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第二篇:《城市规划》专题
《城市规划》专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思考题
1、现代城市的定义(包括三个方面):
2、雅典宪章
3、城市规划的任务
4、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
5、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6、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14个方面)
7、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8、城市用地的特征
9、城市用地自然条件分析的内容
10、城市现有建设用地情况分析
11、城市用地的分类
12、工业对建设用地的要求
13、工业对城市污染的防治
14、工业协作区的内容
15、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局:
16、旧城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地方
17、旧城工业布局的调整措施
18、居住用地的选择
19、公共设施用地分类(按使用性质分8类)20、城市公共设施的布局要求
21、郊区的功能
22、确定城市性质应考虑的因素
23、非农业人口的含义
24、影响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因素
25、城市园林绿地的类型(综合分类)
26、城市总体艺术布局
27、城市道路系统的布置原则
28、城市交通运输的组织
29、港口位置的选择 30、机场位置的选择
31、外公路与城市布局的关系
32、如何选择城市的用水水源
33、给水管网的规划
34、排污方式及其特点
35、燃气管网在城市中的位置
36、如何对管线工程进行综合布置
37、城市竖向规划的内容
38、居住区规划的内容
39、居住区的用地组成 40、居住区的设计要点
41、城市中心位置的选择
42、中心区的交通组织
《城市规划》专题
土地利用规划图(Land use plan)
在美国,指对一个社区或类似范围内日后的发展所做的规划图,其中标明用于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活动区或其他用途的土地的大小和位置。土地利用规划图常是确定具体区划的基础。
土地利用调查(Land use survey)
在美国,指对某一些地区内不同类型的土地开发及使用情况的详细检查。是总体规划工作的一环。
城市用地评价(Land use assessment)
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作的评价。
商业网点(Commercial network)
指中国城市中商业与服务业机构的网络。一般按分等分级[例如市区和小区级]设置的原则,即在全市或一定地域范围内布点,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并确立每个点的作用与经营范围,以及点与点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商业网点的规划是总体规划的一部份,其经营服务内容有副食蔬菜店、零售商店、药店、邮局、储蓄所等等。
城市改造(Urban redevelopment)
利用来自公、私财源的资金,以不同的方法,对旧城进行改造,尤其是在实体方面,包括建造新的建筑物,将旧建筑修复再利用或改作它用,邻里保护,历史性保护及改进基础设施等。
地形测量(Topographic survey)
将某一些区域的地形和实物特征加以测量并绘制成地图,以表示其相对位置和标高。
区位理论(Location Theory)
试图解释决定经济活动分布状况的动力和因素的一种经济理论,尤其是关于公司企业、农业、市镇及市镇内居民的空间分布形态等。中心地带理论和同心区理论是区位理论的一部分。
城市规模(City size)
通常指城市的人口数量。有时以城市用地面积为辅助标志。在中国,人口超过一百万的为特大城市(常为省或自治区的重要城市/或首府),人口在五十万至一百万以下的为大城市;人口在二十万到五十万以下的为中等城市;人口在二十万以下的为小城市。在美国,为人口普查的需要,人口超过二千五百人者称为城市,在二千五百人以下者称为地方。
天际线(Skyline)
由许多高大的建筑物在天际形成的轮廓。为现代化大城市的一个特色,如纽约。
空间布局(Space planning)
为提供满足人们居住、舒适和娱乐要求的空间而对建筑物内部的面积使用所做的设计工作。
城市网络
(Urban network)
在某一地理区域内所有城市相互之间和它们与周围农村地区之间的多方面联系,包括与区域以外其他城市地区的关系。
临街面(Frontage)
《城市规划》专题
1、一块土地或房产临街的一面;
2、土地房地产沿街的地界长度,以英尺或米度量。如五十英尺长的临街面。
古建筑保护(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在中国,指对有历史价值的古代宫殿、寺庙、民居、工程构筑物等进行的保护。其中一部分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范围内,如北京的故宫,一部分则不在其中,如河北省的赵州桥以及各地的民居等。国务院对古建筑保护有专门的指令性文件。
文物古迹保护(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landmarks and sites)
在中国,指对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无论出土与否,进行的保护,包括墓葬、古代遗址、古刻、工程设施等,如北京的明陵、甘隶省敦煌的石窟。国务院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按国家、省、市、县分级,分别确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有指令性文件。
历史性建筑保护(Historic preservation)
在美国,指对旧建筑物的修复和重新使用,既是保护国家建筑遗产的手段,又是建造新建筑物的替代办法。1966年的美国国家历史保护法案授权国家园林局拨款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市区,遗址和建筑物。
风景名胜保护(Conservation of scenic spots)
在中国,指对于优美的自然风景区,包括名山、大川、名泉、瀑布、石林、溶洞等和历史上流传至今的名胜进行保护。国务院有加强风景名胜保护和加强管理指令性文件,各城市还对于在风景名胜区附近的建设如道路建设、建筑高度、建筑造型与风格等作限制性规定。
历史性市区(Historic district)
在美国,指城市中被正式确定为具有历史意义的的部分,该地段不得拆除,必须加以保护并提高受保护产业的价值。
绿 带(Greenbelt)
指围绕城市,由园林和农田等组成的带状地区。一般由官方机构规定,用以限制城市的扩展,防止人口稠密的建成区之间连成一片。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一、总 则
1、为了科学地统一和规范城市规划术语,制定本标准.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的设计、管理、教学、科研及其他相关领域。
3、城市规划使用的术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二、城市和城市化
1、居民点 settlement
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城市规划》专题
2、城市(城镇)city
以非农不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3、市 municipality;city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4、镇 town.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5、市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
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6、城市化 urbaniza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7、城市化水平urbanization level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8、城市群 agglomeration
一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9、城镇体系 urban system
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10、卫星城(卫星城镇)satellite town
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三、城市规划概述
1、镇体系规划 urban system planning
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2、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3、城市设计 urban design
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4、城市总体规划纲要master planning outline
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5、城市规划区 urban planning area
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6、城市建成区 urban built-up area
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7、开发区 development area
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设立的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和各类开发建设地区的统称。
8、旧城改建 urban redevelopment
对城市旧区进行的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整治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等的建设活动。
9、城市基础设施 urban infrastruct-ure
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10、城市总体规划 master plan,co-mprehensive planning
78910
《城市规划》专题
11、城市供热工程
① 城市集中供热 district heating
利用集中热源,通过供热管网等设施向热能用户供应生产或生活用热能的供热方式。又称区域供热。
② 城市供热系统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由集中热源、供热管网等设施和热能用户使用设施组成的总体。
12、城市燃气工程
① 城市燃气 gas
供城市生产和生活作燃料使用的天然气、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气体能源的统称。
② 城市燃气供应系统 gas supply system
由城市燃气供应源、燃气输配设施和用户使用设施组成的总体。
13、城市绿地系统
① 城市绿化 urban afforestation
城市中栽种植物和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
② 城市绿化系统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城市中各种类型规模和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③ 公共绿地 public green space
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
④ 公园 patk
城市中具有一定的用地范围和良好的绿化及一定服务设施,供群众游憩的公共绿地。
⑤ 绿地 green belt
在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周围或相邻城市之间设置的用以控制城市扩展的绿色开敞空间。
⑥ 专用绿地 specified green space
城市中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设计等机构或设施,以及工厂和部队驻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
⑦ 防护绿地 green buffer
城市中用于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林带及绿化用地。
14、城市环境保护
① 城市生态系统 city ecosystem
在城市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系统。
② 城市生态平衡 balance of city ecosystem
在城市范围内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其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保持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③ 城市环境污染 cit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在城市范围内,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热污染和放射污染等和总称。
《城市规划》专题
④ 城市环境质量 city environmen-tal quality
在城市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如大气、水体等),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
⑤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 city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根据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生存环境,对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容许含量(或要求)所作的规定,按一不定期的方法对城市的环境质量所进行的评定、说明和预测。
⑥ 城市环境保护 c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在城市范围内,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和措施,以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以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适宜的环境。
15、城市历史文化地区保护
① 历史文化名城 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② 历史地段 historic site
城市中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完整地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或地段。
③ 历史文化保护区 conservation districts of historic sites
经县级以上人民下放核定公布的,应予以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
④ 历史地段保护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sites
对城市中历史地段及其环境的鉴定、保存、维护、整治以及必要的修复和复原的活动。
⑤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conservation plan of historic cities
以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的规划。
16、城市防灾
① 城市防灾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为抵御和减轻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及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灾害,对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和各项工程设施造成危害和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
② 城市防洪 urban flood control
为抵御和减轻洪水对城市造成灾害而采取的各种工程和非工程预防措施。
③ 城市防洪标准 flood control standard
根据城市的重要程度、所在地域的洪灾类型,以及历史性洪水灾害等因素,而制定的城市防洪的设防标准。
④ 城市防洪工程 flood control works
为抵御和减轻洪水对城市造成灾害性损失而兴建的各种工程设施。
⑤ 城市防震 earthquake hazard protection
为抵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及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灾害,而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
⑥ 城市消防 urban fire control
为预防和减轻因火灾对城市造成损失而采取的各种预防和减灾措施。
⑦ 城市防空 urban air defense
为防御和减轻城市因遭受常规武器、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等空袭而造成危害和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防御和减灾措施。
17、竖向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① 竖向规划 vertical planning
《城市规划》专题
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②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 integrated design for utilities pipelines
统筹安排城市建设地区各类工程管引的空间位置,综合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与城市其它各项工程之间的矛盾所进行的规划设计。
五、城市规划管理
1、市规划法规 legislation on ur-ban planning
按照国家立法程序所制定的关于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的总称。
2、划审批程序 procedure for approval of urban plan
对已编制完成的城市规划,依据城市规划法规所实行的分级审批过程和要求。
3、市规划用地管理 urban plann-ing land use administration
根据城市规划法规和批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用地的选址、定点和z范围的划定,总平面审查,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4、选址意见书 permission notes for location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有关建设项目的选址的布局的法律凭证。
5、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land use permit
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认其建设项目位置和用地范围的法律凭证。
6、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control
根据城市规划法规和批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所实行的审查、监督检查以及违法建设行为和查处等各项管理工作的统称。
7、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building permit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凭证。
8、建筑面积密度 total floor soace per hectare plot
每公顷建筑用地上容纳的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
9、容积率 plot ratio,floor area ratio
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10、建筑密度 building density,buil-ding coverage
一不定期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11、道路红线 boundary lines of roads
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12、建筑红线 building line
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控制线。
13、人口毛密度 residential density
单位居住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
14、人口净密度 net residential density
单位住宅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
15、建筑间距 building interval
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16、日照标准 insolation standard
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城市规划》专题
17、城市道路面积率 urban road area ratio
城市一不定期地区内,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18、绿地率 greening rate
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考试复习要点
第一篇 建筑学
一、熟悉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与交通联系P3-4 ? 空间组成包括:主要使用部分(教室、实验室)、交通联系部分(走廊、门厅)、次要使用部分(厕所、仓库)三类空间。
? 交通联系部分: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水平交通:简单交通、主要交通兼顾他项功能、综合功能的廊道。? 垂直交通: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
*楼梯梯段连续踏步数不多于18级、不少于3级;
*坡道一般8%—15%,常用10%—12%,残疾人使用的坡道为12%;
*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同样重要,宜靠近布置,以利协调使用; *以电梯为主要交通的建筑物或建筑物内,电梯不少于2台;
*电梯应位于核心位置,不宜在转角处紧邻布置,单侧排列不超过4台,双侧不超过8台; *自动扶梯一般为30度。
? 人流组织分为平面和立体,人流疏散分为紧急和正常。
? 室内空间组织:走道式、单元式、穿套式、大空间穿插与分割等组织形式。
? 室外空间组合:建筑(群)及其附属建筑、室外场地、道路、广场、绿化、小品、道路入口等 2、公共建筑的群体组合P11-12 ? 要点:A总体联系方便紧凑合理;B室外空间组合完整统一;C室外空间效果丰富多样。„„ ? 空间组合类型:分散式布局和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3、住宅建筑的类型及设计P14、16、17、18、19 ? 层数类型:低层(1—3)、多层(4—6)、中高层(7—9)、高层(10—30层)区位类型:炎热地区、严寒地区和坡地住宅 性质类型:单一和底层公建式住宅。构造类型:一般式和工业化住宅
? 多层住宅的平面类型:梯间式、外廊式、内廊式、集中式(点式)? 工业化住宅的模数构件法:单元、套型、基本间、部件定型法。4、工业建筑P20 ? 总平面设计特点(与他类建筑比较): A简单流线与复杂流线的差别;
B简单环境影响与复杂环境影响的差别; C单一尺度与多尺度的差别; D多学科与多工种的密切配合。
? 工业建筑分为生产、辅助生产、仓贮、动力、管理、生活单元。? 功能单元的组织形式:区带式、台阶区带式、成片式。
二、熟悉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城市规划》专题
1、气象条件P23、24 ? 风象以风向、风速及污染系数三个参数来表示。
? 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风吹的速度。风玫瑰图包含风向频率玫瑰图和平均风速玫瑰图。? 从水平性质来说,下风部位受污染的程度与该方向的方向频率成正比,与风速大小成反比。2、地形地貌P25、27 ? 在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等高线间距是变化的,且与地面坡度成反比。? 城市各项建筑用地适用坡 项 目 坡 度 项 目 坡 度
工业 * 0.5—2 % 铁路站场 0.0—0.25 % 居住建筑 0.3—10 % 主要公路 0.4—3 % 主要道路 0.3—6 % 机场用地 0.5—1 % 次要道路 0.3—8 % 绿地 任意 3、工程地质条件P27-28 ? 建筑对土壤的承载力要求:一层建筑60—100KPA,二三层100—120KPA,四五层120KPA ? 里氏地震分为10级,震级越高强度越大,地震烈度分为12度。4、城市规划对设计要求 P30、31、32 ? 对设计要求主要包括:基地范围与界限、基地与道路红线的关系、出入口要求、建筑限高、停车场车位数目、配套设施、指标控制、总平面布置。
?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有联系否则应设通道与之连接
? 不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台阶、基础、窗井、平台、底下建筑。(除联系城市管线的管线外)? 可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A有人行道 B无人行道)高度 突出物 长度
A 2M 窗扇、窗罩 ≤0.4M 2.5M 活动遮阳 人行道宽减1或≤3M 3.5M 阳台、凸形封窗、雨篷、挑檐 ≤1M 5M 雨篷、挑檐 人行道宽减1或≤3M B 2.5M 窗扇、窗罩 ≤0.4 5M 雨篷、挑檐 ≤1M ? 可突入道路红线的的建筑物: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的公益或临时建筑。? 基地出入口设置要求
A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起不小于70M;
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桥、引道和地铁出入口)最边缘不应小于5M; 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M;
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的建筑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当基地通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时,应按当地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
B人员密集建筑基地应至少一面直临城市道路,其沿城市道路长度应不少于基地周长的1/6; 至少有两个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出口; 出入口应避免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 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聚散的空地。
? 局部突出的楼梯间、烟囱、电梯机房、水箱等一般可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的部分。? 指标要求: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口毛(净)密度。5、建筑朝向与间距P33-35 ? 建筑朝向是指一幢建筑的位向,影响朝向的主要因素是日照和通风,寒冷地区避免北向,炎热地区避免
《城市规划》专题
西向。
? 日照标准
Ⅰ、Ⅱ、Ⅲ、Ⅵ气候区的大城市大寒日大于2H,中小城市大于3H; Ⅳ气候区的大城市大寒日大于3H,中小城市冬至日大于1H; ⅤⅥ冬至日大于1H ? 防火间距标准 防火间距
(M)高层民用建筑 其他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主体建筑 附属建筑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主体建筑 13 13 13 15 18 附属建筑 13 6 6 7 9 6、建筑布局形式P35 ? 建筑布局方式:从形体组合的关系看分集中式、分散式、群组式;从组合手法看分规整式、自由式、混合式。
7、外部空间设计P36 ? 外部空间类型:以视觉感受为依据分开敞(视角≤18°)、围合(18°≤视角≤45°)、封闭(视角≥45°)三种空间形式
8、竖向设计P37-38 ? 设计地面形式分平坡式(当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台阶式(大于8%或场地超过500M,坡度小于3%时)、混合式。?
9、场地排水P39
三、了解建设程序及熟悉设计阶段 1、了解项目建议书P41 2、熟悉我国的设计程序P46-47
四、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
1、了解低层、多层建筑结构类型P48-49 2、了解大跨度建筑结构类型P50-51 3、了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P53
五、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 1、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P54 2、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参数P55
六、了解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 1、了解建筑物的组成构件P56 2、了解地下室的防潮P59
七、了解中国建筑屋顶的基本形式 1、了解中国古建屋顶的基本形式P61 2、了解塔的基本类型P64
八、了解外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1、了解古典柱式的基本类型P68 2、了解四位大师的理论及其作品P78-80
九、了解建筑色彩的基本知识 1、了解建筑色彩三要素P88-89 2、了解建筑环境的概念P90
《城市规划》专题
第二篇 城市道路工程
一、掌握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准备知识 1、净空与限界P95-96 2、车辆视距P96-98
二、掌握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 1、机动车道设计P98-99 2、自行车道设计P100 3、人行道设计P102
三、熟悉城市道路交又口设计 1、立交分类P106 2、平面交又口形式及其平面布置P106-108 3、环行交叉口P110
四、了解纵断面设计 1、最小纵坡P111 2、竖曲线P112
五、城市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
1、了解停车场的分类及停车方式P113 2、停车场用地指标P114 3、自行车停放方式P117
第三篇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
一、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1、熟悉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总规5条、分规3条、详规5条)P128 2、熟悉城市用水分类P128 3、了解城市用水量预测与计算方法(6种方法)P130-131 4、熟悉主要给水设施布局原则P132 (1)水源选择与水源规划原则 (2)给水设计布置形式P133 (3)给水工程设施布置的一般原则(7条)(4)职水工程ā设施选址原期(8条) 5、熟悉给水管网规划原则 (1)输水管渠选线
(2)给水管网布置原则(11条)(3)给水管道敷设要求(5务) 6、掌握水源和给水设施保护
(1)城市水源保护(地表水、地下水)
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1、熟悉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总规6条、分规3条、详规4条) 2、熟悉城市排水分类与排水体制 (1)城市排水分类(3类)(2)排水体制
A分流制排水系统(直排、截流式)
B分流制排水系统(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
《城市规划》专题
(3)排水体制选择的因素(四方面) 3、污水量预测和计算 (1)熟悉城市污水排除率
4、熟悉污水处理设施布局原则(8条) 5、熟悉污水管道布置原则(8条) 6、了解污水管道敷设要求(5条) 7、雨水管渠系统布置原则 8、排水设施防护 (1)污水处理厂 (2)泵站
(3)出水口、城市供电工程规划
1、熟悉城市供电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总规5条、分规4条、详规5条) 2、了解城市用电负菏与计算 (1)额测方法 (2)用电量标准 3、熟悉城市电源规划
(1)区域变电所选址(9条)(2)电厂规模与用地 (3)变电所布局
4、熟悉供电网与线路规划 (1)电压等级
(2)高压线路规划原则(9条)(3)送配电线路敷设
5、熟悉供电设施与线路保护
四、城市燃气工程规划
1、熟悉城市燃气工程规划的主要容(总规5务、分区4务、详细5条) 2、了解燃气负荷预测
(1)供应对象确定与供气标准(2)预测方法 3、熟悉气源规划 (1)气源选择原则
(2)气源选址规划(煤气厂10条、液化气供应基地7条、气化站3条) 4、熟悉燃气输配设施布局 (1)燃气管道压力等级 (2)储配站 (3)调配站
(4)液化气瓶装供气站 6、熟悉城市燃气管网布置 (1)供气管,网形制与选择 (2)供气管网布置原则(6条)(3)各级管网布线原则
五、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1、熟悉城市供气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总规6条、分规3条、详规4条) 2、了解热负荷预测 (1)负菏分类
《城市规划》专题
(2)供热标准 (3)预测方法 3、熟悉热源规划 (1)热源
(2)热电厂选址原期(10条) 4、熟悉供热管网布置 (1)供热管网形制 (2)管网平面布置要求 (3)管网敷设方式
(4)转换设施(热力站、制冷站)
六、城市通信工程规划
1、熟悉坡市通信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总规8条、分规7条、详规5条) 2、了解通信需求量预测 3、熟悉邮政设施布置 (1)邮政网点设置标准 (2)邮政局所选址原则 4、熟悉电信设施布置 (1)电话局所选址原则 (2)线路布置
(3)移动电话网布置
(4)微波站址布置(7条) 5、熟悉有线电视广播线路规划 (1)线路路由规划(3条)
(2)线路敷设(8条)
七、城市环卫设施工程规划
1、熟悉城市环卫设施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总规5务、详规4务) 2、了解固体废物收集处理 (1)固体废物种类
(2)固体废物量预测 (3)收集方式
(4)处理、处置方法(8种)3、熟悉公共卫生设施布置 (1)公共厕所设置
(2)废弃物处置设施 (3)卫生工作设施设置
第四篇 信息技术在城市中的应用
信息化是各行各业的共同趋势。学习信息技术,促进自己的应用,也有利于规划师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开展应用。
网络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教材中有了概要论述,不难理解。 GIS是关于空间信息储存、查询、分析、表达的工具 G1S不适合工程设计,CAD的查询、分析能力不强 GIS技术只是应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GIS所储存的数据:(1)属性表(2)栅格图象(3)矢量图形
《城市规划》专题
了解图形和属性的关系,了解栅格和矢量的优缺点
了解使用拓朴结构是便于数据更新、保证质量,便于空间分析,但也带来软件的复杂性。 GIS的数据获职,输入有多种途径,工作量很大 数据质量问题并不因为有了计算机而自动解决
随着测绘技术的进步,不久,基础地形图将不需要用户自己数字化
空间数据的转换、维护是为了将原始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特合应用的要求
有些处理(如空间插值)是为了简化数据的收集、输入工作,同时使得到的数据质量较高 城市规划的许多分析图、成果图相当于专题地图,用GIS完成,比用CAD高效,灵活 常用的查询;分析功能可看教材了解,这些功能用CAD或手工是很难实现的 GIS在城市规划行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教材讨论了该技术更深层次的应用 遥感部分考试要求不高,但教材比较详细,读者可通过自学掌握 遥感的物理基础是地表物质对电磁波的反射、吸收、辐射 接收反射、辐射电磁波的仪器称传感器
城市规划一般以太阳为电磁辐射源,以装载传感的卫星(航天)、飞机(航空)为遥感平台,远红外、可见光为最常用的遥感光谱
获取遥感信息有摄影和扫描二种方式,前者分辨率商高,后者直接获得数字图像 航天遥感以扫描为主,摄影为辅,发射一个卫星可长期对地观察
航空遥感以摄影为主,现也在发展扫描,一般根据项目需要而组织飞行,图象质量好
几何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获取信息的时间为遥感信息的主要质量指标
解译套遥感图像就是判读图像的光谱特征、几何特征、物体和物体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 城市规划行业的图像解译以目视为主,计算机判读为辅,需要相当的经验 一般来说,经过解译的、数字化的遥感信息才可作为GIS 的数据源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典型应用 土地使用调查 建筑物调查
结合土地、建筑调查估算城市人口 热场、热岛监测 绿化调查
大气、水体污染分析 固体废弃物分布调交 道路交通调查 景观分析
第五篇 城市经济学
一、概论
1、了解城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P3)及其特征(P6)
二、外部经济问题
1、了解外部经济的要领及正负效果(P15-16) 2、了解外部经济的公共政策(P16) 3、了解经济学的环境观(P18-19)
三、城市土地经济问题 1、概念P21 2、土地的经济特征P22 3、城市土地的产权关系P24-25
《城市规划》专题
4、土地市场P25-26
四、城市公共经济问题
1、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P31 2、城市公共财政P34
五、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经济 1、增长与发展P39-40 2、经济增长方式P42 3、城市与区域的一体化发展P46
第六篇城市地理学
一、概述
我国及世界城市规划学科的两大渊源:一是建筑学(包括一些工程学科)的延伸,意识地理学(主要是经济地理、城市地理大延伸)。在诸多相关学科中,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极为密切。
(一)地理学的科学体系及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地理学:(1)自然地理学-为城市规划提供工程技术知识 (2)人文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研究生产力布局,主要为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城市地理学--为城市规划提供重要理论支持 应用(技术)地理--如RS(遥感)、GISC(地理信息系统)、 GPS(全国定位系统)等,为城市规划提供技术手段支持。
(二)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 1、研究对象有共同性-城市地域空间系统。城市地理学研究:
(1)区域空间
(2)城市外部空间 (3)城市内部空间
(4)城市微观感知空间
几乎包括了城市规划涉及的各个空间层次 区别在于,一般的城市规划由于受建筑学的影响,侧重形体,直觉;而城市地理学侧重综合分析、重机制、过程的研究。 2、城市地理学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如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城镇体系、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化、城市空间分异等等。
3、城市规划的发展为城市地理学提供了研究平合,开辟了研究领域,因此,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促进。
(三)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P55
(四)一般了解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重点了解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重点。P57
二、城市地理学重要理论
(一)城市化(城镇化)
1、基本概念P59,理解有形城市化、无形城市化的含义。
2、城市化的阶段:集聚城市化--郊区化(住宅郊区化)--商业郊区化--制造业郊区化--办公业郊区化-广域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3、城市化的运行机制,重点了解“推拉学说”。
4、城市化的类型:重点了解积级型、消积型城市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5、城市化的水平测度:单一指标法、复合指标法。
《城市规划》专题
重点掌握以城市常住人口计算城市化水平的方法 城市(镇)常住人口/研究地区的总人口 ×100%
目前世界水平50%土,发达国家70--80%。中国30%土,城市(镇)常住人口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市区内的户籍农业人口、户楫籍非农业人口、外来常住一年以上的人口。 6、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诺瑟姆曲线 ↑城市化水平的增速
7、高度城市化引起的区域空间现象:大都市带(MEGALOPLIS)提出者戈特曼。
8、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P65水平低、波动大、区域不平衡、受政策影响大、多元模式 9、城市化的预测方法P68
(二)城市发展的地理条件分析
一般了解,重点了解区位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三)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
1、城市职能的概念P76,重点了解
一般职能与特殊职能、基本职能与非基本职能等含义 2、城市性质的概念P77,重点了解
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关系,有联系也有区别。
(四)城市地域结构
1、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三大经典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重点了解,理论提出者,主要形式,内涵,参观P23 2、城市动态:
(1)城市形态与城市结构的区别 (2)城市形态的常见类型与优缺点 3、城市中央商务区(CBD),两个基本点是定指标。 4、城市边缘区,一般了解特点,熟悉P91的图
(五)城镇体系
1、城镇体系的概念,参见《城市规划原理》 2、城镇体系的规模分布, 首位度=第一城市的人口 / 第二城市的人口 首位度要适宜
3、城市空间相互作用:
(1)赖利的模型(重力模型)(2)空间扩散的三种基本类型
4、中心地理论:代表人物,主要思想,K=3,K=4,K=7系统。
5、均衡、非均衡增长、生长极理论、核心边缘模式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 城镇体系演化的基本阶段:低水平均衡„„高水平均衡
三、城市化地理的研究方法
一般了解P60
第七篇 城市社会学
一、概述
城市规划一般被认为是工程技术、社会运动与政府政策的综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与法规、税收等一起成为政府调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的需求的变化,城市规划巳不是简单的工程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而涉及到越来越 多的社会问题。
城市规划必须重视、研究社会问题,研究城市发展的社会机制,通过自身特有的手段和工作为城市社会问
《城市规划》专题
题找到解决或缓解的途径。
中国当前城市规划已经面对诸多现实、复杂约社会问题。
二、社会学与城市社会学
1、一般了解社会学概念与研究内容P113 2、一般了解城市社会学的概念,中国城市社会学起步晚,发展快P115 3、一般了解当代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三、城市社会与城市规划
(一)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思源
1、面向社会规划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内容越来越社会化,职能越来越社会化 2、城市社会隔离
重点了解城市居住隔离的原因:经济社会差异,家庭生命周期、民族宗教等因素。 城市居住隔离对城市规划影响很大,必须正确面对。 3、城市社会整合 (1)制度性整合 (2)功能性整合 (3)认同性整合 4、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一门社会工程学科,其与旧城改造,城市改建的区别P121 目前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的一般趋势P121 5、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 (1)公众参与的意义与作用
(2)公众参与不是单指公众个体的参与,更强调社团、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6、城市管治 一般了解
(二)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
1、社区的概论与构成要素P125 2、城市居住杜区,城市居住杜区与城市居住区的区别P126 3、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
(1)什么是城市社区建设P127 (2)什么是城市社区管理P128
四、城市社会问题
一般了解,重点了解城市老龄化问题及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城市(国家)老龄化划分的标准P143
五、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
1、定性的方法,一般了解,重点了解“问卷法” 2、定量的方法,了解基本的几个数理概念
第八篇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一、生态学概念
1、了解生态概念P163 2、了解生态学的类型P164
二、城市生态系统
1、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P182 2、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P190
《城市规划》专题
三、环境影响评价
1、环境影响评价目的P198 2、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四、城市环境保护
1、熟悉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P220 2、熟悉城市中主要污染源及其特点P231-232 3、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与主要措施 (1)作好城市用地规划的总体布局 (2)作好城市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3)合理工业用地布局(建立协作区、建防护林带、减少对农业的影响等)
(4)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包括城市环境宏观分析、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因素分析及制定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措施三个方面);即要从区域的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以及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政策、生产的过程管理等多层次、多角度加以考虑,然后再分析和解决具体污染治理的问题。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纲要 参考书目: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汇刊、国外城市规划的1998-2002所有期刊 注册规划师考试用书(绿皮书)中国城建史,外国城建史 城市规划原理3 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等一套蓝皮书 中国城建史
1.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特征比较 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秉承思想体系
3.主要古代城市的规划建设思想与城市格局(周代洛邑城——曹魏邺城——吴国金陵——隋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
4.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较
5.中国古代规划思想及典型城市(匠人营国思想、管子城市建设思想)6.中国古代规划重要著作(周礼考工记——管子——孙子兵法——商君书)7.不同历史时期都市布局的完善与发展 8.不同历史时期居住区的完善与发展 9.中国古代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
10.平江城规划以及平江图、平江城的意义 11.中国古代城墙的防御设施的演变
12.中国古代不同类型城市选址特征及其原因
13.中国古代城市与西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上、土地制度上、宗教上的异同 14.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和典型城市
15.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下不同类型的城市及其各自特征
16.上海自1845年开埠为商埠起至1949年上海解放止,一百多年来城市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
17.青岛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意义,青岛在德占时期与日占时期规划有何不同 外国城建史
18.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
《城市规划》专题
58.城市规划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作用 59.保护规划编制的原则、控制性详细规划 60.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定义、内容、成果、审批
6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确定的意义、如何确定、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62.容积率与哪些参数有关,如何确定 6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与地位
64.法定图则产生背景、存在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65.美国区划法、香港法定分区计划大纲图、台湾土地使用分区管理、深圳法定图则的区别 66.控规中如何加强法制化 67.区划的定义,发展过程
68.通则式与判例式的定义与区别,典型国家,两者的结合 69.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定义、相关的影响因素 70.兼容性规划与管理如何进行完善 城市规划思想史
71.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巴黎改建——城市美化运动——公司城)72.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和技术基础
73.田园城市思想社会背景、主要概念、空间模式、社会意义、结构示意 74.线形城市、工业城市、巴黎改建、赫尔辛基规划的空间模式 75.西谛、盖迪斯、沙里宁的城市建设思想 76.纽约的区划法规
77.现代建筑思想的缘起与思想根源、主要特点 78.CIAM的成立及其对城市的认识 79.Le Corbusier的现代城市设想与影响
80.邻里单位理论的目的与基本原则,Radburn规划 81.雅典宪章产生背景、主要内容、意义 82.广亩城产生背景、内容
83.物质空间决定论的主要概念、主要手段、在实践中存在问题以及对其的批判 84.城市意象研究的意义、主要思想及其主要内容
85.J.Jacobs的城市活力论产生的主要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86.倡导性规划产生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87.公众参与兴起背景及其社会意义
88.Alexander的城市半网络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 89.马丘比丘宪章产生背景、主要内容 90.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对比 城市规划框架 1 城市建设史
1.1 中国城市建设史 1.2 外国城市建设史 1.3 城市规划思想史 2 城市化 小城镇
3城市结构与形态及其演变 4 城市规划体系
5区域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专题
110.住宅区与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之间的关系 111.住宅区规划设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12.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及其在住宅区规划的作用
113.服务半径的定义以及设施分级、服务半径确定考虑的因素 114.住宅区路网布局时应遵循的原则 115.影响居住区环境质量的要素 116.人居环境设计的指向原则
117.城市规划、行政区划、社区三者之间的关系 118.城市住宅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19.《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有何问题,如何修编 120.社区规划的概念、类型、内容,公众参与的作用 121.居住区规划现存的问题以及进行社区规划的必要性 城市化
122.城市化的概念
123.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124.城市化进程的S形曲线的主要内容
125.世界、中国、发展中国家(除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的特点
126.概念的区别(城市化Ⅰ与城市化Ⅱ;正统城市化、过度城市化、郊区城市化、乡村城镇化;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127.城市化的单一指标度量法与复合指标度量法的定义 128.人口比例指标的计算方式及缺陷,城市人口如何确定 129.人口集聚度指标法的内容 130.城市化速度的定义 131.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前景
132.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战略方向 小城镇问题
133.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基本模式
134.发展小城镇的优势、弊端、出现的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问题 135.我国小城镇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136.几个概念(小城镇——城市——乡村——城乡结合部——城乡一体化——郊区——城市边缘区)137.城中村现象、特点及问题焦点 城市结构与形态
138.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定义、关系与作用 139.城市结构如何协调发展
140.外部结构、内部结构、上部结构、下部结构的定义 141.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模式及图示
142.工业化时期、后工业化时期以及信息时代的城市物质结构的演变特征 143.卫星城式发展模式的特征
144.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表征及特点 145.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
146.工业化、后工业化、逆工业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定义 147.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 总体规划、战略规划
《城市规划》专题
148.英国、美国和香港的城市规划运作体系组成框架 149.我国的城市规划运作体系组成框架
150.深圳的城市规划运作体系组成框架以及与传统城市规划运作体系的对比 151.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152.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概念、区别、联系 153.总体规划、区域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之间的关系 154.总体规划的任务、期限、定义、内容 155.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程序
156.现阶段我国的总体规划实施存在哪些问题 157.远景规划的概念内容
158.城市性质、城市职能的定义以及确定依据
159.城市规模、城市规划区、城市建成区、开发区的定义 160.城市发展方向定义
161.战略规划的产生背景、与总规的区别
162.战略规划的技术核心、方法论基础,目前存在的问题 163.近期建设规划的产生背景、原因
164.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期限、必须具备的强制性内容、必须具备的指导性内容 区域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
165.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定义以及之间的关系 166.区位理论与增长极核理论的内容以及在我国的应用 167.中心地理论的假设条件、三种基本类型的结构形态 168.区域规划再兴起的原因
169.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规划的发展变化
170.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城市连绵区、城市带的概念及之间区别 171.城镇体系的概念
172.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规划目标、编制内容 土地
173.土地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 174.区位、区位理论的定义及内容
175.城市层面的土地经济学中的土地特征 176.竞租理论内容及推导
177.城市开发的类型以及其经济特征 178.世界层次土地政策的演变趋势 179.我国土地所有制所包括的内容 180.我国土地市场机制所包括的内容
181.我国土地市场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82.用地适用性评价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183.自然条件评价、建设条件评价、经济条件评价的概念和内容 184.城市土地使用分类
185.国标中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结构指 标比例 186.土地兼容性的定义、相关影响因素 187.兼容性规划和管理如何完善 188.土地使用开发强度的考虑因素
189.我国经济体制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
031323334
《城市规划》专题
D.传统盒子式建筑的解体。 E.结构工程与建筑的再统一。
建筑语言中的常数或“不变数”还需加上: F.空间的连续性。
G.建筑、城市与园林绿化的再统一。
空间连续性是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重大贡献,相当于动态立体派的时空概念,尽管他把它应用于社会准则如同应用于空间方面一样。
建筑城市园林绿化的再统一是城乡统一的结果。要坚持现在是建筑师认识现代运动历史的时候了。要停止搞那些由纪念碑式盒子组成的过了时的城市建筑设计,不管是垂直的、水平的、不透明的、透明的或反光的建筑。 新的城市化概念追求的是建成环境的连续性,意即每一座建筑物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统一体中的一个单元而已,它需要同其它单元进行对话,从而完整其自身的形象。
这种形象待续的原则(就是说,本身形象的完整性有待与其它建筑联系起来相辅而完成)并不是新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派大师发现了这一原则,由米开朗其罗发扬光大,不过在我们时代,这不仅仅是一条视觉原则,而且更根本是一条社会原则。近几十年来,音乐和造型艺术领域内的经验证明艺术家现在不再创造一个完整的作品。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只进行到创作的四分之三的地方就中止了,这样使观众不再是艺术品的消极的旁观者,而是多价信息(pOLYVALENTMESSAGE)中的积极参与者。
在建筑领域中,用户的参与更为重要,更为具体。人们必须参与设计的全过程,要使用户成为建筑师工作整体中的一部分。
强调“不完整”或“待续”并不降低建筑师或规划师的威信。相对论和测不准原理并未削弱科学家的威信。相反恰好提高了威信,因为一位不信奉教条的科学家比那些过时的“万能之神”更受人尊敬。如果群众能被组织到设计过程中来,建筑师的联系面会增长,建筑上的创造发明才能也将会丰富和加强。一旦建筑师从学院戒律和绝对概念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想象力会受到人民建筑的巨大遗产的影响而激发出来所谓人民建筑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近几十年来人们曾对此作了大量研究。 可是,我们必须谨慎从事。应当认识到虽然地方色彩的建筑物对建筑设计想象是有很大贡献的,但不应当模仿。模仿在今天虽然很时髦,却象复制派提隆神庙(注:pARTHENON,古希腊建筑的杰作)一样的无聊。问题是和模仿截然不同的,很清楚,只有当一个建筑设计能与人民的习惯,风格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建筑设计才能对文化产生最大的影响。要做到这样的融合必须摆脱一切老框框,诸如威特鲁威柱式或巴黎美院传统以及勒柯尔比西埃的五条设计原理。 结 束 语
古代秘鲁的农业梯田受到全世界的赞赏,是由于它的尺度和宏伟,也由于它明显地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它那外表的和精神的表现形式是一座对生活的不可磨灭的纪念碑,在同样的思想鼓舞下,我们纯朴的提出这份宪章。
《中国城市问题研究》教学大纲(2004.2)
本学期从2月9日-6月11日, 除五一放假,上课15周。
此课以提高大家的科学研究能力为主要目的,不以讲授基础知识为主。通过这样几个途径达到这一目的:①学一点研究的基本态度。②调动你们的积极性,去评价别人的文章,学习别人的好经验,避免别人(包括老师)发生的错误,使自己的水平上一个层次。③结合若干论文介绍我的最新研究成果、经验和体会。④自己写一篇通过大量阅读撰写的论文,并在课上交流。对同学们的要求是,在上课以前必须事先阅读布置的文章,进行思考,积极提出问题,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经过独立思考后的见解,特别鼓励那些能引起争论、能启发思考的所谓不同见解。凡是要求讨论的课,请事先写好提纲。每次提纲要交,作为最后评分依据。
63738-
第三篇:城市规划专题
城市规划专题
材料一
城市规划是一项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这就要求在研究编制规划时,必须维护绝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能被少数人的利益所牵制。
规划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高质量的城市规划,既能引领城市功能的完善与整体效能的提升,又能带动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协调互动,推动城市实现科学发展。规划又是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要把规划蓝图变成现实,关键在于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在这方面,青岛的每位领导干部要敢于负责,做城市规划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维护规划的权威,必须支持规划部门科学合理地制定规划。一定要支持规划部门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充分论证,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最大限度地遵循科学规律。要体现前瞻性和先导性,充分预测城市的长远发展,给城市未来和后人留下发展空间。
维护规划的权威,必须引导规划部门在深化细化上下功夫。对重要节点、主要街区、重点地段,要结合地域文化传统,从建筑的高度、体量、风格、色彩,到城市绿化、植被品种选择等各个方面,研究制定一套详细的规划设计标准,使不同区域拥有不同的特点和标志,避免千城一面。
维护规划的权威,必须确保规划的公益性。规划的本质是一项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在研究编制规划时,必须维护绝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能被少数人的利益所牵制。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工作、居住、交通、医疗、消费等需求,突出居民生活的便利舒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发展模式由对自然环境的高冲击向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转变。
维护规划的权威,领导必须以身作则。城市的规划再美好,如果得不到维护,就会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被改得面目全非。一个城市的领导要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对规划朝令夕改,牺牲的将是整个城市的长远发展,最终危害到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
材料二
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城市规划编制与执行中的问题,中国建设部的官员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专家们给予了严厉批评。这些问题包括:一些城市存在着通过修编规划盲目扩大城市规模;一些规划设计单位存在着注重自身经济利益,历史责任考虑不够,同时也存在编制城市规划的内容和方法上的不适应等。有的地方编制的城市规划违背国情、盲目攀比,超越资源环境、经济承受能力和群众的实际需要。
来自建设部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资料显示,作为引导城镇化和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很多地区的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的作用并没有得到落实。一些地方出于急功近利、长官意志等原因,一些官员屡屡无视规划,违反法定程序,擅自批准建设。
“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决不能任其发展。否则会贻害子孙,造成无可挽回的错误。”
今后的城市规划编制将充分考虑公共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不仅要考虑经济指标,更要将资源指标和环境保护指标上升为约束性指标,并着眼长远确定人文指标。”
城市规划不是单纯的空间布局问题,更是确定城市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指标的公共政策。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优势,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材料三
2010年11月15日下午,上海胶州路718号28层的教师公寓发生大火。公寓内住着不少的退休教师,大火已经造成多人伤亡。15日14时15分许,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728号一幢教师公寓发生重大火灾,截至目前已有53人因火灾死亡。起火楼房高28层,为静安区胶州路728号,是静安区教师公寓。事发时,大楼正在进行外立面装修。15日上海风力较大。目击者称,脚手架先着火,然后火势从下至上不断上蹿。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称,截至18时30分许,现场大火已经基本扑灭,消防队员已进入楼道,营救出居民100余人,受伤人员已紧急送往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等地抢救。现场的施工人员向表示,外墙面结构由铁制脚手架、绿色的塑料过滤网、泡沫、聚胺脂以及木板等组成,均为易燃物,着火点来自1号楼20层外墙面,并推测是工人在焊接时四溅的火花引燃了泡沫等易燃物。
上海高楼大火让人们知道,原来国内大部分的高压水枪和消防云梯高度是极其有限的,只有北京等极少数的城市装配有极小数量的高度可达七八十米的高压水枪和消防云梯。因此,对于大部分地方的人来说,一旦高楼发生大火,居于20层左右及以上的人们,恐怕除了听天由命,再无他法。此次上海大火,上海市迅速调集25个消防中队的百余辆消防车前往扑救。但救援面临多重挑战。因为火灾发生地为高楼,消防云梯难以达到20层以上,仅有的一台90米的云梯车要居高临下压制火势也很吃力,其余云梯车更是显得力不从心。而且现场水压不够。尽管有10多支水枪朝着失火大楼喷水,但一些消防水枪喷出的水柱明显乏力,未到达着火区域就散落下来,影响了灭火效率。警用直升机也参与了此次救援。但因现场浓烟、火势太大,飞机无法靠近大楼。原本计划将楼内居民从楼顶通过直升机撤离的计划没能实现。
材料四
“规划失效”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许多城市总体规划尚未到期,但城市建设规模已经完全突破原定的框框,许多城市为期20年的规划指标在5年内“完成”已成为“常识”;另一方面总体规划的实施进程滞后于规划的期限。基础设施不能合理布局和相互衔接,反映在道路建设上就是修了挖,挖了又修,老百姓戏称为城市道路应安上拉链。
城市郊区的规划管理没有具体细则,因而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只能将其划成空白地带。实际工作中,规划部门与土地管理部门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使得城郊接合部成了“两不管”的脏、乱、差地带,造成引人注目的“城市郊区病”。
各类开发区、大学城、科技园、软件园、旅游度假村等等可以独立进行规划,肢解了城市的总体规划,给城市的长远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解放以来,我国城市中传承着城市文脉的历史古建筑和遗迹受到三次严重破坏,第一次是解放初期到大炼钢铁时期,第二次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之后,借“改造旧城,消灭危房”等动人口号,使某些城市的历史建筑、城市风貌遭受了灭绝性的毁坏。
80%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农村河道、地下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全球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我国就占了八个。
我国600多个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违法建筑的蔓延现象。尤其是城乡接合部,集体土地未经征用就进行开发建设,再加上与腐败现象相勾结的城郊“圈地风”,造成违法建设呈愈演愈烈之势。
房子成批盖起来了,但道路、供水、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严重短缺,这种先盖房后修路、再修下水道的错误建设时序,造成污水横流,建筑垃圾遍地,绿地大量被占用,城市的生活环境质量持续下降。
一些规划部门仍拘泥于“城市规划”的旧框框,忽视了城市与周边城镇的协调发展,这种“只见单个城市,不见区域城市群”的传统思维,使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受到破坏。
盲目追求城市变大、变新、变洋,热衷于建设“标志性”建筑,而为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则被搁置一边。大广场、宽马路、大草坪、豪华办公楼、景观房产、欧化建筑席卷全国。
许多小城镇选址不合理,只是长官意志的产物,而缺乏产业支撑,使得小城镇发展脱离了周边村庄,缺失了为之服务的集聚功能。
材料五
现行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是由建设部于1991年9月发布的。由于起草时历史背景的限制,这个办法在很多方面反映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内容。如过度强调由政府统一配置资源原则,在城乡关系上体现了较强的城乡二元特点,在内容上侧重关注的是城市建设活动,在编制过程中重视公众参与不够。
当前,党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对于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对现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进行全面修订,成为十分迫切的需要。
新修订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将实现四大转变。一是实现组织方式由单一政府部门组织编制转变为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原则组织。
二是重点内容从突出增长速度向控制合理环境容量、确定科学建设标准转变,从侧重确定开发建设项目向对各类资源实施有效保护和空间管制转变。
三是范围从城市规划区转向更加突出强调区域统筹和全市域城乡统筹转变。
四是实现城市规划技术属性向公共政策属性转变。
新修订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突出“强制原则”。要求编制城市规划,对涉及城市发展长期保障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发展、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等方面的内容,应当确定为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内容。
另外,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严格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查,加强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监督,维护规划的科学性和法律严肃性,促进规划依法有序实施
材料六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江城武汉变“水城”,此处“水漫金山”,那里“行车如船”。前几天的一场强降雨让武汉三镇严重内涝的场景,其实是当前众多城市“逢雨必涝、逢雨必瘫”境况的一个缩影。那么为什么一场大雨就会让众多城市化身水乡呢?
武汉的大雨造成的内涝也让众多网友有了调侃的对象,微博上有人说:今天最浪漫的事情是陪女朋友在武汉看海。也有网友发帖说,各大院校普遍被淹,爱玩的同学在操场上尽情畅游,至于是否有人在操场上摸到武昌鱼不得而知。而随帖发出的图片显示:城市街道如同“江河”,浸身水中的公交汽车犹如“小船”,武汉大学其中的一个校门前积水已淹没了半个出租车。
不仅在武汉,其他遭暴雨侵袭的城市也纷纷有“涝景”被曝光。一张浙江杭州“水漫金山”照片在微博上被网民疯狂转载,从图片上看,建在湖面上的九曲回廊都已经被水淹没了。而在杭州网民“浮夸翁”的感言也和武汉的网友非常的相似,他说:“传说今天在杭州最浪漫的事,就是带着你心爱的人去西湖边看海!”
一场场的大雨在给群众出行造成不便的同时,也令人们开始思考这背后的种种原因。与近年来快马加鞭式的城市地面建设相比,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却跟不上步伐。面对倾盆大雨,城市排水系统‘小马拉大车’,显得力不从心。
有评论认为,很多城市建设规划中“重地表,轻地下”的弊病在暴雨中暴露无遗。高楼林立、光鲜亮丽的城市地上建设无疑让城市的繁荣一览无余,能引起更多关注。而排水管网等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隐蔽工程却很难让有关部门用心。相当多城市的地下排水管道口径小,管道老化,形成严重的“肠梗阻”。
材料七
为什么我们的城市会如此脆弱?如何让江城不再变“水城”?在城市规划上,我们该怎么样来确保经济发展不受影响?
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杨重光在22日19点做客《央广财经观察》时对此做出评论。
主持人:近期的大雨让很多的城市都遭受到了内涝的侵袭。有评论说这是城市建设规划过程当中重地表、轻地下所导致的排水系统造成了“小马拉大车”这样的情况,您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杨重光:这样的观点基本上是对的。主要是我们的城市发展太快,城市面积迅速扩大,这样我们原来的经济建设显得非常落后,管道的排水管口径也比较小,已经容纳不了更多的积水。
主持人:还是因为城市发展太快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有比较好的排水系统的一个城市。比如像伦敦巴黎等城市排水系统,几百年以来不管这个城市怎么发展,一直都能够很好的承担起城市排水的重任。我们国家江西赣州的排水系统也是能够做到千年不涝的。我们武汉、杭州等这些城市发展的同时,伦敦、巴黎还有赣州这些城市也在快速的发展。为什么他们的排水系统经历了这么多年岁月的洗涤之后仍然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呢?
杨重光:他们在规划建设的时候,预期的目标比较远一点,规划比较周到。而我们有的城市,一般都是根据当时城市的规模来搞规划,搞地下水排水系统的设计。这样城市发展以后,整个排水系统就显得落后了。像北京,我们的规划往往是落后城市经济的发展,杭州这样也是。还有,整个城市的空间布局也发生变化。原来城市离郊区也比较近,所以排水系统很快就排出去了。而原先位于很多城市的郊区现在都变成市区了,城市市中心离郊区也越来越远,离郊区的河道也越来越远,这样整个排水系统就很不畅。
主持人:这是不是也意味着,目前我们在城市的规划过程当中,有很多的理念确确实实需要改进的?
杨重光:对,我们郊区的城市化是很厉害的,很多郊区原来的河道系统都比较完善,但是周边的很多的城市的河道整个水系就显得跟不上。另外很重要的就是城市的水系,我们没有很好的严格按照城市发展的要求来进行布局。再加上河道的整治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河道没有了,有的已经变质了,有的原来是明河水,现在变成暗道了。这些整个城市的系统没有很好的重视,是我们城市中一个很大的问题。
主持人:最近这几天很多的媒体都在频频提到法国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我想这句名言现在提起来仍然对我们有现实的意义,在城市的规划过程当中您觉得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我们要借鉴一些什么样好的经验才能这个城市的良心不备我们泯灭呢?
杨重光:对城市来讲,一个很重要的规划就是城市的上水系统和下水系统。这在城市当中是特别重要的。还有就是城市的布局,我们城市的布局应该是考虑到各种因素,特别是自然的灾害和这样的一种问题。
主持人:主要是从这两个方面,一个是上下水系统,另外一个就是合理的规划我们城市的布局,让我们的排水系统能够跟得上城市发展的脚步。
杨重光: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城市的发展速度和城市质量的提高,应该同时两手抓,这些都应该非常的重视。不应该光考虑到城市的规模不考虑到城市的质量。
材料八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人类在享受城市化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城市化风险的增大。这种风险一方面表现为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比过去大大增加,除了要经受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等外,还要遇到各种突发性和非突发性的人为灾害,如火灾、爆炸、燃气泄漏、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另一方面,灾害导致的后果严重程度也大为增加,因为城市人口、财产密度加大,不管发生人为灾害还是自然灾害,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是巨大的,还存在很强的远期效应,对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产生长期不利影响。
人们已认识到城市灾害的严重后果,开始有针对性制定规划或采取措施来预防或减缓城市灾害。例如,针对城市火灾的《消防规划》、针对城市自然灾害的《减灾规划》、针对城市工业事故灾害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等等,这些规划和措施在减缓城市灾害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
其一是这些规划各自为政,不能满足城市整体防灾的需要;其二是各单灾种规划还会造成机构重复设置、人财物的巨大浪费,有时各规划之间不能互相协调甚至相互矛盾;其三是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城市系统变得复杂而脆弱,城市的电力系统、交通系统、供水系统、通讯系统、燃气系统等已成为城市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系统,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系统的“喉结”遭到破坏,城市即会陷入瘫痪,甚至造成严重恶果。
如发生在加拿大、美国部分地区的停电事故,造成交通瘫痪、信息网络瘫痪,几秒钟之内即回到原始状态。这一点在任何规划中未曾体现。美国“FAEE”事件都提醒人们,研究城市灾害必须考虑恐怖袭击和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这样新的灾害源。因此,对城市进行总体的安全规划设计非常必要,这也正是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意图所在。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作为一项科学预测应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如何进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设计,规划中需要研究哪些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模式,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材料九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在众多衡量“美好”的标准中,“安全”无疑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城市的公共安全是城市公民在参与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其人身和财产不受损害或不受威胁的一种客观状态。这种状态,随时因城市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相应变化。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都因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与此同时,超负荷的生产以及自然环境恶化所导致的事故灾难频繁发生;卫生条件和基础相对薄弱,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出现;在收入差距、城乡差距的影响下,爆发社会危机的可能性加大;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使得恐怖活动对我国主要城市的社会安全构成巨大威胁。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风险不断积聚,城市的脆弱性愈发显现。在此复杂情形下,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提升应对灾害和风险的能力,努力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成为当前城市管理的重要任务。
抵御风险,包括规避风险和应对风险。规避和应对风险的首要前提是正确识别和预测风险。对于收入差距等因素可能引发的社会危机,可以通过建立社会风险预警机制并制定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予以逐步化解;对于难以预测的风险,或即便能预测到可能发生但不能避免的灾害事故,主要是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可通过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提高城市抵御灾害的基础条件和能力,以减轻风险造成的损失。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自然灾害的预测预警,不仅要判断将会发生什么类型的灾害,更重要的是必须对预测到的灾害可能给城市运行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但很遗憾的是,缺乏风险评估是当前我国公共安全管理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下一步应积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预防规划和应急预案。预防规划除了加强公共设施抗风险设计、避难场所规划与建设、应急物资的储存等工程性规划外,还应包括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组织防灾演习、建立志愿者组织体系等提高民众安全意识和应对技能的非工程性规划。政府需要在全面分析和认识城市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隐患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预防和应急预案,以实现有效联动、快速处置和及时的信息通报;民众则需要对自己生活、工作场所的安全隐患和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确认安全场所的位置和安全通道的路径,掌握防身和自救的基本技能。
至于影响公共秩序和安全的社会危机,由于其具有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政府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在各种复杂的社会危机或群体性事件前,我国城市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和政府的危机应对能力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其中,确保政府程序化规范化管理以及公正公开执法,也许是化解矛盾和危机的最好办法。
另外,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安全体系,切实提升市民的安全感,是维护城市公共安全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内容,有必要继续坚持并完善下去。
材料十
城市公共安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政府的危机管理职能
作为政府行政改革的一环,世界各国都在调整和完善风险管理职能。应该建立起多级政府危机综合管理机制,并积极寻求国际合作。随着以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社会交往范围和领域的不断扩大,我国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危机频发时期。对于中国来讲,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始阶段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危机增多,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加强危机管理是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政府危机管理能力作为危机管理中的关键要素,是现代政府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是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必须把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占主导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危机管理并不是政府独自的职责,危机会对全社会产生影响,也是全社会的事情。有效的危机管理还需要外部的环境作保障,主要有强化政府的危机管理意识、制定危机管理的相关法规、建立危机管理的国内国际协作权责分明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和完善应对危机的风险管理体系。
二)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应该将应急处理与常规防范结为一体,形成一个有条不紊、权责分明的风险管理机制。
1)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对人民群众造成的威胁和危害。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基础性作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参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机制。
2)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工作,增强预警分析,做好预案演练,提高防范意识,将预防与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和减少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3)属地管理的原则。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由政府统一指挥协调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工作。建立市、区(县、市)两级突发公共事件指挥平台,形成市、县(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管理体系,实现“分级管理、按级负责、逐级提升”的应急机制。
4)平战结合原则。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要求,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与国防动员结合起来,加强与驻军、武警的协调配合,提高协同作战能力;强化应急分队培训、演练,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快速反应能力、紧急处置能力,实现平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与战时保障的有机结合。
5)社会参与和政府管理相结合原则。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把社会、民众参与同政府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政府、专业、企业和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制,实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化。
规划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请结合材料信息,系统的阐述加强城市规划体制建设的现实必要性。要求:分析问题层次鲜明、条理清晰、不超过500字。(本题分值:100分)
第四篇: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
(1)从福安富春溪滨水景观建设浅析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理念 兰成全
(3)对承德县“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的思考 杨宏伟
(4)居住小区的园林绿化 朱蓉
工程管理
(5)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分析 王秋明 靳立军
(6)谈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 肖锋
(7)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平整度 杨军
(8)桥梁静动载试验的方法研究 戴泽涛 张春凤
(9)对建筑施工管理的相关问题分析 袁堂众
(10)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对工程质量相关影响分析 张春凤 戴泽涛
(12)城际轨道车站市政配套建设的管理问题 张小龙
(13)泵站设备安全管理初探 李胜云
(14)市政道路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陈迪立
(15)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勘察方法与评价 卜勇
(16)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 黄晓燕
(17)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常见问题及应对对策 黄健明
(18)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 李新胜
(19)对地铁竣工验收测量的探讨 曾波
(20)关于我国公路工程评标办法和评标程序中的要点分析 李扬 魏超
(22)水利工程决算审计分析 吴慧萍
(23)谈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岳岭
(24)Excel在公路工程清单复核中的简单应用 曹原萍 金松灿 郭俊虎
(25)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的几点分析 李快贤
(26)哈大铁路客运专线项目建设物资管理模式浅析及思考 刘海燕
(28)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刘伟
第五篇: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认知实习报告
该帖被浏览了2040次 | 回复了17次
论文简介:
开学之后,我们进行了两周的课程认识实习,先后参观了曲江水厂、规划院、咸阳机场、钟鼓楼广场、大雁塔广场、兴庆公园、莲湖公园、高新科技开发区、北郊经济开发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书院门以及陕西省图书馆、美术馆、体
育馆等地。
西安曾是十三朝古都,经历代王朝兴衰,城市规划布局也日见完善。自从公元前11世纪,周原地区的周人把活动中心移至今西安城西南沣河流域。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其子武王后在沣河东岸建立镐京,统一华夏,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到唐代整个城市布局已经很严整,分区也明确,并充分体现了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城市干道系统有明确的分工,设集中的东西两市。整个城市的道路系统、坊里、市肆的位置体现了中轴线对称布局。坊里制在唐长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坊中巷的布局模式以及道路的连接方式都相当成熟,并且在坊中考虑了城市居民丰富的社会活动和寺庙用地。唐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明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明太祖将次子朱木爽封为秦王,镇守西安。明将五代、宋、元的长安城向北、向东加以扩展,形成今天西安古城的规模。清代在西安城的东北隅
修建了满城,占有今北大街以东、东大街以北。其他街巷一如明代。
现代的西安城市也基本沿用古代布局,轴对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市内规划分为九个区、四个县,进行了多次规划,城市布局日益成熟。通过实习,使我们城市规划有所认识,对所学课程——城市规划原理有了初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