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高考1977有感

时间:2019-05-14 04:4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高考1977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高考1977有感》。

第一篇:观高考1977有感

观《高考1977》有感

影片放映伊始,我便不由自主的回忆起了自己的高中时代,刚好过去两年,不长不短。那段日子每天睡眠严重不足,起来之后面对的就是满满课桌一大摞书本,重的连课桌的翻盖都开不出来,也有成叠的模拟卷在面前张牙舞爪,会有一把一把的写完了的水笔笔芯,嘴里念叨的也都是些什么英语单词、语文的诗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高三是黑暗的,那段记忆也是我想封存的。

然而观看影片后,我亦有了新的感悟。

影片描述了在文革期间也就是废止高考制度的11年间,发生的一系列事。尤其着重表现了对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的改变。它刻画了被下放青年在这11年中的无助,迷茫和愤恨以及对公平和知识的强烈的渴望。在接近尾声的时候,一句“恢复高考制度比高考本身要伟大得多!”发人深省。的确,恢复高考制度在当时意义重大,它停止了人们对知识的践踏对文明的摧毁,使人们重新认识了何为真理。而这一切的觉醒也正是因为国家认识到公平和知识对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然而四十年后的今天,高考是否还一如往日的神圣呢?我想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对绝大多数普通的考生来说,它仍起到分水岭的作用。

我在备战高考的时候,常常感到压力很大甚至夜不能寐,抱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高考的存在,如此折磨人。现在回头来看,虽理解了高考存在的必要性和它的时代意义,理解了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仍然需要它。但同时又觉得,近年来,我们赋予高考的使命感在一点点偏离原本的轨道。以我自己为例,在备战高考的时候,对知识的渴求与狂热早已消耗殆尽,剩下的是麻木和疲惫,是把高考作为一种手段或者工具来使自己升入理想的大学,早日挣脱牢笼。尽管这种想法不合理,但我却发现不少同学都存在类似的想法。那么长此以往,高考不就是变成一种束缚人发展的制度了吗?这当然是谁都不想看到的。所以,接下来,高考制度的改革就迫在眉睫。

近年来,自主招生,校长实名推荐,文艺特长招生,体育特长招生,竞赛加分等政策都在不断修正,以使高考制度更加完善、人性、合理、公平。在此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国家为此做出的努力,我们也切身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变化。正如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美的制度。高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完善它,为学生的成长和民族的服务。

第二篇:观《高考1977》有感

观《高考1977》有感

作为一名高中生,在概念中,总认为高考是在每年夏天举行的。而在中国历史上,有那么一次高考,一次中断了12年的高考,一次足以改变一代人命运的高考,于1977年的寒冬时节举行。

电影《高考1977》就是以1977年恢复高考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叙述了在黑龙江插队落户的一群年轻人如何排除万难赶考,改变命运的故事。

在将近两个小时的观赏中,我的心被牢牢抓紧,并被深深感动着,多少次为影片中的友情、亲情与爱情而流泪。

在该影片中,最为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是小根宝。这是一个社会大背景下的一个小人物,而这样一个小人物往往能折射出一代人的形象。

小根宝年龄小、个子小、力气小,论资排辈也好,凭政治和劳动表现也罢,推荐上大学横竖都轮不到他,除了玩命一搏,别无选择。而来自上海的知青强子向北京知青老皮送烟酒,是为了拉关系搞平衡,这是典型的“推荐政治学”行为。所以,当小根宝颤巍巍地背起三百斤的麻袋,我顿时百感交集,禁不住潸然泪下,小根宝的扛大包是用生命对“推荐政治学”的血泪控诉!但他成功了,他最终凭借着非凡的“勇气”获得了上大学的名额。

还有那一大批坐着拖拉机前往赴考的考生们,都足以震撼每一个老知青的心,震撼每一个当代青年的心。虽然那是一个缺乏知识的年代,但无疑的是,人们需要知识,社会的发展需要知识。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1977年的高考就是一段知青求知的光辉历史,改变了个人命运!

然而,它的意义也进而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其实,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为重要。”如果没有1977年的恢复高考,也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和祖国日益发展的今天。

1977是中国十年桎梏的结束, 1977是中国改革曙光的升起。

电影《高考1977》除了给共同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寻找那时的回忆外,其实也更给80后、90后的我们一个体验生命的机会。因为,高考1977后,我们会有属于我们的高考2009,我们无法亲身经历那个时代,但我们可以用心去体悟那个时代、那代人的精神,记住这段不平凡的历史,从而真心地去学会更加珍惜和把握今日的机遇。

第三篇:观《高考1977有感》

观《高考1977有感》

一位老师的推荐下,我观看了《高考1977》,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文革之后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一群下乡知识青年追求知识,渴望改变命运的故事。看过之后有感动,有兴奋,也有几分崇敬。

这是一部以中国改革变化为背景的电影,但是也表现了亲情、爱情和友情。陈琼和父亲之间的矛盾,只源于一个虚假的反革命帽子,父亲是爱她的,为了让女儿参加高考,偷偷跑出来给女儿送复习资料;为了让孩子安心参加考试,做了假证明。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久久感动于一个父亲的爱,我想这位父亲的爱里面是掺杂着几分愧疚的,对陈琼和陈琼妈妈的愧疚,到最后,陈琼理解了父亲所做的一切,读懂了父亲默默的爱。

陈琼和志友,一个是下乡知识青年,一个是三分厂的连长;一个是“反革命”的女儿,一个是党员。在一起就是背叛了组织,但是爱情呢,是无私的,可以为了一个人,放弃所有,幸运的是,他们可以在一起了,因为党中央恢复了高考的智举。可是,志军曾答应过老迟要留在这里,驻扎在三分厂,另一方面也担心陈琼为了他不参加考试,所以就报了名,但最后却只是把自己心爱的人送进了考场,自己出来了,履行了答应老迟的话。爱一个人,也许不是一味的占有,是默默的付出。

友情的鲜明表现就在小根宝和张国强。小根宝老说的一句话就是“什么好事都轮不到我”,为了给自己争取机会,他用弱小的身体去扛包,看着那个画面,着实让人心疼。他几度想要寻死,被强子给救了。在强子绝食反抗接受场测试的时候,小根宝站了出来,他说:“我不参加考试,也不参加测验,但是我得支持你,要不然我就不算是你的好朋友”。这时候的小根宝,形象顿时高大了。在安装大喇叭的时候,喇叭掉落的一刹那,小根宝推开了强子,自己却被砸死了,这是多么珍贵的一份友情啊!小根宝这样的离去又为他增添了一份光辉,比起在床头吊死,要伟大的多,你若真心待我,我必舍命相交,说的就是这种情谊吧!

这部电影里面有几个人物很有特点:老迟,外表固执严肃,内心却是很有爱的一个人,这从他放了陈琼的父亲,送考生进考场,询问孩子们成绩等都能表现出来,他是嘴上骂着心里却爱着的那种人,虽然有几分固执,但是很可爱;张国强,一个热血青年,讲义气的汉子,特别喜欢这个人物,他在绝食的时候发表的那番感言:“兄弟姐妹们,我知道,你们大多数人都同意测验,我理解,但你们参加测验是被迫的,因为大家太想参加高考了,可你们想过没有,这次高考不是往常的了,每一个符合条件的都可以去考,这是党中央给咱的权利,这不是谁的恩赐,更不是谁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利,另搞一套,我知道什么是尊严,我绝不为了个人得失而丧失它。我没有后台,但我知道,这一次党中央就是我的后台,我的力量有限,我只能指使自己,我决定

现在起就地绝食。”这是多么有尊严的一个青年啊!他散发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

片中的很多场景很是让人看了激情澎湃的,老迟带领大家燃烧荒地,那熊熊的烈火随风愈燃愈烈,不正象征着邓小平领导的新中国正不可阻挡的向前发展吗?还有大家一同跑着参加高考,不正象征着中国新兴一代奋勇向前的决心和斗志吗?邓小平同志领导的中国正要大步往前迈呢!中国的教育燃起了希望呀!片中出现了两次的话: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要重要的多,伟大的多。这是邓小平同志为我们中华民族做的好事。高考,是选拔人才的一项制度,不管是1977,还是现在的我们,谁不曾为了高考起早贪黑,挑灯夜战?只为了鲤鱼跃龙门,辛苦的付出,只为了那一天。

今天上教师职业道德课的时候,老师放了一段视频,是钟山说事上面的“高考天问”,为了孩子高考毒死青蛙、考生家长围成人墙拦车堵人、父亲去世两个月,母亲为高考为女儿隐瞒死讯、男孩高考结束后得知母亲12天前车祸去世、乡村中学高考壮行:校长祭旗学生含泪、母亲送考遇车祸,女儿含泪进考场、上海考试迟到不能进考场,母亲下跪求情……钟山说:我不知道一场高考有多么重要,能让家长觉得冲马桶的水响都是一种罪过,他看到的是人性的扭曲,没有人情,没有亲情的癫狂与痴迷。做为从高考走过来的人来讲,我觉得新闻上报到的那些事情还是少数的,中国几百万考生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让人震撼的话题。有些家长过于强调高考的重要性,这样只

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任何事情都要适合而止,而且,高考只是一个平台,真正优秀的人,在哪里都能够释放自己的能量。

与此同时,想到了《青春派》里面的一个场景,就是大家用冷水从头部挥洒的时候,也是带着几分震撼的,高考,至少我觉得,它是我们一生中值得去经历的,我们会崇敬当初那么努力的自己。

第四篇:观高考1977有感

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有意义

高考对现在上大学的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简直很熟悉。我们都是经过高考选拔出来的。对我们来说,高考虽然很重要,但并不会引起我们心中太大的涟漪。但对于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们来说,高考却是一种渴望。看过《高考1977》后,我对那个时期的历史状况及人们的思想又有了新的理解和看法。就是恢复高考远比高考本身更有意义。

本片以邓小平的复出为起点,预示着中国将要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变革。一群在黑龙江农场上工作的知青在得知了恢复高考这一制度之后,他们沉睡了11的心脏又开始跳动,他们热血沸腾,感觉到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契机,他们奔跑着前进,只为了赶上这新时代的第一班火车。“69届,一片红”,在当年错误决策号召下,学生们离开课堂,远离家乡,下到农村,去革命,去“建设”,书库被锁起来了,思想被锁起来了,激情也被锁起来了,但是有一位智者打开了这把锁,“他说,孩子们,走,我们读书去”。1977年12月被诸多评论家称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因为它所恢复的不仅是参加了那场考试的考生的信心,而且恢复了高考的公平性、公正性,更是历史的转折,民族的觉醒。《高考1977》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让我们重温了那一段伟大的历史,更是在激励现在的年轻一代,有梦想就会有希望,把握现在的美好生活,抓住机遇,珍惜一切的来之不易。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是推荐上大学的,这样就剥夺了很多知识青年上大学的权利。1971年,“四人帮”更是炮制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规定了十六字高校招生办法,那就是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而关于文化考试却一个字也没提。应届毕业生通过考试上大学的路直接被堵死了。1973年在哈尔滨最热闹大街的主要建筑物上突然挂下来两条

巨幅标语,上联是你爸当官你当官,下联是我爹种田我种田,横批是命该如此。看到这个后,我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这种制度严重践踏了高考的公平性、公正性。教育的公平是最起码应该实现的社会公平,因为受教育权的公平平等是直接关系一个人的受教育水平的,而受教育的水平又是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能力和机会的重要因素。简而言之,教育是为人提供改变人自身命运的力量的基础保证,它应该是可以让全社会的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和机会去享受的。

恢复高考无疑是归还了知识分子通过考试上大学的权利,恢复了高考的公平性、公正性。为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选拔人才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标准。教育对社会的重大意义决定了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的密切联系。教育公平是教育实现其价值的最低要求;教育的公平是最基础最起码应该实现的社会公平,而社会的公平性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动力量。教育制度的公平合理,是实现民族复兴,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和根本性保障条件。因此恢复高考为改革开放后的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教育和文化的破坏时相当严重的,它导致了中国各方面知识人才的断层。恢复高考,重新拾起了选拔人才的标尺。当“知青”们得知恢复高考的信息时,他们干涸的心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他们枯竭了11年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活力。他们一个个怀着梦想,怀着对知识的渴望走进考场,走进大学。在大学里他们如饥似渴,饥饿无比。他们就像干涸的海绵不断地吸取着知识。正是77、78、79级学生弥补了中国人才阶梯的断层,焊接了人才断接的链条。他们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加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整个国家如正在演奏着《命运交响曲》。他们毕业时正是改革开放需要人才的时候,正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他们纷纷投入到社会工作中,发挥着他们的作用,感恩着国家的恢复高考。恢复高考后,各

高校不断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着人才,为社会主义输入新鲜的血液,是社会主义从满了活力,保证了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可以在改革开放后取得飞速的发展,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作为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恢复高考,也是恢复科学、民主、平等,同时也恢复了学习的风气,恢复了对知识、对人才、对科学的尊重。一个不尊重科学的民族,绝对只能是越来越愚昧的民族;一个不懂得民主的国家,肯定是没有发展后劲的国家;而一个没有平等的社会,没有对人的基本权利予以保障的社会,则一定会是动荡不安,人心浇漓的是非之地。一个不懂得学习的民族,只会滞步不前,落后于其他民族,落后就要被淘汰。科学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不容质疑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恢复高考就是恢复了正常的教育制度,恢复了人们对知识,对科学的最求。给社会的价值观带来了深刻变化,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一个以学习为价值观的民族是长久不衰的,他会永远保持着活力,保持着欣欣向荣的景象。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为此,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目前更是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这更加体现了当初邓小平恢复高考的远见。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

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而少年的发展靠教育,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当年的恢复高考,恢复了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教育的从新认识。那一年高考的意义不言而喻,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那次高考的意义更是非同寻常——意味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从此要逐渐走向诸神归位,意味着无序的社会就要回到常识,回归理性。历史是没有假设的,而且我们也根本无法去想象,假如没有恢复高考,假如没有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我无法看到假如没有恢复高考,没有改革开放,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当时我们却能看到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后中国是什么样子。如今的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中得到了飞速发展,中国的发展得到了世界的瞩目。而这才是刚刚的开始。我们深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发展会更美好,中国人民的生活会更加富裕。让我们紧紧的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五篇:观高考1977有感

观《高考1977》有感

高考,对于每一个参加过或是正准备参加的人都是一个敏感的词。而对于我来说,可能更不愿提起,由于08年距离高考分数线一分之差的我选择了重新回到高中校园,也许很多人没有那种体会,一旦选择复读你将会面临比别人更多的压力,无论是来自学校,家庭还是自身,于是就这样我走过了高四的那一年,又走进那个熟悉但又令人窒息的考场。于是,高考便成为我学习生涯里最深刻的永远抹不掉的记忆。

前段时间我院组织本届入党积极分子认真观看了一部与高考有关的电影《高考1977》,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高考,重新审视在30年后的今天,我们眼里的诟病百出的高考制度。

《高考1977》正如影片名字所展现的它给我们呈现的便是1977年高考改革的日子里,那些普通人,为了改变自己命运做出的挣扎。影片围绕着黑龙江一农场插队的知青们展开,在当年错误决策号召下,学生们离开课堂响应号召,到农村,去革命,去“建设”,书库加上了枷锁,思想被禁锢了起来,在那里的几年里,他们看不到方向,恢复高考的消息突然传来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大家开始自发复习应考,为了寻找复习资料,强子黑夜去偷书,却不幸被巡查人员抓住送进派出所。警察却把他的书包还给了他,整整一包书都被没收了,却留下一套高考复习资料他们再一次看到了光明,每天发疯似的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在那个冬天,类似这样的学习和复习,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在那个读书无用论的年代里,仍然有许许多多的人暗暗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影片开头的那一幕可能我们每个看过的人印象都很深刻吧,农场场长和知青们都聚集在广场上看露天电影,从银幕上看到邓小平复出的桥段,它用一种不动声色,又质朴内敛的影像呈现,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特别是中间忽然停电,知青用脚踏车发电继续观看,它把知青们内心那种期待变革的饥渴不露痕迹却又淋漓尽致地宣泄了出来,是电影的一个亮点。

我们再来看看影片里给我们塑造的那些形象。

影片《高考1977》顾名思义应该是讲述高考的事,主要角色当然应该是参加高考的年轻人,但实际上,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却不是那群知青们。是农场革委会主任老迟和历史反革命陈甫德——两个父亲还有与特们有关的,影片中最发人深省的影像符号——两枚公章,老迟是个没文化的大老粗,他讲组织原则,讲党性,讲立场,但有点不通情理,甚至对知青有点粗暴,他有一枚永远别在裤腰上的农场革委会的公章。它是组织与权力的象征。在那个年代,一切个人命运都取决于这枚公章,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穿衣吃饭,每一个与活着相关的细节都必须盖上相当于组织认可的公章。对于农场知青来说,他不是别的什么,而是掌握

知青生杀大权的上帝。陈甫德是个知识分子,他充满父爱,为女儿不惜以身犯险,但却毫无组织纪律观念,甚至为了女儿高考可以私刻公章,冒充国家干部。这极可能为他带来杀身之祸。但为了女儿的前途,他甘愿走上这条路,于是他私刻公章就不再是一种作奸犯科的下三烂,而成为一种为亲情自我牺牲的伟大的父爱。这是影片给我们所展现的量为父亲的总体印象。

老迟的名字,也许有一种特殊含义在其中:被禁锢了11年的高考招生制度,在1977年的冬天终于迟迟地来到这个追求知识梦想沉睡中的中国。影片里,墨守陈规,固执己见的老迟并不那么讨人喜欢,他利用组织给他的权力,对知青们的报考横加阻挠,他不近人情地拆散陈琼和潘志友,但到影片的后半部分我们就开始有一个感觉:老迟是令人敬畏的。

影片前半部分的老迟动不动就拿大红印章吓唬人。对于知青们要报名参加高考这件事,他先是坚决不同意,之后又打算用所谓的场内“小测验”阻止知青们高考报名。但到最后却替没法在上海徐汇区报名的知青张国强在黑龙江报好了名。影片给我们展现知青们去参加高考的那天,火车一天只有一班。如果他们赶不上这般火车就等于赶不上1977年的高考,在大家眼睁睁看着满载希望的火车刚刚开走,倒地痛哭,当时等在观看影片的我们都为之捏了一把汗,“孩子们!快上来!赶快去考场啊!”老迟出现了,还有那半岁了他们七八年的拖拉机。这是载着他们等了11年的梦想的“拖拉机”,他们赶的不只是赶考的火车,而是赶向改写他们将来的人生的火车。

高考结束,统计考生们的分数老迟出现的那一幕其实很搞笑,可能看到此处大家都笑了,但在搞笑之余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为了孩子,你敢吗”,“我敢”,“我也敢”。

相对老迟而言,陈甫德则显得沉闷的多。他一出场就背负着历史反革命的罪名,挣扎在社会底层,也因为这已罪名,他与女儿陈琼一直未相见,但他却一直在为女儿着想,自从得知要恢复高考制度,他就决心一定要让陈琼参加高考。最后竟然毫无顾忌地用私刻公章的方式,向组织和权威发起了挑战。在当年,这是违法的大罪,但为了向女儿赎罪,为了女儿能参加高考,为了她的前途,他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当所有人都对他另眼相看的时候,他却一如既往地坚信自己的清白。于是,他私刻公章就不再是一种作奸犯科,而成为一种为亲情自我牺牲的伟大的父爱。影片中除他私刻公章这一幕外还有一幕让我深有感触,就是他最后给女儿的那封信,对于女儿的称呼他不知应怎样去称呼,深夜里他一次次的写着女儿的名字。当陈琼最后读到父亲的那封信时我哭了,可能很多人也跟我一样,我们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与无私。通过陈甫德影片向我们阐述了亲情含义。可怜天下父母心,无论哪个父母都是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子女。

与两个父亲比较起来,影片对知青群像的刻画又要显得更薄弱一些。但是即便如此,在这个知青群像里仍有一个最后为救朋友而死的小根宝,带我们一种深刻的触动。影片中多次与他一起出现的就是那悬在房梁上的吊环,他想证明自己,想回家却从来没有成功过,小根宝这个人物可是说代表的是那一代知青中一种最为绝望的生存状态。

主人公潘志友可能是影片中很有争议性的一个人物,在他身上集中地体现了一种理想主义情怀,极具奉献精神。在当年的知青当中,像潘志友这样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应该会有很多。他们为追求完美的人格,为了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前途。当社会现实面对突如其来的历史性转折的时候,是继续坚守自己的承诺,还是顺应历史的大潮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方向?这个两难问题是他们在那样一个历史关头所遭遇的最为严峻的挑战。留下还是离开?是遵守自己对老迟的承诺,还是以毁约为代价来换取自己更好的人生前程?在影片中,他最终还是选择留在农场。对于这种选择,可能有人也会觉得他这样无论对于自己对也国家都太可惜,太不值,可是他毕竟饯行了自己的承诺。也许从这层意义上说他是高尚的,是伟大的。

“今天1977年12月10日,一定有很多很多人从四面八方走来,走进考场,我们沉睡了十一年的民族,醒了,那是一个老人,一个智者叫醒了我们,他说:孩子们,走,我们读书去”这是影片最后的一段话,1977年的高考是疯狂的。人们笑是为了11年后重回大学校园,哭,是为了一个不小心错过了唯一的机会。高考,于那辈人而言,是命运的咽喉,扼住了,便活,是救命的稻草,抓住了,便生。当年,重新开放的高考为无数人生命转折提供了巨大的历史契机,将数以十万计的年轻人从水深火热的知青生涯中拯救了出来。

直到2011年的今天,高考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现在的我们,总是在不停的质疑高考。高考成为人们心中很不合理的一种国家制度。通过这部影片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高考机会的难得,正如影片中老陈的那句话 “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有意义”虽然影片主题是高考,但往往一部电影的本身所表达的是超越主题的,它是通过导演的拍摄,让我们听听那个时代的声音,让我们去认识那个时代,也同时是对现在的反思,让我们懂得高考的意义其实是大于其本身,史实本身的意义是高于史实的。“你是否参加高考并不重要,能否录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知识的尊重。”这句话,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下载观高考1977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高考1977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高考1977》有感

    观《高考1977》有感 伟大祖国诞辰60周年,激荡起了我们沉浮已久的爱国热情。与祖国有关的各种爱国大片轮番上映,最让我有感触的是之前上映的《高考1977》。 看完这部电影,为那个......

    观电影《高考1977》有感

    观《高考1977》有感 这是三十年来第一部为纪念一次考试拍摄的影片,这是一部让当下社会中流砥柱潸然泪下的一部影片。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会因为这部电影而更加珍惜自己来之不......

    观电影《高考1977》有感

    珍惜 ——观《高考1977》有感姓名:卢国萍 班级:经济系0901 学号:2009161116 珍惜 ——观《高考1977》有感 当一张张黑白照片浮现在屏幕上,当一声声录取通知从高音喇叭中不断传......

    观《高考1977》有感(推荐)

    观《高考1977》有感 “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还要伟大”,看完这部电影后,这句经典的台词依就映在我的脑海里面久久不能忘记。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都经历过高考,也许在高三时期,我......

    观新闻《高考镇神话》有感

    观新闻《高考镇神话》有感 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于今天如期举行,与此同时,《合肥晚报》记者吴芳的一篇新闻《高考镇神话》也深深地震撼了很多中国人,前程在线考试网在此与大家谈......

    观《高考1977》有感(合集五篇)

    观《高考1977》有感 前段时间,我观看了影片:《高考1977》。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讲诉的是恢复高考的那一年,一群求知的渴望改变自身命运的青年冲破阻力,奔向考场......

    观有感

    观有感 1010409班101040916赵丹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上网查了一些和此电影相关的一些背景,和作者的相关消息.话说影片《田禹治》是根据古典英雄小说《田禹治传》改编而成的,而《......

    观 有感

    观《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话剧有感 在一次留学生中,主人公遇到了教授的刁难。他回答的问题的时候多么尴尬,在思维敏捷的情况下,他凭着他那爱国情怀使教授向他脱帽致敬,自己依靠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