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精选]
篇一
根据新课程改革计划,按照学校统一安排,本着教师个人申请、学生自愿选择的原则,本学期本人在高一年级开设了“生物与生活”的校本课程。行课时间为第二至十周,每周一个专题,每个专题2 学时,共18学时,按照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并经检测合格的学生,将获得一个学分。
一、课程目标
1.了解生物学常识,认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掌握一些生活常识,重点明确生物常识和利用常识生活。
2.在学习中了解一些生活知识,他为我用:学会科学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二、课程设计及主要内容
本课程可以视为生物必修教材中“与生活的联系”内容的扩展延伸。本课程采用自拟的生物学知识讲义。从科学史的发展到生物史的发展,再到现代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主要参考资料为有关江苏龙泉中学生物网上的有关知识。
三、课程的实施
课程教学实行走班制,自愿参与课程学习的学员共60人,来自全年级不同班级,每周三下午第三、四节上课。因为要没有多媒体,上课地点选定在实验楼三楼,采用讲解的方式。
每个专题都采用先复习上一专题,再用一个事例引入新的专题的做法。教学中借助图示,帮助同学了解和分析,并联系已有的知识进行验证。
18个学时的学习,学员们都一直精力充沛,兴趣盎然,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后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
四、课程的考查
采用“出勤率+测试+作业”的考查办法。
18节课中,没有一个学员迟到、早退、旷课,没有一个学员为选择这门课而后悔,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学员们都希望还能够多多学习。
学员们认真完成作业,无论是书面还是自主,都做得很好,准确率很高。
最后,经过统一的结业测试,全部学员都高分合格。
五、课程开设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就不仅仅限定在吃饱穿暖了。对生活的质量要求是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生活方式方法的科学性了。所以了解生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科学的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激情,从而热爱生活,很好的生活。
六、反思
“生物与生活”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原来预计最大难度在管理,实践证明,走班制只要组织到位,管理制度落实,因为有学分和自愿选学的内外压力,学员们的学习比较自觉,课堂基本有序。其他困难主要有:
1.教学难度的把握;
2.教学中,备课、找资料的压力相当大;
3.本课程的事例处理十分不易,缺乏相关经验,编缉和组织工作量太大。
篇二
我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多年。在生物教学中,我思考着这样的问题:生物学科在教学中课时安排不多,许多学生自然不会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面对现实,老师们应如何进行生物学的教学呢?又如何落实新课改要求,保证教学效果呢?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和心得。
A、明确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目的。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不多,侧重基础、教学课时安排较少,每周二课时。所以,初中生物的教学目的应是面向所有中学生普及生物学基础知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环境保护意识,规范生产生活新秩序。
B、提高学生们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良好的兴趣是一个人不断进步的动力和金钥匙。只有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生物科学的浓厚兴趣,学生们学习生物的行动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老师的教学也会变得更轻松。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思维活跃,学习由兴趣导航。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们的这些特点,大胆实施趣味教学,总能实现这一目的。
C、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生物教学的课堂时间不能由老师一人独演,至少要留三分之一的时间由学生们自主支配。要引导学生们积极消化老师讲授的知识,提出问题,探寻答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积极参加实验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适当的课题,组织学生们以演讲,讨论等方式交流互动,促进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在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老师应多引导,少帮办,多鼓励,少批评。
D、生物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自然实际,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联系生产实际。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联系生活实际。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如:吃了发霉花生可以致癌,是因为霉花生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吃了发芽的马铃薯怎么会中毒呢?学生上网查找。
E、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根据课程特点,课件要求,以及教学环境,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利用生物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开放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尽量做到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不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应贯穿于整个生物教学活动中。初中生物教学内容重在基础,重在普及,但其教学方法必须不断探究求新。常言道,教无定法,追求无止境。为促进初中生物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而不懈努力。
第二篇: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邱县南辛店小学 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要着力开发校本课程(选修Ⅱ)。校本课程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特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一、评价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二)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三)素质培养的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参与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五)全面性原则
2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计为学时学分。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计为课业学分。
3.课程结业成绩,计为成绩学分。
第三篇:校本课程教学评价标准
校本课程教学评价标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要合理地进行课程评价,就必须首先对课程的本质和标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课程评价标准对于课程评价有很强的指向性,确定课程评价标准,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具体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1、学生与社会都是价值主体,作为评价主体的课程评价者如何综合考虑学生与社会的需要。
2、课程评价标准如何既体现学生主体的共同需要又体现学生的个性要求。
3、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程度的大小,是否有一定的兴趣。
4、当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不一致时,价值主体的需要只有通过评价主体的意识和理解才能起作用,因此,评价者对价值主体需要的认识、理解,是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5、即使当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趋于一致时,主体的真实需要与主体的愿望之间仍会有差距,因而应尽量使愿望与需要保持一致,从而形成主观价值标准与客观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二、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校本课程开设过程中,注意三种评价标准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评价与鼓励评价相结合。
(一)学习过程评价:
在课程开设过程中,以鼓励性评价、学习习惯形成性评价等定性 评价为主,评价标准注重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
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意识,评价学生参与信息收集、汇总与交流的能力,评价学生答应问题的能力等等。
(二)学习结果评价:
1、能力考核
学生自主设计小论文。要求学生从自己生活和社会生产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确定一个研究 专题。老师对小论文做出评价,对优秀论文的科学性、地理性、前瞻性、创新性观点要充分肯定。
2、知识考核
学期终结,可以本学期校本课程专题为背景资料,对学生学习做出定量评价。
校本课程教学评价细则
第四篇:学生校本课程自我评价标准
学校地方课程自我评价标准和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指导,以教育部制定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讨论稿)》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理念,努力实现评价的教育性、激励性、发展性功能,形成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评价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智、体、美诸方面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在评价中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3、激励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激励发展与提高的过程,要做到目标激励、赏识激励、评语激励、等级激励等。
4、多元化原则。既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多方面发展的潜能。既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又要尊重个体差异。
5、个别差异原则。评价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和当前思想实际以及事实本身的性质,灵活地、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
三、评价内容和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评价方法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应包括一般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一般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等;学科学习目标应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标准应
体现差异性。既要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情况。
具体评价内容和标准:
(一)、评价内容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广阔空间。为此,对学生的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思想素质
重点考察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自理自律、严于律己、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坚持正义、诚实勇敢、富有责任感等方面的行为表现。
2、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从知识、能力、方法、学业成绩四方面考核。
(1)知识考察
重点要考察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无浓厚的学习兴趣。
(2)方法考察
重点考察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否主动、自主学习。
(3)能力考察
重点考察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4)学业成绩
学业成绩评价应包括学科的课堂平时成绩、单元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学年末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学习的提高幅度。
3、心理素质
能正确的对待生活、正确的对待学习、正确的对待集体、正确的看待社会、正确的自我评价、正确的对待他人评价、正确的与他人共事、正确的对待荣誉、正确的对待困难,意志品质坚定。
4、身体素质
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护视力,注意正确的吸取营养。
5、劳动素质
对劳动有正确的态度,乐于参加家庭、班级、学校、社会的公益劳动。
6、个性发展水平
(1)自我教育
能客观的认识自我,建立起自信,克服自身存在的弱点,促进自我不断发展,实现个人价值。
(2)个性品质
能逐步养成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的品质。
(3)爱好特长
重点考察学生具有或正在形成的文化、艺术、体育、劳动等各个方面的特长。
(4)实践创新
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逐步形成促进自身持续发展的内动力。
(二)、评价的标准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评价体系既包括学科学习目标,也包括一般性发展目标。
1、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主要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进行评价。学科学习目标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已列出学科学习目标和各学段应达到的标准,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很难截然分开进行,也没有特定的课程来培养和专门促进一般性发展目标的发展,通常一般性发展目标蕴涵在学科学习中,与学科学习目标同步发展,而且也常常融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2、对于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一般性评价之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可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自信、自强、自律、勤奋;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表现出公民应具有的社会责任。
(2)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承担学习责任;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水平,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能把不同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究与创新精神。
(3)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的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
(4)个性与情感。对生活、学习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拥有自尊和自信;能积极乐观的对待挫折与困难。表现出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的个性品质。
四、评价方式:
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实行学生一般性发展、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一)、一般性发展评价 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进行等级和质性评定相结合;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一般与学业成绩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二)、学业成绩评价:
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A、B、C、D四个等级)。
1、日常评价:
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可采用口头评价的方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利用口头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地促使学生朝向既定的学习目标。
(1)、书面检测:采用等级制。
(2)、表现性评价:检查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采用质性评价。
(3)、即时评价:如学生作业、课堂表现。不拘泥于时间间隔、字数、内容、形式等,觉得“有感要发”就可以记录,采用质性描述。
2、期末考试评价:
对学生的学期或学年的学习情况进行考试评价,是一种注重学生自我发展的评价。
根据每个学段的目标要求,期末考试检测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一些:基础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的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求新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策略的发散性和求异性;想象力丰富程度等。
第五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生物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生物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系统地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对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以及成果给予评价。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情况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促进自己更好地发展。
一、教学目标评价
1.知识与能力符合学生实际
2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注重,人文精神教育,使学生获得感悟 3探究过程中体现科学品质教育,使学生热爱学习
二、教学过程评价
1恰到好处的环节设计,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情境 2激发兴趣的有效措施,开创有利于学生热爱学习的氛围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打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课堂 4科学有效的训练安排,拓宽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途径 5把握最佳的教育契机,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
6书本知识传授严谨准确,教师知识储备运用灵活师生互动产生新的知识
三、学生能力培养及学生活动评价
1思维能力训练具有深刻性,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2审美能力培养要落在实处,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 3联想、想象能力训练恰当,促进学生形成创造力 4.观察、记忆能力培养到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有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法 6有能够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的有效方法 7有能够引导着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方法 8有能够促使学生合作、探究的有效方法
四、教师素质评价 1语言表达生动富有感染性 2教材挖掘深刻富有开拓性 3板书设计精炼富有审美性 4教学手段先进富有创新性 5角色转变恰当富有先进性
尖冢镇初级中学
生 物 课 堂 教 学 评 价 标 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