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邓三8——15课后题
第八章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者,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这一新的认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第二,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利益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印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在所有制理论和实践方面又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没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不能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没有其他所有制经济,就会脱离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脱离初级阶段的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这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对基本国情的认识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总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能由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构成,即使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也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逐步深化,从称其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强调“公有制经济与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方针”再到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在实践中也使我国进入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实现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只能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第九章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
(2)我国的政党制度建立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第二、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目标。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具有重要作用。
(3)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有利于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能充分吸纳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实现广泛民主和集中领导的统一,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国家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妥善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保持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挫败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人权、民主等对我们进行的挑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7、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是广大劳动人民所享有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它和资本主义民主最大的不同在于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获得了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的民主。它公开承认自身的阶级性,认为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意味着对于被统治阶级的专政,民主和专政,两个方面相辅相成。
民主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它的发展程度同一定的经济文化状况想关联。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仍不够完备,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丰富和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2)社会主义自由解决了资本主义自由无法解决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际行使自由权利的问题。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政权在人民手中,这是最大的政治自由;公有制为主体,从经济基础上铲除了金钱对自由的束缚。与此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人们在思想上获得了空前自由。(3)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人权的基础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组织扶贫开发,解决了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对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高度民主重视。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由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比较落后,我们现在建设的社会主义还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自由人权的经济文化条件很不充分,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4)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发展,都要通过国家政权,依赖国家政权。只有人民掌握政权,巩固和发展政权,人民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民主、自由和权利。
(5)总之,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人权本质上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在实现民主、自由人权方面不受资本和金钱的束缚。但如同社会主义本质的充分实现需要一个过程一样,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充分实现也需要有一个历史过程,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逐步创造条件,同时需要不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具体实现形式,以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当家作主。第十章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整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第十一章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四者是有机统一的,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特殊的领域和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相互包含、相辅相成。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过程,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在实现全面建设社会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更加健全。第十二章
5、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第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
第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两岸同胞要开展经济大合作,扩大两岸直接“三通”,厚植共同利益,形成紧密联系,实现互利双赢。
第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湾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以增强民族意识、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第四,加强人员来往,扩大各界交流。两岸同胞要扩大交流,两岸各界及其代表性人士要扩大交流,加强善意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对于任何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建设性意见,我们都愿意作出积极回应。
第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我们一贯致力于维护台湾同胞在国外的正当权益。我们驻外使领馆要加强同台湾同胞的联系,诚心诚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两岸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国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干涉。
第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海峡两岸中国人有责任共同终结两岸敌对的历史,竭力避免再出现骨肉同胞兵戎相见,让子孙后代在和平环境中携手创造美好生活。我们再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第十三章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综合(合力)作用的结果。
第一,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留下了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民心的向背,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第二,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加,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核武器等毁灭性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第四,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第五,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也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作用。发展问题之所以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因为它不仅与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进步事业,同时也与全人类的文明进步紧密相连。发展不仅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迈向更高阶段的基础。没有人类的协调、平衡、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不可能有持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已经实现的和平稳定也难以巩固。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发展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因此,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
进入新世纪,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还不安宁,人类面临许多挑战。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全球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但世界还不安宁,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第十四章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历史地位决定的。首先,我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实践和整个进程中都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这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着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善于顺应社会前进的潮流不断发展自身的先进性。再次,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工人阶级由于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集中统一等特点,成为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呈现许多新的特点: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人阶级中的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农民工中的许多人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职工所依存的所有制形式日益多样化;工人阶级队伍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全国职工的平均年龄只有36岁左右。三是岗位流动加快。原先的“铁饭碗”已被打破,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为减弱,自主性大为增强。
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翁的地位。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
4、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目标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
统一战线仍然是无产阶级政党总路线和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的事业,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也需要团结各方面的力量。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决不能丢L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决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决不能动摇。
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统一战线的工作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新时期,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精神,认真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和侨务工作,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使统一战线在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发展对外友好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第十五章
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谐,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固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应该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制度与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才能够更有效地预防和遏制腐败,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不断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联系实际思考:新中国60年的巨大成就、历史经验。
巨大成就,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改革、民生、党的建设、军事、外交、祖国统一、国际地位国际影响等方面展开、发挥…… 历史经验:
(一)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
(二)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三)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在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作用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四)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
(五)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
(六)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七)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八)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九)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
(十)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第二篇:毛邓三课后答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后简答题答案
(整理:姜伟)
第一章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l)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实际相结合。
(2)具休地说: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没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捉升为理论。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1)毛泽东思想 ①时代背景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②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2)邓小平理论
①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②实践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而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3)“二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时代背景
世界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②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毛泽东思想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2)邓小平理论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皆思想(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科学发展观的含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核心思想、基本要求、重大意义(l)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①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列、毛、三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②利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③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现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①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②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③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④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4)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5)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l)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前提和基础。③理论联系实际是途径和方法。④实事求是是根本目的。
⑤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验证条件和目的。(2)重要意义
①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②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③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
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间的关系(1)含义
①解放思想:是指打破习惯势利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②实事求是:“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③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丁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④求真务实: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行去实践。(2)关系
①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②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③解放思想、l万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目的和归宿,就是实事求是。
④他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第三章
1、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间的关系
(l)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2)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
②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③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
④没有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的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l)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①无产阶级是否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
②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③中国无产阶级除具有一般无产阶级的共同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彻底的革命性;分布集中: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所以无产阶级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④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月争中实现的。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l)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2)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3)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4)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四章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l)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2)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3)由于社会主义压I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取最终的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
(4)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造”。
3、建国初期我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1)建国初期我们几乎什么工业制成品也造不了。不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就不能摆脱被动挨打的命运。
(2)从历史上看,实现工业化有两条道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时间长且痛苦。(3)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证明,我国己经丧失了通过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强国行列的机遇,如果搞资本主义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4、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基本)经验
(l)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4)失误偏差:1955年夏季后,对个体经济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1956年改造完成后,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欠妥当。
5、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l)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4)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5)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五章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内涵、意义)?(l)内涵
①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A、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B、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要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要解决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外,还有一个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问题。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①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②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③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井钓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2、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①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②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③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①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②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③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3、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2)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3)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总目标是改造落后的生产力,提升传统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最终整体达到发达生产力的水平。
(4)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途径。
(5)必须充分发挥全休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积极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6)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第六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出这个阶段。(2)利二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①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②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③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④由文盲半文言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⑤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⑥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⑦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的历史阶段;
⑧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⑨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①含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一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②内容:
A、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奋斗目标;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主要内容,基本途径; C、“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根本立足点。
(2)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①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谈改革开放,改革必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走到背离社会主义的邪路卜去;离开改革开放谈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谈改革开放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③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3、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与区别?如何认识21世纪的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l)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区别与联系? ①区别
A、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但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初步建成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②联系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与实现第三步战略日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战略,为我们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C、总体卜达到小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如何认识21世纪的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①这个论断是在对国际环境、国内形势和我国现在己经展现出来的发展态势作了科学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②21世纪的头20年,我国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均GDP将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以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昭示我们:如果举措得当,经济社会发展将实现新跨越:如果应付失误,很容易导致经济徘徊、社会动荡。
③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有可能增多的环境。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大国来说,发展的机遇不是很多的。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和切实利用好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七章
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①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不改革只能在国际竞争中落伍。②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
A、它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悦的体制。
B、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者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3)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①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
②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改革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l)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l)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①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I月就是闭关自守。②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资金不足、科学技术落后、劳动者科学文化索质不高、缺乏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③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目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八章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
(2)计划和市场对经济的调节各有所长,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各有所短: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3)市场经济本身不具制度属性,但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二者结合起来,既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1)共性
①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②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休和法人实体体。③从经济活动看:市场规律起着支配作用。
④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
⑤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2)区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以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基本依据
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
(l)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目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4、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涵
(l)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3)我国对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是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以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条件的。
(4)任何否认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5、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司以有所差别。(3)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6、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间的关系
(1)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2)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3)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
(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7、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l)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排除了个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成果,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决定了社会还不具备按需分配的条件。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存在着差别,只有承认这种差别,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8、按生产要素的分配形式有那些?
(l)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主要是个体劳动者和被雇佣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
(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要是资本所有者。
(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9、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注意哪些问题?(1)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①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②共同富裕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同等速度的富裕。
③在不同时期也应该有不同的重点。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着重强调先富,而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就应该逐步把作“共富”为重点。
(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①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愈大愈好。
②防止两极分化,必须有针对性地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防止收入高低过于悬殊。
③初次分配注重效率,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织能,调节差趾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
④要以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出发点,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在经济发展的签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促进共同富裕。
10、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包括哪些内容?(l)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4)统筹区域发展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6)积极扩大就业
第九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包括哪些基本内容?(l)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依法治国的意义何在?(l)依法治国的含义
①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②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③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是宪法和法律。(2)依法治国的意义
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礼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④依法治国是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l)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纂本方略。
(4)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
4、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1)民主、自由、人权是人类的普遍追求。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利益不同,各个国家对于民主、自由、人权的认识和实践往往并不一致。
(2)民主、自由、人权的核心、是民主。(3)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本质上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在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方面不受资本和金钱的束缚。、们社会主义的民主、自山和人权的充分实现需要有一个历史过程,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逐步创造条件,同时需要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具体实现形式,以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当家作主。
第十章
l、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l)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l)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基本内容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2)相互关系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②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③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④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第十一章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l)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
①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③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2)实践意义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③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④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
第十二章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4)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1)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2)重大意义
①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②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学说。
③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④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⑤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1)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的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2)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略”的总方略。
(3)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
(4)将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5)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第十三章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4)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己经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还需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十四章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1)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
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
导地位。
(2)中国丁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3)下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l)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法律,热爱祖国。(2)他们勇于开拓,敢于冒险,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勤劳致富之路。(3)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
(4)不会否认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
第十五章
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目前的中国,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2)具体地说
①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1)从国际上看,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从国内看,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3)从党的自身状况看,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3、如何理解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1)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2)是世界」: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3)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第三篇:毛邓三个代表课后题及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意义?
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
理论、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统一、党的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由与时俱进的关系?
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从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
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
7、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建设等。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讲,就是把马克思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一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目的等重大问题上都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三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继承与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历史任务,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
8、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实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
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 的时代背景。
会主义的认识。(先进的生产力;文化;人民的论体系就是坚持真正马克思主义?
根本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
5、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时代,做论成果。指导着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出了一系列理论概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继续提供着宝贵的理论
大勇气。这表明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毛泽东思想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程推向前进。第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指导。第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财富。毛泽东思想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大的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邓小平理论
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第一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形成了科学认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9.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指南。第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么?
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想。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第一、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第二、全面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党和全国各族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第三、加强和改进党人民要不断加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毛泽东思想: 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和坚持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社会主要建设的各个方面。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包括新民主主义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大理论武器。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意义? 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
6、怎样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的建设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的理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论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上述各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和确立,有一个过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他们有三个基本方是统筹兼顾。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艰苦奋斗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集中体现。
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同年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反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的想法,“是完全面,即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
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对主观主义”的问题。1930年5月,他在《反对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
发展真理。
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期,为了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决新问题。
思想根源,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江泽民指出: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
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借用我国古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代成语“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的科学。
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求真务实。胡锦涛指出: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
6.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什么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时代特征。
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的重要性。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思想路线有哪些贡献?
理论成果的精髓?
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2.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
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
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理论创新问题上,我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就会归于失败。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想路线。
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面。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的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7.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进入21世纪,江泽民对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决定性因素。
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贯彻落实好
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和特殊性的统一。
外开放的统一。走自己的路,我们既不能照搬西
“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是与时俱进。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更明确提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
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
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的过程中,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必须大力弘会主义理论。被提高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深化了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认识。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化和深刻化。
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无论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一,都意味着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时意味着开拓创新。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的高度,进一步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开放的统一,还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际第二次结合?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真务实等内容。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达到发达生产力水平。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
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
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的纲领、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鉴”,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自己的的道路。他明确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产主义既是一个伟大的社会理想和科学的理进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素质,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本质的新概括?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基本特征?
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个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
论体系,又是一个现实的运动。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归根结底都是在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条件。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条件。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的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社会发展战略。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必须从实际出发,而
4、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段和目的。这一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时代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的第一要务?
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既相对区别,又紧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
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
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新的概括:社会主义初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个基础上继续前进。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它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级阶段,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二步战略目标之后,为了把第二步战略和第三步教训的深刻总结。需要。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
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战略很好地衔接起来,我们党根据邓小平关于分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阶段、有步骤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党的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根据世界科学技术飞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速发展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明确提出“科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他十分重视发展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江泽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民和胡锦涛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思想,进一步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我国“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党的第二代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参考了国外现代化发展标志,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历史经验,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等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是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对现代化内容。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这一发展战略从社会主义战略进入新世纪后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发展要求?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促进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
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的统一;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统一?
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
统一;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5、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必须正确认识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党是以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党的柱,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
5、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
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通过若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干阶段的具体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向前推进。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在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提出符合实际的求? 之上,要坚持不懈地发展先进生产力,最终整体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形成阶段性的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碑。党的十六大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势和新任务,从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系统地阐明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的实际出发,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第三,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提出了大体用20年时间,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
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
盾的思想。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提高,生态环境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改善等方面,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中国的社会矛盾。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围绕实现这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个目标制定了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这是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调和相互促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发展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重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他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要战略,为我们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前进的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社会主义改革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方向。
在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的更高要求。
提供了理论基础。
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5.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
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上,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一是强调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发展。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会公平正义。
题,从而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础。
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第三,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深刻总结。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务统一起来。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的经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的更高目标的要求相一致,又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键抉择?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面的背景的。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
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设为中心上来。
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要求,既与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外开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
第四,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途径是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是改革。邓小平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找到了社会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力的必由之路。
6.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主义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根据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后,在研究和探索怎样才能使我国社会可以得出两条结论:一是不改革没有出路,必须主义经济发展得快一些的过程中,邓小平十分重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二是以改革为名,改变社会视对外开放的问题,多次论述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向。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主义性质也没有出路,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深刻总结。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任务所决定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性的需要。
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制度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力更生的关系。我们要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体制。
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和重要原则。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
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守、盲目排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因此,改革开放的进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
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有出路。
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涵是什么?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 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要方面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和市场的关系。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坚持实事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在1992明确公有制数量扩张不等于质量增长的概念。公实现“好又快发展”。
年南方讲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意质的提高。
8.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系?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我们过去认识上的一个主要失误是将公有制和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混为一谈,其实,公有制经济综合国力的关键。这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的所有权。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公有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客观需要,也是贯彻和落实科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而所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
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
7、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有三个方面:一是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二是计划和市场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的区分。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实现形式要解决的是发展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和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活动的调形式的问题,它不具备“公”与“私”、“社”与“资”要求。
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经营方式问题,只要能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都可
务,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缺失等。三是市场经济作为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以大胆利用。例如股份制,如果是国家和集体控根本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股,既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又有利于扩大公有资重要保证。我们要深刻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
本的支配范围,有利于推进政企分开,实现所有重大意义,大力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有利于实现转换机制和转变、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增强公展转变,不断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发展新局面。
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有制的主体地位。生产力的作用。
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是市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仅是象进行分析。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实现全面重大举措;是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场经济,两者具有共性: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大,有其客观必然性。主要是:其一,因为劳动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举措;也是保证我国各族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和手段来实现
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二,实大举措。
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继新世纪提出实施的;从经济运行看,法制起基本的保证作用。这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些共性是市场经济具有的一般特征和要求。社会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主义市场经济也应该按照这些特征和要求来建家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切有益的做法和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
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节约设。正因为市场经济是具有共性的,所以发达国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
差距。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程度的不同。
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7.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1)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快”单指经本保证。
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济规模的数量扩张,而“好”则是在经济规模数量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在所有制理论上的与时俱扩张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质态的提升。和创新:
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进,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是实现了如下突破(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发点和归宿。
目的重大成就,为我国走向“又好又快”发展这一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的执政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新的历史起点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我们有略,从制度上、从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党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跳出了社会主义是单一公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制的误区。
对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有了新的更全面的认识:公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4)无论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
(3)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也是进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社会主义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是迄今为止人类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民主是国体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的民主。
和政体的统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国体;人民民主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它的发展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体,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同一定的经济文化相关联。应该在党的领导下有值体系的主题。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步骤、有秩序地推进。要积极探索合适的社会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义民主形式。
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的精髓。
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掌握政权、当家作主就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
是最大的政治自由;公有制为主体,从经济基础础。
上铲除了金钱对自由的束缚;社会主义文化使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
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会制度的政体就是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们在思想上获得了空前自由。
维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人权是一个伟大的名词,是长期以来人们追求的整体。
和稳定,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理想和崇高目标;人权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包括4.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生存权、人身权和政治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
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不仅包括个人人权,义。第一,它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而且包括集体人权;享受人权的主体不是少数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
然要求。础。
第三,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人,而是全体中国人民。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第二,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
是一种新型的政党制度,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本质上优于和高于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素参加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有利于资本主义,但它的充分实现需要一个过程,要不任务和主要内容?
我国的政治稳定,具有无比的优越性。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
断探索合适的具体实现形式。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政策,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体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经济全针。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利用、借鉴同繁荣的原则,符合我国的情况,既有利于保障球化不断发展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统一和国家的统一领导。
5.为什么要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
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坚持贴近实际、贴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又有利于祖国的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坚持一
杂局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义文化,是我国社会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这是因为: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如何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2.为什么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加强基层民主,有利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于提高全民族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社会。
进一步创造条件。
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发展社会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主义先进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
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十分重要的意义:
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第二,它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个人意志而改变。
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志。
久安的重要保障。
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及其相互关系? 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第一,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是社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
第三,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首先,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其次,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
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深持安定团结。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凝聚和统一社会生态良好。
义制度的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第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第四,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是社会主以上六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既包括社会第五,依法治国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基本内容包括: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7.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权?
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统一。
2、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性和可能性?
(1)重要性
民的共同社会理想。
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新认识、新概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① 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大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全国人基本原则是什么?
①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构建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这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③ 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这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④ 这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为指导,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富强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
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
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
本利益?
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着力发展社对这一问题应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时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统。建设协调发展。
历史任务之一。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解决当前影响社会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2)可能性: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是: ①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坚强意志。
根本的政治保证; ②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坚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② 不许坚持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实的物质基础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充分的物
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意义是什么?
质保证;③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针。③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一致,为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④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群众基础;④马克思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⑤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⑥ 必须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和平统一、一显著增强,这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想文化保证。现实意义?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什么?
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的不良后果。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1)理论意义: ①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① 社会主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和平统一、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
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② 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发展。②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化的趋势逐步扭转,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4.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③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③ 社会就业想的重要发展?
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1)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政理念的升华。(2)现实意义或实践意义: ① 立;④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⑤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六次全国代“四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表大会。江泽民总书记宣示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⑥ 全社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坚定决心。这些重要论述,体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② 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⑦ 现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一贯性、连续性和在新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⑧ 资形势下的重大发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⑨ 府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决心和诚意,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保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③ 促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进社会和谐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
6、怎样认识社会建设以解决民生为重点的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义?
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创造性地丰富和概括为六点:第一,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第二,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
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思想。可以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福安康息息相关。”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第三,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 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第四,将做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的总体布局,并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 人员往来。第五,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③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延下去。第六,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有可能增多的环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境。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严格按照这一政策准则办事,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又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努力发展同各类国家的关系。(2)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则。央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2003年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合力作用的结果。
台海局势的新变化、新情况、新特点,做出了关第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于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则。
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论述、新烈,民心向背,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主张,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
越大的遏制力量;
5.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005年3月4日,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第二,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系的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发展。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国走和平发展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制力量在增加,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道路的崇高目标。
不妥协,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具有重大的第三,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指导意义。
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发展。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第四,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对世界和平第二,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
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主义的根源。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第三,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第四,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第五,谋求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六,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首先,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实践己的阶级基础,这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三是,岗位流动加快。原先的“铁饭碗”已被打破,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为减弱,自主性大为增强。
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第五,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
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也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康社会的联系与区别?如何认识21世纪的头20
题,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
向,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要战略机遇期?
2.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①区别
代发展趋势?
A、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第一,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是生活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但我国总体上实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冷战结束以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来,世界各种力量此消彼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小康。
化的趋势越来越清晰。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进一步巩固和发
并存,是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前的较长过渡时期展我国初步建成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内世界力量对比的基本态势。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②联系
第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世界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经济全球化,经和整个进程中都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巩固自
相互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总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相互关联,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加快了由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与实现第三步战略日标必经
集团化、区域化朝着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3.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新阶段的重要战略,为我们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求。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继续前进的方向。
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C、总体卜达到小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通过这条道路,中国人
民正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的现代化国家,并以自身的发展不断对人类进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
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①这个论断是在对国际环境、国内形势和我国现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在己经展现出来的发展态势作了科学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利益结合起来。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
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②21世纪的头20年,我国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必由之路。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大多数人都是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劳动者,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中分化出来的。即使成为私营企业主的那部分 人,虽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但也不同于他指出,我军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第一,这是中国共产党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历史上的民族资产阶级。
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的需要。第二,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昭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示。
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他们为我国要作用。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第三,这是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把新民军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的迫切需要。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
卫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加强人5.如何理解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第一,这是中国共产党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完第二,这是我们总结世界上很多大党老党执政的第三,这是中国共产党保证其执政地位,提高领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民军队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3.如何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
石。
第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第二,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成其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六大强调,“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铁长城。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当今时的重要力量。设的根本保证?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第三,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衰历程所得出的历史性启示。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时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代,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展,以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迅速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兴起,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经转向主要依靠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力资本,创造成为重要的劳动形式,人才成为最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宝贵最重要的资源,脑力劳动在劳动形态中的地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四个尊重”是党在深刻认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识和把握当代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做出的积极回应,充分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本质落后生产力的动态过程。
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中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体现。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先进生产力不断代替共产党的领导。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目的产党的领导。
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4.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因为:
第一,当今世界正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在中国共产党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第二,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泛的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证,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统第三,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肩负领导社会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3.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统一战线也进入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首要的问题是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必须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最广大人民群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众的根本利益。二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系,还要改革和完善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对权力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统一战线仍然是无产阶的约束机制。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级政党总路线和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大反腐败工作和改革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统一战线工作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5.如何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力度。本建设?
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4.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适应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历史任务的新要求,胡锦涛对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命做出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 的科学定位。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第四篇:毛邓三课后简答答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后简答题答案
(整理:刘文菲)
第一章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l)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实际相结合。
(2)具休地说: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没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捉升为理论。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1)毛泽东思想
①时代背景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②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2)邓小平理论
①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实践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而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
(3)“二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时代背景
世界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②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邓小平理论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皆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科学发展观的含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核心思想、基本要求、重大意义
(l)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①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列、毛、三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②利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 1
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③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现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①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②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③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④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4)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5)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l)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②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前提和基础。
③理论联系实际是途径和方法。
④实事求是是根本目的。
⑤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验证条件和目的。
(2)重要意义
①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②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③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
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间的关系
(1)含义
①解放思想:是指打破习惯势利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②实事求是:“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③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丁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④求真务实: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行去实践。
(2)关系
①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②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③解放思想、l万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目的和归宿,就是实事求是。
④他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第三章
1、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间的关系
2
(l)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
②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③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
④没有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的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l)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①无产阶级是否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
②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③中国无产阶级除具有一般无产阶级的共同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彻底的革命性;分布集中: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所以无产阶级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④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月争中实现的。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l)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2)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3)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4)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四章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l)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2)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3)由于社会主义压I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取最终的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
(4)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造”。
3、建国初期我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1)建国初期我们几乎什么工业制成品也造不了。不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就不能摆脱被动挨打的命运。
(2)从历史上看,实现工业化有两条道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时间长且痛苦。
(3)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证明,我国己经丧失了通过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强国行列的机遇,如果搞资本主义只能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4、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基本)经验
3
(l)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4)失误偏差:1955年夏季后,对个体经济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1956年改造完成后,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欠妥当。
5、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l)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4)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五章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内涵、意义)?(l)内涵
①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A、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B、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要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要解决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外,还有一个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问题。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①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②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③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井钓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2、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①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②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③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①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②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③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3、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2)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3)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总目标是改造落后的生产力,提升传统生产力,4
发展先进生产力,最终整体达到发达生产力的水平。
(4)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途径。
(5)必须充分发挥全休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积极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6)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第六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出这个阶段。
(2)利二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①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②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③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④由文盲半文言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⑤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⑥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⑦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的历史阶段;
⑧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⑨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①含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一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②内容:
A、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奋斗目标;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主要内容,基本途径;
C、“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根本立足点。
(2)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①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谈改革开放,改革必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走到背离社会主义的邪路卜去;离开改革开放谈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谈改革开放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③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3、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与区别?如何认识21世纪的 5
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l)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区别与联系?
①区别
A、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但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初步建成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②联系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与实现第三步战略日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战略,为我们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
C、总体卜达到小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如何认识21世纪的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①这个论断是在对国际环境、国内形势和我国现在己经展现出来的发展态势作了科学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②21世纪的头20年,我国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均GDP将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以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昭示我们:如果举措得当,经济社会发展将实现新跨越:如果应付失误,很容易导致经济徘徊、社会动荡。
③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有可能增多的环境。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大国来说,发展的机遇不是很多的。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和切实利用好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6
第五篇:毛邓三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形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指出:我们是唯物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个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在这封信里,毛泽东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