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染病防治管理办法
流动人员传染病防治管理办法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健全规章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制度》等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建立和健全疾控中心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组织制定各项疾病预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严格督促检查与管理
1、做好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有专职人员负责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上报、审核、订正工作。
2、传染病病例报告:责任报告人在首次发现或诊断法定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及病原携带者时,应立即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登记本”,并按规定的时限和程序上报。
3、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根据疫情需要,专职疫情报告人员将“传染病报告卡”与临床科室上报结果和检验科、放射科上报结果进行比对后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定期开展传染病的漏报检查,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时限的落实工作,必须做到各负其责,抓好各个环节。
4、流动人员中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报告、处理由诊疗地负责。
三、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1、利用单位内外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定期举办传染病防治知识专栏,根据传染病特点和季节性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发放宣传单,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等,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知识和能力。
2、计划全年给工作人员培训传染病知识,以提高全员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水平,加强传染病的报告意识。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方面的作用。
3、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4、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控防疫机构对本单位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年01月10日
传染病防治制度
一、传染病报告信息实时监控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每天应登录系统,浏览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对其进行实时监控。
2、疫情管理员必须每天至少2次登录系统查询,上、下午各一次。
3、查询内容包括从上次浏览后到本次的卡片及其近期病例分布,查询有无问题卡片及霍乱等特殊、少见病例。
4、关注有无聚集性病例,对可能暴发的疫情进行预警。
5、每次查询后认真填写《传染病疫情信息查询记录本》。
6、对以上监控中发现的各种异常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反馈到各医院。
二、传染病报告卡审核、查重、订正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每天上网浏览情报告信息,对报告的卡片进行查询、审核。
2、审核时发现有问题的卡片要及时核对,确保疫情报告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每天至少上、下午各一次登录系统查询传染病报告卡片。
4、对初次审核后诊断等报告信息有变动的卡片,要及时进行订正。
5、定期进行查重,每天至少查重一次。
6、以上审核、查重、订正中发现的问题均要向领导汇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三、传染病报告信息分析与应用制度
1、每月对直报网中获取的疫情信息进行分析一次,并形成疫情简报,于每月15日前完成。
2、每年对网报数据会审后,根据发病时间对全年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年度疫情报告。
6、疫情管理人员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分析质量,注意核对,杜绝错误。
四、疫情报告与管理工作督导检查制度
1、定期对各医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2、定期开展对辖区内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管理进行督导检查。
3、督导的频次至少每半年一次。
4、督导内容包括传染病的报告、管理、培训、记录及实际操作等。
5下半年开展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检查工作,并及时将总结上报。
四、疫情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1、直报领导小组由中心领导直接领导,科长负责管理,疫情室工作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共同做好全市疫情直报和网络安全工作
2、疫情网络计算机必需专机专用,坚持保密制度。
3、疫情网络计算机未经上级同意不得连入其它任何网络,禁止随意更改通讯协议和参数。
4、疫情网络计算机发生故障,应首先报中心领导,由办公室安排维修,以免泄密。
5、疫情网络计算机不得随意使用外来软件或来历不明的软件。
6、疫情网络计算机应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坚持每周杀毒。
7、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必须每月更改密码,严防泄漏。
8、定期对疫情直报网的数据进行备份,每月备份一次,年终对全年数据进行统一备份。
9、备份的数据应包括传染病个案、统计分析报表。
10、备份数据以XLS文件形式导出,保存在光盘或系统盘以外的硬盘中。
五、疫情值班制度
1、值班人员应确保24小时值班电话畅通。
2、值班人员及时对网报疫情进行浏览审核,接到疫情电话应及时上报、和处理。
3、值班时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4、值班人员应及时做好各项值班记录。
5、双休日、节假日实行疫情值班制度,值班工作内容与平时疫情管理工作内容一致。
第二篇:传染病防治管理办法
传染病防治管理办法
(****年**月**日人民政府令第 号公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公共卫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县行政区域内传染病的预防、报告、控制、救治以及相关的保障措施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分类管理)
本县对传染病防治实行分类管理。对甲类、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以及乙类、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依据相关规定和技术规范,针对疾病特点和危害程度等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第四条(工作机制)
本县传染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建立健全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属地管理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机制,完善本县区域和部门联防联控制度,加强与周边地区传染病疫情通报和合作。
第五条(政府职责)
县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防治规划,建设和完善传染病防治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传染病工作责任制,统筹协调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对有关部门承担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与考核。
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政府职责,将传染病预防、控制、监督工作的日常经费和项目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予以统筹安排;按照国家和省市县有关规定,落实传染病病人治疗减免政策和紧急收治所需经费;对医疗机构承担政府指定的传染病防治任务,由县财政给予专项补助。
第六条(部门职责)
县卫计部门主管本县传染病防治和监督管理工作。
教育、食品药品监管、农业、林业、环境保护、水务、住房城乡建设、商务、公安、旅游、交通、铁路、民航、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与卫生计生部门之间定期通报疫情监测信息,及时通报突发疫情,共同做好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本县内的传染病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管理和处置、病原微生物检验检测以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规定,承担传染病监测、传染病规范诊断治疗、病例发现与报告、疫情处置、医院感染管理、业务培训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第八条(传染病调查员制度)
本县探索建立传染病调查员制度。传染病调查员一般由经卫生计生部门培训合格的专业医疗卫生人员担任。
传染病调查员承担传染病病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传染来源,组织标本采集、消毒等疫情处置,提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建议,制作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情况报告等任务。
第九条(单位和个人责任)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做好本单位内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疫情报告等工作,落实相应的传染病疫情控制处置措施。
任何个人应当协助、配合政府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组织开展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落实传染病主动申报和传染病自我健康管理,接受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避免造成传染病传播。
第十条(宣传教育)
卫生计生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传染病防治社会氛围。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开展传染病防治公益宣传。
第二章 预防
第十一条(传染病监测)
县卫生计生部门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规划与监测方案要求,结合本县传染病防治需要,制定本县传染病监测方案与工作计划,组织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实施传染病监测工作。
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本县传染病监测方案与工作计划要求,组织开展传染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传染病病例监测、标本采集与病原学检测以及传染病监测数据收集、分析与报告等传染病监测工作。
农业、林业、教育、食品药品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按照本县传染病监测方案要求和各自职责,在本系统内组织开展传染病监测相关工作。
第十二条(相关监测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传染病监测方案,开展传染病病例监测,标本采集、运送与检测,监测数据录入、收集与报告等工作。
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禽、畜、水产品养殖、运输、交易和加工场所以及其他可能造成传染病传播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配合开展标本采集和运送工作。
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应当实施晨午检、因病缺勤缺课监测。
第十三条(预警)
县卫生计生部门应当根据传染病监测结果,开展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向县人民政府报告或者向有关部门报送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预警信息。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定期开展传染病风险评估,统计分析传染病疫情和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并向县卫生计生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预防接种)
卫生计生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县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的相关规定,合理、规范设置接种单位,实施疫苗全程冷链和全程可追溯的管理措施。县卫生计生部门定期组织开展疫苗适用性遴选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组织开展疫苗的统一招标和采购。
接种单位应当按照相关管理规程实施预防接种,落实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等措施,保障预防接种质量和安全。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调查诊断或者鉴定,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展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调查诊断或者鉴定。
儿童、学生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前儿童看护点和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按照规定接种的,应当督促其监护人及时补种。
第十五条(健康要求)
从事早教、儿童看护、护工、产后护理、家政等工作的人员,健康状况应当符合岗位要求。依法需要取得健康证明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用人单位录用从事前款规定工作的人员时,应当查验其健康状况,并在录用后定期组织健康检查。劳务中介企业在介绍从事前款规定工作的人员时,应当查验其健康状况。
从事第一款规定工作的人员出现健康状况不符合岗位要求情形的,应当主动告知所在单位,所在单位在其治愈前,不得安排其从事原岗位工作。
第十六条(中小学校等传染病预防)
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学前儿童看护点应当落实下列基本卫生管理要求:
(一)设立卫生保健机构或者配备卫生保健人员;
(二)实施每日晨检、健康巡查,落实学生健康体检、预防性消毒和痊愈返校证明查验等措施;
(三)开展健康教育,将传染病防治知识纳入有关课程。
第十七条(初、高级中学等的传染病预防)
初、高级中学、养老机构、产后护理机构、供水单位、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建设工地总承包单位、大型企业等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卫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制定传染病应急预案,落实第九条、第十五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七条相关规定以及其他必要防控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配备符合国家和本县相关规定的公共卫生设施,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
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得公共场所的空气、水质、公共用具和卫生设施符合国家和本县有关卫生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十八条(消毒服务机构管理)
消毒服务机构提供消毒与灭菌服务,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定期对清洗消毒和灭菌器等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日常检查和性能检测;
(二)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消毒技术、操作规程、操作技能和防护知识等进行培训;
(三)按照国家和本县卫生标准和规范要求,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四)对医疗机构的器械、物品、衣物和被服等独立清洗,对可能受到传染病病原污染的物品,应当先消毒后清洗。
第十九条(医院感染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成立医院感染和消毒管理组织,遵守国家和本县规定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范,使诊疗环境条件符合规定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范,对感染控制重点科室及医护人员落实相关措施。
第二十条(血液与血制品管理)
从事血液采集,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县药品管理和血液制品管理的相关规定,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经血液制品传播。
第二十一条(实验室生物安全)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实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级管理和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分类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工作中发现疑似法定报告传染病或者疑似不明原因传染病的,应当及时向所在县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按照规定,采取样本保藏、运输、检测以及病例追溯、调查核实与报告等措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疑似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病例样本。
第二十二条(群众性卫生活动)
爱国卫生部门应当倡导公众养成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群众性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组织辖区内各乡镇和单位开展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及其孳生场所的活动。
第二十三条(疫情信息发布和舆情回应)
卫生计生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发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和防控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传播传染病疫情信息和疫情相关信息。
卫生计生、新闻等部门应当做好传染病相关的舆情收集,针对舆情信息动态及时回应。
第三章 报告、控制与救治
第二十四条(传染病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辖区内医疗单位报告。
医疗机构发现法定传染病、不明原因传染病疫情的,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报告;发现其他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时,应当及时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的单位,应当建立和实施疫情报告人制度。单位内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及时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辖区内医疗单位报告。
第二十五条(调查核实)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辖区内医疗单位接到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当组织传染病调查员及时调查核实,并按照规定的要求、流程与时限进行报告。涉及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并配合调查核实。
第二十六条(控制处置)
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及时向县政府报告传染病疫情,并提出启动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的建议。卫生计生部门和相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或者应急预案的要求,落实对传染病疫情或者疑似传染病疫情的处置措施。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史资料收集、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落实传染病控制相关措施。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传染病病人诊断治疗,按照隔离技术规范,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等措施,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工作。
辖区医疗单位应当按照要求,落实病人管理、密切接触者健康管理、预防性服药、应急接种和消毒等控制措施。
第二十七条(单位疫情处置)
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单位应当督促患有传染病或者出现疑似传染病症状的人员及时就诊,接受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单位等开展有关传染病的调查和处置,落实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
学校、托幼机构等发生聚集性传染病疫情或者疑似聚集性传染病疫情时,卫生计生和教育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学校、托幼机构等落实现场消毒、传染病病人就诊、密切接触者健康管理、家长风险沟通和健康教育等措施。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学校、托幼机构等的传染病疫情控制进行指导;必要时,应当向学校、托幼机构等提出停课等防控建议。学校、托幼机构等应当按照规定程序,落实相关控制措施。
第二十八条(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
发生甲类传染病或者按照甲类管理的其他传染病时,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的要求,接受隔离治疗;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在指定场所接受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或者隔离期、观察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医疗机构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协助。
第二十九条(传染病救治机构)
本县传染病医疗救治机构为县人民医院。
县卫生计生部门应当根据县传染病防治需要,统筹规划和设置感染性疾病科以及发热、肠道、肝炎等传染病专科门诊和专科病房。
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专科门诊和病房应当合理设置,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治疗药品、防护用品。
第三十条(预检分诊)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并落实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主动询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经预检不能排除传染病可能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传染病专科门诊就诊,同时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第三十一条(传染病救治)
医疗机构应当落实首诊负责制,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按照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进行规范诊治,不得拒绝救治,并根据卫生计生部门的要求,上报救治情况。
医疗机构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将病人转诊至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对不宜转诊的危重传染病病人,应当就地治疗并组织专家会诊,同时做好传染病防控措施。
传染病病人转诊时,需要使用专用救护车辆的,应当落实人员防护和车辆消毒措施。
第四章 保障措施和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体系建设)
本县应当加强和完善传染病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镇(街道)、村级三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网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履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等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根据辖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实际需要,落实人员负责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三十三条(队伍建设)
本县以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为目标,加强与完善传染病防治以及应急处置队伍的建设、管理与保障制度,健全关键环节工作岗位设置、激励补偿、职业防护、职业规划和培训培养等人员管理机制,创新人才使用政策,保障队伍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县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防治服务人口、服务半径以及工作任务等情况,保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等传染病防治相关机构必需的传染病防治人员编制。
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传染病防控队伍能力建设,规范管理,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和演练。
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并给予适当的津贴。
第三十四条(物资保障)
本县建立必要的传染病防治设施设备储备制度,储备传染病防控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设备、调查控制设备装备和用具,配备应急处置车辆。
县卫生计生、发展改革、经济信息化、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应当建立完善预防控制传染病等相关药品储备和调运机制,保障必要的药品供应。
第三十五条(社会参与)
县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完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团体、单位和个人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购买传染病防治相关服务的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购买服务信息。
鼓励和支持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
第三十六条(患者治疗减免政策)
对按照国家和本县规定实施隔离治疗的甲类、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在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的传染病病人实行社保报销治疗。
对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特定传染病,按照国家和本县有关治疗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监督检查)
县卫生计生部门可以根据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单位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特点,实施分类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卫生计生执法人员在监督执法中,有权进入被检查单位和传染病疫情发生现场调查取证,查阅或者复制有关资料和采集样本。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指引性条款)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有处理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九条(行政责任)
卫生计生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传染病防治和保障职责的,由县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未查验健康状况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劳务中介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未履行查验健康状况义务的,由卫生计生部门责令改正,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对未实施每日晨午检、因病缺勤等措施的处罚)
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学前儿童看护点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二项规定,未实施每日晨午检、因病缺勤、健康巡查或者未落实学生健康体检、预防性消毒和痊愈返校证明查验等措施的,由卫生计生部门责令改正,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对公共场所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规范的处罚)
公共场所管理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造成公共场所的空气、水质、公共用具和卫生设施不符合国家和本县有关卫生标准和规范要求的,由卫生计生部门责令改正,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对重点单位未建立和实施疫情报告人制度等的处罚)
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的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三款、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未建立和实施疫情报告人制度,或者发生传染病疫情,未落实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的,由卫生计生部门责令改正,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消毒服务机构的法律责任)
消毒服务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计生部门责令改正,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定期对清洗消毒和灭菌器等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日常检查和性能检测的;
(二)未按照国家和本县卫生标准和规范要求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
(三)未对医疗机构的器械、物品、衣物和被服等独立清洗,或者未对可能受到传染病病原污染的物品先消毒后清洗的。
第四十五条(其他法律责任)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不服从强制隔离治疗或者医学观察措施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的个人,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捏造、传播或者擅自发布传染病疫情信息的单位和个人,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属地化管理)
各乡镇、街道办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纳入所在地管理。
第四十七条(实施日期)
本办法自
****年**月**日起施行。
第三篇: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办法
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办法
一、组织机构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成立由主管院长、医务处、疾病预防控制科、感染管理科和临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
疾病预防控制科(以下简称疾控科)是医院传染病信息管理的职能科室,配备疫情报告专用设备,设立专职疫情管理人员(以下简称专职员),负责疫情管理、督导和网络直报。各相关科室质控员为传染病兼职管理员。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医务处、疾控科和各科室质控员在我院传染病管理工作中形成四级管理网络。
二、管理原则
(一)责任报告人:本院所有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人。
(二)传染病疫情按照“谁接诊、谁报告”的首诊负责制原则进行传染病报告。
(三)疫情报告质量纳入医院质量控制责任目标管理。
(四)疾病预防控制科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全院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情况进行常规化督导,对违规行为照章处罚。
三、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
(一)门诊日志监测 门诊日志由门诊办公室负责管理。指定专人对门诊日志进行日督查,质量目标达到门诊日志登记项目的及时性、客观性、完整性。
门诊日志中传染病患者登记质量指标由传染病专职员负责督查,在上述质量目标基础上重点突出对疫情报告时限和疫情发生详细地址的督查。
(二)传染病登记管理
预检分诊处、感染性疾病科要建立传染病患者登记册。要求登记项目齐全,地址详细,处臵去向明确,规范使用医学术语,无逻辑错误。
病房化验室建立传染病阳性登记册,按法定时限报告传染病。门诊抽血室实行传染病化验单询登制,对门诊患者中的乙类、丙类传染病患者进行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询登后,方可发放检查报告单,并及时填报疫情。
疾病预防控制科建立传染病信息专册,专职员对全院传染病信息管理实行责任分工制,按照分工对全院传染病信息进行分类专册登记,对责任科室传染病疫情信息登记情况定期进行检查、督导,以电子或纸质督导书形式提出存在问题和整改意见、跟踪督察改进情况直至整改到位。督导过程记入工作日志存档。
(三)疫情报告管理
对法定传染病进行疫情报告是所有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的法定责任。
1.门诊(病房)医师对其接诊的法定传染病(或疑似)患者无论初、复诊均要及时填写电子《传染病报告卡》,通过内网系统报告。传染病专职员随时浏览门诊日志和病房出入院登记,发现传染病信息要立即进入核审程序,及时网络直报。
各科室质控员要筛查本病区每份出院病历,对出入院诊断为传染病的病历应落实主管医生进行传染病上报。协助专职员对本病区传染病信息管理问题落实整改。
2.甲类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或病原携带者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或其他罕见传染病和不明原因肺炎、群聚性疾病,首诊医生要立即电话报告疾病预防控制科并详细登录患者信息。疾病预防控制科接到电话报告后要立即报告医院进入甲类传染病处臵流程。
3.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具体、客观、真实、准确。填写项目齐全,不得涂改、不得有缺项。地址要求:城市准确到门牌号,农村准确到乡、村、组。14岁以下的儿童要填写家长姓名、联系方式、和学校或幼托名称及班级。
四、感染性疾病科的管理
(一)感染性疾病科设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疱疹门诊。按照国家相关建制及内部构造要求保持相对独立,具有诊疗、取药、检验、放射、收费、留观、护理治疗等一体化功能设臵,高效救治传染病患者,防止院内感染。
(二)肠道门诊和发热门诊由感染性疾病科按照疾控部门及院内感染管理部门相关标准进行传染病的处臵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感染性疾病登记手册。
(三)腹泻患者要求粪检率(指霍乱弧菌培养)达到10%,疑似霍乱患者粪检率达到100%。
(四)感染性疾病科要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全科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消毒隔离技术、传染病规范诊疗技能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训,落实岗前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制度,不断提高全科人员传染病诊治能力和自我保护技能,确保肠道门诊和发热门诊具有良好的应急状态。
(五)感染性疾病科质控员负责督办、落实疾病预防控制科反馈的问题及整改建议。
五、传染病患者管理
(一)对于确诊的传染病患者,按照传染病转诊程序转至感染性疾病科或上级指定的医疗机构诊治。对疑似患者要在感染性疾病科实行隔离留观,在留观期间按照传染病管理要求进行严密观察和处臵。
(二)对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应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实施必要的消毒处理和无害化处臵。
六、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一)疾病预防控制科制定传染病防控知识年培训计划,配合医务处、人事处、院办具体实施。每年对新职工进行传染病法律、法规、防控知识技能和疫情管理培训和培训效果考核评估。相关资料(包括培训内容、地点、时间、考核试卷、参考人员签字、现场图片)整理存档。
(二)各临床、医技学部或科室主任应针对本科普遍存在的疫情管理问题适时进行强化培训,疾病预防控制科针对具体问题适时入科进行培训,所有培训情况记录存档。
七、处罚 传染病报告质量纳入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对于《传染病报告卡》缺项、涂改者扣罚50元;对于传染病(或疑似)患者及因病死亡病例不登录、迟报者扣罚100元;漏报者扣罚200元;瞒报和经发现催报后仍不报告者扣罚500元。同一当事人或科室存在多种违规行为者,可并罚。
传染病疫情管理质量纳入医院绩效考核,按考核标准进行扣分、排序。
由于漏报、瞒报造成传染病疫情扩散和流行者,除对科室负责人及责任人进行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外,责任人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四篇: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
主讲人:廖传军
一、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预防是传染病管理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就能减少、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对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必须做好下列各项工作。
(一)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让群众掌握预防传染病和识别传染病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减少或防止传染病发生和早期发现传染病人的重要环节。
(二)消除各种传染病传播媒介
传染病都是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传播的,例如蚊、蝇、蚤、虱等虫媒通过叮咬吸血可传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病;鼠可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因此,要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农牧、林业、卫生、城建、水利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灭鼠、消除各种病媒昆虫以及传播传染病或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禽畜等宿主动物的防治管理。
(三)加强管理和改善公共卫生状况
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应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四)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能力,达到控制、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辖区内计划免疫工作规划、目标,并组织实施。各级卫生防疫机构负责辖区内计划免疫工作的技术指导。
预防接种(人工免疫)
1.人工自动免疫:指以免疫原性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2.人工被动免疫:指将含有抗体的血清或其制剂注入人体内,使机体马上获得现成抗体而受到保护。
3.被动自动免疫:指在有疫情时用于保护接触者的一种免疫方法。如给接触过白喉传染源的易感者注射白喉抗毒素,使他马上得到抗毒素被动免疫的保护,同时接种白喉类毒素刺激其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得到自动免疫的保护。
四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
防六病: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
(五)严格遵守各项卫生制度
1.健康检查制度 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和水源管理、整容、托幼机构、集体食堂、宾馆、饭店、浴池等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此类工作人员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消毒管理制度 消毒是指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这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工作。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当地政府可以采取强制措施。被乙类、丙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处理。医疗保健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防止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生活“三废”必须严密消毒后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当地政府可采取强制措施。处理要求如下:
(1)被鼠疫病原体污染
①被污染的室内空气、地面、四壁必须进行严格消毒,被污染的物品必须严格消毒或者焚烧处理;
②彻底消除鼠疫区内的鼠类、蚤类;发现病鼠、死鼠应当送检;解剖检验后的鼠尸必须焚化;
③疫区内啮齿类动物的皮毛不能就地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时,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的监督下焚烧。
(2)被霍乱病原体污染
①被污染的饮用水,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②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排放;
③被污染的食物要就地封存,消毒处理; ④粪便消毒处理达到无害化; ⑤被污染的物品,必须进行严格消毒或者焚烧处理。被乙类、丙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生活“三废”按卫生防疫机构的要求处理。处理要求如下:
①被污染的饮用水,应当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②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排放;
③被污染的物品,应当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或者焚烧处理; ④粪便消毒处理达到无害化。
死于炭疽的动物尸体必须就地焚化,被污染的用具必须消毒处理,被污染的土地、草皮消毒后,必须将10厘米的表层土铲除,并在远离水源及河流的地方深埋。
第五篇: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
福山小学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开展经常性的预防传染病宣传教育,定期出有关疾病预防知识板报,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
3.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卫生死角。
4.加强学校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管理,确保给学生供应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置,防止因污染水源引起的传染病流行。
5每年对小学入学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做好登记并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督促学生家长带学生到具有预防接种资质的地段医院补种疫苗。
6.教室、宿舍、会议室、阅览室等人群密集场所保持良好通风透气,使用空调的场所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和开窗通风透气。
7.制订传染病预防控制方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8.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学校疫情报告,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认真履行报告职责,不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学校一旦出现传染病疫情,在第一时间内以最快速度上报教育主管部门、疾病控制中心、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协助卫生部门做好传染病防治、隔离、消毒、转诊工作,并做好病情登记。
9.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把晨检作为检疫时间。对校内疫区进行消毒处理,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易感人群和密切接触人群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根据疫情变化趋势,暂时停止大型集会,或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暂时停课;严格控制疫区转入或转出的学生。
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学校班主任马上向政教处主任报告,学校在24小时内向属地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或疾控中心)报告。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福山小学
2017年3月
福山小学
传染病管理制度
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