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步》终极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说课稿
刘广宇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
号考生刘广宇,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散步》,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从本单元的内容来看,《散步》是这一单元第一课的重读课文,本单元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通过记叙了一家祖孙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心灵可以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二)教学目标
根据这节课的重要性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为了让学生能清楚学习本课的知识和老师能顺利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设定了以下三维基本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揣摩、理解、感悟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2、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主要有:以诵读开启全文的学习,在读中质疑,在疑中合作探究,在自我评价中提升知识储备和文学素养,进而进入牧歌式的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上的教育主要是: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重、难点
确定了以上三维目标,为了学生准确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我设置了重、难点内容。
重点一是朗读品味优美语言,揣摩精美句子、品味语言的“美”。本课的体裁是散文,诗意的语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无穷。所以我把它设置为本课重点之一。
重点二是感受文章浓浓的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这个重点的设立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了三维目标中最重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难点是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象征意义,品味文章深刻的含蓄的意蕴。初一的学生品味语言能力有限,所以我会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思维的交流和互补,使学生全面深入了解课文意蕴,体会作者情感。
二、学情分析
要让初一学生充分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必须先了解初一学生的状况。依我的了解,七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
三、教法分析
根据上述学生学情分析的结果,我从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探究为主线,采用了以讲述法、朗读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辅助以情景教学、小组讨论法、合作探讨法、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多思考、多分析,从而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主要形式有:
(1)情景式教学,运用影像和教师生活化的语言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2)问题式的教学,在问题的设置中会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谈话的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再进行问题反思,以此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合作探究法:通过生生、师生的交流与合作,调动学生探究文中意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探究文本的能力。
四、学法分析
老师的教法要与学生的学法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课前我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安排学生先预习课本知识并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大概了解本课知识;课中叫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探讨本文主旨,让学生有深刻认识;安排学生小组讨论,进行自主探讨,合作交流;安排课后练习,巩固拓展本课学习内容,升华了情感,这些都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内容的分析以及自己的教学思路,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
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我会用三分钟进行导入。播放公益短片《妈妈洗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谈感受,教师导入后板书课题、作者并出示教学目标,以情景导入法营造以课本内容相符合的浓浓的亲情的学习氛围,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作了铺垫;教学目标的出示,能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的,从而对本课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第二个环节是教授新课,我会用三十分钟的时间进行新课的讲授。
1、多次诵读,整体感知
通过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解决字音、词语问题,紧接着我出示问题:一家人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找出散步的人、时、地、原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本,让他们从课本中找出相关的信息,然后以提问的方式让他们小组讨论回答,以此培养他们阅读能力,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在此处我设计的问题简单易解答,尽量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起步阶段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听”和“读”是学生对课文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我会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2、研讨课文,探究主旨
来到这个环节,我会要求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①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②从处理散步分歧可以看出文章人物有什么特点? ③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会如何作出选择?为什么? ④体会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
通过讨论以上五个问题让学生知道敬老是中华传统美德,学生结合个人体验还提升了自己的道德取向。这一环节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3、再读课文,探究美点
此环节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认为精美的句子,找一下这些句子好在哪?与此同时,我给学生以下的提示:
1、写景的句子;
2、传情的句子
3、对称句式
4、大词小用。要求他们采用“我最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的句式,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突破本课重点。
4、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我给学生准备了一道情景题:晚饭后,全家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爱看戏剧,爸爸妈妈爱看电视剧,你爱看动画片,遥控器在你手里,你该怎么做?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谈一下感受,在这,我会注意给予学生积极而正确的引导。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一文中写到:老师应有的目的、有意识、有感情的去感受民族优秀文化和亲情之美,既符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5、出示目标,评价小结
再次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评价自己这一节课所学所得,这一环节是对前面的四个环节的理解和评价,可以升华认识,生成新的见解。教师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期情况作有必要的点评,然后配乐朗诵诗歌《亲情》作课题小结。
(四)课后作业(2分钟)
第四个环节是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为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将这一过
程及真实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这样可以让我的学生真正的懂得亲情的可贵,培育其的责任意识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也是本课另一个重点突破的延伸。
六、板书设计
依据我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内容纲要式的板书设计,这就是一个爱心,也是一个孝心。我和我妻子作为承上启下,上有母亲,下有儿子,是爱让我们一家人紧密相连在一起,我和我妻子承担的责任就是这世界的责任,这个板书简洁,形象,体现了教学内容的要点,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设置的板书如下:
本课教授安排,重在诵读和小组合作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多思考、多分析,在课堂中通过设置情境,可以达到轻松学习的效果。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予以指导和帮助,谢谢。
第二篇:《散步》
《散步》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散过步吗?和谁一起?散步是生活中一件平常的小事,但是在一位作家的笔下这件小事却感动了很多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品读课文——《散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测预习,开火车读一读。
1、配乐朗读。你们昨晚都读了这篇课文,感受到文章的文字之美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老师和同学们合作朗读课文,请学生点评。
2、读完后,思考: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大意。
提示:同学们还记得记叙文写作的六要素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结合这六要素,谁来说一说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事?
明确:一家四口人在春天的田野上散步,产生了分歧,最终归于和谐的事情。
3、这一家人由分歧归于和谐,可以看出他们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这样美好的家庭,离不开每个家庭成员的付出,那在这一家四口人中,你最欣赏的是谁呢?回答时请用“我最欣赏——,因为从文中——(哪一句或哪一段)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的人。”的句式回答。请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圈画。
预设:我最欣赏文中的“我”,因为从文中“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这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这一段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孝顺的人。
我最欣赏文中的母亲,因为从文中“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着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一段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疼爱孙儿,慈爱的奶奶。
我最欣赏文中的儿子,因为从文中“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一句中可以看出儿子非常聪慧。我最欣赏文中的妻子,因为从文中“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句中感受到妻子很贤惠。
(还有第二、三自然段也表现出来“我”的孝顺,可补充。)
小结:这样幸福的家庭,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真挚的情感:母子情、夫妻情、祖孙情、婆媳情……归纳为一个词就是“相亲相爱”或“互敬友爱”(板书:相亲相爱)
三、析主旨,悟情感 过渡语:正如老师开头所说,散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细微小事,但是作家莫怀戚却让这件小事感人至深。那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文章的主题,看看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的中心意思,它贯穿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
合作讨论:先默读课文,再小组合作讨论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请结合课文说一说。预设1:生:读第四自然段,这篇文章作者表达了热爱生命的主题。
师:——这一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复习描写方法—考试技巧)环境描写,写出了田野美丽的春景。
——作者为什么看到这美丽的田野春景会想到生命?(春天充满了生机)
——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来?(新绿、铺、嫩芽儿、密、水泡儿等词)这些词背后有什么言外之意?(“新绿随意地铺着”“嫩芽也密了”“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都给人们渲染着一种生命的活力,尤其是“铺”“密”这两个动词,充分表现了春天草木萌发的朝气,给人一种享受不尽的生命活力。作者把母亲带进初春的田野,就是为了让母亲感受到蓬勃生命的召唤,增强母亲对生命的渴望。这不仅体现了他的孝顺,更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预设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从这句话中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是承担责任。作者把背母亲和背儿子写得很郑重其事,给人一种如责任一般的沉重。
师:“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和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生: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母亲已老,孩子还年幼,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必须对他两端的弱势负责,即强壮当对衰老和年幼负责。“整个世界”就是指幼小的生命、成熟的生命和衰老的生命共同组成的世界。
预设3:我体会的主题是尊老爱幼。从文章“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这句感受的是“我”尊重母亲的意见,决定走大路,是尊老;“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这里写出了母亲疼爱孙子,理解孙儿的心思,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孙儿的心愿,彰显了人类生命的真谛——对幼小生命的保护,就是爱幼。
师小结:嗯,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散步》这篇文章所表现的家庭情感是建立在对生命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尊老爱幼和中年人对上孝顺老人,对下呵护孩子,这些都不仅仅是因为家庭情感的缘故,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把握与珍惜,是对生命的神圣的责任感使然。
四、作业
如果给文章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为什么?
第三篇:散步说课稿
《散步》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莫怀戚的《散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自读课文,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体现了一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体验到“生活之美”。学习本文要进一步落实单元要求,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同时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2、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①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为:
①揣摩精美词句,在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人情美。②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至于教学难点,即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确定教学难点为: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二、教法学法 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1、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如听录音、学生跟读、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让学生品味语言美、人情美。
2、借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扩大教学容量。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精读课文,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习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三)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四)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
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散步》说课
泰来县克利镇中心学校大榆树中学
姜国岩 2011年11月20日
第四篇:《散步》说课稿
《散步》
----说课稿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散步》。本单元的各篇课文,从内容主体来看,都在表现亲情,属于“亲情单元”。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刚上初中不久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切近,平易。
《散步》这篇课文则表现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但是这篇文章并不仅限于亲情,还可以读出其他丰厚的内涵,有生命的轮回或延续的感慨,人生的选择,人到中年特有的责任感等。【学情分析】
1、我的学生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对生活缺少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加之有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感受比较少。因此,这篇课文的学习对学生的亲情教育特别的重要。
2、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通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学习,孩子们基本掌握了朗读及分析人物情感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感受和理解课文中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学生的的亲情体验,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并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4、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亲情故事,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
3、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设计意图:根据部编语文教材的设计理念及本单元的单元要求:
一是语文课程要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设置了目标二和目标四; 二是语文课程要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设置了目标目标一和目标三。课时计划:两课时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部编教材的要求、本单元的学习特点及本篇课文的重要地位,我把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定位在朗读上,力图让学生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提高语文素养。同时采用情境创设、引导式、启发式教学。在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
2、学法
先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感受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人性美。然后学生在朗读中小结课文,情感得到升华,最后学生进行课外写作,寻找身边浓浓的亲情。【资源运用】
1、利用范读进行朗读指导,利用电子白板呈现朗读要求,为突破教学重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朗读课文时播放背景音乐,进行情感渲染;
3、利用电子白板呈现重点讨论的问题,一是节省时间,二是易于学生把握,讨论。突破第一个教学重点;
4、利用电子白板呈现对称的语句,指导学生朗读,非常直观,突破第三个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首先,我请学生讲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可锻炼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听范读、整体把握语气、节奏
2、学生集体朗读。朗读要求:
揣摩朗读的语气节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学生再朗读。
朗读要求:揣摩并努力读出全文的感情基调,读准文章的语气、节奏。
4、学生自由谈:
a、学生简单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b、谈谈自己对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最深,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
1、部编教材的体系结构安排,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每册书六个单元,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努力做到两者的和谐统一。语文能力培养,通过不同的语文要素的学习与训练加以落实,在七年级至九年级有不同的要求。七年级以培养学生的一般语文能力为主。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七年级上册的阅读方法是朗读和默读。
从本单元的阅读技巧的角度来看,本单元继续训练朗读技能。训练重点在于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调。因此在这篇课文的设计当中,注重各种角度的朗读。有示范的感染学生反复的练习,通过这样的方法来不断调动内心感受,不断打磨语言技巧。
所以,在这一过程我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2、本文叙事单纯,脉络清晰,所以,不需要在文章表层信息上花费过多时间但基于本班学生学习能力及基础,因此我在课堂上还是有必要让学生简单的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最深,对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三、精读课文、探究主旨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文章中人物的语气语调,努力体会任务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四人一组交流下面问题:
1、面对散步分歧,我做出决定的原因是什么?
2、文章结尾说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如何理解这个结尾?
3、你从文章中读出了哪些情感?小组交流,并朗读具体的文段。
4、本文运用了怎样的写法?
设计意图: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感受和理解课文中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学生的的亲情体验,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最后归纳出文章的写法。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而且问题设计少而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四、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这一环节采用鉴赏的方法仔细品味语言,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1、同学们朗读写景的语句,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2、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画出并朗读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品读课文,加深体会 朗读指导:
1、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设计意图:
通过最后的朗读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本文中所表达的多种思想感情,体会文章流露的浓浓的人性美、语言美,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设计意图: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对课堂知识加以巩固。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八)、课后作业:
1、寻找身边的亲情围绕“亲情”的写200字左右的短文。
2、围绕本文的内容,将本文写成一首诗。
3、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设计意图:
1、作业一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生活中的亲情故事,感受温暖的亲情;
2、作业二的设计旨在给学生布置创造性的作业,积极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也深化本篇课文的学习。
3、作业三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亲情,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第五篇:散步说课稿
《散步》说课稿
姜华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散步》。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一、新大纲、新课标对七-九年级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它们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良好的阅读方法,理解主要内容,领悟深层意味,品评艺术特色,探讨有价值的问题。
二、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1、在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前四个单元分别以人生和自然为主题编排文章,第五单元紧跟其后,编者显然意图引导学生将目光转向家庭与亲情。其中,《风筝》与《羚羊木雕》表现的是家庭矛盾冲突的一面,而《散步》等表现的则是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这是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父母长辈,体味人间亲情,树立责任意识。
2、新教材注意到了七年级上册的特殊地位:一是与小学的衔接,二是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三是语文学法的指导、最基础的语文能力的形成与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这三方面的要求是体现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当中的。具体说来,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划。教学《散步》时应继续巩固练习本单元的基本要求。
三、学生情况分析
十陵镇虽地处农村,但近年来,由于二0四、三五
四、天兴等几个大厂的迁入,新成洛路的建成通车,各个房地产、旅游开发项目的纷纷启动,十陵镇已经成了一片开发的热土。人口巨增,各种社会、文化、娱乐活动也日益丰富起来。处于这样一个变革的形势当中,十陵的学生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他们不再孤陋寡闻,自卑落后,他们思维活跃,消息灵通,勤奋刻苦,积极进取,朝气蓬勃,自信乐观。而《散步》这篇文章相对浅显,又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教师可放手的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划;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借鉴以小见大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关键语句,提高品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朴实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其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是教学重点;理解关键语句,品评鉴赏文章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1、朗读教学法。文章很美,感情也很动人,要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感受本文朴素自然而又醇香悠远的意蕴。
2、讨论与点拨法相结合。《散步》反映的毕竟是成年人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文辞冲淡而又寓意深刻,其中一家之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于这些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真正领会的,因此,必要的讲解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3、品读法。课文是美的载体,学习的过程就是探寻美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去学习是新课改理念的最好体现。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导入语的设计应能很好的激发学生情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为能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导语设计一: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散步已经成为大多数现代人的一种自觉行为,反映了现代人对健康的理解与追求。然而,就是这平平常常的散步,却被一位有心的作家捕捉到了。于是,小事写出了大意境!那么,究竟是什么大意境呢?散步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去看看莫怀戚的《散步》(板书课题――散步)
(二)、朗读训练
1、伴随着一段节奏舒缓的音乐,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将那些自己读不准或不能理解的字词句作上标记,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朗读课文,体味文中蕴涵的浓浓亲情,读后简要评价并作适当指导。(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对学生提出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并作适当指导和进行鼓励性评价。)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介绍文中人物(允许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如文章描写的人物是祖孙三代;是母亲、我、妻子、儿子;是老年人、中年人、少年;是奶奶、儿子、媳妇、孙子;等等都可以。)
2、学生概括介绍课文内容。(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概括课文内容,如:文章通过散步一事,表现的是爱,是责任,是亲情,是尊老爱幼,是幸福家庭等,教师都应予以认可。)
(四)、整体阅读与圈点批注训练
学生自由阅读全文并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教师幻灯展示批注要点和批注范围)。(有效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而自主学习的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独立学习时间,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非常重要。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既体现了这一点,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品评鉴赏文章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就各人批注的地方及其理由展开集体讨论与交流,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力求通过这种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个环节至关重要,教师应热情洋溢的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大胆发言,勇敢争先,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点拨。如果有些重要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来,如以小见大的写法、细节的刻画、关键语句的品味、对称句式的运用、景物的描写、语言的特色等,教师则可以以一种商量的口气、以提醒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更广泛、更深入探究课文的兴趣。(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他们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要的时间、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和所能掌握的程度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定目标,自选学习方式,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是理智而又合理的教学要求。而且,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和探究,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和欣赏,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习到了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
(六)、比较阅读林文煌的《三代》,深入思考两篇文章的感人之处与现实价值。(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去感悟和思考,让阅读的过程成为一个“真正主动的、由内心促动并受内心支配的过程”。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不必强求答案一致,甚至不必去“有意”的引导学生。只要他们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教师就应予以鼓励和支持。)
(七)、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讲述自己身边尊敬老人和不尊敬老人的真实故事,让他们对家庭与亲情进行较为有深度的探讨,从而感悟家庭亲情,树立责任意识。(语文的外延也就是生活的外延。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现实生活能有一个更清醒、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更深的体验和感悟,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既要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又要尽力引导一种主流的价值观、家庭观。)
(八)、师生各用一句话或一小段话小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总结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不应成为教师的专利,而应成为师生展示教学成果的最佳时刻。学生可以利用它进行自我反思,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而且,这种带有个人体验性质的东西是教师绝对不能替代的。它对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也非常重要。)
七、作业布置(幻灯展示)
1、将生字词的音形义在作业本上各抄写三遍并用心识记。
2、课后收集有关尊老爱幼的名句,并抄写在成长记录手册上。
3、以“亲情”为话题,选择好写作角度,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附板书:
散
步
莫怀戚 朗读—理解—比较阅读—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