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改革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改革研究
摘要:农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基础,而农业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土地问题,如何解决我国农业中的土地问题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出现的问题入手,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问题;对策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改革历程和成效 1.1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改革历程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对农村土地进行的变革。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违返当时的国家政策,冒着做监狱的危险,提出了“包产到户”的承包制度,正式拉开了农村土地政策变革的序幕。1979 年 9 月 28 日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1980 年 9 月 27 日,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这两文件从不同的角度充分肯定了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的优点,之后全国各地迅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下发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 号文件”,1983 年 1 月 2 日下发的《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 号文件”明确肯定家庭联产承包制,且长期不变,并于1984 年 1 月 1 日下发的《关于 1984 年农村工作的通知》“1 号文件”,延长土地承包期15年不变,和对于在荒山、荒沙、荒滩种草种树,执行谁种谁有,长期不变,可以继承,可以折价转让的等各项政策。1985 年 1月 1 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1 号文件”和1986 年 1 月 1 日,中共中央出台了“1 号文件”《关于 1986 年农村工作的部署》,文件的核心内容是充分肯定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对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进行了必要补充。1986 年 6 月 25 日,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其中第十四条和十五条对土地的承包经营进行明确的规定,这也是家庭承包责任制第一次获得法律上的肯定。1993 年 3 月的《宪法》修正案,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列入《宪法》的范畴,从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项国家基本经济制度而固定下来。1998 年 8 月 29 日,通过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一次将“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三十年”将党的土地政策上升为法律,进一步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特别是从2004 年至2010年的中共中央的一号文件中分别从完善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等制度的不同角度和方面,抓住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紧迫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努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人民生活奔小康。
1.2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改革的成效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从集体经济中的吃“大锅饭”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大包干”的“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解决了亿万农民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还有农民主体地位得到承认、积极性得到调动,也提高了农民的文化水平,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繁荣,也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的执政建设,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二、当前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2.1土地产权不明确
在我国在国家政策上,虽然在土地承包经营使用农村土地方面上,实现了“两权分离”,也明确规定农村的耕地归“集体所有”,但是对“集体”的概念却界定不清楚。我国立法角度上对“集体”的概念也不统一,比如在《民法通则》和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上,两者对土地的产权权属均有不同的规定,前者规定农村土地产权归村行政组织所有,后者则规定归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所有,在我国立法和法律规定上依然存在土地产权主体不明确的问题, 从而最终造成对土地管理的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等现象,近而影响了我国农民对土地的经营和投入的积极性。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在集体土地产权上解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最终导致现实中经常出现损害农民权益的事情,充分表现了以前的土地产权制度已经不适应现在客观环境经济发展的变化和要求。
2.2土地流转制度不建全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由于农村土地产权不明确,社区经济合作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党支部等都有可能成为土地的所有权主体,最终会因为谁是权力主体而产生纷争,最终导致了土地流转和农业的市场发展带来了很大阻碍和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最近几年经常出现一些因企业要流转土地,进行投资形成规模化发展,在进行土地流转里,就出现了村民个人和社区经济合作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党支部在土地产权上及土地收益上出了纷争,同时也造成了谁多基层干部,钻了法律和土地产权不明晰的空间,进行贪污受贿,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另外一个方面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大包干”的“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出现了土地被分散到每家每户,一直是分散经营。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的一些青年壮劳力进城务工,不愿意在回农村,务农种地,在农村务农方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同时出了一些小的流转,比如让亲戚朋友种,收到取一些合理的费用,只是在形式出流转,但是在面积上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换、转、包等形式的流转多为农户私下进行,没有规范的手续,最终也是限制了流程的发展。从国家政策方面,根据我国的社保体系不完善,不能全面的覆盖的实际情况,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一部分农民,不愿意把自己的小部分土地进行流转,因为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认为土地是获得最好的生活物质保障,近而限制了土地流转的规模化。还有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肯定会出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社区经济合作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党支部基层组,就充当中介的组织,但是我国现在土地流转上面没有规范化和法律依据,就出现了在在利益的驱使下操纵土地流转,强行、强迫租用农户的土地,与农民争夺利益,也充分的体现了我国的在土地流转的方面中介组织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规范化。
三、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的基本途径 3.1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农村土地产权主体不明确,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非常不利。所以在我国立法上和法律规定上给农村土地产权要有一个规范化的定义,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土地产权的完整性可以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形成动力的机制和作用,具有激励动机、鼓励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保障。从大量的社会实践证明,国家在土地宏观调控方面,只有把产权主体明确,才能实现资源优化的配置,才能提高我国农村土地的高效率的利用,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有效的防止因土地产权不明确,造成的基层干部的不法操作,进行贪污受贿,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不必要的损害,所以在完善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必需要明确土地产权主体,从根本上解决因土地产权主体不明确等因素而引起的土地权属争议等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纷争。
3.2,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我国要加强社保体系的全部覆盖,让一些农民改变土地是唯一的生活保障的想法,让他们积极的响应土地流转的制度,让他们生活有更好的保障,同时要加强土地流转中介机构的建设,从机构组织上、运行机制上都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转,还有国家加快建立有关土地流转法律法规的建设进程,规范土地流转的操作程序,要出台一些关于土地流转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以便于更的保障和监督土地流转的运转,让基层干部必须坚持依法流转,做到有法可依;强化基层领导干部和农民的法律意识,让社区经济合作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党支部等基层工作人员做到按照国家法律规章制度行事。根据我国土地流转市场的现状,建立合理更加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切实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还有每个地区可以根据本地区的不同地理坏境和人文环境,要根据自身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宏观调控为原则,以经济市场为导向,农村土地和农业经济发展为目标,综合本地区的各方面因素,处理和协调好国家、集体、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好处理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
四、小结
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农民问题是我国最大的问题之一,如果想解决农民问题,就要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只有解决好我国的农村土地问题,才能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2]毕秀梅.共和国辉煌历程[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791-792.[3]王景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世纪变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59-60.[4]管新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及其发展趋势.[J] 人民论坛.(26)
[5]顾钰民.农业现代化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J].经济纵横.2014(03)
第二篇:农村土地改革研究
【农村土地改革研究】
十二五开局:农村土地政策
与用地规划须进行一次改革
——特别针对黄淮海平原农区的张相政
中央指出:“‘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中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合理确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开发边界,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交通运输枢纽地位,确保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到实处。强调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并再次强调:要认真总结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探索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途径。
中央一系列的战略决策,标志着中国的发展正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的传
递;标志着全国的中部农业粮食主产区即将转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转移。而所有这些,最终都涉及到了城乡统筹、工农业统筹等一系列“三农”的全方位问题,根本地涉及到农村的土地问题。当前,无论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0年历史的视角,还是从农村土地上存在大量问题的现实来讲;无论是未来城乡发展迫切需要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整合,还是国家对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都需要进行农村土地政策的改革。
一、历史的回顾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60多年里,中国先后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奠基
期和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期两个大的历史阶段。农村的土地政策在期间也经历了几次大的改革历程:
历程1: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早在党领导革命时建立的解放区内,就实行了土地改革。以1947年颁布的《土地法大纲》为标志,在全国广大北方地区全部进行了土地改革。建国之初,政府又颁布了《土地改革法》,进一步巩固土改成果。其意义是彻底废除了封建地主剥削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满足了自辛亥革命以来农民对获得土地的迫切要求,是重大的历史性进步。
历程2:农民土地所有制转为集体所有制
1952年-1956年,党提出实行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农村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过渡阶段的改
造,期间实行了国家收回土地所有权,目的是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土地制
度。农民土地从个人所有,变为农村集体所有,为建设社会主义打下基础。历程3:人民公社制度
1958年-1978年,实行了以生产队为基础、三级所有制的农村人民公社制度,使人民公社成为国家基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以容纳不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目的是先构建起一个具有社会主义经济要件的生产关系,再通过发展生产力,逐步建立国家和集体的积累,向社会主义道路发展。
历程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1981年开始,在全国广大农村全面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实行了土地包干到户。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思想突破,是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二者的分离。
历程5:“新土改”允许土地流转
2008年10月12日,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标志着农民土地经营可以流转了。
其中以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革最为重大,延续的时间也最长,至今已30多年。
二、农村土地现状及问题
在十二五开局、中原经济区建设拉开序幕之时,必须进行一次农村土地
政策的改革调整,绝不能重复南方的老路。中原是全国的粮食主产区,土地
改革中要突出保护耕地、城市用地规划。土地政策改革要针对农村里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现在农村村庄的分布和居住格局现状,是中国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是历史上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居住松散、浪费耕地,布局不合理,呈现着历史遗存的传统农村村庄面貌。现在农民土地、居住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当初分地时不考虑公共用地,全部分掉了,致使现在没有调剂余地,公共建设没法进行;有的村委会连办公地点都没有,更不用说其他公共建设。
二是农户家庭的人口数量是动态变化的,“添人不添地,去人不去地”,造成了同样本地的农民,有的地多,有的地少;有的有地,有的没地,是最大的不合理。实际上,只要规定每五、六年重分一次地就解决了。
三是农户的地块太分散。当初分地时,土地的好坏不等,为了公平,就每块地都分一份,结果造成每户的地块少则4、5处,多则10来处,耕种非常不便。农民多年来都要求调整,被政府答复为:30年不变。其实,不变的是家庭承包制度,并不能说种哪块地都不能调整。
四是城市化、工业化和交通建设等原因,产生了一批失地农民。这些人农民的身份没有改变,凭什么就该没有土地啊,靠什么吃饭呢。在这一点上,农村土地又被执行成了私有制,谁的土地被政府征用了,活该。这得分两种情况,属于城市周边的应当给转为市民,按市民安排就业,享受城市低保。不在城市周边的就应当通过重新分地获得土地,而不能使耕者无田。
五是农民的收入增长很快,很多农户要建新房,但没有明确的规划方案,乡镇政府也无地可指,这些农民就在自己耕地上建房,土地所就来人管,结果就交几千块钱。这样使耕地更加减少,居住更加松散,格局更加混乱。
六是农户的大宅院和空心村、空心户情况严重。有的经过治理好一些。七是地块的分散,使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无法进行,限制了现代大农业发展。每户的地被分成七八块,机械根本没法作业,一动就碰到邻家的地。
八是现在农民的情况又在变化,外出打工成了主要工作,顾不过来,有的把地包出去,有的就撂荒在那里。但有的愿意继续自己耕种,情况不同了。
九是有一些行政村设置过小、过多,乡镇区划不合理、需确定规划模式等,都需要政府出面说话,现在的情况是农村的事没人知道、没人解决。
总之,目前情况是广大农民渴望推出符合农村实际、符合长远发展、具体实际又可操作的土地新政策、规划新方案。
三、改革的办法
改革开放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最大的认识突破,是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应当坚持。建议在此不变的基础上实行以下改革:
1.在农民的土地经营权不变更基础上,将农村现行的以村民组为土地单位,提升扩大为以乡镇为土地单位,实现在乡镇范围内的土地统筹。
2.各乡镇成立“土地流转托管中心”,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土地地块的整合与二次转包经营。把愿意流转的土地整块转包给公司、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把不愿流转的土地,留在村庄周边,继续让农民耕种。
3.农民应占有土地亩数的计算方法,是以全乡镇的耕地总数除以全乡镇总人口得出,彻底解决农民无地、土地不均的问题。每二、三年核算一次。
4.土地流转要保护农民利益。二次流转时,应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入股方式,即按二次流转的利润分红;一种是不入股,只收取承包费,即租金。
5.新农村的规划建设模式得由政府确定。现在的情况是没人管,咋规划的都有。有的确定为新农村模式,即:小村合大村。有的规划为农区小城镇模式,实行较高度集中建设。
实际上,黄淮海平原农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阡陌纵横,沃野千里,是中国耕地的黄金板块,在全国农业产业的地位十分突出,是优质小麦主产区,全国粮食生产和食品供应基地,多年来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由于人口高度密集,工业基础较薄弱,城镇化进程缓慢,中原传统文化积淀深厚,至今农区特色十分鲜明。应当重点保护、高度集中居住。但是地方政府很难作为。建议由国务院说话,将黄淮海区域确立为:绿色生态的“农区小城镇”的规划模式。实行政策、资金倾斜,重点规划建设。大体上按照每两个现有乡镇规划为一个小城镇,人口约为5-9万。居住楼房为5层楼房,1层不住人,为车库、仓库或商用,还可以老人居住。整个区域下来可增加耕地40%左右,近10万平方公里的耕地。
现在真正深入基层、了解农村、了解农民、替农民说话的人难找了。很多文章、甚至文件都不着边际,不符合实际情况,根本不解决问题,农民多受多少罪,社会增加多少不和谐。这时让人记起了为党的农村工作呕心沥血一生的杜润生老人不无忧虑说过的话:“关键是谁替农民说话”。还记起了马克思曾写下的、如今最适合当下政府官员们的一句话:“因为精明和谨慎的原则而不去涉及那些不能带来钱财的问题。”
附言:如采用请通知本人,并寄几份刊物是企。谢。
作者实名:张相政工作单位:河南省睢县县委邮政编码: 476900
通讯地址:河南省睢县解放路三街76号手机:***
第三篇:关于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关于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无论在物质、经济还是在文化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城市里,更体现在农村里。我来自城中村,但是,我的家乡也曾是个很普通的农村,所以就我居住的城中村,和村民们的一些回答,浅谈一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变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农村;变化;
一 物质方面的变化
我的家乡就在广东珠海,广东的三个特区之一,所以农村的变化更为显著。据父亲描述,早在80年代,珠海已经不再使用粮票等以前购买物品的必需品,这是很大的进步。
在“吃”方面,明显要比过去好多了,以前不舍得吃的猪、鸡、鸭、海产都能够搬到餐桌上来了,并且从80年代后期到现在,家庭的菜谱一直没怎么变过,但是村里面多了很多沙县小吃、兰州拉面等地方特色食物,丰富了我们的菜谱。在住方面,我村经历了从草房、到泥砖房、到青砖房、再到红砖房的转变,而现今,我村的住房统一规划,所有的房子统一建起,比以前的住房更是美观了许多。在衣服方面,我村也早早地脱离了“黑蓝灰”三色,穿上了好看的衣裳。在出行方面,从最开始的人力、到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汽车,我们的出行变得方便,与外界交流也方便了许多。
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深深地鼓舞了村民,使得村民们更加努力的工作,来改变自己的家乡。
物质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坏处,商品流通,毒品也就流入进来了,在十多年前,就有一批年轻人染上了毒瘾,没钱了,便去头蒙拐骗,找钱去吸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年轻人有的戒毒了,有的失去了年轻的生命,有的还在苟延残喘。这让他们的父母痛心,也让乡亲们揪心。
二 经济方面的变化
这些看得见变化,是由于我们经济模式的改变而产生的。
和普通的村落一样,我们世代以耕田为生,由于靠近山边,了不起也就是有一门捕鸟捕蛇的技艺。据老一辈人的讲述,他们那时候是下田赚工分来养活家庭,但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就变了,因为村里引进了工厂。最开始引入应该是制衣厂,随着工厂的建立,许多的外来人口来到了小小的村子。人多了,各种各样的店面就多了,吃的、穿的、用的都有,这大大带动了我村的经济发展。
工厂的地原本是耕田的地,没得耕田了,村民们有的直接就进入村子里的工厂,有的索性开起了店面,有的也出外去寻求机遇。还有一群先进的人成立了农村合作公司,让村民更多一条出路。由于靠近澳门,我村村民思想也十分地先进,纷纷走出农村,去到澳门当起了劳工。
随着思想的改变,村民们越来越注重环境,开始要求重污染的工厂迁出了村子,而继续引进低污染甚至无污染的工厂。工厂走了一些,但是村子依旧留住了很多的外来人口,这有赖于珠海的交通便利,我村靠近马路,去市中心非常地方便,而村民们也利用新建的、多余的房子以低廉的租金来吸引前来珠海打工的人们;有手艺的人们更是使出自己的真本事,打出了名气,吸引了回头客。
这些变化的先决条件就是交通,我村位于连接中山市与珠海市的马路边上,这使得我们的发展有了“地利”,再碰上改革开放这样的“天时”,最后加上我们村民努力奋发的“人和”,成就我村今天的变化。
人多了,环境也就乱了,在工业区附近,总会有人打架斗殴,有的是外来务工人员的矛盾,有的是本地村民与务工人员的矛盾。在农村,总免不了会有对外来人的排斥,不仅是因为不熟悉,也因为生活习性的不同,还有文化的差异导致的矛盾。
村里也因此成立了保安队,来维持村里的治安环境,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三 文化方面的改变
随着物质、经济的房展,我村的文化情况也在缓步上升。在以前念完小学就不读下去了,念中专已经很了不起了,而现在,有很多的人都上了大专、本科。为了敦促年轻一辈的孩子上学,我村的股份公司更是设置了各个阶段的奖学金,考到高中、大专、大学的人都有奖励,在读时考到名次亦有奖励,这让孩子更多了几分动力。
不光年轻一代在文化方面有进步,老一辈也是有很大进步的。老一辈的人受到了没文化的苦,所以他们对知识文化也是很渴求的。电视是一个很好的普及知识的工具,而很多家庭更是订阅了报纸来了解国家时事、国际大事。
新时代的就业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否则很难胜任工作。
而且现在的父母都很重视教育这个问题,他们知道以后的趋势都是需要孩子们有知识、有技能,才能适应这个社会。所以不论是老一辈还是新一背,都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
四 思想方面的变化
相比起物质、经济方面的改变,思想方面出现了“突变”的现象,这是由于时代日新月异,很多时候人的思想的变化相对滞后于时代的变化。但是新生的一代接受能力强,他们很快的适应了新时代的要求。以我祖孙三代为例,我的祖父辈是典型的农民的思想,而我的父辈却独具一种“闯”劲,至于我们这一代没有受过苦,则略显“娇气”。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思想转变。
此外,我村还保留有旧时的庙宇,基本上每家每户逢年过节都会去参拜,但是此时的参拜,也已经脱离迷信的范畴,而是成为了一种风俗,寄托着我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它成为了一种精神追求和慰藉。此外,我们十分尊敬祖先,过年过节、凡是有好事,都会去“拜拜祖先”,告知先人。
做为一个女生,觉得最大的改变就是很多村民不再重男轻女,真正想到了“生男生女都一样”,很多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女儿,并且对她非常疼爱。国家独生的政策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也是因为现在教育一个孩子的“成本”就已经很高了,再多的孩子可能会负担不起来,还有的就是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不再认为儿子才能给自己养老,女儿也是可以的。
新时代在发展,带来好的方面,也带来坏的方面,在物质、经济发展 的道路上可能经历波折,例如高污染的工厂,这些是可以从根源上改变的。但是在思想层面上的,却难以改变。
例如婚姻观,在村里,离婚的夫妇不算少。按老人的说法就是,以前都要过日子,两个人比一个人要好活,所以将就着将就着在一起吧,久了也就不分开了。但是现在物质丰富了,人们的思想从“东西坏了修修补补就能用了”,转变到“东西坏了就换一个”,既然婚姻不适合,就分开吧。另外也是因为人们的能力提高了,谁离开谁都能活的下去,所以,越来越多的夫妇开始离婚。
八九十年代正式香港电影兴盛的时候,很多的香港黑帮电影传到了我村,这助长歪风邪气,许多年轻人效仿电影里的情节;还有赌博、还有嫖妓„„
改革开放是一把双刃剑,它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物质、经济、文化、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更是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冲击,我村靠近澳门,思想改变更是剧烈,但是我们的前进道路是曲折上升的,没有一帆风顺的发展,相信我们会战胜这些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
五 结论与建议
通过村民的回答和补充,我对我村的历史有了很大的了解,文章的内容只提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变化,但实际上我村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
一个小小的村落,其实就是整个社会的缩影,我们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参考性,例如“想要富先修路”,正是有了交通便利这样的条件,我村才
得以发展;例如引入工厂,增加就业机会,一亩的田可以养活一户家庭,但是一亩的工厂却可以养活几百人;成立农村合作公司,最大限度发挥村民民们的能力,发挥本土优势;鼓励村民走出村落,走向外界,眼界高了自会有所发展;支持教育事业,支持孩子的学习,现在就业形势要求孩子必须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去胜任,对孩子,不仅学习方面要有支持,其他方面也要兼顾孩子,所谓“再苦不能苦孩子”;还有做好村内的管理工作,如成立保安队,协调好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村民的关系,减少矛盾;还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这不仅影响一代人,世世代代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以上是本人对我村发展的一下看法和理解,衷心希望我村发展得越来越好!
第四篇: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清江村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经济收入也有了较大提高。经济模式也由单一的耕种变得多元化,不仅种植植物多种多样,还发展旅游业,开办农家乐等。在文化教育方面,清江村义务教育推行程度很高,家长也充分认识到教育是重要性,对教育的态度也有明显改变,非常支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村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有较大进步,随之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电脑等进入人们生活,增加了许多娱乐方式和了解国内、国际讯息和形势的渠道。同时农家乐和茶楼等的兴起,也让村民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清江村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1)虽然精神文话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一些传统文化被慢慢遗忘,逐渐消失。同时,青少年在面对各种新兴的娱乐方式,不能正确地选择,而老年人又很难适应新鲜事物,所以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A积极组织村民参加公共文化娱乐活动。B建设、完善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兼顾各个年龄段的村民。定期举办传统文化的表演等。通过这些措施增加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渠道,监督指导未成年人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
(2)虽然清江村目前义务教育推行较好,但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较少,主要是因为农村义务教育硬件设施和教师水平较落后,并且学生缺少家的正确引导,学习成效不高。针对这个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A继续坚持落实九年义务教育。B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学硬件。C提高乡村师资队伍文化水平及道德修养。D加大职业技术学校在农村中的宣传力度,改变人们对职业技术学校的态度;E相关部门加强对职业技术学校的管理,提高师资水平,确保每个学生入校后能学有所成;F加大对年轻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拥有科学管理孩子的思想,减少留守儿童数量。通过这些措施提高村民受教育程度,提高素质修养,增强竞争力,同时也保持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健康成长。加大职业教育发展力度,让更多的人拥有谋生是手段,提高村民整体生活水平。
(3)对于经济建设方面,应该坚持现有是多元化模式,并使之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更多的可行的发展道路,不断创新。
第五篇:《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课题研究
指导老师:XXX 小组成员:
组长:XXX 组员:XXX XXX 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决策,从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为了进一步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我国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跨时代进程的政策,使我们的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离我们最近的身边事就能过看出这三十年来祖国的腾飞与富强。或许出生在这个幸福时代的我们对这一切的变化感受的并不深刻,可我们的父母却是在这三十年中成长起来的,对这三十年的变化感受颇深,那么,三十年来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提出设想:
通过本次小组同学之间的调查研究以及研究性学习报告成果交流,使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质疑能力及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最终方案:
分组查阅网络及书籍资料、采访调查,整理出相关材料,写一篇有关阐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小论文。并以课件形式展示研究成果。研究步骤:
提出问题—— 收集资料——调查采访——总结展示成果——反复修改——得出结论。准备工作一:
把小组分为3个小队采访调查、搜集整理资料: ⑴张云云、潘 娅:
改革开放以来日常生活的变化
⑵周玥玥、夏子雯、成 鹏、王 艺: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方面的变化 ⑶祁东格、王荣昇、周 楠、朱 雯:改革开放以来通信方面的变化 准备工作二:
每位同学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小论文,并以课件形式准备展示研究成果。成果展示: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已有整整三十年的光景,在这三十年中祖国经历了风风雨雨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经过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在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建湖周边的乡村及城市的社会调查中就可以得到不少的答案。
第一部分:日常生活:
从我所走访的乡村的老人们的口中得知,当年种地时还都靠得是牲畜拉得锄头耕地及人力劳动播种收麦,不仅费力,效率也十分的低下。而现在农民们种地都靠得是各种各样的专门的机器可,省时又省力,使得农民很多的时间节省下来,投身于其他的劳动中,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人们的穿着也不再是从前的单调的粗布衣服,即使在农村,人们也都穿出了艳丽的衣服,彰显着自己的个性,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色彩。人们的出行也是更加的法方便,火车、汽车不断的提速,更是有更加便捷舒适的地铁,并且随着地铁路线的四通八达,到达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也都不再是一件难事,私家车更是从从前的珍品到现在的大众产品,路上的私家名车也是到处可见,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一座座便捷的立交桥都让我们的出行畅通无阻,村子里坑坑洼洼的小路也变成了平整的石灰路,甚至山里的那些梦想着要州出大山的恶人们也可以通过公路看到外面的世界。对于食品来说,也许我们这一辈不有太大的感触,可是,我们的父辈就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劣到优的变化,妈妈说从前白面是很少见的,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次,那是很珍贵的,姨奶奶到头连个油腥都看不到,更不用说吃肉拉,想吃点水果根本就没有。而现在鸡鸭鱼肉样样全,白面吃腻了还可以换换粗粮,国内的水果刀出都可以买到,就是外国的水果也是随处可见。好多的村里人也都不是去城里买了楼房就是在自家盖起了二层小楼。
第二部分:科技方面:
我知道在我们爷爷奶奶那一辈文盲是很普遍的,而在我们父母那一辈,高中的学历就算挺高的了,到了我们这一辈呀,大学生遍地都是,就是研究生、博士生也都为数不少啦。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是越来越重视学习,越来越知道知识的重要,从刚出生的娃娃到年迈的老人也都加入到了学习的行列,这不仅依赖于党和国家正确政策的指导,也体现了我国人民思想意识的提高。不用说那些高精端的行业,独与知识的需求,就是那些在田里种地的农民也同样需要新的知识,才能使他们获得更大的收益。而这些年我国更是在很多的领域的高科技知识技术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让我国用十分之一的土地养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神州五号的发射,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扬眉吐气。
第三部分:通信方面:
在从前老人们与给外地的亲人联系都是用信件邮寄,速度也慢得可怜,有些信息等到倒了目的地已经将过时了。再着急一点就是拍个电报。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信息系统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不用说各家各户都安上了电话,就是移动电话也可以平均到每个家庭都绘有一部,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更加广泛。在着三十年中电脑也得到了普及与应用,我们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有用的即时的信息,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生活更丰富。现在的老人也都不再是只是坐在一起打牌聊天,他们也有个多的娱乐活动了,就是在网上和远在他乡的子女面见个面,在网上查查自己感兴趣的事,看看自己喜欢图片,安度晚年。发现问题:
学生对诸多变化调查的并不全面。
改进:
带领学生到各地去观查研究,采访调查,让其切身具体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巨大的变化。结论:
30年来改革开放发生巨大的变化,凝聚了两代人的心血和智慧:农业发展了、教育发展了,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借助这大好时机,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富裕、越来越繁荣昌盛。收获:
通过这项调查研究学习活动,我们获得了一次亲身体验和参与的机会,培养了认真学习和探究的态度,增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未来的必胜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