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胡同文化》(大纲版第1册) 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
胡同文化
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胡同(tònɡ)惊闺(ɡuī)安土重迁(chónɡ)...B.伺候(sì)挪窝(nuó)安分守己(fèn)...C.街坊(fɑnɡ)烦躁(cào)怅望低徊(chànɡ)...D.房檩(lǐn)半截(jié)胡同之没(mò)...答案:D 解析:A项,“重”应读“zhònɡ”;B项,“伺”应读“cì”;C项,“躁”应读“zào”。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虚词是()
(1)大雅宝胡同原名大哑巴胡同,__________胡同里曾住过一个哑巴。(2)羊肉胡同当初__________是卖羊肉的。
(3)住在胡同里的居民__________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4)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__________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A.想必 大都 大概 也许 B.大概 也许 想必 大概 C.大概 想必 大都 也许 D.也许 大概 想必 大都 答案:C 解析:“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想必”,表示偏于肯定的推断;“大都”,大多,表示约数;“也许”,表示不很肯定。
3.选出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①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②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③胡同有的很宽阔,如东总布胡同、铁狮子胡同。④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⑤这些胡同两边大都是“宅门”,到现在房屋都还挺整齐。⑥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
A.③⑥⑤②④① B.③⑤⑥②④① C.②④⑥①③⑤ D.⑥③①⑤②④ 答案:B 解析:要注意语段中的总分关系,如句③领起句⑤,④①两句则是由句②引起的。4.下列句子中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B.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居乐业,不大愿意搬家。....C.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D.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答案:D 解析:成语的使用,一方面要看它本身的含义,一方面要考查它使用的语境。A项的“车水马龙”,形容车马来来往往,非常热闹。与后面的“安安静静”意义恰好相反,放在句中,十分恰当。C项的“冷眼旁观”,意思是:用冷淡的眼光在旁边观看。置于句中,与“置身事外”衔接恰当。D项用了两个成语: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这两个成语恰当地体现了“忍”字。B项中“安居乐业”,意为“生活安定,工作愉快”,如果仅从“生活安定”考虑,使用是恰当的,但“工作愉快”与后面“不大愿意搬家”就没有什么关系了。所以这里应使用“安土重迁”。因此,B项为使用成语不恰当的选项。
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最丰富的一项是()A.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B.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C.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居民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D.有的地基柱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答案:C 解析:C项中的“挺”既有“竖立”的意思,又有“强撑着”的意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6.下列各句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B.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
C.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当作“炮弹”攻击秦始皇。D.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答案:D 解析:D项是比较,而非比喻。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A.喧闹(大声说话,声音杂乱)安土重迁(难)..B.席卷(像席子一样)逆来顺受(迎着)..C.凭吊(慰问)策源地(策动)..D.顺民(安顺)怅惘低徊(失意,不痛快)..答案:B 解析:B项中“逆”是“逆境或无理的待遇”的意思。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再见吧,胡同。
8.第一段写了北京民居房屋残破,地基柱下沉,拴马桩、上马石已失原形,井眼、石头棋盘供人凭吊,意在说明什么?“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的含意是什么? 答案: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北京的胡同将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而消失。
9.作者谈到看了照片后人们会产生“怀旧情绪”和“伤感”之情,可又说“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如何理解?
答案:胡同文化也将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而日趋消失,这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必然。10.从“再见吧,胡同”一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答案:意在提示人们:胡同和胡同文化将一起随着商品经济改革的大潮而逐渐消失,改革之后新思想新文化将会兴起。
11.这三段文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对昔日胡同生活的无限留恋。但由于这种文化有封闭守旧的一面,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它必定要被淘汰,作者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是可贵的。最后一句:“再见吧,胡同。”末尾用句号而非感叹号,表现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12.本文的语言精练且有京味,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充分地表现了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请
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分析。(1)虾米皮熬白菜,嘿!
(2)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答案:(1)一个“嘿”,朴素亲切,大众化、口语化,充分体现了北京市民吃了虾米皮熬白菜之后的那种极其满足的表情。体现出了北京人的易于满足。
(2)该句非常富有表现力,既是对别人的无可奈何,又是自我安慰,表现了作者对北京人的那种忍耐性格的佩服和调侃。雅俗杂陈,带有浓浓的北京方言味道。13.文章第一段说:“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请指出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
A.方正对北京人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独门独院”和“大白菜文化”上。B.方正对北京人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安土重迁”和“忍”字上。
C.“独门独院”的四合院,使北京人形成了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的封闭式心理。D.方正的“安土重迁”和“忍”的思想,实际上是一种不思进取、落后保守的思想。答案:D 解析:“忍”的思想实际上是一种“在封闭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的逆来顺受,不愿惹是生非的思想”,不属于不思进取。
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北京的四合院
北京的四合院历史十分悠久,是一种传统的而且建筑形式比较成熟的住宅。在高楼四起的北京,它仍是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四合院,顾名思义是四面围起的院落。现在大多数的四合院已经很残破,里面的结构也因为居民多年改造而失去本来面目。但是只要我们多观察几个院落仍可发现四合院比较显著的特点和独特的建筑形式。
四合院是一种封闭的住宅,房屋基本是对称建造的。这样的居处,能给人安定、平稳的舒适感,它的砖瓦、门窗等,到处都有中国汉民族的特色。
最常见的四合院有三进院落,整个布置在一条轴线上。它的院墙一般是灰色的,也有白墙黑瓦的。开门的一面墙上均匀地开一排窗,墙头有脊瓦,很明显,墙的另一面就是一排住屋。门开在东边的一侧,它几乎可说是整个院子最鲜明、最讲究的地方。大多数门漆为朱红色,一般是两扇,门前有阶台来抬高门基,这样下雨时水不易流进去。门上方是饰有砖雕的顶盖,圆瓦上的花纹很优美。大门的左右往往有石狮、石墩等石雕。四合院的大门着意表现了院主的身份气派。从它来判断住家当年的贫富,一目了然。
进门是影壁,上面也有优美的砖雕,起压缩空间和隔绝内外的作用,壁前常有石台和花木装饰。
影壁后就是第一进院落。那是一排坐南向北紧靠院墙的房屋,叫做倒座。倒座对面是垂花门,很华丽,比起大门来要精致得多。我们就可以知道门里必是四合院的主要部分——第二进院落了。此院是过去院主人家眷所居,院里空间比第一进大了许多,比较平整讲究。正面朝南的大屋是正屋,两边有厢房,气势就比正屋小多了,体积也缩小,尊卑高下是极易判断的。显然正屋是一家之主的房间,厢房是子弟所居。院里有齐整的砖路,并栽有树木花卉,环境幽静,有居家气氛。
第三进院落在正屋后面,有门相通,也有一排坐北朝南的小房,叫罩房。第一、三进院落是仆人居住的房间和仓库所在。对正院有一种围护和陪衬的作用。
四合院集中了中国民间住宅结构的精华。它的门、窗、影壁采用了巧妙的木雕砖刻,实用美观,恰到好处地分割了空间,不能不说是居住的良好环境(当然不是指现在院内的拥挤
状态)。
四合院反映中国封建制度的森严等级观念和对个人的禁锢。它高墙深院,与世隔绝,无论从房间大小、位置还是装饰,无不体现家族中的老少尊卑。但是这种住宅从大到小,都渗透了中国的民族特色,不愧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现在那造型古拙、构图优美的四合院越来越少,我们要尽量保护一部分,以便欣赏研究。14.解释文中两个术语的含义。(1)影壁:(2)厢房: 答案:(1)影壁:正对大门,起压缩空间和隔绝内外的作用,上面饰有优美砖雕的墙。(2)厢房:指紧挨正屋两侧,体积较小,供子弟居住的屋子。15.请结合文段,概括“四合院”最主要的建筑特点。答案:(1)封闭式住宅,(2)基本上是对称建筑,(3)构图优美,(4)装饰木雕砖刻。16.四合院反映了怎样的文化传统?请简要说明。
答案:四合院反映出中国封建制度的森严等级观念,体现家族中的老少尊卑,表现出对个人的禁锢。
第二篇:语文大纲版第3册 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词七首
词七首
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酹酒(lâi)黍离(shǔ)骤雨初歇(zhîu)...B.怆然(cānɡ)憔悴(qiáo)夜雪初霁(qí)...C.纤云(qiān)悲戚(qì)羽扇纶巾(lún)...D.迢迢(tiáo)戍角(shù)无语凝噎(yâ)...答案:A 解析:B项“怆”应读“chuànɡ”,“霁”应读“jì”;C项“纤”应读“xiān”,“戚”应读“qī”,“纶”应读“ɡuān”;D项“噎”应读“yē”。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不堪回首 仓皇北顾 雕栏玉砌 B.暮蔼沉沉 兰舟摧发 乍暖还寒 C.惊涛拍岸 舞榭歌台 故磊西边 D.烽火扬州 寻常巷陌 豆寇词工 答案:A 解析:B项蔼—霭,摧—催;C项磊—垒;D项寇—蔻。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犹抱琵琶半遮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A. B.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C. D.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门前冷落鞍马稀.答案:C 解析:A项的两个“犹”都是“还是”“仍是”的意思;B项中的两个“念”都是“思念”“惦念”之意;D项中的两个“纵”都是“纵然”“即使”之意。而C项的两个“冷落”,一为“冷清、孤寂”,一为“不热闹、人迹少”。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B.这件事顺利解决后,敬老院的老人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和睦相处、白头偕老。....C.一时间,访问的、请演说的、要签名的、介绍经验体会成功秘诀的,闹得不亦乐乎。....D.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宾馆规定所有工作人员,对待每一位宾客都要相敬如宾,微笑服....务。答案:C 解析:A项,狭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遇见了,不容易让开。多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B项,白头偕老: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C项,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D项,相敬如宾:形容夫妻相互尊重,像对待宾客一样。5.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选出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C.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
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答案:B 解析:A项应为“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C项应为“早岁那知世事艰,北望中原气如山”;D项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6.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词是古代诗歌的变式,称“长短句”,是按照一定的曲调填写的,根据词的字数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等。
B.词一般有两段,在词中叫“片”。“片”就是“遍”。因此,词中的“遍”就是音乐乐曲的一段,上下两片就是由两段乐曲组成的一个曲子。
C.词除了被称为“长短句”之外,还有“诗余、乐府、曲子词”等别名。D.词“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所以后人的创作一般都是按调填词的,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答案:A 解析:词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等。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7—9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7.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的开篇,即显示出诗人的广阔视野:它不仅描绘大江非凡的气势,且囊括了许多古代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B.“故垒西边„„三国周郎赤壁。”诗人直抒胸臆——由对古代英雄的神往,而启步去追寻他们的足迹;且将“赤壁”冠以“周郎”,则暗示出他所思慕的英雄乃是周郎!
C.“小乔初嫁”以这一情节入词,不仅在于要表现英雄美人璧合珠联,表现周瑜的雄姿英发;更在于揭示周瑜同孙权的密切关系,从而表现孙权对周瑜的信赖有加。透过诗句背后,则隐含着诗人不被信任、不被重用的叹息。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正是内心苦闷和哀伤的外露。然而,可贵的是,诗人并未由此而消沉、颓废、及时行乐;相反,他以酒祭江,所表达的正是对英雄的缅怀和景仰。答案:B 解析:B项反引诗句,并非直抒胸臆;对古代英雄的景仰只能说是含蓄曲折地表达。8.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江山依旧,英雄无觅。作者登临北固亭,自然想到孙权
当年这位在京口建功立业的英雄。表达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向往。B.“舞榭歌台”至“气吞万里如虎”,写刘裕的英雄业绩。刘裕曾住过京口,两次从京口出发,生擒燕王和秦王,成就北伐大业。诗人借此讽刺南宋王朝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达自己主张收复中原的决心。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三句借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的故事,警告当朝统治者,不可好大喜功,冒险北伐,而要作好充分的准备。D.“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三句,描写侵略者得手以后大肆挥霍奢靡的场面,表达诗人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愤慨和收复失地的坚强决心。答案:D 解析:对词的内容的理解要概括作者的思路来把握,不能凭主观臆断。“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已从“四十三年”前回到现实,而不是对以前内容的回忆。9.对《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两词中有关诗句的语言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带有豪迈奔放的风格,营造出开朗高阔的意境,如①③。
B.文字洗练,该用的动词省略不用,却不影响表达效果,如①③句中的个别句子。C.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语言富有表现力,如②。D.反问句的使用,加强了语气,更有助于感情的抒发,如④。答案:C 解析:C项,第②句中没有议论。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
(一)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0—11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10.对这首元曲词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和曹操。答案:D 解析:D项,应是孔明,而非刘备。
11.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答案:C 解析:C项并没有比较。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13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12.选出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A.周邦彦是北宋词人,做过不太大的官,其词多写闺情、旅思。词风典丽精工,形象丰满,格律严谨。
B.本词写羁旅孤栖的情景,读来颇有一股清峭之气,看似平淡无奇,而真情荡漾。
C.上阕写出日间情景,于明处写景,暗处抒情,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默立客舍庭中思念亲朋,一声长鸣传来,回望苍穹,不见雁影,留下的更是沉重的寂寞。
D.下阕写夜间情景,于暗处抒情,衬以典型的环境,情景交融。下阕写旅伴们聚散无常,愈衬出离人之苦,又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清醒的人难熬漫漫长夜,此情此景诚何以堪。答案:D 解析:D项于明处抒情。
13.词的上阕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案:描绘出了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的凄清的秋景。
第三篇:语文:呐喊(自序)(大纲版第1册) 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
《呐喊》自序
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丝缕(lǚ)甘蔗(zhe)茁壮(zhuó)...B.愤懑(mèn)蒲扇(pú)侥幸(jiǎo)...C.敷衍(yǎn)慰藉(jí)伊(yī)...D.抹杀(mǒ)模样(mú)奚落(xī)...答案:C 解析:C项中“藉”应读“jiè”。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不名一钱 振臂一呼 学籍 B.慷慨激昂 高不可攀 敷衍 C.扑朔迷离 怨天尤人 贸然 D.金榜提名 泽被后世 奚落 答案:D 解析:D项,金榜提名—金榜题名。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以为在这途路(经历或过程)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B.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这里指不拘泥于事物真..实情况的一种写法)。C.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重要的事情),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D.我感到未尝经验(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答案:D 解析:D项,经验:指亲身经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世态炎凉。....B.《新生》的出版之期接近了,但最先就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资本,结果只剩下不名一钱的三个人。....C.经过劳动改造,犯人张三出狱后,遵纪守法,秋毫无犯。....D.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顺理成章了。....答案:B 解析:A项“世人的”与“世态炎凉”重复;C项“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也不侵犯群众利益,用在此处不恰当;D项“顺理成章”不合语境。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那一回以后,我便不再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B.通过这次经历,使我彻底转变观念。
C.序言,简称序,是用来写在著作正文前的文章。
D.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答案:D 解析:A句中“不再”与“并非”冲突;B句中缺少主语;C句中“用来”多余。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1题。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
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6.第四段“听将令”一词在文中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答案:“听将令”指服从当时先进文艺的要求。7.“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使得作品有什么意义? 答案:意义:革命后继有人,在黑暗中给人以希望。
8.作者为什么不愿把“自以为苦的寂寞”传给“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答案:不愿让青年悲观寂寞,要让他们看到光明和希望。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2)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3)使他不惮()于前驱 .(4)那倒是不暇()顾及的 ..(5)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 .答案:(1)靠近,接近(2)姑且 安慰(3)怕,畏惧(4)没有时间(5)顾虑 10.第三段中“我的确信”的具体含义是()
A.确信无法唤醒沉睡的人们。B.确信“铁屋子”万难破毁。C.确信“铁屋子”定能破毁。D.确信革命定会成功。答案:B 解析:“我的确信”就是作者在“铁屋子”一段话中所表明的自己的观点。11.第四段最后一句中“梦”的含义是()A.救治被误诊的病人和促进祖国的更新。B.以文艺为利器,改变国民精神。C.对国家和民族抱有美好的希望。
D.作者青年时曾经树立的救国救民的志向、美好的希望和理想。答案:D 解析:要把“我”青年时的梦和今天的梦结合起来看,不可单取其一。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鲁迅先生全集序 蔡元培
“行山阴道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令人应接不暇”;有这种环境①,所以历代有著名..的文学家、美术家,其中如王逸少的书,陆放翁的诗,尤为永久流行的作品。最近时期,为旧文学殿军的,有李越缦先生,为新文学开山的,有周豫才先生,即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本受清代学者的濡染,所以他杂集会稽郡故书,校嵇康集,辑谢承后汉书,编汉碑帖、六朝墓志目录,六朝造像目录等,完全用清儒家法,惟彼又深研科学,酷爱美术,故不为清儒所囿,而又有其他方面的发展,例如科学小说的翻译,《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等,已打破清儒轻视小说之习惯,又金石学为自宋以来较发展之学,而未有注意于汉碑之图案者,鲁迅先生独注意于此项材料之搜罗;推而至于《引玉集》《木刻纪程》《北平笺谱》等等,均为旧时代的考据家赏鉴家所未曾著手。
先生阅世既深,有种种不忍见不忍闻的事实,而自己又有一种理想的世界,蕴积既久,非一吐不快。但彼既博鉴而又虚衷,对于世界文学之作品,有所见略同者,尽量的移译,理论的有卢那卡尔斯基,蒲力汗诺夫之艺术论等;写实的有阿尔志跋绥夫之《工人绥惠略夫》、果戈理之《死魂灵》等;描写理想的有爱罗先珂及其他作者之童话等,占全集之半,真谦而勤了。
“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的块垒”,虽也痛快,但人心不同如其面,环境②的触发,时间..的经过,必有种种蕴积的思想,不能想到一种相当的译本,可以发抒的,于是有创作。鲁迅先生的创作,除《坟》《呐喊》《野草》数种外,均成于一九二五至一九三六年,其文体除小说三种,散文诗一种,书信一种外,均为杂文或短评,以十二年光阴成此多许的作品,他的感想之丰富,观察之深刻,意境之隽永,字句之正确,他人所苦思力索而不易得当的,他就很自然地写出来,这是何等天才!又是何等学力!
综观鲁迅先生全集,虽亦有几种工作,与越缦先生相类似的,但方面较多,蹊径独辟,为后学开示数法门,所以鄙人敢以新文学开山目之。然欤否欤,质诸读者。
民国二十七年六月一日
12.文章第一段和第四段都出现了“环境”一词,请根据语境加以解释。环境①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②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自然环境。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3.第三段画横线的句子中,“蕴积”一词指的是什么?第四段有语“于是有创作”,请回答: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搞创作? 答案:“蕴积”是指“种种不忍见不忍闻的事实”和“一种理想的世界”。创作的缘由是指要抒发蕴积的思想。
14.蔡元培对鲁迅先生“敢以新文学开山目之”,其理由至少有三条,请归纳,每条不超过10个字。答案:(1)文学创作的成就丰富。(2)继承前人成果。(3)自己有创新。
第四篇:语文大纲版第3册 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并序)
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倡女(chānɡ)憔悴(jiāo)六幺(yāo)...B.铮铮(zhēnɡ)贾人(jiǎ)荻花(dí)...C.嘈杂(cáo)虾蟆(há)钿头(diàn)...D.浸水(qìn)呕哑(yā)嘲哳(zhā)...答案:C 解析:A项“憔”应读“qiáo”;B项“贾”应读“ɡǔ”;D项“浸”应读“jì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贬谪 针砭 曲终人散 钿头银篦 B.迁徙 徒步 忧愁暗恨 扣人心弦 C.天崖 山涯 幽咽泉流 轻拢慢捻 D.画舫 作坊 色调黯淡 切切私语 答案:A 解析:B项忧愁—幽愁;C项天崖—天涯,山涯—山崖;D项色调黯淡—色调暗淡。3.选出与“添酒回灯重开宴”的“重”字意义相同的一项()A.又闻此语重唧唧 B.满座重闻皆掩泣 C.商人重利轻别离 D.又重之以修能 ....答案:B 解析:B项与例句中“重”的意思均为“重新”。A项,“重”与“轻”相对。C项,看重。D项,数词,层。
4.选出下列句子中“为”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例句:初为《霓裳》后《六幺》
A.委身为贾人妇 B.因为长句
C.为君翻作《琵琶行》 D.霓为衣兮风为马 答案:C 解析:C项“为”是介词,读“wâi”;其余是动词,读“wãi”。5.以下各句加点的词语,其意义与现代汉语一致的一项是()A.铁骑突出刀枪鸣 B.凄凄不似向前声 ....C.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D.似诉平生不得志 .....答案:D 解析:A项“突出”:突然,今义是:“①鼓出来;②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③使超过一般”;B项“向前”:先前的,原先的,今义是“朝着前方(行动)”;C项“明年”:第二年,今义是“今年的下一年”。
6.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的诗篇,而且语言通俗明白,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B.《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当时就流传极广,后来又流传到日本。诗中叙述一位琵琶女晚年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衬,势如江潮涌雪,奇景迭出,曲尽长篇歌行之妙。C.《琵琶行》选自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D.“主人下马客在船”在修辞上使用了互文的手法,即对应位置上两个词(或短语)互为补充的修辞手法。这首诗中“主人忘归客不发”也是这样的句式。答案:D
解析:D项“主人忘归客不发”不是互文。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
阅读下面一段诗文,完成7—11题。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7.与“银瓶乍破水浆迸”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珠小珠落玉盘 B.天台一万八千丈 C.江州司马青衫湿 D.唯见江心秋月白 答案:A 解析:A项与“银瓶乍破水浆迸”均运用了比喻。其余分别为夸张、借代、衬托。8.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与开头一段写到的“夜”“船”“月”相呼应。B.用夜静和月色惨淡烘托琵琶女身世凄凉。
C.与写琵琶女自述身世之间宕开一笔,写环境使行文有波澜又层次分明。D.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烘托悲凉的氛围。答案:B 解析:B项,此时她尚未叙述身世。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弦弦掩抑声声思()(2)低眉信手续续弹()...(3)大弦嘈嘈如急雨()(4)小弦切切如私语()....(5)间关莺语花底滑()(6)幽咽泉流冰下难()....答案:(1)悲,伤(2)随手(3)形容声音浊杂粗重(4)形容声音轻细(5)形容鸟声婉转(6)遏塞不畅的水流声
10.这段音乐描写历来为人称道。指出诗人描写音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刻画成形象可感的实物,写出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变化之美,同时也易于表现琵琶女内心的情感起伏。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的运用,我们不但要知道什么是比喻,还要明白比喻的好处,即表达效果。同时我们在写作中也要有意识地运用。
11.选段的最后两句是琵琶女弹琵琶之后,听众的反应和周围景色的描写,试简述这两句运用的手法和作用。
答案:手法是烘托。作用:写出听众已处忘我境界,写江心秋月冷照,以烘托演奏的效果。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
(一)阅读下面几首诗,完成12—14题。
①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②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清·袁枚《马嵬》)
③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唐·李商隐《马嵬》)
12.对以上三首诗的形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首诗中①为古体诗,②③为近体诗。B.①②为古体诗,③为近体诗。C.①③为古体诗,②为近体诗。D.①②③均为古体诗。答案:A 13.对三首诗的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首诗均取材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B.立意上,白诗第一句便揭示了故事的悲剧根源:唐玄宗迷色误国。
C.立意上,袁诗认为李、杨二人的生死离别和民间的疾苦离情一样值得人们同情。D.李诗在立意上别出心裁,把讽刺的矛头直接指向唐玄宗。答案:C 解析:袁诗认为民间的疾苦离情更值得人们同情。14.对三首诗的语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袁诗“银河”用来比喻夫妻离散。“石壕村”“长生殿”暗含两个典故。
B.“莫愁”多指美女,李诗最后两句意为作为帝王的玄宗还不如普通之家的丈夫能够保护自己的妻子呢!
C.李诗和袁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诗句,用意也是相同的。
D.《长恨歌》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点明“长恨”题旨,给读者留下了袅袅清音,让人回味。答案:C 解析:袁诗和李诗用意不同。袁诗意在与民间疾苦离情相比较;而李诗则是直接讽刺唐玄宗。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5—16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5.第三句诗中“可怜”一词的意思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答案:可爱。直抒胸臆(直接抒情)。16.“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景物你体会到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答案:①蕴涵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②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或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17.把白居易诗歌的名句补充完整。
(1)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3)独出门前望野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寺桃花始盛开。答案:(1)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2)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行》)(3)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4)人间四月芳菲尽(《大林寺桃花》)
第五篇: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大纲版第4册)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基础过关
看一看,很简单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赍发(jī)投奔(bân)迤逦(yǐ lǐ)调和(tiáo hã)......B.恶了高太尉(wù)陷害(xiàn)玷辱(diàn)休恁地说(něn)....C.浆洗缝补(jiànɡ)酒馔(zhuàn)尴尬(ɡān ɡà)讷(nâ).....D.提防(tí)省事(xǐnɡ)洗漱(shù)朔风(shuò)....答案:D 解析:提防(dī).2.选出对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项()A.玷辱(白玉上的污点)/掇开(搬,挪)/碎琼乱玉(美玉)/繁翳(遮蔽)....B.彤云(黑色的)/天量昭然(明白,显著)/放诞(不合常规)/诡谲(欺诈)....C.总角(指代儿童时代)/乖张(违反情理)/庇佑(保佑)/朔风(冷).......D.募人出首(头)/刺配(发往远地充军)/酒馔(酒菜)/赍发(资助).....答案:A 解析:B诞,荒唐的,不合情理的;C朔,北;D馔,饭食。3.关于《水浒传》,下面介绍不够准确的是()
A.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
B.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各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C.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炼、准确、细腻、优美、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D.总的说来全书的艺术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答案:C 解析:细腻优美不是《水浒传》语言的特点。巩固提高
想一想,设问题
4.“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这样描写的意义或作用是()A.有象征意义:当时的社会正如这草厅,动荡、腐朽,行将崩塌。
B.有象征意义:林冲的命运如同这草厅,被黑暗的腐朽的恶势力(用“风雪”象征)压得走投无路。
C.对情节有推动作用:草屋崩坏,才使林冲离开草料场到山神庙避寒;否则,林冲将被烧死,高俅如愿以偿,也就没有逼上梁山的情节了。
D.有衬托作用:草屋的破漏,动荡,衬托了林冲的动荡的、矛盾的、不佳的心境。答案:C 解析: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分析出,C项的分析最切合实际,A、B、D均脱离情节而显得牵强。
5.对本文细节描写的鉴赏和分析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侯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B.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
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C.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正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侯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D.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内心深处勇武好斗的性格,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答案:D 解析:该项中“勇武好斗”分析不准确,这一细节主要是表现林冲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6.课文对风雪的描写,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课文中关于风雪,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1)直接描写风雪。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7.课文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二是推动情节发展。拓展应用
跳一跳,够得着!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8—11题。
抓住言行写爱憎
——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句歌词用在鲁提辖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鲁提辖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成功的文学形象之一。《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段则集中表现了鲁提辖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他的这种性格特点是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小说写道,鲁提辖吃酒时,被金翠莲的啼哭声吵得心烦意乱,但当他得知金氏父女的遭遇后,便立刻表现出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呸!俺只道哪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打死了那厮便来!”说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作者就是这样善于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打抱不平的性格。当鲁提辖得知金氏父女因欠店主钱不得脱身后,他便从身上摸出五两银子,又借史进的一锭银子送给金氏父女。这时李忠也不得不摸出二两银子来,很不情愿地交给鲁提辖。鲁提辖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也是个不爽利的人!”并把那二两银子丢还给李忠。作者通过“摸”“借”“丢”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鲁提辖的性格。鲁提辖爱的是打抱不平,爱的是正义,他同情百姓的不幸。
对于郑屠户,鲁提辖恨之入骨。他恨郑屠户的蛮横霸道,他恨这个世道的不公。“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他先是捉弄郑屠户,等郑屠户火起之后,他才亮出拳脚。为什么不直接打呢?鲁提辖要争取时间让金老父女逃走,而且他不打弱者。你越软,他就越不忍心出手,这表现了鲁提辖的善良的一面。但面对豪强恶霸,鲁提辖从来没有犹豫过,也从来没有畏惧过。所以,当郑屠户虚假的面目被揭穿,恶霸的本质原形毕露后,鲁提辖就挥动大拳,让郑屠户好好消受一番。此处,作者既写其言,又写其行。“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三拳之后,郑屠户魂归西天。鲁提辖为民除害,痛快淋漓。可以说,通过言行来表现鲁提辖的爱与憎,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
8.文章开篇与结尾,文字均相当简洁,且各具艺术魅力。请调动自己的语言,分别将它们概括出来。
(1)开篇的艺术魅力有二,即: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尾一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论证方法收束全文。其魅力表现为两点,它们是: a.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短评务必抓住关键,而能否抓住关键,则体现出评论者的认识能力和水平。(1)第2、3段关键要表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怎样认识和表现这个关键?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鲁提辖的性格特征是多样的,他既有嫉恶如仇的一面,也有善良的一面。评论者怎样揭示鲁提辖的善良?请概括为两点,并指出原小说的表现方法。
(1)性格善良面之一:_____________,对此,原小说的表现方法是_____________描写;(2)性格善良面之二:_____________,对此,原小说的表现方法是_____________描写。11.下面对这篇评论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选择的突出点,是小说对鲁提辖语言与行动的描写。B.作者把鲁提辖的爱憎感情作为评论的关键。
C.“抓住言行写爱憎”是本篇评论的观点,其论据有二:一是引用了歌词,二是列举了金氏父女的不幸遭遇。D.本文为“文学短评”,它不仅篇幅短小,且语言简练,不说废话。
E.文章的表述方法色彩纷呈,既有引证法,又有例证法,还有喻证法以及对比论证法。8.答案:(1)a引用歌词,营造了《水浒传》的艺术氛围,点出了评论对象,托出了副题。B 所引歌词的“吼”与“出手”,暗扣了正题上的“言”与“行”二字。
(2)归纳a.反扣了正题——言行、爱憎b.强化了副题——进一步点明小说的突出特点。9.答案:(1)鲁提辖爱打抱不平,爱正义,同情百姓的高尚情操。
(2)a.三次引用主人公的原话,通过主人公个性化的语言,展示嫉恶如仇的本质特征,扣住正题上的“言”。
b.评论者捕捉住“摸”“借”“丢”三个动词,通过主人公鲜活的动作,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爽快与率直的性格,扣了正题上的“行”。10.答案:(1)他极端同情普通百姓的不幸遭遇 正面直接(2)他不打弱者,你越强横他越出手狠 侧面烘托 11.答案:CE 解析:C中所“引用歌词”并非论据,E中所说“喻证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