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课设

时间:2019-05-14 04:5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建模课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建模课设》。

第一篇:数学建模课设

摘 要

汽车作为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即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对人类的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了负面效应。在某些国家的一些司机培训课程中规定了一些规则,司机在驾驶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会紧急刹车,从司机决定刹车到汽车完全停止住汽车行驶的距离称为刹车,车速越快,刹车距离越长。

就要对刹车距离与车速进行分析,它们之间有怎样的数值关系?

美国的某些司机培训课程中有这样的规则:在正常驾驶条件下车速每增加10英里/小时,后面与前面一辆车的距离应增加一个车身长度。按照“一车长度准则”,车速每增加10mph,前后车距应增加一个车身的长度,这表明前后车距与车速成正比例关系。试判断“一个车身准则”是否安全?

所以我们还要对刹车距离与车速做更仔细的分析,通过各种分析(主要通过数据分析)以及各种假设,我们提出了更加合理的建议。

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保持足够安全的前后车距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也为了他人的生命安全,所以谨慎驾车。

关键词: 刹车距离

车速

一车身长度准则

汽车刹车距离

一、问题提出

司机在驾驶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会紧急刹车,从司机决定刹车到车完全停住,汽车行驶的距离称为刹车距离,车速越快,刹车距离越长,请问刹车距离与车速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二、问题分析

问题要求建立刹车距离与车速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方面车速是刹车距离的主要影响因素,车速越快,刹车距离越长;另一方面,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会影响刹车距离,包括车型、车重、刹车系统的机0械状况、轮胎类型的状况、路面类型的状况、天气的状况、驾驶员的操作技术和身体状况等。若果所有可能的因素都考虑到,就无法建立车速与刹车距离之间的数量关系,所以需要对问题提出合理的简化假设,使得问题可以仅仅考虑车速对刹车距离的影响,从而建立刹车距离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

需要提出哪几条合理的简化假设?

可以假设车型、轮胎类型、路面条件都相同;假设汽车没有超载;假设刹车系统的机械状况、轮胎状况、天气状况以及驾驶员状况都良好;假设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驾驶员紧急刹车,一脚把刹车踏板踩到底,汽车在刹车过程没有转方向。

这些假设都是为了使得问题可以仅仅考虑车速对刹车距离的影响,这些假设是初步的和粗糙的,在下面的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还可能随着问题的深入理解而提出新的假设,或者修改原有的假设。至于假设的合理性,一方面可以根据题意和常识来判断,另一方面,还可以等模型建立和求解完毕以后,对其进行检验分析,首先,仔细分析刹车的过程,发现刹车决定经历两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司机意识到危险,做出刹车决定,并踩下刹车踏板使刹车系统开始起作用,这一瞬间可以称为“反应时间”,非常短暂,但是对于高速行驶的汽车而言,汽车在这一瞬间行驶的距离却不容忽略,汽车在反应时间行驶的距离称为“反应距离”。

在第二阶段,从刹车踏板被踩下、刹车系统开始起作用,到汽车完全停住,这是汽车的制动过程,汽车在制动过程“行驶”(轮胎滑动摩擦地面)的距离为“制动距离”。

根据以上分析,得到刹车距离的初步的数量关系如下:

刹车距离=反应距离+制动距离

(1.1)于是用文字表达的数量关系式(1.1)可以用数学符号表示为

dd1d

2(1.2)

三、基本假设

提出如下的简化假设:

(1)假设道路、天气和驾驶员等条件相同,汽车没有超载,也没有故障;(2)假设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驾驶员紧急刹车,一脚把刹车踏板踩到底,汽车在刹车过程没有转方向;

(3)假设驾驶员的反映时间为常数,汽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4)假设汽车在制动的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度a为常数,制动力所做的功等于汽车动能的损失;

(5)假设刹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加速制距离。

四、符号约定

引入以下符号,并说明单位:

; v~车速(m/s)

d~刹车距离(m);

; d1~反应距离(m); k1~反应时间(s); d2~制动距离(m)

五、建立模型

其次,考虑反应距离的子模型,根据常识,可以假设汽车在反应的时间内车速没有改变,也就是说,在此瞬间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反应时间取决于驾驶员状况和汽车制动系统的灵敏性,司机驾驶员的状况包含反应、警觉、视力等,因人而异,可以考虑平均值,即视为常数;在正常情况下,汽车制动系统的灵敏性都非常的好,与驾驶员状况相比,可以忽略,所以再多增加一条简化假设;驾驶员每一次刹车的反应时间都一样长,于是反应距离的子模型为

d1k1v

(1.3)

再次,考虑制动距离的子模型,在制动过程,汽车的轮胎滑动摩擦地面,车速从v迅速减慢,直到车速变为0,汽车完全停住,用物理的语言来描述,即汽车制动力使汽车做减速运动,汽车制动力做导致汽车功能的损失,引入以下符号:

a~汽车制动减速度(m/s2);

F~汽车制动力(N);

M~汽车质量(kg);

为了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可以假设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度为a是常数,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a

根据功能定理,汽车制动力所做的功等于汽车动能的损失,即

所以

d2v2/(2a)令k21/(2a),得到制动的距离的子模型为

Fd2Mv2/2

d2k2v(1.4)最后,由(1.2)~(1.4)式,刹车距离的数学模型为

dk1vk2v2

(1.5)

即刹车距离与车速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到目前为止,所思考的都限于同一款车型,究竟模型(1.5)的两个系数会不会随着车型而改变?回顾以上的建模过程,不难发现,反应距离的子模型的系数k1是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与车型无关;而制动距离的子模型的k21/(2a)只与制动过程的的减速度a有关系,那么减速度a与车型有关吗?其实按照汽车的设计原则,所有车型在额定载荷范围内紧急刹车的减速度都相差无几,也就是说,刹车系统的最大制动力被设计成车重成正比,所以系数k2也可以被认为是车型无关的,换言之,只要对一款车型测试其在不同车速下的刹车距离(当然要尽量保持道路、天气、驾驶员、载重等条件一样),然后用测试数据拟合出模型那么所得到的刹车距离与车速之间的二次函数经验dk1vk2v2的系数k1和k2,公式,在相同的道路、天气和驾驶员等条件下,对所有即没有超载,也没有故障的汽车都是有参考作用的。

本小节给出建立汽车刹车距离的数学模型的规范表达。

表2..2.1是为建立刹车距离的数学模型而引入的数学符号说明。根据假设(3),立即得到(2.2.3);

d1k1v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假设(4)有

Fma

Fd2mv2/2

所以有(2.2.4);

d2kv2

其中k21/(2a)

最后,根据假设(5)有(2.2.5)

dk1vk2v

(2.2.5)式就是汽车刹车距离的数学模型

六、模型检验

利用由美国提供的刹车距离数据(见表2.2)来进行模型的检验,,表2.2的数据使用英制单位mph(miles per hour,英里/小时)和ft(英尺),换算率为1mph=0.44704m/s,1ft=0.3048m。

在表2.2的数据中,反应距离是和车速成正比的,很明显,这样的数据是基 于反应距离子模型d1k1v的,其中平均反应时间恰好为k10.75秒,所以没有必要用表2.2中反应距离的数据赖来检验反应距离子模型。

而表2.2的制动距离数据则有变化范围(包括美国公路的局所做测试中85%的观测结果)以及平均值,由于刹车距离是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之和,所以刹车距离也有变化范围和平均值,应该用表2.2中的制动距离数据来检测制动距离子模型d2k2v2,从而达到检验刹车距离的数学模型的目的。

首先,注意到子模型d2k2v2意味着d2与v成二次函数关系,而d2与v2成正比关系。因此,绘制表2.2中的制动距离数据(包括最小值、平均值和最大值)对v和v2的散点图(见图2.2)

检验二次函数关系150制动距离的最小值、平均值和最大值(m)***车速v(m/s)检验正比例关系303540******12001400车速的平方v(m2/s2)

图 2.2 说明

绘图命令利用了MATLAB函数plot的语法格式,即如果X和Y是同型矩阵(不止一行),则plot(X,Y)返回Y的列向量对应X的列向量的多重线性图,另外,通过将MarkerSize设置为2,使得标示符的大小更符合需要。

有图(2.2)得到的直观印象是:制动距离子模型d2k2v2经得起来自表2.2的数据检验。

直观的图形检验显然粗糙了一些,不够可靠,下面用最小二乘法,根据表2.2中的车速和制动距离平均值的数据,拟合出制动距离子模型d2k2v2中的系 数k2,然后详细考察误差,由(1.7.1)式,拟合k2的计算公式为

k2vdi/vi

4(2.2.6)

2ii1i11313其中vi和di为表2.2中的第i行的车速和制动距离平均值,i=1,2,3,…,13,根据(2.2.6)式,在执行图2.2的绘图程序后,继续输入并执行一下命令: >> k2=sum(v2.*d2(3,:))./sum(v2.*v2)>> r=d2(3,:)-k2.*v.*v 命令窗口显示的计算结果为: k2 =

0.0827 r =

Columns 1 through 8

-0.5131

-1.7923

-2.5261

-4.2384

-4.4909

-5.2647

-5.3406

-4.7187

Columns 9 through 13

-4.0085

-2.6004

0.1151

3.9857

8.8589 所以依据表2.2的数据得到的刹车距离与车速关系的经验公式为

d0.75v0.082678v2

考察误差,发现当车速不超过65mph(即104.6km/h)时实际值都略小于理论值,但是当车速更快时,实际值就会大于理论值,而且随着车速的增加,误差会越来越大,这就说明制动距离子模型d2k2v2的模型假设适合较低的车速范围内;当车速更高时,可能由于漏了某些不容忽略的因素,导致模型解答不那么令人信服。

计算k2以及拟合误差的另一种方法是用统计工具箱函数nlinfit计算,在执行图2.2的绘图程序之后,继续输入并执行一下命令,所得到的计算结果和第一种方法相同:

>> f=@(k,x)k.*x.*x;>> [k2,r]=nlinfit(v,d2(3,:),f,1)命令执行的结果:

k2 =

0.0827

r =

Columns 1 through 8

-0.5131

-1.7923

-2.5261

-4.2384

-4.4909

-5.2647

-5.3406

-4.7187

Columns 9 through 13

-4.0085

-2.6004

0.1151

3.9857

8.8589

最后,可以再图2.2的两幅子图中分别添加拟合得到的子模型d2k2v2的理论值的二次曲线或直线,使得刚才的分析更直观,更容易理解(见图2.3)。

检验二次函数关系150制动距离的最小值、平均值和最大值(m)***车速v(m/s)检验正比例关系303540******12001400车速的平方v(m2/s2)

图 2.3

七、模型应用

在道路行驶的汽车保持足够安全的前后车距是非常重要的,人们为此提出了五花八门的建议,在美国,有人建议“一车长度准则”,即车速每增加10mph,前后车距应增加一个车身的长度;也有人建议“两秒准则”,即后车司机从前车经过某一标志开始,默数2秒之后到达同一标志,而不管车速如何,刚才建立的刹车距离模型可以用来建议是否足够安全。

按照“一车长度准则”,车速每增加10mph,前后车距应增加一个车身的长度,这表明前后车距与车速成正比例关系,引入以下符号:

D~前后车距(m);

v~车速(m/s);

K1~按照“一车长度准则”,D与v之间的比例系数(s)。于是“一车长度准则”的数学模型为:

DK1v

(2.2.7)考虑家庭用的小型汽车,不妨设一车长度为5m,则

K15m5m1.1185s

10mph4.4704m/sD1.1185s 所以(2.2.7)式即为

比较(2.2.5)式与(2.2.7)式得

dDv[k2(K1k1)]

所以当v(K1k1)/k2时有dD,即前后车距大于刹车距离的理论值,可认为足够安全;当v(K1k1)/k2时有dD,即前后车距小于刹车距离的理论值,不足够安全。

代入k10.75,k2=0.082678以及K11.1185,计算得到当车速超过4.5m/s(约合16km/h)时,“一车长度准则”就不够安全了,也就是说,“一车长度准则”只适用车速很慢的情况。

另外,还可以通过绘图直观的解释为什么“一车长度准则” 不够安全,用以下程序把表2.2的刹车车距离实测数据和“一车长度准则”都画在同一幅图中(见图2.4):

比较刹车距离实测数据、理论值和一车长度准则***0距离(m)一车长度准则刹车距离理论值刹车距离的最小值、平均值和最大值***01520车速v(m/s)25303540

图 2.4

八、模型评价

1.模型优点

此模型主要是针对司机在驾驶的过程中,出现突发紧急情况刹车距离的一种评估分析方法,在现实的情况当中,能够很好地反应客观现实。司机应注意在驾驶的过程中,速度不应该过大,随着速度的增大,刹车距离越长,越容易出现交通事故。所以应根据自己的驾驶经验,控制好驾驶速度,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2.模型缺点

此模型考察误差,发现当车速更快时,实际值就会大于理论值,而且随着车速的增加,误差会越来越大,这就说明制动距离子模型d2k2v2的模型假设适合较低的车速范围内当车速更高时,可能由于漏了某些不容忽略的因素,导致模型解答不那么令信服。所以此模型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导致在实际的应用当中,有误差。

参考文献

[1] 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韩中庚,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吴建国,数学建模案例精编,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4]袁绍辉,数学建模,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王树禾,数学模型选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附录

表2.1 符号说明

符 号

单 位

名 称

明 v

m/s

车速

d

m

刹车距离

从司机决定刹车到车完全停住汽车行驶距离

dm

反应距离

从司机决定刹车到踩下刹车踏板行驶距离 d

2m

制动距离

从司机踩下刹车踏板到车完全停住行驶距离 k1

s

反应时间

从司机决定刹车到踩下刹车踏板的时间

a

m/s2

减速度

汽车制动过程的减速度

F

N

制动力

汽车制动过程的制动力

M

kg

汽车质量

k2

s2/m

k21/(2a)

表2.2 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的实际观测值

车速/mph

反应距离/ft

制动距离/ft

刹车距离/ft 范围*

平均值

范围

平均值 20 22

18~22

40~44

25 27.5

25~31

52.5~58.5

55.5 30 33

36~45

40.5

69~78

73.5 35 38.5

47~58

52.5

85.5~96.5

40 44

64~80

108~124

45 49.5

82~103

92.5

131.5~152.5

50 55

105~301

118

160~186

173 55 60.5

132~165

148.5

192.5~225.5

209 60 66

162~202

182

228~268

248 65 71.5

196~245

220.5

267.5~316.5

292 70 77

237~295

266

314~372

343 75 82.5

283~353

318

365.5~435.5

400.5 80 88

334~418

376

422~506

464

*范围包括了美国公路局所测试中85%的观测结果 图2.2,程序如下: >> v=(20:5:80).*0.44704;>> v2=v.*v;>> d2=[18,25,36,47,64,82,105,132,162,196,237,283,334

22,31,45,58,80,103,131,165,202,245,295,353,418

20,28,40.5,52.5,72,92.5,118,148.5,182,220.5,266,318,376 ];>> d2=0.3048.*d2;>> subplot(2,2,1),plot([v;v;v],d2,'o-k','MarkerSize',2)

title('检验二次函数关系'),xlabel('车速v(m/s)')

ylabel('制动距离的最小值、平均值和最大值(m)')

subplot(2,1,2),plot([v2;v2;v2],d2,'o-k','MarkerSize',2)

title('检验正比例关系'),xlabel('车速的平方v^(m^2/s^2)')

图2.3的绘图程序如下:

>> subplot(2,1,1),plot([v;v;v],d2,'-ok','MarkerSize',2)hold on,plot(v,k2.*v2,'k'),hold off

title('检验二次函数关系'),xlabel('车速v(m/s)')

ylabel('制动距离的最小值、平均值和最大值(m)')

subplot(2,1,2),plot([v2;v2;v2],d2,'-ok','MarkerSize',2)

hold on,plot(v2,k2.*v2,'k'),hold off

title('检验正比例关系'),xlabel('车速的平方v^(m^2/s^2)')

见图2.4,程序如下:

>> v=(20:5:80).*0.44704;>> d2=[18,25,36,47,64,82,105,132,162,196,237,283,334

22,31,45,58,80,103,131,165,202,245,295,353,418

20,28,40.5,52.5,72,92.5,118,148.5,182,220.5,266,318,376];>> d2=0.3048.*d2;>> k1=0.75;k2=0.082678;K1=1.1185;>> d1=[v;v;v].*k1;d=d1+d2;>> plot([0,40],[0,K1*40],'k'),hold on

plot(0:40,polyval([k2,k1,0],0:40),':k')

plot([v;v;v],d,'ok','MarkerSize',2),hold off

title('比较刹车距离实测数据、理论值和一车长度准则')

legend('一车长度准则','刹车距离理论值',...'刹车距离的最小值、平均值和最大值',2)

xlabel('车速v(m/s)'),ylabel('距离(m)')

第二篇:数学建模课心得体会

第一次接触数学建模是在高二的时候,那时候参加全国第二届“赛先生”数学知识竞赛,笔试取得了一等奖的成绩,复试是自己选题建模,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真是天真,以为数学建模就是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弄,好比一个简单应用题偏偏要弄成几千字的论文。但是,也是那次的接触,是我对数学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也是我想到了大学要参加数学建模比赛这回事。

抱着对数学建模的憧憬,这学期的选修课,我选择了《数学建模》课程,去上课后发现老师并不给我们讲数学建模,而是讲软件MATLAB,原本有点失望的,但是自从认真听完第一次课,我的失望就全都一扫而光,因为MATLAB太强大了,不仅能解决我们微积分、线性代数上的问题,还能画出我们想不清楚的各种立体图。并且,还知道了在数学建模中,大都采取MATLAB来编程计算,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学好MATLAB。

MATLAB给我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第一就是是我对计算机的兴趣更加浓厚了,还记得安装MATLAB时就费了老大功夫,还改变了电脑系统盘某些参数,放在从前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安装成功那会,真是特别开心。第二就是通过MATLAB我结交到了一些好朋友,尤其是天津一网友。因为我想学好MATLAB,于是我加入了MATLAB贴吧,再通过贴吧加入了一个MATLAB交流学习群,但后来发现在那个群上愿意帮人解决问题的并不多,有一次,有个人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他的程序有错误,但仅仅是矩阵乘除、乘方时没有加点,于是我就顺手告诉了他,然后他就加上了我,原来他是天津一大学的大二的学生,他正好要参加学校的数学建模比赛,要用到MATLAB,但是他也只是才接触,还没上手,于是他遇到问题就会找我,我就会尽力想去帮他解决,当我不会的时候,我会查阅书籍或者翻出老师的PPT课件仔细研究,就那样几次交流我们成了好朋友,后来他正式比赛了,他都把他的论文中程序发给我要我帮他看是否能改进之类的,还把他的建模论文发给我看,并且一再鼓励我一定要学好MATLAB以后参加比赛就不会那么着急。直到现在,我们都一直保持着联系,一起探讨交流MATLAB、数学(他是学数学的)上的各种问题。第三就是意外得解决了一些问题。记得前不久一同学叫我帮他在网上做份题,原本说是高中的题,但我后来发现都是微积分的题目,偏偏好多积分微分我都觉得会比较花时间,于是我想到了MATLAB,当即我就决定能用MATLAB编程解决的问题我就用MATLAB解决,果然,试卷我完成的又快又好,当我给那同学说的时候讲得他一愣一愣的,只剩下崇拜。

在我学习MATLAB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第一次做老师给的题时,前几题我就花了几个小时,当我后来回过头总结的时候发现,基本上我出错的地方提示的错误都是一致的:Inner matrix dimensions must agree或者是Matrix must be square,后来我懂得这是矩阵乘除、乘方维数不一致等导致的,我得出结论关于矩阵的乘除、乘方运算必须是点运算,之后就很少出现这样的错误了。还记得刚开始画三维图的时候,总是出现一个错误Matrix dimensions must agree, not rendering mesh,其实原因很简单,只是我漏了一句话:[x,y]=meshgrid(x,y),也正因为这个,更加是我坚定了不能不拘小节这一思想。就在几天前,画一个分段函数的图

像,我原本只是这样编的程序:

x1=1.1:0.02:3.3;x2=-1.1:0.02:1.1;x3=-3.3:0.02:-1.1;y1=1.1;y2=x2;y3=-1.1;plot(x1,y1,x2,y2,x3,y3)但是这样的话,为了保持矩阵长度一致,必须是选择3.3和-3.3,我觉得这样不是很好,于是我就求助网友,后来得出这样的程序: x1=1.1:0.02:5;x2=-1.1:0.02:1.1;x3=-5:0.02:-1.1;y1=1.1*ones(size(x1));y2=x2;y3=-1.1*ones(size(x3));plot(x1,y1,x2,y2,x3,y3)这样的话,就不会出现矩阵长度不一致的问题了,那个5就可以随便选择了。实际上比较起来也只是改变了y1、y3的式子,只是将y1/y3也变成矩阵,变成和x1/x3长度一致的矩阵,这个题使我想到程序改良的重要性。

最近在做计算机实践,我的题是用fortran解决一个病态方程组,我第一反应就是用MATLAB先求出答案,但是我发现我把MATLAB求出的答案再带回原方程组的时候,原方程组却不相等,也就是说,这一次MATLAB给了我一组错误的答案,有人跟我说病态方程组要求精度高,但是MATLAB达不到,因此给出的答案会不对。这是第一次对MATLAB产生怀疑,但是这其实也是自己对这个软件不熟悉造成的,所以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去熟悉掌握它。

总之,学习MATLAB是一个快乐的过程,MATLAB能给我带来很多很多,同时,这条路也还要有很长很长,我到现在也基本上只懂得用MATLAB来解决数学问题和简单的拟合差值等,我知道要用到数学建模比赛还差得远,但是我会继续努力的,我计划在暑假就要自学完这个软件的一般算法包括科学计算、神经网络、图像处理等。我也相信MATLAB一定会为我所用的。

第三篇:数学建模

A题:一种汽车比赛的最优策略

汽车运动是当前世界上一项重要的体育项目。这项运动比传统的体育项目更具综合性,尤其涉及科学技术的各个方面。数学物理科学在这个项目中自然十分重要。当然,汽车运动的比赛项目也十分丰富。其中的速度赛和节油赛就是两项基本比赛。有人设计了如下的两个比赛项目:

项目1: 给汽车加一定量的燃油,在一定的路面及其风速环境下汽车行驶路程最远。

项目2: 给汽车加一定量的燃油,在一定的路面及其风速环境下,在确定的比赛路段内,汽车行驶时间最短。

上述两个比赛项目的要点是比赛者应设计自己的最优比赛策略,既是给出定量燃油的消耗速率v(t),尽量使上述两个项目达到最优效果。既是得到尽量好的比赛成绩。

请在合理的路面阻力和其他阻力假设下建立数学模型,并求出上述两个问题(项目)的最优策略,既是定量燃油的最优消耗律v(t)函数。

当汽车还有能量输入(例如:太阳能)时,如何修正数学模型。

B题:中国人口发展趋势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密切相关。“人口问题是发展的中心问题”已成为各国共识。各国均对提高人口素质、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等关键问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20世纪70年代,为了缓解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社会压力,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自那以来,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低、高”的模式向“低、低、低”模式的转变。与此同时,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人口总和生育率已低于临界生育率水平,我国部分大中城市老龄化已非常明显。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发生转变的关键时刻,生育率、人口性别结构、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凸显。

中国人口发展的这些变化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例如,低生育率导致的劳动力老化、劳动力供给总量的下降,会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经济竞争优势产生负面影响。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将影响储蓄和投资的比例,引起社会保障公共支出需求的增加等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未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这就给社会保障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养老保险受到的冲击最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负担系数从1984年的0.185提高到2003年的0.331,增长了近80%。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我国人口老龄化将达到高峰。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恰当的应对策略,不仅社会保障制度无法平稳运行,而且将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社会各界对未来中国人口发展趋势性的判断能够达成较为一致的看法,但具体测算结果仍具有较大差异。相应地,对当前是否应当调整中国现行的人口政策也存在较多分歧。一种意见认为,中国人口增速虽然回落,但人口基数依然庞大,国内资源稀缺的矛盾依然较为突出,因而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还应继续坚持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执行了30多年,人口增长率已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且也产

生了一些问题,如人口结构失衡、低生育率、男女比例失调问题,甚至于民族性格的改变等。认为目前已到了重新审视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目前中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是老龄化问题。这两种意见各有其理论和实践基础,但又均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到底如何来评估现行人口政策的影响,人口政策是否有必要调整?人口政策调整与否,在不同的情景下,未来我国的人口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如何?如何解决人口增长与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等诸多约束之间的矛盾?不同的人口政策和发展趋势对我国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和住房问题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均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仅是定性分析,还要结合定量测算,科学地评估当前我国的人口政策,以及未来调整人口政策的可行性及如何调整,在此基础上得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一些部门和学者对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战略等开展了许多研究,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改善的地方。例如,研究对象的片面性问题。如人口部门的研究主要关注人口自身的增长问题,对其他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考虑较少。实际上人口增长脱离不了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它有众多的制约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约束、社会保障状况等。要深入考察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需要从复杂系统的角度出发。又如人口的数据问题。由于与人口相关的数据很多是通过估算得到的,因此在准确性方面就大打折扣。刚刚完成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很好的数据基础。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1年4月26日就世界人口发展和全面做好新形势下我国人口工作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充分认识我国人口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增强做好人口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战略研究,加强政策统筹,加强工作协调,加强任务落实,不断开创人口工作新局面,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人口环境。

问题一: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我国人口发展趋势对经济社会发展某一方面的影响,如考虑我国人口发展趋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经济增长速度、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进出口等的影响,以及人口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劳动力短缺和工资成本持续上升等);人口发展趋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人口结构老龄化的社会影响、从业人口的养老负担系数等。(具体相关数据请自行查找,并务必在参考文献中注明出处)

问题二:考虑人口发展趋势及其经济社会发展某一方面影响基础上,并就该方面提出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的具体政策建议,并分析其可行性和正负作用。

注:论文电子版请提交到:ch8683897@126.com

C题:组合投资的收益和风险问

某公司现有数额为20亿的一笔资金可作为未来5年内的投资资金,市场上有8个投资项目(如股票、债券、房地产、„)可供公司作投资选择。其中项目

1、项目2每年初投资,当年年末回收本利(本金和利润);项目

3、项目4每年初投资,要到第二年末才可回收本利;项目

5、项目6每年初投资,要到第三年末才可回收本利;项目7只能在第二年年初投资,到第五年末回收本利;项目8只能在第三年年初投资,到第五年末回收本利。

一、公司财务分析人员给出一组实验数据,见表1。

试根据实验数据确定5年内如何安排投资?使得第五年末所得利润最大?

二、公司财务分析人员收集了8个项目近20年的投资额与到期利润数据,发现:在具体对

这些项目投资时,实际还会出现项目之间相互影响等情况。

8个项目独立投资的往年数据见表2。同时对项目3和项目4投资的往年数据;同时对项目5和项目6投资的往年数据;同时对项目

5、项目6和项目8投资的往年数据见表3。(注:同时投资项目是指某年年初投资时同时投资的项目)

试根据往年数据,预测今后五年各项目独立投资及项目之间相互影响下的投资的到期利润率、风险损失率。

三、未来5年的投资计划中,还包含一些其他情况。

对投资项目1,公司管理层争取到一笔资金捐赠,若在项目1中投资超过20000万,则同时可获得该笔投资金额的1%的捐赠,用于当年对各项目的投资。

项目5的投资额固定,为500万,可重复投资。

各投资项目的投资上限见表4。

在此情况下,根据问题二预测结果,确定5年内如何安排20亿的投资?使得第五年末所得利润最大?

四、考虑到投资越分散,总的风险越小,公司确定,当用这笔资金投资若干种项目时,总体风险可用所投资的项目中最大的一个风险来度量。

如果考虑投资风险,问题三的投资问题又应该如何决策?

五、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公司可拿一部分资金存银行,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公司可在银行贷款进行投资,在此情况下,公司应该如何对5年的投资进行决策?

附:

表1.投资项目预计到期利润率及投资上限

项目 1 2 3 4 5 6 7 8

预计到期利润率(%)0.1 0.11 0.25 0.27 0.45 0.5 0.8 0.55

上限(万元)60000 30000 40000 30000 30000 20000 40000 30000 注:到期利润率是指对某项目的一次投资中,到期回收利润与本金的比值。

表2.各投资项目独立投资时历年的投资额及到期利润(万元)

项目 1 2 3 4 5 6 7 8

1986 投资额 3003 5741 4307 5755 4352 3015 6977 4993到期利润 479 126 1338 910-7955 5586 22591 8987

1987 投资额 7232 6886 5070 7929 7480 5463 3041 4830到期利润 1211 164 2210 1539 5044-1158 6386 9398

1988 投资额 3345 5659 6665 7513 5978 4558 5055 4501到期利润 507 629 2540 1233-3608-6112 36832 10355

1989 投资额 5308 6272 6333 6749 4034 7392 6442 4092到期利润 787 602 836 1616 8081 4946 16834-7266

1990 投资额 4597 5294 5148 5384 6220 6068 6095 5270到期利润 711 365 2765 1099 22300 8319-19618-2697

1991 投资额 4378 5095 5973 7294 6916 6276 7763 6335到期利润 756 621 2549 1559 5130-9028 22230 273

31992 投资额 6486 7821 4449 5586 5812 6577 6276 5848到期利润 846 935 1078 1006 9358 1318-59901 24709

1993 投资额 6974 3393 4268 5414 5589 4472 6863 3570到期利润 1489 593 1955 1740 9207 4237 38552 14511 1994 投资额 4116 4618 5474 6473 5073 6345 6866 3044到期利润 353 749 2041 1548 7044-2291-39691 4570

1995 投资额 7403 5033 6859 6707 5377 4783 5202 6355到期利润 1117 911 1392 1168 7488 1464 70314 19245

1996 投资额 4237 4996 5603 5597 5231 4181 6830 5018到期利润 571 964 3077 1881 7209 5721-21568 5075

1997 投资额 3051 5707 4877 3844 7434 4222 5370 5960到期利润 449 868 1138 1131 5196 3173 99069 14864

1998 投资额 7574 5052 5460 3681 7936 7745 6391 3861到期利润 1396 958 1372 1221 5849 10740-27334-4626 1999 投资额 3510 5870 5697 5701 3898 7216 5135 4218到期利润 364 1089 1456 1757-629 10770-24878-5786

2000 投资额 6879 7396 5516 5623 7471 5501 3174 4210到期利润 994 1558 2864 1461 7769 7151 8981 21833 2001 投资额 3511 4780 6255 6925 6598 6043 4862 7988到期利润 638 1175 3230 2223 8020 7916-46712 21357

2002 投资额 3660 7741 4315 4379 7120 6131 3661 5393到期利润 538 1527 1155 1494 4616 6411 64239-11538

2003 投资额 4486 4756 3871 5529 5807 55763029到期利润 466 862 1022 2046 5395 617811819

2004 投资额 7280 7312 6471 7760

到期利润 1389 1319 2060 3227

2005 投资额 3082 5083

到期利润 403 787

表3.一些投资项目同时投资时历年的投资额及到期利润(万元)

项目 同时投资项目1、2 同时投资项目5、6 同时投资项目5、6、83 4 5 6 5 6 8

1986 投资额 4307 5755 4352 3015 4352 3015 4993到期利润 1026 2686 1442 2634 6678 2542-3145 1987 投资额 5070 7929 7480 5463 7480 5463 4830到期利润 2188 3558 3009 2935-3861 15120 13270 1988 投资额 6665 7513 5978 4558 5978 4558 4501到期利润 3272 3222 443 14400 4794 1884-3356

1989 投资额 6333 6749 4034 7392 4034 7392 4092到期利润 2050 2778 344 4473 3002 1549 10820

1990 投资额 5148 5384 6220 6068 6220 6068 5270到期利润 1513 2533 601-6448-852-4651-1593

1991 投资额 5973 7294 6916 6276 6916 6276 6335

到期利润 2733 3542 10300 9217 20610 5595 7283 1992 投资额 4449 5586 5812 6577 5812 6577 5848到期利润 3005 2448 318 1087 4750-179 14000

1993 投资额 4268 5414 5589 4472 5589 4472 3570到期利润 2015 2609 5168-2930 3170-235 14460 1994 投资额 5474 6473 5073 6345 5073 6345 3044到期利润 1782 2969-981 2413 7304 19090 7065 1995 投资额 6859 6707 5377 4783 5377 4783 6355到期利润 3701 2636 6695 52 3795 2029 10510 1996 投资额 5603 5597 5231 4181 5231 4181 5018到期利润 3581 1809 952 844-2671 6334 12970

1997 投资额 4877 3844 7434 4222 7434 4222 5960到期利润 1510 1724-124 8984-4299 3307 10170 1998 投资额 5460 3681 7936 7745 7936 7745 3861到期利润 3996 1450 7717 2803 8062 6753 10050 1999 投资额 5697 5701 3898 7216 3898 7216 4218到期利润 3204 2488 7598-4722-968 14900-2294 2000 投资额 5516 5623 7471 5501 7471 5501 4210到期利润 1454 2199 7518 9321 6580 2131 10060 2001 投资额 6255 6925 6598 6043 6598 6043 7988到期利润 3258 2646 8671-6551 11460-4521-8039 2002 投资额 4315 4379 7120 6131 7120 6131 5393到期利润 2661 1984 2029 20300 4379 1035 4456 2003 投资额 3871 5529 5807 5576 5807 5576 3029到期利润 1800 2443 7424 8639 12680 5112 2154 2004 投资额 6471 7760

到期利润 3047 3682

2005 投资额

到期利润

表4.各投资项目的投资上限

项目 1 2 3 4 5 6 7 8

上限(万元)60000 60000 35000 30000 30000 40000 30000注:本题电子版请提交到:ch8683897@126.com 30000

第四篇: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论文格式模板

(第一页内容)

保证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不能以任何方式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讨论竞赛题的求解问题, 抄袭别人的成果也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被发现将会受到严肃处置。我们也知道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为了确保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我们保证严格遵守竞赛规则。参赛报名号:(统一编号参赛队员不用写)

参赛队员(参赛队员分别签字)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签字)

(第二页内容)

赛区评阅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

(第三页内容)

题目(写出较确切的题目;也要有新意、醒目)

摘要(包括模型的主要特点、建模方法和主要结果)

基本框架:(第1段)首先简要叙述所给问题的意义和要求,并分别分析每个小问题的特点(以下以三个问题为例)。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对问题1用……的方法解决;对问题2用……方法解决;对问题3用……方法解决。

(第2段)对于问题1我们用……数学中的……首先建立了…….模型I。在对……模型改进的基础上建立了……模型II。对模型进行了合理的理论证明和推导,所给出的理论证明结果大约为……。然后借助于……数学算法和……软件,对附件中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可筛选,去除异常数据,对残缺数据进行适当补充,并从中随机抽取了3组数据(每组8个采样)对理论结果进行了数据模拟,结果显示,理论结果与数据模拟结果吻合。(方法、软件、结果都必须清晰描述,可以独立成段,不建议使用表格)

(第3段)对于问题2我们用……

(第4段)对于问题3我们用……

如果题目是单问题,则至少要用两种模型,分别给出模型的名称、思想、软件、结果、亮点详细说明。并且一定要在摘要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型进行比较,优势较大的放后面,这两个(模型)一定要有具体结果。

(第5段)如果在…..条件下,模型可以进行适当修改,这种条件的改变可能来自你的一种猜测或建议,要注意合理性。此推广模型可以不深入研究,也可以没有具体结果。

关键词(5-7个)本文使用到的模型名称、方法名称、特点是亮点一定要在关键词里出现。

摘要要求:

1)摘要必须指明研究的主要内容,使用的主要方法,得到的主要结论和成果;

2)摘要用语必须十分简练,内容亦须充分概括。文字不能太长,字数700~1000之间;

3)不要举例,不要讲过程,不做自我评价。

摘要是重中之重,必须要个执行!

页码1(底居中)

(第四页内容开始论文主要内容)

一、问题重述

在保持原题主体思想不变下,可以自己组织词句对问题进行描述,主要数据可以直接复制,对所提出的问题部分基本原样复制。建议篇幅不要超过一页。大部分文字提炼自原题。

二、问题分析

主要是表达对题目的理解,特别是对附件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描述(一般都有数据附件),这是需要提到分析数据的方法、理由。如果有多个小问题,可以对每个小问题进行分析分析。(假设有3个问题)

(一)问题1的分析

对问题1研究的意义的分析。

问题1属于……数学问题,对于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数学方法的分析。对附件中所给数据特点的分析。

对问题1所要求的结果进行分析。

由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将首先建立一个……的数学模型I,然后将建立一个…..的模型II,……对结果分别进行预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二)问题2的分析

对问题2研究的意义的分析。

问题2属于……数学问题,对于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数学方法的分析。对附件中所给数据特点的分析。

对问题2所要求的结果进行分析。

由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将首先建立一个……的数学模型I,然后将建立一个…..的模型II,……对结果分别进行预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三、问题的假设

1.假设题目所给的数据真实可靠;

2.蕴涵着某些可发挥的补充假设条件,或参赛者可根据自己收集或模拟产生数据;

3.4.注意:假设对整篇文章具有指导性,有时决定问题的难易,一定要注意假设的某种角度上的合理性,不能乱编,完全偏离事实或与题目要求相抵触。注意罗列要工整。

四、符号说明(对文章中所用到的主要数学符号进行解释)

尽可能借鉴参考书上通常采用的符号,不宜自己乱定义符号,对于改进的一些模型,符号可以适当自己修正(下标、上标、参数等可以变,主符号最好与经典模型符号靠近)。对文章自己创新的名词特别解释,其他符号要进行说明,注意罗列要工整。注意格式要统一,不要出现零乱或前后不一致现象,关键是容易看懂。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第一部分准备工作

(一)数据的处理

1.数据全部缺失,不予考虑;

2.对数据测试的特点,如,周期等进行分析;

3.数据残缺,根据数据挖掘等理论根据…..变化趋势进行补充;

4.对数据特点(后面会用到的特征)进行提取。

(二)聚类分析(进行采样)

用…..软件聚类分析和各个不同问题的需要,采得……组采样,每组5-8个采样值。将采样所对应的特征值进行列表或图示。

(三)预测的准备工作

根据数据特点,对总体和个体的特点进行比较,以表格或者图示方式显示。第二部分问题1的…..模型

(一)模型I(……的模型)

1.该种模型的一般数学表达式,意义,和式中各种参数的意义。注明参考文献。

2.……模型I的建立和求解

(1)说明问题1适用此模型来解决,并将模型进行改进以适应问题1.(2)借助准备工作中的采样,(用拟合等方法)确定出模型中的参数。

(3)给出问题1的数学模型I表达式和图形表示式。

(4)给出误差分析的理论估计。

3.模型I的数值模拟

将模型I进行数值计算,并与附件中的真实采样值(进行列表或图示)比较。对误差进行数据分析。

(二)模型II(……的模型)

1.该种模型的一般数学表达式,意义,和式中各种参数的意义。注明参考文献。

2.……模型I的建立

(1)说明问题1适用此模型来解决,并将模型进行改进以适应问题1.(2)借助准备工作中的采样,(用拟合等方法)确定出模型中的参数。

(3)给出问题1的数学模型I表达式和图形表示式。

(4)给出误差分析的理论估计。

3.模型II的数值模拟

将模型II进行数值计算,并与附件中的真实采样值(进行列表或图示)比较。对误差进行数据分析。

(三)模型III(……的模型)

……………….六、模型的优缺点分析

第一部分问题1的三种数学模型的比较

对三种模型的优缺点结合原始数据和模拟预测数据进行比较。给出个字的优缺点。

第二部分问题2的……个模型

第三部分问题3的……个模型

七、模型的推广和改进(评价与推广)

对本文中的模型给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必须实事求是,有根据,以便评卷人参考。

推广和优化,需要挖空心思,想出合理的、甚至可以合理改变题目给出的条件的、不一定可行但是具有一定想象空间的准理想的方法、模型。(大胆、合理、心细。反复推敲,这段500字半页左右的文字,可能决定生死存亡。)

八、参考文献

其中书籍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最好另起一页)

附录文件

1.计算程序,框图(流程图)。

2.各种求解演算过程,计算中间结果。

3.各种图形、表格。

2009年数学建模评分参考标准:

摘要(很重要)5分

数据筛选35分

数学模型35分

数据模拟15分

总体感觉10分

特别注意:

1.问题的结果要让评卷人好找到,显要位置要独立成段;

2.摘要中要将方法、结果讲清楚;

3.建模的整个过程要清楚,自圆其说,有结果,有创新;

4.采样要足够多,每组不少于7个;

5.模型要与数据结合,用数据验证过;

6.如果数学方法选错,肯定失败;

7.规范、整洁;总页数在25~35之间为宜;

8.必须有数学模型,同一问题的不同模型要比较;

9.数据必须有分析和筛选;

10.模型不能太复杂,若用多项式回归分析,次数以3词为好。

第五篇:数学建模

第一篇 我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

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每当人类经过一次重大变革,总是新的机会在产生,有的机会在消失。只有那些先知先结的人才能抓住机会走向成功,而那些抱着旧观念不放的将会被社会所淘汰。在茫茫人海中,如何能先拔头筹,就看你是否准备充分了,所以,对自己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做个适当的规划是很有必要的。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一、自我分析

1.价值观

我崇尚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喜欢被拘束。舒服安逸富裕的生活,是我的向往。从小就被教育要有团体合作精神,所以我一直认为,人最可贵的就是能团结合作,全力以赴。这样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我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过职业价值观测试):工作的目的和价值,在于不断创新,不断取得成就,不断得到领导与同事的赞扬或不断实现自己想要做的事..获得优厚的报酬,使自己有足够的财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使生活过得较为富足。希望一起工作的大多数同事和领导人品较好,相处在一起感到愉快,,是一种极大的满足。是一种极大的满足。

2.性格

我是一个喜欢不被束缚的开朗女孩,喜欢读书,看电影。开朗,幽默,乐观的。也很率性。喜欢交朋友,擅长于与人沟通,人际关系佳,忠实可靠。

3.兴趣

平常喜欢打篮球,听音乐,逛街,交朋友。还喜欢上网,看些小说,喜欢看各种杂志类书籍。积极的培养各方面的兴趣,比如学吉他,对辩论方面的知识也很想去了解,想成为全方面人才。

4.能力

计算机应用,office软件应用,听从指挥,有计划有思考的去完成一件任务。有责任心,上进心,做事认真投入,擅长想象思维。可以充分发挥善于运用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来分析解决问题的优势,发扬独立钻研的学习精神。由于参加学生会和长期担任班干部,有丰富得管理经验,实践能力强。但缺乏耐心、毅力。

5.职业兴趣

我的职业兴趣很广泛,由于我是学管理的,对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了解,可以学以致用。希望能够在企业人事行政管理方面有所发展,自我表现和体现我的价值所在。

6.职业个性

喜欢独立地计划自己的活动和指导别人的活动,在独立的和负有职责情景中感到愉快,喜欢对将来发生的事情作出决定,想努力成位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在工作中形成一定个人魅力,得到大家的肯定及尊重。软硬兼用,以身作则。对自己未来有信心。

7.职业价值观

希望工作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大多数同事和领导在工作中有融洽的人际关

系,相处在一起感到愉快、自然,认为这就是很有价值的事。重视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愉快、协调的团队协作是我这种类型的人所追求的。

第二篇 我的未来规划

从上大学后就一直处在困惑之中,时常问自己:“到底我的人生之路将如何?我的人生之路将如何走下去?怎样才能使自己一生无悔呢?” 一位哲人这样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是啊,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每走一步自己都要做出选择,同时每个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自己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自己生活过的每一天都是自己的人生。在这世界我就像一棵很不起眼的小树,可是小树也有它的理想,为了让小树能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长成参天大树。于是对自己做出以下一生的规划,以便于时常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目标。

其实我自己对经济就比较感兴趣,希望在大学能够学经济管理之类的专业,但由于父母认为我的性格不适合,所以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选择经济与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具体行动计划

1、学业方面:

可以说对自己这学期的表现很不满意。但另一方面,也总结了一些大学里的学习方法,对以后的学业方面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具体的说,今后首先要保证听课的质量,这样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认真的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笔记。做到不迟到,不旷课,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2、日语学习:

然真的上好每一堂日语课,每天要被日语单词,记甲名,多读多练习,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虽然日语很难学,但是不可以让家里的人失望,不可以对不起自己,所以要加油!

3、其他活动:

有时间去做一些有意义的商业演出活动,在当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顺便锻炼写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水平。

4、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Work hard,play harder!

学习或工作不再状态的时候要适当放松,去玩一玩。玩的时候就不去想没有完成的工作。不去想那些不开心的事情,不让自己那么的心烦。放松的时候可以找朋友区逛逛街,或者喝喝奶茶。好好的调整自己,不开心的总是会过去的。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一切都会好的,加油!

5、人际交往

遇到问题多和人沟通,多向人请教,相信别人都是愿意帮助自己的。做好自己,认真待人,多对人微笑。

二、结语

坚持久是胜利!

一篇规划写下来发现一切都那么美好,实现起来却不容易。虽说不容易,但其实也简单——不过是坚持。相信我可以度过充实而美好的大学生活。当眼泪要划过脸庞,我要微笑的拿手抹掉。当悲伤来袭,我要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会过去的。要相信明天会更好。相信我可以美好的度过大学的生活!明天,加油!

下载数学建模课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建模课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建模

    护士排班问题的建议 摘要:综述了我国护士的排班类型,原则及排班方式:按功能制和整体护理模式排班。按值班时间包括固定,弹性,三班制排班。排班模式的改革:护士的自我排班等支持系......

    ERP课设

    ERP原理与应用 课程设计报告-电器公司ERP系统应用班级:1121808 姓名:丁贤民 学号:201120180827 指导老师:徐玮 日期:2014.6.25 一. 实验时间和地点: 2014.06.25~2014.06.26 二.......

    课设心得体会

    经历了编c语言课程设计后,我对这一学期c语言所学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掌握,特别是一直不懂的链表和指针,现在发现自己都能运用了,很开心自己的进步。所以,虽然写程序的过程......

    Matlab课设

    武汉理工大学《Matlab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摘要 ............................................................................................. 2 一、Matla......

    课设说明

    财务管理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财务管理课程设计》是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教学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

    课设心得体会

    课设心得体会 大学三年期间的课程设计,这次应该是在实验室呆的时间最长也最烦恼的一次,做课设期间,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虽然嘴上会说,学校真的是不想让人活了,好烦呀之类,但我们却从......

    课设心得

    课程设计心得 在这学期的期末课设中我们很幸运的接触到了嵌入式,通过历时两天的课程设计,我们对嵌入式虽然说不上熟练,不过也算是已经入门。 通过老师介绍,我们知道当今社会,嵌入......

    课设规范

    电 子 工 程 学 院 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及要求 一、封面:单独1页(见样件) 二、摘要、关键词:中文(250~300字)、英文;单独1页 中文摘要前加:“摘要:”,英文摘要前加“Abstract:”。 关键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