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傣族泼水节
浅谈云南傣族泼水节
《引言》我来自美丽的彩云之南,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共有26个民族世代杂居,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很多少数民族具有古老,神秘的文化,节日传统,令人心驰神往,其中云南傣族的泼水节和彝族的火把节无疑是其中的代表。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而我生活的腾冲紧邻德宏州,境内也有傣族聚居,因此对傣族的泼水节非常了解。以下将浅谈傣族的泼水节。
《摘要》被称誉为“东方狂欢节”的泼水节,是傣族重要的节日。由产生到今,泼水节经久不衰,反而益加兴盛。泼水节到底是怎样的节日,它包括哪些方面的活动和社会价值呢。水是生命之源,而云南连续多年遭遇干旱,泼水节的狂欢看起来似乎又与“节约用水,反对浪费”的口号相悖。如何办一个与当前抗旱背景相融合,欢乐热烈,充满意义的民族节日,值得我们深思和行动。时至今日,傣族泼水节几乎已成为滇西,滇南地区所有民族共同的节日,对于我国处理民族问题又有怎样的借鉴意义呢?
一 傣族泼水节的历史由来
有关傣族泼水节最著名的传说是七公主杀火魔。相传很久以前, 在傣族人民 生活的地方, 有一个凶恶的魔王, 无恶不作,人们对他恨之入骨。他的第七个妻 子善良勇敢, 决心杀死魔王为民除害。在探知了国王的保身秘密后, 她和六姐妹 一起, 乘魔王熟睡之际, 用魔王的头发拴住他的脖子, 拧下了魔王的头。但魔王 的头在地上滚到哪, 哪就燃起了熊熊大火。姑娘们情急智生, 她们把魔王的头抱 起来, 火就熄灭了。就这样, 七个姑娘轮留抱着魔王的头, 每人抱一年, 一年一 换, 从此傣族人们才有了幸福的生活。为怀念这七位姐妹, 傣族人民每年泼水, 意为她们洗去身上的血迹, 祝她们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所以每年都要泼水一 次,世代相传, 一直沿袭到现在。地理环境对傣族的泼水节的起源有着较大的影响。傣族分布在云南西南地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年之中,2 月至 5 月为热季,6 月到 10 月为雨季,11月到次年一月为凉季。在热季和凉季里,气候干旱,雨水不丰。由于为热季,傣族人对水的需求就很显而易见了。正是由于天气的炎热,人们经常到水中沐浴,可能并因此而逐渐形成泼水节,并寄予美好的祝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傣族泼水节与炎热 有着一定的关系,因而得出它必然和水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傣族泼水节,水是整个泼水节的核心,人们用水表达对朋友、亲人以及不相识的人,表达祝福。
二 泼水节期间的主要活动
1、泼水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 3 至
7天。我们当地人称之为“大泼三天,小泼七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吉祥的日子。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洒,互致祝福,共同祈求疾病不生,四季平安。(沸腾的傣族村寨成了欢乐的海洋,成为如诗如画的水的世界。)注:现在政府专门组织了傣族泼水节狂欢大会,地址选在当地城市最繁华的广场进行。我的家乡腾冲2004年举办了第一届傣族泼水节狂欢大会,而我大学以前,每年都参与其中。
2、赶摆、丢包 “赶摆”是傣语赶集、庙会的意思,每逢重大活动,节日都来要举行,它含有欢庆丰收,胜利和宗教集会的意思。泼水节赶摆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一个,一般要举行划龙舟、堆沙、傣舞、放高升等活动。一到泼水节,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各种活动。泼水节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 “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 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 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3、赛龙舟 相传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为民除害的严洪窝。他作为穷驸马,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反而差点被皇帝通过赛龙舟的形式杀害,意外得到龙王的帮助而避过此害。把凶恶的国王铲除了,为民除害。从此,傣族人民便以赛龙舟的形式来纪念岩洪窝。并演变为今天泼水节最精彩的 项目之一。赛龙舟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 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象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4、堆沙、浴佛、放水灯、赕佛 堆沙、浴佛、放水灯、赕佛是泼水节期间重要的佛事活动。堆沙 堆沙又叫堆筑沙佛塔,是一件积功德的善事,过去是在是在佛寺庭院内堆筑,意在祈福,现在成为表达节日祝愿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又演变成沙雕比赛项目,成了节日必不可少的现代风景线。浴佛 一是指人们对佛衣佛像的除尘清洗,是人们虔诚礼佛的表现之一,有净化心 灵的含义; 二是节日期间香水浴佛仪式,也是泼水节泼水习俗的起源之一。届时,人们携带鲜花、香水、蜡条到佛寺殿前,听佛爷诵经后,用一束束鲜花蘸一蘸香 水,轻洒在佛像上,然后再互相蘸酒祝福,以求吉祥。放水灯 意在怀念和祭祀逝去的亲人,同时祈求祖先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人畜平安。赕佛 赕,傣语音译,意思是南传上部座佛教信徒,以钱财或实物供奉给佛祖以减 轻自己的罪孽,并为来世积功德的行为,以规模大小、隆重程度分大赕、小赕。泼水节就属于最隆重的大赕之一。因有“多赕多得福”的说法,各家各户精心制 作各种祭献礼品,争先恐后地送进佛寺,以祈求得到佛祖的保佑和赐福。
6、孔雀舞
孔雀舞是泼水节最吸引人眼球的民间舞蹈。一男一女两位艺人戴上孔雀架子,以优美朴实的舞姿将一对恩爱无比的孔雀夫妻表现得惟妙惟肖。孔雀舞起源远久,有爱情叙事长诗广泛流传于民间。因此,孔雀舞又寄托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的向往与追求。
7、白象舞
白象舞白象是傣族心目中吉祥幸福的象征。有这样一个传说某古国的王子出生时,宫里的大象也同时生下了一头小白象。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由此,每当泼水节或大喜事来临,人们就跳起白象舞。白象模型是用竹、木、白花和棉花扎成的,与真象一般大小,象头、长鼻、耳朵可以活动。象头上镶贴九面小圆镜,象身上均匀缀着拼成各种图案的银币,象背上扎有孔雀鞍,孔雀头、翅膀、尾羽会随象晃动起舞。跳白象舞时两个精壮善舞的小伙子在白象模型内操作,前边一位老人拉着象鼻牵引旁边有几个小伙子敲响象脚鼓伴舞,一位穿白上衣的大妈跟在后面不时向空中抛撒米。白象随着象脚鼓鼓点节奏,时而跃起,时而甸甸,时而转身,时而疾行,四腿灵活自如,配合默契,逼真传神,随行围观的人群中不时响起水水水一的欢呼声。所到之处高潮迭起。
三、泼水节的文化内涵
一
贯穿节日最核心的动作是“泼水”。泼水这一形式虽单纯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充分显示出傣民族如水一般柔和娴静、含蓄而闪联的性格特征。正是由于傣族人民的这种民族性格,让人们尽情沐浴节日的温馨和陶冶心灵的同时,享受到如诗如云一般的的和谐而陶醉。节日的抒情性是傣民族表达情感的最佳方式,亦是因为通过节日活动可以尽情地抒放自己的情感和表达自己心中的美好祝愿和寄托,这个节日才会不间断地流传下来。
二
节日功能的多样化,是傣族泼水节的发展趋势。傣族社会的不断变迁、进步,必然对泼水节产生一定的影响,促进其演变。在市场经济活跃的大潮下,泼水节不仅发展着民族的文化艺术,丰富着人们的娱乐活动,满足着人们的精神诉求。今天的泼水节的显著特点是十分注意发展节日集贸经济。“文化搭桥,经济唱戏”,正式这种审美愉悦和集贸经济相互配合、发展的形象概括。使泼水节赋予新的生命,扩展节日的内涵与功能。
四 傣族泼水节引发的思考
对于今年的泼水节,网上掀起口水战 有网友指出:“在当前严峻的干旱形势下,要分清当务之急是什么,西南地区一切都是一个字„水‟,建议在旱灾停止之前停止泼水节活动。“ 有网友则在博客上撰文表示:“土地渴得张着大嘴,农作物颗粒无收。旱情如此严重,泼水节还要把和生命一样宝贵的水痛痛快快地泼掉,未免太残酷,这样的节日未免过得太奢侈。泼水以御厄运,然而厄运就在眼前。不去驱真正的旱魔,却用大量的水去驱逐虚无之魔,我不知这是不是一个荒诞的行为!” 还有网友说:“希望还是多少考虑一下全国人民的感受,大家都尽心尽力在捐助,在省水。在这个节骨眼上,灾区云南还要过泼水节,确实让人有点不容易接受。” 有的说得更尖刻:以文化和民俗之名,来向红男绿女头上浇水,而无视干涸的土地和饥渴的百姓,实际上,说到底还是不想放弃旅游市场这块大蛋糕而已。
对于网网友的质疑,我想我需要要解释一番。首先,网友的观点并不是没有道理。泼水节最开始是用树叶或水轻轻撒泼,以示节日的祝福。但是现在的泼水节的确有严重费水之嫌,泼水节节日期间,很多参与活动的人使用水泵,高压水枪,水盆,在街上逢人便狂泼。包括节日期间各中小学校园,教室一片狼藉,到处是水。我念初中时,由于过于耗水学校不得不把水停掉。
但是旱灾严重并不是停止泼水节的理由。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傣历年新旧交替的标志,是延续了上千年的活动。其实,泼水只是泼水节的一部分,人们除了用清水相互泼洒,相互祝福,以求吉祥安康、幸福长久以外,还要举行隆重的取水仪式,要举行赛龙舟、放高升和放孔明灯等活动。今年泼水节人们还安排了许多祈水求雨的内容,傣族人民希望甘霖早降造福人间,减缓云南旱情,这实际上也是泼水节的内涵之一。面对天灾,反思我们的节约用水习惯固然没错,但就此要求一个民族取消一种民俗或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似乎极不合理。事实上,在这场旱灾中,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或许不是“泼水节的存废”,而是西南地区的水利建设。据报道,西南地区许多基层村镇不仅严重缺乏大中型水利设施,而且已建成工程的“跑冒滴漏”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旱灾让人痛心,更需要对症下药的反思。
五 傣族泼水节的借鉴意义
如今的泼水节已成为滇西,滇南所有民族共同的节日,成为区域性的狂欢。我生长于滇西,见证了自记事起每一次的泼水节,节日期间每一个滇西人,滇南人参与其中,共同欢庆。读大学以来,我和我的朋友,同学都为不能回家过泼水节感到遗憾(朋友,同学都为汉族)。反之,汉族的农历春节也成为了大部分傣族人必过的节日,尤其是城市里的傣族,每年春节都同我们一起度过。作为一个云南人,自小生活在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但是云南几乎从未存在过民族问题。我想除了几百年的不断融合,更多的是因为云南各民族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共进共荣。所以云南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云南没有民族之分,只有区域之分。我想这也对新疆,西藏的民族问题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国家除了对新疆,西藏进行物质援助之外,应该更多的与之文化交流,大家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承担,用心灵倾听彼此的声音。汉族应该把农历春节的喜庆带给维族和藏族,而维族和藏族也可以把自己传统节日的吉祥气氛与别的民族分享。大家真正把彼此当做一家人,不再有隔阂,间隙。这是我的梦想。
第二篇: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
中国傣族[1]是一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其他散居于云南各地。
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
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
1、泼水节“祝福”:浴佛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2、泼水节“爱情”:丢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3、泼水节“力量”:赛龙舟
赛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4、泼水节“舞蹈”:象脚舞和孔雀舞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 1 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5、泼水节“高升”:放高升和孔明灯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
放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苗族风俗习惯
苗族,现有人口740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挑花、织锦、蜡染和银饰,享誉盛名。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节日,除了汉族的节日外,苗族还有以下节日。1.三月初三青年男女对歌恋爱。
2.四月初八吃乌饭,纪念杨再思,也有传说是纪念要一妹乌饭用树叶煮成,要提前将姑娘接回娘家一起吃乌饭;近处的可以不回娘家,但要给她们送去。此俗仅限于杨姓。
3.六月初六敬土地神,到田坎上挂纸、烧香。一般都将家谱晒一次。4.十月初二过“小年”,要杀老鼠吃。信仰:1.敬奉杨公再思。过去,乡境内有飞山庙16座。每年秋天举行盛大的庆庙活动。唱几天几晚人戏,其中“扛华山”和“打求财”等是每次必唱的节目,主要内容是,教育家庭和睦。在庆庙期间,要摆猪首、装香、烧纸。2.过去祭祖要杀牛,以自然寨子为整体,举行杀牛仪式,牛内脏用来祭祖先然后每人带一份肉回家。3.敬奉幡蝴,传说幡蝴是苗族祖先。
布依族的风俗
布依族系由古代百越族群中的骆越一支发展而来。据贵州《黔西州志》和《独山县志》的记载和现今七、八十岁的老人吟唱的古歌,都说布依族是贵州红水河和南、北盘江流域“土著之民”。布依旧称“仲家”或“仲苗”.红河州河口县桥头地区则自称“东苗”或“都匀人”。民国《马关县志》说:“其种来自黔省都匀,故又称‘都匀人’
布依族除以汉族过相同的节日外,还有一些特殊节日:
二月二。祭龙,即献祭村寨保护神和共同的氏族祖先,地点是在村寨附近的树林中。过去一定要杀猪作祭品,解放后,有的村寨已简化为用鸡和各种熟菜果品献祭。献祭由村寨中辈份最高的男姓长者任主持人,请道公诵经祈祷。祭场内任何人不许说笑打闹和放屁,妇女和家中有孕妇、产妇的男子不得参加。节期3天,头两天就停止一切农事活动,青年男女盛妆打扮,聚集于田野中对唱山歌。第三天正式举行献祭仪式。祭品除按村寨户口分1份外,其余部分由参与祭祀者就地野餐。主祭人宣布新年的乡规民约。
三月三。每家为孩子蒸染红蛋和花板,给小孩盛妆打扮,让他们尽情玩耍。接连3天,男女青年游山对歌,许多青年趁此良机物色意中人。洒扫村寨内外,驱火魔和送太岁,祈保人畜平安,家家都到祖坟上添土、挂纸钱和以荤素供品献祭。
六月六。杀鸡宰鸭,用白纸做成小旗,沾上鸡血插在庄稼地内,家家大扫除,晾晒衣服被盖,沐浴净身,宴请亲友,故又有过小年之称。节日来历有二说:一说是祭祀人类的始祖盘古。布依人认为,其子新模进一步提高了栽培技术。盘古死后,其继妻虐待新横,盘古显灵而使她悔悟。六月六是盘古逝世日。另一说是悼念为争取布依族解放而牺牲的英灵。六月六是布依抗暴起义的日子。起义失败后,留下了许多孤儿寡妇,以后每到六月六,遗孀们总要洗晒丈夫在世时一家人所穿用的衣物,边洗晒边哭着唱述对死者的哀思,故又有人称寡妇节。有一首《哭夫调》唱道:“年年有个六月六;家家户户晒红绿,别家有夫红绿晒,寡妇无夫晒孝服。”河口地区因六月六正值栽插大忙时节,改在七月初一。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客来敬茶是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蒙古语称交和)、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接着穿戴民族盛装的家庭主妇端来清香扑鼻的奶酒款待客人,这也是蒙古族的传统礼节。主人会用诗一般的语言劝酒:“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草原佳酿,这是我们民族传统食品的菁华,也是我们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待客: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 3 规矩。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尊老爱幼: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爱幼。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称呼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孩子。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唱歌: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如此数遍,酒意酣畅。歌唱有礼仪性的,也有即兴尽兴的,有一人或数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达旦。热情好客: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
选猎狗:蒙古族有猎狗打猎的习俗。因此,他们非常重视选留一只好猎狗——“台格”,也就是经阉割的短毛细狗。选留猎狗要注重好的品种,即从良种小狗崽中挑选腰身长,尾巴长而匀称,听觉灵敏,视力敏锐,动作敏捷,跑起来快的小狗作猎狗。
问候: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戏:打鬃节等。
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在锡林郭勒盟民间除过年节外,还在每年的夏天过“马奶节”。节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还要挤马奶酿酒。节日的当天,每个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摆上盘子里,用以招待客人。马奶酒被认为是圣洁的饮料,献给尊贵的客人。
那达慕大会:每年夏秋季牧闲时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有娱乐或游戏之意。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以及物资交流等。除此之外,解放后,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放映电影、交流生产经验等,成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盛会。
鲁班节,是云南省通海县西城的一带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天。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人民从其他兄弟民族那里学会了建筑技术。他们修建的房屋,不仅造型别致、美观,而且经久耐用,颇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称赞。为了纪念和庆祝在土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他们就把农历四月初二定为鲁班节。节日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无论路途远近都要赶回家里来欢度节日。各村寨都要杀猪宰羊,搭台唱戏。人们还把檀香木雕刻的鲁班像拾着,敲锣打鼓,游直各村寨,然后,大家汇集场上,唱歌跳舞。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跳乐”。跳时,先由男青年作为先导,他们怀抱龙头四弦琴,边弹边跳,后面的人群群分成两行,有时围成圆圈有时互相穿插,队形多变,且歌且舞,场面十分活跃。
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现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县蒙古族在燃灯节的—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
第三篇:傣族泼水节作文
傣族泼水节作文
(一)嗨,大家好!今天,我给你们讲一讲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我们这被泼上水叫“落汤鸡”。而他们谁被泼的人多,谁身上就洋溢着幸福,吉祥。
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都换上华丽的服装,拿着盆走到大街上,街边的水桶里已经洒满了水,水里还撒了五颜六色的花瓣。人们欢天喜地地打好水,往身边的人身上泼。被泼到的人也“回敬”一下。等到泼累了,个个身上的水顺着发丝往下滴,衣服湿透了。街上一片喜气洋洋,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喜欢的节日,也是傣族人民最快乐的节日。如果想去真正体验一下泼水节的快乐,就去傣族做客吧!
傣族泼水节作文
(二)“五十六个名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名族是一家。”是啊!中国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就像每个子女。而我,却对傣族的泼水节很感兴趣。
相传在很久以前,傣族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平静。后来,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火魔。火魔无恶不作,她抢走了七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人们对他恨之入骨,但谁也没有办法。七个姑娘得知用火魔的头发可以勒死他的消息后,便开始行动起来。可是火魔的头却到处乱滚,滚到哪里,哪里就受灾,只有火魔的妻子抱住才可以停下来。姑娘们便轮流抱火魔的头,每轮一次是一年,这样,村民才免于灾难。后人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就在这一天相互泼水,这就是泼水节的由来。
泼水节那天,人们早早地为佛洗了尘,接下来就是相当精彩的泼水活动了。傣族女子本就貌美如花,穿上五彩缤纷的服饰后,更像孔雀一般美丽。男女老少纷纷赶来,他们拿着各种装水的器具,尽情地相互泼洒,最终一个个都变成“落汤鸡”。天空中,一朵朵象征吉祥、幸福的水花在绽放。人们的头发被淋湿了,衣服被淋湿了,可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活动中享受到了无穷的快乐。人们在你泼我、我泼你的过程中泼出了感情,泼出了对新年的期盼与向往!
节日期间,人们除了泼水,还有很多其它节目,如划龙舟、丢花包、放孔明灯、放烟花等。人们纵情欢呼歌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我想,这朵永不凋零的“花”,一定会越开越盛!
傣族泼水节作文
(三)讲到傣族,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傣族泼水节,那盛大的场面,不由得让人心神向往!
泼水节即傣历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其间丰富神奇的活动内容,吸引着国内外无数游人,泼水节一般为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除夕,是送旧岁的日子,常有划龙舟、放高升等传统活动(放高升即燃放自制的土火箭)。第二天(或第三天)为空白,它不属于旧的一年,也不属新的一年,而是旧年和新年之间的空日子,所以,这一天(或两天)人们可自由安排活动。第三天为傣历的元旦,也是傣历年中最热闹的一天。传说是“日子王到来的一天”。这一天清晨人们便身着盛装开始忙碌做一些佛事活动。到午时忙碌的妇女们便担水为佛洗尘(即“浴佛”),求佛保佑傣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至此欢乐的泼水活动便开始了。
泼水是泼水节最主要的传统活动,人们相互泼水、相互祝福,傣家人常说:“一年一度泼水节,看得起谁就泼谁”。泼水传递了男女青年们真挚的友谊和爱情,泼水表达的人们相互间的祝福,圣吉的水把人们一年的辛劳汗水、烦恼、忧伤冲得干干净净。把欢乐和圣水洒向远方来客和过路人。()以示对客人的尊敬和欢迎,把友情传给四面八方的朋友。传统活动还有丢包求偶、跳孔雀舞和雄壮潇洒的象脚鼓舞、文艺表演、体育竞赛、商贸交易、物资交流等。
夜晚,当你躺在草坪上时,你就会看到一盏盏孔明灯从草坪上缓缓上升,带着人们的愿望,飞上天空。
第四篇:傣族泼水节祝福语
傣族泼水节祝福语
1、送你个热吻,怕生暧昧;送你朵玫瑰,没钱付费;送你杯美酒,恐你喝醉;送你支香烟,纯属浪费;送你杯凉水,让你欣慰;泼水节里,最为珍贵!节日快乐!
2、今天我要浇你一头雾水,把烦恼给你泼出,把好运浇你一身,浇你个透心凉,透心亮,浇你个湿身诱惑分外俏!浇你个吉祥如意哈哈笑!月日泼水节快乐!
3、神说:所谓幸福,是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人,一个信赖的朋友,当你收到此信息,一切随之拥有。祝泼水节开心。
4、你记或者不记得,泼水节就在那里,不增也不减;你泼或者不泼我,祝福就在那里不舍也不弃。端起水盆或者拿起水桶,泼在身上,幸福绵长。
5、取一碗东海的幸福水;舀一瓢南海的爱情水;端一杯西海的平安水;盛一壶北海的健康水。汇集四海的祝福水,在泼水节这一天泼出幸福美好的明天。
6、我多想,用那吉祥的圣水,泼掉你身上的疲惫,让你打起精神;泼去你身上的怯懦,让你充满勇气;泼洗你身上的忧愁,让你露出笑容。愿你泼水节快乐!
7、睁眼,泼你一脸“福遮眼”;张嘴,泼你一嘴“福塞牙”;抬脚,泼你一腿“福绕膝”;弯腰,泼你一身“福禄滚”。泼水节到了,泼泼泼福满多!
8、送你一杯晚茶,以芬芳的祝福为叶,以温柔的叮咛做花,再用沸腾的热情为水,宽厚的包容当杯!喝出你一天的好心情和一生的幸福!
9、即使大风雨来了,我们仍要搏斗着飞去——因为,我们还没有飞宇理想的航程。祝你泼水节快乐啊!
10、泼水节到了,发条短信祝福你,泼一泼水,泼掉工作的疲惫,泼去生活的烦恼,我对你的祝福从不缩水,你去年欠我的那顿饭什么时候请?可别让我望穿秋水。
11、泼水节,来泼水,泼一盆,好运从头泼到脚,带给你工作顺利,事业发展步步高;泼两盆,幸福把你来笼罩,带给你爱情甜蜜,生活美好乐逍遥!
12、风雨的街头,招牌能够挂多久,唱过的老歌你能记得的有几首,交过的朋友在你生命中知心的有几个;孤独困难的时候别忘了:还有像我这样的朋友!祝你泼水节玩的开心啊。
13、亲爱的,泼水节到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啊,千万别淋感冒了啊,愿你泼水节玩的开心啊。
14、朋友,让我们用自信的`笑脸,去迎接人生的挫折,用百倍的勇敢去战胜一切不幸。祝泼水节玩的愉快啊。
15、我多想,用那吉祥的圣水,泼掉你身上的疲惫,让你打起精神;泼去你身上的怯懦,让你充满勇气;泼洗你身上的忧愁,让你露出笑容。愿你泼水节快乐!
16、别离太久,思念太深,常常失落于无边的期待;冬夜的灯下,过去的故事,总撩起我无尽的幽思。祝泼水节快乐啊。
17、端起你的小水盆,拿起你的小水桶,泼水节呀多泼水,泼出好运心里美,泼出财运乐滋滋,泼出福运笑嘻嘻。泼水节,祝你心情永远如湖水般美丽。
18、泼水节到了,请大家不要往我的身上泼脏水,泼冷水,更不要泼开水,我需要老板给我泼薪水,朋友听我我泼苦水,想要幸福泼盆水,平安快乐永相随!
19、泼水节:泼你兴奋水,祝你工作努力步步高;泼你逍遥水,祝你生活无忧乐陶陶;泼你甜蜜水,祝你爱情甜蜜到白头;泼你吉祥水,祝你万事如意样样好!
20、一生中有许多快乐的相遇,最快乐的相遇就是认识了你,我所做的一切,不需要任何回报,就是希望你比以前过得更好!泼水节快乐啊。
第五篇:赶傣族泼水节
缅怀军旅生涯.走当年从军路
倡议书
亲爱的战友:
时光似水,岁月如梭,三十年尽在弹指间,当年风华正茂,而今已两鬓风霜。尚未尝尽青壮年间的酸、甜、苦、辣,却悄然聆听了由远而近向我们逼近的老年的脚步声,儿女们往日的喧闹声悄悄远去。留给我们的越来越多的却是孤独,静坐下来脑海间更多的就只剩下回忆,战友间偶尔的相聚,谈到诸多的话题,还是我们的当年,想当年我们志气昂扬,忆当年我们的谈笑风生。军旅生涯单调的口令,艰苦的生活使我们厌倦过,但它却使我们受益终身。茫茫人海皆兄弟,一生难忘战友情。
来吧亲爱的战友!让我们一同重返当年从军路。去忆、去想、去寻回我们青春的点点滴滴。那里有着我们不是什么人都能享有的精神财富。那里有我们曾经用汗、用泪、甚至用血开垦的精神乐园。恳请您参加昆后二十四分部贵州战友会组织的主题为“缅怀军旅生涯,走当年从军路”活动。为的是充实、丰富您的精神生活,让您到老终身不寂寞。本次活动是贵州最大的一次战友活动,为了深化、丰富活动内容,战友会将收集、整编、编辑、存档贵州战友的老照片、领章、帽徽、奖章、信件及爱情故事等一切能记载和见证历
史的纪念品及故事。让我群老兵永远载入贵州老兵史册,让我们子孙后代记住有这么一群贵州老兵,他们曾经驻守过祖国的西南边疆,为祖国人民的安宁作出过贡献,而且为祖国的富强奉献一身。通过战友会将逐步建立、建全弱势群体的长久帮扶机制,走共同致富之路,让战友们老有所为。这就是贵州战友会组织本次活动的宗旨和所涉及的核心内容,是我们留给后人的最大精神财富,让我们为自己能参与到编辑贵州战友这段历史而骄傲和自豪吧!
特此倡议
中国人民解放军
昆后二十四分部贵州战友会
2012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