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念奴娇 赤壁怀古》说课稿
单位:延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说课人:刘亚娟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念奴娇 赤壁怀古》,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理念、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念奴娇 赤壁怀古》出自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课,是著名词人苏轼的一首豪放派词。该单元是以鉴赏唐宋诗词为主题展开的。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及文坛地位等;(2)风格流派、文体;(3)名句填空;(4)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5)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2、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炼字,都有影响。
而这首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苏轼是一个大家,就像讲诗经要讲到《氓》,讲楚辞要讲到屈原,讲魏晋诗要讲到陶渊明,讲唐诗要讲到李白杜甫,讲宋词不能不讲到苏轼,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文词对后代文人影响极大。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感受苏轼词的豪放风格,领悟作者情感。
2、技能目标:掌握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提升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领悟苏轼“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
教学重点:掌握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提升鉴赏能力。教学难点:领悟苏轼“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
其依据是,这首词的主题复杂而深刻,“人生如梦”是苏轼对自己事业无成的无可奈何的慨叹,并不是否定人生,不能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而忽视了作者追求理想、渴望为国家建立功业的豪迈心情。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学情
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
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三、说教学理念
叶圣陶先生主张:“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可见,教学的艺术并不在于传授、讲解,而在于引导、激励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实践、去创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增强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作为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诵读感悟法
通过朗诵和听范读,感受豪放派词风,体会本文作者的豪放旷达的思想感情。
2、情景教学法
上阙以讲授为主,用幻灯片再现当时场面,再现赤壁此地的景色,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面对滚滚大江,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3、合作探究教学法
下阙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如“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人道是”,然后引领学生去体会“人生如梦”的奥妙。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宋代词人苏轼来到传说中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于是醉书一曲《念奴娇 赤壁怀古》,被世人传唱。
激情导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知人论世
苏轼生活在北宋新法与旧党之间的斗争时期,一生宦海沉浮。元丰二年(1079年),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黄州城外的赤鼻矶风景优美,他在旧城营地辟畦(qí)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七月。北宋时期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
诗歌方面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方面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三)比较朗读
抽一名女同学起来有感情的朗诵《雨霖铃》,再播放本文的音频朗读,从感官上让学生体会婉约派词风和豪放派词风的不同。由此复习婉约派词风的主要特点,找一位男同学朗诵本词,感受豪放派词风的特点。
(四)赏析部分
上阙,首先和同学们一起逐句找出写景的句子有哪些,在找的过程中就把上阙的句子翻译出来,然后通过具体分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些景色特点来展现赤壁此地雄奇壮丽之景,接着提出问题“营造了一个什么养的氛围?”让学生明白词中写景的作用,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会请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讲完这些后,通过提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何作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下阕的理解。
下阙“咏史”部分,介绍周瑜,然后从年龄、外貌、职位、际遇、婚姻五个方面比较周瑜和苏轼的差别,提出问题“结合写作背景,思考,在众多英雄豪杰中,为什么作者独独仰慕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让学生把握作者的复杂情感,加深其理解。这是个中等难度的问题,由基础中等的学生回答这个问题。让学生都体会到苏轼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理想与现实矛盾后的伤,那作者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句子回答,接着就正式进入教学难点的分析——“人生如梦”。主要采用讨论法,让学生们讨论作者“人生如梦”的态度是消极颓废还是乐观积极。学生讨论完后,我加以明确,点出“人生如梦”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对人生哲理的最高界定,是苏轼从人生角度去探究人生奥妙的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想那潇洒从容的周瑜而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苏轼承认自己的悲伤,又超脱悲伤,认识到人生世事恍如一梦,名利也是身外物,何不随性而为,活出自己呢?失败又如何?至少我一直在努力。让学生体会词人情感的复杂性。针对有的学生缺乏理想抱负、虚度光阴的现象,我还适时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六)拓展环节
借余秋雨的《东坡突围》一段话,提出问题:同学们,苏轼因灾难成就了一篇传世佳作,那么当你遭受灾难和挫折时将如何面对?请大家谈一谈。由此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七)简要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最后对课文的主旨、艺术特色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背诵本词的同时,将描写赤壁景色的诗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扩写成150 字左右的一段文字,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使板书设计合理、醒目、清晰、便于记忆,我选择了上阙的写景句分析,和下阙“周瑜”和“苏轼”的比较分析,不但清晰明了,而且也很简洁一目了然。
板书:
上阙:
乱 石 穿 空(形)
惊 涛 拍 岸(声)山石险怪 山石高耸(夸张)
水势汹涌 水石相击(拟人)
卷 起 千 堆 雪(色)
狂澜奔腾之势 水色纯白(比喻)下阕:
周瑜 苏轼
建功年龄: 3447 职务: 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 外貌:英俊儒雅自比 早生华发
婚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教学反思
选这首词作为公开选拔课的内容,我是有压力的,因为越是名篇越难讲出新意。经过多方面的查找资料,我渐渐被苏轼那种笑对人生的态度吸引,所以最终我将重点放在了通过品味词的豪放进而感受作者人格的豪放,着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经过几年的教学感悟,我觉得对学生的教育应该落实到做人的态度上,否则就是韩愈所说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首先在课堂导入时,引用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来导入课文,让学生的思绪任意驰骋在古战场那种壮阔豪迈当中,使得学生一开始就走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整首词我重点把握“读”,先读“感基调,明词意”,再读“品语言,入意境”,三读“展想象,塑形象”,四读“析主题,悟情感”,通过“读”让学生品味语言,从而来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和画面美。这样的安排显得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写景主要集中在上片,下片中作者主要塑造了周瑜的英雄形象,用以自伤,流露出羡慕之情。另外,从年龄、职务、外貌、际遇四个方面对比用一副对联总结: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此时,作者抒发了自己功业无成的悲慨,似乎与词作的豪放基调不符,其实不然,我们最重要的是看作者怎样处理这种这种冲突的,这就要探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这个时候,才把主动权下放给学生让他们讨论,引导的方向是积极。
一、优点
①整首词我重点把握“读”,先读“感基调,明词意”,再读“品语言,入意境”,三读“展想象,塑形象”,四读“析主题,悟情感”,通过“读”让学生品味语言,从而来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和画面美。这样的安排显得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②在课堂导入时,引用音乐来导入课文,让学生的思绪任意驰骋在古战场那种壮阔豪迈当中,使得学生一开始就走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③上课时有激情,有自信,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贯彻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
④在课文的结尾能够拓展迁移到现实生活当中,学生面对挫折困难时应该怎么做,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面对困难保持乐观通达的精神。
二、不足之处 ①在把握文本方面,没有把握好词中豪放的意象,没有让学生与文本更进一步的交流。应该扣紧文本,抓清一点来分析,抓住作者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情境,走进作者。
②教学过程有些赶,学生生成的环节比较少。③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很好的展现出来。
整堂课下来,感觉完成度很高,在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下,发挥老师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热情,让学生认识到了苏轼那种虽经历磨难仍达观向上的精神。也让学生初步掌握高考题中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总之,通过这节课让我收获很多,我从中也体会到成功的背后是付出的道理。
专家点评:
第二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说课人:王亚娟
我说课的题目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地位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人教版新教材必修四第二单元。人教版必修教材共五个模块,本册教材属于第四个模块。主要含有戏剧单元、宋词单元、社科文单元和古代人物传纪单元,旨在培养学生把握文学作品中的性格和冲突,思想和意境以及知人论世的学习能力,在五个模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其中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编者选取他们的富有代表性的作品,意在让学生领略他们独特的创作风格、把握内容、体味情感、掌握写法、陶冶情操,从而提高文化品味。《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高,首先从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考中诗歌鉴赏和名句默写将直接出题,其次《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词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本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豪放派风格的文学作品以及以后进行诗歌鉴赏的训练。2.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了解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美国教育家卢布说过:“科学地制定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⑵
了解豪放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⑶
通过对语言的赏析,把握内容,领会思想,感受意境与风格,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⑷
把握“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诵读—鉴赏—讨论”为主线,以“诵读法、点拨法、探究法、比较法”为主要方法来组织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了解作者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壮志未酬的感慨。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⑵
感受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的情怀。3.说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诵读诗歌,分析语言和形象,感受意境和情感。因为学习诗词的重点就是诵读和鉴赏分析。本节课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是围绕这个重点提出来的,所以此重点在教学中可以落实。教学难点是对苏轼“人生如梦”思想情绪的理解,词作中作者的思想有时晴朗,有时晦涩,准确地把握感情后才能确定词作的主题。
我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来解决难点: 一是借助苏轼的经历和性格来理解。
二是借助苏轼的两首诗词《定**》和《自题金山画像》来理解。三是借助余秋雨对苏轼的评价来理解。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了学习古典诗词的能力,在必修二中已经学过《赤壁赋》,因此对苏轼文风和人生经历并不陌生,为学生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学生对于用一定的方法来鉴赏分析诗歌还不熟练。所以这节课将指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法、诵读法、分析法、对比法来鉴赏诗歌。
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鉴赏—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针对教学重点采用诵读法、点拨法、探究法、比较法,针对教学难点采用自主探究法来教学。2.说学法
运用知人论世法鉴赏诗歌,运用分析法学习重点知识,运用自主探究法落实难点,运用比较法拓展延伸。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课前先播放《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再把九句写山水的名家诗句串联成文引入新课,目的是用歌曲为整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调,再由歌曲和诗文名句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诗境中来。
积累名人绘景抒怀的名句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二)知识积累,知人论世
文学即人学,每一部作品却会烙上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因此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是诗词教学中一个绝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我先让学生齐读林语堂先生评价苏轼的一段话,之后以抢答的形式完成对苏轼的成绩、经历、胸襟、性格的了解,完成对写作背景的了解,为学生以知人论世的方法学习诗歌打下基础。
(三)诵读词作,感受词风
叶圣陶说过“教学千法,读为一法”,可见朗读确实是诗词教学最好的方法之一,所以我设计了听名家配乐朗读,点拨朗读技巧,自读齐读等读诗形式,希望通过形象的声音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
(四)品评诗歌,深入鉴赏。1.明确考点,了解方法。①
讲解高考中诗词鉴赏的考察点 ②
讲解鉴赏诗词的角度并解题
这一环节目的是使学生明确高考考点,学会解题的角度,从而提高鉴赏能力。2.了解章法,把握词意。
①
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②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文章的结构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一环节主要为了让学生整体把握这首词。品味语言,感受意境。
这一环节围绕上片写景提出几个问题,以品味语言,掌握表现手法,感受意境,落实难点。问题如下:
①作者在上片写景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营造意境的?
②上片写景中有几个动词和形容词富有表现力,说一说“穿”“惊”“拍”这几个字的表达效果?
③上片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④上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3.分析形象,领悟意境。
围绕周瑜这一形象和作者情感提出几个问题,以分析形象,体会情感,落实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下:
①找出描写周瑜的句子,说说从中可看出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
②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作者为什么唯独艳羡周瑜?作者在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③作者写周瑜是为了和自己进行对比,那么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对比的?从中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作者“人生如梦”的感叹是否消极? 5.总结归纳
一是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二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 “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通过简析苏轼的《江城子》,让学生了解婉约词的特点,同时强调鉴赏同一个人的作品,应从实际出发,我们强调的风格流派是就其主要成就来谈的,不能一概而论。
(六)课堂小结,渗透德育。
把苏轼的五句诗文连缀成文,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累苏轼的名句(1-4句是被贬黄州时写的,5句是被贬密州时写的)
1.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卜算子》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水调歌头》
4.何日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 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七)布置作业
1.把苏轼《临江仙》这首词改写成记叙文或散文。
这样既可以鼓励学生向更高的学词之路攀登,也可以训练写作能力。2.挑选苏轼的诗句背诵。
课前下发苏轼的多篇诗文材料,目的是讲课时帮助理解课文,让学生全面走进苏轼的作品,从而积累名句。
四、板书设计
大江东去——公瑾当年——人生如梦
写景
咏史
抒情
板书是按行文思路安排的,既便于总结写作特点,又便记学生按思路背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Tags: 中职语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全套教案打包
字号:T|T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
我所教授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中专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宋词两首》中的一首经典之作。
一、课标解读:
大纲要求: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二、教材分析:
(一)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宋词二首》中的第一首,在中职语文规划教材中,这是唯一的宋词。本课选取的是两位著名词人的作品。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两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
(二)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和思考。”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本课教学上努力做到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本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践行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对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确立重点为: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反复诵读本词,感受诗词意境,体味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风格?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确定难点为:
1、体会词中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三、学生特点分析:
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中专二年级的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
2.学习习惯:知识面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了解苏轼的生平主要事迹和思想,通过导入部分了解词的写作背景,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
2、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能力目标:
1、通过诵读吟咏,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从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培养对意境的感受能力,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通过设计疑问,对周瑜和苏轼的对比,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提高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情意目标:
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正确理解“人生如梦” 的思想情绪,体会作者旷达的情怀,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评价设计:
1、利用多媒体、视频、名家朗诵等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来创设情境,渲染氛围。使学生能较直观的感受古诗词情境和意象,使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课前三分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使学生在豪迈的气势中进入古诗词的意境。听名家朗诵,配以滚滚长江的视频画面,让学生初步感受本诗雄奇壮阔、气势非凡的意象。
2、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反复朗诵,让学生自己体味词人所表达的意味。用愈文豹《吹剑录》中的话来指导学生朗诵,点出朗诵技巧。分析文本时,诵读贯彻始终,要求学生不仅要“读”,还要读出感情,设身处地的“读”,让学生才能发现诗词中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石二鸟。
3、在鉴赏环节,科学地设计了几个很突出的教与学的“点”。设置问题情境,抓住重点字句进行品味,学生深入地读,富个性地悟,感悟之后开放地讨论、交流。注重拓展比较,把握人物形象,使学生的个人感悟和鉴赏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4、注重知识的拓展。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查阅,了解苏轼这位宋代著名词人的一些情况和创作背景;课上,抓住教学重点难点项目施教,引导学生鉴赏诗歌,从文中内容、思想方面,适当延伸,通过余秋雨的《东坡突围》体会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品读他的《江城子》,并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异同,从而初步了解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课后,引导学生阅读作者的有关书目,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5、渗透德育
采用人格感化法,展示文章中人物的人格魅力,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发掘教材中的感情因素,倾注感情,以情动人,联系实际或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顺境中要心怀天下、积极进取,在逆境中也要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清点人数
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渲染氛围(3分钟)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刚才播放的是《三国演义》主题曲。三国,那个鼓角争鸣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只留下一些名胜古迹供后人瞻仰,公元1079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乌台诗案”被捕入狱,第二年,又被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47岁的苏轼游览了赤壁矶,面对历尽沧桑的古战场。他内心顿生无限感慨,写下这首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1分钟)朗读,感受意象 听录音(2分钟)听名家朗诵,配以滚滚长江的视频画面,让学生初步感受本诗雄奇壮阔、气势非凡的意象。诵读提示:(师)这首词历来被称做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在愈文豹《吹剑录》中有这么一句话:“苏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意思就是说像这类豪放派的文章应该读得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豪迈的情感,参考课件提示,高声齐读课文,注意停顿。全班集体朗读(2分钟)
(师引导,生回答)作为词,从题目看,分几部分“念奴娇”为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因眼前之景,触景生情,忆往昔之事,缅怀古人,抒发情怀。这是一首怀古类的词。
一般来说,怀古类的词,有什么特点?(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1分钟)
大家齐读上阙,思考两个问题
1、词的上阙中,在赤壁古战场作者看到了什么样?想到了什么?
2、赤壁景物有何特点?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写这些景有什么用意? 【分析】 讨论明确:(生)
所见:大江、故垒、赤壁、乱石、惊涛、千堆雪 所想:淘尽风流人物 涌现多少豪杰
特点: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答案不求完全统一,意思接近即可。)
师:作者抓住了悬崖、峭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作用:渲染氛围,为人物做铺垫(2分钟)
在上阕中,描写景的句子有哪些呢?请一位同学起来读一下 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但却能感受到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来,这完全得益于作者用词的艺术。你觉得上阙中哪些词用得很有味道,为什么?(分小组讨论)(5分钟)淘。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
穿。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峻伟 拍。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真切地写出了浪花的汹涌,水势浩大。面对如此壮丽的美景,词人不禁发出感慨,“遥想”开始诵读下阕 下阕通过“遥想”一词,表明主要写词人所思,他想到了谁? 周瑜、自己(板书)
作者眼中的周瑜怎么样啊?请一位同学起来读一下有关周瑜的片段。(1分钟)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讨论并明确:小乔初嫁了--------婚姻美满、春风得意、英雄 雄姿英发-----------风流倜傥、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雅,风度翩翩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容自信、大智大勇 总之是个风流人物
1、称呼:公瑾、周郎(称字,而不是直呼名讳,有着对周瑜的尊敬,亲切)
2、婚姻:小乔初嫁了,婚姻美满、春风得意、3、长相——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这是周瑜的仪容装束,你看一下,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是当时时髦的儒将打扮,更显出了他作为指挥官的那种潇洒从容。)
4、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点出了水战,“灰飞烟灭”点出了火攻的特点,精确地概括整个战争的胜利场面。赤壁之战对于东吴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3万对10万。而作为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惧,打仗却还在谈笑,显然不把敌人放在心上,谈笑间,借着东南风,用火攻烧掉了曹操的战船。说明他对战争有着必胜的把握,从容自信、沉着。)
这样由“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塑造了一个青年将领周瑜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形象。(4分钟)
思考:“出嫁”与“初嫁”,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总结:苏轼记周瑜,主要是记起赤壁之战,但在此却插入了10年前的生活细节,“小乔刚刚出嫁”,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如果按实际情况选择了“出嫁”这个词语的话,小乔已为老乔,那么便不够美了,而周瑜同样的也在变化,所以美女衬英雄,以“小乔刚出嫁”这点更衬出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足以令人艳羡。文学嘛,为了表达需要,有时可以虚构的。可见作者对周瑜是多麽的敬佩,带着敬佩之情再齐读本小节(1分钟)作者赞美完周瑜,又想到了谁呢,自己,为了形成对比 苏轼是不是风流人物或豪杰呢?
而所认识的苏轼其实是很有才华的,诗歌方面与江西诗派的核心人物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苏辛”;书法方面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如此才华横溢的苏轼,现在怎样呢?(生读)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联系背景展开)(3分钟)
二、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单单怀念周瑜?下面分小组讨论:(7分钟)提示: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内心里自是有个比较
1、我们来对比一下二人的资料: 周瑜—————苏轼
①建功年龄: 34 岁 24岁被授予“建威中郎将”,34岁是赤壁之战的总指挥 47 岁 团练副使 虚职
②生活:娶了江东美女小乔,幸福美满 三次婚姻屡遭不幸(王弗、王润之、王朝云)③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④际遇: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是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功成名就
苏轼开始反对后来支持变法,遗憾没有碰到机会 壮志未酬
才华横溢的苏轼,抱着“兼济天下”的一腔热情,进入仕途,但仕途却颇为坎坷,因乌台诗案,险遭杀头之祸。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议与妒忌,他是带着疲惫,伤痕累累地来到黄州这个荒凉的小镇。此时的他已47岁,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也难怪苏轼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叹了。
面对如此的惆怅和失意,苏轼是不是空留叹息或者借酒消愁愁更愁了呢? 不!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试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谈谈看法。
明确: “人生如梦”是词人在被捕入狱、谪居黄州、遭受压抑情况之下的自我安慰之词。“一尊还酹江月” 是要向“江月”倾述壮志难酬的苦闷。作者没有被这种惆怅和失意所困住,而是迅速解脱出来,把它消解在了酒中,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了吗!那么自己又何必去执着呢。所以他洒脱地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这就是苏轼,面对赤壁古战场,由开始怀古的激昂慷慨,到后来对比英雄的惆怅失意,最后把酒祭月趋于平静。
余秋雨在《东破突围》中说道“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3分钟)
总观全文,作者是如何把景和人情联系起来的呢?(2分钟)
思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全词中领起全文,扣题点名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俊杰”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遥想”承接上文的豪杰,引出下文对周瑜的赞美
问题: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作,本词的豪放词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2分钟)明确: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景壮)
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情豪)
这就是苏轼的全词了,全词由长江引出,写景、咏史、抒情浑然一体,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豪放激情,整个基调是昂扬、感奋、豪迈、苍凉。
写景——咏史———抒情 三维一体构成了怀古类诗歌的写作模式。最后带着豪放之情齐读课文(2分钟)总结全词:(1分钟)
本词通过对赤壁景物的描写,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地势,塑造了周瑜这一英雄形象。表达作者渴望能象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立丰功伟业,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拓展:(3分钟)
苏轼不仅是写豪放词的高手,在婉约词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下面来赏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体会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差异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婉约派的特点:其内容主要侧重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内容比较狭窄。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口头作文:学生读,老师评价(3分钟)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乱世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00字景物描写小作文。
3、课外阅读推荐的苏轼的作品,感悟其词作风格。
七、巩固练习:
1、让学生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片段进行景物描写,口头作文,既检查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情况,又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紧扣课时学习目标,达到目标、内容、评价、实施的一致性。
2、课后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而设计,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鉴赏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八、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写景——————咏史—————抒情(壮志未
酬)
基调:豪放
本节课的板书,比较精炼,抓住景物的特点,强调景物和豪杰之间的作用,用人物之间的对比,突出作者的情感,并从写景——咏史——抒情三位一体的模式来探讨文本的写作思路,强调了豪放的基调。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起到了总结和构建立体知识网络的作用。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念奴娇 赤壁怀古》。首先我简单分析一下教材。这篇课文选自中国文学第三册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诵读宋词经典,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所选的都是宋词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词写于1082年,作者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时,所写的一首怀古词。文中作者以古怀今,不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仰慕,还有对自己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感叹。不仅是苏轼的代表作,也堪称宋词中的经典。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分别确定如下: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以三维目标为中心,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一是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豪放词的基本特点;二是技能目标,初步学习一些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三是情感目标,学习作者从容旷达豪迈的胸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愫。全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艺术境界和炼字用词的妙处,品味作品的语言,而难点在于: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
三、下面说一下这堂课的教法和学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堂课的教法和学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诵读感悟法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雄阔,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文章,感悟意蕴,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让学生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陶冶情操。〈2〉情景教学法
根据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利用多媒体,配以形象的图片,生动的语言,模拟实景,创设情境,使学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直观的感受情境和意象,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合作探究教学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使得语文学习更为自主互动。
四、说教学过程
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六大教学板块。
(一)备
即课前预习准备。
1、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上网等途径大量查找有关苏轼的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和赤壁之战及周瑜的一些基本情况。这个环节在于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词义
3、精心设计预习思考题。
(二)导 导入新课
首先是播放音乐。我播放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首曲,展示了“赤壁之战”的精彩片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提问,作者生平、思想、写作背景等内容,检查预习情况,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三)读 本节课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基础。(1)学生试读
根据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试着读课文,考虑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将疑难之处标出。我认为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朗读时更具有针对性。
(2)听录音、范读
多媒体播放此词的朗读,让学生与自己前面的试读对比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3)学生朗读
a 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指名一学生配乐朗读,全班同学和老师纠错。B纠正读音,纠正节奏,调整感情。
c 留出四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一边朗读,揣摩作者的感情,一边理解词意。
使学生在诵读之中初步体味词的意境,获得感性的认识。加强对文章主旨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四)品
此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部分,主要通过情景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教学法来解决问题。分三步
1、想象画面,描述意境
采用了我在古诗词教学中经常用到的闭目想象描绘法,学生闭上眼睛一边认真听老师的范读,一边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然后用素描的技法画出来,我再用多媒体展示图画,学生与自己的相对照,找出优点和不足,随后用老师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创设情境达到情感体验。
2、设计情景,探究问题
(1)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这一内容,为何不写长江平静之景。
(2)词的上片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什么特别提出“人道是”三个字?
(3)作者对三国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向往,但为什么尤其羡慕周瑜?
(4)“多情应笑我,……”是否与苏轼一贯的乐观情绪相抵触?”人生如梦,……”是说苏轼消极,还是积极。突破本课的难点。
课堂上,教师只以一个组织者的身份,对于某些问题,教师并不给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成理,都给以肯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的养成。
3、炼字炼词,品味语言
此环节主要结合课后练习三进行。帮助学生学会从诗句,字词着眼,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体会古人炼词炼句的功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锤炼语言的能力,逐步学会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是文学鉴赏的重要内容。教学重点
(五)悟
悟:豪放词风,体会豪放词的风格。引导学生 A.从写“景”之中悟壮阔宏伟之豪放 B.从写“人”之中悟叱咤风云之豪放: C.从抒“情”之中悟旷达感奋之豪放:
知识目标 豪放词的特点 情感目标 从容旷达的胸襟
(六)练 课外拓展、迁移知识
比较阅读杜牧的诗歌《赤壁》,让学生把握竟象与意境,寻找二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提高诗词语言鉴赏能力,总结并让学生初步掌握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在比较中求同求异,开拓学生思维。技能目标
这就是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讲课时的语言要有力度和气势,尽量营造一种和作品豪放风格相吻合的课堂氛围,以感染学生,走进作品。
五、说板书及作业
1、板书基本上是按讲课思路来安排的,力求简洁精练。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理解讲课思路,更好的掌握课堂内容。
2、作业: a、背诵课文
b、查找一首怀古诗词,试着进行赏析,并写出赏析性的文章。
第三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念奴娇 赤壁怀古》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09号选手王广恒。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念奴娇 赤壁怀古》。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念奴娇 赤壁怀古》选自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五课,是苏轼的代表作品。该单元是以宋词鉴赏为主题,将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的词作以及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的代表作品编入其中,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来体会婉约词和豪放词的艺术风格,掌握宋词的鉴赏技巧,品味宋词文学艺术。
同时这一部分也涉及高考的文学常识、诗歌鉴赏、名言名句默写以及写作的内容。作为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学习并掌握宋词的鉴赏方法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三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观点,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本词;
2.引导学生掌握豪放词的基本特点;学习并掌握鉴赏宋词的方法;
3.了解并学习作者的从容与旷达,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作品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的深刻性与复杂性。
“人生如梦”是苏轼对自己事业无成的无可奈何的慨叹,并不是否定人生,不能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而忽视了作者追求理想、渴望为国家建立功业的豪迈心情。
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学情
本课的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相对较少,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不成熟。学生的学习习惯停留在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在学习交往上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群体性交流与协解决问题的机会很少。但是他们富有朝气并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并且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对于咏史怀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说教学方法 1.比较诵读法 通过学生朗诵,使其把握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差别,感受豪放词的艺术特色。2.情境教学法
上阙以讲授为主,用生动的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临赤壁,怀念英雄之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3.对话式教学法
下阙以问题思考为主,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与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实现学生在课堂的思维拓展。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导入、背景介绍、比较朗诵、诗词鉴赏。
(一)谜语导入——文化熏染
通过谜语游戏,将学生引导到对本课的内容学习,不仅可以回忆苏轼的艺术成就,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知人论世——背景识记
1.新旧知识相连接,通过回忆以前学过的苏轼的课文,让同学们自己来介绍苏轼。2.简要分析《自题金山画像》,引出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3.介绍乌台诗案,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和本词有关的事实背景。
(三)比较朗读——区别流派
抽一名女同学起来有感情的朗诵《雨霖铃》,再由一位男同学朗诵本文,从感官上让学生体会婉约派词风和豪放派词风的不同。之后学生朗读,教师范读由此复习婉约派词风的主要特点,并讲解豪放派词风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小组合作——理解分析
1.初读课文,体会语言 2.再度课文,把握问题 3.三读课文,体会思想
以读带讲,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三次朗读课文,把握三个层次的问题。
上阙,首先和同学们一起逐句找出写景的句子有哪些,在找的过程中就把上阙的句子翻译出来,然后通过具体分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如何来展现赤壁此地雄奇壮丽之景的,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要写长江波涛汹涌的时候,而不写它平静的时候呢?”让学生明白词中写景的作用,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会请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讲完这些后,通过提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何作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下阕的理解。
下阙“咏史”部分,简略介绍周瑜,然后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从年龄、外貌、职位、际遇四个方面比较周瑜和苏轼的差别,列出图表,然后让他们之间的发言人交流,其他组员可 以补充。之后提出问题“结合写作背景,思考,在众多英雄豪杰中,为什么作者独独仰慕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让学生把握作者的复杂情感,加深其理解,这是个中等难度的问题,在一定思考时间之后,我让由基础中等的学生回答这个问题。让学生都体会到苏轼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理想与现实矛盾后的伤,那作者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句子回答,接着就正式进入教学难点的分析——“人生如梦”。
(五)课堂辩论---情感体味
主要采用讨论法,让学生们讨论作者“人生如梦”的态度是消极颓废还是乐观积极。将学生按座位分为两大组,分别代表正方和反方,组织学生进行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完后,教师加以明确,点出“人生如梦”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对人生哲理的最高界定,是苏轼从人生角度去探究人生奥妙的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并针对当前学生厌学、未能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我还适时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六)课堂小结
最后对豪放词的特点、课文的主旨、艺术特色等内容进行总结。
(七)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在背诵本词的同时,将描写赤壁景色的诗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扩写成150 字左右的一段文字,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高中语文课本必修第二册的第三 章“历史的回声 ”的第三节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苏轼《赤壁赋》之后编排的。苏轼首创豪放词风,而《念奴娇·赤壁怀古》则是其豪放风格的代表作品。学习本节内容有助于高一学生系统、理论地接了解豪放词风与豪放词派。
2.教学目标:
首先,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们对苏轼生平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复习苏轼散文创作风格。同时,可以为后面学习苏轼词与宋词打下基础,为学习辛弃疾等豪放词派词人及其创作奠定一定的理论论基础。此外,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希望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赏析古典词的基本本领与学习方法,尤其是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自主赏析、学习一些豪放词。所以《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课是本章学习的重要内容。
3.教材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体会苏轼在本篇作品中表达的复杂的思想感情,着重对“人生如梦”加以理解分析;其次,全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艺术境界和炼字用词的妙处,品味作品的语言;最后,带领学生结合之前学过的婉约词,比较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为必修三学习柳永婉约词做铺垫;
二、说学生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江苏省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已学习过苏轼的《题西林壁》与《水调歌头》等作品,对于苏轼的生平经历与思想风格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对赤壁之景的想像、对词中提到的一些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的了解均缺乏一定的基础。因此,我将事先准备好教学课件,借助于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增强兴趣,读懂本词,走进苏轼,最终融会贯通。
三、说教法与手段
1.诵读感悟法:朗诵是感悟词特别是豪放词的一种方式,我将事先准备一首适合本词的背景音乐与图片,在学生朗读时通过多媒体设备放出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会认真引导学生诵读词作,感悟意蕴,特别是咏史以抒情部分更要反复朗诵,直至达到一定效果。2.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想象作者笔下的赤壁景象,同时通过教师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赤壁图片,并让学生当堂课记录为一篇200字的景物描写,进行交流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6个步骤。
1.课前预习
首先,要求学生分组查找有关苏轼的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和赤壁之战及周瑜的一些基本情况,其次,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疏通词义,大致了解作品内容。最后,朗读词作5遍。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面的课程当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位文学领袖叫欧阳修,他看完苏轼的作品以后,给予苏轼高度评价,感叹说,更三十年世人更不道著我也。也就是说三十年后,没有人会谈论我,都去谈论苏东坡了。我们可以看到,苏轼对于北宋文坛的影响是巨大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把欧阳修拍死在沙滩上的后浪的作品,以及他影响最大的豪放风格。
本导语引导学生从已有了解的欧阳修开始,逐渐过渡到本课主题,不显突兀。同时我将提问作者生平、思想、写作背景等内容,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3.朗读课文
首先,学生试读。学生集体试着读课文,考虑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将疑难之处标出。
其次,老师指出停顿、重读、语速缓急等方面的问题,老师示范朗读一遍
最后,学生朗读。老师纠正其中不足之处。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本词意境,作者情感。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和内容的理解。
4.分析文本
此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法来完成,我将针对教学目标制定以下问题:
a)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一首豪放词,那么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其豪放特征?(结合描绘壮阔之景;刻画豪迈之人,如周瑜;抒发豪壮 之情三个方面分析。)
b)如何理解“人生如梦”,本篇词作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一问题的探讨是本课重点,可以拓展到《满庭芳》、《定**》、《临江仙》等词,进一步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解决这一问题主要采用讨论法,就积极还是消极两个观点进行自由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课前预习的苏轼生平的知识,言之有理即可
5.课堂练笔
根据学生朗读过程中对赤壁之境的想象,写一篇200字小练笔,并请部分学生进行展示,全体同学一同赏析。
6.课后作业
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硬性作业)
推荐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更系统地了解苏轼。(软性作业)
五、板书设计
景(壮美)江山如画穿、拍、卷 情(豪迈)羡周瑜雄姿英发
叹自己人间如梦
第五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说课稿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
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因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学生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本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区分两大风格词派的作品以及以后进行诗歌鉴赏的训练。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了解苏轼的有关知识;
2、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2、通过比较,认识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
生态度。
教学重点为:
1、体会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比较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教学难点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二、学情介绍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对苏轼的诗文并不陌生,《题西林壁》《水调歌头》等都耳熟能详,尤其是必修二《赤壁赋》抒写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借主客问答阐发人生感悟,旷达中透出老大无成的不遇之愤,为学生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第4课《雨霖铃》的学习,学生对婉约词的特点有了一定了解,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对于豪放词还不太熟悉,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理解两种不同词风的特点,以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鉴赏—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对此,针对教学重点主要采用了对比分析法,针对教学难点主要采用合作探讨式教学法,而对于诵读部分则采用想像法。
四、学习方法
赏析是诗词学习的能力指点,比较是诗词学习的迁移提升,而诵读则是诗词学习的核心环节,在课堂上安排以下三个步骤的学法引导。
1、运用诵读法,感受词的语言和意境。具体为:泛读,了解背景;朗读,感受意象;研读,探究情感;选读,迁移知识;熟读,达到背诵。
2、运用对比的思维方法,掌握两种词风的不同特点。
3、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作者的“人生如梦”。
五、教学过程
导入:古之文人雅士,每当登高望远,必有所触动;每临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湖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由此形成了中国诗词王国里的一朵奇葩——怀古诗词。宋代文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让世人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感悟东坡豪放的词风。
(一)、泛读,了解背景
学生自由朗读诗词。(背景音乐: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引领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意境。)
请学生自由谈论对苏轼的生平情况及对其的认识和看法。然后老师总结,归纳重点,并介绍本首词的创作背景:苏轼二十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但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于是有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词就是作者在此时写就的。
(二)、朗读,感受意象 播放名家朗诵,想像滚滚长江的画面,让学生初步感受本诗雄奇壮阔、气势非凡的意象。正音,集体朗读。
并思考:题为“赤壁怀古”,本词描绘了赤壁哪些景观,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提示: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千堆雪。作者抓住了悬崖、陡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基调:豪迈、奔放。(板书:绘壮景)
1、指导学生描绘出赤壁之景:绘声绘色。
2、指导学生概括出景物特点:壮阔宏大。
3、比较一:为什么不写长江平静之景?明确写景的作用。
(三)、研读,探究情感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的诵读全词。然后自由讨论如下问题:
1、对活动在这里的英雄人物,作者具有怎样的情感?
提示:大江滔滔,犹如历史长河,英雄人物的业绩,被淘洗变淡。这些英雄人物现在又在何方呢?不尽的怀念从中可见。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锦绣河山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的英雄人物,而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诸多的英雄人物中,作者为何要选择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
①周瑜形象的特点?风流儒雅,少年得志。
②比较二:把周瑜换成孙权或诸葛亮好不好?理解写周瑜形象的作用,体会用典的贴切。(板书:写伟人)
提示:虽然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但只有周瑜符合作者的审美要求:婚姻美满、英俊潇洒、少年得志、功成名就,于是作者选取了周瑜的三个方面“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便把一个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形象生动。在周瑜身上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同时也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东坡当年47岁,不但无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因而感慨万千。
3、在下阕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①“人生如梦”的感叹是否消极?与前面的壮阔之景和英雄周瑜是否协调?
提示: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这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可结合苏轼的生平思想及创作背景来分析: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所以当苏轼在时空交织的宏大背景上抒发人生感慨时,里面包含着多少幽愤和怅恨啊!)
②比较三:将本文与陆游的《诉衷情》、辛弃疾的《破阵子》比较,体会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提示:学生讨论,只要抓住主旨言之有理即可,学生未分析的教师课适当补充。
4、有人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其实不然。
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板书:抒豪情)
5、苏轼所游的是湖北黄州赤壁,而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发生地是在湖北蒲圻(q)。那么苏轼知不知道他所见的赤壁并非真正历史的赤壁?如果他知道,为何还要这样感怀?
提示:从上阕的“人道是,三国周郞赤壁”一句可以看出,苏轼知道这并非历史上的赤壁,至少他对此有怀疑,但文学与历史毕竟不同,文学的真实不等于历史的真实。当他站在波涛汹涌的长江边,感受到天地的浩大与自身的渺小,再联想到当时的处境,已经情难自已,故此以景为依托,咏史抒怀。
(四)、选读,迁移知识 比较:赏析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思考:
1、诗篇开头借什么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引起了“思古之幽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借一把折戟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这样写的作用是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2、诗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这一句表现手法是运用典故。“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建功立业的各种条件和因素。
3、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根据上述所学及自己的了解,学生自由发言,归纳总结怀古诗词特点:“怀古诗词”是一种以历史事件与人物为感情寄托的诗歌类型。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一般包括述史和咏怀两部分,采用对比手法,主要有古人与作者的对比;永恒与短暂的对比;盛与衰的对比;自然与人生的对比;今与昔的对比等。鉴赏怀古诗词技巧: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其次,分析技巧,体察诗心。最后,披文入情,细致领悟。
(五)、熟读,达到背诵
总结全词。这首词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豪迈奔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全文线索:大江东去 —→ 江山如画 —→ 公瑾当年 —→ 人生如梦(总揽全篇)(描绘景色)(追想历史)(抒写情怀)
布置作业:根据所学、积累,勾勒自己心目中的苏轼形象。(这是一道开放题,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语言分析、概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