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次抱母亲》案例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案例
【摘要】:教案的设计体现出“生活既教育”的教育思想,通过“体会我的心情,感悟母爱的无私”、“ 体悟我的做法,感受浓浓的亲情”等几个环节的设置,用文本中他人的真实的生活教育孩子们,使孩子们懂得母亲的艰辛和不易,引导孩子们要做一个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教学反思揭示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千万不可小瞧孩子,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同样丰富的。
【关键词】:案例 分析和反思 感悟孝行 解读母亲和学生的眼泪
教材分析: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谁第一次抱母亲?(板书:儿子 母亲)
二、细读课文2、3段,体会我的心情,感悟母爱的无私
抱母亲,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让我的心情犹如平静的湖面扔下了石子,变得不平静了,我的感受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划出我的心情的句子。
(1)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2)我愧疚地望着母亲瘦小的脸。
这两句话中,哪些词语直接写出了我的心情?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3自然段,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写下自己的感受。交流:
1、第一段:学生自由谈感受,引导认识:
母亲很轻,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我没有想到,以至于抱母亲时差点仰面摔倒。我不了解母亲,不关心母亲,——“我心里很难过”。
2、第二段:学生自由谈感受。
出示这段话: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齐读。品读感受: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理解“年复一年” 出示图片,引读: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母亲是„„(教师读)北风呼啸,冰天雪地,母亲还是„„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总是„„
读到这里,你明白我心里为什么很难过了吗?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引导感受:
我能挑得动,母亲不让我挑;我能挑得动,没有帮母亲挑,没有替母亲分担重担,——“我的心里很难过。” 看着病重的母亲,我仅仅是难过吗?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引导感受:
理解重担的双层意思。
指导朗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3、第三段:
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引导感受:
母亲说话时的表情是怎样的?透过“笑了笑”,你又体会到什么? 病重的母亲对自己的付出觉得微不足道,很坦然,历尽千辛万苦却无怨无悔。——“我的心里很难过。”
三、细读课文4、5段,体悟我的做法,感受浓浓的亲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千般滋味,万番感慨,一齐涌上心头。于是,我突发奇想,说:“„„”(引读)
请同学们静静地看这个温馨感人的一幕,用心体验这浓浓的亲情。出示:图片(配乐)教师范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让这个画面永远地留住,留在我们的脑海里。(配乐齐读)
师: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一定不平静,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拿出笔,把你最想说的写下来。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儿时,我们无数次被母亲抱,在母爱的沐浴中长大;而今,第一次把母亲抱在怀里,给了母亲第一次爱的回报。(板书:爱)同学们,让我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再次感受这人间最真挚、最纯美的真情吧!(配乐)
四、教学反思
我读过好多篇关于写母亲的文章,我觉得这一篇是最美的,有着心在流血的感觉。对于亿万人来说,真的如此抱母亲恐怕了了无几。我想这篇文章给予学生的震撼也在此。
怎么教这课呢?我一遍遍地读,用心去想,想自己的母亲,想父母亲的母亲。我想这篇文章引导学生“读”起来,通过读去体会我对母亲的爱以及母亲对我的爱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种读我们不能忘记,就是把课文中三个人的话语拿出来一个个读,那感觉又不一样。但上完这课后,我觉得我让学生读的还不够,自己读的也不够,没能够把学生的感情完全调动起来。希望以后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常汝吉,《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2.屠棠等,《陶行知儿童诗歌一百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4月1日第一版。
3.曹先捷,王思中,《陶行知研究[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
第二篇:第一次抱母亲
四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蒋阳成 课时编号:039
13.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通过练笔歌颂母亲。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
备课时间:2008年4月1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课时目标:
1、初步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学会文中生字、新词。教学进程:
一、唱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激发同学对母亲的热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1、学生自读,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这里作简单的符号说明)勾划出来。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蒋阳成 课时编号:039
3、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三、检查生自学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开火车读词语。
3、指说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4、指导读长句子。
5、小组内探讨对生字的学习。
四、再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小声随读。
2、小组内交流:
⑴文章哪部分叙述了“我”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没想到母亲这么轻。⑵文章哪部分写“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却不知道母亲只有80斤体重能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⑶哪部分写“我”突发奇想,要抱母亲入睡,母亲却流泪了。
五、指导写字。
1、分析字形。
2、师范写。
3、学生练写。
4、评价生习字情况。布置作业:
1、为生字括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篇:《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案
秦 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课前谈话
出示歌德的名言,希望学生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意思)。
一、导入新课
让我们回忆一下,“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母亲生病了,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好下床,于是“我”抱母亲)师:于是就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学生齐读课题)。
二、精读
过渡:当我抱起母亲,才发现,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出示)
1.“竟然”是什么意思?(出乎预料,没想到)没想到,对作者原以为母亲很重,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画出相关的句子。2.学生交流。
学生回答后相机课件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1)“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翻过重重山岭,形容野外生活或旅途的艰辛。亦比喻克服了种种困难。)
师:你曾经爬过山吗?有什么感觉?(预设:累,爬不动,气喘吁吁等)
师:我们空身或背了一个小小的旅行包就气喘吁吁了,那母亲呢?母亲是怎样翻山越岭的?
生: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 师:知道100多斤有多重吗?(预设:举个例子,在班级内找学生,100多斤重差不多是两个某同学重)想一想,100多斤的担子压在只有80多斤的母亲的肩上,(预设:像秦老师这样就是80多斤)。母亲背上还背着妹妹,手里拉着我,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的样子会是怎样的?会有些什么动作、神情呢?(预设:气喘吁吁,可能会歇停会再走,看上去非常吃力,边走边擦汗)(学生回答后出示图画)
就如这幅画描绘的那样,你能体会母亲的这种艰辛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指名学生读“在我记忆中„„直到我们长大。”)师:这样的翻山越岭仅仅是一天、两天吗?(年复一年、总是)
引读:是呀,在狂风暴雨中,母亲手里——,背上——,肩上——
在骄阳似火时,母亲手里——,背上——,肩上——
在大雪纷飞时,母亲手里——,背上——,肩上—— 即使我们已经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
出示,读着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预设:母亲关心我们,母亲时刻为我们着想,母亲真伟大„„)
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 齐读“我们长大后„„重的担子。)
(2)再想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100多斤重的东西吗?(做家务、下地干活、教育子女„„)
预设:(如果学生说了许多母亲在家做的活,但是没有提到“支撑起整个家的重担,那么教师可以小结:其实你们说的就是说母亲支撑起了„„(学生回答)
3.同学们,了解了这位母亲,我相信你们能把第二自然段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把书拿起来,齐声地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4.过渡: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也动情地说:————面对护士的夸奖,我们来看看母亲是怎么说的?
(1)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指名读句子 齐读句子)
(2)母亲的这句话什么意思?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
(3)你能试着读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句子 齐读)5.是呀,每个母亲都是一样的。同学们,想想你们的母亲平时为你做了什么?课件出示:选择一句或几句,说说你们的母亲为你做了什么?
清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我生病时,母亲____________;
当我伤心时,母亲____________;
当我____时,母亲___________ „„
同学们这就是爱啊,这就是母爱啊!(板书:母爱)你们读懂了母亲,带着自己的感受,再一起读读这段(齐读第3小节)
5.过渡: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想到母亲辛劳的一生,想到自己没有关心过母亲,“我”心里会想什么?会做什么?
预设: 我想„„我想„„师:作者和大家一样,也在那一刹那间产生了这种奇特的想法,他是怎样说的? 出示句子:我突发奇想„„抱你入睡吧。
该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句话?(深情地 亲切地 恳切地)指名带着语气读好这句话。
6.过渡:于是,一个儿子抱着母亲,哄她入睡的动人画面就这样出现了:师配乐朗诵第5自然段。(课件出示段落与配乐)(1)此时无声胜有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对互相依偎的母子吧!(生齐读配乐朗读第5自然段)
(2)再引读最后一句“我以为„„下来„„)
追问: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是因为什么? 学生说;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这是感动泪水、这是爱的泪水„„(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小时候,母亲曾无数次的抱过我(板书无数次),而这仅仅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给了母亲无比的激动和幸福,让我们也读一读,把这个画面留住,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7.练笔迁移 此情此景,会让很多人深有感触:
(1)母亲:躺在儿子宽大的胸怀里,我的泪水忍不住滑落„„
(2)“我”:看着闭着眼睛流泪的母亲,我的心潮澎湃„„(3)护士:看着这样的场面,我„„(4)我:读着课文,看到这样的画面,我„„
请拿起笔,选择一个角色,体会一下她的内心世界。
自主练笔,交流。
8.师:是啊,一生一世不求回报的爱是母爱;一生一世值得最爱的人是母亲。
(1)我突然想到一句诗,孟郊的《游子吟》还记得吗?知道是那一句吗?(出示古诗)
(2)是啊,父母之恩无以回报,让我们用感恩的心记住这句话,齐读。现在请拿出笔,用心把这句话写在书上,刻在心里。(3)此时此刻,我也想把我的心声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读读(配乐)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
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
这种爱,叫母爱。
四、作业
1.多抽点时间陪陪妈妈,让她体会到我们在乎她。
2.留心妈妈为家庭所作的点点滴滴,在日记中多给妈妈留点空间。
3.短时间内,用心为母亲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母亲笑一笑。
最后,让我们在一起背诵着《游子吟》来结束今天的课吧。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
母爱
无数次
第四篇: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知道母亲就是,在你入学时,帮你拿书包的人;雨中,为你撑花伞的人;在外,牵挂你的人;在家,给你沏茶的人;生病时,照料你的人;开心时,和你一起开心的人。歌颂母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一次抱母亲》。(出示歌词和歌曲《母亲》)
二、体会作者的感受
1、抱母亲,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让我的心情犹如平静的湖面扔下石子,变得不平静了,我的感受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用“——”画出我的心情的句子。(巡视指导)
2、谁来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出示:(1)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3、这两句中,哪些词语直接写出了我的心情呢?(板书:难过、愧疚)
4、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个词。
三、体会母亲的轻
1、齐读第一句话,“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母亲到底有多轻?快速默读1-3自然段,用“——”画出相关句子。(巡视指导)
2、谁来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1)我们也学着作者来抱一抱(跟着老师边读边做动作),作者这一抱从侧面表现了母亲的轻。
(2)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3、母亲到底有多轻?(80多斤)
出示: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1)齐读这句话。
(2)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生病的时候或许只有80斤左右,甚至还没有80斤)
4、在作者心目中,母亲有多重?(100多斤)。
5、我为什么而难过?(我太粗心了,太不关心母亲了,我的心里很难过。)
四、体会母亲的艰辛
1、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我为什么不知道她竟然这么轻?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相关句子。
2、谁来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这段话中有两个“担子”,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想想这两个担子的意思一样吗?(红色)
(2)第一个“担子”是指什么?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出示:炎炎夏日,骄阳似火,知了不停地叫喊着,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寒冬腊月,雪花纷飞,呼呼的北风无情地刮着,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第二个“担子”又指什么?(不仅指肩上的担子,还指生活中的重担)想想生活中,母亲都要干什么?(比如说:赡养老人、抚养子女、教育子女、生活的压力等)
3、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勤劳、善良、无私)
4、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得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同学们,当我们理解了这里的重担,再回来看前面这句话,“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山,穿过一道道岭吗?其实,这里指克服一个个什么?(困难)
5、说得好。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得真好!)
6、让我们像她这样齐读最后两句话。
7、读到这里,你明白我心里为什么难过和愧疚了吧?(我为自己一直不懂事,没能帮母亲挑重担,减轻一点负担而难过;母亲以瘦弱的身躯承受那样的重担,不怕劳累,毫无怨言,病成这样,我心里难过)(很好,你很会读书,读出了话中意,弦外音)
五、体会母爱的无私
1、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
2、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伟大、无私、谦虚)
3、是呀,每个母亲都是一样的。同学们,想想你们的母亲平时为你做了什么?课件出示:选择一句或几句,说说你们的母亲为你做了什么?
清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我生病时,母亲____________;
当我伤心时,母亲____________;
当我____时,母亲___________ „„
4、雨果说过一句话,出示:雨果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胸怀。我说——比天空还要大的胸怀是母亲的胸怀,只有母亲的这份胸怀是伟大的、谦虚的,无私的。
5、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出示: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侯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师配乐范读。)
(2)母亲的泪水是什么样的泪水?
学生说;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为什么感到幸福)、这时高兴的泪水,这是感动泪水。这是爱的泪水„„
(3)师:小时候,母亲从无数次的抱过我,而这仅仅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给了母亲无比的激动和幸福,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将这个画面留住,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生齐读。
六、升华
1、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回报母亲恩情的方式也很多。作者用“抱母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母之情,你们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呢?(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2、学生各抒己见。
3、最后,让我们对着母亲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母亲的爱》,献给各位亲爱的母亲。
七、板书设计
第五篇: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读准生字词的音,会写“摔、翻”,并读通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并归纳段意。
4、解决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乘飞机,第一次游泳,第一次为妈妈端药等。有的第一次或许就在你的不经意之间过去,有的第一次却是终身难忘的,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是:板书:第一次抱母亲
就是另作者终身难忘的事。
2、说到母亲,我想每个孩子对母亲都充满了感激之情,我们也学了很多赞美母亲的诗文,你还记得吗?
《母亲的恩情》。里面有一首诗,我们来记一记。《游子吟》„„
3、今天我们又要学一篇和母亲有关的文章,一起读课题
4、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吗?
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在哪里抱的?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独特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的音,并读通课文。自由读。
2、出示词语:
守护:找个近义词
托住脖子:“脖”要和哪个字区别。仰面摔倒:师教“摔”字的写法。
担子:什么是担子?还有什么也可称为担子?肩上的责任,照顾老人孩子,担当承重的劳动。翻山越岭:看了这个词,眼前出现什么?书上的句子在哪里?谁“翻山越岭”?看出了什么?
愧疚:找出句子,你能换个词语吗?
三、指名读课文,解疑并分段。
刚才同学们又一次读了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好好想一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1)为什么要抱母亲?母亲生病了,住在医院,连下床都很吃力,护士换床单时,我抱母亲的。(2人)
(2)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没想到母亲那么轻,我差点仰面摔倒。师评:这实际上是讲了我第一次抱母亲这件事的什么?(起因)谁能把这个故事的起因连起来说一遍。
(3)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护士批评我,可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一直是力大无比的。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子,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非常愧疚。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这个内容?(2、3节)
(4)最后写了什么?(我抱母亲入睡。)
(5)根据我们刚才的归纳,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该怎么分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的伟大和无私。
2、通过品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母子间的深情。教学过程:
一、简洁导入。
1、“我”第一次抱母亲,竟然抱出了三次“没想到”。“我”没想到的是什么? “我”为什么会没想到?
“我”为什么要反复三次写出自己的没想到?
2、请大家默读全文,特别留心这三次“没想到”。每找到一处,就用浪线划下来。体会体会三次“没想到”的感觉和滋味儿。
二、品读三次“没想到”,突现一个“轻”。
1、谁来读一读“我”的第一次“没想到”?(课件一:依次出现三个句子)
“我”使劲一抱,没想到抱出了母亲的——(跟答“轻”。在第一个“没想到”的右边板书“轻”)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2、“我”的第二次“没想到”谁来读一读?
(在第二个“没想到”的右边板书“轻”)“轻”字第二次出现在你的面前。谁再来读读这次没想到?
3、谁来读读第三次“没想到”?
4、这已经是第三次出现“轻”字了,什么感觉?什么滋味儿?
5、将三次没想到的句子串在一起品读:
师:(课件呈现三次“没想到”的句子)教师按原文引读:
母亲病了,病得不轻,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当护士进来换床单的时候——(指名接读第一次“没想到”)
面对护士的责怪,我急忙解释——(指名接读第二次“没想到”)当我从母亲的口中知道了她的真实体重时,回想跟母亲生活了几十年,我怎么也接受不了这样一个事实。因为——(指名接读第三次“没想到”)
6、在我的眼里,母亲是怎样的? 哪里感受到母亲的“力大无穷”?
:生: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板书:重)
7、指名读:母亲是怎样翻山越岭的?你能想象母亲是怎样翻过重重山,越过层层岭的吗?
8、而这样的拉,这样的背,这样挑着重担的翻山越岭,只是一次吗?依据何在?(这样年复一年)
创设情景读——同学们,你们看见了吗?
(课件二:书上图
一、我的第一句话、《我的父亲母亲》音乐)在漫山遍野的春光中,读: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段话字变蓝色)
是啊,母亲坚实的脚步,踏得一路花香四溢。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读: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是啊,母亲汗流浃背、挥汗如雨、无怨无悔。在满山枫叶浸染的秋色中,读: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是啊,母亲挑着一担丰收的果实,满脸喜悦。
在白雪飘飘的冬季里,读: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是啊,母亲鼻尖冻得红红的,雪花落满了她的肩头。
9、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母亲的“力大无穷”?
生:(朗读)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板书:重)
是啊,压在孩子身上,疼在母亲心里呀!
10、还有哪里感受到母亲的“力大无穷”?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母亲挑起的仅仅是100多斤重的担子吗?不!在你看来,母亲的担子里还挑着什么呢?
师:是啊,母亲挑起的不仅仅是舍不得让我们挑的重担,她挑起的还有家庭、生活的重担,她挑起的是自己肩上的一份责任,挑起的是对我们悉心的呵护与爱啊!
11、让我们把这一镜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吧!
感情朗读“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2、感情朗读:年复一年、岁月流转,一轻一重就这样搁在母亲的身上,更搁在母亲的心中。当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之后,作为儿子的我,怎能不感慨?又怎能不愧疚呢?难怪我第一次抱母亲时——读:(出示)(课件三:整体出现“轻”的三个句子)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难怪我第一次抱母亲时——读:(出示)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难怪我第一次抱母亲时——读:(出示)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3、同学们,作者的这三个“没想到”,却让你想到了什么?
三、品读“抱”字。
1、在母亲的眼里,她对这一切是怎样看的?请读课文第三、四节。
生: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的?”这里看出母亲觉得这些是她应该做的,没什么值得一提。
师:同学们透过母亲的笑,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仿佛看见昏暗的油灯下,母亲正在替我缝补衣裳。仿佛看见家里,母亲正在冰凉的水中洗衣。仿佛看见农田里,母亲正在忙碌的身影。仿佛看见家中,母亲正忙着伺候爷爷奶奶。是啊,这一切的一切在母亲看来呢?
生:母亲“笑了笑”看出母亲觉得这些事不足挂齿。
生:我们看出母亲做这些事情她觉得是理所应当的,这是她的责任,没什么可说的。
2、母亲淡淡的一笑、不经意的回答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母亲的责任、无怨无悔。这就是我的母亲,这是与我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母亲。如今,母亲病了,病得不轻,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往事新愁一次又一次地涌上我的心头(课件四:图
一、《思乡曲》音乐)
千言万语,千愁万忧,都化作了这样一个动作——“抱”
(感情朗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3、同学们,你可曾体会,这是怎样的一抱啊?
4、谁再来抱抱母亲?老师看到你边抱母亲边轻轻地摇动着,孩子你想摇走些什么吗?
我想摇走母亲的辛劳。我想摇走母亲的病痛。我想摇走母亲的烦恼。你想摇来些什么吗? 我想摇来母亲的健康。摇来母亲的长寿。摇来母亲的幸福。
5、还有谁来抱抱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