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校本课程的评价
浅谈校本课程的评价
对校本课程的有效性评价,应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对学生素质的评价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和体现学生个性发展,以促进实现其自身价值。我们把对学生的评价原则定为:鼓励、鼓励、再鼓励!
注重“三维”评价(即关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形成性、发展性评价,除关注成果外,更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
二、评价过程动态化,给予多次评价机会。评价主体互动化,家长、同伴、社会、教师共同参与。评价上注重多元化,即教师评、同学互评、自评、家长评、社区人员评等。在实践中主要采用学生自我报告(问卷调查、考核、同学评鉴)、行动观察(记录、角色扮演、档案袋或成长日记)等定性评价方法。
具体做法: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记录打分,记录力求及时公正;根据评价指标的内容,设计针对性强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价;运用传统的答卷形式分级考核学生知识与技能;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等等。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诸如形象类:如红花、大拇指、笑脸……评语类:通过作业本、试卷、家长联系卡等形式,用生动形象、适合于学生接受的语言评价学生;园地类:以班级为单位设计各种鼓励性、展示个性的“园地”,如:苹果乐园、智慧园……资料搜集类:如利用成长记录袋、评价表等形式进行评价,把学生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集中起来,展示自己的成绩、教训、失败等。当然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所起的作用。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教育理念,以教师为开发主题,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和发展需求,由学校自己组织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的凸显,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决定课程评价的特殊性,因校本课程的评价过程意味着教师对课程实践的不断反思和探索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对知识的不断构建和重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观念等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教师的知识能力也得以提升。校本课程的评价,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知识获得与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
课程知识是指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以及实践性知识。就教师的课程知识结构而言,除了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条件性知识)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课程开发能力是指教师理解、选择、规划、编制、整合、实施和评价课程的能力。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国家本位的课程政策,因此教师不可能具有多少课程意识和实践性知识,课程开发能力更无从谈起。现在,教师作为校本课程评价的主体,已经从国家标准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决定者了。教师不但要自己决定课程,也要对自己的课程负责。这不仅给教师创造了巨大的课程设计空间,同时,客观上也要求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其课程开发的能力。而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及评价中,通过对自己课程开发实践的反思,通过与课程专家的合作、与其他教师的协作、与学生的探究等,逐渐积累课程开发及评价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课程意识的增强
校本开发中,教师认真学习和理解新课改与课程开发的关系,研究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究学生个性质量,以逐步适应现代学生发展的需求,校本课程建设使教师有了展现专业和特长的机会,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激情。校本课程评价校本课程评价校本课程评价课程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是教师在长期课程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对课程本质的深刻认识。教师有什么样的课程意识,就有什 么样的课程教学实践形式。教师的课程意识总在无形中对课程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课程意识淡薄,他们只是被动地执行指令性课程计划,对于他们来说教学就是给学生复现固定的知识,认为“课程即教材”。学生只是课程的接受者。事实上,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过程,更是一种意识。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进行课程开发时要以学生为本,考虑课程是否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与发展;要求教师从既定课程的解释者与实施者转化为课程的开发者与创造者,同时构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意识。校本课程开发拓宽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三、行动研究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教师的角色囿于“传道、授业、解惑”之中,扮演着教书匠的角色。而校本课程开发及评价就是教师不断反思、参与科学探索的过程,它遵循“开发-实施-评价-反思-再开发”这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要求教师从课程的使用者转化为课程的创造者,要求教师既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评价者。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课程、学校、学生、自己,还要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还要研究交往、协调的方法。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教学过程,从而发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最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教师为了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认识,就需要对课程开发过程不断地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由此可见,校本课程开发及评价本质上就是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教育行动研究是其内在要求。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本质上要求教师具有教育行动研究的素养。教师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及评价实践情境的不断反思,逐步提高自己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
四、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师参与校本课程”主要是指教师全程性地、主动地、批判地、合作地介入课程开发、决策、实施、评价等过程的活动。教师参与校本课程促使教师必须打破过去僵化的、模式化的、习惯的教学方式,要求他们介入课程开发,把自己的实践知识与他人分享,与他人一起制作课程方案,一起对课程设计和实施活动进行评估等等。而“校本课程开发”运动为教师参与意识的培养,参与课程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校本课程开发及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课程专家、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人员广泛参与,要求教师与教师及教师与课程开发的其他参与人员密切合作。然而,教师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专业个人主义”。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靠自己个人的能力去处理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之间及教师与外界之间在学术上缺乏沟通与合作,教师的课堂活动往往与其他教师的课堂活动相互隔离而不是相互依赖。这种特性使教师长期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校本课程开发及评价是课程专家、教师、校长、家长、学生、社会人员广泛参与的活动。在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校长、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人员、教师与课程专家的专业对话,沟通协作,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在合作中促进教师的发展。由此可见,校本课程开发及评价本质上就是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教育行动研究是其内在要求。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本质上要求教师具有教育行动研究的素养。教师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及评价实践情境的不断反思,逐步提高自己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
第二篇: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校本课程评价方案范文三篇
一、指导思想: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改革考评办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二、考评方法:
根据本课程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从考查学生的能力入手,采取平时考查与期末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考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基础知识20%、方法和能力20%、态度习惯、成果展示40%和期末考查20%,根据学生的最终成绩评定学生等级,分别用优、良、一般三个等级进行综合评定。
三、考评细则:
(一)基础知识(20%)
课堂上所教学的内容中,用于解决问题的基础知识。
(二)方法和能力(20%)
主要根据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课堂参与、与人合作的表现,由教师用好、较好、有进步的等级进行评价。
(三)态度习惯成果展示(40%)
主要对学生平时的课前准备、学习的态度、学习的习惯课堂表现等进行评价。
(四)期末考查(20%)
教师根据平时的教学内容选取一部分难易适度的题目,采取笔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查。以写字样本和语文课本为准。
(五)评奖
教师根据以上考查结果评选一、二、三等奖,并给予适当奖励。
篇二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
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三、评价方法
1、对教师开发的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的课程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程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教案。
2、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计为学时学分(C)。出勤率低于60%无学分,超过90%,计满分。该项目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计为课业学分(p)。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计为成绩学分(K)。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C+p+K
(4)最后按A、B、C、D分四个等级
篇三
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一、评价原则:
《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和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它明
确了学生、教师和课程自身是课程评价的价值主体。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
二、校本课程评价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
1、对课程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
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
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
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3、对课程评价体系的评价
1、学校校本课程评价任务由课程实验研究小组具体承担。校长担任课程改革组长,全面负责制定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2、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要分学科制订,科学、合理、细致,具有教育和发展功能。精心设计符合李家小学实际的评价标准,注重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水平。
3、对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评价要以符合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
为准绳,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生动化。
4、校本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5、校本课程评价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研究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
6、校本课程的评价要注重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校本课程不断革新、不断适应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机制。
三、校本课程评价的对象: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与目标定位的评价、对校本课程方案的可行性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教学过程)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估。
评价内容分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与目标定位的评价分析、对校本课程方案可行性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教学过程)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我们所应用的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全面、有效、可信等。
1.背景评价。背景评价是最基本的评价,包括界定学校的背景,确认课程的服务对象并评估其需求,确认满足需求的可能方式,诊断需求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判断目标是否能响应已知的需求。背景评价旨在提供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2.输入评价。这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所需要而且可以得到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价,是对课程实施可行性的评估。它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各种方案的潜在成本;课程的优势与劣势;课程伦理问题;课程资源的可获得性等问题。
3.过程评价。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描述课程实施过程,从而确定或者预测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有关活动是否按预定计划得到实施;是否在以有效的方式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等,从而为课程开发者提供修正课程的有效信息。
4.成果评价。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测量、解释和判断课程的成效。具体的做法是收集一些与结果有关的各种描述与判断,把它们与前三个方面的评价联系起来,对课程的价值与优点作出判断与解释。在斯塔弗比尔姆看来,成果评价仍然是质量控制的一种手段,而不只是最终的鉴定。
第三篇:校本课程 硬笔书法课程评价
选修校本课程 硬笔书法课程教学评价
书法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千百年来不仅深受国人的热爱,也为世界好多国家所青睐,书法这朵民族传统文化的奇葩正焕发着无限的青春和魅力。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师资队伍的缺失、家庭教育认识的片面等诸多原因,汉字书写在无形中淡化了。为了让学生能写一手标准、漂亮的汉字,让书法这一国粹能继续焕发应有的光彩,我校一直重视书法课教学,着眼于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书法水平开展教学。通过一年的努力,硬笔书法组的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
一、课程内容评价
两学期我们安排了2课时的书法基础知识,8课时基本笔画,14课时偏旁部首6课时的间架结构练习。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学生要掌握汉字书法的结构特点及书写技法,了解书法章法的相关知识。会写结构正确的汉字,能完成一幅完整的硬笔书法作品,了解中国历代书法家及其在书法艺术上的贡献。激发写字兴趣,培养书写习惯,提高欣赏水平,陶冶学生性情,提高认识品位。
二、学生学习评价
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两大部分。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包括课前准备、课堂表现、课堂作业、清洁卫生四个方面。
1、课前准备(既学生的学习):标准:能按老师的要求准备好所有学习用品并摆放有序为优+;能准备好学习用品者为优;准备学习用品不齐全者为良;不带学习用品的为中。每节课进行检查,随时让学生作好记载。
2、课堂表现:上课善于观察、乐于倾听、勤于思考、勇于发言、会交流与合作者为优;基本能观察、会倾听、会思考、会交流与合作者为良好;依次酌情降低等次。
3、课堂作业:作业态度认真、美观为优;作业态度认真、美观为优;依次酌情降低等次。
4、清洁卫生:完成作业后能保持干净整洁为优秀;基本能保持干净为良;依次酌情降低等次。
(二)终结性评价 让学生根据指定内容自主选择进行表现完成作品,并相互进行评价。具体标准为:
1.执笔书写姿势正确,笔法:起、行、结、提按、方圆、转折、快行、慢行等,准确无误。
2.单字结构合理,重心平稳,舒展,主笔突出,点画呼应,大小一致,用笔流畅。
3.章法布局合理,行列整齐,风格统一,题款位置、大小与正文协调。
三、教师教学评价
1、建立起写字的心理需求
第一节课,我就强调“字如其人”,如果“一个人写一手一塌糊涂的字,说明他有一颗一塌糊涂的心”,用这些话语来激起学生写字的自尊心,由自尊而自强。
2、展现出汉字的魅力
中国的汉字是四大古文字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汉字的造字历史来看,更是凝聚了中国人的智慧。汉字本身就是一串美妙的音符,极富韵致。在上课之初,我会向学生介绍汉字的历史,讲一些跟汉字有关的故事,让学生在汉字的演变中感受其中的神奇和有趣。二年级的学生还小,对于理解汉字的魅力还是有些生硬,所以从一些有趣的故事等入手,学生会更乐于接受,低年级的孩子,乐趣是最重要的,魅力反而下降到其次,他们所要的就是吸引。
3、养成练习的习惯
孔夫子有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对于学生来讲,练习的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从长远考虑,练习的效果是令他们受益终身的。记得周恩来总理小时候每天都坚持写字,哪怕外出很晚归来仍要坚持。今天的孩子这种精神已经很少了,我能做到的就是课堂上带领学生反复练习。每次上课前,我都领着学生把之前学过的写字技巧再复习一遍。这样才会能够将写字技巧不断练习不断巩固。
4、加强个别的指导
尽管有复习,学生的写字还是不尽如人意。当堂完成的书法作业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不会马上就能够写得很好,这个时候教师的个别指导就有了很大的功效。每次课堂上在学生写字的过程中,我都会巡视进行个别指导,这样学生的才会明白自己哪里好哪里不足,写字才会有针对性的改正和坚持。
5、发挥正面评价的作用
在书法课的教学中,积极寻找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体现书法学科的独特性,如:在数书法的学习方式方法上,执笔的姿势,书写的姿势,临帖的方法等一些问题,要从小处着眼,认真对待学生书写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给予客观正确的评价和引导。
四、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书法学习缺乏恒心和毅力,以致部分学生不能坚持到最后,半途荒废了。
2、缺少完整的书法课程教本,练习系统性还不够。
3、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不浓。
五、努力方向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在书法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通过书法自身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对书法的审美教育,培养并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书法教育本身就是美育的一个过程。教师应该通过精彩的讲授,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汉字的结构、点画、形体、黑白、空间的美,他们一定会被吸引,从而由衷的产生学习的愿望。还可以通过书法作品和书法自身的魅力将学生引领进书法艺术的课堂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仅认为是在学习他们已经原本在语文课中学过的生字。
第四篇: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一、学校校本课程评价任务由课程领导小组具体承担。校长担任课程改革
组长,全面负责制定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二、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要分学科制订,科学、合理、细致,具有教育
和发展功能。精心设计符合实际的评价标准,注重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水平。
三、对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评价要以符合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为准绳,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生动化。
四、校本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 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五、校本课程评价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自评为主,校 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研究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 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要注重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 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校本课程不断革新、不断适应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机制。
第五篇: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武安二中分校 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一、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等级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 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师课程纲要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三、校本课程评价方式
1、对教师开发的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的课程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程纲要、教学计划、教材、教案。
2、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
3、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出勤率低于60%无等级,超过90%,即优秀。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的态度、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
(3)课程学习结果评价。包括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四、校本课程评价方法
教师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校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个案分析。教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它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
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以上方式、方法,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探索创新,使其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