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险营销 年初成功留才五策略
编者按:
又是年初,我们都知道,但凡是在元旦、春节前后,是人才流动的关键季节,特别是销售人员,流动性大增,各行各业如此,保险业亦是如此。年初,保险公司需要直面人才流动的难题,用科学、务实的经营办法去化解它,成功留才。
在保险行业,销售团队是以代理人制管理为主体,即便有部分保险公司尝试“员工制”,也主要是以业绩贡献定薪酬,整体上讲保险公司对销售队伍的管理是一种松散式管理模式,其性质本身就注定了保险销售团队存在着先天的不稳定性,具有较高流动性的特征。
随着新年的开始,一方面,保险营销人员盼望能在新的一年谋求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各家保险公司对营销人员的需求竞争日趋白热化,这时正是各家保险公司“争夺”销售人才的最佳时机,各家保险公司纷纷拿出各种聘才方案、纳贤政策、新人引进政策、财务补贴政策等等增员政策,去吸引销售人才特别是同业精英人才。销售人员有谋求更好职位的良好意愿,保险公司有吸引人才的迫切需求。这一推一拉,两大力量无形中就使保险公司人才流动性陡增,各家保险公司的“增员战”、“留才战”也就在或主动、或被动的同时疾速打响。
保险公司要在年初这一关键时间段打好、打赢“留才战”,为新年“开门红”的经营胜利保驾护航。保险公司各级经营管理者除了要开展座谈会、年会、家访等人心工程之外,还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且灵活多样的留才策略及政策。
大增员的年末积累
活动量的全面提升
何四炎
策略一:
大增员的年末积累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要想销售队伍在岁末年初保持稳定,不出现人才流失,我们要用心经营,要有经营智慧。我们不妨充分运用保险市场规律和销售团队特性,在经营策略上“反其道而行之”,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及激励方案,动员公司上下特别是团队各级主管展开增员造势,在整个公司营造出热烈的组织发展氛围,开展大增员工作,以攻为守。
保险管理需要理性,节奏经营需要激情。在提前结束年度经营之后,团队各级经营管理者切不可坐在一年来的功劳簿上乐享其成,休息“休整”、“休养生息”。
保险公司经营有一个特点,就是团队经营停不得,你停一天,你的队伍会停一周,你停一周,你的团队就会停一月,再有战斗力的队伍,只要稍有松懈,再想恢复此前的战斗力是难上加难,至少花上几倍的努力和时间才能使团队恢复战斗力,事倍功半。
年初,为确保团队整体经营的良好氛围,卓越的经营管理者会通过改变经营主题或者经营重点,比如变保费经营为组织发展经营,籍此保持团队持续的战斗力,这是保险公司经营之一大秘笈。借队伍冲剌保费,销售人员挣到了收入,经营意愿正盛之际,保险公司各级机构经营管理者需要顺势而为才会有所有为,在全公司大力开展组织发展即增员工作。一是通过年末大增员,洗去销售队伍年底业绩冲剌的疲劳,变保费业绩推动为增员推动,营造出热烈的增员气氛,提升整个团队士气,搞活氛围,让增员的气氛去淡化、压倒可能出现的人员流失之被动逆流;二是为了补充团队新鲜血液,为新一年的年度经营打下必要的人力基础。这样的差异化经营,结果不仅不会担心人才流失,而且还会人力增长,事半功倍。
策略二:
活动量的全面提升
在以业务主管及主管以上层级人员为主体开展增员工作的同时,那些暂不以增员工作而是需要以保费业务拓展工作为主的销售人员,比如大量的业务员、试用业务员及销售精英层级的人员,他们的工作亦不能停息。为迎接到来的“开门红”战役,他们需要有大量的客户积累,才能做到有备而战,充分享受到公司“开门红”方案所设定的各种奖励。
活动量管理是年初保险公司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明确各层级销售人员的每日工作标准,加大拜访量要求,提供充分的活动量管理工具,积累大量的潜在客户。保险经营其实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做好活动量管理,其实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经营策略。业务队伍积累了足够的准客户,他们心中想到的就不会是跳槽找“新东家”,而是铆足了劲头,一门心思的经营客户,送“福”字、送礼物……经营人心、稳定客户。
策略三:
年终奖的“节后发放”
预防队伍在岁末年初这个“动荡”的特殊时期面临流失风险,保险公司各级机构还宜从制度层面加以必要的制约。1月是一个最为特殊的月份,上个月结束了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经营,既是一个季度的结束,也是半年度的结束,更是全年工作的结束,因此,这一时期公司需要给予销售人员的薪金项目会颇为繁多,销售人员除了期待着与平常一样的首佣及续期佣金发放外,还期待着公司给予的月度奖、季度奖、半年度奖和全年年度奖金。这类奖金往往额度较高,保险公司不必急于发放,可以采用公司与销售人员双赢的策略在节后分期发放。分期发放则有效防范了销售人员的离职风险,避免了人才流失。
策略四:
加速经营节奏
兵法讲,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重在一鼓作气。我们对销售人员的经营管理,常常会强调:没有“累死”的,只有“懒死”的。这句话对销售团队来讲不无道理。销售团队的经营需要一鼓作气,没有一个销售人员会拒绝对收入的争取,只要保险公司有好政策、好方案帮助他们开展销售工作,他们只会愈“战”愈勇。因此,对于年初销售队伍的流失防范,积极主动的方式除了大增员外,一项行之有效的经营策略就是“开门红”的打响。
上一年度经营结束之后,新一年的经营节奏需要紧凑、连贯。“开门红战役”需要预热,加大宣传力度,作好层层推动,借助各层级销售人员的客户大积累,加之大增员工作而出现的大量新人加盟,“开门红战役”的打响,会让所有的销售人员沉浸于“开门红”新产品、新方案的经营中,无暇顾及同业伸出的“橄榄枝”,更无心于跳槽之思,成功地阻击了人才流失。
策略五:
大培训的及时跟进
年初要开展的大培训,是备战新一年度“开门红”的需要,更是整合队伍、提升士气,避免团队异动、留住优秀人才的有效手段。
销售团队通过一年的忙碌,保费吸纳和增员引进工作让他们乐此不疲。不过,教育训练工作不可荒废。管理是严肃的爱,教育是最大的福利,培训使人转变、改变,甚至蜕变。
年末的大培训工作要系统化,既要有“开门红”新产品、新制度、新方案的培训,又要有管理知识、职涯规划的培训内容,让各层级销售人员获得物质收益的同时,个人素养也得到同步提升。提升其对保险业更深刻的认识,提升其对团队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意识,提升其对公司的忠诚度。如此,队伍的稳定,防范销售队伍的人才流失也就随之被良性扼制。
第二篇:留才策略的新思维
公司留才策略的新思維
公司花了許多的時間及金錢僱用到一位重要的專業人才,公司又投入大筆金錢、時間及專業知識技術訓練這位新進的員工,但公司沒有把握這位員工會不會不適應公司環境或企業特有文化,而自行離職或被同業挖角。大家都知道人才是公司發展的最大資源,但對於這項資源的掌握並不像掌握硬體設備或資金那麼容易,有跡可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經歷及喜好,每個人也有不同的價值觀及其特殊的個人問題,因此他對工作環境的要求,薪資福利的期望,人際關係的處理都會因人而異。
公司制訂留人策略時,是以全公司員工通盤攷慮或是以個別員工攷慮,其實很難有定論,若講求公開公平的話就以全公司員工一視同仁,若針對少部份重要職位的員工採取留才攷量就必須非常機密進行。有些公司採取簽約方式以栓住特定員工若干年,這種做法有利有弊,如果員工甘心情願被栓住,工作表現又如預期的好,這是正陎,如果員工簽約後並不賣力工作或混時間,或工作表現不理想,礙於合約,公司很難處理。一般有能力的員工往往不願意簽約來栓住自己,除非有很大的誘因讓他願意放棄自由之身。
美國經理人協會曾針對影響留才的原因做過調查發現,有兩大主因影響公司是否能留才成功,一種主因是看公司競爭者對手有多迫切需要挖角,第二種主因是員工本身願意接受或拒絕其他公司聘書的意向強度。公司對第一種主因並無左右的能力,但公司可以影響的是第二種主因。對任何人要跳槽到一個新環境都是一項重大的挑戰,提高待遇及職位職稱或許是跳槽主因,但不容忽
視的是公司特有的企業文化、人際關係及工作環境對新進員工的適應上產生極大的挑戰。而人性本能上就對陌生事務比較排斥,因此推論,員工之願意跳槽,多少是對現在公司的工作上或公司制度或工作環境上有所不滿才會有此舉動。
其實員工想離職或跳槽往往在其實際申請辭職前幾個月就會有癥兆,其主管是否即早留意到此跡象應是關鍵。員工常抱怨公司制度不公平或抱怨工作阻力太大或感嘆工作太累或行動反常如請假太多、自願加班、把帶來公司的自己東西大都搬回家或抱怨人際關係等。如果主管能即早化解或該員工會打消辭意,但有些狀況不是主管能解決的,應要求人力資源部門介入協調。
公司留才的策略不應該是只選擇增加薪資福利一途,應重視個別員工的實際需求比較重要。美國一家名叫莎朗與貝克利人力資源管理顧問公司曾針對六千四百位不同公司的員工做問卷調查,他們發現這些員工願意留在現有公司的理由如下:
有升遷發展的機會。
具有挑戰性工作及有趣的工作性質。
工作成果有成就感。
同事間和諧的人際關係。
被工作單位視為團隊成員之一。
老闆體貼及關切員工。
曾經在公司有過優異表現受到公開表揚。
工作中可享受到許多的樂趣。
感覺自己可操控工作的進展,並有自主權修改工作方向。
彈性的工作時間可照顧到員工個人的需求。
服裝規定隨個人喜好並不強制規範。
公司薪資制度是公平的,與同業比較是有競爭力的。
主管的領導風格是激勵人心,而不是打擊士氣。
美國經理人協會訪問三百五十二位不同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何種措施是最有效的留才工具,百分之九十的受訪者認為優渥的薪資福利是留才的最佳利器,百分之七十的受訪者認為海外受訓、追求學位的教育補助或參與最新的科技或管理方陎的訓練對留才有幫助。在這些人力資源主管處理員工離職陎談中獲得下陎的啟示:
提高員工服務的範疇包含提供照顧幼兒及老人的資訊並推薦參考名單。 更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結構,某些人員的市場薪資產生較大變動,公司應該
專案處理。
有更大的彈性工作時間,工作場所不必太嚴肅偶而可穿一些便裝。 更多、更好、更公平的訓練及自我發展機會。
公司內部各項溝通管道均能暢通。
多一些激勵及獎勵措施,少一些懲罰規定。
主管的領導風格及技巧需要符合公司共同的價值。
哈佛企管在2001年初發表一篇二十一世紀留才的新策略文章,其中特別強調制訂留才的薪資福利措施應以員工個別需求來設計。員工個別的需求常因
工作性質、個人價值觀、家庭生活背景等因素不同,對公司的薪資福利有不同期望,另外員工的個別的需求也可能因為時空變遷而有所不同。因此掌握個別員工的需求,一方陎要採取動態彈性的方式主動了解,另一方陎員工直屬主管扮演著即早發覺員工不滿的情緒及離職動機的角色。因此自助餐式的福利措施可解決部份問題,定期的員工陎談及不時的主管關切是彌補公司制度的不足所引發的員工不滿。公司可定期舉辦的員工滿意度調查及部門內舉辦部屬對主管領導風格滿意度調查,做為改善員工關係及主管領導技巧的參考指標。人力資源部門的角色是維護員工利益的角色或是維護公司利益的角色要拿捏適當分寸,或許員工的要求不合理,人力資源部要耐心詳細說明公司的立場。
一般公司對升遷制度有一定規範,但往往考量因素除工作績效外,還需要年資、專長、發展潛力或職缺等的攷量,對有特殊才能的員工或許升遷機會太少太慢,所以有些公司特別設計“快速升遷特殊管道”以留住有特殊才能的員工。一家華爾街的財務投資公司,其人力資源部發現近半年來初級財務分析員離職率突然昇高。人力資源部在離職員工陎談中發現最近新成立一家財務投資公司,他們公司的初級財務分析員在公司工作兩年就可升為財務分析專員,而我們公司的升遷制度規定為四年。又有一家老字號的保險公司,人力資源部發現近三個月來拉保險人員離職率突然昇高。人力資源部在離職員工陎談中發現最近新成立一家的保險公司,保險從業人員需要定期上課三個月考證照,新成立的保險公司將此三個月受訓攷證照的時間計薪計入服務年資,使這家老字號保險公司多年來以停薪留職的方式讓員工去參加受訓考證照的制度陎臨需要
修正。
過去許多公司提供重要員工的股票選擇權,但近年來的股價慘跌,員工對員工股票選擇權已失去信心。廿一世紀是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各種技術往往短時間就被淘汰,員工必須立即學習新的技術,因此有些公司制訂“熱門技術”津貼,熱門技術每三個月由公司公告熱門技術排行榜,最熱門的技術,津貼最高,另外熱門技術又分為通過測詴拿到證照與熱門技術受訓期間不同的津貼,其目的在鼓勵員工不斷追求公司現在及未來的技術水準。
在公司工作常常需要配合他人工作共同完成公司託付的工作任務,因此經常在一起工作的同仁形成一個團隊,團隊對其成員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成員在團隊中的感受往往影響員工的去留,團隊也可能是勸阻員工離職意念最有效的管道。如何組成一個有效率彼此團結合作的團隊是需要訓練,因此有公司從團隊合作角度來設計激勵性的獎金制度。
有一位高科技的老闆急需一位有經驗的資深工程師,經人介紹認識一位適合此職位的人員,但這位工程師在原公司己服務十五年,所以要不要接受此聘書十分猶豫,這位老闆立即決定僱用此人員並承接他十五年的年資,也就是說這位工程師到新公司只要做十年就可申請廿五年的退休金。
運用公司退休人員組成諮詢顧問團,長期參與員工技術諮詢及員工生涯規劃諮詢的工作,在與現有員工的接觸中從師徒關係的建立來發覺員工的動向,與單位主管及人力資源部門密切配合共同預防員工有離職意頤的產生。
廿一世紀是一個充滿科技快速發展及社會關係大幅變遷的時代,人的價
值觀也隨著週遭環境的改變在快速的調整中,公司在制訂新的留才策略時應將現代的科技資訊技術納入薪資福利制度的設計,運用現今便捷的溝通科技來擴大員工與公司管理階層的溝通,化解員工的怨氣降低員工離職的意願,企業網路(Intranet)就是一項絕佳的溝通工具。
第三篇:酸酸乳成功营销策略(范文模版)
蒙牛酸酸乳的成功营销策略
我们都知道蒙牛酸酸乳自从签手超级女声后知名度和销售量都直线上升,蒙牛集团表示:选择《超级女声》,使蒙牛酸酸乳的销售翻了三番,“加了两条生产线,但产品还是供不应求。”2005年上半年蒙牛纯利润高达2.4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84亿元增长了33.9%。”为什么在如此巨大的酸奶市场上蒙牛可以独具一格呢?这正是因为蒙牛集团演绎了一场成功的整体营销战略,其中包括了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准确到位的整合营销传播理念
现在的整合营销传播理念是营销理念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果。整合营销理论创始人之
一、美国学者舒尔茨早期对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是:“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业务战略过程,它是指制定、优化、执行并评价协调的、可测度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这些活动的受众包括消费者、顾客、潜在顾客、内部和外部受众及其他目标。”这一定义强调了整合营销是以消费者为核心,以企业各部门的协调合作为基础,以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为手段,并且以与消费者建立长期关系为目的。
而蒙牛集团就是按照这个整体营销理论进行有规划的市场划分,市场定位和广告媒体等营销手段来赢得最后的胜利。
2.合理的市场定位
企业在竞争中要注意产品的功能定位和消费者需求的把握。寻找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引起消费者关注并购买的产品,通过差异化诉求,寻找到合适的消费群体,为企业贡献利润较大的产品。
蒙牛酸酸乳就是这样一个“带情绪”的产品,它与“超级女声”活动进行系统整合,一方面针对了需要影响的目标消费人群,另一方面也将“超级女声”的品牌影响很好地注入了酸酸乳这种产品。酸酸乳针对的这类人群,他们不屑将价格作为购物的第一考虑因素,他们强调“我就喜欢”,从这个角度而言,蒙牛酸酸乳从产品设计本身、目标市场人群的锁定、产品线中的角色与地位都考虑得比较清楚,在这一点上做到了“谋先”。其成功在于通过示范效应创造了消费者的需求,把握住了市场经济的规律
3.目标市场的细分
蒙牛将酸酸乳的目标消费群体定位在12至24岁的女孩,并选择首届“超女”季军张含韵为形象代言人;发布以“酸酸甜甜就是我”为号召的广告,充分表达了个性、前卫的广告诉求,彰显了消费者的个人魅力与自信。此广告已在以中央电视台为主、各地卫星电视为辅的电视广告中迅速铺开。
4.明星效应----“蒙牛”获胜的法宝
蒙牛酸酸乳一直为年轻女性消费者所钟爱,而“超女”的参与者和关注者恰好正是营销目标对象,蒙牛决策层智慧地选择赞助这一活动,并有效利用明星效应塑造了自己的品牌。从2005年开始,蒙牛借助参与超级女声这一活动强势拓展旗下蒙牛酸酸乳,一举取得市场成功。他们花巨资购买下冠名权,并推张含韵作代言人在电视台强势轰炸,还在其约20亿份产品外包装上发布“超女”比赛信息,甚至投入约8000万制作相关的灯箱、车身、媒体广告等,这一系列耗费近1亿元的“超女”策略就是为了拓展蒙牛的酸奶市场。从实际效果来看,随着“超女”活动的不断深入,蒙牛酸酸乳被年轻女性所认知和接受的趋势正在逐渐加强,其企业的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
5.投入与产出的理性分析是获利的重要保证
蒙牛的“超女”策略是:(超级女声)参与者+关注者=(蒙牛促销产品)目标对象→(效果)定向传播的费用最低效果最好。公司认为,活动的参与者+关注者=企业营销对象,企业就此时投放广告或赞助,成本最优。因此蒙牛科学地规划了投入和产出,通过整合营销,大大提高了产品和公司的知名度,与合作方实现了双赢。整合营销要求营销人员以新的思维
方式来理解营销中的传播,它不单表现在广告传播环节,而且还渗透到促销与销售环节,扩展至产品包装、零售店产品的摆放等。而蒙牛恰恰找准了市场定位,合理利用了企业的潜在资源,并得到了渠道、媒体等各种资源的配合。正是采取典型的拉引策略,通过对终端市场中消费者的宣传,以提升知名度来促进购买。
注意力经济时代眼球就是利润,火爆就是商机。强大宣传攻势后,随之而来的正是强大的终端促销攻势。蒙牛酸酸乳在“超女”营销上最大限度地制造关注度,将被动的传播计划转向主动传播,抓住了目标消费群体、促进了有效消费,并将这一主题活动作为整个传播的主线加以贯彻;同时把增加参与性扩大影响面,让更为广泛的人群参与成为它传播与促销的主旨,成功地将对活动的关注转换为对产品的关注。蒙牛酸酸乳突破传统的合作思路,选择张含韵作为产品代言人,通过蒙牛投入巨额广告提升张含韵在未来广告市场上的价值,找到了张含韵本身的选择和产品特性的结合点,通过双赢的战略,未支付成本代言人的成本,成功地完成了商业运作。
6.注重多种营销要素细节的成功
a、代言人:蒙牛选择张含韵作为酸酸乳的代言人,不仅因为其青春甜美的形象很适合蒙牛酸酸乳,而且她是2004年超级女声季军。在代言人的选择上与超级女声的暗合,体现了蒙牛与湖南卫视的良苦用心。
b、活动时机:选择3-8月全面展开超级女声活动,是为了配合乳酸饮料的销售旺季。销售季节与营销推广时机的一致性,在重点销售阶段不仅树品牌,同时创业绩,将产品推广成功转化为销售业绩。
c、赛区选择:2005年的“超级女声”在全国开设了广州、杭州、郑州、成都、长沙等五个唱区,城市赛区的设立让当地选手备感亲切,活动在赛区当地的影响力不言而喻。选择这五个赛区不仅因为各地文化特色不同,便于将各赛区主题差异化。蒙牛借助活动在当地的影响力,完善销售通路,影响终端消费,最终完成蒙牛酸酸乳成为当地乳酸饮料第一品牌的市场目标。
d、产品包装:蒙牛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宣传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的机会。为帮助扩大超级女声的影响力,蒙牛酸酸乳利用自己的通路优势,在20亿产品包装上印刷了超级女声的比赛信息,有效扩大了活动影响范围。
e、促销手段:蒙牛还在各大赛区的卖场外办起了热闹的露演活动,将宣传浪潮推向顶峰。
7.将整合营销传播进行到底
蒙牛集团已经推出了多项活动来巩固消费者的认知。如出资举办了“超级女声”夏令营,而且随着“超级女声”的落幕,其同名电视剧也已改编完成,即将开拍。蒙牛集团的营销活动应该伴随着“超级女声”的相关活动坚定不移地进行下去,要以各种营销活动不断巩固“超级女声”在消费者脑海中的记忆及影响力,建立忠诚的顾客群。
整合营销传播是全新的战略性管理与营销策略,成功的整合营销传播要把握好几个关键因素,将各相关利益体进行有机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在越演越烈的竞争市场上建立成功的品牌,形成忠诚的顾客群,增强企业竞争力。
第四篇:论我国保险营销策略发展.
论我国保险营销策略发展
一、准确理解把握保险市场营销的概念和内涵
(一)、应该说我国保险业的营销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从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1、产品观念阶段:即以产品的设计生产为中心,不考虑顾客的需求和喜好,我有什么产品你就买什么产品,你上门来买我就卖,很少推销和服务。1980年至 1992年,我国保险企业基本持这种观念。如寿险产品只有人身意外伤害险等几个险种,产险产品只有车辆险、家财险等不到十个险种。其销售不是靠产品和服务来吸引顾客,而是靠行政命令和政府发文强制实现。如教育险,在很多地区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发文强制办理。
2、推销观念阶段:推销观念是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中心,以激励销售、促进购买为目的的营销观念。1992年,美国友邦进入上海后,在竞争的压力下,我国保险企业开始在注重产品、内部管理的同时注重推销。1994年人保率先在上海分公司挑选了50人开展上门推销试点。随后,各家中国保险公司都设立了销售部门,组织了营销队伍。时至今日,我国保险营销员已达120多万。
(二)、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是指企业以市场的顾客为中心,有计划地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满足客户的需求来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从这个定义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顾客对于企业营销的重要性。企业要实现自己的赢利目的,必须首先了解顾客的需求,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制定产品策略。非但如此,推销方式、产品经营渠道的选择等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应该以顾客的需求为依据。营销不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理念,是贯穿企业各个环节的综合管理过程。尽管我国保险业在营销观念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但是距市场营销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三)、营销与推销的区别:
从推销观念到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变化,是企业从“以产定销”的传统观念
转变为“以需定产”的现代营销观念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性的变化,这在国际上称为与工业革命相提并论的“销售革命”。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营销重点不同。推销观念以产品作为营销的重点。在推销观念指导下,企业将主要精力用于产品的生产和推销上,以“生产、销售我能生产的产品”作为营销的格言。市场营销观念则是以顾客需求作为营销的重点。在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企业的各项工作、各个部门都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围绕着如何满足顾客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来开展工作,以“生产、经营顾客所需要的产品”作为营销的格言。
二是营销目的不同。推销观念以“通过产品销售来获取利润”。为了多销售产品、多获利,积极研究和运用推销技巧,有时甚至采取虚假广告等手段,急功近利,表现出“一锤子买卖”的短期行为。市场营销观念以“通过顾客满意而获得长期利益”为目的,既注重近期利润,又注重长期利益,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优质的产品、合理的价格、优良的服务建立企业的信誉,从而取得顾客的信赖,获得长远的发展。
三是营销手段不同。推销观念以单一的推销和促销为手段,不注重各种营销因素的结合运用。市场营销观念则以整体营销为手段,在企业营销目标指导,综合运用产品、订价、渠道、促销、公关等企业可以控制的营销因素,从整体上满足顾客的需要。
四是营销程序不同。以推销观念为指导的企业营销活动,是“产品由生产者达到消费者的企业活动”,即以生产者为起点,以消费者为终点的“生产者+消费者”的单向营销活动过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的企业营销活动,则是从调查研究消费者需求人手,确定目标市场,研制目标顾客所需要的产品,提供目标顾客满意的价格、渠道、促销和服务,并反馈消费者的需求信息的全过程,即由“消费者 +生产者+消费者”的不断循环上升的活动过程。
对于市场营销观念与推销观念的区别,著名营销学家莱维特作了精辟的概括:推销观念注重卖方需要,而营销观念则注重买方的需要;推销以卖方需要为出发点,考虑如何把产品变成现金,而营销则考虑如何通过产品以及与创制、传送产品和最终消费产品有关的所有事情,来满足顾客的需要。
二、保险公司市场营销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保险企业大多数还处在一种推销或者说推销营销转变的阶段,营销观念还处于萌芽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来研究保险营销及创新则应首先了解保险市场的营销现状。
(一)保险市场还处于较高的垄断地位,新的市场定位格局仍未形成。1988年以前,中国大陆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保险市场处于完全垄断状态。即使到目前为止,全国性的保险公司也不过6家左右。如果我国算上区域性保险公司和真正开始营业的外资保险公司,也不过30家上下。而美国有约5000家保险公司,在香港经营业务的保险公司也有220余家。与保险市场垄断相应的是各家保险公司几乎都未按市场细分的原则定位,例如在寿险中,各大公司都在拼命争夺、抢占小儿险市场;在产险上,各公司的竞争也主要集中在企财、车辆、货物运输等少数几个大险种上。责任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医疗保险等却相对冷落。因此,各家保险公司在一个大市场上进行竞争,都不同程度受到了相互模仿的冲击,没有明显的经营特色,致使有些险种竞争激烈,有些险种无人问津。
(二)新险种开发较多,但仍不能适应保险市场需求。为在业务竞争中取得优势,保险公司不断开发新险种,尤其是寿险险种。但从市场需求来看,保险产品的创新思路狭窄,形式单一。比如在抵消通货膨胀因素的保单设计方面,难以适应保险市场的需求。与险种单一的状况相吻合,保险产品的同构现象十分严重。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各保险险种结构的相似率达90%以上。这样一种状况不仅使各保险公司在一种低水平上重复“建设”,无法构造自身的优势,而且导致过度竞争,造成社会生产力和资源的浪费。
(三)销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严重扭曲了保险营销更适用非价格竞争的原则。据民革北京市委所作的“北京保险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保险从业人员总计35000人,其中保险公司员工3000人左右,保险营销员3100人左右。与北京市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这些保险从业人员总体水平低偏,大专以上学历者只占总人数的30%~40%。许多公司在招收没有任何风险及其保险知识营销人员后,经过2个星期左右的培训,即上岗推销保险。据调查,由于一些营销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或缺少保险及相关知识,致使在推销保险时经常出现误导陈述、保费回扣、恶
意招揽等违规、违法现象,极大地破坏了保险业的声誉。
三、保险企业营销的策略创新思路
从市场的角度看,我认为发展我国保险营销策略应主要从5个方面人手,即: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和信用策略。
(一)保险产品策略
保险产品是保险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石。近年来,虽然各家公司都加大了产品开发的力度,然而,可供消费者选择的险种却很少,其根本原因就是模仿的多,创新的少,类同的多,差异化的少,无法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导致过度竞争和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据统计,2002年产险市场主要是车险产品,占比达60.6%,寿险市场主要是分红产品,占比高达41%,因此,产品策略应作为公司的首要策略。
要占有市场,必须使开发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保险公司在研究开发新险种时,必须把市场需求放在首位。然而,一种产品、乃至一家公司的产品不可使每一位消费者都满意。因为他们的情况千差万别,对保险保障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作为产品研发人员就得从市场细分开始,根据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定位自己的目标购买者,使开发的险种能满足目标消费群的需求。
(二)保险价格策略
价格是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中国保监会已逐步对保险的条款费率(价格)放开。作为保险企业如何合理地确定产品价格,又如何通过价格竞争去有效地占领目标市场,这是保险公司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一是要合理确定价格。鉴于保险产品的特殊性,其定价因素远比一般产品要复杂得多,既要考虑成本,又要考虑消费者的承受力,既要考虑出险的概率,又要考虑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变化,尤其是长期寿险产品,价格因素更多。因此,保险公司必须重视数据积累和相关信息的收集,加强精算,使保险产品的费率科学合理,减少由于定价给公司经营造成风险。二是要理性降低产品价格。降价是竞争的手段,但不是核心手段,如果盲目降价会给公司造成巨大风险,作为经营者,降价必须理性。首先看产品有没有利润空间,如果利润空间大,可以适当让利于消费者,通过扩大购买来实现利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薄利多销。如果利润空间很小或没有利润空间,又想通过降价来占有市场,就要想方设法降低经营成本,努力提高公司的资金运用回报。
(三)保险分销策略
同样的产品、同样的价格,不同的分销渠道将会产生不同的经营效果。因为保险产品的最终售价,不仅取决于开发产品的成本,而且取决于流通费用的多少,同时分销渠道选择得好与差将决定能否有效地使产品大量地进入市场。因此,保险公司必须选择既适合产品特性,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分销渠道,突破目前自销和个人代理人销售的单一模式。一是要充分利用专业代理。目前,专业代理这一分销渠道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和利用好,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专业代理这一分销渠道不仅是保险公司能否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险公司能否有效地降低营运成本,实现经营利润的重要途径之一。二是要积极发展银行代理。银行不仅有着点多、面广、现代化程度高的优势,而且有着资信高的特点,对于理财型的保险产品,通过这一分销渠道可以快捷有效地进入目标消费群。
(四)保险促销策略
一是要加强保险知识的宣传。政府监管部门要把普及保险知识,培育保险需求作为加快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尽快整合教育界、理论界和企业界等各方面的智力资源、财力资源,使其发挥更大的效能,通过保险知识的宣传,逐步提高全民的保险意识,使保险的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二是要加大保险新闻宣传力度。作为保险宣传企划部门应选好结合点,找准切入点,进行新闻宣传。三是要充分发挥营销员的促销作用。由于保险产品的无形特征,即便通过广告也很难让公众接受。据山东保监局的调查显示,全省购买保险者,57%的人是通过营销员购买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朋友介绍购买的。因此,必须将营销员促销作为整个促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其作用。目前,我国个人营销员已达120多万,如果每个营销员 3天接触一个客户,一年就可接触1亿多客户,再加上所接触过客户的辐射作用,其营销员的直接和间接保险传播效应是其他方式所无法替代的。
(五)保险信用策略
美国著名经济伦理学家乔治,恩德勒曾经说过:“无论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基本的伦理规范都是任何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准则,较高的道德标准对于经济的繁荣和持续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信用作为伦理的核心内容已被无数
事实证明,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一是要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培育保险诚信文化。保险公司必须加强对员工伦理道德的教育,通过道德教育规范员工在人际交往和业务往来中的行为。逐步形成诚实守信的保险企业文化,做到在考虑企业和自身利益的同时,考虑保险人利益和社会责任,确保实际提供的产品与承诺的一致性,确保公司经营信息的真实性,用自身的信誉与诚实赢得社会的信任与忠诚。否则,不仅会增加交易成本,甚者会导致公司的倒闭。安然就是很好的例证。二是要逐步引入信用评级,推动保险诚信建设。据了解新西兰国家保险审慎监管委员会,每年都指导保险行业协会通过标准普尔、穆迪国际知名的信用评级公司,对保险公司的资质信用、履约信用和行为信用进行评级,并把评级结果向社会公布,公众根据各家公司的信用状况选择购买某公司的保险产品,国家监管部门根据信用状况实施审慎监管。笔者认为中国保监会有必要借鉴这一方法,通过信用评级推动保险公司的诚信建设,让不讲信用或信用缺失者受到市场的惩罚。三是要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强化保险信用建设。保险信用已明文写入保险法,效果却不明显。由于失信的成本太低,导致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屡禁不止。为此,监管部门必须尽快制定对失信的处罚办法,让失信者付出昂贵的代价,通过法规强化保险的信用建设。
第五篇:保险营销成功签单心路历程
记团险成功签下一笔大单
幸福人寿**团险业务在3月份正式启动,初建成的团险部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抢抓机遇,增优创优,加快发展,乘势而上,提速前进,努力谋划和推进公司超常规跨越式大发展,一经横空出世,便拿下了幸福系统的第一笔巨头32.886万元的团体合作医疗。
说到这位客户,首先还得感谢银保部的柏文艳,在一次闲聊中,我说柏文艳啊,你以前在财险有很客户资源,给介绍、介绍。柏说行啊。就因这样一次随意的闲聊,机会来啦。第二天来到公司,柏告诉我,说天安的许经理有一笔单湖南理工学院的教职工的补充合作医疗就 要到期了,我秉承快速出击,加速拜访步伐,拨通了许经理的电话,通过两人的电话沟通,我给了他第一次报价,每人380元的标准,剔除了退休既往病史。一开始,我也没有多大的信心签下这笔单,过了一星期,我再次去拜访许经理,请他吃饭、聊天给他精心制作了我们的保险计划,但他说我们的报价太高。此时有人保健康、太平产、新华三、四家公司在竞争。人保健康的报价280比我们的整整少一百元每人次,报价相差甚大。计划书也是做得相当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