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下品德第六课我们的民风民俗
课题:
6、我们的民风民俗
教材分析:
本课由“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文娱活动”、“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三大部分构成,每部分有机相连,环环相扣。旨在了解节日来历和传统基础上,重点突出节日习俗和传统娱乐活动给人们带来的喜庆、团圆之情,促进身心健康,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娱乐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
学情分析:
过节是孩子们最盼望的事情,“热闹、好玩,有很多好吃的”恐怕是节日给孩子们最深刻的印象。但一年中具体有哪些节日,分别在什么时候,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孩子们却很难说清楚。节日中蕴含的文化,他们就更不了解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家乡民风民俗来历的基础上,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积极参与并设计本地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观察生活中存在的陈规陋习、迷信现象,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
情感与态度: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家乡民风民俗来历的基础上,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积极参与并设计本地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观察生活中存在的陈规陋习、迷信现象,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
情感与态度: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民风民俗的来历以及民俗活动。
教学难点:
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具准备:
1.春节来历的相关资料。
2.跳绳、毽子、陀螺等活动器材。
3.布置学生搜集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和传统的文娱活动方式。阅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表现节日喜庆的民乐,课件展示一组反映我国传统的民风民俗的画面。
2.同学们,伴随着优美的旋律,你们看到了什么?
3.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许多独特的习俗和文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亲近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提示课题)
(二)认识春节
1.你知道我们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2.哪个节日是最隆重的?(春节)
3.提起春节,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关于它的美丽传说、多彩活动、心情故事等感兴趣的内容。
4.现在请每个学习小组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探究,待会儿用说说、画画、演演等方式进行汇报。(给“美丽传说”组发相关阅读材料)
5.分组汇报。(1)美丽传说
A.春节也称过年,你知道哪些有关过年的传说呢? B.观看简短动画(有关年兽的传说)。
C.这些传说为过年增加了一些神秘的色彩,但是它们并不可信,你们知道经过考证的过年的起源吗?(讲述春节的来历)
D.由此可见,那时过年的目的何在?
E.三千年以来,过年逐渐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年复一年,中国人民经历着过年,每个人对过年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多彩活动、心情故事
A.说一说,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你最感兴趣的活动是什么?相机交流: ①你家贴上了什么春联?
②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春联,大声读一读,体会其中传达的情感。③你家年夜饭吃些什么?吃饺子象征着什么? ④你是怎么给亲朋好友拜年的?
B.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是啊,咱们中国的春节,不但热闹、喜庆,还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我们看一段录像,观察其中的主要民俗活动,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
C.(录像定格在扭秧歌上)鲜红的绸带舞出了每个人心中的幸福与祝愿。让我们也在欢快的音乐中跳起来吧!
D.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
①过年的日子里,除夕夜是大家最重视的,你家吃完年夜饭后干什么? ②除夕夜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现在请大家注意分析一份网上调查的数据《除夕之夜怎么过》,请你们发表看法。
(展示网上调查表《除夕之夜怎么过》,学生讨论。)③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哪一种形式?(看春节联欢晚会)
④1983年春节,中央电视台开始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多年来已经成为过年的一种新形式。全国人民除夕夜的文化大餐,它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请看一段晚会的录像。(播放《春节联欢晚会》片段。)
⑤到底春节联欢晚会发挥了什么作用?
(三)方式讨论
1.春节的活动是如此多姿多彩,那你知道,人们最希望的过年方式是什么吗?出示教材内容“猜猜看”,请学生自由竞猜。
2.师动情总结:合家团聚仍是人们过年的首选。(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可自由跟唱。)
3.引导学生读小故事《到外公外婆家过春节》,谈谈感受,并说说你在春
节期间是怎样表达对长辈、亲人真挚情感的。
(四)拓展延伸
1.正因为春节蕴涵着这么深厚的文化道德情感,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代代继承发扬。其实除了春节以外,中国还有许多传统节日。请同学们列举其他的传统节日,并说出主要民俗。
2.相机介绍
①端午节:节日来历、屈原简介、诵读诗歌。②中秋节:吟诵借月抒怀的诗句。„„
3.传统节日中倾注了中国人太多的情感,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课后请大家搜集、阅读相关内容,更深入地体会其中蕴含的魅力!(在《新春序曲》中结束本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过程与方法: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一些重大节日的风俗文化。情感与态度: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民俗。教学重点:
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
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
阅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
1.播放歌曲《大中国》,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出示56个民族的大照片)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知道有哪些民族?
3.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老师也找到一些,放在每小组的学习资料袋中。请大家认真地看看这些资料,待会儿展开一个小小的竞赛,好吗?
4.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你们能判断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并简要介绍这个民族的民风民俗吗?
(1)蒙古族,相机简介那达慕大会。
(2)傣族,相机观看“泼水节”录像片断;阅读《难忘的泼水节》,说说为什么我们的周总理已经六十多岁了,还要参加这样的活动呢?当警卫员要去用伞给他挡水时,他为什么不让?
(3)汉族,谈谈旗袍;说说我们中国还有哪些特有的服饰和工艺品,相机展示中国结和剪纸。
(4)彝族,相机交流火把节的传说。
5.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它们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6.小结:不同的民风民俗,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绚丽之花。
(二)亲身体验,感受传统文娱活动的乐趣。
1.我国的悠久历史还留下了许多相传很久的文化娱乐活动,你们看——(出示:风筝、陀螺、跳绳、毽子等。)
2.玩过这些游戏吗?谁能现场露一手? 3.观看录像:小小毽子花样多
4.阅读文章《踢毽子》,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毽子带来的快乐。5.你们还知道哪些传统文娱活动?(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相机观看舞龙灯、踩高跷等录像,并鼓励学生唱几句家乡流传的歌曲。)
(三)分析讨论,懂得继承和摒弃的必要。
1.中华民族的祖先留下的民风民俗很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但请大家冷静地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习俗都是健康有益的呢?小组讨论讨论,看看哪些是需要改革或者废除的?理由是什么?
2.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3.请中队委综合同学们的观点,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大家共同继承优良习俗,摒弃不良习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四)游戏活动
1.介绍民乐。先介绍乐器的特点及各部分的功能,然后给大家弹奏一曲。2.介绍民间游戏,讲述规则,为大家组织一次游戏。
3.民歌,先说什么意思,再为大家来一段,并选择几句给大家教一教。
(五)总结。
板书设计:
传统佳节民风民俗我们的民风民俗
传递亲情 传承文化 共同分享 6
第二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的民风民俗
我们的民风民俗
仪化一小金会元
【教材分析】
《我们的民风民俗》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第6课。它共有四方面的内容: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文娱活动、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本课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中绚丽多彩的传统节日生活是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各种节日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也定位在了解认识节日、习俗,体会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带来的乐趣。
【学情分析】
通过从二年级语文课的学习,以及学生十年左右的生活经历,对我国的传统节日已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为此,在进行本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勤于思考、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而对那些调查、归纳较强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养成争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各类学生通过本次活动,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3、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搜集整合信息、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感受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2、交流民风民俗调查表,感受我国丰富的民风民俗。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整理我国民风民俗的有关资料。
2、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完成“我喜爱的民风民俗调查表”;准备一两张春节中的照片。1
【教学过程】
一、春节叙话
第1个红包——欢庆祥和的节日
1、感受过大年的气氛(3分钟)
★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特别的礼物,瞧,这是什么?(学生答“红包”)喜欢吗?猜猜里面是什么?
★瞧,红包来了,(请一个学生点击打开)打开瞧瞧,是欢庆祥和的节日。
★看着这些热热闹闹的画面,你的小脑瓜中想到了那个节日?(指生答 春节)(板书 春节)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俗称“大年”。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传统佳节。
2、聊聊自个儿家过“春节”。(7分钟)
说到这儿,老师特别想知道,我们班同学家里是怎么过年的。能跟老师说说吗?(请3、4名学生聊春节)
点评语设计(聊天式)
★ 准备这么多东西啊,都是吃的!过年时就可以大饱口福,老师感觉都要流口水了!
★ 让鞭炮声和新年的钟声一起响起,这让老师想起了一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
★ 让我当回你的阿姨,让我瞧瞧怎么拜年的。
★ 张灯结彩,爆竹声声,全家团聚,其乐融融,多美好!
★ 神州大地,在这一天,无处不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春节真好,它能让你和最亲爱的人在一起。
3、说到这儿,你知道春节是怎么来的吗?据说还有个关于“年”的传说呢!(指生说年兽传说)那么历史上的春节究竟怎么来的呢?(点击课件,请一学生读)总结(点击课件,结合组图总结)
4、贴对联了,现在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想想它们贴在哪儿吗?(完成连线题)
5、人们最希望的过年方式(4分钟)
过年的习俗五花八门,那人们最希望的过年方式是什么呢?(点击课件,出示标题)2003年2月,南京组织了一次民意调查,请嘉宾选择自己希望的过年方式。A
BCD猜猜哪种方式全票通过。
你有没有猜对呢?让我们来看今天的第二份红包。
第2个红包——来自家的深情呼唤
6、观看《回家过年》视频
是啊,鞭炮声声,笑语阵阵,春节,散发着回家的温暖,春节,洋溢着亲情的芳香,春节,让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也许,正是因为这份亲情,春节的年味才这么浓郁吧!(板书 亲情)
二、民俗交流(18分钟)
过渡:除了春节,我们中国还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呢,你知道吗?
1、考考你(点击课件)会连线吗?
2、在这些节日里,我们可以看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风民俗,同学们课前做了调查,下面我们来分享大家的调查成果吧!
3、教师的补充(补充同学未说的,结合课件)
元宵节精巧多彩的灯会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当然还有其他活动,如踩高跷、扭秧歌、划旱船等等,可谓是热闹非凡,异彩纷呈。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也是一个节气,适逢大地回春,草木飘香,正是踏青郊游的好时光,我们也在这一天扫墓祭祖,以此来表达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与崇敬之情,表达对已故亲人的绵绵思念之情。
中秋节是一个浪漫、充满诗意的节日,更是一个满载着浓浓乡情的日子。“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啊!
重阳节也叫老人节、老年节。节日里,人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饮菊花酒,遍插茱萸,王维有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端午节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节日,而吃粽子和赛龙舟的风俗却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生,表达了老百姓对他的民族气节的钦佩和赞颂。悠悠端午节,浓浓民族情!民风民俗中,我们也能看到炽热的民族情怀!
(板书 民族情)
三、课堂延伸(4分钟)
第3个红包——少数民族的节日邀请函
1、了解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
★ 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刚才分享的大都是我们汉族的民风民俗,那么少数民族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来看今天的第三封红包,(打开红包)这是少数民族给你的邀请函哦。他们想邀请你去共度哪个节日呀?
第4个红包——中国人的骄傲
2、话说“漂洋过海”的中国节。
过渡: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我们中国的民风民俗成了世界的文化瑰宝,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爱上了中国的节日——
★ 讨论看图后的感受。
总结: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走向国际!希望在做的每位学生都能更多的去了解我们中国的民俗文化!
四、实践作业(1分钟)
★(出示作业)
继续调查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相信有了这次的调查分享,下节课定会有更多的精彩等着大家。
板书设计:我们的民风民俗
亲情民族情中国情
第三篇:我们的民风民俗
《我们的民风民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定安一小王华英
[教材分析] 《我们的民风民俗》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第6课。它共有三方面的内容: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文娱活动、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本课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中绚丽多彩的传统节日生活是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各种节日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也定位在了解认识节日、习俗,体会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带来的乐趣。其中“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中介绍的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也都与种种节日联系在一起,因此把这块内容与第一块的“传统节日”重组整合在一起,安排在第一课时完成,第二块的内容“传统的文娱活动”活动性比较强,安排在第二课时。在此谈谈第一课时的设想。
[设计理念]
(一)在生活中建构
“教育即生活”。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
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节日是学生所熟悉和喜爱的,因此设计学生搜一搜资料、聊一聊家乡过节时的风俗,用自己的感知来体会我国的传统节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在活动中生成
现在的学生在品德方面存在一种不好的现象——认知与行为脱节,这与以前说教式的品德课型不无关系。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本课时运用教材,就设计了两次活动:加入角色,表演家里是怎样过年的;制作课件,猜测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和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过年的热闹场面)
教师:锣鼓声声,笑语阵阵,这让你想起了什么?(过年)过年时有些什么热闹情景呢?
【通过课件创设的情境把学生带到过年欢乐的气氛中,使过年时的种种情景一个个重现在学生脑中,为畅谈第一个也是最盛大的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走进春节
1、说到过年,同学们个个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过年就是春节,它是我们国家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你知道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吗?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来说说,教师引导补充。
2、师引:很多外国朋友对我们的春节也具有浓厚的兴趣呢!前不久,老师在互联网上认识了一位外国的小朋友迈克,他就特别想知道我们中国小朋友是怎样过年的,(出示课件:过年前会准备些什么?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年初一怎样给长辈拜年?讲一讲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春节。)咱们选一个给他讲讲吧。
3、活动:四人小组中一人扮演迈克,向其他的一个或几个询问,其他人作为中国小朋友给他做介绍。还可以加些动作演演。
4、全班交流:老师扮迈克,各组派代表来给迈克介绍。
【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能按照自己的性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教师创设向外国小朋友迈克介绍中国小朋友是怎样过年的这样一个情境,使学生乐于表达并且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把喜闻乐见的春节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都作了交流。很好的地补充了教材。】
4、同学们的春节真是过得丰富多彩。每一年我们都是这样开开
心心、热热闹闹过的。我们的社会发展到现在,过年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也有了一些改变。2003年2月南京市举行了一次市民论坛,在论坛上大家谈到了“春节想怎么过”的话题,嘉宾们的想法五花八门,有想出去旅游的,有想在家里舒舒服服睡一觉的,有想和亲人团聚的,有想痛痛快快玩几天的„„(课件出示几种选择)这时,主持人让嘉宾举手表决选一个最希望过的方式,结果有一种过年方式获得了全票通过。猜一猜是哪一种?为什么?(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
小结: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注重亲情、崇尚团圆的民族,不管身处何方,背井离乡的游子们都会在春节回到亲人身边共渡佳节。
【课程是灵活的,开放的生态系统。学生的猜测会不同,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袒露了不同的心声,但崇尚亲情、崇尚团圆早已在每一个炎黄子孙身上刻下了烙印,学生的回答尽管角度不同,但论述过程中浓浓的中国情已在课堂洋溢。】
三、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1、人称文明古国的中华民族世代相传下来的传统节日,除了春节,还有不少呢!你能说出我国的其他传统节日吗?(出示: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小结:这些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
2、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习俗。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我们就以这些为话题来聊一聊吧,可以从节日的时间、吃的、活动、传说或故事几方面来聊。
Δ清明:学生交流(时间、活动、传说),教师引导说出:
1、清
明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民间有踏青(也就是游山)的习俗,你能说说清明游山时的心情或看到的风景吗?
2、都给谁扫墓呢?课件随机出示“给烈士扫墓”的图片。
Δ端午:学生交流(时间、吃的、活动、传说或故事),教师引导:
1、端午节还有什么习俗呢?(赛龙舟)你们参加过赛龙舟活动吗?老师拍了一段录象,我们来亲临一下那热闹的场面。(播放一段赛龙舟的视频。)
2、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的来历。
教师小结: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
Δ 中秋节:学生交流(时间、吃的、活动、传说或故事),教师随机补充:
1、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学生说中秋节也有团圆的习俗,2、中秋又称“团圆节”。你们看:(出示图片)皓月当空,月光如水,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吃着月饼,赏着明月,多温馨啊!)
Δ重阳节:学生交流(时间,登高、吃重阳糕、敬老的习俗,传说故事),教师补充:
1、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重阳佳节的活动可丰富了,除了有登高、吃重阳糕外,还有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等。有一位诗人还写过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重阳节也是“老人节”。同学们在这天要多为身边的老人做些事,送上一份诚挚的祝福,让他们感到温暖,感到幸福。
Δ 元宵:学生交流(时间、吃食、活动、传说或故事),教师补充介绍: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学生说元宵节有看灯会、猜灯谜的习俗。教师讲每到元宵节,梅州也常会举办这样的活动。人山人海的场面可谓热闹非凡。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把课堂敞开,让学生把课本以外的学习资源引进课堂。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培养了学生利用多渠道搜集信息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四、了解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
过渡:我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不同的民族都有它们特有的节日与风俗,各地区少数民族的节日可有趣呢。
1、出示课件中庆祝节日的图片,猜是哪个民族?在庆祝什么节日?
(1)猜出是傣族的泼水节后,教师请学生介绍对泼水节的了解。
问:你们知道泼水节的水代表着什么吗?(代表吉祥、幸福和健康)所以谁被泼得越多越预示着新年的好运。
(2)火把节。课件出示:“告诉你”,指名读:在节日里,彝族人民云集在一起,举行火把节。人们会开展斗牛、赛马、斗鸡、斗羊、赛歌、选美、摔跤、达体舞比赛等庆祝活动。
【教师通过钻研教材,引进相关资料“火把节”,补充课本中的空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彝族人民的节日。】
(3)看“那达慕大会”中的摔跤、骑马、射箭比赛的图片,请学生猜测。教师介绍: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目,在每年七、八月举行。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它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运用看图猜测的方式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把教材上呈现的三段内容重新调整为由易到难的顺序,泼水节和火把节的图片一目了然,第三幅图学生可能猜不到“那达慕大会”,教师适时地向学生作一些介绍,学生会感到更有意思。】
2、你还知道少数民族的其它节日或风俗活动吗?它们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旗袍、中国结、窗花等一些形象的图片)
小结: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绚丽之花。
【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道奇葩。教师带领学生了解教材上的那达慕大会、火把节和泼水节后,由学生来介绍所了解的民俗活动,学生饶有兴味地说着,兴趣盎然地感受着我国丰富的民俗人情。】
五、课堂总结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960万平方公里的
土地上处处绽放着不同的文化之花。课后继续去查阅资料吧,你们可以登陆网站“国家文化网”“中国民俗网”。一定会让你们大开眼界的。
第四篇:我们的民风民俗教案
《我们的民风民俗》教案
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 张明珠
[教材分析] 《我们的民风民俗》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第6课。它共有四方面的内容: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文娱活动、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本课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中绚丽多彩的传统节日生活是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各种节日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也定位在了解认识节日、习俗,体会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带来的乐趣。其中“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中介绍的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也都与种种节日联系在一起,因此把这块内容与第一块的“传统节日”重组整合在一起,安排在第一课时完成,第二块的内容“传统的文娱活动”活动性比较强,安排在第二课时。在此谈谈第一课时的设想。
[学情分析] 通过从二年级语文课的学习,以及学生十年左右的生活经历,对我国的传统节日已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为此,在进行本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我们的民风民俗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勤与思考、学习查找资料,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而对那些调查、归纳较强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养成争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各类学生通过本次活动,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了解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4、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元宵等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感受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2、简略了解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感受我国丰富的民风民俗。
3、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有关我国民风民俗的网站。
2、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录像:过年的热闹场面
2、谈话:锣鼓声声,笑语阵阵,这让你想起了什么?过年时有哪些热闹的情景呢?
二、体验活动、师生互动
活动一:向外国小朋友介绍春节。
1、交流春节的来历:说到过年,同学们个个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过年就是春节,它是我们国家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你知道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吗?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来说说,教师引导补充。
2、准备活动:很多外国朋友对我们的春节也具有浓厚的兴趣呢!前不久,老师在互联网上认识了一位外国的小朋友迈克,他就特别想知道我们中国小朋友是怎样过年的,(点击“春节”:过年前会准备些什么?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年初一怎样给长辈拜年?讲一讲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春节。)咱们选一个给他讲讲吧。
3、活动互动:四人小组中一人扮演迈克,向其他的一个或几个询问,其他人作为中国小朋友给他做介绍。介绍时可以加些动作演演,可以自己操作有关春节的动画进行介绍。
4、全班交流:老师扮迈克,各组派代表来给迈克介绍。
5、谈过年的方式:同学们的春节真是过得丰富多彩。每一年我们都是这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过的。我们的社会发展到现在,过年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也有了一些改变。2003年2月南京市举行了一次市民论坛,在论坛上大家谈到了“春节想怎么过”的话题,大家的想法五花八门,(点击:“我要投票”,出示几种选择)。
6、选择:现在我们也来选择一个自己最希望的方式,请按下你选择的序号。
7、显示统计结果:老师宣布我们小朋友的选择结果:外出旅游()个,在家休息()个,抓紧时间学习补课()个,和亲人团聚()个。
8、猜测南京的调查结果:这是我们的想法,当时在南京的调查结果呢?有一种过年方式获得了全票通过。猜一猜是哪一种?为什么?(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
9、小结: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注重亲情、崇尚团圆的民族,不管身处何方,背井离乡的游子们都会在春节回到亲人身边共渡佳节。
活动二:向外国小朋友介绍其他主要的节日。
1、交流:人称文明古国的中华民族世代相传下来的传统节日,除了春节,还有不少呢!你能说出我国其他一些主要的传统节日吗?(出示: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2、小结:这些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
3、准备活动: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习俗。外国小朋友迈克可感兴趣了,急着要我一个一个地告诉他,那我们就从不同节日的时间、吃的、活动、传说或故事几方面来向他介绍吧。为了让大家向迈克介绍时更清晰更详尽,老师把有关的主要内容都放在这个网站上,我们分成五组查看,然后每组选择一个节日准备向迈克介绍。
4、分组查看资料,师生一起商定每组介绍的节日。
5、分组练习介绍,选好代表。
6、每组派一名代表,随机点击网站有关内容,向全班交流。
Δ 清明:
小结:清明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真是踏青的好时节,同时也不能忘了我们的祖辈和那些流血牺牲的烈士们!
Δ 端午:
小结: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
Δ 中秋节 : 小结:中秋又称“团圆节”。皓月当空,月光如水,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吃着月饼,赏着明月,多温馨啊!
Δ 重阳节:
小结:关于有首诗非常有名,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见自古中国人就注重亲情,节日就盼着团圆。
重阳节也是“老人节”。同学们在这天要多为身边的老人做些事,送上一份诚挚的祝福,让他们感到温暖,感到幸福。
Δ 元宵:这碗中的一个个元宵,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7、小结:迈克听了介绍会有什么感想呢?
老师也很有感想,无论是最隆重的春节,还是春节过后的元宵,还是春夏之际的清明、端午,还是处于秋季的中秋和重阳,每一个节日,世世代代的人们都是那么地注重家人团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真是一个崇尚团圆的民族啊!
活动三:过一回少数民族的节日。
1、交流:我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不同的民族都有它们特有的节日与风俗,各地区少数民族的节日可有趣呢。
2、猜一猜:出示“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图片,猜猜是哪个民族?在庆祝什么节日?
3、送礼物:有关这三个节日,老师有一份惊喜送给大家!我们还是分组一起来分享这份惊喜。
4、分组看有关这三个节日的三段录像。
5、准备活动:老师准备了一部分有关这三个节日的服饰、装饰品等东西,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节日的气氛吧。
6、分组穿戴好,一组一组上台,请其他组猜测:是什么民族,准备过什么节日?
7、小结:少数民族的节日可真有趣呀!少数民族的节日还有许多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8、查找资料,学生交流。
9、小结: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绚丽之花。活动四:小导游介绍我们苏州的民风民俗。
1、查找:通过活动我们了解祖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了解了少数民族特有的民风民俗,那么做了一个苏州人,你了解我们苏州有哪些民风民俗吗?我们可以问问我们身边的老人,也可以直接上网查询一下。现在我们就来查找吧!
2、活动:现在请我们的小导游来介绍你一个苏州的民风民俗吧!
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绽放着不同的文化之花。课后继续去查阅资料吧,你们可以登陆网站“国家文化网”“中国民俗网”“苏州旅游网”,一定会让你们大开眼界的。
大家也可以在需要某些资料的时候,进入“google”“百度”等搜索网站,让你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好的材料,让你收获更多惊喜!
[教学媒体运用的说明]
一、第一级界面:
1、网站主界面左边列出了本课的五项主要内容:“传统节日”、“少数民族节日”、“苏州的民风民俗”、“我要投票”、“相关链接”的文字标志。
2、网站主界面右边是一张有关春节习俗的图片。
二、第二级界面:
1、点击主界面右边的春节图片,可以看到一段热闹的“过春节”的录像。
2、点击“传统节日”,界面显示“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元宵”等六个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的图片。
3、点击“少数民族节日”,界面显示“泼水节”、“火把节”、“那达慕大会”和“其他少数民族节日”等四大板块的图片。
4、点击“苏州的民风民俗”,界面显示“轧神仙”、“天贶节”、“吃雷斋素”等苏州的民风民俗图片及文字资料
5、点击“我要投票”,界面显示一个选择题:
春节时,我最希望:(1)外出旅游();(2)在家休息();(3)抓紧时间学习补课();(4)和亲人团聚()。
6、学生点击进行选择,网站系统及时统计,显示统计结果:
外出旅游()个,在家休息()个,抓紧时间学习补课()个,和亲人团聚()个。
7、点击“相关链接”,界面显示“国家文化网”、“中国民俗网”、“苏州旅游网”、“google”四个小图标。
三、第三级界面
1、分别点击“春节”、“元宵”、“ 清明”、“ 端午”、“中秋”、“重阳”等,界面分别显示各传统节日的各种习俗的图片或falss.2、分别点击“泼水节”、“火把节”、“那达慕大会”,界面分别显示三段庆祝活动的录像;点击“其他少数民族节日”,界面显示各种少数民族的节日图片。
3、分别点击“国家文化网”、“中国民俗网”、“苏州民俗网”、“google”四个小图标,界面会进入相关的网站,可以查询了解更多更具体的民风民俗。
四、说明
1、鉴于四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课堂上有限的时间,网站以生动活泼的录像、图片为主,辅以简洁的文字加以说明。
2、我们的民风民俗很多,范围很广,包括各类风俗的来历、传说等。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我在网站中只截取了一部分,以发挥媒体为课堂服务的宗旨,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更多更广泛的内容让孩子在课后根据相关链接和搜索网站自主探索研究、搜集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课教学用一段热热闹闹的过年的录像导入,通过创设的情境把学生带到过年欢乐的气氛中,使过年时的种种情景一个个重现在学生脑中,为畅谈第一个也是最盛大的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体验活动、师生互动
接着,我设计了四次活动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我国的民风民俗。活动一:向外国小朋友介绍春节。
1、在为本课设计的网站三级界面中详细而简明地罗列了“春节”的各种民风民俗,让学生在自己课前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有了更全面更生动地了解,也让学生在“向外国小朋友介绍春节”的活动中有依据,介绍时更生动、更吸引人,课堂上更具实效性。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能按照自己的性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教师创设向外国小朋友迈克介绍中国小朋友是怎样过年的这样一个情境,使学生乐于表达并且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把喜闻乐见的春节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都作了交流。很好的地补充了教材。
2、在活动一中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希望的过年方式的小活动,通过网站的系统及时统计出结果。如果使用原来的手工操作,教师得发选票、学生填表、再收集起来、再一张张统计,要花费很多课堂上很多时间,课堂效率就低了。现在可以依靠网络的优势,孩子按一下键,很快就可以统计出结果,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而后又猜测了南京的调查结果,学生的猜测会不同,但我不是一定要有各规定,只是让学生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袒露了不同的心声,也明白崇尚亲情、崇尚团圆早已在每一个炎黄子孙身上刻下了烙印。所以学生的回答尽管角度不同,但论述过程中浓浓的中国情已在课堂洋溢。
活动二:向外国小朋友介绍其他主要的节日。
点击“传统节日”,网站二级界面会详细而简明地显示“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元宵”等六个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的图片,让学生借助资料,向外国小朋友介绍其他主要的节日。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把课堂敞开,让学生把课本以外的学习资源引进课堂。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培养了学生利用多渠道搜集信息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活动三:过一回少数民族的节日。
活动中我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民族,在庆祝什么节日;又通过送礼物组织学生观看有关这三个节日的三段录像;准备了一部分有关这三个节日的服饰、装饰品等东西,请学生分组穿戴好,请其他组猜测是什么民族,准备过什么节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一下这节日的气氛。
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道奇葩。教师带领学生了解教材上的那达慕大会、火把节和泼水节后,由学生穿戴好真切体验一回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学生饶有兴味地说着演着,兴趣盎然地感受着我国丰富的民俗人情。
活动四:小导游介绍我们苏州的民风民俗。
通过活动我们了解祖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了解了少数民族特有的民风民俗,但做了一个苏州人,学生未必了解我们苏州的民风民俗。我建议学生问问身边的老人,在课堂上直接上网查询一下。然后,请我们的小导游来介绍一个苏州的民风民俗。家乡的民风民俗非常有意思,但现在的孩子了解得并不多。教师带领孩子由书本走向生活,从了解祖国的民俗活动到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并通过小导游介绍我们苏州的民风民俗的活动,来培养学生以开放的心怀认识、重视、接纳家乡的民风民俗,进而身体力行地传承这一活化文化。
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课堂总结中,我引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学习从他人的经验中查找搜集自己所需信息,不仅学习“国家文化网”“中国民俗网”“苏州民俗网”来查找本课内容,并推广到从“google”、“百度”等搜索网站来查找自己日常学习、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四、几点其他思考
品德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并不仅止于我们日常所见的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这只是一方面的运用,其实,这两个学科的整合,还在于学生能通过信息技术,搜集自己所需的资料、信息,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有了以下思考:
(一)提高教师和学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工欲善,必先利其器”,要想是信息技术在品德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起到真正有益的作用,“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流畅”,教师和学生必须掌握一些必备的现代信息技术。因此,我很重视自身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学习分类查找录像、图片,并筛选适合上课使用的内容。然后参与网站的制作,熟悉流程和使用方法。其次,指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习和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并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信息收集、整理,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二)充分体现网络技术的优势
有时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对某些知识、某些问题的认识不足,也很难了解详细。在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在网上寻找自己所需的内容。因为因特网是包罗万象的,只要方法得当,学生就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空间也就不是问题了。比如,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孩子了解较少,就可以通过上网查询等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社会知识的同时,培养了收集、运用、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有效地优化了教学设计,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的高效整合。
(三)在活动中生成
课程标准强调,参与社会,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的能力。本课时运用教材,我就设计了四次活动:活动一:向外国小朋友介绍春节;活动二:向外国小朋友介绍其他主要的节日;活动三:过一回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四:小导游介绍我们苏州的民风民俗。陶行知说过:非得给学生机会训练其道德行为不可。讲故事,模拟表演,一定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它符合道德行为必须加以训练的规律!这样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以正确的价值观科学地引导儿童,必定会指导儿童在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总之,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整合,就应该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学科的教学时间里整合,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又借助学科载体学习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学习问题。
第五篇:四下品德复习题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1、世界上不同的地区、民族的人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
2、不同的职业有自己专用的服饰。
3、我们应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服饰。
4、中华民族的旗袍,大和民族的和服、阿拉伯民族的长袍、苏格兰民族的方格裙都有其民族的独特性,这些服饰使我们的民族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5、人们喜欢用红色、黄色表示喜庆、以白色象征纯洁,以黑色象征庄重。
6、圣诞节、开斋节、春节、狂欢节都是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传统节日。
7、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从1993年起,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8、澳大利亚的帆船节,西班牙的斗牛节,非洲土著人的狂欢节,日本的男孩节由于规模大,是世界上很有名的现代节日。
9、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
10、世界上的人类,根据他们的肤色、毛发、眼睛等外表特征,可以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11、不同民族的人民没有优劣之分,各人种之间都是平等的。
12、周恩来是黄色人种,贝多芬、爱因斯坦是白色人种,乔丹是黑色人种。他们都是不同人种的杰出代表。
13、中国的万里长城,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古罗马的角斗场,古代非洲精美的任务雕像都是世界著名的建筑物,艺术品,已成为世界人民共同宝贵的文化遗产。
14、中国的甲骨文,古代西亚人的楔形文字,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15、世界上大约有2000多种语言文字,现在常用的有100多种,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其中英语使用的范围最广,汉语使用的人数最多。
16、世界语是一种国际辅助语,他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创造的。
17、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西北部和南美部分地区;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亚洲部分地区、北美及南美部分地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及南美部分地区。
18、云南位于我国的西南部,生活着我国绝大部分民族,是我国多民族的缩影。
19、云南居住着25个少数民族,其中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省所特有,是去全国特有民族最多的省。20、苗族的吊脚楼,傣族的竹楼、曼飞龙塔,白族的崇圣寺三塔是云南少数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建筑。
21、每年四月中旬是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农历六月廿四到廿六这三天,是彝族人民的火把节,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是壮族人们的歌节。
22、我国人口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壮族,聚居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是云南,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
23、到2000年年底我国超过百万的少数民族已达到18个,它们分别是:壮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白族、土家族、苗族、傣族、彝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东部山地;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省;高山族集中分布在台湾省。
24、西藏自治区位于祖国的西部,首府是拉萨,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
25、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的北部,首府是呼和浩特,蒙古族被成为马背上的民族,以能骑,善射和身体强壮而闻名。蒙古族的传统居室是蒙古包。
26、每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骑马、射箭、摔跤等多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
27、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南部,首府是南宁,那里旅游资源丰富。
28、壮族人民能歌善舞,壮族的铜鼓舞、扁担舞、稻草舞和板鞋舞节奏鲜明,舞步雄健。
29、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北部,首府四乌鲁木齐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30、维吾尔族最讲究的主食是抓饭,葡萄沟是新疆葡萄的著名产地。
31、宁夏回族自治区居住着回族、汉族、蒙古族、满族等民族,其中回族约占三分之一,首府是银川,回族同胞多信奉伊斯兰教,它们是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散居于全国各地。
32、我国共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分别是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分布着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和壮族,它们都是我国较大的少数民族。
33、我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4、我国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35、我们应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
36、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
37、吴承恩的西游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
38、汉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39、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族的绘画、建筑等艺术举世闻名。40、阿诗玛是彝族人民创作的长诗,已被拍成电影。
41、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传统乐器,春节是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42、藏族人的传统服饰为藏袍,满族女性的服饰为立领旗袍,蒙古族的服饰为蒙古袍,维吾尔族的服饰代表为四棱花帽,回族的服饰为小白帽和小黑帽,朝鲜族的服饰为长裙。
43、我的家乡有税务局、公安局、民政局、图书馆、行政中心、客运中心等服务机构,这些服务机构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44、为了保障弱势群体享受到社会的关怀,家乡设立了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妇联等机构。
45、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46、奉献家乡,回报社会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47、税收是国家一切公共事业的经费来源。司法机关的存在维护了良好的社会秩序。
48、现代交通运输工具主要以汽车、火车、轮船、客运飞机、地铁为主。
49、交通泛指各种运输事业。不同地方的地形和环境,会有不同的交通方式。50、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为连接千山万水和千家万户提供了便利。
51、家乡交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外出办事、旅游和参观。
52、各行各业的形成与发展给家乡的巨变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53、在家乡各行各业劳动的人们都是家乡财富的创造者。
54、行业的形成于地方的资源条件和历史传统有很大关系。
55、浙江遂昌是黑陶的故乡。
56、时代的发展与环境的变化,家乡涌现出许多新兴行业。
57、任何产品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感谢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58、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其良好的环境和一流的服务,吸引了各地企业纷纷前来考察和投资,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现代化建设。
59、上海是全国唯一拥有2个国际机场的城市,同时还拥有3个火车客运站,3个国内国际轮船码头,3000多条马路,1200多条公交运营线路,以进入陆地、水上、空中立体组合的时代。
60、家乡是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地方,家乡的故事记录着家乡的过去,通过它们可以了解家乡的历史。61、首都北京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古城。62、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63、京杭大运河是我国著名的大运河,全长175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64、位于江苏省的苏州园林,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65、精彩的社区生活能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为社区居民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66、老年人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光和热,他们应该得到良好的照顾。
67、每年的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5月4日是中国青年节,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68、社区是我们的家园,邻里和睦是建设文明社区的必要条件。
69、与邻里相处,要做到互相帮助,互相谦让,有了矛盾,要互相谅解。70、邻里之间要有安静的环境,不打扰别人的学习和休息。71、社区邻里间的和睦相处离不开居委会的工作。
72、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社区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群众性组织。
73、社区里的图书馆、康复中心、超市、学校、银行、饭店、草坪等都是公用设施,他给社区居民的工作,生活提供服务,我们都应爱护他们。
74、社区公共设施与社区成员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协调好社区所属学校,社区内其他单位与社区之间的关系。
75、我们是社区的小主人,应自觉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关心社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