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清0809洁生产促进条例0806
【法规名称】山东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
【颁布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
【颁布文号】鲁政发〔2010〕82号
【颁布时间】2010-8-20
【实施时间】2010-11-1
【正文】
山东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
(2010年7月30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以及从事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组织、实施清洁生产。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第四条 清洁生产促进工作应当遵循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单位实施、依法监督的原则,坚持与经济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进步、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清洁生产工作的领导,将清洁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科技发展、产业发展、区域开发等规划,制定有利于清洁生产的政策措施,引导实施清洁生产。
第六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清洁生产工作的部门(以下称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农业、渔业、商务、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和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清洁生产促进的有关工作。
第七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展清洁生产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国际合作,促进清洁生产技术进步。
第八条 建立清洁生产表彰奖励制度。对在清洁生产监督管理、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开发以及推广应用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清洁生产推行
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有利于实施清洁生产的产业政策、技术开发和推广政策。省经济和信息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农业、渔业、水利、商务、住房城乡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清洁生产指南和技术手册,指导实施清洁生产。
省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和完善地方清洁生产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农业、渔业、商务、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和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清洁生产推行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清洁生产推行规划应当包括资源消耗和污染现状分析、实施清洁生产的目标任务、重点内容以及保障措施等。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发布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组织推广和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
对列入国家限期淘汰名录的电力、钢铁、建材等行业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企业限期淘汰。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指导和支持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研究和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促进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第十三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节能评估报告应当对清洁生产进行专题分析;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不予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节能评估报告的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政府采购中,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采购政府采购清单中有国家节能标志和环境保护标志的产品。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畜牧兽医、渔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清洁生产技术研究以及成果转化推广,加强对生产过程以及化肥、农药、饲料等生产投入品的清洁生产管理,提高农业、畜牧业、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和支持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向社会提供有关清洁生产方法和技术、再生资源供求以及清洁生产政策等信息和服务。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清洁生产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国家工作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公众的清洁生产意识,培养清洁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单位以及行业协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应当发挥各自优势,做好清洁生产宣传工作。
第三章 清洁生产实施
第十八条 企业应当将清洁生产纳入企业发展规划,明确清洁生产目标和责任,建立健全清洁生产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依法实施清洁生产。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鼓励发展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实施清洁生产,并按照国家公布的限期淘汰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名录,限期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
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不得使用国家公布淘汰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或者产品。
鼓励企业制定并实施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清洁生产标准。
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产品包装标准对产品进行包装,在包装设计、生产和销售环节优先采用易回收、易拆解、易降解、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材料,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产生,方便包装物回收利用。
生产列入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的企业,应当设置回收站点,或者委托销售者、其他组织,对废弃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
第二十一条 企业利用再生资源从事生产,应当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防止和减少污染,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第二十二条 农业生产者应当改进种植、养殖和灌溉技术,优先使用有机肥料、配合饲料,采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兽药,推广使用生物降解农用薄膜,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产品的安全、优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第二十三条 从事餐饮、娱乐、宾馆、物流、旅游等服务活动的单位,应当采用节能、节水、节材以及其他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技术、设备和产品,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消费品。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采用环保医疗设备和用品,降低医疗消耗,减少医疗污染,对医疗废弃物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
第二十四条 建筑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清洁生产的规定和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
建设单位应当对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废物进行综合利用;不具备综合利用条件的,应当委托具备条件的生产经营者进行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
第二十五条 开采矿产资源,应当统筹规划,采用合理的开采顺序、方法和选矿工艺,加强采选矿产生的废水治理和对铁矿、金矿等尾矿的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第二十六条 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应当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废水、废气、余热、余压等自行回收利用,或者转让给其他单位利用。
第四章 清洁生产审核
第二十七条 建立清洁生产审核制度。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监测,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选定并实施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
清洁生产审核分为自愿性审核和强制性审核。
第二十八条 鼓励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标准,提出进一步节约资源、削减污染物排放的目标和措施。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一)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超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二)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
(三)未完成节能任务。
属于前款第一项规定的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单位名单,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后,抄送省经济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属于前款第二项规定的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单位名单,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经济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属于前款第三项规定的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单位名单,由省经济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后,抄送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条 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可以自行组织进行,也可以委托相关的咨询服务机构进行。相关咨询服务机构应当出具真实、有效的清洁生产审核报告,保守商业秘密。
第三十一条 从事清洁生产审核的咨询服务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拥有熟悉相关行业生产工艺、技术和清洁生产知识,掌握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人员;
(三)具备为清洁生产审核提供公平、公正、高效服务的制度措施。
从事清洁生产审核的咨询服务机构应当向省经济和信息化、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省经济和信息化、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备案的咨询服务机构联合向社会公告,并加强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在审核完成后如实编制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并按照报告提出的实施计划,组织实施清洁生产方案。
第三十三条 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单位,应当自确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之日起一年内,在基本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后,向作出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决定的部门报送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由作出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决定的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验收。
组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的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单位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过程、审核报告、已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取得的绩效等进行评估验收。
第三十四条 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单位,经评估验收合格的,由组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的部门向社会公布;评估验收不合格的,由组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的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并限制其享受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技术进步等扶持政策。
第三十五条 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单位完成审核后,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认定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清洁生产行政
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标准进行审查认定。通过审查认定的单位在认定有效期内没有发生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情形,不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第五章 鼓励措施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示范推广、重点清洁生产项目的补助和表彰奖励等。
第三十七条 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应当安排适当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排污收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
第三十九条 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单位经认定合格的,由省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授予清洁生产单位称号;清洁生产成效显著的,授予清洁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对清洁生产先进单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节能等专项资金方面优先予以安排。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清洁生产重点项目目录,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科学技术、财政、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渔业、商务等行政主管部门安排有关扶持项目时,应当对清洁生产重点项目优先予以安排。
金融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清洁生产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财政补贴、价格调控、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公众购买和使用有利于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废物综合利用的设备和产品。
第四十二条 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实施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技术进步等清洁生产项目,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可以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用于清洁生产审核和培训的费用,可以列入经营成本或者相关费用科目。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清洁生产监督管理体系,解决清洁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和监督所属部门及下级人民政府履行清洁生产相关职责。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清洁生产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和监督有关单位落实清洁生产实施方案。
第四十五条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监督,依据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定期公布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企业名单,方便公众监督。
第四十六条 建立清洁生产投诉和举报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投诉和举报电话,受理对清洁生产违法行为的投诉和举报,并及时作出处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使用国家公布淘汰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或者产品的,由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使用,没收违法使用的设备、产品,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不履行产品或者包装物回收义务的,由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 从事清洁生产审核的咨询服务机构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出具虚假审核报告的,由清洁生产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和第三十三条规定,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单位不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或者虽经审核但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的,由作出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决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 通过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骗取优惠政策的,由财政、税务部门依法追缴其获得的财政补助款或者应当缴纳的税款,并可以处骗取资金一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 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清洁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本条例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好资料来自互联网
共同分享
第二篇:山东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
山东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以及从事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组织、实施清洁生产。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第四条清洁生产促进工作应当遵循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单位实施、依法监督的原则,坚持与经济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进步、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清洁生产工作的领导,将清洁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科技发展、产业发展、区域开发等规划,制定有利于清洁生产的政策措施,引导实施清洁生产。
第六条省经济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清洁生产工作的部门(以下称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农业、渔业、商务、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和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清洁生产促进的有关工作。
第七条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展清洁生产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国际合作,促进清洁生产技术进步。
第八条建立清洁生产表彰奖励制度。对在清洁生产监督管理、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开发以及推广应用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清洁生产推行
第九条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有利于实施清洁生产的产业政策、技术开发和推广政策。
省经济和信息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农业、渔业、水利、商务、住房城乡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清洁生产指南和技术手册,指导实施清洁生产。
省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和完善地方清洁生产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农业、渔业、商务、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和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清洁生产推行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清洁生产推行规划应当包括资源消耗和污染现状分析、实施清洁生产的目标任务、重点内容以及保障措施等。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发布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组织推广和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
对列入国家限期淘汰名录的电力、钢铁、建材等行业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企业限期淘汰。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指导和支持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研究和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促进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第十三条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节能评估报告应当对清洁生产进行专题分析;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不予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节能评估报告的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政府采购中,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采购政府采购清单中有国家节能标志和环境保护标志的产品。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畜牧兽医、渔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清洁生产技术研究以及成果转化推广,加强对生产过程以及化肥、农药、饲料等生产投入品的清洁生产管理,提高农业、畜牧业、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和支持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向社会提供有关清洁生产方法和技术、再生资源供求以及清洁生产政策等信息和服务。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清洁生产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国家工作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公众的清洁生产意识,培养清洁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单位以及行业协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应当发挥各自优势,做好清洁生产宣传工作。
第三章 清洁生产实施
第十八条企业应当将清洁生产纳入企业发展规划,明确清洁生产目标和责任,建立健全清洁生产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依法实施清洁生产。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鼓励发展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实施清洁生产,并按照国家公布的限期淘汰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名录,限期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
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不得使用国家公布淘汰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或者产品。鼓励企业制定并实施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清洁生产标准。
第二十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产品包装标准对产品进行包装,在包装设计、生产和销售环节优先采用易回收、易拆解、易降解、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材料,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产生,方便包装物回收利用。
生产列入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的企业,应当设置回收站点,或者委托销售者、其他组织,对废弃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
第二十一条企业利用再生资源从事生产,应当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防止和减少污染,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第二十二条农业生产者应当改进种植、养殖和灌溉技术,优先使用有机肥料、配合饲料,采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兽药,推广使用生物降解农用薄膜,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产品的安全、优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第二十三条从事餐饮、娱乐、宾馆、物流、旅游等服务活动的单位,应当采用节能、节水、节材以及其他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技术、设备和产品,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消费品。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采用环保医疗设备和用品,降低医疗消耗,减少医疗污染,对医疗废弃物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
第二十四条建筑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清洁生产的规定和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
建设单位应当对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废物进行综合利用;不具备综合利用条件的,应当委托具备条件的生产经营者进行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
第二十五条 开采矿产资源,应当统筹规划,采用合理的开采顺序、方法和选矿工艺,加强采选矿产生的废水治理和对铁矿、金矿等尾矿的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第二十六条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应当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废水、废气、余热、余压等自行回收利用,或者转让给其他单位利用。
第四章 清洁生产审核
第二十七条建立清洁生产审核制度。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监测,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选定并实施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
清洁生产审核分为自愿性审核和强制性审核。
第二十八条鼓励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标准,提出进一步节约资源、削减污染物排放的目标和措施。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一)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超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二)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
(三)未完成节能任务。
属于前款第一项规定的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单位名单,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后,抄送省经济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属于前款第二项规定的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单位名单,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经济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属于前款第三项规定的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单位名单,由省经济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后,抄送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条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可以自行组织进行,也可以委托相关的咨询服务机构进行。相关咨询服务机构应当出具真实、有效的清洁生产审核报告,保守商业秘密。
第三十一条 从事清洁生产审核的咨询服务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拥有熟悉相关行业生产工艺、技术和清洁生产知识,掌握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人员;
(三)具备为清洁生产审核提供公平、公正、高效服务的制度措施。
从事清洁生产审核的咨询服务机构应当向省经济和信息化、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省经济和信息化、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备案的咨询服务机构联合向社会公告,并加强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在审核完成后如实编制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并按照报告提出的实施计划,组织实施清洁生产方案。
第三十三条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单位,应当自确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之日起一年内,在基本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后,向作出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决定的部门报送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由作出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决定的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验收。
组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的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单位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过程、审核报告、已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取得的绩效等进行评估验收。
第三十四条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单位,经评估验收合格的,由组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的部门向社会公布;评估验收不合格的,由组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的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并限制其享受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技术进步等扶持政策。
第三十五条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单位完成审核后,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认定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标准进行审查认定。通过审查认定的单位在认定有效期内没有发生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情形,不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第五章 鼓励措施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示范推广、重点清洁生产项目的补助和表彰奖励等。
第三十七条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应当安排适当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排污收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
第三十九条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单位经认定合格的,由省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授予清洁生产单位称号;清洁生产成效显著的,授予清洁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对清洁生产先进单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节能等专项资金方面优先予以安排。
第四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清洁生产重点项目目录,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科学技术、财政、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渔业、商务等行政主管部门安排有关扶持项目时,应当对清洁生产重点项目优先予以安排。
金融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清洁生产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财政补贴、价格调控、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公众购买和使用有利于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废物综合利用的设备和产品。
第四十二条 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实施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技术进步等清洁生产项目,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可以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
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用于清洁生产审核和培训的费用,可以列入经营成本或者相关费用科目。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清洁生产监督管理体系,解决清洁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和监督所属部门及下级人民政府履行清洁生产相关职责。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清洁生产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和监督有关单位落实清洁生产实施方案。第四十五条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监督,依据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定期公布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企业名单,方便公众监督。
第四十六条建立清洁生产投诉和举报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投诉和举报电话,受理对清洁生产违法行为的投诉和举报,并及时作出处理。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使用国家公布淘汰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或者产品的,由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使用,没收违法使用的设备、产品,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不履行产品或者包装物回收义务的,由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从事清洁生产审核的咨询服务机构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出具虚假审核报告的,由清洁生产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和第三十三条规定,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单位不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或者虽经审核但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的,由作出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决定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通过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骗取优惠政策的,由财政、税务部门依法追缴其获得的财政补助款或者应当缴纳的税款,并可以处骗取资金一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清洁生产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清洁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本条例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山东省清洁生产
《山东省清洁生产“十二五”推行规划》启动实施
日前,《山东省清洁生产“十二五”推行规划》经山东省政府同意,下发各级各部门组织实施。《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该省将实施清洁生产“12345”行动计划,重点支持化工行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
“12345”计划是指:制定10个行业清洁生产地方标准;建设20个高标准、规范化的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培育高水平的清洁生产专业咨询服务机构20家;推广300项清洁生产重点技术;培育清洁生产先进单位400家;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评估验收企事业单位5000家,培训清洁生产管理及审核人员5000人(次)。据山东省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该省将重点抓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区域,钢铁、煤炭、电力、化工、建材、机械、纺织印染、食品加工、造纸9个工业行业,农业、建筑、交通、商贸服务4个领域的清洁生产,创建20个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在化工行业,重点支持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催化剂和溶剂,采用闭环合成工艺,缩短工艺流程,从源头和生产过程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充分利用余热余压,降低生产能耗。推进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和综合利用。开发应用绿色催化剂、溶剂和生物技术、膜技术等绿色化工关键技术。(摘自中国化工报)
第四篇:云南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
云南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
(2006年5月25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以及从事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组织、实施清洁生产。
第四条 推行清洁生产应当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实施、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公众参与、持续开展、依法监督的原则,应当与发展循环经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相结合。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清洁生产工作的领导,将清洁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产业发展和区域开发等专项规划,根据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技术开发和推广政策,制定有利于实施清洁生产的政策措施,引导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实施清洁生产。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激励机制,对在清洁生产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六条 县级以上工业经济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发展和改革、财政、科学技术、建设、税务、教育、商务、农业、国土资源、水利、旅游、卫生、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清洁生产的指导、监督等工作。
第七条 省工业经济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地方清洁生产指南和技术指标体系,建立清洁生产合格单位验收制度,对验收合格的颁发清洁生产合格单位证书,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清洁生产的宣传工作,对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清洁生产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有关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等,应当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关于清洁生产技术、管理的有关课程设置规定和教学计划,安排教育、教学工作。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引导、鼓励公众购买和使用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政府采购机构应当优先采购该类产品。
第十条 各级财政应当加大对清洁生产的支持力度。对从事清洁生产研究、示范和培训,实施清洁生产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削减污染物排放协议中载明的技术改造项目,财政部门应当在有关专项资金中予以扶持。
在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应当根据需要安排适当数额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申报中央补助地方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的项目,经省工业经济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后,由省财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
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及银行贷款投入清洁生产。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工业经济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清洁生产中介服务机构的指导监督,督促其规范执业、诚信服务。
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建立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中介服务机构。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农业、建设、旅游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当会同工业经济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清洁生产推行规划及相关政策,指导和推动行业清洁生产。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科学技术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支持清洁生产技术和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研究、开发及清洁生产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对具有推广价值的清洁生产科技项目,应当优先列入重点科技发展计划给予支持。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的有关管理办法,应当将征收的排污费用于支持企业的清洁生产。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财政、税务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落实相关产品的优惠政策。
第十六条 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应当将清洁生产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和日常管理,制定清洁生产实施计划,明确清洁生产目标,增加投入,调整产品结构,加强管理,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或者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持续开展清洁生产。
第十七条 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分为自愿性审核和强制性审核。
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由县级以上工业经济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实施。
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工业经济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监督实施。
第十八条 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企业和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应当定期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并向社会公布审核结果。未列入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实施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
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程序依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九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在项目申报时应当包括清洁生产的内容,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应当包括清洁生产的专题(栏),清洁生产措施应当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投产或者使用过程中予以落实。
新建、改建、扩建及其他技术改造工程,不得引进、采用国家公布淘汰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或者产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让国家公布淘汰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或者产品。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应当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争取外资开展清洁生产,引进国外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清洁生产措施没有落实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工业经济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关部门不得发给生产许可证,企业不得享受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
第二十三条 清洁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和其他有关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山东省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山东省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全省清洁生产工作,加强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管理,规范清洁生产咨询服务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山东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令2004年第16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山东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清洁生产咨询服务的机构、个人和实施清洁生产咨询服务监督管理的部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咨询服务机构),是指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具备相应的技术力量,协助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提供咨询及技术服务,并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政府节能办)备案公布的中介机构。
本办法所称企业,指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各类单位。
第四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全省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的备案公布、监督和管理工作。
各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节能办)负责本辖区内咨询服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咨询服务机构实行备案公布、定期考评、动态管理制度。
第二章 申请与备案
第六条 凡在山东省范围内从事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技术服务和培训等工作的单位,应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申请备案,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审查备案并公布后,方可从事清洁生产咨询服务相关工作。
第七条 咨询服务机构应按照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确定的行业范围,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从事咨询服务的优势行业,经备案公布后,从事相应行业的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所有备案公布的咨询服务机构业务范围没有涵盖的行业,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同意后,相近行业的咨询服务机构可从事该行业的咨询服务工作。
行业范围:纺织、化纤、印染、造纸、电镀、皮革、化工、医药、食品、机械、电子信息、建材、冶金、电力、农业、建筑业、矿山、服务业、其他。
第八条 咨询服务机构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为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高效的清洁生产咨询服务;
(二)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相应的工作条件,具备文件和图表的数字化处理能力,具有健全的内部工作责任与考核、财务管理、档案管理、保密管理等规章制度;
(三)拥有2名以上高级职称、5名以上中级职称并经国家或省培训合格的清洁生产审核师,其中,咨询服务优势行业专业技术人员1名以上,高级职称人员具有2年以上从事清洁生产咨询服务的经验;
(四)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咨询服务程序,熟悉相关行业的生产工艺、节能降耗和污染防治技术,有能力分析企业提供的技术报告、监测数据,能够独立完成工艺流程的技术分析,进行物料平衡、能量平衡计算,能够独立开展相应行业的清洁生产咨询服务工作和指导企业编写咨询服务报告;
(五)近两年开展或参与开展清洁生产咨询服务的企业不少于5家;
(六)与省、市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主管部门无行政隶属和经济利益关系;
(七)无触犯法律、违规操作等不良记录。
第九条 申请备案公布的单位,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书面申请报告;
(二)山东省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申请表(附件1);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复印件;
(四)清洁生产咨询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和清洁生产审核师证书复印件;
(五)机构人员所属关系证明、相关制度规定和设备仪器清单等;
(六)近两年从事清洁生产咨询服务的主要业绩。
第十条 凡申请备案公布的单位,应向所在地的市级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节能办)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规定的有关材料一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同意后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无驻鲁联络单位的省外单位可将申请材料直接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第十一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收到申请材料后,统一进行审查、核实,必要时组织专家现场核查、确认。对审查合格的单位及其咨询服务优势行业予以公示。公示七日内无异议的,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政府节能办)发文公布为“山东省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B级)”,有效期为三年。B级咨询服务机构一般每年开展自愿清洁生产审核、其它咨询服务的企业不超过10家,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不超过5家。
第十二条 咨询服务机构一般每年上半年备案公布一批。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咨询服务机构应制定严格、有效的工作程序,按照与企业合同约定的内容提供咨询服务。咨询服务合同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咨询服务负责人、机构参与人员名单及其各自的职责分工;
(二)咨询服务工作计划。主要包括起止日期,主要咨询服务事项和预期达到的效果等;
(三)咨询服务的费用;
(四)企业所属行业;
(五)咨询服务负责人及参与人员保守企业技术和商业秘密的承诺。
第十四条 咨询服务机构协助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审核时间不少于3个月,一般应在6个月以上,2年以内;
(二)审核负责人应是本机构专职技术人员,具备清洁生产审核师资格和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并从事清洁生产咨询服务2年以上;
(三)提供的主要咨询服务事项必须由审核负责人亲自主持开展,审核负责人现场咨询服务的时间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机构参与审核人员每人现场咨询服务的时间不得少于10个工作日。企业规模较大时,咨询服务时间须相应增加;
(四)对企业管理层、主要岗位人员、内审员等人员至少开展三次人均8小时以上的清洁生产培训,对有关人员的培训以及对企业咨询服务的过程都要做出完整、详实记录,并归档留存;
(五)协助企业分析相关资料及重点工艺流程,进行实测及平衡计算,提出明确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拟定中/高费方案实施计划,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六)按照审核验收意见,协助企业完善清洁生产审核方案;
(七)保守企业技术和商业秘密。
第十五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对备案公布的咨询服务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对其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
咨询服务机构应在每年12月31日前,经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节能办)同意后,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报送本(上年12月1日至本年11月30日)咨询服务工作总结、合同复印件和审核报告(每个审核企业一份),并填写本“山东省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业绩报告表”(附件2)。咨询服务工作总结应包括:本工作业绩,咨询服务企业验收情况,典型案例及经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等。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把咨询服务机构的工作情况作为对其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 咨询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清洁生产继续教育培训,并登记学分,及时熟悉与清洁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掌握最新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能源资源和污染防治等方面的重点技术。
第十七条 咨询服务机构的名称、法定代表人、工作场所和咨询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等基本情况发生变化的,经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审查后,应及时报告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咨询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发生改变的机构,须提供相应的人员变化情况,其咨询服务优势行业须经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初步核定后,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重新核定公布。
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基本情况发生变化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书面申请报告(机构名称、咨询服务优势行业范围发生变化的);
(二)山东省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变化情况报告表(附件3);
(三)变更事项的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
第十八条 咨询服务机构资质有效期满后,若继续从事清洁生产咨询服务,需在资质有效期满前,重新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地的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初审同意,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核定公布后,方可继续从事清洁生产咨询服务工作。
第十九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组织全省的清洁生产审核师资格培训考核工作。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咨询服务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举报。
第四章 奖 惩
第二十一条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咨询服务机构,优先被评为“山东省清洁生产先进咨询服务机构”。
(一)开展咨询服务的企业数量、成效名列同类机构前列;
(二)开展审核的企业全部通过审核验收,且验收优秀率在60%以上;
(三)咨询服务报告编制水平较高,实施审核后企业产生的效益显著;
(四)在审核验收的企业中,有50%以上的企业被认定为“山东省清洁生产单位”。
第二十二条 符合以下条件的B级咨询服务机构,可申请升为A级咨询服务机构。
(一)具备A级咨询服务机构的条件:
1、注册资金不少于100万元,拥有20名以上经国家或省培训合格的清洁生产审核师,其中高级职称至少5名,中级职称至少10名;
2、具有经备案公布2年(含2年)以上的经历;
3、具备年均开展咨询服务企业10家以上,且验收优秀率达到30%以上的能力;
4、无违法、违规操作、弄虚作假记录。
(二)申请升级的机构,应提供以下材料:
1、书面申请报告;
2、山东省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资质升级申请表(附件4);
3、机构人员情况及职称、审核师等证书复印件。
第二十三条 连续两年以上(含两年)被评为“山东省清洁生产先进咨询服务机构”的,在机构升级、资质重新核定、咨询服务优势行业扩展等方面予以优先备案公布。
第二十四条 咨询服务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取消备案资格。
(一)因专业技术人员变动不再具备咨询服务机构条件;或仍具备咨询服务机构条件,但不再胜任咨询服务优势行业而没有及时申请变更;
(二)不按照备案公布的咨询服务优势行业范围开展工作,经警告后仍不改正的;不认真履行合同,不按规定内容、程序进行清洁生产咨询服务,弄虚作假或咨询服务报告编制不规范、技术水平低;
(三)连续两年未开展咨询服务或连续三年开展咨询服务的企业数量少于5家;
(四)指派不具备清洁生产审核师资格的人员作为企业咨询服务负责人;
(五)同一内协助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有2家(含2家)以上企业未通过审核验收;
(六)泄露企业技术、商业秘密以及有其它违法、违纪、违章行为。
第二十五条 取消备案资格的咨询服务机构,两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不再备案为山东省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
第二十六条 A级咨询服务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资质降为B级。
(一)因机构发生变更、专业技术人员变动等原因不再具备A级咨询服务机构条件,但仍具备B级咨询服务机构条件;
(二)连续两年,咨询服务企业数量都在10家以下;
(三)连续两年,咨询服务企业验收优秀率都在30%以下;
(四)连续两年,都有咨询服务验收未通过企业;
(五)其它违规行为。
第二十七条 咨询服务机构的更名、资质升降、咨询优势行业变更等工作同咨询服务机构的备案公布一并进行。
第二十八条 咨询服务机构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送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有关材料的,视为未开展咨询服务工作。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