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民自治机制的有益探索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4:4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村民自治机制的有益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村民自治机制的有益探索》。

第一篇:关于村民自治机制的有益探索

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确保农民政治权益

――强湾乡关于村民自治机制的有益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迅猛发展.社会日新月异,同时在社会治理上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提高农村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治理好农村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按照党的十六大‚完善村民自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和胡锦涛总书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抓好六项主要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的要求,我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针对农村治理模式进行了探索尝试,经过实践,效果比较理想。

一、党支部“抓大放小”,村代会“由虚变实”

我乡对新农村的治理模式可以归纳概括为两句话,即‚调整治理结构,改善治理方法。‛所谓‚调整治理结构‛,主要是村代会由虚变实,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形成‚党支部领导、村代会议事、村委会办事‛的治理模式。防止村民自治变成‚两委‛班子的干部自治,使村民的四项民主权利获得体制保证。所谓‚改善治理方法‛,就是党支部要‚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作用,以村代会为载体,抓民生、抓民主、抓民心,领导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具体村政村务工作上放心、放手,充分依靠‚两会‛(村代会、村委会),按规则运行。

这个村治模式,实际是在《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原则框架内,对现有组织资源进行整合,把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村民自治这些目标和原则具体化、技术化、程序化,使之成为一种运行机制,防止在实施过程中的变形和落空。也促使农村党组织适应农村新形势对执政的新要求,转换理念,转变方法,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找准定位,焕发生机活力,实现党的领导和民主政治建设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二、加强党的领导地位,改善党的领导方式

在农村如何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当前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农民在经济上主体地位的实现,必然伴生政治上的民主要求。我乡围绕加强党的领导这个宗旨,具体分解为三个环节,即领导职能、领导方法和领导载体。首先,《党章》说得很明确,‚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的、思想的、组织的领导‛,这是对党的领导职能的高度概括,具有纲领性作用。第二,在领导方法上,必须广泛团结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宣传引导群众,顺乎民情民意,最大限度地把党的主张变成社会共识,为民主决策及其实施奠定基础、营造氛围。第三,要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还必须在法定体制框架内寻求有效的载体组织,按照民主政治的规则,把党的主张变成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过去农村发生各种矛盾,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实践中基层党组织职能混淆、方法失当、载体错位,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为解决这些问题,乡党委、乡政府在制度安排上作了一些调整:规定村党支部履行职能要严格按照《党章》、《条例》和《村组法》办事,党要管党、管民心、管大事,不能越俎代庖,避开在村政村务上与村委会的权力之争;规定党支部不能直接发号施令,要以村代会为载体,按规定程序领导村委会,领导村政村务工作;强调党员干部增强竞争意识,村主任,党员要竞争任村代表;强调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注意在村民代表中发展党员,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靠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寓政于教,领导农民群众,实现党的政治主张。

三、破解“两委”矛盾,探索农村民主新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不再是生产队里的劳动力,不仅成了土地的主人,也成了政治生活的主体。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农村的事情没有他们的同意,不仅不合法、不能办,也办不成。过去多年来,干群矛盾没有很好解决,村委会与党支部工作出现冲突,问题集中在一点——‚老板‛不到位:尽管《村组法》赋予了村民会议直接行使民主的权利,但大多数村无法经常召开村民会议,造成权力落空,直接民主的路子实际上走不通;按规定,村代会经授权也可以代行村民会议的权利,但却没有给它独立行使这种权利的权利,要由村委会主任——被监督人召集它开会,代议制民主的路子不通畅。可见,尽管有了村民自治、民主政治的大方向,也有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原则,但行使权力的主体不明确、不到位、甚至错位,村民自治变成‚村干部自治‛。由于农民群众日常的民主诉求得不到满足,只能在几年一次的换届中发泄积怨,所以历次村委会选举都有很多非理性现象,日后又演变成村委会与党支部的冲突。

不解决机制问题,村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证,农村不会有长治久安。基于这个认识,乡上对农村组织结构以及村级组织的运行规则作一些调整:一是健全村代会组织,5—10户村民推选一名村民代表,村民代表组成村代会,召集会议、主持村代会的日常工作,从而确保村代会的独立性和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二是维护村代会的法律地位,村代会经授权代村民会议行使决策、监督权力;三是明确‚一部(党支部)两会(村代会、村委会)‛的关系,各司其职,规范运行,在村治工作中形成合力。具体说有三句话,即‚党支部‘抓大放小’,领导核心作用到位;村代会‘由虚变实’,决策监督作用到位;村委会‘二线变一线’,权力责任到位。‛

四、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深化村民自治工作。对村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公开前必须提交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审核,做到公开程序规范;公开的事项要全面、准确、具体,做到公开内容规范;要根据大多数村民的意见,决定公开的时间和次数,做到公开时间规范;要从方便村民了解村内事务出发,设置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做到公开阵地规范;同时,注重实效,努力实现村务公开的规范化、制度化。逐步建立起推行村务公开的运行机制,在村民代表会议中建立村务公开小组,具体负责村务公开工作,做到公开管理规范;建立健全各项村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村务公开的运行机制和保障监督机制,规范、约束干部和群众的行为,使村务公开工作有章可循。

通过实践,效果比较理想:一是党组织的活力明显增强。由于党支部不能再靠权力说话、办事,耍权威、搞腐败的机会没有了,有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凡事要靠党员、靠群众,讲民主,讲规则,形象好了,党群、干群关系也贴近了。二是有效消除了‚两委矛盾‛、‚干群矛盾‛。由于村民民主权利到位,‚两委‛各司其职,消除了矛盾冲突的空间,近一年来新发生的这类上访告状越来越少,老问题也在逐步消除,其他不稳定的问题也大大减少了。三是乡村建设出现高潮。在乡村道路、整治村容等人居环境建设方面最为突出,四是新的农村政治秩序开始显现。由于决策、管理集思广益,民意基础好,工作失误少,村‚两委‛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明显提高。在切身体验中,农民对村民自治开始有了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接受并习惯了‚党支部领导、村代会议事、村委会办事‛的治理模式,政治上趋于理性和成熟。

新的村治模式对执政方式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而执政方式的变革,必然与一些传统观念、习惯方法及背后的利益群体发生冲突,所以实践中要不断排除困难和阻力,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一模式。

第二篇: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

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

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项农村社会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深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农村社会问题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随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的全面实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深入,村委会直接选举全面铺开,一大批年富力强、有科学文化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群众信任的人被选进村委会班子,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给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理顺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成为摆在农村基层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段时间,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情况,为明年我市1783个村和119个社区的换届选举打好基础,我们组织人员深入全市七县(市、区)的24个乡镇48个村和14个居委会,通过走村访户、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这个问题作了专题调研。

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村民自治,就是农村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农村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农村在经济上的自主权不断扩大,在政治上要求享受民主权利的愿望也与日俱增。纵观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选举方式的转变,调动了广大选民的民主意识和参选热情。村干部由乡镇党委、政府的任命制转向由广大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选举制,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组织法》修订前,为了维护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可以由村党支部或群团组织推荐,有的地方甚至规定村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要经过村党支部集体讨论通过,并报乡镇党委审查同意。1998年11月4日《组织法》的正式颁布施行,从根本上堵住了选举过程中的漏洞,取消了党支部或群团组织提名的做法,采取由有选举权的村民以单独或联合的方式直接提名和选民自荐的提名方式,按照提名权和被提名权、直接提名、普遍平等公开、等额提名和自主、属地原则,产生候选人,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谁当村委会干部由选民民主投票选举决定,这与过去村委会换届选举采用的“提名推荐,民主协商”有质的区别,真正体现了“让老百姓选人,选老百姓公认的人”的思想,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选举热情。选民对村中的干部谁好谁坏,谁为群众着想,谁为自家打算,心中都有一杆秤。村委会干部三年一选,村民选谁不选谁,投谁一票,都会在心中掂量,用杆秤称一称。许多农民群众说,选总理、省长、市长离我们太远,选村干部是我们最关心的,而谁最优秀、谁最有本领,谁公正廉洁,我们心中最清楚。一些农民,为了更详细地了解《组织法》,专程到书店购买了有关书籍,到民政部门索要《选举规程》,这充分说明了农民群众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管理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向前迈进。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织法》的贯彻实施,从根本上扭转了少数人管理村务的现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主决策的载体已基本形成。《组织法》规定了11项涉及村民利益的经济、社会发展内容,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因此,实行民主决策,其载体是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全市99.8%的村(居)委会,都建立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村(社区)的重大事项都必须提交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多的村几乎每月都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研究讨论本村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二是民主管理在探索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是根本。乡镇党委对事关村民权利和义务、村级各类组织之间的管理和工作程序,以及经济管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计划生育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以便于全体村民贯彻执行,如《村民自治章程》、《村两委会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民议事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实施从根本上保证了民主管理工作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有序地开展,将极大地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三)“村务公开”的实行,消除了干群之间的隔阂。村务公开就是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和群众关注的问题,以一定的形势向村民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过去,部分村的村务工作由少数人甚至个别人暗箱操作,群众对涉及切身利益的事不清不楚、不了解,从而导致部分村干部办事不公、不廉,一些村干部甚至“浑水摸鱼”,引起农民不断上访。近年来,我市把推行村务公开工作作为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大张旗鼓地推行村务公开工作。各乡镇成立由党委书记、乡镇长挂帅的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村务公开工作,各村经村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成立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村级财务民主理财小组和民主监督小组,村级财务账目必须 在村民主监督小组的监督下,经民主理财小组的理财,报乡镇经济管理站审核后打印成统一表式,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5日前在公开栏上向群众公布,即村账乡管。县、乡(镇)两级的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各村村务、财务公开情况,从而使公开与监督紧密结合起来。村务公开的实行,“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消除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隔阂,群众对干部由误解变成理解,由猜疑变成信任,干群关系趋于融洽,许多矛盾得到了化解或缓解,减少了农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稳定。从我们问卷调查的情况看,94.8%的群众对村务公开表示欢迎和认可,89.8%的群众认为村务公开极大地推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市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发展是有序、健康的,实行村民自治后,村党支部的工作情况大体也是令人满意的,能够发挥党组织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随着民主政治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大和村民民主意识的日益加强,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一是部分乡镇干部对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精神实质缺乏应有的认识。没有认识到“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农村的民主就没有全中 国的民主,也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有的乡镇干部认为,目前经济还不发达,村民的素质还不高,民主意识还不够,实行民主选举、推进村民自治的条件还不成熟,《村委会组织法》过于超前,部分条款脱离当前农村实际。有的乡镇干部认为党对农村的工作的领导就是实行约束和行政制裁于一体的管理体制,对从计划经济下的“行政命令”向市场经济下的自治这一革命性的变化,感到不习惯,不会运用法律的、民主的方法开展工作。有的乡镇干部存在重经济建设轻党建工作的思想,对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对村民自治不重视、不支持。有的乡镇干部把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当作室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全部,没有认识到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个方面的统一整体,以为民主选举一结束,就万事大吉了,后续工作跟不上。二是部分村干部没有认识到村民自治是我们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善和发展,在认识上出现偏差,从而带来了用权行为上的偏差。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村干部中存三种错误观点:其一,部分村干部没有理顺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把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对立起来,错误认为既然实行了村民自治,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行使职权,就不再需要党支部领导了。这样,一些直选上来的村委会主任把民意当成护身符,与支部书记争大小,闹矛盾,不接受党支部的领导,少数党支部在领导 村委会时则显得理不直、气不壮。其二,部分村干部忽视和否定了村委会的职能作用,错误地认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就是村里的事不论大小巨细都要向村党支部汇报,村党支部对村里的事大小包揽,甚至一些本来应由村委会讨论决定的事项也由党支部拍板,导致村委会难以正常开展工作。其三,部分村干部认为村民自治后,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就是体现在抓党建、管党务上,党支部的工作中心就是搞好支部自身建设,对党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其他都是村委会的工作,村委会依法管理村里的大小事,与党支部没什么关系。而村委会则认为支部是村级组织的核心,重大事情得由支部决定,从而使得“两委”在农村工作的一些急、难问题上相互推诿。

(二)核心地位难以形成。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最根本的就是村级干部队伍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即有原来的乡镇党委考察任免变为村民直接选举。这一变革导致农村基层干部出现“三个改变”:一是乡镇干部工作方式方法的改变。《村委会组织法》明确规定: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对村委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村委会协助乡镇党委政府开展工作。这一规定给村委会比较大的自治权,使得乡镇党委、政府对村干部的管理调控能力减弱了,再也不能沿用过去的行政命令方法发号施令。许多镇乡干部都说:现在做农村工作难度大大 增加了,政令的畅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感情,而不是靠领导。二是村干部的价值取向的改变。实行村民自治后,村干部由农民群众选举产生,因此,在许多面临着对上级负责和对村民群众负责的选择取舍问题,特别是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环境整治等可能损害群众眼前利益、小团体利益的工作时,村干部常常左右为难,不敢大胆工作,少数村干部甚至为避免得罪人,与乡镇党委、政府唱“对台戏”。这就出现了一些干部对有利于群众的事争着干,对一些得罪群众的事无人干的现象。三是群众思想观念的改变。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农民以及各种基层组织的领导是无容臵疑的,其对农村基层各种利益关系的整合作用是坚强有力的。但实行村民自治后,村党支部在一些农民心中的传统权威地位发生了动摇,用农民的话说:“支部书记是几个、十几个党员选出来,村委会主任是全体村民选出来的。”村民自治后,许多村党支部对农村工作由过去的“一统天下”转变为“一分为二”很不适应,个别村党支部继续沿用过去的领导方式,对行政村中的事务包办、包揽,不讲民主,专权独揽,造成一些村干部、村民群众有抵触情绪。上述“三个改变”,使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导致出现了部分村委会强党支部弱的现象。

(三)不良因素干扰选举。一是农民的民主意识还处在启蒙和觉醒阶段,给村委会民主直选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难 度。由于近千年封建社会残余的小农意识的影响,有不少村民的思想觉悟不高,民主意识不强,不懂也不善于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部分村民对村民自治漠不关心。在民主选举中,有的对自身民主权利毫不珍惜,感情用事,从个人的好恶出发,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选举,有的往往被一些小恩小惠所收买,轻易投票,为一句好话、一包好烟送掉自己的选票,放弃自己的权利。二是村委会直接选举中的非组织因素增多。一种是拉票。由于当上村干部不仅能获得对村集体土地、房屋、宅基地等农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的控制权,还能在村里有一定的名,说话有人听,办事也方便,因此,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竞争非常激烈。少数候选人甚至非候选人在选举中不遗余力地拉票,甚至可能出现赤裸裸地用钱收买选票,即贿选。特别是贿选,由于贿选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取证难,查处难,近年来几次选举,群众反映越来越强烈。另一种是承诺竞选。有的候选人在竞选中公开承诺如当选就出资用于村里福利事业,然而当选后却未能完全兑现承诺。三是农村宗族派性势力的干扰不容忽视。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传统的房族、宗族势力并没有消除。一些村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往往以宗族宗派划圈投票。在有的大村,宗族、房头较多,每个宗派的人都选“自己人”的票,致使任何一方的票都超不过半数,导致选举失败。有的村讲求“势力均衡”,你这一派这 一族的人当选书记,村主任就必须从我这一派这一族中产生,宗族宗派之间的冲突呈白热化。据调查,在“两委”关系紧张的村中,受宗族宗派势力干扰的占一半左右。

二、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理顺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市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基层民主过程中,加强党的领导,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所决定的。党的统一领导和依法办事,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必须坚持的两条基本原则。党的十七大指出:“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也是一个重大原则。”“要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动摇”。《组织法》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是党和国家现阶段领导、规范农村工作的根本性文件,《条例》指出“党在农村工作的重点是领导和推进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有“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的基本要求。这表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断扩大基层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因此,各级党组织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切实承担起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责任。

(一)提高认识,正确把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科学内涵。在现阶段,农村基层民主最基本的实现形式是村民自治 制度,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是当前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最直接、最具体的工作。村民自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重要环节,这四个环节是有机统一体,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全面把握,整体推进。首先,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根本。村民委员会的选举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来进行,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村民直接选举,真正把群众拥护的思想作风好、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领导班子。其次,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重点。要建立和完善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并赋予真正的权力,保证不使其成为一种形式。村里的重大事务以及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都要先召开党员大会讨论,再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大多数人的意见,实行民主决策。第三,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关键。要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由村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结合本地实际,由全体村民讨论并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使“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落到实处。第四,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保证。特别是对村务公开的形式、程序、时间、内容要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防止假公开,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应向村民公开,让村民了解情况,实行监督,尤其是村级财务必须至少一季度公开一次。同时要深化村民民主评议村干 部的工作,对被评议为不称职的干部,应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调整。

(二)理顺关系,切实加强党支部对村委会的领导。首先,要理顺关系,明确党组织的核心地位。要澄清各种错误认识,必须明确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村党支部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实行村民自治是党赋予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只有在党组织的领导、组织和监督下,村民自治才能顺利开展。实行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决不能以削弱党支部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代价,强调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并不意味着将村民自治流于形式,实行村民自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也是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一项根本性举措。因此,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并努力使党的领导贯穿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过程。其次,要从制度上合理划分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权范围。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要依据宪法、党章和《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制定完善村组织工作的制度规范,把基本大法所规定的党的领导具体落实到村级组织的各项工作制度中去,明确村党支部领导村民自治组织,指导、支持它们的工作,村民自治组织接受党支部的领导,依法开展村民自治活动,以此来规范和理顺两委会的关系。第三,要改变村党支部任用方式,提高村党支部的领导威信。两委关系失衡,村党支部的工作难以开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村党支部选举工作没有适应村民自治的新形势。村党支部是由村里的党员选举产生的,群众参与不够,因此对党支部的信任度降低。为此,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好中办发[2002]14号文件,提倡拟推荐的村党支部书记人选,先参加村委会的选举,获得群众承认以后,再推荐为党支部书记人选,如果选不上村委会主任,努力使村党支部干部的任用符合群众的意愿,得到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三)摒弃传统,不断创新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村支部要摒弃传统的包揽型领导方式,以“坚持而不放弃,加强而不淡化”为原则,不断推进领导创新,努力探索和丰富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注重实施“三改”,改善党的领导。首先是改“管百事”为“抓大事”。村党支部作为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始终把握全局,观察判断形势,通过学习努力掌握有关法律知识和经济工作知识,提高领导决策能力,抓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重点环节,防止“胡子眉毛一把抓”,特别是加强对村委会的管理和监督,把村里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处理好。其次是改“指令式”为“引导式”。村党支部要克服少数党员干部搞家长制、个人说了算,或简单地以组织决定的方式处理问题的陈旧方式,善于用说服、示范的方法和服务的方法来推动农村工作。积极引导村民自治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参与民主管理,发挥党组织在村民自治过程中的牵头作用。在处理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时,村党支部和其他村级自治组织要先沟通情况,交流思想,对比较敏感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注意引导村级各种组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三是改“以人治村”为“以规治村”。改变过去那种遇到矛盾习惯于个人出面做工作的做法,变简单随意为依法办事,变个人说了算为民主决策,制定并认真执行村民自治法规和村务公开制度,使村级管理有章可循。同时还要注意通过法律手段实现党的意图,把党组织的意志通过村民会议转化为相应的工作制度。

(四)当好“领头雁”,真正凸显党的核心领导。当前,受市场的影响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趋缓。村党支部要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花心思、想办法切实做好农民增收工作,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党支部书记要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党支部书记要做好发展村级经济的“领头雁”,既要带头致富,又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此,一是要选准路子,找准方向。村党支部要发挥自己的信息优势,主动帮助农民找项目、搞调查,把握市场行情,并及时把最新的市场动态反馈给村民,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经营。二是要作出样子,发挥示范效应。俗话说:“党员带了头,群众有劲头”。农民大多有怕担风险,图稳当的想法,不敢大胆创业。村党支部成员要积极发挥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作用。三是结成对子,开展帮扶活动。要进一步完善帮扶相关制度,组织广大党员帮助困难户发展多种产业,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村党支部只有真正为民办实事,切实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才能树立党的威信,实现党的核心领导作用。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凡在发展经济带领农民致富方面能拿出实际办法的村党支部威信都比较高,群众都比较认可。

(五)三管齐下,努力提高整体素质。村两委班子成员是我国村民自治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因此,提高自身素质,行使好职权,要摆上议事日程。首先,提高村支部成员和广大党员的素质。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教育培训制度,通过各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努力提高支部的威信和战斗力,切实增强市场经济条件下驾驭农村全局工作的能力,学会用新的诸如经济的方法、民主的方法、法制的方法和思想教育的方法来做工作,通过转变领导方法和改善领导方式来加强对村民自治的领导,改变党内民主滞后于党外民主的状况。要加大党员发展工作的力度,对非党的村委会主任和其他成员、村民代表,要积极采取措施,吸收其入党。其次,要提高村委会班子成员的素质。要对新上岗的村委班子成员普遍进行培训,着重强化其党的领导的观念,把自己自觉地臵于村党支部的 领导之下,强化民主和法制观念,培养依法自治,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实际工作能力,强化宗旨观念,培养严于律己、为政清廉的高尚品格。第三,要提高村民素质。村民是实行自治的主体,其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民主自治的成败兴衰,提高村民素质,这是一项经常的、艰苦细致的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和对选举严肃性的认识,确保他们能依法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同时,村党支部要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管理,监督和决策,确保全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符合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和利益。

(六)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村民自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农民群众实行自治是旷世之举,离不开各级党委以及人大、政府各部门的了领导、支持,要正确处理加强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的关系,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一是要搞好调查研究和动态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基层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要抓典型,以点带面,积极开展自治示范村活动,推广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对阻挠、破坏自治的人和事要敢抓敢管,决不能把村民自治搞成少数人自治;三是乡镇党委要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乡镇一级党委是本区域的核心领导,要敢于领导,也要善于领导,既要积极支持和保障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开展村民自治活动;还要切实发挥对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作用,保障农村 民主政治建设在党的领导下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陈子明,《关于村民自治及村民自治研究的述评》,当代中国研究 2003年第2期;

3、刘友田,《村民自治》,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赵秀玲,《村民自治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5、詹成付,《2005-2007年-全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进展报告-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报告(一)》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

6、朱炳祥,《村民自治与宗族关系研究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7、徐付群,《村民自治现状与案例分析》,海洋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第三篇:村民自治推荐材料

龙角镇村民自治推荐材料

“为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群众满意,才是我们工作的宗旨和根本。”龙角镇龙堰村计划生育协会会长蒲东培这样说。

2011年龙角镇龙堰村成为重庆市首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之一,代表着该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得到上级计生部门的肯定。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一直是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龙堰村计生协会成立以来,坚持以“为群众服务”为宗旨,做到了事事为群众着想。

“多亏了我们村里的计生协会,我今年才可以纳入农村计划生育家庭部分奖励扶助对象呀”,龙堰村5组的村民谢长中这样说到。原来谢长中在2010年按照龙角镇移民政策后靠移民,户口由原来的农业户口转成了非农业户口,但是一直却没有办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按照最新的重庆市农村计划生育家庭部分奖励扶助政策,由于政策原因户口转非,并一直没有享受城镇居民社保的独生子女户或双女户家庭,可以界定为农业户口,继续享受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龙堰村计生协会了解到这件事情后,及时向镇计生办说明此事,并提交了申请,跑前跑后为谢长中完善了申报材料,并在截止日期之前通过了审批,成为2012年龙角镇农村计划生育家庭部分奖励扶助对象之一。

为群众服务的同时也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根据龙堰村村民自治规范,凡村内涉及违法生育的家庭一律必须先到相关部门接受处理,主动缴纳违法生育社会抚养费。龙堰村自成立计生协会以来一直坚持

宣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并对出现的违法生育现象严格如实上报。龙堰村1组村民余洋,2006高中毕业以后就随家人常年在外打工,去年和女朋友回到家中的时候,已经生育小孩,但二人还没有达到结婚年龄,属于非婚生育,按照相关规定应该缴纳一定的社会抚养费。余洋却以不打算给小孩上户口为由一直不到镇计生办接受处理。村计生协会知道这件事情以后,派出协会会员对他们进行了半个月的宣传教育,终于说服这家人办理了相关手续。龙堰村一直都是龙角镇违法生育案例较少的村居,村民主动缴纳违法生育社会抚养费的比例也居全镇之首。

龙角镇龙堰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直以关注民生、维护民利,让群众满意为宗旨,以共享阳光、共建和谐为主题,经过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在全村已初步形成了“阳光计生”管理服务新机制,使广大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大提高了群众对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程度。2012年龙堰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目标任务就是,组织和带领村民制定并落实本村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完成镇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不断地促进村民婚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推动群众自觉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第四篇:村民自治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探索范文

村民自治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探索

田雨露

村民自治与农村经济发展走什么样的路子,采取什么措施?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通过对十六大五中全会和“十一.五规划”的学习,应用科学的发展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提出村民自治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探索,以供参考。

一、农村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现状

从本地区来看,农村自治组织主要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蔬菜专业协会、蚕桑协会和群团组织。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多年来都是由政府组织发展起来的,长期受政府的制约,其自身的发展相对滞后。在现阶段发展起来的农村蔬菜专业协会,蚕桑协会也同样受到镇,村两级党组织的干预。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较差,改革开放的一家一户的承包地土模式,对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制约着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形成了一些空壳合作社。农村专业蔬菜协会、蚕桑协会又由于因没有资金和大面积的土地开发,也是名存实亡。

二、村民自治与经济发展的探索

(一)、农村自治组织发展的探索

1、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自治组织的发展,首先要改变过去管得太宽、统得太死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组织控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创造性。

2、转变观念。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尊重农民群众的探索和选择,放宽对农民各种协会的行政管理,切实转变“全能政府”、“大包大揽”的观念,努力加快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坚持用市场、民主、法制的办法引导农民自治组织开展活动;摒弃放任自流的消极思想,因势利导推动农民自治组织的发展。

3、简政放权。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前我们的政府管得太宽、太紧。政府应把不该管的简政放权,逐步交给中介组织、社会团体、民间服务组织,政府将工作重点放在政策引导、法规监督、提供服务、营造环境上来。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我们的目标。

4、制度创新。一方面,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规政策,对农村自治组织和各种协会进行立法建设。同时,对束缚农民自治组织发展的有关限制性政策规定进行清理。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的自发性组织活动,并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其在配置资源、缓解社会矛盾和压力、规范调适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对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农民自治组织、协会坚持边培育、边规范,先实行备案管理,待运作规范、具备登记条件后,再逐步将它们纳入统一管理。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探索

农村经济发展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子?农业的发展格局如何?城镇化建设的方向如何?山区人民怎样脱贫致富?这正是我今天要探索的内容。

(1)立足农业企业化、农业科技化

西部地区的农业乡镇,也要立足农业企业化,集约化,科技化,土地要逐步集中,由企业来经营土地,实现农业企业化。农业的最终出路是减少农民的绝对人口,农民进城的问题。就本地而言,2003年,我镇引进了一批企业,特别

是“华山生态园”的引进,建立了我镇第一个现代化的养猪场,给农民科学养猪、农民住宿人畜分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让农民看到了农业企业化,土地集约化的例子。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对农业产业进行优势组合各乡镇都有自己的优势,要找准发展的方向,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就我镇的情况来看,要依托于重庆和长寿的发展,来决定本镇的发展方向。现在,我镇除了为重庆、长寿提供了蔬菜外,还没有什么象样儿的商品。而城市所需的牛羊肉和奶类以及园林绿化,旅游等产品,确是我镇的产业空白。从2004年的年报来看,我镇的牛羊肉产量为4吨,奶产品为0,旅游收入为0,园林收入为0,这正是我镇经济的薄弱环节,又是城市最需要的产品,大力发展牛羊数量和奶产品、园林绿化、开发我镇的旅游项目,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我镇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也是为城市服务的配套产业。

(3)、城镇化建设的方向

怎样实现农业人口向城镇化方向转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在,就本镇而言,在外打工人口已达5400人。他们的工作早已脱离了农业,但父母子女却居住在农村,无法进行农业生产,给他们父母子女的生活和生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他们想进城,却又买不起城市的住房。现在乡镇的商品房普遍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300至800元之间,却无不能满足农民购房的需要,乡镇征占地又受政策的限制,使农民进城成为空想。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各乡镇应拿出各自的城镇建规划,在规划区内,由开发商同农民进行协商,农民出地,开发商建房。开发商建房再给占地农民房屋和门面,多余的商品房用来满足农民进城购屋的需要,解决农民进城难的局面,实现农业人口的转化。达到农民进城和实现小城镇建设的目的。

(4)、山区人民怎样脱贫致富,进城农民的农房和土地怎样解决

西部农村乡镇农民生活环境普遍恶劣,劳动力收入低下,特别是山区农民,有的在外打工十年以上,却不能建一幢砖房。而山下有许多农民早已进城,农房闲置而买不出,土地荒芜而无人种,形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政府应鼓励农民逐步逐户从山区迁移到山下,协调购买迁出农户的农房和承包其土地,让山区的农民到山下生产生活,山区全部自然退耕还林,这样既能解决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又能解决迁出农民农房和土地的闲置,还能减少国家退耕还林的资金补助,实现资源互补的目的。

(三)、努力加快新农村建设

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概述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根据这一要求,我镇首先要借助三峡移民新村的建设条件,在条件符合的地方帅先建设新农村的样板。在建设移民新村中要实现人畜分离、畜禽集中圈养、统一防疫、分户管理的模式。统一使用清洁能源,在没有天然气的地方,要建设农村沼气池。各居民点还要结合农村医保统一建设农村合作医疗室,还应加强公益性建设,如幼儿园、图书室、以及体育活动场所等的建设。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最后,我们的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农业人口的绝对量减少到5000人,城镇人口增加到2万人,完全实现服务型政府、基本实现新农村、工农业总产值在现有的基础上增长5—10倍,城镇面积扩大到现在的20倍,实现富民强镇的目的。

第五篇:2011村民自治章程

村民自治章程

第一条 为了保障本村村民依法自治,加强村民委员会建设,保证村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促进本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有关规定,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实施村务管理必须在村党总支部的领导下,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进行,必须体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原则,积极协助街道办事处做好各项工作。第三条 为了保障村务各项工作的依法、规范、有序运行,村民委员会下设治保、调解、文卫计生、社会保障等委员会,接受村民委员会领导,对村民委员会负责。同时,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规民约制度,以确保村民自治各项规章的贯彻落实。

第四条 本章程在广泛征得本村村民意见基础上由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本章程既是村民委员会实施村务管理工作规程,也是全体村民的行为规范,无论干部群众都必须遵守。

第五条 本章程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村民代表会议监督执行。

第六条 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村民代表由各村民小组按核定的名额推选产生,接受本村民小组村民的监督,任期与村民委员会任期相同,可以连选连任。村民代表中应有适当数量的妇女。

村民代表在任期内亡故、丧失行为能力或者被判处刑罚的,其村民代表资格自行终止,不计入村民代表总数。严重违反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或连续三次无故不参加村民代表会议的,应终止其村民代表资格。

第七条 村民代表会议向村民会议负责,在村民会议闭会期间,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和其它法定事项。

第八条 非村民代表的村党(总)支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应当列席村民代表会议,具有本村户籍的非村民代表的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可以列席村民代表会议,上述人员均没有表决权。

第九条 村民代表会议履行下列职责:

(一)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

1、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员及补贴标准;

2、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

3、本村公益事业的兴办和筹资筹劳方案及建设承包方案;

4、土地承包经营方案;

5、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

6、宅基地的使用方案;

7、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方案;

8、以借贷、租赁或者其他方式处分村集体财产;

9、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二)讨论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交村民会议决定;

(三)讨论决定村民委员会选举的选举办法、监计票工作人员和选举其他事宜;

(四)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

(五)听取、审议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报告;

(六)监督评议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及其成员的工作;

(七)向村党总支部、村民委员会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建议。第十条 村民代表有提出议题、监督评议、表决、调查、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第十一条 每个村民代表均应联系若干个村民(户),经常性地征求、听取所联系村民(户)的意见;按时参加会议,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带头执行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决议,协助村民委员会工作。

第十二条 村民代表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必要时可随时召开。有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提议,应当召开村民代表会议。

第十三条 村民代表会议议题由党(总)支部或村民委员会提出,也可以由村民或村民代表单独或联名提出,村民或村民代表提出的议题需填写议题表,报村民委员会同意后列入议题。十分之一以上村民或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的议题,应当列入会议议题。

第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应当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3日前,将需要讨论的内容告知村民代表,重要事项应提供相关材料,以便代表广泛征求意见。

会议需要讨论的内容应当及时张榜公布告知村民。

重要事项应通过民主听证(恳谈)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但不得以此代替村民代表会议。

第十五条 村民代表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组成人员参加方可召开,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同意方为有效。

第十六条 村民代表会议作出的决定,应及时通过村务公开栏公告或以其他形式向村民公布。村民代表应当及时主动地把会议的决定、决议传达到联系户。

第十七条 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事项,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下,村级组织和全体村民必须贯彻执行和自觉遵守。本《章程》自村民会议通过之日起执行。

村规民约

为了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树立良好的民风、村风,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建设文明 新农村,经全体村民讨论通过,制定以下村规民约:

1、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落实计划生育措施,违者按《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由计划生育部门处理。

2、爱护公共财物,不得损坏水利、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公共设施,未经批准,不私自安装用水用电设施,节约用水用电,严禁偷水偷电,发现违规者,要积极制止并及时向村委会报告。

3、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和睦相处,不打架斗殴,不诽谤他人,不造谣惑众,不拨弄是非,不仗势欺人,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4、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不铺张浪费,丧事从俭,反对封建迷信及其他不文明行为,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5、搞好公共卫生和村容整洁,做到人畜分离,垃圾不乱倒,粪土不乱堆,污水不乱流,柴草不乱放,房前屋后不积水,每户门前定期打扫。

6、建房应服从村庄建设规划,经村委会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统一安排,不得擅自动工,违者将配合执法部门强行拆除,损失自负。

7、严禁私自砍伐集体或他人的林木,不准在村附近或田边路旁乱挖土,严禁损害庄稼、苹果及其他作物。对偷盗者处以作物两倍以上罚款。

8、自觉养护屯中水泥路,维护道路畅通,不准在村道、主道边搭建违章建筑、堆放废土、乱石、杂物,不准在路道上乱挖排水沟,不准在路肩上种植作物,侵占路面。

9、严格执行封山育林规定,贯彻落实《森林法》,对乱砍盗伐,放牧毁林,上坟烧纸、烧荒引起火灾者,按《森林法》有关规定处罚,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10、对无理拖欠集体款项,有能力而不还的,村委会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追缴。

下载关于村民自治机制的有益探索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村民自治机制的有益探索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民自治章程

    兴隆村村民自治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壮大集体经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使全村逐步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村民自治章程

    村 民 自 治 章 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持农村村民实行自治,促进农村的三个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

    村民自治章程(范本)

    XX市XX区XX乡(镇)XX村 民 自 治 章 仇 庄 村 民 委 员 会 二 0 0 七 年 七 月 程村 第一章 总则 ...........................................................................

    村民自治章程

    村 民 自 治 章 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保证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落实“民主选举、民主......

    村民自治章程

    村民自治章程 第一条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法建制、以制治村,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证村民依法管理自已的事情,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村民自治章程

    村民自治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保证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调动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

    村民自治条例

    村民自治条例 日期:2011-08-18 19:18:20.0 浏览次数:4159 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为进一步健全......

    村民自治提纲

    提纲 摘要:村民自治是中国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这是由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