,我的饭碗内没有再剩过饭。

当然,母亲的手,在我的感情上自也有其熨贴细腻的一面。那时,一家大小六口的衣衫裤袜都由母亲来洗。一个大木盆,倒进一壶热水后,再放人大约三洗脸盆的冷水,一块洗衣板,一把皂角或一块重碱黄皂,衣衫便在她熟巧之十指下翻搓起来了。安顺当时尚无自来水,住家在院中有井的自可汲取来用,无井的便需买水。终日市上沿街都有担了两木桶水,水面覆以荷叶的卖水的人。我们就属于要买水的异乡客。寒冻日子,母亲在檐下廊前洗衣,她总是涨红了脸,吃力而默默地一件件的洗。我常在有破洞的纸窗内窥望,每洗之前,母亲总将无名指上那枚结婚戒指小心取下。待把洗好的衣衫等穿上竹竿挂妥在廊下时,她的手指已泡冻得红肿了。

也同样是那双结满厚硬的茧手,在微弱昏黄的油盏灯下,毫不放松地,督导着我们兄弟的课业。粗糙易破的草纸书,一本本,一页页,在她指间如日历般翻过去。我在小学三年级那年,终因功课太差而留级了。我记得把成绩单交给母亲时,没有勇气看她的脸,低下头看见母亲拿着那张“历史实录”的手,颤抖得比我自己的更其厉害。可是,出乎意外地,那双手,却轻轻覆压在我头上,我听见母亲平和地说:“没关系,明年多用点功就好了。”我记不得究竟站着多久,但我永远记得那双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冬夜,炉火渐尽,屋内的空气更其萧寒,待我们上床入睡后,母亲坐在火旁,借着昏灯,开始为我们缝补衣袜。有时她用锥子锥穿厚厚的布鞋底,再将麻绳穿过针孔,一针一针的勒紧,那痛苦的承受,大概就是待新鞋制好,穿在我们脚上时,所换得的欣快的透支罢!

去夏返台时,注意到母亲的手上添了更多斑纹,也微有颤抖,那枚结婚戒指竟显得稍许松大了。有一天上午,家中只留下母亲和我,我去厨房沏了茶,倒一杯奉给她。当我把杯子放在她手中时,第一次那样贴近看清了那双手,我却不敢轻易去触抚。霎时间那双手变得硕大无比,大得使我为将于三日后离台远航八千里路云月找到了恒定的力量。

母亲的手,未加过任何化妆品的润饰。唯其如此,那是一双至大完美的手。评点:

母爱是一种伟大的无私的爱,庄因从人们常见的“母亲的手”这一角度入手,以质朴无华的文字、采用白描写的手法点染母爱,娓娓道来,于平淡中现真情,表现得非常贴切、自然,全无牵强附会,让人惊异于母爱的深沉。全文以“手”为中心,将几个事件穿针引线,且将这种母爱置于中国文化氛围中,增强了母爱的传统意蕴。

2、父亲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篓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地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点。”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代:“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抹布,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声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代,又揣了回去。

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留不住,我决定叫一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待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霎时百感交集。

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过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能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乞谅和深情致敬啊!

【学习过程】

1、怎样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学生阅读《小站歌声》,学习本文的构思技巧。

小站歌声

子夜时分,山村的小站昏暗静谧。苗老师提着行李,来到站台。突然,她像触电般浑身颤抖起来。

她本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离开山村,没想到全班四十多个孩子全站在这里为她送行。

站牌下,放着一篓子山核桃,蒌把上贴着个红双喜字。这是山里人祝贺新婚的礼节。

三天前,她去了趟县城。回到山村,她对孩子们说,她要去千里外和她的男朋友举行婚礼。婚后,她就在那里定居。

孩子们舍不得她,却没张口挽留,只将一串串难舍难分的泪水洒下。远处传来列车的长鸣。

四十多个孩子含着泪水,想一棵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一样,悲凄地立着。班长说:“咱们为苗老师唱一首《好人一生平安》吧。”

歌声在夜空中响起:“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这歌声低沉悲哀。这是孩子们真诚的祝愿。

列车徐徐向前开动着,孩子们像一阵旋风一样随车跑着,唱着。

歌声像泪水滤过似的。

车上苗老师失声痛哭起来。

孩子们怎知道,她不是去结婚。三天前,去县城体检,她患了白血病,在人生的路途上,她只有半年时间了。

问题:本文构思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样的构思有何好处?

3.让学生阅读下文,学习下文的构思技巧。

我的母亲(片段)

同盟军在欧洲大陆登陆时,我从家乡寄来的信中感到一种快乐安宁的情绪,似乎母亲已经知道胜利即将来临。信中流露出一种特别的温情,还时常夹杂了一些我不能理解的歉意。

“我亲爱的儿子,我们已经分离了这么多年了,我希望你已经习惯身边没有我这个老母亲了。话说回来,我毕竟不能永远活在世上。记住,我对你从未有过丝毫的怀疑。我希望你回家明白这一切之后,能原谅我。我不得不这样做。”她做了什么事需要我的宽恕?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

巴黎快解放了,我准备坐飞机在法国南部跳伞,去执行一项与秘密抵抗组织联络的任务匆忙忙,急躁得浑身热血沸腾。除了想早点回到母亲身边;其他我什么都不想了。

我一路匆现在我要回家了,胸前佩着醒目的绿黑两色的解放十字绶带,上面挂着战争十字勋章和五六枚我终生难忘的勋章,我的黑色战服的肩上还佩带着军官肩章,帽子斜向一边戴着。由于我面部麻痹,脸上露出一种异常的刚毅。我写了一部小说,挎包里装着法文和英文版本。这时候,我深深地陶醉在青春和自信中。对我来说再往下继续回忆是痛苦的。因此,我要尽快结束它。到达旅馆时,我发现没有一个人问候我,跟我打招呼。我询问的那些人说他们隐隐约约记得几年前有一个古怪的俄国老太太管理这个旅馆。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见到过她。原来,我母亲在3年零6个月前就已经离开人间了。但是她知道我需要她,如果没有她在这儿给我勇气,我绝对不能独立生存下去,不能像一个法国人那样勇敢战斗。因此,她临死前定出了她的计划。

在她死的前几天中,她写了近250封信,把这些信交给她在瑞士的朋友,请这个朋友定时寄给我。当我们在圣·安东尼门诊所最后一次见面时,我看到她眼中闪着天真狡黠的目光。毫无疑问,这些信就是她当时算计的新花样。

就这样,在母亲死后三年半的时间里,我一直从她身上吸取着力量和勇气——这些能够使我继续战斗到胜利的那一天所需要的力量和勇气。

问题:本文在构思方面与《小站歌声》有何不同?

4、学生集体讨论,好文之源皆在一“情”字,情之真,情之切,情之奇!开放话题: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布置作业】

人,经常接触的是养育自己的生身父母,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正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谱写着我们的多彩人生,维系着这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在这方面你一定有许多切身感受,动人的故事,也一定有许多深刻的体验,独到的见解。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所写内容要在“亲情”的范围之内,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课堂反思】

《新课标》明确了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目标: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能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课堂小节】

本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怎样写触动人心灵的人和事。

下载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心音共鸣导学案

    编号:YWB1——008 高中语文科导学案 写作1: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编制人:于德江 校对人:曹晓红 审核人:张桂芳 预习纲要 一、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掘生......

    保洁工的心音的诗歌

    是天意,缘分是命运的设定,今晚,身不由己,被现实用目光挑进了歌庭!一身环保标志农民的特征!KTW的旋律彈醒我与隔代友人昏睡的梦境生活在这氛围中触动,感受一个个每天的太阳全新一个......

    心音的详细解析及造句[大全五篇]

    一次心动周期可产生四个心音,一般均能听到的是第一、第二心音。关于词语心音的那些可以摘抄的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词语心音,供大家参考。一、心音解析心脏收缩和舒张时......

    《心音》杂志社外联部2011成员参考资料目录

    《心音》杂志社外联部2011成员参考资料目录 一、致2011级成员信二、浅谈大学生如何拉赞助 致 2011级《心音》实习成员第一封信 亲爱的2011级《心音》杂志社外联部实习成员:......

    追梦路上生感动,发心音!

    _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 追梦路上:生感动,发心音! 【写在前面】 超越梦想,不是梦想! 亲爱的朋友: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再成长,还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不......

    描写春天的优美文章聆听春天的心音

    描写春天的优美文章聆听春天的心音 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无声地飘洒。手握一杯热气腾腾的清茶,在悠悠的茶香中,我走近了远影箫声笔下,那从容化雨的冬雪之中。 一直以来,渴望着......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011年下学期高一语文学案 班级组号姓名教师评价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感动点,主动表达自己情感,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精心选材,写一篇记叙文。 2.运用细节描写,让动人的瞬间定格。 3.体味人间真情,珍惜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