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化

时间:2019-05-12 19:2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化》。

第一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2006年经济工作的第一位的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仅仅20个字,却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含义。它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既鲜明而具体地指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

一、主要农产品供求形势的变化

1、粮食种植面积下降,单产提高;

2、商品粮需求上升;

3、作物进出口量加大;

二、农业结构的变化

1、种植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形成:长江流域和东北三省水稻占比达;冀、鲁、豫小麦占比大;东北玉米,西北棉花;

2、作物品种品质优化;

3、规模化饲养成为畜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

4、渔业以养殖为主,海洋养殖发展迅速;

三、农民收入增长来源的变化

农业收入的增长空间缩小,非农产业和外出打工成为增收的主要部分

四、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和就业格局的变化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从“供过于求”逐步转向“既过剩,又不足”,“过剩”指劳动力仍然是供大于求;“不足”指有技能的年轻的劳动力供不应求。

五、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关联度的变化

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迅猛,进出口双向增长,但占全部进出口贸易总量的比重逐年降低

六、农村消费方式的变化

农村居民消费向注重追求生活便利、提高质量、健康方向发展;主副食消费合理搭配,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副食消费迅速增加;

七、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发生了重要变化

1、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力量正在减弱;

2、农村信用社成为贷款最主要的渠道

3、农户的生活性借贷占有重要地位;

4、民间借贷成为借款的主要途径;

八、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变化

1、土地制度是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核心;

2、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是国家与农民关系的重大调整;

3、保障农民权益时新时期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焦点;

九、农业、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变化

1、农业产值比重阶段性下降,农村经济支撑近半壁江山;

2、农业二、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快速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建筑业、乡镇企业、交通运输、批发零售或餐饮业等);

3、农村消费从六成比重下降到三成比重;

1、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城乡二元结构转变,为农业现代化、富裕农民创造基本条件;近半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的程度提高;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促进因地而异;

提高农民和农民工就业能力;

2、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政策

加速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

1、加速城镇化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

2、加速城镇化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和乡村建设的发展;

3、加速城镇化有利于减少农民的数量,提高农民的素质;

3、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问题

土地在当前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土地成为快速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的助推器;

2、土地及其相关收入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3、土地成为撬动银行资金、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投融资的重要工具;

1、政府过度依赖土地经营和融资;

2、对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缺乏尊重和保护;

3、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土地功能上的目标差异加大;

4、新农村建设与优化村庄布局

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特征:

1、村庄建设用地总量继续上升;

2、农村居民点布局零散,规模偏小;

3、宅基地占地面积大,土地浪费严重;

4、公共设施落后,基础设施难以配套;

优化村庄布局、引导农民集中居住的主要做法:

1、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小区;

2、引导农民进小城镇居住;

3、建设中心村;

5、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农村减贫

基础设施建设会对中国农村减贫产生积极影响;

6、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义务教育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1、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直接关系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

2、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直接关系农民收入;

3、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还直接关系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

进一步推进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建议:

1、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投入体制;

2、加快推进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改革;

3、完善教育体系的组织和学习管理方式;

4、完善其他相关体制,形成合理制度衔接

7、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

1、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及农民技术培训,是提高我国广大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客观需要;

2、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3、搞好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有利于我国二、三产业发展;

8、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公共服务

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2、农民生活条件落后;

3、农村社会事业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社会事业成为一条“短腿”;

1、用法律法规保障农村公共服务的实现;

2、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投资的力

度,明确个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根据其拥有的财权合理分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责任;

3、改革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机制,使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充分体现民愿,在财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提供最急需解决的公共服务项目;

9、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健康保障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对于农民增收、农村扶贫具有重要意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形成了以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为基本组织依托、“赤脚医生”为主要卫生队伍的比较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0、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与同地区城市居民完全统一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中心,简化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行社会养老保险与农村其他保障方式的有机结合;

11、新农村建设与农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2、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政策

13、农村金融改革与新农村建设

农信社是正规借贷的主体,占据垄断地位;

14、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综合改革

乡镇机构改革难,改革前景不明朗;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低,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缺乏稳定渠道;县乡政府财政困难,财政体制尚未理顺;农民减负增收缺乏机制保障;

着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健全农民自主决策的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机制;完善县乡财政管理财政体制;

15、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农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城乡市场规模差距也呈扩大趋势;交易方式和流通业态逐步提升但仍然较为落后;

加大农村流通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方式;积极培育农村流通主体;加强农村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

16、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社区集体经济组织)

现状:发展已初具规模、广泛分布、多类型并存;顺应中国农村发展形势的需要,已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运行机制各具特色;合作经济组织的注册不统一,多数属于非营利性实体;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不断出现新趋势和新动向;

促进(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坚持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2、坚持吧农民自愿、农民受益作为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发点;

3、坚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4、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5、坚持合作社的基本精神,创新合作社的形式;

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律制度;加强教育与培训、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能力和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发展合作组织的经验;

17、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结构转型

1、农村人口社会流动性越来越强;

2、农村人口和家庭结构发生重要变化;

3、农村处于快速社会分化阶段;

4、农村治理方式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5、农民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形成了多元化并存的格局;

一、主要农产品供求形势的变化

(一)粮食产销的基础发生变化

一是种植面积较十年前下降1.5亿亩;粮食单产提高但不稳定,总产量与10年前的产量水平大体相当;人均粮食产量相比下降15公斤以上。

二是粮食的需求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商品流通增加,商品粮需求上升。

三是主要粮食的进出口关系和贸易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大豆和大麦进口量增加,小麦和玉米有进有出有弹性。同时粮食物流有所改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入进行,购销全面市场化,但统一市场的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没有全面形成。

四是对粮食的之处和调控政策发生重大变化。10年前我国对于粮食发展的政策主要还局限在提高收购价格和调控粮食企业的购销存上。现在,从支持流通正在转向支持生产,从间接支持正在转向直接收入支持,形成了“两减免、三补贴、四保障”的政策新框架,对促进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棉花产销均大幅增长,进口棉花冲击国内棉花市场

一是全国棉花生产布局发生重大变化。

二是受纺织工业快速发展的影响,全国棉花消费大幅上升。

(三)油料生产稳定,进口油籽和成品油大量占领市场

今年来国内推行“双低”油菜和高油大豆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布局,在推进产业化发展上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和支持措施,但总体进展不大,难以与玉米、小麦等作物种植竞争,也难以与国际油料发达国家竞争。目前,我国油料生产虽然有所发展,但在总体上产不足需。油料市场的特点是需求量增长很快,市场空间大,国外油籽和成品油大举进入中国,成为中国油料市场的重要力量,造成国内油料市场供给充裕,食用植物油供大于求。

(四)蔬菜和水果产销两旺,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形成

第二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语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教育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经济建设、对外交往和社会发展等领域培养了数百万的外语人才。但是,冷静而客观地正视中国外语教育的现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外语语言学理论的研究还缺乏突破性的成果;在教学实践方面,外语教学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的“费时低效”与“哑巴英语”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不少外语人才知识面过窄、技能单

一、社会适应性不强等等。就我国基础外语教育而言,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来自于实践的学习外语专业招生的数量和教学的质量之间的矛盾。由于外语专业生源较好,就业形势较为乐观,所以导致各个高校的外语专业持续扩招,短时期内学生数量的迅速增长使得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其次,高等学校需要建立外语专业的教学规范。外语专业教学规范的制订,具体来说,是对学校外语专业设置条件的规定,这些规范的确立有助于外语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述措施完善,才能保证大学生的质量,保证分配到全国各地中小学等基础教育中教师的质量。

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经济建设和对外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界同国际教育界的合作交流日益加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我国留学教育发展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综观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状况,外语课程改革一直是各国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以下将从语言教育政策、外语课程标准、外语教学策略、现代科学技术、教师教育和评估体系等六个方面对中外外语教育改革现状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拓宽视野,加强我国外语教育改革的力度。

目前,双语教学正在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校已经实施或准备实施双语教学。就全球范围而言,许多国家和地区双语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如加拿大、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卢森堡、南非、芬兰、印度、瑞士、德国和中国的香港、澳门等。其中,瑞士、新加坡、卢森堡、我国澳门等实施了“三语”教育和“四语”教育。它们在双语教育的办学规格、师资素养、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学业评价等方面,已经形成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理论体系,非常值得我们比较、研究和参照。

中国目前开展的双语教学基本符合狭义的双语教育的界定。因此,中国双语教学主要指的是,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语(英语)传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非语言学科的教学。中国双语教学明显具有添加性双语教育的特征。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采用英语(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掌握汉语和英语两门语言,成为汉英双语人才,而不是为了替代学生的母语或第一语言(汉语)。因此,我们不但允许学生使用汉语,而且要继续加强汉语的学习,并且反对把英语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学语言。

双语教学是一次实验。外语教育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贯穿始终的是新旧之间的斗争与交替,斗争的结果总是不断地更新外语教育的基础理论和教学方法。外语教育的科学化是永无止境的。每一次更新都是一次新的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部分学校实施双语教学也是一次尝试和探索。我国双语教学还处于实验阶段。建国以后,我国师范院校从未设立双语师资专业。我国现有的双语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双语培训,他们从事双语教学大多出于自愿的性质。

我国双语教学实验已经开始,但是相关法规还未配套。立法滞后开始制约双语教学实验的进一步发展。譬如,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这项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应该以汉语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双语教学是一项新的举措,早先的法律显然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应尽快研究和制订有关双语教学的“条文”,至少颁布一些地方性法规,使得双语教学有法可依。

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新时期,对于外语院校和外语教学工作者而言,这无疑是一次考验和希望并存的历史契机。随着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单向度的外语人才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的要求。外语界人士普遍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优秀的外语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缜密的外语思维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以及各种社会挑战的中英文运用能力,批判的、系统的推理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敢于创新、独立开展与外语相关工作的能力,具有适应涉外工作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外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具有对外国文化的评判能力和辨别能力,熟悉中外不同的思维方式,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并且融会贯通的能力,等等。因此,能否培养出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宽阔的知识面和出色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新一代国际化外语人才,是中国外语教育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新形式,深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2004年将在全国180所高校中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改革重点为:教学目标的变化、教学理念的变化、课程体系的变化、教学手段及形式的变化和测试及评估的变化。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我国已正式加入WTO,社会对懂英语,特别是具有较强英语交流能力的人才需求更加迫切,进一步提高学校外语教学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深化外语教学改革刻不容缓。这些重要举措,为我国基础外语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基础外语教育提供了先决条件和有利保障。

20多年来,我国的外语教学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立足于时代要求的战略高度,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我国外语教学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基础外语教育。其表现:一是教学思想相对滞后。二是大、中、小学的英语教学相对脱节。到目前为止,学校的英语教学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缺乏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三是教学模式单

一、刻板。尽管《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了“外语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身的学习”,“课堂教学不仅要扩大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的要求,但由于学校英语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考试也以笔试为目标,大搞应试教学,形成教师上课讲知识、讲语法多,学生课下主要背单词的局面。四是教学方法相对陈旧。五是教学手段落后。六是从事英语教学师资不足,投入不足。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其他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的要求显得更为迫切,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以培养口语能力为教学目的的各种教学试验,这是时代发展对英语教学的新要求,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对英语教学的新要求。而目前,口语教学可以说是我国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流能力,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成为进一步改革英语教学的重要方向,英语教学改革了,培养的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一系列问题相应发生了改变,自然而然影响到整个基础外语教育。此外,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教育部将出台相关文件,进一步推动英语教学改革,促进全体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培养的目标也向多层次、多用途、实践型发展,以适应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和需要。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外语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经济建设、对外交往和社会发展等领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外语人才。笔者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角,回顾、分析、展望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显著成就、基本经验和发展目标。我们在看到我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必须看到其存在的问题。如缺乏规划,基础阶段与高等阶段外语教学研究严重脱节;理论研究对教学实际关注少,未能对教学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研究不规范,低层次重复劳动多;缺乏对重大政策问题的研究;缺乏对中国外语教学理论体系的整体构建;研究方法存在误区;未能很好处理“拿来主义”与“中国特色”、“应用”与“启发”等关系。希望中国外语教育把研究与教学相结合,培养教育出更适合我国教育的优秀人才,体现我国特色、风格和气派。参考文献: [1] 邢文英,程红,王永利.中外高校外语教学比较研究.河北学刊,2008(5).[2] 邱均平,沙勇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情报学报,2002(1).[3] 朱中都.论我国英语教育政策的弊端及改革路径.湖北社会科学,2007(2).[4] 贾爱武.我国外语教育政策新战略思考.外语界,2007(5).[5] 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外语研究,2002(3).[6] 李予军.交际法研究在中国:问题与思考.外语界,2001(2).

第三篇:关于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关于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无论在物质、经济还是在文化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城市里,更体现在农村里。我来自城中村,但是,我的家乡也曾是个很普通的农村,所以就我居住的城中村,和村民们的一些回答,浅谈一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变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农村;变化;

一 物质方面的变化

我的家乡就在广东珠海,广东的三个特区之一,所以农村的变化更为显著。据父亲描述,早在80年代,珠海已经不再使用粮票等以前购买物品的必需品,这是很大的进步。

在“吃”方面,明显要比过去好多了,以前不舍得吃的猪、鸡、鸭、海产都能够搬到餐桌上来了,并且从80年代后期到现在,家庭的菜谱一直没怎么变过,但是村里面多了很多沙县小吃、兰州拉面等地方特色食物,丰富了我们的菜谱。在住方面,我村经历了从草房、到泥砖房、到青砖房、再到红砖房的转变,而现今,我村的住房统一规划,所有的房子统一建起,比以前的住房更是美观了许多。在衣服方面,我村也早早地脱离了“黑蓝灰”三色,穿上了好看的衣裳。在出行方面,从最开始的人力、到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汽车,我们的出行变得方便,与外界交流也方便了许多。

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深深地鼓舞了村民,使得村民们更加努力的工作,来改变自己的家乡。

物质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坏处,商品流通,毒品也就流入进来了,在十多年前,就有一批年轻人染上了毒瘾,没钱了,便去头蒙拐骗,找钱去吸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年轻人有的戒毒了,有的失去了年轻的生命,有的还在苟延残喘。这让他们的父母痛心,也让乡亲们揪心。

二 经济方面的变化

这些看得见变化,是由于我们经济模式的改变而产生的。

和普通的村落一样,我们世代以耕田为生,由于靠近山边,了不起也就是有一门捕鸟捕蛇的技艺。据老一辈人的讲述,他们那时候是下田赚工分来养活家庭,但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就变了,因为村里引进了工厂。最开始引入应该是制衣厂,随着工厂的建立,许多的外来人口来到了小小的村子。人多了,各种各样的店面就多了,吃的、穿的、用的都有,这大大带动了我村的经济发展。

工厂的地原本是耕田的地,没得耕田了,村民们有的直接就进入村子里的工厂,有的索性开起了店面,有的也出外去寻求机遇。还有一群先进的人成立了农村合作公司,让村民更多一条出路。由于靠近澳门,我村村民思想也十分地先进,纷纷走出农村,去到澳门当起了劳工。

随着思想的改变,村民们越来越注重环境,开始要求重污染的工厂迁出了村子,而继续引进低污染甚至无污染的工厂。工厂走了一些,但是村子依旧留住了很多的外来人口,这有赖于珠海的交通便利,我村靠近马路,去市中心非常地方便,而村民们也利用新建的、多余的房子以低廉的租金来吸引前来珠海打工的人们;有手艺的人们更是使出自己的真本事,打出了名气,吸引了回头客。

这些变化的先决条件就是交通,我村位于连接中山市与珠海市的马路边上,这使得我们的发展有了“地利”,再碰上改革开放这样的“天时”,最后加上我们村民努力奋发的“人和”,成就我村今天的变化。

人多了,环境也就乱了,在工业区附近,总会有人打架斗殴,有的是外来务工人员的矛盾,有的是本地村民与务工人员的矛盾。在农村,总免不了会有对外来人的排斥,不仅是因为不熟悉,也因为生活习性的不同,还有文化的差异导致的矛盾。

村里也因此成立了保安队,来维持村里的治安环境,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三 文化方面的改变

随着物质、经济的房展,我村的文化情况也在缓步上升。在以前念完小学就不读下去了,念中专已经很了不起了,而现在,有很多的人都上了大专、本科。为了敦促年轻一辈的孩子上学,我村的股份公司更是设置了各个阶段的奖学金,考到高中、大专、大学的人都有奖励,在读时考到名次亦有奖励,这让孩子更多了几分动力。

不光年轻一代在文化方面有进步,老一辈也是有很大进步的。老一辈的人受到了没文化的苦,所以他们对知识文化也是很渴求的。电视是一个很好的普及知识的工具,而很多家庭更是订阅了报纸来了解国家时事、国际大事。

新时代的就业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否则很难胜任工作。

而且现在的父母都很重视教育这个问题,他们知道以后的趋势都是需要孩子们有知识、有技能,才能适应这个社会。所以不论是老一辈还是新一背,都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

四 思想方面的变化

相比起物质、经济方面的改变,思想方面出现了“突变”的现象,这是由于时代日新月异,很多时候人的思想的变化相对滞后于时代的变化。但是新生的一代接受能力强,他们很快的适应了新时代的要求。以我祖孙三代为例,我的祖父辈是典型的农民的思想,而我的父辈却独具一种“闯”劲,至于我们这一代没有受过苦,则略显“娇气”。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思想转变。

此外,我村还保留有旧时的庙宇,基本上每家每户逢年过节都会去参拜,但是此时的参拜,也已经脱离迷信的范畴,而是成为了一种风俗,寄托着我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它成为了一种精神追求和慰藉。此外,我们十分尊敬祖先,过年过节、凡是有好事,都会去“拜拜祖先”,告知先人。

做为一个女生,觉得最大的改变就是很多村民不再重男轻女,真正想到了“生男生女都一样”,很多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女儿,并且对她非常疼爱。国家独生的政策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也是因为现在教育一个孩子的“成本”就已经很高了,再多的孩子可能会负担不起来,还有的就是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不再认为儿子才能给自己养老,女儿也是可以的。

新时代在发展,带来好的方面,也带来坏的方面,在物质、经济发展 的道路上可能经历波折,例如高污染的工厂,这些是可以从根源上改变的。但是在思想层面上的,却难以改变。

例如婚姻观,在村里,离婚的夫妇不算少。按老人的说法就是,以前都要过日子,两个人比一个人要好活,所以将就着将就着在一起吧,久了也就不分开了。但是现在物质丰富了,人们的思想从“东西坏了修修补补就能用了”,转变到“东西坏了就换一个”,既然婚姻不适合,就分开吧。另外也是因为人们的能力提高了,谁离开谁都能活的下去,所以,越来越多的夫妇开始离婚。

八九十年代正式香港电影兴盛的时候,很多的香港黑帮电影传到了我村,这助长歪风邪气,许多年轻人效仿电影里的情节;还有赌博、还有嫖妓„„

改革开放是一把双刃剑,它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物质、经济、文化、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更是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冲击,我村靠近澳门,思想改变更是剧烈,但是我们的前进道路是曲折上升的,没有一帆风顺的发展,相信我们会战胜这些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

五 结论与建议

通过村民的回答和补充,我对我村的历史有了很大的了解,文章的内容只提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变化,但实际上我村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

一个小小的村落,其实就是整个社会的缩影,我们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参考性,例如“想要富先修路”,正是有了交通便利这样的条件,我村才

得以发展;例如引入工厂,增加就业机会,一亩的田可以养活一户家庭,但是一亩的工厂却可以养活几百人;成立农村合作公司,最大限度发挥村民民们的能力,发挥本土优势;鼓励村民走出村落,走向外界,眼界高了自会有所发展;支持教育事业,支持孩子的学习,现在就业形势要求孩子必须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去胜任,对孩子,不仅学习方面要有支持,其他方面也要兼顾孩子,所谓“再苦不能苦孩子”;还有做好村内的管理工作,如成立保安队,协调好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村民的关系,减少矛盾;还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这不仅影响一代人,世世代代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以上是本人对我村发展的一下看法和理解,衷心希望我村发展得越来越好!

第四篇: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改革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改革研究

摘要:农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基础,而农业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土地问题,如何解决我国农业中的土地问题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出现的问题入手,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问题;对策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改革历程和成效 1.1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改革历程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对农村土地进行的变革。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违返当时的国家政策,冒着做监狱的危险,提出了“包产到户”的承包制度,正式拉开了农村土地政策变革的序幕。1979 年 9 月 28 日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1980 年 9 月 27 日,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这两文件从不同的角度充分肯定了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的优点,之后全国各地迅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下发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 号文件”,1983 年 1 月 2 日下发的《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 号文件”明确肯定家庭联产承包制,且长期不变,并于1984 年 1 月 1 日下发的《关于 1984 年农村工作的通知》“1 号文件”,延长土地承包期15年不变,和对于在荒山、荒沙、荒滩种草种树,执行谁种谁有,长期不变,可以继承,可以折价转让的等各项政策。1985 年 1月 1 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1 号文件”和1986 年 1 月 1 日,中共中央出台了“1 号文件”《关于 1986 年农村工作的部署》,文件的核心内容是充分肯定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对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进行了必要补充。1986 年 6 月 25 日,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其中第十四条和十五条对土地的承包经营进行明确的规定,这也是家庭承包责任制第一次获得法律上的肯定。1993 年 3 月的《宪法》修正案,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列入《宪法》的范畴,从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项国家基本经济制度而固定下来。1998 年 8 月 29 日,通过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一次将“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三十年”将党的土地政策上升为法律,进一步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特别是从2004 年至2010年的中共中央的一号文件中分别从完善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等制度的不同角度和方面,抓住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紧迫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努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人民生活奔小康。

1.2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改革的成效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从集体经济中的吃“大锅饭”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大包干”的“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解决了亿万农民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还有农民主体地位得到承认、积极性得到调动,也提高了农民的文化水平,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繁荣,也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的执政建设,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二、当前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2.1土地产权不明确

在我国在国家政策上,虽然在土地承包经营使用农村土地方面上,实现了“两权分离”,也明确规定农村的耕地归“集体所有”,但是对“集体”的概念却界定不清楚。我国立法角度上对“集体”的概念也不统一,比如在《民法通则》和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上,两者对土地的产权权属均有不同的规定,前者规定农村土地产权归村行政组织所有,后者则规定归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所有,在我国立法和法律规定上依然存在土地产权主体不明确的问题, 从而最终造成对土地管理的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等现象,近而影响了我国农民对土地的经营和投入的积极性。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在集体土地产权上解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最终导致现实中经常出现损害农民权益的事情,充分表现了以前的土地产权制度已经不适应现在客观环境经济发展的变化和要求。

2.2土地流转制度不建全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由于农村土地产权不明确,社区经济合作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党支部等都有可能成为土地的所有权主体,最终会因为谁是权力主体而产生纷争,最终导致了土地流转和农业的市场发展带来了很大阻碍和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最近几年经常出现一些因企业要流转土地,进行投资形成规模化发展,在进行土地流转里,就出现了村民个人和社区经济合作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党支部在土地产权上及土地收益上出了纷争,同时也造成了谁多基层干部,钻了法律和土地产权不明晰的空间,进行贪污受贿,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另外一个方面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大包干”的“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出现了土地被分散到每家每户,一直是分散经营。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的一些青年壮劳力进城务工,不愿意在回农村,务农种地,在农村务农方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同时出了一些小的流转,比如让亲戚朋友种,收到取一些合理的费用,只是在形式出流转,但是在面积上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换、转、包等形式的流转多为农户私下进行,没有规范的手续,最终也是限制了流程的发展。从国家政策方面,根据我国的社保体系不完善,不能全面的覆盖的实际情况,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一部分农民,不愿意把自己的小部分土地进行流转,因为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认为土地是获得最好的生活物质保障,近而限制了土地流转的规模化。还有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肯定会出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社区经济合作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党支部基层组,就充当中介的组织,但是我国现在土地流转上面没有规范化和法律依据,就出现了在在利益的驱使下操纵土地流转,强行、强迫租用农户的土地,与农民争夺利益,也充分的体现了我国的在土地流转的方面中介组织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规范化。

三、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的基本途径 3.1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农村土地产权主体不明确,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非常不利。所以在我国立法上和法律规定上给农村土地产权要有一个规范化的定义,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土地产权的完整性可以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形成动力的机制和作用,具有激励动机、鼓励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保障。从大量的社会实践证明,国家在土地宏观调控方面,只有把产权主体明确,才能实现资源优化的配置,才能提高我国农村土地的高效率的利用,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有效的防止因土地产权不明确,造成的基层干部的不法操作,进行贪污受贿,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不必要的损害,所以在完善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必需要明确土地产权主体,从根本上解决因土地产权主体不明确等因素而引起的土地权属争议等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纷争。

3.2,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我国要加强社保体系的全部覆盖,让一些农民改变土地是唯一的生活保障的想法,让他们积极的响应土地流转的制度,让他们生活有更好的保障,同时要加强土地流转中介机构的建设,从机构组织上、运行机制上都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转,还有国家加快建立有关土地流转法律法规的建设进程,规范土地流转的操作程序,要出台一些关于土地流转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以便于更的保障和监督土地流转的运转,让基层干部必须坚持依法流转,做到有法可依;强化基层领导干部和农民的法律意识,让社区经济合作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党支部等基层工作人员做到按照国家法律规章制度行事。根据我国土地流转市场的现状,建立合理更加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切实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还有每个地区可以根据本地区的不同地理坏境和人文环境,要根据自身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宏观调控为原则,以经济市场为导向,农村土地和农业经济发展为目标,综合本地区的各方面因素,处理和协调好国家、集体、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好处理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

四、小结

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农民问题是我国最大的问题之一,如果想解决农民问题,就要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只有解决好我国的农村土地问题,才能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2]毕秀梅.共和国辉煌历程[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791-792.[3]王景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世纪变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59-60.[4]管新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及其发展趋势.[J] 人民论坛.(26)

[5]顾钰民.农业现代化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J].经济纵横.2014(03)

第五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

得的成就 1、2008年8月8日,我国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参赛国家及地区 204个,参赛运动员 11,438人,设302项(28种运动),共有6万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北京奥运会。本届北京奥运会共打破43项新世界纪录及132项新奥运纪录,并破纪录共有87个国家在赛事中取得奖牌,中国以51面金牌成为居奖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亚洲国家登上金牌榜首。2、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神舟七号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于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988毫秒由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神七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

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3、2010年5月1日,我国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了第41届世界博览会。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同时超越7000万的参观人数也创下了历届世博之最。4、2010年广州亚运会暨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北京曾于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广州亚运会设42项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广州还在亚运会后举办了第十届残疾人亚运会。5、2011年9月29日,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即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6、2011年11月1日,神州八号成功发射升空,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执行与天宫一号的首次和第二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为今后空间站的建立打下基础。中国从此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7、2012年9月25日,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是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海军力量强大的体现,标志着我国政治、经济、国防、科技力量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拥有现代航空母舰,标志着一个强大的海军,也显现了一个国家的海军战略和综合国力。增加中国海军实力,维护了我国领土的安全!8、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实现了我国第一位女航天员飞天的梦想,成功的载人对接任务是建立空间站计划的重要一步,这不仅将是其不断增长的太空能力的最新展示,同时还将与其日益扩张的军事和外交影响力相匹配。

9.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2012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06年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0位,2007年问鼎中国作家实力榜第1名,2011年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10、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47.2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1.5倍。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11、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我国已经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施。财政投入从2006年的1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6亿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增强高校创新能力。

12、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13、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新中国实施了近50年的农业税条例被依法废止,一个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税种宣告终结。自2004年开始,国务院就实行了减征或免征农业税的惠农政策。2005年岁末,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法废止农业税条例,使免除农业税的惠农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九亿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缴纳农业税的历史。废止农业税条例,使解决“三农”问题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14、2006年7月1日全线开通试运营的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的建成使我们进一步增加内地和西藏紧密的联系和交流,增强民族团结,保卫国土安全。更好地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造福西藏各族群众,努力将那曲物流中心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物流中心。西藏有丰富的旅游、矿产、水利等资源,青藏铁路的建成和通车,便利了游客进藏和西藏的资源开发,对于扩大旅游创汇、资源开发利用有重大的意义。

15、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中国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成填补了我国科学事业上的一项空白,为我国将来对南极进行系统的考察、进一步加强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和平利用南极造福于全人类奠定了基础。

下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犯罪特点及原因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犯罪特点及原因经济犯罪突出是一个国际行问题,无论在我国还是其他国家,经济犯罪都是一类常见多发的犯罪。经济犯罪因其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动摇社会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09中考政治复习专题之一-----“改革开放30周年”专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1)表现: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人民实现了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的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维钧教授 任何一项政治措施,其实都是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改革开放即使作为我国基本国策,也不能例外,需要辩证地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再不实行改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会被葬送。”30年前,一个伟大领袖,一个中国新时期的设计者——邓小平代表亿万人民,顺应历史潮流,打开了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7年来,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6%,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6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改善。中国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问题的分析[范文模版]

    我国反腐败斗争的现状 腐败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首要问题。中新社南宁2000年12月30日报道:广西城镇居民二○○一年最希望实现的事是加大反腐败力度,此外还有增加家庭收入、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起得哪些成就?[最终定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哪些成就? (1)经济方面:商品丰富,城乡市场繁荣;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不断增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交往与合作越来越广泛。 (2)民主政治、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去的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