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认识自己”、““动物和植物”、“土壤”、“水”、“空气”、“食物与健康”等六个单元的内容。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本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五、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已习惯于语数课堂上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比较欠缺。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六、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9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现在就让我们制定一份计划,好好地规划一下吧。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一、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溶解”等六个单元。
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溶解单元从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如怎样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否重新分离出来等。
二、学生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6、本年级共7个班,1班是小班26人,2~7班是大班,每班都有57或58人。
三、教学要求与评价
1、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进行物质混合与分离操作,能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程序进行观察,能根据事实说明物质混合后是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能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成一两种混合物。
2、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废纸、抽气筒等。教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3、通过亲历种植、培养凤仙花的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
4、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及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认识,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在经历对蚕进行养育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能按蚕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动态观察、细节观察,能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能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
5、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乐意以各种不同形式参与到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得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获得关于物体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感受到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能解释一些简单的沉浮现象。能按要求设计、制作出简单的小船和“潜艇”。
6、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始,研究观察物质之间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鼓励学生对观察研究活动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结果进行想像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进行一些物质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活动,以及对饱和溶液的分析、结晶过程的观察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举和爱好。
四、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
1、明白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怀科技的新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级的6、7和8班。在开始的两个多星期,我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经常利用课前和课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经过两周的了解,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思维特别敏锐,发言和回答都特别积极。但是,也因为现在的科学学习与以往的常识学习有很多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注意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培养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特别丰富,明白很多相关的科学知识。但总的来说,学生以前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比较少,怎样进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问题。而且,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学习也有很多区别,课堂中小搭配作中学生还是很混乱,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参与,所以怎样引导全员参与与分工,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的。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详细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爱好。
四、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植物”、“动物”、“我们自己”、“水”、“我们周围的材料”和“食物”6个单元,由4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爱好,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明白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植物”共6课时,详细包括:我看到了什么(1课时),我的大树(1课时),各种各样的叶(2课时),一片完整的叶(2课时)。
第二单元“动物”共6课时,详细包括:寻访小动物(1课时),蜗牛(2课时),蜗牛和蝗虫(1课时),蚂蚁(1课时),我的观察研究(1课时)。
第三单元“我们自己”共6课时,详细包括:观察我们的身体(1课时),我们在生长(1课时),猜猜我是谁(1课时),我的手(1课时),奇妙的指纹(1课时),运用感官(1课时)。
第四单元“水”共4课时,详细包括:一杯水的观察(1课时),水是什么形状(1课时),各种各样的液体(1课时),比较水的多少(1课时)。
第五单元“纸”共4课时,详细包括:纸的观察(1课时),我来造一张纸(1课时),不同用途的纸(1课时),作一辆纸车(1课时)。
第六单元“米饭和淀粉”共4课时,详细包括:稻谷的观察(1课时),大米的观察(1课时),米饭的观察(1课时),淀粉的踪迹(1课时)。
3、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想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非法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爱好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日期教材内容
19.19.1始业教育
29.59.11我看到了什么(1课时)我的大树(1课时)
39.129.18各种各样的叶(2课时)
49.199.25一片完整的叶(2课时)
59.2610.2国庆放假
610.310.9寻访小动物(1课时)乡土教材(1课时)
710.110.16蜗牛(2课时)
810.110.23蜗牛和蝗虫(1课时)蚂蚁(1课时),910.210.30我的观察研究(1课时)乡土教材(1课时)
1010.3111.6观察我们的身体(1课时)我们在生长(1课时)
1111.711.13猜猜我是谁(1课时)我的手(1课时)
1211.111.20奇妙的指纹(1课时)运用感官(1课时)
1311.211.27一杯水的观察(1课时)水是什么形状(1课时)
1411.2812.4各种各样的液体(1课时)比较水的多少(1课时)
1512.512.11纸的观察(1课时)我来造一张纸(1课时)
1612.112.18不同用途的纸(1课时)作一辆纸车(1课时)
1712.112.25稻谷的观察(1课时)大米的观察(1课时)
1812.2605年1.1米饭的观察(1课时)淀粉的踪迹(1课时)
191.21.8复习考试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起始学期。充分考虑三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册教材在内容选择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本册教材共分为七个单元《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奇妙的水》《空气》《各种各样的材料》《我们学习了观察》
1、《走进科学》本单元用一个主体活动“校园寻宝”来架构全单元的教学,以“宝贝”(学生依“寻宝清单”找到的自然物)作为研究的对象,按“寻找”、“观察”、“整理”的顺序,依次设计出《校园寻宝》、《观察“宝贝”》、《整理“百宝箱”》三课,试图让学生在科学史的引领下,初步学习观察、分类、简单制作等方法,体验探究过程中的愉悦,激发起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与热情。
2、《身边的动植物》本单元学习的是生命科学部分的内容,要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本单元以认识常见动植物的典型特征为线索,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和动物,在学习分类、归类,同时渗透关爱生命、敢于质疑的情感态度教育。
3、《土壤》本单元正是以“土壤里有什么?”、“土壤里为什么能长出庄稼?”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土壤的构成,了解土壤对于人类的作用,感悟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意义,并主动参与到保护土壤的行动中来。从探究能力的训练上看,本单元与三上其他单元一样,以观察、分类、比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兼顾其他探究能力的培养。
4、《奇妙的水》本单元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我们所熟悉的“水”,观察水的形状、测量水的体积、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探究“流动的水”的力量、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形式,等等,让儿童从多方面了解水的性质,加深对水的认识。儿童对水的认识越深刻,就觉得水越奇妙,会从心底里觉得水的珍贵,自觉产生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5、《空气》本单元编排了“周围的`空气”、“流动的空气”、“压缩空气”、“空气中的灰尘”4课,按“找空气→观察、研究空气→保护空气”的顺序,组织教学。“空气中的灰尘”研究主要让学生知道空气是不纯净的,里面含有尘埃和其他杂质,空气污染越严重的地方,空气中所含的杂质越多,教育儿童要保护环境,保持空气的洁净。
6、《各种各样的材料》本单元教材力图通过对几种生活常见物品制作材料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的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作的,我们身边的物品各种各样,组成它们的材料也是形形色色,种类繁多。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在对不同材料的研究中,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4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尽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各种科学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综合思考问题、以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三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是:有系统地开展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将带领三年级刚开始科学学习的同学们,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习旅程。
在“植物” 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概念。
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习旅程,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瓦、陶器、瓷器等常见材料在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三、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科学课始业教学 我们看到了什么校园的树木 大树和小草水生植物 植物的叶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寻访小动物蜗牛蚯蚓 蚂蚁金鱼 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周次 教学内容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那些材料硬比较韧性 它们吸水吗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砖瓦和陶器、瓷器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水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谁流得更快一些 比较水的多少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有重量吗学期复习学期复习学期复习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5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四个班。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课外知识的视野相对不如本地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走进自然,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8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植物和我们:(1——7)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植物,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2、动物和我们:(2—14)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动物,初步掌握其生活习惯及其生命特征。
3、我们的生活材料:(15——21)课,以“学生对生活材料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4、水的科学:(22——24)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5、我们周围的空气:(25——28)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重点:
《动物和我们》、《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四个单元。
难点:
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五、教学进度安排:
略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6课标要求
1、科学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培养。(通过观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通过比较认识事物,如何进行猜测并验证结果,如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形成结论)用写观察记录、撰写报告的方式来表达探究结果,通过表达与交流、总结与交流、总结与反思来发展的科学判断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建立学习科学课的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观察活动中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确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3、科学知识:获取大树、叶子的一些知识。对蜗牛、蝗虫、蚂蚁等小动物有所认识、构建起有关动物、生物、事物的初步认识;初步了解基人身体的各部分及功能;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纸的性质与用途、对一些纸质材料进行简单的研究;认识几种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这一检测方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25名,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方法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预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这册是起始册,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7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情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学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学兴趣可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第二单元是考验学生平时的观察能力,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水”、“天气”、“空气”等三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五、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8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级的6、7和8班。在开始的两个多星期,我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经常利用课前和课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经过两周的了解,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非常敏锐,发言和回答都非常积极。但是,也因为现在的科学学习与以往的常识学习有许多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培养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知道许多相关的科学知识。但总的来说,学生以前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比较少,怎样进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问题。而且,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学习也有许多区别,课堂中小组合作中学生还是很混乱,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参与,所以怎样引导全员参与与分工,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的。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植物”、“动物”、“我们自己”、“水”、“我们周围的材料”和“食物”6个单元,由4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植物”共6课时,具体包括:我看到了什么(1课时),我的大树(1课时),各种各样的叶(2课时),一片完整的叶(2课时)。
第二单元“动物”共6课时,具体包括:寻访小动物(1课时),蜗牛(2课时),蜗牛和蝗虫(1课时),蚂蚁(1课时),我的观察研究(1课时)。
第三单元“我们自己”共6课时,具体包括:观察我们的身体(1课时),我们在生长(1课时),猜猜我是谁(1课时),我的手(1课时),奇妙的指纹(1课时),运用感官(1课时)。
第四单元“水”共4课时,具体包括:一杯水的观察(1课时),水是什么形状(1课时),各种各样的液体(1课时),比较水的多少(1课时)。
第五单元“纸”共4课时,具体包括:纸的观察(1课时),我来造一张纸(1课时),不同用途的纸(1课时),作一辆纸车(1课时)。
第六单元“米饭和淀粉”共4课时,具体包括:稻谷的观察(1课时),大米的观察(1课时),米饭的观察(1课时),淀粉的踪迹(1课时)。
3、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非法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9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入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我所带的三年级1班,学生数为83人,其中男生比例较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并且利用网络平台汲取最新的前沿理念,积极参加教研教改研讨活动,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
2、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由于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正在修建中,实验活动等只能在教室进行,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手段学习科学,吸收班级精英参加“勉县实验小学师生科学课研讨”qq群,定期召开科学交流研讨活动,从而扩展到班级科学交流研讨活动,组织各种科学兴趣活动小组,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科学只是竞赛活动,争取优异成绩,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三篇: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尽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各种科学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综合思考问题、以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三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是:有系统地开展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将带领三年级刚开始科学学习的同学们,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习旅程。
在“植物” 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概念。
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习旅程,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瓦、陶器、瓷器等常见材料在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三、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1 科学课始业教学 我们看到了什么
2 校园的树木 大树和小草
3 水生植物 植物的叶
4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5 寻访小动物
6 蜗牛
7 蚯蚓 蚂蚁
8 金鱼 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周次 教学内容
9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那些材料硬
10 比较韧性 它们吸水吗
11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砖瓦和陶器、瓷器
12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13 水
14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15 谁流得更快一些 比较水的多少
16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占据空间吗
17 空气有重量吗
18 学期复习
19 学期复习
20 学期复习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2
1.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2.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起始学期。充分考虑三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册教材在内容选择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本册教材共分为七个单元《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奇妙的水》《空气》《各种各样的材料》《我们学习了观察》
2.1《走进科学》本单元用一个主体活动“校园寻宝”来架构全单元的教学,以“宝贝”(学生依“寻宝清单”找到的自然物)作为研究的对象,按“寻找”、“观察”、“整理”的顺序,依次设计出《校园寻宝》、《观察“宝贝”》、《整理“百宝箱”》三课,试图让学生在科学史的引领下,初步学习观察、分类、简单制作等方法,体验探究过程中的`愉悦,激发起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与热情。
2.2《身边的动植物》本单元学习的是生命科学部分的内容,要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本单元以认识常见动植物的典型特征为线索,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和动物,在学习分类、归类,同时渗透关爱生命、敢于质疑的情感态度教育。
2.3《土壤》本单元正是以“土壤里有什么?”、“土壤里为什么能长出庄稼?”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土壤的构成,了解土壤对于人类的作用,感悟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意义,并主动参与到保护土壤的行动中来。从探究能力的训练上看,本单元与三上其他单元一样,以观察、分类、比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兼顾其他探究能力的培养。
2.4《奇妙的`水》本单元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我们所熟悉的“水”,观察水的形状、测量水的体积、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探究“流动的水”的力量、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形式,等等,让儿童从多方面了解水的性质,加深对水的认识。儿童对水的认识越深刻,就觉得水越奇妙,会从心底里觉得水的珍贵,自觉产生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5《空气》本单元编排了“周围的空气”、“流动的空气”、“压缩空气”、“空气中的灰尘”4课,按“找空气→观察、研究空气→保护空气”的顺序,组织教学。“空气中的灰尘”研究主要让学生知道空气是不纯净的,里面含有尘埃和其他杂质,空气污染越严重的地方,空气中所含的杂质越多,教育儿童要保护环境,保持空气的洁净。
2.6《各种各样的材料》本单元教材力图通过对几种生活常见物品制作材料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的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作的,我们身边的物品各种各样,组成它们的材料也是形形色色,种类繁多。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在对不同材料的研究中,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情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学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学兴趣可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第二单元是考验学生平时的观察能力,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水”、“天气”、“空气”等三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五、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 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 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入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我所带的三年级1班,学生数为 83人,其中男生比例较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并且利用网络平台汲取最新的前沿理念,积极参加教研教改研讨活动,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
2 、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 、由于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正在修建中,实验活动等只能在教室进行,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 、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手段学习科学,吸收班级精英参加“勉县实验小学师生科学课研讨”qq群,定期召开科学交流研讨活动,从而扩展到班级科学交流研讨活动,组织各种科学兴趣活动小组,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科学只是竞赛活动,争取优异成绩,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九、教学进度:
周 次 日 期 内 容
1 9、3 ----- 9、7 始业教育 我看到了什么
2 9、10-----9、14 校园的树木
大树和小草
3 9、17-----9、21 观察水生植物
植物的叶
4 9、24-----9、28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植物的共同特点
5 10、1-----10、5 国庆节假期
6 10、8-----10、12 寻访小动物
7 10、15-----10、19 蜗牛(1)
蜗牛(2)
8 10、22-----10、26 蚯蚓
蚂蚁
9 10、29-----11、2 金鱼
动物的共同特点
10 11、5-----11、9 期中复习
11 11、12-----11、16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谁更硬一些
12 11、19-----11、23 比较柔韧性
它们吸水吗
13 11、26-----11、30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砖和陶瓷
14 12、3-----12、7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15 12、10-----12、14 水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16 12、17-----12、21 谁流得更快一些
比较水的多少
17 12、24-----12、28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占据空间吗
18 12、31-----1、4 空气有重量吗
19 1、7-----1、11 复习
20 1、14-----1、18 复习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起始学期。充分考虑三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册教材在内容选择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本册教材共分为七个单元《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奇妙的水》《空气》《各种各样的材料》《我们学习了观察》
1、《走进科学》本单元用一个主体活动“校园寻宝”来架构全单元的教学,以“宝贝”(学生依“寻宝清单”找到的自然物)作为研究的对象,按“寻找”、“观察”、“整理”的顺序,依次设计出《校园寻宝》、《观察“宝贝”》、《整理“百宝箱”》三课,试图让学生在科学史的引领下,初步学习观察、分类、简单制作等方法,体验探究过程中的愉悦,激发起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与热情。
2、《身边的动植物》本单元学习的是生命科学部分的内容,要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本单元以认识常见动植物的典型特征为线索,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和动物,在学习分类、归类,同时渗透关爱生命、敢于质疑的情感态度教育。
3、《土壤》本单元正是以“土壤里有什么?”、“土壤里为什么能长出庄稼?”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土壤的`构成,了解土壤对于人类的作用,感悟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意义,并主动参与到保护土壤的行动中来。从探究能力的训练上看,本单元与三上其他单元一样,以观察、分类、比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兼顾其他探究能力的培养。
4、《奇妙的水》本单元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我们所熟悉的“水”,观察水的形状、测量水的体积、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探究“流动的水”的力量、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形式,等等,让儿童从多方面了解水的性质,加深对水的认识。儿童对水的认识越深刻,就觉得水越奇妙,会从心底里觉得水的珍贵,自觉产生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5、《空气》本单元编排了“周围的空气”、“流动的空气”、“压缩空气”、“空气中的灰尘”4课,按“找空气→观察、研究空气→保护空气”的顺序,组织教学。“空气中的灰尘”研究主要让学生知道空气是不纯净的,里面含有尘埃和其他杂质,空气污染越严重的地方,空气中所含的杂质越多,教育儿童要保护环境,保持空气的洁净。
6、《各种各样的材料》本单元教材力图通过对几种生活常见物品制作材料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的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作的,我们身边的物品各种各样,组成它们的材料也是形形色色,种类繁多。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在对不同材料的研究中,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四个班。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课外知识的视野相对不如本地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走进自然,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8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植物和我们:(1——7)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植物,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2、动物和我们:(2—14)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动物,初步掌握其生活习惯及其生命特征。
3、我们的生活材料:(15——21)课,以“学生对生活材料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4、水的科学:(22——24)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5、我们周围的空气:(25——28)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重点:
《动物和我们》、《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四个单元。
难点:
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五、教学进度安排:
略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7
1.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2.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3.学生分析:
3.1整体学习状况:
三年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3.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4.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
4.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4.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
1、明白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怀科技的新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级的6、7和8班。在开始的两个多星期,我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经常利用课前和课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经过两周的了解,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思维特别敏锐,发言和回答都特别积极。但是,也因为现在的科学学习与以往的常识学习有很多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注意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培养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特别丰富,明白很多相关的科学知识。但总的来说,学生以前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比较少,怎样进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问题。而且,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学习也有很多区别,课堂中小搭配作中学生还是很混乱,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参与,所以怎样引导全员参与与分工,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的。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详细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爱好。
四、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植物”、“动物”、“我们自己”、“水”、“我们周围的材料”和“食物”6个单元,由4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爱好,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明白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植物”共6课时,详细包括:我看到了什么(1课时),我的大树(1课时),各种各样的叶(2课时),一片完整的叶(2课时)。
第二单元“动物”共6课时,详细包括:寻访小动物(1课时),蜗牛(2课时),蜗牛和蝗虫(1课时),蚂蚁(1课时),我的观察研究(1课时)。
第三单元“我们自己”共6课时,详细包括:观察我们的身体(1课时),我们在生长(1课时),猜猜我是谁(1课时),我的手(1课时),奇妙的指纹(1课时),运用感官(1课时)。
第四单元“水”共4课时,详细包括:一杯水的观察(1课时),水是什么形状(1课时),各种各样的液体(1课时),比较水的多少(1课时)。
第五单元“纸”共4课时,详细包括:纸的观察(1课时),我来造一张纸(1课时),不同用途的纸(1课时),作一辆纸车(1课时)。
第六单元“米饭和淀粉”共4课时,详细包括:稻谷的观察(1课时),大米的观察(1课时),米饭的观察(1课时),淀粉的踪迹(1课时)。
3、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想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非法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爱好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日期教材内容
19.19.1始业教育
29.59.11我看到了什么(1课时)我的大树(1课时)
39.129.18各种各样的叶(2课时)
49.199.25一片完整的叶(2课时)
59.2610.2国庆放假
610.310.9寻访小动物(1课时)乡土教材(1课时)
710.110.16蜗牛(2课时)
810.110.23蜗牛和蝗虫(1课时)蚂蚁(1课时),
910.210.30我的观察研究(1课时)乡土教材(1课时)
1010.3111.6观察我们的身体(1课时)我们在生长(1课时)
1111.711.13猜猜我是谁(1课时)我的手(1课时)
1211.111.20奇妙的指纹(1课时)运用感官(1课时)
1311.211.27一杯水的观察(1课时)水是什么形状(1课时)
1411.2812.4各种各样的液体(1课时)比较水的多少(1课时)
1512.512.11纸的观察(1课时)我来造一张纸(1课时)
1612.112.18不同用途的纸(1课时)作一辆纸车(1课时)
1712.112.25稻谷的观察(1课时)大米的观察(1课时)
1812.261.1米饭的观察(1课时)淀粉的踪迹(1课时)
191.21.8复习考试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级的6、7和8班。在开始的两个多星期,我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经常利用课前和课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经过两周的了解,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非常敏锐,发言和回答都非常积极。但是,也因为现在的科学学习与以往的常识学习有许多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培养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知道许多相关的科学知识。但总的来说,学生以前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比较少,怎样进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问题。而且,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学习也有许多区别,课堂中小组合作中学生还是很混乱,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参与,所以怎样引导全员参与与分工,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的。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植物”、“动物”、“我们自己”、“水”、“我们周围的材料”和“食物”6个单元,由4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植物”共6课时,具体包括:我看到了什么(1课时),我的大树(1课时),各种各样的叶(2课时),一片完整的叶(2课时)。
第二单元“动物”共6课时,具体包括:寻访小动物(1课时),蜗牛(2课时),蜗牛和蝗虫(1课时),蚂蚁(1课时),我的观察研究(1课时)。
第三单元“我们自己”共6课时,具体包括:观察我们的身体(1课时),我们在生长(1课时),猜猜我是谁(1课时),我的手(1课时),奇妙的指纹(1课时),运用感官(1课时)。
第四单元“水”共4课时,具体包括:一杯水的观察(1课时),水是什么形状(1课时),各种各样的液体(1课时),比较水的多少(1课时)。
第五单元“纸”共4课时,具体包括:纸的观察(1课时),我来造一张纸(1课时),不同用途的纸(1课时),作一辆纸车(1课时)。
第六单元“米饭和淀粉”共4课时,具体包括:稻谷的观察( 1课时),大米的观察 (1课时),米饭的观察(1课时),淀粉的踪迹(1课时)。
3、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非法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本人是新接手三年级教学,通过第一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学生对科学学习兴趣很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态势较好,这对科学教学的实施有很好的基础,学习也比较认真,但科学课堂常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强化。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2、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
3、认真、细致的观测、记录,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4、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体会在探究中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发展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四、主要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6)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7)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4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由于三年级刚刚接触科学学科,因此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要经常利用课前和课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
2、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2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一班和二班各有学生40多人。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以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2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1---3)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4---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太阳与时间:(10—13)课,从观察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开始,通过让学生亲自投入到对太阳观测中,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太阳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视)运动模式及其与影子变化,意识到每天的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意识到掌握和利用这些自然规律,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也期待学生会由此感悟: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会包含着值得深入探究的科学道理,而且,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4、水的科学:(14---18)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5、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9--22)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6、研究与实践:(24、25)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重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三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实验课题:课下探究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的研究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 准备 第11周 复习第21周科学探索故事
第2周 第1课 第12周期中检测 第22周 机动
第3周 第2、3课 第13周 第13、14课 第23周 复习
第4周 第4、5课 第14周 第15、16课 第24周 期末检测
第5周 第6课 第15周 第17、18课
第6周 国庆放假 第16周 第19课
第7周 第7、8课 第17周 第20、21课
第8周 第9、10课 第18周 第22课
第9周 第11、12课 第19周 拆装玩具
第10周 机动 第20周 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3
一、教材分析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八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四、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五、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第四篇: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2—2013学第一学期)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一、课标要求
1、科学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培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建立学习科学课的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观察活动中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确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3、科学知识:获取大树、叶子的一些知识。对蜗牛、蝗虫、蚂蚁等小动物有所认识、构建起有关动物、生物、事物的初步认识;初步了解基人身体的各部分及功能;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纸的性质与用途、对一些纸质材料进行简单的研究;认识几种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这一检测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共有四个班级,学生120余名,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四、方法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重点:《动物和我们》、《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四个单元。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六、各周次教学进度安排:
1、我看到了什么,开学注册 2、校园的树木,完成练习
3、大树和小草、水生植物、植物的叶、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5、国庆节放假一周
6、植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7、寻访小动物
8、蜗牛
9、完成相应的练习
10、期中考试
11、蚂蚁、金鱼
12、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13、我们周围的材料、哪种材料硬
14、比较韧性、它们吸水吗
1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砖瓦和陶瓷
16、給身边的材料分类、水
17、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谁流得更快一些
18、比较水的多少、我们周围的空气
19、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有重量吗
20、期末考试篇二: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其反思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课标要求:
1、科学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培养。(通过观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通过比较认识事物,如何进行猜测并验证结果,如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形成结论)用写观察记录、撰写报告的方式来表达探究结果,通过表达与交流、总结与交流、总结与反思来发展的科学判断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建立学习科学课的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观察活动中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确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3、科学知识:获取大树、叶子的一些知识。对蜗牛、蝗虫、蚂蚁等小动物有所认识、构建起有关动物、生物、事物的初步认识;初步了解基人身体的各部分及功能;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纸的性质与用途、对一些纸质材料进行简单的研究;认识几种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这一检测方法。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方法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预期目标: 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过程与方法:
●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
●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教学准备】
● 在校园中确定数棵学生可以观察的大树。
●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过程与方法:
●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情感、态度、价值观:
●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教学准备】
●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 „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
第三课大树和小草篇三: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2013—2014学第一学期)开发区中心小学 林素云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孩子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孩子们去尝试学习科学和探究科学的乐趣,学习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孩子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在此,制订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二、基本理念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共有两个班,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四、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五、课标要求
1、科学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培养。(通过观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通过比较认识事物,如何进行猜测并验证结果,如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形成结论)用写观察记录、撰写报告的方式来表达探究结果,通过表达与交流、总结与交流、总结与反思来发展的科学判断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建立学习科学课的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观察活动中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确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3、科学知识:获取大树、叶子的一些知识。对蜗牛、蝗虫、蚂蚁等小动物有所认识、构建起有关动物、生物、事物的初步认识;初步了解基人身体的各部分及功能;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纸的性质与用途、对一些纸质材料进行简单的研究;认识几种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这一检测方法。
六、方法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各单元教学重点目标 第一章《植物》: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和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一些观察植物和搜集树叶的活动;让学生在对大树和美丽的树叶的观察研究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爱护草木,保护环境”的教育。
2、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取关于叶的颜色、形状、大小、构成、叶脉、叶柄等多方面的知识。第二章《动物》:
1、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第三章《我们周围的材料》:
1、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
2、对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从材料角度进行分类。总结木头、纸、金属和塑料等材料的物理性质。第四章《水和空气》:
1、学生能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瓶子、脸盘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关于水的资料,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通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2、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八、教学进度计划
第一至四周: 第一单元(8课时)第五至八周: 第二单元(8课时)第九至十二周: 第三单元(8课时)第十三至十六周: 第四单元(8课时)第十七至十八周:复习、考试(4课时)
第五篇:三年级科学上册工作计划
2020-2021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实验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食物与消化”、“溶解与分离”、“家庭用电”、“我们的呼吸”、“小小建筑师”等话题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本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六、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学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学兴趣可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八、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
第二单元:溶解与分离
第三单元:家庭用电
第四单元:我们的呼吸
第五单元:小小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