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预测试卷(二)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预测试卷
(二)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哪位作家被钱杏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小说家”?
A.叶圣陶
B.朱自清
C.冰心
D.茅盾
2.《屏风后》是下列哪一位作家的作品?
A.陈白尘
B.欧阳予倩
C.夏衍
D.田汉
3.历史剧《屈原》创作于
A.1937年
B.1938年
C.1942年
D.1945年
4.季泽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A.《春桃》
B.《生死场》
C.《金锁记》
D.《围城》
5.朱自清的《给亡妇》一文全篇都是
A.与孩子的对话
B.与父母的对话
C.与亡妇的对话
D.与朋友的对话
6.下列哪一部作品称的上是心理小说?
A.《人生哲学的一课》
B.《菱荡》
C.《金锁记》
D.《梅雨之夕》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7.方治国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A.《子夜》
B.《潘先生在难中》
C.《街景》
D.《在其香居茶馆里》
8.下列哪一部作品是丁玲到陕北以后创作的?
A.《梦珂》
B.《莎菲女士的日记》
C.《我在霞村的时候》
D.《韦护》
9.“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以上诗句出自下列哪位诗人之手?
A.袁可嘉
B.卞之琳
C.郑敏
D.冯至
10.下列哪一位人物形象最终决定搬到一个偏僻的地方,“悄悄地活下来,悄悄地死去”?
A.翠姨
B.莎菲
C.何彬
D.涓生
11.李玉亭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A.《围城》
B.《四世同堂》
C.《子夜》
D.《日出》
12.在小说中描绘山水田园画面,追求唐诗绝句意境的作家是
A.沈从文
B.废名
C.施蛰存
D.冰心
13.下列哪一部作品不是赵树理创作的?
A.《李家庄的变迁》
B.《三里湾》
C.《山乡巨变》
D.《传家宝》
14.陶家村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人物的生活场景?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A.《菱荡》
B.《萧萧》
C.《林家铺子》
D.《春桃》
15.胡适的《蝴蝶》一诗创作于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9年
16.下列哪一部作品曾与卢焚的《谷》等一起获得天津《大公报》文艺奖金?
A.《荔枝小品》
B.《泽泻集》
C.《寄小读者》
D.《画梦录》
17.《昨日之歌》是下列哪一位诗人的诗集?
A.徐志摩
B.冯至
C.闻一多
D.卞之琳
18.鲁迅早期的白话小说《故乡》发表于
A.1918年
B.1919年
C.1920年
D.1921年
19.艾青的著名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写于
A.1933年
B.1936年
C.1938年
D.1942年
20.以长篇小说《桥》而被周作人大为称道的小说家是
A.废名
B.沈从文
C.穆时英
D.许地山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下列属于现代派诗人的作品有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A.《灾难的岁月》
B.《距离的组织》
C.《尺八》
D.《有的人》
E.《云游》
22.下列属于散文的有
A.《雨天的书》
B.《自己的园地》
C.《画梦录》
D.《车厢社会》
E.《泪与笑》
23.下列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有
A.《沉沦》
B.《伤逝》
C.《故乡》
D.《人生哲学的一课》
E.《梅雨之夕》
24.下列哪些是40年代完成的作品?
A.《小城三月》
B.《围城》
C.《莎菲女士的日记》
D.《金锁记》
E.《荷花淀》
25.下列属于独幕剧的有
A.《一只马蜂》
B.《屏风后》
C.《三块钱国币》
D.《压迫》
E.《妙峰山》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70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匡复
27.《人生哲学的一课》
28.《野草》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9.穆时英
30.牛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请简单谈谈你对朱自清散文《背影》创作背景的认识。
32.简述沈从文《边城》作为“诗化小说”在艺术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33.简述郁达夫《沉沦》主要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浪漫主义的特色?
34.曹禺的剧作以紧张的戏剧冲突见长,请结合《雷雨》第四幕谈谈你对这一点的认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5.结合作品,谈谈对阿Q形象典型意义体现在哪几个不同的层次之上?你认为哪个层次最有深度和广度?
36.请结合《手推车》论析艾青的诗是如何将情、音、光、色、图融合协调在一起的。你认为这样做收到了什么样的审美效果?
六、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37.阅读叶圣陶的散文《没有秋虫的地方》。该文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600字)(附原文)
没 有 秋 虫 的 地 方
叶圣陶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枯燥无味呢。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有,邻居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拟声词)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头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的秋虫的信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本没有秋虫这东西。啊,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
若是在那鄙野的乡间,这时候满耳朵是虫声了。白天与夜间一样地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嫩暖的阳光或者轻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间呢,明耀的星月或者徐缓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里惟一的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秋虫的合奏。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经过乐师们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踌躇满志。其实它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喜欢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到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这种味道在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
大概我们所蕲求的不在于某种味道,只要时时有点儿味道尝尝,就自诩为生活不空虚了。假若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意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我们以为最难堪而亟欲逃避的,唯有这一个淡漠无味!
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多愁善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苦胜于哀乐两忘。但这里并不是说愉快欢乐是要不得的,清健的醒是不需求的,甜汤是罪恶的,狂笑是魔道的;这里只是说有味总比淡漠远胜罢了。
所以虫声是足系恋念的东西。又况劳人秋士独客思妇以外还有无量数的人,他们当然也是酷嗜味道的,当这凉意微逗的时候,谁能不忆起那美妙的秋之音乐?
可是没有,绝对没有!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秋虫早已避去惟恐不速了。而我们没有它们的翅膀与大腿,不能飞又不能跳,还是死守在这里。想到“井底”与“铅色”,觉得象征的意味丰富极了。
本文源于中国大学网
第二篇: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预测试卷一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预测试卷一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享有“农民诗人”称号的作家是
A.艾青
B.臧克家
C.孙犁
D.赵树理
2.子君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A.《小城三月》
B.《家》
C.《伤逝》
D.《超人》
3.下列哪位作家被称为“一个优秀的散文文体家”?
A.梁遇春
B.梁实秋
C.林语堂
D.何其芳
4.下列作品中哪一部是中国新史诗上的第一部象征主义诗集?
A.《望舒草》
B.《微雨》
C.《为幸福而歌》
D.《食客与凶年》
5.丁玲的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完成于
A.1921年
B.1925年
C.1928年
D.1931年
6.被瞿秋白高度评价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是
A.《家》
B.《骆驼祥子》
C.《阿Q正传》
D.《子夜》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7.评价殷夫的作品是“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的作家是
A.茅盾
B.鲁迅
C.瞿秋白
D.郁达夫
8.巴金代表作《家》描写的故事发生在 A.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B.3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C.抗战前夕上海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D.40年代初期上海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9.“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沙扬娜拉!“
以上诗句出自哪位诗人之手?
A.戴望舒
B.闻一多
C.李金发
D.徐志摩
10.老舍的《骆驼祥子》连载于下列哪一刊物?
A.《新青年》
B.《宇宙风》
C.《文学》
D.《新潮》
11.被称为“独幕剧的圣手”的现代剧作家是
A.曹禺
B.欧阳予倩
C.丁西林
D.田汉
12.下列哪部作品是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的?
A.《荷花淀》
B.《街景》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C.《包氏父子》
D.《人生哲学的一课》
13.下列哪一位作家属于“京派作家”?
A.丁玲
B.冰心
B.胡适
D.废名
14.郭沫若《屈原》是一出几幕历史剧?
A.三幕
B.四幕
C.独幕
D.五幕
15.下列哪一作品是钱钟书的短篇小说集?
A.《传奇》
B.《人。兽。鬼》
C.《流言》
D.《缀网劳蛛》
16.散文《论趣》的作者是
A.梁实秋
B.李广田
C.林语堂
D.丰子恺
17.下列哪一位作家在“五四”时期以“问题小说”的创作而步入文坛?
A.郭沫若
B.郁达夫
C.冰心
D.周作人
18.下列哪一作品是带有自传性质的诗篇?
A.《发现》
B.《我是一条小河》
C.《诗人》
D.《大堰河——我的保姆》
19.鲁侍萍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形象?
A.《原野》
B.《压迫》
C.《日出》
D.《雷雨》
20.诗篇《金黄的稻束》的作者是
A.郑敏
B.冯至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C.卞之琳
D.绿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下列属于“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是
A.绿原
B.穆旦
C.牛汉
D.郑敏
E.袁可嘉
22.下列哪些作品是许地山创作的?
A.《缀网劳蛛》
B.《空山灵雨》
C.《危巢坠简》
D.《春桃》
E.《在费总理的客厅里》
23.下列哪些是《小二黑结婚》中的人物形象?
A.小芹
B.水生嫂
C.二诸葛
D.阿毛
E.三仙姑
24.下列哪些是以表现爱情婚姻悲剧为题材的作品?
A.《小城三月》
B.《伤逝》
C.《月牙儿》
D.《莎菲女士的日记》
E.《荷花淀》
25.下列属于朱自清创作的作品是
A.《你我》
B.《匆匆》
C.《春》
D.《欧游杂记》
E.《秋室杂忆》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70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丰子恺
27.诗歌的“三美”
28.周繁漪
29.《南行记》
30.《断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以短篇《潘先生在难中》为例,简单说明叶绍钧小说真实、客观、细腻的创作特色。
32.茅盾的《子夜》在现代长篇小说的结构方面有何重要贡献?
33.张爱玲《金锁记》主要的思想意义是什么?
34.分析胡适的诗《蝴蝶》。(附原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一九一六年八月二十三日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5.从《小城三月》可以看出萧红小说创作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并进一步阐述萧红小说创作的散文化倾向。
36.鲁迅的《野草》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和象征主义色彩,这一特点具体在《过客》中是如何体现的?
六、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37.阅读孙犁的散文《采蒲台的苇》,谈谈你对这篇文章感受最深的地方。请写出一篇中心突出,观点明确,思路清晰,文字通顺,不少于600字的分析文章。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采 蒲 台 的 苇
孙犁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我来的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着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支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十二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
“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
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
敌人杀死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
“没有!没有!”
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
本文源于中国大学网
第三篇: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卷
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课程代码:005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把儿童时代称为“真人”、“真生活”和“黄金时代”的作家是()A.冰心 B.丽尼 C.丰子恺 D.徐志摩
2.以“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开头的作品是()A.《生活是多么广阔》 B.《风凰涅槃》 C.《我爱这土地》 D.《我是一条小河》
3.采用“涓生手记”的形式描写了涓生和子君的恋爱及其破灭过程的是()A.萧红的《小城三月》 B.台静农的《拜堂》
C.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 D.鲁迅的《伤逝》 4.下列作家中曾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的是()A.鲁迅 B.瞿秋白
C.聂绀弩 D.冯雪峰
5.下列属艾青的诗作是()
A.《给战斗者》、《泥土》、《我爱这土地》
B.《大堰河—我的保姆》、《我是一条小河》、《手推车》 C.《大堰河—我的保姆》、《手推车》、《我爱这土地》
D.《我是一条小河》、《泥土》、《手推车》
6.试图从正面展现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阶级斗争全貌,并揭示出各个部分之间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的作品是()
A.《阿Q正传》 B.《倪焕之》
C.《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D.《子夜》 7.下列属郁达夫的作品是()
A.《迟桂花》、《春桃》、《春风沉醉的晚上》
B.《迟桂花》、《薄奠》、《春未闲谈》
C.《薄奠》、《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D.《沉沦》、《拜堂》、《钓台的春昼》
8.小说《家》中,为反抗封建专制,“宁为玉醉,不为瓦全”而投湖自杀的人物是()A.淑华 B.瑞珏 C.鸣凤 D.梅
9.“我有如珠的繁星的夜,和你共同在里面睡眠的繁星的夜/我有如桥的七色的虹霓,横跨
你我之间的虹霓/我,似乎是一个弃儿然而不是/似乎是一个浪子然而不是”以上诗句出自()
A.臧克家的《星星》 B.阿垅的《孤岛》
C.冰心的《繁星》 D.郭沫若的《天上的市街》 10.鲁迅小说《铸剑》出自作品集()A.《呐喊》 B.《彷徨》 C.《故事新编》 D.《野草》
11.以下属于格言式抒情短诗的是()A.《十四行(四、鼠曲草)》 B.《生活多么广阔》 C.《我用残损的手掌》 D.《泥土》
12.下列关于话剧《上海屋檐下》的判断,不正确的有()
A.剧本巧妙地截取了上海弄堂房子的一个横断面,同时表现五户人家的命运
B.作品是一出悲喜剧
C.作者称此剧“充满着诗,充满着泪”
D.全剧风格朴素,简练而淡雅,富有生活气息 13.戴望舒的《偶成》创作于()A.抗日战争初期 B.抗日战争晚期 C.解放战争前期 D.解放战争晚期 14.《金锁记》收入张爱玲的作品集()A.《传奇》 B.《流言》
C.《蛇与塔》 D.《人•兽•鬼》 15.采用倒叙式叙事的作品是()
A.《祝福》 B.《春桃》 C.《桃园》 D.《金锁记》
16.下列作品中,以解放区农村生活为背景的是()A.《菉竹山房》 B.《荷花淀》
C.《桃园》 D.《在其香居茶馆里》
17.下列属臧克家的诗集是()A.《烙印》 B.《灾难的岁月》 C.《红烛》 D.《昨日之歌》
18.在话剧《雷雨》中,最后开枪自杀的人物是()A.周朴园 B.蘩漪 C.周冲 D.周萍
19.瞿秋白杂文《一种云》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A.象征 B.比喻
C.暗示 D.借景抒情
20.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爱情三部曲》的作者是()A.沈雁冰 B.沈从文
C.李尧棠 D.叶绍钧
21.下列作家中,创办《人间世》杂志的是()A.胡适 B.徐志摩 C.老舍 D.林语堂
2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如此描写荷花与荷叶的作品是()A.孙犁的《荷花淀》 B.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C.陆蠡的《囚绿记》 D.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23.下列属于杂文的作品是()
A.《雅舍》 B.《雨前》
C.《蛇与塔》 D.《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24.早期创作具有“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之特色的作家是()
A.叶圣陶 B.沈从文 C.赵树理 D.孙犁
25.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古老传说,表现强烈爱国主义和狂飙突进时代精神的是()
A.陈敬容的《铸炼》 B.郭沫若的《凤凰涅槃》
C.胡适的《上山》 D.闻一多的《发现》
26.以下诗中明确说明“是向一个阶级的告别词”的是()A.《给战斗者》 B.《洗衣歌》 C.《山》 D.《别了,哥哥》
27.“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这样评价的作品是()A.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B.张爱玲的《金锁记》 C.萧红的《呼兰河传》 D.废名的《桃园》 28.抒情独白《雷电颂》出自作品()A.《雷雨》 B.《暴风骤雨》
C.《屈原》 D.《雨前》
29.“这条官路将近湘西边镜,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段叙述出自小说()A.《山峡中》 B.《边城》
C.《春桃》 D.《小城三月》
30.我国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并主张新诗“三美”的是()A.卞之琳
B.李金发 C.冯至 D.闻一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小说《围城》中方鸿渐的性格特征有()A.善良又迂执 B.正直又软弱 C.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 E.学识渊博又迂腐固执
D.虚伪卑琐又惹事生非
32.构成冰心“爱的哲学”之内涵的有()A.自然 B.爱情 C.童真 D.婚姻 E.母爱
33.下列属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的人物有()A.钱文贵 B.郭金海 C.韩老六 E.赵玉林 D.张裕民
34.下列对郭沫若《屈原》的判断中正确的有()A.是一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剧
B.是严格按照史实塑造人物形象的历史剧 C.作品把屈原的一生浓缩在一天中表现
D.该剧创作于抗战时期
E.婵娟是该剧的重要人物之一
35.在丁玲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先后与主人公莎菲发生感情纠葛的人物有()A.苇弟 B.程仁 C.凌吉士 E.鬼冬哥 D.李茂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6.简析《小城三月》中的翠姨形象。
37.简析《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中日本女郎的形象及其情感。38.简析《升官图》的讽刺喜剧的艺术手法。
四、论述题(本大题16分)
39.论述阿Q和小二黑这两个农民形象的异同。
五、阅读分析题(本大题20分)
40.阅读夬庵的小说《一个贞烈的女孩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要求:(1)文章应包含对作品主题和艺术特色的论析。(2)分析应联系作品实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附夬庵《一个贞烈的女孩子》原文)一个贞烈的女孩子
夬 庵
“爸爸,我实在饿的忍不住了。你四天多不给我一口饭吃,爸爸呀,你当真忍心看着我饿死吗?”
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子锁在后堂屋西头房里,两支手不住的捶打房门,连哭带喊,声音已经哑了。她的父亲坐在房门外一张椅子上,脸上颜色,冷冰冰的好像铁一样。听着他的女儿喊叫,忽然站起来指着房门说道:
“阿毛,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劝你走这条路,成就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又帮你打算,叫你绝粒。我为什么要这样办呢?因为上吊服毒跳井那些办法,都非自己动手不可,你是个十四岁的孩子。如何能够办得到。我因为这件事情,很费了踌躇,后来还是你大舅来,才替我想出这个好法子,叫你坐在屋里从从容容的绝粒而死。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上,都添许多光采,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了。你要明白,这样的做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你不懂得我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我。真正是不懂事极了。” 王举人说了一篇大道理,他女儿听了还是不懂,哭喊越发利害,后来竟然对她老子大骂起来。王举人没有法子想,只好溜出来,叫陈妈把他房里书桌子上那把新洋锁拿来,连穿堂后通后院的门,也锁起来了。
到了明天,阿毛的娘,躺在床上,正在为她女儿伤心流泪。看见王举人从外面进来,就向他说道:“阿毛不吃饭已经六天了,还没有饿死,还是直着脖子在那里喊骂。今天噪子更哑,声音好像老鸭子,我听到耳朵里,比刀扎我的心还要难受,这样惨的事情,我实在经不住了。依我的意思,不如拿你吃的鸦片烟膏,和在酒里。把他灌下去,叫他死得快些,也少受许多苦。这样的办法,我想你也没有什么不愿意。” 王举人说:“你这个主意,我倒也很愿意办。但是事到如今,已经迟了。你要晓得我们县里的乡风,凡是绝粒殉节的,都是要先报官。因为绝粒是一件顶难能而又顶可贵的事,到了临死的时候,县官还要亲自去上香进酒,行三揖的礼节,表示他敬重烈女的意思,好叫一般妇女都拿她作榜样。有这个成例在先,我们也不能不从俗。阿毛绝粒的第二天,我已经托大舅爷禀报县官了。现在又要叫她服毒,那服过毒的人,临死的时候,脸上要变青黑色,有的还要七窍流血。县官将来一定要来上香的,他是常常验尸的人,如何能瞒过他的眼。这岂不是有心欺骗父母官吗?我如何担得起。”
又过了一天,是阿毛绝粒的第七天了。王举人清早起来,躺在炕上过瘾,后堂屋里边鸭子似的声音,也听不见了。知道阿毛已到要死的时候,连忙出来,开了两道门上的锁,进去一看。阿毛直挺挺的,卧在床上,脸色灰白,瘦得皮包骨头,眼珠子陷到里头,成两个深坑,简直像个死过的人。拿手放在她小嘴唇上,还略有一丝鼻息出进。紧按她两手上的脉,也还觉得有点跳动。知道她还可以经过三四个钟头,才能断气。正当这个时候,可巧大舅爷来了。王举人就托他赶快往县衙门里去报告。又托他顺道代邀几位熟识的乡绅,预备县官来的时候作陪客。王举人叫人把香桌抬到客厅里正面摆好,就同他夫人把阿毛抬起,放在一张大圆椅上坐着,拿几根丝带子,把她从头到脚,都绑在椅子上,抬到客厅里香桌跟前。再看阿毛,两只眼睛的光,已将散了,只有气息还没有断尽。她娘看见她这个样子,就忍不住大哭起来。王举人皱着眉头说道:“今天县太爷来上香,总算我们家里百年不遇的大典,你这样哭哭啼啼,实在太不像样,你还是忍着些好。”他夫人就哭着进后面去了。大舅爷同着几位乡绅进来了,不多一刻,合肥县官也来了。上香,进酒,作三个揖,礼毕。王举人向县太爷作揖道谢。坐定后彼此说了许多客气话,县太爷端茶碗告辞,几位陪客略坐一坐,也都散去了。
王举人送完了客,向大舅爷说道:“刚才县太爷说的,他那里还预备了‘贞烈可风’四个字的一方匾额,明天早上就用他衙门里的全副执事鼓乐送过来悬挂。这件事情,一定要轰动了全城亲友,都来贺匾,又要到阿毛灵前上祭。明天还要劳舅兄的驾,早些到我这里,替我烦一烦神招待他们。”大舅爷说:“那是应该的事,何消你说,我想我这外甥女儿,不过十四岁的一个孩子,死后惊动了閤城官绅,替她挂匾上祭,她的福命,总还„„”刚说到这里,忽然听见后面上房里一阵乱嚷,老陈跑出来喊道:“老爷,请你快些进去,太太哭晕过去了。”(原载《新青年》第七卷第2号,1920年出版)
第四篇: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串讲资料(二)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串讲资料(二)
作品场景
鲁镇:《孔已己》。
未庄:《阿Q正传》。
吉兆胡同:《伤逝》。
上海:《春风沉醉的晚上》、《子夜》、《街景》、《梅雨之夕》、《金锁记》。
日本:《沉沦》。
碧庄:《潘先生在难中》。
北京:《春桃》、《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重庆:《寒夜》。
东北:《生死场》。
湘西:《萧萧》、《边城》。
陶家村:《菱荡》。
四川:《在其香居茶馆里》。
昆明:《人生哲学的一课》。
刘家交:《小二黑结婚》。
华北暖水屯:《太阳照在桑干河》。
东北元茂屯:《暴风骤雨》。
评价
□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 《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一部中篇小说。
□ 《伤逝》是鲁迅唯一一篇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手记“的叙述方式。
□ 现代小说创作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双峰并峙“,指的是鲁迅与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 《沉沦》(小说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 《沉沦》体现了作家一贯主张的“自叙传“文学观。
□ 《潘先生在难中》在艺术上达到了叶绍钧短篇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的高峰。
□ 茅盾指出叶绍钧善于描写灰色的卑琐人生,第一个“十年“反映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
□ 叶绍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儿童文学作家。
□ 1923年出版的叶绍钧《稻草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童话集。
□ 鲁迅指出:“十年来前,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个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 钱杏邨评价:叶圣陶不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小说家“.□ 冰心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体家。她的语言既融化了古典文学的神韵,又融合了欧美文学的乳汁,赢得了许多青年的共鸣和模仿,被评论家称为“冰心体“.□ 朱自清说,茅盾作《林家铺子》“写一个小镇上一家洋广货店的故事,层层剖剥,不漏一点,而又委曲入情,真可算得'严密的分析'“.□ 瞿秋白评价《子夜》:“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1933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 巴金被称为“20世纪的良心“.□ 《家》发表时原标题为《激流》,出版单行本时改名为《家》。
□ 开明出版社出版的《家》,自1933年到1951年期间,先后再版33次之多,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畅销的作品之一。
□ 《家》标志着巴金小说艺术走向成熟。
□ 《小城三月》是萧红的绝笔。
□ 鲁迅评价萧红的作品“女性作者的制止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沈从文以独特“湘西“色彩而成为中国小说大家。
□ 穆时英有“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之称。
□ 毛泽东称赞丁玲“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丁玲有“活的中国“之称。
□ 茅盾评价《莎菲女士的日记》“这是大胆的描写,至少在中国的那时的女性作家中是伟大的“.□ 《围城》被称为现代版《儒林外史》。
□ 周作人被誉为“小品文之王“.□ “汉园三诗人“: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
□ 1936年,何其芳《画梦录》、卢焚《谷》、曹禺《雷雨》一起获得天津《大公报》奖金。
□ 郁达夫称梁遇春为“中国的爱利亚“.□ 1936年夏衍所作《包身工》与宋之地的同年发表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被视作中国现代报告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
□ 鲁迅评价殷夫的作品:“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 戴望舒因此享有“雨巷诗人“的美誉。
□ 田间被闻一多称作为“时代的鼓手“.□ 臧克家享有“农民诗人“、“泥土诗人“的称号。
□ 艾青堪称“中国诗坛的泰斗“.□ 丁西林被称为中国“独幕剧的圣手“.□ 《升官图》被称为新《官场现形记》。
文学社团
□ 1921年,郁达夫与郭沫若等人创建了创造社。
□ 1921年,叶绍钧、茅盾、郑振铎、周作人等发起创立新文学第一个社团——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艺术“和“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 1918年,柔石、朱自清、叶绍钧、冯雪峰、潘漠华、魏金枝等组织了现代文学史上较早而又很有名气的“晨光文学社“.□ 1928年,柔石与鲁迅一起创办“朝华文学社“.□ “语丝文体“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
□ 周作人是文学研究会和语丝社的主要发起人。
□ 1921年,郭沫若参与发起创建《创造社》,先后与社友创办了《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 1923年,冯至参加了浅草社,浅草社解散后,他与友人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人成立了沉钟社。
□ 1932年5月《现代》杂志创刊,成为现代派诗歌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阵地,“现代诗派“也因《现代杂志》而得名。
□ 1937年9
月11日《七月》创刊。
□ “七月“诗人:曾卓、牛汉、绿原等。
□ “九叶诗人“:唐湜、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袁可嘉、穆旦。
作品内容
□ 《春风沉醉的晚上》的三种意象:大自然、有母亲情感的女性、祖**亲
□ 《沉沦》(小说)描写着一个有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说是青年忧郁病的解剖。
□
《为奴隶的母亲》讲述的是“典妻“的故事。
□
《杂感》的四个部分:批判眼泪的无用,盛赞无泪者的伟大、比较不同死的悲剧性、比较不同的世界观、提倡韧性的战斗。
□
《背影》的写作时间距当时二年余。
□
《王贵与李香香》采用了“信天游“的方式。
□
《屈原》共五幕。
□
《雷雨》共四幕。
创作主张与创作经历
□ 叶绍钧始终坚持“为人生“的文学主张。
□ 1919年起,谢婉莹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 “爱的哲学“的小说有:《超人》、《烦闷》。
□ “爱的哲学“包括:母爱、童真、大自然。
□ 冰心创作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冰心又以小诗抒唱对人生的思考,写出了为文坛瞩目的短诗集《繁星》和《春水》,造成了所谓“小诗流行的时代“.□ 抗战期间,冰心曾用男士的笔名在《星期评论》上发表文章,后结集为《关于女人》。
□ 许地山主张文学要“切实地描写群众“,“指导群众一条为生而奋斗而牺牲的道路“.□ 1921年茅盾接编并全部革新了《小说月报》。
□ 茅盾主张作家要努力反映“全般的社会现象“和“全般的社会结构“,使文学成为时代的镜子。他的小说创作基本印证了自己的主张。
□ 茅盾开创了“社会剖析派“风格小说,同时也是它的代表作家。
□ 巴金奉行“人类至上“的人道主义思想。
□ 沈从文用“休芸芸“等笔名,在《晨报副刊》、《现代评论》、《小说月报》、《新月》上发表作品。
□ 沈从文说:“我只想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林语堂公开提倡“不谈政治“,自称“言志派“,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性灵小品文。
□ “写人生永久性的真理“是臧克家诗集的重要内容。
□ “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是艾青给自己诗歌定下的最初基调。
□ “土地——农民“成为艾青诗歌创作中始终关注的中心。
□ 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是艾青诗歌的“永恒主题“.□ 曹禺善于将“生活戏剧化“,夏衍善于将“戏剧生活化“.====================================================================
答题辅导
小说
□
作品通过对孔乙已的刻画,传达了怎样的思想文化内涵?
答:《孔乙已》集中地描写了辛亥革命前后底层知识分子孔乙已一生的悲惨遭遇。孔乙己是个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的盲目维护者,科举制度产生了丁举人这样少数的权势者,一朝中举,身价百倍,有钱有势,作威作福,而大多数知识分子则如孔乙己白首穷经,百无一能。穷困潦倒,沦落下层,受害而不能觉悟,意识不到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不合理性,在不自觉中被它们吃掉了自己的一生。孔乙已在最潦倒的时还摆着读书人的架子,不肯脱下代表他身份的长袍,不肯和“短衣帮“平起平坐地喝酒,他无为谋生,有一手好字,却不肯凭此吃饭,偷了书卖,反而振振有辞地为自己辩白:“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终于因此被丁举人打折了腿,从此消失了他卑微的身影。孔乙已的悲剧命运是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的产物,而孔乙已则是在精神与肉体上的全面受害者。鲁迅在小说中表现了对被损害与被侮辱的下层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对扼杀他们的封建思想和封建道德进行了强烈地控诉。
□
作者如何在“过去“与“现实“的对比中,揭示了闰土形象的典型意义以及作者对“故乡“的理解?
答:《故乡》中闰土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那些尚未从“辛苦麻木“中觉醒过来的大多数农民的典型代表。由于生活中过多的痛苦和折磨,使他们变的麻木迟钝,但忠厚善良、勤劳朴实的本质未变。《故乡》对这一典型形象的刻画,主要是通过对其中年时期性格及肖像的变化的描写,在对比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见人很怕羞,非常朴实、纯真,充满未来的幻想。而成年闰土,已经完全不是作者记忆中的情景了,“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尤其是成年闰土精神上的日渐麻木愚昧,更揭示出广大农民不仅是在物质生活上遭受深重的压迫,精神生活上受到了更为深重的摧残,因而也更说明对广大农民精神启蒙的重要性。
故乡是作者脑海深处的一个梦想,又是现实中令人失望的故事。“故乡“是中国特定社会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然而又很典型的缩影。
□
《阿Q正传》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题?
答:《阿Q正传》通过对阿Q的悲剧命运,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显示面貌,揭示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尖锐地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本质问题:农民问题。小说表明: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启蒙,彻底打碎农民精神上的枷锁,才能使他们真正觉醒,走向反抗和斗争的道路,中国的民主革命才会有光明的前景。小说特别透过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在更为深广的层次上,揭露了中国的民族劣根性,解释了病态社会中不幸人们的“病苦“,以此引起“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阿Q正传》在艺术表现方面主要有哪些特色?
答:《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艺术描写的高度典型化。作品将阿Q放在未庄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从而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产生和滋长找到了合适的土壤。阿Q主义在当时虽有很大的普遍性,但表现在作为流浪雇农的阿Q身上时却有其特殊性。这说明,鲁迅笔下的阿Q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极其个性化的落后农民的典型,而不是抽象观念的化身。
②精彩的细节描写。关于阿Q的肖像画即是突出的例证之一。又如赵府点灯的描写,出现在不同的段落里,使赵太爷的吝啬贪小的性格一层深一层地从三个“例外“里反映出来。这种精细入微的描写,刻画了地主阶级卑污的灵魂。
③强烈的批判与讽刺特色。小说不仅有头有尾两部分的议论,其他许多地方也都穿插着议论成分。这些议论诙谐而精辟,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浓厚的批判、讽刺色彩,显示了鲁迅作为一个战斗的思想家的特色。
④《阿Q正传》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练,饱含幽默感,有好用反语,喜欢夸张,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语言艺术。
□
鲁迅是如何透过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深刻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中国国民的劣根性的。
答:鲁迅小说《阿Q正传》是一部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品,它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显示面貌,揭示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尖锐地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本质问题:农民问题。小说表明: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启蒙,彻底打碎农民精神上的枷锁,才能使他们真正觉醒,走向反抗和斗争的道路。
小说的主人公阿Q生活在辛亥革命时期阶级矛盾非常尖锐的一个江南小镇-未庄,是一个极其贫困的流浪雇农,也沾染了一些流氓无产者的习气。他无家无业,无亲无故,借助在一个土谷祠里,靠着给人做短工维持生活。阿Q的社会地位也非常低,然而可悲的是,这样一个被侮辱被损害者,却似乎无真正的愁苦,倒反而总是那么达观和得意。原来,在他身上束缚着一种可怕的精神枷锁,那便是精神胜利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其特点是用从幻想中得到胜利、从精神上战胜对方的方法来消除耻辱,取得安慰。因此,所谓精神胜利法,实质上是一种奴隶主义和失败主义的表现。
②爱面子,讳疾忌医,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和缺点。
③阿Q还欺善怕恶,怕强欺弱。他遭到失败后往往不敢向真正的敌手作斗争,比如被赵大爷打了耳光,他不敢抗议,挨了洋鬼子的哭丧棒,他也不敢抗争。却转而向弱小者去报复。他的调戏小尼姑、与王胡与小D的打架,都是他怕强欺弱的表现。
④此外,阿Q还十分麻木、健忘。特别是对于被压迫被损害的麻木、健忘。他的糊涂和麻木可以说基本上贯穿了一生,如画圆圈时的思想表现,以及游街时竟因没唱几句戏而“很羞愧自己没志气“等等,都是精神极端麻木的突出表现。
阿Q性格是某种民族病态的集中表现。它深刻的阶级根源出自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其历史来源则与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中国屡遭外族侵略的屈辱历史紧密相连,而农民小生产者的保守落后,不觉悟等弱点,又使阿Q这样的农民更容易染上精神胜利法。鲁迅多次表明,塑造阿Q的形象,实为画出国民的灵魂,以拯救民族的命运。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的,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所以阿Q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鲁迅对阿Q性格的揭露意在对整个旧社会的批判,对整个旧的意识形态的批判。
□
《伤逝》中,如何通过对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揭示出深刻而丰富的时代社会内涵?
答:《伤逝》的主人公涓生和子君都是五四时期年轻知识分子勇敢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典型代表,他们曾经发出过“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样的时代强音,并付诸了果敢的行动。但是他们的爱情最终归于失败,以悲剧结局。是什么造成了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这一悲剧有结实了什么样的时代社会内涵?
①封建势力的强大,五司时期虽然出现了新思想新文化,封建思想意识并不市即刻就被一扫而尽的,它仍然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②知识分之个性解放的要求不可能离开社会解放而单独完成,离开了社会解放,无论他们曾经表现得如何坚决,、他们的抗争终究是软弱无力的,甚至是一事无成的;
③从子君的角度来说,女性在追求婚恋幸福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获得人格上的经济地位的独立,爱情才能有所附倚,否则美满的爱情只能是空幻的愿望。
□
简析伤逝的思想内涵?
答:《伤逝》是鲁迅唯一的爱情小说,她的思想内涵一方面在于探索妇女解放的道路,子君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犀利的知识女性。她以个性解放的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和涓生建立起小家庭。但是胜利的喜悦却是悲剧的起点。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封建势力的压迫。封建势力视青年自由恋爱为伤风败俗,涓生的失业加速了涓生和子君感情的分裂。但是子君所信奉的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也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子君追求的知识恋爱婚姻自由,风斗目标的实现,就把狭窄的小天地当作整个世界,把小家庭生活当作整个人生意义。这样,人的性格也就必然变得庸俗空虚,胆怯懦弱,爱情也因此褪色,这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另一方面也是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道路的套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涓生的性格悲剧说明首要的是要比较清醒地认识,去掉幻想,才能在严酷的现实中站稳脚跟,不失去“现在“,才可能有“未来“.□
结合作品,具体论析《伤逝》采用“涓生手记“的形式,对于表现作品的思想蕴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什么作用?
答:《伤逝》作为鲁迅唯一一部以青年男女恋爱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写得异常凄切哀婉,情谊悠长。作品在叙述方式上采用了“涓生手记“的形式,以涓生的会议来叙述他于子君的这场另人心碎的恋情。这样,就便于直接表达任务的内心活动,便于充分地抒情。比如:作品对热恋中的涓生在会馆里期待子君到来时的迷惘、忧虑、急切的心情,描述得非常真切;涓生心不在焉地翻着随手抓过来的书,'耳朵却聚精会神地听着大门外一切往来的履声,细心地分辨着子君橐橐的脚步声。憎恶着那不象子君或太象子君的脚步声,而脑子里却翻滚着种种祸事的忧虑……。对于涓生后来的悔恨和悲哀以及他内心审处的真情,作者也使用第一人称将其淋漓尽致地表述出来。当涓生知道子君已死的消息时,他的悔恨达到了顶点,鲁迅用第一人称如实地写下了他的悲愤:“我将在孽风和毒焰中拥抱子君,乞她宽容,或者使他快意。
此外,作品在叙事的过程中不断穿插着涓生的议论,在写实的过程中也时有涓生浓重的抒情。在整个悲剧的叙述过程中,抒情气愤非常强烈。热恋中的深情,新婚后的喜悦,失业后的惶恐,感情濒于破裂时的痛苦,终于分手后的绝望以及子君死后涓生的悔恨和悲哀,都或隐或现、或淡或浓地表现了出来。这样的叙述方式构成了小说的双重效果,一是客观真切地记叙了涓生和子君良人的情感历程及悲剧结局,使作品表述的清晰、完整;二是主人公的议论与抒情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情力度,突现了涓生深深的自责与忏悔,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性,也加深了作品的思想内涵的感染力。议论与抒情的不断穿插,还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一种波折起伏的意味,噶故事演义得近近远远,既真切又似有些朦胧;即有强烈的现实性,又带有一种凝重的历史感;既有生活细节的精心描写,如用油鸡和阿随的命运来呼应子君感情的变化,又有高度概括的抒情话语,如涓生所说:“我将在孽风和毒焰中拥抱子君,乞她宽容,或者使他快意。“,“我要
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以往和说谎做我的前导“……这种抒情有将故事提升到一种新的境地,给人留下很大的回味与思考空间。
□
《沉沦》如何显示了郁达夫整个创作的基本风格?特别是他的主观抒情的浪漫主义的风格特色?
答:沉沦是郁达夫小说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小说主人公本是一个热爱自由、富有反抗精神而又多愁善感的时代青年,出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他来到日本留学,企图将来一展宏愿。但作为一个“弱国子民“,在异国他乡遭遇到的不是温暖和尊敬,而是更多的不堪忍受的歧视和凌辱。严重的忧郁、压抑和伤感使他的心理变形、变态以至绝望,最后以投海自沉来发泄自己的一腔悲愤。主人公在投海之前,面对着祖国的方向,发出了期待祖国早日强盛的申请呼唤。作品对主人公时代忧郁症和变态性格的大胆描写有力地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和罪恶,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体现出强烈的反帝爱国情思和特定的五四时代精神。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在艺术风格上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这在《沉沦》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①大胆无疑的自我暴露,忠实于“自叙传“的叙述方式,这体现了郁达夫的一个基本信条,即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郁达夫以自我的个人经验、情感生活为单纯的线索,宣泄一己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构成的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作者深信,透过“自我“的观照,能够折射大千世界,因为,深刻地表现个性,即能表现社会。小说中的形象,不只是作者本人的写照,也是五四时期一大群染了“时代病“的彷徨、苦闷的青年们的典型。
②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突出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着力抒发自我的内心感受,把主人公亦即是自我的感情脉搏和心灵历程艺术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郁达夫的西欧按说注重书法主人公抑郁寡欢、孤独凄清的情怀,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观的甚至是厌世颓废的心境。他主要是借助于人物心理的细腻描摹以及外在景物的衬饰来达到。如《沉沦》中的他“有病的呻吟“表达着作者的社会态度和对人生的悲剧感情。
③以人物情绪的欺负变化来结构作品的“情绪流“的结构方式,不注重故事本身的发展,一切以人物情绪的波动来推进情节的发展。如《沉沦》中主人公“他“的孤独感、苦闷感及感伤情调来贯穿前后,形成作品结构内在的一种凝聚力量。现代小说中一种崭新的体式——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正是这样在他的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中确立的。
④如泣如诉的语调,浓烈明快的语言,清新秀丽的文风。郁达夫的小说,笔触所及,都显示出“清、细、真“的特色。淡远和清愁以清丽、流畅、自然、真挚的文词,摹写着主人公心灵的某种律动,有呼之欲出的情韵,有时着墨绮丽,甚至纤浓,却也不掩一腔真情,更多时是以朴素、质白取胜,随兴而至,平淡无奇的文字间,先出跌宕多姿的笔意。
□
《沉沦》在思想内容方面对“五四“小说创作有哪些重要开拓?
答:中篇小说《沉沦》创作与1921年5月,它是郁达夫早期的代表作品。它的问世,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对“五四“小说创作做出了重要的开拓性贡献。首先,作品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情思和个性解放的追求,深深地激励着当时的青年。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所追求的这种爱,不仅只是男女之间狭义的爱情,而是对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温暖人心的感情的追求,是对祖国富强的渴望和对理想世界的渴望。这也正是当时青年的普遍最求和渴望。特别是作品所着重揭示的主人公的追求与追求的不可得之间的矛盾,不仅反映了青年们的苦闷和忧伤,也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控诉了封建专制和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对青年的摧残。
其次,作品对时代忧郁病及其变态行为的大胆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传统的伦理道德,无情地撕下了那些假道学先生的面纱。如郭沫若所说:“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似的闪击把一切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这样露骨得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
总的说来,《沉沦》的主题思想,是冲快一切封建罗网,反抗帝国主义凌辱的爱国主义思想。而颓废色情只是作者内心苦闷的象征,这苦闷通过大胆的赤裸裸的自我暴露的形式表现出来,构成了郁达夫独特的反抗黑暗的方式。
□
《沉沦》所表现的时代忧郁病,其产生的背景和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答:郁达夫在《沉沦?自序》中说:“第一篇《沉沦》是描写一个病态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说是青年忧郁病的解剖。“《沉沦》是时代忧郁病患者的直接写照。
时代忧郁病是有着鲜明的历史背景的。在“五四“运动的汹涌波涛中,广大小资产阶级青年奋起打碎旧传统,热情地歌颂个性解放、恋爱自由,强烈地追求光明。然而“五四“高潮过后,黑暗势力更加猖獗,青年们自身的升学、进步、恋爱、前途等要求,既没有得到解决、又看不见国家和社会的出路。于是,苦闷彷徨便成为这些人思想中普遍存在着的心理情绪,也就是所谓时代忧郁症。郁达夫以《沉沦》中的“他“为典型,揭示了时代忧郁症的表现以及形成的原因。
封建专制的迫害和种族歧视的侮辱是主人公忧郁症形成的原因。他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为封建专制的社会所不容。那时,“学校里浸润着一种专制的弊风,学生的自由,几乎被压缩的如同针眼一般的小“,而他又是一个“爱自由的人,对那些迷信的管束,怎么也不甘服从的。“于是处处受到排挤,使他性情忧郁,苦闷寡欢。另外,身在异国,作为弱国子民,他遭到了不堪忍受的歧视和凌辱。他看到,日本人轻视中国人像“轻视猪狗一样“,他感到,作为“支那人“的滋味像“站在断头台上“一样。他委屈自尊,不但没有同情,反而遭到轻笑愚弄。渐渐地,他感染上了严重的忧郁病。
□
简析《沉沦》主人公“他“的性格特征。
答:多愁善感、孤僻自卑是《沉沦》中患有忧郁症的主人公“他“的性格特点。他才华横溢有无所作为,他自视清高,又苦闷感伤。他常常一个人独自跑到人迹罕至的山腰水畔去读诗流泪,顾影自怜;当他处在稠人广众中时,又感到比一个人在冷清的地方还有孤独;路上遇到日本女学生,他也会因为自己是支那人而不敢同他们交谈。这种孤僻于自卑,使“世人与他的中间介在着的那一道屏障愈筑愈高了。
对爱情如饥似渴的追求是主人公忧郁症的一种特殊表现。在他看来,只有爱情才能滋润他干涸的心田。可是,他的孤僻自卑的性格又使他的追求被压抑,被扭曲,而以变态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至一步一步走向道德的沉沦。当他最后选择海洋作为自己的归宿,以洗涤道德沉沦的污秽时,当他向这多难的世界告别时,他以深情的目光凝望着遥远的祖国,喊出了令人心碎的声音“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这与其说是追求爱情的悲剧,不如说是弱国子民的悲剧。
□
作者笔下的潘先生是怎样一个典型形象?
答:叶绍钧笔下的潘先生是一个自私而庸俗的小市民,作者把他放在一个特定的时代环境里来展现其性格特征。1924年,浙江军阀混战,潘先生带领全家逃难,逃难中潘先生的性格特点得到了最充分的暴露:他一遇风险,就手足无措,狼狈不堪;稍有安定,便又神色十足,得意忘形;处事待人没有原则,不讲品行,得过且过,逆来顺受。逃难中的潘先生实际上是动荡不宁的社会环境中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灰色人生和卑琐性格的高度集中。潘先生的处世态度和性格弱点,正是作者所选择的对社会给予揭露和批判的突破口,从这里让人看到了小市民的痼疾,甚至看到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一样,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某些劣根性。潘先生的形象是那种特定的“灰色的卑琐人生“的艺术象征,其意义超出了小市民的阶层,它是中华民族劣根性的一部分。
□
《潘先生在难中》体现了叶绍钧小说创作的哪些基本风格?
答:《潘先生在难中》也集中体现了叶绍钧小说创作的风格特色,不仅在取材方面反映了叶绍钧小说尤其善于描写城镇小市民和教育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灰色生活的特点,而且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显示了叶绍钧小说的基本特色。
①在艺术结构上不追求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以质朴的描写,如实地表现平常人的平凡的故事,因此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真实性。
②不仅客观地描写潘先生这类小市民的生活状貌,更注重挖掘其矛盾、卑琐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立体化。
③作品善于运用富有特征的动作和典型细节来突出人物性格,并使之具有某种特定的幽默感。
④作品的语言纯净洗练,准确严谨而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些都构成了叶绍钧小说的基本风格:朴实无华、真切自然。
□
《子夜》主人公吴荪甫形象的性格和命运如何体现了作品的思想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答:《子夜》思想主题的表现,主要是通过对主人公吴荪甫形象的塑造来完成的。在《子夜》中,吴荪甫是一切事件和人物关系的连接点,矛盾突出的核心。作品把吴荪甫防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复杂的阶级关系中来刻画其性格特征,更加突现了这种性格的典型意义。
吴荪甫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民族工作业资本家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相当充分地展现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即在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主义的压迫下表现出一定的反抗性和进步性,但在压迫农民,压迫同行业弱者时却惟利是图,毫不手软,又表现出其保守和反动的一面。吴荪甫由振兴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到破产失败的遭遇不是偶然的,而是集中体现了软弱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企图摆脱帝国主义官僚买办的压迫,幻想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而终究化为泡影的历史悲剧。
吴荪甫形象的典型意义还表现在他鲜明的个性矛盾:他精明强干,有眼光有魄力,有灵活的手腕,有欧美现代化的管理知识,有振兴中华民族工业的野心,但这一切都基于取资产阶级惟利是图的个人利益,因此他的性格又表现出相当的盲目性,刚愎自用,色厉内荏,遇到挫折一筹莫展,软弱无能,无比自私。在家庭生活中,他也充满了矛盾和虚伪:一面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尊者,一面却独断专行,玩弄交际花,奸污女仆,与妻子貌合神离等等。
吴荪甫形象的共性特征和鲜明个性,使人们对当时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和前途,以及对中国社会的性质及历史发表趋势有了生动而深刻的认识。
□
简析赵伯韬的典型意义。
答:在《子夜》五彩缤纷的人物画廊里,仅次于吴荪甫的还有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赵伯韬是美帝国主义在华的银团垄断组织的代理人,是美帝国主义的掮客。帝国主义妄图通过他实现金融资本支配工业资本,打击和扼杀民族工业的发展,最后达到破坏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各家殖民地化的目的。赵伯韬这只民族工业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他一开始就选中了经济实力雄厚的吴荪甫作为猎物。他决心以他的金融资本“一直逼到吴老三垮台!益中公司倒闭“为达到这个目的,他施展奸险狡诈的伎俩,千方百计地勾引吴荪甫陷入他“多头“的圈套里,进而明里让步,暗里捣鬼,并施展政治权术,买通西北军佯退30里,使他在公债市场占有绝对优势,最后在公债市场打败对手。赵伯韬的这些活动,大都是通过吴荪甫一次次的败北反衬出来的。吴荪甫所以失去了益中公司几十万资本,甚至连他的公馆都押进去,也是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的魔力。这些都是从侧面表现了赵伯韬的实力和好艘段。赵伯韬这个形象基本是成功的。但由于作者较多地描写了他奸险狡诈、精神堕落的一面,对他在帝国主义面前的奴才本性揭示的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个反面形象的思想深度。
□
《子夜》在长篇小说的艺术结构上有何特点?
答:《子夜》的结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子夜》的艺术结构是宏伟的。它通过吴荪甫把互相关联的“三条火线“联合在一起。既(1)公债市场上的斗争;(2)以裕华丝厂为中心的上海纺织工人的罢工斗争;(3)以双桥镇为代表的农民反抗封建恶霸地主的斗争。这三条火线的焦点都集中在《子夜》的主人公吴荪甫身上。把30年代初期从农村到城市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与斗争和谐地组织在一起,生动地展现了极为广阔的生活图景。
②《子夜》的艺术结构是严谨的。它以吴荪甫和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把众多的任务,纷繁的线索,广阔的场景,集中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而且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波澜起伏,缜密自然;
③《子夜》的开头与结尾是作了精心设计的。一、二两章借吴老太爷来到上海及其暴死、发丧,引出众多的人物与线索,以后的十七章各条线索交错发展。结尾处虚写工农红军的日益壮大,同吴荪甫的失败相对照,预示出中国的前途与希望所在。
□
简析《子夜》的思想主题。
答:《子夜》是茅盾的里程碑似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以“子夜“为名,象征着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社会现实。它通过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初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及社会矛盾的全景性大规模的艺术描写,特别是对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和前途的生动描写,艺术、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即中国不可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只能是越来越殖民地化。在军阀混战、农村经济严重破坏、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华民族工商业空前危机的社会大动荡、大危机、大转变的政治局势下,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同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支持下的买办资产阶级的角斗中,最终只能走向买办化或破产的历史命运。从而以艺术的形式回击了托派鼓吹的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谬论。
□
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
答:《子夜》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典型化,描写手法的多样化,语言的丰富多彩和结构的宏大严谨几个方面。
①人物形象的典型化。小说中的任务都是按各自阶级(典型的共性)的个人性格,以其特有的方式活动着。吴荪甫的奋斗、挣扎、失败;冯云卿的投机、取巧、破产;赵伯韬的勾引、预谋、取胜等。不论是失败、破产还是取胜,既是他们个人的,也是他们阶级的必然命运。因此这些
任务都是典型的。对其他人物的塑造也是如此,就连吴老太爷进城“风化“也带有很大的典型性;他象征着旧中国封建的“古老的僵尸:,在新时代的暴风骤雨中风化了。
②描写手法的多样性。对于典型任务的刻画,小说主要是采用心理棉写手法。作者善于捕捉人物一刹那的内心活动去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常常达到细致入微、生动可感的境地。同时,小说在人物塑造上还巧妙的运用了典型细节,使人物的性格更加突出。
③语言的丰富多彩。小说针对不同人物的不同精神状态以及同一人物不同时期的不同心理,分别采用不同的语言,富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④结构的宏大严谨。子夜展示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画面,其中的三条线索是描写的中心,这三条线索由于其联系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因而显得宏大,但同时又系于吴荪甫一人之身,多方面展开,因而又显得严谨。
□
简析《家》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
答:巴金的小说《家》以加作为封建专制王国的缩影,无情地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腐朽,表现了封建大家庭中道德沦丧、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奢侈堕落等丑陋现象,有力地控诉了封建专制制度对年轻人的压制和摧残,同时热情地描写了封建家庭中年轻一代的觉醒和反抗,歌颂了他们向封建家庭及封建制度做斗争的叛逆精神。作品通过上述描写,从根本上揭示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家》在艺术结构上成功地用家庭作为社会的缩影,通过解析家庭进而剖析社会,以小见大,并具有浓厚的生活意蕴。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椅披封建家庭中不同性格、不同遭遇的人物形象,特别是觉慧、觉新、瑞珏、鸣凤、高老太爷等,都是典型环境里的典型形象。作品的语言朴素畅达而又充满热情,具有很强的心灵穿透力和审美感染力。
□
比较分析觉新、觉慧形象的性格和命运异同。
答:巴金小说《家》中,成功地展示了封建大家庭中年轻一代不同的人生道路,刻画了觉慧、觉民、觉新三弟兄特别是觉慧与觉新的不相雷同的性格,展现了他们的不同命运。
觉慧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是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他的叛逆性格主要是在家庭内部通风件势力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在认识上,他是高家所有人当中最清腥的一个,他第一个看出了封建家庭必然崩溃的趋势,并渴望它尽早瓦解。于是在家庭反封建斗争中,他总是站在最前列。他反对大哥觉新的“作揖哲学“饿“抵抗主义“,而信奉“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的人生哲学,并以此作为行动指南鼓励自己和同伴。尤其可贵的是他敢于蔑视以高老太爷为首的专制家长的权威,并针锋相对地与他们进行斗争,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分开支持觉民抗婚,反对请神趋鬼的行为,他劝说觉新为嫂嫂的生命安全而斗争……
觉慧的反抗是勇敢的,却又是幼稚的。觉慧是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作家既写了觉慧性格中大胆叛逆的一面,同时也写出了他“幼稚“.觉慧的幼稚,突出地表现在他对他所反抗的敌人的腐朽性和吃人本质缺乏足够的认识,过高的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高老太爷死前,为了缓和一下祖孙的矛盾,做了一个姿态,说冯家亲事不提了,觉慧就以为二哥的逃婚胜利了。于是,他带着似乎打败了千军万马的胜利豪情而归家了。觉慧的思想性格,不仅明显的带有他出身阶级的局限性,同时也带有五四时期一般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的弱点。但是,觉慧性格的主防哪个面,仍然是大胆的叛逆精神。他仍不失为20年代初期中国激进青年的典型。
觉新是小说中性格内涵最丰富的一个。这是一个在专制主义重压下备受精神折磨的病态灵魂,是一个为旧制度所熏陶而怯懦和忍让的人。他是旧制度下就家庭中培养成长的青年,但同时看过一些新书报,受到五四新思想的熏陶,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骄阳则又使他逆来顺受,一味奉行“作揖哲学“,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角色,他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觉新在一系列迫害面前屡屡退却妥协,其根源就在于封建制度以及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他是一个悲剧任务,从他身上,作者控诉了残酷、无情、腐朽的封建社会和家庭。
第五篇: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全国2008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课程代码:005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属于《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人物是()A.方鸿渐 B.汪文宣 C.凌吉士
D.李玉亭
2.在小说《春桃》中,春桃的前夫,后沦为乞丐又出现在她面前的人物是(A.刘向高 B.李茂 C.李梅亭
D.孙吉人
3.下列关于长篇小说《家》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作品贯穿着尖锐的矛盾冲突 B.作品具有浓烈的抒情色彩
C.作者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
D.作品对工人生活的表现有些概念化4.郁达夫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我”与“陈二妹”之间属()A.兄妹关系 B.夫妻关系 C.邻居关系
D.恋爱关系
5.张裕民这一人物形象出自长篇小说()A.《子夜》
B.《寒夜》 C.《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D.《暴风骤雨》
6.下列不属于...萧红作品中的人物是()A.翠姨 B.二伯 C.冯歪嘴子
D.陈剑云
7.创作并出版了《十四行集》的诗人是()A.陈敬容 B.徐志摩 C.冯至
D.卞之琳
8.以“一首忏悔的诗”作副标题的作品是()A.《雨巷》
B.《大堰河——我的褓姆》 C.《我用残损的手掌》
D.《上山》)
9.下列突出表现了“忧郁”感情的诗作是()A.《我爱这土地》 B.《别了,哥哥》 C.《洗衣歌》
D.《发现》
10.下列属于书信体散文的是()A.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 B.鲁迅的《春末闲谈》 C.茅盾的《风景谈》
D.冰心的《寄小读者》 11.徐曼丽这一交际花形象出自长篇小说()A.《家》 B.《子夜》 C.《骆驼祥子》
D.《寒夜》
12.在《上海屋檐下》一剧中,最后毅然投身抗日救国洪流的人物形象是(A.黄家楣 B.杨彩玉 C.林志成
D.匡复
13.鲁迅在《忆韦素园君》中特别提到的一个现代文学社团是()A.文学研究会 B.创造社 C.语丝社
D.未名社
14.下列一组均属路翎创作的作品是()
A.《财主底儿女们》、《饥饿的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 B.《财主底儿女们》、《青春的祝福》、《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C.《财主底儿女们》、《在其香居茶馆里》、《蜗牛在荆棘上》 D.《饥饿底郭素娥》、《求爱》、《蜗牛在荆棘上》 15.陈敬容的《铸炼》一诗创作于()A.北洋政府时期的北京 B.抗战即将爆发时的上海 C.40年代初的延安
D.抗战即将胜利时的重庆
16.废名小说《桃园》中王阿毛的性格特征是()A.虽然有病,但依然充满爱的向往 B.健康活泼,充满青春朝气 C.身体病弱,心情忧郁
D.心直口快,疾恶如仇
17.《华威先生》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五四时期 B.抗战时期 C.左联时期
D.北伐时期
18.赵辛楣这一人物形象出自小说())
A.《金锁记》 C.《断魂枪》
B.《在其香居茶馆里》 D.《围城》
19.聂绀弩创作的有关白蛇和雷峰塔的杂文是()A.《论雷峰塔的倒掉》 C.《蛇与塔》
20.下列属于喜剧的作品是()A.《日出》 C.《上海屋檐下》
B.《南归》 D.《升官图》
B.《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D.《山之子》
21.下列被称为“自传体小说”的是()A.艾芜的《山峡中》 C.郁达夫的《沉沦》
B.张爱玲的《金锁记》 D.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
22.下列明显具有现代派创作特色的诗是()A.《大堰河——我的褓姆》 C.《我是一条小河》
B.《死水》 D.《航》
23.“来自平原,而只好放弃平原;/植根于地球,却更想植根于云汉;/茫茫平原的升华,它幻梦的形象,/大家自豪有他,他却永远不满。”这诗句出自()A.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C.杜运燮的《山》
B.鲁藜的《泥土》 D.胡适的《上山》
24.《日出》一剧中陈白露的社会身份是()A.电影演员 C.职业妓女
B.交际花 D.贵妇
25.下列对小说《丈夫》的判断不正确的有()...A.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B.在貌似平淡的叙述中,渗透着作者深厚的情感 C.具有讽刺、幽默的特色
D.表现了对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26.《小二黑结婚》所体现的赵树理创作思想是()A.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形成主题 C.围绕一个中心人物表现主题
B.确立主题,到实际工作中寻找素材 D.以展现民风民俗来突出作品主题
27.“一声声的鼓点,单调,但是响亮沉重”,这句话是一位诗人对田间的评价,这位诗人是
()
A.徐志摩 C.臧克家
B.艾青 D.闻一多
28.“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以上诗句出自()A.徐志摩《再别康桥》 C.戴望舒《雨巷》
B.冯至《我是一条小河》 D.艾青《大堰河——我的褓姆》
29.阿垅诗作《孤岛》的主题是()A.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C.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诗人与正义力量的血肉联系 D.诗人对祖国的热烈赞颂
30.下列一组属于梁实秋的作品是()A.《雅舍小品》、《浪漫的与古典的》
B.《平屋杂文》、《雅舍小品》
C.《浪漫的与古典的》、《乡风与市风》 D.《雅舍》、《画梦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下列关于诗歌《断章》的判断正确的有()A.作者卞之琳为著名现代派诗人 B.诗作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
C.诗作表达了一种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思考 D.诗作具有辞约意丰,令人回味无穷的特点 E.诗作富有节奏与诗意的回环往复之美
32.《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写到了()A.爱尔克的灯光 C.作者旧居的灯光 E.作者书桌上的灯光
33.曹禺的代表性剧作有()A.《雷雨》 C.《屈原》 E.《原野》
B.《日出》 D.《北京人》 B.广州的灯光 D.心灵的灯光
34.下列符合《边城》的表述有()A.展现了边城健康、优美、质朴的民风和人情 B.描写并歌颂了曲折动人的爱情
C.揭露了封建礼教给青年人造成的爱情悲剧 D.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的动荡残酷的社会现实 E.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人生的悲愤和厌倦 35.小说《财主底儿女们》()A.描写了封建大家庭内部的浮华倾轧 B.刻画了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和冲突 C.揭示了民族资本家与买办之间的矛盾 D.展示了知识分子寻找正确道路的艰难 E.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6.简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及其意义。
37.简析《手推车》中的“手推车”意象和本诗的艺术手法。38.简析话剧《南归》的浪漫主义特征。
四、论述题(16分)
39.分析鲁迅散文《秋夜》中“枣树”和“天空”的象征寓意以及作品的艺术特征。
五、阅读分析题(20分)
40.阅读冯雪峰的散文《老人和他的三个儿子》,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价文章。
要求:(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2)简要分析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附冯雪峰《老人和他的三个儿子》原文)
老人和他的三个儿子
冯雪峰
一位老人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是一个非凡的水手:坚强、勇敢、尽职,而且富于冒险精神。老人真的爱他,认为这是一个做父亲值得骄傲的光荣。可是,在一次暴风雨中,这
个儿子以他的大胆和勇猛,葬身于大海的狂涛骇浪里了。
二儿子是一个不知道辛苦和疲劳的、力气比一般伙伴都更大的壮健的矿工,又很诚实和守信义,乐意帮助伙伴和朋友,所以矿工们,尤其是青年们,都和他做朋友,以得到他的友谊为快乐。那父亲也真爱他,尤其是大儿子死了以后,更认为这是上天给他的最大的弥补。可是,不久,二儿子也殉身于自己的勇敢和自我牺牲的行为了,因为这一天他在煤矿中工作,矿坑因为支柱损坏而崩塌,他英勇地撑住一根支柱,救出了许多伙伴,而他自己是被压死了。
老人的伤痛是不用说的,他马上变成一个非常衰败的软弱的人了。不过,还剩下一个小儿子,是做父亲的唯一的安慰。老人改变了主意,决心不让小儿子成为一个出众的英雄好汉的人物,因为他实在不能再忍受那种折损儿子的痛苦。他叹着气说:“唉,与其因为他有才能而被夺,我宁愿他是一个一无所长的没出息的人呵。”这样,老人就亲自教育这个小儿子,采取了一种那些老婆婆们教育娃娃都很少采用的教育方法,而这个小儿子也真孝顺,果然没有叫父亲失望。就是说,他让自己成为一个又懦弱又自私而真的一无用处的人了。可是,真没有想到,到了这个时候,这个老人感到从来没有过的悲哀和不幸了。他一边痛悔自己的错误,一边憎恨而又可怜自己的小儿子,说:
“这就叫做废物,这就叫做脓包,是我一向所痛恨的。现在因为我自私,亲手把他制造出来了!嗳,嗳,这样一个海淹不死、山压不死的人,他活着到底做什么的?”
这个老人实在无法爱他的小儿子,因为他只能爱波浪壮阔的海和巍峨坚实的山以及像他大儿子和二儿子那样的人的。因此,他现在做父亲的心,不得不无限地痛苦,这是他一度错误的想法和他亲手毁坏了小儿子这件事情的一个惩罚。
——选自《雪峰文集》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