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州市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实施方案
广州市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实施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省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工作的意见》(粤府办〔2007〕77号)的要求,为进一步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现就加快推进我市清洁生产工作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依靠科研院所、清洁生产技术依托单位等共同努力,从政策法规、科技进步、激励手段、管理创新等全方位加大推行清洁生产的力度,探索建立符合广州实际的清洁生产模式,实现建设清洁生产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促进广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
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技术创新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全市清洁生产促进机构和网上平台;初步建立重点领域和工业园区的清洁生产机制。通过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使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工作得到有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从试点企业阶段向普及阶段全面推进,从工业领域向其他领域推广,从企业层面向园区层面发展,全方位实施清洁生产,力争广州市清洁生产工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工作指标:
到2010年,实现广州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至105m3/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全市CODcr(化学耗氧量)和SO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均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5%。
(1)全市100家以上企业通过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获得“广州市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其中至少50家以上企业获得广东省“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称号;
(2)依法对所有污染物排放超标、超总量的企业和使用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依法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
(3)支持并认定50家企业成为“清洁生产科技创新示范企业”。
(4)选取1-2个园区作为清洁生产示范区,在园区内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
(5)选取1-2个行业作为清洁生产试点行业,在行业内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
二、主要任务
(一)制订清洁生产的总体规划
市经贸委会同市发改委、建委、财政局、科技局、环保局、教育局、规划局、国土房管局、市政园林局、环卫局、农业局、水利局、法制办等部门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规定,研究编制广州市清洁生产的总体规划。各区、县级市相应制订和组织实施本地区清洁生产的推行规划。
清洁生产的总体规划内容应包括:生产工艺、能耗物耗和污染状况分析,实施清洁生产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内容、主要推进措施、奖惩措施和进度安排,实施清洁生产重点企业名单,以及清洁生产重点项目等。规划的编写规范可参照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的有关规范和技术导则,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规划编写中应做到:指导思想清楚明确,目标任务切合实际,重点内容详实具体,生产工艺、能耗物耗和污染状况分析客观真实,定性和定量手段相结合,主要措施和奖惩手段可操作性强。
(牵头部门:市经贸委,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建委、财政局、科技局、环保局、教育局、规划局、国土房管局、市政园林局、环卫局、农业局、水利局、统计局、法制办、各区、县级市有关部门等。)
(二)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推进节能工作
大力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提倡工业节能和商业节能,抓好一批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工作,保证到2010年全市能耗下降指标完满完成。
(牵头部门:市经贸委,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建委、财政局、科技局、环保局等。)
积极开拓洁净能源的应用领域,鼓励企业采用洁净能源,大力推进乙醇、二甲醚等新型能源的产业化应用,支持重点企业投资建设新能源项目,鼓励支持推广应用水煤浆、水焦浆等新能源产品,加快推广使用太阳能技术和产品。
(牵头部门:市发改委,配合部门:市经贸委、建委、财政局、科技局、环保局、规划局、国土房管局、市政园林局等。)
(三)建立生态化产业体系
结合广州市区产业“退二进三”的工作,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开展工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园区清洁生产审核,使园区内或园区间上游的产品与下游的原料实现生态链接。鼓励企业采用无毒或低毒性的原料替代有毒的原料,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转变传统工业发展模式。
(牵头部门:市经贸委、国资委,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建委、财政局、科技局、环保局、教育局、规划局、国土房管局、市政园林局、环卫局、农业局、水利局、法制办等。)
(四)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
加强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推动园区内企业或园区之间、行业之间实现再生资源产业化,保证90%的固体废弃物得到回收利用。参照国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我市的考核指标,对循环经济指标比较先进的企业,在资金扶持、供电保障等方面予以倾斜,引导和鼓励企业采用原料回收和深加工等工艺技术,提高在生产过程中消化废物的能力。强化生产生活物资和固体废弃物统计和管理,利用清洁生产网站,鼓励企业在信息平台上共享资源,提高资源循环再利用效率,并在清洁生产审核时予以考核。
(牵头部门:市经贸委,配合部门:市科技局、财政局、建委、水利局、卫生局、环保局、市政园林局、环卫局、统计局、信息办、供销总社等。)
(五)将清洁生产从生产企业向其他领域全面推广
1、在商业和办公领域开展清洁生产,推进绿色服务和绿色消费,实现绿色办公。进行商业评比时,应同时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加强对绿色消费方式的引导和宣传,提倡绿色包装,提倡包装材料的重复使用,使用无毒无害和易于降解的包装材料。要求企业在推行清洁生产时应对原料或产品的包装材料其可降解性能和毒害性能进行评估,鼓励企业从设计开始考虑产品的减量化包装。
(牵头部门:市经贸委,配合部门:市委宣传部、市府办公厅、市教育局、科技局、环保局、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工商局、质监局、法制办、市府研究室、市信息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供销总社等。)
2、在建筑领域开展清洁生产,新建建筑在设计时应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有关标准与规定,提倡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逐步推进住宅工业化生产;改善建筑工地的施工环境,将清洁生产审核作为建筑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
(牵头部门:市建委,配合部门:市经贸委、科技局、国土房管局、环保局、规划局、市政园林局、质监局等。)
3、在服务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大力开展对酒店、宾馆、写字楼等进行清洁生产审核,采用节能、节水和其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设备,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消费品。在进行有关服务业评比时,应同时审查其清洁生产审核的情况。
(牵头部门:市经贸委,配合部门:市卫生局、环保局、市政园林局、环卫局、工商局、质监局等。)
4、在公共交通领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进信息建设,积极运用“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来改进生产,提高交通效率。并加大对公交行业的清洁能源工程扶持激励力度,对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项目优先安排财政资金作为相关技术攻关科研项目的经费。
(牵头单位:市交委,配合部门:市经贸委、科技局、财政局、建委、环保局、市政园林局、信息办等。)
5、在城市交通建设的工程领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通过完善城市主干道路系统并强化道路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减少交通黑点,提升城市地面交通的效率,节约交通能源;通过推广使用低噪音路面材料、在敏感地区设置吸音壁和绿化隔离带等措施,实现降噪目标。
(牵头部门:市市政园林局,配合部门:市经贸委、科技局、国土房管局、建委、交委、环保局、规划局、信息办等。)
在各行各业中推广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成功经验,形成全社会推行清洁生产的良好氛围。
(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配合部门:市委政研室、市府办公厅、市经贸委、教育局、科技局、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工商局、市府研究室、市信息办、市总工会、团市委等。)
三、重点工作
(一)创建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工程
结合广州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推进工作,将广州经济开发区创建成为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同时推进花都汽车城的清洁生产园区创建工作。选取园区内主要耗能企业或重污染型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同时支持和鼓励园区内清洁生产试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在园区内开展水和能源的梯级利用,开发利用企业的废弃物资源,形成废弃物和副产品循环利用的生态产业链。
(牵头部门:市经贸委,配合部门:广州开发区管委会、花都区政府、市科技局、水利局、外经贸局、环保局、环卫局、市供销总社等。)
(二)创建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工程
培育高标准、规范化的清洁生产典型,带动重点骨干企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发挥各行业协会的作用,在汽车、钢铁、化工、造纸、电镀、印染、建材等行业创建20个高标准、规范化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在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服务业等领域选择示范点作为清洁生产示范单位,使清洁生产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推行。
(牵头部门:市经贸委,配合部门:市科技局、建委、交委、外经贸局、环保局、工商局、市供销总社,各有关行业协会等。)
(三)创建清洁生产示范技术工程
通过我市科技专项资金的扶持,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针对行业清洁生产中的重大共性关键性技术进行创新,为行业清洁生产开展和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支持。组织编制广州市行业清洁生产指南、技术手册,推广行业清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管理经验。
(牵头部门:市科技局,配合部门:市经贸委、教育局、财政局、环保局、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市府研究室等。)
(四)创建清洁生产示范信息工程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清洁生产,构建循环型产业信息管理系统,综合管理监控物质和能源的整个流通过程和流向。建立“广州市清洁生产网站”,构建清洁生产技术网络交流平台,宣传先进典型、企业成熟的清洁生产技术。建立清洁生产企业审核公示制度,对企业进行监督,并鼓励企业、各单位和个人在网站共享资源,定期向社会发布有关清洁生产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加强清洁生产信息交流。
(牵头部门:市经贸委,配合部门:市信息办、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环保局、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供销总社等。)
(五)创建废弃物回收利用处理示范工程
充分发挥水泥行业和建材行业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型企业作为废弃物回收利用处理示范工程,重点推进越堡水泥、李坑垃圾焚烧厂和利用废弃物制造建材等企业的循环经济工作,拓展各种废物的资源化利用途径。选择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作为广州市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置示范基地,并向社会推广,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同时,建设便利居民、管理规范的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依据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规定开展业务,建立以废旧轮胎、废塑料、包装废弃物、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利用为重点的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利用示范中心。
(牵头单位:市经贸委,配合部门:市科技局、卫生局、环保局、市政园林局、环卫局、市供销总社、花都区政府、白云区政府、有关行业协会与重点企业等。)
(六)创建工业化住宅示范项目
根据建设部制定的《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和完整的住宅产品体系,实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各种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目标,引导和鼓励开发企业实施工业化住宅。选择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做好广州市住宅工业化示范项目。有序推进住宅产业化进程,逐步淘汰高能耗、高耗材的落后工艺,构建和谐人居和可持续性住宅产业。
(牵头部门:市建委,配合部门:市科技局、国土房管局、环保局、规划局、市政园林局、环卫局、质监局等。)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保障清洁生产的组织架构
在我市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增加市府办公厅、市规划局、外经贸局、卫生局等有关职能部门,组建清洁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清洁生产的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委),负责组织、协调广州市区域内的清洁生产促进工作,市环保、发改、科技、农业、建设、水务和质监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清洁生产促进工作。
市经贸委负责组织、协调全市清洁生产工作,草拟清洁生产相关法规规章,研究制订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体系、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牵头组织开展自愿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市科技局负责指导、支持清洁生产技术和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及清洁生产技术示范和推广工作。市环保局根据污染源环保监督管理的需要,加大控制污染的力度,由市经贸委牵头,市环保局对严重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并按有关规定对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进行公布。
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级市政府,相应制定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方案,建立清洁生产工作协调机制,切实推进相关工作。各行业协会也要积极按各自行业特点,制定行业推进方案和审核细则,协调帮助有关企业进行审核验收,推进所在行业的清洁生产工作。
(二)加强指导协调,实施分级管理
实行清洁生产企业分级管理。市经贸委全面负责广州市市属以上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各区、县级市经贸部门应在市经贸委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区属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市经贸委于每年年初下达全市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企业的年度计划安排,并据此对各区、县级市和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组织专家对各企业进行现场验收。各区、县级市经贸部门每年年底前向市经贸委报送本辖区年度清洁生产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清洁生产工作计划和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计划数。具体分级管理细则将由市经贸委根据我市清洁生产工作推进的实际情况制定。其它政府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分级管理机制。
各清洁生产技术依托单位和行业协会每年年底前要将本单位开展清洁生产技术依托工作的年度情况报送市经贸委。
(三)完善清洁生产政策法规体系
1.制定《广州市清洁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方案》、《广州市清洁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工作制度》等文件,加强政府部门联系,共同推进清洁生产工作。
2.完善清洁生产政策法规建设。制订《广州市清洁生产企业审核和验收实施细则》,规范清洁生产企业审核和验收的方法,规范技术依托单位的工作。加快制订《广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规定》,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管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3.建立健全清洁生产标准体系。制定组织编制广州市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指南、技术手册,为广大企业提供技术指引。
(四)制定完善清洁生产各项激励政策
1.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开展清洁生产工作中的引导作用。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结合广州实际,对符合条件的清洁生产企业,在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发展等财政专项资金中给予安排。在市级挖潜改造资金中优先支持能源资源节约、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对清洁生产企业予以补助。市科技局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纳入科技攻关重点支持范围,每年安排经费对该类项目给予优先重点扶持。市环保局设立“广州市支持、补助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创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项目”专项,将部分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补助清洁生产项目,推进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
2.鼓励开展清洁生产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对采用清洁工艺和回收利用大幅度减少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和开发项目提供资助,对清洁工艺和回收利用方面的信息活动给予资助。
3.完善清洁生产鼓励制度。根据省政府的有关文件规定,构建清洁生产企业的绿色报建审批通道和绿色采购通道。对获得省(市)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称号或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给予能源、流通等政策倾斜,在电力等资源出现紧缺时优先保障;市政府有关部门在受理其报送的有关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等手续时优先将其列入“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流程,加快审批时间;在政府采购时,优先采购清洁生产目录中产品或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的产品,特别是获得省(市)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称号企业的产品。在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中,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通过省、市清洁生产审核企业申报的项目。
对获得省(市)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称号的企业、组织清洁生产卓有成效的区、县级市政府、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市政府将按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对未完成计划任务的区、县级市政府、有关单位和企业,将予以通报批评。
4.落实税收及相关优惠政策。对企业在实施清洁生产方案中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目录要求的,税务部门及时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优惠政策。
5.推进清洁生产企业产品标识工作,市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清洁生产企业产品标识管理办法,对获得“广东省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和“广州市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称号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可使用清洁生产企业产品标识,在政府采购和招标可获得优先资格;鼓励公众购买和使用清洁生产企业产品。
(五)抓好清洁生产的示范和推广作用
发挥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作用。切实加强对清洁生产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各企业要成立清洁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由企业负责人担任组长,将清洁生产纳入企业发展规划,明确清洁生产目标,根据企业自身条件研究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结合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认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加快实施清洁生产方案。
选择重点行业中经济效益较好、环保意识较强、清洁生产机会多、收效明显的重点企业作为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加以推广。同时,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六)强化清洁生产审核
1、坚持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与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各政府部门在对企业进行新、扩、改工程等审批、核准和备案时,鼓励其开展自愿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对提供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文件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企业在其制订节能规划、编制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中应包含清洁生产内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要在两年内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要求各企业将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紧密结合,在重点推进100家重点企业节能工作和5000吨标煤以下的企业节能审核的同时,要求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2、对于污染物排放超标超总量的污染严重企业、使用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严格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根据《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2004]第16号令)等有关规定,由相关部门予以公布并监督实施,对违反《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的企业要依法处罚。
凡列入环保限期治理的企业,应在确定末端治理方案之前进行清洁生产审核,通过实施清洁生产,降低末端处理压力,保障和降低污染治理装置的运行费用,实现企业排污稳定达标。
3、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应参考清洁生产审核结果。在排污申报登记的基础上,重点排污企业和进行总量控制的企业要汇报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的实施情况,并将审核结果作为核定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重要依据。
4、在企业新建工程、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新产品开发等过程中,提倡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建设、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应鼓励企业提交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对通过审核的单位在相关项目审批、核准时给予适当倾斜,并参照审核报告提出的节能减排最优方案实施建设。
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项目的要求,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能耗审核制度,对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依法不予审批和核准,做到在项目立项时就考虑清洁生产。
要求所有需经国家和省审批、核准、备案的工业商贸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以及在安排清洁生产等重大技术专项补助时,要进行清洁生产论证和审核。对限期进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在其污染物达标排放后要与经贸部门和环保部门签订进一步节能减排协议。
(七)强化清洁生产科技支撑力度,加强清洁生产技术依托。
1、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针对行业清洁生产中的重大共性关键性技术进行创新,为行业清洁生产开展和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2、发挥中介机构和技术依托单位的技术服务作用。鼓励各类科研院所作为我市实施清洁生产的技术依托单位,协助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加强技术指导,提倡企业委托具备技术依托资质的单位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与清洁生产篇章,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时要进行专家评估。
3、加强对清洁生产技术依托单位的监管。规范对清洁生产技术依托单位的管理,组织依托单位专职人员开展专业培训,规范咨询市场与费用标准,提高业务技术素质,为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提供优质服务。
4、建立清洁生产专家库。甄选一批专业功底深厚、能够承担清洁生产宣传培训及技术推广工作的专家,建立一个学科比较齐全,涵盖各行各业的专家库;专家库内设立行业专业委员会,承担清洁生产验收的专家审核工作。
(八)加强清洁生产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清洁生产网”和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舆论工具,积极宣传清洁生产理念,为企业提供网上信息服务和技术咨询服务;及时公布各类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信息。依托广州市环境保护清洁生产中心,开展清洁生产知识培训,实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一支素质较好的清洁生产专业审核员队伍。
第二篇:化学工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
化学工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
一、化学工业污染状况分析
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对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年来,化工行业一直实行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管促治”的方针,指导着各地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先后开展了“污染物流失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创建化工清洁文明工厂”活动,建立环保规章制度、强化环境管理与监督,对污染严重的企业限期治理,直至关仃并转,要求新建的大中型项目必须实行“三同时”,有效地控制了新的污染源产生,在全行业大抓了改革工艺技术、设备和三废综合利用工作,对化工污染的防治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八五”期间,在实现了化工总产值增长56%的情况下,化工污染并末成比例增加。
但是化学工业又是一个容易产生污染的行业,从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1998年环境统计年报可以看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化工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9%,位居第一位,化工工业废气占7%,位居全国第三位,化工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及排放量占7%和1.6%,位居全国第四位。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全国工业排放量的第三位,烟尘、粉尘是第四位,氰化物、石油类、硫化物、砷都是第一位,悬浮物、汞为第二位COD、挥发酚、铅、镉为第三,可以这么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化工行业基本都在前三位。
造成化学工业污染状况严重的原因很多,客观上说,化学工业在我国是一个比较老的工业部门,又加上产品种类繁多,大多为中小型化工企业,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排放污染物成份复杂,难以治理等。但是从清洁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的原料政策和原料路线不合理
由于受到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种种原因局限,我国化工产品的原料大多采用粗料政策,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
化工产品绝大多数原料经粗加工后由产地直接运送到生产厂,由于原料是粗料未经加工和筛选,造成生产过程中产生
大量废弃物,不仅增加运输费、而且增加大量的处理处置费用。如硫铁矿制硫酸、磷矿制磷酸、原盐制烧碱。由于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化工产品的原料路线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原因之一,如我国中小型聚氯乙烯生产采用电石
乙炔法,产生大量的电石粉尘、电石渣和废水,中小型合成氨采用煤焦造气,产生大量的煤渣和含氰废水。
2、落后的生产工艺
我国化工企业以中小型和老企业为主,大多数仍沿用50、60年代落后的生产工艺,长期以来没有进行很好的技术改造,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原材料,能源利用率低,排污量大,致使许多原材料变成“三废”流入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中小型企业污染防治困难
我国化工中小型企业占80%~90%以上,这样就必然带来以下后果(1)由于生产规模小达不到经济规模,产品的原材料、能耗高,操作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低,管理方式落后,造成“三废”产生量多、物料流失多,污染严重。(2)中小化工
企业由于历史的形成,一直承担着大吨位、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基本化工原料产品的生产、如氮肥、磷肥、硫酸、纯碱等,绝大部分还没有向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污染程度较轻的方向进行产品结构调整。(3)中小化工企业由于
布局分散,大多数只能单独分散进行污染治理、即使资金技术都能解决经济上也很难过关。
所以大量的中小企业不仅在污染的预防,而且在污染的末端治理都是很困难的。
二、实施清洁生产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把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转向生产全过程控制,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着眼于在生产过
程中将污染物的产生量尽可能地减少,最大限度地降低需要进行末端处理的污染物数量和毒性,从而在减少污染的同时,提
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促进化学工业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在实施清洁生产过程中必须要逐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是推行清洁生产的主体。一方面清洁生产是以减少污染物产生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实行生产全过程
控制,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企业有动力,因此清洁生产应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企业的领导、技术人
员、广大职工最熟悉企业的情况,熟悉工艺流程、设备状况、和环境状况只有依靠他们才能把清洁生产落到实处。
2、把推行清洁生产与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改造、节能降耗提高效益紧密结合起来,使环保提出的清洁生产熔乳于经济
综合部门和企业追求的生产发展的目标中去、使清洁生产成为生产发展主体的要求。
3、清洁生产的核心是工艺技术的改造和更新,因此必须加强科研开发工作,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充分发挥工艺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等方面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控制污染的意识,并且贯彻到开发设计中去
三、化学工业清洁生产目标
通过在化工行业推行清洁生产、到2000年实现以下目标:
1、化工行业总耗水量比1995年下降10%。
2、化工行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比1995年下降10%。
3、建立一支推行清洁生产的队伍。
4、开展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四、化学工业清洁生产行动计划
1、建立化工清洁生产中心(已建立)
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化工行业开展清洁生产,为主管部门制定化工清洁生产政策及法规提供依据,为企业提供
无废少废的新技术及综合利用技术,编写清洁生产培训教材,开展培训,建立清洁生产信息网络,开展国内外清洁生产交
流与合作。
2、宣传、教育、培训
(1)编写清洁生产培训教材和审计指南,介绍清洁生产概念内容及实例分析。(已编写10种培训教材)
(2)组织培训班,造就一批推行清洁生产、懂得技术、热情工作的管理队伍。省市化工厅主管生产,环保管理干部
60人(完成)
企业主管生产技术的经理、厂长,以及环保负责人约200人(部分完成)
(3)出版“化工清洁生产简讯”,交流化工各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的情况,介绍国外推行清洁生产的经验。(已出版8期)
(4)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如报刊、杂志、通讯、会议等宣传清洁生产的内容、经验,提高职工对清洁生产的认识.3、清洁生产的示范
化学工业产品行业多,中小企业多,生产技术复杂,按照先易后难,经过试点和示范,逐步深入、全面铺开。对污染
相对较重的16个产品行业进行清洁生产试点筛选工作,这些行业是:氮肥、磷肥、硫酸、氯碱。4、编制推行清洁生产有关法规目录
(1)制定化工行业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
内容包括:严格限制禁止建设和需逐步淘汰的化工工艺技术、设备;新建化工生产装置的最小经济规模;调整不合理的产品结构;采用的原料路线和原料政策;“三废”的综合利用等。
(2)编制清洁工艺、综合利用实用技术
五、进度安排
1、1999年7月:编制完善清洁生产实施方案的编制
2、1999年7月至2000年11月,实施清洁生产示范试点计划第一阶段,在完成铬盐、硫酸、氮肥、氯碱行业试点的基础
上再选择1-2个行业进行试点
3、2000年12月,进行第一阶段的总结
4、2001年1月至2002年7月,实施清洁生产示范试点计划第二阶段
完成试点的行业进行推广
再选择1-2个行业进行试点5、2002年8月对清洁生产示范试点计划进行总结
第三篇: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环保总局、科技部、财政部、建设部、农业部、水利部、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税务总局、质检总局《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对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提高认识,明确推行清洁生产的基本原则
清洁生产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行清洁生产的重要意义。
推行清洁生产必须从国情出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指导推动,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逐步形成企业自觉实施清洁生产的机制。
二、统筹规划,完善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制定重点行业、重点流域清洁生产推行规划。各地发展改革(经贸)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清洁生产推行规划。
各级财政、税务等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积极落实国家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鼓励政策,如有关节能、节水、综合利用等方面税收减免政策。同时,要进一步支持清洁生产的研究、示范、培训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对符合《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的清洁生产项目,在排污费使用上优先给予安排。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培训等活动的费用允许列入经营成本或相关费用科目。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应安排适当数额支持中小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建立地方性清洁生产激励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保总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清洁生产技术指南和审核指南,指导企业正确实施清洁生产。质检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产品标志认证,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城市和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试点,组织开展企业清洁生产自愿行动计划和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活动。
三、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清洁生产的整体水平
继续抓好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的结构调整工作。对国务院划定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城市以及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地区,要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进程。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要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安排清洁生产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品。各级投资管理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投资计划
和地方投资计划时,要把节能、节水、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预防工业污染等清洁生产项目列为重点领域。
四、加强企业制度建设,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企业管理者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对清洁生产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清洁生产目标,并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企业要依法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落实清洁生产实施方案。要建立企业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实行领导责任制和装置运行达标管理,建立奖惩制度,推进清洁生产的实施。
五、完善法规体系,强化监督管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抓紧研究制定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回收管理办法,制定和公布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产品)导向目录和限期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并会同环保总局制定清洁生产审核办法等配套法规。
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可行性研究时应优先选用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并在项目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中加以落实。
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环境执法,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坚决制止企业非法排污。对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要依法予以处罚,吊销有关企业的排污许可证。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可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污染严重的企业名单,有关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公布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六、加强对推行清洁生产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推行清洁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各级发展改革(经贸)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的职责。各级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农业、建设、水利和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形成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共同做好推行清洁生产工作。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清洁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鼓励公众购买和使用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政府部门在进行采购时要带头倡导绿色消费。要加强对企业管理者、技术人员及员工的培训,把清洁生产落实到产品开发、工艺技术、工程设计、装备制造和生产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
积极组织和支持建立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作用,建立行业清洁生产中心和信息系统,为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技术开发与推广、信息咨询、宣传培训等提供服务。
第四篇:清洁能源指标推进实施方案
渭南市综合整治燃煤锅炉改善空气质量
提高清洁能源使用工作实施方案
燃煤锅炉所使用的煤炭属于国家规定的高污染燃料之一,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是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空气中颗粒物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评分标准的日趋严格和我市创模工作的不断深入,环境空气质量和清洁能源使用率两项指标的达标工作,已经成为全市创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加快推进渭南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充分体现我市创模过程中“创真模、真创模”的精神,确保环境空气质量和清洁能源使用率两项指标顺利达标,促进全市创模工作实现突破,市创模指挥部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燃煤锅炉整治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分级负责,分类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改善环境,保障健康,促进发展为目的,与城市供热、供气管网建设相配套,逐步改善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加大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层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力度,逐步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量;继续推进清洁能源行动,积极开展清洁能源利用示范,确保市域内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清洁能源使用率大幅度提高,为我市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在2012年内实现突破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从2012年3月到2012年8月底前,用5个多月的时间,综合整治完市域内燃煤锅炉,确保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和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的要求。同时,燃煤锅炉拆除改造区的采暖锅炉必须进行集中供热、燃气锅炉、天阳能和环保型锅炉的改造;茶水锅炉原则上拆除后取消,不再实施改造,确因特殊需要的,可采用电能或其他清洁能源解决烧开水问题;洗浴行业燃煤锅炉拆除后,可采取天然气或电锅炉与太阳能混合使用的方法解决洗浴问题。燃煤锅炉烟尘控制区内的燃煤锅炉,必须使用低硫、低灰分煤种,减少污染物排放;对燃煤锅炉拆除改造区的燃煤锅炉按照“烟囱落地、锅炉移位、断水断电”的标准进行验收。
二、工作任务
1.2012年4月15日前,各县市区划定燃煤烟尘控制区和燃煤锅炉拆除改造区。
2.2012年5月15日前,各县市区拆除划定燃煤锅炉拆除改造区的所有茶水炉和采暖锅炉。
3.2012年6月15日前,各县市区拆除划定燃煤锅炉拆除改造区的所有洗浴锅炉。
3.在燃煤锅炉拆除改造区内,原则上对供热能力在2蒸吨以上或供热面积大于1万平方米的采暖燃煤锅炉,可优先考虑采用环保型锅炉;2蒸吨以下的可采取集中供热、燃气锅炉、电锅炉或燃气锅炉、电锅炉与太阳能混合取暖的改造。
4.对所有工业企业生产使用的工业燃煤锅炉实行整治,确保稳定达标排放,2012年7月底前通过市环保监测验收;对抽查监测不达标的,实行限期治理。有条件的单位推行使用清洁能源。
5.2012年7月底前,各县市区天然气通达范围内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业推行使用清洁能源,加大油烟治理力度。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动员阶段(3月20日一3月31日)召开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动员大会,成立综合整治机构、明确职责,下发实施方案和通告。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单位积极参与,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综合整治燃煤锅炉的声势和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1日一5月20日)1.5月21日-7月31日,对列入2012年拆除范围的燃煤锅炉使用单位按照拆除标准,自行拆除各自锅炉。
2.5月21日-5月31日,对列入2012年拆除范围未拆除或拒绝拆除的,由各县市区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强制拆除。
3.6月1日-6月30日,对实施燃煤锅炉改造的单位按照分区域、分时段集中进行供热、天然气管网的接通和碰口。
(三)检查验收阶段(7月1日-7月20日)各县市区政府对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分别于2012年7月31日前上报工作总结,市创模办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指挥部对综合整治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对2012年综合整治的燃煤锅炉和推行使用清洁能源的餐饮业,分别由各县市区负责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按期完成任务。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市长为总指挥,主管市长为副总指挥,各县市区和市级组织、宣传、环保、发改委、监察、财政、技术监督、安监等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区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名单见附件),统一领导和协调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创模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邀请市人大、市政协联系领导进行视察检查。
(二)职责分工
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工作由各县市区政府及市直各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具体分工如下:
1.市创模办负责制定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协助各县市区,实施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并负责对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工作进行督办,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各责任单位目标考核内容之中。
2.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本辖区燃煤锅炉综合整治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3.市发改委协助天然气公司做好气源指标的申请工作。
4.市环保局负责做好燃煤锅炉拆除改造工作的技术指导,严把锅炉的审批关。
5.市财政局负责锅炉综合整治费用的协调工作。6.市技术监督局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煤改气锅炉的技术指导工作。
7.市安监局负责煤改气锅炉的安全监督工作。8.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负责对逾期未拆除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依照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9.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渭南电视台)、渭南日报社负责对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工作进行跟踪宣传报道和舆论监督。
10.渭南中信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已改造的样板单位。
11.天然气公司负责提供煤改气锅炉样板,配合做好推广使用的宣传工作。
12.渭南光大新能源有限分司负责提供天阳能与天然气、电锅炉混合使用样板,配合做好推广使用的宣传工作。
13.陕西德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提供环保型锅炉样板。
六、保障措施
(一)市委、市政府将市区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
(二)指挥部办公室对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工作每半月督促检查一次,并将工作进展情况在新闻媒体予以通报。
(三)对按期自行拆除燃煤锅炉的单位,各县市区政府要协调相关部门优先安排供热和天然气的接通工作,免收集中供热入网费,最低限度收取天然气碰口费,按成本价收取天然气改造设计费、材料费、施工费等费用。
(四)对采取强制拆除的锅炉由环境执法部门一律予以没收,强制拆除费用由锅炉使用单位承担。
(五)对未按期完成锅炉拆除任务的锅炉使用单位,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手段进行处罚;对未按期完成拆除任务的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按照市创模指挥部《关于印发渭南市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渭创模发„2010‟2号)、《关于印发渭南市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通知》(渭创模发„2010‟6号)要求实行责任追究。
(六)加强煤炭经营和使用管理,禁止在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区和燃煤烟尘控制区堆放销售高硫、高灰分的劣质煤种;各燃煤锅炉使用单位要按要求向市环保局提供煤种质检报告和相关发票;市环保局要加强对煤炭经营和使用单位煤种及型煤生产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劣质煤污染。
(七)从《方案》实施之日起,在各县市区不能再审批燃煤锅炉。今后,新建项目可采用集中供热、地热、天然气及天阳能及环保型锅炉,解决采暖供热问题
(八)加大工业燃煤锅炉治理力度,从《方案》实施之日起,各县市区停止审批燃煤锅炉,除环保型锅炉外,一律不许新建、扩建、改建任何其他燃烧原煤的锅炉;现有的燃煤锅炉必须使用低硫、低灰分煤种,提倡进行型煤锅炉改造,待天然气管网通达后,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渭南市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
总
指
挥:徐新荣副 总 指 挥:成员: 晓明
魏稳柱 张必忍 张百献王
健蒋秀侠张
永杨社盈
马春年李县平张建中 程
军 朱福俊 王青峰 成员名单
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
副市长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市财政局局长 市环保局局长 市工信局局长 市安监局局长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临渭区区长 韩城市市长 华阴市市长 华县县长 潼关县县长
市委副书记、市长 王
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
杨
林
大荔县县长 薛
楠
澄城县县长 陈振江
合阳县县长 高
尚
蒲城县县长 王建平
富平县县长 刘振强
白水县县长 周庆文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陈虎成卤阳湖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舒
峰
华山景区管委会副主任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创模办,由李德成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第五篇: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
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
在我国,玉米粮经饲兼用,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大力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不仅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有效争抢农时,而且可以确保农艺措施到位,提高玉米产量,实现玉米生产节本增效。机械化精量播种每公顷可以省种45斤左右,增产15%~20%。机收每公顷可减少损失3%-5%,平均节约成本225元左右。
当前,我国玉米耕整地、种植和田间管理等环节机械化技术问题基本解决,机收加快突破,社会化作业服务市场开始启动。2007年,全国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8%,其中,机耕水平达到60%,机播水平达到59%,机收水平达到7%。玉米生产机械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表现出四个显著特点:一是技术装备加快发展。玉米耕整、播种机械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广泛推广应用。收获机械基本定型,形成了悬挂式、自走式和玉米割台等三种机型,参与研发、生产的厂家多达60余家,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推出。二是机械收获大力推广。近年来,玉米生产机械化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增长点和亮点。目前,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中的山东、北京、河北、天津,北方春玉米种植区中的新疆、黑龙江、内蒙古、山西已进入推广阶段,机具基本定型,发展势头强劲;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中的安徽、河南、江苏,北方春玉米种植区中的陕西、宁夏、辽宁、吉林、甘肃处于示范推广阶段,基本确定应用机型,示范推广工作开始启动。三是政策效应不断显现。2006年农业部在山东、河北两省开展了玉米收获机械补贴试点,2007年补贴试点扩大到9个省(区、市),全国新增玉米收获机近万台,为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是作业市场日趋活跃。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提供了机播、机收、秸秆处理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服务。
加快推进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化,要贯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方针,坚持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强化服务、梯度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农艺农机结合,重点突破玉米收获机械化,稳步发展玉米播种机械化,加快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力争到2010年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0%。其中:机收水平达到16%,机播水平达到80%。在工作思路上,要实现“四动”:一是农机农艺互动;二是社会服务促动;三是梯度推进带动;四是多项技术联动。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进一步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落实补贴政策,突破机收瓶颈
把购机补贴作为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最直接的抓手,扩大中央补贴资金实施范围,鼓励地方资金累加补贴,提高补贴额度。重点补贴农机大户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支持、引导各种渠道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突破玉米收获机械化瓶颈创造良好条件。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农牧业县(场),玉米收获机械纳入全国补贴范围。
二、实施示范项目,带动推广普及
在玉米主产区,以玉米机收示范推广为重点,建设一批示范县和示范基地,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强化示范宣传,开展社会化服务,带动全国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黄淮海玉米种植区和北方玉米种植区重点开展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南方山地丘陵种植区积极进行机播和机收试验示范。
三、引导社会服务,培育作业市场
加强玉米生产机械化跨区作业的组织调度、技术培训和维修服务,开展玉米播种、收获机械选型鉴定和作业质量跟踪调查,提高玉米机播、机收作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要建立完善信息调度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玉米机播、机收供求信息;要发挥农垦系统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的优势,推行场县、场乡共建等服务模式;要借鉴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经验,提高玉米跨区机收作业的组织水平,加强机械的维修保障能力建设,抓好玉米跨区作业安全生产,完善跨区作业的保障机制。要提高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增强玉米生产机械化推广应用的发展后劲。
四、推动技术创新,提升技术水平
要支持玉米装备关键技术和关键部件的基础研究,研发青贮收获、茎穗兼收、玉米小麦兼收等专用或多功能机具,以及玉米免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具、高效植保机具、适应山地丘陵地区的机具。加强产学研推结合,开展玉米生产机械化种植模式研究,促进技术的熟化和成果的转化。要因地制宜,试验探索适合当地条件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做好机具选型配套工作,确定区域机械化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实现技术本地化和标准化,加快技术普及。
五、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将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要统筹农机管理、生产、鉴定、推广和安全监理等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制订完善工作计划和方案,将工作抓实抓到位。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与农业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通力合作,把玉米生产机械化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工作之中。要坚持农机农艺技术协调发展,成立农机与农艺结合的专家组,建立合作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对玉米生产机械化工作的指导,统一研究和协调解决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推动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加快发展。(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