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卫生与健康》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平顺实验小学《卫生与健康》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一、课程开发背景
(一)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这三项标准具体化为:一是没有器质性和功能性异常。二是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三是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以后又有人从社会适应的角度加上一项道德的完美。简单概括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行为健康、道德健康”四个方面。
(二)学生健康状况
由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中小学课业负担重,户外活动时间少,不健康的网络,家长的溺爱及社会不良风气等问题影响,调查发现目前少年儿童身体、心理、道德、行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表现为:身体方面肥胖、体质下降、营养不良、近视、龋齿等现象严重;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和自责倾向等等;在道德方面由于家长过分的溺爱造成学生唯我独尊过分的关注自我,远大理想、社会责任感、道德标准淡漠,少年儿童沉迷网络,行为失控、等现象。
(三)健康教育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情况调查,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首先,学校健康教育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使受教育者形成优良的卫生品质。从这方面来说,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其二,通过心理卫生教育、合理的营养、适当的锻炼等,促进学生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健康教育又是智育教育的一部分。健康教育对“体”的要求——不仅是体育活动,还包含着体格、体质等更广的要求,总之,它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健康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健康教育是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是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础,是决定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种基础教育。
二、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健康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健康教育是以促进健康为核心的教育。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自觉地采纳和保持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不断强化和促进健康知识的掌握、健康技能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形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建立,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与内容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
根据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儿童不同年龄段的身体发育特点,把五个领域的内容合理分配到三级水平中,分别为水平一(小学 1-2年级)、水平二(小学3-4年级)、水平三(小学5-6年级)
(一)水平一(小学1-2年级)
1、目标
知道个人卫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初步掌握正确的个人卫生知识;了解保护眼睛和牙齿的知识;知道偏食、挑食对健康的影响,养成良好的饮水、饮食习惯;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自我保护;学会加入同伴群体的技能,能够与人友好相处;了解道路交通和玩耍中的安全常识,掌握一些简单的紧急求助方法;了解环境卫生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初步树立维护环境卫生意识。
2、基本内容
(1)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等垃圾;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勤洗澡、勤换衣、勤洗头、勤剪指甲(包含头虱的预防);不共用毛巾和牙刷等洗漱用品(包含沙眼的预防);不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要洗手;正确的洗手方法;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姿势,预防脊柱弯曲异常;正确的读写姿势;正确做眼保健操;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正确的刷牙方法以及选择适宜的牙刷和牙膏;预防龋齿(认识龋齿的成因、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检查);适量饮水有益健康,每日适宜饮水量,提倡喝白开水;吃好早餐,一日三餐有规律;偏食、挑食对健康的影响;经常喝牛奶、食用豆类及豆制品有益生长发育和健康;经常开窗通气有利健康;文明如厕、自觉维护厕所卫生;知道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2)疾病预防: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
(3)心理健康: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与同学友好相处技能。
(4)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生命孕育、成长基本知识,知道“我从哪里来”。
(5)安全应急与避险: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行人应遵守的基本交通规则;乘车安全知识;不玩危险游戏,注意游戏安全;燃放鞭炮要注意安全;不玩火,使用电源要注意安全;使用文具、玩具要注意卫生安全;远离野生动物,不与宠物打闹;家养犬要注射疫苗;发生紧急情况,会拨打求助电话(医疗求助电话:120,火警电话:119,匪警电话:110)。
(二)水平二(小学3-4年级)
1、目标
进一步了解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眼知识,学会合理用眼;了解食品卫生基本知识,初步树立食品卫生意识;了解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用,初步学会合理安排课外作息时间;初步了解烟草对健康的危害;了解肠道寄生虫病、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和营养不良等疾病的基本知识及预防方法;了解容易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熟悉常见的意外伤害的预防与简单处理方法;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掌握简单的避险与逃生技能;初步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保护生命的意识。
2、基本内容
(1)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读书写字、看电视、用电脑的卫生要求;预防近视(认识近视的成因、学会合理用眼、注意用眼卫生、定期检查);预防眼外伤;不吃不洁、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素;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生长发育和预防疾病;睡眠卫生要求;生活垃圾应该分类放置;烟草中含有多种有害于健康的物质,避免被动吸烟。
(2)疾病预防:蛔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病对健康的危害与预防;营养不良、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与预防;认识传染病(重点为传播链);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水痘、腮腺炎、麻疹、流脑等)的预防;冻疮的预防(可根据地方实际选择);学生应接种的疫苗。
(3)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人的生命周期包括诞生、发育、成熟、衰老、死亡;初步了解儿童青少年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学会保护自己。
(4)心理健康: 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增强生活自理的愿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预防和克服依赖心理;参加简单的家务劳动。学会合理消费,不浪费,不攀比。了解一些性别差异的知识,男女同学正常相处。爱自己的班级和学校,遵守学校常规,预防与克服孤僻、不善合作等不良心理。
(5)安全应急与避险:游泳和滑冰的安全知识;不乱服药物,不乱用化妆品;火灾发生时的逃生与求助;地震发生时的逃生与求助;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及时就医,及时注射狂犬疫苗;鼻出血的简单处理;简便止血方法(指压法、加压包扎法)。
(三)水平三(小学5-6年级)
1、目标
了解健康的含义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健康意识;了解营 养对促进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意义,树立正确的营养观;了解食品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了解烟草对健康的危害,树立吸烟有害健康的意识;了解毒品危害的简单知识,远离毒品危害;掌握常见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树立卫生防病意识;了解常见地方病如碘缺乏病、血吸虫病对健康的危害,掌握预防方法;了解青春期生理发育基本知识,初步掌握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学会体育锻炼中的自我监护,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2、基本内容
(1)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有利于健康;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日常生活饮食应适度,不暴饮暴食,不盲目节食,适当零食;购买包装食品应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包装有无涨包或破损,不购买无证摊贩食品;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食品(发芽土豆、不熟扁豆和豆浆、毒蘑菇、新鲜黄花菜、河豚鱼等);不采摘、不食用野果、野菜;体育锻炼时自我监护的主要内容(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的指标);发现视力异常,应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视力检查、验光,注意配戴眼镜的卫生要求;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不吸烟、不饮酒。常见毒品的名称;毒品对个人和家庭的危害,自我保护的常识和简单方法,能够远离毒品。
(2)疾病预防:贫血对健康的危害与预防;常见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甲型肝炎等)的预防;疟疾的预防;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的预防;碘缺乏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食用碘盐可以预防碘缺乏病;血吸虫病的预防(可根据地方实际选择)。
(3)心理健康:保持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男女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的差异(男性、女性第二性征的具体表现);女生月经初潮及意义(月经形成以及周期计算);男生首次遗精及意义;变声期的保健知识;青春期的个人卫生知识。体温、脉搏测量方法及其测量的意义。
(5)安全应急与避险:骑自行车安全常识;常见的危险标识(如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生物安全),远离危险物;煤气中毒的发生原因和预防;触电、雷击的预防;中暑的预防和处理;轻微烫烧伤和割、刺、擦、挫伤等的自我处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
1、编制方案: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要依据《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调查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家长的期望、社区的要求;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培训师资:学校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教师进行各种模式的培训,从而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教师专业知识培 训等。培训方式采取“讲座”模式、“研修班”模式、“课题研究模式”等。
3、组织开发: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和组织,学科组负责专业指导。依据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方案,撰写课程纲要;学校要在资源、资金、时间等方面给予支持,编写领导组分工负责,完成本课程的资料收集和编写工作。
4、评估审核:编写小组在课程开发之后向课程开发领导组申请开设该课程,由领导组做出需求评估和价值评估,然后由教学处根据学校课程结构和教学资源状况做出开设该课程的可行性分析,最后由校本课程领导小组通知教学处和年级组安排该课程的实施。
五、校本课程的原则
1、全体性。在健康教育活动中,注重全体学生,全面进行辅导。
2、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发展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
3、广泛性。在活动中注重师生活动广泛参与,实现师生互动学习。
4、发展性。思维潜能开发要以“人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发展性。
5、专业性。提高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实现每位教师“阳光心态、愉快教学”
六、课程实施
(一)专业课程设置。把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正式课表,按间周一节进行教学。设有专、兼职健康教师,做到有教材、有备课、有教案、有作业。分年级、按学期制定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总结。
(二)学科渗透
除了专业课程设置外,要注重健康教育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体育》等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进行健康知识的渗透与整合。同时学校还要通过班会、晨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手抄报、板报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健康教育。
(三)课外实践
对无法通过相关课程渗透的健康教育内容,我们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如(1)实际调查:走访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调查访问相关健康知识;(2)自主学习:组织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书籍,搜集有关资料,积累健康知识。(3)开展活动: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如牙科医生、眼科医生、心理医生讲解和培训。
七、评价体系
评价的目的:为了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和发展,为了促进和鼓励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对学生的评价
评价的重点包括学生健康意识的建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卫生习惯、健康行为的形成,评价以学生自评为主,同时结合家长、教师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采取方法有调查问卷、当面座谈、考查学习知识、以及成果展示等。
(二)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以教师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与健康教育实施效果作为评价重点。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评价也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家长、其他教师、校长对教师的评价,方法有调查问卷、案例评析、课堂记录等。
八、课程保障
(一)组织保障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
石爱忠
副组长:
曹玉峰
申桧刚
陈新玉
路建娥
成员:
芦安红
龙
翔
贾文闯
张建梅
白松亮
向书霞
王
峰
武利刚
(二)资源保障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开发健康教育的教学课件、教学图文资料、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增强健康教育实施效果。
(三)制度保障:
坚持教研制度,把健康教育教学研究纳入教研工作计划,针对不同学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开展以知识传播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工作。以现有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体育教师为基础,采取自学和出外学习等形式,强化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健康教育的水平。同时建立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有关的奖励制度,对工作中成绩突出,效果显著的教师和学生,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和表彰。
第二篇: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学校品牌、创办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和谐发展。
二、开发目标
1、坚持自愿自主、灵活开放得原则,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目标多元、内容宽泛,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团队。
5、构建起有特色的五一小学课程体系。
三、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将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以教师丰富的实践为基础,选择参考有关资料,诱导教师通过大量的创造性劳动,自编校本课程教材。学校主要是审核、资助教材的刊印整理,保证校本课程教材的科学、合理、有效。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一)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设立组长和副组长和成员。成员职责: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检查与评估,协调各学科组与年级组的工作。适时对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做出客观评价以调整、完善。校本课程实施后,每学年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实施情况。承担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学科组和教师要制订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和学生活动计划,并按时上交相应的书面材料,及时反馈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为课程建设决策提供依据。学校设立专项经费,帮助教师解决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进行前期论证
1、结合现有资源,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科目及内容。开发何种校本课程的应由学生、教师和学校设备资源三方面的因素来确定。其一,学生的内在需要是检验任何一类课程是否成功的首要标志。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在学生中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开座谈会等方式,充分了解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为校本课程的确立找到一个“以学生的兴趣、需求、发展”为目标的基准点。其二,教师是人而不是神,教师的专业也不是万能的。学校教师的专业是否具备学生所选的课程,决定了该课程开发的可能性。学校应在教师的培养上多下工夫,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性,成长一批具有个性特长的、适应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教师,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其三,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有相应的资料、信息、设备和资金作支 撑。学校现有的资源条件是能否开设相关校本课程的物质保障。总之,这三个因素是确定、审批、开发、实施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2、学校负责可行性论证。如不符合的,则取消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计划。一系列课题初步确定后,要对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使开设的课程植根于社区和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中,使构建的课题体系符合学校发展的特色。
(三)师资培训。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培训方式与途径: 培训方式与途径:
1、培训--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实施新课程的全体教师都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工作者,学校要对这些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理论,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在教师掌握本专业的知识的基础上,要做到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还必须不断地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更新其知识结构。
2、实践--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
3、学习--学校提供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让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培训内容:
1、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理论指导。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辅导。
(四)撰写校本课程纲要 由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执行申报工作。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同时要附有课程介绍,交给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初审。《课程纲要》一般包括下述内容: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和授课对象、班级规模等。课程纲要具体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应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根据教师开发的主题或科目作相应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五)健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学校将进一步拟定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1、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
2、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3、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等。
(六)配套措施
1、教务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将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教研部门领导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按 12 节满课时纳入绩效系数,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4、学校尽可能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5、完善管理网络和运作流程,确保我校校本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尽快形成特色。
五、校本课程的类别
有男足、女足、男篮、女篮、乒乓球、书法、特色美术、国画、陶泥、舞蹈等。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一)教师评价
1、教师执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5、学校及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控和测评工作,参与听、评课的指导,随时调控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情况。
6、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二)学生评价
发展性评价: 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 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展现,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并收入成长记录袋,记入学生成长相关档案内。
七、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工作目标展望
我校将整合学校的一切资源(有形的、无形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挖掘一切潜在的能量,组织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努力提高这一过程的有效性。
1、尽可能的满足一切学生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高质量的发展。
2、尽可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得到充分的发展,造就一支科研型的、专家型的 教师队伍。
3、尽可能构建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交融,人文素养、科技素 养并重”的、具有现代化、特色化、个性化的校本课程体系。
第三篇: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重要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指导,创新体现学校“以人为本”办学理念。以“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的办学思路,即以发展科研来发展教师,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生,以发展学生来发展学校。原则整体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立足自我,着眼“校内合作,资源共享”,以“基础性、多样性、层次性、综合性”为开发原则,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造性的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日益鲜明。
二、组织措施
以民主、开放、科学、合作精神原则成立学校课程委员会。课程管理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副校长任副主任,学校中层各部门负责人、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有关教育专家、社区人士等为委员。课程管理委员会下设如下机构:
1、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2、校本课程审核工作领导小组
3、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学科的特点和综合课程开发的需要,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文综、理综和各学科组专人领衔的校本教材开发工作室,形成覆盖全校的课程开发网络,积极创建同伴互助、一人一面旗极具个性的校本教材开发特色。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各学期校本课程实施计划。直接领导下辖各工作小组以及学校“学生选科指导
委员会”等,协调与家长委员会、社区等有关部门机构的关系,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审议、实施和评价。
三、目标范围
1、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
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结合学校课程建设需要,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课程方案中的选修Ⅱ;二是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三是其它七大学习领域中相关科目或模块及其主要内容。考虑到当前校本课程的开发尚在初级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已有多年的实践探索,“七大学习领域中相关科目或模块及其主要内容”方面从新颁高中《课程标准》显示,各科已具备相应一定的选修模块。因而学校将着力“课程方案中的选修Ⅱ”方面的校本课程开发。同时,继续探索、丰富、加强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校本课程开发。在积极选择实施“七大学习领域中相关科目或模块及其主要内容”已有选修模块的同时适当关注并以“改编调整、新编充实”策略逐步加强这一方面的校本课程开发。
有关“选修Ⅱ”拟重点开发校本课程参考项目类别如下:
(一).主体性品质导论类
课程方向:学习策略、主体性活动设计、考试心理、高考志愿选择、理想与前途、学会创造、浅说心理活动、心理健康、自我监控、人格结构与行为表现。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类
课程方向: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儒家思想与传统美德、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历史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冲突、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国防与军事。
(三)、西方文明与国际了解类
课程方向:英文表达、西方文明的理解、中西方文化景观的对比、上网技术、网页制作。
(四).人类与环境类
课程方向:科学技术节、生活现实中的环保问题,环保的基本技术介绍,环境教育、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村人的现代环境观
(五).科学发展与科学精神类
课程方向:科学史实对我们的启发、科学巨人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创新思维的培养 高中学生应具有的科学素养、最新科技成果介绍 高科技条件下的伦理问题
(六).生活技能与健身、艺术类
课程方向:体育节、文化艺术节、一种健身技能 生活技能(缝纫、电子、制图等)、乐队、合唱 美育欣赏讲座、绘画技法。
(七).学科特长类
课程方向: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化学竞赛、生物竞赛、英语竞赛、作文竞赛信息技术竞赛、地理竞赛等
(八)、社会实践活动类
课程方向:社会调查、学科实验、开发设计、模型制作,班团活动,2、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① 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学校将加大力度、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摸清家底:包括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资源、环境、设施设备状况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等);全体任课老师至少完成一个《课程纲要》。用一年的时间基本形成能满足2005年实施新课程需要的一套初具巴东一中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通过三年
努力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点、鲜明的巴东一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创新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② 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一支勤钻研、会合作、能奉献业务精良,一专多能,有校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整体教师队伍。
③ 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目标
初步具备新的课程观;学会选择;具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能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选科指导,自行设计促进自己个性特长得到最佳发展的选科学习计划。能比较恰当的评价自己和同伴。
四、开发策略
学校三级课程体系中,校本课程仅仅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校本课程在课程建设中无何替代的特殊教育功能与作用,特别是校本课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开发,应该有其特有的开发,实施策略。
1、统一共识
明确职责
全体同仁必须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明确学校教育共同体(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届同仁等)就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决策共同体。深刻认识校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与策略,确立自身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地位、作用,提高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能力。
校长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第一决策者、第一责任人,将按照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全校学生的最好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出课程规划及其他决定;教师将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或其他课程文件,在自己的专业活动范围内,从专业发展的高度,关注教育对象的需要,作出相关课程设计及其他决定,适时拿出《课程
纲要》;学生也将确立正确的课程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正确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选择课程甚至老师,学会规划自己个人的学习方案。学校将创造条件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事务,如了解课程、评价课程以及为修正课程提出建议;同时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实施,如提供信息、协调资源等。
2、“有的放矢”
逐步规范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有的放矢。“的”就是学生的兴趣、个性发展的需求、家长的期望、社会和社区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校在此基础上制订的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因此,学校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摸清家底,加大力度弄清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限制:例如学校教师的知识、经验与能力、教辅人员的特点状况;学生的知识水平,各种课程材料和设备及其相应资金的实际状况;课程计划的弹性空间、社区潜在资源、学校特色以及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及社区人士的认识水平和可能反应等。在此基础上,建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分阶段逐步规范校本课程开发,形成具有巴东一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3、注重实效,多元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要调整课程的内容,使各种有价值的知识都进入课程,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校本课程比例。学校课程建设决策共同体全体成员应突破传统知识论理观,确立新的知识论理观,赋予地方性知识、缄默的知识、个人的知识、操作性的知识、程序性的知识等知识形态应有的地位;打破学科本位课程结构,加强人文课程、综合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崭新的教学方式,拓展视野,以“学会选择、着力改编、关注新编”校本教材的策略,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多元化创建校本课程体系。
4、倡导合作
资源共享
学校将根据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特点、需要,积极借鉴兄弟学校先进经验。
积极与有关科研单位联盟,依靠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技术力量,强强联合,分工合作,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同时尽可能联盟内课程产品、师资、设施等互惠互用,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五、开发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1、组织学习、全面动员
2、通过学生座谈等了解学生的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形成校本课程大致结构
4、公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5、教师或有关工作室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编制《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6、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7、学生选题指导委员会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8、确定校本课程
9、学校形成整体《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10、任课老师完成具体的《课程纲要》报学校校本课程审核工作力度小组审定。
六、实施评价
校本课程一经开发即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从严格意义上说,校本课程并不是完全陌生的领域,但新课程已赋予校本课程以全新的涵义。因此,学校必须突破传统课程观念,充分估计校本课程实施中场地、设施、师资等的实际要求,课程表设定的困难,统筹兼顾,加大投入以确保校本课程健康实施。同时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其实施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在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主持下从师、生两个方面进行:
1、对课程开发并实施教师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进行: ① 学生选择该课程的人数; ②学生实际课程授受的效果;
2、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 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③ 学生小组评议和任课教师评价; ④ 学生家长的反映;
⑤ 学习的成果(将采用随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连续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书面测验、判定等级或书写评语等多种评价形式,主要以学生档案袋综合展示)。
附:
1、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名单
2、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3、学校校本课程审核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4、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5、学校学生选科指导委员会名单
6、《课程纲要》撰写纲要。
第四篇:2012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剪纸)
郑州市惠济区金洼小学
2012年2月
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创办特色学校是学校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从素质教育出发,要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就必须创办“规范+特色”的学校。“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是我校办学目标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我校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创建以剪纸艺术在校园的办学特色,已初具成效。为使我校的校本课程不断走向成熟,形成稳定、鲜明的办学特色,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特制订今年的校本课程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提高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师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使每个学生的素质生动活泼的和谐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
二、目标和任务
1、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开好校本课程,强化学校管理,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高办学层次,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对高质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
2、不断对剪纸理论和技能方面研究,使师生达到共同发展。在特色活动中努力让学生发掘艺术就在身边,促进师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构建认知与文化互补协调的教育模式,形成稳定的“文化育人”办学特色,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在全区特色创建中发挥示范和指导作用。
三、实施措施
1、渗透学科教学。将校本教材——《剪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根据不同年级段的内容分别与语文、数学、社会、艺术等科目相整合,依据不同的难易度安排在不同的年级,并将校本课程纳入课表,保证每周每班一课时。
2、营造“艺术文化”氛围。除了完善师生常活动的剪纸活动室的布置外,不断更新剪纸展厅作品,用框和绫装裱师生优秀作品。在校园各室墙壁内外悬挂具有各种教育意义的作品,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充实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升华学生的精神,让校园里每一株树、每一块草地、每一个角落都散发出艺术文化的芳香,展示着剪纸艺术文化的魅力,让学生从源远流长而又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从而构筑具有文化底蕴的精神家园,为自我发展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
3、开展剪纸展示活动。我校每个节日都以主题性举办一系列活动,如三八妇女节以“爱”为主题,五一劳动节以“劳动”为主题,六一儿童节以自已的平时生活为主题;以我区风土人情,如炎黄二帝、古树苑、黄河文化等为主题;以我市标志性建筑物,如二七纪念塔、会展中心等为主题,全体师生进行创作,开发学生的潜能,优化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需求。
4、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发动和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深入调查研究,让学生写出心得体会,使学生在剪纸艺术的氛围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四、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付艳萍
组员:张 贤 王瑞娟 王改平宋俊英
五、保障措施
1、全员参与,组织教师进行有剪纸理论和技能方面的学习培训。
2、将校本课程的发展工作作为学校长远的奋斗目标,把创建特色学校融入学校整体工作中去。
3、经费保障,凡用于创建学校特色的经费由学校财政支出。
4、制度保障,逐步完善创建学校特色的相关制度。
第五篇:校本课程建设与探究
校本课程建设与探究
今年四月份,我有幸参加了青岛市教体局统一组织的初中校长提高培训班学习活动,学习期间聆听了多位名家讲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回来后我又根据我校实际针对校本课程这一方面内容进行了探究,我认为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莱西市教体局、镇教委关于校本培训的具体工作要求,牢固确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大师训工作力度,立足学校实际扎实工作,逐步形成了“分组培训,统一考核,全面提高”的校本培训的路子,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在此我谈一下我校对校本课程建设与探究的一些做法及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一、对校本课程的总体认识。
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其实都是校本课程。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还有,近年来,中考试题命题正在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考试更体现了这一点,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中考升学率,反而会促进中考升学率的提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对待升学率,我们的策略是“不为中考,赢得中考”,满意的升学率应是素质教育的结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结果。
校本课程之所以应认真搞下去,因为它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本身。同时在校本课程的研究过程中,教师的课程知识得到积累,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即:将约束在单个学科中的教师的专业特性扩大到学校教育的主体,将与课程有关的决策重点从原先的“上意下达”的方式转变为教师之间的“讨论”方式。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强了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我校对校本课程的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培训机构
校本培训是调整教师知识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为保障校本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地顺利开展,我们将此项工作放在首要地位、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各个培训工作小组。并且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制定出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明确职责和分工,分头抓好工作的落实。
(二)、强化措施,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1、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广大干部、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目的的认识。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如果说国家课程注重基础性和统一性,校本课程则关注独特性和差异性。学校课程在适应社会变化方面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让每位教师都人尽其才。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我们相信老师们不但能按教科书教课,而且能自己开出学生喜欢的课来。这是一种压力,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因此,我校领导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进行探索和研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献计献策,努力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我们学校确定每周星期二为统一业务学习日,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宣传手册》、《西教发2000、三十二号文》和其它学习材料,使教师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参加各项培训活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写出相应的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和论文。其中写学习笔记不少于5000字,心得体会不少于6篇,论文不少于2篇。学校结合创造学习工程的检查进行了详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入教师的业绩档案。学校利用星期四的分组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堂教学与成效评价》、《中小学课堂教学概论》。为了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全校教师分成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史地生政、音体美六个学习小组,分组学习和交流,领导干部每周分科推门听课。教师认真做学习笔记、积极写论文,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效果较好。学校组织了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评出了校级十佳论文,并推荐参加了师干训中心的优秀论文评选。
2、加强教师的普通话的学习与应用。学校将普通话的学习和应用做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定每天早晨预备铃响前15分钟为教师练习普通话时间,每周星期三组织统一辅导,师生在校期间一律讲普通话。学校采取了在各办公组和教室设置“请讲普通话”的提示标语、在日常工作检查考核中将普通话列为重要内容、举办教师普通话比赛等措施努力营造学、说普通话的氛围,推动教师不断提高普通话水平。在我市今年暑假进行的首批普通话等级考试中,我校参加考试的教师全部达到合格等级以上。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率。学校一方面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师干训中心组织的计算机培训,并且要求成绩要全部达到合格,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为教师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有2/3多的教师参加了培训,且均达到了合格水平,有近20%的教师达到了中级水平。另一方面,组织有一定基础的教师学习制作简单课件,达到能较熟练地运用投影、录音、录像及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学校组织了多媒体教学公开课和课件评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加强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结合“创造学习工程的实施,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充分调动全体教师教研的积极性,努力探讨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力争研究探讨出自己的特色。上学期学校共派出教师外出学习60人次,组织了校级优秀课和教学能手的评选。这些做法积极推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5、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历进修学习和专业培训。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支持力度,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目前,校内有13多人正在进行学历进修,有3人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全体教师参加了法律知识和课堂教学理论的培训考试。
三、对校本课程的几点思考思考。
1、课程观念亟需更新。
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不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加上“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学校、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这种传统的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缺乏,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3、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2011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