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大全]

时间:2019-05-14 05:5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述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述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大全]》。

第一篇:试述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大全]

1.试述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拨乱反正工作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持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保证了拨乱反正工作的顺利进行。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全面改革首先要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全面改革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同样要求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努力进取。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无法推动和保证全面改革的进行。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为反对“左”或右的错误倾向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同各种“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的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只有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思想武器,才能批判它们,抵制它们,排除它们的干扰,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使邓小平能够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过程中成功地解决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作出两大历史性贡献。第一是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维护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二是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试述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始终抓住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需要回答的基本理论问题。

(2)“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是要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正确把握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是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清醒地、科学地指导实践,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3)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根本的经验教训。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4)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也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迫切需要解决的普遍性问题。这个问题,前苏联没解决好,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解决好。

(5)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都是团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展开的。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制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后,我们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决这个问题。

(6)在不断探索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党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3.试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特点和意义。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具有鲜明的特点:

①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邓小平认为,生产力能否得到较快发展,经济能否搞上去,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巩固,社会主义能否显示出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②把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统一起来。邓小平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辩证统一的,发展生产力有赖于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③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邓小平既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又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并使其成为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概括。

④把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统一起来。只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同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⑤把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统一起来。共同富裕不是在静态中实现的,而是在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中实现的,从而把过程和最终结果统一了起来。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科学论断的重要意义主要是:

①它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

②这一概括为我们既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③这一概括突破了把计划经济等一些原本不应属于社会主义固有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4.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现阶段,无论从我国的基本国情,现实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还是从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态势以及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看,大力发展生产力更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1)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前提和时代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

(3)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也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总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离不开发展;振兴中华民族,使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说明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人们,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问题,保持稳定局面,做到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离不开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离不开发展。归根到底,发展才是硬道理。

5.如何正确理解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1)邓小平1992年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中衡量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标准。

(2)“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提出,是为了扫清改革开放中的种种“左”的思想束缚和观念障碍,它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谈的界限,恢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重点突出了“有利于”这个以往被人们忽略的价值标准问题。从实际出发,用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这是真理的标准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以有利于人民的利益为标准,这是价值标准问题。“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利益出发的统一,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4)“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力标准,没有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坚持“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首先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5)“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反对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迈不开步伐。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就不能把那些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又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东西加以排斥。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必须接受和坚持的;一切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决不是社会主义目前所需要和允许的。

6.试述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并说明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重要意义。

(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在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具有客观必然性。

①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不是脱胎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决定: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任务;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

②这是由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决定的。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的经济、教育、科技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还属于发展中国家,需要数十年的奋斗,才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经历一个特定的较长时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国际环境决定的。我国是在20世纪50年代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起点低、起步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战后,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在这历史条件下,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与此相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和重要意义是:

①正确认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十分重要。首先,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反对冒进,实事求是地建设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其次,明确长期性,要求我们埋头苦干、勤俭建国、艰苦奋斗。再次,明确初级阶段长期性,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用上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发达国家。

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而不是从一般原则,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一般进程得出的逻辑结论。

7.试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诸多方面。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上目标和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8.试述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的关系是: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它之所以成为主要矛盾,其原因:

①是现阶段,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②是只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才能把满足人民的需要作为生产目的。并根据这种需要调节生产。

③是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我们在表述现阶段主要矛盾时所说的“落后”,显然不是就一般意义上说的,而是相对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所需要的生产力水平来说的。

(2)主要矛盾决定中心任务。

①认清主要矛盾十分重要。只有认清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才能找到中心,确定现阶段的中心任务,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抓错了主要矛盾一切皆错。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初级阶段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③只有牢牢抓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第二篇:试述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

4、试述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拨乱反正工作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持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保证了拨乱反正工作的顺利进行。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全面改革首先要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全面改革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同样要求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努力进取。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无法推动和保证全面改革的进行。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为反对“左”或右的错误倾向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同各种“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的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只有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思想武器,才能批判它们,抵制它们,排除它们的干扰,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使邓小平能够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过程中成功地解决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作出两大历史性贡献。第一是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维护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二是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篇:试述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

试述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拨乱反正工作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持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保证了拨乱反

正工作的顺利进行。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全面改革首先要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全面改革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同样要求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努力进取。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无法推动和保证全面改革的进行。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为反对“左”或右的错误倾向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同各种“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的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只有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思想武器,才能批判它们,抵制它们,排除它们的干扰,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使邓小平能够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过程中成功地解决关系

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作出两大历史性贡献。第一是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维护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二是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篇: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及其意义

徐晓明

(赤峰学院 政治法律系,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经过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我们党又重新回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摆脱了“文革”结束后中国社会复杂局面所带来的困境,使建国以后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有了科学的结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拨正了中国未来建设和发展的正确航向。

关键词: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6-0178-0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90年的发展历程中,“文革”结束以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无论对当时、对现在、还是对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社会面临的复杂局面

史无前例的、轰轰烈烈的、震撼世界的10年“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革”结束后,中国社会面临着复杂的局面。

“文革”结束后,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7月6日朱德委员长逝世,7月28日河北唐山、丰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接踵而至的几件大事加剧了全国人民对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担忧,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人们都在思考和寻找着中国面向何处去的答案。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同时发表《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提出了“凡是毛泽东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泽东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指导方针。这个指导方针维护了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1977年8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大仍然肯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

在这一重大历史关头,必须在对待毛泽东的态度和判定历史是非的标准问题上来一个思想大解放。必须冲破教条主义的重重束缚,使我们党重新回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来。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摆脱复杂局面所带来的困境,才能找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提出以后,立即受到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批评和抵制。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致信党中央,提出要以“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全党,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此后,他又多次在不同场合对“两个凡是”提出批评。陈云、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等一批老同志也纷纷强调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抵制“两个凡是”的推行。1977年年底,在中央党校学习的800多名高中级干部就党的历史展开讨论,讨论的焦点是,到底应当以什么为标准来认识和判断历史是非。对此,在主持中央党校常务工作的副校长胡耀邦的指导下,党校的理论工作者几经修改,写出了一个指导研究党史问题的文件。文件中提出了两条指导原则:一是应当完整地、准确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二是应当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辨别路线是非的标准。

与此同时,理论界几位同志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撰写了一篇论述真理标准问题的文章。文章经反复修改,最后由胡耀邦审阅定稿。这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于1978年5月10日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刊发,随后,又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在5月11日的《光明日报》上。接着,各地报纸相继转载。邓小平、罗瑞卿、谭震林、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分别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刊物上发表讲话,以鲜明的态度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在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理论界、学术界、新闻界等纷纷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大军区、各军兵种的主要负责人也相继公开发表文章或讲话,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从而形成了波及全国、影响各界、人人关注的全民大讨论热潮。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也是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想先导。这场大讨论不只是理论观点之争,而是关系到坚持什么样的思想路线,如何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何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政治问题。通过这场讨论,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认识混乱逐渐被澄清,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解放,“两个凡是”和长期盛行的个人崇拜的思想禁锢逐步被打破。

(二)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历时一个多月的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省、市、自治区、各大军区和中央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部分曾在中央、地方和军队担任过重要任务的老同志,共219人。在开幕式上,华国锋宣布,会议的议题有三个:一是讨论《关于农业的发展速度的决定》和《农村人民公社条例》;二是商定1979年和1980年两年国民经济计划;三是讨论李先念在国务院务虚会上的讲话。会议召开之后,逐渐脱离了原定的三个议题,重点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工作重心转移问题,即结束全国范围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二是解决平反冤假错案问题;三是真理标准问题。

12月13日,邓小平在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针对当时全党面临的几个迫切问题,他着重指出:“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邓小平指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篇讲话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但回答了在历史转折关头党面临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明确了党在今后的主要任务和前进方向,而且也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方针,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和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历史性的会议。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了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历史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全会还提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为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同时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这次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从根本上摆脱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上新道路、开创新时期的标志。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被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史册。

(四)《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并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新中国成立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科学地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决议》坚决地维护了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科学地阐述和评价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与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同时又对多年来的“左”倾错误包括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作了科学的分析和恰如其分的批评,从而分清了是非,纠正了当时存在的“左”的和右的错误观点,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任务已经胜利完成,标志着党又重新回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意义

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到十一届六中全会,是党和国家的发展实现历史性转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经过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通过这一转变,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道路,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一)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自我批评的政党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自我批评的政党。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政党,能够实事求是地把自己经历过的全部重大历史事件的正确与错误,一件一件地向党内、向全国、向全世界公开发表出来,既充分肯定建国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又不掩盖自己所犯的错误,严肃认真地向人民做自我批评。充分表明了我们党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成熟的党。列宁说过:“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持的态度,就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他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中国共产党能够实事求是地公开承认错误,找出犯错误的原因,找出改正错误的办法,并把它公布于众,表明我们党重新回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决心在全体人民的监督下,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的党是光明磊落的,是对人民、对历史、对真理高度负责的党。

(二)使建国以后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有了科学的结论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使建国以后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有了科学的结论。正是由于我们党在思想上站在“实事求是”的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才能科学地总结建国以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对建国以后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对党在这些事件中指导思想上的正确与错误,才能做出历史性的实事求是的深刻分析和恰如其分的科学判断,才能对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才能对我们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必要性、重要性做出科学的阐述。

(三)拨正了中国未来建设和发展的正确航向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拨正了中国未来建设和发展的正确航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对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没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就没有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就没有中国生产力水平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殷实富足,就没有中国今天的繁荣富强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就没有“一国两制”政策的成功实践和香港、澳门的回归;没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同样也没有党在理论上的创新。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永远不可偏离。

第五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及其意义

结合历史与现实,谈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摘 要: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穿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的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当代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实事求是更是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对于当代中国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路线,也称认识路线,是指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 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 的认识路线。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萌生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不成熟, 但已经开始用马列主义理论 来分析中国的实际,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杰出的代表。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通过批判陈独秀、李立

三、王明“左”“右”倾机会主义,使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逐步明确起来,1929 年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 议》中,明确反对主观主义的指导,认为这种指导“其必然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1930 年,毛 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提出“没有调查,就没 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同时提出有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一条是“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另 一条则是由本本出发, 按既定办法办事的保守的思想路线。这就为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36年到1937 年,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 的战略问题》、《矛盾论》、《实践论》等一系列著作,进一步批判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错误,特别是在《矛盾论》和《实践论》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 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 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 “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 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特别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他认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 详细地占有材料, 在马列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此后,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字作为校训。经过延安整 风和党的七大,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发展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度时期内, 由于我党指 导思想上的错误, 致使在某种意义上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尤其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党实事求 是思想路线名存实亡。

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 ,人民又获得了 希望,人民希望为“天安门事件”平反,希望停止 “阶级 斗争” ,希望纠正“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冤假错案,等 等。然而要这样做,必然触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 对待毛泽东晚年错误问题上, 当时中央领导人的表现令人失望,1971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好纲》明确提出“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严重阻碍了拨乱反正工作的进行。针对“两个凡是” 邓小平旗帜鲜明地进行批判。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在给中央的一封信就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7年5月, 邓小平明确指出:“两个凡是”不行,并说明理由。后来在七届三中全会等一些重大场合都对“两个凡是”进行过批判。特别是从1978年5月开始邓小平积极支持和领导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号召全党彻底打破精神枷锁,来个思想大解放,最终使“凡是派”彻底缴械。

1978年12月13日, 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一讲话指出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要性,他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这 一讲话还强调了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邓小平这一重要讲话,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接着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这一讲话精神,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同时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大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增选了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进中央领导机构, 顺利实现了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从而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所作的贡献在于:第一, 他恢复了毛泽东确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批判“两个凡是”的过程中,他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 多次把毛泽东倡导的思想路线 概括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第二,他根据新形势 新情况,突出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时代特征。

当我们沿着“实事求是”路线走下来并取得不小的成绩时,新一代领导人江泽民又提出了心得见解。他针对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而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新特点,针对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部分群众中出现的安于现状,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现象,领导干部组织涣散,作风漂浮,信念动摇等问题,江泽民立民现实,面向未来,深刻的思考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强调提出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问题,并且把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联系起来。

三、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证明,凡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行为准则,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取得成功;而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进入21世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能否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的胜利,关键在于能否始终如一地坚持好实事求是这一根本准则。坚持实事求是,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都有深远的意义。

第一, 它是马克思主义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将思维的客观性和主动性统一起来,阐明了人类意识和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类意识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人类思维的真理性应该由实践来证明,等等,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思想,指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观点。”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确立, 就是以马克思 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这条思想路线强调从实际出发,用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强调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调认识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没有止境的过程;强调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解放思 想和实事求是有机统一的,民主是解放思想和实事 求是的重要条件,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等等,都充分体现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第二, 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政治路线是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然而,正确的政治路线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必须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深刻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必须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回顾党的历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从根本上说,我们取得的一切胜利,都是因为 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才制定出并贯彻执行了正确的政治路线, 从而推进了党的事业的发展和党本身的成熟;而所遭受的一切挫折,或者是因为违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 或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偏离了实事求是思 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将原来制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坚 持贯彻下去的结果。

第三, 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 能力的重要内容。毛泽东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在这三 大作风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最根本的,强调的就 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就要自觉地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而不会浮在上空、脱离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线,就要老老实实办事,严于律已,接受群众的批评,勇于自我批评,而不能夸夸其谈、哗众取宠。实事求是 还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中,我们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第四,它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要手段。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是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调结构、保增长、促发展、提质量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这就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要求:既要促进经济总量增长,又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既要扩大民主覆盖面,又要改进和完善民主制度;既要促进文化大发展,又要创新文化体制;既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又要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实现经济发展,又要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所有这些都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科学研究,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断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经验,不断超越自己,只有这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才能够顺利实现。

总之,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极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把握了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过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在当代中国我们仍要坚定不移的以实事求是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指引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2]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下载试述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述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内容摘要: 大家都知道,四人帮粉碎了之后,很多在文革中被错误批判的人民群众和领导干部们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含五篇)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院系:政史系 班级:101班 学号: 24 姓名: 陆琳琳 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摘 要: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与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与发展 作者: 来源: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与全面改革的进行。 1978年12月召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和发展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绪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确立(5篇)

    案例导入: 在延安中国革命博物馆,珍藏着一块刻有‚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石碑,这四个大字气势恢宏,刚劲有力。为什么中国革命博物馆生命要保存这块看似普通的石碑呢?因为它非同寻......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以及其继承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以及其继承和发展 一个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本质上是个哲学问题,即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实事求是的涵义 【视頻: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赞誉汉景帝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