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包头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讲解
包头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试行>(附录)
术语、名词解释及计算规则
1、基地面积:指用于某建设项目或某一基地范围的地块面积。以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正式划定用地的面积为准;城市道路规划红线和河道蓝线内的面积不得计算。
2、容积率:指建筑物地面以上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
计算规则:(1)在计算容积率时,地下室的建筑面积不计:屋顶层建筑面积不超过标准层建筑面积
1/8的不计;用作开放空间的建筑面积不计;半地下室在室外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不超过1米不计。
(2)半地下室的室外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超过1米的按下式计算建筑面积:
A1=KA
式中:A1一折算的建筑面积,K--半地下室地面以上的高度与其层高之比,A--半地下室建筑面积。
3、建筑密度:指建筑底层占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率(%)。
4、低层建筑:指高度小于等于10m的建筑,低层居住建筑为一至三层。
5、多层建筑:指高度大于10m,小于等于24m建筑,多层居住建筑为四层至八层。
6、高层建筑;指高度大于24m的建筑,高层居住建筑指八层以上(不含八层)。
7、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规划地块面积的比率。
8、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制定。目前本市城市规划区面积界定为885平方公里(东起磴口永富村,西至哈达门沟;南到黄河,北至大青山)。
9、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设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分。
10、河湖水系蓝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长期保留的河岸规划线。
11、文物保护紫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长期保留的文物保护规划线。
12、建筑高度: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建筑物外檐顶标高的高度。
计算规则:(1)平屋面建筑:挑檐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有女儿墙的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女儿墙顶。
(2)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等突出屋面的附属设施,其高度在6米以内,且水平面积之和不超过屋面建筑面积1/8的,不计入建筑高度。
13、建筑间距:指两幢建筑的外墙面之间最小垂直距离。
计算规则:(1)当外挑阴台或阳台长度占建筑总长度大于1/2时,按阴阳台最外边线算起。
(2)当有挑檐时,挑檐长度占建筑总长度的1/2以上时,按挑檐最外边线垂直投影线算起。
14、一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15、二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有用地。
16、三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混合交叉的用地。
17、公共开放空间:是指在建筑基地内,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广场、绿地、通道、停车场(库)等公共使用的室内外空间(包括平地、下沉式广场和屋顶平台)。开放空间必须任一方向的净宽度在6米以上,实际使用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
18、新建区:是指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在城市现有建成区以外的一定地段,进行集中成片、综合配套开发建设的区域。
19、改建区:是指对城市中旧的居民集聚区建筑质量低劣、设施落后的地区进行改造完善的区域。
包头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试行>(附表)
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附表一)
区位分类 建筑容量指标 建筑用地类型
低层住宅用地 多层住宅用地 高层住宅用地 商业、公建用地
建筑密度(%)新 建 区 30 26 20
改 建 区 35 30 25
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允许增加建筑面积表(附表二)
建设项目核定容积率
小于等于1 大于1小于等于2 大于2
建设用地绿地率控制指标表(附表三)
用
地
类
别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S3)
对外交通用地(T)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商业金融业用地(C2)市场用地(C26)一类工业用地(M1)二类工业用地(M2)三类工业用地(M3)仓储用地(W)行政办公用地(C1)文化娱乐用地(C3)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二类、三类居住用地(R2)
≥30%
≥35%
≥25%
≥30%
旧
区
新
区
提供1平方米开放空间有效面积允许
增加的建筑面积(平方米)
0.8 1 1.5 新 建 区 0.8 1.1 2.5
容积率(万平方米/ha)
改 建 区 0.9 1.2 3.0
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体育用地(C4)医疗卫生用地(C5)一类居住用地(R1)
建筑物配建停车场面积控制指标(附表四)
建筑类别
高、中档旅馆 普通旅馆(招待所)餐饮、娱乐
商业办公楼(写字楼)普通办公楼 商业大楼 肉、菜、农贸市场
大型体育场馆(馆大于4000座)(场大于15000座)
小型体育场馆(馆小于4000座)(场小于15000座)影
剧
院 展
览
馆 医
院 游泳区、渡假村 城 市 公 园 火
车
站 中
学 小
学 一 类 住 宅 二 类、三类 住 宅 工业厂房区
≥35% ≥40%
计算单位 车位/客房 车位/客房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车位/100座 车位/100座 车位/100座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车位/1公顷占地面积 车位/1公顷占地面积 车位/高峰日每千旅客
车位/100学生 车位/100学生 车位/户 车位/户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机动车 0.4 0.2 3 0.6 0.5 0.6 0.4 5 3 6 0.8 0.4 8-12 5 75 0.6 0.6 0.8 0.5 0.1
自行车 0.8 0.5 4 3 4 8 8 30 30 40 5 5 1.5 20 10 60 20 2 3 70
包头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试行>(第一章、第二章)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保证城市规划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包头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家相关技术规定、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编制、规划实施。旗、县、区政府所在地的城镇规划编制、规划实施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编制各类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实施规划应符合本标准。
第二章
建筑容量
第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下同)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
建筑用地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
成片开发地区的详细规划,应先确定建筑总容量控制指标;在不超过总容量控制指标的前提下,成片开发地区内各类建设用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按照附表一和附表二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
建筑用地面积小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的高、多层居住建筑用地和高、多层公共建筑用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在经
批准的详细规划中已确定的,应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批 准详细规划的,应当编制总平面规划,经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
附表一规定的指标均为上限,适用于单一类型的建 筑用地。对混合类型的建筑用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 用地按使用性质分类规定后,按不同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 执行的建筑用地和综合楼用地,应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 例和不同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换算建筑容量综合控制指标。
第八条
对未列入附表一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
校、幼托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体育场管等设施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有关专业技术规定、规范执行。
第九条
建筑用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
㈠多层居住建筑、多层公共建筑为1500平方米。
㈡高层居住建筑、高层公共建筑为2500平方米。
建筑用地未达到上述两项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确实不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规划部门可予核准建设:
㈠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它类似 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㈡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 调整、合并的。
第十条
原有建筑用地范围内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超出或达到本规定要求的,不得在原有建筑用地范围内扩建、加层、插建。
第十一条
各类建设用地内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开放空间的,在符合消防、卫生、交通等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按附表二的规定增加建筑面积,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批准总建筑面积的20%。
包头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试行>(第三章)
第三章 建筑间距
第十二条
建筑间距除满足消防、卫生、环保、工程管线和建筑保护、噪音防治、城市景观等方面的要求外,根据日照、通风的要求和本市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居住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多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
1、朝向为南北向的(指正南方向并包括南偏东或南偏西方位角在0°—15°),其间距:新建区间距为南侧建筑高度的1.7—1.9倍,改建区为1.5—1.7倍。
2、朝向为南偏东或南偏西方位角在15°—60°的住宅间距按下表折减系数执行。
方位 折减系数
0°-15° 1.0
15°-30° 0.9
30°-45° 0.8
45°-60° 0.9
>60° 0.95
(注:青山区的邻圃道、迎春道以东、四道沙河以西、建设路和钢铁大街以北、厂前路(兵工大道)以南地区住宅不按此表折减。)
3、朝向为东西向的(包括南偏东或南偏西在60°以上的),其间距:新建区间距为影响日照建筑高度的1.7—1.9倍,改建区为1.5-1.7倍。
4、低层住宅和多层住宅间距按本项1—3项执行。
5、在核算多层、低层条式住宅建筑间距时,当阴台或阳台累计长度大于(等于)居住建筑长度的1/2时,按本项1—4项执行,应自遮挡建筑物的主体算至被遮挡建筑物的阳台;当阴台或阳台累计长度小于居住建筑长度的1/2时,按本款1—4执行,应自遮挡建筑物的主体算至被遮挡建筑物的主体。
6、在核算建筑间距时,建筑高度按以下规定计算(1)平屋面至女儿墙顶,无女儿墙算至檐口。
(2)坡屋面北坡屋顶坡度小于35°,高度计算至檐口;大于35°时,屋脊线平行于相关建筑的算至屋脊线,垂直于相关建筑的算至山墙斜坡高度的中点。
㈡低层、多层居住建筑垂直布置且居住建筑的短边与另一建筑长边重合大于(等于)短边的1/2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小于1/2的不计遮挡因素。
1、低层、多层居住建筑南北向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得小于遮挡建筑高度的1.0倍。
2、低层、多层居住建筑东西向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得小于东侧建筑的0.8倍。
3、低层、多层居住建筑当其山墙宽度大小14米时,则按平行布置间距规定控制。
(三)低层、多层居住建筑即非平行布置也非垂直布置的间距按下列规定执行:
1、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30°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
2、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30°时,小于等于60°时,其最窄处间距南北向的应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2倍,东西向的应不小于东侧建筑的1.0倍。
3、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60°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
(四)低层、多层居住建筑处于被遮挡位置,且底层有商店或其它非居住用房时,其间距计算要扣除底层相应高度后,再按本条㈠㈡㈢项规定计算。
㈤处于被遮挡位置的多层、低层条形层居住建筑与遮挡建筑平行且错位布置,或虽不平行但在被遮挡建筑朝向方面有遮挡,其重叠部分小于(等于)6米时,其间距可不按本条(一)规定执行,但必须按下列规定执行。
1、南北向布置时,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0倍。
2、东西向布置时,不小于东侧建筑高度的0.8倍。
㈥多层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小于8米,低层居住建筑的山墙不小于6米,对此规定不能满足消防或管网埋设的,由规划部门确定。居住建筑有山墙开窗,不考虑日照,已有窗洞的,不考虑遮挡因素。点式居住建筑东(西)侧面有居室窗户的,其与相邻建筑东西向的间距不适用本款规定的山墙间距,应按本条(七)款执行。(七)低层、多层点式居住建筑与其相邻低层、多层条形居住建筑的间距,按本条(一)项执行;当作为被遮挡建筑时,其东、西、南向遮挡建筑的间距要求,按本条㈠㈡㈢㈣㈤执行。
第十三条
中高层居住建筑(层数在7—8层)与低层、多层、中高层居住建筑的布置按第十二条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单幢高层楼居住建筑间平行布置时,南北向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2倍。东西向山墙间距不小于13米。高层居住建筑与低层、多层、中高层居住建筑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㈠单幢高层塔楼居住建筑与其北侧低层、多层、中高层居住建筑(朝向为正南,包括南偏东向或南偏西向30°以内)平行布置的间距不小于36米;高层居住建筑与其东、西侧低层、多层、中高层居住建筑(包括朝向为南偏东向或南偏西向30°以上)的建筑间距应由规划部门结合环境情况确定。㈡低层、多层、中高层居住建筑在朝向方向受单幢高层居住建筑遮挡且二者平面错位,遮挡宽度小于或等于6米时,间距可不按本条(一)规定执行,但不小于高层建筑高度的0.8倍,且不小于24米。㈢高层居住建筑山墙宽度小于(等于)18米时,其山墙与低层、多层、中高层居住建筑间距不小于24米;与低层、多层、中高层居住建筑山墙间距不小于18米。高层居住建筑山墙面宽度大于18米时按平行布置控制。
第十五条 非居住建筑间距: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休(疗)养楼、幼儿园、托儿所和大中小学校教学楼与相邻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相邻建筑间距
建筑性质 托儿所、幼儿园
学校
医院病房楼(休)疗养
院休(疗)养楼
建 筑 间 距 南向遮挡建筑高度2倍 南向遮挡建筑高度2倍 南向遮挡建筑高度2倍
第十六条
非居住建筑(第十五条所列的非居住建筑除外)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㈠非居住建筑北侧为居住建筑时,按居住建筑间距要求执行。㈡非居住建筑南侧为居住建筑时,要考虑居住建筑的视线干扰、噪音干扰等问题,具体间距由规划部门确定,但不应小于13米。
㈢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东西向布置(包括垂直布置)时,间距由规划部门综合各种因素确定。㈣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高层建筑(高度大于等于24米)之间南北向的最小间距不小于18米,东西向的最小间距不小于13米;多层、低层之间的最小间距根据建筑使用性质,由规划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核定。
㈤本条未能明确规定的间距,由规划部门综合消防、管线埋设、卫生间距等要求具体确定。
第十七条
在居住建筑间距内不得插建车库及其它建筑。如确需建设自行车棚等应建半地下、地上部分高度不得超过1.2米(包括绿化种植所需的复土深度)。
包头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试行>(第四章、第五章)
第四章
建筑物退让
第十八条
沿建筑基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日照、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
㈠新建或改建的建筑物应从用地界线后退相应的距离,满足表(一)规定。高层南向用地界线后退距离按满足日照间距要求确定。表(一)
层数
退地界(米)
低层 多层 中高层
30-50米高
层
50-100 米高层
100米 以上 高层
建筑物
山墙 ≥5 ≥7 ≥9
≥0.3H 且≮9
≥0.3H 且≮13
≥0.3H 且≮15
长边 ≥0.8H 且≮6
≥0.75H 且≮12
≥0.75H 且≮18
≥0.6H ≥0.5H ≥0.4H
注:H为建筑物高度,有围墙的应满足消防规定。
㈡界外是居住建筑或者第十五、十六条所列建筑时,高层、多层、低层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须符合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原有建筑未退足地界时,新建建筑应按其高度退足四周全部间距。
第十九条
在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物退道路规划红线的最小距离,按表㈡规定确定: 表二
道路宽度 建筑高度 新
城市主干道
L≥50 10-15 15-20 >25 8-12 12-15 >20
城市次干道 40≥L≥30 8-10 10-15 >20 5-8 8-12 >15
城市支道 L<30 5-8 8-10 >15 3-5 5-8 >10 多、低层建筑 H<24M 高层建筑 60M>H≥24M 高层建筑 H≥60M 多、低层建筑 H<24M 高层建筑 60M>H≥24M 高层建筑 H≥60M 建
区 改
建
区
注:退红线起算点以建筑凸出部分为起点(包括阴阳台、台阶、挑檐)。
第二十条
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中作为大型商场的裙房),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方向的建筑控制线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15米,并应留出临时停车场或回车场地,且与城市道路相连。
传达室、警卫室、书报亭、公共厕所等建筑的退红线要求,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体确定。
第二十一条
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控制线退让道路规划红线距离,在表㈡规定的基础上,中高、多、低层建筑增加2米,高层建筑增加5米。
沿街建筑物的平台、窗井和除用地范围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它地下管线(包括管沟、管井等构筑物),应在道路红线外建设。
第二十二条
在城市规划区村镇、城镇范围之外的公路规划红线两侧应划定隔离带,隔离带宽度应根据公路交通和绿化等有关规定设置。
第二十三条
沿河湖水系规划蓝线两侧新建建筑物,其后退河道规划蓝线的距离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6米。
第二十四条
沿铁路两侧新建建筑工程除铁路技术规范规定外应符合以下规定:
㈠干线铁路两侧的建筑工程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20米;支线铁路、专用线两侧的建筑工程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5米;铁路两侧的围墙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围墙的高度不得超过3米。
㈡铁路两侧的高层建筑、高大构筑物(水塔、烟囱等)、危险品仓库和厂房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须经铁路主管部门审核后确定。
㈢在铁路道口附近进行建设的,须符合铁路道口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
在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不得新建建筑物。电力线路保护区的范围按相关规范执行。
第五章
建筑高度
第二十六条
建筑物的高度除必须符合日照、建筑间距、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
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它无线电通讯(包括微波通道)设施周围的新建、改建建筑物、构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制的规定(包头机场净空图见附图)。
第二十八条
在文物保护紫线和建筑保护周围的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建筑和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并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先编制城市设计或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视线分析,提出控制高度和保护措施,并经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九条
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物时,建筑物除必须满足用地地块规定的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以外,其中沿路建筑的控制高度一般按下式计算 H≤1.5 x(W十S)
H为建筑物的控制高度;W为道路规划红线宽度;S为建筑后退红线距离。
第三十条
建筑物临接两条以上道路的,应按较宽的道路规划红线计算其控制高度。
包头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试行>(第六章、第七章)
第六章
城市建筑景观
第三十一条
城市各个阶段的规划编制均应重视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确定城市景观体系,包括主要的景观地带和景观节点、城市的轮廓线、标志性工程、城市雕塑以及景观视线走廓等景观要素。
第三十二条
本市新建、扩建、改建的沿街建筑物,城市雕塑小品等应当进行建筑设计方案竞标,实行多方案比较,符合景观规划要求。建筑物的造型风格、比例尺度、装修色彩讲求建筑艺术、注重城市美学。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和对建筑物方案技术审查、审批中须充分重视城市建筑景观。
第三十三条
本市的钢铁大街、建设路、巴彦塔拉大街、阿尔丁大街、文化路、呼得木林大街、兵工大道(厂前路)、铝业大道(110国道铝厂段)、民主路、团结大街、友谊大街、黄河路、南门外大街、和平路、东西门大街、民族东路、民族西路、富强路、幸福路、市府东路、市府西路、白云路、文明路、沙河街、机场路等25条主要道路,包头阿尔丁广场、包头银河广场、包头站广场、包头东站广场、包头机场广场等5个广场,作为城市景观道路的基本框架。应当在建筑艺术、景观植物配置、亮化美化、通行能力、广告店牌等方面实施景观控制。
第三十四条
城市道路两侧建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㈠城市干道两侧一般不批建住宅楼。对沿街旧残的建筑物、构筑物应适时整修,符合景观要求。危险房屋和构筑物应及时拆除改建。
㈡沿街两侧一般不批建临时性建筑物、构筑物。不得设置锅炉房、烟囱、垃圾道、污水池、化粪池、厨房间、储藏室等有碍市容的附属建筑设施。
㈢公共建筑物沿街立面不得零散设置空调机,民用建筑物沿街立面确需设置的,必须进行隐蔽处理,不得影响建筑沿街立面效果。
㈣沿街建筑不得设置围墙,特殊需要设置的应符合市容管理有关规定。
第三十五条
城市各类雕塑的建设应符合城市雕塑有关管理规定,内容要健康、立意新颖、尺度得体、造型优美,形成精品。
第三十六条
建筑物立面不得悬挂广告、改变建筑造型。户外广告不得遮挡建筑物、城市景观、城市绿地以及党政机关、文物古迹等。设置广告、灯箱、店招牌应符合相关规定。
户外广告应当与交通设施保持必要的距离,不得遮挡路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不得妨碍安全视线,缩小安全视距,不得影响交通。
第七章
城市绿地
第三十七条
建设项目实施绿地率指标控制。各类建筑基地内的绿地面积占基地面积的比例必须符合附表
(三)《建设用地绿地率控制指标表》的规定。
对附表
(三)未尽项目用地的绿地率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城市各个街区的绿地按规定指标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综合平衡。
第三十九条
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绿地配置按国标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执行。其绿地建设应与房屋成片开发同步建设、同步规划验收交付使用。
第四十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㈠城市景观道路绿地率不小于40%。
㈡道路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绿地率应不小于25%。
㈢道路红线宽度在40—50米的绿地率应不小于20%
㈣道路红线宽度在40米以下的绿地率应不小于15%。
第四十一条
生产性绿地、防护绿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㈠生产性绿地面积占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的比率应不低于2%。
㈡三类工业区周边应建相应的卫生防护林带,其宽度不得小于300米,并根据工业项目类别按规范核定增加防护林带宽度。
㈢过境铁路、高速公路两侧应建卫生隔离防护林带,其宽度不小于100米。
㈣城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距人畜居聚地不得小于500米,其周围应建卫生防护林带,其宽度不小于400米。
㈤饮用水源保护区的防护林按相关规定执行
包头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试行>(第八章、第九章)
第八章
市政工程设施
第四十二条
城市市政工程管线综合应符合下列要求:
㈠新建、改建的各类市政工程管线,应符合各阶段城市规划确定的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要求。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建设程序,城市倡导建设使用综合管沟。
㈡各类工程管线应根据不同管线的特性和设置要求综合布置。各类管线相互间的水平间距、垂直间距以及各类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绿化树杆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当按照国家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控制。
㈢城市工程管线应根据城市道路网规划布置。
㈣城市各类工程管线的平面位置和竖向位置采用包头97系坐标和高程系统。
㈤城市道路下的工程管线,布置在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下,检修次数少的管线可布置在机动车道下。
㈥各类工程管线从道路中心线两侧方向平行布置,一般应遵循下列排列原则: 道路西、北侧为:给水、供热、电视(通讯)光缆。道路东、南侧为:燃气、电力电缆、回用水。
污水、雨水在机动车或非机动车车道下布置。(井盖位置应设在机动车轮距间)。道路红线大于60米时,可考虑两侧布置相同管线。
㈦城市道路内布置同一管线不宜自道路一侧转至另一侧,特殊情况穿越道路时管线段,应当与道路中心线垂直或成45°角。
㈧必须在桥、涵上通过管线的,桥涵在设计、施工时应根据管线综合规划预留管线通过的位置或设施。
㈨城市道路红线内布置的给水管线管径不得小于200mm,污水管道不得小于400mm。
㈩城市道路红线内架空电力线路上不得设置用户变压器等设备(路灯等公用变压器除外)。
(十一)各类架空线路不得采取明线方式跨越第三十三条确定的城市景观道路。跨越城市其它道路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管线综合情况确定。
第四十三条
城市道路的新建、扩建、改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㈠城市道路的设计、施工维修、罩面应符合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红线及竖向标高。
㈡城市道路交通应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原则,为公交行驶道路及站、场设置提供方便条件。
㈢城市道路横断面包括轨道交通、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盲道)和分隔带、绿化带,其中:
人行道宽度根据不同用地类别确定,临商业、车站、影剧院、体育场、码头及大型公共建筑等不得小于4米,各级道路不得小于3米。
自行车道可以和其它非机动车道并建,其最小宽度不得小于4米,自行车道也可以和人行道并建,但与人行道应有明显的区别,并且靠路缘带部分为自行车道,最小宽度为2.5米。
㈣城市道路交叉口转弯半径:
主、次干道一般为20—30米,有条件的主干道按35—50米,并设置导流岛等渠化设施。支路为15—20米。居住区级道路不得小于15米。
㈤城市道路、居住区道路、公共活动场所通道,应设置方便残疾人通行的盲道和无障碍通道及标志,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的规定。
㈥城市公共交通停靠站一般不得占用行车道,当道路红线大于或等于22米时,应设港湾式停靠站,港湾式停靠站应有2—3台 车位的长度。
㈦应当避免在城市道路成交又口建设人行过街天桥,提倡建设地下过街通道。
第四十四条
城市各类停车场应执行下列规定:
㈠本市建设项目实施停车场(库)面积指标控制。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各类建设项目必须配建相应的停车场(库)、配建的停车场(库)应在本建设项目所属用地范围内。其配建标准按附表
(四)执行(中、小学配建停车场(库)面积可根据实际情况由公共绿地替代)。
㈡停车场面积包括室外停车场和室内停车库,且室外停车场面积不得低于总配建停车场面积的1/3。
㈢城市对外交通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停车场,以方便过境车辆。
㈣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行车视距的要求,少于5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可设一个出入口,其宽度宜采用双车道;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两个出入口;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且相距应不少于100米。
第四十五条
建筑基地及单位机动车出入口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㈠出入口应在建筑基地周边较低级别的道路上安排,特殊需要在不同级别道路上开设二个以上机动车出入口时,应当按照道路等级由低到高顺序安排。
㈡出入口距城市道路交叉口停车线不小于80米。
㈢出入口距桥、涵坡道起止点不小于50米。
㈣出入口距公园、学校、残疾人服务的设施的出入口不小于30米。
㈤出入口应有良好的交通通行条件,当出入口与道路连接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用地外道路连接。
㈥城市快速干道两侧的建筑基地及单位机动车出入口一般不得与干道贯通,应建设辅道。城市主干道两侧的单位出入口应设置减速坡,机动车出入应当采取右进右出方式。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标准(试行)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及标准,结合包头市实际情况制定的,执行中如有与国家有关规定、规范、标准不符的,按国家有关规定、规范、标准执行。
第四十七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对用地规划和建设管理有特别要求的用地和项目,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第四十八条
本标准由包头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标准自印发之日起试行。原包头市规划土地管理局制定的《包头市城市规划标准(试行)》同时废止。
第二篇:珠海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的补充规定
珠海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的补充规定
为加强本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和《珠海市城市规划条例》、《珠海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关于建筑面积计算的补充规定
第一条 飘窗建筑面积计算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1、飘窗为窗台高度大于等于0.40米,飘出建筑结构外围(即建筑最外轮廓的柱、墙等)的部分。
2、飘窗的窗台高度为房间室内地面(楼板结构板上缘)至窗台台面(窗台板上缘)的垂直距离;飘窗的高度为窗台台面至凸窗顶板板面(顶板上缘)的垂直距离;飘窗的进深为室外墙面(外墙外缘)至凸窗的外边沿的水平距离。
3、当飘窗高度不超过2.20米,进深不超过0.60米时,飘窗部分不计算建筑面积,否则按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4、窗体未飘出于外墙的窗,或窗体上(下)方凹入部分的外侧以各种类型建筑材料(不包括百叶)封闭的窗均不视为凸窗,此时,窗体部分与套内其它部分一样按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5、飘窗向阳台内凸出时,飘窗所占用的阳台空间仍计入阳台。
第二条 凸出外墙的落地窗,当其进深不大于0.60米且窗体高度小于2.20米时,落地窗按投影面积计算一半建筑面积,否则计算全部建筑面积。
第三条 避难层、结构转换层、设备层等,层高2.2米以上计算全部建筑面积,层高不足2.2米的不计算建筑面积。
第四条 花池、结构板、空调挂机搁板建筑面积计算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1、花池、结构板、空调外挂机搁板等飘出建筑结构(不含阳台)外围、无围护结构(不包括百叶),与室内不连通且净深不超过0.6米的,属建筑外墙附属物,不计算建筑面积,2、花池、结构板、空调挂机搁板按下列情况设置的,则按投影面积计算一半建筑面积:1有围护结构;2位于建筑主体结构内;3阳台结构内、外侧;4进深超过0.6米的有盖花池、结构板、空调外挂机搁板。上述计算一半建筑面积部分将视为阳台计入每户住宅阳台比例予以核算。
第五条 有顶盖的不封闭阳台,按其围护结构或围护物外围水平投影计算一半建筑面积。当其上盖高度达到或超过两个自然层,如在阳台底板至阳台上盖的垂直空间范围内,有水平镂空楼板,或连接横梁,或沿阳台开敞面或主开敞面有水平横梁、挂墙等结构体时,阳台按计算自然层计算一半建筑面积;
第六条 住宅标准层层高按C.0.9.1的相关规定执行,低层住宅的客厅和跃层(含复式)住宅的客厅层高不受该条限制,但不得超过两个自然层的高度,住宅(含LOFE公寓)标准层公共部分(含楼梯间、电梯间、公共走廊等)的按房屋自然层计算建筑面积。
第七条 地下室设计的相关规定
1、地下室及半地下车库的的建筑面积按C.0.14的相关规定执行,如场地周边已有建成或规划的市政道路,室外地面标高以周边市政路的平均标高为计算标准,如场地周边无建成或规划的市政道路,室外地面标高以现状场地平均标高为计算标准。
2、独立式别墅、联排式别墅、低、多层复式住宅中,为各户专用且层高在2.2米以上的半地下室,当其在室外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大于1.5米,或作为坡地建筑有一面以上(含一面)位于地面或相邻小区路以上时,无论其作何使用,其层数均计入地面以上层数,建筑面积均计入各户建筑面积中。
二、关于建筑日照的补充规定
1、日照影响分析报告必须由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日照影响分析软件必须采用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鉴定的正版软件。日照影响分析报告的内容和形式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2、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应对报送的日照影响分析报告及其他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并按
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提供或补充有关材料。报送材料不实,或隐瞒有关情况而产生后果的,应各自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新建居住建筑住宅获得日照标准为不低于大寒日3
小时:旧区的新建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可以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1小时的标准,新建住宅日照
达不到上述要求的,设计单位应在总平面图上注明未达到日照要求户型的具体位置和数量,建设单位需出具承诺在房屋销售时应向购房者告
知和签订书面协议,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
4、除原有住宅日照达不到3小时,且新建建筑对其日照不构成影响的情况外,新建建筑对周边原有住宅日照产生遮挡的,应保证被遮挡住宅日照达到不低于大寒日3小时。
三、关于办公建筑的补充规定
1、本规定适用商业性办公用地(C2)范畴内的办公建筑。
2、城市的商业性办公楼应建设开放式办公,不得建设公寓式办公(含酒店式办公)。
3、位于重要金融商业中心、重要景观节点及城市主干道两侧的办公建筑,其开放式办公的建筑面积不应小于400平方米/间,位于其他地段内的,不应小于 200平方米/间。
4、办公建筑内部平面应避免类似住宅、公寓、别墅、单身宿舍等居住建筑平面形式,其建筑主要立面应当具备公共建筑的外立面形式与建筑特点,禁止设置外挑式阳台、开敞式阳台,立面设计注意城市景观要求。
5、对于不同项目非居住建筑间距按10.4控制,对于同一项目内部的高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间距按10.4.3.1的最小值控制,其它形式布置的非居住建筑的间距按消防间距或通道要求控制。
四、关于增设室外消防楼梯的补充规定
消防楼梯原则上应与主体建筑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完成,在已建成的建筑外墙原则上不同意增设消防楼梯,确因消防要求需要增设的,须符合以下条件:1申请项目虽按原批准图纸使用,但仍不满足现行消防规范的;2增设室外消防楼梯不得超出建筑红线、不得影响原有消防通道、不得严重影响城市景观;3如增设室外消防楼梯占用公共场地(含公共绿地),需取得相关利害关系人同意加建的意见。如不符合上述条件的项目需增设消防楼梯的,应在建筑物内部解决。
第三篇:测绘技术标准精选(最新)
测绘技术标准精选(最新)
G2260《GB/T 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2659〈GB/T2659-2000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3792.6《GB/T 3792.6-2005 测绘制图资料著录规则》
G6962《GB/T6962-2005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7930《GB/T 7930-2008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7931《GB/T 7931-2008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10114《GB/T10114-2003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G12320《GB12320-1998 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
G12340《GB/T 12340-2008 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12341《GB/T 12341-2008 1:25 000 1:50 000 1:100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12343.3《GB/T 12343.3-200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1:500 000 1:1 00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G12409《GB/T 12409-2009 地理格网》
G12897《GB/T 12897-2006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12898《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12979《GB/T 12979-2008近景摄影测量规范》
G13923《GB/T 13923-2006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13977《GB/T 13977-2012 1:5 000 1:10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13989《GB/T 13989-20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13990《GB/T 13990-2012 1:5 000 1:10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14267《GB/T 14267-2009 光电测距仪》
G14268《GB/T 14268-2008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更新规范》
G14395《GB/T 14395-2009 城市地理要素编码规则 城市道路、道路交叉口、街坊、市政工程管线》
G14511《GB/T 14511-2008 地图印刷规范》 G14911《GB/T 14911-2008 测绘基本术语》
G14912《GB/T14912-2005 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 G14950《GB/T 14950-2009 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 G15314《GB/T 15314-1994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
G15661《GB/T 15661-2008 1:5 000 1:10 000 1:25 000 1:50 000 1:100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15967《GB/T 15967-2008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G15968《GB/T 15968-2008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G16176《GB/T16176-1996 航空摄影产品的注记与包装》 G16789《GB16789-1997 比长基线测量规范》
G16818《GB/T 16818-2008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G16819《GB/T 16819-2012 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 G16820《GB/T 16820-2009 地图学术语》
G16831《GB/T 16831-2013 基于坐标的地理点位置标准表示法》
G17157《GB/T 17157-2012 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解析测图规范》
G17158《GB/T 17158-2008 摄影测量数字测图记录格式》 G17159《GB/T 17159-2009 大地测量术语》
G17160《GB/T 17160-2008 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G17278《GB/T 17278-2009 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
G17424《GB/T 17424-2009 差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DGNSS)技术要求》 G17501《GB17501-1998 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
G17693.1《GB/T17693.1-1999 外语地名汉字编写导则:英语》 G17693.2《GB/T17693.2-1999 外语地名汉字编写导则:法语》 G17693.3《GB/T17693.3-1999 外语地名汉字编写导则:德语》 G17693.4《GB/T17693.4-1999 外语地名汉字编写导则:俄语》
G17693.5《GB/T17693.5-1999 外语地名汉字编写导则:西班牙语》 G17693.7《GB/T17693.7-2003 外语地名汉字编写导则:葡萄牙语》 G17694《GB/T 17694-2009 地理信息 术语》
G17695《GB/T17695-1999 地图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通用符号》 G17733《GB 17733-2008 地名 标志》
G17796《GB/T 17796-2009 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
G17797〈GB/T17797-1999 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 G17798《GB/T 17798-2007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17833《GB/T17833-1999 渔业用图编绘规范》
G17941《GB/T 17941-2008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G17942〈GB/T17942-2000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G17943〈GB/T17943-2000 大地天文测量规范〉 G17944《GB/T17944-2000 加密重力测量规范》
G17986.1〈GB/T17986.1-2000 房产测量规范:房产测量规定〉 G17986.2〈GB/T17986.2-2000 房产测量规范:房产图图式〉
G18214.1《GB/T18214.1-2000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设备》
G18314《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18315《GB/T18315-2001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G18316《GB/T 18316-2008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18317《GB/T18317-2001 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 G18521《GB/T18521-2001 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 G18578《GB/T 18578-2008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 G18731《GB/T18731-2002 干线公路定位规则》
G19333.5《GB/T19333.5-2003 地理信息一致性与测试》 G19710《GB/T 19710-2005 地理信息 元数据》
G19996《GB/T 19996-2005 公开版地图质量评定标准》 G20256《GB/T 20256-2006 国家重力控制测量规范》
G20263《GB 20263-2006 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技术基本要求》 G20268《GB/T 20268-2006 车载导航地理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规程》 G21139《GB 21139-2007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 G21336《GB/T 21336-2008 地理信息 质量评价过程》 G21337《GB/T 21337-2008 地理信息 质量原则》 G21740《GB/T 21740-2008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G22021《GB 22021-2008 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 G22022《GB/T 22022-2008 地理信息 时间模式》
G23236《GB/T 23236-2009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空中三角测量规范》
G23705《GB/T 23705-2009 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编码规则》 G23706《GB/T 23706-2009 地理信息 核心空间模式》 G23707《GB/T 23707-2009 地理信息 空间模式》
G23708《GB/T 23708-2009 地理信息 地理标记语言(GML)》 G24355《GB/T 24355-2009 地理信息 图示表达》
G24356《GB/T 24356-2009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24357《GB/Z 24357-2009 地理信息 元数据 XML模式实现》 G25528《GB/T 25528-2010 地理信息 数据产品规范》 G25529《GB/T 25529-2010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 G25530《GB/T 25530-2010 地理信息 服务》
G25597《GB/T 25597-2010 地理信息 万维网地图服务接口》 G25598《GB/Z 25598-2010 地理信息 目录服务规范》 G25599《GB/Z 25599-2010 地理信息 注册服务规范》
G28441《GB/T 28441-2012 车载导航电子地图数据质量规范》 G28442《GB/T 28442-2012 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分类与编码》 G28444《GB/T 28444-2012 导航电子海图应用存储格式》
G28445《GB/T 28445-2012 个人位置导航电子地图数据质量规范》 G28584《GB/T 28584-2012 城市坐标系统建设规范》 G28585《GB/T 28585-2012 地理信息 要素编目方法》
G28586《GB/Z 28586-2012 地理信息 基于网络的数据分发规范》 G28587《GB/T 28587-2012 移动测量系统惯性测量单元》
G28588《GB/T 28588-2012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技术规范》 G28589《GB/T 28589-2012 地理信息 定位服务》
G28590《GB/T 28590-2012 城市地下空间设施分类与代码》 G30317《GB/T 30317-2013 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 G30318《GB/T 30318-2013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 G30319《GB/T 30319-2013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 G30320《GB/T 30320-2013 地理空间数据库访问接口》
G30321《GB/T 30321-2013 地理信息 基于位置服务 多模式路径规划与导航》 G30322.1《GB/T 30322.1-2013 地理信息 分类系统 第1部分:分类系统结构》 G50026《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G50228〈GB 50228-1996 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 G50308《GB 50308-2008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50353《GB 50353-2014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J21.1B《GJB 21.1B-2006 K 遥测标准第1部分:无线电信道》
GJ383.20A《GJB383.20A-2004 遥测系统及分系统测试方法:PCM-FM遥测地面站测试方法》
GJ415Z《GJB415A-2007 Z 军用数字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J1711《GJB1711-1993 遥测站解调系统总线技术要求》 GJ1840A《GJB1840A-2007 Z 军用数字地图数据要求》
GJ2228A《GJB2228A-200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规程》 GJ2238《GJB2238A-2004 遥测数据处理》
GJ5173《GJB5173-2004 遥测信号模拟器通用规范》
GJ6078Z《GJB6078-2007 Z 差分GPS交通要素测量作业规范》
GJ6079Z《GJB6079-2007 Z 全球1:1000000数字高程图生产作业规范》 GJ6277Z《GJB6277-2008 Z 航空精密距离测量系统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GJ6304Z《GJB6304-2008 Z 2000中国大地测量系统》 GJ6307Z《GJB6307-2008 Z 军事工程测量基本原则》 GJ6308Z《GJB6308-2008 Z 地理信息系统接口通用要求》
GJ6564Z《GJB6564-2008 Z 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检定规程》 CH1001T《CH/T 1001-2005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CH1001Z《CH/Z 1001-2007 测绘成果质量检验报告编写基本规定》 CH1002《CH1002-1995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1002Z《CH/Z 1002-2009 可量测实景影像》 CH1003《CH1003-1995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H1004《CH/T1004-2005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1005《CH/T1005-200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CH1006《CH/T1006-2000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CH1007《CH/T1007-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 CH1008《CH/T1008-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数字高程模型》 CH1009《CH/T1009-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 CH1010《CH/T1010-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数字栅格地图》 CH1011《CH/T 1011-2005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数字线划图》 CH1012《CH/T1012-2005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 土地覆盖图》
CH1013《CH/T1013-2005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 数字影像地形图》 CH1014《CH/T 1014-2006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 CH1015.1《CH/T1015.1-2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数字线划图(DLG)》
CH1015.2《CH/T1015.2-2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数字高程模型(DEM)》
CH1015.3《CH/T1015.3-2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CH1015.4《CH/T1015.4-2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数字栅格地图(DRG)》
CH1016《CH/T 1016-2008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
CH1017《CH/T 1017-2008 1:50000基础测绘成果质量评定》 CH1018《CH/T1018-2009 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抽查与数据认定》 CH1019《CH/T 1019-2010 导航电子地图检测规范》 CH2007《CH/T2007-200
1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CH2008《CH/T2008-2005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 CH2009《CH/T 2009-2010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CH4015《CH/T4015-2001地图符号库建立的基本规定》
CH7001《CH/T7001-1999 1:5000、1:10000、1:25000海岸带地形图测绘规范》 CH9001《CH/Z 9001-2007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技术规范》 CH9002《CH/Z 9002-2007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分类、描述及编码规则》
CH9006《CH/T 9006-2010 1:5000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更新规范》 CH9007《CH/T 9007-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测试规程》》 CH9008.1《CH/T 9008.1-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000 1:2000 数字线划图》 CH9008.2《CH/T 9008.2-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000 1:2000 数字高程模型》 CH9008.3《CH/T 9008.3-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000 1:2000 数字正射影像图》 CH9008.4《CH/T 9008.4-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000 1:2000 数字栅格地图》 CH9009.2《CH/T 9009.2-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 数字高程模型》 CH9009.3《CH/T 9009.3-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 数字正射影像图》 CH9009.4《CH/T 9009.4-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 数字栅格地图》
TB10050《TB10050—2010 铁路工程摄影测量规范》
TB10054《TB 10054—2010 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
JTG C21-02《JTG/T C21-02-2014 公路工程卫星图像测绘技术规程》 TD1006《TD/T 1006-2003 农用地估价规程》
TD1009《TD/T 1009-2007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规范》
TD1016《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源数据标准》 SJ20707《SJ 20707-1998 军用态势图文件的格式和编码》
SJ20708《SJ 20708-1998 军用象素数字地图文件的格式和编码》 SJ20709《SJ 20709-1998 边用矢量数字地图文件的格式和编码》 DZ0139《DZ/T 0139-1994 地质罗盘仪通用技术条件》
DZ0160《DZ/T0160-1995 1:200000地质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 DZ0203《DZ/T0203-1999 航空遥感摄影技术规程》 DZ0265《DZ/T 0265-2014 遥感影像地图制作规范》 HY070《HY/T070-2003 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 SL52《SL 52-2015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351《SL/Z 351-2006 水利基础数字地图产品模式》
DL5104〈DL/T5104-1999 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技术规定〉 NB35029《NB/T 35029-2014 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CJJ8《CJJ/T 8-2011 城市测量规范》 CJ27《CJ27-1999 房屋接管验收标准》
CJ384《CJ/T 384-2011 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共享服务技术》 CJJ73《CJJ/T 73-2010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CJJ100《CJJ100-2004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CJJ144《CJJ/T 144-2010 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元数据标准》 CJJ186《CJJ/T 186-2012 城市地理编码技术规范》
JG181《JG/T181-2005 工程建设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用标准》 JGJ8《JGJ/T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278《JGJ 278-2012 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
SH3100《SH 3100-2000 石油化工工程测量规范》 SY0054《SY/T0054-2002 油气田工程测量规范》(小)GA529《GA/T 529-2005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属性数据结构》
GA530《GA/T 530-2005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数据组织及数据库命名规则》 GA531《GA/T 531-2005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专题图与地图版式》 GA532《GA/T 532-2005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分层及命名规则》 CE238《CECS238:2008工程地质测绘标准》 JJG100《JJG100-2003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
JJG660《JJG660-2006 图形面积量算仪》 JJG966〈JJG966-2001 手持式激光测距仪〉
JJF1058《JJF1058-1998 商品房销售面积测量与计算》 JJF1118《JJF1118-2004 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侧地型和导航型)校准规范》 JJF1347《JJF1347-2012 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地型)型式评价大纲》 JJF1403《JJF 1403-2013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机(时间测量型)校准规范》
978-7-5066-5159-2 测绘标准汇编 综合卷(下)
978-7-5066-5158-5 测绘标准汇编 综合卷(中)
978-7-5066-5157-8 测绘标准汇编 综合卷(上)
978-7-5066-2938-0 测绘标准汇编 工程测量卷 基础分册
978-7-5066-4324-3 测绘标准汇编 海洋测绘卷 上
978-7-5066-43254-1 测绘标准汇编 海洋测绘卷 下
第四篇: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标准化管理制度
第1章
总则
第1条
目的
为规范公司的技术标准管理工作,遵循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规定,提高公司的技术水平,特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2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技术标准的制定、审批、执行与管理事宜。第3条
责任
公司技术标准由生产部工艺技术科根据各级标准负责制定与完善,各部门须严格执行。
第2章
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审批
第4条
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企业内控标准和协议产品标准。
第5条
制定技术标准的原则如下。
1.符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2.同类产品,进行规格优选和合理分档,形成标准条例。3.尽量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和国外的先进标准。4.公司内控标准一定要优于采用的国际标准或国内标准。
5.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物料及企业内部中间产品,必须制定质量检验标准。
第6条
企业所采用的内控标准由技术经理带领技术人员负责起草,经分管生产技术的副总审核。主管生产技术的副总审核完毕,送交公司总经理批准后颁布实施。
第7条
内控标准的修改由由技术管理人员负责,修改前必须充分调查市场需求,修改后的审批颁布程序同上。
第8条
企业内控标准的修改在得到确认的同时,废除以往的旧标准。
第3章
技术标准的执行
第9条
公司技术标准一经颁布,各部门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任何部门在工作执行过程中,不得擅自修改工艺、降低标准。否则,所引起的质量事故将按生产质量管理中的有关条款执行。
第10条
公司的各类质量验收、检侧活动,都必须按制定的技术标准执行。符合标准的物资或产品由质检部颁发合格证,不符合标准的物资不准入库、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准出厂。
第4章
技术资料管理
第11条
技术人员处理完毕的技术资料,应在第二年的第一季度内归档。第12条
归档应达到如下要求。
1.技术文件与资料应纸质优良、文字清楚、格式统一、签字手续完备。2.准确、齐全、成套,新设计的图样技术文件应符合国标、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否则资料管理员有权拒绝接受。
第13条
归档的技术文件与资料,应确定密级和保管期限。第14条
归档的资料应立卷编号,登记造册,以便查找。
1.归档的技术资料按名称、特征编成卷册,按时间顺序或按重要程度排列。2.应编写“卷内目录”,卷内的技术资料也应逐张编号,并根据需要填写“备考录”。
第15条
归档的技术资料必须装订整齐,在装订时应去掉金属物,用线绳装订,并在卷角编号。
第16条
资料管理员在接受技术文件与资料后,要检查其准确、成套性,及时登记、分类、编号,不得遗漏、涂改。
第17条
凡归档技术资料的底图,只有在更改、复制的情况下方能取出。第18条
技术资料采用电子文档格式时,由计算机信息专人负责备份。第19条
技术资料在保管时,应注意防火、防潮、防虫、防盗。第20条
对长期和永久保存的技术资料,若有破损或字迹模糊者,应及时修补或复制。
第21条
存档的技术文件及资料(包括产品样件)、未存档(试制的)的技术文件及资料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可以外借。
1.已签订技术协议的外协生产。2.对比试验。
第22条
外供技术文件及资料(包括产品样件)需按规定程序办理。
第5章
附则 第23条
公司技术标准每隔2~3年审核一次,并根据市场技术情况做适当的修订。
第24条
本制度由技术部制定,经技术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第五篇: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工程技术标准
1.二级公路技术标准:
平原微丘区,路基宽度一般值12米,最小值10米,路面宽度7.5米,硬路肩宽度一般值1.5米×2,最小值0.75米×2,土路肩宽度一般值0.75米×2,最小值0.5米×2,一般采用双边沟,边沟宽1.2米×2;山岭重丘区,路基宽度一般值10米,最小值8.5米,路面宽度7.0米,硬路肩宽度一般值0.75米×2,最小值0.25米×2,土路肩宽度一般值0.75米×2,最小值0.5米×2,一般采用单边沟,边沟宽1.2米。
2.三级公路技术标准:
平原微丘区,路基宽度8.5米,路面宽7.0米,土路肩宽0.75米×2,一般采用双边沟,边沟宽1.2米×2;山岭重丘区,路基宽度7.5米,路面宽6.5米,土路肩宽0.5米×2,一般采用单边沟,边沟宽1.2米。
3.四级公路技术标准:
双车道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6.0米,土路肩宽0.25米×2;单车道路基宽度4.5米,路面宽3.5米,土路肩宽0.5米×2,应在不大于300米的距离内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设置错车道的路基宽度不小于6.5米,有效长度不小于20米。一般采用单边沟,边沟宽1.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