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学校品牌、创办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和谐发展。
二、开发目标
1、坚持自愿自主、灵活开放得原则,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目标多元、内容宽泛,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团队。
5、构建起有特色的五一小学课程体系。
三、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将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以教师丰富的实践为基础,选择参考有关资料,诱导教师通过大量的创造性劳动,自编校本课程教材。学校主要是审核、资助教材的刊印整理,保证校本课程教材的科学、合理、有效。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一)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设立组长和副组长和成员。成员职责: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检查与评估,协调各学科组与年级组的工作。适时对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做出客观评价以调整、完善。校本课程实施后,每学年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实施情况。承担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学科组和教师要制订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和学生活动计划,并按时上交相应的书面材料,及时反馈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为课程建设决策提供依据。学校设立专项经费,帮助教师解决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进行前期论证
1、结合现有资源,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科目及内容。开发何种校本课程的应由学生、教师和学校设备资源三方面的因素来确定。其一,学生的内在需要是检验任何一类课程是否成功的首要标志。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在学生中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开座谈会等方式,充分了解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为校本课程的确立找到一个“以学生的兴趣、需求、发展”为目标的基准点。其二,教师是人而不是神,教师的专业也不是万能的。学校教师的专业是否具备学生所选的课程,决定了该课程开发的可能性。学校应在教师的培养上多下工夫,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性,成长一批具有个性特长的、适应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教师,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其三,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有相应的资料、信息、设备和资金作支 撑。学校现有的资源条件是能否开设相关校本课程的物质保障。总之,这三个因素是确定、审批、开发、实施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2、学校负责可行性论证。如不符合的,则取消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计划。一系列课题初步确定后,要对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使开设的课程植根于社区和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中,使构建的课题体系符合学校发展的特色。
(三)师资培训。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培训方式与途径: 培训方式与途径:
1、培训--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实施新课程的全体教师都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工作者,学校要对这些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理论,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在教师掌握本专业的知识的基础上,要做到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还必须不断地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更新其知识结构。
2、实践--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
3、学习--学校提供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让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培训内容:
1、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理论指导。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辅导。
(四)撰写校本课程纲要 由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执行申报工作。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同时要附有课程介绍,交给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初审。《课程纲要》一般包括下述内容: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和授课对象、班级规模等。课程纲要具体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应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根据教师开发的主题或科目作相应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五)健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学校将进一步拟定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1、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
2、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3、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等。
(六)配套措施
1、教务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将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教研部门领导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按 12 节满课时纳入绩效系数,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4、学校尽可能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5、完善管理网络和运作流程,确保我校校本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尽快形成特色。
五、校本课程的类别
有男足、女足、男篮、女篮、乒乓球、书法、特色美术、国画、陶泥、舞蹈等。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一)教师评价
1、教师执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5、学校及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和测评工作,参与听、评课的指导,随时调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情况。
6、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二)学生评价
发展性评价: 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 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展现,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并收入成长记录袋,记入学生成长相关档案内。
七、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工作目标展望
我校将整合学校的一切资源(有形的、无形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挖掘一切潜在的能量,组织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努力提高这一过程的有效性。
1、尽可能的满足一切学生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高质量的发展。
2、尽可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得到充分的发展,造就一支科研型的、专家型的 教师队伍。
3、尽可能构建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交融,人文素养、科技素 养并重”的、具有现代化、特色化、个性化的校本课程体系。
第二篇: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重要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指导,创新体现学校“以人为本”办学理念。以“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的办学思路,即以发展科研来发展教师,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生,以发展学生来发展学校。原则整体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立足自我,着眼“校内合作,资源共享”,以“基础性、多样性、层次性、综合性”为开发原则,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造性的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日益鲜明。
二、组织措施
以民主、开放、科学、合作精神原则成立学校课程委员会。课程管理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副校长任副主任,学校中层各部门负责人、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有关教育专家、社区人士等为委员。课程管理委员会下设如下机构:
1、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2、校本课程审核工作领导小组
3、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学科的特点和综合课程开发的需要,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文综、理综和各学科组专人领衔的校本教材开发工作室,形成覆盖全校的课程开发网络,积极创建同伴互助、一人一面旗极具个性的校本教材开发特色。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各学期校本课程实施计划。直接领导下辖各工作小组以及学校“学生选科指导
委员会”等,协调与家长委员会、社区等有关部门机构的关系,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审议、实施和评价。
三、目标范围
1、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
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结合学校课程建设需要,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课程方案中的选修Ⅱ;二是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三是其它七大学习领域中相关科目或模块及其主要内容。考虑到当前校本课程的开发尚在初级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已有多年的实践探索,“七大学习领域中相关科目或模块及其主要内容”方面从新颁高中《课程标准》显示,各科已具备相应一定的选修模块。因而学校将着力“课程方案中的选修Ⅱ”方面的校本课程开发。同时,继续探索、丰富、加强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校本课程开发。在积极选择实施“七大学习领域中相关科目或模块及其主要内容”已有选修模块的同时适当关注并以“改编调整、新编充实”策略逐步加强这一方面的校本课程开发。
有关“选修Ⅱ”拟重点开发校本课程参考项目类别如下:
(一).主体性品质导论类
课程方向:学习策略、主体性活动设计、考试心理、高考志愿选择、理想与前途、学会创造、浅说心理活动、心理健康、自我监控、人格结构与行为表现。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类
课程方向: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儒家思想与传统美德、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历史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冲突、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国防与军事。
(三)、西方文明与国际了解类
课程方向:英文表达、西方文明的理解、中西方文化景观的对比、上网技术、网页制作。
(四).人类与环境类
课程方向:科学技术节、生活现实中的环保问题,环保的基本技术介绍,环境教育、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村人的现代环境观
(五).科学发展与科学精神类
课程方向:科学史实对我们的启发、科学巨人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创新思维的培养 高中学生应具有的科学素养、最新科技成果介绍 高科技条件下的伦理问题
(六).生活技能与健身、艺术类
课程方向:体育节、文化艺术节、一种健身技能 生活技能(缝纫、电子、制图等)、乐队、合唱 美育欣赏讲座、绘画技法。
(七).学科特长类
课程方向: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化学竞赛、生物竞赛、英语竞赛、作文竞赛信息技术竞赛、地理竞赛等
(八)、社会实践活动类
课程方向:社会调查、学科实验、开发设计、模型制作,班团活动,2、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① 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学校将加大力度、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摸清家底:包括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资源、环境、设施设备状况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等);全体任课老师至少完成一个《课程纲要》。用一年的时间基本形成能满足2005年实施新课程需要的一套初具巴东一中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通过三年
努力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点、鲜明的巴东一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创新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② 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一支勤钻研、会合作、能奉献业务精良,一专多能,有校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整体教师队伍。
③ 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目标
初步具备新的课程观;学会选择;具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能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选科指导,自行设计促进自己个性特长得到最佳发展的选科学习计划。能比较恰当的评价自己和同伴。
四、开发策略
学校三级课程体系中,校本课程仅仅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校本课程在课程建设中无何替代的特殊教育功能与作用,特别是校本课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开发,应该有其特有的开发,实施策略。
1、统一共识
明确职责
全体同仁必须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明确学校教育共同体(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届同仁等)就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决策共同体。深刻认识校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与策略,确立自身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地位、作用,提高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能力。
校长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第一决策者、第一责任人,将按照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全校学生的最好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出课程规划及其他决定;教师将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或其他课程文件,在自己的专业活动范围内,从专业发展的高度,关注教育对象的需要,作出相关课程设计及其他决定,适时拿出《课程
纲要》;学生也将确立正确的课程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正确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选择课程甚至老师,学会规划自己个人的学习方案。学校将创造条件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事务,如了解课程、评价课程以及为修正课程提出建议;同时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实施,如提供信息、协调资源等。
2、“有的放矢”
逐步规范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有的放矢。“的”就是学生的兴趣、个性发展的需求、家长的期望、社会和社区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校在此基础上制订的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因此,学校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摸清家底,加大力度弄清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限制:例如学校教师的知识、经验与能力、教辅人员的特点状况;学生的知识水平,各种课程材料和设备及其相应资金的实际状况;课程计划的弹性空间、社区潜在资源、学校特色以及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及社区人士的认识水平和可能反应等。在此基础上,建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分阶段逐步规范校本课程开发,形成具有巴东一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3、注重实效,多元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要调整课程的内容,使各种有价值的知识都进入课程,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校本课程比例。学校课程建设决策共同体全体成员应突破传统知识论理观,确立新的知识论理观,赋予地方性知识、缄默的知识、个人的知识、操作性的知识、程序性的知识等知识形态应有的地位;打破学科本位课程结构,加强人文课程、综合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崭新的教学方式,拓展视野,以“学会选择、着力改编、关注新编”校本教材的策略,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多元化创建校本课程体系。
4、倡导合作
资源共享
学校将根据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特点、需要,积极借鉴兄弟学校先进经验。
积极与有关科研单位联盟,依靠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技术力量,强强联合,分工合作,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同时尽可能联盟内课程产品、师资、设施等互惠互用,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五、开发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1、组织学习、全面动员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的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形成校本课程大致结构
4、公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5、教师或有关工作室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编制《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6、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7、学生选题指导委员会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8、确定校本课程
9、学校形成整体《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10、任课老师完成具体的《课程纲要》报学校校本课程审核工作力度小组审定。
六、实施评价
校本课程一经开发即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从严格意义上说,校本课程并不是完全陌生的领域,但新课程已赋予校本课程以全新的涵义。因此,学校必须突破传统课程观念,充分估计校本课程实施中场地、设施、师资等的实际要求,课程表设定的困难,统筹兼顾,加大投入以确保校本课程健康实施。同时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其实施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在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主持下从师、生两个方面进行:
1、对课程开发并实施教师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进行: ① 学生选择该课程的人数; ②学生实际课程授受的效果;
2、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 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③ 学生小组评议和任课教师评价; ④ 学生家长的反映;
⑤ 学习的成果(将采用随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连续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书面测验、判定等级或书写评语等多种评价形式,主要以学生档案袋综合展示)。
附:
1、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名单
2、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3、学校校本课程审核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4、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5、学校学生选科指导委员会名单
6、《课程纲要》撰写纲要。
第三篇:2012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剪纸)
郑州市惠济区金洼小学
2012年2月
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创办特色学校是学校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从素质教育出发,要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就必须创办“规范+特色”的学校。“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是我校办学目标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我校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创建以剪纸艺术在校园的办学特色,已初具成效。为使我校的校本课程不断走向成熟,形成稳定、鲜明的办学特色,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特制订今年的校本课程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提高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师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使每个学生的素质生动活泼的和谐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
二、目标和任务
1、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开好校本课程,强化学校管理,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高办学层次,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对高质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
2、不断对剪纸理论和技能方面研究,使师生达到共同发展。在特色活动中努力让学生发掘艺术就在身边,促进师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构建认知与文化互补协调的教育模式,形成稳定的“文化育人”办学特色,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在全区特色创建中发挥示范和指导作用。
三、实施措施
1、渗透学科教学。将校本教材——《剪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根据不同年级段的内容分别与语文、数学、社会、艺术等科目相整合,依据不同的难易度安排在不同的年级,并将校本课程纳入课表,保证每周每班一课时。
2、营造“艺术文化”氛围。除了完善师生常活动的剪纸活动室的布置外,不断更新剪纸展厅作品,用框和绫装裱师生优秀作品。在校园各室墙壁内外悬挂具有各种教育意义的作品,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充实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升华学生的精神,让校园里每一株树、每一块草地、每一个角落都散发出艺术文化的芳香,展示着剪纸艺术文化的魅力,让学生从源远流长而又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从而构筑具有文化底蕴的精神家园,为自我发展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
3、开展剪纸展示活动。我校每个节日都以主题性举办一系列活动,如三八妇女节以“爱”为主题,五一劳动节以“劳动”为主题,六一儿童节以自已的平时生活为主题;以我区风土人情,如炎黄二帝、古树苑、黄河文化等为主题;以我市标志性建筑物,如二七纪念塔、会展中心等为主题,全体师生进行创作,开发学生的潜能,优化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需求。
4、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发动和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深入调查研究,让学生写出心得体会,使学生在剪纸艺术的氛围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四、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付艳萍
组员:张 贤 王瑞娟 王改平宋俊英
五、保障措施
1、全员参与,组织教师进行有剪纸理论和技能方面的学习培训。
2、将校本课程的发展工作作为学校长远的奋斗目标,把创建特色学校融入学校整体工作中去。
3、经费保障,凡用于创建学校特色的经费由学校财政支出。
4、制度保障,逐步完善创建学校特色的相关制度。
第四篇:校本课程建设材料
崇德、尚文、和谐、创新
建设校本课程 打造特色教育
——南韩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材料
罗村镇南韩学校 2014.08.15
建设校本课程 打造特色教育
----南韩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材料
一所优秀的学校最关注的永远是课程建设。特色学校只有用高质量的特色课程做支撑才具生命力,校本课程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彰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内涵的过程。为此,我校在“办规范加特色学校 育合格加特长学生”的办学目标的指导下,按照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长的目标大胆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在坚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发具有南韩特色的校本课程。在充分利用学校、教师、社区、家庭等课程资源,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一、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制度建设
第一,独具特色的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我校校本特色课程正常有序开设,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全体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以教导主任为主任,备课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包括课程定位、设臵依据、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开发原则、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评价等内容。一年来以来,在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与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初步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民主互动的课程开发氛围。
第二、独具特色的环境教育氛围
有句话说:“靠近清泉,心灵也会湿润;靠近音乐,生命也会起舞。”为了让孩子们能在一个充满浓厚国学氛围的环境中学习,潜移默化地受到国学熏陶,学校自国学启蒙教育启动之初,便着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学文化,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启迪。
走进南韩小学,你将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浓厚的国学氛围。步入走廊,如同在历史长河中徜徉,儒风古韵,汉唐名篇,名人雅事,警句妙论令人应接不暇。一楼的文化长廊以名人介绍为主,二楼以名人故事为主,三楼以名人名言警示学生惜时、求知、务实、创新。为了让国学深入到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去,我们从细微之处着手,把上下课铃声调整为古诗诵读,学生们融入到浓厚的国学氛围之中。“无声胜有声”,于细致无声中,让学生受到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立足学校实际,精选校本课程
1、校本课程体系设臵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与需求的直接途径,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有效举措,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这一教育思想。学校要办出特色,必须有特色课程作基础;要保证每一个孩子拥有一个专长,需要有校本课程作支撑;要学生一个不少地接受优质教育,需要设计校本特色课程作保证。这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追求,更是一种行动。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实践与探索,整合开发出了一系列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课程,我校把《国学》、《硬笔图形格书法》列为一至五年级的必修课程,其余的十多项特色校本课程,以社团的形式呈现。作为全校学生的选修课。选修课的活动时间固定在每周三下午二节课,以一个学年为一个周期。学校在通过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立足学校优势,充分利用社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各种资源开发学校的校本特色课程。内容可分为: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体育艺术类、身心健康类、生活技能类、活动专题类、学科延伸类、综合实践类等。根据这几类强化打造核心社团:金葵花合唱、舞蹈、刻瓷、科学梦工厂;积极培育其他社团:如:古筝社、葫芦丝社、棋社、书法社、国画社、实用美术社、快乐英语社、太极社、篮球社、乒乓球社,让我们的学生得到多元个性的发展。
2、组团形式: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和学习状况在家长与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填写申请表选报一项特长,学校根据学生报名情况,打破班际界限组团,每个社团至少确保由两个年级梯队学员组成。
3、考核评价:没有评价就失去了监督,失去了监督就难以收获成效。我们从两个层面进行校本特色评价:
一是教师评价:教师实施校本课程,要求有纲要、有计划、有教案、有考勤、有成果。通过社团成员评价得分、家长评价得分、学校评价得分、特色成果得分对教师考核,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二是学生评价:学期末,将对学生所申报的特长学习及发展情况予以考核,并将该成绩纳入学生的综合评价里面,记入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三、开发校本课程,彰显办学特色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我校的育人特色更为突出,教师的专业水平明显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富有成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焕发了师生的活力,激活了学校发展的全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选修课“刻瓷社团”让许文惠同学取得了好成绩,他的作品在全区第十五届小星星艺术节的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合唱社团的同学们的作品也获得淄川区第十五届小星星艺术节的一等奖;舞蹈社编排的群舞、双人舞、独舞也分别获得区艺术节的一、二等奖;葫芦丝、古筝社团的同学们先后有多人获得淄川区特长生大赛的二等奖。
2.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展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行为,增强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从而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学期来,我校涌现出了一大批个性化教师和创新性教学成果。白皙、孙媛媛老师辅导的合唱在淄博市百灵艺术节获得三等奖。王坤获区优秀教师,白皙、张祖森获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张祖森老师在淄博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辅导的学生闫威宇获小学组二等奖,他本人获优秀指导教师。张玉仙获镇优秀教师,白皙、张娜娜获镇教科研先进个人,李红卫获镇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另有多名老师的10多篇论文在省市区刊物上发表或获奖。赵沙沙老师在区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胡萌萌老师在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获英语学科一等奖。
3.校本课程的开发,凸现了学校办学特色。我校通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
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我校的三级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促进了我校新课程的实施步伐。育合格加特长人才已成为南韩学校的办学特色。
四、困惑与思考
1、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学校办学条件制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教师缺编,办学经费不足,办学条件需要改善。
2、教师结构不合理,缺乏某些专业领域的教师,普通教师在课程开发中扮演的角色就是机械模仿和被动服从的客体,没有任何经验和创新,开发校本课程的难度很大。今后应注重培训教师理论素养,让他们掌握课程设计方法,使校本课程开发更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3、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学校组织的校本活动往往认识不到位,认为是不务正业。社会各界、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不明白,对于学校的校本课程他们不但不支持,甚至极少数家长持反对意见。再有,农村文化事业落后,可供学生活动的场所数量极少。
4、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的素材匮乏、资源不足,内容缺乏整体规划,难以使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艺术性。
一年来,我们对校本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我校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我们深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过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们有信心取得更大的进步,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更加扎实有效,更好地开发学生潜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第五篇:校本课程方案
“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与意义:
诵读古诗词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内容。学生诵读古诗词,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我们的祖先在五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而诗歌又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枝奇葩。它不仅体现着我们民族的审美理念,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我们的民族精神,闪耀着我们民族的智慧之光,是我们民族极其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赖以奋发图强的重要精神支柱。
“诵读古诗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能够使学生文思敏捷,言谈儒雅,表现出良好的个人素养。
小学生处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古诗诵读顺应了儿童喜动的天性,让他们在大声诵读中得到愉快和喜悦,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1、开发我校小学生古诗词诵读为校本课程,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补充和深化。
2、让学生汲取文化精华,培养求知乐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诵读体会古诗词的诗韵、写作技巧等浅显的写作手法。
4、通过对古诗文的吟诵,使小学生能大量积累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提高想象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初步形成创新思维的能力,养成健康心理,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5、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6、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三、开发古诗诵读校本课程的原则:
1、人文性原则
以学生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古诗诵读活动。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
1、每学期举行一次古诗词诵读比赛。
2、教导处加强各班平时实施情况的检查,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统一检测。
3、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好教材、好课,学生好的作品等进行展示评价。
4、语文教师每学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成长记录册的相关栏目内进行评价,内容包括该学生的兴趣、需求、效果等。
五、课程管理:
1、成立课程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主任参加。其主要职责是策划和实施古诗文诵读课程建设,制定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奖惩条例。负责对各年级古诗文诵读课程的落实、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和成果评比,以及资料积累等。
2、加强校本培训,强化教师课程的意识。学校为广大教师提供制度支持和资源保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实践能力。
3、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凸显课程特色效果。通过宣传、校园建设、展示活动,各类教育活动的渗透,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进一步形成办学特色。
实验小学教导处
“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方案
凌海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