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工厂供电课程设计要求
2014《工厂供电》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新开源2﹟车间变电所10KV电气一次设计; 新开源2﹟车间变电所0.4KV电气一次设计; 新开源2﹟车间低压配电网络设计;
新开源2﹟车间专用变电所10KV电气一次设计; 新开源2﹟车间专用变电所0.4KV电气一次设计;
中频弯管机群集中配电设计;
新开源2﹟车间消防应急及车间照明设计;
二.设计要求
1.根据设计题目的要求,适当考虑工厂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安全、可靠、经济、灵活的原则,确定设计方案并进行方案论证,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方案论证;
2):变电所的位置与型式; 3):主变台数、容量、型号; 4);电气主接线方案; 5);设备选择及校验;
6):低压配电网络设计、连接方式; 7):导线截面选择及线损计算等。
2.(选做)选择继电保护装置,防雷和接地装置方案及设计;
3.参考工程设计手册和其他参考书,按规范要求作出设计说明,绘出设计图样并进行设备选型。
三.原始资料 四.设计任务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下列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 1.工厂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补偿,列出负荷计算表;
2.工厂总降压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及容量选择,选择变压器型号; 3.工厂总降压变电所的主接线设计,导线型号及截面的选择; 4.短路电流计算,选择断路器和隔离开关; 5.(选做)选择继电保护装置,确定防雷和接地装置。五.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包括计算过程); 2.电气原理接线图。2014课设资料
1:工厂简介
河南新开源石化管道有限公司,位于中国重工业生产基地洛阳的西郊-河南省政府首批批准的175家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的洛阳市洛新产业集聚区,专业生产高、中、低压钢制弯头、三通、异径管、封头、法兰、承插件等承压管道配件,是国内外大型管件生产企业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输送、电力、治金、轻工、纺织、核电站、船舶及供热等行业的管道工程。
2#车间是其主要生产车间,主要生产设备有弯管推制机(弯管机)、液压机、电辅助加热炉、热处理炉、、坡口机、抛光机、焊接烘干设备及各种车床、天车机等。
生产流程为:利用中频电加热设备对钢管(包括低合金钢管、不锈钢管等)进行加热,中频弯管的过程是在钢管待弯部分套上感应圈,用机械转臂卡住管头,在感应圈中通入中频电流加热钢管,当钢管温度升高到塑性状态时,在钢管后端用机械推力推进,使加热部分的钢管沿预设的具有一定曲率半径和角度轨道行走进行弯制,弯制出的钢管部分迅速用冷却剂冷却, 这样边加热、边推进、边弯制、边冷却,不断将弯管弯制出来。冷却后再对产品进行抛光、研磨、修整。主要生产设备有弯管推制机(弯管机)、液压机、电辅助加热炉、热处理炉、、焊接烘干设备以及坡口机、抛光机,各种加工车床、天车等。
车间生产流程简单,效率高,生产连续性不强。中频加热弯管推制机是其主要的大功率用电设备,用电量大,对供电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一般采用专用变压器供电。
2:中频弯管机及中频加热电源简介
1:中频弯管机:
中频弯管机是采用中频电感应加热,将工件在局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弯曲。与一般冷态弯管机相比,不仅不需要成套的专用模具,而且机床体积也只占同样规格的冷态弯管机的1/3~1/2。中频热弯管工艺是现有各种弯管工艺中最为经济有效的一种。
2:中频加热电源
感应加热利用导体处于交变的电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即涡流,所形成的热效应使导体本身发热。根据不同的加热工艺的要求,感应加热采用的电源的频率有工频(50HZ),中频(60-10000HZ),高频(高于10000HZ)。感应加热本身的物体必须是导体,感应加热能在被加热物体内部直接生热,因而热效率高,升温速度快,容易实现整体均匀加热或局部加热。
3:设计基础资料
<1>.电源情况
(1)电源 工厂东北方向3公里处有新建110KV老井变电站,110/35/10kV,1×40MVA变压器一台作为工厂的主电源,允许用35kV或10kV中的一种电压向工厂供电。35kV厕系统的最大三相短路容量为1500MV·A,最小三相短路容量为1000 MV·A。10kV厕系统的最大三相短路容量为450MV·A,最小三相短路容量为200 MV·A。
(2)功率因数 供电部门对功率因数的要求为当以35kV供电时,cosΦ≥0.85,以10kV供电时,cosΦ≥0.90。(3)电价计算
供电部门实行两部电价制。
1>:基本电价:按变压器安装容量每1kV·A,20元/月计费; 2>:电度电价:供电电压为35kV时,β=0.62元/(kWh);供电电压为10kV时,β=0.65元(kWh)。
(4)建设期用电:
建设初期用电取自红山乡坡地村0.4kv低压配电线路,建设后期及生产调试用电取自2#车间变电所,变压器容量统筹考虑。
<2>: 车间概况及设备平面布置图
新开源2#车间为全框架钢结构车间,长150米、宽68 米、高14 米,车间内共四跨,每跨宽
米全通透,每跨配有行车四台,2台16T,2台5T。共16台。车间内用电设备主要为中频电加热设备、电辅助加热气体加热炉 以及冲压、锻压设备,其余设备为一般机加工及焊接设备。设备按照生产工艺要求摆放,同类设备多在同一区域,车间分区比较明确。如图1-1:
图1-1 车间平面简图
<3>:负荷情况简介
车间的用电设备(所在位置见附1)情况如下:
序号 名称 推弯机 2 推弯机 3 液压机 4 液压机 5 液压机 6 热处理炉 7 加热炉 8 天然气加热炉 9 天然气加热炉 10 挤压三通液压机 11 挤压三通液压机 12 照明组 13 电动坡口机 14 电动坡口机 15 电动坡口机 16 电动坡口机 17 车床 18 车床 19 车床 20 牛头刨床 21 钻床 22 天车 23 天车 24 电焊机 25 空气压缩机 26 等离子切割机
规格型号
台数
单台容量219 1 240 D426 1 200 B315 1 X500 1 64 B315 1 22 60
RX120 1 RX120 1 150 RX120 1 4000T 1 132 114T 1 52.5
Q1260-1 3 14 STPG-800 18 D426 1 15 D270 1 10 C630-1 3 7.5 C620-1B 1 10 618 1 10 B650 1 7.5 ZX50C-II 1
5T 8 15 16T 8 25 ZX7-500 40 V0.6/12.5 1 40
200
总容量
240 200 22 64 22 60
150
52.5 42 18 15 10 22.5 10 10 7.5 4 180 100 320 40 200
焊条烘干机
电焊机 整口机 整口机 整口机 整口机 自动抛光机 自动抛光机
BX1-400A 219-273 325-377 406-426 480-630 Q376 Q37B 1 1 1 1 1 1 1 30 7.5 7.5 7.5 10 28 12 30 7.5 7.5 7.5 10 28 12
4.设计遵循的一般原则及设计依据:
1>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遵循有关国家标准,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并应作到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供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技术先进和合理。
(2)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作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
(3)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满足供电要求。
2>设计依据: 本设计依照国标
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3-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等规范设计。
5.设计要求:
规范的电气原理设计图; 计算过程、步骤及结果; 规范的设计说明书; 安全可靠的操作规程;
第二篇:模电课程设计要求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A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
本课程是在前导验证性实验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命题的课程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查阅资料、设计、安装和调试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对于提高学生的电子工程素质和科学实验能力非常重要,是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成长的必由之路。
二、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模拟电子电路知识,解决模拟电子技术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积累实际电子制作经验,准备走向更复杂更实用的应用领域,是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前的技能培训课程之一。目的在于巩固基础、注重设计、训练技能、追求创新、走向实用。
三、课程设计要求
1、根据下面所给出的五个题目自行选择一个完成设计;
2、学生自行查找与设计题目有关的参考资料;
3、提出设计方案,写出设计步骤,并进行理论设计;
4、熟悉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电路设计方法,并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
5、购买元器件并进行电路的焊接、组装;
6、熟悉常用电子仪器操作使用和测试方法;
7、学习电子电路的调试和测试技术,完善作品功能。
8、撰写设计报告;
四、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设计一个电子电路系统时,首先必须明确系统的设计任务,根据任务进行方案选择,然后对方案中的各部分进行单元的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最后将各部分连接在一起,画出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完整系统电路图。
1、设计任务分析
对系统的设计任务进行具体分析,充分了解系统的性能、指标内容及要求,以便明确系统应完成的任务。
2、方案论证
这一步的工作要求是把系统的任务分配给若干个单元电路,并画出一个能表示各单元功 1
能的整机原理框图。
方案选择的重要任务是根据掌握的知识和资料,针对系统提出的任务、要求和条件,完成系统的功能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要勇于探索和创新,力争做到设计方案合理、可靠、经济、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并且对方案要不断进行可行性和优缺点的分析,最后设计出一个完整框图。框图必须正确反映系统应完成的任务和各组成部分功能,清楚表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相互关系。
3、方案实现
1)单元电路设计
单元电路是整机的一部分,只有把各单元电路设计好才能提高整体设计水平。每个单元电路设计前都需明确本单元电路的任务,详细拟订出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与前后级之间的关系,分析电路的组成形式。具体设计时可以模仿成熟的先进电路,也可以进行创新或改进,但都必须保证性能要求。而且,不仅单元电路本身要设计合理,各单元电路间也要相互配合,注意各部分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关系。
2)参数计算
为保证单元电路达到功能指标的要求,就需要用电子技术知识对参数进行计算。例如,放大电路中各阻值、放大倍数的计算,振荡器中电阻、电容、振荡频率等参数的计算。只有很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正确利用计算公式,计算的参数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3)器件选择
阻容元件的选择:电阻和电容种类很多,正确选择电阻和电容是很重要的。不同的电路对电阻和电容性能要求也不同,有些电路对电容的漏电要求很严,还有些电路对电阻、电容的性能和容量要求很高。例如滤波电路中常用大容量铝电解电容,为滤掉高频通常还需并联小容量瓷片电容。设计时要根据电路的要求选择性能和参数合适的阻容元件,并要注意功耗、容量、频率和耐压范围是否满足要求。
分立元件的选择:分立元件包括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光电二
(三)极管、晶闸管等。根据其用途分别进行选择。选择的器件种类不同,注意事项也不同。例如选择晶体三极管时,首先注意是选择NPN型还是PNP型管,是高频管还是低频管,是大功率还是小功率,并注意管子的参数是否满足电路设计指标的要求。
集成电路的选择:由于集成电路可以实现很多单元电路甚至整机电路的功能,所以选用集成电路来设计单元电路和总体电路既方便又灵活,它不仅使系统体积缩小,而且性能可靠,便于调试及运用,在设计电路时颇受欢迎。集成电路有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国内外已生出大量集成电路,其器件的型号、原理、功能、特征可查阅有关手册。选择的集
成电路不仅要在功能和特性上实现设计方案,而且要满足功耗、电压、速度、价格等多方面的要求。
安装调试:
安装与调试过程应按照先局部后整机的原则,安装时要注意元器件的布局及走线的合理,以及万能板与外围器件联接处的定位。调试时根据信号的流向逐块调试,使各功能块都要达到各自技术指标的要求,然后把它们连接起来进行统调和系统测试。调试包括调整与测试两部分,调整主要是调节电路中可变元器件或更换器件,使之达到性能的改善。测试是采用电子仪器测量相关点的数据与波形,以便准确判断设计电路的性能。装配前必须对元器件进行性能参数测试。
五、设计题目
题目1: 波形发生电路
要求:设计并制作用分立元件和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能产生方波、三角波和正弦波的波形
发生器。
基本指标: 输出频率分别为:102HZ、103HZ和104Hz;输出电压峰峰值VPP≥20V
发挥部分:方波占空比可调。
题目2: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要求:设计并制作一个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电路形式不限),负载为扬声器,阻抗8。基本指标:频带宽50HZ~20kHZ,输出波形基本不失真;电路输出功率大于8W;
输入灵敏度为100mV,输入阻抗不低于47K。
题目3:有源带通滤波器
要求:设计1有源带通滤波器,其3db带通范围为50Hz-20KHz。
基本指标:带内电压变化小于0.5db,带外电压比大于20db(10KHz与10Hz的输出电压之比,10KHz与30Khz输出电压之比大于20db),矩形系数尽量小。
本题要求选用分立元件和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不得采用现成滤波集成模块。
题目4: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
要求:设计并制作用晶体管和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
指标:
1、输出电压6V、9V两档,同时具备正负极性输出;
2、输出电流:额定电流为150mA,最大电流为500mA;
3、在最大输出电流的时候纹波电压峰值▲Vop-p≤5mv;
题目5:水温监测及控制电路
要求:设计并制作一个水温监控电路,把一杯水的温度控制在50°C,误差正负2°C。加热装
置不限。
1、检测电路采用热敏电阻Rt(NTC)作为测温元件。
3、设计温度检测电路和温度控制电路。
4、温度测量标准以现成的温度计为标准。
发挥部分:可制作实时的温度显示电路。
五、设计报告内容
1、设计题目
2、设计任务和要求
3、原理电路设计:
(1)方案比较与确定;(2)整体电路框图的确定(3)单元电路设计及元件选择;
4、电路调试过程与结果:
理论设计数据、实测数据、误差分析,必要的波形图
5、总结
总结作品的优点和不足的地方,以后可能的改进方案,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附录:完整的电路图和装配图。
六、主要参考书目:
1、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3、赵淑范王宪伟,《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
第三篇:工厂供电课程设计报告规范化要求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报告规范化要求
一、装订顺序
1.封面;(学校统一格式)
2.目录;(见参考格式)
3.课程设计报告正文;
4.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学校统一格式)
二、课程设计报告正文书写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正文用计算机打印,符合以下要求、顺序:
1.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两行书写;
2.作者:处于论文题目正下方;(写明专业、年级、班级、姓名)
3.摘要:如撰写内容摘要,则摘要应具有独立性,以第三人称说明主要内容和结论,不加评价性文字,中文摘要字数应在300字左右。摘要之下可列出3~6个关键词。如撰写英文摘要,必须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
4.关键词:如撰写内容摘要并列出关键词,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中选用,中、外文均限制在3~5个词汇内,空隔隔开;
5.正文内容: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一般不少于3000字。一般应包含“目录参考格式”所列举的内容及必要的理论设计数据、电路图、表等。如设计系多人合作,应在“设计总结”中说明每个同学的主要工作,每人的报告中应着重阐述本人工作内容和本人的心得体会。
6.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的,以近期发表的学术期刊文献为主,图书类文献不能过多,且要与报告正文直接相关,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全。
三、课程设计报告的排版格式规范
1.版面尺寸:A4(210×297毫米)。
2.装订位置:左面竖装装订位置距左边界8~10毫米。
3.版芯位置(正文位置):上、下边界25毫米、左边界30毫米、右边界20毫米。
4.页码:采用页脚方式设定,采用小4号宋体、用第×页和随后的括号内注明共×页的格式,处于页面下方、居中、距下边界15毫米的位置。
5.课程设计报告标题:居中,3号黑体。
6.作者:标题下隔一行,居中,采用5号仿宋体。
7.中文摘要和中文关键词:用5号仿宋体、两端对齐方式排列。
8.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用5号Times New Roma体、左面对齐方式排列。
9.正文文本排版:宋体小4号、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所有标点符号采用宋体全角,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
10.正文内标题:一级标题采用中文序数(如一、二、三、„„)标引、4号黑体并居中排列;二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如1、2、3、„„)标引、小4号黑体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字对齐排列;三级标题采用加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标引、与正文相同字体和对齐方式排列;一级标题与上一段落之间隔一行。
12.文中图表:所涉及到的全部图、表都应规范化,符号、代号符合国家标准,字体大小与正文协调,图表名称和编号准确无误。图号及名称位于图的下方,表号及名称位于表的上方。
13.参考文献:位于正文结尾后下隔2行,“参考文献”4字居中,采用4号黑体;具体参考文献目录按5号仿宋体、靠左对齐、阿拉伯数字标引序号的方式排列。
四、指导教师根据规范化要求进行课程设计报告的审查工作。审查不合格者可以限期整改,过时若仍不合格的其课程设计成绩为不及格。凡报告中对本人工作内容未加说明的、内容雷同的、未按规定时间按时上交报告的按课程设计不及格处理。
第四篇:数电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参考目录)第一章设计指标……………………………………....……...……....设计指标……………………………………………………………....第二章 系统概述………………………………………...…..…...…....2.1设计思想…………………………………………………………..2.2可行性论证…………………………………………….…...…...2.3各功能的组成………………………………………………………
2.4总体工作过程………………………………………………………
第三章 单元电路设计与分析………………………………...…...…...3.1各单元电路的选择………………………………………………
3.2设计及工作原理分析………………………………………………
第四章 电路的组构与调试…………………………………..…...…...4.1 遇到的主要问题…………………………………………………..4.2 现象记录及原因分析…………………………………………….4.3 解决措施及效果…………………………………………………
4.4 功能的测试方法、步骤、设备、记录的数据……………………
第五章 结束语………………………………………………………...5.1对设计题目的结论性意见及进一步改进的意向说明…………..5.2 总结设计的收获与体会………………………………………….附图(电路图、电路总图)……………………………………………… 参考文献……………………………………………………………
页数:15页以上(重点第三章、第四章)
(有封面、目录、详细分析、体会、电路图、电路总图、参考文献)
报告用专用封面(教材科购买)
注意点:
1、如果图纸复杂,建议总图采用模块图。
2、图纸上走线不可以在器件上穿过。
3、打印图纸前先整理,尽量紧凑、清晰。图文件可以直接选中复制,到WORD中粘贴,但节点消失;或用屏幕拷贝到画图中转接一下。
4、细节:图纸标明名称,大小合适。
5、禁止抄袭,如果两份报告完全相同,报告分数各为0分。
第五篇:工厂供电课程设计
景德镇陶瓷大学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
题目两室一厅供配电
姓名 罗宁 学号 114040200127 班级 14自动化1班 院系 机械电子工程
114040200127 供电技术的发展
电能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自动化、机械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对电能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同时对供电的安全性、灵活性、经济性、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厂供电工程指的是供应工厂内所需电能的工程,虽然电能在工厂成本中占据的比重相对较小,但是电能对实现生产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电能质量问题一般关注系统的稳态情况下是否供电可靠,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技术使用日益广泛,供电系统故障或电能质量恶化很可能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对于敏感的电力电子设备或信息设备来说,即使几个周期的供电中断,或电压跌落都将影响这些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计算机技术和功率半导体制造技术为基础和先导,开关器件功率处理能力和切换速度有了明显提高。电能质量、节约用电、安全用电是当前最突出的用户电力问题,近年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用户配电系统测试评估、电能质量调节、电能转换和固态开关等用户电力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
114040200127 方案设计
设计家庭电路需要考虑的东西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考虑安全。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安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去设计一个合理的家庭电路。
布置室内照明要满足一定的要求:保证照度均匀,尽量减少眩光和暗影,力求经济合理,满足局部要求。
卧室:布置3支线路,包括电源线,照明线,空调线。床头柜的上方预留电源线口,采用多孔插线板开关。
厨房:布置2支线路,包括电源线,照明线。微波炉,电饭煲,消毒柜和冰箱的电源插座也要预留。
阳台:布置2支线路,包括电源线,照明线。
卫生间:布置2支线路,包括电源线,照明线。电热水器和洗衣机的电源插座要预留。
客厅:布置4支线路,包括电源线,照明线,电视线,电话线。至少要留5个电源线口。
114040200127 原理图
114040200127 家庭总线图
114040200127 计算负荷
供电设计常采用的电力负荷计算方法有:需用系数法、二项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和单位产品电耗法等。需用系数法计算简便,对于任何性质的企业负荷均适用,且计算结果基本上符合实际,尤其对各用电设备容量相差较小,且用电设备数量较多的用电设备组,因此,这种计算方法采用最广泛。二项系数法主要适用于各用电设备容量相差大的场合,如机械加工企业、煤矿井下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等。利用系数法以平均负荷作为计算的依据,利用概率论分析出最大负荷与平均负荷的关系,这种计算方法目前积累的实用数据不多,且计算步骤较繁琐,故工程应用较少。单位产品电耗法常用于方案设计。需用系数法
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是指用电设备级从供电系统中取用的半小时最大负荷,假设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容量为,它指用电设备组所有设备(不含备用设备)的额定容量之和。由于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实际上不一定都同时运行,运行的设备也不可能都同时满负荷,同时设备本身存在有功率损耗,因此,用电设备组的有功计算负荷应为:
其中,为设备组的同时系数,即设备组在最大负荷时运行的设备容量与全部设备容量之比;为设备的负荷系数,即设备组在最大负荷时的输出功率与运行的设备容量之比:η为设备组的平均效率,即设备组在最大负荷时的输出功率与取用功率之比;为配电线的平均效率,即配电线路在最大负荷时的末端功率与首端功率之比。令/η=,称为需要系数(1)单组设备计算负荷
当分组后同一组中设备台数>3台时,计算负荷应考虑其需要系数,即:
式中
ΣPN —— 总设备功率,单位kW Kd ——需用系数
——计算有功功率,单位为kW ——计算无功功率,单位kvar
——计算视在功率,单位kVA
——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
——电气设备额定电压,单位kV ——计算电流,单位A 当每组电气设备台数3时,考虑其同时使用率非常高,将需用系数取为1,其余计算与上式公式相同
(2)多组设备的计算负荷
当供电范围内有多个性质不同的电气设备组时,先将每一组都按上述步骤计算在各自负荷曲线上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一个同时系数来表达这种不同时率,因此其计算负荷为:
式中
——有功同时系数,对于配电干线所供范围的计算负荷,取值范围一
114040200127 般都在0.8~0.9;对于变电站总计算负荷,取值范围一般在0.85~1 ——无功同时系数,对于配电干线所供范围的计算负荷,取值范围一般都在0.93~0.97;对于变电站总计算负荷,取值范围一般在0.95~1 二项式法
(1)二项式系数
二项式系数认为计算负荷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所有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平均负荷,另一部分是由于大型设备的投入产生的负荷cpx,x为容量最大设备的台数
其中,b,c称为二项式系数。二项式系数也是通过统计得到的
(2)负荷计算的二项式法 用二项式法进行负荷计算时的步骤与需用系数法相同,是用二项式系数时计算公式如下:
1)单组用电设备组中设备台数≥3台时的计算负荷为:
2)多组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为:
式中 j——用电设备组序号,j=1,2,3„..,m cpx——各组中该部分最大值
114040200127 估算电流
最终电路的电流应与其过电流保护器的额定值相同。设有多个最终电路的电路,其总电流并不按每个回路的电流相加来计算,而是采用容许参差额(表7)乘以总电流需求量来决定。
现在来分析一下实例中的计算方法。
(1)照明:照明供电点应假定以所连接的负荷为需求量,而每一灯座最少为 100瓦特。照明的计算方法采用的是需要系数法,取得系数为0.66。0.66×0.45A×6=1.78A。
(2)空调机:计算方法类似于二项式法。客厅空调机满载电流的100%+2个睡房空调机满载电流的40%。对于空调机等大负荷设备,其同时开及同时达到满载电流的可能性不大。合乎实际12A+2×0.4×5A=16A。
(3)插座的最终电路:由于客厅及卧室、厨房2回路同时达到满负荷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采用最大电路电流需求量的100%+其余每一电路电流需求量的40%来计算,30A+0.4×30A= 42A。
114040200127 导线选择方法及计算
计算方法
家庭用电(220V)的总功率除以电压算出电流得出安培。即:5000W÷220=22.5A,将电流再除以铜导线每平方毫米的载流量按6A-8A/平方毫米考虑即得出要选择的导线大小。即:22.5A÷6=3.7mm2 或22.5A÷8=2.8mm2。参照下表选择。(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或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家庭用电(380V)的总功率除以电压算出电流得出安培。即:5000W÷380=13.2A,将电流再除以铜导线每平方毫米的载流量按6A-8A/平方毫米考虑即得出要选择的导线大小。即:13.2A÷=2.2mm2 或22.5A÷8=1.7mm2参照下表选择。(1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7A。1.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1A。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注意选择要留有余量并考虑以后发展。
导线选择
1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7A。
1.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1A。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单相负荷按每千瓦4.5A(COS&=1),计算出电流后再选导线,(算同一时间使用的最大功率即可)。
断路器选择
漏电断路器的安装接线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要求进行,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14040200127 1、产品接线端子上标有电源侧和负载侧的,必须按规定接线,不能反接。
2、漏电断路器只能使用在电源中性线接地的系统中,对变压器中性线与地绝缘的系统不起保护作用。在接线时,不能将漏电断路器输出端的中性线重复接地,否则漏电断路器将发生误动作。
3、单极两线和三极四线(四极)的漏电断路器产品上标有N极和L极,接线时应将电源的中性线接在漏电断路器的N极上,火线接在L极上。
4、漏电断路器在第一次通电时,应通过操作漏电断路器上的“试验按钮”,模拟检查发生漏电时能否正常动作,在确认动作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以后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厂方推荐每1个月1次)操作试验按钮,检查漏电断路器的保护功能是否正常。
设计小结
此次家庭供配电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工厂供电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思考,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
114040200127 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发现错误,改正。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一路向前,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