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

时间:2019-05-14 04:3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夸父追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夸父追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

第一篇:《夸父追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

上课时间:2011年月日星期:主备人:审核人:班级:姓名:

课题:

25、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掌握“逐走、河、道、折、绝、倾”等词语的含义、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2、背诵课文,了解神话的有关知识。

3、深刻领悟故事蕴涵的意义。课时安排:二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积累字词: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逐走()河,渭()水潦()颛顼()

二、介绍神话的相关知识

三、介绍《山海经》 第一课时

导学要点:诵读、译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二、资料交流

三、经典神话我诵读

1、采用范读、自主读、合作读方式练习朗读,力求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小组合作探究,译读课文,借助所学知识,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学生展示翻译成果。课堂练习:自我检测

1、填空

《夸父逐日》选自《___________》,《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__________》,这两篇短文都是____________,都体现了古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夸父与月逐走______(2)入日_________(3)饮于河,渭_____(4)北饮大__________

2、学习《共工怒触不周山》(1)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2)请你推测“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 工战败后怎样的心里?

(3)张开想象的翅膀,表现共工怒不可遏时的情态、丰富人物形象。(4)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多角度评价人物)正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何理解文中结尾的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较阅读,找共性

齐诵两篇短文,讨论: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三、拓展迁移:

类似的神话你还知道哪些?请至少列举三个故事。

四、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五、课堂作业:

1、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一篇神话,人们借这个奇妙的神话来比喻不自量力

B、如今,人们常用“夸父逐日”、“夸父追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5)昔者,共工与颛顼__________

(6)怒而触不周之山________(7)天柱折,地维绝_______(8)天倾西北______(9)故水潦尘埃归矣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1)弃其杖,化为邓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未至,道渴而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怒而触不周之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柱折,地维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也___________________(6)地不满东南,故水潦主**归焉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导学要点:理解课文,感悟神话精髓。

一、朗读课文,探究神话精髓。

1、学习《夸父逐日》

(1)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2)有人认为,“夸父逐日”,最后却“道渴而死”,他并没 有为人类做出什么伟大贡献,他的举动是盲目的,他的牺牲 也是毫无意义的,你对此怎么看?(3)课堂自我检测

《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精神,反映了古代人民__。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C、夸父是一个敢于追求,死而后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神奇人物

D、神话《夸父逐日》反映了古代人们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2、阅读《夸父逐日》,完成以下习题。

(1)请找出文中最富有神话色彩的两个情节。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夸父“道渴而死”后,其杖“化为树林”这一细节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夸父逐日丧命,你认为值得吗?你从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共工怒触不周山》,完成以下习题。

(1)文中解释了哪两种自然现象?是如何解释的(用原文回答)?你如何看待这种解释?(2)你从共工身上感受到了什么精神?

肖云

第二篇:《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

教材分析: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选取的是关于 探险的文章,重在体会人类对未知的探寻和对自身的挑战,学习英雄的伟大精神。《共工怒触不周山》 是一则神话故事,文章篇幅短小,仅 46 个字就完整地讲述了共工与颛顼相争为帝的故事,塑造了共 工“坚强不屈”“勇于挑战”“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文章的体裁是神话,教学中让学生回顾神话 特点,感受远古人民丰富的想象力,领悟神话曲折地反映了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和自然界的巨变这 一深刻内涵。教学目标:

1.了解《淮南子》等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熟读课文,弄懂文章大意;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2.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弄懂词句的含义和全文内容;通过出示资料,了解作品及人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远古人民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改造自然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一些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难点:多角度讨论分析,理解文章的内涵。

说教法、学法: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语文的教学理念,本文的教学可采用诵读教学法、激发想 象法,探究讨论法。诵读教学法:根据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 理解。学生在诵读中积累文言知识,体味故事的深刻意蕴。激发想象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浓厚的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想象中 丰富了神话的内涵。探究讨论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活跃思想、开拓思维,使学生成为积极的 学习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出示幻灯图片——共工怒触不周山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为我描述下这幅画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生:(略)(师补充介绍:此人是共工,此山为不周山)板书课题:共工怒触不周山 师:看着这幅画,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 生:(略)师:带着刚才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走近作者: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三.走入文本: 1.听录音朗读。(注意正音,把握好节奏)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标记:你觉得需要注意的字词以及不理解的词句。3.全班释疑词句,提出需要注意的字词。4.齐读。师:声音响亮,感情有所欠缺。我想最大的障碍还是没有很好地理解文本,那么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哪个同 学知道? 生述。(可合作交流)师点评,借助幻灯片,补充(共工败)这一情节。

四.析:

1、师:也就是说这是一场帝王争夺之战,为什么争夺呢?文章并没有具体介绍,传说(讲述故事背景)而本篇文章写的正是这场战争。与我们以往了解的战争描写有所不同,它没有写战斗场面,没有写战争规模,甚至没有 写战斗过程,那么本文主要抓住了战争哪一角度,共工哪一方面,即文中的哪一字来写的呢? 生:怒。师:“怒”反映了共工怎样的心理状态? 生:不顺心。师:从“怒”中,你看出了什么?(合作探究,教师引导)设计思路: a.从“怒”看其表现——“触” b.从“怒”看其后果——天柱折 地维绝 c.从“怒”看其战斗过程——激烈(文中并没有写,但是从“怒”中,我们不难看出共工的心不甘,且造成了如此破坏性的后果,如此神勇,想想他 与颛顼的争斗的激烈程度,自可不言而喻。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斗场景究竟是怎 样的?可小组交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把握神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d.从“怒”看其人——你觉得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勇敢、豪气、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

2、再读感悟 在朗读时,应读出共工的那种心不甘,那种愤怒之情,那种地动山摇只势!a.自由读 b.指名读 c.男女竞赛读

3、我们从共工身上学到了什么?面对挫折、困难时,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呢?(挑战精神)

五.主题思想探讨: 去掉神话色彩,还原本色。(即去掉文中的想象和夸张)这则神话故事实际反映了哪些内容? a.远古时期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b.先祖对自然界的巨变的认知。主题思想:文章反映了远古部落间的斗争,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颇具挑战精神的共工形象,从神话角度向人们 解释了天倾西北,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的原因。从侧面反映了远古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六.背一背。

七.作业:针对七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 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 “共工怒触不周山”时激烈的战斗场景。

八.板书设计

第三篇:《共工怒触不周山》说课稿

《共工怒触不周山》说课稿

说教材: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选取的是关于探险的文章,重在体会人类对未知的探寻和对自身的挑战,学习英雄的伟大精神。《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则神话故事,文章篇幅短小,仅46个字就完整地讲述了共工与颛顼相争为帝的故事,塑造了共工“坚强不屈”“勇于挑战”“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文章的体裁是神话,教学中让学生回顾神话特点,感受远古人民丰富的想象力,领悟神话曲折地反映了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和自然界的巨变这一深刻内涵。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我设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理解掌握文章的主旨;积累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翻译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文言文的能力。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说学情:

初中生积累的文言知识并不多,对文言文的理解还有些难度。部分学生认为文言文枯燥无味,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但这篇文章是一则短小精悍的神话故事,对学生较有吸引力,可抓住神话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说教法、学法: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语文的教学理念,本文的教学可采用诵读教学法、激发想象法,探究讨论法。诵读教学法:根据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在诵读中积累文言知识,体味故事的深刻意蕴。

激发想象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浓厚的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想象中丰富了神话的内涵。

探究讨论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活跃思想、开拓思维,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说教学流程:

预习作业:发挥想象,讲述这则神话故事。课前作业采用“任务诱导法”来实现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的目的。讲故事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想像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学生要讲述故事必定要先理解课文,在这过程中学生会自主解决文中字词,疏通文意,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一、情景导入:

神话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西方有上帝创造世界,中国有盘古开天辟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神话世界。

导语设计根据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快进入课堂氛围。

二、展示资料:

1、学生代表介绍《淮南子》。

2、教师补充说明共工和颛顼的相关资料,更进一步理解背景内容。

三、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听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和句子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看谁读的好,指名学生读(读-听-评)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参考课文注释,初步理解文意,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四、拓展延伸:

1、课文内容理解之后,你认为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正面: 反面:

让学生讨论并归纳共工的人物形象,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人物,让学生能够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正确的、全面的看待事物。

2、“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如何理解结尾含义? 讨论并归纳: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3、运用联想和想象,描述以下场景。

共工与颛顼为帝之后,大怒,心中十分不甘,请描述共工发怒的 情状。(提示从心理、语言、动作、神态)(教学预设)

共工心想:周为帝后之子,凭我的本能足以治好天下,为什么一 个奸诈的颛顼能夺取天下,他越想越气,脸气得煞白,青筋暴出,他 巨嚎一声奋力一击,重重撞在不周山上。

此部分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方法,复习学过的心理、神态、语言、肖像、动作等描写方法。

五、比较阅读

你认为共工和夸父有什么共同特点?

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神话人物的特点,更深的理解神话的特点。

六、背诵课文。

七、课堂小结:

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在自然面前显得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结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等等传奇人物来。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八、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课文,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

2、完成课后练习三。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篇短小的神话故事,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了解神话,积累文言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联想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第四篇:共工怒触不周山 精品教案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

主备人:

集备时间: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文章的主旨;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的主旨。

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如果说夸父逐日体现了古代人民对太阳的认识,那么古代人民对日月星辰、江河湖泊又是怎样的看法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共工触怒不周山》。

二、展示资料:

据传说,颛顼是上古五帝之一,(“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于帝五(今河南濮阳附近)。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据说共工氏是炎帝的后代。他的部落在现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对农耕、水利很重视,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他用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传说共工氏力大无穷,但计谋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由于当时的人们对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有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捍卫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谈的是他。

三、初读神话:

1、教师范读课文(听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和句子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看谁读的好,指名学生读(读-听-评)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参考课文注释,初步理解文意,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四、解读神话

1、与我们以往了解的战争描写有所不同,它没有写战斗场面,没有写战争规模,甚至没有写战斗过程,那么本文主要抓住了战争哪一角度,共工哪一方面,即文中的哪一字来写的呢?

他的“怒”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2、课文内容理解之后,你认为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

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及崇高的奉献精神。

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

3、运用联想和想象,描述以下两个场景。

1)共工与颛顼为帝之后,大怒,心中十分不甘,请描述共工发怒的情状。(提示从心理、语言、动作、神态)

2)共工撞倒不周之后,天地出现怎样的情景呢?(指导:抓住语言点、联想、想象,融入自己新的想法)(教学预设)1)共工心想:周为帝后之子,凭我的本能足以治好天下,为什么一个奸诈的颛顼能夺取天下,他越想越气,脸气得煞白,青筋暴出,他巨嚎一声奋力一击,重重撞在不周山上。

2)天动地摇,支撑天穹的擎天柱折断了,维系大地四角的巨绳断裂。

4、如何理解结尾含义?

讨论并归纳: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五、拓展延伸

1、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①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③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背诵课文。

六、课堂小结:

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在自然面前显得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结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等等传奇人物来。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共工怒触不周山》说课稿

《共工怒触不周山》说课稿

百里中学

郭英英

一、说教材: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选取的是关于探险的文章,重在体会人类对未知的探寻和对自身的挑战,学习英雄的伟大精神。《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则神话故事,文章篇幅短小,仅46个字就完整地讲述了共工与颛顼相争为帝的故事,塑造了共工“坚强不屈”“勇于挑战”“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文章的体裁是神话,教学中让学生回顾神话特点,感受远古人民丰富的想象力,领悟神话曲折地反映了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和自然界的巨变这一深刻内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七年级一班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淮南子》等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熟读课文,弄懂文章大意;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2.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弄懂词句的含义和全文内容;通过出示资料,了解作品及人物.3.学习远古人民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改造自然的英勇气概。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一些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2.难点:多角度讨论分析,理解文章的内涵。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语文的教学理念,本文的教学可采用诵读教学法、激发想象法,探究讨论法。

诵读教学法:根据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在诵读中积累文言知识,体味故事的深刻意蕴。

激发想象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浓厚的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想象中丰富了神话的内涵。

探究讨论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活跃思想、开拓思维,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

出示幻灯图片——共工怒触不周山

师:带着刚才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走近作者: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三)走入文本: 1.听录音朗读。(注意正音,把握好节奏)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标记:你觉得需要注意的字词以及不理解的词句。3.全班释疑词句,提出需要注意的字词。4.齐读。

师:声音响亮,感情有所欠缺。我想最大的障碍还是没有很好地理解文本,那么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哪个同学知道? 生述。(可合作交流)

(四)问题探究

1、师:也就是说这是一场帝王争夺之战,为什么争夺呢?文章并没有具体介绍,传说(讲述故事背景)??而本篇文章写的正是这场战争。与我们以往了解的战争描写有所不同,它没有写战斗场面,没有写战争规模,甚至没有写战斗过程,那么本文主要抓住了战争哪一角度,共工哪一方面,即文中的哪一字来写的呢? 生:怒。师:“怒”反映了共工怎样的心理状态? 生:不顺心。

师:从“怒”中,你看出了什么?(合作探究,教师引导)设计思路:

a.从“怒”看其表现——“触”

B.从“怒”看其后果——天柱折 地维绝 c.从“怒”看其战斗过程——激烈

(文中并没有写,但是从“怒”中,我们不难看出共工的心不甘,且造成了如此破坏性的后果,如此神勇,想想他与颛顼的争斗的激烈程度,自可不言而喻。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斗场景究竟是怎样的?可小组交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把握神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d.从“怒”看其人——你觉得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勇敢、豪气、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

2、再读感悟

在朗读时,应读出共工的那种心不甘,那种愤怒之情,那种地动山摇只势!a.自由读 b.指名读

3、我们从共工身上学到了什么?面对挫折、困难时,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呢?(挑战精神)

(五)主题思想探讨: 去掉神话色彩,还原本色。(即去掉文中的想象和夸张)这则神话故事实际反映了哪些内容? a.远古时期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b.先祖对自然界的巨变的认知。

主题思想:文章反映了远古部落间的斗争,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颇具挑战精神的共工形象,从神话角度向人们解释了天倾西北,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的原因。从侧面反映了远古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六)背一背。

(七)作业

六、说教学反思:

教者认为本节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时间把握的不够好,前松后紧。

2、教者精神状态欠佳,声音不够宏亮,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3、大部分学生学习热情较高,但仍有个别学生思想不集中,学习效果较差,教者应加强监控。

4、在指名学生背诵后,应再进行一次集体背诵,加深学生的理解。

下载《夸父追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夸父追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共工怒触不周山》导学稿

    《共工怒触不周山》导学稿 一、温故 背诵《夸父逐日》 二、知新 (一)、自主交流,赏评互补:(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学生反复读课文,当堂背诵课文。 (2)四人小组讨论、翻译,也可以互......

    共工怒触不周山[5篇范文]

    共工怒触不周山 第 周 班 学习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背课文。 2、理解、积累、掌握重点文言词汇及句子的意义。能通过想象,扩展文章省略的细节和场景,加深......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一、导入 1、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所以,神话作品通常具有超现实想象、......

    《共工怒触不周山》 原文和翻译

    《共工怒触不周山》 原文和翻译 原文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首......

    共工怒触不周山 备课好

    《共工怒触不周山》 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法指导: 六......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学案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学案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夸父逐日》选自: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它们都是 (体裁)。 2、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 ”,结果是:“ ” 二......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练习

    《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而触不周山》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xiexiebang推荐)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疏通文章,积累文言词语,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 精读文章,解读共工的挑战精神,赏析共工的悲剧英雄形象。 3、 了解神话特点,传承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