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时间:2019-05-14 03:1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议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议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第一篇:小议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小议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一.商业秘密的定义: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利益,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不正当竞争的方法包括:欺骗性交易方法;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虚假广告;掠夺性定价;不正当有奖销售;诋毁竞争对手商誉。其中的商业秘密就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该信息是不能从公共渠道直接获得的。

二.法律依据:

针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本条所称的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对于商业秘密有几个公认的要件:第一,商业秘密是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在具体种类的列举上来说可以是配方、模型、设计、计划、方法、技术或程序,在抽象的分类上可以包括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在外延的范围上,商业秘密的要比专利、商标或者是著作作品的范围更宽,它不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形式,只要是负载了有价值的信息即可。第二,商业秘密是一种不为公众所知悉的信息,也就是商业秘密的“秘密性”。这里的不为公众知悉,标准显然不能用专利或者是著作权的新颖性来衡量,它所强调的不众所周知是指不为相关领域内的人们所普遍知悉,换言之,商业秘密中的新颖性是相对的,只要凝结了权利人的劳动、精力或者金钱,哪怕是其竞争者也同时合法拥有同样的信息而没有向社会公众公开,那么依然构成商业秘密。因此,实际上可以这样理解,商业秘密中的新颖性是和它的秘密性相连的,只要某种信息在事实上保持了秘密性,那么它也就具有了最低限度的新颖性,而无需再重新根据信息的物理性质来判定其新颖性。第三,商业秘密是和经济利益相连或者说是具有商业价值的。所谓价值,“就是支持有商业秘密这能够因持有商业秘密而比不知道或未使用该商业秘密的竞业者具有竞争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具有经济价值并不意味着只有运用于商业上的信息才受法律保护,一些尚处于开发阶段的技术或者是即将投入实际运用的信息也是属于商业秘密范畴的。所以,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不仅限于有实际价值的信息,也包括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第四,商业秘密必须是经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的信息。这种保密措施包括对于内部人的,也包括对于外部人的,既包括物理性的,也包括抽象性的。这些措施的采取应该遵循一个合理的度,也就是说,不要求权利人必须面面俱到,将所有可能泄漏秘密的渠道都有效的封堵,只要权利人努力维持其秘密性,其采取一般正常水平的保密措施,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即可。

三.我国商业秘密保护存在的不足:

(一)立法方面:

1、未规定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的商业秘密的保护问题。我国未对向政府或政府的代理机构提交的医用或农用化工产品相关数据的保护予以规定,是立法空白。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其他成员的企业或个人,均有权要求中国保护其商业秘密。我国必须履行所承诺的国际义务,为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的商业秘密提供法律保护。而我国现行法律对此并未规定,仅在国家工商局发布的《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这一行政规章中作出了相关规定,即“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履行公务时,不得披露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这一规定应在今后的商业秘密立法中予以体现,弥补立法空白。

2、保密期限的有关规定与不一致。我国1988年颁布的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十三条规定:引进技术秘密的合同中,不能将保密义务期限规定得比合同有效期限更长。这就使得技术秘密的供方一旦将技术交给受方,就有可能在合同期满后丧失对相关技术秘密的专有权,因为受方的保密义务只到合同终止时为止,供方不能依合同要求受方承担永久保密义务。在任何情况下,商业秘密的权利人均有权防止他人未经许可而以违背诚实商业行为的方式去披露、获得或使用其商业秘密。我国应必须规定技术秘密的受方在合同期内及合同期满后均有保密义务,这种保密义务并非基于合同关系而产生,而是依商业秘密法所产生的保密义务。这方面的内容也需在今后的立法中予以完善。

此外,现行商业秘密法律保护还存在商业秘密的概念模糊、构成条件不够明确;保护分散,不够全面系统;原则性规定过多,规范不够细密,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立法中加以完善。

(二)执法方面: 国际惯例,知识产权执法是各国的内部事务,由各国按其知识产权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进行司法审判。但一些发达国家担心其他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影响其经济利益,而竭力主张进行外部干预。从总体看,我国无论是在总义务还是行政与民事程序及救济、临时措施、有关边境的专门要求、刑事程序各方面,知识产权执法都基本符合要求。但与我国知识产权立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在知识产权执法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尤其是在商业秘密的保护方面,由于全社会商业秘密法律意识不强、执法经验不足等原因,使得商业秘密的执法面临较大的困难。因此,要保证我国商业秘密法律得到切实的实施,我们仍需继续努力,特别是要建立强有力的执法队伍,提高执法水平,以改善我国的贸易和投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四.完善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建议:

(一)立法模式的选择: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体系是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及其他相关法律中规定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其保护分散,不够全面系统。而对商业秘密提供法律保护最有效的途径是制定专门法,规定侵害商业秘密行为的法律构成及制裁方式,并在民法中确立其财产权属性。因而我国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以加强和完善我国的商业秘密保护。根据全国人大立法规划,目前我国正在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草案已提交国务院法制局。送审稿共五章三十九条,内容包括商业秘密的实质条件、商业秘密权利人的权益、商业秘密的保护、商业秘密侵权行为及应负的责任。

(二)具体内容的充实:

1、明确商业秘密的概念,明确规定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和构成条件,使之更加具体,易操作。以区分商业秘密与其他概念,明确商业秘密与专有技术、技术秘密等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2、规定对于外国企业为进入中国市场而向我国政府主管部门提交的关于医用和农用化工产品的秘密数据的保护;对保密期限不再适用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的有关规定,商业秘密的受方任何时候都负有基于商业秘密法而产生的保密义务。明确了上述两方面的内容,就使我国的商业秘密保护法与国际惯例接轨,以促进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发展。

3、规定对于网络传输中的商业秘密的保护,以适应网络环境给商业秘密保护带来的新问题。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迅速的,针对目前网络传输中的商业秘密保护问题作出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超前立法远比滞后立法更能有效地保护商业秘密。且我国于1994年发布《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7年发布《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十分重视网络信息安全保护问题。故在采取加密措施加以防范以保护商业秘密的同时,还应通过立法来保护网络信息。我国制定的商业秘密保护单行法应规定新技术环境下的侵权行为、犯罪行为,以有效保护网络传输中的商业秘密。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商业秘密的保护已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国际间多边、双边谈判推动了各国对商业秘密的重视和保护。尽管在商业秘密保护方面各国还存在着一些差异,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世界的一体化趋势,这种差异会逐步缩小。我国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需要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消除贸易障碍,在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方面应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因而有必要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并在其中规定网络传输的商业秘密保护问题,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加强和完善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第二篇:商业秘密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信息不仅数量巨增,作用也日益增强。作为知识信息重要部分的商业秘密也随之水涨船高,越来越引起经济参与者的重视。商业秘密作为经济参与者保护财产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以期使参与者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从而推动企业等经济部门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正是

由于商业秘密蕴涵着如此巨大的经济价值,使得它日益成为侵权或违约所侵害的对象,因此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问题也相应地成为法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有关商业秘密的基础性问题。

(一)、商业秘密的界定:好范文版权所有

商业秘密一词在英文中为“commercial

secret”,现在意义上的商业秘密首先出现在英国的判例法中,即1894年英国的阿尔帕特王诉施特辛格未经允许擅自披露其发明的印刷技术[1]。以此为开端,侵犯商业秘密的案件越来越多。早期对商业秘密的认定主要仰仗某一具体案件的法官和陪审团对某一诉讼标的的主观判定,并没有形成商业秘密的具体概念。直至今日,国内外对商业秘密这一概念也没有统一的理解,美国将商业秘密认定为“营业中使用的,能使掌握该秘密的所有人在同行业竞争中占优势的东西,可以是一个公式,一个配方或一个销售计划等等”。日本将商业秘密定义为企业在化学合成物、制作方法、物质的处理、储藏方法以及推销方面具有秘密性或专用性的发明和构思。我国目前在商业秘密的概念界定方面主要依据的是1993年9月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过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三款的规定“本条所称的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由此可见,我国立法对商业秘密采取概括式规定,概念界定弹性较强。

(二)、商业秘密的特征:

商业秘密作为一种智力成果,是一种无形财产,能够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但并不是所有能够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的信息都属于商业秘密,判定一个信息是否构成商业秘密,就要考察该信息是否具备商业秘密的特征:

1、商业性,表现为商业秘密具有实用价值并能够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2]。1995年国家工商局发布《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中将其解释为“能为权利人带来现实的或者潜在的经济利益或者竞争优势”。商业性是商业秘密的根本价值所在,是权利人之所以愿意投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商业秘密开发和保存的根本动力所在,这也是有商人追求利益的本性所决定的。

2、秘密性,表现为商业秘密不为公众所知悉,即该信息不能从公共渠道直接获得。秘密性实际上是对商业秘密新颖性的要求,对此可作两方面的理解,一方面是客观方面,即该信息客观上未进入公共领域,另一方面是指商业秘密的相对秘密性,即该信息并非完全不被人知晓,法律上保护因使用该信息而必须接触的使用人和通过其他合法途径获得该信息的权利人。

3、实用性,该特征是由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有关商业秘密的定义总结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述。所谓实用性,即指该信息只有能够为权利人直接应用于生产、经营,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或竞争优势时才能被认定为商业秘密,这就同时排除了虽然具有新颖性但缺乏可操作性的某些信息。

4、保密性,表现为权利人对商业秘密客观上采取了足以保守该信息的保密性措施,且主观上具有保密意图。法律并不要求保密措施万无一失,但是否采取保密措施是将来该商业秘密受到侵犯时能否寻求法律救济的前提,可谓“无保密措施便无法律保护”。

除以上四点特征以外,许多学者还归纳出如风险性、合法性、知识性、可转移性等商业秘密的特征,这些特征与以上四大特征并无冲突,只是对商业秘密的特征描述更加深入而已。

(三)、商业秘密的属性:

商业秘密的权利人对商业秘密所拥有的权利即商业秘密权。由于作为客体的商业秘密具有不同于其他无形财产的独立特征,使得商业秘密权也相应具有特殊性。国内外对商业秘密的权属问题颇有争议,有的认为该权利属于知识产权,有的认为该权利属于财产所有权。不同属性的权利具有不同的法律保护和救济方式,确认商业秘密权的权属变得非常重要。

商业秘密权不同于知识产权,虽然商业秘密类似于商标、专利等无形财产,但二者是有不同的。

1、范围大小不同,商业秘密的范围明显大于知识产权客体的范围,某些信息只可以作为商业秘密权的客体却不能成为知识产权的客体。

2、保护手段不同,商业秘密的保护需要借助权利人自身的力量,而知识产权的保护仅限于法律的保护。

3、地位不同,商业秘密不同于知识产权具有法律上的独占性和排他性。同一商业秘密可同时为多个权利主体

所拥有,而知识产权的所有人为特定的某个人且只能为该人。

4、有无限制不同,对商业秘密的拥有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具有永久性和全域性,相反的,知识产权却有着明确的时限和地域限制。

商业秘密作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财产,具有所有权的属性。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判例、和法学理论一般都倾向于承认商业秘密权是一种财产权,具有所有全的属性

。特别是美国的所有权法更是对商业秘密拥有人所享有的财产权利作了详细规定。商业秘密权的客体商业秘密可以视为权利人所占有的一种财产,其也相应的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所有权所必须的权能,无论是从对商业秘密的保护考虑还是从商业秘密的特征认定考虑,把商业秘密权作为一种财产权最为恰当。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一)、从行为的特征来看: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多种多样,各国对此普遍采取列举的方式予以规定。我国的《反不正当法》中就此也有明确的表述“第十条:经营者不得采取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

1、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护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商业秘密。”由此可以明确的得知我国对不属于以上列举范围的行为不追究法律责任。

(二)、从行为的主体来看: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主要涉及这样几类主体:企业内部员工,与企业有合同关系的对方当事人,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国家有关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供中介服务的人员,因此由主体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可作如下的分类:

1、企业内部员工的侵权行为,这主要是指因使用商业秘密而必须接触该秘密的企业内部员工利用职务之便,将了解和掌握的企业商业秘密擅自泄露或公开,或私自转让或允许他人使用等违反保密义务而实施的侵权行为。

2、与企业有合同关系的对方当事人的侵权行为,这主要指企业商业秘密的转让人、受让人、共同研制方、共同使用人等,违反合同义务,实施的侵犯企业商业秘密的行为,同时,即使合同并未成立,作为进行缔约活动的对方当事人对缔约过程中所知悉的商业秘密也负有保密义务,如若违反该义务同样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3、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的侵权行为,这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指第三人直接利用盗取、利诱、胁迫、欺诈手段获取、披露和使用商业秘密;另一种指第三人明知或应知他人是以以上非法手段获取商业秘密而予以使用、披露和允许他人使用披露该秘密。

4、国家有关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供中介服务的会计师、律师等利用职务之便将获得的企业的商业秘密进行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披露、使用的侵权行为。

(三)、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构成要件:

要想有效的保护商业秘密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商业秘密的认定问题。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和我国民法理论及原则,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应当考虑以下几点:

1、主体要件,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主体必须是“经营者”,很显然这种规定过于狭小,在一个企业中除了经营者以外还存在着管理者和雇工,这就势必造成只有经营者才可以成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人,不仅如此,如国家有关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供中介服务的人员等人也被排除在外,而以上笔者已经分析过,这几种主体同样有机会和可能侵犯商业秘密,因此,我国在主体方面应做扩大的解释。

2、主观要件,根据我国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的法律只承认故意这种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只要行为人明知是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而故意非法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是才承担法律责任。

3、客体要件,所谓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客体即该行为所侵害到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所采取的是概括式的规定,有待加以详细规定,借鉴国外的规定。

4、客观要件,即行为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对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了损害,这种损害可分为现实损害和潜在的损害。现实的损害是指造成权利人销售额的降低、利润的损失、客户的减少等;潜在的损害是指虽然当时没有造成损害,但存在以后产生损害的可能性,潜在的损害大量存在于侵犯商业秘密的后果之中。对于没有造成权利人损害的行为人不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不仅如此,还要求行为实施的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即权利人商业秘密遭受侵害并造成损害的结果是由行为人的侵权行为所致,否则将不能认定该行为是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四)、不属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大量存在,但不可以否认某些行为虽然表面上有侵犯商业秘密的嫌疑却被排除在侵犯商业秘密之外,对此进行归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独立研究获得商业秘密的行为,商业秘密拥有者以外的人通过利用自己的资源获得与商业秘密拥有者相同或近似的秘密的行为。

2、反向工程获得商业秘密的行为,行为人通过反向工程,破译他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

3、善意取得,即第三人在全然不知情的状态下与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人签定合同并使用该秘密。

4、商业秘密所有人之外的其他人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的所有人公开的资料而获得该秘密的行为。

5、被泄露的商业秘密为他人合法正当使用的行为。

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一)、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

商业秘密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这一观点存在诸多的理论基础,正如世界贸易组织颁布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就以财产权理论和公平竞争理论为基础对商业秘密提供法律保护。在商业秘密应受保护的理论基础方面主要有这样几种权威学说:

1、公平竞争理论,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原则,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不仅损害到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而且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扰乱了时常经济的有序发展。侵犯商业秘好范文版权所有密的行为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行为,为了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保护公平的市场环境,法律理所当然的应当以该种不公平竞争行为为调整对象,对商业秘密的权利人提供保护。

2、合同法理论,这是保护商业秘密最初的也是最古老的一种盛行于合同法发达的英国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基础理论,英国法学家通常认为商业秘密为诉讼标的各方经常是一种明示或默示合同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因此法律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也应当以当事人之间的合同为基础。

3、侵权行为法理论,这一理论有很强实用性,因为侵权行为理论不以争议双方有合同关系或者其他关系为前提,只要一方没有尊重对方对商业秘密所拥有的权利,造成对方的利益损失,就可以要求起承担侵权责任,这以理论很大程度的弥补了合同法理论的不足。

4、财产权理论,商业秘密是一种财产,是人类智力劳动成果,具有明显的财产属性。因而,法律就应当按照一般财产的保护原则予以保护。美国正是立足于这一理论根基从而采用了《统一商业秘密法》这一特别法的专门形式来保护商业秘密权利。明确商业秘密的财产权,使其获得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有利于权利人广泛的行使请求权。

除上述四种观点以外,商业道德理论也为一些学者所赞同,商业道德要求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中应恪守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法律对商业秘密所有人提供的保护和对侵犯商业秘密人追究的责任,通常是以这种公认的行商道德作为根基。

(二)、我国对商业秘密的立法保护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世界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促使我国采用发达国家以法制保障经济的理念的形成,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体系。

1、1993年9月2日通过的《反不正当竞争法》,首次界定了商业秘密的概念,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手段和法律责任,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的初步确立。一直以来都是在规制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方面发挥最大作用的法律。

2、1994年7年5日通过的《劳动法》,它规定将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作为劳动合同中约定条款之一,并同时规定劳动者一旦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这事实上是用法律规定了合理的竞业禁止制度,包括在职竞业禁止和离职竞业禁止。

3、1999年3月15日修订后的《合同法》将商业秘密的保护纳入其中,说明我国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这是保护商业秘密的方法中最普遍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新《合同法》在总则第43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从该条我们可以看出,新《合同法》规定了合同对方当事人保守秘密的义务。

4、1997年3月4日修订后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第29条:侵犯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新《刑法》的规定标志着我国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制裁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原来的仅限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上升到刑事责任,加大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

(三)、从国外立法经验对我国有关保护商业秘密立法的建议。

对商业秘密进行有效的法律保护,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但不同的国家对商业秘密所采取的具体模式却不尽相同。英美法系国家主要从判例法、合同法、侵权行为法、财产法、刑法的保护到专门商业秘密法保护。大陆法系国家主要从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的保护到专门商业秘密法保护的轨迹,但无论采用何种轨迹,最终都是以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为终点,我国也必将遵循这一趋势。

我国已建立的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系统存在着规定过于笼统抽象,可操作性不强的不足,各种法律、法规在其各自的效力范围内也存在缺陷,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仅仅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不是所有竞争行为;《合同法》则将合同以外第三人的侵权行为排除在外;《刑法》只适用于构成犯罪的侵害商业秘密的行为,总而言之,现存的法律系统规定过去分散,操作不便,不系统,结合发达国家的做法,制定一部《商业秘密保护法》迫在眉睫。

《商业秘密保护法》应当在总结现有立法经验的基础上,近一步提高立法层次和立法水平,克服现有法律中有关保护商业秘密的缺陷。首先,克服《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有关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人身份的狭隘限制,是侵权行为人不仅仅局限在“经营者”的范围内,也不仅仅局限在企业之间,企业内部职员、国家有关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前面已经论述的主体也能够在其范围内部。同时应借鉴国外立法实践的经验,对商业秘密采取扩大的列举式的规定,从而使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客体更加明确,容易辨别。其次,应进一步明确规定侵犯商业秘密损害的计算标准和计算方法,现有的计算方法和标准使商业秘密案件的赔偿数额的确定有较大的伸缩,难以确定公正、合理的数目,不仅如此,现有的损害赔偿只规定赔偿实际损失,处罚偏轻,对侵权人造成的威胁不够,不利于抑制犯罪行为的再次发生。应采取补偿性赔偿与惩罚性赔偿并用的制度,加重对侵权人的责任追究。最后,应当在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的同时,完善现有的各种法律、法规,从而以《商业秘密保护法》为主,《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法》《合同法》《刑法》为辅组合而形成的完善的保护体系得以建立,使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无处遁行。

在加强对商业秘密保护立法的同时,作为商业秘密的所有者自身也应加强自我保护,我国的所谓“祖传秘方”反映了对商业秘密的自我保护意识,但仅有此是不够的。作为商业秘密的主要所有者企业,应当从自身出发,树立保密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建立健全保密制度,例如:确认本企业的商业秘密范围,设立商业秘密等级,加注商业秘密标记,限定商业秘密的有效存放地点等。按《劳动法》《合同法》的要求,完善已有的企业与员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同,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应当在全社会倡导诚实信用等商业道德,反对背信行为,这是完善商业秘密保护的基石。

最后,笔者有必要提出,商业秘密的保护不应当是没有限制的,商业秘密本身毕竟是对技术和信息传播的公共利益的抑制,基于此,从竞争者的利益、公共利益相均衡的角度考虑,要对商业秘密权利人的权利做出合理的限制。

第三篇:浅论我国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浅论我国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要保持其优势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努力维持其特有的商业秘密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它往往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一环,商业秘密越来越引起企业的普遍重视,为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发展,确立市场经济秩序,防止恶性竞争,需要加大对商业秘密保护的力度。本文通过对商业秘密的概念、范围、构成要件等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针对现行的法律保护制度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我国商业秘密的保护有所裨益。

【关键词】:商业秘密 法律保护 知识产权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商业领域中,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是很严重的违法行为。但其行为本身多数比较隐蔽。如何规范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是立法难点。有规矩,才有方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要有完备的法律来保障。以下就我国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的问题做一个简要探讨,以期完善有关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制度。

一、商业秘密的概念

商业秘密是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法律术语,在法国、德国等国家又称之为工商秘密。目前,国际上对商业秘密尚未达成统一的定义,但作为一种社会财富或个人财产,商业秘密一般是指某种处于秘密状态下的技术诀窍、技能、经验或信息。1993年12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3款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二、商业秘密的范围

商业秘密的范围,即商业秘密包括哪些内容。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的规定,商业秘密包括由技术信息构成的技术性商业秘密和由经营信息构成的经营性商业秘密:

一类是技术性商业秘密,指应用于工业目的的没有得到专利保护的、仅为有限的人所掌握的技术知识。技术性商业秘密通常包括制造技术、设计方法、生产方案、产品配方、研究手段、工艺流程、技术规范、操作技巧、测试方法知识和经验,以及技术水平、技术潜力、新技术和替代技术的预测、专刊动向、新技术影响的预测等信息。技术信息的载体,可以是文件性载体,如设计图纸等;也可以是实物性载体,如样品、动植物新品种等。

另一类是经营性商业秘密,指一切与企业营销活动有关的具有秘密性质的经营管理方法和与经营管理方法密切相关的信息及情报。其中包括管理方法、产销策略、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以及对市场的分析、预测报告和未来的发展规划。随 1 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商业秘密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许多原来不受法律保护的信息逐步纳入商业秘密保护的范围,三、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

秘密性、价值性和新颖性是商业秘密的三要素,也是商业秘密获得法律保护的必要条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下面将对商业秘密的三个构成要件进行详细地分析和论述。

(一)秘密性

秘密性指商业秘密所处的状态应当是秘密的,没有被公开过,这也是商业秘密的核心要件,也是认定商业秘密的难点。确定商业秘密的秘密性,客观标准是不为公众所知悉。例如美国可口可乐畅销世界已达100多年,但其配方只有10人左右知晓,该配方就是一种典型的商业秘密。这种秘密性并非绝对秘密,而只是相对秘密。一方面,任何秘密都有一个时间概念,即使是秘密性极高的发明,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他生产者也能够创造出相同或类似的发明,也就是说商业秘密终究有一日会被他人知晓和使用。另一方面,在商业秘密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相关的工作人员知悉该秘密,比如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要想做到绝对秘密也是不现实的。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信息是否具有秘密性是审理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的关键。通常,法律裁判者采取整体法来确认。这种方法是将原告的文件汇集,同时又将被告的文件汇集,然后从整体上进行比较,以决定原告的商业秘密是否受到了损害,和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这种办法要求原告承担举证的责任,如果举证不利,就要承担败诉的后果,这对原告是极其不公平的。同时,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原告不得不将自己的商业秘密公之于众,自身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荡然无存,原告所遭受的损失是巨大的。所以,在认定秘密性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二)价值性

商业秘密的价值性是商业秘密的本质属性,是商业秘密权利人保护商业秘密的根本原因。价值性主要涵盖了经济性和使用性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商业秘密必须具有经济价值,即能够满足权利人现实的或者潜在的经济需要。这是商业秘密与政治秘密、个人隐私等一般秘密最为显著的区别,也是商业秘密的实质所在。一旦泄露秘密,就会给权利人造成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甚至失去市场竞争的优势。商业秘密的经济价值性是保护商业秘密的内在原因。其次,商业秘密必须具有使用价值,能够实际应用于生产和经营,并产生积极的效果,即商业秘密能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商业秘密的生命力在于运用,如果商业秘密的权利人不把商业秘密付诸于实践,商业秘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新颖性

新颖性条件要求作为要求商业秘密的信息应当具有一定程序的难知性、非显而易见性,即该信息达到了一定的技术高度或具有一定的难度,无论是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是同行业的竞争者,不经过一定的努力是无法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的。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商业秘密的新颖性只是隐含在“不为公众所知悉”的要求中。

四、侵害商业秘密行为的认定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盗窃商业秘密,一般有内部知情人盗窃,外部人员盗窃,内外勾结盗窃等情形。以利诱手段获取商业秘密,通常是以提供财物或提供优厚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为诱惑获得商业秘密。例如,某些企业从其他大企业或科研机关“招聘”人才,事先同被招科技人员密谋,许以“报酬”,引诱科技人员带着原单位的专有技术资料到招聘单位工作,给招聘单位使用。以胁迫手段获取商业秘密,是指行为人采取威胁、强迫手段,迫使他人提供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所谓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是指行为人采取上述盗窃、利诱、胁迫手段之外的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例如搞商业洽谈、合作开发研究、学习取经、座谈研究等手段套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这指的是行为人将其非法获取的商业秘密自己使用,向第三人披露或者允许第三人使用。例如,某企业将其以不正当手段而获得的技术信息谎称自己的商业秘密而转让给其他厂家使用,获得非法收入。

3.违反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例如,甲公司与乙公司签定了专有技术使用许可合同,在合同中约定甲公司对乙公司提供的技术秘密有保密的义务,而甲公司违反合同约定的保密义务,擅自将乙公司的技术秘密披露、使用或擅自许可他人使用、即属这类不正当竞争行为。

4.第三人在明知或应知前述违法行为的情况下,仍然从侵权人那里获取,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例如,某甲采取不正当手段从某单位窃取了商业秘密,与某乙签合同,要将这种商业秘密转让给乙使用,乙明知或者应知甲所转让的商业秘密是窃取获得的,但乙仍同意受让,仍然同意使用这种商业秘密,则乙的行为也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也应承担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

五、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法律责任

从维护社会正当的经济秩序和保护公共利益出发,在我国,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主要采取行政制裁、民事制裁以及刑事制裁的手段加以制裁,具体包括: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本条所称的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以上条款对商业秘密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列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对商业秘密提供了较为全面和有效的法律保护。

(二)《合同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合同法》第43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三)《劳动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在《劳动法》22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第102条规定: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它保护商业秘密的最大特点是规定将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作为劳动合同约定条款之一。

(四)修改后的《刑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1997年修改后的《刑法》中,在该法第219条规定了行为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不仅如此,针对侵犯商业秘密的企业行为,对于法人犯罪适用双罚制,单位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同样依照上述规定处罚。这样的规定对于出现的大量严重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弥补了我国以往刑法对商业秘密保护不力的状况。

六、我国现行保护商业秘密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需要我们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在知识产权领域,我国已颁布实施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仍处在初始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空档,与国际社会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问题还比较突出。

(一)立法的分散导致法律的适用和执行力度差

根据上述,商业秘密的立法散见于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多个领域,法出多门必将导致适用和执行上的困难。立法层次多。商业秘密的相关立法层次性很差,法律、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等同时存在,内容不尽一致,导致法律体系内部效力上的冲突。立法内容片面性导致判决不一,甚至无法可依。对于商业秘密的单独立法,不论是从国内还是从国际说,特别是在我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日益密切的今天,不是从国内还是从国际来说,保护商业秘密已经是一种发的方向,迫在眉睫。需要尽快制定《商业密保护法》,规定相关人员保护商业秘密的义务,对商业密提供较为全面和有效的法律保护。

(二)商业秘密保护范围的规定过于原则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里对商业秘密的概念及表现形式了规定,但商业秘密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保护范围有多,没有作任何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侵权方式的规定采取的是完全列举式,无列举的其他侵方式则不在之列,有碍于更大范围的保护商业秘密。

(三)刑法中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定罪标准不明确

1997年修改后的《刑法》第219条规定侵犯他人商业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或者是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在这里,“重大损失”成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罪与非罪的限。可是“,重大损失”到底是多少呢?目前尚无明确规定。

(四)对侵害商业秘密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

对于侵害商业秘密的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只规定了侵害人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而没有规定刑事责任,这无疑是商业秘密保护上的欠缺。因为严重的侵害商业秘密的行为不仅会使企业遭受损失,而且还会严重损害国家和公众的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因此有必要对行为人或有关责任人员处以刑罚。

七、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建议

(一)细化保护商业秘密具体内容的法律规定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所以在出台统一的商业秘保护法之前有必要对有些条文进一步明确,使现有条文可操作性增强,进而更加有利于充分地保护商业秘密。如《刑法》关于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失,关于“特别严重后果”、“重大损失”的规定等。

(二)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

应该说,我国当前将商业秘密通过分散立法的模式来行保护符合我国阶段性立法的特点,因此商业秘密保护相关法律规范散见于不同的部门法中是一种正常的现。同时,各部分法律确实有必要对商业秘密同时进行保,当然其出发点和角度各有不同。但是随着我国对商业秘密属性的界定日益清晰,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有必要制定统一的商业秘密法,以此进一步加强商业秘密法律保护。

(三)加强侵害商业秘密的处罚力度,引入惩罚性赔偿当前我国对侵害商业秘密的惩罚力度比较轻,难以抑制侵权行为人侵犯商业秘密的冲动。目前我国刑法主要对严重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进行制裁,对于一般性的行为,刑法并不会进行处罚。因此,大量的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由《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规制,反不 正当竞争法所要追究的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在惩罚措施上,《反不正当竞争法》所采取的立场是补偿性的赔偿,而非惩罚性的赔偿,这一机制是存在缺陷的,由于商业秘密蕴含巨大的商业价值,因此行为人为了获取巨额的利润,不惜铤而走险。侵权行为人的机会成本很低廉,无法抑制他们实施侵权行为的冲动,所以说补偿性的赔偿制度在商业秘密保护上显得微不足道,因此有必要在我国将来的商业秘密保护法律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原则。

(四)完善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体系

我国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是通过几部法律共同作用来实现的。很难达到内容上的全面、系统、协调,不便操作,只有针对不同法律各自的情况适当地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补充,使各个法律对商业秘密的保护进一步细化,协调,才能使我国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五)完善对利用网络侵犯商业秘密的规定网络的发展对于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在网络环下侵犯商业秘密也日益增多,由于网络环境下侵犯商业秘密具有主体多元化、手段隐蔽性等传统侵权没有的特点,因此,应当出台法律法规予以明确规定。另外,对于新技术环境下的侵权行为、犯罪行为,如在网络上突破企业的防火墙、非法进入企业计算机系统窃取商业秘密等也应当加以规定。综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商业秘密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商业秘密的保护存在过于分散、不便于操作等问题,故借鉴其它国家立法的经验,才能更好地维护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进而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第四篇:商业秘密企划案

XXX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保 护 商 业 秘 密 企 划 书

2016年5月18日

第一章 概述

一、商业秘密的概念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中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简单来说,就是附加在产品上可以使之增值的一种信息,并且可以通过行驶一定手段予以保护,使该信息变为“你无我有、你有我精”的一种直接影响客户择权或客户认可的产品附加值。

首先,价值包括现实的价值和潜在的价值。不管是现实的可直接使用的商业秘密,还是正在研究、试制、开发中而具有潜在的、可预期的价值的信息,都可以构成商业秘密。不管是积极信息还是消极信息,只要有价值性,就可以构成商业秘密。不论是对生产、销售、研究、开发等生产经营活动直接有用的信息,还是在生产经营中有利于节省费用、提高经营效率的信息,如某些失败的技术研究资料和经营信息等,对权利人改进科学实验或者经营思路具有重要价值,对竞争对手也十分重要,其本身蕴涵着潜在的经济利益,可以带来竞争优势,都属于商业秘密。

不论是长期使用的信息还是短暂的信息,只要具有隐私性就可以构成商业秘密,比如标书标底就是典型的短暂信息。

二、保护商业秘密的基本手段

通用的一般性的保密措施符合下列保密常识:(1)严格限制接触范围;

(2)明确接触的准许条件或采取限制接触的技术手段;(3)对接触人员明确赋予未经授权不得使用、披露的义务;(4)赋予明显标识,使接触到该商业秘密的人都能显然识别和认识其为商业秘密。

三、商业秘密的类型(那些应当属于商业秘密)

3.1公司技术信息(技术秘密、专有技术、非专利技术)主要包括:技术设计、技术样品、质量控制、应用试验、工艺流程、工业配方、化学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计算机程序等。

特殊工艺:有时几个不同的设备,尽管其本身属于公知范畴,但经特定组合,产生新工艺和先进的操作方法,也可能成为商业秘密。许多技术诀窍就属于这一类型的商业秘密。设备改进:在公开的市场上购买的机器、设备不是商业秘密,但是经公司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技术改进,使其具有更多用途或效率更高,那么这个改进也是商业秘密。

研发文件:记录了研究和开发活动内容的文件。如蓝图、图样、实验结果、设计文件、技术改进后的通知、标准件最佳规格、检验原则等。3.2公司经营信息

主要包括:发展规划、竞争方案、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产销策略、财务状况、投融资计划、标书标底、谈判方案等。

客户名单:客户名单是商业秘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若被对手知道,顾客会受到引诱或骚扰,从而妨碍公司的正常经营。

内部文件:与公司重要经营活动有关联的文件。如采购计划、供应商清单、销售计划、销售方法、会计财务报表、分配方案等。

四、商业秘密的权属

商业秘密的权利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商业秘密的权利人包括商业秘密所有人和经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使用人。当商业秘密遭到侵犯的时候,所有人和使用人都有权要求侵害人停止侵害并承担法律责任。

雇佣关系下商业秘密的归属:执行单位工作任务,或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技术成果属于单位所有,由

单位拥有并行使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如果技术成果与职工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范围没有直接关系,而且不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就属于非职务技术成果。其使用权、转让权由完成技术成果的个人拥有和行使。

委托开发关系下商业秘密的归属:公司除了自行研究开发之外,可能也会出资委托其他公司或科研机构研究开发生产技术。委托开发关系下商业秘密的归属根据合同另行约定,即可以约定委托关系下完成的技术成果属于委托人,也可约定属于被委托人。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委托人和被委托人共同拥有。根据合同法规定: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以外,委托开发中完成的技术成果的专利申请权属于被委托人。

合作开发关系下商业秘密的归属:公司和其他公司或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技术项目。合作开发关系下商业秘密的归属由当事人另行约定。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归全体合作人共同拥有,共同行使使用权、转让权和专利申请权。

五、商业秘密保护与专利保护的区别

5.1 保护对象的广泛性。很多商业秘密是不能获得专利法保护的,经营信息是不可能得到专利保护的,有些技术信息即使有专利也未必能起到保护作用。那些不被产品直接反映的结构、工艺、不能利用“反向工程”获取的技术、工艺性、配方等技术信息,即属于商业秘密保护的范畴,相反如果产

品可以直接反应或利用反向工程可以破解的信息就没有必要纳入商业秘密的保护范畴,因为这种信息即使投入很大的成本也无法实施有效的保护。

5.2 保密期限性。专利的法律保护都是有一定期限性,期满后便进入了公共领域。公司商业秘密的保护期则与此不同,如果能永久保密,则享有无限的保护期(例如可口可乐的配方),如果在短时期内就需要公开,那么保护期也就随之结束。因此公司秘密的保密期掌控在自己手中,一般不需要限制保密期,只需要设定一定条件解密就可以了,例如:批量生产后、销售后等。

5.3 保密优势。严格来说商业秘密只会被少数人知道,一旦被侵权,也比较容易发现。而专利是在全世界公开,发生侵权行为,很难及时发现。

5.4 保护费用较低。专利的申请是一个漫长而成本高昂的过程,而商业秘密不需要履行注册等程序,只需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即可,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手段。

六、商业秘密保护缺陷

6.1 商业秘密的独占性不依靠法律,只是依据保密措施而实际存在的,一旦公开便不再受保护,而专利权、商标权则由法律赋予。因此为保持秘密性,必须要求公司有一整套的保密措施和长期投入。

商业秘密不能对抗独立开发出同一秘密技术、知识的第三人,任何独立获得相同技术知识的第三者,都可以使用、转让这种知识。假设泄密者将整套的流水全部售卖,在公司无法证明泄密手段前,该信息由收买方持有,法律角度很难追讨。

因此,单纯的商业秘密的保护存在风险性。最为妥当的方式是将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商业秘密的保护综合运用,对公司知识产权进行综合保护。

七、商业秘密的泄密途径 7.1 离职或在职员工泄密

受不当利益驱使,员工离职后可能带走商业秘密;不忠实的在职员工也可能向他人提供商业秘密。公司内部职工泄露商业秘密的比例比较大,据有关调查显示,公司泄露商业秘密,30%是公司的在职员工,28%是离退休的员工。7.2 间谍泄密

研究开发最有效的捷径莫过于获取成熟公司或竞争对手的技术信息。越来越多的公司利用间谍非法获取商业秘密,例如日本维尼公司的总会计师田中德川去医院看牙,不择手段的竞争对手竟然买通医生,在其假牙内安装了微型窃听器。维尼公司的财务秘密变成了对方的“杀手锏”,在竞争中极其被动,最终破产。

接待外来人员采访、参观、考察、实习中泄密 接受采访、参观考察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公众形象,但同时这也是商业秘密失密的重要渠道。这样的实例很多,如曾有某国一位工程师,脚穿着粘性鞋子参观飞机制造厂,以获得金属挫屑用来进行化学分析。我国生产的龙须草席,历史悠久,清朝时是皇帝享用的贡品,曾在世界工艺品博览会上被誉为“中国独有的工艺品”,为国家赢得了大量外汇。80年代初,日本某公司派人参观了生产全过程,对每一道工序都作了详细了解和拍照。此后不久,日本就停止从我国进口龙须草席,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与我竞争,逐步取得垄断地位,最终导致我国出口生产厂家全部倒闭。

7.4 供应商与客户泄密

公司有时需要把产品、零部件、材料、生产设备或工艺的某些信息透露给供应商或客户。而这些供应商或客户往往也要与竞争对手或潜在的竞争对手从事商贸往来。因此,即使是最讲信用的供应商,也可能是泄漏商业秘密的潜在危险源,尤其是关键环节的供应商。就客户或未来的客户而言,他们也有可能把公司商业秘密泄露给竞争对手,或者由商业秘密使用者变成公司的竞争对手。7.5 技术著述的公开发表和演讲

技术方面的著述和演讲属于自由信息。很多专业人士因职称等需要,需要或自愿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公告,因为这意味着在本领域的学术地位和专业威望。但是,这同时也意味着这些信息已经进入了公共领域,公司永远不能再对该商业秘密要求拥有所有权。如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由于这项科技成果先后在公开杂志上发表了50多篇论文,使这项技术的“秘密性”丧失殆尽。

7.6 广告及展览

广告与展览往往会产生两难现象。一方面为了促销,极力宣传公司开发的最新、最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这些广告又可能损害公司的商业秘密。通过广告或展览,对新开发的技术进行说明和描述,就属于向公众披露,就等于剥夺或损害了公司获得商业秘密保护的权利。

八、商业秘密的管理措施

针对上述泄密途径和方式,公司应当从组织制度、载体管理、人员管理和防范措施等四个方面采取系统的保护措施。8.1 建立健全组织和相关制度

一个正规高效从事商业秘密保护的专门部门,是商业秘密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首先从组织上确立保障,成立一个保护部门,由后勤、技术、研发、工艺、法律顾问等部门组成,专人负责商业秘密的认定,专门机构实施保护措施。

使员工有相应行为准则,有利于实际遵照执行及举证。

建议商业秘密保密制度含有:商业秘密的范围(定密);商业秘密的管理者及责任(组织机构及职责);商业秘密档案管理;商业秘密的保密手段(技防、人防、物防);商业秘密的保密义务(责任书或合同);奖惩等。8.2商业秘密及其载体的管理

首先,确定商业秘密的范围。公司应组织相关技术中高层对本公司内部构成商业秘密的种类、分布详细罗列,并形成《涉密事项目录》,直接明确那些载体属于秘密,这样才能为保守秘密做出基础平台,从而确定应采取什么保密措施。其次,确定密级。法律法规对商业秘密密级的划分没有规定,熟悉而简单的分类就是“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从公司实际出发,建议分为 “控内(”公司内部不得私自披露,如:工资总明细表)、“内部”(只得在公司内公布,不可对外宣传,如:特殊工艺)、“控外”(可以对一定范围内公布的信息,如:技术指标)三个等级。定密管理除了确定秘密以外还要对需要公开的信息及时解密。

最后,加强涉密载体的管理。涉密载体是指以文字、图表、音像及其它记录形式记载商业秘密内容的资料,包括文件、内刊、资料、图纸、报表、磁/光盘、硬盘(含移动介质)、限制其传阅和复制。8.3 对商密人员的管理

商业秘密的保护最重要的还要靠人,因此加强对人员的管理至关重要。

(1)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或在劳动合同中注明保密条款。这不仅是保护商业秘密的最好方法之一,也是执法机关判断保密措施是否合理的一项重要因素。签订技术保密协议其主要内容包括:保密的内容和范围、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密期限、违约责任等。一般而言,员工对公司承担保密义务的内容包括: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正确使用商业秘密的义务;获得商业秘密职务成果及时汇报的义务;不得利用单位的商业秘密成立自己公司的义务;不得利用商业秘密为竞争公司工作的义务。且需注明:保密协议、保密条款并不因劳动合同、劳动关系的终止而终止,在员工离职后一定期限内仍然有效。

(2)加强保密教育。除了签订保密协议外,公司应进一步加强对员工进行保密教育,使员工了解到公司保密范围及违约后果等,使员工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防止在外来参观、咨询或洽谈业务中泄露。

3)健全员工人事档案。应当建立健全员工人事资料,如员工学历、专长及有无发明等资料,一方面公司可用来参考以决定分派员工担任适当的职位,另一方面,当未来和员工有商业秘密相关的争议时,也可供执法机关据以认定员工究竟有无创作能力及是否窃取公司机密等问题。如可行,公司还具体告知并详细记载员工的职务范围,以避免将来在是否构成职务技术成果上造成不必要的争议。

(4)离职员工的管理。对接触过商业秘密、即将解职的员工进行离职检查,除要求其履行有关的交接手续,彻底点收员工所领借的各种物品,以便该员工所承办的各种业务能延续顺利开展外,要重申员工在离开本公司之后应继续保护商业秘密的义务,最好再签定一份离岗保密协议。(5)与高管人员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现阶段商业秘密纠纷主要表现为雇员带走雇主的商业秘密,与雇主从事竞争性生产经营的行为,为防止竞争者引诱员工跳槽,竞业禁止协议成为一个较好的选择。竞业禁止是指单位与知悉商业秘密的人员约定在解除劳动关系后一定时间内,该人员不得自己经营或在生产或经营与商业秘密信息相关竞争行业的其他单位任职。其核心内容在于约定离职者不得利用在原单位掌握的商业秘密从事此行业的不正当竞争业务。我国法律规定了竞业禁止协议,国家科委在《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第7条允许公司与员工签定竞业禁

禁止协议时:一是适用人员不宜多。由于竞业禁止协议有可能违反限制了离职员工的择业自由的规定,一般只适用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关键人员,而不广泛适用于一般员工。二是禁止就业范围不宜宽。必须有限制的必要,以与员工所接触之商业秘密密切相关的行业为限,过宽则有失合理性。三是规定合理的限制期限。竞业禁止协议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年,一般还要支付一定补偿。竞业禁止期限内公司应给离职员工一定补偿,一般不低于该员工离职时年薪的50%.如果这四项内容规定有失公平,可能导致竟业禁止协议被认定为无效。

竞业禁止只是对离职人员择业的一种限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保密义务。竞业禁止期满或被认定无效,只意味受限制人员不再受择业方向限制,并不意味免除了保密义务。竞业机制协议解除后,员工仍需履行保密义务,不能泄露、使用原单位的商业秘密。

(6)供应商和客户管理。公司商业秘密经常涉及被许可人、供应商、制造商、客户、代理商等可知悉方,以及向公司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审计、顾问、承包人、分包人等第三人。而这些人即是生意上的重要伙伴,也是商业秘密泄露的重要途径,所以,应要求有必要得知商业秘密的第三人签订适当的保密协议。

以及有关文件及其包含信息的专有性和机密性。同时,在对外签订的经济合同中,写明保密条款,要求对方保证不泄漏履行合同时掌握的公司的商业秘密,否则将承担违约和赔偿责任。一般包括缔约前的保密义务,合同履行中的保密义务,合同履行后的保密义务。8.4 防范措施

(1)公司保卫。要划定保密区域,在保密区域内加强保卫措施,确定诸如门卫巡逻、上锁、限定员工进入区域、电子门禁及密码钥匙或密码通行证,并经常变换密码等措施和管理办法。

(2)控制参观、实习。禁止参观或实习是不必要的,但予以一定的控制却是重要措施。一切参观应避开敏感区域,勿做详细解释,勿对特殊工艺进行演示,必要时要求来访者参观商业秘密设备时签订保密协议。

(3)重点(要害)部位的管理。产生、处理、存储、使用商业秘密的部位,是保密管理的重点。公司应根据商业秘密信息产生、使用和保管的实际,把最集中、最核心的部门或者部位确定下来,在公司内部明文通报,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来说,产品技术开发研究部门,商业秘密信息集中处理的机构,计算机中心和数据库,商业秘

财务部门,商业秘密信息显现的生产部位等。商业秘密的重点部位应有必要的监控措施。如: “红线区”管制,电子监控报警,员工身份识别系统,外来人员进出特别许可批准制度,进出特许身分牌标识,对外接待禁止参观区域和禁止行为标识明示,进出携带物品的禁止目录或检查措施,涉密人员离开工作地点前清理工作台面和锁定计算机等手段。(4)防止公开发表或广告、展览。使员工牢记出席专业领域的会议,发表学术著作、演讲,经常是处于本领域内具有专业背景的同行中,而这些同行经常能够捕捉到有关信息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因此,某些员工认为微不足道、无足轻重的信息,很可能正是竞争对手一直寻求的关键信息,所以,应对公司员工发表专业性文章、出版著作以及相关讲演等做相应教育,必要时,应进行监督及控制。同样,对于广告、展览等可能失密的活动也应进行相应的教育、检查与控制,以防止失密。

(5)防止计算机泄密。计算机失泄密是最严重的泄密途径,一旦失控可能在一瞬间将公司多年的成果付之一炬。公司现状计算机均物理隔离于互联网,网络泄密风险较小,主要是控制输出端口限制,建议可以考虑“瘦客户机”管理系统,或者安装端口控制软件,这种软件可以控制USB设备接入,可以指定那些计算机有拷入功能,那些计算机有拷出

权解密,文件也无法识别。

(6)自动化设备泄密。复印机和传真机泄密风险较小,只要控制了载体原件基本可以控制风险。打印机泄密风险较大,完全依靠人控无法消除隐患,建议考虑打印审批软件,这种软件也有弊端,可能会增加一定工作量,并为日常工作流程造成负担。

九、侵权行为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9.1 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首先禁止“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即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本身就是违法的,是否披露、使用在所不问。比如,以高薪或者其他优厚条件聘用掌握或者了解权利人商业秘密的人员,以获取、使用、披露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就属于以利诱的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为法律所禁止。

9.2 对不正当取得的商业秘密使用的揭露行为

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予以明确禁止。

披露是指将获取商业秘密向他人扩散,包括在要求对方保密的条件下向特定人、少部分人透露商业秘密,以及向社会公开商业秘密。使用是指获取人将商业秘密运用于自己的生产经营。允许他人使用是指获取人以有偿或无偿的方式将商业秘密提供给第三人使用。

9.3 来源正当但不当使用、披露的行为

指违反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不当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行为。这种行为包括三种情况,一是与权利人有业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违反合同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泄漏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二是权利人的职工(包括离职和在职的)违反合同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泄漏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三是明知或者应知侵犯商业秘密属于违法行为的,仍泄露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构成对权利人商业秘密的侵犯。明知是一种恶意状态,应知是一种过失状态。

十、维护权益

应视不同情况,分别向不同部门寻求法律保护,主要有以下四种途径: 10.1 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解决。

公司的商业秘密被侵犯,如果此前公司与侵权人之间签订了合同,并且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的,可依据《仲裁法》向双方仲裁协议中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没有仲裁协议的,不能申请仲裁。有仲裁协议的,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

10.2 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侵犯商业秘密的,工商机关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公司的商业秘密被侵犯后,可以向县级以上工商机关投诉,并提供商业秘密及侵权行为的有关证据。工商机关的处理周期短,可以快速制止侵权行为。工商机关只对侵权人进行行政处罚,不对侵权赔偿作裁定,只进行调解。权利人可以根据处罚决定书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人给予赔偿,行政处罚决定书具有法定的证据效力。10.3 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公司的商业秘密被侵犯,可以直接向被告所住地或侵权行为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订立合同的,应向被告所住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起诉。10.4 刑事诉讼程序。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如果十分严重,就会构成犯罪。根据刑法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犯罪行为,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事诉讼程序中包含三种诉讼程序,即公诉程序、自诉程序和附带民事诉讼程序。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构成犯罪时,权利人应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侦查终结的案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院认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应该追究刑事责任的,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公诉。对于犯罪行为尚未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造成严重危害的案件,权利人可以自行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在刑事公诉或自诉程序中,权利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自己遭受的损失。

美国商业机密五条规定

1、商业机密必须是公司内部秘密的信息

也就是说,它是公司经营活动的某些信息,外界包括竞争对手并不知情,除非这些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这些信息。这些信息在法律上才称得上是商业机密,才能受到法律保护。

所以在经营活动中,公司的主管人员必须十分注意公司主动提供给外界或第三方的信息类别。如果自愿将公司的信息透露给潜在的顾客,或贴在互联网上,或提供给商业组织协会,或给其他公司外部的人,除非这些接受者在签署了有关保密文件,否则这样的信息将不会受到商业机密法的保护。

2、使用警告标志

在很多情况下,主管人员必须在机密文件上使用商标或图文标签等警告标志,以便提醒使用者。主管人员可以在每页的商业机密信息上贴上橡皮图章,也可以在文件的页眉和页脚上均注明“机密”二字。

如果你想正式详细地发出警告,可以考虑在机密文件的封面写下这样的警告:本信息或文件是机密信息,归本公司及子公司所有,受相关法律和1996年联邦经济间谍法保护。

如果你窃取、得到、拥有或复制这些信息,将会被判处最多15年的徒刑,并处于最高500万美元的罚款。

3、减少身体或电子接触商业机密的机会

尽可能的将能得到机密信息的手段都考虑到。得到机密信息的方法最好只有一种。主管人员可以为存放机密信息的电脑设置密码,同时也要把机密信息分成数份分别存放。要牢记使用后,把电脑硬盘和相关电子储存上的机密信息删去。

4、持续让相关人员签订保密文件

正如上面所说的,如果自愿将机密信息透露给外人,必须要让对方签订保密协定。另外,主管人员也应该养成习惯,定期让公司员工、顾问、独立交易商,以及潜在的商业伙伴签订保密协定,从而防止这些接触商业机密的人泄密。

5、严格监督执行

按照上述要求去做,还不能完全保证机密信息不被泄露。公司的管理者还必须身体力行地严格督促执行。如果拥有了上述保密条例,但却没有认真执行,一旦泄密,相关法律对公司所受的损失的补偿也会大打折扣。

第五篇:商业秘密协议书

商业秘密协议书锦集6篇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协议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签订协议是解决纠纷的保障。那么协议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商业秘密协议书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商业秘密协议书 篇1

为了保守商业秘密以维护甲方的合法权益,双方商定如下条款以兹遵守:

1、甲方的商业秘密包括以下方面:

1)文件、图纸、资料;

2)经营情况及资料;

3)供货商和客户资料;

4)购买的资料和派出培训带回的资料;

5)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

6)内部管理情况和决策秘密;

7)资金情况和财务状况;

8)对外业务发展情况;

9)对外合作情况。

2、乙方在甲方单位任职期间应该妥善保管和使用文件资料,保守商业秘密,发生泄密事件时接受甲方的行政处理。

3、乙方在离开甲单位时,应该将所保管的文件资料向有关人员交接清楚,不得带走与甲方有关的资料和物品。

4、乙方在甲方任职期间应该及时归还借阅的文件资料。

5、乙方离开甲方单位后,不得泄露和协助第三方使用甲方的商业秘密。

6、乙方在甲方单位任职期间及离开甲方单位后,如果发生严重泄露甲方商业秘密或者协助第三方窃取并使用甲方商业秘密的,甲方将追究乙方的法律责任。

甲方: 乙方:

日期: 日期:

商业秘密协议书 篇2

甲方: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乙方:

身份证号: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甲乙双方就乙方在任职期间及离职以后的保密及竞业限制事宜,达成以下条款,以共同遵守:

一、商业秘密

本合同提及的商业秘密,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方案、工程设计、电路设计、制造方法、配方、工艺流程、技术指标、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研究开发记录、技术报告、检测报告、实验数据、试验结果、图纸、样品、样机、模型、模具、操作手册、技术文档、相关的函电,等等。

本合同提及的其他商业秘密,包括但不限于:客户名单、行销计划、采购资料、定价政策、财务资料、进货渠道,等等。

二、对秘密信息的保密

对甲方的商业秘密,乙方在此同意:

(1)严守机密,并采取所有保密措施和制度保护该秘密(包括但不仅限于乙方为保护其自有商业秘密所采用的措施和制度);

(2)不泄露任何商业秘密给任何第三方;

(3)除用于履行与对方的合同之外,任何时候均不得利用该秘密;

(4)不复制或通过反向工程使用该秘密。乙方应当与能接触该商业秘密的员工、代理等签订一份保密协议,此协议的实质内容应与本协议相似。

三、禁止非法使用秘密信息

乙方保证除非为了甲方项目的工作需要而使用此种秘密信息履行职务外,未经甲方事先书面许可,不以任何方式自行使用秘密信息,并且不以任何方式许可或协助他人使用秘密信息。

四、保密期限

本协议的保密期限 年。

在保密期限内,乙方无论因何种原因从甲方或甲方关联公司离职,仍须承担如同任职期间一样的保密义务;乙方认可,甲方及甲方关联公司在支付工资报酬时,已考虑了乙方离职后需要承担的保密义务,故而无须在乙方离职时另外支付保密费。

五、争议解决

本协议受中国法律管辖并按照中国的法律进行解释。由于本协议的履行或解释而产生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争议,如双方无法协商解决,应提交仲裁委员会并按照其当时有效的仲裁规则和仲裁程序进行最终裁决。

六、协议的生效与效力

1、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2、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乙方(签字按手印):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商业秘密协议书 篇3

甲方(企业):________________

乙方(企业或个人):___________

乙方因为与甲方就(项目名称)___________全国招商一事,已经(或将要)知悉甲方的商业秘密。为了明确乙方的保密义务,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本保密协议。

双方确认在签署本协议前已经详细审阅过协议的内容,并完成了解协议各条款的法律含义。

一、保密的内容和范围

甲、乙双方确认,乙方应承担保密义务的甲方商业秘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B):

1.技术信息:___________

2.经营信息:___________

3.公司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有关协议的约定,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___________

二、乙方的保密义务

对第一条所称的商业秘密,乙方承担以下保密义务:

1.不得刺探与本项目或本身业务无关的商业秘密;

2.不得向不承担保密义务的任何第三人披露甲方的商业秘密;

3.不得允许(出借、赠与、出租、转让等处理甲方商业秘密的行为皆属于“允许”)或协助不承担保密义务的任何第三人使用甲方的商业秘密;

4.如发现商业秘密被泄露或者自己过失泄露商业秘密,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密进一步扩大,并及时向甲方企业报告。

三、保密期限

甲、乙双方确认,乙方的保密义务自甲方对本协议第一条所述的商业秘密采取适当的保密措施并告知乙方时开始,到该商业秘密公开时止。乙方是否在运作本项目,不影响保密义务的承担。

四、违约责任

甲、乙双方约定:

(1)如果乙方不履行本协议第二条所规定的.保密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一次性向甲方支付违约金人民币_____元(C);

(2)如果因为乙方前面条款所称的违约行为造成甲方的损失,乙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如已经支付违约金的,应当予以扣除);

(3)前款所述损失赔偿按照如下方式计算:

①损失赔偿额为甲方因乙方的违约行为所受到的实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是:因乙方的侵权行为导致甲方的产品销售数量下降,其销售数量减少的总数乘以每件产品利润所得之积;

②如果甲方的损失依照①款所述的计算方法难以计算的,损失赔偿额为乙方因违约行为所获得的全部利润,计算方法是:乙方从每件与违约行为直接关联的产品获得的利润乘以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所得之积;或者以不低于甲方商业秘密许可使用费的合理数额作为损失赔偿额;

③甲方因调查乙方的违约行为而支付的合理费用,应当包含在损失赔偿额之内;

(4)因乙方的违约行为侵犯了甲方的商业秘密权利的,甲方可以选择根据本协议要求乙方承担违约责任,或者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乙方承担侵权责任。

五、争议的解决办法

因执行本协议而发生纠纷,可以由双方协商解决或者共同委托双方信任的第三方调解。协商、调解不成或者一方不愿意协商、调解的,任何一方都有提起诉讼的权利。

六、协议的效力和变更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后生效(D)。本协议的任何修改必须经过双方的书面同意。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名):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商业秘密协议书 篇4

一、当事人条款

本协议于 年 月 日(以下简称合同生效日)由 股份有限公司[根据中国法律正式组建和存在的法人,其法定地址为 路 号,邮编: (以下简称披露方)]和 公司[一家根据中国法律正式组建和存在的法人,其法定地址为 路 号,邮编: (以下简称接收方)]共同订立。

鉴于双方正在 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上进行合作,基于工作需要,披露方需要向接受方披露其保密信息《 协议》。

二、定义条款

保密信息指合同生效日前后,披露方以口头、书面或以其他任何形式披露给接收方的任何的信息或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工艺、技术、设计、图纸、工程、工艺流程、硬件配置信息、客户名单、合同、价格、成本、备忘录、预测和估计、报表、商业计划、商业模式、公司决议。

三、排除条款

接收方无义务对其能用文件明确证明的如下信息承担保密义务:

在没有保密义务的情况下,接收方从披露方收到之前就已知晓的;

非因接收方的过错造成的为公众所了解的;

从没有保密义务和使用限制的第三方那里正当取得的,并又以该接收方所应了解的内容为限,该第三方不是违法地获得或披露该保密信息;

在没有接触保密信息的情况下,接收方独立开发取得的。

四、接收方义务条款

接收方绝不将任何或部分保密信息提供给任何第三方,接收方不得将保密信息用于和执行与项目无关的活动;

接收方应如同对待自己的保密信息,对取得的保密信息采取同样的措施,确保其安全,避免未经授权的披露或使用;

接收方只可向那些需要知道这方面信息以使该项目取得进展,并书面同意对保密信息保密的自身员工披露披露方的保密信息;

如果接收方被政府部门、法院或其他有权部门要求提供保密信息,接受方应立即向披露方予以通报,以便披露方能以保密为抗辩理由或取得保护措施。接收方应用尽所有可行的措施来保护该保密信息。

五、保密协议期限条款

本协议自订立之日起即告生效,期限 个月。披露方可以在事先书面通知接收方的情况下,提前终止本协议。

本协议保密及有限使用的义务在本协议终止后持续有效。

六、违约责任条款

双方均同意:为了保护披露方及其商业行为,本协议中所规定的乙方义务时必要且合理的。双方明确表示由于披露方保密信息的唯一性,金钱赔偿将不足以赔偿接收方违反本协议义务的任何违约行为给披露方造成的损失。因此,双方均同意并确认:违反本协议义务的任何违约行为或其他方面可以适用的补偿外,披露方有权:(1)禁止接收方可能违反或继续违反本协议的行为而无须证明实际损失;(2)从接收方获得任何的损失或损害的赔偿,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因接受方违反本协议的义务引起的或与接收方违反本协议的义务有关的损失或损害的赔偿,或未经授权的使用或披露披露方的保密信息而引起的损失或损害的赔偿。

七、争议条款

本协议的订立、效力、解除、执行和争议解决,不考虑冲突法的规定,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约束,任何因本协议引起的争议将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依其规定和程序进行仲裁。

八、合同生效条款

鉴此,本保密协议一经签署,即告于文首载明的日期生效。

商业秘密协议书 篇5

甲方: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乙方:身份证号: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甲乙双方就乙方在任职期间及离职以后的保密及竞业限制事宜,达成以下条款,以共同遵守:

一、商业秘密本合同提及的商业秘密。

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方案、工程设计、电路设计、制造方法、配方、工艺流程、技术指标、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研究开发记录、技术报告、检测报告、实验数据、试验结果、图纸、样品、样机、模型、模具、操作手册、技术文档、相关的函电,等等。本合同提及的其他商业秘密,包括但不限于:客户名单、行销计划、采购资料、定价政策、财务资料、进货渠道,等等。

二、对秘密信息的保密对甲方的商业秘密,乙方在此同意:

(1)严守机密,并采取所有保密措施和制度保护该秘密(包括但不仅限于乙方为保护其自有商业秘密所采用的措施和制度);

(2)不泄露任何商业秘密给任何第三方;

(3)除用于履行与对方的合同之外,任何时候均不得利用该秘密;

(4)不复制或通过反向工程使用该秘密。乙方应当与能接触该商业秘密的员工、代理等签订一份保密协议,此协议的实质内容应与本协议相似。

三、禁止非法使用秘密信息乙方保证除非为了甲方项目的工作需要而使用此种秘密信息履行职务外。

未经甲方事先书面许可,不以任何方式自行使用秘密信息,并且不以任何方式许可或协助他人使用秘密信息。

四、保密期限风险提示:

很多企业通常约定保密期限为任职期间及离职后2至________年,这样的约定会给员工造成误解即离职后过了2至________年后,可公开或使用商业秘密了,这样的约定是不可取的。因此,企业____区别约定,对商业秘密的保密期限应约定保密期限做为直至该保密信息通过正常途径进入公知领域为止,而不做具体的年限约定;对于一般的保密信息宜约定________年或________年保密期限。本协议的保密期限________年。在保密期限内,乙方无论因何种原因从甲方或甲方关联公司离职,仍须承担如同任职期间一样的保密义务;乙方认可,甲方及甲方关联公司在支付工资报酬时,已考虑了乙方离职后需要承担的保密义务,故而无须在乙方离职时另外支付保密费。

五、争议解决本协议受中国法律管辖并按照中国的法律进行解释。

由于本协议的履行或解释而产生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争议,如双方无法协商解决,应提交仲裁委员会并按照其当时有效的仲裁规则和仲裁程序进行最终裁决。

六、协议的生效与效力

1、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2、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乙方(签字按手印):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商业秘密协议书 篇6

甲方:

乙方:

甲方聘请乙方在公司 (部门),岗位 。

鉴于乙方在受聘工作期间,将在其职务工作中做出一些研究、开发结果,并将因业务需要接触到甲方拥有的各项(研究、开发结果以及)有关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各项商业秘密,这些(研究、开发结果以及)有关的商业秘密都是属于甲方的财产,对于甲方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为防止甲方商业秘密被侵犯,保持甲方产品的竞争优势,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所谓职务开发结果是指乙方在受聘甲方期间,为履行自己的职务所完成的或者所构想的所有研究、开发结果,包括但不限于:

职务开发结果的权利归属:

1、 乙方同意,自己做出的所有职务开发结果将立即首先向甲方报告

2、乙方理解,任何职务开发结果的所有知识产权归属甲方。

3、 乙方同意在未获得甲方事先书面同意时,决不把有关上述职务开发结果的信息向任何第三方透露。

4、甲乙双方同意,在甲方工作期间,对于乙方并未使用甲方的设备、资源或商业秘密,完全用自己时间完成的研究、开发结果的有关权利,属于乙方自己,但是,下列情况除外:

该研究、开发结果同甲方的业务密切相关

实际上或者可以论证该研究、开发结果是抢先占用了甲方的研究、开发结果

该研究、开发结果是在甲方的职务开发结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第一条商业秘密定义

乙方应保守在工作过程中知悉和掌握的甲方的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指由甲方提供的、或者乙方在甲方内了解到、或者乙方为履行自己的职务而开发出来的,与甲方也有关的,具有商业价值的,非公知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类型:

(1)甲方现有的、以及正在开发或者构想之中的与制造、设计有关的信息:

(2)甲方现有的、以及正在开发或者构想之中的与计划、产品开发有关的信息;

(3)甲方现有的、以及正在开发或者构想之中的与财务、人事管理有关的信息;

(4)甲方现有的、以及正在开发或者构想之中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客户资料、顾客名单、销售手册、销售商名单、商品价格、销售方法、资源资料、投资计划、广告策划、管理经验、会议决策等);

(5)与上述信息有关的所有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件、照片、磁带、软盘及与研究开发产品有关的装置、设备、文件复印件等。

(6)按照法律和协议,甲方对第三方负有保密责任和第三方的商业秘密。

第二条不泄漏、不使用商业秘密

乙方同意,在甲方聘用期间以及聘用期终止之后,为避免甲方商业秘密被侵犯,未经甲方书面同意,决不公开发表或对其他人泄漏甲方的任何商业秘密,决不为其他目的而使用甲方的任何商业秘密,决不复印、转移含有甲方商业秘密的资料,无论这些商业秘密信息是不是由乙方本人开发出来的,直到这些信息在本行业中成为公知性信息为止。

第三条限制竞争性行为

1、乙方必须申明其利害关系人是否有与甲方有相同的竞业(竞争行业),未申明者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乙方不得在与甲方竞业的企业直接或间接拥有股份(上市公司股票交易除外)

3、乙方不得为与甲方具有竞业的企业提供有关自身业务方面的任何形式的帮助。

4、乙方同意,自己在受甲方聘用期间,决不直接或者间接地从事同甲方业务具竞争性的业务,决不同时接受甲方竞争对手的聘用,决不对甲方竞争对手提供(无论是直接的或是间接的)咨询、顾问性服务,也不唆使甲方的任何职工接受外界聘用。

5、乙方不得和甲方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或有竞争关系及其他利益关系的单位或个人联营、合作,也不得自己生产、经营与甲方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业务或利用其掌握的商业秘密为自己或他人从事经营活动。

6、乙方也同意,自己在受甲方聘用终止后三年之内,除非甲方同意,决不从事上述五项行为,不到竞业企业工作,如果确系对甲方没有危害,必须征得甲方的同意。

第四条聘用期终止后的义务

1、 当聘用期无论由于何种原因终止时,乙方同意立即向甲方移交所有自己掌握的,包含有职务开发中商业秘密的文档、记录、提纲、笔记数据以及任何其他材料,并办妥有关手续。

2、 乙方同意,在聘用期终止后仍然严密地保守自己在甲方任职期间所了解的甲方的商业秘密,直到这些信息在本行业中成为公知性信息为止。

第五条乙方不得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它不正当手段获取甲方的商业秘密。

第六条乙方不得将甲方的商业秘密据为己有或牟取私利。

第七条 违约责任

1、如乙方违反上述保守商业秘密义务和有关职务开发结果义务的,应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叁 万元;造成甲方商业秘密泄露或被侵害的,或造成其他损害的,在停止侵害的同时,除支付违约金外,应向甲方赔偿由于这种违约行为给甲方造成的损失。构成犯罪的交由国家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如乙方违反上述竞业禁止义务的,在停止该行为时,应向甲方支付 万元违约金,并向甲方赔偿由于这种违约行为给甲方造成的损失。

第八条保密报酬

为了体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作为对乙方按照本协议履行保密义务并且于在职期间和离职三年内履行不竞争义务的报酬,甲方给予乙方的工资当中包含保密和不竞争津贴(或称岗位补贴),与工资一起发给乙方。

第九条附则

1、本协议在双方签字后即开始生效。

2、本协议是甲乙双方劳动合同的补充文件,与劳动合同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若发生争议,双方友好协商,协商不成,依法处理,争议解决方式和法院选择同劳动合同一致。

甲方: 乙方:

时间: 年 月 日 时间: 年 月 日

下载小议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议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业秘密管理制度

    商业秘密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本公司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合理使用、有效管理本公司的商业秘密,以及防止企业员工和社会第三人违法窃取、使用和泄露......

    非婚生子女法律保护(本站推荐)

    非婚生子女法律保护若干问题的探讨 题要:本文的核心主要是通过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之间的比较找出二者的差别以及对非婚生子女法律应该保护的若干的问题,并将我国立法跟外国......

    保守商业秘密协议

    编号:保守商业秘密协议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乙方在甲方工作期间,已经(或将要)知悉甲方的商业秘密。为明确乙方的保密义务, 经甲乙双方本着诚信原则平等协商,自愿签订如下保守商业秘......

    商业秘密转让合同

    商业秘密转让合同 商业秘密转让合同1 甲方(转让方): 乙方(受让方):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甲乙双方经过协商一致,就商业秘密的转让达成如下协议:一、技术名称、资料1.技术名称:2.......

    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知识产权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 一、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一)合同法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

    商业秘密管理制度 最新版[推荐]

    XXX商业秘密 管理制度 2013年2月 商业秘密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保守公司秘密,维护公司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2、公司秘密是关系公司权力和利益,依照特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

    商业秘密管理规定

    商业秘密管理规定 商业秘密管理规定 (2001年8月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本公司在生产、经营、管理和科研活动中积累、创造的知识经验及智力劳动成果,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推......

    商业秘密合同样本标准版

    商业秘密合同样本标准版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邮码: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