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作品创作手记-许定邦

时间:2019-05-14 04:4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毕业作品创作手记-许定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毕业作品创作手记-许定邦》。

第一篇:毕业作品创作手记-许定邦

东 莞 理 工 学 院

本 科 毕 业 作 品

毕业作品题目:抗战历史纪录片《英魂铸远征》

学生姓名:许定邦

号:201142308235 院

系:文学院

专业班级:2011级广播电视新闻学2班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杨金山

讲师 起止时间:2014年3月 — 2015年5月

目录

一、作品简介........................................................3

二、创作手记........................................................5

三、结语...........................................................12

四、参考文献.......................................................13

五、致谢...........................................................14

六、《英魂铸远征》创作文稿..........................................15

一、作品简介

a)作品类型 纪录片

b)作品名称 《英魂铸远征》

c)片长 100分钟

d)内容介绍

影片通过滇印缅抗战史研究专家李正的讲述,结合多位远征军老兵及家属的口述,客观重现了中国远征军的抗战历史,整个片子结合老兵的个人故事和客观的历史背景,展现了作为中国抗战中最伟大的神话——中国远征军的抗战历史和时代背景。

影片实地取景于中国远征军当年集结、征战和反攻作战过的腾冲、松山、龙陵、昆明等几地,辅之以历史资料片段,记录了从1938年修筑滇缅公路到1945年远征军芒友会师期间长达8年的抗战历史,从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下展现了:中国远征军这支在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抗战“输血线”滇缅公路而出征滇缅印,抗击日军的英雄部队的历史事迹,刻画了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悲壮和辉煌。

e)编导阐述

本纪录片的创作重点在于对宏观历史背景和细节的把握和掌控,纪录片长达100分钟,因此结构的合理和叙事的流畅异常重要。

首先,作为一部历史纪录片,需要秉持严谨的史学精神,《英魂铸远征》更是作为一部抗战题材、一部国民党老兵题材的纪录片,有着更加敏感的历史争议,因此我们的片子需要抛开意识形态和客观个人情感的喜恶,客 观真实的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因此我们选择的重点采访对象是研究滇印缅抗战史30余年的抗战史学家李正,而不是单纯地只采访远征军抗战老兵,毕竟老兵的口述史是片面的,夹杂个人情感的,有了史学家的讲述,我们在对老兵的口述内容就有了一个基本的去伪存真的分辨能力,在整个宏观历史的掌控和个人历史与宏观历史的关系转换方面,就更得心应手了。

其次是叙事的流畅,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在后期制作时,这考验我们的撰稿能力和信息检索的能力,要将割裂开来的老兵个人口述史整合在一部片子里,同时因为我们缺乏对相关历史细节的研究,以及团队拍摄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并不能将整个中国远征军的历史细节都完完全全展现出来,这也让我们在制作期间焦头烂额,因此我们必须有所取舍,最终我们以“展现大历史,涉及小细节”的原则进行制作,以编年史的方式讲述影片,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时间以史学家的串联为主,辅以字幕,展现大背景,事件以老兵口述为主,辅以历史资料图片和影像,刻画小细节,整个片子也就成功攻克了叙事的难题。

最后就是结构的合理,整部纪录片我们大致将其分为了三大板块:第一次远征、筹备反攻和第二次远征。但因为我们在纪录片拍摄的筹备前期对历史的了解甚少,导致片子拍摄完成之后,进入后期制作的时候,我们才发现结构严重的不合理,第一部分“第一次远征”叙事节奏较缓慢,时间拖得比较长,采访的人物也较为单一;第二部分“筹备反攻”和第三部分“第二次远征”,采访的人物较为丰富,但在许多内容上都大同小异,好几个老兵就同一事件反复地重复讲述,因此也就出现了内容冗长的结果,导致了片子结构不合理,“头轻脚重”。在指导老师杨老师的建议下,我们重新甄别、研究相关的历史背景,将结构打乱之后重新进行文稿的创作和修改,并在剪辑过程中尽可能地摒弃那些与主体大历史无关或关系不大的素材,对片中的场景和段落等局部进行了处理,将各部分结构安排得匀称、整齐而有序,在各个局部历史的讲述之间,联系整个二战的国际形势,配以过渡性文稿字幕和空镜头板块,使片中板块能够紧密关联并能够相互依赖、彼此照应。

二、创作手记

《英魂铸远征》从2014年3月份计划拍摄、提出拍摄想法到2015年5月后期制作完成,一共历经了14个月,其中前期准备1个月,拍摄3个月,文稿创作4个月,后期制作4个月,完善和修改2个月。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我主要担任编导和摄像的工作。

1、选题:

我们团队在大二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解、接触抗战老兵这个题材的纪录片,通过初步的尝试拍摄,我们已经有了《老兵的守望》和《老兵刘兴煌》两部作品,并开始走进老兵这个群体,了解了老兵的生存现状,对教科书以外的抗战史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也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源,同时,经过大三《纪录片研究与实践》课程的学习,我们在理论层面上对纪录片的创作也有了一个初步的探究,因为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和允许,我们开始计划进行毕业作品的创作。毕业作品不能马虎了事,因此我们在选题上异常谨慎,我们有考虑过纪录片题材以老兵个人的经历和生活为主,对一位如今出家当和尚,曾经参加过常德会战的老兵进行采访,但后来得知凤凰卫视曾经做过关于这位老兵的专题片,我们在观看后决定舍弃这个选题,原因是凤凰卫视制作的那个片子内容已经足够丰富,人物采访信息的挖掘也十分充足,加之也产生了较强烈的社会反响,留给我们可操纵的空间已经太小,所以我们决定舍弃。然后我们在相关专家和志愿者的推荐下,开始关注衡阳保卫战,也联系了4位老兵,对相关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中国军队正面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纵观整个中国抗日史,这一仗持续之弥久、战斗之惨烈、影响之深远,中国战场所有的城市防卫战没有哪一仗可与堪比。这样的历史地位让我们充满兴趣,但后来了解到,4位参加过衡阳保卫战的老兵中,有两位是赶去支援的援军。这就让我们为难了,因为这涉及到史学界的一些争议,目前史学家得到广泛认可的观点是,参加衡阳保卫战的国民革命军第10军是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血战47天,而只有少部分人认为是有援军赶到的。这就让我们为难了,毕竟我们对相关历史了解甚少,涉及这类历史争议的问题我们显然还不能完全把握,既然涉及争议,就一定要让两种观点在片中 进行交锋,涉及的采访对象就成为了一个难题,而如果无法将两种观点强有力地进行交锋,片子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最终我们放弃了这个选题。最终,中国远征军的相关历史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通过远征军雕塑群创作者李春华老师的介绍,我们开始翻阅远征军的资料,因而了解到,中国远征军是1942-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滇缅公路和重新打通援华抗战物资“生命线”而出征滇缅印、抗击日本的英雄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中国军人在滇缅印战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征战的彻底胜利,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对亚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作为这样一支被称为“中国抗战最伟大的神话”的军队,其相关历史却少有人知道。同时这个选题的宏观性非常具有挑战意义,虽然也被其他媒体拍摄过,但其实并没有以平民化的视角去展开记录,并不是以老兵为主题的纪录片,以老兵为主题对历史进行记录这样的形式还是很有操作空间的,因此我们决定以远征军历史纪录片作为我们的选题。

2、拍摄准备:

确定了选题之后,我们开始对选题作深入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主题、表现方式及基本结构方面进行讨论,制定拍摄提纲。纪录片的主题代表了创作者的价值观和被记录对象的价值观,在这一方面,我们团队很快达成了共识,因为有了团队前两部纪录片创作的经验,我们将主题确立为“展现历史其本身的历史价值,以历史烘托主题,展现远征军宏观历史和组成宏观历史的个人历史。”这一点,我们的指导老师杨金山老师也是支持的,他和我们说过,我们所拍摄的纪录片其历史价值就是纪录片的根本所在。主题确定好之后,就是纪录片的表现形式,纪录片表现形式分为旁观式和介入式。我们的创作作为历史纪录片,以口述历史的形式为主,这需要秉持严谨的史学精神,需要抛开意识形态和客观个人情感的喜恶,客观真实的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因此,旁观式更符合我们的预想,也更易操作,因此我们选择了以旁观式做为我们的表现方式。在基本结构的讨论方面,因为我们并没有机会对云南拍摄地点和人物进行踩点和熟悉,只能通 过单方面的介绍,所以在前期讨论时,我们并没有想象到最后片子会成为一个什么样子,所以在结构方面的准备严重不足,这也对我们后期拍摄和制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当时我们是本着先去拍摄,拍完回来再看怎么布局,怎么剪辑。最后,在所有的前期准备工作就绪以后,我们进行了角色的分工,本人负责导演、采访和拍摄的工作,春梅负责拍摄、剪辑和美术的工作,婉聪负责拍摄、文稿和资料搜集的工作,林絮负责文稿、剪辑和配乐的工作。

3、拍摄:

我们拍摄的第一站,来到了云南龙陵,在龙陵的拍摄有条不紊,画面的拍摄以采访为主,辅以空镜头,采访机位分为主机位和副机位,主机位主要由我负责操作,因为老兵是作为一个令人尊敬,具有英雄光环的群体,所以我选择以小角度仰拍采访对象的正面中景作为景别,做到固定的静态镜头,切忌晃动。就这样,两天下来拍摄进行得异常顺利,第一天恰逢是清明节,我们在龙陵松山拍摄了远征军雕塑群,也就是我们成品的片头部分,并采访了好些远征军后人,其后又在松山战役遗址拍摄了好些空镜头。当我们以为一切异常顺利的时候,一个巨大的打击出现了,在第二天采访了第一位老兵李文德爷爷之后,因为我们听不懂他所说的方言,所以我们在采访完成之后需要让志愿者帮我们做同期声字幕的翻译,这时问题出现了,由于麦克风接口出了问题,接触不良,采访时在摄像机音频线显示正常,但实际上没有声音,或者是杂音特别多,这让我们当场傻眼了,两天来的采访全做无用功了,团队也陷入争吵和责怪,怪摄像没有进行音频监听,怪负责素材拷贝的没有及时发现问题,这样在责怪中经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但拍摄还得继续,我们只能立刻重新制定方案,我在第二天跑遍了整个龙陵县城,终于买到了一条摄像机卡农口的音频接口,拍摄这才得以继续进行。但很多视频的音频文件被破坏,导致很多的素材无法使用,这也成了我们这一次毕业作品一个很大的遗憾,这完全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粗心大意导致的,唯一万幸的是,李文德爷爷的采访音频还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后期我们经过音频的处理也用到了我们片子里了,虽然音质还是不好。我们拍摄的第二站来到了云南的腾冲,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我们在前期策划中联系好的中缅印战区历史研究专家李正,现在回想起来还感到庆幸,我们可谓是遇见了贵人,李正老师极其耐心和热心,不但非常乐意接受我们的采访,还推荐了好些远征军老兵给我们拍摄,并亲自带领我们进行走访、采访,这一下子将我们片子拍摄的路子拓展了,原本我们在腾冲并没有联系到远征军老兵,而志愿者对相关情况也不了解,不清楚哪一位老兵符合我们“口齿清晰、记忆清晰、表达条理清晰”拍摄的条件,我们需要进行赌博式的选择,有可能就彻底地失败,但李正老师的出现让我们省下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为他对腾冲的远征军老兵都有进行过采访或者探访,加之对历史的了解,所以他很快推荐了好几个老兵让我们去采访,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他更是亲自带领我们进行走访拍摄,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我们在后期的压力。我们这部片子的难点之一就是李正老师作为专家讲述的大历史如何和老兵讲述的个人历史有机结合起来,有了李正老师的亲自沟通采访,两个方面结合的难点也相对变得简单了,再加上李正老师作为本地人,在语言方面也不存在问题,这样对老兵的采访也变得更加地深入。不仅如此,李正老师还带我们现场考察来凤山抗战遗址,现场讲解战争当时的情况,遗址有些地方已经被岁月淹没了,李正老师带领我们清理移植,并现场模拟战争情况,不但使我们拍摄的画面更为丰富,也加深了我们对相关战役的印象,丰富了知识,减轻了后期制作的诸多麻烦和困难。

第三站昆明可以说是我们这一次拍摄做得最不到位的一站了,由于语言的问题,我们在龙陵和腾冲拍摄耗费的时间过长,由于语言的限制,我们每晚都要进行同期声的整理,这需要志愿者一句一句听我们采访回来的素材,帮我们翻译,所以采访了一位老兵,我们需要花费至少4个晚上进行字幕翻译,这就导致了拍摄进度的严重滞后,原定持续7天的拍摄计划,用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因此当我们到达昆明的时候,我们的拍摄经费已经超支,因此在昆明我们只待了3天,这三天里,我们总计采访了5位老兵,因为时间的紧迫,加之5位老兵居住的福利院不允许我们对老人采访的时间过长,所以每一位老人大约只有1个小时的采访时间,因此在昆明 的行程最终可用的素材并不多,如今想起来不免觉得遗憾。

拍摄的第四站是广州站,此时拍摄已经进入了尾声,原本计划再采访两位老兵、一位老兵后人和两位相关人士,但当时已经是五月了,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请假停课去云南拍摄的时间,因此我们被迫暂停拍摄,一直到大三的暑假,我们才开始拍摄广州部分的内容,加之当时大家已经开始实习,所以在广州的拍摄周期用了近两个月,最终因为沟通的原因,我们只拍摄了一为老兵、一位远征军后人和两位相关人士(这两位相关人士的采访并没有运用到成片中)。广州我们选择拍摄的老兵是梁振奋爷爷,由于去梁振奋爷爷家里的时候时间已经较晚,加之梁振奋爷爷家里灯光条件不太好,所以拍摄的画面色调不好,这里也是我犯下的错误,导致后期春梅做美术的时候异常地困难。之后采访远征军后人耿嘉陵,在这里我又犯了一个错误,由于耿嘉陵家住在车站上面,声音比较吵杂,而我在进行采访的时候竟然没有留意到这个情况,这就导致后期必须要对音频进行处理,所以最终成品耿嘉陵讲述的这一段音频效果很一般。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总体来说还算顺利,但依然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有:

其一、与被采访对象的沟通不够深入,因为对老兵爷爷们的不熟悉,所有的采访都没有经过前期的沟通,都是去到就架机器拍摄,所以很多老兵在镜头面前还显紧张和生硬,不够自然,讲述也比较苍白,没有感染力,如果能在被采访之前进行熟悉和沟通,老兵们在放下心理戒备的情况下,可能挖掘到的人物和故事会更生活化,更能打动人。

其二、采访技巧存在单一性,没能将采访对象带入到情境中,基本都是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进行采访,又因为采访时间的问题,所以每当老兵的对话跑离我所问的问题的时候,我会打断其思路,将话题拉回来,这也导致老兵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很多事件与时间之间没有连贯性,这也导致后期剪辑中内容显得苍白,不够饱满。

4、后期:

拍摄完成后就进入了后期的制作,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对宏观历史的掌控关乎到片子的成败,因此我们决定先以编年史的形式将拍摄 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其次我们开始搜集和学习关于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这几个准备步骤做好之后,我们确定了片子剪辑的方向,以编年史的方式进行影片的叙事,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时间以史学家的串联为主,辅以字幕,展现大背景,事件以老兵口述为主,辅以历史资料图片和影像,刻画小细节。确定了方向之后就开始了文稿的撰写,文稿部分由婉聪和林絮负责,我和春梅就没有过多的插手。

文稿创作的进程异常缓慢,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对历史细节的考究,作为一部历史纪录片,需要秉持严谨的史学精神,历史的细节也不容出错,每一位老兵所讲述的历史事件,我们都需要查找大量资料确认其真伪,毕竟时隔多年,老兵的记忆不可能完全正确,因此需要我们对任何一点小细节进行咨询和查证,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有好些老兵口述的部分历史通过我们的查证后是不确定或不相符的,本着严谨的原则,所有的不确定和不相符的素材我们都有删去。进程缓慢第二个原因是当时进入了大四,大家都分隔在不同的地方实习,遇到问题之后很难集体开会商讨解决方法,交流方式也只能通过QQ、微信和电话,因此很多的问题不能摆在台面上一起商量解决,只能是做文稿的婉聪和林絮互相之间进行沟通和商讨,这也导致了进程的缓慢。

经过长达4个月的文稿创作之后,影片开始进入剪辑和美术环节,遇到的问题和文稿创作是一样的,也是进程过份缓慢,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大家分隔在不同的地方,遇到问题之后很难集体开会商讨解决方法。但最大的问题是素材量过大,我们拍摄回来的素材多达700G,对素材的筛选,及两个不同机位同期声的音画合一等工作的工作量都非常的大,再加上需要下载大量的资料片,下载之后再观看,进行筛选,我们最终片子里的所呈现的资料是在接近2000分钟的下载素材里面挑选出来的,还有就是历史照片的搜集、字幕的录入,配乐的选取,配音是在17g大小的文件里多达18000个音乐、音效里面选取出来的,再加上后期动画、特效及调色。剪辑和美术的这四个月里,我也是满心愧疚,毕竟如此繁重的两项工作完全由两个女孩子完成,自己也没能帮上什么忙,同时也很庆幸自己有这么给力、这么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好队友。剪辑和美术完成之后,我们片子的初稿也就算完成了,接下来就是修改。在杨金山老师的指导建议下,我们发现了片子三个方面的大问题,第一是远征军作为二战时期盟军的联合军队,它的组建、出征、整顿和反攻都是在一个国际大背景下进行了,是与整个国际形势、二战形势紧密结合的,但我们的片子忽略了这一部分的研究和采访;第二是结构的不合理,片子第一部分“第一次远征”叙事节奏较缓慢,时间拖得比较长,采访的人物也较为单一;第二部分“筹备反攻”和第三部分“第二次远征”采访的人物较为丰富,但在许多内容上都大同小异,好几个老兵就同一事件反复地重复讲述,因此也就出现了内容冗长的结果,片子显得“头轻脚重”;第三个问题集中体现在第三部分的“第二次远征”叙事的不连贯,各战役之间的联系,没有清晰地讲述,条理有些紊乱,跳跃性有些强。因此就这三个问题,我们开会进行讨论之后,得出文稿需要修改的结论,因此在我的组织下,我们再次明确了分工,由我重新修改文稿,婉聪负责协助,修改文稿之后,春梅和林絮以我整理的文稿剪辑修改意见为重点进行剪辑修改。首先,因为条件已经不允许我们重新去补拍相关讲述国际背景的画面,因此我开始搜集相关资料,重新撰写相关文稿,让文稿以字幕的形式出现在片中,因为我认为这样有两个好处,第一是可以对我们所忽略的国际形势变化进行补充,第二,因为我们的片子没有解说,因此过渡性文稿可以起到一个解说的作用,使片子各部分的叙事更加流畅自然。其后,对于结构的不合理问题,我开始重新甄别、研究相关的历史背景,将结构打乱之后重新进行文稿的创作和修改,给剪辑的修改意见也是尽可能地摒弃那些与主体大历史无关或关系不大的素材,同时删减不同的老兵对同一事情的口述,对片中的场景和段落等局部进行了处理,使各部分结构安排得匀称、整齐而有序。最后就是“第二次远征”叙事的不连贯,我在重新翻阅了相关历史资料之后,把当时的各战役的参战军队番号一一列出,再将老兵参加相应战役的口述与之结合在一起,以编年的形式列了出来,如此就一目了然了,其后再通过资料的查找,确定了战役之间的相关联系,配以资料片和字幕,再辅之以让春梅制作的相关特效和动画,至此,《英魂铸远征》的后期制作全部完成,成品也出来了,也算是给自己大学生涯的一份答卷。

三、结语

《英魂铸远征》是一部讲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组建的“中国远征军”部队在滇印缅抗战历史的纪录片,全片通过研究滇印缅抗战史30余年的史学家李正和现存的中国远征军老兵的个人口述,真实客观地重现了作为中国抗战中最伟大的神话——中国远征军的抗战历史和时代背景,刻画了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悲壮和辉煌。

本纪录片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抗战老兵作为最不应该被遗忘的民族记忆,承载着国家的苦难和历史的荣光,他们将一生中最青春、最热血、最美好的年华贡献给了整个民族的事业,通过本纪录片的拍摄与制作,我们呼吁国人关注这一段历史,正视这一段历史。同时作为我们自己,我们能够走进、了解这一段历史,成为历史的传承者,以作品表达我们的态度和观点,还原历史,完成救赎,也是我们人生中一次宝贵的经历和洗礼。

四、参考文献

[1]纪录片《国军抗战全纪实》 上海上德文化传媒公司 2011 [2]纪录片《国殇》 阳光卫视 2010 [3]纪录片《我的抗战》 崔永元 2010 [4]纪录片《The 400 Million》 Joris Ivens 1938 [5]纪录片《Why We Fight:The Battle of China》 Frank Capra 1944 [6]《国民革命军沿革实录》 戚厚杰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 [7]《国家记忆》 越众历史影像馆 2011 [8]《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 王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9]《纪录片编导与制作》 Alan Rosenthal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10]《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 Michael Rabiger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 [11]《中外纪录片创作研究》 石屹 法律出版社 2012 [12]《纪录片也要讲故事》 Sheila Curran Bernard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

五、致谢

《英魂铸远征》的创作完成,我们由衷地感谢一路以来给予我们作品帮助的所有人。

感谢杨金山老师,作为我们的指导老师,从前期的筹备,到中期的拍摄,再到后期的剪辑,老师都给了我们最悉心的指导,不厌其烦地为我们出谋划策,每当我们陷入困境或疑惑时,老师总能为我们指出问题所在,并指明方向,可以说我们的片子是在老师的宏观把控下才有了现在的成品。

感谢严前海老师,为我们片子的拍摄提供资金支持,这才有了之后所有的创作可能,还有我们在前期的拍摄策划也是因为有了老师的指导和点拨,才让我们在拍摄过程中有了极强的目的性,让拍摄顺利地进行。

感谢戴姝英老师,在前期的选题上,以及在拍摄时的重点和难点的分析上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想法和意见。如今的片子作为我们的毕业作品还是不完美的,但这不会是这部片子的最终版本,在之后的继续完善上,戴老师给了我们很多的可行性意见,也让我们对片子的最终版本充满信心。

感谢余秀媚老师和彭云峰老师,在整个片子的策划、拍摄和制作过程中给予我们的帮助;感谢雕塑家李春华先生,引领我们走进这段历史;感谢在我们拍摄期间给予我们帮助的所有专家学者和志愿者,没有你们的无偿付出,就没有《英魂铸远征》这部纪录片。

最后,感谢李正老师和所有接受我们采访的可爱的老兵爷爷们,你们才是我们片子的真正作者,是你们的知识、阅历和付出成就了这部纪录片。

另外对答辩和评阅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六、《英魂铸远征》创作文稿

过渡文稿:

1938年,为了抢运中国国民党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滇西人民开始修筑从云南昆明到缅甸腊戌的公路——滇缅公路。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

李正:

1937年,在南京有一次国防会议上,云南省的主席当时向蒋介石提出了修筑滇缅公路,滇缅铁路,提出了这个议案。那么,他提这个议案的理论依据就是,如果日本人把中国所有的沿海的通道都切断了,这咋办呢,那么国家就跟国外的连接就失去了通道,所以他建议在云南修筑这个滇越铁路,就是从云南昆明到越南的铁路,滇越铁路,然后就是滇缅公路,从云南到缅甸的公路。

许本桢:

滇缅公路是一条输血管,生命线。当时(云南省主席)龙云去重庆开了军事会议回来,下命令云南的各个民族都要去修,赶任务防止抗战后方变成前方。因为泸沟桥事变以后为了防止日本人从太平洋进攻

李正:

因为是在战争期间,那么要把公路及时地修筑出来,给县长下命令的时候,同时就把手铐送去了,就是你完不成任务,你就戴着手铐来见吧,就那种意思,那就是死命令。那么很多县长接受到这个死命令后又把死命令命到乡长,乡长命令到村长,云南很多都透入到修筑滇缅公路。修筑滇缅公路是没有机械的,完全是用人工修筑,但是云南大概下了二十多万人吧,云南各族的老百姓下了二十多万人,很多妇女背着小孩,也投入到了修公路。许本桢:

我37年38年两次去修滇缅公路。第一次去我父亲不放心,因为我那时才15岁,因为我是老大,三弟兄就只能派我去。我父亲领着我到了龙陵三眼井,去修毛路。

因为我还小,不会镶(铺路),挑了石头来大人镶。那条路整个云南人来修,各民族,傈傈族,回族,各民族的来修,裹小脚的,背小孩的,老老少少都在一条路上,跟一条巨龙般的,不是战场也是像战场。爆炸声,哭声,笑声,起码上几万人,当时从下关到遮放这条路没有通。那个时候龙云是主席,要求抓紧时间要把那个路修通。那个(修路的)大石滚轮要有人拖,一边一二十个人才拖得动,但是平路是不要紧,下坡很危险,按不住就要碾死人了。公路完成后,公路两边都有好些(石滚轮)。

所以修路的时候我这里还有故事。下午两三点钟我们正在吃晌午饭,吃了晌午饭以后我们去出工,和我去的那个许恩义,有一架应该是从仰光飞往昆明的客机,正从云空过我们的头上。他那个人就问许本桢,那个是吃的么?因为他晓不得这个飞机是铁器做的,他以为那个是大鸟。所以我告诉他飞机是铁器做的,吃不了。他有文化但他毕竟没有见过世面没有出过门。

李正:

修筑滇缅公路环境非常恶劣。比方说修筑松山这一段,就是腾冲的民工去修,那么我们后来看到一个资料,在修松山的民工里边,死了大概上千人,腾冲这个民工为修筑滇缅公路也是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那么在整个修筑滇缅公路上,应该说云南的各族人民特别是滇西的,要自带粮食,自带工具,国家没法提供的,他在没有机械的情况下,完全靠自己的双手来修筑这条路,所以这条路几乎每一公里要死几个人,所以这条路也被称之为血线。过渡文稿:

1938年12月,全长1453公里的滇缅公路修筑完成。抗日战争烽火中,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中国西南后方这一条历时最久,运量最大的国际通道,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初期。

过渡文稿: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海军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

鉴于缅甸战场既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战场的战略结合部,又是东南亚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1942年1月,日军开始进攻缅甸,我国的抗战输血线——滇缅公路告急。

李正:

日本人发动太平洋战争,他要进入缅甸,日本人进入缅甸是日本的特务机关的机关长铃木晋思,他在缅甸做了考察以后,他们以支援缅甸的大学生要争取国家的独立,去帮助他们为名,实际是他们要把军事引进缅甸去控制滇缅路。

李正:

当时的援华物资就经过滇缅路运到中国来。那么,当时日本人侵占中国后把所有的(对外)通道都已经断截了,这个时候,只有云南还存在这一条滇缅路。如果说滇缅路也被日本人切断,那么中国的外援就将失去。所以当时中国人把这条道视为中国的生命线,输血管,必须要保住这条路。为了防止日本人占领缅甸以后,让滇缅路断了,所以中国必须派出军队去阻止日军的前进。那么,蒋先生就派出第五军杜聿明的机械化部队为主的一批部队,还有六十六军,还有其他的部队,就组织了中国远征军。大约是10万人。

过渡文稿: 1941年12月23日,中英成立军事同盟,国民政府组建中国远征军准备入缅作战,远征军包括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共约10万人。

由于英国过于高估自己的军事实力,又害怕中国军队进入缅甸会鼓舞缅甸独立运动的发展,因此一再拖延阻挠远征军入缅,远征军被迫停留在中缅边境,错失战机。

1942年2月,缅甸战事吃紧,英国紧急催促远征军入缅参战。2月16日,在远征军第5军军长杜聿明的指挥下,戴安澜部第200师做为先头部队入缅参战

李正义:

(当时)200师一直打到哪里啊,广西南宁昆仑关,我这个嘴就打成这样,牙齿打掉3颗,就是这样了,其他没有负伤,昆仑关打完了,就到云南那边了,到云南嘛我们是在保山辛街待命,停止待命了嘛,待命要等到,等到英国的联络员来联络我们就出发,结果我们等了几个月记不到了,英国的联络员来了,下午就坐汽车就通过畹町,到密支那那里护车,第二天下午4点钟左右,我们就到了缅甸皮尤,我们在皮尤走到同古,棠吉三个地点。

李正:

由于英国人的不配合,英国人要确保印度,他们要放弃缅甸,他们采取的是放弃缅甸的一种退怯的一种方案。他们跟咱们中国人没有很好的配合。再加上,中国的部队是多头指挥,这样,指挥系统也发生了混乱。这样我们的军队进入缅甸已经失去了战机,不能很好地去布防,咱们的二百师进入了缅甸的勃固省的东吁,在那儿跟日本人阻击了十二天的时候,最后还是被迫转移。二百师的转移就意味着中国远征军的一种溃退,然后就形成一种大溃退的局面。那么,第一次远征中国的军队是以失败而告终,是一个大溃退。过渡文稿:

1942年4月,由于英美盟国“先欧后亚”的战略目标,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欧洲战场,导致英美盟军在缅甸战前准备不足。又因为英国为维护其殖民主义的既得利益,一再拖延远征军入缅时机,导致贻失战机,加上中英联军指挥系统混乱和配合不协调,缅甸保卫战最终失利。远征军为了保存实力以便日后反攻,被迫撤退。

李正义:

(撤)回祖国呢,我们孤军作战呀,日本把公路上的他们的坦克,他部队都把我们包围了,所以我们就走小路,翻山越岭,突围了嘛,第一次突围他(日军)晓不得,安然无恙过来了,第二次突围露陷了,他堵了两头,有战车,埋伏了部队了嘛,结果我们师长戴安澜,负伤打到肚子,没有药啊,可怜那个人,当师长没有药啊,大家抬着(他),第二次过了就没事了,第三次突围就没事了,第三次突围就到梁河这边来了,快要到国境了嘛,我们就是这样回来的,戴安澜呢就是在梁河,离梁河大概有20多里的地点,什么地点我记不到,我当连长就不管这些事情,那天晚上,整个司令部都是人,哪些干柴啊,就把他火化,第二天把骨灰打给包包就背到了昆明,以后咋个处置晓不得。

李正:

远征军在缅甸作战的时候失利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失利了,部队处于溃退,他要从腊戌这条线上返回国来,因为在腊戌他有火车站,从这个火车站就可以接通滇缅公路,出境的时候,部队是从滇缅公路过去的,从腊戌过去的,那么他也想往这条道退回来。但是日本人在咱们的军队前把腊戌给占了,所以咱们的军队回不来,不能通过腊戌回来。就绕道,想绕到密支那,到了密支那就可以从密支那进入腾冲,但是日本人也是把密支那给占领了,所以中国军队就没有退回来的道路,没有回国家的道路,这个时候,第五军杜聿明他奉蒋介石的命回国,带着部队回国,那么他们唯一可以选择的路就是翻越野人山,摆脱日本人的追击,通过翻越野人山 回国。

李正:

所谓的野人山,是在缅北,缅甸的北部克钦邦。他是跟中国接壤的一段山脉。那么野人山的气候比较恶劣,他大部分地区是原始森林,这个在一些地方他也居住着一些当地的土著民族,那些土著民族就比较原始,处于原始状态,从野人山回国是非常危险的,粮食没法接济,还有山体里边有各种小动物,还有那个时候流行的疾病,比方说什么登革热这些疾病,对战士的威胁,饥饿、疾病、猛兽,比方说野人山有一种蚂蚁,人死了以后,这个蚂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人的肉吃了以后只剩下一个枯骨。但是杜聿明绝对地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因为他是蒋介石的学生嘛,所以他就从这条道回来。杜聿明就差点死在这条道上。

耿嘉陵:

听我父亲讲刚开始还有粮食吃,还好办,随着这个时间延长,粮食也吃完了,缺衣少肉,又进入了雨季,每天暴雨不断,那个地段的降雨量每年会打到2000毫升,一天下很多场雨,暴雨,躲又没有地方躲,所以一天都在水里泡,所以很多士兵都生病,再加上之后粮食也断了,听我父亲讲,非常凄惨,非常悲壮的,这段历史,那些士兵走路就倒了下去,刚开始呢还是伤兵一样大家搀扶,到后面也没办法,自身都难保,也顾不了了,倒下去就完了,只要你倒下去就完了,为什么说倒下去就完呢,因为有野兽,有蚂蝗,有蚂蚁,因为它是热带气候40多度,再加上潮湿,所以人一倒下去,很快蚂蚁蚂蝗就把人吃光了,即使你还有生命体征,人还没死,这些蚂蝗蚂蚁很快就把人吃光了,尸体很快的,两天就吃剩下骨架了。

那个时候就看个人的身体素质,我父亲身体素质比较好,所以他一直熬到最后,硬是走出来了,听我父亲讲,热带雨林每天暴雨不断,所以每 天晚上宿营都很讲究,一个要砍些树枝,搭一个棚子,搭一个架子,不能在地面住,而且要远离这个山沟,要高点的地方,这都是经验,都是教训,因为原来觉得有水方便,就在水沟边上安营扎寨,哪知道晚上一下暴雨,马上就山洪暴发就把你冲走了,后面他们就知道了,每天宿营要离山沟远一点,要高一点搭个架子,防止那些毒蛇来侵害你,所以他们走了将近一个月才走出野人山。

李正:

我采访到一个叫杨柏芳的,杨柏芳当时在缅甸的勃固省的东吁,我们在那采访到他,杨柏芳先生说,他们过野人山的时候有一个战友患病了,没法再行走,行走不可能了,但是他们又不忍心把他扔下,把他扔下以后就会被野兽吃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不能扔下他,又不能把他带走,最后他们自己开枪把他打了。就是为了不让他有更多的痛苦吧,自己开枪把自己的战友打了,很残酷,那么这样过野人山的有很多的经历,听那些进过野人山的一些人在描述啊,那是很惨的。我以前采访过一个老兵,叫朱文兵,是第五军的,是个河南人。他说他们到密支那以后,在密支那边上他们遇到一个阴阴的仓库,他们打开仓库以后,有些人就往仓库里头拿一些值钱的东西,他就拿了一些饼干,还拿了一些腊肉,他们过野人山的时候很多人不是没有粮食的接济,没饭吃了吗,有些人就向他换,换他的饼干。有些军官用一条黄金换一块饼干,他没换,拿了黄金的人不一定走的出来,他拿了饼干他活过来了。所以过野人山是很惨烈很艰苦的。应该是惨绝人寰的一次大溃退。十万远征军回来四万,有六万人在缅甸回不来了。其中大部分就是在过野人山的时候被野人山的疾病,原始森林里边的各种恶劣的条件把他们吞噬了。

过渡文稿: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计入编时约10万兵员,最后仅余4万左右,其中有5万余人命丧野人山,如今尸骨仍流落异国他乡。第一次远征失败后,经野人山回国的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残部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二批远征军,而新38师在师长孙立人的带领下向西撤往了印度,后改编为中国驻印军,为日后的反攻奠定了基础。

过渡文稿:

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全境,切断滇缅公路,深入到中国滇西怒江两岸,对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昆明、重庆形成严重威胁。

1942年5月3日,日本军队踏进中国西南后方的国门畹町,并从畹町继续向前推进,遮放、芒市,龙陵相继失守。5月4日,为阻止日军渡过怒江东进,中国军队被迫炸毁惠通桥。

李正:

惠通桥当时是惠通桥的工兵部队,他们奉命在桥上装了炸药,一旦日军过江,过桥啊,就要把桥炸断,阻止日军的前进。果然,日军向惠通桥进攻了。这样,当时的工兵独立24营的营长张祖武下了命令,把桥给炸断了。

李凤章:

惠通桥如果不炸掉,那么昆明就危险了,他可以畅通无阻地一直杀到昆明。我们就把惠通桥给炸了,过来以后就把惠通桥炸了。过了不过三十分钟,日本人来了大概不到一连,两几百人,来到惠通桥后,看到桥炸了。我们的兵就分散在山头上,机光枪上膛,打得,舒服得很,李会映:

我们来到惠通桥,要过桥,桥已经炸断了,就过不得了。逃难的华侨有几百张车子一直过到龙陵,一直停到龙陵城里边,桥断了过去不了,日本人就把这些华侨的车子推到了怒江,想把怒江填满起来。他们一下子把百十张车子推下江去,(江)没有填起来,过去不得。李正:

那么,当惠通桥被炸了以后,就形成一个隔江对峙。中国军队就沿江布防,第71军就过来了,守了一条江防防线,日军在怒江的西岸,中国的军队在怒江的东岸,从此就形成了两年多的这样一个军事对峙。

过渡文稿:

惠通桥被炸后,日本渡过怒江进攻保山的计划受阻,1942年5月4、5两日,日军空袭保山,适逢集市贸易,城乡居民死伤千人以上。烽火连城,由缅甸逃回国的华侨和滇西民众四处逃难避祸。

许本桢:

1942年5月4号,突然间54架飞机临空,炸保山了。噢,可惨了,遍街都是死人,我记得上水河,下水河,我们跑出来的时候都是踩着死人出来的。上水河,下水河那个沟沟里面,日本人用机枪扫射,七八个十来个的对着(打),上水河下水河最惨的是虎口余生由缅甸逃到保山来的广东福建人,认为到了保山安全了嘛,不料还是死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之下。

保山那个石牌坊很坚固的,整个被炸垮了。地底下被炸出水,当时的华育中学是在我们所在的腾冲会馆,腾冲会馆里面华育中学的中学生被炸死了几个。最后到了第二,三天,我什么都不要了。我拿了一个小棍棍杵着(逃)回来了,那个小棍棍我还安(放)着呢,我去拿给你们瞧瞧。

过渡文稿:

日军侵占龙陵、轰炸保山的消息传至腾冲后,全城恐慌,驻守腾冲的腾龙边区行政监督龙绳武不战撤至昆明,县长邱天培也随之撤走,1942年5月10日,292名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大步直入腾城,腾冲沦陷。

许本帧: 5月4号保山被炸,5月10号日本人就进腾冲城了,日本人的狂妄野心相当凶啊,你说隔几天这三四天,5月4号保山被炸,5月10号日本人不费一枪一弹就进了腾冲城,日本人的狂妄野心是相当大的,还隔三四天,就不费一枪一弹就进了腾冲城。

张炳芝:

(日本人进入腾冲后)我们就在外面寨子里面。前段时间不一定是住在哪个寨子,因为敌人有的时候要搜山,搜寨子。我们就跑到山里面的洼子里面去躲避。敌人经常去哪个地方搜查,我们就到另一个地方去了,容易躲藏,到最后就到了农家营(音译)。在农家营在了好长一段时间,因为农家营那个地方的治安好点,他们的青年人每天都放哨。看日本人一出城他们就叫,注意,日本人出城了,搜寨子了。我们又逃到山洼里去躲避了。

李正:

从1942年5月10号日本人占领了腾冲以后,当年的5月12号,中国的军队已经进入了滇西,已经进入了腾冲,但是进来腾冲以后,他没法把日军赶走,然后,龙陵的松山,整个龙陵,芒市,都是日军的部队,都控制了。这样,进来打游击的部队要想把日军赶走,那个时候已经不可能了,所以只好在腾冲打游击。那么,预备二师进入腾冲进行了很艰苦的游击战争,他们一直打到43年5月,他们有很大的伤亡,这批部队已经疲惫不堪,然后就用36师来换防。36师进入腾冲以后,日军利用了换防这个机会,就36师来接替预备二师的防线,(日本军队)就利用这个机会就进行打扫荡。那日军的大扫荡以后,让36师没法在腾冲能够立足,最后,被赶出了高黎贡山以东,从此以后,在滇西就没有中国的部队了,就完全被日本人给占领了。只有在龙陵,有一个龙路游击队,这个龙路游击队在那坚持抗战,中国的正规军队已经没有了,在腾冲这块土地上已经没有了。

过渡文稿:

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后,英属印度危在旦夕,美军在太平洋战 场的军事压力因此加重,盟国不得不开始考虑反攻缅甸的战略计划。

6月4日,美军在中途岛重创日本海军,美军在太平洋战场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为了策应太平洋战场的对日进攻,缓解北非和欧洲战场的压力,并在根本上解除中国大后方面临的直接威胁,7月,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史迪威正式向蒋介石提出“反攻缅甸计划”。国民政府迅速成立驻滇干训团与训练中心,对滇西远征军进行严格整训。

李会映:

当时我们这个中队是在桥头街外边的王家寨,在王家寨。在那训练了几天以后,预备二师的师长顾葆裕,在桥头那个田坝里边平了一个大操场,新兵大队通通集中在那个大操场里面,顾葆裕亲自来,一路路来看来问。那时候我个子很小,是站在排尾,到排尾了他来敲敲我的头说,小鬼,你怎么这么小就来当兵。当时我年纪也轻,他是当师长的我们不敢和他说话,也不敢答复不做声。我没答复他他就走过去了。

李凤章:

滇西作战,多半像这种,娃娃兵,多半像这种,连枪都不会打,子弹怎么上膛,他们都不会,这种兵,多,因为没有兵啊,能当兵的已经都到外省去了,都打败仗了,留在家里的这些都是些娃娃,上学的啊,结果枪都打不来,那怎么班,我们一团人就连坦克、机枪、手榴弹,沿线地停下来,教他们打枪,打枪都不会,你怎么办,还要教他们打枪,特别是打机关枪,所以我们又当教练,又要打仗,我们一团人就是这样在那里,又打仗又当教练。

李正:

中国从整个来看,他的军队的训练是不如日本,他的素质就不如日本,比方说咱们的新兵训练,说具体一点,比方说腾冲沦陷以后,当时的预备二师在腾冲打游击,他们腾冲县政府配合军队,也在腾冲征过兵,大约征了一千多将近两千兵。那么,这些兵他们接受的训练是非常的粗糙的,很多兵他们受训的初期根本发不了军装,也没军装穿,拿的是木头枪,投的是木头做的手榴弹,那么他们基本上没有实弹演习。日本人大扫荡以后,他们被迫撤出了腾冲,后来到了漕涧,以后到了永平,才开始有了一些训练,才开始能够穿上军装,才开始能够用真枪实弹进行训练。

除了黄埔,在广州的黄埔军校外,在全国很多地方,比方说在成都、在昆明,也有很多的军分校,在滇西战役之中,大量的知识青年由于滇西的沦陷,有大量的知识青年失学了,中学生,那么为了让这一部分学生投入到保卫国家的行列里来,所以当时的十一集团军,宋希濂嘛,他是总司令,在他们的建议下,在大理成立了滇西干训团。

卢彩文:

1942年5月以后,6月7月,我们就形成了一个,以怒江为一条防线,怒江东边就是我们的防地,怒江的西边呢,就是说是滇西的沦陷区。当时呢,在沦陷区里边,全部学校都停办了,不管是小学中学,所有的学校都停办了。我们这些呢,在学校里边不能读书的,大家就一起去考这个军校。这个军校的名字呢,他的原来的名字就叫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滇西战事工作干部训练团,简单称呼就是叫做滇西战干团。它是办在云南的大理。他是叫干训团,团长,也是相当于校长,校长是蒋介石,副校长是龙云,当时云南省的省政府主席,再一个就是李根源,李根源是当时的这个云贵监察使,他驻在大理,所以我们这所学校呢,也就是办在大理。我们这所学校(开)办的目的呢,也就是要准备反攻。要准备反攻要打仗嘛,打仗势必要死人啊,死人呢,那么这个,有些死的多就是士兵,除了士兵以外就是下级干部,排长连长这些啊,死的最多嘛。所以要培养一批下级军官,所以说才办了这个学校。许本帧:

现在我通过回忆,经过保山的被炸,千闻不如一见,这个日本人的残杀,对我这个幼稚的心灵打下很深的烙印。所以我爬高黎贡山,也是怒火中烧,那个原始森林,从来没有爬过高黎贡的我,克服种种困难,走了多少天,走到干训团军校报道。

卢彩文:

腾冲沦陷了,我们呢,作为我自己来说,我当时是在云南信宜(音)中学读书,中学初中还没毕业,但是腾冲沦陷了,学校不能上课了,日本人到了腾冲以后,到处搞三光政策,到处烧光杀光抢光,在那种情况下,我们眼睛看到,耳朵听见,日本人到了腾冲以后那种暴行,所以说呢,可以说是义愤填膺吧,也是说不愿意当亡国奴。所以说呢,就报考了这个黄埔军校。张炳芝我们是一起进的啦。她们当时也是在学校里面嘛。她的姐姐呀,还有好些,腾冲的好些女同学啊,去了十几个。

张炳芝:

那个时候为家乡(考干训团)。(我姐姐也)去了干训团,就是我说的那些同学一起去了。我们从高黎贡山(过去大理),从江苴,我们到保山就坐车了。(走了几天就不记得了)。走那条路不容易了。我们住在保山海关,住(保山)东门那里。到最后李老(李根源)的车子来保山,我们就坐车子一直坐到大理。

许本帧:

(在学校)我们教育长宋希濂很关心我们,毕业前几天专门干实弹演习,在凤岭下关中间的田坝上实弹演习,一个连或是一个营做实弹演习进攻,演习给我们看,他亲自指挥宋希濂,演习给我们看了一次。

现在呢,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紧急集合,紧急集合啊,他限着时间,半夜三更哨子一叫起来的时候是多少动作的,要叠被子,裹绑腿,穿衣服,背枪,限时间马上要集合,第二个呢,印象最深的是,蒋介石不能够来,陈诚代表着蒋介石来检阅参加毕业典礼。上面下命令要剃光头,我们这个中队有一个水池,是很清的,每个中队都有一个水池,发来三四把剃头刀,全部是二十三,四岁的青年,没有哪个说我是疼,我不剃,冷水剃光头啊,深刻得很啊。剃剃以后,一个望着一个笑,说好玩咯,全部是光头。所以陈诚来以后呢,有三个动作,通通排着队我们十个队,女生一个队,男生九个队,有三个动作,立正,眼睛要注意着,要答应,三个动作一起做,我记得。巡视的时候,一个一个地瞧,点名,一个一个地望了。

卢彩文:

这个军校呢,它后来就变成了(黄埔军校)十九期,因为他上的课程等等,一些设备都是黄埔军校的那一套,但是正规的黄埔军校,它是要三年,在一般的情况下,是三年毕业,我们呢,因为他是在战争期间,所以说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来办,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把这个年限缩短了,三年的时间呢,就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来完成。

李正:

因为战争的需要,他们不可能像常规的军校,分几年制,这不可能,因为战争需要人。比方说大理干训团,他从成立以来,离反攻已经不远了,所以他必须在很短时间内把这些学生几年的课程填鸭式地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赶快投入到战场。

卢彩文:

(干训团)毕业以后,因为要适应战争的需要,所以说呢,校方有办了一个情报班,军事情报班,也叫做敌报班,有人又说你们这是特务班,我们呢有个中队,每个中队呢,按照上边的意图呢,抽下一部分人,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嘛,还有六十个左右的人,办了一班情报班,我们又在那培训了三个月。(最后)我毕业的时间大概是1943年的7月份左右吧,毕业以后呢,就分在总部,总司令部,总部很大嘛,总部里面有个参谋处,参 谋处有一个科,有一个科,叫参二科,参谋处第二科嘛,参谋处第二科就是情报科,就是搞情报的。

许本帧:

毕业以后我分到十一集团军第六军,三二九师116团,我们由蒙化,现在蒙化又叫巍山,由蒙化到施甸,由施甸去到镇康,德朗。我们这个师部驻德朗,当时我们去的时候是扛着枪去打日本人,到116团2营5连任连指导员,我们应该是拿着枪去打日本人,为什么当个官,任个连指导员?然后有一个操场去训练,训练了一段时间呢,上面命令来叫我们辙往云南驿,保卫陈纳德飞虎队机场。

李正:

(毕业以后)女兵主要是搞政治工作,她分到某一个师,某一个师的政治部里边,他们主要是对民众进行宣传,上街头发表演说,贴标语,也会在部队里边,下到连队里边进行一些抗战的宣传,比方说有闲暇的时候做一些扫盲的,因为士兵,农民多嘛,不识字的军人多得很,那么会让他们有一点文化知识。这些女兵主要的工作是做这些。

过渡文稿:

在国民政府对滇西远征军进行严格整训的同期,中国驻印军接受了美式装备及军事训练,在印度蓝姆伽为反攻缅甸进行作战训练。1943年6月29日,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正式成立,史迪威任总指挥。

李正: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以后,史迪威将军带着新38师,那个孙立人的部队还有廖耀湘的部队他们退进了印度,退到印度这一波人他们的实力大部分保存下来了,然后他们在印度的兰姆迦,在那儿美国人对他 们进行训练,这训练是为将来的反攻缅甸做准备。除了这批人之外,国内的一些军队也轮番地到兰姆迦去接受美国的装备,比方说54军的第50师,54师这些部队就是从国内调到印度去的,也去参加了驻印军这个军队的,参加了那个系列里边。还有就是国内很多的知识青年在蒋先生的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这个口号下很多知识青年投笔从戎,也到兰姆迦去受训了。

梁振奋:

42年,大概是9月份吧,总之他们(第一次远征)打败以后,就是街上贴了那个报告,就是新38师(招兵),那个部队就是孙立人的部队,他们招那个学生,到印度去受训,我就报名了,经过考试,进入了。

到了训练以后,就是1942年到1943年吧,我们先到丁江以后,又坐火车又坐船又坐汽车,到了兰姆迦,到兰姆迦待的时候已经是差不多43年了,43年过一点,在兰姆迦训练的部队已经通通集中在那个印缅边境那个地方,那个雷多,时,因为我们是在城市里当老百姓,在生活啊各方面都不习惯,那是肯定的,早上起床,五点钟就起床,起床了把内务搞好,搞好了就跑步,比较辛苦的,也不习惯,慢慢地也就习惯了。

李正:

当时整个滇西,怒江以西,都在日本人的控制下,这样,滇缅路被切断了。滇缅路的切断,对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因为,援华的物资没有了,援华的物资进不来了,这怎么办呢,那么中国的坚持抗战就要发生很大的困难。这个时候,就开辟了另一条运输路线,是用空运,这就靠美国的14航空队了,然后他们组织了一个驼峰运输航线,这驼峰运输航线也有中国人参加了,也有驾驶员是中国人的。那么,这条航线的运输非常困难,他要通过这个喜马拉雅山,而且他没有导航系统,最后在这条航线上,还有日军的不断的阻击,对这条航线的骚扰,很多飞机被打落,然后在山谷里边落下了很多的飞机。后来的驾驶员,是靠山谷里边那些肋板的反光,这样来作为导航的方法。

梁振奋:

那个时候驼峰航线刚新批不久,而且事故也比较多,我们在昆明也听到不少不好的消息,当然有个别打退堂鼓的也有,他们有(依)靠,我是没有,我反正考进去了就去,完了就在昆明等了飞机,等了飞机不久后就到印度了。在飞机上面呢,当时我们的感触很深呐,那天天气特好,我们在窗户看了,也看到山了。看到这么好的山河,给日本人蹂躏,心里面是十分那个...也激励我们,对日本人的仇恨,也激励我们要保护这个我们的领土,这些都起了一点作用的。

许本祯:

(我驻守的)飞机场呢气氛相当紧张,我们有些战士说我们要去现场上消灭敌人,我们团长说你们太麻痹了,随时警惕空袭,日本人的空袭,你们太麻痹了,你们保护好这些战斗机比你一个人上前线去效果更好,一个战斗机上前线去消灭多少敌人,所以你们不能够麻痹,随时要提高警惕,防止敌军袭击。

过渡文稿:

1943年1月,苏联在欧洲战场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彻底扭转了二战形式;

2月,美国在瓜岛的胜利使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完全失去了战略主动权;

5月,北非战场战事结束,盟国自此全面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也乘势拔营东进,与英印军联合向缅甸发起反攻。

李正:

1944年的5月份反攻开始了,驻印军就从印度的雷多打过来,这个驻印军打过来的时候,部队在前面作战,后面有筑路的部队,美国的工兵,筑路的部队就在后边,前面打战,后面就开始筑路,筑出一条中印公路。然后物资就通过这条路,就往前运输,然后,还架起了一条输油管,让石油进入中国,因为战争,机械化部队都需要靠油,没有油,飞机就没法起飞,战车就没法启动,所以这些都是同时在做的。那么,驻印军首先要攻克的是缅北的一个重要城市,就是克钦邦的首府,密支那。密支那在缅北是一个很重要的有很重要军事地位的地方。

那么,打缅北的密支那,史迪威将军用了空袭的办法。就是组织了一批军队用滑翔机飞越到密支那,然后突然降落,从空而降,他们占领了日军控制的缅北的西机场,然后主要进攻密支那城和他的火车站。那一带是他的主要的战场。

那些战场打得非常艰苦,日本人是18师团,日本主要是18师团在那跟中国的部队交战,18师团被称为丛林之王,他们习惯于丛林战,他们打丛林战应该说打得很好,那么,中国的部队在密支那跟他们交战是打得非常的艰苦的。

袁目庭:

有没有打死人当时是看不到的,都是森林,都是原始森林,只有猴子叫的声音,那个地方没有老百姓,也没有房子,没有田地,什么都没有,都是山里,都是原始森林,把树叶都打光了,子弹打光了,上面(就)下命令对(拼)刺刀,他杀的这个脚上面杀的很轻,有个日本人很厉害,那个公路边是毛马路(黄泥土),他太杀深了(太用力了),枪刺进去(插进土里)了,拔不下,我一刺刀就把他杀死了

嗯,不杀死他.....拼刺刀的时候反正要死一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死,32 反正要死一个,那是拼命...(关乎)生命的事,也不怕,我也不怕,我很理性,那会我还只有十多岁

过渡文稿:

在中美联合军队强势的空军和炮兵的轰击下,1944年7月下旬,日军密支那守备队已濒临绝境,最后,日军决定迅速转移至伊洛瓦底江东岸。

李正:

拿下来了以后消灭的日军大概两千多,在整个密支那战役里边,那么日军还剩下数百人,最后是渡江,他们渡过了伊洛瓦底江,然后向八莫这个方向溃退了。他的指挥官水上源藏,他接到的命令是命令他死守密支那,但是,肯定是守不住了,最后呢,他就让他的这些负伤的士兵,大约有四五百人转移了,那么,水上源藏就在江边自杀了。

过渡文稿:

驻印军与敌军在密支那激烈作战的同时,国内滇西远征军也发起了反攻。1944年5月11号,滇西远征军为配合中国驻印军缅北反攻作战,打通中印公路,决定分七处强渡怒江,自此揭开了全面反攻缅甸作战的序幕。

张炳芝:

(大反攻)我也跟着过江的。我们从攀枝花(渡口)过江。是坐船,不是坐筏,是坐船。(渡江)不怕,坐船不怕,思想里没有怕字。

张体留:

来到怒江,我们这个营就分在栗柴坝渡口,叫栗柴坝渡口,我们营,分在栗柴坝渡口,当时散兵坑是挖好了,机枪阵地没挖好,到天亮了,江那边日本来的炮来的紧的很,机枪打的像鞭炮一样,当时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

33(到了)八点多,他们的船下江了,我们这边不开枪,他们的船下江,我们当时不认识橡皮船,到后来船到了江中间,信号枪一响,上面才通知开枪,开枪么,当时照着人打,不打船,咦,船是漂着,人是滚下江了,后来呢,人太多了,才猜到那恐怕是橡皮船,后来就说,打船不打人,反正那天他们下江的船都被彻底打掉了,但是人呢,没有完全被打死,到打到十二点不到一点点的时候,两边就停火了,他们的船不敢下江了,如果下江我们照样打,后来,到白天停火以后,都是冷打冷打的(零零散散地打),冷打冷打地打了那一仗后,就松活一点了,松活一点但是我们还是过不了江,我们营长就去那个叫石板坡的地方,石板坡那个傈寨,去和他们商量了扎梁子筏(竹筏),渡江的时候船从这个栗柴坝渡口到芒宽,到了街岸上不敢靠岸,因为上面都是敌人,会完全(被)他们看见,老百姓胆子小,一晚上只渡两转,到了晚上才渡,到了天亮他们不敢渡,他们怕

过渡文稿:

强渡怒江以后,中国远征军在总司令卫立煌的指挥下兵分两路,一路以第11集团军为左集团挺进松山,进攻龙陵,一路以第20集团军为右集团挺进高黎贡山,进攻腾冲。

李正:

龙陵的战役分两个部分,一个是松山,一个是龙陵城,那么龙陵的松山是日军的113连队在那儿守,他们的工事做的非常好。

在松山,他们建了很坚固的工事,当时被称为东方直布罗陀,他们的工事修筑得非常好。在松山这个工事啊,他能控制整个滇缅路,方圆大约四十公里,就像一个钉子扎在那了,滇西的重镇,腾冲,被日本人占领了,这样,日本人对滇西进行了两年多的统治。

那么咱们的军队在打松山的时候,第一批部队上去以后被打下来了,34 伤亡很大,最后让第八军去打,第八军的军长何绍周,副军长李弥,那么第八军他们也是付出了重大的牺牲。

李文德:

我做的卫生兵就是在松山打仗时候。在外头(其他地方打仗的时候)步兵也做过了。来到这里嘛我是学卫生,学卫生,拉伤兵,学卫生,抬伤兵,拉伤兵,在阵地上,那比如说,哪一个牺牲了,(卫生队)去的时候,就和战斗兵一起去,哪一个牺牲了就想办法把他拖了埋起来。

虽然说是做一个卫生队,在里头是担架兵,还是像打仗一样的,比打仗的还要厉害些,跟打仗的差不多。战斗兵在哪儿你就在哪儿,又不是说给你在后方隔着一节,不可能战斗兵看见哪个受伤了,让战斗兵送下来给你去包扎,那是不可能的,各有各的责任。

那卫生队的人还不是要死,有些拉着伤兵的,比如说那个向成钢,我亲眼看见呢,他在那里他抬着人,枪直直地打过来,子弹就从这里出来了,伤不伤我就不知道了,就是屁股上被打伤了,人是弯着走的嘛。

李正:

最后,是用爆破坑道的办法,它有两个堡垒,在阵地的最高点,制高地上,这两个堡垒拿不下里,怎么攻打都拿不下来,最后,就是爆破,用挖坑道,把炸药填埋在坑道的下边,让它爆炸,那么,由于两个碉堡的被炸,这样才使日本人的整个阵地被摧毁。

这个松山拿下来以后,中国的军队也是死的很惨,整个山上都铺满了尸体,整个山都是中国兵的尸体,他在上面的日军也没多少,最后也就消灭他上千人吧,而我们死了几千人,也是这个从比例上,我们死的很多,但是,终于把他拿下来了,当时被他们称为直布罗陀的一个阵地,中国的军队终于把他攻克下来了。

李文德:

日本人被打开了之后,那天是太高兴了,蹦着扭到了。日本人打开了就是死完了几个,就跑去追,死剩几个逃开了我们就去追,努力地追,他们比我们能跑,我们很多人在后面追,山梁子子上一下的,我就跑一下跳一下的就崴着脚了。

过渡文稿:

松山战役是滇西战役中至关重要的关键性的战役,是中国抗日战场首次获得胜利的攻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战略反攻阶段“转折点”之战,松山的克复打破了滇西战役的僵局,拔下了滇缅公路上最硬的钉子,为最终重新打通滇缅公路奠定了基础。

就在第11集团军在松山与日军进行殊死激战的同时,第20集团军也正在高黎贡山进行艰苦卓绝的反攻战。

李正:

那日军在高黎贡山的布防啊,他们构筑的工事,防御工事是非常坚固的,他在这条道上,布置了很多碉堡,在他的主阵地都是用碉堡群,他的什么交通壕啊、战壕啊在整个高黎贡山的战场上是像蜘蛛网一样的,星罗棋布,他的碉堡是星罗棋布,他的火力配备的很好。

那么中国的军队,就是进攻的一方,进入高黎贡山,高黎贡山这座山属于横断山脉,他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地复杂,所谓的高黎贡山,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你在江边,是亚热带的气候,再往上,逐渐地气温降低了,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在逐渐降低,到了山脊,已经是3200米的海拔,到了3200米的海拔,只要下边发生天阴,下点小雨,上边就会下雪。气温就会骤降。

当时的军队,中国的军队反攻的时候,(当时的)军人都穿着夏天的衣

服,对高黎贡山进攻,那时候5月份嘛,正是夏季啊,但是,进入了夏季,整个滇西就进入了雨季了,所以在高黎贡山的作战基本上是在下雨天作战,这样,整个大山里边都是大雾,飞机的视线不好他没法空投,有时候即便空投了他也不能准确地空投,把物资空投到咱们部队的阵地上。

他曾经投下过一万件雨衣,但这一万件雨衣有些就投放到敌人的阵地上去了,有些就挂在树上下不来,所以被中国军队捡到的能够收到的雨衣,就穿上雨衣的这一部分人,大部分人能够把生命保住,他毕竟能够挡风雨。很多士兵都在高黎贡山进攻的这场战役里边被寒冷或饥饿夺去了生命。被寒冷和饥饿夺去生命的人比在战斗的减员还要多。

那么,在高黎贡山这个战役里边,198师他们为了很快地让日军的阵地崩溃,他们出骑兵,打北斋公房这条道由592团往正面进攻,他让另一个团594团迂回,从他的侧面进攻过来支援,而另一个团,593团他走了一条小道,日军都没有在这条小道上设防,因为这条小道一般人不走,很少有人走,他马帮是不能通行的,那么这条道,日军为啥不设防呢,就是觉得中国军队上不来,日军肯定做过考察,但是中国军队上了这条道,走上这条道,他来两个营,走了好几天,走这条小路,当然在走这条小道的时候他们死了很多人,死的这些人都是冻死和饿死的,那么他们转到了高黎贡山的西面,到了腾冲凤瑞乡的桥头,那是日军的一个据点,他把这个据点给打了,让日军也是首尾难攻。

张体留:

一个人给两瓢炒面,那个米,煎熟了磨成面,一个人背半干粮袋,在腾冲打过游击的一个老兵带路,我还记得的,走西游山,谢家山,李子山,翻过腾冲的苦竹岭,三天没有吃过一点饭,就是吃炒面,由苦竹岭走到三元宫,当时上边的计划我们六团走小路过来,这条路日本人都晓不得,是预备二师打败仗由苦竹岭踏出来的一条毛路,上边的计划是,我们来这边把敌人的后路切断,他们的部队不给他们上高黎贡山,物资不给他们运上

去,高黎贡山么彻底消灭他们。

李正:

那么中国军队的反攻后来美国的新闻处他们有个报道,说只有中国军队能够上得去,只有中国军队上得去,高黎贡山这个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拔最高的战场,所以中国的军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海拔最高的战场跟日军作战,还有些称为云层中的战斗,其实是在云层当中,一到下雨以后,大雾迷茫,给人的感觉都是在云层之中,所以被称为云层中的战斗。

如果没上那个战场,你没法理解这个战争的残酷,你没法理解战争的残酷,这个中国军队跟日本的军队死亡的数量不成正比,大概他们死一个人,我们要死二十个人。

过渡文稿:

第20集团军在高黎贡山与日军血战40天后,日军终于向腾冲方向败退,远征军趁胜追击,扫清了高黎贡山两侧的日军守备残部,将日军包围于腾冲城内,形成了合围腾冲城之势。

李正:

最后让日本人龟缩到腾冲城,然后中国军队把他包围起来,是瓮中捉鳖,但这瓮中捉鳖也打得非常艰苦,在腾冲城的外围,有很多山头被日军占领了,控制了腾冲城,那么从军事的角度,你打一个地方必须把控制他的高地先拿下来,那么在腾冲城的南面,有一座来凤山,在腾冲城的北面,有一座飞凤山,他们都高于腾冲城,这两座城就把腾冲城给控制住了,而腾冲的西面还有一些山头,也被日本人控制住,所以中国的军队要逐一地把外围的山头一个一个拿下来。拿下来以后才能进攻腾冲城。

张体留:

当时张家坝的部队我们预备二师的目的是准备打飞凤山,198师是打来凤山,不知咋个些,那晚上情况又变了,我们预备二师打来凤山,198师么打飞凤山。我们来打由张家坝转峨笼,转中和,转荷花,来芭蕉关,因为那个通知是石头山有敌人,道路不能走,所以要走小路,把路绕多掉的,走芭蕉关这个洼子呢,索下去,这个你们没有走过,你们晓不得,索下去么我们就到了水碓,索到水碓小山脚我们就包围来凤山。

一到来凤山就打了六七天,打了六七天么,他们都退了,没有枪声,没有枪声么,上面就说,叫我们五团六团么,下来休息,哦,四团,六团下来休息,五团么在高头先守着来凤山,休息就是准备攻下来了,哎,没想到晚些时候,日本人又攻上来了,就攻打五团,于是电话又来了,又上去打,又打了两天,打了两天么,日本人又退了,我说肯定这个来凤山搭城上肯定有交通壕,没有交通壕他的部队来不成,到处都是国军么,他走路上怎么敢来。

李正:

打来凤山的时候,日军在来凤山的工事是构筑得非常好,他有四个阵地,什么樱阵地、梅阵地、松阵地、成合阵地,他这些阵地,他的交通壕是互相贯通的,四个阵地都可以互相贯通,那么他四个阵地都可以互相火力支援,他没有死角,没有一个死角,所以中国的军队进攻来凤山是用了一个师的部队,预备第二师,三个团上去,他外围还有其他的部队,其他的部队在给他做防护,那么,这个师的部队在进攻来凤山的时候牺牲了将近一千人,伤亡了一千人左右。

张体留:

后头,打开来凤山后我们攻城,打县城,但是么,就是说,李根源请示蒋介石,说腾冲在边疆是蛮好的一座城,叫中央要求我们要保护好这座城,保护这座城呢,城墙又高又厚,怎么上呢?上不去的嘛,搭着那个人梯啊,搭个人梯去攻,搭着梯子去攻,撑上去一个滚下来一个,撑上去一

个滚下来一个,说不对呀,城墙周围都是交通壕,部队后头是派这个,派工兵派了麻布口袋,灌泥巴灌沙子,人去的多一点,去了还是不对,还是伤亡大,不然么,腾冲墓园不会死那么多人,大部分是打城死的。到后头么,还要求上级么来把,用飞机来把城墙炸掉。

李正:

腾冲这座城市,是明代正统十年,由当时三征麓川的军队修筑的,那么腾冲这座城,是一座石头城,厚重的墙体,然后在墙体的外边是用石条包住了这座城,石头的上边,女儿墙这一部分他才是砖,那么,一般的火力对这座城的墙体都没法起到摧毁的作用,那么当时中国的军队是靠很传统的办法,用云梯,爬云梯上来,那么日本人在整个城墙,腾冲这个城不大,一平方公里。那么,他们在城墙上都构筑了很好的工事。当咱们的军队用云梯攻城这种方法才进到,还没露出头,日本人就往下打,所以很多士兵在梯子上就滚下来了,那这样,就形成了很大的伤亡,采取了各种办法,没法打进去。

最后,由14航空队,用轰炸机来对腾冲城进行轰炸,是若干次的轰炸,才把日军的很多工事逐一地减弱。飞机的投弹炸开了城墙,城墙出现了缺口,一个一个的缺口,这样中国的军队才从缺口里边突进去,但是突进去以后,日本人他们利用每一栋建筑物,跟中国的军队进行抗击,所以中国军队进入街巷以后,是一间一间的房子去争夺,伤亡是非常大的。

张体留:

我们连夜去攻他们啊,攻他们么,你妈的才攻出来六个人,六个人投降了,投降么,那些年轻人的眼睛也打红了,老战友也牺牲多,好像心中有些不服,抬着冲锋枪一匣子就把那六个人打翻了。就一直到拐角楼,他妈的这个阵地一个人都不投降,就一直都不投降了嘛,因为,我们还攻着城,就把36师派过来,六连的不给过来。这边的不给出去。腾冲的就彻底消灭他们。

李正:

那么直到1944年的9月14号,才把腾冲城攻克了,总共在腾冲这个战役里边,我们阵亡九千多人,伤了一万多人,那么腾冲的老百姓要支援部队,给部队运粮啊、运弹药啊、抬伤员啊,这样腾冲的老百姓也牺牲了六千多人,所以咱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把腾冲城算是攻克了。让腾冲城回到了青天白日旗的旗帜之下。

那么腾冲这个战役,他是全国第一个收复的县城,他的意义在于,虽然说我们作出了重大的牺牲,毁了一座城,死了那么多人,消灭了他一个连队。

9月13号,他一个连队长,叫太田正人剖腹自杀了,他们已经绝望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毁了发报机,发了最后一封诀别电报给他的56师团,最后把军旗毁了,按照日本人的规定,军旗是他们的一种很神圣的军魂的标志,军旗毁了,这个番号就不存在了,就消逝了。那么,在腾冲这场战役上,他148连队的军旗毁了。就是148连队就消逝了,所以日本人称这个战斗为玉碎,腾越玉碎。

过渡文稿:

克复腾冲后,20集团军再次投入战场,支援第11集团军对龙陵的进攻,1944年11月03日,中国远征军各部协力攻克龙陵。

张体留:

到了龙陵么打木康,牺牲了一个,这个么,打完木康后头么,调芒市么打猛嘎,打猛嘎也没有伤亡,轻伤么负了些,轻伤么我们班上么着了四五个,我都着过了的,这个手榴弹的破片来扫着,那时候(伤口)大的,这时缩小了,这个,讲起这个事,在芒坎,手榴弹破片来扫着,这个这个,41 我边上的一个战友说,班长的脸上淌旺子(流血),我一抹呀,去抹了一下那皮子就跑到这里,一抹这个头一下就昏了,这个娘的负伤了手是抹不得的,过渡文稿:

1944年12月15日,在缅甸战场作战的驻印军新38师主力攻占八莫,敌守城司令原好三大佐被击毙。自10月15日中国驻印军由密支那向八莫发动攻势以来,经过70多次战斗,消灭敌官兵2400余人,生俘20余人,远征军伤亡官兵1000余人。

李正:

最后,这个中美联合军队把密支那占领了,占领以后很快地向八莫进攻,这样以后,滇西的部队,不是把整个滇西一个一个地收复了,一个一个地占领了,滇西的部队就向缅甸境内突进,那么驻印军也就向滇西靠拢,最后他们在缅甸,中缅边境的一个地方,叫芒友,在那胜利会师了。

那么,这一场胜利会师呢,就标志着滇缅反攻胜利了。滇缅反攻的胜利,我刚才说的,驻印军的公路,也就从印度修筑过来,从利多修筑过来了,他就跟当年的滇缅路接起来了,这样,援华的物资又可以通过利多这条公路接到这个滇缅公路上,援华物资也就进来了,那么中国的抗战能够坚持下去。为这条路,中国人做了那么大的牺牲。

而在对这场战争的研究以来,很多年来,对段历史是尘封的,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这场战争,滇西的这场战争,远征军的出动,他为国家,为民族,做了很大的贡献,是改变了中国当时的一种困境,日本人想让中国人举手投降,中国远征军的出动,最后,在这条路上反复争斗,就为了援华物资能够进来支持整个中国战场的抗战,他达到目的了。所以,中国远征军对中国的抗战,他们是功不可没,他们做了很大的奉献,那么现在这批人,还有少部分人活在世上,咱们对已经死去的、活着的都同样要尊重

他们。不会尊重为国家民族抗战的军人,这是一个很悲哀的民族,一个民族,要学会尊重自己,为保卫自己的国家而曾经去奋斗的英雄,这些先烈,要记住他们,这样,不忘国耻,记住历史。

过渡文稿:

中国远征军的最终胜利,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后方的国际交通线,使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有力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的日军,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

自1941年底中国远征军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歼灭日军部队7万余人,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中国远征军的胜利,加速了法西斯势力的溃败,为战后中国国际大国地位的奠定打下坚实基础。密支那战役、松山战役、腾冲战役更是成为二战中日本在亚洲战场仅有的三次“玉碎战”,在中国抗战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李文德:

望着松山就想着以前打仗,差不多的人都牺牲了。就是想着这些了。如果当时自己不注意一点,没有能力没有精神,那时候躲枪子也要有能力,打敌人拼也要有能力,只要自己能整到他(敌人),敌人整不到自己那才是,这样才行,要有这种能力才行。如果打他(敌人),要他先死我再后死。就是想到这些了。

梁振奋:

我们最委屈的是说我们没有抗日,这点我是绝对反对,对说这话的人嗤之以鼻,他们还够资格说我们没有抗日,不过这个是一段时间,后来他们,以后不是说正面战场,不过这个,我是有一点不明白,或者质疑吧,43 所谓中流砥柱,这个说法,我是有点不太了解。我们知道的事情也不多,不过我觉得,不能这样子。国民政府,日本人他对待的就是中华民国嘛,不能说是中流砥柱,中流砥柱打过几个战啊,怎么知道呢

许本祯:

党和政府的关心,各界人士的关心,这期这些事情,鲁迅的那一句诗讲的好,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愁。我们也想得开,另外还有一句,国家利益重于个人恩怨,大家要本着这个台湾要和平统一,不应该再纠缠这些了,我们想得开,所以鲁迅这句话是有现实意义的,所以么,成立供销社么一直干到83年退休,文化大革命么我时时抱着坚韧不拔,我的道路没有选错,我是打日本人,别的我不犯过什么。

第二篇:2014毕业创作报告及作品规范

美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实施细则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本科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为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校本专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美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进一步规范美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根据《淮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校教字[2013]67号“附件”),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 非学术论文形式代替毕业论文(设计)

依据《淮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结合美术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及专业特点,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毕业论文(设计)采用具有同等学术水平和价值的非论文形式代替。

一、代替形式(下列形式之一)

(一)设计学类各专业 1.毕业设计作品+设计报告 2.参展或获奖的优秀作品+设计报告

(二)美术学类各专业 1.毕业创作作品+创作报告 2.参展或获奖的优秀作品+创作报告

二、作品认定范围及标准

(一)设计学类各专业 1.毕业设计作品

(1)应是进入毕业论文(设计)教学阶段后,在导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创作完成的专业设计作品;

(2)毕业设计作品选题方向既应与专业方向一致,又应贴近社会设计实践;

(3)毕业设计作品内容应包括创意源、草图、方案效果图、制图、设计说明,以及模型或实物成品;

(4)毕业设计作品既应符合设计目的,又应具有新颖独到的设计创意;

(5)毕业设计作品应能体现饱满的工作量、熟练的设计表达技能、丰富的视觉展现形式;(6)毕业设计作品须按时参加美术学院组织的毕业设计作品展览。2.参展或获奖的优秀作品(1)应是在第五学期第一周至第八学期第十周期间,学生立足专业知识,结合展览主题独立创作完成的艺术设计作品;

(2)设计作品应在省级专业展览中获三等奖及以上奖励级别,或入选省级以上(不含省级)专业展览,展览级别与奖励等级由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核认定;

(3)学生应提交设计作品获奖或入选证书原件,供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核;(4)学生应提交获奖或入选作品的电子文件及复制品,供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核;(5)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对提交作品及材料进行综合审核后,认定为优秀作品的,方可代替毕业论文(设计)中的作品部分;

(6)被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为优秀作品的,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按毕业设计作品展览要求,完成作品复制,建议予以必要的补充、完善,以备按时参加美术学院组织的毕业设计作品展览。

(二)美术学类各专业

1.毕业创作作品

(1)应是进入毕业论文(设计)教学阶段后,在导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创作完成的专业创作作品;

(2)毕业创作作品选题方向既应与专业方向一致,并积极反应当代社会生活;(3)毕业创作可以是单件作品或系列作品;书法创作应为不少于3件的系列作品;(4)毕业创作作品应能体现饱满的工作量、熟练的技法技巧、丰富的视觉展现形式;(5)毕业创作作品须按时参加美术学院组织的毕业创作作品展览。2.参展或获奖的优秀作品

(1)应是在第五学期第一周至第八学期第十周期间,学生立足专业知识,结合展览主题独立创作完成的美术或书法作品;

(2)美术或书法作品应在省级专业展览中获三等奖及以上奖励级别,或入选省级以上(不含省级)专业展览,展览级别与奖励等级由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核认定;

(3)学生应提交美术或书法作品获奖或入选证书原件,供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核;(4)学生应提交获奖或入选作品的原件或复制品,供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核;

(5)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对提交作品及材料进行综合审核后,认定为优秀作品的,方可代替毕业论文(设计)中的作品部分;

(6)被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为优秀作品的,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按毕业创作作品展览要求,予以必要的补充、完善,以备按时参加美术学院组织的毕业创作作品展览。

三、设计或创作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1.内容:(1)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是在毕业设计作品创作完成之后,应做出的书面阐述,内容包括选题定位与依据、设计调查与分析、设计构思过程、设计表达方法、设计主题、设计风格、创意与创新,作品的特征或细节,材料分析、技术分析,设计创作中所涉及的图文资料,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内容。

(2)创作报告

创作报告是在毕业创作作品完成之后,应做出的书面阐述,内容包括选题定位与依据、创作调查与分析、题材与素材、创作构思过程、创作工具与材料、创作表现方法、创作风格、实验与创新、作品的特征或细节、创作中所涉及的图文资料,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内容。

2.要求:

(1)立足本学科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紧紧围绕毕业作品创作过程,针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把艺术创作实践结果升华到理论认识和理论应用的高度,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观点。

(2)正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含图表),力求图文并茂;

(3)思路清晰,文辞通畅,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论据翔实,阐释充分,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论点鲜明、正确、有一定的独创性和创新性;

(4)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和法定的计量单位。(5)文中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化的要求。

第二章 选题与开题

一、选题原则

(一)选题应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符合学生所学专业规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得到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或进行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并突出现实性;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现有条件,工作量适当。

(二)学生也可结合艺术展演、教师课题研究、科研训练、创新实验、实习实践和创作等活动自拟题目,经指导教师审查后报学院批准。

二、选题的工作程序及要求

(一)指导教师应根据选题原则拟定选题。教师拟定的选题数目应多于指导学生人数。毕业论文所选题目中,如果同一项课题需要2名及2名以上同学完成,应在申报课题的名称上加以区别(加副标题)。

(二)指导教师提交的选题由教学秘书汇总,经院长审核后提交院学术委员会审查,审查通过的选题予以公布供学生选择。

(三)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依据专业方向、选题要求和个人兴趣特长等进行选题,选题必须做到一人一题。

(四)选题确定后,学生应尽快查阅文献、检索信息并撰写开题报告,并在学院规定的时间向导师提交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审核后填写对选题的评价及开题意见。开题通过后,学生方可进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实验和撰写工作。

(五)选题与开题应在第七学期寒假前一个月内完成。

第三章 组织与管理

一、组织机构与职能

学院应制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本科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拟做本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情况、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安排、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时间和进度安排、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规范、成绩评定标准、答辩程序、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其它事宜安排。

二、制度化与规范化管理

(一)毕业论文(设计)动员。毕业论文(设计)开设前,必须展开由院领导、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全体指导教师、全体毕业生参加的毕业论文(设计)动员会,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明确职责及要求。

(二)毕业论文(设计)检查。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学院组织落实检查工作,开展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质量评估。

1.前期:着重检查指导教师到岗情况,选题是否符合要求,课题进行所必需的条件是否具备,进度安排是否合理,学生的选题情况,开题报告是否规范等。

2.中期:着重检查学风、工作进度、工作量饱满程度、教师指导情况,以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3.后期:答辩前,一方面要着重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符合性审查,根据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的要求,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组织对毕业设计(创作)作品、毕业设计(创作)报告的形 4 式及内容等进行验收,对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少于毕业生总数的15%,同时检查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对毕业论文的评阅情况。

学院应及时做好书面检查记录,并将检查情况、结果及处理意见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第四章 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一、基本要求

一般为具有讲师及其它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熟悉学校和学院关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相关规定,能够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系统指导;为人师表,严谨治学,认真工作。

二、工作要求

(一)导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管理规定和学术规范;重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随时了解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着重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

(二)导师负有对所指导学生进行学术道德和学术研究规范教育的职责与义务,对其学位论文(设计)是否由其独立完成进行审查,对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对文献引注等不规范行为要予以指正并责令学生修改。

(三)导师应按学院规定的时间对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定稿进行严格审核并改正评定成绩。

第五章 对学生的要求

一、基本要求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有关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文件精神。

二、工作要求

(一)尊重指导教师、虚心接受指导教师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

(二)严格遵守纪律,因事、因病离岗,应事先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同时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请假手续,否则按旷课处理。累计旷课时间达到或超过全过程1/3者,取消答辩资格,成绩以“不合格”计。毕业论文(设计)不及格者,按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三)按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规定的任务,按照学院制定的毕业作品规范及时提交毕业设计(创作)作品;按照学院制定的毕业论文写作规范进行文本的打印和装订,并及时提交有关材料。认真做好毕业设计(创作)作品的展览准备工作,并按学院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毕业作品展览;认真做好毕业论文答辩准备工作,并按学院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答辩。

三、学位论文被认定具有学术不端行为的,做出以下处理:

(一)情节较轻的,必须对论文(设计)进行修改,经指导教师、评阅教师、院学术委员会同意后再申请答辩。

(二)情节严重但尚未达到《淮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所列情形的,毕业论文以零分计,并按淮北师范大学有关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三)达到《淮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所列情形的,按《淮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有关条款处理。

第六章 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阅与答辩

一、评阅

(一)学生毕业设计(创作)完成后,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对其报告进行评阅、写出评语。

(二)学生在毕业设计(创作)报告完成后,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对其报告进行评阅、写出评语。

二、展览与答辩

(一)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创作)作品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按照学院毕业设计(创作)作品展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毕业设计(创作)作品展览。

(二)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创作)报告经指导教师、评阅教师评阅合格后,可进入毕业答辩。1.学院成立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负责毕业论文答辩组织实施。

2.依据(学科)专业相近原则,根据答辩学生人数,院答辩委员会可决定组成若干各答辩小组,答辩小组成员不少于3人(不含答辩秘书),小组组长由学科负责人或高职称成员担任。

3.学生按学院规定份数提交毕业论文纸质打印件,学院应在答辩前五天将纸质论文打印件发给答辩小组成员。

4.答辩活动由答辩小组长主持,答辩程序一般为:(1)学生对毕业设计(创作)报告进行简要综述;

(2)答辩小组成员提问共计不少于2个相关问题,学生回答;(3)答辩秘书做好答辩记录;

6(4)答辩小组合议答辩成绩,答辩组长在《淮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内填写论文成绩和答辩评语。

5.学生对初次答辩成绩有异议的,应提出书面申请,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同意后,答辩小组应当组织二次答辩。进行二次答辩的学生应按照学院规定的份数提交论文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答辩。

第七章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 一、五级计分制

(一)学院学术委员会综合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评定的成绩和意见,给出最终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

(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采取五级计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具体标准由院学术委员会制定并报学校教务处备案。“优秀”成绩比例不超过本专业毕业生总数的20%。

二、成绩管理

学院应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吧通过答辩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信息录入教务管理系统,以确保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审核工作顺利开展。

毕业论文(设计)不能免修,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不及格者,按淮北师范大学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第八章 毕业论文(设计)资料的归档与管理

一、过程材料

(一)指导教师应及时填写并提交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表》、《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评阅教师应及时填写并提交《评阅教师评阅意见》。

(二)学生应及时填写并提交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诚信承诺书》,以及毕业论文(设计)的其它材料。

(三)答辩小组及时填写《成绩表》中的答辩成绩及评语;学院学术委员会应及时填写《成绩表》中的终评成绩和意见;学院应及时整理毕业论文(设计)汇总材料、检查材料、整改材料及其它统计材料,并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全面材料的整理、上报及归档工作。

二、材料归档

毕业展览与答辩完成后,学院应将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电子文档刻录光盘后存档,同时将学生毕业设计(创作)作品彩色照片、毕业设计(创作)报告、成绩表,以及其它相关材料装订成册。学院应及时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总结并把纸质工作总结加盖公章后报教务处存档。工作总结的内容包括: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和改进办法、其它事宜等。

学院应从成绩为“优秀”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按每专业一篇(3000字左右的论文缩写)的数量推荐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并及时将相关材料报送教务处。

美术学院 2012年12月

附件一:美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

附件二: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附件三: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版权使用授权书附件一:

美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

一、内容

(1)封面 一律采用统一封面(美术学院提供电子文档),含报告题目、作品名称、院别、专业、研究方向,学生与指导教师信息,完成时间。

(2)题目 题目应能简明、准确地反映报告内容,所用词语须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字,语意未尽者可用副标题补充。

(3)摘要 摘要即为摘录要点,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一般着重介绍研究背景、对象、目的、方法和结论,字数以200左右为宜。

(4)关键词 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每篇论文3-5个(中间以“;”隔开),原则上应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或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以作为关键词标注。

(5)目录 含目录标题、摘要、引言、论文提纲、结语、参考文献、附录(必要时)、致谢。(6)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的论点、论据,并予以论证,正文应达到观点正确、中心突出、结构完整,合乎逻辑和学术规范。

(7)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概念、观点等)的进一步解释、说明、补充、比较、评价,或说明出处,一律写在当页地脚,文中(须上标)与地脚注码均用“①②③„„”标示。

(8)结语 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对所得出的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结果的描述,能反映研究成果的价值,同时指出尚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研究设想和改进建议。

(9)参考文献 注明论文所依据的文献资料情况,亦即说明直接引文的出处,排于文末。凡引文(包括标点符号)务必根据可靠版本核对准确,未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资料勿列入参考文献。文中引文序号(上标)与参考文献序号须对应,用“[]”标示。不同著录项目具体标示如下:

专著:[序号]作者1,作者2.书名[M].版本.(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及版次:起止页码

期刊:[序号]作者1,作者2.文章题目[J].(译者.)刊名,年期(卷期):起止页码 报纸:[序号]作者1,作者2.题目[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论文集:[序号]作者1,作者2.文章名[A].编者,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及版次:起止页码

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

电子文献:[序号]作者1,作者2.电子文献题名 [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附于下)].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附: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网上期刊——J/OL 网上电子公告——EB/OL(10)致谢 学生可以表达对论文指导教师和在论文实施过程中给予帮助、支持及课题资助单位的感谢。

(11)页码 封面不须标示页码;标题与摘要、目录页页码以“Ⅰ、Ⅱ、Ⅲ、Ⅳ、Ⅴ„„”于页脚居中标示(五号);正文、附录(必要时)及致谢各页页码连贯排序以“1、2、3、4、5、„„”于页脚居中标示(五号)。

(12)设计报告中的图应有对应的图题及编号。由“图”和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组成,例如“图1”等。图的编号应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与章、节的编号无关。只有一幅图时,仍应标为“图1”。图应有图题,置于图的编号之后,图的编号和图题应置于图下方居中的位置。

二、格式

(1)封面:报告题目黑体一号居中,其它给定文字黑体四号,填写文字宋体四号;

(2)目录:标题黑体小二号居中,目录内容一级提纲黑体小四号,二级及以下级别提纲宋体小四号,单倍行距;

(3)正文标题:黑体小二居中,(副标题:黑体三号右对齐);

(4)中文摘要:标题加“[]”,黑体小四号,正文楷体小四号,1.5倍行距;

(5)关键词:标题加“[]”,黑体小四号,正文以分号“;”隔开,末尾不加标点符号,楷体小四号;

(6)英文摘要与关键词:标题黑体加粗,小四号,正文Times New Roman字体小四号,1.5倍行距;

10(7)正文一级标题黑体四号居中,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号,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8)正文文本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

(9)注释:宋体五号,注于当页地脚,注码为①②③„„(文中注码须上标);(10)参考文献:排于文末,标题黑体小四号,正文宋体五号,1.5倍行距;(11)致谢:标题黑体小四号,正文宋体小四号。

三、装订

设计(创作)报告一律用 A4大小的白纸单面打印并装订(左装订)成册。打印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

附件二:

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三:

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设计)的规定,同意学校及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或复印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可以将本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设计)。

学位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第三篇:毕业生毕业作品创作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毕业生毕业作品创作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毕业设计创作过程是实现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的综合训练,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主要手段,是学生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我系毕业作品创作工作的管理,对于彰显我院培养应用型广播电视高等专业人才的办学思想,发挥广播电视编导类专业特色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总则

(一)毕业作品创作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增强对所学专业的热爱,提升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毕业作品创作应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体现专业性、时代性、规范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三)根据我系专业特点,兼顾不同专业具体要求,毕业作品创作的管理按照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四)完成毕业设计作品创作,并完成相应的文字材料,经指导教师确认后进行答辩,答辩合格后并完成学校的相关要求后准予毕业。

四、学生

(一)电视艺术系广播电视编导、电视节目制作、摄影摄像技术三个专业学生的毕业成绩,由毕业作品指导成绩、答辩成绩两部分组成。

(二)学生应高度重视毕业作品创作工作。端正态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按要求完成毕业作品创作任务。

(三)学生在校内进行毕业作品创作工作时,应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校外进行毕业作品创作工作时,应严格遵守所在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学校的声誉。

(四)学生应虚心接受教师指导,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认真制定创作计划,并严格遵照各个阶段的内容、进度要求,独立完成毕业作品创作,不得抄袭,不得弄虚作假。凡因涉嫌抄袭所导致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后果,应由学生本人承担。

(五)学生在进行毕业作品创作期间,由于个人原因未与指导教师及时取得联系,导致毕业作品创作不能按时完成,责任应由学生本人承担。

五、选题的基本原则

(一)毕业作品创作的选题必须能够表达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的认识和体验。

(二)毕业作品创作的选题倡导题材广泛性、风格多样性与独立创造性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作品创作,并能使部分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

(三)原则上每个同学须独立完成一部毕业作品,由学生自己申报创作选题,并填写毕业作品创作选题审批表。待选题通过后,学生方可在教师指导下开始毕业作品创作。

(四)毕业作品选题须报经系里认定、备案。题目一旦确定,原则上不再变更;确需改变创作题目的,需经指导教师同意,并由系里批准。

六、基本规范要求

(一)毕业创作作品总体要求:

1、毕业作品创作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按要求完成,并保证作品类型、时长符合要求,作品画面、声音清晰,主题明确,手法新颖,剪辑流畅,没有硬伤。

2、在毕业作品创作中,学生所承担的工作均为主创工作(包括编导、撰稿、摄像、编辑),否则将不予进行创作指导、评阅及答辩。由此造成毕业作品创作成绩不合格者,后果自负。

3、毕业作品完成后应提交DVD光盘,作品格式为AVI或MPEG等常用媒体格式,画面分辨率为720*576或以上分辨率。毕业生在提交毕业作品的同时要求将原始素材压缩后一并刻盘上交,提交摄影作品的学生要求将创作原始照片一并上交(不低于400张)

4、毕业作品创作要求:

①毕业作品选题应在充分调研、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由学生自行确定。②每人独立提交一个原创作品,不能为公共媒体播出机构的节目或栏目。(注: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的课程作业不视为毕业创作作品)

(二)根据广播电视编导、电视节目制作、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我系将对所辖专业的毕业作品做统一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毕业作品类型及时长要求

(1)纪实类:记录现实中所发生的有价值、有意味的人和事,包括电视新闻(可累计时长)、专题或纪录片,所拍片子符合当代真实记录片的观念,影像细节需有一定时间的累积,可综合运用纪实、访谈、情景再现等多种方式进行拍摄,片子时长应在10分钟以上;

(2)DV影视短剧:剧情自定,拍摄内容健康,主题积极向上的DV短片,片子时长应在10分钟以上;

(3)影视广告、宣传片:商业、公益类广告片;商业类、公益类、文化类的宣传片。(商业广告、公益广告要求为系列广告,每一组不少于四个广告,每个广告片长10—30秒。宣传片类题材自定,片子时长应在10分钟以上;

(4)MTV:依据一首歌曲制作MTV,完成拍摄、后期剪辑、校色、特效等工作。片长5—10分钟;

(5)摄影作品(只限于摄影摄像专业):摄影专题,要求运用所学摄影拍摄知识完成一个摄影专题的创作,并完成排版、文字等辅助工作。

(三)毕业设计需要提交的材料

各小组成员毕业设计材料:开题报告、设计作品、毕业设计报告、指导教师意见书、答辩评审表,共五种材料。

1、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小组提交,每人一份,指导教师签字确认

2、毕业设计作品-各小组统一提交

毕业设计作品电子版(含作品成品及相应的源文件,以光盘的形式提交,CDR、DVDR均可)。

3、毕业设计报告:小组成员每人一份,针对所从事的设计分工撰写,格式上遵循教务部统一模板。内容应包括作品类型、名称、片长、内容介绍、编导阐述、创作心得与体会等内容,重点在于对于选题的意义、可行性及创作过程的阐释;报告字数不少于5000字;报告格式规范要求参照《中原工学院广播影视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创作)模板》。

4、指导教师意见书:由指导教师根据设计作品以及小组成员的具体设计分工完成情况综合填写。

5、毕业设计答辩评审表:由答辩评审委员会(小组)根据设计作品、小组成员的具体设计分工完成情况、答辩情况综合填写。

(四)毕业设计报告内容要求

1、格式要求:封面+目录+正文

2、正文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

 毕业设计题目

 该毕业设计题目的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分析,以及所对应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  结合专业和学科,指导老师针对该毕业设计提出的具体设计要求  毕业设计小组人员组成及分工  毕业设计基本过程的总结 以上五个方面内容小组各成员统一

 个人针对所作毕业设计过程的概述总结  个人对毕业设计题目的理解

 自己的设计分工都用到了所学专业哪些方面的理论和技能

 在完成自己设计分工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技术和理论方面的问题及如何解决和克服的

 通过本次的毕业设计,个人觉得在本专业的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及如何提高

(五)以往毕业设计工作中出现较多的问题

1、选题过于复杂,不能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工作。

2、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部分成员无事可做,有搭顺风车现象

3、不及时与指导老师联系,无法控制毕业设计的进度:必须给指导老师联系方式

4、作品抄袭问题:网上的源文件、成品的电视节目

5、毕业设计资料不完整、格式不符合要求

七、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开题

 10年11.9~11.12:各毕业班辅导员到班动员进行毕业设计分组,以自由结合为原则,各班分组名单在11.12号前把分组名单交辅导员处,由系里最终确定各班分组情况与指导老师。

 10年12.14:召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会

 10年12.14~12.20:各组与指导教师见面,确定设计题目并填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毕业设计实施

 11年3.1~5.10:各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完成毕业设计作品全部创作任务

第三阶段:毕业设计提交、打分和答辩

 11年5.11~5.20:每人撰写毕业设计报告,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意见书”,各组将作品、毕业设计报告汇总到指导教师处,未按期提交毕业作品者,不予答辩。 11年5.21~5.31:按专业进行毕业设计答辩,每个人都要进行答辩  11年6.1~6.10:毕业设计成绩汇总、资料封存

顶岗实习成绩

第四篇:作品创作说明书(参考)

作品创作说明书(示例)

作品名称:***** 作品类型:*****

一、创作目的(描述作品的创作起因或者用途)

为了更有效地宣传推广以及销售香瓜产品,本人欲设计此作品用于香瓜产品的外包装上,作为该产品独特的产品标识使用,以方便消费者在购买使用该产品时能够更准确的将其区别于其他同类或近似的产品。

二、创作过程((①描述创作开始和完成时间、地点,且精确至年月日;②描述创作手法如手绘或者电脑软件绘制;③描述整个作品的结构、组成部分以及色彩等;④描述作品创作的特殊意义或者独特之处)

该图于

年 月 日开始构思,着手创作。

整幅图运用电脑绘制出来,图案由

等部分组成,主要采用

三种颜色。最初,“******”考虑由电脑的艺术字形成;在设计过程中,本人为了更突出“***”的标识,把图左侧的香瓜以流线型的图案方式,通过绘图工具photoshop绘制而成。

历经____次修改,于

日在广州市创作完成。

三、作品独创性(描述作品创作的特殊意义或者独特之处)

该图经过本人的独特构思,充分运用美工设计,将文字,英文字母及图片配上特有的颜色做背景,主要采用***三种颜色设计出来。图片左端是一个切开了的香瓜的图案,形象生动的体现了箱内的产品,香瓜。采用流线型的与英国国旗颜色相仿的图案,暗指了该西瓜是来自欧洲的品种。

整幅图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产品的独特寓意,具有独创性。

四、发表情况(如有发表,必须注明首次发表的时间和地点;如无,则写没有发表)

该作品于

****年**月**日,首次发表于**。

申请人(签章):

****年**月**日

第五篇:作品创作说明书(电影作品)[范文]

作品创作说明书

作品名称:《身体动态讲解》

作品类型:电影和类似摄制电影方法创作的作品

一、创作目的

本公司主要通过网络的途径,教授绘画课程。本视频以少年儿童美术教育创新为背景,通过讲解水浒叶子,让学生能够理解线描造型的知识,目的在于更好的指导学生用线条来表现造型。网络教学的方式也结合了现代互联网的思维,突破了地域限制,让更多的用户得到我们的教程。

二、创作过程

该作品于2014年8月6日开始构思,着手创作。

作品通过摄影机录制和拍摄,经过多次剪辑而成。在最初录制时,作品的内容相对比较单一,对于作品绘制的过程不能清楚的解析。在录制过程中,考虑到内容的完整和充实性,对于作品进行了分步解析,且在过程中用红笔圈划出重点,让绘画过程更加清晰。作品最终通过EADUS软件录制而成。

历经5次修改,于2014年8月15日在北京市创作完成。

三、作品独创性

作品一共时长为68分钟,是一年级艺术造型课。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通过陈洪绶的叶子学习线条的知识,让学生临摹为主;第二部分是写生部分,实践大家的学习成果。

作品从一分钟开始讲述线条的概念、发展,介绍线条的表现形式。视频中告诉学生,艺术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合适、非常合适,艺术更加感性。描述了在基础的绘画技巧和水浒中三个人物绘制的分解步骤。从3分15秒开始,具体讲述绘制线条的方式。然后从4分20秒开始,介绍了水浒中的画家陈洪绶的绘画风格,他绘制了《水浒叶子》这一作品,共计40位水浒英雄人物,作品中充分体现了线条的转折、变化的所具有的个人特色。作品中具体介绍了人物“武松”的绘制特点,教授了由外到内、由简到繁、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式。作品通过3张图进行作品分解,详细的说明了武松的绘制过程。重点表达了数学中的线和艺术中的线的不同。从17分钟开始,介绍的是李应这个人物,加强大家对观察方法的认识。从22分左右开始,介绍了人物“秦明”的绘制步骤分解,虽然外形复杂,可是经过上、中、下三块分解,且用红色的线条区分开,建立起外

轮廓和内部结构的联系,绘画的时候更能抓住人物形态。期间老师详细的教授了作品的细节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让人对于绘画的注意点把握的更加精准。从34份3秒左右开始讲述的是身体的动势,需要大家发挥立体思维,介绍人物是“戴宗”。戴宗的动作幅度大,动势突出,故称为课程的案例。从38分24秒开始,介绍了人物“萧让”读书时的姿态。因为人物有弯腰姿态,故还考虑到左右脚承受的压力不同,衣服、佩剑都需要考虑到。然后老师介绍的是“樊瑞”这个人物的动势,看上去和萧让差不多,但是比萧让弯的幅度更大,外形线条流畅。课程的46分25秒开始,介绍的是“石秀”的练拳的姿势,主要提示的是我们通过线条的变化,来体会人物的动作。老师还介绍了一些方式,对于人物的绘制还可以自己面对镜子做动作,或者让家人摆动作,仔细去体会动作的细节之处,寻求作品的准确。作品的51分钟左右,以“扈三娘”的形象举例,讲解了线条方法的把握、线条的转折规律,任何一个线条都会影响人物的神态。作品从55分钟开始讲述“施恩”这个认为的绘画特点,这是讲述的线条的方向,是指表示人物动势和力量的方向,不是说画线条的方向。课程到1小时时,讲述的是“花荣”这个认为的绘制特点,他在做弯弓拉箭的动作,比施恩的动作难度大的多。这个人物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在绘画的时候要观察清楚人物身上的物品,也承担着指示人物动作、方向,也引导人物视线的作用,我们要利用起来。“扈三娘”和“花荣”是高明的作品。1小时4分钟开始,介绍的是“刘唐”,他是背对着的形象,然后扭过来,向自己的后下方射箭,扭曲幅度较大。这个人物是要同学注意线条的松紧。在课程讲述中,老师提示了绘制中的几个难点,作品均通过红色线条勾勒重点、示范动作,分析绘制方式。

本作品通过多个水浒人物绘制的分解,讲解了绘制中的几个重点。并且课程中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去实践课程理论知识。具有本公司的独创性。

四、发表情况

该作品于2014年 8月 15日,首次发表于北京市。

申请人(签章):

2015年3月12日

下载毕业作品创作手记-许定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毕业作品创作手记-许定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摄影作品创作感受

    摄影作品创作感受 班级:姓名:06教专班 卫 静 摄影作品创作感受 “摄影”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自1839年以来,它已有了160多年的历史。短短一个半世纪多,摄影作为现代文......

    2011学生作品创作练习

    艺术节 每年这个时候,学校就要举办艺术节。艺术节的内容可丰富了,学生的科技小发明、摄影比赛、各种球类比赛、诗歌朗读、音乐舞蹈比赛等等。今天晚上是艺术节的开幕式,同学们......

    播音主持毕业作品广播音乐节目创作报告

    《格莱美时间》- 作品的创作报告 一、创作背景与意义 社会虽然在不断进步,科技在不断地发展,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电视、电脑等一系列高端设备,但是广播这种收听类型仍然在我国......

    社会实践报告(许定)

    2014年合肥学院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2013级教育系小学教育班 1311031036 许佩雯一、 摘要: 泾县高铁车站和高铁连接线道路正在紧张有序的建设中,这对于当地人民的出行和......

    李定邦自荐书(含五篇)

    自荐书尊敬的公司高层领导 早上好 首先我要感谢公司领导提供给我们这么一个宽敞公平的舞台才有今天这个自荐的机会! 我是来自碧绿华庭的竞聘者李定邦,李是唐朝著名明君“李世......

    商丘师范学院12级视觉传达毕业作品创作要求

    以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饰专业设计为主,亦可增选动画,摄影,油画,版画,素描,水粉水彩,雕塑,书法,等其他艺术门类。设计的作品题材内容不限,格调积极健康。表现手法提倡多样化,但应......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作品创作说明书

    作品创作说明书 作品名称:针对建筑行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系统规划作品类型:文字作品 一、 创作目的 为了更有效地宣传推广以及服务相关企业,本公司创作此作品用于商业传播,......

    职务作品创作合同(5篇范文)

    职务作品创作合同甲方: 乙方:乙方系甲方职员,在工作期间乙方创作了作品。基于乙方创作的作品是完成甲方的工作任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上述作品系职务作品,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