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哲学主观题典型例题(唯物论、认识论)答案2011.8
2011年哲学主观题典型例题解读(唯物论、认识论)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好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源头。
解析:原理知识要求“唯物论”,设问主题“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明确唯物论原理的要求,然后结合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进行解答。
答案:(1)自然界是客观的,它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必须首先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这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首要的是应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是客观,一旦违背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因此在自然面前,人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利用规律以造福于人类。(3)人们利用自然,不是单纯地适应自然,必须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科学的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造福人类。
2.结合材料,分析杭州市实施运河综合保护是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8分)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选择性,杭州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科学编制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做好运河的综合保护;(2分)②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杭州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正确认识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社会价值,认识运河保护和开发的规律,做到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综合整治;(2分)③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杭州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以运河保护和开发的规律认识等正确意识指导运河的综合整治实践,实现可持续发展;(2分)④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前提。杭州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能动地认识运河保护的相关规律,从实际出发,做到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综合整治,实现可持续发展。(2分)
3.从意识能动性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能创造汶川地震灾区重建的奇迹?(12分)
①努力发挥意识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的特点,科学制定灾区重建的目标和方案,选择19个省市对口支援19个重灾县,极大地促进了灾区的重建工作。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灾区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③尊重客观规律,利用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举全国之力,汇八方资源,全力投入灾后重建。(12分)
4.沪杭高铁建设是怎样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沪杭高铁建设根据杭嘉湖平原的地质特点软基地段“以桥代路”控制沉降,形成高铁道岔板等技术,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破解世界级难题。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达到预期的目的。沪杭高铁建设者们自主研发创新,建设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铁,充分发挥了意识的主动性创造性,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③可见,时速350公里的沪杭高铁的炼成正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结果。(1分)
5.小胡是怎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自己制定发展规划和为企业出点子的?(9分)
①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小胡从自身的有利与不利的情况制定发展规划;经过市场调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出点子。(3分)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小胡努力学习,为将来就业积累经验;经过市场调查,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为该企业出点子。(3分)③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小胡经过调查研究,把握市场规律,为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6.请运用实践的知识,分析浙江省政府对待“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的态度的正确性。(12分)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在浙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了实践的目的性、有意识的特点,体现了人们的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3分)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浙江省政府不急于下结论,而是留待实践充分检验。(3分)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浙江省政府不急于下结论。浙江省不仅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而且积极对群众实践中出现的新经验加以总结。(3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浙江省政府在总结肯定的基础上,予以大胆积极推广,指导实践,推动了浙江的发展。(3分)
7.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对GDP认识的变化过程。(6分)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GDP的认识实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分)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对GDP的认识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3分)
8.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关系知识,分析说明深圳经济特区的伟大实践。(6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经济特区的成就,丰富了我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3分)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深圳的成就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1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兴办经济特区,丰富了我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2分)
9.结合材料回答:(1)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观点?(2)应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有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答案:(1)①材料体现出自然界及其规律的客观性(1分)
②体现出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作用(1分)
(2)①自然界及规律是客观的,承认尊重自然规律,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3分)②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行为应顺应自然,服从自然规律(3分)
③人在利用自然开发自然过程中,必须树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将开发自然和保护自然结合起来,做到可持续发展。(2分)
10、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人类应如何应对动物疫病的传染?
答:①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不断深化认识、发展认识,正确认识病菌的变化规律,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4分)。
②积极投身实践,加强科学实验,探求预防、抵抗疫病的理论,获得预防治疗的成果,以维护人的生命健康(4分)。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坚持科学理论指导(2分)
11、辨析题: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会导致唯心主义
答:(1)这一观点是片面的(1分)。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2分)
(3)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不会导致唯心主义,反而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3分)(4)如果违背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则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有可能成为一种随心所欲的行为,就会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遭遇失败。这时,就陷入了唯心主义。(3分)
1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认识论的观点的?
答:(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断发展,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的观点。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体现了认识的反作用。
(3)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蓬勃发展,体现了认识是无限发展着的。
13、辨析题:自然的力量是强大的,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答:(1)自然及自然的规律是客观的,在人还没有充分认识自然规律时,人是受自然支配,的奴隶,当强大海啸发生时,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往往是巨大的。(2分)(2)但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加强海啸科学研究,提高对自然的预见性。(2分)(3)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规律。健全海啸预警机制,可以降低自然灾害的损失。(3分)(4)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通过发挥强大的赈灾精神,进一步降低自然灾害的损失,重建家园,使受灾人民重新开始新的生活。(2分)因此,这一观点是片面的。(1分)
14.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进一步解放思想。
答:①解放思想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②解放思想必须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应对改革开放实践带来的新挑战。③解放思想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走适合中国国情、人民拥护的科学发展之路。④解放思想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⑤解放思想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答出以上要点中的任意四点,本题均给满分。其它言之有理的正确分析,可酌情给分。)
15.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县能够脱贫致富的原因。
答案: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是该县农民能够脱贫致富的主要原因。首先,从当地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把党的富民政策同本地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本地的实际,修筑公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反季节蔬菜和中药材,发展当地经济。其次,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该县充分研究市场,深层加工,组织销售,培训科技人员等,都是按照经济运行的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16.结合材料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①从材料1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②材料2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17.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党对待马思克主义态度的正确性。
答案: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②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党根据我国国情和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发展真理。我们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18.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合理性。(10分)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央根据不同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时果断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正是这一哲理的体现。(5分)(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这次调整目的明确,计划性强,是在正确分析判断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现行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充分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5分)
19.(2008海南卷23)(10分)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人生励志的丰硕成果”的畅销书,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请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辨析“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答案:①这一命题强调敢想、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既定的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克服困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往往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4分)。②但要取得成功需要许多条件,如果只是敢想,并不具备相应条件,也不会取得成功。(2分)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规律,只凭主观愿望蛮干,不仅不能成功,还会招致更大的失败。(3分)④对这一命题要结合条件作具体分析,防止陷入夸大或否定主观能动性的误区。(1分)
20.分析上述材料,说明该地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经济的。(10分)答案:①积极认识规律,以对规律作用的认识指导本地经济发展。②努力发挥认识(意识)的预见性、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特点,制定相关措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③尊重客观规律,利用综合成本优势等有利条件,创造“一站式”服务等新的条件,推动本地经济发展。
21.(2008广东卷40)(17分)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1)结合材料l、材料2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0分)答案:(1)①从材料l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4分)②材料2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4分)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2分)
22.(08年广东高考卷·11分)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答案:①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②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视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会因为人的意识是否感知而忽生忽灭。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观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依赖于物质,而不是贝克莱所认为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23.(09广东高考卷·11分)辨析: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是人无法认识的。
答案:(1)休谟的观点是不可知论的观点。(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够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意识还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4)通过人的感官,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变化多端的现象,通过“思维的眼睛”,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5)综上所述,题中的观点是不恰当的。
24.(2008宁夏卷39)(36分)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12分)
答案:①追求和发展真理应以实践为基础。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气候评估报告”是科学家在长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并由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的,反映了人类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②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在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人类对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
③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境。目前人类获得的关于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气候变暖原因的认识必然会不断扩展和深化。(每点4分)
25.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答案: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理念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提出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⑶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将得到实践的检验。⑷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26.(2008全国卷Ⅱ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说:实践决定认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6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4分)。
27.(2008北京卷38)(33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回答下列问题。三十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
(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分)答案要点:①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②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身是否正确,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结主客观的桥梁,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④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就会陷入主观主义错误。
28.(1)材料一说明我国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6分)(2)材料二我国空间技术的成功探索,反映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哪些道理?(6分)
答案要点:(1)①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做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3分)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航天人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3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国空间探索工程的成功实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2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空间探索工程的成功实施,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2分)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空间探索工程的成功实施.证明了我国空间探索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2分)
29.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答案:该地区的做法是:(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该地区从求脱离本地区实际盲目办工厂,转为根据本地区“山场面积大”的特点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做到了对自己地区客观的真切了解。(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该地区对“无工不富”的经验,从简单照搬到坚持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做出的决策说明了这一点。(3)反对错误观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该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并抓住时机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决策过程中等,说明了这一点。
30.[2009年江苏卷第35题第(1)问]: 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
解析:本题紧扣热点背景——甲型H1N1流感,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要扣准知识的限定范围,即人类认识的有关哲学道理,也就是要求必须用认识论的有关道理来回答。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1.[2009年安徽卷第37题第2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解析:关键是抓住“如何”发挥,注意两点:一是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即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按客观规律办事。二是要正对材料组织答案,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答案:①能动地认识世界。制定“文化强省战略”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的影响,变挑战为机遇,化危为机②能动地改造世界。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升软实力,实现快速崛起。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省情,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31.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答案:①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国政府深刻把握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本质联系,制定并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
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结合起来。中国政府遵循客观规律,根据自身国情确定减排目标,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精神采取行动,表明中国政府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方面坚持从中国人民和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
32.回答问题:运用唯物论原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理。
答: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始终立足于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变化而进行积极调整。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的宏观调控政策,使中国宏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和实施宏观调控政策,要尊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宏观调控政策从“两防”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
33.回答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分析黄河的治理过程。
答:(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在不断治理黄河的过程中,认识到治理黄河必须综合治理才能成功。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先后采用了单一的治理方法、综合治理的方法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保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每次治黄方法和理念的提出,都指导人们去更好地治理黄河。(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可以促进实践的发展。治黄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治黄方法以及新的治黄理念的提出,不但可以促进黄河的合理治理,同时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由于黄河的复杂性,人们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先后采用了单一的治理方法、综合治理的方法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黄河。
34请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5分)
答案:实践决定认识,人口的增长和无节制的生产生活消耗造成环境恶化,让人们认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必要性,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低碳生活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具有改善作用,必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5分)
35、结合材料,说明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过程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6分)
答案:①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是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②随着人们对气候问题的研究和关注,各国已将其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分)③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经历了实践、认识、现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2分)
36、从实践和认识的角度,说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9分)
答案: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的深入发展。(3分)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发展的。(3分)
第二篇:2011年哲学主观题典型例题解读(唯物论、认识论)2011.8
哲学主观题典型例题解读(唯物论、认识论)
1.2010年5月1日,青海省参加上海世博会展示主题为“中华水塔三江源”。这一主题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作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在中国乃至东南亚生态格局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和意义,展示了三大江河对沿江流域城市文明的滋养和对城市发展的制约,让世界增进对三大江河发源地青海的认识,增进对三江源生态地位的认识,在更深刻的层面争取科研、理论、舆论和经济等领域对青海生态保护的关注和支持。
2010年5月2日,胡锦涛特意来到青海馆参观。得知青海馆的主题是“中华水塔〃三
江源”,他嘱咐青海的同志,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不仅要让灾区人民生产生活上一个大台阶,而且要让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上一个大台阶,切实保护好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源头。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好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源头。2.杭州市委、市政府遵循“保护第一、生态优先、以民为本、拓展旅游、综合整治”五大理念,投资200多亿元,落实“进行编制规划、修复人文生态、改善自然生态、再现旅游景观、改善居住条件、完善交通网络”等举措,基本形成便捷畅通的水陆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以历史文化为特点的运河旅游体系;形成一批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带动了运河滨水地区商业、娱乐业、休闲业的发展;初步修复滨水生态系统,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人居环境,基本实现运河沿线低收入阶层和城中村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
结合材料,分析杭州市实施运河综合保护是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8分)
3.汶川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分布着藏、羌、回、汉等民族。“5〃12”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制定“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科学重建”“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重建目标,实施“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对口支援方案,举全国之力,汇八方资源,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19个省市组成的10万援建大军迅速奔赴四川、甘肃、陕西的19个重灾县,摆开了19个战场。“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这两幅出自青川县枣树村村民之手的标语,成为灾区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建设美好新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几千万灾区干部群众擦干眼泪,从废墟上顽强地站起来,与援建者一起,携手重建新家园。如今的汶川,百万栋新房从废墟上拔地而起,曾经满目疮痍的灾区焕发勃勃生机。地震灾区重建奇迹,见证了中国的伟大民族精神,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
从意识能动性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能创造汶川地震灾区重建的奇迹?(12分)
4.时速350公里的沪杭高铁是如何炼成的:杭嘉湖平原,地表水丰富,土质松软,地面沉降是沿线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沪杭高铁软基地段“以桥代路”,桥梁占线路长度的90%,从而很好地控制了沉降。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道岔板等技术,解决了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变换轨道的世界级难题。
沪杭高铁建设是怎样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
5.小胡考进某大学学习设计专业后,客观分析了自己的情况:一方面基础知识扎实、能吃苦耐劳,另一方面缺少社会经验、家境贫困。据此,他制定了大学四年的发展规划: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既能解决学习生活费用,又为将来就业积累经验。一家以生产出口文化产品的企业征集改良产品的“金点子”,小胡经过调查研究,为该企业提供了以下建议:一是在产品中注入中国文化元素;二是改进产品的外观设计,使产品适应进口国民族的传统习俗;三是通过互联网宣传产品。小胡的建议为这家出口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他也因此获得了丰厚报酬。
小胡是怎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自己制定发展规划和为企业出点子的?(9分)
6.在浙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总的来说,与许多省份相比,浙江的行政干预不仅较为克制,而且更有选择性,注重发挥民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臵的基础性作用。凡是民间力量能做的事,政府放手和发动老百姓去做;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解决的事,政府尽可能做到不越俎代庖。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暂时看不准或有争议的,不急于下结论;看准了的,则积极加以总结肯定,予以大胆推广。
请运用实践的知识,分析浙江省政府对待“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的态度的正确性。7.自上世纪90年代,为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GDP成为衡量经济发展快慢的“硬指标”,但对GDP的崇拜,也导致了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公等现象。“十二五”规划降低了GDP增速指标,提高了居民收入指标,这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对GDP认识的变化过程。
8.20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兴办经济特区,丰富了我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关系知识,分析说明深圳经济特区的伟大实践。
9.过去人们忽视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忽视了对发展生产过程中的废物的科学治理,造成了自然环境严重污染,臭氧层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今天人类又不得不高喊:要保护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观点?(2)应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有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0、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人类应如何应对动物疫病的传染?
11、辨析题: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会导致唯心主义
12、《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蓬勃发展,不断从生动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认识论的观点的?
13、印度洋地震和海啸带来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是巨大的,这是历史上罕见的重大自然灾害。辨析题:自然的力量是强大的,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14.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冲破束缚、改革体制、谋求发展的历史。思想解放,是改革和发展的火车头。今天,深化改革中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思想问题,需要勇于创新,积极应对思想理论上的挑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作用,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进一步改革开放,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进一步解放思想。
15.北方某县地处城市边缘的山区,山多地少,长期以来只从事单一的粮食种植业,越种越穷。近几年来,他们把党的富民政策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山区农业发展的新路。
县政府组织农科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本地实际,一方面修筑公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另一方面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教会农民科学种植,发展起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和中,药材生产,对蔬菜进行真空保鲜包装,销售到周边大中城市,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又聘请科技人员,引进高新技术办起了蔬菜、药材加工厂。为了使农产品能够顺利销售出去,组织起上万人的专业销售队伍,该县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县能够脱贫致富的原因。
16.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结合材料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7.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臶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了这个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党对待马思克主义态度的正确性。
18.材料一:2007年底,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材料二:2008年11月初,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一步扩散和渗透,中央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十大政策措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合理性。(10分)19.(2008海南卷23)(10分)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人生励志的丰硕成果”的畅销书,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请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辨析“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
20.(2008北京卷40)奥运火炬完成了在广东、福建的传递之后进入江西。在这段路线上,也不断在发生另一种“传递”:许多企业从广东和福建迁移到江西。
有人把市场经济形象地称为“候鸟经济”,资本总是“飞向”成本低、收益高的地区。毗邻广东的江西某地,在调查中发现:本地的工业电价低于珠三角地区30%、水价至少低0.5元/m3,具有综合成本优势。当地政府通过对企业迁移现象的分析,预见到广东企业会向周边地区辐射。于是,该地有计划地出台一系列措施,比如以“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很多广东企业到本地安家落户。
分析上述材料,说明该地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经济的。
21.(2008广东卷40)材料l: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材料2: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22.(08年广东高考卷·11分)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
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23.(09广东高考卷·11分)休谟说:“除了对知觉而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
辨析: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是人无法认识的。24.(2008宁夏卷39)(36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
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12分)25.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党一直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的正视,更是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这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26.(2008全国卷Ⅱ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27.(2008北京卷38)(33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三十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
(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分)
28.材料一:2008年 9月“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中国宇航员首次进行了太空行走,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材料二:我国空间技术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同时也证明了我国空间探索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1)材料一说明我国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6分)(2)材料二我国空间技术的成功探索,反映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哪些道理?(6分)
29.[2009年江苏卷第35题第(1)问]: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 30.[2009年安徽卷第37题第2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31.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中国国内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能源紧张情况,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制定并全力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他强调,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32.材料一: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诸多不利因素,中央政府积极应对,坚持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政策实现从“两防”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的转变,中国宏观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材料二: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纵观国内形势,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
回答问题:运用唯物论原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理。
33.有史以来人们对待洪水,经历了“避洪”、“限洪”、“防洪”、“调洪”和“用洪”的演变过程,对黄河的治理,也先后采用“堵”、“疏”、“分”、“合”、“束”等多种方法,但由于黄河的复杂性,单一的治理方法不能解决问题,必须采取水土保持和工程建设等多方面措施,实行综合治理。到了20世纪末,黄河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流域内缺水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总量比20年前减少12%,下游出现断流多年,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黄河及其支流水质污染严重,只有约1/3的黄河水可以饮用。该成果认为,黄河水利工作任务艰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保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实现从“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黄河。回答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分析黄河的治理过程。
34、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人们开始认识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特剐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请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5分)
35、材料: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上个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直到1988年,气候变化问题才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有了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的可能。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能源、科技研发等领域内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结合材料,说明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过程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6分)
36、材料: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从实践和认识的角度,说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9分)
第三篇:唯物论认识论原理及典型例题
唯物论认识论原理及典型例题
答哲学问答题的技巧:
1、审清设问的角度。如果要你运用唯物论分析材料,你首先要清楚唯物论有哪些哲学原理,然后按照前后顺序一个一个在头脑里过一下,看材料适用其中的哪些原理。
2、分清层次。答题时不应急于下笔,想清楚我答题要用几个原理,形成几层意思,然后着笔用(1)„„(2)„„(3)„„(4)„„区分开来分层表述。
3、原理+方法论。在答哲学题目时,应该最先呈现哲学原理,然后书写该原理的方法论,最后联系材料结合哲理分析说明。这是解答哲学题普遍适用的方法。
4、特别要重视第一部分即哲学原理的表述,该部分在一道题目的分数中占大头。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典型例题】
1、青蛙是农田的“守护神”,一只青蛙的扑捉量可超过自己的体重,50只青蛙就能使6亩的稻田免遭虫害,蛙粪又是上等有机肥料。青蛙还间接对疟疾及其他一些疾病的爆发有抑制作用。近年来,有些国家大肆捕食青蛙,破坏了生态平衡,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如,孟加拉国人从稻田中捕了5000万只青蛙,出口到西方国家的食品市场,其所得不过1000万美元,结果造成虫灾严重,该国不得不每年花3000万美元从国外购买灭虫药,而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又十分严重。
阅读上述材料,用唯物论原理分析该国的做法。(10分)
自然界是客观的(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自然界的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4分)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规律,要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随心所欲地活动,否则就会受到惩罚。(4分)该国大势捕抓青蛙,破坏了生态平衡,违背了客观规律,因而受到了惩罚。(2分)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应用范围】:
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典型例题】
1、最近十年,国际上生产柴油发动机的喷油系统的主流技术从机械式转向电控式。面对这种技术变化,原来我国该行业最大的企业A担心自己无力自主开发出能够达到欧洲标准的技术,无法进入欧洲市场,于是决定与外国企业合资以引进技术。合资的结果是:外国企业控股67%:把企业A的几百名技术人员全部纳入合资企业;还规定企业A其他分公司的同类产品永远不能进入欧洲市场。由于决策失误,目前企业A已经濒临破产。
我国另外一家企业B则决定自主开发电动喷油系统。该企业在不断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无数次实验,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开发出了达到欧洲标准的电控喷油系统。现在,其产品打进了欧洲市场,企业蒸蒸日上,成为国内该行业的领头羊。
运用唯物论原理分析,两个企业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命运?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企业A在错误意识的支配下,过分依赖外部技术,忽视了自主创新,导致企业濒临破产。企业B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在学习外国技术的同时,努力创新,终于取得于成功。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抓紧修订和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制定和推行行为规范,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运用所学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国家为什么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意见》中所提出的措施体现了唯物论的那些道理?
(1)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求青少年要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等,以正确的思想意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自己能够健康成长。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推行行为规范要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反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和特点,反映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这一措施,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要求。②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尊重规律。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
3、某乡政府根据县有关部门的意见,要将该乡各村的部分跟耕地和果园挖成养殖水产的鱼塘,以增加水产养殖,但大多数村的农民反对这样做。他们认为,该乡离市区近,蔬菜、柑桔销路好,又有种植蔬菜和柑桔的经验。乡政府通过进一步论证后,决定根据该乡的具体情况加强对农民培育蔬菜的技术指导,从而使农民种菜植橘经济效益可观。问:上述材料包含了唯物论的什么哲理?(10分)
(1)上述材料包含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最先呈现哲学原理)(3分)
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然后书写该原理的方法论)(1分)
该乡政府具体分析了该乡的实际情况,即离市区近,蔬菜、柑橘销路好,又有种植经验,对农民加强种植技术指导和服务,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后联系材料结合哲理分析说明。)(1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最先呈现哲学原理)(3分)
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然后书写该原理的方法论)(1分)
该乡正确决策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使农民种菜植橘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指导作用。(最后联系材料结合哲理分析说明。)(1分)
4、材料一:“十一五”期间广东省“节能减排”情况
注:2008年广东每万元GDP消耗0.715吨标准煤,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4.9%,全国第二低。
材料二:2009年8月9日在广州举行的亚洲能源论坛上,广东省政府负责人表示:广东是世界上能源消费量最大的省份,又是能源匮乏的地区,是未来亚洲地区新能源产业潜力最大的地区。广东下一步将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重。目前,在建风电总装机容量约100万千瓦,到2020年全省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400万千瓦。
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广东省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我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实现我省经济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②物质决定意识。我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根据我省能源消费量大、常规能源匮乏的特点,大力发展新型能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③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正确揭示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仓廪实”、“衣食足”确实是“知礼节”和“知荣辱”的基础。但若认为这就正确揭示了物质和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则是片面的。2)这句话看到了物质决定意识,但忽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同时,意识也有相对独立性。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两方面内容,二者缺一不可,所以说题目观点是片面的。
6、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就是要求不“唯书”,只“唯实”
(1)“求真务实”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题中所说的“唯实”就是坚持求真务实,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2)不“唯书”就是要求我们不从本本出发,不搞教条主义,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并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唯书”实质上是脱离实际、从书本的理论知识出发的思想和行为,是教条主义的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唯书”的态度和做法。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如果要求只“唯实”,否定正确意识、科学理论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也是片面的、有害的。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
①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SARS、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典型例题】
1.面对罕见的自然灾害,有人说“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对此作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本次罕见的灾害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因此“天灾不由人”有其合理性;但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如果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
②规律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能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因此“抗灾不由天”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抗灾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2.(18分)材料一:建国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整洁江河,兴修水利.仅长江中下游就完成40亿立方米的土石方,修筑和加固堤岸3500余公里。据粗略统计,仅在去年洪灾期间。这些设施就减少经济损失7200亿元。专家估计,水利投资与收益的比率约为1:10。
材料二:去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性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据统计,近30年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减少一半,水土流大面积增加一倍,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45.5%、湖底普遍淤高1一3米。
材料三:国家重视环保工作去年洪灾过后,又采取了包括制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地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行为并对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作出安排。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做事情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就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体现;而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灾情加重,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结果。
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国家兴修水利,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3、2009年10月,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强调,支持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水电的可持续开发,同时要高度重视水电开发对社会、环境及生态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我国能源紧缺,同时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还不到25%。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近年来,我国总结了建国以来水电开发的经验教训,要求水电工程项目的选择和建设,都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相协调,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新建的水电工程项目都必须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向环保部门提交影响评价报告,经法律规定的审批部门审查通过后,方可立项。
从唯物论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
①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能源紧缺,而大量水能资源尚未开发,据此,把优先发展水电作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根本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重视水电开发对社会、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水电开发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相协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新建水电工程项目都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这说明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也体现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4、辨析:
古语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1)“谋事在人”,是说人们想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必须充分发挥的人的主观能动性。(2)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与人们掌握的规律有关;另一方面又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因此,把“成事在天”中的“天”理解为客观规律或者客观条件则是正确的命题。
(3)如把“成事在天”中的“天”理解为“上帝”或“神”则是错误的,属于唯心论的观点。
4、认识和实践的辨证关系
【原理内容】:(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非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对实践产生消极作用。
【方法论】: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历史的统一。要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以科学理论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的改造世界。
【典型例题】
5、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原理内容】(1)认识的反复性是指,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的无限性是指,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
(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似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四篇:2017年高考政治唯物论、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主观题典型例题汇总
《生活与哲学》问答题典型例题
唯物论
1、【辩证唯物论】(2016天津12)浙江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具有典型意义。2002年该集团根据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萌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为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发展,吉利集团选择并购沃尔沃,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方案,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吉利集团于2010年8月成功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几年来,该集团业绩稳定,快速实现了转型升级。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12分)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2016上海34)分析说明题: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是中国制造2025目标,高品质产品是制造强国的标志。有位学者认为,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工匠精神是一种专业精神,表现在对工作充满热爱与激情,工作中坚韧执着、精益求精、开拓创新,它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金钥匙。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
他论证说,历史上,中国工匠曾经名扬世界。但随着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代替传统手工生产,工匠角色逐近年来,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即时效益,忽视产品灵魂——品质,靠“山寨”和低价竞争,造成产品品质不渐淡出。
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海淘一族不断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产品设计人性化不够,缺乏潮流引领,产品精细化不够,耐用性不强等问题。如何提高品质是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大做强中国企业,需要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3、【意识作用】(2016海南24)甲市是我国制造业的重地。近5年来,在企业工资水平逐年提高的情况下,该市每年仍存在10万左右的劳动力缺口。2014年,甲市颁布了《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三年计划》,提出到2016年争取全市过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机器换人”。
随着政府扶持政策的不断落实,甲市“机器换人”在制造业相关企业迅速推广。如今,甲市六成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机器换人”,智能化设备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0%,减少用工6万余人。产品平均合格率从88.04%提高至94.42%,围绕机器人的研发、咨询、评估、维护等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增长迅速。
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该市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合理性。(10分)
4、【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12海南政治卷25)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材料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8分)
5、【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09安徽37)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 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一个由工匠精神开启的高品质时代就会到来。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评析这位学者是否完整论证了他的观点。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8分)
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08广东卷40)(17分)材料l: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2: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结合材料l、材料2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0分)
7、【一切从实际出发知识】曾几何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曾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穆青一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亿万人民心里播撒了党的好干部“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精神种子;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也唤起一代代年轻人投身科学、报效祖国的青春激情……这些报告文学、通讯穿过时光的隙缝,依然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春节期间,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返乡记”,多是在外工作的人回到农村老家有感而写。有的是说农村发展迅速,农民生活变好,有的慨叹农村颓废衰败;有人看到山水如画的故园,有人看到的是家乡“空心化”的凄凉……这些报道中,有的以局部的真实代替整体的真实,有的以记忆揣测现在和未来,还有的并非返乡之作而是虚构。怎样的报道才能真实准确、分析客观,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应该怎样让报道真实准确、分析客观。(12分)
8、【规律】(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39)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严谨性作简要评析。(12分)
9、【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材料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再一次提出“稳中求进”的要求,并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不仅是过去经济工作经验的总结,更是基于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情况作出的一次战略决策。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结合材料三,运用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说明中央“稳中求进”要求的正确性。(10分)
《生活与哲学》问答题典型例题
认识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2北京卷40)(30分)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 世界的过程。
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12分)
2、【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2广东卷36)材料三: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13分)
3、【实践的观点】(2010年高考·安徽卷38)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管的建筑和装饰大量采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广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低碳世博”。请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一探究活动的认识。(8分)
4、【认识论】2015年10月,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2月7日,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出席诺贝尔报告会,发表了题为《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屠呦呦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医药学研究者可以从中开发新药。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有人说:“中医药尽管有一些用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那只是还没找到科学的钥匙而已。”请你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评价这种观点的合理性。(12分)
5、【认识的过程】(2010高考·福建卷39)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 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6、【真理】材料: 自上世纪90年代,为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GDP成为衡量经济发展快慢的“硬指标”,但对GDP的崇拜,也导致了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公平等现象。“十二五”规划降低了GDP增速指标,提高了居民收入指标,这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对GDP认识的变化过程。
7、【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2011高考广东卷37)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8、【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材料二:飞船向空间站运人和物资,必须解决对接的难题,我国的起步比美俄晚了30年。美俄都采取直接的多次发射试验的方法解决,费用大。我国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是在地面做了117项试验,在多次的曲折之后,一次发射取得成功,而且是最难的智能自动对接.空间站建成后,美俄靠地面补给,代价大,我国拟利用植物、微生物的培养来生产食物、空气和水,建造一个天上江南。未来,中国要使人能到达深空的任何地方。
结合材料二,从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原理出发,简评我国载人航天的探索。
9、【实践特点】材料二:为了将爱的温暖传播到每个角落,201 2年2月6日元宵节当天,佛山举行“温爱佛山”慈善万人行系列活动。此次活动结合佛山民间的“行通济”民俗,通过“政府支持、媒体搭台、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方式,赋予“行通济”新的时代内涵,诠释新的时代背景下佛山的精神密码,促进全社会形成弘扬正气、引人向善,互助友爱的文明风尚。据此,某学生认为,开展佛山民俗文化活动有利于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
结合材料二,请你从实践特点的角度为发挥佛山民俗的作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10、【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从神舟航天到嫦娥探月,我国航天人在太空领域的不懈追寻,不断谱写探索宇宙、和平利用太空的新篇章。
从1999年11.月中国开始发射“神舟一号”飞船到2011年11月“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中国先后成功突破了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等一系列关鍵技术,实现了我囯航天测控能力新的跃升。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生活与哲学》问答题典型例题
历史唯物主义
1、【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010年高考·山东卷29)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热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结合材料四,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7分)
2、【历史唯物主义】例1: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各级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妥善应对。为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某市政府做了如下工作:
◇组织有关部门,调查了本地的民生状况,获取了相关数据。
◇召开改善民生专题协商会,邀请有关专家、民主党派人士和各界群众代表参加,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出台了促进创新创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等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
◇在政务网上开辟专栏,接受群众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和意见反馈。
请简要分析该市政府T作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6分)
例2: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长征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长征精神作为长征实践的文化精神创造物,迸发出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是具有历史穿透力、恒久感召力的不朽精神旗帜。80年来,从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红旗渠精神,再到“两弹一星”精神,在中华民族拼搏奋进的图谱中,始终不难寻到长征精神的痕迹。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为什么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12分)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12全国卷38)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到城市务工,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1.2亿左右。农民工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二:在农村外出务工群体中,“80后”、“90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60%,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客观存在的城乡差距让他们遇到许多实际生活问题,一些不平等现象也让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里落差。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将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例1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
例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祠堂——是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座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择。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仪礼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W村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10分)
5、【社会基本矛盾】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134票赞成、6票反时、11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修改后的税法于2011年9月1日起实施。在此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了社会公众对修改草案的意见,最后表决的个税法修正案将起征点由原定的3000元提高至3500元,“枕级”由修改前的9级调整为7级,以利于更好地“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说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必要性。
6、【人民群众历史作用】 例1 材料2: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广东省人大代表开始就环境生态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为“广东现象”。2005年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广东”的口号,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广东、生态广东的建设,2006年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居全国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双双达标。
结合材料2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8分)
例2(12浙江卷40)(20分)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0分)
7、【价值观】(2016课标Ⅰ39)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 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更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12分)
8、【如何实现人生价值】:(2008·广东单科,40)材料三
大灾之中有大爱,每当灾难来临之时,总有平凡之人的非凡之举让我们感动。比如雪灾中高速公路处于瘫痪状态时,众多旅客被困途中,沿途涌现出很多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平凡人,在这些平凡人的身上表现出人间可贵的真情实义。
结合材料三论述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9、【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例1 今年,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展现共同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决心,警示世人勿忘历史,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世界范圈内举行反法西斯纪念活动的意义(14 分)
例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社区组织职责不清、居民参与不充分、部分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强等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社区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
H市坚持与时俱进,大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具体做法有:以社区党建为抓手,以党代表工作室为平台,听民意解民困,依法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市政府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关于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社区行政工作站、居委会、社区服务机构等7类治理主体,制定社区工作清单,让社区机构的职责法定化;支持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居委会、议事监督会等自治组织,按照居民自治章程管理社区事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社区”活动,引导社区干部和群众自觉守法、办事依法。经过改革实践,富有活力的基层协同共治局面正在形成。
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分析H市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合理性。(12分)
《生活与哲学》问答题典型例题
其他
1、【辩证唯物主义】(09全国Ⅰ38)材料三: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造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雨云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来得缺位,只能靠天吃饭。
结合材料,说明在抗旱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8分)《生活与哲学》问答题典型例题参考答案
一、唯物论部分
1、【参考答案】①吉利集团的海外并购充分考虑了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吉利集团通过恰当选择对象,科学制定方案,从而成功实施并购,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充分发挥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③吉利集团遵循市场规则,成功并购,实现转型升级。这启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2、【答案】: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辩证统一。物质决定意识。该学者依据制造业现状,呼唤工匠精神回归,这一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他提出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以此开启中国制造业高品质时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使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他在论点中提出了“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而在论证中并没有涉及实践主体——匠人。缺少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仅仅倡导工匠精神,中国制造高品质时代还是无法开启。因此,该学者并未完整论证他的观点。
3、【答案】:(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正确的意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4分)“机器换人”计划适应了该市制造业工资成本增加、劳动力缺口较大的实际和产业升级的要求。(3分)“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实施推进了该市制造业的升级,促进了经济发展。(3分)
4、【答案】: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从而取得成功。(4分)脱离实际,靠虚构历史文化名人等来搞文化旅游,无视客观规律的制约,不可能取得成功。(4分)
5、【答案】:①能动地认识世界。制定“文化强省战略”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的影响,变挑战为机遇,化危为机。②能动地改造世界。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升软实力,实现快速崛起。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省情,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6、【答案】:①从材料1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②材料2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7、【答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3分)新闻报道必须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3分)新闻报道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俯下身、沉下心,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2分)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反映全面的实际而不是片面的实际;(2分)用坚持发展的观点,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做到真实准确、分析客观。(2分)
8、【答案】: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 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的规律,是不严谨的。
9、【答案】: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4分)②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这里的“稳”就是保持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这里的“进”就是事物处于绝对运动状态。(3分)③“稳”是“进”的前提和基础,“进”是“稳”的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稳中求进”是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的具体体现。(3分)
二、认识论部分
1、【答案】: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要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
2、【答案】: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这一认识的基础。(3分)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推动这一认识的深化。(3分)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检验了这一认识的真理性。(3分)
现实意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1分)重温这一论断有利于排除争论和干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2分)
3、【答案】: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走进世博、聚焦安徽”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化世博”、“低碳世博”的认识来源于探究活动,对世博会的认识在探究活动中又得到了深化。
4、【答案】: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存在一些用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为人们科学解释中医药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对中医药的认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完善和发展。
5、【答案】: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至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6、【答案】: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GDP的认识实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分)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对GDP的认识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3分)(注意:还有可能用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7、【答案】:(1)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残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3)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
8、【答案】:①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是在多次试验和解决很多曲折问题的基础上取得的。
(2分)②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我围载人航天要解开的难题会越来越多,没有止境。
(2分)③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认识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中国载人航天的实践、理论和技术水平是不断提高的。(2分)【教师点评】(注意: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如果单考很有可能要解释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内涵。认识的反复性是指: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发展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的无限性是指: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我们应当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9、【答案】:)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我们要尊重民俗文化发展规律,脚踏实地,通过系列民俗文化活动促进全社会形成弘扬正气、引人向善互助友爱的文明风尚(3分)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对民俗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积极发挥优秀的民俗文化在“温爱佛山、通济天下”的积极作用(3分)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我们要在“万人行”等文化活动中赋予佛山民俗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诠释新的佛山精神密码。(3分)
10、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因为:
实践发展的需要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分)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2分)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2分)我国航天科技实践的发展,促进了关键技术的突破,航天测控能力的提升,丰富和拓展了我国对宇宙空间的认识。(1分)
(如果考生仅从实践主体、对象和手段方面说明,可以给4分,但不重复计分。)
三、历史唯物主义
1、【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②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分)
2、【答案】:例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例2: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4分)
②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4分)
③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的利益是我们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4分)
3、【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4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面临的新情况,形成了着力解决新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认识:(3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政策措施,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3分)
4、【答案】:例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答案】:例2 W村的祠堂文化必须加以转化,因为它有局限性,尤其是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是一种落后的社会意识,影响村民团结,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礼堂文化既继承祠堂文化的积极因素,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
5、【社会基本矛盾】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4分)社会财富的分配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法律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4分)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分配关系存在不合理之处,应该适时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修改。(3分)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时,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全国人大修改个税法,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从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推动社会进步。(3分)
6、【答案】:例1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全民动员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参与环境和生态保护,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依法对排污企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促进了政府重视生态环境。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广东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民动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答案】:例2 W村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壮举,在新时期的生活、求学和创业经历是“一碑两谱五星”文化活动的源泉;他们发展经济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他们通过收集、整理、评荐、比 学等方式直接创造了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精神财富。
7、【答案】: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受错误价值观驱动,否认英雄的言论歪曲了历史,遮蔽了真相,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只有尊重历史,坚持真理,树立和弘扬正确价值观,才能抵制否认英雄的谣言,消除其影响。
8、【答案】:①人的价值体现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爱家人,爱朋友,爱祖国,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雪灾中不计个人利益解救他人于危难之中的行为,赢得了社会对这些平凡人的尊重,从而也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②人的价值,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在灾难面前涌现的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平凡人,没有计算个人利益的得失,考虑的是他人的危难,难能可贵,体现了灾难面前的人间真情。③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发挥自己的才能、提高个人素质;还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9、【答案】:例1 ①活动让人们进一步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平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反对侵略、促进发展是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
②活动可以让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既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也符合世界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望。
③活动也可以让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凝聚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国际组织和人民的力量,有力促进世界和平。
【答案】:例2 ①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在实践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分)
②坚持与时俱进,着力提高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把握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3分)③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基层法治体系,改革上层建筑,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3分)④依法推动社区协同共治,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3分)
四、其他
1、【答案】:①坚持实事求是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认识抗旱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②坚持实践观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当地的抗旱措施;④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把抗旱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并考虑抗旱活动对自然较近和较远的影响。
第五篇:唯物论原理及典型例题
唯物论原理及典型例题
答哲学问答题的技巧:
1、审清设问的角度。如果要你运用唯物论分析材料,你首先要清楚唯物论有哪些哲学原理,然后按照前后顺序一个一个在头脑里过一下,看材料适用其中的哪些原理。
2、分清层次。答题时不应急于下笔,想清楚我答题要用几个原理,形成几层意思,然后着笔用(1)„„(2)„„(3)„„(4)„„区分开来分层表述。
3、原理+方法论。在答哲学题目时,应该最先呈现哲学原理,然后书写该原理的方法论,最后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应用范围】:
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联系材料结合哲理分析说明。这是解答哲学题普遍适用的方法。
4、特别要重视第一部分即哲学原理的表述,该部分在一道题目的分数中占大头。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典型例题】
1、青蛙是农田的“守护神”,一只青蛙的扑捉量可超过自己的体重,50只青蛙就能使6亩的稻田免遭虫害,蛙粪又是上等有机肥料。青蛙还间接对疟疾及其他一些疾病的爆发有抑制作用。近年来,有些国家大肆捕食青蛙,破坏了生态平衡,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如,孟加拉国人从稻田中捕了5000万只青蛙,出口到西方国家的食品市场,其所得不过1000万美元,结果造成虫灾严重,该国不得不每年花3000万美元从国外购买灭虫药,而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又十分严重。
阅读上述材料,用唯物论原理分析该国的做法。(10分)
自然界是客观的(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自然界的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4分)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规律,要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随心所欲地活动,否则就会受到惩罚。(4分)该国大势捕抓青蛙,破坏了生态平衡,违背了客观规律,因而受到了惩罚。(2分)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说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典型例题】
1、最近十年,国际上生产柴油发动机的喷油系统的主流技术从机械式转向电控式。面对这种技术变化,原来我国该行业最大的企业A担心自己无力自主开发出能够达到欧洲标准的技术,无法进入欧洲市场,于是决定与外
国企业合资以引进技术。合资的结果是:外国企业控股67%:把企业A的几百名技术人员全部纳入合资企业;还规定企业A其他分公司的同类产品永远不能进入欧洲市场。由于决策失误,目前企业A已经濒临破产。我国另外一家企业B则决定自主开发电动喷油系统。该企业在不断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无数次实
验,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开发出了达到欧洲标准的电控喷油系统。现在,其产品打进了欧洲市场,企业蒸蒸
日上,成为国内该行业的领头羊。
运用唯物论原理分析,两个企业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命运?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企业A在错误意识的支配下,过分依赖外部技术,忽视了自主创新,导致企业濒临破产。企业B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在学习外国技术的同时,努力创新,终于取得于成功。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抓紧修订和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制定和推行行为规范,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运用所学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国家为什么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意见》中所提出的措施体现了唯物论的那些道理?
(1)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求青少年要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等,以正确的思想意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自己能够健康成长。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推行行为规范要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反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和特点,反映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这一措施,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要求。②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尊重规律。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
3、某乡政府根据县有关部门的意见,要将该乡各村的部分跟耕地和果园挖成养殖水产的鱼塘,以增加水产养殖,但大多数村的农民反对这样做。他们认为,该乡离市区近,蔬菜、柑桔销路好,又有种植蔬菜和柑桔的经验。
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正确揭示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仓廪实”、“衣食足”确实是“知礼节”和“知荣辱”的基础。但若认为这就正确揭乡政府通过进一步论证后,决定根据该乡的具体情况加强对农民培育蔬菜的技术指导,从而使农民种菜植橘经济效益可观。
问:上述材料包含了唯物论的什么哲理?(10分)
(1)上述材料包含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最先呈现哲学原理)(3分)
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然后书写该原理的方法论)(1分)
该乡政府具体分析了该乡的实际情况,即离市区近,蔬菜、柑橘销路好,又有种植经验,对农民加强种植技术指导和服务,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后联系材料结合哲理分析说明。)(1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最先呈现哲学原理)(3分)
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然后书写该原理的方法论)(1分)
该乡正确决策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使农民种菜植橘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指导作用。(最后联系材料结合哲理分析说明。)(1分)
4、材料一:“十一五”期间广东省“节能减排”情况
注:2008年广东每万元GDP消耗0.715吨标准煤,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4.9%,全国第二低。
材料二:2009年8月9日在广州举行的亚洲能源论坛上,广东省政府负责人表示:广东是世界上能源消费量最大的省份,又是能源匮乏的地区,是未来亚洲地区新能源产业潜力最大的地区。广东下一步将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重。目前,在建风电总装机容量约100万千瓦,到2020年全省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400万千瓦。
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广东省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我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实现我省经济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②物质决定意识。我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根据我省能源消费量大、常规能源匮乏的特点,大力发展新型能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③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示了物质和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则是片面的。
2)这句话看到了物质决定意识,但忽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同时,意识也有相对独立性。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两方面内容,二者缺一不可,所以说题目观点是片面的。
6、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就是要求不“唯书”,只“唯实”
(1)“求真务实”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题中所说的“唯实”就是坚持求真务实,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2)不“唯书”就是要求我们不从本本出发,不搞教条主义,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并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唯书”实质上是脱离实际、从书本的理论知识出发的思想和行为,是教条主义的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唯书”的态度和做法。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如果要求只“唯实”,否定正确意识、科学理论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也是片面的、有害的。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
①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SARS、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典型例题】
1.面对罕见的自然灾害,有人说“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对此作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本次罕见的灾害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因此“天灾不由人”有其合理性;但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如果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
②规律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能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因此“抗灾不由天”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抗灾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2.(18分)材料一:建国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整洁江河,兴修水利.仅长江中下游就完成40亿立方米的土石方,修筑和加固堤岸3500余公里。据粗略统计,仅在去年洪灾期间。这些设施就减少经济损失7200亿元。专家估计,水利投资与收益的比率约为1:10。
材料二:去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性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据统计,近30年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减少一半,水土流大面积增加一倍,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45.5%、湖底普遍淤高1一3米。
材料三:国家重视环保工作去年洪灾过后,又采取了包括制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地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行为并对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作出安排。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做事情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就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体现;而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灾情加重,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结果。
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国家兴修水利,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3、2009年10月,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强调,支持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水电的可持续开发,同时要高度重视水电开发对社会、环境及生态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我国能源紧缺,同时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还不到25%。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近年来,我国总结了建国以来水电开发的经验教训,要求水电工程项目的选择和建设,都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相协调,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新建的水电工程项目都必须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向环保部门提交影响评价报告,经法律规定的审批部门审查通过后,方可立项。
从唯物论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
①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能源紧缺,而大量水能资源尚未开发,据此,把优先发展水电作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根本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重视水电开发对社会、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水电开发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相协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新建水电工程项目都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这说明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也体现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4、辨析:
古语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1)“谋事在人”,是说人们想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必须充分发挥的人的主观能动性。
(2)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与人们掌握的规律有关;另一方面又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因此,把“成事在天”中的“天”理解为客观规律或者客观条件则是正确的命题。
(3)如把“成事在天”中的“天”理解为“上帝”或“神”则是错误的,属于唯心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