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时间:2019-05-14 04:2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届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届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第一篇:2014届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2014届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一、选择题

1.《左传》记载:“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这里的“乡校”()

A.可起到行政监督的作用 B.类似雅典公民大会 C.是民众参政议政的地方 D.贵族才能够参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夫人朝夕退而游焉④,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可以看出“乡校”可以起到行政监督的作用。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乡校”

2.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A.荀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老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道家的思想。根据材料“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根据所学知识,这体现了老子的思想。所以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子

3.英国著名法官G·休厄特说过:“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被实现。”下列《十二铜表法》的条款与材料意思最不符的是()A.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B.审理之日如遇仲裁员或诉讼当事人患重病,则应延期审讯。C.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D.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被实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项不符合材料的意思。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4.历史学家戴逸在《论乾隆》一文中曾把清帝比喻为体育竞跑场上的第四名选手,当他们接过前一名选手的接力棒时,“同时也接过了这种文明所能发挥的竞跑能力”。戴逸此言论是想说明()

A.近代以来的“落后”源自于进入近代时的“挨打” B.自近代以来的“挨打”源自于历久以来的“落后” C.近代中国的落后不源自于明清时代的民族退化 D.乾隆皇帝对中国的相对落后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同时也接过了这种文明所能发挥的竞跑能力”说明了事件和文明的延续性和传承性。根据所学知识,近代中国的落后源于中国的封建落后的社会制度,不是源于明清时期的民族退化。所以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落后

5.1926年4月,中共中央特印一本名为《我们今后怎样工作》的小册子,要求全党必读。强调“群众有时很糊涂,我们便不能太过聪明,使他们离开我们,这时我们不妨也随着糊涂一点,引导他们由糊涂的路走到聪明的路”。对上述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当时的革命知识分子有“聪明”的自我优越感 B.革命知识分子摸索唤醒民众、开启民智的方式 C.革命的理论和革命思想的通俗化存在一定差距 D.中共开始注重调动民众革命积极性的重要意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群众有时很糊涂,我们便不能太过聪明”体现了当时的革命知识分子有“聪明”的自我优越感;材料“这时我们不妨也随着糊涂一点,引导他们由糊涂的路走到聪明的路”说明革命知识分子摸索唤醒民众、开启民智的方式,也说明革命的理论和革命思想的通俗化存在一定差距;D项则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所以答案选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共宣传马克思主义

6.2001年11月27日,江泽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我国已履行完……所有法律程序……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契机,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一事件是指()A.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确立 B.世界贸易组织正式通过接受中国加入 C.主持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领导人会议 D.中国社会经济上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根据材料“2001年11月27日”“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一事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7.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这里的“时代倾向”应指()A.太平天国运动 B.美国南北战争 C.普鲁士统一德国 D.克里米亚战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达尔文的学说,即是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其学说;普鲁士统一德国是主张扩张侵略,体现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所以答案选C。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进化论的影响

8.1500—1800年欧洲各地区小麦、黑麦、大麦每粒种子的平均收获量

——资料英国,克里德特,《农民、地主和商业资本家》 上述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土地出产率与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B.新航路开辟后,土地出产率较之前有较大提高 C.西欧农民长期普遍地参与了资本的前原始积累 D.实现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推动土地出产率的提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播种量和收获量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随着西方管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土地的使用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收获量逐渐的增加,故选A。考点:西方经济·近代经济·西方农业的特点

9.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认为 “(19世纪末)在南美洲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修建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A.南美各国规划混乱 B.南美各国的外贸发达 C.西方的殖民侵略 D.南美大陆地广人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19世纪末)在南美洲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西方列强的侵略。所以答案选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西方的殖民侵略

10.《联邦党人论稿》的“引论篇”中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美国那种“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解决文中的现象,1787年宪法 A.确立自由平等原则 B.确立了共和制原则 C.确立了联邦制原则 D.确立权力制衡原则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权力首先是地域性”,这一政治结构是指邦联制,为改变这一体制,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原则,以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A项错误,1787年宪法制定前后的美国政体都能体现自由平等的原则;B项错误,美国独立后实行的体制都是共和制,1787年宪法并未作出纠正;D项权力制衡并不能解决美国地方权力过大的问题。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

11.1990年,苏联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取消承认苏共领导作用的宪法第6条,当时没有遭到广大人民和大多数党员的反对;1991年,在全联邦范围内取消共产党,也没有工人、党员自发地集中起来保卫自己的党组织。这从一个侧面深刻地说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管理体制僵化,漠视民众切身利益 B.政治路线错误,社会思想极度混乱 C.苏共特权滋长,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D.苏共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支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1990年当时没有遭到广大人民和大多数党员的反对”“1991年,在全联邦范围内取消共产党,也没有工人、党员自发地集中起来保卫自己的党组织”说明此时苏共失去了群众的支持。所以答案选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

二、综合题

1.(25分)货币金融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综合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史上的货币基本史实

材料二 彻底拔除黄金在货币中的地位并不是一件简单而轻松的事,这个过程被分为三步来实施。第一步就是废除金币在美国国内的流通与兑换,第二步则是在世界范围内废除黄金的货币功能,后来尼克松在1971年才最终完成了第三步。----宋鸿兵《货币战争》

1934年美国公布了国会通过的“购银法案”,达到“金三银一”比例,即白银准备必须达到黄金储备的1/3,这样就以立法形式决定向外大量收购白银。“购银法案”通过后不久,美国政府又宣布了白银国有令,规定国内现存白银须于三个月内交国家造币厂统管。——申学锋《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

(1)根据材料一总结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的原因及白银货币化对明朝社会的影响?(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如何实现第一、第二步?“购银法案”对当时中国带来什么影响?(11分)

【答案】⑴规律: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发展为通宝、元宝制;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由手工铸币向机器制币演变(答对三点即可,6分)原因:宝钞大量发行,宝钞在民间的信誉降低;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对外贸易持续顺差,大量白银的流入使中国的白银储备大量增加;白银的币值比较稳定;(答对两点即可,4分)

影响:促进商品经济,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提倡工商皆本;促进了赋税改革(一条鞭法)赋役征银。(答对两点即可,4分)⑵第一步:罗斯福新政整顿和改革财政金融,放弃金本位。(3分)

第二步: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建立的美元兑换体系实现了这个计划。(3分)影响:白银大量外流,国内物价暴跌;国民政府被迫放弃银本位,1935年实行“法币改革”。(5分)【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和有效提取表格信息的能力。根据表格信息可以从钱币的形状,铸币权的变化,货币的材质等方面来分析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的原因及白银货币化对明朝社会的影响。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废除金币在美国国内的流通与兑换”通过罗斯福新政整顿和改革财政金融,放弃金本位。“在世界范围内废除黄金的货币功能”通过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建立的美元兑换体系实现了这个计划。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以得出“购银法案”对当时中国带来影响。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12分)今年又是甲午年,历史安排海洋民族的日本对中国进行残忍的虐杀和羞辱,真是别有深意。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具有多重意义的战争,其中之一是:对中华民族忽视海洋的惩罚。

阅读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传统中国社会海权意识相对薄弱的原因,阐述现代中国建设强大海权的必要性。

【答案】原因:(4分答对两点即可)

中国地形的特点是西边是喜马拉雅山、昆仑山,东部整个被大海包围着。在以蒸汽动力为基础的远程航海出现之前,征服大海远比征服中国困难,因此大海也成为古代中国天然的保护屏障;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区洋流系统变化复杂,出海成本和风险较大;中国式是依赖土地生存的农耕文明,社会管理体制的运作依赖这种人与土地的紧密结合。海权是对海上自由贸易保护而派生的。海军是农耕经济社会的额外负担,很容易把国家拖垮。必要性:(8分答对4点即可)海上有公海,但陆地上却没有“公地”,中国陆上发展的天然之路是走不通的。世界上陆地是分割开的,而海洋是相连的。只有通过走向海洋,才能走向世界。中国正经历从传统农耕“内向型经济形态”向“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经济形态”演变,世界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世界大国一方面为了永久的和平大家互相协作,另一方面,大家又磨刀霍霍大搞军事演习。维护合理的国家海洋利益的需要;海洋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桥梁和纽带海洋作为一个国家的天然保护屏障,为国家安全带来了优势海洋,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而海洋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解析】

试题分析:本主要考察的是学生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地理环境、中西方经济不同等方面来分析传统中国社会海权意识相对薄弱的原因。第二小问,从海洋的用处、中国经济的转型、海洋经济等方面来分析现代中国建设强大海权的必要性。

考点:中国经济·海洋·海洋经济 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为了更多地吸引选民,打出了地方改革的旗帜。1835年9月,议会《市镇自治机关法》规定所有市镇自治机构的人员---市长、市府参事、市议会议员等均由投票选举选出。1848年议会通过《公众卫生法》,要求各地改善卫生条件,地方政府的卫生管理职能随之加强。1870年政府颁布《教育法》,原由教会和民间经管的教育事务移交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向民众提供的服务项目逐渐增多,据1966年的《莫德报告》,地方政府的工作多达3类60余种。1972年议会通过《地方政府令》,新设6个城市郡,每个城市郡都是以一两个较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专门的城市管理系统。英国议会为了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还于1974年通过地方政府法,建立起地方查弊制度。1985年议会通过新《地方政府令》,力求精简机构,完善地方民主。在日常管理中,地方政府十分注重发挥委员会的作用。地方委员会承担着地方政府的大部分工作,经常根据地方议会授权提出报告,采取行动,并可代表地方议会对各部门实行监督。——阎照祥《英国近现代地方政府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地方政府改革的特点。(8分)

(2)英国地方政府改革为我国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提供的什么启示?(7分)

【答案】(1)特点:渐进改革;通过立法方式推进改革;地方政府职能不断加强;管理专业化、科学化;强化民主监督机制。(4点8分)

(2)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紧紧抓住职能转变;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以服务为主要导向;行政体制改革文件的制定过程公开透明(4点7分)【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的地方政府改革经历了几十年,呈现出渐进性的改革的特点,同时英国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文献确保了改革的顺利进行。从材料“形成专门的城市管理系统”、“英国议会为了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等信息也可以看出一些特点。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论证和阐释问题的能力。谈启示、谈认识这样的题目都是开放性的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从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地方政府改革为我国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提供的启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紧紧抓住职能转变;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以服务为主要导向;行政体制改革文件的制定过程公开透明。考点: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英国地方政府改革·英国地方政府改革 4.(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专制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托克维尔(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

“假若十八世纪的君主们能够致力于渐进性的改革环境,为了进步性的提高而做有益的进步性的调节,那他们的臣民就不会被迫通过流血和暴力去寻找轻率和破坏性的革新。” ——杰斐逊(美国)

材料二 第三章,“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第五章 领头羊弗吉尼亚:5月25日~6月1日……第七章,人类的五分之三:6月11日……第十章,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第十九章,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

——斯图沃特(美国)《1787年之夏:缔造美国宪法的人们》目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托克维尔和杰斐逊共同的观点,以英、法两国历史为例分析这种观点出现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三章、第十章、第十九章目录的核心含义。(7分)

【答案】(1)共同观点:认为君主的渐进变革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反对人民以暴力革命方式进行社会革新。(答2点4分)

原因:因为以英国为代表的变革实现了英国社会的平稳过渡,并使发展成为自由民族;而以法国为代表的革命则导致法国专制和共和斗争近百年的动荡后才建立起来自由的民主共和国。(4分)

(2)“着火的房子”:美国统一后,邦联政府软弱无力,内忧外患,社会矛盾尖锐。(2分)“小州的胜利”:1787年宪法调整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参议院议员席位分配以州为单位,每州2席)小州的利益得到维护。(2分)

“暇不掩瑜”:1787年宪法虽然存在着种族歧视(答种族、性别、肤色、财产等限制均可),但它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首先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大大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进程。(3分)【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概括托克维尔的观点;从材料“他们的臣民就不会被迫通过流血和暴力去寻找轻率和破坏性的革新”概括出杰斐逊的观点;二者都主张认为君主的渐进变革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反对人民以暴力革命方式进行社会革新。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着火的房子”:美国统一后,邦联政府软弱无力,内忧外患,社会矛盾尖锐。“小州的胜利”:1787年宪法调整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参议院议员席位分配以州为单位,每州2席)小州的利益得到维护。“暇不掩瑜”:1787年宪法虽然存在着种族歧视(答种族、性别、肤色、财产等限制均可),但它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首先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大大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进程。考点:选考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1787年宪法 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8年12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当年的化学奖获得者是德国人弗里茨·哈伯。理由是他在九年前发明的工业化合成氨法,“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而表自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则感到愤怒。因为弗里茨·哈伯是一战时期德国毒气战的科学负责人。正是在他的建议下,1915年德军在伊普雷战役中首次在战场上使用毒气,造成英法联军约15000人中毒,并带走了5000多人的性命。——摘编自张卉妍主编《一战全史》

材料二 鉴于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的、有毒的或其它的气体,以及一切类似的液体、物体或一切类似的方法,已经为文明世界的公正舆论所谴责;并鉴于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参加的条约中已经宣布禁止其使用;为了使这项禁令成为公认的对国际良知和实践具有同样拘束力的国际法一部分;兹宣告:各缔约国如果不是禁止这种使用的条约的参加国,应接受这项禁令,并同意将这项禁令扩大到不得使用细菌方法作战,以及同意根据本宣言的条款,在缔约国之间相互约束。

——摘自《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

(1)据材料一,指出瑞典皇家科学院和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对弗里茨·哈伯的不同评价的依据。(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出现的所史背景。它的出现反映了国际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9分)

【答案】(1)瑞典皇家科学院:弗里茨·哈伯发明了工业化合成氨法;其发明有利于解决一战带来的世界粮食危机。(4分)

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弗里茨·哈伯发明并鼓动使用了毒气;(2分)

(2)历史条件:战争中使用毒气等所带来的灾难;一战后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日渐高涨;大多数国家已经宣布禁止使用毒气等。(6分)趋势:制度化、法制化。(3分)【解析】

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1918年12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发明的工业化合成氨法...而来自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则感到愤怒。因为弗里茨·哈伯是一战时期德国毒气战的科学负责人...”,即可指出瑞典皇家科学院和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对弗里茨·哈伯的不同评价的依据。(2)据材料二“...已经为文明世界的公正舆论所谴责...各缔约国如果不是禁止这种使用的条约的参加国,应接受这项禁令,并同意将这项禁令扩大到不得使用细菌方法作战,以及同意根据本宣言的条款,在缔约国之间相互约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说明《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出现的历史背景。从《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的签订不难说明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对科技的认识 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为今之计,政府所执之政策,应急倾注于社会方面,力为民众谋裕其生计,毋使不均。并须速求教育之普及,使民众关于生计得有相当之智识,自由发展。而先知先觉诸人,则将公平正确之国家社会主义著为书报,发为演说,介绍于我国民,使咸晓然于社会主义之真,非同于强盗土匪之掠夺。盖必先术避去无意识之社会革命,使社会秩序不至大破坏。——1919年4月28日张澜《答梁乔山先生书》

材料二 1949年9月,张澜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他说:“这个新的政治制度,将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现有制度。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击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张澜的思想主张。(6分)

(2)材料二中张澜的思想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9分)【答案】(l)关注民生:普及教育;公平公正;反对革命,主张改良。(6分,任意三要点即可)

(2)变化:赞同民主集中制;承认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主张人民主权。(3分)

原因:国民政府实行***,镇压民主运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张澜对民主政治的追求。(6分)【解析】

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应急倾注于社会方面,力为民众谋裕其生计,毋使不均。并须速求教育之普及,使民众关于生计得有相当之智识,自由发展...盖必先求避去无意识之社会革命,使社会秩序不至大破坏。”即可概括张澜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1949年9月...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即可说明张澜的思想主张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相关背景不难分析其原因。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张澜的思想主张

第二篇:2014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2014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带

解析)

一、选择题

1.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D.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从材料中“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可知材料重在说明宗法制制定、实施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2.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吴国把朱方县作为封邑给予庆封,“封邑”指的是以收取赋税作为俸禄的封地,A项错误;从“县”这一称谓以及庆封仅有收取赋税的权力可见C项正确;B项材料无法体现;D项是西汉初年的地方行政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43年“蝗蔽天下”,前235年“天下大旱”,前230年和前228年又都是“大饥”……后来嬴政称自己的功劳为“堕坏城郭”和“夷去险阻”。嬴政对自己的称赞主要是基于

A.秦政府有效解决了自然灾害 B.确立起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威 C.地方用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 D.统一使救济物资在全国畅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嬴政称自己的功劳为“堕坏城郭”和“夷去险阻”,也就是全国对内不设防,使救济物资在全国畅通。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4.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从题干信息“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以及“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可以看出,该学者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部由皇帝任免。B项属于经济方面;C项和D项中的“分权”、“军功”等表述均与材料不符,故A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5.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其与察举制相比 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B.提高了儒生的地位 C.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

D.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州和郡县都设置中正官,选择州郡有贤能的人,按门第高低来确定人才品行高下。题干强调的是九品中正制“区别人物,第其高下”的作用,A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6.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秦朝以后官僚政治取代了分封制,中央到地方的官员都有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常有升迁、有调防,而吏却是永不升迁、无调防,这势必造成久居地方的“吏”,成为最大的地方势力和利益集团。B项正确;A、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不是根本原因。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制度。

7.《元史·百官志》:“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据材料可知,元行省 A.最初是中央派出机构 B.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辖区广阔且权力较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行省制度。从材料信息“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可知,行省最初为中央派出“任军民之事”的机构,故选A。B、C与史实不符;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

8.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选项,政府的主要形式不是君主制与材料“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不符,排除A。明朝时期拥有最高决策权和行政权的还是皇帝,所以排除C、D。但皇帝需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所以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所以正确选项为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

9.《朱子语类》写道:“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这种分工体现了

A.防止独裁的民主理念 B.宰相之间的程序性制衡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废除丞相之后的新举措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其职权和运行机制是: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不同的职能。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10.“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引文描述的官员应是

A.唐朝户部尚书 B.宋朝三司使 C.宋朝转运使 D.明朝布政使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可排除A项,再由“盐铁、度支、户部”可知正确答案为B项。宋朝时设三司使管理财政,以分割宰相的财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11.魏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傅玄在《马(钧)先生传》中记载,“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令童女儿转之,而溉水自复,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材料中横线处的灌溉工具是

A.筒车 B.风力水车 C.水排 D.翻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马钧发明的灌溉工具是翻车,D项正确;A项筒车和B项风力水车都不需要人力,与材料信息“令童女儿转之”不符;C项水排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进步。

12.“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足君子之泽,数世而斩。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 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抓住材料中的“千年土地八百主”可知是说的土地买卖比较频繁。A项是对材料中现象的描述;B项地主士地私有制的变迁和C项自然经济渐趋瓦解都与材料不符;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

13.“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 南宋叶适的言论揭示了 A.自汉到唐一直实行均田制 B.政府从直接分田转为立契收税 C.南宋开始出现了土地买卖 D.土地买卖税成了政府最大收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大意是南宋时期授田制被破坏,民间土地私自买卖,政府的职能已从过去的直接以政治权力配置土地转而为土地买卖提供法律保护。据此本题选 B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均田制。

14.清朝末年,外国棉纱涌入苏北地区。在徐州府睢宁县,户户织棉,“谓每尺布可省钱十余文,诚无衣者之乐事也”。据负责苏北地区进出口商品的海关观察,“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以上材料可用来说明苏北地区 A.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 B.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C.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 D.家庭纺织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户户织棉”说明自然经济还未解体,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和民族工业,排除B、C两项;材料主要说明苏北地区家庭纺织业得到较快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15.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 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 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 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记载:西汉初期,进行冶铁或煮盐的大工商业者招集的雇工人数达千余人,这说明当时这两个行业一些民营作坊规模已经很大,而 B、C、D 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为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16.中国古代农民对自己的生产劳动不计成本,很少关注投入和产出是否合理,只追求“仓廪实,衣食足”,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为目的。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A.造成自然资源被严重破坏 B.主要是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有关 C.是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D.是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造成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 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从材料“农民对自己的生产劳动不计成本,很少关注投入和产出是否合理”可以反映不重视商品关系;从材料“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为目的”可以反映只重视农业,故C 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17.钱穆在《国史大纲》写道“秦汉以来,民间交易,惟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明起,钞法竟不能复行,而银币代起,亦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要求 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 C.对外贸易和走私活动的推动 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宋代以来我国商品经济取得较快发展,纸币开始出现在流通领域,明代前中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纸币贬值和造假现象严重,白银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的使用更加广泛,尤其是受对外贸易和走私活动的推动,白银取代纸币成为最为主要的流通手段,所以答案选C,A项是政治因素与此经济现象并无直接关系,B项出现在明代中后期也与上述史实不符,D项说法错误,明政府不会大量开发白银矿藏,这同样会造成通货膨胀和白银贬值现象的发生。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18.“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物产,……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然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这里亚当·斯密 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 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条件优越 D.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可容易排除B、D两项,这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材料中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优越的条件,但没有开拓国外市场,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A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

19.乾隆长兴县志记载:“宋罢镇将,置巡检寨,元、明因之,本(清)朝因之。顾商贸之辐辏而繁,而巡检之额设较省。无他,生逢盛治,巷列千所,夜户不闭,罗店百族,道不拾遗也。”这表明 A.城镇商业功能增强 B.新的经济因素出现 C.百姓生活习俗改变 D.朝廷军事力量削弱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从短文内容可知,城镇的设置从宋元到明清一直延续,只是由于商贸聚集越来越凸显,城镇的军事功用被削弱,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商业功能日益加强。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

20.晚清福州文人郭柏清在《沁泉山馆》中写道:“年来通商号令行,穷黎遍享茶山利,高阜小丘恣铲除,百万磳田(即山田)一朝弃。”从中可提取的信息不包括 A.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 B.大批农民弃农经商 C.农民种茶收入增加 D.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茶叶市场扩大,农民铲除山田大量种植茶叶,导致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A、C、D符合材料;B项材料无法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表现。

21.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80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包括 ①火车 ②轮船 ③汽车 ④飞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火车和轮船分别发明于1814年和1807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汽车和飞机分别出现于1885年和1903年,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872年出现的交通工具只有火车和轮船,故选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22.第二次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经济带来的新变化不包括 A.工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工厂规模显著扩大 C.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益加强 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促进了经济发展,引发了经济结构变化。在工业结构中,重工业的比重超过轻工业;工厂规模扩大,垄断组织产生并成为经济生活主体,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竞争手段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经济模式形成。A、B、C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选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3.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指

A.《申报》 B.《点石斋画报》 C.《大公报》 D.《新小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申报》创办于1872年,1949年停刊,历时78年。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和标志,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业的发展。

24.埃菲尔铁塔享誉全球,据史料记载是为了展示钢铁时代的辉煌,你认为这座建筑应建于何时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D.“二战”时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教材内容可作出正确判断,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钢铁等传统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事实上埃菲尔铁塔建造于1889年,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正确答案为B。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5.中国近代工业起步的标志是 A.安庆内军械所的创办 B.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 C.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

D.1862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1862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在安庆内军械所问世,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故选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6.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耶松船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官总其大纲”说明企业由清政府总体管理,“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重商”说明企业的具体经营由商人董事会负责,由此可知这类企业的性质属于“官督商办”。洋务运动时期属于这种性质的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四个选项中,江南制造总局属于官办的洋务派军事企业,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民用企业,发昌机器厂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耶松船厂则属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27.19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然经济 ②民族资本主义 ③洋务企业 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船坞、工厂,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9世纪六十年代,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故选A。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兴起。28.下列有关“适地适产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日本本土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精密工业 ②在东北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 ③在华北发展矿业、盐业 ④在华中容许存在一些轻工业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在沦陷区经济掠夺的认识。“适地适产主义”意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经济的体系之中,把占领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如在日本本土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精密工业 ;在东北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在华北着重开发矿业和盐业;在华中发展轻工业。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29.下列有关近代电讯和邮政事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B.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 C.民国时期,邮政得到进一步发展

D.民国时期,战乱频仍,电报电信事业无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1896年,大清邮政局成立,近代邮政事业起步,1920年参加万国邮联;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了第一条有线电报线,中国自办电报开端;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A、B、C的表述符合史实;民国时期,电报电信事业有了较大的进步,D项错误。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通讯工具的变迁。

30.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如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食物。不过,如果古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1750年,英国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所以古希腊人“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再晚两个世纪”到了1950年,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以及正在进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古希腊人自然会“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人口问题与“什么都不认识”、“什么都不理解”不符合,B错。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迅速发展,C错。各国间交往密切始自新航路的开辟,材料本身也与“各国间交往”无关,D错。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三次工业革命。

二、综合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原其始,大约起于缙绅之家,而婢妾效之,寝假而及于亲戚,以逮邻里,最后即便贩竖立肩挑之辈,虽然逐日营趁,生计艰难,而妻女亦皆绸缎金珠,不肯一着布素。

材料二:年来风谷之薄,大率起于苏州,波及松江……余生长青镇,独恨其俗尚奢,日用会社婚丧,皆以俭为耻。贫人负担之徒自不必言,妻必好饰,夜必饮酒……在北直隶宣化府隆庆州,士民竟以华服相夸耀,乡间妇女亦好为华饰。

材料三:山西虽处西北,“而奢靡风,乃比于东南,河南,山东,婚丧嫁娶这间,衣食宴会之际,不知检束……北京因为南方举子和达官商贾的云集,更是盛行南风。因而在社会上,人们饮爱南酒,食重南味,曲尚南曲,糖称南糖,衣着讲南式,园林效苏杭,书画文玩、娱乐戏剧、看花品茗,无一不以江南为尚。”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文明史》 回答问题: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明清社会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8分)(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这种社会现象的特点。(8分)【答案】

(1)现象:明清社会风俗的变迁,奢侈之风盛行。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消费观念发生了新变化;商人队伍壮大;商品种类增多。(8分)(2)表现为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影响波及城市和乡村,并且蔓延到全国;首先从江南兴起;商人、官僚和举子充当了媒介。(8分)【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的信息“即便贩竖立肩挑之辈,虽然逐日营趁,生计艰难,而妻女亦皆绸缎金珠,不肯一着布素”可以看出当时奢侈之风盛行。联系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明清时期社会风俗变化的特点:“年来风谷之薄,大率起于苏州,波及松江”,从江南兴起,波及全国;“士民竟以华服相夸耀,乡间妇女亦好为华饰。”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北京因为南方举子和达官商贾的云集,更是盛行南风。”商人、官僚和举子充当了媒介。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迁。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世民设计的“管理结构”是一种“三权分立”的均衡结构。……宋代统治者是“重商主义”者,太祖赵匡胤曾经表示,应“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享天年”,至神宗时,居然令众“政事之先,理财为急”,朝廷的价值取向与16世纪的欧洲皇室相当类似。——材料均摘自穆晓军著《财经简史——人类财经文明的演进和经验》 材料二: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提出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他认为隋唐时代开始,“人民从贵族手中得到解放”…… “唐代中叶开始,……改为两税制,人民从束缚在土地上的制度中得到自由解放”,“到了宋代经王安石的新法,人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意义更加确实”;“另一方面,君主和人民中间等级的官吏亦改为选举”,“官吏从君主独裁时代的配合庶民方式变为容许机会均等”。经济亦有显著变化,唐宋之交为实物经济之终结,货币经济之开始。

——以上材料转引自李华瑞《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史实论证唐宋的“现代”大转型。(10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内藤虎次郎所说的“人民从贵族手中得到解放”的表现。(4分)【答案】

(1)政治: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三衙,体现了权力的制衡。(4分)经济:土地买卖、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的出现、货币经济的普及、货币的虚拟化,促使市场经济的发达。(3分)文化:科举制度消灭了贵族制度;开放了社会等级;由贵族向平民化。(3分)(2)土地私有制(或者个人土地所有权)的进一步确立;人们对地主和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摆脱;下层民众通过科举取得了参与国家政权的均等机会。(4分)【解析】

试题分析:(1)政治上,李世民设计的“管理结构”是一种“三权分立”的均衡结构指的是三省六部制;经济上,“在宋代,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宋代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思想上,宋明理学产生、科举制发展、三大发明西传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确立不仅使人民经济方面获得一定的解放,而且是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减弱;下层民众通过科举制取得了参与国家权力的均等机会,一方面提高了平民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使部分平民进入了官僚队伍,这都是平民获得一定政治解放的表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选官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的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直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是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一些评论家则更进一步指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也有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因为民族国家的功能只不过是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已”。——《全球社会学》

(1)材料一中的“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2)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2分)(3)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2分)(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4分)【答案】

(1)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2分)

(2)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2分)

(3)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求得独立,但国际和国内出现忽视和否定民族主义的倾向。(2分)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由于存在着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强权政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4分)【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列宁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由此可知,“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

(2)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

(3)分析材料一,孙中山认为中国等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推翻压迫民族的统治,获得民族解放。但是“英俄两国出现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所以特别强调民族主义。(4)联系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评述材料二中的观点: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经济全球化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冲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经济全球化。

第三篇:2017-2018学年衡水高三月考文综历史含解析

„„„线„„„„○„„„„ „„„线„„„„○„„„„

绝密★启用前

2017-2018学年衡水高三月考文综历史部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B 【解析】黄宗羲是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思想上是反对君主专制“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君权与相权是其基本矛盾之一。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加强了君权因此黄宗羲这一言论是指宰相制度下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与材料含义相悖;C选项无法得出这一结论;D选项错在材料与政治腐败无关。2.B 【解析】题中文言文大意为:青铜器有六种调配铜锡比例的配方:锡占六分之一,是铸造钟鼎的比例;锡占五分之一,是造斧头的比例;锡占四分之一,是造戈乾的比例„„青铜的成分中有铜、锡,实际是铜锡合金,说明我国古代工匠熟练地掌握了较高的合金冶炼技术,故选B选项。A没选项有体现;C选项错在夏朝时期已经开始进入“青铜时代” ;D选项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特征,与题意无关。3.C 【解析】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强调的范围很广泛,“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故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不难看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相同,B项错误;依据材料“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黄仁宇更强调的是李贽思想的局限性,故C 项正确;思想引起社会变革与历史史实不符,故D 项错误。4.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打开中国大门,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其性质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题干中作者认为鸦片战争属“通商战争”把鸦片战争的责任归咎于中国,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可见作者未能抓住这场战争的实质,故②错误,①③④正确,故B项正确。5.B 【解析】严复将赫胥黎的《天演论》中的观点结合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改造,严复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社会发展也适用,这是为了维新变法做铺垫,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反映出来;C选项说法错误,此时还没有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选项材料中涉及的不是科学发展。6.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整个广场”指天安门广场,“遍地灯笼火把颤颤跳荡,像人民无边无际的欢乐和希望化身在我们面前跳荡”指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热烈庆祝和对新中国充满希望,D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不符合“整个广场在夜色中透明了”“像人民无边无际的欢乐和希望化身在我们面前跳荡”,排除A、B;不符合“整个广场在夜色中透明了”,排除C。7.C 【解析】“星期六工程师”,主要指上世纪80年代初,那些在国企捧着铁饭碗尚觉“吃不饱”的工程师们,每逢周末就到外地挣外快的情景。材料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受到冲击,C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90年代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错误;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错误。8.A 【解析】由材料“公元前287年”和“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规定的不足”可知,此项立法是公元前3世纪对《十二铜表法》的完善和发展;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物的损害,以„„最高价格为准”反映此内容更加合理;据此体现了罗马法更加趋于理性,故A正确;B、D与材料信

答案第1页,总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息不符,故排除;罗马法维护奴隶制度,且没有保护奴隶的生命权,故C错误。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公元前287年,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上规定的不足,罗马颁布《阿奎利亚法》”联系材料《阿奎利亚法》规定的内容分析解答。9.B 【解析】1787年美国宪法虽然是资产阶级第一部成文宪法,但是宪法保留了奴隶制度,无形中存在种族歧视,可见,该法律难以消除美国社会发展中的矛盾,故B正确;A中充分保障人权错误;C中民主自由显然不符合材料内涵;D属于国家统一问题,不符合材料人权问题。10.C 【解析】仔细分析材料,“给它所设想的受益者——被它界定为弱者、贫穷者和不幸者的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结合所学判断指的是反对福利政策,认为这一政策造成了损失,“削弱了个人的进取和自立精神”,C选项符合题意。A、B选项与材料观点相悖;D选项与材料含义相反。11.B 【解析】A是赫鲁晓夫时期,赫鲁晓夫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C是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的体现,D是列宁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B是戈尔巴乔夫时期,寓意着苏联的解体,故B正确。12.D 【解析】从“反传统、画面或支离破碎或稀奇古怪或荒诞不经”可以确定这位画家是典型的现代主义荒诞派的代表。A选项与事实不符;B选项错误,是现代主义;C选项错误,凡·高是印象派画家;D选项说法正确。13.

(1)目的:促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2)三民主义;民有、民治、民享

(3)原因:革命派向反革命势力及帝国主义妥协;缺乏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国内各种反革命势力联合并与帝国主义勾结;革命党人当时没有认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而拱手将政权交结袁世凯。

改变: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决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可见孙中山希望国家富强,“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可见孙中山希望清政府仿效日本,变法维新。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结合所学知识,可见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民权主义思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到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分析孙中山对革命失败原因的认识。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晚年实现了伟大转变,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开展“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实践、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4.示例

答案第2页,总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观点:白银作为主要货币,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给国家经济带来一定消极影响。评析:(1)白银货币化的根源是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另外,白银具有作为货币的天然优势,比其他金属铸币拥有重量轻、便于携带等优点,比纸币的购买力更加稳定。白银货币化有利于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明代对白银的巨大需求,而国内白银产量的捉襟见肘,刺激了对外贸易的扩展。一条鞭法规定赋役征银,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

(2)白银作为货币,具有一定的弊端。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白银的需求量增长。而白银增产有限,明清闭关锁国政策阻止了白银大量流入,造成流通的白银量不足,阻碍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问题。据材料一提到,到了明代中期,白银逐渐成为民间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历来国内采纳银两皆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造成银贵金贱的局面„„,据材料二提到,了明代白银的流通情况,并以“银力竭”即白银供不应求为由提出了废止金银流通的一些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评析古代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问题。先列出观点,再解析评析。例如:白银作为主要货币,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给国家经济带来一定消极影响。白银货币化的根源是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白银货币化有利于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明代对白银的巨大需求,而国内白银产量的捉襟见肘,刺激了对外贸易的扩展。一条鞭法规定赋役征银,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白银作为货币,具有一定的弊端。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白银的需求量增长。而白银增产有限,造成流通的白银量不足。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白银货币化 15.

(1)背景:东正教与斯拉夫人文明逐步结合;世俗专制皇权集团的存在;彼得大帝对政权的掌握。

(2)内容:确立了主教公会集体领导的新体制;取缔修道院和修道士制度;要求教会为自己效劳;要求教会为自己效劳。影响:加强了对教会的控制;巩固了世俗封建统治。【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的是彼得大帝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旨在考查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紧扣材料信息“彼得大帝1721年罢黜了反对改革、干预皇权的牧首”、“削弱了教会反对派的力量,确立了管理教会的新体制”、“还要求神职人员和教徒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为自己效劳”等分析、认知,把握到以下方面:东正教与斯拉夫人文明逐步结合、世俗专制皇权集团的存在、彼得大帝对政权的掌握等。

(2)本问考查的是彼得大帝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主要内容及其影响”要求,避免作答不完整。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信息“确立了管理教会的新体制,以主教公会集体领导代替牧首一人领导”、“之后对修道院和修道士制度采取取缔政策”、“还要求神职人员和教徒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为自己效劳”等,分析、认知不难把握到答案。关于第二小问,紧扣改革的内容以及材料信息“彼得大帝将教会牢牢控制在手中”、“同时又夺得了教会的大量财产来维护自身的世俗封建统治”等,结合相关史实,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加强了对教会的控制、巩固了世俗封建统治等。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彼得大帝宗教改革·背景、内容及意义 16.

(1)特点: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写实性);对社会现实进行强烈批判(批判性);

答案第3页,总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注重塑造典型性格(个性化):注重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结合(教育性)。(6分)

(2)背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社会道德与价值观发生变化;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社会长期动荡;作者个人的经历与艺术追求。(9分)【解析】 试题分析:(1)本问考查的是巴尔扎克作品的艺术风格,旨在考查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紧扣材料信息“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使典型个性化,个性典型化”、“艺术家不仅要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等,分析、认知,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注重写实、体现批判性、注重个性化、注重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结合等。

(2)本问考查的是巴尔扎克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旨在考查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紧扣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可以围绕以下方面展开:工业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的社会状况、作者个人的经历与艺术追求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巴尔扎克·巴尔扎克作品的艺术风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概况及影响 17.

(1)内容: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不可被代表,不可分割;提倡直接民主制。

(2)影响:坚定了法国人民的信念;成为法国人们争取自由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冲击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考查的是卢梭的民主思想,旨在考查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紧扣材料信息“只能由自己来代表,所以主权也不可以被代表”、“在卢梭的理想状态中,无论是政法还是执法,都是公民直接参与完成的”等,分析、认知,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不可被代表,不可分割;提倡直接民主制等。

(2)本问考查的是卢梭民主思想对法国的影响,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认知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紧扣材料信息,结合相关史实,重点注意从以下维度展开:坚定了法国人民的信念、成为法国人们争取自由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等,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欧洲民主思想·卢梭的民主思想及其影响 18.

(1)原因:非洲人民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锻炼;战后西方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非洲民族意识觉醒;二战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亚非万隆会议团结反帝的精神在非洲大陆传播;受亚洲等民族国家独立的鼓舞;等等。

(2)影响:对非洲: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为推进非洲国家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日趋瓦解;

对世界格局: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增强,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冲击着两极格局。【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提到,非洲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从战争中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锻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一阶段„„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二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非洲人民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锻炼;战后西方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非洲民族意识觉醒;二战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势力。

答案第4页,总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2)根据材料提到,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茶地普遍兴起,出现了撒哈拉以南非洲30多个国家实现独立的高潮。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非洲独立对非洲、西方列强和世界局势的影响:对非洲: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为推进非洲国家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日趋瓦解;对世界格局: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增强,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冲击着两极格局。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原因影响 【名师点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独立浪潮首先兴起于北非。1952年,纳赛尔领导埃及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正变,推翻英国控制的傀儡正权,建立了埃及共和国。在北非独立运动的影响下,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独立运动逐渐高涨。1960年是“非洲独立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共和国获得独立,纳米比亚为当时非洲最后独立的一个国家,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结束。非洲的独立运动改变了非洲的面貌,也使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非洲的新兴独立国家成为一支重要的反殖反帝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答案第5页,总5页

第四篇:2012-2013年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检测物理试卷(带解析)

2012-2013年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检测物理试卷(带解

析)

一、选择题

1.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涡流,使锅体发热从而加热食物.有关电磁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锅体中涡流的强弱与磁场变化的频率有关 B.电磁炉中通入电压足够高的直流电也能正常工作

C.金属或环保绝缘材料制成的锅体都可以利用电磁炉来烹饪食物 D.电磁炉的上表面一般都用金属材料制成,以加快热传递、减少热损耗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锅体中涡流的强弱与磁场变化的频率有关,故A正确;直流电不能产生变化的磁场,在锅体中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电磁炉不能使用直流电,故B错误;锅体只能用铁磁性导体材料,不能使用绝缘材料制作锅体,故C错误;电磁炉的上表面如果用金属材料制成,使用电磁炉时,上表面材料发生电磁感应要损失电能,电磁炉上表面要用绝缘材料制作,故D错误; 故选A.

考点:电磁灶的结构和原理.

点评:本题从常用的电器电磁炉入手,考查其原理和工作情况,电磁炉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和磁效应的完美结合体,它的锅具必须含磁性材料,最常见的是不锈钢锅. 2.如下图所示是一交变电流的i-t图象,则该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

A.4A B.C.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交流电的定义可得:考点:正弦式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解得:,故选D

点评:根据有效值的定义求解.取一个周期时间,将交流与直流分别通过相同的电阻,若产生的热量相同,直流的电流值,即为此交流的有效值

3.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的矩形金属轨道上,有等长的两根金属棒ab和cd,它们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则()

A.断开开关S,ab中有感应电流 B.闭合开关S,ab中有感应电流

C.无论断开还是闭合开关S,ab中都有感应电流 D.无论断开还是闭合开关S,ab中都没有感应电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两根金属棒ab和cd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若断开电键K,两根金属棒与导轨构成的回路中磁通量无变化,则回路中无感应电流,故A、C错误;若闭合电键K,两根金属棒与导轨构成的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则回路中有感应电流,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考点:考查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点评: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则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4.如图所示,两根平行光滑导轨竖直放置,相距L=0.1 m,处于垂直轨道平面的磁感应强度B=10 T的匀强磁场中.质量m=0.1 kg、电阻为R=2 Ω的金属杆ab接在两根导轨间,在开关S断开时让ab自由下落,ab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导轨垂直并与之接触良好,设导轨足

2够长且电阻不计,取g=10 m/s,当下落h=0.8 m时,开关S闭合.若从开关S闭合时开始计时,则ab下滑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是图中的()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当导体棒自由下落时,由于S的断开,所以电路中无感应电流产生,所以一直做自由落体运动,当S闭合时,此时有一定的速度,受到的安培力为时,导体棒开始匀速下滑,此时,当,所以当S闭合时受到的安培力大于重力,故导体棒做减速运动,由于速度减小,所以安培力在减小,故导体棒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当安培力和重力重新平衡时,速度恒定,所以D正确 考点:考查了导体棒切割磁感线运动

点评:关键是根据安培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判断导体棒的速度变化规律

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扩大,节能变得越来越重要.某发电厂采用升压变压器向某一特定用户供电,用户通过降压变压器用电,若发电厂输出电压为U1,输电导线总电阻为R,在某一时段用户需求的电功率为P0,用户的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为U2.在满足用户正常用电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为B.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为

C.若要减少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可以采用更高的电压输电 D.采用更高的电压输电会降低输电效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计算输电线上的功率损耗时,是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压,故AB错误;

高压输电或者减小输电电线电阻是远距离输电过程中减小输电线上电压损耗的两种方法,故C正确,D错误; 考点:考查了远距离输电

点评:在计算远距离输电问题时由于涉及的物理量较多,所以区分各个物理量所代表的含义是关键,6.某电源输出的电流既有交流成分又有直流成分,而我们只需要稳定的直流,下列设计的电路图中,能最大限度使电阻R2获得稳定直流的是()

中的I指的是输电线的电流,U指的【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图中线圈L是阻交流,通直流,电感系数越大,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越大,所以通过的电流可以为稳定的直流成分,A符合

BC图中电容器是隔直流,所以通过B的电流只有交流电,BC不符合题意 D图中电感线圈的电感系数较小,所以通过故选A

考点:电容器和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导通和阻碍作用. 点评:关键是知道电容器在电路中,具有隔直流通交流的作用.

7.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1,正弦交流电源的内阻不计,电阻R1=R2=“4” Ω,R2消耗的功率为P2=“100” W,则()的电流仍有一部分是交流电,不符合题意

A.R1消耗的功率为100 W B.R1、R2中的电流之比为1∶5 C.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100 V D.交流电源的输出功率等于100 W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故消耗的电功率为100W,所以有,所以消耗的功率为,解得,A错误,B正确; ,根据

可得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所以原线圈两端最大电压为交流电的输出功率为故选B

考点:考查了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 ,根据变压器两端的电压等于原副线圈匝数比可得,C错误; ,D错误

点评:根据电压与匝数程正比,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相等,逐项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8.如下图,水平桌面上一个面积为S的圆形金属框置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场垂直,磁感应强度B1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0至1s内磁场方向垂直线框平面向下.圆形金属框与一个水平的平行金属导轨相连接,导轨上放置一根导体棒,导体棒的长为L,电阻为R,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导体棒处于另一匀强磁场中,其磁感应强度恒为B2,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如图(2)所示.若导体棒始终保持静止,则其所 受的静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下图中的(设向右为静摩擦力的正方向)哪一个()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在0到1秒内磁感应强度B1随时间t的均匀增加,则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感应电动势恒定不变,则电流也不变.再由楞次定律可得感应电流方向逆时针,则根据左手定则可得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为向左,大小恒定,所以棒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为向右,即为正方向.且大小也恒定.

而在1秒到2秒内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变,则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所以没有感应电流,则也没有安培力.因此棒不受静摩擦力. 故选:A

考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让学生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来算出感应电动势大小,而楞次定律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左手定则来判定安培力的方向.

9.两个带有中心轴的金属圆圈a和b,其上都有多根辐向金属条,现用两根金属导线分别将它们的中心轴与对方的边缘接触,整套装置处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如右图所示,不计一切摩擦.若圆圈a在外力作用下以恒定的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时,则圆圈b的转动情况是()

A.逆时针转动 B.顺时针转动

C.圆圈b的角速度等于圆圈a的角速度ω D.圆圈b的角速度小于圆圈a的角速度ω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右手定则可得,a圈中的电流方向为沿半径向圆心流动,故b圈中的电流方向为从圆心沿半径向外流动,根据左手定则可得b圈中的半径受到向右的安培力,故顺时针转动,A错误,B正确; 由于过程中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故b线圈的转动角速度小于a线圈的转动角速度,C错误,D正确; 故选BD

考点:考查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

点评:当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可用右手判断电流的方向,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拇指指向为切割磁感线方向,四指指向为电流方向

10.用均匀导线做成的正方形线圈边长为l,正方形的一半放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当磁场以的变化率增强时,则()

A.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cbda B.线圈中产生的电动势

C.线圈中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 D.线圈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答案】AB 【解析】

试题分析:穿过线圈垂直向里的磁通量在增大,根据楞次定律可得线圈中的电流为acbda,A正确;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B正确;

把左半部分线框看成电源,则根据电源内部电流从负极到正极可得a是电源的负极,故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C错误;

把左半部分线框看成电源,其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画出等效电路.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即为电源的路端电压,所以故选AB

考点:考查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点评:做本题的关键是知道该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左边的线圈可看成电源,根据恒定电流规律分析解题

11.两根相距L的足够长的金属直角导轨如右图所示放置,它们各有一边在同一水平面内,另一边垂直于水平面.质量均为m的金属细杆ab、cd与导轨垂直接触形成闭合回路,杆与导,D错误 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导轨电阻不计,回路总电阻为2R.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当ab杆在平行于水平导轨的拉力F作用下以速度V1沿导轨匀速运动时,cd杆也正好以速度V2向下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b杆所受拉力F的大小为μmg+B.cd杆所受摩擦力为零 C.回路中的电流强度为D.μ与V1大小的关系为【答案】AD 【解析】

试题分析: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沿abdc方向的感应电流,大小为:导体ab受到水平向左的安培力,由受力平衡得:导体棒cd运动时,在竖直方向受到摩擦力和重力平衡,有:联立以上各式解得:故选AD. ,故BC错误,AD正确.

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滑动摩擦力;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点评:本题涉及电磁感应过程中的复杂受力分析,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然后根据安培定则或楞次定律判断安培力方向,进一步根据运动状态列方程求解.

12.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种发电装置,如图甲所示,图乙为其俯视图.将8块外形相同的磁铁交错放置组合成一个高h=0.5 m、半径r=0.2 m的圆柱体,其可绕固定轴OO′逆时针(俯视)转动,角速度ω=100 rad/s.设圆柱外侧附近每个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0.2 T、方向都垂直于圆柱体侧表面.紧靠圆柱外侧固定一根与其等高、阻值R1=0.5 Ω的细金属杆ab,杆与轴OO′平行.图丙中阻值R=1.5 Ω的电阻与理想电流表A串联后接在杆a、b两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A的示数约为1.41 A

B.杆ab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2 V C.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为2 W

D.在圆柱体转过一周的时间内,流过电流表A的总电荷量为零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又,解得,由于ab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的大小保持不变,所以杆ab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则电流表A的示数为

.故A错误,B正确.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为,故C错误.由楞次定律判断可知,通过电流表的电流方向周期性变化,在一个周期内两种方向通过电流表的电量相等,所以在圆柱体转过一周的时间内,流过电流表A的总电荷量为零.故D正确. 故选BD

考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考查了电磁感应和电路知识,要抓住导体产生的电流大小不变,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特点,研究电流表的读数.

13.在如图所示电路中。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L是一个自感系数很大、直流电阻为零 的电感线圈,C是电容很大的电容器.当S闭合与断开时,对A、B的发光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S闭合时,A立即亮,然后逐渐熄灭 B.S闭合时,B立即亮,然后逐渐熄灭 C.S闭合足够长时间后,B发光,而A不发光

D.S闭合足够长时间后再断开S,B立即熄灭,而A逐渐熄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S刚闭合后,电容器C要通过A充电,并且充电电流越来越小,故A亮一下又逐渐变暗,最后A被L短路,所以A最后会熄灭.而L对电流变化有阻碍作用,所以通过B的电流逐渐增大,故B逐渐变亮.A正确,B错误;

S闭合足够长时间后,C中无电流,相当于断路,L相当于短路,所以B很亮,而A不亮.C正确;

S闭合足够长时间后再断开,电容器要对B放电,故B要逐渐熄灭.故D错误. 故选AC

考点:电容器和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导通和阻碍作用.

点评:电感器对电流的变化有阻碍作用,当电流增大时,会阻碍电流的增大,当电流减小时,会阻碍其减小.电容器在电路中电流变化时,也会发生充电和放电现象,此时可理解为有电流通过了电容器.

14.电子体重秤的原理图如图中的虚线框中部分所示, 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踏板、压力传感器R(是一个阻值可随压力大小而变化的电阻器)、显示体重的仪表G(实质是理想电流表).设踏板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已知理想电流表的量程为3 A, 电源电动势为12 V, 内阻为2 Ω, 电阻R随踏板变化的函数为R=30-0.02F(F和R的单位分别是N和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秤能测量的最大体重是1400 N B.该秤能测量的最大体重是1300 N

C.该秤零刻度线(即踏板空载时的刻度线)应标在电流表G刻度盘0.375 A处 D.该秤零刻度线(即踏板空载时的刻度线)应标在电流表刻度盘0.400 A处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当电路中电流I=3A时,电子秤测量的体重最大.由欧姆定律代入得到电阻

得到F=1400N.故A正确,B错误.踏板空载时,由欧姆定律得

得到,代入,所以该秤零刻度线(即踏板空载时的刻度线)应标在电流表G刻度盘0.375A处.故D错误,C正确. 故选AC

考点:传感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点评:.关键是对解析式

二、实验题

1.如下图所示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仪器,虚线框内给出了原、副线圈导线的绕法,实验前已查明电流表中电流从左接线柱流入时指针向左偏.(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答卷对应的图上连接好实验电路.

(2)若实验中原线圈插入副线圈后,开关S闭合的瞬间,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试在电路连接图中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的理解.(3)若将原线圈拔出,则拔出时电流表指针向________偏.

【答案】(1)(2)如下图所示

(3)右 【解析】

试题分析:(1)将电源、电键、变阻器、原线圈串联成一个回路,注意滑动变阻器接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再将电流计与副线圈串联成另一个回路,电路图如图所示.

(2)开关S闭合的瞬间,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说明感应电流由左接线柱流入,由安培定则可知,副线圈中感应电流磁场向上;

开关闭合时,原线圈电流变大,原磁场变强,穿过副线圈的磁通量变大,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故原磁场方向向下,由安培定则可知,原线圈电流从B流入,A流出,则电源右端是正极,左端是负极,电路图如图所示.

(3)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穿过副线圈的磁场向下,将原线圈拔出,穿过副线圈的磁通量减小,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从电流表右侧流入,则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 考点:本题考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及验证楞次定律的实验,点评:对于该实验注意两个回路的不同.熟练应用安培定则与楞次定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三、计算题

1.如图甲所示,一固定的矩形导体线圈水平放置,线圈的两端接一只小灯泡,在线圈所在空间内存在着与线圈平面垂直的均匀分布的磁场.已知线圈的匝数n=100匝,电阻r=1.0Ω,2所围成矩形的面积S=0.040m,小灯泡的电阻R=9.0Ω,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按如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 式为,其中Bm为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T为磁场变化的周期.不计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求:

(1)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2)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3)在磁感应强度变化的的时间内,通过小灯泡的电荷量.

-3【答案】(1)8.0V(2)2.88W(3)4.0×10C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象知,线圈中产生的交变电流的周期 T=3.14×10-2s,所以 Em=nBmSω=(2)电流的最大值

2=8.0V(3分)

有效值

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P=IR=2.88W(4分)(3)在时间内,电动势的平均值

平均电流通过灯泡的电荷量

=4.0×10C(4分)

-3考点:正弦式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周期和频率;电功、电功率;交流电的平均值及其应用.

点评:求解交变电流的电功率时要用有效值.在电磁感应中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经验公式是,可以在推导的基础上记住.

2.如图所示,在平面内有一扇形金属框,其半径为,边与轴重合,边与轴重合,且为坐标原点,边与边的电阻不计,圆弧上单位长度的电阻为。金属杆MN长度为L,放在金属框上,MN与边紧邻,金属杆ac长度的电阻为R0。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与框架平面垂直并充满平面。现对MN杆施加一个外力(图中未画出),使之以C点为轴顺时针匀速转动,角速度为。求:

(1)在MN杆运动过程中,通过杆的电流I与转过的角度间的关系;(2)整个电路消耗电功率的最小值是多少? 【答案】(1)

(2)

【解析】

试题分析:(1)电路中感应电动势

(2分)

设金属杆的电阻为R0(2分。能与其他字母区分即可),则电路总电阻

(2分)

杆中电流I与杆转过的角度θ的关系为

(1分)

(2)由于总电阻,圆弧总长度是定值,所以,当 时,即

时,总电阻R总有最大值。(2分)此时,(2分)

(1分)此时,电路消耗电功率的最小值是考点:考查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

点评:本题由于是半径切割磁感线运动,需要注意杆的等效切割速度,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分析解题,综合性比较强,

第五篇: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4届高三考前模拟训练文综试题历史答案

历史

选择题:DBADCABDDCBA

40.【答案】(1)甲是自由主义;乙是民族主义;丙是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6分)药方:三民主义。(2分)

评价: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无彻底土地纲领。(5分)

(2)阐释:甲:英国率先采用自由主义,成就了英国世界工厂和世界霸主的地位,但造成经济危机的出现;

乙:德国率先采用民族主义,完成国家统一,实现了工业化,但造成军国主义、专制主义盛行; 丙:苏联率先采用社会主义,迅速实现工业化,但造成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每一学说12分,国家、利、弊各4分)

41.信息一:欧洲国家传统边界弱化(或由硬边疆演变为软边疆)。(2分)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2分)在坚持国家主权平等的基础上,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但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的利益。(2分)信息二:苏、东剧变和解体。(2分)说明:欧洲国家数目发生变化;(2分)社会主义阵营的“边疆”不复存在;资本主义的“边疆”扩大。(2分)

信息三: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欧盟东扩。(2分)说明:欧洲区域集团化发展,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2分)俄罗斯的利益空间被挤压,俄罗斯与欧盟的矛盾进一步加深。(2分)(准确答出任意2点“信息”及其说明得12分,总分不超过12分)45.(15分)

(1)门阀士族势力日趋衰落;唐太宗打击了门阀士族的势力,但收效甚微;武则天等朝廷新贵

随着政治地位上升,不满足于其门第较低的现状;科举制的实施,开辟了新的选官途径。(6分)

(2)进一步打击和抑制了门阀士族的势力;提高了庶族地主出身官员的地位,打破了门阀士族

和庶族的界限,促进了士族与庶族的合流;扩大了武则天的统治基础,为其后来称帝培植了中坚力量;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促进了社会进步。(9分)46.(15分)

(1)从社会发展的需要阐释民主;强调国家、整体利益,忽视个体的尊严和权利;从社会的多

个层面审视民主,形成对民主的多元理解。(6分)

(2)近代以来的民族危机,把民主政治视为救亡手段;局势紧迫,没有时间从学理上研究;中

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使知识分子从传统和文化出发,寻求与民主契合的观念。(9分)

47.(15分)

(1)主张:加强同中共的联系来拒止苏联;(3分)

依据:对延安的实地考察;对中共发展前景的判断;中共在抗战时期的社会政策,接近了美国人的民主观念。(6分)(2)扶蒋反共。(2分)

成因:美苏之间意识形态的分歧越来越明显;苏联对中共采取支持政策;国民党集团依附美国;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和中东地区,决定了美国介入中国内战的可能性是有限的。(4分)48.(15分)

(1)态度:主张禁绝鸦片;禁止外来棉织品和奢侈品进入中国。(4分)

原因:对人民苦难的关注与同情;发展本国蚕桑、木棉经济,增加经济实力,减少白银外流;巩固清朝封建统治。(6分)

(2)龚自珍是经世学风的积极倡导者,开启了有清一代的经世学风;他的变革思想影响了康有

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并最终将这种变革思想由理论推进到了实践之中。(5分)

下载2014届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届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