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傣族舞蹈》说课稿
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傣族舞蹈》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下午)好!
我是XX号考生,来自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10级舞蹈学专业学生。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傣族舞蹈》,这是一堂舞蹈教学课。这节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和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与舞蹈》第二单元中的《傣族舞蹈》,傣族舞蹈是少数民族民间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人民以舞蹈这种特殊的语言,直率、真挚的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劳动、风俗,是实现他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2、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舞姿、风格及动作韵律等特点。(2)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舞蹈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傣族舞蹈的体态风格,灵活运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难点:要求学生根据舞蹈音乐来进行创编。
二、说学法 在学法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用视觉来观察模仿老师和图片中所给出的动作,用听觉来把握傣族舞蹈的音乐风格特点,引导学生去理解去表现,并用交互式的学习方法,创设学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编舞蹈作品的热情和信心。
三、说教法
主要采用图像观摩法、情景模拟法、比较鉴赏法等,从而使学生获得感受与鉴赏、模仿与表演、创编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情景模拟导课,亲近艺术。
课伊始,教师身着傣族服饰,伴随音乐跳一小段傣族舞蹈,接下来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同学们来到云南开展一次丰富多彩的“舞蹈采风活动”,采用“傣族文化”知多少的提问方式,揭示课题《傣族舞蹈》,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视频鉴赏,领悟风格。
通过多媒体,请学生欣赏相关的视频与图片,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了解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丽、西双版纳等地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许多动作多为动物的模拟与美化。头、肩、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线,俗称“三道弯”,舞蹈造型具有“雕塑性”。
3、自主探索,领悟动作。
借用多媒体,播放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手型、手位及脚位,让影片所表现出优雅、柔美的静态舞姿,深深吸引着同学。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三人一组来模仿手型、手位及脚位,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动作的要领,然后教师亲自示范给同学看,启发学生发表评议,加强手型、手位及脚位动作要领的领悟。
4、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介绍云南特有的民族吹管乐器葫芦丝,然后播放一小段葫芦丝音乐片断,让同学们了解此乐器的音色特点,然后完整的来欣赏葫芦丝独奏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时,主要采用聆听——讨论交流——感受情绪等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感受、体验:夜幕下的傣族村庄、凤尾竹下的青年男女、村庄恢复宁静进入梦想的情绪,从而更好的揭示音乐的主题和结构特点。
5、想像创编,体验成功。根据刚才欣赏过的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灵活的运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开展创编活动。首先由学生自主创编动作,初步感知,再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创编音乐中的一段,注意学生强弱搭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表演创编的作品,并进行自评与互评,最后在欢乐的音乐旋律中让学生跟随教师尽情的舞动起来并表演自己的编创,把这堂课推向轻松、愉悦的高潮。
6、课堂小结,艺术升华。
我会告诉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傣族舞蹈便是民族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需要我们更好的学习和发扬光大,使这朵奇葩光辉灿烂。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谢谢!
第二篇:傣族舞蹈鉴赏
傣族舞蹈鉴赏
XXXX-XXXXXXXXX-XXX 傣族,一个被大多数人了解而又很神秘的民族。大家了解的是他们的泼水节,神秘的却是和着轻柔细腻的葫芦丝的傣族的舞蹈。从小就因为一个“泼水节”而初识傣族,后来慢慢的接触到杨丽萍,她跳的傣族舞蹈对自己感触很大。
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在国内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在缅甸、老挝、泰国也有分布。傣族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流行面也很广,并各有特点。代表性节目总的可分为自娱性、表演性和祭祀性三大类。
一、自娱性舞蹈
自娱性的节目有“嘎光”、“象脚鼓舞”、“耶拉晖”和“喊半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嘎光”和“象脚鼓舞”。
“嘎光”系傣语,可译为“围着鼓跳舞”,也可译为“跳鼓舞”。此舞是傣族最古老的舞蹈,流行在20多个县市,是在年节喜庆时,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场地,都可以跳的自娱性舞蹈。嘎光以象脚鼓、镲等民族打击乐为伴奏;但有的地方,敲鼓、镲的人也参加舞蹈,并且带领众人围圈而舞。过去跳时,众舞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各自发挥,只求热烈欢快。现已发展了很多统一动作和套路,动作与套路的名称各地也不尽相同,并且已派生出一些舞蹈节目。
象脚鼓舞是自娱性兼表演性的男性舞蹈。象脚鼓是根据鼓的形状而取的名称,傣族一般统称“嘎光”,但对长、中、小三种象脚鼓又各有名称。这种舞蹈以击象脚鼓舞蹈为主,用铓、镲伴奏,也可鼓、镲对舞。
二、表演性舞蹈
表演性舞蹈有“孔雀舞”、“大象舞”、“鱼舞”、“蝴蝶舞”、“篾帽舞”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孔雀舞。
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舞最具代表性,相传一千多年前傣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后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流传下来,形成孔雀舞。
在傣族人民心目中,“圣鸟”孔雀是幸福吉祥的象征。不但许多的人们在家园中饲养孔雀,而且把孔雀视为善良、智慧、美丽和吉祥、幸福的象征。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们最喜爱、最熟悉,也是变化和发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
传统的孔雀舞,过去都由男子头戴金盔、假面,身穿有支撑架子外罩孔雀羽翼的表演装束,在象脚鼓、锣、镲等乐器伴奏下进行舞蹈。舞蹈有严格的程式,其中有丰富多样、带有寓意的手形与各种跳跃、转动等舞姿,伴随着优美的“三道弯”躯体造型,塑造孔雀“林中窥看”、“漫步森林”、“饮泉戏水”和“追逐嬉戏”等神态和自然情景。虽然由男子表演的传统孔雀舞动作偏于刚健、挺拔少有阴柔之美,但流畅的舞姿与模拟孔雀的优美造型往往令观者沉醉,而忽略了表演者的性别。
而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却是杨丽萍的《雀之灵》。在温婉的音乐当中,杨丽萍渐渐出现。一袭洁白胜雪的饰以孔雀翎羽的裙子,服顺地贴着。远远地,仿佛就是一只不食人间烟火的孔雀,高贵优雅的孔雀!
杨丽萍以轻柔、细腻、的手指,膀臂等动作,和肩、胸、腰各关节伸展舞姿,从贴着地面逐渐升起,这应该是表现的生命的舒醒。而后左手表演孔雀头部,右手则捻着裙尾,左手部分像是一只美丽的孔雀对着太阳展示自己的美丽。然后孔雀又再一次伏地,伴随着美妙的葫芦丝,孔雀又飘飘而立,旋转,婆娑起舞,表现出很欢乐和喜悦之情,我想应该是孔雀发现了什么很值的令人高兴的事情。
翩翩起舞过后,孔雀又一次伏地而卧,这次像是在整理自己的羽毛,整个过程都看见杨丽萍在展现自己的美手的灵动性,手指曲曲折折,像孔雀展翅,又像是在抚摸自己美丽的翎羽,而手臂像波浪一样的铺展开来,一波一波,像绫罗绸缎一样在风中起起伏伏。
葫芦丝轻柔细腻,圆润质朴和着孔雀的舞蹈,感觉自己像是被风吹过一样。从这里开始音乐逐渐激昂,舞蹈进入高潮部分,从这里开始,我们就看到了杨丽萍的整个才华显现出来。这里并只是傣族“三道弯”表演了,而是更多的杨丽萍模仿孔雀的姿态。孔雀欢悦着展翅飞翔,其手臂每一次挥动都被放慢,拉伸,或起或卧,旋转的幅度也大了起来,不断地加快,整个裙子都飞舞起来了。而后音乐也缓慢变的轻柔起来。孔雀收起自己的翎羽,不断整理自己的羽毛,葫芦丝又慢慢的响起。真是不得不佩服杨丽萍的舞蹈表现力,一个孔雀活灵活现的就这样诞生了。她的手臂不断的颤动,像是风儿吹过孔雀羽毛一般。在这之后,孔雀静静的待了一会,突然转身,旋转,像是天女散花一样,不停的旋转,舞台的灯光也不断配合着,出现了一种梦幻版的场景。一直孔雀在阳光下,翩翩起舞,向所有的人展示自己的美丽。舞蹈到这里就接近尾声了,剩下的只有持续不断的掌声,而孔雀精灵杨丽萍还在上面飞舞着。
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不只在重要热闹的民族节庆中单独表演,也常常融合在集体舞“嘎光”中。其代表性使它成为傣族最有文化认同感的舞蹈。
三、祭祀性舞蹈
傣族祭祀性的舞蹈只在民族杂居区流传着几个。
元阳县的傣族村寨流传的“祭祀鼓舞”是在祭祖活动时,以鼓为伴奏,师娘在祭台上边唱边舞,群众在台下自由舞动,动作较简单。石屏县的傣族居住地有“跳龙舞”,是在祭龙树的活动中进行。舞时男巫手持带环的铁圈,女巫手持着羊皮单面鼓,由他们带头起舞,村民们合着节奏参与舞蹈。时而全体围成圈,时而二人对跳,没有固定形式和队形,舞者随心所欲地变换位置,只求情绪高昂,庄重热烈。舞蹈动作简单,步幅小,双膝随步伐做小幅度的韧性颤动,双手上绕半圆,在左右腰侧打鼓与摇环。新平县还有送葬时跳的“狮子舞”,跳时用唢呐和锣鼓伴奏;有一些套路,如围棺而舞、棺前开路等。该舞的表演风格和音乐与汉族、彝族差不多,有吸收汉、彝族舞蹈音乐的明显痕迹。
有些祭祀舞蹈如过去曾流传于德宏地区的“跳柳神”和曾流行于江城县的“贝马舞”,现已无人再跳。
傣族民间舞蹈风格浓郁,特点突出,感情内在而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感,特别是和着葫芦丝的孔雀舞,美不可言。作为一个观赏者,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陶醉其中,然后报以最隆重的掌声。
第三篇:傣族舞蹈说课
傣族舞说课稿
程维佳
一、说指导思惟
跟着素质教育的不竭深切,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黉舍、家庭的正视,而作为艺术教育的首要内容――舞蹈教育,也在这样的一个情形布景下与其它艺术门类百花齐放。对于基本教育而言,最首要的使命,就是改变教育不美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打破原本的“言传身授”的古老教育模式,使舞蹈教育斥地一片新的六合!
二、说教材
1、教材剖析:本课的内容来自《幼师教科书―舞蹈》全一册傍边的中国平易近间舞部门,这一部门的内容有汉族的东北秧歌、云南花灯、藏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蒙古族舞蹈、傣族舞蹈等,前面的内容我均在上几个学期上过,那么此次我放置的是傣族。傣族是云南特有的平易近族,是五十六个平易近族傍边的一员,傣族人平易近首要栖身在瑞丽、西双版纳等地域,傣族的平易近族特色光鲜凸起,人平易近普遍快乐喜爱歌舞,舞蹈形象活跃,激情细腻,良多动作多为动物的模拟与美化,头、肩膀、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线,俗称“三道弯”,舞蹈造型具有“雕塑性”,它那美妙的舞姿,把人带入诗一般的境界。
2、3、教学方针:
⑴经由过程傣族舞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味傣族舞蹈的根基气概,根基造型,动作韵律特点等。
⑵扩年夜丰硕学生的眼界及常识,普遍堆集舞蹈素材,以便不竭提高自身鉴赏,舞蹈表演的能力。
⑷培育、增进学生热爱少数平易近族文化的激情。
4、教学重点:舞蹈虽然是动作的艺术,但不仅仅只是做做动作而已,更主要的是浮现一种平易近族的气概特点。这节课的重点就放在对傣族舞根基动作的教授上,因为学生做动作往往是纯挚的模拟,有时辰还模拟的不像,再加上这节课的内容较多,要力争使他们把动作把握好,是这节课的重点。
5、教学可贵:这节课的可贵就是要肄业生们创编。这些学生年夜多都是来自农村,可以说几乎没有侍趵龛蹈基本,创编对于他们来说是有必然难度的。再加上她们都是幼师生,未来很有可能走上教学岗位,所以学会根基的舞蹈的创编对他们来说也是一项根基手艺。
三、说教法
为了学生能够更切确的抓住傣族舞的气概特点,并吞舞蹈的重点和可贵,我首要操用了以下的体例:
1、视觉图像法:首先傣族的风土着土偶情、文化内在等对于我们这些汉族的孩子来说不那么体味,为了学生能更深刻的体味到这一点,我先拿出了一幅具有傣族特色的印染布,膳缦沔是一个婀娜的挑担的傣族姑娘,经由过程视觉的刺激和教师对这位傣族姑娘服饰的讲解,逐渐的引出傣族舞蹈的体态特点,使同窗们在赏识中接管常识,在介绍述形、手位时,我打破了以前那种教员做,学生学的传统模式,找了良多手形象化,也起到了必然的强化浸染。
2、情景模拟法:和一般的课分歧的是,这节课我把它设计成为一节“舞蹈采风步履”,教员为导游,学生则为欢愉的旅行者,年夜熟悉傣族到走进傣族,最后还拿出衣服让她们穿上,始终让她们感受到自己仿佛真的身临其境一般,不会感受上课会有什么压力,能够很好的融入其中。
3、说话启发法:教师的说话是最直接对学出发生影响的,教师的说话活跃,学生就会很轻易接管。在这节课中,我不竭的用说话来启发学生,让她们转化脚色,把自己转换成一位斑斓的傣族少女,或者把自己想象成金色的孔雀,这样她们做动作会显得斗劲自傲,对于我们很好的完成教学方针是很有辅佐的。
四、说学法
我感受,年夜某种意义上来说,教法和学法是相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教法就有什么样的学法,应该说教学思惟抉择了教学模式,教学模柿胰振了教法与学法。但无论是教法仍是学法,都必需正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的进修为中心,充实调动学生进修的积极性和自动性。按照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乐趣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环绕着教学方针,用视觉的不雅察看来模拟教员的动作和图片的动作,听觉来把握傣族舞蹈的气概以及乐曲的旋律和节奏,不竭的鼓舞激励、启发她们自动性的进修。注重学生缔造性的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育,不竭渗入素质教育。
五、说教学挨次
1、让把自己最斑斓的一面揭示出来。
2、导入:教师在美妙的傣族音乐声中,介绍傣族及傣族舞蹈,完了后,让她们谈谈听完之后的感应感染,年夜而引出傣族姑娘的服饰,经由过程服饰再引出傣族舞蹈的体态特点。
3、达标教学: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年夜感性熟悉到理性熟悉的体例:
⑴在做傣族舞体态动作的时辰,是经由过程赏识一幅印染后再去做的,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对这一块内容马上就把握了。
⑵手形手位的教授。操作一些手形手位的图片,再加上对于孔雀这种动物的描述,使学生们强化记忆。
首先年夜白创编是怎么回事儿。然后,教师要做的就是鼓舞激励她们斗胆的创编,活学活用,这样,编一组4个8拍的动作应该是可以完成的。编完之后,还让她们特出来,而且巨匠一可人来学。
⑷课堂小结
六、感悟与反思:列位率领、列位同业,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跟着教育更始的不竭深切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具备人本思惟的教育理念,自由活跃的教育体例,为我们的教育斥地了一片新六合,一节好的舞蹈课应该浮现“课堂教学糊口化”,让课堂教学布满生命与活力,经由过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互动的交流,使学生在饶有趣味和布满激情的情景中轻松兴奋的接管美的陶冶。作为一名专职的舞蹈教师,我将继续朝着这标的目的全力,此次开课即是一种考试考试,不妥之处,但愿获得列位率领、列位同业的辅佐、指导!感谢!
第四篇:傣族舞蹈串词(精选)
傣族舞蹈串词 甲: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来宾 乙: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甲:绚丽的8月,姹紫嫣红 乙:火红的8月,盛满渴望 甲:徜徉在8月的阳光里,我们欢聚一堂 乙:漫步在8月的校园广场,我们举杯同贺 甲:今天的杨婷舞蹈培训中心笑语欢歌,乙:今天的杨婷舞蹈培训中心高朋满座,甲:飞扬的歌声,吟唱难忘的岁月 乙:熟悉的旋律,演绎不改的情怀 乙:今天我们共同迎来了杨婷舞蹈培训中心一周岁的生日庆典 甲:请允许我代表全班一百多名学员向参加杨婷舞蹈培训中心庆典的各位老师、家长、来宾、同学致以最热烈的欢迎、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乙:有一个人,在她那精心呵护之下,我们健康、活泼的成长。甲:她是大树,是海洋,给别人的甚多,留给自己的甚少,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无私的奉献。合:她就是我们的杨婷老师,杨老师——您永远是我们最尊敬、最爱戴的人!甲:今天,我们把无尽的憧憬和希望铺满大地!乙:今天,我们把所有的辉煌和灿烂涂遍天空; 合:在这庄严神圣的时刻――――杨婷舞蹈培训中心庆一周年汇报演出――现在――开始!
一、《动感早晨》 甲:当鲜红的太阳跃出地平线,我们又迎来了全新的一天 乙:俗话说得好“一日之际在于晨”。请欣赏幼儿启蒙班的小朋友们为我们表演的舞蹈------《动感早晨》
二、《姥姥门前看大戏》
甲:是那明媚的蓝天,乙:是那潺潺的山泉,甲:是那优美的音乐,为我们带来了这一群可爱的娃娃,乙:请欣赏由少儿6级班的同学为我们带来的舞蹈----《姥姥门前看大戏》。
三、《金孔雀》 甲:曾经有一段舞蹈让世界认识了杨丽萍 乙:今天我们自编的《金孔雀》也再一次亮相舞台 甲:请欣赏幼儿启蒙班的小朋友们为我们表演的傣族舞蹈----《金孔雀》
四、《傣族舞》 甲:接下来少儿6级班就将带给我们一段异域风情的舞蹈 乙:让我们在她们优美的舞姿中,去感受来自印度的别样风情----《傣族舞》
五、《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三级小组合》 甲:《中国舞考级教材》具有专业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与民族性 乙: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课程,它为幼儿、儿童、青少年迈步走向舞蹈爱好者和舞蹈专业人才的佐证。甲:请欣赏幼儿启蒙班的小朋友们为我们表演的《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三级小组合》
六、《小小茉莉花》 甲:等太阳的光芒带来希望,乙:看阳光的方向就有希望 甲:爱能给我力量 乙:爱能让我们长大 甲:我们一起来欣赏少儿4级班为我们带来的舞蹈---《小小茉莉花》
七、《健美操》 甲:我们的同学不仅学习成绩好,平时还特别注重身体锻炼。乙:瞧,那边还有一群同学正在跳健美操呢!甲:请欣赏少儿5级班为我们带来的少儿三级《健美操》
八、《课堂再现》 甲:今天,我们有良好的舞蹈表演力和扎实的基本功,这是跟谆谆教导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分不开的。乙:我们在这最美好的时光里要深深感谢父母养育了我们,感谢老师培育了我们。甲:下面有请杨老师和同学们为我们展示平时的课堂训练。
九、《剪纸姑娘》 甲:一双双灵巧的纤手在空中飘然翻覆、挥动, 乙:身着朴素花衣的姑娘们挥动着小剪刀,演示着精湛的技艺,裁剪出了她们美好明天 甲:请大家欣赏多次在各种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好成绩的现代舞《剪纸姑娘》 结束 甲:飞扬的歌声,吟唱难忘的岁月,凝聚心头不变的情节,乙:熟悉的旋律,演绎时代的激越,回荡情怀不改的真切。甲:告别今天,我们将站在新的起点,乙:展望明天,我们将用奋斗塑造更加壮美的风景线。我宣布--杨婷舞蹈培训中心----庆周年汇报演出到此结束。甲:祝大家 乙:天天快乐,甲:身体健康,乙:工作顺利,合:万事如意!
第五篇:《傣族舞》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傣族舞》。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阐述我本次课程的设计理念。下面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我的说课课堂。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舞蹈》(基础版第二版)第三章第六节傣族民间舞,傣族舞特有的“三道弯”舞姿造型,以及它优美、灵活、感情内在含蓄的特点,在民族民间舞蹈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学情分析
我先对学生情况作简单分析:学前教育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舞蹈基础知识舞蹈特点及种类,有一定的舞蹈基础知识,所以在学习本节课重点内容时都便于接受,但把握身体“三道弯”这一难点要多体会、理解和练习。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傣族舞的风格特点、音乐特点和民族风情; 技能目标:学习傣族舞的基本动作,掌握它的风格特点;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基本动作的训练中注意渗透情感的表达,创造“情、韵、美”境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学习掌握傣族舞的基本动作及风格是重点,“三道弯”的体态造型,身体的斜靠感,动作协调与韵律美则是难点。
一、说教法
先通过直观演示法,利用现代影像技术让学生直观欣赏一些傣族舞蹈精品,了解傣族其风土人情、动作节奏、风格特点、服装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优美规范的示范动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舞蹈练习中;教学过程中用动作讲述法让学生更好理解动作要领;再用操作练习法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精准;穿插谈话讨论法,及时反馈信息;最后用总结归纳法回顾本节内容。
二、说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统一的,所以在教学中 我主要采用的学法有: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情景导入——学习舞蹈基本功——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作布置五个环节。(1.)情景导入 ① 先带问题欣赏傣族舞
② 乐曲中用的傣族乐器是什么?
欣赏完舞蹈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傣族舞的特点:优美、灵巧、恬静、感情含蓄;乐曲中所用乐器是傣族最具民族特色的葫芦丝。
欣赏图片: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傣族妇女基本上都束发、穿筒裙和短衫,男子上传无领对襟衫、下穿长筒裤。傣族舞种类繁多,如:孔雀舞、象角鼓舞、鱼舞等。
(二).学习舞蹈基本功
我们先来学习傣族舞蹈基本动作:
基本体态:躯干三道弯、手臂三道弯、脚部三道弯 基本手型:掌形、嘴形、眼形 基本脚位:旁点位、侧后位、前点位 基本手位:一至七位
(三).巩固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动作,引导学生把这些动作运用的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中去。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小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包括动作名称、风格特点及要领。
课堂评价:本节课通过课堂视频再次看到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重点的教学内容,但对于“身体三道弯”这一难点突破,还有待下节课巩固练习。
四、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傣族舞蹈动作,理解傣族舞风格特点。2.欣赏1—2种傣族舞蹈
教学反思:根据课堂情况,我切实感受到:真诚的赞扬能让学生更自信,充分发挥内在潜力;中肯的分析让学生对知识点把握更精准;强化练习使学生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