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目录(330部法律)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4:5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目录(330部法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目录(330部法律)》。

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目录(330部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目录(330部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目录(330部法律)

2015-11-04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2015-08-2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15-08-2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2015-08-29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2015-08-29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九)2015-08-29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2015-08-29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

2015-08-29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2015-07-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15-03-15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2014-12-28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 2014-11-0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第一款、《...2014-1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2014-08-3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2014-08-31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法律(329)2014-08-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14-08-3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2014-08-3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2014-08-31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2014-08-3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2014-06-27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

2014-04-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一百五...2014-04-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第三款的...2014-04-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第五...2014-04-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的解释

2014-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4-04-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解释 2014-04-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二...2014-04-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三百一...2013-12-2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013-12-2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2013-12-2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2013-12-2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2013-12-28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013-12-28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 法律(329)2013-12-28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2013-10-2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013-08-30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2013-06-2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13-06-2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13-06-2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2013-06-29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2013-06-29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2013-06-29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2013-06-29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2013-06-29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2013-06-29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13-06-29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2013-06-29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2013-04-25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2012-12-28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2012-12-2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012-12-2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012-12-28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 2012-10-2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012-10-26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2012-10-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2012-10-26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2012-10-26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

2012-10-26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2012-10-26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2012-10-26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2012-10-26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012-08-3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2012-08-3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2012-06-30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二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修正案

2012-06-30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修正...2012-06-3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2012-06-30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2012-04-27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保险法

2012-03-14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

2012-03-1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012-03-14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

2012-02-2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11-12-3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法律(329)2011-12-3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第...2011-10-29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2011-10-29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2011-08-2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十三条...2011-06-3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2011-06-30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2011-04-2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011-04-2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011-02-2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2011-02-25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011-02-25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 2010-12-2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0-10-28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

2010-10-28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010-10-28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2010-10-28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2010-10-01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2010-08-28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修正...2010-08-28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2010-08-28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

2010-08-2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2010-08-28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2010-06-2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2010-04-29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2010-03-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2010-02-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 2010-02-26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2009-12-2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2009-12-26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2009-12-26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2009-10-31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外交人员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2009-08-2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2009-08-2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三百四...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2009-06-27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2009-06-2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2009-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2009-02-28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009-02-2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七)2008-12-27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2008-12-2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2008-10-2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008-10-28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 2008-08-29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008-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2008-02-2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7-12-29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2007-12-29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2007-12-29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2007-10-2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7-10-28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07-08-30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08-30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2007-08-30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2007-03-16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2007-03-16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2006-10-3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

2006-10-31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2006-10-3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2006-10-3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2006-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

2006-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2006-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2006-06-2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06-06-29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六)2006-04-2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2006-04-29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 2006-02-28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2005-12-2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文物的规定适用于具有...2005-12-2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2005-12-29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2005-10-2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2005-10-2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2005-10-25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中央银行财产司法强制措施豁免法

2005-08-28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2005-08-2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

2005-04-2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五十三...2005-04-2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2005-02-2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五)2004-12-2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

2004-10-2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2004-08-28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2004-08-2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08-28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2004-08-28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2004-08-28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

2004-06-2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2004-04-06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2004-04-0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第...2004-03-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0314)2004-03-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本)2003-12-27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2003-12-2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2003-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2003-06-28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003-06-28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2003-02-2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衔条例

2002-12-2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2002-12-2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四)2002-10-2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08-2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 2002-08-29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2002-06-29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2002-06-29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2002-04-2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2002-04-2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的解...2001-12-29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001-12-29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三)2001-10-27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1-08-3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2001-08-3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二)2001-06-30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2001-06-30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 2001-04-2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2001-04-28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2001-04-28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2001-03-1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2001-02-2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000-12-28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 2000-12-28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

2000-10-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0-10-3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2000-10-3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2000-04-0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1999-12-2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1999-12-2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

1999-12-2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1999-10-3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1999-10-3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1999-08-30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 1999-08-30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1999-06-28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1999-06-2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1999-06-2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二十二...1999-03-15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1999-03-1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0315)1998-12-2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1998-11-0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1998-11-04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1998-08-29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1998-06-26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1997-12-29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法律(329)1997-12-29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1997-07-0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1997-02-2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1996-12-30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1996-10-2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10-29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 1996-07-05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1996-05-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的...1996-05-1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6-05-15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1996-03-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1995-06-30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1994-10-27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1994-03-05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1993-09-0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1993-07-0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葡萄牙文...1993-03-3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决定

1993-03-3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决定

1993-03-31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3-03-2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0329)1992-11-07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1992-02-25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1990-12-28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 1990-10-30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

1990-06-2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英文本的...1990-04-0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决定

1990-04-04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89-12-2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1989-04-0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1989-04-0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988-12-29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1988-07-0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的规...1988-04-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880412)1987-06-2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1986-12-0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1986-09-05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 1985-04-10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1983-09-0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1982-12-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1982-12-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2009-08-2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2009-08-2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第二篇:中国最新法律目录

一、国家法编(一).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12.0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文本)(2004.03.1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88.04.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03.2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03.1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03.14)

(二).国家机构(1)选举、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2009.08.2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2004.10.27)3 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1996.10.29)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1983.03.05)(2)国家机构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1982.12.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1982.12.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2006.10.3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1986.1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2009.04.2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1989.04.0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2004.10.27)8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01.06.3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2001.06.3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03.15)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2006.08.27)

(三).民族区域自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02.28)

(四).特别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0.04.0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3.03.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1996.12.3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1999.06.28)

(五).相关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2009.08.2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2009.08.2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1980.09.1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89.12.2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11.04)6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警告法(2009.08.27)7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警告法实施条例(1992.06.16)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1996.03.01)9 反分裂国家法(2005.03.14)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992.02.25)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1998.06.26)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中央银行财产司法强制措施豁免法(2005.10.25)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1994.05.12)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几个问题的解 释(1996.05.06)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赔偿案件程序的暂行规定(1996.05.06)16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共同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1997.06.27)17 人民检察院错案责任追究条例(试行)(1998.06.26)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09.16)19 人民检察院刑事赔偿工作规定(2000.12.28)

二、民商法编

(一).总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009.08.27)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988.04.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09.02)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01.1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09.08.27)

(二).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03.16)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9.05.14)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9.05.1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09.08.27)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5.07.29)

(三).知识产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10.27)2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02.08.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08.12.2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01.10.2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2002.08.03)6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2001.12.2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2003.12.02)8 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2004.12.28)9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06.05.18)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10.12)1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中涉及录音录像制品有关问题的批复(2005.10.13)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11.22)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2001.06.07)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2001.06.22)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07.17)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问题的解释(2002.01.09)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2.01.09)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10.12)

(四).债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03.15)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1999.12.19)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2009.04.24)4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1995.06.30)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12.08)6 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2004.08.28)7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1999.08.3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004.08.28)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1990.11.12)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1991.07.02)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04.28)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规定(2005.12.14)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4.10.25)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12.16)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存单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1997.12.13)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法院错判导致债权利息损失扩大保证人应否承担责任问题的批复(2000.08.08)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已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向其他保证人行使追偿权问题的批复(2002.11.23)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及担保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的适用和保证责任方式认定问题的批复(2002.11.23)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5.11.14)

(五).侵权责任 国内航空运输旅客身体损害赔偿暂行规定(1993.11.2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规定(1993.12.17)3 铁路旅客人身伤害及自带行李损失事故处理办法(2003.08.0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12.26)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03.08)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01.10)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试行)(1992.05.16)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1994.10.27)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碰撞和触碰案件财产损害赔偿的规定(1995.08.18)10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09.7)

(六).亲属、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01.04.28)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2001.12.25)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2003.12.25)4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1998.11.04)5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1985.04.10)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 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85.09.1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1993.11.03)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1993.11.03)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受理申请承认外国法院离婚判决案件有关问题的规定(2000.02.29)10 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1999.05.25)11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1999.05.25)

(七).公司、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05.10.27)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一)(2006.04.28)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二)(2008.05.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2009.08.27)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1999.08.3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2000.10.3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2001.04.12)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2000.10.31)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2001.03.15)10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2001.07.2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2003.12.27)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2006.08.27)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6.10.3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1988.06.03)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2000.12.01)16 全民所有制小型工业企业租赁经营暂行条例(1990.02.24)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1988.06.25)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施行办法(1998.12.03)19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1990.06.03)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1991.09.09)21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1992.07.23)22 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2000.03.15)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2001.12.12)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2006.11.11)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2005.12.18)26 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2005.12.27)27 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2006.12.30)2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国有控股、参股股份有限公司中的国有公司、企业人员的解释(2005.08.01)公司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1988.06.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2000.12.01)3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1991.05.21)4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2004.06.14)5 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修正)(1999.06.23)6 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2004.06.14)7 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2005.12.27)8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2007.05.09)9 企业检验办法(2006.02.24)10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自然人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问题的通知(1994.11.18)11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规范公司登记管辖有关问题的通知(1996.04.16)1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公司登记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追责时效问题的答复(2000.08.22)13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公司登记机关是否应对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的真实性承担审查责任问题的答复(2000.10.20)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金融机构为行政机关批准开办的公司提供注册资金验资报告不实应当承担责任问题的批复(1996.03.27)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出具虚假验资证明应如何承担责任问题的批复(1998.06.26)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金融机构为企业出具不实或者虚假验资报告资金证明如何承担民事责任问题的通知(2002.02.09)17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外商投资的公司审批登记管理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执行意见》的通知(2006.04.24)18 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2005.11.15)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2005.12.18)20 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登记、外汇及税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12.30)

(八).破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2006.08.27)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2.07.30)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十六条理解的答复(2003.09.09)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指定管理人的规定(2007.04.12)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确定管理人报酬的规定(2007.04.12)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施行时尚未审结的企业破产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07.04.25)

(九).保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09.02.28)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2009.09.21)3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2006.03.21)4 保险公司管理规定(2009.09.25)

(十).票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2004.08.28)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0.11.14)3 票据管理实施办法(1997.08.21)

(十一).证券、基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005.10.27)2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2003.10.28)3 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1993.04.22)4 企业债券管理条例(1993.08.02)5 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2008.04.23)6 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1997.12.25)7 证券市场禁入规定(2006.06.07)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2003.01.09)

(十二).期货 期货交易管理条例(2007.03.06)2 国债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1995.02.23)3 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2007.04.09)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3.06.18)

(十三).海商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1992.11.07)2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规定(1993.12.17)

(十四).信托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2001.04.28)2 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2002.05.09)3 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2002.06.13)

三、行政法编

(一).总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09.08.27)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2009.08.27)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2007.05.29)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一款有关问题的批复(2003.02.25)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3.08.27)6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08.3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8.04.05)8 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1985.01.15)9 地名管理条例(1986.01.23)10 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6.06.18)11 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1989.02.03)12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2002.05.1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1996.07.05)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1999.06.07)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1988.09.05)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1990.05.25)17 信访条例(2005.01.10)18 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2005.08.18)

(二).军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2009.08.2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实施办法(2001.01.12)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1994.05.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1995.05.10)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2009.08.27)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2009.08.27)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2009.08.27)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2000.12.2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2001.04.28)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2009.08.27)

(三).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1986.09.05)2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1990.10.3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1990.12.28)4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外交人员法(2009.10.31)

(四).人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5.04.27)2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2007.04.22)3 人事争议处理规定(2007.08.09)4 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2007.11.06)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3.08.27)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1997.05.09)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2004.09.17)

(五).民政 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1987.12.12)2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2001.02.21)3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2003.06.20)4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03.07.21)5 革命烈士褒扬条例(1980.06.04)6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2004.08.01)7 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1997.07.31)8 婚姻登记条例(2003.08.08)9 中国与毗邻国边民婚姻登记管理试行办法(1995.02.17)10 出国人员婚姻登记管理办法(1997.05.08)11 大陆居民与台湾居民婚姻登记管理暂行办法(1998.12.10)12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10.25)13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8.10.25)14 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2000.04.10)15 殡葬管理条例(1997.07.21)16 公墓管理暂行办法(1992.08.25)17 中国福利彩票管理办法(1994.12.02)18 救灾捐赠管理办法(2008.04.28)19 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2008.05.29)

(六).公安、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2009.08.27)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1995.02.28)3 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1990.03.17)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1996.01.1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03.06.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居民身份证管理办法(2005.06.07)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2009.08.27)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1994.07.15)9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1985.11.2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1994.07.15)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2006.04.29)12 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1991.12.17)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1995.07.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05.08.28)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2007.12.29)16 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2006.01.23)17 强制戒毒办法(1995.01.12)18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2006.01.29)19 娱乐场所治安管理办法(2008.06.03)20 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规定(1995.10.23)21 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2005.12.27)22 公安机关适用刑事羁押期限规定(2006.01.27)23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7.12.29)24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2004.04.30)25 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1994.12.22)26 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1997.12.23)27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2008.12.20)28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2008.08.17)29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2006.01.12)30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2006.12.20)31 机动车登记规定(2008.05.27)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2009.08.27)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1995.12.27)34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01.26)35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2005.08.26)36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2006.01.21)37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6.05.10)38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10.28)39 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1999.05.25)40 火灾事故调查规定(2009.04.30)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09.08.27)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1994.06.04)4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9.08.27)44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4.02.18)45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1997.12.16)46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2000.04.26)

(七).司法行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2007.10.28)2 法律援助条例(2003.07.21)3 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2008.07.18)4 律师执业管理办法(2008.07.1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2005.08.28)6 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2006.02.23)7 公证员执业管理办法(2006.03.14)8 公证程序规则(2006.05.18)9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1994.12.29)10 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1957.08.01)11 劳动教养试行办法(1982.01.21)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2005.02.28)13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2005.09.30)14 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2005.09.30)

(八).宗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1994.01.31)2 宗教事务条例(2004.11.30)3 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和登记办法(2005.04.21)

(九).侨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2009.08.27)

(十).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004.08.28)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09.08.27)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06.29)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05.15)5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08.29)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12.28)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3.03.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009.08.27)9 教师资格条例(1995.12.12)

(十一).科学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2007.12.29)2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1996.05.15)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002.06.29)4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2003.12.20)

(十二).文化、体育 出版管理条例(2001.12.25)2 印刷业管理条例(2001.08.02)3 音像制品管理条例(2001.12.25)4 地方志工作条例(2006.05.18)5 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2002.06.27)6 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2004.06.16)7 期刊出版管理规定(2005.09.30)8 报纸出版管理规定(2005.09.30)9 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2008.02.21)10 音像制品制作管理规定(2008.02.21)11 图书出版管理规定(2008.02.21)12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1997.08.11)13 电影管理条例(2001.12.25)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10.31)15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2002.09.29)16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2003.06.26)17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2008.07.22)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12.29)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05.18)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09.08.27)21 反兴奋剂条例(2004.01.13)22 全民健身条例(2009.08.30)

(十三).卫生、医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08.28)2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5.03.24)3 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01.29)4 血吸虫病防治条例(2006.04.01)5 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2009.08.27)6 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2001.06.20)7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02.28)8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009.07.20)9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7.12.29)1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05.09)11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2008.10.0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2009.08.27)13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04.04)14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2003.08.05)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1.02.28)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2002.08.04)17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005.08.03)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2009.08.27)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1989.03.06)20 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1998.11.28)2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1.12.29)22 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2002.08.02)23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2004.12.10)24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2009.05.11)2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05.14)2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8.04.29)2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采供血液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8.09.22)

(十四).城乡建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04.28)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规定(2005.12.1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10.28)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2002.08.2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09.08.27)6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1998.07.20)7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2001.06.13)8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2002.03.24)9 物业管理条例(2007.08.26)10 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1995.05.09)11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2001.04.04)12 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2004.07.20)13 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2001.08.15)14 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2001.08.15)15 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2001.08.15)16 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2007.11.19)17 廉租住房保障办法(2007.11.08)18 房屋登记办法(2008.02.15)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11.0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1995.09.23)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2008.01.29)22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01.30)

(十五).环境保护

第一部分 主体法条文及适用指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第二部分 配套法律依据

一、综合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07年4月11日)

关于加瑟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2007年11月13日)

关于加强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1997年3月5日)

环境信访办法(2006年6月24日)

环境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办法(2006年12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

二、水、大气、噪声、固体废物等环境污染防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20日)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7月10日)

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1990年8月15日)

关于加强新生产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的通知(1998年6月2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期停止生产销售使用车用含铅汽油的通知(1998年9月2日)

关于安装汽车污染控制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1998年7月3日)

关于加强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管理的通知(1999年12月15日)

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2003年5月27日)

关于居民楼内设备产生噪声适用环境保护标准问题的复函(2007年2月6日)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2005年3月23日)

关于加强重点交通干线、流域及旅游景区塑料包装废物管理的若干意见(1998年9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12月25日)

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1990年6月1日)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2001年12月27日)

关于加强外商投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通知(1992年3月14日)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00年2月22日)

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2001午1月8日)

四、环境监测与事故处理

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1983年7月21日)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007年7月25日)

关于环境标准管理的协调意见(2001年4月9日)

环境标准管理办法(1999年4月1日)

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1999年11月1日)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2005年9月19日)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备案管理办法(2004年11月11日)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06年1月24日)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2006年3月31日)

五、排污收费与环保监管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2003年1月2日)

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2003年2月28日)

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2003年3月20曰)

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1992年8月14日)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2003年11月5日)

关于环境行政处罚主体资格有关问题的复函(2001年6月1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六、环境违法违纪与侵权的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录)(2006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节录)(1986年4月12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节录)(2006年7月2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年7月21日)

关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2007年5月17日)

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2006年2月20日)

关于消除或者减少污染而发生的合理费用属于直接经济损失的复函(2003年3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02.28)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12.2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04.29)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2001.08.3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06.29)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06.28)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08.29)12 城市绿化条例(1992.06.2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10.09)1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15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2003.01.02)16 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2006.02.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9.08.27)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09.30)19 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85.07.06)20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03.0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10.05)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2006.04.29)23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12.27)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2009.08.27)2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07.21)2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11.27)(十六).海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2000.07.08)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衔条例(2003.02.28)3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稽查条例(1997.01.0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2004.09.19)(十七).旅游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1999.05.14)2 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2005.06.03)3 旅行社条例(2009.02.20)4 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2002.05.27)5 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管理办法(2006.04.16)

四、经济法编

(一).总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1996.10.29)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02.06.2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07.08.30)4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2008.10.28)

(二).财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1994.03.22)2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1995.11.2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02.06.29)4 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2005.08.20)5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2004.11.30)6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2000.06.21)7 企业财务通则(2006.12.04)8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1996.10.22)9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1998.01.19)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1992.03.18)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1993.10.3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10.31)13 总会计师条例(1990.12.31)14 企业会计准则(2006.02.15)

(三).税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01.04.28)2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2002.09.0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1993.12.2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993.12.28)5 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2006.10.17)6 增值税日常稽查办法(1998.03.26)7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2008.11.1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008.12.1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2008.11.1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008.12.15)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2008.11.1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008.12.15)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7.03.16)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7.12.06)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07.12.29)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8.12.18)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2006.12.31)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1993.12.25)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993.12.3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1985.02.08)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2007.12.0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008.02.26)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1991.04.16)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991.06.18)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1993.12.13)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995.01.27)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1986.09.15)28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2006.12.29)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1988.08.06)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1988.09.29)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1997.07.07)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细则(1997.10.28)3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2005.12.29)34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2003.11.23)3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11.05)

(四).金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2003.12.27)2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6.10.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2006.10.31)4 储蓄管理条例(1992.12.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货币出入境管理办法(1993.01.20)6 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1998.07.13)7 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1999.02.22)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2000.02.03)9 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1998.05.09)10 经济适用住房开发贷款管理办法(2008.01.18)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2008.08.05)12 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办法(1989.03.06)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购外汇、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08.28)

(五).地质矿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08.27)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05.29)

(六).能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10.2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5.02.28)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09.08.27)4 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1996.04.17)5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1998.01.07)6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1999.03.18)7 电力监管条例(2005.02.15)8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2009.08.27)9 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1994.12.20)

(七).交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09.0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03.06.28)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2008.12.27)4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2008.12.27)5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06.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条例(1989.07.03)7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1993.02.14)8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1994.06.02)9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1995.12.03)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2001.12.1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2002.06.28)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1990.03.0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09.08.27)14 城市道路管理条例(1996.06.04)15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2004.04.30)16 收费公路管理条例(2004.09.13)17 路政管理规定(2003.01.27)18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2006.01.27)19 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2009.04.20)

(八).铁路 铁路旅客人身伤害及自带行李损失事故处理办法(2003.08.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2009.08.27)3 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2004.12.27)4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07.11)

(九).民航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2009.08.27)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1996.07.06)3 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2003.01.10)

(十).邮电、信息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2009.04.24)2 邮政普遍服务监督管理办法(2008.07.12)3 快递市场管理办法(2008.07.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1993.09.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7.05.2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1998.03.06)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2000.09.25)8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0.09.25)9 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2006.02.20)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05.12)

(十一).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08.2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12.27)3 土地复垦规定(1988.11.08)4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1990.05.19)5 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1995.12.18)6 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1998.02.17)7 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1999.03.02)8 闲置土地处置办法(1999.04.28)9 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2003.06.11)10 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2003.01.03)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5.06.18)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06.19)

(十二).水利、海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9.08.27)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09.08.27)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08.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10.27)5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09.08.27)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2005.07.15)

(十三).农林牧渔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9.08.2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1993.07.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04.06.25)4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04.08.2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6.04.29)6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7.03.20)7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12.27)8 农药管理条例(2001.11.29)9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1.05.23)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08.27)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00.01.29)12 退耕还林条例(2002.12.14)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09.08.27)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05.12.29)15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2001.11.29)16 兽药管理条例(2004.04.09)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9.08.27)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2003.06.27)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2009.08.27)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1996.12.02)

(十四).商业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2008.05.25)2 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2003.08.15)3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2004.05.26)4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2009.08.27)5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1997.07.03)6 盐业管理条例(1990.03.02)7 食盐专营办法(1996.05.27)

(十五).对外贸易经济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2004.04.06)2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2001.12.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2001.12.1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2004.03.3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2004.03.3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2004.03.3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非法信息过滤业管理规定(1995.06.29)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反倾销行政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02.11.2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反补贴行政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02.11.2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1994.03.05)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1999.12.05)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2001.09.2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2007.09.18)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2002.04.28)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2005.08.31)(十六).审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06.02.28)2 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1999.05.24)(十七).统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2009.06.27)2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2005.12.16)(十八).价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1997.12.29)2 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1995.01.25)3 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2008.01.13)4 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1997.04.22)(十九).技术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009.08.27)2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1987.0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8.12.29)4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1990.04.06)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09.08.27)6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2003.09.03)7 产品质量申诉处理办法(1998.03.12)(二十).工商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1994.10.27)2 商用密码管理条例(1999.10.07)3 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2003.01.06)4 禁止传销条例(2005.08.23)5 直销管理条例(2005.08.23)6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赔偿实施办法(1995.08.01)7 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1996.03.15)8 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1996.11.15)9 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办法(1997.11.03)10 收费许可证管理办法(1998.10.21)11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申诉暂行办法(1998.12.03)12 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1998.12.03)13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2000.12.01)14 个体工商户登记程序规定(2004.07.23)15 经纪人管理办法(2004.08.28)

五、社会法编

(一).社会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2009.08.2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09.08.27)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06.25)4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1996.01.29)5 基金会管理条例(2004.03.08)

(二).社会救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1999.06.28)2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1999.09.28)3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2006.01.21)

(三).特殊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2008.04.2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06.12.29)3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09.08.27)4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06.2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05.08.28)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01.11)7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2007.01.09)

(四).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1999.01.22)2 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1999.03.19)3 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1999.03.19)4 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1999.03.19)5 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2001.05.27)6 社会保险稽核办法(2003.02.27)7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7.07.16)8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规定(1993.07.02)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2001.12.22)10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1998.12.14)11 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医疗补助暂行办法(2001.08.04)12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1994.12.01)13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1999.05.11)14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暂行办法(1999.05.12)15 失业保险条例(1999.01.22)16 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2000.10.26)17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3.01.28)18 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1994.12.14)1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妥善解决城镇职工计划生育手术费用问题的通知(1999.09.28)20 工伤保险条例(2003.04.27)

(五).劳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09.08.27)2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5.08.04)3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1994.12.26)4 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1995.05.10)5 劳动行政处罚若干规定(1996.09.27)6 劳动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1996.09.27)7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办法(1999.11.2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07.08.30)9 残疾人就业条例(2007.02.25)10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1990.11.22)11 人才市场管理规定(2005.03.22)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06.29)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08.09.18)14 劳动合同鉴证实施办法(1992.10.22)15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1994.12.03)16 实施《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合同问题的解答(1995.04.27)17 集体合同规定(2004.01.20)18 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1981.03.14)19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1995.03.25)20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1995.03.25)21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2007.12.14)22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7.12.14)23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2008.02.15)24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2008.09.18)25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01.01)26 股份有限公司劳动工资管理规定(1994.12.03)27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1994.12.06)28 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2000.11.08)29 最低工资规定(2004.01.20)30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2008.01.03)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2009.08.27)3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1996.10.30)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9.08.27)34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04.21)35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3.11.24)36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01.13)37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2005.09.03)38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04.09)39 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1995.08.23)40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2003.05.19)4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10.27)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1987.12.03)4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2002.03.28)44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2002.03.28)45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2002.03.28)46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2002.03.28)47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002.05.12)48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2002.10.15)49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07.21)50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问题解答(1989.01.20)51 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1990.01.18)52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1994.12.09)53 工人考核条例(1990.07.12)54 职业技能鉴定规定(1993.07.09)55 职业培训实体管理规定(1994.12.14)56 企业职工培训规定(1996.10.30)5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7.12.29)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1993.07.06)5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1993.09.23)6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04.16)6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2006.08.14)62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2000.11.07)63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11.01)64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01.24)

六、刑法编

(一).刑法典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文本)(2009.08.2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1999.12.2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2001.08.3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2001.12.2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2002.12.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2005.02.2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2006.06.2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七)(2009.02.2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03.14)

(二).单行刑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1998.12.29)

(三).法律解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2009.08.27)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的解释(2009.08.27)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2002.04.28)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2002.04.28)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2002.08.29)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2002.12.28)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2004.12.29)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文物的规定适用于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的解释(2005.12.29)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规定的解释(2005.12.29)

(四).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时间效力规定若干问题的解释(1997.09.25)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1997.10.29)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04.17)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1999.06.25)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2000.12.13)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01.11)7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2007.01.09)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1997.12.11)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2002.03.15)10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

(二)(2003.08.15)1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

(三)(2007.10.25)1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

(四)(2009.10.14)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01.17)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电力设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08.15)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12.30)16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油气、破坏油气设备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01.15)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05.15)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11.15)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1998.04.21)2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09.08)2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购外汇、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08.28)2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11.05)2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04.09)2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9.05.13)2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09.26)2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2006.11.14)2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09.17)28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12.08)2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2007.04.05)3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12.17)3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国有控股、参股股份有限公司中的国有公司、企业人员的解释(2005.08.01)3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倒卖车票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解释(1999.09.06)3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05.12)3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的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2000.07.13)3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拐卖妇女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2000.01.03)3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强奸案件有关问题的解释(2000.02.16)3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为人不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问题的批复(2003.01.17)3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11.22)3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5.06.08)4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03.10)4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1998.03.26)4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铁路运输过程中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1999.02.04)4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05.09)4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12.16)4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07.16)4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2000.05.12)4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12.05)48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构成嫖宿幼女罪主观上是否需要具备明知要件的解释(2001.06.11)4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09.03)50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9.10.20)5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2001.06.04)5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5.05.11)5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04.17)5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01.30)5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07.21)5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11.27)5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06.19)5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11.22)5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5.12.26)6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05.29)6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05.14)6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8.04.29)6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采供血液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8.09.22)6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2000.06.06)6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鼠强等禁用剧毒化学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09.04)6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生产、买卖武装部队车辆号牌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04.10)6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危害军事通信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06.26)6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04.19)6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有关问题的解释(2001.10.17)7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2000.06.30)7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7.07.08)72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工人等非监管机关在编监管人员私放在押人员脱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1.03.02)7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军人非战时逃离部队的行为能否定罪处罚问题的批复(2000.12.05)

七、程序法编

(一).刑事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96.03.17)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1998.01.19)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09.02)4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1999.09.21)5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2007.10.25)6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范围的规定(1998.05.1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有关问题的决定(2006.12.28)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复核死刑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7.02.27)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停止执行死刑程序有关问题的规定(2008.12.15)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2000.12.28)

(二).民事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07.10.28)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2.07.14)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08.08.2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2008.11.03)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2008.11.25)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调整司法解释等文件中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条文序号的决定(2008.12.16)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1.12.2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督促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2001.01.08)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讼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2002.02.25)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通知(2008.02.04)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09.08.27)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08.2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2009.06.27)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1999.12.25)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01.06)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若干规定(2001.09.11)

(三).行政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89.04.04)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03.08)3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2006.08.24)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1997.04.29)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2002.07.24)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行政案件案由的通知(2004.01.14)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2008.01.14)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2008.01.14)

八、国际法编 联合国宪章(1945.06.26)2 联合国宪章第六十一条修正案的生效议定书(1971.12.20)3 世界人权宣言(1948.12.10)4 国际盟约(1966.12.09)5 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盟约(1966.12.09)6 国际法院规约(1945.06.26)7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节录)(1982.12.10)8 世界版权公约(1952.09.06)9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883.03.20)10 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1886.09.09)11 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1891.04.14)12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1976.04.28)13 联合国关于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1958.06.10)14 关于解决国家和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1965.03.18)15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1980.04.11)16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2003.10.31)1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2000.08.25)矿业能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55号(2009-10-29)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对公路建设用砂、石、土是否免征矿产资源补偿费和采矿权价款的复函(2009-09-01)国土资源部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审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的通知(2009-09-0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对关于我国钨矿等稀有资源开发利用和出口等有关问题意见的复函(2009-09-0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采矿权使用费收缴问题的复函(2009-09-0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采矿权延续审批有关问题的复函(2009-09-01)国土资源部关于煤炭矿山资源储量分类有关问题的复函(2009-09-0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09-01)办理开采黄金矿产批准书管理规定(2009-09-01)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办法(2009-09-01)关于印发《自治区矿业权委托评估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2009-08-1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修正)(2009-06-0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2009-06-03)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的特点(2009-02-0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2009-06-04)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2009-06-0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06-0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06-0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2009-06-0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2009-06-04)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法律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法 律 释 义

2005年8月整理 行政处罚法 第1章 第1节 标题:立法目的

法条内容: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释义: 本条是对我国行政处罚法立法目的的规定。

一、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给予的制裁措施。行政处罚有以下几个特征:1.决定并实施处罚的机关是国家行政主管机关(还包括法律、法规授权和受委托的机关或组织);2.行政处罚只适用于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3.行政处罚的承受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非法人组织;4.行政处罚是一种严厉的行政行为,可以直接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因此对行政处罚要规定较为严格的限制条件。

二、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是制定本法的“两保障”之一。制定行政处罚法以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简单说就是既保障,又监督。

三、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行政处罚法在于使违法行为人承担所应负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关于刑事责任,我们已经制定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以及20多个补充规定;关于民事责任,制定了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对于行政责任,我们已有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的制定对完善我国行政法律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四、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是“两保障”的另一项保障。本法严格规定行政处罚的创设权和行使行政处罚的主体资格,从法律制度上防范行政机关的侵权行为,以避免有些行政执法人员用手中的处罚权做交易,以权谋私。行政处罚法 第1章 第2节 标题:设定和实施的法定原则

法条内容: 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释义: 本条是对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的法定原则的规定。

一、行政处罚的设定权是国家立法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严格慎重的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的,不处罚。行政处罚按其性质划分,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涉及人身权利的人身自由罚;二是吊销许可证或营业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等的行为罚;三是罚款、没收非法财产等财产罚;四是警告、通报批评等申诫罚。我国设定行政处罚权的立法原则:第一,要符合我国的立法体制;第二,要区别各类行政处罚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第三,根据法制原则来规范,对现行某些不规范的做法要适当改变,又要考虑我国法制建设的实际情况。根据以上原则,本法对行政处罚的设定权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在本条强调了行政处罚的设定权由本法统一调整,采取法定原则。本法规定的处罚设定权可以概括为:法律可以设定各种类型的行政处罚权;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各类行政处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二、行政处罚的实施要依本法的规定。实施处罚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实施的主体,一是实施的行为或实施的原则和程序。即: 1.不是所有的行政机关都有行政处罚权,哪些行政机关有行政处罚权,由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对此应注意一点,执法主体应是国家行政机关,但又不都是行政机关,法律开了一个小口子,规定了授权和委托,但有限制性规定; 2.行政机关只能对自己主管业务范围内的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 2 给以行政处罚; 3.每个行政机关有权给予什么种类的行政处罚,依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此法律也作了具体规定。行政处罚法 第1章 第3节 标题:实施行政处罚要有法定依据

法条内容: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释义: 本条两款是对实施行政处罚要有法定依据,无法定依据不得处罚的原则的规定。

一、关于行政处罚的适用范围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主体适用对象应包括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也就是说,既包括个人也包括各种组织形式的单位;第二,要具有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即这种行为是客观存在的、有事实的侵犯行政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第三,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其含义在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并非全部都应给予行政处罚,应区分不同情况根据法律的规定给予不同的处理。如果有的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十分严重,构成犯罪的,就应根据刑法的规定处罚,而不适用行政处罚;有些极轻微违反了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构不成本法规定的应予处罚的标准的.则不应给予行政处罚。

二、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不是任意性的,而是有法律限定的。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使行政处罚规范化,法律规定: 1.只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给予行政处罚的,才能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2.只能是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的规定实施,本法没规定有权实施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则不能实施处罚; 3.实施行政处罚要依照本法所规定的程序实施,不能违反法定的程序。

三、本条第二款是对法定原则的强调。行政处罚法 第1章 第4节 标题:行政处罚原则

法条内容: 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释义: 本条是对行政处罚应遵循的原则的规定。

一、必须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公正,是指行政机关在处罚中对受罚者用同一尺度平等对待。公正原则主要表现在: 1.行政处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实行回避制度,包括执法人员自行请示回避和行政管理相对人申请回避; 3.处罚程序适宜。行政处罚规定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简易程序的适用也要严格按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进行; 4.行政处罚作出以前要通知被处罚人将要作出的内容、理由以及提出意见的途径、方式和期限,以便使其有陈述意见、提出反证等参与的机会; 5.现场勘查、物品检验要通知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到场; 6.职权分立。事实的调查和作出处罚决定分立,复议、申诉受理与作出处罚决定分立,处罚决定与处罚执行分立。公开,是指行政机关对于有关行政处罚的法律规范、执法人员身份、主要事实根据等与行政处罚有关的情况,除可能危害公共利益或者损害其他公民或者组织的合法权益并由法律、法规特别规定的以外,都应向当事人公开。公开原则在行政处罚上的主要表现是:(1)法的公开。有关行政处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及政府规 章等规范性文件都要以适当途径公开,使行政管理相对人有了解的可能;(2)执法人员的身份公开。执行调查、处罚送达、执行等职务的执法人员必须出示证件或者佩带标志。受委托执行行政处罚职务的,要出示委托证明;(3)有关文书,除法律、法规规定限制的以外,允许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阅览、摘记及复制;(4)案例公开,行政处罚形成的案例以一定形式和途径公开发表。

二、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这种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并且是已经发生的行为,不能以“可能是”而进行处罚。没有违法事实的,不得给予处罚。

三、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就是说罚要当罚,防止滥罚。实施处罚要综合衡定以下因素: 1.违法行为的事实是否该罚; 2.其性质如何,是否属于行政处罚的范畴; 3.情节怎样,区别出是否有情节严重应该给予刑事处罚的行为,或情节轻微不够行政处罚的; 4.社会危害程度怎样,是严重危害社会还是对社会无大危害。

四、本条第三款是对公正、公开原则的进一步强调和具体化。根据人大代表的意见,法律补充规定了本条第三款,强调对于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如遇此种不公布规定而给予行政处罚的情况,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拒绝接受处罚,也可以以此条为依据对这种处罚行为提起诉讼。本法具体规定了告知制度、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缺席听证制度等等。行政处罚法 第1章 第5节 标题: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法条内容: 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释义: 本条是对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的规定。设定行政处罚,不仅仅是惩罚违法者,并通过惩罚防止其再次违法,而且是寓教育于惩罚之中,使违法者通过处罚受到教育,自觉遵守法律秩序,同时也教育他人维护法律,提高法制观念。本法不仅在本条规定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而且在其他法律条文中为贯彻这一原则具体规定了告知。通过告知,可以使当事人受到法制的教育。此外,听证制度也是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听证过程中通过陈述事实、列举证据、援引法律,给各方面人员都留下深刻印象,从中受到教育。和申辩、缺席听证制度等等。行政处罚法 第1章 第6节 标题:受到行政处罚者的权利

法条内容: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释义: 本条是对受到行政处罚者的权利的规定。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了受到行政处罚者的各项权利,包括行政处罚行使之中和行政处罚之后,主要有:

一、陈述和申辩权。陈述是指行为人为自己的行为进行客观的说明和介绍的一种行为;申辩,是指当事人为自己的行为申述理由和辩解的行为。这是当事人在行政处罚之中所享有的一项权利。为了从行政执法程序上保障当事人的权益,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时,依本法的规定,有权就行政机关拟对自己的处罚和自己的行为进行陈述和申 辩,证明自己没有违法事实的存在,行政机关要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保证当事人陈述和申辩权的行使。不仅如此,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处罚之前要明确告知当事人违法的事实、将给予的处罚的理由和依据,使当事人有条件和可能为自己的行为进行陈述和申辩。

二、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权。这是当事人在受到行政处罚之后所依法享有的一项权利。行政复议是指行政机关经当事人或有关单位提出申请或请求后,对已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进行重新审查的一种行为;行政诉讼是指当事人受到国家行政机关的处罚之后不服,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经向原处分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提出复议后,对其作出的决定仍有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撤销或者变更原处分或决定的行为。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自上而下的一种法制监督。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对于提出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要对其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和适当进行审查,对于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可以变更。法律给予当事人以选择权,可以选择司法监督程序,即不服行政机关的处罚,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者经行政复议后,对复议决定不服的,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要求行政赔偿权。这是行政处罚之后已认定行政处罚是错误,而对当事人进行行政救济的一项措施。行政赔偿是指行政机关在执行行政职务,进行行政处罚时,违法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利时,国家对于受害人所给予一定赔偿的行为。行政赔偿有以下涵义: 1.行政赔偿责任的形式是赔偿,即恢复原状或金钱赔偿,行政赔偿责任是行政侵权责任的一种。2.行政赔偿是国家责任的一种;国家责任是指国家根据国际法或国内法对自己的行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国家责任分国际责任和国内责任两种,国内责任即国家对其公民应负的责任,可分为国家立法损害责任、国家行政侵权责任、国家司法损害责任与国家民事责任四种。行政侵权赔偿责任,只是国家责任中的一种形式,是国家对行政侵权行为所负的赔偿责任。3.行政赔偿产生的原因是行政行为侵权。实施侵权行为主体可能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也可能是被授权为某种行政行为的组织或个人。4.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不同。行政赔偿通常是由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包括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违法或不当行为所引起的,而行政补偿则是由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合法行为所引起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取得赔偿。但行使这项权利时应注意:(1)这种赔偿的请求,是当事人就行政机关执行行政处罚而产生的,如果不是行政机关执行处罚则不能提起。(2)这种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代表国家执行公务的行为(不能是私人行为)。(3)这种执行行政处罚的行为确实给当事人造成损害了。(4)这种赔偿是由国家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能否给予当事人赔偿,要通过法定程序,由上级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做出裁定; 行政处罚法 第1章 第7节 标题:违法行为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法条内容: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释义: 本条是对违法行为人所应承担的不同的法律责任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承担的不同的法律责任可分为: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一、关于民事责任的承担。给予行政处罚是当事人因违法而承担的行政处罚的责任,与民事责任属不同的法律责任范畴,但又是同一种违法行为所引起的。受到行政处罚之人同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是特定的,即行为人因违法对他人造成损害。但要说明一点,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而民事赔偿责任首先是当事人自己协商解决,可以进行调解,如仍达不成一致意见,可以经法院判 决,由司法途径解决。

二、关于刑事责任的承担。给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如果情节、后果严重就构成犯罪了,为了不放纵犯罪,法律规定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果在将要进行行政处罚时,已经知道违法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了,可以直接移送有关部门起诉,进行刑事处罚,不能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反之已经进行过行政处罚的,则仍有可能进行刑事处罚。只是在进行刑事处罚时要考虑已进行过的行政处罚。此处要将行政处罚后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与行政处罚中的一事不再罚原则区别开来。行政处罚中的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同一事实是指同一个违法行为;同一依据,是指同一法律依据。但实践中往往同一行为违反了不同的法律规定,即产生规范竞合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处理原则是: 1.同一行为违反两个以上法律规范时,应依据不同法律规范分别处罚。2.如果一个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人已经给予处罚的,其他行政机关不得再科以同类处罚。3.在给予其他各类的处罚时,可以考虑违法行为人已受到处罚的事实,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一事不再罚的原则以后还会详细论述)。行政处罚法 第2章 第8节 标题:行政处罚的种类

法条内容: 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四)责令停产停业;(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六)行政拘留;(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释义: 本条是对行政处罚的种类的规定。本法确定了六种处罚种类:

一、警告。指行政机关对有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告诫,使其认识所应负责的一种处罚。警告一般适用于那些违反行政管理法规较轻微、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大的行为。一般可当场做出。

二、罚款。指行政机关依法强制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人(包括法人及其他组织)在一定期限内缴纳一定数量货币的处罚行为。罚款是一种财产罚。罚款是一种适用范围比较广泛的行政罚。为了避免罚款的随意性,行政处罚法对罚款进行了一些限定性的规定。对已经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中没有罚款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不能增加规定罚款的处罚。为了避免罚款执行人营私舞弊,法律规定作出罚款决定的机关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罚款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任何行政机关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罚款的设定与执行要运用适当,罚与过相当。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产。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管理法规,将行为人的违法所获得的财物或非法财物强制无偿收归国有的一项行政处罚措施。没收是一种较为严厉的财产罚,其执行领域具有一定程度的限定性,只有对那些为谋取非法收入而违反法律法规的公民、法人及组织才可以实行这种财产罚。

四、责令停产停业。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工商企业或个体经营户,依法在一定期限内剥夺其从事某项生产或经营活动权利的行政处罚,属于行为罚的一种。由于责令停产停业的处罚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利益,因此对比较严重的行政违法行为才适用。

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许可证与执照指行政主管机关应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依法颁发的准许申请人从事某种活动的书面文件。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某种权利的凭证。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实行暂时扣留其许可证或执照,剥夺其从事某项生产或经营活动权利的行政处罚。这是一种比责令停产停业更为严厉的一种行为能力罚。因此,只有法律和行政法规能够设定这一处罚。

六、行政拘留。指公安机关对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公民,在短期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处罚措施,也是治安管理处罚措施中最严厉的一种。行政拘留是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一种人身自由罚,也是行政处罚中最严厉的处罚之一。由于其严厉性,因此行政处罚法对于此种处罚的限制规定也是最严格的,只有法律能够规定涉及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拘留罚,其他如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都不能设定此种处罚。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上面所列六种处罚只是行政处罚的基本种类,也是运用得最多的种类。为了防止现有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处罚的遗漏和今后立法中可能出现了新的处罚措施而设定此项。行政处罚法 第2章 第9节 标题:行政处罚的设定权

法条内容: 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释义: 本条是法律对于行政处罚的设定权的规定。设定,是指对一项权力的创设和规定,“设定”不同于“规定”,主要区别在于设定有创新之意。由于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首先涉及的是立法权的划分问题,因此各国在行政处罚权的设定上,一般遵循这样几条准则:一是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集中在代议机关(立法机关);二是行政机关设定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律明确具体的授权;三是行政机关设定的处罚一般都是程度较轻、影响较小的。本条第二款强调“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这一项特别规定,具有排他性,即除法律以外,其他任何形式的规范性文件都不得规定涉及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人身自由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的一项权利,限制人身自由是一种相当严厉的处罚,只有法律才可以规定此类处罚,即使是法律规定,也要采取慎重的态度。行政处罚法 第2章 第10节

标题:行政法规对于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限

法条内容: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释义: 本条是对规定行政法规对于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限的规定。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对于行政法规设定和规定行政处罚权要掌握两点:第一,除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以外,行政法规可设定其余各类行政处罚;第二,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不能超越已有的法律所规定的行政处罚的范围。本法给予行政法规以行政处罚设定权,但同时给了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包括前面提到的两个方面:

一、关于设定权。行政法规不能设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这是一项硬性的原则性规定。除这项排除性规定外,行政法规可以设定其余五类处罚。

二、关于规定权。法律对于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的,行政法规如果需要,可以对法律作出具体规定。但行政法规关于行政处罚的规定,不能超出原来法律所规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也就是说,法律对某些违法行为没有作出吊销许可证处罚的,而仅作出罚款处罚的,行政法规不能另行增加处罚种类;法律已经规定了行政处罚幅度的,行政法规只能在其处罚幅度内规定处罚。行政处罚法 第2章 第11节

标题:地方性法规对于行政处罚的设定权

法条内容: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释义: 本条是对地方性法规对于行政处罚的设定权的规定。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批准的、实施于本地区或某一地区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不得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本条对于地方性法规设定行政处罚权也作了严格的限制性规定。本法对地方性法规的关于行政处罚的设定权作出了两种不同情况的规定:

一、本条第一款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省级地方人大对本省的特殊问题(如禁放鞭炮、限制养犬等)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者在还没有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如计划生育等)时,可以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规。这种法规可以设定除人身罚和吊销企业执照外的各种行政处罚。如果今后有了全国性的法律、行政法规,那么就要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进行相应的修改。

二、本条第二款规定已经有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结合本地具体情况,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关于行政处罚的规定,予以具体化。但是,不得超越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哪些违法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给予什么种类的行政处罚和行政处罚的幅度等的规定。

行政处罚法 第2章 第12节

标题:国务院各部、委的规章设定行政处罚权

法条内容: 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款规定的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国务院可以授权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规定行政处罚。

释义: 本条是对国务院各部、委的规章设定行政处罚权的规定。

一、关于规章的规定权,本条第一款规定,国务院部、委的规章可以规定的行政处罚应在法律、行政法规关于行政处罚规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范围之内。无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规章可以创设的行政处罚只限于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的罚款。为了规范罚款,罚款的具体限额要报国务院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规定。对于国务院的一些直属局,如工商、海关、税务、新闻出版、技术监督局等,能否制定规章,从实际看需要,但法律只规定了部、委制定规章。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条规定,这些机构经国务院授权可以适用规章设定行政处罚的规定。行政处罚法 第2章 第13节

标题:地方政府规章关于行政处罚的设定权

法条内容: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前款规定的人民政府制 定的规孝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释义: 本条是对地方政府规章关于行政处罚的设定权的规定。地方政府规章是指由地方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只有那些有规章制定权的政府才能制定规章。这里的地方政府规章分为两层,一层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另一层是省会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制定的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与国务院各部、委的规章在行政处罚设定权上的规定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既要给予地方政府规章一定的行政处罚设定权,又要严格地控制设定权的行使,形成目前的法律规定,即: 关于地方政府规章对于行政处罚的规定权,第一款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省会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政府规定的规章,在不超越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关于行政处罚规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内作出行政处罚的具体规定。(参见第十二条的注释)关于地方政府规章的设定权,第二款规定,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定的,属于地方政府创制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设定行政处罚的地方政府规章规定的内容不能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为了切实作好监督,规章中规定的罚款限额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行政处罚法 第2章 第14节

标题:其他规范性文件设定行政处罚的禁止性规定

法条内容: 除本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以及第十三条的规定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

释义: 本条是对其他规范性文件设定行政处罚的禁止性规定。我国法制体系或称立法体系是统一的,又是分层次的。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地方性法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省会市、较大的市的政府制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均不能与法律相抵触。与这种立法体制相适应,我国法律结构呈多层次框架,其构成为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等诸层次。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没有立法权的市、地、县区的规范性文件等。实际情况是越往下的规范性文件越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即“越管用”。为了从立法上解决滥处罚这一问题,本法对行政处罚的设定作了非常严格的限定:

一、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第九条)

二、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中对行政处罚有规定的,不能超越其范围;(第十条)

三、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已作出行政处罚规定的,不能超越其范围;(第十一条)

四、国务院部、委的规章可以设定警告、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已有关于行政处罚规定的,不能超越其范围;(第十二条)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会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政府规章,可以设定警告或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已有行政处罚规定的,则不能超越其规定的范围。(第十三条)另外,本法还明确写明了禁止性规定,即除以上规定之外,任何非上述机构一律不许在规范性文件中设定行政处罚,否则都属违法。行政处罚法 第3章 第15节

标题: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要求

法条内容: 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释义: 本条是对实施行政处罚主体要求的一般规定。在一般情况下(例外情况下面讲),只有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才能实施行政处罚;而且要在法定的范围内实施。首先,实施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要具有行政处罚权,这项职权是国家赋予的,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是国家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的,这些行政机关具有与其管理对象相适应的行政处罚权。其次,行政处罚要在行政机关的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不同的行政机关有不同的职权范围。行政处罚法 第3章 第16节

标题:一个行政机关行使其他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

法条内容: 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释义: 本条是对一个行政机关行使其他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的规定。本法规定了一个行政机关可以行使其他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当然对这种行政机关的授权要求是十分严格的,要由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另外,本条还强调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这样规定是比较严谨的,因为,在我国,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属于公安机关,这是保护公民人身权利所必须的。行政处罚法 第3章 第17节 标题:授权实施行政处罚

法条内容: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释义: 本条是对授权实施行政处罚的规定。依本条规定,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也可能成为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但必须要符合一定的条件。首先,该组织必须经过法律、法规授权;其次,该组织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第三,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 第3章 第18节 标题:委托实施行政处罚

法条内容: 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本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释义: 本条是对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规定。受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或组织是对实施行政处罚主体的补充。但是为了防止乱处罚的情况出现,必须要对行政处罚的委托加以限制,本条对进行行政委托的程序及委托机关的责任作了严格规定。

一、行政机关只能将行政处罚权委托给符合本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组织,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本法第十九条规定:“受委托组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二)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三)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此条具体内容下面还要讲到)

二、行政机关只能依法在其法定权限内进行委托。行政机关进行委托必须有法律、法规或规章的明文规定。

三、受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的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行政机关或者组织实施的行政处罚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委托的行政机关实际上是代表委托它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即在委托的权限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如果受委托的行政机关或组织违法实施行政处罚权,那么由委托机关承担法律后果。因此委托机关要对受委托机关进行监督,这实际上也是对自身权益的保护。

四、受委托的组织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受委托的组织本身并不具有行政处罚权,它行使的行政处罚权是别的行政机关赋予的,它不具有委托权,因此不能再行委托。法定授权与行政机关委托有明显的区别。授权是法律、法规明确授予非行政机关行政处罚权;委托是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将其行政处罚权委托给行政机关或者组织行使。依法授权的组织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处罚权;而受委托的行政机关或者组织只能以委托机关,而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行使行政处罚权,这是委托与法定授权的根本区别之所在。行政处罚法 第3章 第19节 标题:受委托组织的资格条件

法条内容: 受委托组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二)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三)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释义: 本条是对受委托组织的资格条件的规定。

一、受委托组织必须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所谓事业组织是相对企业单位而言,一般是指为国家社会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从事为工农业生产服务活动,为满足人民教育、卫生等事业需要而设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单位。本条规定的事业组织应是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二、必须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被委托的组织必须拥有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业务的工作人员。这样方能严谨有效地实施行政处罚。

三、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技术鉴定。受委托组织应当具有相应的技术检查或技术鉴定的条件,即必须具有技术检查或技术鉴定的设备和水平等等。,这是委托与法定授权的根本区别之所在。行政处罚法 第4章 第20节 标题:地域管辖

法条内容: 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释义: 本条是对行政处罚地域管辖的规定。地域管辖,也称区域管辖或属地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政府之间横向划分其和其所属部门(含其他有处罚权的机关或组织)在各管辖区内实施行政处罚的权限分工。简单讲,就是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违法行为地包括违法行为着手地、经过地、实施(发生)地和危害结果发生地。受处罚行为的核心要件是违法。违法行为发现地的行政机关都有管辖权,一般应由最先发现违法行为的行政机关管辖。

一、从行政处罚的目的来看,行政处罚是以行为事实的发生为依据的。行政处罚的目的是实现行政管理秩序,即对被破坏了的(关系、过程、财产等)迅速予以恢复,对良好的予以维持并加以促进,使其发展。这些都必须通过对违法行为实施制裁,对合法行为予以保护、鼓励来实现。

二、从受处罚行为的性质来看,行政处罚的管辖应以行为发生地为依据。受处罚行为的性质,严格来讲,属于侵权行为的范畴。对侵权行为的处理,一般都采取属地主义原则。因此,行政处罚法也规定了行政处罚管辖的属地原则。

三、行政处罚管辖的效率原则,也要求行政处罚的地域管辖,应根据行为发生地来确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一)管辖的区域要适中。(二)管辖与机构设置相适应。(三)与我国行政机关的实际分工有关。只有那些依法代表国家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生行政上法律关系,并依法获得行政处罚权,代表国家在某一领域实施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才能成为行政处罚的主体,也只有这些具有行政处罚主体资格的行政机关,才能获得行政处罚管辖权。同时,为了防止出现管辖空白,本法规定,如果法律、行政法规有特别规定的,按特别规定管辖。行政处罚法 第4章 第21节 标题:指定管辖

法条内容: 对管辖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释义: 本条是对行政处罚的指定管辖的规定。指定管辖是指上级行政机关以决定的方式指定下一级行政机关对某一行政处罚行使管辖权。指定管辖实际上也是赋予行政机关在处罚管辖上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以适应各种错综复杂的处罚情况。条文中所说的“管辖发生争议”是指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在实施某一处罚上,发生互相推诿或者互相争夺管辖权,经各方协商达不成协议等现象。凡是通过双方努力能够解决的争议,争议各方就应该积极努力加以解决。如果因某些原因解决不了的,就应当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由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一个行政机关管辖。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因发生争议各方的关系不同而不同。第一,如果争议各方是同一政府所属的两个以上行政机关,那么,行使指定管辖权的机关就是本级人民政府。第二,如果争议各方是不同级政府所属的两个以上行政机关,那么行使指定管辖权的机关就是争议各方中级别最高的行政机关所属的人民政府。第三,如果争议各方是两个以上人民政府,那么行使指定管辖权的机关就是这些政府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另外,需要作一下说明的是,上级行政机关指定下一级行政机关对某一处罚行使管辖权,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因此,上级机关行使指定权时,要依法作出指定决定,制作指定决定书。否则,难以分清指定者与被指定者的责任,也使被指定者行使管辖权时,失去法定依据。行政处罚法 第4章 第22节

标题:移送管辖

法条内容: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释义: 本条是对移送管辖的规定。本条规定的移送管辖是指无管辖权的行政机关将案件移送到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处理。违法行为如果构成犯罪,根据刑事优先原则,应首先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能以罚代刑。这样,有利于实现刑罚的功能,有效地打击犯罪。从概念上来讲,行政违法行为是行政管理相对人所实施的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依法应当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行为人实施的违反刑事法律规定而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条的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全民所有的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在具体的执法实践过程中,界定行政违法与犯罪主要看该行为是触犯了刑事法律的规定,还是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行政处罚法 第4章 第23节 标题:行政处罚补救功能

法条内容: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释义: 本条是对行政处罚补救功能的规定。行政处罚的补救性功能,主要是通过阻止、矫正行政违法行为,责令违法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恢复被侵害的管理秩序而体现的。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是指行政机关要求违法当事人作为或不作为,使其中止违法行为,令违法当事人履行其应当履行的义务,或者以其他方式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当的状态。行政处罚的目的之一是着眼于行为人的未来行为,并不只是已存在的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侵犯了国家管理秩序,损害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行政机关以国家强制力为手段,对违法行为当事人处以行政处罚。因此,行政处罚是一种手段,是为了预防破坏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行为的再次发生。行政处罚法 第4章 第24节 标题:一事不再罚原则

法条内容: 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释义: 本条是对行政处罚的一事不再罚原则的规定。一事不再罚是行政处罚的重要原则之—。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对违法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理由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同一事实和同一理由是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共同要件,二者缺一不可。同一事实是指同一个违法行为,即从其构成要件上,只符合一个违法行为的特征。同一理由是指同一法律依据。坚持一事不再罚原则,应当把握两个要点:第一是,同一违法行为已经受到行政处罚,不应根据同一法律依据再受处罚;第二是,不同的行政机关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理由,再给予同一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为此,要明确一个问题,一事不再罚与并处和不同机关对同一违法行为进行不同的处罚是几个不同的概念。并处是同一机关对同一违 13 法行为给予不同形式的处罚,这是法律、法规和规章所允许的。同一法律规范规定不同行政机关对同一违法行为有处罚权,亦是合法的。坚持一事不再罚原则,既要防止重复处罚、多头处罚,又要防止对这一原则作扩大解释,使违法者逃脱应受的处罚。罚款是行政机关强制违法当事人承担金钱给付义务,在一定期限内交纳一定数额钱款的处罚形式。本条规定的对违法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罚款的行政处罚,对限制行政机关的随意性,限制和杜绝乱罚款、滥罚款现象,做到公正处罚,使违法行为与行政处罚相适应,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都具有很大作用。不同法律规范对同一领域的社会关系进行交叉调整,造成同一行为违反不同法律规范的情形。这种现象在理论上称为规范竞合。对于规范竞合,刑法中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从规范竞合这一法律现象出现的原因看,刑法和行政处罚法领域的规范竞合具有共同性,在处罚的适用上,也应该具有相通之处。但是,与刑法不同的是,行政处罚法所设定的罚种之间不像刑法罚种那样具有明显轻重不同的等级顺序。本条的具体规定,采取了对违法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将罚款这一处罚形式确立在一事不再罚的“罚”范围内。而如果其他法律规范规定了其它形式的处罚,则可以作出相应的处罚。行政处罚法 第4章 第25节 标题:责任年龄

法条内容: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释义: 本条是对责任年龄的规定。责任年龄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负法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本法规定,十四周岁到十八周岁的公民属于限制行政责任时期,十四周岁以下属于无行政责任能力时期。不满十四周岁的人,尚不具备行政责任能力,所以,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其监护人加以管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都有相关规定。条文中所说的“监护人”是指对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一切合法权益,依法予以监督与保护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六条对此有明确规定。只有在不存在上一项中规定的监护人,或者所规定的监护人没有监护能力的情况下,下一项中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实际的法定监护人。如果几个顺序的监护人都不存在或者都没有监护能力时,“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具有限制行政责任能力。这一年龄阶段的人,虽然已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可以对自己的某些行为负责,但毕竞社会知识缺乏,还不具有完全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能力,不能完全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发生危害的结果,也不能完全理解自己的行为的法律后果,所以,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都有相关规定。行政处罚原则之一——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说明行政处罚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应当把处罚的手段与教育的手段结合起来,保障法律的实施,防止违法和犯罪,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行政处罚法 第4章 第26节 标题:责任能力 法条内容: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释义: 本条是对责任能力的规定。精神病人有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的规定,是以精神病人在行为时的无责任能力状态为根据的。无责任能力状态,是指精神病思者在精神病发作时,他的正常的精神活动发生了紊乱现象,因而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是法律规定精神病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不负行政责任的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间歇性精神病人在实施违法行为时,如果精神是正常的,没有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应当给予行政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都有相关规定。在处理精神病人,特别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实施的行政违法行为案件时,必须请有关人员进行科学鉴定,并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行为人的各方面情况,特别是实施违法行为前后的精神状态。只有确定违法当事人在实施违法行为时确实处于精神病状态,而且,由于这种病症而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才能认定为无责任能力,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条文中所说的“监护人”是指对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一切合法权益,依法予以监督与保护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七条有明确界定。规定中的各个顺序,是在法定的上一顺序的监护人不存在或者不具有监护能力的情况下,方可确认下一顺序的监护人为法定监护人。“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如果规定的几个顺序的监护人均不存在或者均无监护能力,“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不仅是对被监护人应尽的义务,也是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作了具体规定 行政处罚法 第4章 第27节 标题:从轻、减轻或者不予行政处罚

法条内容: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么功表现的;(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释义: 本条是对从轻、减轻或者不予行政处罚的规定。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处罚范围内对当事人适用较轻的处罚或者较少的罚款。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减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处罚范围内对当事人适用较轻处罚种类。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不予处罚是指对当事人作有违法行为的宣告,但免除其行政处罚。从轻、减轻或者不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实际上是赋予行政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的权力,便于行政机关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权力。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律赋予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决定实施的一种权力。行政机关在具体运用这一权力时,必须遵循行政处罚的公正原则以及行政处罚与违法行为相适应原则。所谓公正原则,就是公平正直、没有偏私,要求行政机关对违法当事人公正对待,一视同仁,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所谓行政处罚与违法行为相适应原则,就是指行政处罚必须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轻重有度。条文中所说的几种 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形中,“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这里的关键是“主动”,是违法当事人对实施违法行为的补救,是从主观积极的角度来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实施违法行为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威逼或者强制。这些人从主观上看是不完全愿意实施违法行为的,客观上在违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较小。“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这种情况是当事人以实际行动对违法行为予以补救的最积极的体现。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包括揭发检举违法行为,向行政机关主动提供材料和案件线索,积极做有关当事人的工作,使行政机关的查处工作进展顺利、效果明显。“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行政违法行为的形式和种类繁多,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情节也很复杂,不可能在法中全部罗列详尽,除上述三种适用倩节外,还有其他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的情节。条文中所说的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是“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在这里,违法行为轻微、及时纠正与没有造成危害后果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行政处罚法 第4章 第28节 标题:行政处罚与刑罚合并适用

法条内容: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

释义: 本条是对行政处罚与刑罚合并适用的规定。条文中所说的拘役,是指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就近强制进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拘役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是指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并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的期限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数罪并罚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有期徒刑最高不超过二十年。行政拘留,是指行政机关短期剥夺或者限制行政违法当事人人身自由的处罚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拘留期限为一日以上,十五日以下。行政处罚与刑罚合并适用,是当行政处罚与刑罚发生竞合时的解决办法。所谓行政处罚与刑罚竞合,是指同一违法行为同时触犯了刑法和行政处罚规范。如果出现行政处罚与刑罚的适用范围竞合的问题,其具体规则是:行政机关受理某一案件时,如果无法判断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可以先行适用行政处罚。当发现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时,应及时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将案件移送到人民法院。当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六条的规定就是行政处罚与刑罚合并适用的一个典型例子。在行政处罚与刑罚所剥夺的权益的性质或者所指向的对象物相同的情况下,允许刑罚吸收行政处罚。此外均可合并适用。行政机关已经适用了人身罚和财产罚,该行政处罚应折抵相应刑罚。对此,最高人民法院曾经作过司法解释。如195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拘留日期应否折抵刑期等问题的批复》中讲到,“关于人民检察院或被害人对因违警行为而受过行政拘留处分的人又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或自诉的,如果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应予处刑的,法院应予受理。如果被告人被判处刑罚的犯罪行为和以前受行政拘留处分的行为系同一行为,其被拘留的日期,应予折抵刑期;如果被判处刑罚的是另一犯罪行为,则其被拘留的日期当然不应折抵刑期。” 行政处罚法 第4章 第29节 标题:追责实效

法条内容: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释义: 本条是对行政处罚追责时效的规定。行政处罚追责时效是指行政机关追究违法行为当事人的行政法律责任的法定有效期限。违法行为已经超过追责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本条第一款具体规定了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为二年。同时,针对某些特殊形式的行政违法案件,本法规定,如果其他法律对时效有特殊规定的,依其它法律规定的时效执行。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本条第二款明确了追责时效的起算方法。这里所指的“违法行为发生之日”,即指违法行为停止之日。所谓“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就是指连续行政违法行为或继续违法行为。连续违法行为是指同一违法当事人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实施性质相同的违法行为。继续违法行为是指同一违法当事人在一定时间内所实施的处于继续状态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法 第5章 第30节 标题:查明事实

法条内容: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释义: 本条是对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应当首先查明事实的规定。

一、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只有行为人作出了违法行为,并且,对该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才能依法对其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

二、违法事实,是指行为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事实,包括行为人的具体违法行为,以及其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等方面的重要事实。只有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行政机关才能对行为人给予行政处罚;行为人的违法事实没有查清或者证据不足的,行政机关不能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处罚法 第5章 第31节 标题:告知程序

法条内容: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释义: 本条是对告知程序的规定。告知程序是行政处罚的必经程序。“告知”,对于当事人来说,是其法定的权利;而对于行政机关来说,则是其法定的义务。实施行政处罚,无论是适用简易程序,还是适用一般程序,如果行政机关未依法履行告知程序即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就违反了本法规定。行政机关履行告知义务,必须是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这是保障当事人享有的告知权利的需要。如果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后才予以告知,则属于违反了法定程序。告知的内容包括:告知当事人其违法事实、对其给予行政处罚的理由 17 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告知当事人其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申请复议、提起诉讼、请求行政赔偿等权利。行政处罚法第六条已明确规定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行政处罚法 第5章 第32节 标题:当事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

法条内容: 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释义: 本条是对当事人陈述权和申辩权的规定。陈述,是指当事人表明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证据。申辩,是指当事人进行解释、辩解,反驳对自己不利的意见和证据。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过程中,无论是适用简易程序,还是适用一般程序,当事人都享有陈述权和申辩权。从当事人的角度讲,陈述和申辩是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当事人所享有的重要权利,当事人有权为自己的行为作出陈述、说明、解释和辩解;从行政机关的角度讲,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是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其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在当事人未明确表示放弃此项权利的情况下,未经当事人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不应给予当事人任何种类的行政处罚。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包括其没有违法的行为,不应受到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证据,也包括其违法行为情节较轻,应受较轻的处罚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行政处罚法 第5章 第33节

标题: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法条内容: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履行行政处罚决定。

释义: 本条是对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行政机关执法人员才能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一、违法事实确凿。是指当事人确有违法事实,换句话说,就是能够证明当事人具有违法行为的证据确实清楚、充分。违法事实没有查清的,不能给予行政处罚。

二、有法定依据。是指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没有法定依据的行政处罚无效。

三、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本法规定可以当场作出决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是:罚款和警告。并且,当场作出决定的行政处罚还必须符合本法规定的幅度,即:对公民处以的罚款数额必须在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的罚款数额必须在一干元以下。警告、五十元以下罚款(对公民作出的)、一千元以下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的),是处罚程度较轻的一类行政处罚。对于这一类行政处罚,在当事人的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的前提下,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可以当场作出,而不必依一般程序作出。依照简易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是由行政机关的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这一点与一般程序不同,在一般程序中,行政处罚决定是经调查程序后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或者其集体经审查后作出的。但必须明确的是,不论是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还是行政机关负责人或者其集体作出行政处罚决定,都是以该行政机关的名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其都是在代表该行政机关行使着法定的行政管理职权,而不是以行政机关执法人员或者负责人个人的名义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处罚法 第5章 第34节 标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法定手续

法条内容: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前款规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释义: 本条是对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所必须履行的法定手续的规定。

一、表明执法身份。即通常所说的“亮证”处罚。了解执法人员的执法身份,是当事人应有的权利;当其对当事人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必须向当事人出示其合法的执法证件,表明其执法身份。执法证件中,应当载明其所代表的行政机关的名称及该执法人员所任职务等内容。

二、填写并交付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是行政机关出具的、载明该行政机关对当事人依法给予的行政处罚的有关内容的法律文书。行政处罚决定书是被处罚人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律上的依据。得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也是当事人应有的权利。

三、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所必须载明的事项。包括: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作出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的名称。执法人员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上签名或者盖章。

四、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必须依法向其所在的行政机关备案。执法人员是代表其所在的行政机关履行行政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负有监督的职责。行政处罚法 第5章 第35节

标题:当事人对当场处罚决定不服的...法条内容: 当事人对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释义: 本条是对当事人对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有权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的规定。如果当事人对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其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关于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有关规定,将在第四十五条的释义中作介绍。行政处罚法 第5章 第36节 标题:调查程序

法条内容: 除本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可以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外,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进行检查。

释义: 本条是对调查程序的规定。除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以外,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都必须经过调查程序。前已论述,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必须查明事实,以事实为根据。19 这里的事实,包括行为人的行为违法的事实,以及其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等方面的事实。调查的目的,就是为了查清这些违法事实,获得有关证据。行政处罚法 第5章 第37节

标题:调查程序中的执法手段及相关人员的义务

法条内容: 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者检查,不得阻挠。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释义: 本条是对调查程序中的执法手段及相关人员的义务的规定。

一、在调查程序中行政机关可以采取的执法手段,包括以下几种: 1.进行调查、了解、询问,以掌握有关事实。2.依法进行检查。检查,是查明事实和获取有关证据所需要的执法手段。本法明确规定,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机关可以进行检查。也就是说,只有法律、法规授予其行政检查权的行政机关才可以依法采取检查手段。3.抽样取证。对于与产品质量有关的行政处罚案件,抽样取证是比较适当的调查执法手段。4.登记保存证据。在证据有灭失的可能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可以对该证据进行登记,并保存于一定地点,任何人不得予以销毁或者转移。登记保存证据,必须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并应于七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二、调查程序中执法人员、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履行的相应义务。在行使调查或者检查的职权时,必须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在场;并且,执法人员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表明其执法身份的证件;在进行询问或者检查时,执法人员还应当依法制作笔录。在执法人员进行调查工作时,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和协助,应当如实回答,不作虚伪陈述;不得阻挠执法人员的调查工作;不得销毁或者转移有关证据。

三、调查程序中执法人员的回避制度。执法人员应当回避的事由有以下几种: 1.执法人员是本案当事人或者是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 2.执法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当事人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3.执法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的。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应当请求回避。如果当事人认为执法人员具有上述情形之一,也可以向行政机关提出要求执法人员回避的请求。要求执法人员回避的请求提出后,由该执法人员所在的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决定该执法人员是否应当回避。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执法人员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所掌握的个人秘密、商业秘密和国家秘密,任何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得将这些秘密用作证明案件以外的其他目的,不得泄露给其他个人或者组织。否则,因其泄露行为而给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国家所造成的损失,泄露秘密的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处罚法 第5章 第38节 标题:审查程序

法条内容: 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一)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二)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三)违法事 20 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四)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释义: 本条是对审查程序的规定。在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中,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还必须经过审查程序。这也是一般程序与简易程序的不同之处。一般程序适用于违法情节比较复杂、处罚幅度较重的行政处罚案件,对于这类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必须严格审查和把关,不能轻率作出。调查结束后,执法人员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送交行政机关负责人进行审查。行政机关负责人或者其负责人集体对调查结果进行充分、认真的审查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决定:

一、对于行为人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其违法行为的情节轻重及违法事实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等具体情况,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决定。相应的行政处罚,是指其种类、幅度等与违法行为和违法事实相适应的行政处罚。

二、对于行为人确有违法行为,但是违法行为的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依法可以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作出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

三、对于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即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行为人确有违法事实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四、对于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司法机关依法处理。1.犯罪是社会危害性最为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犯罪属于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不一定构成犯罪,只有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了一定的严重程度的,才构成犯罪。2.犯罪是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对犯罪的侦查、审查起诉、审判,应当分别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也有一部分侦查权)、检察机关、审判机关来行使。因此,行政机关负责人经过审查,认为行为人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相当严重,已经构成犯罪的,则应当依法移送有关司法机关进行处理,使具有犯罪行为的人依法受到刑罚的处罚,而不能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需要指出的是,本条规定,对于情节复杂或者重大的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应当由行政机关的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应该明确的是,重大复杂案件,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要由行政机关的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的规定,与行政首长负责制并不矛盾。审查程序是一般程序中具体办案与决定处罚分开的体现。本法规定,行政处罚案件调查程序的具体工作,由其他执法人员办理。而审查程序的工作,即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进而作出相应决定的工作,则要由该行政机关负责人或者其负责人集体去做。应的法律责任。

行政处罚法 第5章 第39节

标题: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及其法定内容

法条内容: 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三)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四)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五)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印章。

释义: 本条是对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以及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法定内容的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书是行政机关出具的、载明该行政机关对当事人依法给予的行政处罚的有关内容的法律文书。行政处罚决定书是行政机关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行政处罚的书面证明;是被处罚人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律上的依据。因此,行政机关必须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

行政处罚法 第5章 第40节

标题:当场交付或在法定期限内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法条内容: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释义: 本条是对当场交付或者在法定期限内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规定。根据本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在宣布行政处罚决定后当场将行政处罚决定书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应当在七日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有关送达方式,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关于送达方式,民事诉讼法具体规定了以下几种:

一、直接送达。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受送达人、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收件的人、诉讼代理人或者代收入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二、留置送达。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

三、委托送达。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

四、邮寄送达。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五、转交送达。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受送达人是被监禁的,通过其所在监所或者劳动改造单位转交。受送达人是被劳动教养的,通过其所在劳动教养单位转交。

六、公告送达。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以上民事诉讼法规定的送达方式,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均可适用。行政处罚法 第5章 第41节

标题: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成立

法条内容: 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向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当事人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

释义: 本条是对违反有关法定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的规定。根据本条规定,如果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没有依法履行告知义务,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或者申辩,则属于违反了有关的法定程序,因而其相应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同时,法律也规定了一种例外情况。在实施行政处罚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已经依法履行了告知当事人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义务,而当事人自愿、明确地表示放弃该项陈述或者申辩权利。这种情况,不属于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违反该项法定程序的情况。行政处罚法 第5章 第42节

标题:听证程序

法条内容: 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听证依照以下程序组织:(一)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二)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三)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四)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五)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六)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七)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有异议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执行。释义: 本条是对听证程序的规定。听证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由听证程序参加人就有关问题相互进行质问、辩论和反驳,从而查明事实的过程。听证程序赋予了当事人为自己辩护的权利,为当事人充分维护和保障自己的权益,提供了程序上的条件。在听证程序中,当事人有权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提出有利于自己的证据;有权为自己辩解,反驳不利于自已的证据;有权与执法人员进行对质和辩论。

一、听证程序的主持人和参加人。听证程序的主持人由行政机关在本机关内熟悉业务的人员中指定,但本案的调查人员不能担任本案听证程序的主持人。

二、哪些行政处罚可以组织听证程序。本条明确规定,对于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可以组织听证程序。

三、告知程序。本法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其将受到该种行政处罚,并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这是行政机关必须履行的告知程序,未履行这一程序而作出的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不能成立。

四、听证程序因当事人要求而举行。当事人得知自己将受到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并且与行政机关在违法事实的认定等方面有重大分歧时,其有权要求举行听证。听证程序因当事人要求而举行,对于行政机关因组织听证而支出的相关费用,当事人不予承担。

五、关于听证程序,本条还作了如下一些具体规定: 1.当事人要求听证的期限。当事人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的三日内,向该行政机关提出要求听证的请求。这里的“三日内”是一个固定期限,本法没有作出可以延长的规定。2.行政机关在听证的七日前,应当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在行政组织听证之前,应当给当事人以必要的准备期限,本法将这一期限规定为七日。行政机关必须履行在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和地点通知当事人的义务。3.一般情况下,听证程序应当公开举行。但是,本法也规定了几种例外情况,即出于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需要,凡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听证程序,不公开举行,不予公告,不允许无关人员旁听,也不允许新闻工作者进行采访报道。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人员知悉的事项。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个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不愿公开的、与其人身权密切相关的、隐秘事件或者事实。4.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为确保听证程序的公正性,本法规定,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该行政机关内熟悉相关业务的、非本案调查人员的工作人员主持。如果当事人对主持人有异议,那么他有权申请该主持人回避。如果行政机关认为当事人的异议申请成立,则应该另行指定听证程序的主持人。5.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程序,也可以委托他人参加听证程序。参加听证是当事人的权利,当事人可以自己行使这一权利,亲自参加听证程序,自己进行陈述、辩解、反驳和辩论;也可以委托他人代理自己去行使这一权利,由他人代理自己参加听证程序。当事人如果委托他人代理,则需履行法定的委托手续;代理人代理他人参加听证,则需有委托人的明确授权,也就是说,听证程序中当事人的代理人必须有合法的代理权。关于代理人的人数,本法规定限于一至二人。6.举行听证时,当事人有权与调查人员进行辩论和质证。在听证程序中,针对调查人员提出的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以及作出相应行政处罚的建议,当事人有权提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反驳对自己不利的证据;有权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有权与调查人员进行辩论、质问和对证。7.对于整个听证程序,行政机关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准确无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将笔录交予当事人进行审核,如果当事人认为笔录中关于其陈述、申辩和反驳等内容的记载,与其自己所述的内容不符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机关应当予以更正。当事人经审核笔录认为无误的,应当在笔录上签字或者盖章。

六、当事人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异议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被处罚人对行政拘留处罚有异议,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机关可以要求被处罚人或者其家属提供担保人或者保证金,被处罚人或者其家属能够依法提供的,则暂缓执行对被处罚人的拘留处罚。人身权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人身罚(行政拘留)的实施,必须采取慎重的态度。实行担保制度,可以保障公民有一定时间来顺利行使其申请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行政处罚法 第5章 第43节 标题:行政机关负责人作出的决定

法条内容: 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作出决定。

释义: 本条是对举行听证程序后由行政机关负责人作出有关决定的规定。根据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听证程序结束后,要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或者其集体,根据听证程序的调查结果,分别不同情况,依法作出有关决定:

一、对于行为人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则根据其违法行为的情节轻重及违法事实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等具体情况,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决定。

二、对于行为人确有违法行为,但是违法行为的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依法可以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作出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

三、对于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即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行为人确有违法事实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四、对于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以保障公民有一定时间来顺利行使其申请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行政处罚法 第6章 第44节

标题:当事人应当按期履行行政处罚决定

法条内容: 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释义: 本条是对当事人应当按期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一经依法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履行行政处罚的期限,是指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所载明的履行期限。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履行期限内及时履行行政处罚决定,这是行政管理的效率原则所要求的。但是,当事人如果按期履行行政罚款决定确有困难,可以向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延期或者分期履行,经行政机关同意后,当事人可以延期或者分期履行。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也未提出延期或分期履行的申请或者提出的申请未被批准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采取执行措施。行政处罚法 第6章 第45节

标题: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后,行政处罚是否停止执行

法条内容: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释义: 本条是对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后,行政处罚是否停止执行的规定。

一、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有权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行政处罚救济制度的两种方式。行政处罚的救济,是保证行政处罚结果合法、公正的事后补救措施。依照行政复议条例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如果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有权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二、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后,行政处罚原则上不停止执行。行政处罚决定一经作出,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即公定力、拘束力、执行力。公定力,是指对行政处罚决定原则上推定为合法,在未依法予以撤销或者变更之前,任何人都不能否定其效力。拘束力,是指行政处罚决定在被依法撤销或者变更之前,行政机关和当事人都应当承认该决定有效并受该决定约束。执行力,是指当事人对依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负有自觉履行和按期履行的义务。行政法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即公务连续性原则。具体到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问题上,本条规定,行政处罚不因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而停止执行,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于这一例外规定。可以参照行政复议条例和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行政处罚属于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关于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而停止执行的问题,行政复议条例第三十九条和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都作了相应的规定。

行政处罚法 第6章 第46节

标题:作出罚款决定的机关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

法条内容: 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关分离。除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当场收缴的罚款外,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银行应当收受罚款,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

释义: 本条是对作出罚款决定的机关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的规定。根据本条规定,除依法予以当场收缴的罚款外,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而应当由被处罚人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银行应当收受罚款,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这里,关于被处罚人应当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缴纳罚款的规定,是行政处罚法对行政罚款决定的履行期限作出的统一规定。行政处罚法 第6章 第47节 标题:当场收缴罚款的规定

法条内容: 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一)依法给予二十元以下的罚款的;(二)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释义: 本条是对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规定。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一、罚款数额是二十元以下的。这种情况下,由于罚款数额较小,实行当场收缴的制度比较切实可行。

二、不当场收缴罚款事后将难以执行的。这是对一些流动经营的人员作出的罚款决定。针对这种情况,规定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行政处罚法 第6章 第48节 标题:因当事人要求而当场收缴罚款

法条内容: 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作出罚款决定后,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释义: 本条是对因当事人要求而当场收缴罚款的规定。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依法作出罚款决定后,如果当事人认为由其到指定的银行去缴纳罚款确有实际困难,当事人可以提出当场缴纳罚款,经当事人要求后,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未经当事人提出当场缴纳罚款的要求,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得违反当事人的意愿而当场收缴。行政处罚法 第6章 第49节

标题:当场收缴罚款必须向当事人出具合法收据

法条内容: 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释义: 本条是对当场收缴罚款必须向当事人出具合法收据的规定。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后出具的罚款收据,必须是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如果行政机关或者其执法人员不出具罚款收据,或者其出具的收据不符合法律规定,即不是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收据,当事人则有权拒绝缴纳罚款。行政处罚法 第6章 第50节 标题:执法人员...法条内容: 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二日内,交至行政机关;在水上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抵岸之日起二日内交至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应当在二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

释义: 本条是对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将罚款交至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缴付指定的银行的规定。执法人员应当自当场收缴罚款之日起二日内,将当场收缴的罚款,交到其所在的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交来的罚款之日起二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对于在水上当场收缴罚款的,执法人员应当自抵岸之日起二日内,将在水上当场收缴的罚款,交到其所在的行政机关,行政机关也应在二日内将交来的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

行政处罚法 第6章 第51节 标题:行政机关采取的执行措施

法条内容: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释义: 本条是对行政机关所依法采取的执行措施的规定。行政机关依法可以采取的执行措施有以下三种:

一、当事人逾期不缴纳罚款,又未提出延期或分期缴纳的申请,或者虽然提出了申请但未获批准的,行政机关可以对当事人每日加处原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的罚款;

二、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罚款决定,而又无任何正当理由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将拍卖款抵缴罚款,或者依法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人

三、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行政处罚法 第6章 第52节 标题:当事人暂缓或分期履行

法条内容: 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经当事人申请和行政机关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

释义: 本条是对当事人暂缓或者分期履行的规定。本条规定,如果按期履行罚款决定确有困难,当事人可以向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的申请,经行政机关批准后,当事人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罚款。行政处罚法 第6章 第53节 标题:行政机关罚款...法条内容: 除依法应当予以销毁的物品外,依法没收的非法财物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公开拍卖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任何行政机关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和分或者变相和分;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返还没收非法财物的拍卖款项。

释义: 本条是对行政机关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应当全部上缴国库的规定。行政机关依法没收的非法物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使用价值,依法可以继续流通的物品;一类是依法应当予以销毁的物品;一类是依法禁止流通的物品。根据本条规定,除依法应当予以销毁的物品外,行政机关应当将其依法没收的非法财物公开进行拍卖,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而不能自行作价出卖或者低价处理。罚没财物的所有权应当归国家,而不应当归有罚没权的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本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将其收缴的罚没财物全部上缴国库,而不能将罚没财物截留,自作经费、奖金使用,更不允许以任何形式私分或者变相私分。财政部门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返还没收非法财物的拍卖款项。行政机关的行政经费,应当由有关财政部门按照国家财政预算拨给。各级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名目,将行政罚款等款项返还给有关行政机关。行政处罚法 第6章 第54节 标题:监督制度

法条内容: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行政处罚的监督检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有权申诉或者检举;行政机关应当认真审查,发现行政处罚有错误的,应当主动改正。

释义: 本条是对监督制度的规定。监督,主要是对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实施和适用行政处罚的情况进行了解、督促和检查,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处罚决定予以撤销、更正,及时加以纠正。这里的监督,包括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处罚的监督,也包括行政机关对本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的监督。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有异议,其有权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诉或者进行检举。行政机关对于有关本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的申诉或者检举,应当认真进行审查,当发现本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确有错误时,应当主动予以改正。行政处罚法 第7章 第55节 标题:违法实施行政处罚行为

法条内容: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各类、幅度的;(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释义: 本条是对违法实施行政处罚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规定。根据本条规定,以下四种行为属于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

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实施行政处罚,应遵循有法可依,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律原则。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的方能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那种无法乱罚的行为,必须予以杜绝,对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各类、幅度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处罚时,不得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进行处罚,如有违反,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遵循法律规定的行政处罚程序对违法者进行处罚。行政处罚是对个人、组织的实体权利加以限制的行为,它必须是要式行为,缺少任何生效要件都是无效的、可以撤销的,行政处罚符合法定程序是行政处罚的生效要件之 一。

四、违反本法第十八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关于本法第十八条有关委托处罚的规定,已在第三章中作了详细阐述,此处不赘述。本法对于行政委托的条件作了限制,以避免实施处罚主体范围过大,减少乱罚、滥罚的现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上述四种行为损害行政机关的公正形象,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上级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应首先对该种行为进行纠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所谓行政处分,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依据行管理法规、规章、章程、纪律等,对其所属人员或者职工所作的处罚。行政处分有八种形式,即: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行政处罚法 第7章 第56节

标题:行政处罚不使用或使用非法罚款...法条内容: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释义: 本条是对行政处罚不使用或使用非法罚款、没收财物单据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规定。罚款和没收财物都是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规范,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个人、组织所作的经济上的处罚。没收的财物公开拍卖,所得款项上缴国库。罚款、没收财物必须是要式行为,行政机关必须作出正式书面处罚决定,并要开具罚款、没收财物的单据。罚款、没收财物单据只能由法定部门制发,其他任何个人、组织都无权印制。行政机关在进行处罚时应当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必须使用,否则,其行为就是行政处罚违法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有权拒绝行政处罚并予以检举,这样做可以消除乱罚款的现象。同时行政机关使用的单据必须是法定部门统一制发的,其他任何机关印制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均属违法,对于使用违法单据的,处罚相对方有权拒绝缴纳罚款或被没收财物,并有权予以检举。如果被强迫缴纳了罚款或被没收了财物,当事人有申诉、诉讼的权利,一经查实,应追究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如果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实施违法行为的责任人员相互勾结、共谋私利的,或知情不予制止的,应从重处分。使用法定单据应写明罚款数额、罚款理由等事项,并盖有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印章。行政处罚法 第7章 第57节 标题:行政机关违法自行收缴罚款...法条内容: 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释义: 本条是对行政机关违法自行收缴罚款,财政部门违法返还罚款或拍卖款项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规定。根据本条规定,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即在不属于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况下,行政机关自行收缴的,上级机关、监察部门应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本条规定,对于违反本法第 五十三条的规定,财政部门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拍卖款项的,应由上级行政机关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并给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这是针对财政部门规定的。罚款决定由行政机关作出,依法当场收缴的,行政机关在收缴之日起二日内缴付指定银行;其他情形由当事人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到指定银行缴纳。然后,罚款由银行直接上缴国库。拍卖款项是指行政机关将被处罚人财物依法没收,对于依法可以拍卖的委托有关部门拍卖所得的款项。拍卖所得款项应上缴国库。罚款或拍卖款项必须依法定程序进行,最终上级国库,财政部门不得将其返还行政部门。如有返还情况,上级行政机关或有关部门应责令改正,将该款项追回上缴国库,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行政处罚法 第7章 第58节 标题:非法处理罚款...法条内容: 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释义: 本条是对非法处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以及利用职务便利,牟取非法个人利益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规定。根据本条第一款规定,对于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任何行政机关或个人不得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否则,由财政部门和有关机关予以追缴,并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必须全部上缴国库;没收的非法财物,法律规定应予销毁的应销毁,可以拍卖的,所得拍卖款项也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任何行政机关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变相私分。截留是行政机关对于应上缴国库的罚款或拍卖款项不上缴,私设小金库的行为。私分是将截留的款项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私分的行为。变相私分是指巧立名目将截留的罚款私分,比如发奖金、补贴等等,实质上仍是私分的行为。对于这些情况,一经查实,应由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如监察部门)对截留、私分或变相私分的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予以追缴。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没收的非法财物属于应上缴国库的公共财物,行政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对之进行截留、私分或变相私分,就是对公共财物的侵犯,数额较大的,就构成贪污罪。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的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盗窃、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1988年1月21日起公布施行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中第二条的规定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数量不大,不构成犯罪的贪污行为即一般贪污行为,也可以称作损公肥私的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承担行政责任,依法接受行政处分。依本条第二款规定,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的,即构成受贿罪,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则应依照《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受贿行为情节轻微,数额不大,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政处罚法 第7章 第59节

标题:使用或损毁扣押的财物行为

法条内容: 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释义: 本条是对行政机关使用或损毁扣押的财物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规定。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中有时需要扣押被管理人的财物。行政机关对依法扣押的财物,应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损毁。否则即构成违法,应承担行政责任。如果经过调查,当事人不构成违法,被扣押的物证还应返还当事人。如果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法使用或损毁物证,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则行政机关应当予以赔偿,对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于徇私枉法故意损毁扣押财物的,应从重处分。行政处罚法 第7章 第60节 标题:违法实施检查措施...法条内容: 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释义: 本条是对行政机关违法实施检查措施或执行措施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规定。检查措施是行政管理需要的一种行政措施。它是行政机关为了防止行政违法行为进一步扩大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或者为了制止正在实施的行政违法行为依法采取的措施。行政执行一般是指行政机关已经作出行政处罚,但被处罚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履行处罚义务,行政机关依法进行强制执行的行为。行政检查措施和执行措施必须依法进行,如果违法进行,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承担三种法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对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行政机关的违法实施强制措施或执行措施给他人造成损害、损失的行为,应依照《国家赔偿法》第三条、第四条、第二十五条至二十九条的规定进行赔偿。

行政处罚法 第7章 第61节 标题:违法谋取本单位私利...法条内容: 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释义: 本条是对行政机关为违法牟取本单位私利,以罚代刑,包庇纵容违法行为应追究的法律责任的规定。行政机关对触犯刑法的行为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为了牟取本单位的利益而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对于违法牟取本单位利益,以罚代刑的行为应由上级机关及有关部门责令纠正,如果改正,则不追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31 拒不改正的,对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谓情节严重是指行政机关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上级机关及有关部门责令纠正后仍拒不改正,徇私舞弊,编造假情况,包庇纵容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这种情节严重的行为就构成徇私舞弊罪。徇私舞弊罪指国家工作人员为了牟取个人利益、枉法裁判的故意行为,应当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违法者的刑事责任。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是针对司法工作人员规定的,而本条中的主体是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它与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中的主体不同。因此就不能说“依照”。本条利用立法上的类推适用方式,对违法行为与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中规定的进行比照适用。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徇私舞弊行为与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一样,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行政主管人员的询私舞弊行为是因受贿而进行违法活动构成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行政处罚法 第7章 第62节 标题:行政机关玩忽职守

法条内容: 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释义: 本条是对行政机关玩忽职守,因不作为造成损害的法律责任的规定。根据本条的规定,行政机关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则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致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严重损害或重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本条中规定的行政机关玩忽职守行为是对应当制止、处罚的行为不予制止或处罚的一种不作为的违法行为,因行政机关的不作为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应当承担两种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是行政机关玩忽职守,但危害不大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应当给予行政处分;刑事责任是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危害重大构成犯罪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这种行为应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行政处罚法 第8章 第63节

标题:制定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

法条内容: 本法第四十六条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的规定,由国务院制定具体实施办法。释义: 本条是对制定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的规定。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行政处罚法只对罚款决定与收缴罚款机构分离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对于它的具体实施办法则授权国务院制定。行政处罚法 第8章 第64节

标题:本法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法条内容: 公布前制定的法规和规章关于行政处罚的规定与本法不符合的,应当自本法公布之日起,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修订,在1997年12月31日前修订完毕。

释义: 本条是对行政处罚法生效日期以及有关规定修订问题的规定。行政处罚法1996年3月17日颁布,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在本法制定前已制定的一些法规和规章对行政处罚作了规定,有的规定与本法一致,可以继续施行,有的与本法不一致,就应进行修订。对这些法规和规章应当依本法规定予以修订,并在1997年12月31日前修订完毕。

第四篇:经典法律题材电影目录

1、死囚168小时:苏珊-萨兰登奥斯卡奖作品。西恩-潘演一个死囚,死前获得了宁静。而凶杀事实是渐渐呈现出来的,也并非重要,重要的是死囚的心理变化。

2、刺杀肯尼迪:英语名JFK。检察官调查肯尼迪案。奥利弗-斯通导演,美国有人说他在不负责任地胡说八道,而另有一个我国网友曾说那个凯-科斯特纳最后陈词的长镜头让他激动流泪。很好的法庭演讲啊,被很多人赞为经典。

3、伸张正义(律政急先锋):阿-帕西诺主演。北大一老师作文举例称此片主角是一个三流律师。是三流吗?不是,只不过确实是一个在生活中挣扎的律师,为公正与恶法官作鱼死网破式的斗争。说他是三流,太市井味了。本片对律师在公正与职业义务之间的挣扎也有很好的表现。

4、甘地传:还没看。甘地学法律的,也做律师。本片奥斯卡奖。

5、丑闻:日本法律电影,黑泽明重要作品。“故事以一个无能而又品质恶劣的辩护律师和一位委托他对损坏名誉案件做辩护的年轻画家为中心展开”,“压轴一场法庭戏差不多长达15分钟,镜头沉实,剧力迫人”。

6、民事诉讼:奥斯卡提名。著名律师电影。约翰屈夫塔主演,基于真人实事。本片也常为国内法学老师提起,比如其中的睡醒后第一句是“我反对”情节。一部对美国现实法律的有很集中很细腻表现的优秀电影。

7、审判:法国电影。我浏览没有全看,警察询问嫌疑犯的过程。本片好象有美国翻拍版。

8、芝加哥:歌舞片,奥斯卡奖。里?基尔演一个擅长于操作的律师。

9、死囚之舞:哈利贝瑞奥斯卡奖。死囚妻子与狱警的故事。算是法律与心理电影。and,作为一个男人,不得不提到其中贝瑞非常性感的演出。

10、兄弟的监护人:美国纪录片。法理争论。

11、惊爆内幕:烟草诉讼之证人。阿?帕西诺、罗?克罗主演。

12、阿莲正传:奥斯卡奖。法律工作者(无牌律师)的故事。中年妇女文化不高,只本着公平信念,在律师的配合下,打下一个巨大的官司。真人真事。

13、立体谎言:市长助理调查一起法官受贿案。在感情与仕途之前,选择说真话。

14、大审判:保罗-纽曼演一个穷困于酒的律师办一个重振雄风的案子。本片能反映出在美国“小律师”与“大律师”法庭如何搏弈,富有信息,很能给人各种启发。好片啊。

15、杀戒:年青律师与一个年青凶手的故事,主要可能是探讨死刑价值的问题(时间长记不清)。东欧电影,也能当成一部心理文艺片。

16、丑闻:政治犯实录:韩国电影,并非那古装片。政治犯故事。

17、最后时刻:

18、盲井:提到了我国民工的劳动保险及人身保障的问题。

19、伊芙琳:布鲁斯南演一个诉争子女抚养权的工人的电影。很好的法律电影。爱尔兰电影。

20、午夜风暴:罗-德尼罗演一个在美国文革(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时期)中坚持说真话而被排拆的真人真事电影。政治越法律界的历史纪录,在有伟****律传统的美国。

21、费城故事:汤?汉克斯主演,奥斯卡奖,丹?华盛顿也是主演,那时他没现在这么有名。被经常提起的法律电影,一个同性恋律师控告其事务所的“劳动争议”案件。信息丰富。好电影啊,犹记被告方女律师在一次短陈述中连用八个“fact”的排比句,生动非常,尽现律师功力。

22、代言人:又名“猪的末日”,:),法国中世纪法律电影,还没有看。

23、铁律柔情:美国法律援助律师的故事。

24、美国梦:美国工人大罢工的纪录片,还没有看。算是一个宪法电影罢。

25、女魔头:奥斯卡奖,一个女连环杀手的电影,真人真事,其纪录片下面会提到。

26、柏林大审判:东德人劫机去西柏林,在西柏林受审,美国法官前往开庭,不同法系的处理,有临时培训陪审员的情节,算是一部国际法电影罢。

27、一级恐惧:里?基尔又演律师(上见“芝加哥”)。

28、双周情人:估计是和《律政俏佳人》一样的粉红色的轻喜剧。桑-布洛克演一律师,休-格兰特演其雇主。才买还没看。

29、法网终结者:一个贬毒罪律师越业务范围辩护一个杀人案(瞧人家这分工,已细到这个程度),常有很幽默的对话与场景。

30、童子也是鸡:美国同性恋者争取公民权利的真人真事纪录片。

31、变线人生:两个人因小事升级成大事,互相斗气。其中一人是年青律师。

32、热泪伤痕:多年前的一场凶杀案的审理。

33、史蒂夫:美国青少年管教的纪录片。

34、刑法第三十九条:日本法律电影,1997年,神户一13岁中学生砍掉9岁男童头颅,因刑法39条而免刑,引起争议,真相浮现。

35、重回清白:关于贬****秽物品罪的电影,主要是讲一个冤罪的纠正。还没有看。

36、完美丈夫:婚内杀人案。还没有看。

37、失控陪审团:讲美国陪审团的故事,个人觉得情节略有夸张

38、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 Bird,格里高利?派克演的39、细细的蓝线 the thin blue line

40、被告The Accused

41、黑暗里的哭泣A Cry in The Dark

42、我要活 I Want to live

43、风的传人 Inherit the Wind

44、纽伦堡审判 Judgement at Nuremberg

45、把那家伙给他吧 Let Him Have It

46、公正的人 A man for all seasons

47、洋葱田the onion feild

48、豪门孽债 reversal of fortune

49、雷灵顿10号 10 rillington place

50、天使的愤怒

51、《以父之名》丹?戴?刘易斯主演。“影片的故事来源于格里?康伦感人至深的回忆录《证明无罪》,讲述的是上世纪70年代,一位北爱尔兰青年因莫须有的罪名遭到英国警察当局的逮捕。警方利用逼供的方式逼迫他写下了认罪书,于一年后被判处终身监禁。格里的父亲更是受到无端牵连,最后含冤屈死在狱中。直到八十年代,在女律师皮尔斯的帮助下,格里才重获自由……导演:吉姆?谢里登,主演:艾利森?克劳斯比、菲利普?金、埃玛?汤普森、丹尼尔?戴-刘易斯,获奖:1994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1993年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主角,1995年英国晚间标准电影奖最佳电影。

52、《连环女杀手的生与死》:即上面提到的《女魔头》一片故事的原型的纪录片。

53、《大话王》:金?凯利拍的嘲笑律师的喜剧电影。

54、《黑罪风云》:丹-华盛顿主演。真人真事改编,拳王冤狱入罪,不断上诉、申诉(?)的故事。

55、《马丁?格尔回来》:法国电影,格-德帕迪约主演。美国翻拍版本叫《似是故人来》,有中世纪法庭开庭情形。

56、《法外情》:香港电影,刘德华主演。与那个印度电影《人世间》相似。

57、《惊窥》:苏?萨兰登主演。女律师义务帮助小孩子逃避黑帮追杀。

58、《杀戮时刻》:律师为一名因愤怒而在法院杀人的父亲辩护。本片原著是畅销书,作者约翰?格里梦姆是著名的法律小说作家。

59、《塘鹅暗杀令》:朱?罗伯兹与丹?华盛顿主演。环保诉讼后面的大阴谋。

60、《辛普森的梦之队》:纪录片,里面纪录了辛案被告律师团的律师背景与履历,其中包括《最好的辩护》的作者哈佛教授德肖维茨。观众能从中看到真实生活中的美国顶尖律师的风采

61、律师事务所(公司)the firm

62、华尔街

63、造雨人

64、肖申克的救赎

65、《迷色布局》(The Gingerbread Man):根据约翰?格里梦姆又一部律师小说改编。律师认识神秘女子,陷入麻烦之中。

66、角色:奥斯卡外语片奖,荷兰电影。节奏如同一部歌剧,酣畅淋漓。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为法院执行法官的父亲,仿佛是法律冷酷一面的人格化身,对法律执行工作忠实到烈士的级别,虽千万人而往矣,佩服啊。本片故事精彩、结构恢宏,好电影啊。

67、一级谋杀:刚入行的年青律师坚持信念,与强大的国家机器对抗,勇且有谋,维护人权。建议我国律协不如免去如皇帝新衣似的新律师入行宣誓活动,多搞些这样的电影放放,学学人家的法律信仰精神啊。

68、义海雄风:又名好人廖廖,美国军事法庭故事。

69、魔鬼代言人:很多人都看过,有丑化律师之嫌。

70、《施密斯先生去华盛顿》,确实挺好看,如果要讲议会的制度、民主与新闻等等比较“大”的法律问题,真是一部很可示例的片子。下次如果再有机会勇荐片子于守门老鹤与何兵,这个片子也不错啊,哈哈哈。

71、东京审判

72、马背上的法庭

73、律政俏佳人

第五篇:中国现行法律目录

中国现行法律目录

(一)宪法及宪法相关法(36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2.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1954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1979年,1982年修正、1986年修正、1995年修正、2004年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1979年,1982年修正、1986年修正、1995年修正、2004年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1979年,1983年修正)6.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1979年,1983年修正)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1980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1982年)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1982年)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

干规定(1983年)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2001年修正)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沿海港口城市设立海事法院的决定

(1984年)1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1986年)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1987年)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的规定》的决定(1988年)附:关于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的规定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1989年)17.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1989年)1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89年)19.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0年)附件一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

附件二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

附件三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1990年)2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1990年)22.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1990年)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1991—年)24.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992年)25.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199

2年)26.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3年)附件一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 附件二 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

附件三 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1994年)28.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1995年,2001年修正)29.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1995年,2001年修正)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1996年)31.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1981年,1996年修订,修改为现名称)32.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1996年)33.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1998年)3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35.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1999年)

36.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年)

(二)民法商法(30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79年,1990年修正、2001—年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80年,2001年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982年,1993年修正、2001年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84年,1992年修正、2000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1985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6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1986年,2000年修正)8.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1986年)9.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1988年)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1988年,2000年修正)1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年,2001年修正)12.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1991年,1998年修正)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1992年)14.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1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3年)1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993年,1999年修正、2004年修正)17.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1995年,2003年修正)18.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1995年,2004年修正)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1995年)20.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1995年,2002年修正)21.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1996年,2004年修正)2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1997年)23.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1998年,2004年修正)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25.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1999年)26.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1999年)27.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2001年)2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02年)29.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2003年)30.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004年)

(三)行政法(76件)

1.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1954年)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的决议

(1957年)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国务院关于华侨捐资兴办学校办法的决议

(1957年)

附:华侨捐资兴办学校办法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

暂行规定的决议(1957年)附: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1958年)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

行办法》的决议(1978年)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的决

议(1979年)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

8.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2004年修正)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

规定》的决议(1980年)附: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年,1999年修订)1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991年修正、2002年修订)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1996年修正)13.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84年,1998年修正)1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984年,2001年修订)15.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人境出境管理法(1985年)1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1985年)1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18.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986年,1994年修正)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1986年)20.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1987年,2000年修正)2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1995年修正、2000年修订)22.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1987年,1996年修正)2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1988年,1994年修正)24.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1988年)2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2004年修正)2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004年修订)2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2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29.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1990年)30.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1990年,2000年修正)3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1992年)32.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1992年,2002年修订)3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1993年)34.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1993年)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3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1994年)37.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1994年)38.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1994年)39.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1995年)4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4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1995年)42.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年)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2004年修订)4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年)4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1996年)46.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1996年,2001年修正)47.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1996年)4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49.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1996年)5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5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1996年)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997年)5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1997年)5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年)55.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7年)5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7年)5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58.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1998年)59.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1999年)6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1999年)

6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1999年)6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64.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1988年,1994年修正、2000年修正,修改为

现名称)6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2001年)6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2001年)67.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1年)68.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002年)6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7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7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7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衔条例(2003年)73.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03年)74.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7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3年)7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

(四)经济法(51件)1.华侨申请使用国有的荒山荒地条例(1955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1958年)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决议(1980

年)

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80年,1993年修正、1999年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1983年,1996年修正)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1998年修正)8.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85年,1993年修正、1999年修订)9.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1985年,2002年修订)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5年)1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986年,2000年修正、2004年修正)1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年,1996年修正)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1988年修正、1998年修订、2004年

修正)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1986年)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2002年修订)16.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8年)17.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1989年,2002年修正)

18.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1990年)19.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1991年)20.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1991年)2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22.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991年)23.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1992年,工995年修正、2001年修订)24.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1993年,2000年修正)2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1993年)2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1993年,2002年修订)27.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1993年)2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的决定(1993年)29.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1994年)

30.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1994年)31.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1994年,2004年修订)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1994年)33.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1994年)3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1995年,2003年修正)3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1995年)3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5年)37.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年)38.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1996年)3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7年,1999年修正、2004年修正)40。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1997年)4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4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年)43.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1997年)44.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00年,2004年修正)4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46.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02年)4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02年)

48.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03年)49.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3年)

(五)社会法(13件)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

办法》的决议(1978年)附: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的决议(1981年)附: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92年,2001年修正)6.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1992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年)

现行宪法及法律共计534部

行政法规490部 司法解释194部 部委规章及文件7767部

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目录(330部法律)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目录(330部法律)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务员法律规范目录

    《公务员法》配套法律规范目录 法律规范目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国共产党章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4、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5、关于《党政领导干部......

    快递法律目录171130

    Ⅰ一般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2015年4月24日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实施细则(1990年11月12日)邮政行业统计管理办法(2013年4月12日修正)邮政行政执法监督办法(2014年12月......

    法律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范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2010年8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总 则 第二章人民调解委员会 第三章人民调解委员 第四章调解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全国人大法律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

    法律部工作总结(精选五篇)

    新疆工商联法律部部长 李根海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6号),对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作出战略部署,标志着工商联事......

    法律部工作职责

    法律部工作职责1、协助法律经理为公司的经营和决策提供法律支持; 2、协助法律经理审核公司对内、对外签订的部分合同、协 议; 3、根据法律经理指示起草和修订有关的公司法律文......

    法律部主管岗位职责[范文大全]

    1.负责与公司法律顾问的日常沟通。2.负责深人了解公司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时进行梳理并提交公司领导进行参考。3.负责对公司涉法事件与相关机构及人员的联系、沟通以及材......

    人力资源必备的法律文件目录

    人力资源必备的法律文件目录 劳动合同 不定时工作制核准批文员工名册劳动合同签收单职位变更通知书入职登记表 签订劳动合同通知书劳动合同变更协议书解除、终止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