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我国国家安全与恐怖主义
论我国国家安全与恐怖主义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恐怖主义作为非传统问题日益凸显。近些年来,我国也不同程度受到一些恐怖主义活动的影响,使我国的国家安全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与挑战,那么,面对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行为,如何防范和打击便成了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恐怖主义 国家安全 原因 防范 打击
首先,介绍一下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宗教或政治目的的策略和思想,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绑架、空中劫持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宗教或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为。恐怖主义事件主要由极左翼和极右翼的恐怖主义团体,以及极端的宗教主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组织和派别所组织和策划的。
长期以来,恐怖主义以其血腥的暴力活动为显著标志,在世界许多地区制造混乱,造成社会的动荡的危害(不安),“911”事件更是使这种活动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以空前的影响力、破坏力和冲击力,给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际关系、国际秩序带来的变化;它也迫使世界各国再度聚焦恐怖主义,重新评估恐怖主义的危害,并把反恐纳入国家安全的战略层面,还有,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暴力恐怖事件,如新疆4、23暴力恐怖事件,云南火车站恐怖事件等,恐怖主义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的财产安全,也影响了国家安全。
而国家安全泛指通过使用经济、军事、政治、外交等各种手段,来维护国家的持续存在,当代国家安全包括10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国民安全、领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而恐怖主义已经严重侵犯了这些方面,我们当然要予以打击,来维护我们的国家安全。
当然,恐怖主义的产生也是有原因的,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它产生的原因,说到原因,我想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而且是一个历史问题,另外,有这样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恐怖主义经常会出现在相对落后的地区,如新疆、西藏等;在我国,还存在这么一种情况,一些人因为受到某些事情的不公正对待,想去伸冤,但选择的方式不对,走了极端的方式,遭到社会的打压,自然对社会失去了信心,进而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事情;在国际上导致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也有很多种,其中
1、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冲突让位于种族的与宗教的以文化价值为分界线的冲突;
2、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单边主义政策引起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的不满与仇恨;3西方文化价值与东方文化价值的冲突是造成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催化剂;4全球化使经济不发达的穆斯林国家愈益贫穷,伊斯兰恐怖主义是阿拉伯国国家从石油聚敛的金钱与赤贫的政治文化、落后的穆斯林国家而生的怪胎;
5、美国亲以色列的中东政策激发起阿拉伯国家的反美反犹情绪,这种反美反犹情绪在原教旨主义中找到了极端的反映;
6、有些穆斯林国家的教育极不发达,对青少年的教育大部分由宗教学校免费提供,而这种宗教主义是灌输原教旨主义和圣战思想的基地,正是驱使穆斯林青年追从宗教狂热的基地,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原因也在不断改变。
那我们该如何防范和打击呢?我个人认为,全世界需要共同携起手来,进行真诚、切实的国际合作,无论恐怖活动发生在哪里,都要感同身受、共同应对,不搞双重标准,各国要加强国际情报分享、金融监管、边界管控、打击非法武器交易,特别是现在的网络通信恐怖主义。另外,中国主张,不论恐怖活动发生在何时何地、针对何人、由谁组织、以何种方式出现,国际社会都应采取一致立场,同仇敌忾,坚决打击,反恐不能搞扩大化。打击恐怖主义应证据确凿、目标明确,避免伤及无辜,不能借反恐推行霸权主义。反恐应成为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和借鉴的新契机,对话与融合的新起点,共同进步和繁荣的新动力。反恐应充分发挥联合国和安理会的重要作用。中国主张应尽快建立安理会主导的,公正、合理、有效的国际反恐合作机制,充分发挥联合国和安理会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重要作用。反恐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特别是在反恐情报信息交流,截断恐怖活动的资金来源,引渡和遣送恐怖犯罪嫌疑人等方面加强合作,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总之,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的公害、人类的公敌,打击恐怖主义刻不容缓。和平发展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各国都有义务维持国际秩序。我们要认清恐怖主义对全人类的潜在危害性,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加强国际间的协作,加强对恐怖主义的防范,加强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共同致力于反恐怖斗争。
参考文献: 1.张慧芳.论我国惩治恐怖主义刑法机制的建立与完善.2007 2.孙雪梅.恐怖主义与中国的国家安全.2012
第二篇:航空安全与恐怖主义论文
航空安全与恐怖主义
101142503 程宽 *** 航空安全与恐怖主义系我校民航大学的一门选修课程,老师授课十分风趣幽默,也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 给我很多不同的感想和启发。
谈到恐怖主义,相信我们大家都很熟悉这个词语吧。《加勒比海盗》相信大家也都看过,那就是种恐怖活动,但是那是海上的恐怖主义。我现在想要谈的却是比海上恐怖主义更加令人担忧令人不容忽视的航空恐怖主义。
首先得解释下恐怖主义的定义,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至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恐怖主义事件主要是由极左翼和极右翼的恐怖主义团体,以及极端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组织和派别所组织策划的。(据百度百科)
而其详尽内容便是如此;
(一)恐怖主义涉及暴力使用或暴力威胁。几乎每一种恐怖主义的定义都认为恐怖主义是一种暴力行为,恐怖主义的暴力是蓄意的。一些组织性较强、目的性明确的恐怖组织通过他们所策划的暴力事件,将他们的主张和意图传达给特定的群体。因此,恐怖组织与一般的刑事犯罪不同,他们不仅注重策划暴力事件活动,更注重这种暴力事件所形成的社会影响。“东突”恐怖势力的一些组织在其纲领中明确提出,要“走武装斗争道路”、“在人口集中的地区制造各种恐怖活动”,并宣称要在幼儿园、医院、学校等场所制造恐怖气氛。他们不仅在中国境内搞恐怖活动,还在国外制造恐怖暴力事件,与国际恐怖势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恐怖主义的暴力活动具有隐蔽性。有组织的恐怖活动,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如美国“9.11”事件,恐怖主义分子就显得十分隐蔽,从组织、策划、训练爆炸飞行员到实施劫机爆炸等一系列活动,都在非常严密隐蔽的情况下进行,使警方未能获取准确情报。由于恐怖主义分子袭击的目标范围宽、不特定,因此使它变得很难对付。
(三)恐怖主义的受害者具有象征价值。恐怖主义的袭击对象不完全是随意挑选的。这些目标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他们的身份、所在地点、活动,象征着恐怖分子想要袭击的东西。1984年,英国首相撤切尔夫人在其下榻的饭店遭到爱尔兰共和军的袭击,这是因为撤切尔夫人代表了英国对爱尔兰共和军的强硬路线。
(四)恐怖主义分子希望引起公众注意。恐怖主义分子的暴力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恐吓或杀害直接受害者,其更重要的意图在于影响更大范围的人群。通过电视、广播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介的报道,恐怖主义分子的行为会引起世界的注意。其目的在于改变公众观点,让世人注意到他们的存在,公开宣传自己的主张,对政府施加压力。
(五)恐怖主义组织的行为一般具有政治目的,也有经济目的。恐怖主义具有政治目的,一是指有些组织、团体为达到其自身的政治目的而采取的暴力恐怖手段为特征的行为方式;二是有的恐怖组织鼓吹以暴力手段改变社会的政治思潮。恐怖主义组织除了政治目的外,也有经济目的,或者说不排除其经济目的。他们一方面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另一方面也为了殓财聚集力量。如本。拉丹的恐怖组织,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在全世界聚集了几十亿美元的财力,实施其恐怖主义的活动。
国际恐怖主义是当代世界上国家、政治、经济、民族、宗教间各种尖锐复杂矛盾的综合产物,是国际政治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恐怖主义是一种有目的的、突发的暴力行为;恐怖主义通过暴力事件来造成社会影响,并以暴力威胁的方式实现其主张;恐怖主义的暴力事件具有政治性和经济性;恐怖主义与人类社会道德及正常的法律秩序相违背,是一种有组织的犯罪行为。
由于恐怖主义危害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各国通过了若干个打击恐怖主义活动的国际公约,规制空中劫持行为、危害民用航空和海上航行安全的不法行为、危害受国际保护人员的不法行为、劫持人质等恐怖主义行为。在这一意义上,恐怖主义是一种国际犯罪。这些国际公约为各国在惩罚恐怖主义方面进行国际合作提供了法律框架,并且建立了适用于各缔约国对恐怖主义的普遍性管辖权。恐怖主义的严重危害早已被国际社会纳入工作的重中之重,反恐工作,反恐演练也是不停的继续着,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卫我们的利益。而涉及航空方面的恐怖工作也一直是其中的重点,因为这不仅涉及钱财更涉及许许多多人的生命。
为了有效地打击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犯罪,特别是劫机恐怖犯罪在联合国、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主持下相继召开了一系列的国际航空法外交大会,专门就制定有关防止和惩处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国际公约进行讨论。经过不断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一系列预防和惩治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罪的国际法律文件即国际公约,并确立了相应的国际刑法原则、规则及制度。
根据笔者学习、研究国际刑法及公约所掌握的情况,从现有的国际法律文件看,直接或者涉及到预防、禁止和惩治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罪的国际法律文件主要有以下10个:
(一)1945年6日26日订于旧金山,1945年10月24日生效的《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宪章》在前言中指出:“集中力量,以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宗旨指出:“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二)1963年9月14日订于东京,于1969年12月4日生效的《关于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犯有某些其它行为的公约》(简称《东京公约》)。该公约于1979年2月12日对我国生效。该公约主要是为了解决在国际民用航空器上犯罪的刑事管辖权问题,避免产生刑事管辖权的漏洞或空白。为此,公约从立法管辖和司法管辖两方面对航空器上的犯罪进行了规定。
(三)1970年12月16日订于海牙,1971年10月14日生效的《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简称《海牙公约》)。该公约于1980年10月10日对我国生效。《东京公约》虽然对劫持航空器的问题也作了一些规定,如该公约第十一条第1款规定:“如航空器内某人非法地用暴力或暴力威胁对飞行中的航空器进行了干扰、劫持或非法控制,或行将犯此类行为时,缔约国应采取一切适当措施,恢复或维护合法机长对航空器的控制”。但是,这个规定不够明确,没有指明非法劫持航空器即构成犯罪,更没有制定具体的惩罚规则,因而在后来60年代末劫机浪潮蔓延到世界范围时,国际社会普遍感到《东京公约》的明显不足,认为有必要专门针对劫持航空器的犯罪行为制定一个新的国际公约。于是,在国际民航组织的指定下,1969年成立了准备起草新的法律文件的专门小组,1970年3月在国际民航组织本部所在地蒙特利尔召开的法律委员会第17次会议上,拟出了新公约即《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的草案,同年12月,在海牙外交会议上经修改后获得通过。
(四)1971年9月23订于蒙特利尔,1973年1月26日生效的《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简称《蒙特利尔公约》)。本公约于1980年10月10日对我国生效。由于《海牙公约》只专门针对空中劫持的犯罪行为,而实际上还有一些危害国际民用航空的严重犯罪行为尚未规定进去,因此,处理此类犯罪就没有国际刑法的依据。就在国际民航组织正在草拟《海牙公约》时,1970年2月21日同一天,就发生了两起犯罪分子向飞机秘密放置炸弹引起空中爆炸事件。这使得国际社会进一步意识到只有一个《海牙公约》还不足以有效地惩治各种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犯罪行为,还需要制定一个内容更广的国际公约。因此,1970年9月,在伦敦召开了国际民航组织法律委员会第18次会议,拟出了公约草案。1971年9月,在蒙特利尔外交会议上,产生了《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
(五)1979年12月18日订于纽约,1983年6月生效的《反对劫持人质国际公约》。由于劫持民航飞机并把乘客作为人质以及其他劫持人质的案件经常发生,严重危害国际公共秩序和公民人身自由与安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迫切需要在各国之间加强国际合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制订明确的规则,以防止作为国际恐怖主义的表现的一切劫持人质行为,并对犯此种罪行者予以起诉和惩罚。联合国大会于1979年12月18日通过了《反对劫持人质国际公约》。该公约于1993年1月26日对我国生效。
(六)1988年2月24日订于蒙特利尔,1989年8月6日生效的《制止在为国际民用航空服务的机场上的非法暴力行为的议定书》(简称《蒙特利尔公约补充议定书》)。该议定书于1989年8月6日对我国生效。1971年9月23日签订的《蒙特利尔公约》虽然较之《海牙公约》,扩大了罪行范围,使其包括“在飞行中”的航空器内所犯罪行,也包括“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所犯罪行;既包括直接针对航空器本身的罪行,也包括针对航空设备的罪行。但该公约没能将犯罪分子危害机场安全的犯罪行为包括进去。如1973年8月,在希腊雅典机场,正当旅客排队经过安检而登机过程中,两名恐怖分子投掷手榴弹,当场炸死5人、炸伤55人。为了弥补这个缺陷,1988年2月24日,国际社会又在蒙特利尔签订了《蒙特利尔公约补充议定书》,将危害国际民用航空机场安全的暴力行为宣布为一种国际犯罪。
(七)1990年第八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措施》。该措施C条第5款明确规定:“应在国际、区域和双边等各级制定预防恐怖主义暴力的国际合作有效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公检法之间的合作;在负责执法和刑事司法的各机构内加强一体化合作,适当注意维护基本人权;列入在执法和刑事司法各级进行国际刑事合作的办法;加强教育和培训执法人员,使其了解预防犯罪和国际刑事合作的办法,包括开办国际刑事和比较刑法及诉讼法的专门培训班,作为法律教育及专业和司法培训的一部分;以及通过宣传媒介制作普遍教育和提高民众认识的节目,使公民认识到恐怖主义暴力的各种危险”。F条第13款规定:“对恐怖主义暴力的预防和控制,取决于各国之间开展有效的相互合作和协助,以收集检控或引渡罪犯所需的证据”。这是“采取适当、协调和一致行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宝贵指导方针”。
(八)由第52届联大于1997年12月15日通过,2001年5月23日生效的《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国际公约》,2001年12月12日对我国生效。该《公约》由序言和24条正文组成,界定了恐怖主义爆炸罪的定义。规定各缔约国应当在国内法律上将恐怖主义爆炸行为作为国内犯罪予以规定;规定了缔约国对恐怖主义爆炸案的刑事管辖范围,缔约国如果不将国内发现的有恐怖主义爆炸行为的犯罪嫌疑人引渡给有关国家,则必须对该犯罪嫌疑人进行起诉,规定了对恐怖主义爆炸罪不适用政治犯不引渡的原则等。该《公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专门打击恐怖主义爆炸活动的国际法律文件。我国刑法关于爆炸罪和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等规定,与《公约》内容完全一致。我国在加入该《公约》时,对《公约》的第二十条第1款保留,不受该款约束。
(九)1999年12月9日,联合国制定了《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2001年11月12日我国政府签署了该《公约》。从总体上说,我国《刑法》内容与该《公约》的规定是相一致的。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三)》,使有关惩处恐怖犯罪内容的条款更完善、更明确,加大了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力度。新修改的我国《刑法》第一百二十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二十条之一:
“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十)2001年11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全球努力打击恐怖主义的宣言》。《宣言》重申:“应当毫不含糊地谴责一切恐怖主义行为,这种行为无论具有什么样的动机和表现形式,也无论在何处发生、何人所为,均属犯罪行为”。《宣言》强调:要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这一祸害,必须采取持久、全面的办法,需要有联合国所有会员国的积极参与,彼此合作,并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采取相关措施。(摘自各有关法律文献)
虽说有如此多的法律来保护航空安全,但事实上发生在航空上的恐怖事件却依旧不见减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9.11事件了,这是我所理解的所有航空恐怖事件中最让人伤痛的一件了。
事件发生后,所有英国军事基地提高警戒状态。所有途经伦敦市区的航班改为绕过市区飞行。而前往美国和加拿大的航班全部停飞。
欧洲议会与北约总部进行紧急疏散。北约宣布启动1949年北约中的第五款,宣布如果恐怖袭击事件受到任何国家的指示,将被视为是对美国的军事袭击,因此也被认为是对所有北约成员国的军事袭击。这是北约历史上首次启动共同防卫机制。为了在国际上赢得世界各国的支持与同情,形成国际反恐联盟,彻底摧毁“基地组织”,小布什当天分别与俄国总统普京、法国总统希拉克、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德国与加拿大的领导人进行通话,美国政府的反恐立场得到了这些国家的一致支持。
世界人民对美国人民在9.11事件中所遭受的巨大牺牲与损失表现出了巨大的同情,法国左翼报纸《世界报》宣称:“我们都是美国人。”德国总理施罗德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一切支持与无限声援。韩国小学生在首尔美国大使馆外进行祈祷。成千上万的伊朗民众秉持蜡烛为在“9.11事件”中遇难的美国人守夜。联合国于9月12日通过一项决议谴责“那些为这些恐怖行为的罪犯、组织者与支持者提供保护、支持与包庇的人”,授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对恐怖行为作出反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历史上第一次动用了其章程的第五条款,决定行使保卫一个受攻击的成员国的庄严职责。小布什政府之前推行单边政策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消失殆尽,美国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与同情。说明了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之一。
事件发生后,西方各国政府的民间支持度大幅度上升。在世界许多地方,很多媒体都刊登了评论文章,认为事件是由以色列人、犹太人、犹太复国主义者甚至美国人自己发动的,目的是挑起全球仇视阿拉伯的情绪。还有一些阿拉伯穆斯林则认为事件是由基地组织发起的,旨在报复美国的中东政策。
事件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一些传统上采取与美国不太友好政策的国家领导人,如利比亚领袖卡扎菲、巴勒斯坦法塔赫领导人阿拉法特、伊朗总统哈塔米、古巴人民党时任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以及阿富汗塔利班政权都公开谴责事件并对美国人民表示同情。唯一的例外是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他评论事件是美国霸权主义的后果。(百度文库)以上就是各界对该起事件的同情,更不用说在此事件中遭痛最深的美国政府了,以及其所对经济上的创伤更是无可估量。当然那些在该起事件中牺牲的无辜民众更是让人痛心恐怖主义的猖獗,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让人们认识到恐怖主义之于航空安全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的严重性。因为我们民航学校的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们现在不相信我的话,你将会用一生的痛苦去验证我这句话的真实性!” 我必用心谨记。
第三篇:正确认识与对待恐怖主义
正确认识与对待恐怖主义
摘要:恐怖袭击是极端分子人为制造的针对但不仅限于平民及民用设施的不符合国际道义的攻击方式。多年来,暴力恐怖分子先后已制造了多起惨无人道、令人发指的暴力恐怖案件,其手法呈现出一种日趋残忍、极端的趋势。如何应对恐怖主义产生的危害,现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难题。以下将简单介绍恐怖袭击在我国的现状及其危害性,以及我们应以什么样的心态与姿态对待恐怖分子的恶行。
关键词:恐怖主义 反恐
恐怖袭击在我国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发生多起暴力恐怖事件,随着事件次数的增多,恐怖袭击呈现出由小城市向大城市、由边境向内地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有四级反恐力量。国家级反恐力量有雪豹突击队、反劫机特种大队;省级有特战中队;地市级有特战排;县级有机动班。目前,我国暴力恐怖事件大多发生在新疆、西藏、云南、北京、广州等地。暴力恐怖手段残忍,层出不穷,这让看似太平的世界却危机四伏,危险就在我们身边。
反恐的必要性
在丧心病狂、穷凶极恶的暴力恐怖分子眼里,无辜的生命可以任意残害,他人和公共财产可以随意破坏,法律的尊严可以肆意践踏,他们犯下了一系列反人类、反社会的暴行。恐怖袭击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如何应对恐怖主义产生的危害,是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难题。虽然从事恐怖主义活动的人只是极少的一小撮,但由于恐怖活动所具有的特性,使它所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普通的刑事暴力犯罪,并影响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国际关系等各个领域。从2001年9月11日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至最近2014年3月1日的昆明火车站暴恐案,恐怖主义已经笼罩了全球十几个年头,恐怖组织策划的恐怖事件更是多如牛毛。恐怖主义变成了破坏世界和平,危害世界各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大威胁。
如何有效开展反恐斗争
科学认识恐怖主义和有效开展反恐斗争,必须把握以下两点:
第一,任何国家、民族和公民都必须始终如一地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对世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于恐怖主义,无论发生在何时、何地,针对何人、何物,出于何种原由,以何种形式而发生,都必须坚决谴责与反对。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是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事业,是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的较量,而决不能以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划线,决不能指向任何民族、任何宗教、任何文明,必须坚决反对把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宗教或文明挂钩。
第二,第二,全球社会都必须科学认识恐怖主义的基本特点,充分认识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与恐怖主义进行恰如其分的不懈斗争。恐怖主义是一种畸形的政治或社会现象,是一种不对称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原因,是现实世界各种利益矛盾尖锐化或畸形化的产物,具有相当的顽固性、复杂性与长期性。因此从根本上说,反恐怖主义主要是一种复杂的政治斗争,不但要从政治的高度致力于解决产生恐怖主义的原因,而且要讲究斗争策略,一手严厉打击恐怖主义的暴力活动,一手有效遏制恐怖主义的宣传活动,想办法削弱恐怖主义造成的恐怖气氛;必须科学评估恐怖主义的客观危害,既要充分认识恐怖主义的严重危害,防止低估恐怖主义的威胁,避免麻痹松懈、掉以轻心,又要理性评估恐怖主义的危害,防止夸大恐怖主义的危害,避免反应过度、草木皆兵。简言之,既要重视恐怖主义,又要藐视恐怖主义。
结语
“多行不义必自毙”。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宗教教义宣扬滥杀无辜,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法律允许滥杀无辜。那些肆意滥杀、伤害无辜群众的暴徒们,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我们一定要坚持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决依法严厉打击干扰破坏世界和谐稳定社会局面、干扰破坏各族人民安定祥和幸福生活的暴力恐怖分子。
586ZLZ
第四篇:恐怖主义最新动向与法治应对
恐怖主义犯罪的最新动向与我国法治应对
阮传胜
一
进入21世纪以来,恐怖主义犯罪无论是犯罪主体还是犯罪手段、犯罪形式和内容均呈现了新的特点与新的动向:
(一)恐怖主义犯罪的组织形式趋于更加国际化。
近些年来,恐怖主义犯罪更为活跃,已远远超过几个国家或个别地区的范围,迅速向全世界蔓延,几乎遍及世界的每个国家、地区。美国、俄罗斯、英国、西班牙、中国等都是恐怖主义犯罪的高发地区,而且恐怖主义犯罪的组织形式也呈更加国际化的趋势。
恐怖主义犯罪的组织形式更加趋于国际化具体表现在:(1)恐怖主义活动范围国际化。恐怖活动不再局限于某个国家,凭借现代交通工具,恐怖主义组织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制造恐怖主义事件。(2)因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恐怖主义犯罪不仅危害到虚拟网络空间而且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犯罪,互联网上的音频传播系统常常被恐怖主义分子充分利用。(3)恐怖主义组织体系的全球化。恐怖主义组织不仅在世界范围募集资金、培训人员;而且,世界各地的恐怖主义组织之间也保持相互联络和支持,形成一个遍及全球的恐怖网络。(4)恐怖主义组织通过国际商业链条筹集资金。进入21世纪后,国家不再公开资助恐怖集团,很多恐怖主义组织直接进入到经济贸易领域,在世界各地进行多种经济投资,并发展成一些自己的大型商业化体系,以此为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筹集资金。
(二)恐怖主义犯罪的犯罪行为策略有新变化。
近些年来,恐怖主义犯罪行为策略有了些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1)恐怖主义犯罪袭击的目标不再只是过去的象征着一国政府的使馆、领馆、政府机构或者军事目标,而转向保安措施相对较弱、相对容易得手的民用目标下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现今各国已经把使馆、政府机构作为重点恐怖袭击对象进行防护,使得恐怖分子无从下手,而且如今的机场、飞机的反恐怖安检措施已经几乎没有漏洞,所以恐怖主义分子只能找保安相对较弱的目标下手;另一方面,袭击者所选择的袭击目标,均是人员密集、难以防御的“安全软肋”,是恐怖分子理想的“软目标”,如孟买恐怖袭击事件中的泰姬酒店、近期我国发生的广州、昆明火车站等。(2)在恐怖主义犯罪袭击的地点选择方面,恐怖主义分子更青睐于选择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大城市实施恐怖袭击。从近年来恐怖袭击活动的实践来看,恐怖主义分子已经更明确的将矛头指向有象征意义或者政治经济影响力的大城市,而大城市频繁的人员流动又为恐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极佳的条件。可以预见,从反恐的未来趋势来看,大城市将是反恐的重点,特别是特大城市。(3)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行动速度更快、行动周期也变得更短。资料表明,国际反恐机构发现,目前的恐怖主义分子不一定再需要长期的慎密计划和培训,甚至没有任何恐怖主义倾向前科的新人,被招募后经过洗脑、受训,然后回去立刻发动袭击,前后也就半年时间,等情报、警察等机构察觉,找到足够的证据,并采取行动时,恐怖主义袭击已经完成了。
(三)国际恐怖主义势力“本土化”之新趋势。
国际恐怖主义势力“本土化”的趋势,是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发展的主要变化之一。我如今的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往往与一国本土的极端宗教、民族主义势力、国家分裂势力、黑社会犯罪组织或者其他犯罪组织相结合,从而发展本土恐怖主义势力,并利用其在本地进行恐怖主义活动。在国际上已经开始出现恐怖主义组织、邪教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组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勾结、相互支持的趋势,其相互之间的犯罪活动也经常发生交叉。同时,恐怖主义组织招募的新人成分也有了变化,过去,恐怖分子主要来自阿拉伯地区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其背景、民族及种族等特征比较容易辨认;而如今,恐怖分子不再主要来自这些国家或者地区,他们可能是来自本土或者其他地区,还可能是第二、第三代移民。这样,恐怖主义分子再也没有以往容易辨认的共同特征了。
二
我国亦面临着国内外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威胁。我国面临的恐怖主义活动威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直接受境外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影响或者支持的组织,如“东突”恐怖势力;另一方面是国内可能受国际恐怖主义影响而进行恐怖活动的邪教组织、黑社会犯罪组织及其他犯罪组织。
近年来,我国坚持法治反恐立场十分明确,反恐法制建设有很大进步,先后完善了反恐的相关立法,并积极参加国际反恐条约。全国人大常委会已于2011年10月29日通过了《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的决定》。《决定》集中、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近年来防范和惩治恐怖活动的成熟经验,将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有效做法,如认定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冻结涉恐资产等及时纳入法制轨道。这些立法成果为我国法治反恐奠定了基础。
1.加强反恐立法,严打恐怖主义
打击恐怖主义不但要有完备健全的法律为其提供符合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合法性依据,而且还需要形成系统化的反恐机制,全面提升中国的反恐能力。②中国的反恐立法仅仅体现在刑事实体法中,如97刑法第120条、2001年《刑法修正案
(三)》、2011年《刑法修正案
(八)》中,针对恐怖主义犯罪的行为及其特征予以界定,并加大了惩治力度,增设新罪名和恐怖主义活动的上游犯罪行为,但这远不能满足我国同恐怖主义作斗争的现实需要。
与美国反恐法案相比,中国反恐立法缺少机动性与灵活性,没有对和恐怖主义犯罪密切先关的行为进行准确界定,而且对组织、领导、参加的规定过于广泛,不利于刑事司法追诉;与俄罗斯的反恐立法相比,中国反恐立法形式过于单一,只是以补充现行法律中关于恐怖主义的一系列条款为工具,用来修补现行法的缺陷,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反恐怖主义法案。只靠在实体法上不断以修正案的形式予以更正和补充,充分暴露了中国反恐立法的缺陷。③中国若要快速有效地进行反恐,必须学习美、俄两国完善反恐相关立法,使之形成一个系统化、专门化的反恐怖主义法,为中国反恐提供国内法与国际法的依据,断绝一些国家以人权与民族自决的旗号攻击中国反恐的国家内部事务,防止他国利用反恐来干涉中国内政。
2.促进国际反恐合作,积极协助区域反恐
国际反恐合作最大的障碍就是没有形成关于打击恐怖主义的共识,这经常会导致一些国家假借“反恐”之名去支持另一拨分裂势力,干涉别国内政,令反恐形势越反越恐。9.11事件是国际反恐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点,国际社会关于恐怖主义的共识相对增加。
由于区域性双边甚至多边合作具有可行性、及时性、特定性与灵活性等优点,从国际反恐合作层次上讲,积极参与区域性国际反恐协助在反恐行动中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效果更有效。2002年以后,中美双边反恐合作取得重大突破,联合国在中、美、俄三国的倡议下将“东突”恐怖势力列为国际恐怖主义打击对象。中俄两国在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上海公约》基础上,建立了符合反恐实际需要的各种情报军事机构与刑事司法合作机制。这些努力均有利于中国政府打击恐怖主义势力,解决恐怖主义的威胁,2010年2月15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巴基斯坦利用导弹炸死“东突”组织“东突厥伊斯兰党”头目阿卜杜勒?哈克。但是,押在关塔那摩监狱的“东突”分子由于中美两国没有签署有关恐怖主义罪犯引渡的条款,仍然无法由中国人民对其罪恶的恐怖主义行径进行审判并伸张正义。
3.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复苏,实行正确合理的宗教、民族政策
单纯依靠武力与颁布严酷反恐法案是不可能消除恐怖主义根源的,这些措施都没有深层次地触及恐怖主义产生的历史与现实土壤。
恐怖主义能够在某些地区生根,主要是利用当地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环境相对封闭,经济疲软穷困,文化水平较低的特点。若要根除恐怖主义的生存基础,首先要实现这些地区的经济复苏,发展壮大当地经济,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缩小同其他地区的贫富差距,让当地人民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先进成果,这才是特种战争与常规战争无可比拟的、更有效的恐怖主义解决方案。④同时,认真贯彻与实行符合当地实际的正确、有效、合理的宗教政策与民族政策,加强与当地宗教人士的团结合作,积极引导宗教与国家反恐需要相一致,瓦解恐怖主义的支持力量,分化恐怖主义势力,有理、有力、有节地维护民族团结、地区稳定与国家统一。
4.增进政治宣传与渗透,揭露恐怖主义伪善面孔
美国中央情报局下设有各级情报分析研究中心,专门从事针对恐怖主义策源地的宣传工作,对当地居民进行经济援助以换取支持。俄罗斯克格勃则是利用驻外情报机构来完成对恐怖主义的情报搜集与政治宣传的工作。
中国在政治宣传与教育方面相当出色,2003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曾发表过《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增进了国内外民众对新疆地区的历史以及建国后新疆飞速发展的现状之了解,对“东突”问题的来龙去脉有了全面的认识。宣传机构利用新闻报刊、电子信息、无线广播、卫星电视等媒体手段揭露恐怖组织的肮脏勾当,使全世界人民认清了恐怖主义的邪恶本质。不仅开展了一场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的有形教育,也在无形之中使新疆各族人民群众自觉抵制“东突”势力的反动宣传。
面对风起云涌的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中国既要对反恐形势的长期性、艰巨性与复杂性保持清醒的认识,也要不断根据国际形势与国内反恐任务的发展变化而适时地做出调整,认真完善我国反恐怖主义立法,加强国际与区域间的反恐合作,制恐怖主义犯罪的发展态势,确保人民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一个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也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恐怖主义与当代国际关系论文
恐怖主义与当代国际关系
当代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
恐怖主义产生的国内根源。第一,贫穷、失业和贫富两极分化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现代化所引发的社会危机深化,包括贫富悬殊、社会不公、失业率居高不下等使社会不满情绪有增无减,这些都是恐怖主义泛滥的社会温床。在利比亚、埃及、黎巴嫩、阿富汗等国家中,恐怖主义的滋生根源也正在于这些国家的极度贫困与两极分化。第二,经济发展不平衡。恐怖主义作为一种特殊的暴力行为,其产生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是利益之争的产物。现代国际恐怖主义就是世界范围内和一些国家内部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等矛盾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恶性肿瘤”。从世界范围看,地区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发达国家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断扩大的经济差距和一些国家日益严重的贫困问题,是社会动荡不安、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泛滥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拉美、中东和其他地区之所以恐怖主义活动猖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地区经济落后,遍布着数以亿计的赤贫和失业人口,一些人迫于生计,不得不参加恐怖组织。第三,民族主义的影响。从历史来看,极端民族主义仍是恐怖主义最持久的根源之一。历史造成的对其他民族的仇恨,对独立和自治前景的向往,以及一些宗教教育,很容易激发非理性的、偏执的名族情绪。在民族主义理论看来,为了达到目的而诉诸武力都是正当的,因而它被民族激进分子广泛应用,成为他们宣扬和实施恐怖主义的理论武器。正源于此,民族主义被认为社会恐怖主义最持久、最强有力的历史根源。第四,宗教极端主义的泛滥。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恐怖主义活动泛滥,往往包含着宗教矛盾的因素。更为严重的是,宗教矛盾往往容易演化为严重的政治矛盾,从而加剧恐怖主义活动。另外,宗教被认为是包括恐怖主义在内的很多暴力冲突的思想根源。
恐怖主义产生的国际根源。第一,恐怖主义产生的政治根源——“东西”矛盾。“东西”矛盾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具体表现在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东西矛盾虽然以美苏为核心,但由此导致的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争斗对恐怖主义产生了重要的作用。第二,恐怖主义产生的经济矛盾——南北矛盾。南北矛盾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的南北差距与日益严重的贫困问题,乃是当代恐怖主义泛滥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诱因,是当代世界恐怖主义滋长的重要经济根源。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发达国家借助垄断性的技术优势而获得经济繁荣,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技术领域受制于人,在全球化过程中没有赶上先进国家的步伐,因而活力不足甚至受到损害。由于全球化进程先天的不平等性,他不可能解决矛盾,反而可能使南北矛盾更加激化,使整个国际社会动荡不安,使国际恐怖主义泛滥。第三,恐怖主义产生的文化根源——文明冲突。目前因文明的冲突而导致的恐怖主义危害已越来越严重,恐怖分子将矛头指向西方文明的恐怖主义态势日益严峻。
当代恐怖主义的特点
第一,鲜明的政治性。恐怖主义属于政治学范畴,本质上是为解决社会、国家、民族、宗教等矛盾而采取的一种非理性的政治手段。恐怖分子通过颠覆政治制度和暗杀政治人物实现其活动的政治目的。第二,恐怖主义活动的突发性。恐怖活动往往爆发的十分突然,造成社会群体恐慌情绪,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当代的恐怖活动大多数都是经过事前的策划准备的,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恐怖活动一旦发生,让人防不胜防、措手不及。第三,恐怖主义活动的危害性。恐怖主义活动方式多种多样,通常包括爆炸、暗杀、绑架劫持人质、武装袭击、劫持航空器或其他交通工具等。恐怖活动的暴力不仅造成人员、设施和资源等的巨大损失,同时也在社会上制造出浓厚的恐怖氛围,对公众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恐慌氛围是恐怖分子施加的最大威胁。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局面,社会中将产生对社会制度、现任政府的严重不信任感,甚至导致政治危机,引发社会动荡。第四,恐怖主义活动高度组织化和严密化。恐怖主义活动往往是出于某种政治目的或至少含有某种政治色彩,代表着某一个群体的利益,符合一般有组织犯罪的特征,即犯罪的主体是一个集团或组织而非单独的个人。恐怖组织内聚力、内控力很强,在进行恐怖活动时往往制定了严密的计划,具有十分明确的打击目标,而且目的性,计划性,步骤性越来越鲜明,预谋准备越来越充分。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是当代恐怖主义组织性特征的典型体现。第五,恐怖主义的国际性与全球性。当代恐怖主义的危险已经成为跨国现象,而且随着跨国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日益增多,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也变得不再属于某一国,恐怖主义因而带有国际化的特征。由于恐怖主义具有国际性特征,因而反对恐怖主义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
当代恐怖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一,对国家安全的冲击。由于具有突发性、组织严密性等特点,恐怖主义活动防不胜防,给反恐行动带来极大的困难,给各国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第二,对国家间关系的威胁。由于恐怖活动已超出国界,走向世界。因此恐怖行动不仅对国家内部的和平与稳定构成威胁,而且越来越影响到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第三,对联合国权威的挑战。联合国的重要宗旨就在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而恐怖主义正是谋求用武力作为工具来解决国际矛盾,这无疑对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以及联合国权威构成了直接的、正面的挑战。第四,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国际恐怖主义成为全球性威胁的事实说明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性加强了。反对恐怖主义的国际斗争既打击了全球各地的恐怖主义势力,也加强了解决国际热点问题的多边磋商和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