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选修课《合同法》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合同法
青岛农业大学
合 同 法
题 目:学 号:姓 名:专 业:年 级:学 院:指导老师:完成日期: 文
论合同法中的代位权 韩玉伟 特种动物养殖 级1班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 13论
20106696 10
2011-11-19
青岛农业大学合同法
论合同法中的代位权
提要:
《合同法》颁布后,其中的代位权备受众多学者及司法工作人员的关注,本文对代位权的起源、概念作了较详尽的阐述,同时对代位权与其他相似术语作了分析比较,归纳了代位权的特点,并结合《合同法》的解释对其构成要件略作归纳。鉴于代位诉讼在理论及实践上均是薄弱环节,本人着重对此作了探讨。本文大量汲取了多名作者深厚而独到的见解,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谢意。
关键字:
合同法 代位权行使要件诉讼 债
正文:
一、代位权的概念
合同法中的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到期债权而损害债权人的利益时,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权人对第三人的权利。它是属于合同保全的一种方法。代位权的设立始于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第1166条规定:债权人得行使其债务人的一切权利和诉权性,权利和诉权专属于债务人权者,/ 13
青岛农业大学合同法
不在此限。实际上在《法国民法典》编纂前,其前存在于法国古老的习惯法中。法国古法中的代位权制度是由债权人本身行使债务人的诉权,主要是为了弥补强制执行法规定的不完善,特别是不动产的转让,请求给付债权及其他财产权执行方法的欠缺。法国民法的这一规定,对后世各国民事立法影响很大,《西班牙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相继制定了这项制度,日本制定民法典时,在其423条规定了两款,即称为债权人代位权:“㈠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行使属于其债务人的权利。但是,专属于债务人本身的权利,不在此限。”“㈡债权于其债权期限未届至间,除非裁判上的代位,不得行使前款权利。但保存行为,不在此限。”在我国的古代律典中,没有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规定。西周中期的《鼎铭》中记述:有个名叫允的奴隶主,以“匹马束丝”的代价出售五名奴隶给一个名叫限的人,但其本人没有收到“匹马束丝”,却被一个名叫有的取去了,困为允欠有的债。于是允把限告到井叔那里,结迫使有让步了事,直至清朝末年编纂的《大清民律草案》,中国才借鉴日本立法例,在其中草拟了三个与《日本民法典》类似的代位权条文。民国成立后,在其颁布的《民国民律草案》也对代位权制度加以肯定。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迟迟没有制定民法典,因而没有债权人代位权的成文法,在实践中也无例可循。1992年最高院正式公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从此确立了我国执行程序上的代位权制度,其后最高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中对此作了详尽规定。虽然这些规定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旨在保障债权/ 13
青岛农业大学合同法
人权利实现的代位权制度逐步得到专家学者及司法工作人员的认同。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在会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该法第73条第一款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该条第二条款规定:“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费用,由债务人负担”同年1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其中对代位权的解释有十二条。自此,中国的代位权制度已初步完备。
二、代位权的特点
代位权是债权人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权利的权利,它不同于代理权。代理人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代理人的权限是委托授权或者指定,法定的范围以内,产生的法律效果归属于被代理人,而代位权的法律效果是债权人债权的实现。代位权不同于撤销权。两者均属于合同保全的基本方法。代位权的行使是为了防止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而撤销权的行使针对的是债务人的作为行为,是为了恢复债务人的财产。
代位权不同于代位申请执行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竟见》第300条规定:“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依申请执行没有异议但未在此通知指定的期限内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 13
青岛农业大学合同法
两者的区别为“第一,性质不同。代位权是法定的债权的权能,后者是一种强制执行手段。第二,代位权的客体范围不同于代位申请执行的客体范围。代位权的客体为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但非财产权利,主要在于保护权利人无形利益的财产权,禁止扣押的权利及不得转让的权利除外。后者的客体仅为债务人对第三债务人的已到期债权。第三,适用条件不同。代位权的适用条件,在此不赘述。代位申请执行权适用于案件已审结进入了执行程序,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且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第三人对债务无异议但又在指定的期限不履行。
代位权不同于代位求偿权。代位求偿权散见于《保险法》、《海商法》等法律规范中。《保险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的权利,代位权是债权的从权利,随债权的产生,保证人及负清偿债务责任的债务人才对原债务人或负清偿债务责任的债务人产生代位追偿权。因而,代位追偿是主权利,二者性质并不相同。另外二者目的不同。代位权是以行使他人权利为内容的管理权,目的是为保全债务人的财产;而后者是请求权,目的是为填补因替其他债务人清偿债务而造成的损失。
三、代位要的行使要件
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这是行使代位要的首要条件。如果系赌博之债,买卖婚姻之债或者超过诉讼时效,债权人就不能行使代位权。同样,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也必须是合法债权。/ 13
青岛农业大学合同法
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是构成代位权要的实质要件。合同法解释第13条规定:“合同法第73条规定的债务人不履行其对债权人的到期债务,又不以诉讼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次债务人主张其享有的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致使债权人的到期债权未能实现。”显然债务人只有以诉讼或者仲裁的方式向债务人主张权利,才不构成“怠于”,而债务人本人或委托代理人主张权利甚至请示民间调解委员会或行政机关处理,都属于“怠于”之列。同时该条还采用推定的方法即只要债务人未履行其对债权人的债务,债权人的债未能实现,便可视为债权人造成了损害。
债务人的是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债权已到期,是行使代位权的内容时间界限。合同法解释对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的内容作了缩小解释,即债务人对次债务人享有的权利应当有直接的财产给付内容。但是有财产性质的权利也可能以成为代位权的标的,如债务人对他人享有的担保物权。
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所谓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往往是与债务人的人格权,身份权相关的债权。合同法解释第12条规定:“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是指基于扶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和劳动报酬、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安置费、人寿保险、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等权利。这些债权不局限于金钱给付且往往涉及家庭,伦理等内容与债务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不可分离,必须由债务人亲自行使。/ 13
青岛农业大学合同法
四、代位权的诉讼
代位权通过诉讼方式行使就为民事诉讼方式增添了一种新的诉讼类型。作为一种新的诉讼类型必然是过去诉讼实体中没有遭遇过的,以前法律并未对代位权加以规定,因此人们在诉讼理论上也没有更多地加以探讨。随着合同法的实施,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后,这类诉讼将大量出现,这类诉讼不像某些新的纠纷,尽管从实体争议的形式看是一种新的类型,例如网络侵权纠纷、电子商务纠纷,但在诉讼上所涉及的新的程序问题并不多。涉及代位权的诉讼与此不同,稍加注意便可表现其中所涉程序问题不少。但由于长期以来的“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思想,我国民法在总体上忽视程序机制将诉讼程序统统交给民事诉讼法去规定,基于立法技术等原因严格地将民事诉讼法分列开了,切断了两者内在联系。令人遗憾的是,合同法关于代位权的规定再次忽视了实现代位权的程序机制,而事实上代位权在行使过程中问题最多的就是在程序方面。这就必然导致司法工作者在实务中基于理解的差异作出不同的判断,从而导致在运用法律上的混乱。这在另一方面就使代位权制度实施举步惟艰,难以达到立法者的预期目的。最高人民法院在认识到这个问题后,于1999年12月1日颁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对代位要长达十二条的解释显然是为了应付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代位权诉讼的案由及标的 / 13
青岛农业大学合同法
诉讼类型的称谓或定性在方法上没有统一,实践中比较混乱,只是大体上把握其特性即可。由于纠纷发生的原因及争议的权利义务的性质都可以反映纠纷的性质,因此,实践中多数是从这两个方面来确定案由的。所以只要确定了涉及代位权诉讼的标的,其案由也就迎刃而解。诉讼标的指的是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并要求人民法院做出裁判的民事法律关系,对于代位诉讼的诉讼标的,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代位诉讼的诉讼标的应债权人对于第三债务人有代位请求权;第二种观点认为,代位诉讼的诉讼标的包括代位权与债务人对第三债务人的权利;第三种观点认为,代位诉讼的诉讼标的应视为债务人对第三债务之权利关系。
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理由如下:首先,代位权是以行使债务人权利为内容的管理权。债权人有无代位权对于债务人与第三债务人均无利害关系。法院诉讼中对代位权成立与否的判断,对于债务人及第三债务人不会产生实体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变动。合同法解释第二十五条规定:“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债务人以后,又向同一人民法院对次债务人提起代位诉讼„„应当立案受理”。从这条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信息,即认定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不是涉及代位权诉讼判决所要确定的内容,这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不是诉讼标的。因此,强调诉讼的中心是代位权将案由定为“代位权诉讼”是比较适当的。
(二)代位权诉讼当事人的地位 / 13
青岛农业大学合同法
依照合同法的规定,债权人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即可以原告的地位对次债务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按照过去教科书的理论,这种模式似乎站不住脚。《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根据以上经典定义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在未成年子女权益被侵犯时,其父母参与出庭是以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出现,而原告仍是未成年子女,因为父母与侵权人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而在代位权诉讼中代位权人与第三人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那么债权人怎能成为合格的当事人?当然,债权人和次债务人作为当事人的正当性在法律上的根据没有疑问,但在理论上却存在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尚未有一种得到普通认可。笔者认为,随着认识的深入、社会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应通过修改民事诉讼法第108条,从而解决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冲突。
债务人的地位。原告在代位权诉讼中,与原告相对的当事人是次债务人。合同法解释明确将次债务人定为代位权诉讼的被告,但对债务人的地位没有做明确的界定。解释第十六条规定:“债权人以次债务人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代位权诉讼,未将债务列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债务人为第三人。”笔者认为,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应当追加债务人为第三人。因为无论是案件的产生直到裁判的处理都与债务人有着密切关系,追加债务人为第三人称不仅理论上行得通,而且在司法实践中对案件的审理及执行将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至于次/ 13
青岛农业大学合同法
债务人是有独立请求第三人还是无独立请求的第三人呢?《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2款规定,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人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由人民法院以通知他参加诉讼,理论上将这种第三人称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代位诉讼中的债务人符合民事诉讼法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基本特征。如果债权人没有提起代位诉讼,债务人对次债务人拥有独立请求权。但由于代位权人提起代位诉讼已经代替债务人行使了请求权,债务人在代位诉讼中就丧失了独立请求权。当然,代位权中的债务人的地位与民法上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也有区别,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研究。
(三)代位权人的举证责任
确定代位权人行使代位权的举证责任,应依照《民事诉讼法》64条的立法精神“谁主张、谁举证”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来确定。代位权人除应证明与债务人之间存在债务关系外,还应举证证明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至于债务人是否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应采用推定方法,即债权人只需证明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已过履行期限,债务人未作诉讼或促裁之主张,即可推定其为怠于行使,次债务人不认为债务人有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情况的,应按合同解释第十三条规定应当承担举证责任,次债务人对债务人的抗辩可以向债权人主张,其对抗辩理由负有举证责任。债务人在诉讼中,负有保护自己民事实体权利的权利,如果债权/ 13
青岛农业大学合同法
人行使代位权时不尽善良管理人的义务给债务人造成损害的,债务人可以提出主张,并负举主责任。
(四)代位权行使的法律效力
必要费用的负担。债权人对因行使代位权所支出的必要费用,有权要求债务人予以返还。《合同法》第73条第2款规定,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在这里《合同法》之所以没有将诉讼费用取代必要费用显然有立法意图,因为必要费用涵盖的范围更广,可以包括诉讼费用,律师费、复印费等合理的、必要的开支。那么除诉讼费用外,律师费、差旅费、复印费等开支是否可以由债务人承担呢?《合同法》解释
(一)第二十六条对此有这样的规定: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所支付的律师代理费、差旅费等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第三人有过错是,应当适当分担。当然,在这里我们不能必然推断出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时所支付的律师代理费、差旅费应由债务人负担,但从该条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信息:在合同法中,至少律师代理费、差旅费可以列入必要费用的范围,而鉴于被代位行使的权利原本是债务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如果债务人积极行使的权利原本是债务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如果债务人积极行使其权利就不会引发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问题;正是由于债务人怠于行使其权利而有害于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所以债权人才不得不代位行使债务人所享有的权利,此时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不应是债权人所应当支出的,而是由于债务人懈怠行为所导致的,因此债权人行/ 13
青岛农业大学合同法
使代位权所支付的诉讼费用、律师费、差旅费由债务人承担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判决后受偿问题。过去一种理论认为法院只能判决债务人向债务人履行义务。因为原告毕竟是代位行使债权。这种观点在合同法颁布后一段时间一直占上风,直到合同法解释的公布才得到改变。合同法解释第二十条规定:“债权人向次债务人提起的代位权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的,由将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消偿义务„„。”笔者认为:法律赋予债权人直接追索次债务人的权利,应当认为不仅具有程序意义而且是有实体意义。同时这种处理方式符合诉讼经济原则。如果债权人不能直接受领,而确定财产只能归属于债务人,则会徒增讼累,浪费司法资源,这也符合“不告不理”原则。
参考文献:
[1]黄右昌:《罗马法与现代》 [2]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3]张广兴著《债法总论》。[4]史尚宽:《债法总论》。[5]郑玉波:《民法债编总论》。[6]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7]黄立:《民法债编总论》 [8]史尚宽:《债法总论》
[9]马俊驹余延满著《民法原论》(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 / 13
青岛农业大学合同法
[10]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11]崔建远主编《合同法》第三版法律出版社。
[12]孙森焱:《民法债编总论》,台湾三民书局1918年版 [13]江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精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13
第二篇:《合同法概要。选修课期末论文
《合同法概要》学习心得
《合同法》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我们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合同无所不在。有交易的产生常常伴随着合同的成立。所谓合同,又叫契约,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它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是引起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产生、变更、终止的合法行为、而非事实行为。第二、合同的目的和宗旨是在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第三、合同是当事人意思一致的表示,是他们之间的协议。这里的意思表示一致是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均要作出意思表示,且其意思表示是平等、自愿、真实和完全一致的。如果某一方是因为被强迫或者在其它不志愿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则该合同在法律上属于无效合同。
合同是债发生的最重要、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所谓债是发生在特定主体之间的,以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是债务人。在债的法律关系中、债的主体、客体和内容都是待定的债的主体是指债的当事人,具有特定性和相对性债的客体是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债的内容则是主体所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由合同引起的债叫合同之债。但无论是债的关系或合同关系,均须纳入法 的调整范围之中。合同法就是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一旦纳入法的范围,我们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就要仔细考虑这个合同到底该不该签,该怎么签,因为当合同生效之后,如果自己不小心有违约的行为,可能就会使自己负上法律的责任。特别是自己作为第三方进行担保时,要清楚自己作为担保人所要承担的风险。否则,当法院发给你一堆债务单的时候,自己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有了合同的签订,就有合同的履行。所谓合同的履行是指债务人全面地、适当地完成其合同义务,债权人的合同债权得以实现当事人订立合同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只有通过合同的履行,这种目的才能达到。因此,合同的履行是实现当事人权利的重要途径。合同的履行以有效合同为前提,无效合同谈不上履行的问题。合同的履行应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的约定来进行,并遵守适当履行、协作履行、经济合理履行的原则,全面履行合同义务。适当履行又叫全面履行,是指当事人合同规定的标的及其质量、数量。由适当的主体在适当的履行期限、履行地点以适当的履行方式,全面完成合问义务。协作履行原则要求当事人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协助对方当事人履行其义务,并适当履行自己的义务。经济合理履行则要求当事人讲求经济效益,以较小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一般来说,合同生效以后,当事人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并享受合同权利。但实际的复杂性,会使合同履行出现一定的困难,从而导致合同的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暂时不能履行这些情况除符合法律规定依法方可以免责外,应承担其相应的法律责任。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合同法从现实的客观情况出发,对双方合同的履行规定了三个抗辩权,即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双方合同的当事人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一方在另一方未为对待给付以前.可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的权利。它要求当事人互负债务、且该债务没有规定改履行的先后顺序,有给付的可能,并已届清偿期。该权利的行使以对方当事人未履行债务为前提。先履行抗辩权则是强调互负有债务的当事人,后履行债务一方在先履行一方当事人没有履行债务的情况下,有权拒绝对方要求自己履行债务的请求。不安抗辩权是指负有先履行债务的一方当事人确有对方当事人下履行或可能不履行其债务的证据时,可暂时中止自己的债务履行,并通过对方当事人。在对方当事人提供了担保,或履行债务以后,应履行自己的债务。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上述三个抗辩权行使不当,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应承担法律责任。
另外,作为合同的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当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使合同自始或
仅向将来消灭的行为。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合同解除发生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履行前或履行过程中。这是由于合同成立后,因某些宏观情况的变化,导致合同的履行成为不可能或不必要,如一味地要求当事人履行合同,则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害。因此,允许当事人解除合同,可使当事人避免更大的损失,但值得注意的是。合同一旦解除,当事人最初订立合问的目的显然不可能实现。同时,不适当的解除合同,或许会给当事人带来更大的损害。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了解一些合同法的理论和知识,这对我们来说不无裨益,一毕业我们就会签订一系列的合同,就业合同就是大学生要签订的最典型的合同。最近看到一些报道关于毕业大学生的在签订就业合同后,在就业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合同问题。一些用人单位在和毕业生签订合同的时候,用一些口头合同,含糊合同,单方合同,生死合同等不平等合同剥夺了求职大学生应有的权利。所以,了解一些合同法的理论和知识,知道合同法中违约责任作为一种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当事人是需要承担这种民事责任的,这对我们这些大学生在毕业以后的求职道路上,在碰到一些有关自己的合同的签订和纠纷时,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大学生应该学会用法律这把强有力的武器来维护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
第三篇:合同法选修课心得
合同法选修课心得
学习合同法的心得体会
这学期在《合同法》这门选修课上通过对合同法的一些学习,让我对合同法的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一些合同签订后产生的纠纷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合同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交往方式,并且内容纷繁。所谓合同,又叫契约,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现如今随着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小到买卖、借用、赠与,大到、租赁、承揽、融资等方方面面,无不有合同的身影。因此我们首先应当知道什么样的合同才是民事合同,它应该具备怎样的特征:
(一)首先,合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行为。合同是双方或多方民事主体的合意,且合同是合法行为。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得到国家法律的承认和保护。
(二)其次,合同是以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的民事法律行为。
(三)再次,合同是平等主体在平等自愿基础上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协议。意思表示一致是合同构成的基础。
(四)合同是非身份关系的协议。也就是说所有属于身份关系的协议都不是合同。
由于合同的种类繁多,并且不同的合同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因此我国法学专家们根据领域的不同将合同分为买卖、互易、赠与、借款、租赁、借用、运输、保管、仓储、居间、合伙……等19种类型合同,以便于处理。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各种新型的民事合同也逐渐增多。而法律却没有对此类新型合同进行规定,但是任何一部法律的制定,都需要有基本原则作为指导,因此,即使合同法没有对所有的合同做出规定,我们依然可以根据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来却定合同的有效与无效、权利与义务问题等。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了解一些合同法的理论和知识,这对我们来说不无裨益,一毕业我们就会签订一系列的合同,就业合同就是大学生要签订的最典型的合同。最近看到一些报道关于毕业大学生的在签订就业合同后,在就业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合同问题。一些用人单位在和毕业生签订合同的时候,用一些口头合同,含煳合同,单方合同,生死同等不平等合同剥夺了求职大学生应有的权利。所以,了解一些合同法的理论和知识,知道合同法中违约责任作为一种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当事人是需要承担这种民事责任的,这对我们这些大学生在毕业以后的求职道路上,在碰到一些有关自己的合同的签订和纠纷时,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大学生
该享有的权利。
应该学会用法律这把强有力的武器来维护自己应
第四篇:选修课论文
交通工程系:
黄河
防
洪
与
创
新
论
文
班级:铁道1001班
姓名:张成强
学号:2010060543
黄河防洪预案反馈机制探讨
姓名:张成强
摘要:防洪预案是各级防指进行防汛指挥调度的基本依据,是防汛抢险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和主动防洪的行动指南,为了提高防洪预案的管理水平,全面掌握防洪预案的实施和执行情况,应尽快建立并实行防洪预案的反馈机制,以便及时对防洪预案进行修订完善,有效指导防汛工作,减少灾害损失,保证防洪安全。
关键词:黄河防洪预案反馈机制
一、防洪预案的实施
1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防洪预案由各级地方行政首长负责组织实施。防汛责任制是实施防洪预案的关键环节和有力保证,要建立权威高效、坚强有力、统一和谐的防汛指挥体系,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全面实行防汛责任化,要切实加强对各项防洪预案的管理,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学习防洪预案,真正使各级领导和防汛人员都要熟悉掌握,各级地方行政首长从防洪预案的编制修订到防洪预案的实施、反馈和完善,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审查、监督和管理,并建立防洪抢险技术专家组织,完善指挥调度程序,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正确对待和协调处理各种关系,及时解决防洪预案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保证防洪预案的顺利实施。
2加强洪水预警预报,争取防洪主动。及时准确的水文气象信息
是防洪减灾的首要环节,要随时掌握雨情、水情、河势、工情变化,及时应对各种突发的洪水险情。在接到洪水预报后,要及时组织专家对雨情、水情等进行会商,研究落实各项具体防御措施,根据洪水预报立即启动相应的防洪预案,对迎战洪水的各项工作及时进行全面安排、周密部署,各级领导和防汛人员按责任分工立即上岗到位,黄河河务部门岗位责任人应在洪水到达前8小时驻防所包工程,县、乡(镇)人民政府防汛责任人应根据责任分工,在洪水到达前6小时驻防所包工程,组织群众防汛队伍在洪水来临前4小时到达所承担的查险堤段(工程),并将所需防汛物料设备及时调运到位,切实做好迎战洪水的一切准备。
3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巡堤查险工作,落实队伍,明确
任务,夯实责任,严格制度,奖罚分明,包干到人,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密切配合,认真查险,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抢护。
4防洪预案的实施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调控,统筹协调,主动防洪,加强管理,努力实现洪水资源化,千方百计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防洪预案反馈系统 在本辖区内,要以各级防汛指挥机构为核
心,自下而上逐级建立防洪预案的管理反馈系统,实行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分级分部门责任制,各级防汛办具体负责防洪预案的信息反馈工作。在抗洪抢险中,各级防汛包干领导
深入实地检查指导防汛工作,并分别负责所包区域的信息反馈工作,及时向本级防指报告防洪预案的执行情况。各防汛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防汛职责和防汛专项预案的要求组织实施,并负责向本级防指及时反馈执行情况。各级防指委派的防汛督查组织,负责监督防洪预案的具体实施。各级防汛办要将各种反馈信息及时汇总后,逐级上报。
三、防洪预案反馈的内容及要求
1本辖区和上级防汛指挥部门的黄河防洪、防凌预案、防洪工程抢护预案、“揭河底”对策及反恐怖预案等各种防汛预案,在编制、报批、执行等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和实际运用情况,都要及时进行反馈。
2各级各部门要落实专人负责实施防洪预案的信息反馈工作,在洪水来临前2小时,向各级防办上报防汛领导上岗到位、防汛队伍和防汛料物上坝情况,防汛工作部署情况,交通、照明等后勤保障情况、迁安撤退情况,迎战洪水的各项准备工作等情况。
3洪水来临后,要随时报告雨情、水情、河势、工情、灾情(险情、漫滩淹没情况)等实时信息和抢险救灾情况,及时跟踪监测并上报洪水演进的全过程和“揭河底”冲刷情况。险情灾情要在10分钟内电话报至县级防汛办,在30分钟内电话报至地市级防汛办,1小时内将险情灾情书面报告报至地市级防汛办,地市级及其以上黄河防汛办在接到险情灾情书面报告后,应立
即报上一级黄河防汛办。同时,要及时上报抢险救灾进展情况。并严格险情灾情统计上报制度,未经上级防办核实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对外发布险情灾情。
4每次洪水过后,要在3天之内对防洪预案的实施和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认真的总结,并向上级提交总结报告。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足之处和存在的漏洞和问题,要及时进行补充完善,对防洪预案中预报(预估)的洪水位和洪水淹没等情况要及时加以修正,使之更加切实可行,便于操作执行,有效的指导防洪抢险工作。
四、防洪预案反馈的保障措施
1各级防汛办要切实加强防汛正规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和防汛管理工作,大力提升防汛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及时传递处理各种防汛信息、指令,不断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为各级防汛领导当好防汛参谋,并落实专人负责防洪预案的管理工作,建立实施防洪预案的信息反馈网络,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加强通讯联络和沟通协调,及时收集整合防洪预案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不断提高防洪预案的管理水平。
2严格实行防汛督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各级防指都要建立完善防汛督查组织,要对防洪预案的执行情况和迎战洪水的各项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监督,对辖区范围内所有参加防汛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和检查,对防汛工作不合格单位及
时提出整改措施,对防汛抢险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并提出处理建议。在大洪水期间,对违反防汛有关法规,不负责任、玩忽职守、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后果或重大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
3各级都要建立严格的信息反馈制度,落实各项信息的反馈责任,提高时效性和反馈质量,做到反应迅速、快捷高效,准确及时,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洪预案的管理反馈工作,确保工程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五篇:选修课论文
如何保障我国劳动者的休息权
休息权即获得休息和休假时间的权利,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保障公民身心健康和自由发展的一种权利。赋予并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休息权的实现是保障劳动者正常生活的需要,在劳动中的体力和脑力消耗需要通过休息得到恢复,工作之外的家庭生活、文化生活、体育活动和社交活动都需要在休息时间进行;休息权的实现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只有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才能保证他们能更好地投入工作,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休息权的实现还是劳动者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机能,发展身心的前提。然而目前,劳动者休息权受损害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经济、法制等客观因素,也有企业、职工的原因,还有社会舆论的不良引导。那么如何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呢?我觉得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一·作为劳动者应提高法律意识。作为单个劳动者,势单力薄,应熟悉相关法律,才能在工作中,正确处理相关事件,合法保护自己的权益。【案例】:钟婷所在公司的管理制度规定:员工因病请假,应在24小时内通知,并在48小时内凭医院证明补办书面手续,否则按旷工论处。连续旷工2天以上的,公司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今年1月3日,钟婷因身体不适通过电话向公司请假3天。3天后,钟婷要求补办书面请假手续时却被拒绝,理由是虽然钟婷打过电话但不是请假,而是要求增加工资。由于钟婷不能就自己所说内容加以证明,公司即以钟婷严重违反考勤纪律为由,解除了与钟婷的劳动合同。【评析】:法院审理认为公司的做法并无不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钟婷认为自己已电话请假,却不能提供证据加以证明,而公司的管理制度中又确有相关规定,钟婷也就只能自食其果。假如钟婷能有足够的法律意识,了解相关的法律,请假时,留有足够证据,就不会被解雇。即使被公司告知解雇,也能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不受伤害。
此外,劳动者若能熟悉工作时间法等法律,就能在应聘工作时,避免遭受欺骗。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地位平等,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协商一致,严格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时间。同时劳动者若能提高法律意识,劳动者可以去建立自己的组织——公会,运用集体的力量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工会应当有代表劳动者参与诉讼的权利,有监督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及有关的劳动合同纠纷判决、裁定、裁决的权利,有协助劳动行政部门工作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劳动者提高法律意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
二·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一个健全的社会应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只有完整的法律才能减少社会不安,使国家繁荣富强。如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和保障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手段,我们赞美劳动,但我们却常常忽视了超负荷劳动带给我们的伤害。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各行各业普遍存在劳动者超负荷、超强度劳动的现象,劳动者因过度劳累而导致死亡的事件屡有发生,“过劳死”遂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当我们看到又一“过劳死”事件发生时,我们不禁要问——“过劳死”,谁来承担法律责任?我国目前法律并没有关于“过劳死”的明确界定,但人们普遍认为,所谓“过劳死”就是指用人单位强令劳动者超出正常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导致劳动者不能得到必要的休息而影响健康最终导致劳动者死亡的情形。应完善休息休假制度,减少和遏制“过劳死”从法律角度明确严格地界定“过劳死”的构成,对“过劳死”的构成要件、认定机构、认定程序、处理方法等均加以明确规定;制定确认、衡量劳动强度的全面、准确和明细的标准。将“过劳死”纳入现有的劳动保障范畴。我国法定的职业病目录中有10大类115种,但“过劳死”还没有列入其中。建立健全劳动者休息休假权才能真正实现的劳动保障措施。休息权的法律属性与休息权的立法完善即法律保护密切相关。只有理解了休息和休息权的含义,才能科学地确定休息权的法律属性;只有正确地把握了休息权的法律属性,才能对该部门法有关休息权的内容进行科学的规范,也才能科学设置对休息权的法律保护,预防和惩治侵害休息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于实行特殊工时制的职工而言,虽然在特定情况下,用人单位要求他们加班也需要支付相应的加班费,但是对于这些职工的休息权,我国现行的法律还没有详细的规定。现行法律对职工休息权的保护力度也还有待提高。为更好地保障休息休假权的落实,建议国家有关立法机关对休息休假权的内
涵做出进一步详细和具体的规定,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提供更多的立法
支持。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落实到位。
三·应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管。用人单位应本着诚信的原则,按照相关法律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作为资本家一方也通过提高工资和承认劳动者的休息权,并通过为劳动者提供各种服务,这样劳动者在其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里及实现了自我发展也为这些资本家带来了大把的利润,从而达到双赢的结果.但现实生活中总是有一些公司,钻法律的空子,采取一些手段,变相的使劳动者加班。由于,公司在这方面将承受的法律责任较轻,故敢于恣意妄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它们完全不顾及企业的社会责任,利用自己在劳资关系中的优势地位,强行剥夺劳动者的休息权,以牺牲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为代价,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对此,企业要完成目标任务,只有靠剥削员工的剩余时间来实现。工作量分配不均,重复劳动,过高估计自己的生产能力等都会造成多余的劳动,导致加班。劳动监察等部门应积极主动地深入用人企业对其用工状况和对劳动者休息权的保障状况进行监察,并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予以处罚。同时,工商、税务等部门也可以联合起来,把是否能保证员工的休息权作为企业诚信的一个方面,将其与企业利益挂钩,让企业能积极主动地保护劳动者的休息权。定期暗访抽查企业员工,寻找违法迹象。并呼吁相关单位成立对立机构或部门,专门负责此类事件,且开通热线处理此事。案例:李小姐在一家公司负责打印工作,由于文稿较多,常常一天也不得闲,公司还常在临下班时,交给李小姐一些需要打印的文稿,有时周末,公司主管告知李小姐,这些文稿下周一需要,李小姐不得不加班加点工作,有时休息日也来公司加班,当李小姐向公司提出给加班费时,公司领导却说:“公司并未安排你加班,你加班是自愿行为,也就没有加班费。”为此引起争议。对案例,该公司答复是完全错误的,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根据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及相关法规、规章、政策的有关规定,只要下班后仍在工作场地继续从事与其工作有相关联系的事情,均可视为加班,而加班是不分自愿不自愿的。公司应支付给劳动者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的延时工资,如若在休息日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公司应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的加班工资。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休息权的现象时有发生,故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势在必
行。
四·应加强舆论的宣传力度。国家政府及相关机构应联合媒体,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引起公众的重视。只有当民众深刻了解了这一重要性,才能使相关法律得到很好地落实。当民众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向媒体反映,勇于见诸报端。让法律和企业接受舆论的监督。
总之,保障我国劳动者的休息权,是一项艰辛而漫长的路。任重而道远,只有全民参与,并实事求是的落实,才能取得很好地成效。
参考文献
(1)程成当心因请假不当而被解聘《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第11期
(2)严新龙从劳动者休息权保障探寻政府责任《学术交流》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