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 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 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A、系统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
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
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D、实验室实验
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A、简便易行 B、严格控制 C、定量研究 D、探讨相关关系
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
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A.自然实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A.卡普杰烈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乌申斯基 D.布隆斯基
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B)。
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1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C)。
A.冯特 B.比奈 C.桑代克 D.班杜拉
15、在学校教育中,使能力、品格、个性得以成长,学生也是学习中有能动性的主体,指的是(B)。A.教 B.学 C.环境 D.氛围
16、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有何区别及其作用?属于教育心理学任务是(C)。A.应用任务 B.学习任务 C.理论任务 D.教学任务
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因素是(ABC)。
A、环境 B、学 C、教 D、教材
2、与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关的陈述有(ABDE)。A、1903年比纳 B、1903年桑代克 C、1883年霍尔
D、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E、1905年《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编成
3、教育心理学的性质(AB)。
A、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B、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 C、是自然科学 D、是社会科学 E、上述说法都不对
4、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任务有(ACE)。
A.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研究与解决学科本身不断涌现的理论问题 C.为教改服务并在服务中发展自身 D.印证与发展学科的哲学观点 E.不断探索与运用教、学、环境互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 学习、教育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强调榜样和强化作用的学习理论是(B)。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认知结构理论 D、认知同化理论
2、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A)。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布鲁纳
3、将学习过程视为“闻-见-知-行”的学者是(B)。A、老子 B、荀子 C、孔子 D、奥苏泊尔
4、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程度的不同,开始将学习分为(D)。A、5类 B、6类 C、7类 D、8类
注:1965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1971年,加涅对这种分类做了修正,把前四类学习合并为一类,把概念学习扩展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的学习两类,这样这种分类成为六类:(1)连锁学习(2)辨别学习(3)具体概念学习(4)定义概念学习(5)规则的学习(6)解决问题的学习。
4、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核心是(D)。
A、无关刺激 B、中性刺激 C、无条件刺激 D、强化
5、顿悟说的奠基人是(C)。
A、考夫卡 B、魏特默 C、苛勒 D、托尔曼
6、西方教育心理学的特色之一是重视理论尤其是重视探讨(B)。A.道德性发展理论 B.学习理论 C.课堂群体心理理论 D.教师心理 7.联结学习理论认为,联结的建立是一个不断(C)的过程。A.条件反射 B.刺激 C.试误 D.顿悟 8.认知同化论的代表人物是(C)。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奥苏伯尔 D.罗杰斯
9、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途径是(A)。
A.同化 B.顺应 C.建构 D.内化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0、以下是认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的是(B)。A.华生 B.布鲁纳 C.巴浦洛夫 D.马斯洛
11、小学生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的关键年龄是(C)。A.8-9岁 B.9-10岁 C.10-11岁 D.11-12岁
12、皮亚杰的具体运演阶段是在(C)。
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岁以后
13、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A)。
A.接受性 B.间接性 C.方向性 D.连续性
14、通俗所说的“跳一跳,摘桃子”是指(B)。
A.先行组织者 B.最近发展区 C.教育与教学 D.解决问题
15、皮亚杰的前运演阶段是在(B)。
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岁以后
16、荀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B)。
A.尝试-错误 B.闻-见-知-行 C.顿悟学习D.认知结构的改变
17、能够提高操作性反应的概率的各种手段、措施叫(B)。A.条件刺激 B.强化 C.无条件刺激 D.中性刺激
18、“有意义学习”的概念是谁提出的?(D)。
A.布鲁纳 B.杜威 C.加涅 D.奥苏伯尔
19、荀子将学习过程视为“闻—见—知—行”,其中他特别强调(D)的重要性。A.闻 B.见 C.知 D.行
20、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称为(B)。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21、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是(A)。A.罗杰斯 B.布鲁纳 C.班杜拉 D.斯金纳
22、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C)。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23、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A)。A.布鲁纳 B.苛勒 C.奥苏伯尔 D.班杜拉
24、白鼠学习压杠杆,属于(C)。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刺激——反应学习D.辨别学习
25、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反映的是(A)
A.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B.认知派学习理论 C.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26、黑猩猩摘取香蕉的实验是问题解决理论的(A)。A.顿悟说 B.信息加工论 C.分析说 D.试误说
27、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C)过程实现的。A.顺应 B.反思 C.同化 D.观察
二、多项选择题。
1、强调学习主体内部内部因素的学习理论有(ABCD)。
A、顿误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认知同化理论 D、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 E、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2、美国心理学家班图拉将强化分为(BCE)。
A、负强化 B、替代性强化 C、直接强化 D、正强化 E、自我强化
3、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ABCD)。
A.接受性 B.间接性 C.方向性 D.连续性 E.模仿性
4、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ABCDE)。
A、连续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E、不均衡性
5、我国心理学界依据教育系统中所传授的经验内容的不同,将学习分为(BCD)。A、信号学习B、知识学习C、技能学习D、行为规范学习E、情感学习
6、小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ADE)。
A.直观-操作性 B.任性-可塑性 C.幼稚-发展性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D.指导-模仿性 E.基础-再现性
7、以下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的是(BE)。
A.华生 B.罗杰斯 C.布鲁纳 D.巴浦洛夫 E.马斯洛
8、人类学习一般具有以下特点(ABCE)。
A.社会特性 B.以语言为中介 C.能动性 D.发展性 E.既有直接经验也有间接经验
9、意义学习包括(ACDE)。
A.接受学习B.代表性学习C.发现学习D.概念学习E.命题学习
第三章 学习动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是(D)。
A、正确的动机 B、错误的动机 C、没有意识的动机 D、意识到的动机
2、当学习任务比较困难而复杂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C)。A、较高 B、高 C、较低 D、以上都不对
3、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B)。A、很高 B、较高 C、较低 D、以上都不对
4、下列归因因素中,属于内部而稳定因素的是(A)。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5、“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D)。A、内部的可控因素 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C、外部的可控因素 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6、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学习动机强度较低方可达到最佳水平的学习任务是(B)的学习任务。A.比较简单 B.比较复杂 C.比较抽象 D.比较具体
7、强化理论是由(A)学派的理论家们提出来的。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构造主义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8、在分析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必须分清(B)。A.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B.主导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C.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D.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
9、韦纳归因理论中外部而稳定的归因是(C)。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0、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一般的学习来说,最佳的动机水平是(B)。A.中等偏低的强度 B.中等强度 C.中等偏高的强度 D.越高越好
11、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是(D)。A.能力 B.运气 C.任务难度 D.努力
12、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稳定的归因是(A)。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3、任务难度是归因理论要素中的(A)。
A.不可控、稳定 B.不可控、不稳定 C.可控、稳定 D.可控、不稳定
14、具有失败倾向的学生更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A)。A.能力 B.难度 C.努力 D.运气 附:具有失败倾向的学生更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D)。A.能力 B.身心状况 C.努力 D.运气或难度
15、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D)。
A.成正比关系 B.成反比关系 C.没有关系 D.成倒U性曲线关系
16、当学生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B)。A.能力归因 B.努力归因 C.运气归因 D.任务难度
17、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B)。
A.力求成功者 B.避免失败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二、多项选择题。
1、李强数学考试得了100分,他将原因归结为是自己天资好,能力高的结果,这种归因是(ABD)。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稳定的 B、不可控的 C、外部的 D、内部的 E、可控的
2、下列归因因素中,属于不稳定因素的是(BDE)。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E.心境
3、将成功归因于任务难度低,这种归因是(AD)。
A、不可控的 B、可控的 C、内部的 D、外部的 E、不稳定的
4、王敏英语考试得了90分,她将原因归结为是自己持久努力的结果,这种归因是(ACD)。A、可控的 B、不可控的 C、稳定的 D、内部的 E、外部的
第四章 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提取线索很重要的遗忘理论是(C)。
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线索—依存理论 D、动机遗忘理论
2、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A)。
A、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D、没有正确答案
3、认为概念同化是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的心理学家是(A)。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加涅
4、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B)。
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线索—依存理论 D、动机遗忘理论
5、概念学习发展水平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B)。
A、具体水平学习→分类水平学习→认同水平学习→规范水平学习B、具体水平学习→认同水平学习→分类水平学习→规范水平学习C、具体水平学习→规范水平学习→分类水平学习→认同水平学习D、规范水平学习→分类水平学习→认同水平学习→具体水平学习
6、概念形成的“假设考验说”的提出者是(B)。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加涅
7、小学生认知技能获得的主要方式是(C)。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规则的发现学习B、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C、从范例中学习D、没有正确答案
8、概念形成的主要方式是(C)。
A、接受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发现学习D、没有正确答案
9、人脑对事物之间规律或关系的反映是(C)。
A、概念 B、思维 C、规则 D、归纳
10、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C)。
A、比特 B、字节 C、组块 D、词
11、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储存方式是(C)。
A、形象编码 B、物理编码 C、意义编码 D、语音编码
12、后学材料对先学知识记忆与保持的干扰叫(B)。
A、前摄抑制 B、后摄抑制 C、侧抑制 D、系列位置
13、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是(D)。
A、学校教育 B、知识 C、迁移 D、应用 14.理解新的事物关键属性的过程也就是(A)。
A.概念同化的过程 B.概念顺应的过程 C.适应的过程 D.守恒的过程 15.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的基础是(C)。
A、规则学习B.命题学习C.代表性学习D.总括学习16.属于高级规则的学习活动的是(A)。
A.问题解决 B.概念学习C.规则学习D.接受学习
17、概念的结构不包括(D)。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特征 D.概念水平
18、动作技能的基本单元是(B)。
A.产生 B.动作 C.概念 D.条件
19、在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程中(D)起重要作用。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注意 B.学习C.信息 D.复述 20、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B.接受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机械的,发现学习是有意义的 C.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都存在有意义和机械学习之分 D.只有接受学习存在有意义和机械学习之分
21、在小学生概念的掌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C)。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语言
22、认知技能的基本单元是(B)。
A.言语命题 B.产生式 C.句子 D.图式
23、新概念在概括和统摄程度上高于原有的概念,这种学习称之为(A)。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类属性同化 D.并列结合性同化
24、以下属于关系概念的是(C)。
A.皮衣 B.艺术家 C.高低 D.铅笔
25、知识的保持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B)A.复述 B.记忆 C.练习D.反馈
26、规则是用什么来表达的?(A)A.句子 B.词 C.符号 D.图式
27、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A)。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28、和小学生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是(C)。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记忆
29、保持信息在1秒钟以内的记忆是(C)。
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永久记忆 30、以下属于合言概念的是(B)。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艺术家 B.皮衣 C.高低 D.比值
31、概念是用什么来表达的?(B)A.句子 B.词 C.言语命题 D.图式
32、动作技能的基本单元是(D)。
A.图式 B.产生式 C.句子 D.动作
33、认知技能的基本单元是(A)。A.产生式 B.单词 C.概念 D.条件
34、“无意义音节”是(C)发明的。
A.奥苏泊尔 B.马斯洛 C.艾宾浩斯 D.布鲁纳
35、人脑对事物之间关系或规律的反映是(D)。A.概括 B.抽象 C.概念 D.规则
36、短时记忆的容量是(B)。
A.7±1组块 B.7±2组块 C.7±3组块 D.7±4组块
3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A)。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后一致 D.不快不慢
38、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D)。A.活动技能 B.学习技能 C.一般技能 D.认知技能
39、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必须经过(C)。A.重新学习B.复习C.复述 D.注意
40、提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的心理学家是(A)。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杜威
41、概念学习的难易程度是概念一般属性中的(A)。A.可学性 B.可用性 C.明晰性 D.一般性
二、多项选择题。
1、概念的结构包括(ABCE)。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特征 D、概念水平E、概念实例
2、概念形成一般要历经以下几个阶段(BCE)A、具体化阶段 B、抽象化阶段 C、类化阶段 D、同化阶段 E、辨别
3、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是(CDE)。
A.上位性同化 B.下位性同化 C.总括性同化 D.并列结合性同化 E.类属性同化
4、规则的功能包括(A B)A.使学生形成认知策略 B.调节行为 C.调节语言 D.指导实践 E.激发动机
5、对技能品质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哪几方面进行?(ACDE)A.意识的控制程度 B.反馈 C.操作程序的特点 D.创新性 E.效率
6、概念的形成要经历以下哪几个阶段?(ABE)A.抽象化 B.类化 C.分析 D.推理 E.辨别
7、概念的结构包括(ABCE)。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特征 D.概念类型 E.概念实例
第五章 学习迁移与知识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1、学“角”这一概念,对“钝角”、“锐角”、“直角”概念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B)。A、负迁移 B、纵向迁移 C、横向迁移 D、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2、英文单词的前缀“pre”多为“首”、“前”或“预先”的意义是学习迁移理论的(B)。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泛化说 D.关系转化说
3、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A)。
A、沃尔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奥苏伯尔
4、后继学习对先行学习的影响叫(B)。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5、“经验泛化说”是(B)提出来的。
A、桑代克 B、贾德 C、詹姆士 D、武德沃斯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6、举一反三属于(B)。
A、纵向迁移 B、顺向迁移 C、逆向迁移 D、特殊迁移 7.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的48个音标发音最初受到的干扰是(B)。A.正迁移 B.负迁移 C.纵向迁移 D.横向迁移
8.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叫(C)。A.潜意识 B.前意识 C.定势 D.潜伏学习
9、以下反映迁移的词语是(C)。
A.习行结合 B.教学相长 C.触类旁通 D.不愤不启
10、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是(A)。
A.学生的认知结构 B.学生的智力水平C.教师的教学水平D.学生的个性结构
11、“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叫做(C)。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12、态度的迁移属于(D)。
A.纵向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普遍迁移
13、普遍迁移概念的提出人是(D)。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布鲁纳
14、强调概括在迁移中的作用的代表人物是(C)。A.武德沃斯 B.沃尔夫 C.贾德 D.桑代克
15、关系转换说认为,迁移的实质是(C)。
A.相同要素 B.共同原理 C.顿悟 D.转换
16、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叫(A)。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17、普遍迁移也叫(D)。
A.顺向迁移 B.负向迁移 C.特殊成分的迁移 D.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18、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C)。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学生的智力水平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习的方法
19、一种学习中所习得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D)。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成分迁移 D.非特殊成分迁移 20、“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D)。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特殊迁移 D.普遍迁移
21、对平面几何的掌握有助于立体几何的学习是一种(A)。A.正迁移 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二、多项选择题。
1、先行组织者可以分为(AC)。
A、陈述性组织者 B、程序性组织者 C、比较性组织者 D、分析性组织者 E、综合性组织者
2、奥苏伯尔认为,主要的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A C E)。A.可利用性 B.创新性 C.可辨别性 D.可重复性 E.稳定性
3、知识应用的具体过程一般包括(A B E)。
A.审题 B.联想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E.课题类化
第六章学习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
1、下述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有(B)。
A、谐音法
B、群集 C、形象联想 D、尝试背诵法
2、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效果较好,这个程度经研究为(C)。A、100% B、80% C、50% D、200%
3、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的是(A)。
A、丹瑟洛 B、尼斯比特 C、皮连生 D、鲍斯菲尔德
4、复述策略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注意于目前的学习材料中,并将学习材料保持于(C)。A.感觉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5、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一种(C)。A.复习策略 B.群集策略 C.形象联想策略 D.元认知策略
6、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B)。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问题解决策略
7、如何采取有效的步骤解决问题,属于(B)。
A.智力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8、试图将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是学习策略中的(C)。A.检查 B.提问 C.监控 D.矫正
9、较为概括的策略,与学习者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随经验的增长而不断得到改善的是(B)。A.通用策略 B.宏观策略 C.微观策略 D.专用策略
10、欧洲大陆像一个平行四边形,意大利像一个皮靴,是精细加工策略中的(D)。A.谐音法 B.音符法 C.经验联系 D.形象联想
11、指导学生怎样集中注意力、设置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等,都属于(A)。A.元认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E.复习策略
二、多项选择题。
1、学习英语单词“house”时,学生将该单词用中文“耗子”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AC)。A、谐音法 B、组织策略 C、形象联想 D、精细加工策略 E、复述策略
2、丹尼斯根据策略瘄不同适用范围,将策畅分为以下哪几个层次?(CDE)。A.基本策略 B.支持策略 C.通用穖略 D.宏观策略 E.微观策略
3、“概括”这种繄织策略所包含的方式主要按(ABCDE)。A.摘录 B.勾倒重点 C.划线 D.写⠇题 E.列提纲
A.摘录 B.勾倒重点 C.划线 D.写⠇题 E.列提纲
4、根据有关的研究,应用题解题策略一般包括的步骤是(BCDE)。A.审 B.提 C.判 D.选 E.找
第七章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场独立型概念的提出人是(B)。
A、卡特尔 B、威特金 C、吉尔福特 D、列维托夫
2、问题解决的试误说的奠基人是(A)。
A、桑代克 B、苛勒 C、纽厄尔和西蒙 D、布鲁纳
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创造力与智力高度相关 B、高智力者,创造力也高 C、低智力者,创造力高 D、知识经验与创造力有正相关
4、隐喻训练法的发明人是(B)。
A、奥斯本 B、戈登 C、吉尔福特 D、戴维斯
5、下面不是问题的必须成分的是(D)。
A、目的 B、方法 C、障碍 D、途径
6、下列不属于右脑优势的是(A)
A、计算 B、想象 C、音乐 D、情感
7、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A)。
A、获得规则 B、理解概念 C、创造性 D、知识迁移
8、看到某件制品时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C)。A、习惯 B、定势 C、功能固着 D、定向
9、在信息加工理论中,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操作叫(B)。A、步骤 B、算子 C、序列 D、产生式
10、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速度和正确性有极大差别的关键原因是(D)。A.智力发展水平不同 B.人生经历不同 C.个性品质不同 D.知识储备的质和量不同
11、下面不属于邓克尔的汇总模式阶段的是(B)。
A.一般的范围 B.综合的概括 C.功能的解决 D.特殊的解决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2、脑力激励法提出者是(D)。
A.布鲁纳 B.吉尔福特 C.托兰斯 D.奥斯本
13、根据反应的独创性、流畅性、灵活性来评价被测验人创造性高低的量表有(B)。A.托兰斯创造性人格自陈量表 B.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 C.劳德塞的创造才能“简易测试”量表 D.比奈—西蒙量表
14、人们看到某件制品时思维常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看到它别方面的功能叫做(A)。A.功能固着。B.定势 C.习惯 D.认知风格
15、由先前影响所造成的比较固定而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叫做(B)。A.功能固着 B.定势 C.习惯 D.认知风格
16、个体接受、处理信息的不同方式,即不同的理解、记忆和思维方式叫做(D)。A.功能固着 B.定势 C.习惯 D.认知风格
17、创造性主要表现为(B)。
A.创造性意识 B.创造性思维能力 C.创造性情感 D.灵感
18、创造性测量的常用量表是(D)。
A.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B.主题统觉测验 C.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D.南加利福利亚大学测验
19、提出问题的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是(A)。A.杜威 B.纽厄尔 C.华莱尔 D.巴甫洛夫 20、陆钦斯量杯实验说明定势具有(C)。A.积极的促进作用 B.消极的阻碍作用
C.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阻碍作用 D.没有作用
21、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以后,有时还不得不暂时把问题搁置起来,是华莱士四阶段模式中的(B)。A.准备阶段 B.孕育阶段 C.明朗阶段 D.验证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具有(ABCDE)。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敏感性 B、流畅性 C、洞察性 D、独创性 E、灵活性
2、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有(ABCDE)
A、问题的呈现方式 B、功能固着 C、知识的储备 D、反应定势 E、认知特性
3、托兰斯调查发现,高创造性儿童具有如下特点(BCD)。A、高智商 B、顽皮、淘气 C、所作所为有时会逾越常规 D、待人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带有嬉戏 E、谦虚
4、纽厄尔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式包括的成分有(ABDE)。
A、接纳者 B、处理者 C、加工者 D、记忆 E、作用者
5、以下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有(ABCD)。
A、敏感性 B、流畅性 C、灵活性 D、独创性 E、发散性
6、每一个问题必须包括以下成分(ABCE)。
A.目的 B.个体已有的知识 C.障碍 D.途径 E.方法
7、问题教学的实施分为哪些基本的步骤?(AE)A.提出问题 B.分析问题 C.提出假设 D.分析假设 E.解决问题
8、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C)A.言语提问 B.观察 C.活动方式 D.反馈 E.表扬
9、华莱士的问题解决四阶段模式是(ABCE)。
A.准备阶段 B.孕育阶段 C.明朗阶段 D.行动阶段 E.验证阶段
第八章 道德性与品德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最高水平是(B)。
A、习俗水平B、后习俗水平C、前习俗水平D、他律水平
2、皮亚杰用对偶故事法研究了儿童的(D)。
A、道德行为 B、道德体验 C、道德情感 D、道德判断
3、皮亚杰研究发现,11-12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处于(C)。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公正阶段 D、互惠或可逆阶段
4、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D)。
A、惩罚和服从定向 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 C、社会契约定向 D、良心或原则定向
5、儿童的“道德相对论”出现在(C)。
A、6岁以后 B、8岁以后 C、10岁以后 D、12岁以后
6、皮亚杰研究发现,2—5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处于(B)。
A、权威阶段 B、自我中心阶段 C、互惠或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7、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或道德品质的形成,并不以年龄大小为转移,也不取决于年龄的理论家是(D)。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李伯黍 D、梅和哈特肖恩
10、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分为(D)。
A、二阶段 B、三阶段 C、四阶段 D、六阶段
11、皮亚杰研究发现,8—10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处于(B)。
A、权威阶段 B、互惠或可逆阶段 C、自我中心阶段 D、公正阶段
12、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可逆阶段是在(C)。
A、2-5岁 B、6-7岁 C、8-10岁 D、11-12岁
13、移情的动机因素是(C)。
A、道德认知 B、道德体验 C、亲社会价值取向 D、信任 14.小学儿童品德发展关键期是(B)。A.二年级下学期前后 B.三年级上学期前后 C.三年级下学期前后 D.四年级上学期前后
15、与皮亚杰、柯尔伯格不同,班杜拉强调决定影响品德行为的主要因素是(D)。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体验 D.环境、榜样、强化
16、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分为(B)。
A.两种水平B.三种水平C.四种水平D.六种水平
17、皮亚杰研究发现,6—7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处于(A)。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权威阶段 B.自我中心阶段 C.互惠或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18、移情的动机因素是(A)。
A.亲社会价值取向 B.对他人的积极评价 C.坚持规则 D.自我概念
19、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C)。
A.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 B.道德动机和道德观念 C.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 D.道德感和道德认识 20、以下不是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是(D)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原则水平
21、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公正阶段是在(D)。
A.2—5岁 B.6—7岁 C.8—10岁 D.11—12岁
22、皮亚杰道德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A)。
A.对偶故事法 B.道德判断晤谈法 C.正直测验 D.现场观察法
23、道德行为的依据是(A)。
A.道德动机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品质 24、1990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式的我国心理学家是(B)。A.肖锋 B.章志光 C.邵瑞珍 D.李伯黍
25、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是(A)。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
1、品德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分别是(BE)
A、道德意识 B、道德动机 C、道德情感 D、道德认识 E、道德行为方式
2、表扬或批评应该遵循的原则有(BCDE)
A.教育性原则 B.实事求是的原则 C.及时性原则 D.适当性原则 E.儿童化原则
3、皮亚杰认为2岁至12岁儿童道德性发展的阶段性有(ABCE)。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或互惠阶段 D.利他阶段 E.公正阶段
第九章 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纪律约束发展的最高阶段是(D)。
A、强制阶段 B、强化阶段 C、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 D、民主平等阶段
2、个人遵从规范的最高水平是(C)。
A、服从 B、认同 C、内化 D、从众
3、多人在一起工作效果好于个人单独工作效果,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A)。A、社会助长 B、社会阻抑 C、从众 D、服从
4、根据个体遵守纪律心理的五阶段模型,6—9岁儿童处于(C)。A、民主平等阶段 B、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 C、强化阶段 D、强制阶段
5、对小学生的舆论起主要导向作用的是(B)。A、班干部 B、教师 C、学生自身 D、学生领袖
6、阿虚的“三垂线”实验,说明了(A)。
A、从众现象 B、社会助长现象 C、社会阻抑现象 D、去个性化现象
7、对学生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人是(B)。
A、同辈群体 B、教师 C、父母 D、兄弟姐妹
8、研究发现,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分为(C)。
A、三阶段 B、四阶段 C、五阶段 D、两阶段
9、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B)。
A、班主任 B、目标和规范 C、学生人数 D、班干部
10、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的强化阶段是(B)。A、0-6岁 B、6-9岁 C、9-16岁 D、16-成年
11、解决纪律问题的最终目标是(D)。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B、惩罚违反纪律的学生 C、塑造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 D、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12、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阶段中,遵从集体阶段的年龄段一般是(C)。A、0到6岁 B、6到9岁 C、9到16岁 D、16岁到成年
13、个人按照社会或群体的要求、或他人的请求而做出的行为被称为(A)。A.服从 B.从众 C.去个性化 D.责任扩散
14、群体内聚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C)。
A.群体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 B.群体的领导方式 C.群体成员对群体的信奉程度 D.外部影响
15、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的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是(D)。A.0-6岁 B.6-9岁 C.9-16岁 D.16岁-成年
16、士气是提高工作效益的(A)。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无关因素
17、李强平时温文尔雅,但有一天大家都在乱“起哄”时,他也表现出粗鲁无礼,这是一种(C)。A.从众现象 B.服从现象 C.去个性化现象 D.社会助长现象
18、群体规范强大的动力功能主要通过什么发挥出来?(A)A.舆论 B.目标 C.奖励 D.领导
19、群体的功能主要表现在(D)A.社会助长和阻抑作用 B.从众和服从功能 C.竞争和合作功能 D.生产性和维持性功能 20、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行为和评价标准是(B)。A.纪律 B.群体规范 C.舆论 D.规则
21、竞争中通常运用的是(D)。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动作思维 D.辐合思维
二、多项选择题
1、群体内聚力表现为(CDE)。
A、领导方式 B、成员情感 C、认同感 D、归属感 E、力量感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群体的功能是(CE)
A、评价性功能 B、导向性功能 C.、生产性功能 D、发动性功能 E、维持性功能
3、规范的功能是(BCE)。
A、监督的功能 B、群体支柱的功能 C、评价标准的功能 D、调节控制的功能 E、行为导向的功能
4、决定是否产生移情的条件有(ACD)。
A.初级移情 B.道德发展阶段 C.对他人的积极评价 D.自我概念 E.心理健康状况
5、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有(ABCDE)。
A.社会助长作用 B.社会阻抑作用 C.从众 D.服从 E.去个性化
6、多伊奇将目标奖励结构划分为以下哪几类?(ABC)A.合作 B.竞争 C.个人主义 D.内在 E.外在
7、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BCDE)。
A.群体成员的人数 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C.对活动的满意感 D.群体领导方式 E.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十章 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C)。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没有正确答案
2、一般认为,按照韦克斯勒智商曲线,智力落后指(A)。A、智商﹤70 B、智商﹤50 C、智商﹤100 D、智商﹤85
3、瑞文标准推理测验适用于(C)。
A、4岁以上人 B、10岁以上人 C、5.5岁以上人 D、2岁以上人
4、较有影响的非文字智力测验有(D)
A、比奈智力测验 B、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幼儿智力量表 D、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5、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称为(B)。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应激 B、性格 C、能力 D、定势
6、下列不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C)。
A、需要 B、动机 C、性格 D、世界观
7、“行动活泼敏捷、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属于哪种气质类型?(A)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8、强、平衡而灵活的神经类型称为(A)。
A、活泼型 B、兴奋型 C、安静型 D、抑制型
9、个体在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强度与速度等方面的特点叫(B)。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意志
10、在性格特征中占主要地位的是(B)。
A.意志品质 B.道德品质 C.情绪特点 D.理智
11、“行动迟缓、情绪深刻持久”属于哪种气质类型?(D)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2、弱型神经类型称为(D)。
A.兴奋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制型
13、威特金提出的性格类型有(C)。
A.理智型 B.内倾型 C.场依存型 D.情绪型
14、按照韦克斯勒智商曲线,智力发展优秀指(A)。
A.智商>130 B.智商在120—129之间 C.智商>140 D.智商在130—150之间
15、《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属于以下哪种气质类型?(D)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6、强、平衡而不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C)。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7、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A)。
A.性格差异 B.气质差异 C.能力差异 D.兴趣差异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8、下面不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D)。A.信念 B.兴趣 C.动机 D.气质
19、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B)A.需要 B.气质 C.动机 D.世界观
20、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叫做(A)。A.能力 B.应激 C.性格 D.定势
21、“情绪反应慢、能自我控制”属于哪种气质类型?(B)A.抑郁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多血质
22、强、平衡而不灵活的神经类型称为(A)。
A.安静型 B.抑制型 C.兴奋型 D.活泼型
23、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叫(A)。
A.个性 B.气质 C.能力 D.性格
24、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主要表现在(D)。
A.需要、动机、世界观 B.理想、信念、世界观 C.兴趣、动机、世界观 D.兴趣、爱好、理想
25、“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B)。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26、认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观察的精细性与粗略性、思维的深刻性与肤浅性属于(B)。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27、人的气质类型在社会评价上(B)。
A.有好有坏 B.无好坏之分 C.都是好的 D.都是坏的
28、绘画能力属于(B)。
A.一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创造能力 D.实践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
1、目前最有影响,也最权威的智力量表有(ABE)。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比奈智力测验 B、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C、绘人测验 D、投射测验 E、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2、个性具有如下特征(ABCDE)。
A、先天性与后天性 B、共同性与差异性 C、稳定性与可变性 D、独立性和统一性 E、客观性和能动性
3、下列属于个性的是(ABCDE)
A、需要 B、性格 C、动机 D、世界观 E、气质
4、个性的结构主要包括(BC)。
A、人格 B、个性倾向性 C、个性心理特征 D、自我意识 E、个性情感特征
第十一章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一、单项选择题
1、“酸葡萄”故事是一种(C)。
A、否认 B、投射 C、合理化 D、补偿
2、王强考试不及格时总是说:“那些考得好的人都是靠死记硬背的,并不能证明他们有能力,我考得差也不说明我没有能力,其实分数是无所谓的。”这是(A)。A、合理化 B、反向作用 C、补偿 D、压抑
3、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心理因素有(C)。
A、文化环境 B、学校类型 C、心理发展 D、教师
4、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时期是(B)A、幼儿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5、奠定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础的是(B)。A、社会 B、家庭 C、学校 D、教师
6、“前有狼,后有虎”是一种(A)。
A、双避式冲突 B、双趋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醍趋避式冲突
7、不成熟的冲突解决方式有(D)。
A、重建 B、轮流 C、选择 D、逃避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8、“进退维谷”是一种(B)。
A、双薋式冲突 B、双遽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9、针对精神疾病和心理异常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防止病情的⠇展和䁶化,这是心理卫生工作(B)水平的任务。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 四窧
10、以下不能用来衡量心理健康的料法是(C)。A.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浉验 B.主题统觉测验
C.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D.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11、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失衡而产生的一种心身紧张状态称为(A)。A.应激 B.性格 C.能力 D.定势
12、生病了既怕病痛,又怕打针吃药是一种(C)。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13、美国学者罗森发现,存在两个明显的需要心理治疗的高峰期,它们是(C)。A.6岁和10岁左右 B.6岁和15岁左右 C.10岁和15岁左右 D.8岁和10岁左右
14、专家强调,有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教养方式是(D)。A.过度保护型 B.控制型 C.过度放纵型 D.民主型
15、“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一种(C)。
A.双避式冲突 B.趋避式冲突 C.双趋式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6、表示抗挫折能力的指标是(B)。
A.挫折经验 B.挫折耐受性 C.目标 D.需要
17、心理防卫机制是经常表现与使用的心理方法,较为成熟的积极的防卫形式是(D)。A.合理化 B.否认 C.认同 D.升华
18、以恐惧、担心为主要特征是以下哪种应激状态常见的心理反应(A)。A.焦虑 B.认识功能障碍 C.自我估价降低 D.消极情绪
二、多项选择题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适应问题是(ABD)。
A、恐惧 B、抑郁 C、紧张 D、情感冲动 E、失眠
2、挫折后的心理反应有(ABCD)。
A.攻击 B.冷漠 C.幻想 D.退化 E.固执
第十二章 教师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这一职业最显著的标志是(D)。
A、学生楷模 B、严格管理者 C、心理医生 D、知识传授者
2、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A)。
A、教师角色认知 B、教师角色体验 C、教师角色期待 D、没有正确答案
3、教师的注意力特征主要表现在(B)。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稳定性
4、教师的意志品质表现出选择教育决策的(C)。A、自觉性 B、坚韧性 C、果断性 D、自制性
5、下列属于课堂背景中教学人际关系构成要素的是(C)。A.表扬 B.惩罚 C.理解 D.强化
6、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组织能力是(D)。A.组织知识结构的能力 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C.组织教材内容的能力 D.组织教学的能力
7、教师往往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是由于教师扮演了(B)。A.知识传授者 B.学生楷模 C.学生家长代理人 D.严格管理者
8、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属于(D)。A.认识能力 B.创造能力 C.一般能力 D.特殊能力
第二篇: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理论习题答案
112.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C)
A.老鼠打洞 B.吃酸的东西会流唾液C.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 D.蜘蛛织网
113.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铃声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铃声是(A)A.条件刺激 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14.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理论基础的人是(D)A.斯金纳 B.桑代克 C.班杜拉 D.华生
115.“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句话出自(D)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米尔顿 D.华生
116.小刚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刚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D)的学习。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C.动作技能 D.态度 117.学习的“试误说”是由(C)提出来的。A.苛勒 B.杜威 C.桑代克 D.班杜拉
118.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A)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条件反射
119.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D)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120.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C)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21.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A)
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B.经典条件作用理论C.精神分析理论 D.认知理论 122.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B)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励 D.惩罚 123.负强化是指(C)
A.呈现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B.呈现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C.撤销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D.撤销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124.对于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旦发现他有好的表现,马上给予表扬。这种鼓励能帮助他逐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养成良好品行。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D)A.消退 B.间隔强化 C.负强化 D.正强化
12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D)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126.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D)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127.“杯弓蛇影”是一种(A)现象。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128.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月不准吃肯德基,这种做法属于(C)A.正强化 B.消退 C.惩罚 D.负强化
129.完形一顿悟说认为,学习的实质是(C)
A.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B.形成认知地图C.形成新的完形 D.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130.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C)A.发现学习B.合作学习C.观察学习D.有意义学习131.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是属于(C)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132.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D)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服教育 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13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134.提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地图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A.桑代克 B.苛勒 C.布鲁纳 D.托尔曼
135.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C)存在的。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136.提出程序教学并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理论基础的心理学家是(A)A.斯金纳 B.布鲁纳C.加涅 D.桑代克
137.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A)
A.发现学习B.合作学习C.接受学习D.掌握学习138.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A)
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139.“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B)的教学技术。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的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14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B)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教学 D.程序教学 141.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B)A.布鲁纳 B.斯金纳C.加理 D.金布尔
142.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念是学习了(C)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143.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D)
A.形成条件反射 B.形成整体完形C.同化 D.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144.(D)强调“废除教师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A.认知结构主义学习理论 B.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45.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A)A.动态性 B.客观性C.永恒性 D.普遍适应性
146.为了打击社会的不良行为,国家常用“杀一儆百”的做法,其理论依据是(C)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 D.期待惩罚理论 147.认知结构是指(D)
A.学科的知识结构B.学科知识发展的顺序 C.教材编排的结构D.个人已有知识的内容和组织 148.下面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C)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D.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149.学习的意义在于(A)A.促进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B.获得好的成绩C.适应社会发展D.个体生活的需要 150.学习是人类和动物普遍存在的现象,这说明学习是(D)A.形成思想的必要条件B.掌握技能的必要条件 C.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D.有机体适应阶段的必要条件
151.学生通过学习后,能说出诚信的含义。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这属于(A)A.言语信息学习B.心智技能学习C.认知策略学习D.态度学习152.在学习内容上,学生的学习以(D)为主
A.书本知识B.课堂教学C.教师指导D.掌握前人的经验和行为规范 153.属于高级规则的学习活动的是(A)A.问题解决B.概念学习C.规则学习D.接受学习
154.在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B)是指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
A.连锁学习B.信号学习C.概念学习D.刺激-反应学习
155.学生学习“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种学习属于(C)A.连锁学习B.辨别学习C.规则或原理学习D.概念学习156.下列不属于桑代克试误说学习理论基本规律的是(C)A.准备律B.练习律C联结律D.效果律
157.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这种反应称为(D)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 158.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指(C)A.获得B.消退C.泛华D.分化
15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A)A.斯金纳B.桑代克C.苛勒D.巴甫洛夫
160.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都属于的条件作用类型是(B)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
161.奥苏泊尔认为,有一种学习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叫做(C)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162.下列不属于意义学习条件的是(C)
A.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有逻辑性B.学生必须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
C.学习必须先呈现一种引导性材料D.学生必有积极主动将新知识和以往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163.(B)学习理论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A.尝试-错误B.建构主义C.信息加工D.认知结构 164.下面观点不符合建构主义思潮的是(C)A.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B.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C.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D.教学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165.下列不是学习现象的是(B)
A.公务员每天看新闻B.学生每天做广播体操 C.近墨者黑D.幼儿与生人接触时间长了就不怕生了
166.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A)A.不同的学习结果B.学习层次的高低C.学习情境的简繁D.学习水平的优劣 多选
167.学习的本质属性是(A BC)A.学习产生的变化是持久的
B.变化的既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部的心理结构
C.学习产生的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引起的 D.学习不受后天环境影响 E.学习具有先天遗传性
168.按学习的内容,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ABC)
A.知识的学习B.技能的学习C.行为规范的学习D.认知策略E.态度 169.按学习的方式,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AB)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E.认知策略 170.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ABCE)A.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建立的 B.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C.强化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D.认知结构是学习的基础 E.习惯化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171.人本主义对有意义学习的理解是(ABCD)
A.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 B.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
C.学习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等发生变化 D.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 E.学习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172.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规律主要有三条,分别是(ACE)A.效果律 B.强化律 C.练习律 D.消退律E.准备律 173.下列属于操作性条件作用基本规律的是(BCE)A.习得 B.正强化 C.负强化 D.消退E.惩罚 174.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ABCE)A.习得 B.消退 C.泛化 D.强化E.分化
175.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ACDE)四个子过程。A.注意 B.识记 C.保持 D.复现E.动机 176.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个过程是(ACE)
A.新知识的获得 B.知识的储存 C.知识的转化 D.技能的形成E.知识评价 177.建构主义学习观主要是(ABD)
A.主动建构性 B.社会互动性C.知识只是一种解释和假设 D.情境性E.强调学生经验的差异性
178.班杜拉认为强化分为(ABC)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正强化E.负强化
179.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集中在对(ABC)的描述上。A.知识观 B.学习观 C.学生观 D.态度观E.教学观
180.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属于奥苏贝尔提出的组织学习的原则和策略的有(BCD)
A.最近发展区 B.逐渐分化 C.整体协调 D.先行组织者E.下位学习181.关于布鲁纳的学习理论说法正确的是(ABE)A.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
B.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一般理解 C.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
D.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 E.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182.下列属于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是(BCE)A.桑代克的联结理论 B.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C.格式塔学习理论 D.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E.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
183.学生的学习特点是(ABCD)
A.以间接经验为主B.有他人的指导C.有计划、有目的D.以语言为中介 184.学生的学习内容有(ABDE)A.知识、技能的掌握B.学习策略的掌握C.潜意识的挖掘 D.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E.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第三篇:心理学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D)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建立在________的基础之上。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研究法
(A)
2、科学心理学之父是。
A.冯特 B.华生 C.马斯洛 D.弗洛伊德
(C)
3、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冯特、铁钦纳是结构主义的代表 B.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 C.魏特海墨是机能心理学派的代表 D.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
(B)
4、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研究的方法是________。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研究法
(C)
5、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有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心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A.结构主义 B.精神分析 C.机能主义 D.行为主义
(B)
6、被称作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是
学派。
A.行为主义 B.人本主义 C.精神分析 D.认知心理学
(C)
7、能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相关法 D.访谈法
(C)
8、创建第一个心理科学体系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 B.詹姆斯 C.冯特 D.铁钦纳
(B)
9、操纵和控制变量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案法 D调查法
(B)
10、由实验者操纵的,被假定为可影响行为的可能原因的变量是。
A.自变量 B.因变量 C.中介变量 D.无关变量
(C)
11、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各种经验是指,研究者操纵刺激(视觉的、听觉的、皮肤觉的等),使之有系统地变化,让被试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如按键)或报告自己对于某种刺激的感受。这种“内省法”属于现代心理学的哪个流派? A、功能主义 B、行为主义 C、结构主义 D、精神分析
(C)
12、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基本择偶标准(如年龄)在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中具有明显的普遍性,根源在于早期人类男性和女性在繁殖和抚养方面所面临的不同的适应性问 题。”这一观点属于当代心理学取向中的哪一个分支?
A、生理心理学 B、行为遗传学 C、进化心理学 D、认知神经科学
(A)
13、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
A、观察法 B、调查法 C、个案法 D、相关法
(A)
14、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若研究者希望了解两变量之间关联到什么程度,则应该选用________。
A、相关法 B、实验法 C、个案法 D、调查法
(B)
15、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揭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确立关系的派别是__________。A、功能主义 B、行为主义 C、完形主义 D、人本主义(B)
16、詹姆斯是 学派的代表人物。
A.结构主义 B.功能主义 C.行为主义 D.人本主义
(C)
17、警察手持摄像机站在街头拍摄车辆违法行为,此时警察的身份是,结果发现车辆违法行为的发生率大大低于不摄像时,这是因为出现了。A、参与观察者,观察者效应 B、参与观察者,观察者偏差 C、非参与观察者,观察者效应 D、非参与观察者,观察者偏差
(C)
18、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定好的问题向被研究者提出,在面对面的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这种心理学研究方法属于: A.测量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B)
19、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A 对感觉元素的描述 B 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D 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A)20、强调“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而是大于部分之和”的心理学学派是:
A、完形主义 B、功能主义 C、建构主义 D、构造主义
(D)
21、________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1876 B、1877 C、1878 D、1879(D)
22、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特点是:
A、分析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 B、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C、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 D、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A)
23、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A、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 B、第一本心理学著作的问世 C、第一个心理学流派的形成 D、心理学名词的产生
(A)
24、实验法最独特的优点是:
A、能得到因果关系 B、产生操作性定义
C、找到可能存在的混淆变量 D、确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关系
(C)
25、强调性欲是人的所有本能冲动中持续时间最长、冲动力最强观点的心理学派是 :
A.人本主义 B.机能主义 C.精神分析 D.行为主义
(D)
26、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
A、韦特海默 B、华生 C、斯金纳 D、詹姆斯(C)
27、认知心理学源于对 心理学的反对:
A、格式塔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构造主义
(D)
28、受调查者在应答时倾向于表现自己积极一面的程度称之为:
A、观察者偏差 B、拟人化偏差 C、默许偏差 D、社会赞许性
(B)
29、进行心理学研究时,如果要全面深入探讨某一种非人为引起的现象,最合适的方法为:
A、观察法 B、个案法 C、相关法 D、调查法
(C)30、有研究者发现,冰淇林销量和犯罪率相关显著,这种相关实质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虚假相关 D、无相关
(A)
31、下列哪种学派反对内省法,主张客观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方法来进行研究?
A、行为主义 B、人本主义 C、结构主义 D、精神分析
(C)
3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创立者: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C)
33、和机能主义相比,结构主义更关心意识经验的:。A.方式 B.原因 C.内容 D.具体场所(B)
34、心理学的实验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
A.情境实验 B.现场实验 C.参与实验 D.模拟实验
(D)
35、最早提出“认识你自己”这一命题的哲学家是。
A.冯特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A)
36、意识流学说的提出者是
。A.詹姆斯 B.斯金纳 C.马斯洛 D.弗洛伊德(C)
37、下列心理学派与其代表人物,正确匹配的是。
A.机能主义——冯特 B.格式塔——铁钦纳 C.认知学派——奈赛尔
D.构造主义——詹姆斯
(D)
38、强调本我是人格发展动力的学派是。
A、格式塔 B、人本主义 C、构造主义 D、精神分析
(C)
39、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
A.詹姆斯 B.斯金纳 C.马斯洛 D.弗洛伊德
(B)40、有研究表明,天气越热,强奸案发生越多。该研究属于。
A.因果研究
B.相关研究
C.个案研究
D.纵向研究
(D)
41、通过自由联想寻找行为的潜意识动机的的心理学派是。
A、格式塔 B、人本主义 C、构造主义 D、精神分析
(B)
42、某次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越多,他们的学习成绩越差。该研究属于。
A.因果研究 B.相关研究 C.个案研究 D.纵向研究(B)
43、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标志性事件是:
A.亚里士多德发表《论灵魂》
B.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冯特创建心理学实验室 C.1900年,弗洛伊德《梦的解析》问世
D.1913年,华生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
(B)
44、以下相关系数,表示两个变量的相关程度最低的是:
A.-0.9 B.-0.5 C.+0.8 D.+0.7(D)
45、下列属于人本主义的观点的是:
A.心理学的目的是揭示有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意识的功能 B.主张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确定关系
C.主张了解个人当前的观念和行为的潜意识根源 D.主张研究人性的积极方面,促进人的潜能和价值的实现(A)
46、精神分析的方法主要是:
A自由联想法 B.调查法 C.访谈法 D.问卷法
(B)
47、电影《爱德华大夫》诠释了 学派的观点。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功能主义
(A)
48、在下列方法中,哪种方法可以更好地获得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的真实行为?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相关法 D 调查法
(C)
49、在下列方法中,哪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调查很多人,同时获得大样本数据?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问卷法 D 访谈法
二、多项选择题:
(BD)
1、下列人物___________是人本主义取向的心理学家。
A.弗洛伊德 B.马斯洛 C华生 D.罗杰斯
(ABCD)
2、心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有。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个案法(AD)
3、调查法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
A、问卷法 B、个案法 C、观察法 D、访谈法
(AC)
4、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中,_________属于理论任务。
A、描述 B、预测 C、解释 D、控制
(BC)
5、下列人物___________是行为主义取向的心理学家。
A.弗洛伊德 B.斯金纳 C.华生 D.苛勒
(AD)
6、行为遗传学主要是用以确定遗传对行为的影响,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A、选择性繁殖 B.、访谈法 C.、个案法 D、双生子研究
(ABC)
7、心理学的科学性体现在:
A、客观性 B、系统性 C、可验证性 D、特异性(ABC)
8、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
A、意识 B、前意识 C、潜意识 D、后意识
三、填空题
1.心理学的目标是描述,解释,预测和 控制。
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 规律的科学。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 行为主义 学派的代表人。
4.在心理学实验中,如果研究者和被试都不知道谁在接受实验处理,这种研究叫做 双盲实验。
5.观察法是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性的方法。为了保证观察的客观性,研究者要注意三点,分别为: 观察者效应、观察者偏差、拟人化错误。
6.行为主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花生 创立的一个心理学派,1913年,他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这篇论文的发表就标志着行为主义的创立。
7.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从而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___因果____关系的方法。
8.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从而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是实验法_______。
9.心理学中的“安慰剂效应”是指 被试以为自己接受了自变量的影响而实际上所受的只是自己期望的影响。
10.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 探索心里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11.由实验者操纵控制并且能产生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变量是 自变量。12.根据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的特征和程序来界定变量的方法称为 操作性定义。13.从总体中获得样本的过程称之为 抽样。
14.一个研究者告诉你他/她的主要目标在于寻找一些基本的元素来理解人类的心理经验。他/她的这种取向能从历史上的那个流派中找到根源: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15.观察者只看他们希望看见的东西,而对一些与研究者的期望不一致的现象视而不见,这种现象叫做 观察者偏差。
16.在心理学研究中,除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可能影响因变量的因素被称作_额外变量______________。17.认知学派用 计算机 来比拟人的信息加工过程。
18.通过有计划的观察被试活动,搜集资料,分析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是 观察法。
四、判断改错题:
1、心理学研究中运用观察法能够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心理学研究中运用实验法能够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客观反映。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冯特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詹姆斯“美国心理学之父”
4、心理学研究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两种。正确 5、20世纪50年代,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势力。正确
6、在心理学研究中,调查法是指对某个人或某团体(一个家庭或一个班级)进行全面深入了解的方法。
在心理学研究中,个案法是指对某个人或某团体(一个家庭或一个班级)进行全面深入了解的方法。
7、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的实验法中,由研究者所操纵的变量是无关变量;控制的变量是自变量;测量的变量是因变量。
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的实验法中,由研究者所操纵的变量是操纵自变量;控制的变量是控制无关量;测量的变量是因变量
8、心理学是一门只研究人的学科。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以及动物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五.简答题
1、简述心理学的目标。答 描述 解释 预测 控制
2、简述心理学的定义和含义。
答 心理学研究对象包括人和动物 心理学研究行为和心理及其的相互关系 是一门学科
3、简述行为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
答 主张将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目的是揭示刺激和反应的确定关系 即S-R 主张客观方法 如观察法 实验法 行为时环境的结果
可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确定关系预测动物和人的行为 主张将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4、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研究人的潜能和价值的实现 主张以问题为中心 人有自由意志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5、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确定研究对象 界定概念和测量工具 选择研究方法
数据处理 结果解释以及推论
6、简述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 :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食物的特征或规律性的方法。调查法 :调查法是预先拟就所要了解的问题,让被调查者回答这些问题以获得研究所需资料的方法
个案研究法 :是指对某个人或某团体进行全面深入了解到方法
实验法:观察往往是科学研究的开始,它主要用于描述性的研究,用于发现事实和问题。相关法:相关法就是了解两种变量之间关联到什么程度的方法。
7、简述心理学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构造主义 :冯特 铁钦纳 主张心理学研究人的意识,采用内省法。机能主义:詹姆斯,主张心理学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主张研究知觉和意识的组织。
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主张心理学应当研究可观察的外显的行为,采用实验法。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认为人在童年时期的潜意识经验及其导致的内心冲突是心理障碍的根源。
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奈瑟、西蒙,广义上,研究人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狭义上,研究人接收、存储、提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
8、简述实验法的含义、优点与缺点。
含义:控制无关变量, 操纵自变量从而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优点:能控制无关变量, 推论因果关系;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 可有计划引起某种行为现象发生;可使某种行为在不同条件下重复发生, 反复观察验证。有些问题无法以实验的方式进行探讨。
9、简述心理学研究中相关法和实验法的差别。
相关法中的变量往往是自然变化的,而实验法中自变量是研究者操控的; 实验法中被试往往是随机分配的,而相关法并非如此;
实验法能较好的明确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相关法往往只能揭示相关关系,不能很好的明确因果关系;
实验法往往是理论检验性的验证性的,而相关法则更多的是探索性的; 相关能较高效的检验许多的关系,而实验法则往往只针对少数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四篇:成考教育理论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后像
2.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
B.视觉
C.色觉
D.知觉.3.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4.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这属于()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深度知觉
D.方位知觉
5.煤块被强光照射时,人们仍认为它是黑的,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6.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规律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二、辨析题
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3.一般说,知觉的理解性与过去经验无关。
三、论述题
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A
4.D
5.D
6.B
二、辨析题
1.错误。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正确。人的知觉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即对优先知觉的事物,形成清晰的映象,而对其周围环境的事物,只是当成陪衬和背景,形成模糊的感觉。这种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3.错误。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三、论述题(要点)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正确地组织直观,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必要的。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第五篇:2011教育心理学答案
作业1 1-4章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P16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P18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P18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P34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P59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P39
7、意义学习: P72
8、陈述性知识: P84
9、原理学习: P95
10、迁移: P100
二、简答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P19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P37-38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P43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P63
5、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P86
6、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P102(1)区别:知识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包括正负迁移和顺向逆向迁移。知识应用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共同构成掌握知识的全过程,是知识掌握、原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检验知识理解和巩固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理解和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
(2)联系: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途径。但知识应用并不等于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三、论述: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P45
答: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1)认知差异。包括: A.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B.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C.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A.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B.性格差异。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
(3)性别差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清醒的、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2、试述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P62 学生学习的特点:
①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
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③学生的学习是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学生学习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年龄阶段特点。
①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
②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
③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3、试论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P105--106 答: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
(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
(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4: 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P94--95 答:
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
4、多用变式和比较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创造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素质,是创造型人才的关键特征。是根据一定目的,运 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2、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3、头脑风暴法:是奥斯本提出的培养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作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
4、高原现象:是指在总的进步过程中,会出现练习时而进步、时而退步的波动起伏现象,有时甚至出现进步一时性停顿的现象。
5、原型启发:P129
6、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的个体现象,它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7、他律:又称权威阶段(6---8岁),儿童的品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
8、习俗水平:(9---15岁)这一水平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而服从多项准则,也可以说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希望而服从多项准则。
9、精加工策略 P195
10、元认知策略 P191
二、简答题:
1、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P111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P119
3、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P137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P139--141
5、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哪些方面?P174
6、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P176
7、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P162
8、为了保证有效地复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192
三、论述题:
1、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P129—130
2、试论述如何培养智力技能。P150
3、试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206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三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2.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简言之,就是要求获得优秀成绩的欲望。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3.表现性目标: P251 4.个别化教学: P259
5.课堂评价: P263 6.课堂气氛: P281 7.移情:情又叫感情移入,是指在人际关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
8.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具体来说,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直接妨碍教学或学习过程的行为,以及某些适应不良的行为。总之,问题行为包括品行和人格两个方面。9.趋-避式冲突:P314—315 10.教学设计:
P243
二、简答题
1、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 P220
2、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 P233
3、简述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 P238
4、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 P247
5、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
P253
6、简述现代课堂学习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P278
7、简述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P285-287
8、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P290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226—228
2、论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P293—295
3、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P316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四答案
一、选择题
1、(ABC)
2、(ABCD)
3、(ACD)
4、(B)
5、(ABCD)
6、(B)
7、(BD)
8、(C)
9、(D)
10、(ABCD)
二、名词解释
1、行动研究法 P19
2、自律 P161
3、合作学习P260
4、成长记录袋 P268
5、教师的工作倦怠 P324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四、简答
1、简述小学期间同伴交往的点。P43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P138
3、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229
4、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P32
六、论述:
1、试评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p78—80
2、联系实际,分析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P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