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教育案例
一年级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
xxx是我班一个不喜爱学习的孩子。她每天都来上课总是乱动,没有闲着的时候,纪律很差,不但自己不学习还影响其他同学。家长也不把学习当回事从不重视。由于纪律差每位认课教师都不太喜欢她。她曾不断受到过老师的批评,学习上的略势她失去了信心。后来,我就想不能总让她在批评声中长大,我要让她建立起自信。于是我就开始行动关注她的个性和特长,关注她的爱好和才能,关注她的家庭和他自己的精神世界,并且从此尊重她的人格,尊重她的言语,任何一名学生都不是特殊的群体,是一个完全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她就像一支掉了队的羔羊,如何把她找寻回来这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于是,我每天课间为她辅导从读拼音到写汉字到读课文,每天抓住一点点闪光的亮点使劲地进行表扬和鼓励她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有一天,上语文课我让她读课文他很有信心的站了起来虽然有些磕巴但我发现她读得有感情了,表情也有了她会读课文了,这时我抓住时机拉着她的小手走到讲台上对全班同学说:“博涵你真是太棒了!你迈出了第一步,你会读课文了.” 这时底下一片掌声,这是为她喝彩的掌声他笑了,笑的是那样的甜。她比以前有自信了是她自己不断努力获得了成功。我露出了阳溢的笑容,那是从心底里发出的笑,她告别了“一问三不知”的日子,她从此笑得更甜了,她沉寂在受人尊重,受人赞扬的气氛中,她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潜在得智能得到了发挥,她感到自己并非不如别人,自信从此虽然这只是平常的一点点小事,但只要老师用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给他们爱的教育让他们的生活充满自信,我们的生活就会天天见彩虹。案例分析:
一,让学生在关爱中树立自信
教师的关爱是学生的动力。每一位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使学生从情感上愿意接近你,在学习上积极主动自然而然的产生一股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教师如果不爱自己的学生与学生就没有真感情。二,让学生在鼓励中树立自信
每位学生都需要不断的鼓励,就向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赏识学生让学生生活在鼓励中,他就会学会自信,在责备中长大的孩子就学会了自卑,在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就学会了指责别人,要着重看待学生的优点,用宽容的心包容学生的不足,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发现自己的优势,教师及时作出表扬鼓励的小小动作,这样学生任何方面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哪怕一点点,都可以得到表扬的机会。三,让学生在尝试成功中树立自信
苏霍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愿望。”作为今天的教师我们要为学生发现或培养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在尝试中得到自己的潜能,看到自己的成功从而树立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从中尝试到成功的滋味,在成功中他们觉得自己在集体中长了本领。自信是一种乐观的胸怀,是一种积极的精神,是一种执着的信念,自信,不仅影响学生目前的学习更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有了自信,学生就有了一定目标进取,实现自己远大理想。有了自信,学生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动力。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让每一位学生树立自信,让他们在自信中学习,在自信中生活,在自信中走向成功和未来。
第二篇:(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我们二年级(5)班有一位姓赵的男孩,他父亲去了外地打工,妈妈在镇上一家服装厂上班。妈妈除了要上班,就是照顾他和奶奶。但对于他的学习管理不够,毕竟是独生子女,家里喜爱有加,对于他思想上的管理也不够。有时为生活繁琐对他也没什么耐心,因此我发现了他的身上存在以下问题:
1、自由散漫,上课不认真听讲,懒惰,经常性不能写完作业。
2、思想极端,平常喜欢疯打,难于管理,家长对其缺乏教育。
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和他交流,电话联系他的父母,我发现他的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几种情况引起:
1、父母的方法简单粗暴,对孩子也没耐心,爱的时候什么都满足,有情绪时就是拳脚相加,不和孩子做感情的交流。长期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他自己做事也就没有耐心,学习上就“破罐子破摔。”
2、内心的孤单与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较差,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自己的想法、需求都无处诉说,长期以来就形成可他孤僻的性格。别的孩子即使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还有其他长辈或亲人的关怀,而他没有,孩子的内心深处非常的自卑。加上平时在学校没有了老师的表扬,同学的关心、帮助,他从不参加班里的任何活动。
3、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只要源于父母的疏忽,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于是,我决定从家长和他本人入手。
具体措施
1、通过电话与他的父母交流,希望他们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平时多打电话回家关心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真正的感受父母的爱。有时间要经常回家与孩子交流,给他买上生活和学习的必用品。
2、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鼓励他多问同学、老师,还可以借助工具书,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3、作为班主任,我会在他小小的进步后给与表扬,让他找回自信。发现他的问题,有策略地提出,并帮他改正。让他尽快融入班集体,找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4、针对实际情况,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让他知道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每天按时上学、认真完成各科作业,这是一个合格学生的起码标准。
第三篇:二年级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二年级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一、学生情况
姓名:张某
性别:男 年龄:九岁 二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张某同学今年九岁了,本应该上三年级了,但由于频繁转学而降级两次。在家里是独生子。从小在爷爷奶奶及父母的共同关心和呵护下长大,由于是长张,更是得到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父母爱于面子也放松了对他的教育,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张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张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张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张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张某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第四篇:二年级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用心一切皆有可能
钦师附小
章雪梅
一、学生情况 姓名:李某
性别:男 年龄:九岁 二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李某同学今年九岁了,本应该上三年级了,但由于频繁转学而降级两次。在家里是独生子。从小在爷爷奶奶及父母的共同关心和呵护下长大,由于是长期,更是得到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父母爱于面子也放松了对他的教育,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李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李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李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李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李某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第五篇:二年级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称象》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称象》是冀教版语文第四册17课。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和借鉴,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时,可抓住第四自然段重点朗读,借助自制的课件或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辅助学习。
学习本课,无需分析课文。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文末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给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特征]
孩子们都是爱听故事的,和孩子们的年龄相当的曹冲称象的历史故事,他们就更想知道。一年级学生在课前对曹操和曹冲的历史背景有初步了解,而且还体验了称东西的过程,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与文本。欧老师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喜欢识字,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能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要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体验、感受和情感。
本教学设计旨在突破文本化的模式限制,体现语文教材从文本化走向生活化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体验中与文本接触后,达到共鸣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称象的方法,能正确评价方法的优劣,重点理解曹冲想的方法,说清步骤,明白道理。
[课前准备]课件演示“称象”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生字卡片复习生字词。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称象的原因,是因为大臣们看着这么大的象都想知道它有多重。大臣们想出了好几种称象的方法,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官员们想的办法呢?(第3段)
(1)分角色个别朗读(模仿官员们的语气)
(2)分小组比赛朗读。
(以不同形式的读来代替讲,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表达技巧,拓展升华和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习课文,研究怎样称象。
1、曹操听了官员的方法后怎么样?(直摇头)
“直摇头”什么意思?(学生自己摇摇头。)什么时候你会直摇头?(生:对一件事很不满意的时候。)
(这一环节用体验性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词语和课文时事半功倍。)
2、自读第四自然段,知道曹冲称象的方法。
(1)称象的方法,你认为可以分成几步,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让学生把概括结果板书在黑板上:赶大象上船、船身上画线、赶大象上岸、搬石头上岸、称石头重量。
(学生初读课文后,对教材的认识是肤浅的,也是零散的,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引导,分步骤扎扎实实地进行,让教材在学生头脑中得以重组。)
(3)曹冲称象这一段是本文的重点,先让学生找到这一段读出来,看课件演示,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再试着背诵这一段,进行填空练习,给学生一个台阶,让学生再看称象录相,做小小解说员,强化理解。
(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背诵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1.根据黑板上的板书复述“称象”步骤。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称象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在哪个自然段写呢?(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果然”一词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用“果然”造句。生:这件事果然不出所料,是小明做的。
〔“议论”(生字新词)、“宰”(二类字),“直摇头”“果然”(熟字组成的新词语)都是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里来理解的,但方法不相同,各有妙处。“议论”出现在第二自然段,却是借用第三自然段里官员们怎么说、怎么议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的;根据语言环境选义项来解决的;“直摇头”是通过语感和演示来领会的。“果然”通过造句,把词语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更能很好地理解词语意思。通过曹冲与官员们称象方法的比较,概括了全文,深化了认识,又回到了整体。同时,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这就把学习语言、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紧密联系起来了。〕
4、拓展思路,引导走进生活。
(1)小组讨论:与官员提出的方法比,曹冲的办法到底好在哪里?
小结:官员们的议论,给了曹冲很大的启示:砍大树造大秤这方法中没有人能提得起这杆大秤的不足使曹冲想到了用船来代替大秤,用水来抬船。宰大象的方法则提示了曹冲想到了用石头来代替一块一块宰割了的大象。曹冲能善于总结别人方法中的不足,另想方法这才是智慧的闪光点。
(2)你要向曹冲学习什么?
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其二,从别人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你要向他学习什么?”这种开放型体验式教学设计,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也课堂成为社会、学校教育的连线,又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增强了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意识。)
5、考一考:
有一次,老师想考学生的智力。他问学生:谁有办法做到提着两只盛满水的木桶,走过一座贴近水面的竹桥,还不把鞋底弄湿?
一个学生不假思索地拎起两个水桶,快步走上竹桥。因为桶里水很沉,竹桥被压低了,河水漫过了桥面,这个学生的鞋底湿透了。
如果让你想办法,你会想一个什么办法呢?可以小组交流。
(本环节设计培养了学生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内在语文实践能力,同时又使学生思维火花和感情的碰撞和认识的交流,集思广益,开拓视野。把学习引申、拓展,使三维目标融为一体,统一在教学过程之中。)
6、小练笔。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是自己的收获,也可以是对曹冲的意见、赞扬等)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感想和见解进行表达的地方,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心”的习惯。)
总结课文: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和体验学习,对曹冲这个人物有了自己个性化的认识。我们语文学习就应该结合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三、作业。
1、想一想:如果你也生活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你也遇上让你们称象的问题,那么你会怎样去称象。
(这个作业设计注重拓展,注重将学习引向课外,给学生创设了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给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这个作业设计注重锻炼学生复述的能力,和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板书:
称象
官员们象上船造大秤象下船
装石头
宰大象称石头
直摇头曹操点头微笑
右恼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