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德育计划
二年级一班德育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学情分析
本班原有学生48人,,其中女生24人,男生24人。本班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好奇心很强,经过一年的努力学习,学生大部分已具备爱学习,认真上课,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学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有一定的了解,集体主义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初步形成,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不少孩子思维敏捷,但缺乏想象能力;受年龄限制,个个虽活泼好动,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很多孩子主观意识强烈,敢于表现自己,但自私自利,不懂得赞赏别人,不善于向同伴学习。有很多学生,学习不够自觉,怕吃苦,这可能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有关吧,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意志品质。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德育工作,“以关注学生的需求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一个让学生家长满意的学习氛围。通过一系列活动(民族精神德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争章活动等等),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引导学生感悟民族精神。同时,继续狠抓日常行为规范,为把学生培养成有素质的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主要工作:
1、利用班会,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而可行的班级文明公约和奖惩、激励制度,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一落实。
2、结合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一系列活动并结合争章,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的教育,同时根据学生的需求,创设主题活动,让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等,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3、继续抓好每班小干部文明检查工作,负责对自己班级进行每天的常规检查,重点检查班级的课堂纪律、卫生保洁、眼保健操和两操等情况,并每天及时向全体同学反馈。
4、继续做好每天 “两扫“和每周一次大扫除工作,要求负责清扫的队员要做好教室内的清扫和保洁工作,配合卫生室做好每天晨检工作。
5、继续推行“一日小班长”制度,各班制定切实而有效的激励制度,形成组与组之间“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促进整体进步。
6、紧紧围绕校民族精神的教育目标和活动要求及争章的章目,精选活动方案,精心准备,全策全力,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引导学生感悟民族精神。
第二篇:二年级德育计划
2013-20134学第一学期化作中心学校二(2)班
德育工作计划
龙永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推进温馨教室创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少年儿童成长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重点工作:
1、行为规范:加强行为规范示范校建设,进一步强化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家庭教育:推进学习型家庭创建,扎实做好新家庭家教指导的实践研究,分层分类开展指导,努力提高家庭教育实效。
3、常规教育:坚持搞好各项传统教育活动,继续重视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民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廉洁教育等。
三、具体工作:
(一)、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着重对学生进行以文明礼仪为重点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
1、思想上重视,常抓不懈。
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利用晨会、班队活动等时间,班级黑板报、学习园地等阵地,带领学生扎实学习细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白
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及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行为目标。
2、潜移默化,以身作则。
小学生爱模仿,而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老师是学生模仿最多的对象,所以要求学生遵守的规范,教师首先要做好。如:升旗仪式要求学生肃立的时候,老师也要和学生一起肃立、唱国歌,绝不会随意走动或和其他老师说话。
3、树立典型,激起共鸣。
学生还有爱受表扬,积极向上心理,他们敬佩英雄人物,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先进典型。根据这一特点,在进行规范训练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经常宣传学生中的好人好事,以激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在班上可以“看谁红花多”的形式,按周为表现好的同学戴红花。还在班上由学生推举一些行为表现好的学生当“一天班长”,让同学们了解榜样,以榜样形象起导向作用,同时对榜样自身也是一个鞭策。
4、培养助手,加强监督。
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老师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应推选出一些有能力的学生担任监督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随时随地督促其他同学的行为。如:“环境监督员”负责班级、包干区的环境卫生督察;“两操监督员”要督促同学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和广播操;“用餐监督员”则提醒同学安静用餐,快速整理餐具,不乱倒残羹剩饭;“课间行规监督员”巡视提醒同学开展正常的活动,看到追跑、打闹现象立即制止。
(二)、扎实推进《两纲》教育,落实学科德育,深化主题教育。
1、加强《两纲》教育落实到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落实《两纲》教育中的重要责任,深入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内涵,有意、有序、有机、有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
2、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主导学校德育工作,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为契机,深化教育。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认真落实9月“民族精神月”活动,引导学生深刻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通过专题教育、节庆日教育、校会、班(队)会、晨会等多渠道、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廉洁教育等为重点的生命教育。
(三)、深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高科学性、实效性。
1、成立新一届家长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与委员们的联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研究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动态,商讨办好家长学校的措施和方案,及时反馈家教信息,收集并反馈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协调并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实效。
2、落实家长学校的上课时间。每学期至少举行1次活动,每次上课时间不少于2小时,并有计划、有层次地开展活动。活动后,均安排班主任、任课老师与家长交流,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协调。
3、认真做好学习型家庭和困难学生的跟踪指导工作。对于困难学生,期初与家长当面沟通,签订帮教协议,帮助家长制定帮教措
施,平时做好个别教育与家教指导工作。
(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文化设施建设,美化班级环境,培养学生文明素质,形成良好校风。
2、努力发挥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师生自主设计班级目标,班级口号等,从而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室的布置营造生动活泼、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积极开展富有成效的班级活动,丰富班级文化内涵。
3、以每月主题教育为抓手,深入开展“我爱我的祖国”民族精神月活动、“亲子共同学习节”、“体育节”活动,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
1、教室布置,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2、主题教育:“我爱我的祖国”民族精神月活动
3、推普周活动
4、教师节、中秋节、国庆六十周年专题教育活动 十月:
1、主题教育:亲子共同学习节
2、重阳节专题教育活动 十一月:
1、主题教育:科技节系列活动
2、行为规范示范班、行为规范示范员、行规之星申报、评比
3、校运动会筹备工作
4、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专题研讨 十二月: 体育节系列活动
一月 :
1、年级、班级德育工作总结
2、制定寒假计划,布置寒假工作5
2013.09. 01
第三篇:2011年二年级学期德育计划
2010-2011年第二学期二年级德育工
作计划
本学期抓好每个月的主题教育。本学期共有四个月,针对每月的实际情况,确定四个月的主题分别为:传统美德教育月、爱国爱队爱校月、文明礼仪行动月、安全环保教育月、学习成果展示月。根据每月主题确定每个月的晨周会要点,并要求各班将这些要求认认真真贯彻到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日积月累的教育熏陶中不断提高。
一、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学校将继续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各班要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贯穿到整个学期,常抓不懈,充分利用晨会、班队活动进行教育,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要求学生在校园内不玩危险性的游戏,以杜绝不安全隐患。加强教师值日工作,要求值日教师提高责任感,做好放学时乘车同学的护导工作,对早到校、晚离校、中午在校吃饭的学生加强管理,规范活动要求,让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安全活动
二、开展节日活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中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各班级要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活动。教师节举行“以最好的表现,向老师献礼”教育活动,“
十、一”长假期间布置学生多收看一些战争时期的故事片。让学生做到“六知、四全”。“六知”:知队名、队旗、红领巾、队礼、领导者、队的作风;“四会”:会系红领巾、会行队礼、会唱队歌、会呼号。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增强爱国、爱家乡的热情,激发为国而学的信心。
三、积极开展绿色环保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搜寻一些环保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组织一些环保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四、培养学生的“五自”能力。各中队要组织队员学习雏鹰行动实施细则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少先队活动,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同时要组织好假日小队深入社区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让队员在实践体验中锻炼成长。
王淼
鲁贡镇中小学校
2011年3月10日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二年级数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德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所以,不管思想品德课还是语文、数学课等教学都要寓德于教,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各科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份。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德育教学呢?下面谈谈我们低年级科组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中有许多的数学史料或插图,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面积”、“我国在2000多年前用算筹记数”、“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数》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这样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另外,教材中还有许多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如十一册百分数应用题里有计算长江长度的题,当学生计算出长江长度后,联系四册中介绍的巍巍的珠穆朗玛峰高度,使学生由衷的感叹“祖国的河山是多么壮丽”;又如,在教学第十一册<<统计的初步知识>>一节时,可举一些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数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二、通过爱国主义内容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我国教学发展的历史,从上古的结绳记数到中古的《九章算术》都是最早问世的数学成就;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最早由魏晋时期的刘徽开始,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大大早于欧洲;近、现代许多数学家都有杰出贡献,尤其是“陈氏定理”等现代科技成果,无不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这些史实能够增强了学生们强烈的自豪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另外,在讲解一些应用题时,可以通过有关数据,比如钢产量、粮食产量的增长,农民年收入的增加等,使学生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求知向上的欲望,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年陈景润的老师沈元就讲过:“自然科学的皇冠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歌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自此陈景润就立下了证明歌德巴赫猜想以摘取明珠的理想。此类事例适当引导,使学生明白,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要想有所作为,要想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不努力学习,不掌握科学知识,是万万不行的,使学生树立起立志成才,为民族富强而勤奋学习的雄心壮志。
三、结合数学教学的常规性,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抓住一切时机,反复进行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注意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专心听讲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前提,上课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自控能力,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受外界干扰,不开小差,不搞小动作,认真听讲,积极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认真书写作业的习惯,作业时严格训练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书写整洁规范,图画符合要求,审题认真全面,计算耐心仔细,并能自觉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3、意培养学生敢于正视困难,战胜困难的学习精神,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请教时,不马上给他们讲解,而是鼓励他们重新审题思考,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直到独立解决问题为止,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四、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提高能力中受到德育教育
在课内,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占有资料,从中受到教育,如高年级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后,组织一次“我是小小交通员”的数学调查和访问活动,到交通路口测算不同时间段车流量;访问交警,把测算和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动手制作统计图,动脑编应用题,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切活动,包括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数学这一事实,利用数学应用广泛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密切联系实际进行基本知识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如学习应用题时,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学以致用。设计买卖情境进行引入,选用的题材也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像做好事,绿化种树,节约用水,用电,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积极锻炼等事例。这样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祖国建设联系起来。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中产生兴趣,从而萌发了为祖国的强盛和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的动机,激发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热情。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课改理念,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方案
一、德育渗透教育总体目标
1、通过识字、观察、活动以及课文的学习,着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观察美丽的秋天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结合国庆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爱校惜时思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3、学习成语故事、寓言和童话故事,懂得与人相处、与动物相处的情节与热情,培养学生愿意表达、与人合作交流、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意识。
4、通过身边的生存环境,了解环保意识,贴近生活,展现科技,培养学生现代科学发展观。
二、德育渗透教育目标实施原则
1、和谐共振原则,即德育渗透不能游离于语文教学,而成为单纯的德育活动,这是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语文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双边互动过程。对语文教师来说,欲求这种和谐共振境界,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明了学情,把握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脉搏”和“频率”,深入研究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因人善诱,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实际上是教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同步运行、相互激发的和谐共振过程。
2、合时适度原则,即学科德育渗透不能局限于德育,而要有相应的教学追求和教学谋划。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不是在教学中牵强附会地加上点德育内容,也不是情感的随意宣泻,更不是纯粹的理论说教,它必须遵循合时适度原则。首先,要捕捉最佳德育渗透时机,使学生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过程成为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其次,要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度”,超过了一定的“度”,语文教学就有可能变成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语文课的性质。既要防止“过”,又要克服“不及”,德育渗透“到位”而不“越位”,这样,恰到好处,有利于避免牵强附会、空洞说教的现象。
3、移情感悟原则,即语文课堂讲授中渗透德育教育目标。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也应该成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情感调控的主导者,其移情感悟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移情感悟,对教学内容的移情感悟,对语文教学活动的移情感悟;而学生则是情感活动的主体,其移情感悟主要表现为对教师的移情感悟,对学习内容的移情感悟,对学习活动的移情感悟,对人生美好前景的移情感悟。在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教师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声情并茂的描绘、启发、点拨与暗示以及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和学识,把学生引入理想的意境,不留痕迹地让学生产生移情感悟心理体验,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
4、求新激活原则,即在语文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渗透德育教育目标,在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渗透德育教育目标。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中 的“求新”,是指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要有时代感,要贴近学生实际,反映国内国际的新形势、新成就、新信息,尤其要反映学生关心的身边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所谓的“激活”,一是指教风活泼,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深刻,可接受性强;二是指教法灵活,能根据学生的心态,选择最佳切入口,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活学生情感,使之迅速产生移情体验,感悟为人处世之道;三是指教学手段多样,能根据需要,充分发挥与教材中德育渗透点相关的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的作用,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易于为学生所接受。有必要指出的是,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的“新”不是赶时髦,搭花架子;“活”也不是表面的活跃热闹。这些理解容易导致教学上的无序状态,导致德育上的高耗低效。“新”与“活”应该表现为能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色,能充分体现教与学、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让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时代活水流入语文教学之中,使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之花常开常新!
三、德育渗透教育目标使用说明
1、立足文本、潜心会文、超越文本。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是按照语文教学规律,遵循一定的原则来进行的,它不是直接的理论说教,从德育作用方式和效果的角度看,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是它最大的特点。以阅读教学为例,文艺性的作品,往往描绘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生活画面,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经过教师的讲解、渲染和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展现在他们眼前,作者的感情传达到他们内心,这样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学生的共鸣,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在语文教学中,对这种作品的思想内容的感受、体验与思索,是不知不觉、渐进式的,即所谓“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长远的。
2、立足生活、结合游戏、创设资源。第一,从宏观上讲,它是一种教育思想,是指导语文学科德育实施的观念。第二,从微观上讲,它是一种教学方法论,是利用无意识心理的暗示教学思想之体现,是语文学科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也是寓德于教的一种方法,既包括挖掘教学活动中德育因素的技术与技巧,如对教材的处理、对教学过程的安排、对教学步骤和内容的设计、对师表形象的注意等方面德育因素的开发与利用等,又包括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具体方法。
3、单元与专题有机结合、识字与写字有机结合、阅读与口语交际有机结合、写话与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明确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的实质,并以此为指导,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自然而然地进行德育渗透。语文教师要深刻地认识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实质,善于不露痕迹地、巧妙地把德育融合于知识的传播和能力的培养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艺术境界。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课改理念,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乔艳平
第五篇:二年级语文德育渗透计划2
二年级语文德育渗透计划
二年级语文教材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教材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植爱国主义情感。同时注意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营养。思想乃行动的先导,总体而言:我将坚持以下几点重要教学思想,指导我的教学实践,以求尽快走进语文教学的殿堂。
一、坚持语文教学的总体方向;着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通过学习意境优美,内涵丰富的识字课,学生不仅识了字,而且积累了优美的语言,丰富了知识储备,并受到思想和文化的熏陶。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敬长辈,乐于助人。本册教材重视语言积累和感悟,重视练习语文基本功,也重视课内外结合,将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又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三、培养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认识丰厚博的大中华文化,吸收各族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在关注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措施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四)、利用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在语文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因此,做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