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事先做人: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实践反思

时间:2019-05-14 03:2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要做事先做人: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实践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要做事先做人: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实践反思》。

第一篇:要做事先做人: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实践反思

要做事先做人: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实践反思

一位哲人曾说:有才有德的人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英,有德无才的人是维持社会现状的忠实劳动者,有才无德的人是扰乱社会秩序的幽灵,无才无德的人是无法立足社会的淘汰者。幼儿园是塑造人才的圣地,在这块圣地上,耕耘者要做事,必须先做人,并以身示范,教孩子学会关爱他人、帮助同伴、尊敬长辈、遵守纪律、坚守诚信,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仁者爱人”的种子,将来才能收获会做人能做事的人才。幼儿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孩子先学会做人,他才会更好地做事。要达成学会做人这一教育目标,幼儿园必须有幼儿做人的空间、有幼儿做人的景致、有幼儿做人的土壤。通过做人环境的耳濡目染、学习活动的实践体验、日常生活的回味感知,在童年时代悟出人性的光华,绽放出人性的光彩。

在幼儿学习做人的天平上,教师是最能动的砝码。教师的形象在幼儿心目中高大神圣,教师的言行幼儿极易模仿,教师身上流露出的慈母严师风范,时时处处熏陶着孩子,并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教师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要成为孩子做人的榜样,平时应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去关爱孩子,用高尚的品德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孩子鞋带开了,我们及时发现并蹲下来帮孩子系上;孩子摔倒了,我们送过去“孩子,爬起来”的鼓励的眼神;孩子问“老师好”,我们也微笑着同一声“小朋友好”;孩子发烧了,我们把湿毛巾敷在孩子的额头上;孩子津津有味地讲故事,我们耐心专注地倾听;孩子做游戏,我们是孩子手拉手的伙伴;孩子有了点滴进步,我们及时送上掌声或小红花以示鼓励……在这一件件小事里,蕴含着慈母型教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传达着专家型教师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在幼儿学习做人的土壤里,环境文化是最丰厚的营养。环境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强劲载体,我县是传说中的汉孝子董永的故乡,幼儿园300米文化长墙上就画上了一幅幅充满童趣的古代孝子图,是孩子们学习弘扬尊老爱老传统美德的图画知识平台;院内的小树林每班分得了一片林地,给每棵树挂上小标牌,标牌上写着树的名字及生长特点,孩子们定期给树浇水、施肥,耐心呵护每一棵树苗;在综合楼前的种植园里,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播种了大豆、棉花、高粱、萝卜等,从育苗到收获孩子们全程参与,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室外活动场地铺成了中国象棋的棋盘,加深了孩子们对中国象棋文化的认识和喜爱之情。

楼内环境注重培养幼儿爱自然、爱动物、爱家乡、爱祖国、爱科学的品德。一楼主题是“热闹的动物园”,设置有神秘的海底世界、剽悍奔放的野兽、美丽的鸟岛、热闹的小狗家族、有趣的十二属相等园地;二楼主题是“我的家乡真美丽”,设置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家乡的特产、祖国的大油田、红红的中国结、宏伟的万里长城等园地;三楼主题是“地球一家亲”和“未来太空”,设置有走遍世界、我和五大洲小朋友手拉手、未来的机器人、驾着飞船游太空等园地。不同的主题,形式多样的园地,丰富了幼儿爱人类爱生命的知识,并从环境文化里汲取做人做事的丰厚营养。

在幼儿学习做人的空间中,社会是最向往的地方。带领孩子们走进社会这个生生不息的大课堂,接触不同的人,接受各种社会风尚的洗礼,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有效途径。世界水日期间我们带领孩子来到县水务局,参加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万人签名活动,浏览了“珍爱水资源”图片展,考察了清河污水处理厂,之后孩子们用绘画日记表达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增强了节水意识。助残日到了,孩子们拿着自己制作的礼物来到县特殊教育学校,与那里的小伙伴一起用手语表演了《感恩的心》《同一首歌》,背诵了古诗《春晓》《咏鹅》,培养了关爱、同情弱者的品德。

在生活体验活动中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的品德。如我们带领孩子们到天宝蛋糕店,听蛋糕师讲解蛋糕的做法、自己动手做蛋糕、和店员一起卖蛋糕,孩子们从蛋糕的材料、质量、价格中体会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在认识各行业人们的劳动中,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品德。“五一”劳动节期间,带领幼儿走进超市、菜市场、银行、行政中心、工厂、农田等场所,参观店员、职员、工人、农民等人们的劳动,了解了各行业的劳动特点,懂得了劳动最光荣,也从中悟出了更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幼儿学习做人的经历中,活动是最喜欢的形式。平时应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提供尽量多的参与机会。

在集体活动和传统节日活动中培养幼儿心中有他人、与同伴分享的品德。如许多孩子乐意在幼儿园过生日,老师就在孩子生日前一天,组织全班小朋友自主选择材料制作生日礼物,生日这天大家围着生日蛋糕坐成一圈,一起唱生日歌、点蜡烛、许愿、吹蜡烛,切蛋糕的同时分组给过生日的小朋友送礼物,然后分享蛋糕,整个过程洋溢着欢声笑语。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中秋节里煮鸡蛋、烤月饼,并把自己的劳动成果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分享。

在班级服务活动中培养幼儿友好交往、团结互助的品德。如“今天我是值日生”活动,孩子们有的抹桌子、有的擦椅子、有的摆图书、有的分玩具,还主动帮助没完成任务的小朋友,人人争做班里小主人,把活动室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关爱行动中培养幼儿心中有他人的品德。如新入园的托班、小班的弟弟妹妹哭闹着找妈妈,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就来到他们身边,陪他们玩玩具、捏橡皮泥,使他们破涕为笑;班里有小朋友生病请假了,老师就请几个小朋友做代表在电话里送上问候的话,有小朋友住院了就带上集体制作的健康祝愿卡去探望,使生病的孩子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小朋友从中都学会了关爱他人。

影响幼儿品德行为的因素很多,我们应该从要做事先做人的本质出发,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需要,把握幼儿的思想动向,蹲下来做幼儿的知心朋友,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教幼儿悟出做人的真谛,感受做好事做好人的乐趣、自豪和幸福。

第二篇:26-《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

内容提要:品德的培养可以有不同开端。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从培养品德行为方式或习惯开始;在另一种情况下,可以从极其学生的道德情感着手;在第三种情况下,则可以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做起,也可以同时并进,相互促进。但是,无论怎样做,只有当这些品德的基本成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特别是在一定的道德动机和一定的行为方式之间构成稳固的联系时,某些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形成起来。所以教育者要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炼之以志、习之以行,积极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关键词:品德认识价值澄清品德行为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所谓习惯,指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联系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作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品德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也是一个人品行的外在表现。儿童是否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关键是他的日常行为是否合乎规范要求。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足以体现了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在小学阶段发展中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最初阶段,也是最关键时期,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因此,加强儿童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促进儿童行为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从这个角度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德,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这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塑造人的基础工程,它需要不断地给予督促与引导,需要学生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具体的工作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晓之于理,提高认识

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通过说服,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是最常采用的策略。而价值澄清则是说服学生最有效行为。价值澄清是美国当代道德教育复兴运动中最富有争议、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尝试。1966年由拉斯、哈明和西蒙合著的《价值与教学》一文中,他们认为价值观念是个体的一种内在价值,往往不能清醒地被意识到,因而难以指导人的行为,为了发挥价值观念作用,就需要对他们进行一步步的澄清。价值澄清所采用的形式是使学生在他们的直接生活中思考一些价值选择途径,同时使他们对学校生活的周围人产生积极的态度。当学生在品德上犯了错误时,我们可以采用价值澄清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价值澄清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

1、自由地选择。如让学生思考“你认为你是从什么时候第一次产生这一想法的?”

2、从可选择的范围内选择。如让学生思考“在你产生这一想法之前,你常考虑什么事情?”

3、对每一可选择途径的后果加以充分考虑后的选择。如让学生考虑每一可选择想法的后果将会怎样。第二部分是赞赏:

1、喜欢这一选择并感到满足。如让学生考虑“你为这一选择感到高兴吗?”

2、愿意公开承认这一选择。如让学生回答“你会把你的行为告诉你的同学吗?”第三部分是行动。

1、按整个一选择行事。教师可对学生说“我知道你赞成什么了,现在你能为它做些什么吗?要我帮忙吗?”

2、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教师可以问学生“你知道这一行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吗?”从价值澄清的三个部分来看,教师首先必须诱发学生的态度和价值陈述。其次,教师必须无批评地和无判断地接受学生的思想、情感、信念和观念。最后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念。总之,价值澄清采用诱导性的品德教育方式,反对呆板的说教和强硬的灌输式教育,教师易于掌握,学生乐于接受,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直接导致道德行为发生积极的变化。

二、动之以情,引起共鸣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的特点,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暗示、指导作用。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时候,榜样尤其是老师的示范教育是无声的力量。模仿大人是孩子的天性,它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特别希望从具体的人身上找到学习的目标,并做为模仿的对象。所以他们喜欢模仿自己崇拜的人,根据他们善于模仿的这一特点,使他们在榜样的鼓舞下,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首先:运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比较系统地给学生讲清道理和要求,树立榜样,使学生逐步提高认识。以革命领袖为榜样教育学生,如向学生介绍毛主席少年时在雨天帮助毛四阿婆收稻谷的故事,引导他们养成“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和残疾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列宁小时候的故事,引导他们养成不说谎话,诚信待人的良好习惯。

其次:是用学生中的榜样教育学生的良好行为。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作业工整、讲究卫生的学生,可以在班上选出“学习之星”、“劳动之星”、“文明之星”等等。由于这些榜样是在学生中产生的,因此,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更容易被其他学生理解和接受,并激起上进心,使他们自觉模仿形成习惯。

再次:要注意教师本身所起的榜样作用。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崇拜的人,所以教师是学生最经常、最直接的模仿对象。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把教师看成完美无缺的人物,一切都要向老师学习。因此,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我做教师多年始终注重自己的行为习惯,尽力使自己的言行大方得体,给孩子们树立好的榜样。

三、导之以行,落实行动

学生品德的形成必须体现在道德行为的实施之上,因此,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形成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的实现,必须有道德意志参与,中小学生常常有言行脱节的现象,多半是由于缺乏意志力;同时,道德行为的实现,也需要掌握一定的道德行为方式。因此,道德行为的形成,同时要注重道德意志的培养和道德行为方式的训练。主要通过如下的步骤和方法:

1、激发愿望

青少年学生要做出一定的道德行为,首先就要有道德行动的愿望,换句话说,要有道德行为的动机并确定道德行动的目的,从而下决心去干某事。由于激发道德动机的原因多种多样,而道德动机本身又种类繁多,所以在下决心时常会导致动机斗争。如一个学生在校园内拾到50元,50元对一个小学生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这种情况他就会有思想斗争,到底该上缴,还是把它据为己有。他最终会做出怎样的判断,这就有赖于老师平时的教育。所以教师在进行品德教育时,要善于进行正确引导,经常激励和鼓舞学生,帮助学生战胜非道德动机,促使低级形式的道德动机向高级形式转化,使动摇、软弱的道德动机转化为坚定的道德动机。我校有一个班,有两位学生拾到50元以上,最终她们都把钱上交给学校处理,这个班的班主任就经常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本班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

2、组织训练

坚强的意志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教学、教育活动作为培养学生道德的实践活动,不能单纯为了教学而教学,应该给他们创设克服困难的情景,引起青少年学生自觉锻炼的意向,例如,组织各种类型的比赛,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引起学生强烈的“赢”的欲望,使他们在自身的努力中得到意志力的锻炼。为此,我校经常开展全校性活动,如,歌唱比赛、朗诵比赛、体育竞赛、文艺汇演等等,让每一个班的学生都为自己所在的班级加油,打气,从而增强班集体意识。

3、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是自我教育的一种表现,具体包括自我命令、自我检查、自我奖励、自我惩罚等。教师不仅要充分信任学生,而且还要有明确的外部监督和检查措施,帮助学生能够逐步过渡到自我调节和自我监督。为此,我校实施了值周班制度,让学生协助学校去管理学生,重点监督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通过监督,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最终达到自我教育。这种教育效果最真实、最牢固,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在结束学校生活后,学生也会朝着道德修养的目标不断前进。

4、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奖励是施之行为之后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可能性的事物,它包括外部奖励和内部奖励。当学生缺乏遵照社会道德规范行动的自觉性时,教师通过物质的或精神的外在手段(如奖品、荣誉)来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些外在的手段就等于外部奖励,也就是强化。如果学生在遵照社会道德规范行动后体验到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激励学生继续发生道德行为,则属于内部奖励。外部奖励和内部奖励都能满足学生的某种需要,因而在以后类似的情景或刺激下,道德行为出现的概率就会升高。我们应该多运用精神奖励、内部奖励,而减少物质、外部奖励。我校为了教育学生能主动做到弯弯腰,伸伸手捡起地上的垃圾,凡是见到有学生主动捡起垃圾的,学校领导都在现场给他拍照,然后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栏,并在晨会表扬这个学生。通过这一教育手段,现在很多学生都能主动捡起垃圾。惩罚是指为了减少或消除某种不良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而在此行为发生后所跟随的不愉快事情。一般来说,教师可运用的惩罚包括:制止、约束、说理批评、警告、冷谈、鼓励、暂时取消他的某些权力以及要就儿童用自己的行动来补偿过时造成的后果等,但惩罚一定要适度,绝对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总之,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行为是个极其细微而又复杂的工作,它需要不断地给予督促与引导,需要学生长期不懈的努力,学校、教师、家长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心理机制,通过最优化的组合方式构成统一的合力,使学生的品德形成及培养始终处于一种发展的动态中。2014年3月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价值与教学》(由拉斯、哈明和西蒙合著)

第三篇: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体会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体会

莲花新城幼儿园

王芳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也成为测量、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3-6岁是个体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也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然而,很多家长都忽视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在发展中出现了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不和谐性、不同步性,幼儿在用餐、入厕、倾听、交往、游戏、娱乐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以及求知能力、协调能力等都不尽人意。为帮助幼儿实现知、情、意的全面和谐发展,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我们对幼儿进行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获得了一些体会和经验。

一、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良好环境。

老师和家长要改变过去单纯地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念,从不同年龄的特点出发,考虑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人性的差异,从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素质入手,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温馨、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从而来培养幼儿初步的道德情感。如在活动室内创设关于“水”的墙饰,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水的循环过程、水的用途等。而这个墙饰是可变的、可操作的,教师只是提供了一个主题背景,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在上面丰富各种有关水的内容。如有些幼儿认为可以把雨水储存起来,有些生活经验丰富的幼儿更是想到了污水处理,于是教师就和幼儿一起“水”的主题加以丰富、深化。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被观赏者,而主要成为了一个对话者和引导者。幼儿在与它的“对话”交流中感受到了“水”的重要性,也提高了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精心设计课题活动

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验研究》的教育课题,制定了实验重点、实验目标,并结合各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编制适合幼儿活动又易于接受的活动教材,既符合孩子的乐趣,又能使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手段尊重孩子的个性化要求。根据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可组织小班幼儿开展“我是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活动。比如带领幼儿给花草树木浇水,教育幼儿不随便摘花、不践踏草坪,知道要爱护幼儿园、社区周围的环境。中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可运用各种游戏活动进行“我是文明小主人”主题游戏。如,在角色游戏中引导幼儿与来访的客人主动问好,并使用礼貌用语等;小伙伴间要懂得相互礼让、友好相处。同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讲文明、懂礼貌,争做文明小标兵”宣传栏,图文并茂,简单易懂,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大班孩子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可通过每日晨间谈话,让他们知道哪些行为不应该有、哪些行为是应该坚持的。在明确了主要行为准则的基础上,大班孩子还进行了“文明礼仪伴我行”的现场作画活动。通过这样的教材和游戏,起到了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培养良好习惯的作用。

三、注重幼儿随机教育

习惯是一种行为长期重复而形成的结果。俗话说“习惯成然”,孩子的习惯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所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只靠专门的教育活动,而应该贯穿于幼儿的-日活动中不断地巩固、强化。为此,我们把一些常 用的文明礼仪用语,如您好、再见、请慢走、谢谢、对不起、请原谅、没关系等等编成了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幼儿能经常朗读;并编了一套文明礼仪姿态操,孩子们可以一边做操一边说着文明用语。礼仪操强调眼神、动作和表情三者的配合,这对孩子们在生活中使用文明礼仪用语进行交往有很大的帮助。

四、家园配合,树立学习榜样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教师和父母严格要求自己,就会在孩子心目中享有威信、取得幼儿的信任,幼儿就会听从管理并会积极响应每一项要求。教师与家长作为幼儿接触最频繁的社会成员,对孩子们有意识地进行教育,或者通过自己的言行点滴渗透、潜移默化,这些都对幼儿的道德品质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出生后遇到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庭也是幼儿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所以在教育中,我们十分重视家庭的配合。我们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以及课题的实验进程、相关要求;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方法;开设家园信箱,使家长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书信的形式传递给老师;分阶段定期召开高质量、内容不同、形式各异的家长联谊会,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思想觉悟,共同完成幼儿的教育。俗语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和家长只要严格要求、言传身教、积极诱导,就一定会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四篇: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建立良好的家园共育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6岁的孩子各种行为尚未定型,加强对他们的品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从来都是非常重视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的。行为习惯包括许多内容,如礼仪教育、劳动、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等。由于现在的幼儿在家庭中地位发生了变化,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也大多表现为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家长经常会发现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在幼儿园里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还挑挑拣拣的这个不吃那个不吃俨然成了“小皇帝”。

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其表现是在课程领域里实现多种经验的整合;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上追求家长与教师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要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取得对幼儿的最佳教育效果,一方面幼儿园必需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幼儿园教学与游戏的目的、内容及方法,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吸引家长的关注和参与,使家长重视幼教;另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做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家园一体化教育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其中幼儿园应采取主动,充分调动家长这一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家长成为教师的伙伴,把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延伸到家庭,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强化。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中,我们采取下列几种方法。

1、家园联系表——一周活动评价表

家园联系表的作用是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设立的具体内容,每项文字边上有图示,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用标记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 ★★★★★)在家长的话一栏里,写写今天幼儿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讲讲有趣的事情,或根据幼儿自己的表现,增添项目,家长坚持每周给予认真的记录,每周的情况在下周一汇总,经过老师认真细致的整理和统计工作。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幼儿,老师在集体中进行表扬。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愿望,抓住时机,多采用正面教育,鼓励幼儿的进步。例如:张星皓小朋友在学校的表现很好,每次吃饭都是用筷子自己吃的,而且吃的又快又干净,但在家里要父母、老人喂饭,依赖性强,有了家园联系表后,变的再家里和学校表现一致多了,她妈妈说每周发放表格他回家后总是要第一个看看老师给他表格上的星星个数。家长们都说自从有了这个表后,孩子们变得懂得听话多了,家园联系表就象老师教给家长的神奇法宝,孩子们都一个个变了样。

2、家教园地

家教园地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是反映保教工作情况的一扇窗户,更是进行教育交流的一块园地,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使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

通过“连心桥”、“回音壁”、“请您关注”等栏目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回音壁传递给老师。从而实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家园一体化教育的桥梁。

3、家教沙龙

利用家教沙龙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育儿中的困惑等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讨论,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教育,事事处处为孩子着想,辛辛苦苦为孩子吃穿,孩子从小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家长了解到在向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首先应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也要为别人做一点事。如回家后,幼儿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帮助爸爸妈妈摆放碗筷等。家教沙龙的内容组织也可以是让有经

验的家长谈谈教育幼儿的体会,运用各种形式,使幼儿家长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究竟有哪些内容,指导家长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循序渐进,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家长开放日活动、客座老师

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可以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了乐趣。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幼儿熟悉的面孔——家长,其实家长中也汇聚了各行各业中的精英,我们每学期还会邀请班级中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当我们一节课的老师,教授小朋友一些平时课堂中不一样的知识,家长教的起劲,孩子们也听的十分有趣。孩子们和家长对于这种形式都十分的喜爱。更好的拉近了家长和幼儿、课堂、教师间的距离。

5、家长会

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要,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根据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难题进行咨询,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共同教育好幼儿。

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总是教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家长参与性不够,主动性也发挥不出来,很多关于幼儿在家里的个性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没有与幼儿园及时沟通。而以座谈会的形式,就能以家长们关心的教育问题,普遍存在的幼儿行为习惯现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进行交流、互动。家长们可以在座谈会上谈论自己的各方面家庭教育困惑,如幼儿怎样在家长指导下养成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还可以介绍自己的成功育儿经验,也可以发表自己对幼儿园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等。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人,家长会也真正起到向家长宣传教育新形势新观念,听取家长急需解决的育儿问题,共同探讨教育措施的纽带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健康成长,取得人生成功的奠基石。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难以实现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鹤琴老先生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只有家庭与幼儿园的同步协作,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形成紧密的教育合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第五篇: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反思

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反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孩子的教育及发展越来越重视,而在幼儿期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是迈好了人生的第一步。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的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是教育的真谛,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它可以使一个人自学自励、主动有为。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这种行为和倾向一旦形成,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做。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你拥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学得更轻松,更有效率,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它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一种基本素质。因此,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对于孩子来说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需要成人共同努力的过程,所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老师和父母重要的责任之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可见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彻底改变孩子们的课堂学习常规,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首先,对于幼儿自身来说,为小学学习以至以后的学习提供了保障。

其次,对教师的教学来说,良好的课堂学习常规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条件。俗话说:“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促进了教师更好的教,教师更好的教有激起了学生更大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才会更加精彩,更加轻松自如。

最后,对其他孩子来的影响,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如果每个孩子都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常规,也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诸葛亮有一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期间,教师坚持让幼儿从点滴小事做起,提出的要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抓一项,坚持不懈地培养一项。日积月累,必能逐步帮助孩子养成各

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帮助幼儿养成认真专注做事的学习习惯,分三步对幼儿进行培养:1.做事情的时候要一心一意,不边做边玩;2.在教师要求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完,不拖拉;3.养成认真做事的态度,追求良好的结果。

(2)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生活学习的特点,培养学习习惯的目标和方法,都必须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切忌成人化、理想化。同时,既要确定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基本要求,又要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3)与创新教育结合的原则。

根据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认真上课、专心作业、刻苦学习,而应该有更新的要求,更深层的内涵。必须着力培养孩子创新性的学习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做想结合的习惯、敢想敢说的习惯、积极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等等。

(4)贯彻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原则。

良好学习习惯只有在学习活动中才能培养,而对幼儿来讲,实际生活中事事有问题、处处有知识,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在生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语言、科学等文化知识教学的任务,而且要渗透于其它各项教育活动中,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中。

(5)、家园合作的原则。

对幼儿来说,家庭仍是他们生活、学习的重要空间,家庭教育仍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与家庭的交流和合作,使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行动上达成一致,能促进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

百灵班

吴雅楠

2013年12月20日

下载要做事先做人: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实践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要做事先做人: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实践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