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

时间:2019-05-14 04:0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绿色壁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绿色壁垒》。

第一篇: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在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作为国际经济一体化主要推动力之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愈加频繁、关系愈加密切。同时,各国间的贸易竞争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一些国家为了达到保护本国产业与市场的目的,采取了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其中绿色贸易壁垒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使用最频繁的一种,也是当今国际贸易领域主要的贸易壁垒之一。

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断发展,绿色壁垒(Green Barriers , GBs)已经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在国际文献中并没有“绿色壁垒”一词,绿色壁垒也称为环境壁垒。“绿色壁垒”可以说是我国自己创造的一个新词。在国际上并没有权威的定义。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的绿色壁垒概念,大多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立场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我认为,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通常,绿色壁垒应由进出口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

从实践角度看,绿色壁垒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检验和检疫要 求、绿色包装与标签要求、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类型。

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背景

绿色壁垒的产生是环境保护的国际需求以及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国际背景来看,下 列因素促进了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

(1)全球环境问题使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共同的呼声。世界二次大战后,各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 时,全球环境问题也日益加重。在生态环境的承受力达到极限时,开始对人类进行可怕的报复。全世界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有1500万人因此而丧 命;有8亿人因饮用污染水而患病,每天有2.5万人因此而死亡。②面对自然环境日益严厉的报复,国际社会掀起了强劲的环保浪潮。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保护环 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必须采取共同的行动。

(2)贸易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使绿色壁垒的实施找到了合理借口。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 源已成为新的国际焦点。人们普遍认为,经济增长的代价之一即是环境恶化,特别是自由贸易,则被看作是加速环境恶化的因素。各国因此而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环境 法规和贸易政策,希望通过政府对贸易进行一定的干预,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事实上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二者之间本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甚至冲突,而是可 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合理的贸易自由化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相反在环保方面,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可以发挥关键的作用。同时,一个健 康安全的环境可以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扩大的贸易市场提供必需的生态环境资源。

(3)GATT和WTO中的有关规定为绿色壁垒的实施提供了合法性。在关贸总协定成立之初,环 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问题尚未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的日益严惩人们的环保意识才逐渐提高。1972年11月,在 GATT中设立了一个“环境措施与国际贸易工作组”。进入1990年代后,随着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日渐激化。为了争夺国际市场,保护国内市 场,一些国家用国内环境法规或措施作为保护的手段;另一方面,环境污染的加剧,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强烈呼吁,国家不得不制定涉及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包 括进出口贸易在内的各个环节的环境标准和措施。1994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决定成立一个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协调贸易措施与环境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是绿色壁垒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生产 力水平的差异,特别是出于资源保护和经济利益上的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环境和贸易问题上存在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竞争的 不断加剧而日趋尖锐化。发达国家利用这种由于经济水平差距造成的不同环境标准,一方面,加紧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初级产品,同时把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 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更加恶化;另一方面,又极力将环境问题与贸易条约机制紧密挂钩,把环境问题作为新的贸易壁垒,从而抵消发展中国家资源与廉价劳动 力方面的比较优势,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以保持其在国际多边经济贸易领域的主导地位。这种以“环境保护”名义在国际贸易中引入所谓“环境条款”,借 以歧视乃至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产品的市场准入的做法使绿色壁垒迅速发展。

[编辑本段] 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目前国际上使用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有以下形式:

(1)绿色关税制度。进口国对可能造成环境威胁及破 坏的进口产品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2)绿色市场准入制度。进口国以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以及违反有关国际环境公约或国内环境 法律、规章而采取的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措施。如1994年美国环保署规定,进口汽油中硫、苯等有害物质必须低于有关标准,否则禁止进口。③

(3)“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以及环境贸易制裁。一国 怀疑进口产品的低价是由于接受了来自于出口国政府的环境补贴或未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内在化,对进口商品采取的一种限制措施或给予相应的制裁。

(4)推行国内PPMs标准及其他环保标准。PPMs是'PROCESSING &PRODUCT METHOD',的缩写,是对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所制定的特定环境标准。有的国家生产技术水平较高,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这些国家制 定了较为严格的PPMs标准以及其他一些近乎苛刻的环保标准,要求进口商品必须达到。

(5)强制性绿色标志(签)、强制要求ISO 14000认证等。绿色标志(签)、认证制度本身是非强制性的,各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而决定是否申请,但是如果进口国政府把通过认证规定作为进口商 品的必要条件或国内企业对外合作的必要条件,对于想要出口到对方国家的产品来说,就必须选择通过认证,取得标签这条路。

(6)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绿色贸易壁垒有很多是针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而设置的,为了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进口国政府不惜重力研究制定了一整套严密的检验制度和繁琐的检验程序,利用其先进的检验设备和条件对进口货物实施检验,使进口货 物难以通过。

(7)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强制性措施。例如荷兰政府规定啤酒饮料一律采用可以 回收利用的包装容器,实际上为进口的同类产品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编辑本段] 绿色贸易壁垒的地位和作用

绿色壁垒除了能超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外,在贸易与环境甚至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扮演越来 越重要的角色,主要表现为:

(1)绿色壁垒是保护生态环境,促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保护生态环境,促使全球走上可 持续发展道路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2)绿色壁垒是促进技术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绿色壁是技术进步的产生,同时 通过不断提高环保技术法规的要求和标准,特别是采取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也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鼓励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能达到较高标准企 业的发展,淘汰低环境标准和不合格产品,促使优胜劣汰,从而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3)绿色壁垒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安全的有效工具。通过运用绿色壁垒,限制甚至有害于人类健康和 安全的产品的贸易,从而有利保护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4)绿色壁垒是维护国家基本安全的重要武器。建立有效的绿色壁垒体系可以帮助一国维护国家基 本安全。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损害人类生存与活动所领带的自然支持系统,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尤其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对所有国家的安全都构成现实威 胁。因此,环境安全是最根本的安全问题,环境安全与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及经济安全等相互联系,互相作用,构成完整的安全概念。

(5)绿色壁垒是调节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杠杆。绿色壁垒措施在调节贸易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日趋增多和复杂的绿色壁垒措施正在对国际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能过建立绿色壁垒体系来调节贸易进出口,已经迫在眉睫。

[编辑本段] 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

1、绿色贸易壁垒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成为继反倾销措施以后的又一重要 的贸易措施。在全球4917种产品中,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的3746种产品的贸易额达47320亿美元,占1999年世界进口额的88%,其中直接受影响 的达6790亿美元,占13%,共计有137个进口国采用了绿色贸易壁垒措施。据欧盟环保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仅1998年,欧盟国家禁止进口的“非绿色 产品”价值就达300亿美元,其中90%来自于发展中国家,涉及纺织、成衣、化妆品、日用品、玩具、家具和家用电器等几千种商品。又据中国首届国际绿色化 学高级研讨会提供的资料,1997年我国至少有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环保因素而受阻。

2、绿色贸易壁垒措施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一方面绿色贸易壁垒本身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不断调整和补充,出现了层出不穷、变化多端的绿色贸易措施,涉及包括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动植物安全等多个领域;另一方面,绿色贸易壁垒所 管辖的对象范围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它不仅对产品(消费)本身提出绿色环保要求,还对产品的设计开发、原料投入、生产方式、包装材料、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甚至工厂的厂房、后勤设施、操作人员医疗卫生 条件等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提出了绿色环保的要求,如美国实施的HACCP计划,其目的是更方便、更有效地实施其绿色贸易壁垒措施。更为严重的是,目前 的绿色贸易壁垒不仅表现为环境技术规定、标准,而且这些规定的执行过程也逐渐成为外国商品进入市场的严重障碍,执行过程中的一些争议往往导致旷日持久的调 查和取证,导致成本大大增加并延误了良好的商机。例如中国出口到韩国的活鱼,就遭到长达45天的批批检验待遇,致使大量的活鱼死在码头,几乎无法再出口。

3、绿色贸易壁垒设置的对象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绿色贸易壁垒往往针对那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因其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能够利用本国资源及劳动力的优势大量生产并出口资源或劳动密集性的产品,其出口产品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容易对进口国国内同 类产业形成威胁。所以,这类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最易遭到来自于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阻挠。

4、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具有动态性的特点。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各国所确定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必 将进行不断的调整,包括壁垒设置的内容、方式、手段、目标以及设置壁垒的程度等都在根据需要进行适当变动;另外绿色贸易壁垒的动态性还表现在绿色贸易壁垒 的实施往往会产生联动反应,一国实施立即会引起其他国家的纷纷效仿,由一个设限国快速扩散到多个设限国,给出口国造成重大的打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绿色贸易壁垒在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的广泛使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际贸易的 正常开展以及各国经济的顺利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我国这样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大国来说,绿色贸易壁垒无疑是一把“温柔”的利刃,“温情脉脉”地 刺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

[编辑本段] 绿色贸易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绿色壁垒和其他贸易壁垒一样,会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设置绿色壁垒之后,受限产品的 国际贸易额减少。但是如果在设置绿色壁垒之前,该类产品的国际贸易额有一定的增长速度下降,而并不必然导致国际贸易额绝对量的减少。

2、对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影响

一般来讲,农产品贸易受到绿色壁垒影响的程度超过工业制成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受到绿色壁垒 影响的程度超过技术密集型产品,同时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受到发达国家绿色壁垒影响的程度超过发达国家本身,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 地理方向的变化,阻碍和损害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

3、对进口国的影响

绿色壁垒和其他贸易壁垒一样,起到限制进口,引起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和保护本国的市场和生 产的作用。由于有污染的产品被绿色壁垒阻于国门之外,进口国消费者享受到更加健康、安全、清洁的产品,但由于产品价格上升,进口国的消费者必须以更高的价 格购买所需的商品,而有关厂商却从中获得高额利润。

4、对出口国的影响

绿色壁垒对出口国不同的生产厂商的影响是有所不同的。对于及时改用清洁生产技术、生产绿色产品 的生产厂商,其在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绿色壁垒阻碍了国内许多厂商的出口,竞争对手锐减,出口市场广阔,而且国际市场上绿色产品价格上升,更使得生产绿 色产品的厂商能够补偿由于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而增加的成本。对于不能及时改用清洁生产技术,依旧采用旧的有污染的生产技术进行生产的厂商,其境况将严重恶 化。国内该类产品供给大大多于需求,短期内产品积压,使得价格下跌,产量减少。消费者将得到价格上的实惠,但同时却要承受使用有污染产品所带来的副作用。

5、对我国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正面临越来越多来自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总体 来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市场份额、贸易机会、企业和商品信誉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国外消费者对我国部分产品尤其是农产品食品信心下降,对我 国出口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具体地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从产品出口的市场范围来看,我国目前的主要出口方向仍然是 日本、美国、东南亚、欧盟、韩国等国家,对它们的出口份额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80%,而这些国家(或地区)多数是环保主义倡导者和拥护者,也是绿色贸易 壁垒的发源地。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销路极易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从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来看,由于我国的出口市场相对单

一、固定,一旦目前的市场销路受到 影响,出口的增长速度必然有所下降,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我国的某些商品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该商品的出口会立即出现停滞,如不及时采取对 策,就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从企业的出口成本和出口效益来看,由于绿色贸易壁垒多数是以环境标准和标志的形式出现,要想实现其环境标准、获取其环境标 志,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技术改造,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还将增加有关的检验、测试、认证和公关等手续以及相关的费用,从而使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 大幅度上升,价格优势大大削弱,丧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出口效益日渐下降。从我国的对外贸易关系来看,由于遭遇了越来越多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与主 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双边或 多边贸易关系,因此,必须恰当处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冲击。

[编辑本段] 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1、坚持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工业化模式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21世纪议程的发展中国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个世 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在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 系中华民族生产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建议明确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工业化模式,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发展绿色产业,提升我国国际形象

目前,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己高于美国、日本、印度和巴西,如果只注重提高开放程度,会因贸易条件 的恶化,造成资源外流。因此应该提高我国贸易的质量,优化贸易结构,其中使产品符合环境标准是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1)重视科技投入,发展绿色产业

既然绿色贸易壁垒是我国企业无法回避的贸易问题,那么,利用绿色贸易壁垒带给我们的启示,提高 我国产业的环保标准,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体现人性化的生产和管理以及服务过程,就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政府应该从宏观上给予企业相应的引导和支持。

(2)以环境标志为引导,提升工业制成品质量

工业制成品质量的提高是突破国际市场环境壁垒的关键。因此应该在有条件的企业和产品中,推广环 境标志的认证工作,以环境标志为引导,提升工业制成品质量。

(3)结合IS014000标准,促进环境友好产品出口的贸易

IS014000系列环境标准作为一套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标准,其实施已成为国际潮流。但在我 国,IS014000管理体系的实施还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推进。因此要尽快配置环境管理的硬件设备和完善各种法规,积极推行IS014000,使 更多的企业生产符合国际环境标准要求,促进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3、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

(1)收集、跟踪国外的环境壁垒动态,建立有关的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咨询机构,加强研究和信息 收集工作。主要贸易对象国环境壁垒繁多,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大,应该设置专门的部门负责环境壁垒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了解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法规、技术 和标准,同时加强对有关环境问题的公共技术的研究,建立咨询点,便于为企业服务。

(2)加快我国相关产品标准和检验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并与国际先进标准逐步接轨。应该投入必 要的资金以完善检测的技术条件,使部分有条件的专业检验机构通过国际认证以获取直接颁发国际绿色通行证的授权,并力争成为相关国际组织的成员。

(3)为确保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健康和环境,合理有效地保护国内主导产业和幼稚产业,应参考国 际规范,建立自己的环境壁垒体系。坚决禁止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包括危险废弃物和国外淘汰的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技术和设备等)进口,加强进口商品检验和 检疫力度,防止危害人民安全的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4)建立我国绿色贸易壁垒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国际标准、各国政府及其标准化机构经常对其环 保法规和标准进行修订,如果企业信息不畅,不能及时掌握变化了的标准和相关信息,就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和经营对策,无法有效地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因 此,政府及相关的行业协会必须高度重视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及时搜集、反馈国外贸易壁垒的变化情况,认真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主要出口产 品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出口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出口环境。

4、重视环境法规的完善和对外协调

(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强化环境执法,真正实现环境成本内在化。从环境税收立法 入手逐步完善各项环保法规,使之向绿色产业倾斜,鼓励清洁生产;环境立法应以预防为主,强化监督管理、尤其是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对经济活动中的违犯环境 法规的行为要依法严惩。要建立一套绿色保障制度体系,在推进清洁生产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清洁生产工艺技术与成本间的关系,达到环境保护与降低生产成本 目标的“双赢”。

(2)应加强对外的公关协调工作。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应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利用各种 国际公开场合反对发达国家过于苛刻的环境壁垒要求,要求给予发展中国家相应的优惠政策,同时在制定新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以保护发展中 国家的合法权益。

5、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广泛树立全社会的环境意识

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建立起符合严格环境标准的产业体系,并运用绿色贸易壁垒来阻挠发展中国家的 商品出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渐高涨的公众环保热情和环保要求。我们就以全民环境教育为基础,逐步树立“诚实、守信、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伦理道德 观,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需求”,摒弃“奢侈浪费、污染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广泛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为可 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第二篇:绿色壁垒

摘要:

在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作为国际经济一体化主要推动力之一,同时,它所带来的各国间的贸易竞争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在解除了一些国家之间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的同时,一些国家为了达到保护本国产业与市场的目的,以SPS协议的支持下,采取了不同于关税壁垒等的措施,其中绿色贸易壁垒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使用最频繁的一种,也是当今国际贸易领域主要的贸易壁垒之一。本文以介绍我国近几年发生的外国对我国农产品实施的绿色壁垒事件为开端,从绿色壁垒产生的原因、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阐述了对绿色壁垒的理解。

关键词:

事件 绿色贸易壁垒

农产品

竞争力

影响

原因

应对措施

在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中一直面临其他国家对我国农产品的绿色壁垒,且近几年其范围不断扩大。以下是我国农产品遭遇的事件。

世界各国在环保包装方面一般以立法形式翩定强制性的包装再循环或利用的法律,如德国1991年正式通过的<包装废弃物处理法令》、欧盟1991年制定的《关于包装、包装废弃物的 指令》、日本1993年6月正式生效的《能源保护和促进回收 法》等,同时,还采取了税收优惠等经济刺激手段。出口至美国的陶瓷产品(稻草包装)因与美国植物检疫措施有违而被勒令销毁;甚至因我国一家生产厂某一规格的蘑菇罐头有不符合检疫的嫌疑,而使我国几百家生产厂出口至美国的所有蘑菇罐头全部遭卡关、连已在美市场上销售的也全部被撤下来,其损失是巨大的。

1989年起,加拿大开始对我国出口到加拿大的蘑菇罐头进行批批抽检,并列入进口警告清单。1995年三月,加拿大颁布了关于进口罐装食品的检视议定书,规定不能有一听存在严重缺陷。虽然理论上适用所有的进口商、制造商,但实际操作中对当地产品基本不检,其他国家仅抽检,但对中国则批批检。

2002年1月,欧洲以中国出口的小龙虾所含氯霉素超标为由,宣布全面禁止中国动物源产品的进口,这导致中国包括蜂蜜在内的10多亿美元的水、畜、禽等农产品无法进入欧盟市场。据了解,蜂蜜产品直接涉及人类安全卫生,各国对此十分敏感。出口至德国的蜂蜜曾经因为不能满足进口方的特殊卫生要求使输往德国的3万多吨蜂蜜不得不停止出运而一度退出欧洲市场。出口至欧共体国家的冻兔肉也因卫生标准不符合进口方过于苛刻的规定要求而被迫退出市场

日本对水果蔬菜稻米等农产品实施技术壁垒。为了阻拦中国对其菠菜的出口2002年4月公布菜中农药残留限量为0.01mg/kg,这项明显针对中国的技术壁垒措施,既远远高于日本蔬菜中其他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十倍以上),有大大超出美国欧盟及国际组织标准。诸如此类,在过去的对外贸易中,我国有不少农产品和食品因不符合发达国家过于苛刻的卫生、检疫措施而遭拒收或卡关甚至退关或销毁,造成贸易障碍和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屡有发生。因此,在当今的农产品、食品贸易中,发达国家采取过于苛刻的卫生、检疫措施,是他们构筑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一个重要方面。

究竟什么是绿色壁垒,其产生的原因到底有哪些是我们了解绿色壁垒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前提。以下介绍一下绿色壁垒的相关内容:

所谓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国外商品进行的准入限制。它属于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形式,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断发展而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壁垒主要表现为对农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和生产环境的质量要求两个方面。

(一)对农产品本身的包装、检验、安全、卫生等要求愈来愈高,从而形成阻碍贸易的绿色非关税壁垒。我国长期以来重视农产品的数量,忽视农产品的质量。对农产品中农药化肥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突如其来的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出现了农产品出口的危机。(二)绿色壁垒也体现在生产环境或生产过程方面。有些产品即使其质量符合国际或地方性的标准,但在生产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这类产品也往往被某些国家的绿色壁垒所封杀。这类绿色壁垒有的也是WTO规则所不允许的,但如果一个国家的消费者因环境意识的提高自觉抵制这类产品,产品即使进入了这些国家的国门也没有市场

一、我国农产品面临外国实施绿色壁垒措施的原因:

1.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且我国农业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向许多国家出口的贸易限制被取消,使我国出口贸易获得较大的发展,许多从事贸易的人员也逐渐增多。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良好的各种自然环境及外部条件使我国农业有其自身的优势,而且我国的劳动力较其他国家地区廉价很多,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在价格上占有优势,从而使我国农产品在其他国家占有很大市场份额。这一现象对外国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和行业产生了威胁。基于这一现象,外国采取了绿色壁垒之一能够在WTO成员国之间实施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国家的农产品行业的发展。

2.政治因素的影响。WTO的成员国之间由于很多壁垒都被取消,实施各种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的余地已经很小了,因此在解决成员国之间政治摩擦问题上绿色壁垒措施就起到了关键作用。绿色壁垒成为了解决成员国之间政治问题的方法。

3.食品安全问题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总体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者的高品质的选择也对我国农产品的质量有了较高要求,因此绿色壁垒之一旨在保护环境和人类生命健康的贸易措施应运而生。

二、外国对我国农产品实施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影响

消极影响:(1)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范围的影响。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实施的动植物检验检疫标准较高,而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由于生产水平和条件的限制,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技术标准,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范围减小,成为目前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瓶颈。其影响严重程度表现在第一,检验检疫项目增多,检测标准越来越高。第二,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的农产品范围越来越大,包括水果、粮食、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禽产品、茶叶等大部分农产品。第三,容易产生扩散效应。(2)使我国丧失了低成本优势。在生产过程中,我国出口商为了达到外国进口商对我国农产品的技术要求,从而增加投资提高技术、安全标准等。这些标准无疑就使我国投入比发达国家更多的资金、人力,提高了我国的成本,使我国丧失因了我国因劳动力廉价优势带来的成本优势。积极影响:(1)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我国农产品技术创新。绿色壁垒实际上是一种绿色的“高科技”壁垒。由于技术和使用范围的广泛性,它比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更为复杂。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落 后,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高新农产品较少。面对绿色经济的发展和外国绿色壁垒的实施,使我国政府不断进行调整,使得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2)为我国农产品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市场。外我国的绿色产业才刚刚起步,与国际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开发绿色产品和市场,使我国能够规避绿色壁垒的同时可以向一个崭新的、符合未来人们要求的产品市场进发,从而扩大了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使我国农产品不再只依靠成本优势,从而我国农产品的发展上了一个崭新的高技术的阶段。

三、针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面对的这些绿色壁垒,我国应采取的规避方法,有以下几点建议:

1.加快农村产业组织创新,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抗绿色壁垒风险的能力。

我国农村自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产品生产一直处于分散单干状态,农民对农产品的生产都是自主决定,这种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状态使得农产品生产条件和卫生条件较差,农产品的质量更是难以控制,农产品标准的实施也是举步难行。因此,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势在必行。我们可以借鉴德国、法国、奥地利、土耳其等国及我国台湾的“业必归会”的经验,在农产品出口相对集中地区,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组织企业成立行业协会,并赋予其一定的行业管理职能,由此改善并提高生产质量,解决生产低下、卫生不合格等问题,保证其达到进出口标准。例如日本和韩国的农业协会可以对农户从农资供应到产品销售、从生产到消费提供信息流、物资流、金融流等全方位服务,在日本,农户需要的各类农资由农协统一向工厂订货,并送到农户,而农户生产的产品,由农协到市场销售,销售收入所得存入农户在农协的账户。各国的制度实施现象表明,农民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建立与运营,在提高农业经济实体的生产组织化程度达到规模化、集团化的效益下,还是规避绿色壁垒风险,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重要途径。、提高农产品质量检验检疫标准,促进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使我国产品标准和相关环境标准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目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将农业化学品限量标准作为绿色壁垒来使用,而我国由于一直十分重视农业产量而忽视食品安全,我国目前仅制订了137种农药的477项残留限量标准,98种兽药的658项残留限量标准,还有391种农药、155种兽药没有残留检测方法标准。这种现状经常造成国内合格产品在出口时因抗生素、农药残留等超标而被进口国退回或销毁的结局。因此,缩小我国农产品安全技术标准与国际要求之间的差距,尽快出台与国际接轨的农药、兽药残留量检测国家标准已是迫在眉急。与此同时,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也是跨越绿色壁垒的关键。、尽快建立健全有效的农兽药残留监控体系,改进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是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限制的最大原因,目前,在农兽药的法律法规、农兽药的使用和控制、残留监控等方面,在许多地区尚未建立协调一致的监控体系。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只能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监督,但无法监督农兽药生产厂家,也不能全面掌握流通领域经营的农兽药情况。建立有效的农兽药残留监控体系,形成一个系统内较完整的监测、检验、检疫监控体系,改变单纯对成品的检验检疫模式,向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监管与成品检验相结合的模式转化,才能把好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关”。

4、农产品生产和出口企业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实施绿色营销策略,走品牌战略之路。

绿色营销是一种更重视环境保护的社会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谋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的统一。企业对产品的创意、设计和生产以及定价与促销的策划与实施等,都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力求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实现经济与市场可持续发展。实施“绿色营销”,企业一方面通过自身的绿色形象在国际市场中提高产品的绿色竞争力,另一方面本身也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存在导向和强化作用,这有利于开拓绿色产品市场。

参考文献:

【1】李吉明

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绿色壁垒的原因及对策 —— 国际贸易问题 2003(10)【2】 张琳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22):6016—6017 【3】马进军

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出口遇到的绿色壁垒及其成因和对策——国际商务研究 2007(1)

【4】张英杰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中国商贸 2010(14)

第三篇:绿色壁垒

环境壁垒的实施机制和主要措施及其经济利益

摘要: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国外商品进行的准入限制。绿色壁垒也称为环境壁垒。它属于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已经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壁垒和其他贸易壁垒一样,会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设置绿色壁垒之后,受限产品的国际贸易额减少。我国应采取对策应对绿色壁垒。

Abstract: the green barrier is refers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doma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rely on its technical superiority, in order to protect environment and the human health as the goal, through legislation, making complex environmental conventions, laws,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mark and other forms of foreign goods to the access restrictions.Green barriers, environmental barriers.It belongs to a new non tariff barrier form, has become a measur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Green barriers and other trade barrier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lays a role.Set green barriers to trade, restricted products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Our country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deal with green trade barriers.关键词:环境壁垒 国际贸易 贸易与环境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barriers to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nvironment

一、概念简述

在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作为国际经济一体化主要推动力之一,绿色壁垒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愈加频繁、关系愈加密切。同时,各国间的贸易竞争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一些国家为了达到保护本国产业与市场的目的,采取了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其中绿色贸易壁垒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使用最频繁的一种,也是当今国际贸易领域主要的贸易壁垒之一。

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断发展,绿色壁垒(Green Barriers , GBs)已经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在国际文献中并没有“绿色壁垒”一词,绿色壁垒也称为环境壁垒。“绿色壁垒”可以说是我国自己创造的一个新词。在国际上并没有权威的定义。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的绿色壁垒概念,大多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立场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我认为,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通常,绿色壁垒应由进出口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

从实践角度看,绿色壁垒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检验和检疫要求、绿色包装与标签要求、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类型。

二、产生与发展

全球环境问题使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共同的呼声。贸易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使绿色壁垒的实施找到了合理借口。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绿色壁垒已成为新的国际焦点。人们普遍认为,经济增长的代价之一即是环境恶化,特别是自由贸易,则被看作是加速环境恶化的因素。各国因此而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环境法规和贸易政策,希望通过政府对贸易进行一定的干预,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事实上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二者之间本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甚至冲突,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合理的贸易自由化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相反在环保方面,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可以发挥关键的作用。同时,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可以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扩大的贸易市场提供必需的生态环境资源。

GATT和WTO中的有关规定为绿色壁垒的实施提供了合法性。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的日益严惩人们的环保意识才逐渐提高。1972年11月,在GATT中设立了一个“环境措施与国际贸易工作组”。1994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决定成立一个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协调贸易措施与环境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是绿色壁垒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差异,特别是出于资源保护和经济利益上的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环境和贸易问题上存在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加剧而日趋尖锐化。发达国家利用这种由于经济水平差距造成的不同环境标准,一方面,加紧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初级产品,同时把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更加恶化;另一方面,又极力将环境问题与贸易条约机制紧密挂钩,把环境问题作为新的贸易壁垒,从而抵消发展中国家资源与廉价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以保持其在国际多边经济贸易领域的主导地位。这种以“环境保护”名义在国际贸易中引入所谓“环境条款”,借以歧视乃至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产品的市场准入的做法使绿色壁垒迅速发展。

三、表现形式

(一)绿色关税制度(环境关税制度)。进口国对可能造成环境威胁及破坏的进口产品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其实质是借助价格机制使国际贸易商品的环境成本内部化,从而实现利用关税手段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环境关税的贸易效应主要包括贸易条件恶化效应、贸易歧视效应、贸易结构效应和贸易优势效应。

环境关税通常包括进口环境关税和出口环境关税两种:

进口环境税是指对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的进口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征收对象是进入境内的严重污染或预期污染环境但又难以治理的原材料、产品及大量消耗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工艺、生产设备。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最终产品、中间产品和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如汽车、农药、清洁剂等;二是消费过程产生的残余物对环境有害,如商品包装物、垃圾等。

出口环境税,是对输往国外的产品所征收的关税。也包括两类:一是产品的生产过程或生产过程中的残余物对环境有害,如工业生产中产生“三废”等;二是产品对输入国的污染极轻或几乎无污染,但消耗了输出国国内的大量资源,如资源出口税或出口产品环境附加税等,包括原材料、初级产品或半制成品等。

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尝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果,率先制定了相关的环境法规和贸易规则。这些法规和规则的实施,成功地避免了自然资源的进一步退化,保护了其自身环境。但同时发达国家开始把一些重污染高消耗的工业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并将国内停止使用的商品出口至发展中国家,一些发达国家甚至打着“自由贸易”的幌子将废弃物转移到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二)绿色市场准入制度。进口国以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以及违反有关国际环境公约或国内环境法律、规章而采取的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措施。如1994年美国环保署规定,进口汽油中硫、苯等有害物质必须低于有关标准,否则禁止进口。

(三)“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以及环境贸易制裁。一国怀疑进口产品的低价是由于接受了来自于出口国政府的环境补贴或未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内在化,对进口商品采取的一种限制措施或给予相应的制裁。

(四)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绿色贸易壁垒有很多是针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而设置的,为了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进口国政府不惜重力研究制定了一整套严密的检验制度和繁琐的检验程序,利用其先进的检验设备和条件对进口货物实施检验,使进口货物难以通过。

(五)推行国内PPMs标准及其他环保标准。PPMs是'PROCESSING &PRODUCT METHOD',的缩写,是对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所制定的特定环境标准。有的国家生产技术水平较高,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这些国家制定了较为严格的PPMs标准以及其他一些近乎苛刻的环保标准,要求进口商品必须达到。

四、现状与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措施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一方面绿色贸易壁垒本身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不断调整和补充,出现了层出不穷、变化多端的绿色贸易措施,涉及包括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动植物安全等多个领域;另一方面,绿色贸易壁垒所管辖的对象范围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它不仅对产品(消费)本身提出绿色环保要求,还对产品的设计开发、原料投入、生产方式、包装材料、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甚至工厂的厂房、后勤设施、操作人员医疗卫生条件等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提出了绿色环保的要求,如美国实施的HACCP计划,其目的是更方便、更有效地实施其绿色贸易壁垒措施。

可以看出,绿色贸易壁垒在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的广泛使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开展以及各国经济的顺利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我国这样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大国来说,绿色贸易壁垒无疑是一把“温柔”的利刃,“温情脉脉”地刺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

农产品贸易受到绿色壁垒影响的程度超过工业制成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受到绿色壁垒影响的程度超过技术密集型产品,同时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受到发达国家绿色壁垒影响的程度超过发达国家本身,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变化,阻碍和损害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

绿色壁垒和其他贸易壁垒一样,起到限制进口,引起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和保护本国的市场和生产的作用。由于有污染的产品被绿色壁垒阻于国门之外,进口国消费者享受到更加健康、安全、清洁的产品,但由于产品价格上升,进口国的消费者必须以更高的价格购买所需的商品,而有关厂商却从中获得高额利润。

绿色壁垒对出口国不同的生产厂商的影响是有所不同的。对于及时改用清洁生产技术、生产绿色产品的生产厂商,其在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绿色壁垒阻碍了国内许多厂商的出口,竞争对手锐减,出口市场广阔,而且国际市场上绿色产品价格上升,更使得生产绿色产品的厂商能够补偿由于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而增加的成本。对于不能及时改用清洁生产技术,依旧采用旧的有污染的生产技术进行生产的厂商,其境况将严重恶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走得是一条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经营型与数量扩张型的道路。而且,在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模式影响下,我国外贸结构呈现出非绿色产品及环境竞争力差的产品所占比重大,绿色产品及环境竞争力强的产品所占比重低,劳动密集型、低科技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重高,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重偏低的状况。环境成本内在化的实施将改善我国出口产品结构,进而改善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提升我国的国际贸易竞争能力。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口不断的增加、社会需求的不断膨胀,自然资源被过度开采,环境日益恶化,这从根本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贸易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各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追求经济发展,因此应当在经济成本核算时计入环境成本,不能把环境视为免费物品。环境成本内在化能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使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资源耗费少、低排放、少污染、效益高的工业发展模式。从长远看,环境成本内在化将有利于我国贸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成本内部化措施将引起比较优势在国家间转移,这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促使国际贸易更加均衡有序、更加自由地发展,而且有利于达到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正面临越来越多来自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总体来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市场份额、贸易机会、企业和商品信誉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国外消费者对我国部分产品尤其是农产品食品信心下降,对我国出口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具体地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从产品出口的市场范围来看,我国目前的主要出口方向仍然是日本、美国、东南亚、欧盟、韩国等国家,对它们的出口份额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80%,而这些国家(或地区)多数是环保主义倡导者和拥护者,也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发源地。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销路极易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从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来看,由于我国的出口市场相对单

一、固定,一旦目前的市场销路受到影响,出口的增长速度必然有所下降,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我国的某些商品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该商品的出口会立即出现停滞,如不及时采取对策,就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从企业的出口成本和出口效益来看,由于绿色贸易壁垒多数是以环境标准和标志的形式出现,要想实现其环境标准、获取其环境标志,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技术改造,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还将增加有关的检验、测试、认证和公关等手续以及相关的费用,从而使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价格优势大大削弱,丧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出口效益日渐下降。从我国的对外贸易关系来看,由于遭遇了越来越多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因此,必须恰当处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冲击

五、应对措施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个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在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产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建议明确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工业化模式,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二)发展绿色产业

目前,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己高于美国、日本、印度和巴西,如果只注重提高开放程度,会因贸易条件的恶化,造成资源外流。因此应该提高我国贸易的质量,优化贸易结构,其中使产品符合环境标准是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1)重视科技投入,发展绿色产业

既然绿色贸易壁垒是我国企业无法回避的贸易问题,那么,利用绿色贸易壁垒带给我们的启示,提高我国产业的环保标准,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体现人性化的生产和管理以及服务过程,就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政府应该从宏观上给予企业相应的引导和支持。

(2)以环境标志为引导,提升工业制成品质量

工业制成品质量的提高是突破国际市场环境壁垒的关键。因此应该在有条件的企业和产品中,推广环境标志的认证工作,以环境标志为引导,提升工业制成品质量。

(3)结合IS014000标准,促进环境友好产品出口的贸易

IS014000系列环境标准作为一套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标准,其实施已成为国际潮流。但在我国,IS014000管理体系的实施还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推进。因此要尽快配置环境管理的硬件设备和完善各种法规,积极推行IS014000,使更多的企业生产符合国际环境标准要求,促进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三)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

(1)收集、跟踪国外的环境壁垒动态,建立有关的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咨询机构,加强研究和信息收集工作。主要贸易对象国环境壁垒繁多,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大,应该设置专门的部门负责环境壁垒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了解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法规、技术和标准,同时加强对有关环境问题的公共技术的研究,建立咨询点,便于为企业服务。

(2)加快我国相关产品标准和检验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并与国际先进标准逐步接轨。应该投入必要的资金以完善检测的技术条件,使部分有条件的专业检验机构通过国际认证以获取直接颁发国际绿色通行证的授权,并力争成为相关国际组织的成员。

(3)为确保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健康和环境,合理有效地保护国内主导产业和幼稚产业,应参考国际规范,建立自己的环境壁垒体系。坚决禁止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包括危险废弃物和国外淘汰的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技术和设备等)进口,加强进口商品检验和检疫力度,防止危害人民安全的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4)建立我国绿色贸易壁垒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国际标准、各国政府及其标准化机构经常对其环保法规和标准进行修订,如果企业信息不畅,不能及时掌握变化了的标准和相关信息,就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和经营对策,无法有效地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因此,政府及相关的行业协会必须高度重视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及时搜集、反馈国外贸易壁垒的变化情况,认真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出口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出口环境。

(四)重视环境法规的完善和对外协调

(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强化环境执法,真正实现环境成本内在化。从环境税收立法入手逐步完善各项环保法规,使之向绿色产业倾斜,鼓励清洁生产;环境立法应以预防为主,强化监督管理、尤其是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对经济活动中的违犯环境法规的行为要依法严惩。要建立一套绿色保障制度体系,在推进清洁生产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清洁生产工艺技术与成本间的关系,达到环境保护与降低生产成本目标的“双赢”。

(2)应加强对外的公关协调工作。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应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利用各种国际公开场合反对发达国家过于苛刻的环境壁垒要求,要求给予发展中国家相应的优惠政策,同时在制定新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以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

中国应积极参与制定有关环境关税的国际规范环境关税政策措施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环境关税政策可以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调整,改变国际贸易利益在不同国家间的分配。实际上,国际上许多与贸易相关的环境问题的争端,其产生根源就在于国家间在贸易利益分配上的冲突。对环境关税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它是一种贸易政策创新的层次上,更要从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来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际贸易竞争是一场关于贸易规则的斗争。谁掌握了规则的制定权,谁就成为潜在投资者的信心, 也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氛围,成为潜在的最大赢家。很明显,制定规则的一方会制定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贸易规则。我国应根据环境关税的经济性质和贸易效应,积极参与关于环境关税的国际合作与谈判,促进形成有利于我国的环境关税国际规则,以有效维护我国的环境权益和国家经济利益

总结 :面对环境壁垒,我国应积极应对,加强法律,制度及相关标准的完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抱意识,调整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同时严禁国外污染产品和产业流,保护本国环境。

参考文献

[1] 曲如晓.论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关税[J].国际经贸探索,2004.20(4)

[2] 侯鲜明.试论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关税问题[J].国际经贸,2007.(1)

[3] 鞠建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环境保护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0.(3)

[4] 尤立进,闽毅梅.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关税初探[J].江海学刊,1991.(1)

[5] 姚立新.环境关税的理论分析与政策选择[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1.(4)

[6] 谷祖莎.绿色屏障-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与中国的选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7] 俞海山.国际贸易外部效应的表现、特点及消减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4.(2)

[8] 周艳云.论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关税[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第四篇:绿色壁垒案例

1. 绿色贸易壁垒 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环境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由于发达国家的产品科技含量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普遍较高,他们对环境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等整个过程均需符合环保要求。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以 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和服务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障碍。

2.3.

4. 最近,在美国、西欧以及日本等主要国家之间,又展开了设置汽车贸易壁垒的较量,这标志

着世界汽车三大市场之间的贸易摩擦又将升级。

由于日本轿车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上长期受到欢迎,日本轿车在美欧市场的份额是美欧轿车在日本市场份额的几倍。欧盟试图通过制订和实施新的汽车排放标准来限制日本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增长,其新的环境保护标准要求,到2008年欧洲市场销售的所有轿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1995年下降25%,这无疑是冲着日本和韩国企业而来的。对此,韩国的汽车企业认为“在技术上难以达到”而反对;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则表示“与欧洲企业共同努力”,但不明确表示届时保证达标。欧盟准备在各成员国一致通过新的排放标准之前,先拿日本和韩国企业开刀,即首先强制要求日韩企业先达标,否则不能向欧洲市场出口。

据分析,由于在欧洲市场上,从日本进口的轿车以高级休闲车和大型轿车为主,其平均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比欧洲当地生产的车要高出近10%。若要达标,日本车就要平均减少31%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日本政府也不示弱,在1999年3月19日,日本政府与欧盟就汽车废气排放标准谈判破裂后,日本立即采取了针锋相对的策略:于1999年4月1日起实施“歧视性”的《节能修正法》新法案。该法案规定,到2010年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不同质量和用途的汽车,必须达到相应的节能标准,以减少汽车的废气排放。具体规定如下:两人(按110 kg计)乘坐时总质量在1t以下的汽油轿车,到2010年要比1995年的相当车型节能17.7%;同期1t~1.249t的轿车,要节能25.7%;1.250t~1.499t的轿车要实现30%以上的节能;1.500t~1.749t以上的轿车,到2010年要比1995年分别实现节能24%和9.7%。由于美国和欧洲生产的轿车在日本市场有近90%属于1.250t以上的范围,即几乎所有的美欧轿车都要在日本市场上受到更加严格的节能要求;而日本车在国内市场由于主要是轻型和微型车,因此受此修正法案的影响就没有外国企业那样大。

美国政府2000年3月向世贸组织提交了一份意见书,该意见书指出,日本单方面提高汽车节能标准是直接阻碍国外汽车进口的不正当行为。要求世贸组织正式调查。

2.为保护环境,不少发达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限制或禁止某些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经济

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已禁止了多种化工产品的生产和进出口贸易,其中包括DDT和六六六等农药。由于食品受到污染,许多国家提出了更高的卫生要求。1991年有32个国家和地区对427种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制定了法定的限量标准;不少国家对食品中农药残留污染、重金属含量、化肥使用、微生物污染、动物饲料及添加剂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对食品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有的国家以保护野生动物为由禁止进口裘皮、毛皮、鲸皮产品。美国宣布禁止从加拿大进口石棉;德国根据《危险物质使用条例修订草案》规定,在1994年禁止进口、制造和使用石棉,并敦促其它国家在欧洲范围内禁止使用石棉。1990年美国根据保护海洋哺乳动物法,以保护海豚为由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废弃的塑料包装材料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成为难以处理的垃圾,构成了“白色污染”。为保护环境,许多国家对进口商品的包装提出了可回收利用、循环使用、自然化解等新的要求,这使得许多产品进入其传统市场时产生困难,贸易争端也随之而起。

3.从1996年开始,我国对欧洲的服装出口开始趋缓,主要原因是相当一部分服装残留污染,不符合环保要求。我国苏南一家服装厂出口的服装因拉链用材“含铅过度,白白损失10万多美元,最终导致企业破产。仅1996年,欧盟国家禁止进口的非绿色产品价值就达220亿美元,其中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产品占90%。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国际组织在禁止生产和使用氟里昂之后,正着手对污染物控制采取新的行动,如联合国现已拟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议定书》初步草案,一旦通过,必将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企业生产和商品出口产生很大影响。

4.欧盟一些国家实施纺织品环境标志(对棉花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对漂白剂、染色剂等提出较高环保要求)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产生严重影响。如厦门丝绸进出口公司出口到欧盟的丝绸由于此标志的实施而出口量大大下降。

5.各国对进口商品的环保技术标准日趋复杂和严格,其中食品的环境技术标准是最高的,各国政府尤其是日本、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和有毒物质含量标准规定到了近乎苛求的地步,过去我国大量出口冻猪肉和冻兔肉到欧洲,现在都被禁止。同样我国的很多纺织品由于环保原因不得不退出国际市场。

6.目前国际上已签订了150多个多边环保协定,其中近20个含有贸易条款,以期通过贸易限制来达到环保法规实施的目的。特别是保护臭氧层的有关国际公约将禁止受控物质及其相关产品的国际贸易,这些受控物质大部分是化工原料,如制冷剂、烷烯炔化工产品等,由于这类产品用途广泛,因而影响面非常大。有关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公约将禁止虎骨、象牙等贸易,因此,我国一些传统出口产品如象牙雕刻已不再有市场。

7.随着国际环境公约的频繁出台和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和修订环境与贸易法规,并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了环境标志(”绿色标志“),这无疑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但是,由于各国环境与技术标准的依据和指标水平、检测和评价方法等不同,有可能对外国商品的市场准入需求构成贸易壁垒或被新贸易保护主义所利用,从而必然引起种种的贸易纠纷,尤其威胁和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据统计,因发达国家绿色标志的广泛使用,至少影响我国40亿美元的出口。

8.产品包装方面,有些国家为强制实施再循环和再利用相关法律,建立了绿色标签制度,无绿色标签包装的产品禁止进口。1998年,美、加、英、欧盟等相继以天牛虫问题为由,禁止我国所有未经熏蒸处理的木制包装进入其境内,这一规定使包装成本增加了20%,并影响我国对上述地区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强。

9.在农产品和食品出口中,我国正是一些发达国家名目繁多的卫生和检疫措施的直接受害者。如我国出口日本的大米,日方规定的检验项目多达56个。其中有90%以上是卫生和检疫措施项目(一般仅检9个项目);又如我输日的家禽,其卫生标准要求竟高出国际卫生标准500倍;出口至德国的蜂蜜曾经因为不能满足进口方的特殊卫生要求使输往德国的3万多吨蜂蜜不得不停止出运而一度退出欧洲市场;出口至欧共体国家的冻兔肉也因卫生标准不符合进口方过于苛刻的规定要求而被迫退出市场;出口至美国的陶瓷产品(稻草包装)因与美国植物检疫措施有违而被勒令销毁;甚至因我国一家生产厂某一规格的蘑菇罐头有不符合检疫的嫌疑,而使我国几百家生产厂出口至美国的所有蘑菇罐头全部遭卡关、连已在美市场上销售的也全部被撤下来,其损失是巨大的。诸如此类,在过去的对外贸易中,我国有不少农产品和食品因不符合发达国家过于苛刻的卫生、检疫措施而遭拒收或卡关甚至退关或销毁,造成贸易障碍和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屡有发生。因此,在当今的农产品、食品贸易中,发达国家采取过于苛刻的卫生、检疫措施,是他们构筑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一个重要方面。乌拉圭回合农产品贸易谈判的矛盾和焦点,虽都集中反映在欧共体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决议"的达成尽管也反映了他们的妥协,但真正受害的却是发展中国家。如欧共体为其统一大市场所采取的282项贸易措施中,除食品卫生措施外,关于动植物检疫的就有81项(其中动物检疫63项、植物检疫18项)。而且,这些新形成的欧洲统一的检疫标准均高于各成员国家原来的水平,这就给发展中国家设置了更高更多的贸易障碍,其受害情况是显而易见的。

10.各国都有针对进口产品的从产品本身到产品生产、运输、消费和处置整个过程的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1996年8月1日,欧盟以不符合其卫生检疫标准为由,禁止我国冻鸡和部分水产品进入其市场,至今尚未解禁,每年损失达数亿美元;另外,条件近乎苛刻的美国FDA检验等,都严重影响了我国产品出口。

11.美国对进口商品的要求,专门制定了各种法律条例,据了解,由于各种原因,每月被FDA扣留的各国进口商品平均高达3500批左右。如1989年,FDA发现中国蘑菇罐头中存在葡萄球菌肠毒素污染而自动扣留了中国蘑菇罐头。

12.1996年10月,我国出口到日本的魁蛤被日本食品卫生检疫部门检测出麻痹性贝毒的含量超标。这批货是10月13日以后运到日本的,为此,日本厚生省生活卫生局要求全日

本各地卫生主管部门对1996年10月18以后到日本的中国产双壳贝类中所含麻痹性贝毒的安全性实施全面性检测,出现毒素超标问题要直接报告厚生省。同时,日本厚生省颁布命令修改对中国产贝类麻痹性毒素的检测范围,修改后的贝类麻痹性毒素检测范围扩大到中国各海域捕捞的全部双壳贝类。此前,日本卫生检疫部门只对辽宁半岛东部沿岸捕捞的魁蛤、莱州湾捕捞的扇贝实施麻痹性贝毒的检测。

13.1989年起,加拿大开始对我国出口到加拿大的蘑菇罐头进行批批抽检,并列入进口警告清单。1995年3月,加拿大颁布了关于进口罐装食品的视检议定书,规定不能有一听存在严重缺陷。虽然理论上适用所有进口商、制造商,但实际操作中对当地产品基本不检,其他国家仅抽检,对中国则批批检。

14.1999年6月初,我国出口到欧盟某国的一批机构产品,因其木质包装材料不符合欧盟的检疫标准要求,欧盟单方面采取紧急措施,致使我国7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贸易受阻。

15.复杂苛刻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例如,1998年9月,欧盟曾派专家考察团来华考察后,在所完成的报告中认为,中国的防疫检疫体系不符合欧盟要求,从而继续禁止中国向欧盟出口禽肉。

16.从1999年1月1日起,欧盟贸易委员会对蜂蜜产品实施卫生监控计划,要求出口蜂蜜到欧盟各成员国的第三国,都必须在此之前提交对蜂蜜中残留物质进行监控的保证计划,否则欧盟将禁止该国蜂蜜进口。

蜂蜜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1996年出口量约为10万吨。其中40%销往欧盟国家,年创汇达1.1亿美元,居世界首位。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1997年的出口量下降到4.8万吨。1998年又比1997年有所减少。据了解,蜂蜜产品直接涉及人类安全卫生,各国对此十分敏感。自80年代日本提出蜂蜜中抗生素限量要求,90年代初欧洲提出杀虫眯的限量要求之后,我国对养蜂技术作了许多改进,已停止使用杀虫眯等高残留量的敏感药品。但是,由于卫生监控体制不够健全,一些蜂农对抗生素、螨克等药物使用量、使用方法不当,出口蜂蜜中残留药物超标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消除。

欧盟是我国蜂蜜的主要销售市场,在当前我国蜂蜜出口不景气的情况下,欧盟又将蜂蜜列为80%的植物性产品和20%的动物性产品,并依据其1996年4月29日制定的96/23EC指令性文件,实施对蜂蜜产品的卫生监控计划,对四环素、链霉素、磺胺、螨克等药物和杀虫剂提出严格的限量要求。此外,国外一些客商还要求对苯酚、硫磺、C13、酵母菌等进行检验控制,这将使我国出口蜂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17.我国的出口贸易近来也颇受国外技术壁垒限制之苦。例如,美、加、英等国相继对中国出口货物木质包装实施新的植物检疫标准,影响我国约300亿美元的货物出口;最近,欧盟成员国又实施紧急措施,防止中国货物木质包装中携带的光肩星牛传入。这项紧急措施适用于1999年7月10日后离境的货物木质包装。据我方初步估算,欧盟的这一决定将影响中国7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贸易。

18.1997年,欧盟宣布,由于中国的海洋环境不断恶化,出口的贝类产品已达不到他们所需的卫生标准,因此不再进口中国的贝类产品。

19.1989年我国出口鳗鱼经香港转口至日本,日方怀疑中方鳗鱼中含恶喹酸残留,从而要求对所有来自中国的鳗鱼进行检验,大批活鳗在机场被截留,当年鳗鱼贸易额减少5000多万美元。

中国——欧洲:冻虾仁遭退货案

浙江舟山出产的冻虾仁以个大味鲜名闻海内外,欧洲是它多年来的传统市场。然而,最近舟山冻虾仁突然被欧洲一些公司退了货,并且要求索赔。一问原因,原来当地检验部门从部分舟山冻虾仁中查到了10亿分之0.2克的氯霉素。冻虾仁里哪来的氯霉素?浙江省有关部门立即着手调查。结果发现,环节出在加工上。剥虾仁要靠手工,一些员工因为手痒难耐,用含氯霉素的消毒水止痒,结果将氯霉素带入了冻虾仁,造成大量退货。

“随着我国入世,贸易壁垒正在消解,但国外对中国农产品的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日趋严重,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浙江省省长柴松岳说,“„冻虾仁事件‟给我们上了惨重的一课”。据了解,近几年我国农产品由于质量安全方面的原因而在国际市场屡屡受挫的状况已经不在少数。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繁荣、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我国的绿色食品规范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尽管目前已形成了由各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产品质量监测机构组成的工作系统,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体系,但绿色食品的数量和产值仍然偏低。据农业部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我国有1100多家企业生产的2000多个产品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食品生产量一年为1500万吨,年销售额400亿元。这个数量在总体上还是偏小。“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绿色产品太少了!”浙江省副省长章猛进说,浙江省有那么多的优质农产品资源,但评上国家级绿色食品的只有8个,这样下去怎么适应国际竞争?绿色食品品种和数量过少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长期在农业生产上片面追求数量,忽视了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农业部有关专家在浙江省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提出,我国入世之后,质量将成为绿色食品的生命和市场价值所在,必须严格执行科学的绿色食品标准,确保质量,以质量促发展,才能保证我国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否则是无法抗拒“洋产品”的挑战的。

从“冻虾仁”事件中吸取教训,浙江省开始制订一系列鼓励发展绿色食品、打击危害食品安全活动的措施。杭州市对肉猪实行强制性尿检,凡发现有“瘦肉精”等激素的,一律不准上市,并对责任人加以处罚。浙中山区磐安县提出“生态富县”,县委书记刘树枝说,“9年后,磐安县绿色农产品的产值要达到农业总产值的95%!”浙江省副省长章猛进表示,省政府已经拿出100万元,让省农业厅抓紧制定浙江省的绿色食品标准,准备先在省里评绿色食品,评上“绿色”贴上标签的,由省政府给以奖励,评上一个奖励一个,动员越来越多的农户自觉地参与绿色食品的开发。

第五篇:跨越绿色壁垒

农产品靠什么跨越“绿色壁垒”的门槛

新华网云南频道 2003-01-15 农产品出口门槛提高

2002年3月,浙江台州10万亩左右的西兰花被进口国拒之门外,价格从过去的一朵2元猛然跌到1角钱,西兰花变成“苦菜花”;5月,出口到欧盟的蜂蜜因“抗生素超标”而遭到“封杀”;茶叶、鸡腿等产品也因不合格屡被进口国拒收„„据有关部门估算,去年以来,国外的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在100亿美元左右,而我国水产品、畜产品、蔬菜水果每年的出口额仅为100亿美元。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进口国提高了农产品的进口门槛!

以茶叶为例,欧盟宣布禁止使用的农药从旧标准的29种增加到了新标准的62种,部分农药标准比原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再比如蜂蜜,欧盟提出蜂蜜中的氯霉素不能超过0.1个PPB,也就是说10万吨里不能有1克氯霉素含量;去年1月,日本以去年我国蔬菜有2.8%抽检不合格为由,对我国农产品强化检查了一个月,过去只抽查6种农药,现在要查40多种。越来越多的事实显示:严格的技术标准、复杂的质量认证以及名目繁多的包装、标志和卫生及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正在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构成新的“绿色壁垒”。

专家指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关税、配额限制是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壁垒,现在以技术标准、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健康标准、食品标准、环境标识构筑的“绿色壁垒”,对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

提高标准用好“通行证”

“只有切实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并认真实施质量安全认证,用好认证这张市场‘通行证’才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和突破贸易‘绿色壁垒’”。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任李怀林告诉记者。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完备的农产品标准和认证程序,我国农产品的标准制定工作严重滞后,迄今我国已经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有2000多个,年实物生产总量超过1000万吨,涉及的生产企业也超过千家,但现行的产品标准仅仅45项。再比如,欧盟对进口茶叶农药残留限量达56项,德国56项,英国13项,日本64项,而我国迄今只规定了两项农药残留指标六六六和滴滴涕。无标可循、有标不采在我国农产品领域表现得很突出。

在认证体系建设方面,我国目前的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主要为质量体系认证,即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质量认证主要有三种:一是由各省市自行开展的无公害产品认证,二是由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具体组织实施的绿色食品认证,三是有机食品认证,目前的有机食品认证主要以国外机构为主。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农产品认证体系,认证机构数量繁多;各认证机构执行不同的认证标准,造成通过认证的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难以识别哪些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有些农产品认证没有达到国际间的互认;等等。

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狠抓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农产品采标水平,整合利用认证资源和完善农产品认证体系,加快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产品认证的互认与交流,将是我国农产品标准与认证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程控制健全预警机制

与工业品相比,农产品生产周期长,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环节较多。而且,我国农产品生产总体规模较大,但仍然以农户家庭生产为主,生产种植、养殖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程度仍然很低,这就给安全卫生质量控制的组织与管理带来很多困难。等进口国对我国农产品提出新的要求,再去改正、提高、适应就会很被动,甚至造成很大的损失。

所以,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不仅要求生产出的最终农产品要符合标准的要求,强调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要规范。如一些国家要求输入其国内的畜禽肉产品、果蔬汁、水产品生产企业必须通过HACCP体系认证。这里HACCP体系的核心 就是保护食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免受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的危害,其宗旨是将这些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而不是靠事后检验来保护产品的可靠性,实现“农场到餐桌”的全程控制。

专家强调,农产品认证不仅要遵循我国的标准、程序进行规范认证,而且还要掌握其他国家农产品法规、标准和认证程序。要尽快建立农产品出口的预警机制,这种预警机制对提醒国内生产企业调整产品开发策略、市场战略都很重要。它能帮助企业尽快熟悉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帮助调整农民的种植结构,调整农产品的标准等等。

专家指出,当前,我们应针对农产品存在的问题开展对策研究,在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尽快理顺农产品认证体制,整顿和规范农产品认证市场,建立统一监管下的农产品认证制度,制定统一的农产品认证标准、程序和标志,大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同时,建立工作小组、技术专家小组和专门的机构,深入了解进口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不断跟踪、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针对我国农产品的弱点,提出应对措施,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事先告知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防患未然,以改变遇到技术性壁垒无所适从的状况。

原国锋(人民日报)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应对措施探讨

摘 要: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际市场大门的敞开给我国品种丰富、成本低廉的农产品走出国门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机遇,但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国际上非关税贸易壁垒特别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强化,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构成巨大的挑战,就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我国农业如何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绿色贸易壁垒,通常亦称环境壁垒,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名,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实,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对商品进行的准入限制。

建立在以环保、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生存安全为目的,以科学、公平、公开为原则基础上的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将有利于促进全球对资源和生态的保护,是各国参与农产品国际贸易应遵循的基本条件。但从绿色贸易壁垒实践看,由于各国对环保、质量与安全等要求的标准存在不同的认识,因此实施中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绿色壁垒往往以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出口方难以预见其内容及变化,难以适应和应对,是在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实施中,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采取的绿色壁垒措施,由于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而演变成一种技术壁垒限制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从当今国际范围内来看,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表现形式有绿色关税制度、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包装制度和绿色补贴制度等六大类。

这些披着形形色色绿色大衣的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形成了巨大的阻力,其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绿色壁垒削弱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资源丰富,同时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劳动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农产品相比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具有一定的比较价格优势,特别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更是如此。但是,近年来随着绿色壁垒的实施,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欧美等国家提出所谓“有机食品”以及类似的“生态食品”、“自然食品”、“健康食品”等,对农产品中化学物质限量更加苛刻,我国农产品 往往难以满足要求,被禁止出口、退货和索赔事件屡屡发生,这对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降低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绿色壁垒制约农产品出口增长。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恰恰也正是各类绿色贸易壁垒措施的的主要使用者,他们推行的环保标准、动植物安全标准以及严格的监测制度和程序,增加了农产品出口国出口商的交易成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大约每年增长5%左右,加入WTO后本来有望实现增长的迅速扩大,但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大大阻碍了增长的速度。

(3)技术标准直接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发达国家在实施绿色壁垒的过程中,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发达国家在农产品的生产、包装、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技术要求,结果就是日本不允许中国的大米进入日本,欧盟不允许中国的牛肉等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美国不允许中国的龙眼、苹果等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中国农产因技术要求无法进入国际市场,直接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

(4)环保标准削弱了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传统优势。在传统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中,中国的花生、茶叶、蜂蜜等产品都处于优势地位。但是,由于发达国家提出自然食品、生态食品等口号,对产品的包装标准也提出要求,中国农产品目前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中国的花生产量本来居世界首位,在对外贸易中曾经与美国、阿根廷一起成为世界三大花生出口国,但是,近几年来却因为黄曲霉毒素含量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而导致出口量下降,茶叶、蜂蜜也因为含有污染物质出口下滑。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传统优势逐渐削弱。

(5)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而又繁琐的卫生检疫制度,防止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而且利用WTO 协议中关于环境问题规定的漏洞打擦边球,实行贸易歧视,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痛定思痛,中国农产品出口多次与“绿色壁垒”正面相撞,说明我国农产品出口亟待掌握国际贸易游戏规则,并充分利用这种规则来保护自身利益.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农产品生产中存在着生产缺乏协调统一、生产者和加工者知识水平低,技术和设备落后、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严重等自身问题,面对各国严阵以待的各类绿色贸易壁垒,综合来说,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 ①尽快建立和完善对农产品出口绿色壁垒预警机制。无论是主要发达国家或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本国贸易伙伴绿色壁垒措施的跟踪报告和研究,有的已建立起成熟的预警机制,赢得了应对绿色壁垒的主动权。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可借鉴其他国家的成熟做法,加强通报咨询网站建设,建立国外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向中国涉外出口企业提供绿色壁垒通报、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法规、国际上技术贸易措施的发展动态等有关信息,使他们做好防范工作,采取积极措施,突破外国的技术壁垒。

②调整出口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完善农产品出口经营方式,加强农产品的国际标准互认合作。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受绿色壁垒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和出经营方式有关。目前,中国出口农产品中初级产品比重大,出口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不高,生产、加工出口没有实现一体化,同世界各国的国际标准互认合作不够。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互认,通过与其它国家签订互认协议,为中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打开通道。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削减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消极影响。

③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发展生态农业是打破绿色壁垒的有效途径。发展生态农业首先必须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在此基础上,要改善环境,保护土壤质量,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的基础条件;要加大对生态农业发展的研究力度,积极给予政策支持;要提高农业品种的产出、抵御灾害能力;要采取措施鼓励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生态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得到发展,就能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绿色农产品,就可以抵制绿色壁垒的消极影响,增强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

④改革农产品外贸体制,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出口企业能够从生产、加工到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标准。通过培育一批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专门性绿色农产品龙头企业。

⑤加强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与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据美国农业部统计,美国绿色食品从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年均增长20 %,2006 年销售额达到87 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食品市场,目前 1/ 3 的美国人购买有机食品,几乎所有超市都销售有机食品。德国、英国50 % —70 %的有机食品依赖进口。无公害农产品之所以受欢迎,因为它的生产受到严格生产条件及质量安全标准的限制,从而满足了绿色贸易壁垒的约束条件。为此,我国无论是从扩大出口角度,还是从调整农业产业和品种及增加农民收益的角度,都应鼓励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认证。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者的环保、卫生安全意识,同时要简化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农产品的认证申报审批程序,减少和规范检测项目,降低监测收费、标志使用费和标志服务等收费标准,减轻生产者负担。完善农产品出口检验和检疫制度,建立健全农、兽药残留监控体系和疫病疫情防控体系。

⑥企业应积极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实施“ 走出去”策略,绕过绿色壁垒。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应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跨国经营。对此,中国出口农产品企业可以在外国开办独资、合资生产企业的形式,不仅可以在外国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当地人才,紧跟国际消费潮流,而且可以利用外国在资金、某些原材料上的价格优势,节约运输成本等多项成本。另外,企业还可以采用劳务输出、技术输出等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就地生产、加工农产品,变“销地”为“产地”,绕开绿色壁垒。

参考文献

[1]马进军.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出口遇到的绿色壁垒及其成因和对策[J].国际商务研究,2007,(01).[2]李吉明.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绿色壁垒的原因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3,(10).[3]罗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J].商业时代,2005,(08).[4]孟昭香.浅述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影响和对策[J].理论经济研究,2008,(04).[5]于东.绿色贸易壁垒与中国农产品出口策略分析[J].对外开放,2008,(02).打破绿色贸易壁垒促进我国农产品走出国门

下载绿色壁垒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绿色壁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绿色壁垒案例

    绿色壁垒案例 1、最近,在美国,西欧主要国家以及日本之间,又展开了建立汽车贸易壁垒的新较量,这标志着世界汽车三大市场之间的贸易摩擦又将升级。 由于日本轿车在美国和欧洲市场......

    绿色壁垒论文

    摘要随着国际一体化的,传统的关税壁垒日益削减,绿色贸易壁垒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关卡。西方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市场,借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筑起......

    绿色壁垒案例分析

    案例 : “绿色壁垒”阻碍中国月饼出口距离中秋节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了。据中山市检验检疫局透露,今年受花生油、莲子等原料价格上涨和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目前出口月饼的价格上......

    5技术、绿色壁垒

    技术壁垒 技术壁垒作为一种外源性的贸易限制措施,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频繁限制中国产品出口、保护该国产业的武器。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是《WTO贸易技术壁垒协定......

    绿色壁垒文本1

    序言 众所周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发展中所面临的重要及焦点问题,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环境问题已从人类一般行为上升为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

    绿色壁垒案例分析正

    绿色壁垒案例分析——宁夏枸杞 专升本2班周泾泾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日益加强,国际贸易额的不断扩大,贸易逐步全球化,许多国家的本国的贸易受到冲击,逐步恶化,集贸易保护......

    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陈明秀20072231 国贸文 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摘要: 随着近年来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保护措施, 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发展中国家极具......

    对绿色壁垒的理性分析论文_对绿色壁垒的理性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 随着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弱,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就是绿色壁垒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绿色壁垒都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利。本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